第一篇:冯坡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调研报告
冯坡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调研报告
从9月18日至今,我镇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对城镇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征询、座谈、现场考察等方式,就我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尚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
硬件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城镇的档次和品位,在文明卫生城镇的创建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硬指标。我镇基础设施如垃圾处理场、垃圾投放桶等环卫保洁设施配置完善。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及下水道配套完善等设施还滞后,这些工程任务艰巨、需要投入资金很大,公共卫生保洁服务和城镇秩序管理队伍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滞后已成为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的“瓶颈”。
2.公共秩序不尽人意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城镇的各种公共秩序比较混乱,问题比较突出。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得不到有效的整治,乱停乱靠、违章驾驶等现象时有发生、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仍然存在,城镇公共秩序的混乱,已引起许多居民的不满和怨言。
3.环境卫生亟须改善
虽然在全省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对我镇的环境卫生做了大整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城镇居民的卫生习惯尚未养成,街道卫生状况还不够理想,乱丢垃圾、杂物随处堆放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4.镇容镇貌需进一步绿化和美化
沿街建筑物尚需进一步规划、设计、装饰。城区绿化面积离标准尚有较大差距。
三、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的制约因素
1.观念落后,缺乏对文明创建重要性的认识
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支持、推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精神文明创建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当前,我镇广大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将精神文明创建片面看成是一项“虚”的工作,没有认识到文明创建工作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工作,将文明创建工作短期化、运动化。有的同志甚至认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一项麻烦事,多搞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搞省事省钱省力。
2.城镇管理力度不强
过去没有专门的创建部门,对创建工作缺乏力度,没有很好落实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经常性管理不够。采取应付性或搞突击性整治,时间一过,各种脏乱差又回潮,使城镇管理陷入“乱乱治治、治治乱乱”的怪圈,形成了“管理运动式,治理表面化”的管理模式。二是管理方法落后。执法简单,未能形成依法管理、依法治理的管理手段。
3.广大居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广大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文明城镇创建的目标,同时也是创建文明城镇的保证。没有高素质的居民,文明城镇的创建只是一句空话,当前城镇居民素质参差不齐,但总体低,特别是公共意识较差,如公共卫生意识方面,很多人能把自家打扫得很干净,但在公共场所却乱扔垃圾、乱倒污水,街道旁、住宅旁垃圾遍地,垃圾投放垃圾桶时也是随意地放在旁边,有时垃圾桶被人为的破坏,还有如爱护公共设施意识、交通意识等都非常淡薄,这些都制约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文明城镇的创建。
四、创建文明卫生城镇的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文明卫生城镇反映全镇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是我镇发展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既是一项“一把手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因此,全体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带好头、发
挥模范作用,主要领导要统揽全局,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分管领导要各司其职,抓好相关工作。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根本保证,将文明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提高人的素质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以人的素质为基本点,通过创建,使人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创建文明城镇,首先要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作为创建的首要任务,针对居民思想实际,认真抓好教育。因此,我们要立足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对广大群众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实践活动,要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借助镇电视台,开设专栏,张贴宣传标语,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学校活动和文艺晚会的形式,开展宣传,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按照“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指导原则,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人追求文明的良好局面。
3.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切实完成城镇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镇管理硬件水平。足够的经费保障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的基本保证,要建立财政投入为主,镇直单位全力支持,民营个私企业和所有社会有识之士捐资赞助的筹资机制,核心是财政和镇直单位必须保证计划任务完成,千方百计增大配套建设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4.加大整治力度,改善市容市貌
要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不断改观城镇环境面貌和社会秩序状况,同时在整治过程中起到向全民宣传、教育作用。
第二篇:冯坡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冯坡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林尤铭镇委书记
为落实我市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理清我镇发展思路,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我镇在9月11日市第二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动员大会召开以后,立即成立冯坡镇农村工作调研小组,运用近1个月的时间,深入农村基层,坚持实事求是,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基本情况和特点2009年上半年,我镇以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围绕关注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为目标,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维护社会和谐安全,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镇生产总值完成10978万元,农业总产值为7619万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收入316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截止5月份完成44万元,比去年同比增收5万元(全镇总收入为178万元,地方收入44万元,市级补助收入1 34万元)。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道路建设方面,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农村通畅工程的水泥道路铺设。其中积极协调及时完成2006年、2007年拖延工程l 7公里,同时加大工作力度,履行业主职责,高标准地完成2008年中央新增投资农村通畅工程道路9.2 7公里。农村水利设施改造方面,多方投入2 0万元修复老村水库主渠道水毁工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镇中心小学教师宿舍楼9 00 m。的建设,投入资金128万元,实施冯坡中学学生宿舍楼及公厕的建设。文化方面,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镇完成第一批蛟龙、下宅、白沙三个村委会670户使用任务,占任务的100%。社会保障方面,筹资60万元重建的冯坡敬老院已投入使用,现在院人员8人。
二是农村稳定进一步推动。抓好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工作,成功调处土地纠纷6宗,其中跨乡镇的一宗。保护好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先后调解了近5宗因种养引起的利益纠纷,其中及时调处白茅洋大棚西瓜种植户和周边群众的纠纷、罗非鱼养殖户排水纠纷等群体的争执。
三是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做好全镇民政对象485人的救助救济工作。上半年来,已发放救灾救济粮3.24万斤,发放各类救济款和医疗救助款33.6万元,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款26万元,做到民政救助按时、不漏、不错。加大文明村的创建力度,对白茅和白沙两个村进行宣传发动和做好规划着手实施创建活动。常抓不懈地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据统计,全镇上半年出生104人,符合法定生育率94.2%,落实“四术”措施35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6万元。
四是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今年新发展党员14名,等资12万元新建昌里村委会办公室,全面规范1 0个村委会的财务管理,今年发动11名村委会干部参加党校大专班函授学习。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镇虽然在农村工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农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全镇农村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和矛看,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首先,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其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灌溉面积不多,大多地块都要靠天落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晚弱。再次,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程度较低,较先进的生产技表难以推广,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无法大范围耕种,必然使农户的产出效益受到影响,制约农业资源的优化以及农民的增收。
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当前,部分农民的素质还有侍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_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三是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暂时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村组党员、干部严重老化。由于外出的人多,要求入党的人少,党员老化严重。二是创新意识还不够强。部分村党员、干部仍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导致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三、几点建议
针对我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好事,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真正让“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根据现状调查,对我镇农村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要在全盘规划上突破,确定科学发展的方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城乡一体,社会和谐。按照这个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首先要着眼产业布局,着眼经济发展,应做到五个结合:与壮大发展区域经济相结合;与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当地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相结合;与启动农村市场相结合。镇、村的规划都要紧密围绕这个宗旨,服务这个宗旨。
(二)要在基础设施上突破,奠定科学发展的根基。
冯坡是农业镇,“三农”工作的首要问题裁是解决发展农业中农业基础脆弱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要突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要做好爱梅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重点工程开工的前提准备,积极向上级水务部门争取维修爱梅主干渠道,该渠道灌溉全镇70%农田,是全镇农田用水的主命脉,长期洪涝灾害,损坏严重,需要及时维修,同时申请白茅洋列入农综项目加以整治。要启动市政改造工程,投入6 O万元着手改造冯坡圩南街路面、人行道和排水沟,同时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改造冯坡圩北街和路灯的更新。
(三)要在素质提升上突破,把握科学发展的关键。
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三)要在构建和谐上突破,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继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建“五大载体”功能,突出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强化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营造和谐、团
结、进取的村班子队伍;认真做好党务、村务公开,严格按照程序,及时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推动农村合作医疗,扩大新农合参合率,扩大农村合作医疗的惠及面;积极开展民政救助,加强对五保户、低保户及低收入家庭、因病返贫家庭的救助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加强维稳工作力度,突出联合调处工作机制,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加强信访工作,强化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信访案件的办理质量;畅通信访信息渠道,扩大信息覆盖面;强化矛盾纠纷排查,最大程度减少集体访、越级访、非法访。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和室教工作,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加强文明创建工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抓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从改水、改厕和垃圾处理入手,加大农村文明创建力度,达到“村容整洁”目标。
2009年9月26日
第三篇:乡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调研报告
***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调研报告
今年三月份以来,我镇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对城镇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征询、座谈、现场考察等方式,就我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镇党委、政府、人大在创建文明卫生城镇过程中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一、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现状
**镇位于**区东郊,距城区*公里,距***公里。**省道和**省道由西向东横穿过境,源于**由南向北纵贯过境。**镇属于***,周边***乡镇相邻。镇政府在城镇建设中始终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外延拓展与内涵提升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方针,按照“完善制度、狠抓基础、突破难点、强化督查、提高素质”的创建工作思路,通过加强教育、加大投入、规范整顿,实现把***建成一个配套完善、环境优良、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文明卫生城镇的目标。
二、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尚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
硬件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城镇的档次和品位,在文明卫生城镇的创建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硬指标。我镇基础设施如垃圾处理场、洒水车及垃圾投放桶等环卫保洁设施配臵完
善,交通标线标识及交通要道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及下水道配套完善等四大工程任务艰巨、投入很大。还将筹建商业步行街和茶叶市场,强化公共卫生保洁服务和城镇秩序管理队伍。这些设施的滞后已成为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的“瓶颈”。
2.公共秩序不尽人意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城镇的各种公共秩序比较混乱,问题比较突出。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得不到有效的整治,乱停乱靠、违章驾驶等现象时有发生、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农贸市场门前、三角区地段摆摊设担、占道经营严重,人行道甚至交通要道都成了经营户和流动摊贩的经营场地,这也成为交通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城镇公共秩序的混乱,已引起许多居民的不满和怨言。
3.环境卫生亟须改善
由于城镇居民的卫生习惯尚未养成,街道卫生状况比较差,垃圾随处可见,杂物随处堆放。农贸市场卫生状况极差,塑料袋乱扔,污水乱倒,环境污染严重,辖区内尚有不少卫生死角,导致蚊虫滋生。
4.镇容镇貌需进一步绿化和美化
供销社、卫生院、平安路两旁旧房破烂,沿街建筑物尚需进一步规划、设计、装饰。城区绿化面积离标准尚有较大
差距。街道两旁广告牌极不规范,严重影响了镇容镇貌的整体形象。
三、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的制约因素 1.观念落后,缺乏对文明创建重要性的认识 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支持、推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精神文明创建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当前,我镇广大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将精神文明创建片面看成是一项“虚”的工作,没有认识到文明创建工作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工作,将文明创建工作短期化、运动化。有的同志甚至认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一项麻烦事,多搞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搞省事省钱省力。
2.城镇管理力度不强
过去没有专门的创建部门,对创建工作缺乏力度,没有很好落实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经常性管理不够。采取应付性或搞突击性整治,时间一过,各种脏乱差又回潮,使城镇管理陷入“乱乱治治、治治乱乱”的怪圈,形成了“管理运动式,治理表面化”的管理模式。二是管理方法落后。执法简单,未能形成依法管理、依法治理的管理手段。三是部门的管理利益化取向导致管理混乱。对本部门有利益的去管,没利益的就不管。
3.广大居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广大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文明城镇创建的目标,同时也是创建文明城镇的保证。没有高素质的居民,文明城镇的创建只是一句空话,当前城镇居民素质参差不齐,但总体低,特别是公共意识较差,如公共卫生意识方面,很多人能把自家打扫得很干净,但在公共场所却乱扔垃圾、乱倒污水,街道旁、住宅旁垃圾遍地,垃圾投放垃圾桶时也是随意地放在旁边,有时垃圾桶被人为的破坏,还有如爱护公共设施意识、交通意识等都非常淡薄,这些都制约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文明城镇的创建。
4.治安环境管理滞后
我镇现有警力不足,一个7万多人的大镇,派出所仅有干警10人,且还要管辖思村乡,对城镇的治理很有限,城镇电子监控系统尚无,对重点场所重大治安矛盾及安全隐患的整治和打击力度有待加强。
四、创建文明卫生城镇的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文明卫生城镇反映全镇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是我镇发展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既是一项“一把手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因此,全体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带好头、发挥模范作用,主要领导要统揽全局,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分管领导要各司其职,抓好相关工作。
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根本保证,将文明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提高人的素质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以人的素质为基本点,通过创建,使人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创建文明城镇,首先要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作为创建的首要任务,针对居民思想实际,认真抓好教育。因此,我们要立足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对广大群众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实践活动,要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借助镇电视台,开设专栏,张贴宣传标语,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学校活动和文艺晚会的形式,开展宣传,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按照“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指导原则,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人追求文明的良好局面。
3.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切实完成好四项工程为主的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镇管理硬件水平。足够的经费保障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的基本保证,要建立财政投入为主,镇直单位全力支持,民营个私企业和所有社会有识之士捐资赞助的筹资机制,核心是财
政和镇直单位必须保证计划任务完成,千方百计增大配套建设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抓好城镇文明基础设施建设。
4.加大整治力度,改善市容市貌
要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不断改观城镇环境面貌和社会秩序状况,同时在整治过程中起到向全民宣传、教育作用。一是整治违章建筑。依法拆除未经批准或有碍市容观赡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晴雨篷,严格查处各种乱搭乱建行为。二是整治基建秩序。清除所有占道基建物资,落实施工现场围档作业,封闭式管理,规范建筑垃圾和弃土运输行为。三是整治市容市貌。整治不规范广告牌匾,取缔移动广告,规范跨街横幅,规范洗车场所,清理整治占道经营行为,清理城区管网线路,规范城区管线。四是整治夜宵市场。依法整治主要街道占道经营夜宵摊点,规范夜宵经营行为。五是整治城区交通秩序。整治车辆乱停乱靠,行人和车辆违章通行,打击非法营运,规范客运市场秩序。
5.大力开展基层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意识
要把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城镇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面落实“门前六包,门内达标”。城区所有临街单位、门店和住户都要落实包环境卫生、包绿化美化、包车辆停放、包市容整治、包设施维护、包公共秩序的“门前六包”和单位社区环境卫生达标,绿化美化达标、卫生设施达标,除“四害”达标,院(区)内秩序达标的“门内达标”责任制。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管理,加强餐馆行业卫生达标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健康文明的红、白事操办和节庆礼仪风俗。
6.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在动员全社会积极投身文明城镇创建活动的同时,要加强创建办队伍建设,创建办今年已成立,要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创建方案扎实工作,争取圆满完成多项工作任务。
第四篇:镇文明卫生乡镇创建工作汇报
镇文明卫生乡镇创建工作汇报
今年来,卫店镇紧紧围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文明集镇创建的会议精神,以把卫店建成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科学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明星乡镇”为奋斗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检查督办,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开展文明集镇创建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促进集镇功能、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思想统一,强组织领导
集镇整体面貌和建设水平代表着一个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文明集镇创建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愿望,我们有信心。2月8日,我镇率先召开了文明集镇创建动员会,镇直部门负责人、全体机关干部、相关村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会上下发了《卫店镇2012年文明卫生集镇创建工作方案》,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干部文明卫生集镇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成立了由书记任政委,镇长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委员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指挥部,强化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建格局,把创建责任落实到每名干部每个部门,形成“党委领导,干部主抓,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的工作局面。
二、抓宣传发动,促全民创建
我们狠抓创建宣传,积极营造氛围。一是借助县电视台大力宣传我镇文明创建的工作举措、各项活动和先进典型,让文明创建家喻户晓。二是深入到户宣传。我们印发了《文明卫生集镇创建工作公告》、《致全镇居民的一封信》、《机动车主须知》、《告小摊贩的一封信》等宣传单5000余份,到户宣传,号召全镇居民共同参与,建设宜居卫店。三是标语宣传。在镇区主要干道上,新设固定标语宣传牌60余块,镇直单位责任包保牌上墙18块。四是充分发挥监督员作用。实行五户联保制度,每五户推选一名中心户长,并聘请18名文明卫生监督员,起到宣传发动及监督作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三、抓部门责任,促重点整治
镇创建指挥部组织职能部门实行联动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党政综合办负责后勤保障和协调;规划建设办做好规划和各项具体工作,督办各路段卫生情况;工商所重点规范户外广告牌摆放有序,个体户不得占道摆摊,要求必须在店内经营;派出所整顿车辆乱停乱放;国土所整治建筑垃圾和乱搭乱建;卫生院负责村民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传染病预防措施和能力。截止目前,镇创建指挥部组织职能部门联合行动5次,专项治理3次,着力解决了集镇垃圾乱扔乱倒、商棚乱搭乱建、摊点乱摆乱放、广告乱贴乱画、车辆乱停乱靠等突出问题。
四、抓资金投入,强保障到位
镇党委政府着眼长远,克服诸多困难,整合资源,增加投入,下决心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为创建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完善硬件设施。投入10余万元新增标准化垃圾清运车1辆,投入7.8万元新置标准化垃圾桶200余个,投入17.8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26盏,投入5.2万元在国道及镇区主干道两旁种植樟树1040株。二是落实工作人员及经费。镇规划建设办由4人组成,具体负责创建活动工作安排;镇区共有“三路两街”(南凤路、建设路、发展路、昌盛街、商贸街),分责任路段聘请环卫工人12人,落实待遇经费15万元。三是以集镇为重点,向村、组延伸,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在集镇范围内有卫店、饶河、李河和武河村,党委政府每村每年拨付环境治理经费1万元,镇其他各村每年环境治理经费0.5万元;另投入23万元,将位于镇区内的饶河村2组门口塘打造为高标准、高起点、高规划的景观塘。促使各村积极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做到村容整洁、亮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味。
五、抓建管并重、促长效机制
创建文明卫生集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狠抓集镇整治的同时,我们注重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不断探索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加强规划,保证有序发展。我们积极做好集镇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完善过程中着力编制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供排水、集贸市场、幼儿园、居民小区等控制性详规,确保镇区建设工作科学、合理、有序发展。二是强化责任,加强督办,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我们细化了责任路段,每路段明确责任人、包保单位,设立公示牌,接收群众监督,环保工人也分段到人负责清扫,镇城建办工作人员每人每天负责检查分路段卫生。同时,镇抽调6名县、镇人大代表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检查专班,对十八个责任路段及该路段包保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不定期抽检,做到每周一讲评,每月一评比,每季一小结。并对考评成绩及时通报,实行效能问责,进行责任追究,把考评结果作为单位行风评议满意度测评的重要依据之一。三是整合资源、强化城镇经营理念。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农民主体,整合资源,规范建设,探索了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以镇区所在地卫店村为中心,集中100余亩土地,盘活集镇土地资源,建设花园式居民小区。小区建成后,将有效改善集镇环境面貌,增强集镇功能,加速城镇化进程,使广大农村居民共享现代城市文明。
我镇文明卫生集镇创建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距离,要做好文明创建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也是当前工作的重难点。
一是进一步解决群众思想认识不足,创建意识还不强的问题。通过前期的广泛动员,群众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离全民参与有一定的差距。有的群众认为创建工作是党委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少数干部认为创建工作是创建办的事情,自己只是配合,主动性不强,工作滞后。目前最突出的是群众自管门前,没有发挥出以点带面的广泛带动作用。我们还有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促群众的自觉自愿行动。
二是进一步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文明卫生集镇创建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乡镇财力有限,对于资金投入存在一定的困难。创建工作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硬件投入等,我们还要想尽各种办法筹集资金,力争资金投入能确保长远发展。三是进一步解决长效机制的问题。现在我们建立了一些制度,落实了人员,划分了责任,进行了检查督办,这些管理机制还必须长期坚持,不能“打一天鱼,晒一天网”,还要探索一些管用的更好的办法。在此,我们恳求上级领导及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文明集镇创建的关系支持力度。
一是继续多渠道全方位做好创建宣传,提升群众创建意识。二是加大项目倾斜、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多到乡镇检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码头李镇对秋冬季造林绿化工作高度重视,把造林绿化工作作为调优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业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全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一、造林绿化工作基本情况我镇2012年秋冬季需植树1179亩,共13万株,涉及22个村。其中省道郑昔线全长12公里,需植树6.1万株,共计660亩,涉及付官、西方等9个村,赵码线全长5.9公里,需植树3.9万株,共351亩,涉及邵村、西宋庄、韩马3个村。截至目前,全镇共动用各类机械420台次,出工3700人次,共清理棉柴600多亩,郑昔线、赵码线的清场工作全部完成,挖树坑10万个,植树7万株。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组织到位,贯彻迅速。在全市造林绿化动员大会后,我镇连夜制订了《码头李镇2012年秋冬季绿化造林实施方案》,并与10月31日在全市率先召开了由全体机关干部和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的动员大会,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挂帅,镇长任指挥,分管副职任副指挥,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镇班子成员分别担任各责任区工作组长,镇包村干部包点指导。并成立考核组,督查指导各阶段工作落实情况,保证栽植质量及成活率、保存率。林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包片、包点坐镇指导,确保造林工作进度和造林质量。
会后各村都随即召开了班子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明确了村班子成员分工,形成了副职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
(二)责任具体,加快进度。镇政府与各片签订造林绿化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长为植树造林直接责任人,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具体责任人。各片与村、村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和林木管护协议书。在具体工作中,各村党员、干部全部参加,并进行了任务分工,每村都有3个小组,每组都有2名村干部带队,成员内至少有2名党员,一组进行土地丈量和界限划分,一组入户与群民签订协议,一组联系造林机械,做到所有工作都往前赶,签订一份协议,清理一块场地,以先进带后进。
示范村付官是典型的农业村,此次造林任务260亩,是全镇任务最大的村,造林用地涉及到耕地多、农户多。前期造林用地落实是最大的任务和难点。为做好这一工作,两委班子首先通过广播,宣传了上级政策,随后入户进行走访发动,取得了大部分农户的支持,但仍有个别农户不同意。镇村两级干部连续三天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过召开班子会、农户代表会,协商解决办法。在做农户工作的同时,已落实地块开始进行地面附着物清理和平整,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让这些农户认识到植树造林是大势所趋,终于将所有地块都落实到位。
(三)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在植树造林的全过程做到“三有”:一是做到有声势,通过广播、会议、入户走访等形式,在党员干部、群众中广泛宣传此次绿化造林的各项政策,最终落实了造林用地,平均每天有400多人次奋战在植树一线。二是有标准,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施工,机关干部都到一线分包路段,严把场地清理、挖坑、苗木购置、栽植、涂白等各个环节,使所植树木都做到了横看成行、竖看成列、斜看成线。特别是把好苗木选购关,对于胸径达不到5公分和3公分的树苗一律退回,对栽植质量不合格的一律拔掉重新栽植,有2个村进行了退苗和重新栽植。三是有精品,我镇将郑昔线的付官村、赵码线的宋庄村作为所在路段的示范点。特别是付官村行动快、力度大、标准高,我们多次组织其他村干部来观摩,带动了全镇造林绿化的进度。
(四)落实产权,重罚重奖。对造林用地涉及农户逐户逐地块进行走访,坚持不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实行大户承包、联户承包等机制,明晰树木产权,让承包者吃上定心丸,调动管护积极性,确保树木成活率、保存率。我镇拿出部分资金对植树人员进行奖励。为确保新树存活率达到90%以上,镇政府制定了林木管护办法,明确待上级验收时,对新栽林木存活率低于90%的村,扣发支书、村主任两个月工资,缺一棵除进行补栽外,罚村100元。除市补贴外,镇政府对完成任务突出的村进行二次奖励。
为提高存活率,每个村还配备了2-3名林木管护员,与种树户签订管护协议,同时派出所、巡防队进行24小时对重点村、路段加强巡逻,严查毁林案件。
镇位于达州主城区西南方向的州河岸边,离市中心8公里。全镇幅员面积84.2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23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1670人(其中城镇居民30000多人),拥有耕地面积2.57万亩,森林面积2.04万亩,城镇建成区面积3.05平方公里,是达州机场和XX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所在地,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襄渝铁路纵贯南北,州河航运通江达海,河市机场飞向全国,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交通便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是XX市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近年来,在市县的领导下,河市镇立足本镇实际,结合镇情,围绕“思想促镇、文明构镇、科技兴镇、教育强镇”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市级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现将近年来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制完善,创建工作组织保障有力
(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创建文明乡镇工作作为提升乡镇形象、改善乡镇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创建过程中,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创建市级文明乡镇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做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要通过文明创建,让处处存在好环境,家家过上好日子,天天感觉好心情,人人具有好身体,让人民群众感到幸福、感到自豪、感到希望、感到力量。
(二)机构健全,措施过硬。提出创建市级文明乡镇的目标后,我镇立即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邓林先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同时,将镇辖区内的工商、派出所、建管、国土、社区、医院、学校等相关部门领导纳入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并且在第一时间召开了“河市镇市级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会上,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强思想、重行动、出成绩”的创建工作方针;同时,向参会的各部门、各社区强调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将创建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将创建效果与部门领导的政绩考核结合起来,教育、惩戒、激励三管齐下,确保了“一个目标干到底,一种声音喊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
(三)体制完善,管理精细。围绕场镇的长效管理,我镇积极探索建立了联创联建、综合执法、居民自治“三位一体”的场镇管理长效机制,为场镇创建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联创联建,即镇党委、政府包片领导挂包社区(村),镇机关干部及镇级部门挂点社区(村),督促社区(村)抓好工作落实;综合执法,即实行环境文明、场镇管理、场镇绿化、以及建管、工商、派出所、文化、国土、学校等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的综合执法,将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实施处罚等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无缝隙全覆盖、无空档全天候”管理。居民自治,即每个社区均成立了居民自治理事会,建立了文明社区创建协调会,制订了社区居民公约、社区社会治安、社区文明环境等自治措施,将文明乡镇创建工作融入广大居民的工作、生活之中,把场镇管理和创建工作转化为每个居民的自觉行动。目前,整个河市镇有文明劝导员200余名。
为实现场镇的精细化管理,我们建立了“环环相扣、月月考评、上下呼应、规范高效、开放创新、日清日洁”的创建工作运行机制。一方面我们从倾听居民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入手,开设了创建投诉热线(3531100),定点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又从发现问题入手,镇政府成立了以治理办为主的创建巡查组。巡查组每天对辖区进行全面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查清责任主体,督促解决问题,并将梳理分类的问题及时上报党政领导。镇党委、政府领导就发现的问题指定专人进行分类梳理,及时将问题分派到各职能部门处理。各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就本部门的问题迅速解决,对未按时解决的,镇创建办进行通报,从而实现了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问题的根本性转变,做到了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
二、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创建工作活力永葆生机 人民群众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更是文明创建活动的源泉和活力所在。真正永葆创建生命力的长效机制是以居民自治,让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自觉参与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和无穷的创造力。为此,在创建工作思路上,我们明确提出了“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居民为主”的指导方针,坚持把宣传发动当作首要工作来抓,努力营造人人创建的良好氛围。
(一)级级带动。镇党委书记、镇长等领导经常深入背街小巷、单位社区,走访群众,进行调研,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走上街头检查文明,并组织现场办公。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辖区内县、镇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对爱国文明和创建工作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同时,镇党委、政府领导带头参加各阶段的集中性创建活动,既当组织员,又当战斗员,还当宣传员。在镇领导的带动下,我镇创建工作一次次升温,一次次掀起高潮。
(二)层层发动。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动员会,号召全体居民积极投身创建活动。镇党委、政府还在河市广播站以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创建宣传标语;并要求各部门、各社区均设立宣传教育栏,并定期更换内容。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特别是近年来的创建工作,给河市镇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全镇上下对创建工作形成了共识,产生了共鸣,达成了共为。
(三)部门联动。为治理一些“老大难”问题和场镇管理顽疾,在综合执法和联创联建的基础上,城管、工商、派出所、建管站等执法单位经常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实行联合整治,有效地解决了一系列难点问题。
(四)社会推动。一方面镇政府组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知荣辱、革陋习、树新风、清五清、治五乱”等活动;另一方面学校、社区及各类企业纷纷为创建工作献计献策、建功立业,如:开展“文明劝导”、“争当文明使者,争做创建主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
三、以人为本,教育为先,居民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一)健康教育深入开展。我镇创建市级文明乡镇工作始终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为重点,以创建安全文明健康社区(单位、医院、学校)为载体,积极推进场镇健康教育活动,真正把“健康理念”转变成居民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一是行业健康教育得到加强。以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等为重点,做好学生健康行为教育,在学校坚持开设健康教育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控烟、环保、健康行为等方面的知识。二是社区健康教育不断深入。以需求为导向,以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及县级有关部门服务为依托,以家庭为单位、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为重点人群,把健康教育与居民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健康知识专题讲座。比如今年县妇联就在我镇召开了“关爱生命、健康母亲”专题知识讲座,并在我镇开展了洁美家园评选活动。
(二)精神文明长抓不懈。“场镇美不美关键看素质”,“种树培其根,育人养其心”。引导居民树立文明意识,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是我们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镇政府一直号召全体学生和居民倡导文明新风,在社区组织开展了“小公民道德建设‘四进’(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做合格小公民“五小”(家庭小帮手、社会小标兵、文明小主人、环境小卫士、生态小使者)、“小手牵大手、创建路上一起走”等活动;并广泛开展了“讲社会公德,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讲职业道德,在单位做个好职工;讲家庭美德,在家庭做个好成员,讲学习品德,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四讲四做”公民道德活动,以及创建“五好家庭”、“文明楼院”、“文明社区”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居民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加快步伐,发展经济,奠定创建工作物质基础
经济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重中之重。只有物质文明发展好了,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可能;只有镇域经济发展强了,创建工作才有基础。我镇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推进经济发展,为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一)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危机,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经济建设面临极大挑战。我镇充分解读党和国家有关政策,适时提出建设“工业强镇、交通重镇、旅游新镇、文化大镇”的发展目标,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危机。农业方面,苎麻种植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较大,我镇一方面积极鼓励农民实现多元化种植,分散压力,一方面积极寻找新项目、新品种、新方法降低苎麻种植成本,为农民减负;工业上,我镇从政策、手续等方面积极为镇内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共度危机,共谋发展,积极促进智鹏麻纺的恢复投产,以达到以工带农的目的;商业上,积极规范市场环境,建立良好经营秩序,狠抓招商引资,力促商业兴盛。
(二)主动积极配合,抓住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园区建设。
大部分位于我镇的XX市化工园区建设为我镇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会。我镇党委、政府积极配合市县建设工作,切实推进化工园区建设,积极为园区找项目、引投资。园区建设一方面解决了我镇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一方面为我镇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为我镇建设工业强镇提供了有利时机。
(三)做好其他方面的经济建设工作,实现经济全方位发展。
襄渝铁路复线建设、达州环城路建设等重点工程均经过我镇。我镇花大力气做好各项协调工作,积极解决相关问题,为工程建设减少障碍。
第五篇:木里镇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天峻县木里镇“实践海西速度”
学习教育活动调研报告之
(一)木里镇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木里镇地处县城北部,下辖4个牧业社,镇域总面积2287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024人,其中牧业人口989人。镇区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50米,牧民、个体户75户,200余人,镇域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学校、卫生院、兽医站、司法所、派出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有木里寺院一座,新建有火车站、汽车站,各煤炭开发企业生产区、作业区与工作生活区分开,木里镇经过数年建设已初具规模。
“海西速度”提出要抢机遇、促发展,在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机遇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宏观政策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与乡镇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以项目建设解决好牧业基础薄弱、牧区公共服务滞后等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基本服务的均等化,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制定和严格实施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木里镇总体规划(2007—2020)》由青海省规划设计院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划,近年来,我镇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1
城镇功能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一定的城镇建设特色。2006年1月木里撤乡建镇。木里镇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进步,木里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具有人居特色的品牌小城镇,进一步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高城镇的整体功能。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一)城镇现状。截止目前,木里镇小城镇基础建设投入不断增多,达到水、电、路、电话、广播、电视、移动、联通“八通”。现天木公路修至镇域内,与各社通简易公路,依据木里镇原有的商业模式,政府积极引导开发建设了一条功能齐全的商业街。
(二)不断延伸城镇建设。根据“十一五”新农村规划建设要求,针对采煤区搬迁的实际情况,我镇努力以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统筹规划建设为宗旨,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把三社牧民搬迁纳入城镇建设体系之中,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采取了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按照木里镇城镇建设整体规划,有序进行。牧民新村毗邻县城商业繁荣的中心城镇,居住环境幽雅,水泥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便捷。新村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完备。投资172.8万元的木里镇党政办公大楼已建成,附属工程投资70万元,即将建成,卫生院门诊大楼正在建设之中,汽车站已经竣工,这些将极大丰富我镇的服务功能,更加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木里镇布局理念以及建筑风格模式,为我镇今后实施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延伸互补提供借鉴。
三、我镇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管理混乱。规划起点不高,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到位。规划建设管理的宣传工作跟不上,管理不严格,村居民建房报批意识淡薄。致使镇区道路两侧建设按照规划报批情况少,造成了沿街建筑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镇容镇貌不整。
2.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由于木里镇受自然、地理、经济基础、民族构成等因素的制约,人才匮乏、尤其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加之木里镇地处偏远,教育比较落后,劳动力素质普遍较差,制约当地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配套扶持政策有限。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没有配套的政策及资金投入。
5.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受经济利益驱使,企业在支持新牧区建设、“百企联百村”活动中,实施了一些项目,但力度不大,就目前情况来看,木里、龙门牧民集体入股青海焦煤公司,取得了一些成效。
四、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上级部门及规划部门在我镇旧城改造、打造新型工业重镇的工作上多给予规划建设技术指导。2.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
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区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
6.走企业带动战略。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以及工作建议
(一)按照天峻县关于“加快牧区城镇化步伐,启动游牧民工程”的要求,以及提出的“企地共驻共建,造福地方百姓”的总体思路,我镇2007年—2020年着力在扩大城镇建设规模、提升城镇建设品味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城镇改造和城镇功能建设。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划批复实施城镇建设,继续邀请有关专家深入指导,城镇建设做到定位准、规划好、建设美。二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对已经形成的街道建筑进行改造,由于各方面条件局限,我镇先期建设工程起步低、档次不高,建筑模式单一,下一步将围绕建美小城镇,加大公路两侧街面改造力度,进一步美化、绿化、亮化木里镇的窗口街道。三是即将投入资金,逐步完善乡社公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工程建设。四是在镇区东部拟建一个垃圾处理场所。
(二)开展一批村企共建项目,我镇以“百企联百村”活动为契机,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发挥资金、人才、技术优势,促成的主要帮扶项目有:
1、庆华公司投资100万元为木里镇寄宿学校修建供暖设施;
2、庆华公司投资8万元修建8公里长的乡村公路;
3、庆华公司投资10万元维修木里镇寺院经堂的围墙,会议室、办公室5间;
4、江仓能源投资80万元为木里一社修建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共40间。这些项目正在实施和启动中。
(三)启动游牧民定居工程。木里牧民在牧民新村计划建设房屋100套,2008年计划建设50套,2009年计划建设50套,资金由三部分组成,牧民自筹资金三分之一,企业承担三分之一,财政承担三分之一。2008年已有登记56户,2009年已登记78户。木里镇在海西州2009年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中共有33户项目户。一社项目户11户,二社项目户6户,三社项目户7户,四社项目户9户,房屋建筑面积71.2㎡,总投资85440元,国家补助30000元(其中国家投资2.5万元/户,省财政补助0.5万元/户),地方配套10000元,牧民自筹22720;企业22720。总之,木里镇作为全县的工业重镇,理应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人民的智慧,把木里建设的更加富裕和谐,但也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牧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