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2. 18房寺镇全力打造文明卫生城镇
房寺镇全力打造文明卫生城镇
本报讯(通讯员孙志强)2月18日,3辆垃圾运载车穿梭于房寺镇镇区的死角旮旯,把各种垃圾运到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这是房寺镇全力打造文明卫生城镇的一个场景。
今年以来,该镇党政一班人在“党政干部走访日”走访过程中,发现城镇居民对进一步改善城镇环境的呼声很高。为此,该镇把“狠抓城镇管理,重点突出消灭城区垃圾,整顿卫生、整治镇容镇貌,提高城镇品位”放在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为建立城镇管理长效机制,该镇结合本镇实际,出台了《房寺镇小城镇管理暂行规定》和《房寺镇小城镇“门前三包”管理办法》。将中心城区主街道划分5个责任区、20个责任段,设置了镇直单位卫生责任牌。对路段定员、定时、定责任,在镇区还全面实行环卫工人包路段责任制。小城镇管委会与社区、临街门店业主层层签订了文明卫生责任书,将卫生责任制落实到单位、到住户、到个人。该镇还投资40余万元在街道新添置果皮箱100个,新建垃圾池20个,新植了合欢等绿化树木500余株。为增强城镇居民文明卫生意识,该镇还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镇、文明单位、五星级居民户(门店主)活动,以此不断丰富创建文明卫生城镇精神文明内涵。
第二篇:房寺镇敬老院2012工作总结
2011工作总结暨2012年工作打算
房寺镇敬老院(2012年2月22日)
一年来,房寺镇敬老院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 在市民政局和镇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维护好老人权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五保工作健康发展,使全镇五保老人的衣、食、住、医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正常化。
一、建章立制,进行规范管理
在加大软硬件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实现人性化管理。一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制管院。在广泛征求供养对象基础上,制定了院长责任制、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值班制度、吹事员岗位职责、敬老院老人管理规定、食堂管理制、财务、卫生、医疗等一系列制度,而且定期组织院民学习讨论,促使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二是强化院务管理老人作用。为确保院内规范有序运作,实行民主管理,文明办院,挑选1人参与管理,负责敬老院日常事务管理和参与重大事项决定,同时负有监督院长及管理人员工作职能,并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三是加强服务人员素质教育。坚持把提高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服务能力 放在首位。平时每星期二召开例会组织学习业务知识,商量研究布置本周工作,解决存在问题。针对院内供养老人热点、难点问题,经常展开讨论,商量对策,在学习探讨中提高服务能力。为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增强责任感与事业心奠定坚实基础。
二、强化服务,营造温馨环境
为改善五保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我镇敬老院始终把服务工作放在首位。一是加大硬件设施投入。院民的生活费每天由去年的5元提高到7.4元。新建了羊圈及改造水电等附属设施。二是做好环境卫生保洁和美化,通过强化灭蝇为重点的除“四害”和栽花种草,打整卫生死角,每周一上午、星期五下午进行卫生大扫除行成制度,院内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洁和美化;三是竭力服务老人生活起居。千方百计满足老人的愿望,全力做好老人服务工作。根据老人特点,在食谱方面做到晕素搭配,定期买给老人洗漱用品和为他们理发,对患有疾病的老人,专门安排人送饭菜,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危老人,不厌其烦,精心伺候。每逢中国传统佳节,都为老人准备丰盛的菜饭;在老人生日之日专门准备一份(鸡蛋、糖果)生日礼品送上等等,这些生活细事就是要让每位老人都能过得称心、舒心,安享晚年。四是注重老人健康工作。专门建立了老人健康档案,详细记录老人的身体状况、病史,亲属情况、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并为他们购买楚雄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生病打针吃药只需记帐,如遇住院还派专人照料。
三、强化管理,保证健康发展 房寺敬老院目前住院老人有170人,平均年龄已达到71岁,最大年纪有83岁,院内已建立五保老人个人资料档案和健康档案,做好五保老人跟踪服务。全院管理人员2人,工作人员10人,一年来,通过建立、键全和完善工作岗位责任制和落实,大家都基本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做好具体供养服务工作,值班管理人员每天早、晚按时到供养老人房内巡查老人情况,星期
六、星期日照常上班。团结干事、互相支持、形成合力的事氛围基本行成。对行动不便、重病人送医送药到床前,对危险病人及时反映及时送医院医治,得到及时的治疗抢救,使病人尽快得以恢复。膳食管理方面,安排好星期菜谱。搞好厨房卫生,妥善保管食物,毒,防止病从口入。护理卫生管理方面,做到一个季度查一次体,并保持老人房内清洁,定期为老人换洗蚊帐、床被单。对残疾老人端饭菜,定期给他们理发,要求做到老人房内无异味。保卫管理方面,对老人的亲属、来访人员进行登记制度、老人外报告和请假制度。每个职工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分工、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程序明确、运转灵活、工作高效,对存在问题彻底解决。全面提高敬老院整体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使工作做到日趋完善。供养老人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团结友善的氛围行成。
四、精打细算,提高老人生活水平
在全力做好服务的基础上,坚持走不等不靠,以种地养羊走副业养院的发展路子。针对我镇敬老院拥有生产用地3亩,我们积极探索适合项目,因地制宜抓好种地养羊。根据不同情况发挥积极性 进行种菜等劳动,以提高老人零用钱和改善生活质量,并培养了他们了的成就感和荣荣誉感。目前共种菜地3亩,养羊7头,已宰杀2头,今年我们做到每一天吃一次肉,早餐保证吃一个鸡蛋。
五、创新载体,形成尊老敬老氛围
为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敬老院工作良好局面,促进敬老院健康发展,我们积极争取,努力实现敬老院与社会的互动。在有关单位、部门的协助下,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尊老爱幼美德,营造共助氛围。同时,为了保障老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拓宽老人的视野,平时抽空放花灯小调观看,每月组织老人学习一次(读报纸、讲时事),使老人了解国内外时政大事及我镇的发展,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进行各老人阶段表现小结和争先进评比,并年终将评选出“三好、四好、五好老人”进行表彰奖励。
2012年计划
一是开源节流,进一步提高院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抓好庭院经济,把小菜园3亩地压茬科学种植。每天每人的生活费由7.4元提高到10元。同时,为每位老人定做一身衣服。
二是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饭菜质量、医保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服务标准,细化服务内容,争取做到让老人们生活更安心,更舒心,更开心,顺利地渡过晚年。
第三篇:全力打造交通安全示范镇
2004年8月,湖南省开展“百个交通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借这股强劲东风,资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审时度势,果断地将鲤鱼江镇列入资兴市示范创建镇。通过六大措施,形成了鲤鱼江特色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了人与道路交通的和谐共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大联动,构建有力的管理体系首先,成立高规格创建领导班子。通过交警大
队的努力协调,镇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镇派出所副所长、交警执勤室负责人为副组长,镇综治办、驻镇各单位负责人、学校校长、各村(社区)主任为成员的强大班子,设立专门办公室,从综治办、派出所、城管队等部门抽调了5名同志专门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狠抓、责任落实的创建工作格局。其次,筑牢“三级”管理体系。在创建工作中,我大队着力构建了“政府牵头、安全办配合、派出所主抓、村(社区)级协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镇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明确村、居委会的治保主任协管交通,其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形成由镇里负责全面、派出所交通民警负责对协管员的管理指导、协管员负责落实各项交通管理基础工作的三级管理体系。第三,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大队着力建立健全了镇里的交通安全培训、考评等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制定了《交通协管人员考核奖励办法》,分管中队对治保主任协管交通工作进行考核,治保主任财政部分工资的20由考核后发放。
二、大改革,创新交警勤务管理模式
在创建工作开展以前,无论是资兴市各乡镇还是鲤鱼江镇的交通安全管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漏管和失管的问题。对此,大队积极争取,促成我市实行派出所协管交通的警务改革后,镇里交通管理的漏洞才得到根本解决。一是派出所审时度势,强化了交警警力。交通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一方平安。因此,所领导及时调整警力,将分管刑事案件的刑侦组和社区组由原来的8人减少到5人,所领导由所长直接管理交通安全工作,一名副所长具体抓,同时,明确3名正式民警、2名协管员全力抓镇里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因地制宜,调整了工作重心。警务改革后,针对镇里严峻的交通安全管理形势,因地制宜,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将派出所协管交通的职能由违法处罚向管理服务转变。明确派出所交警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卓有成效地开展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各项工作,真正形成交通安全有人管、有人抓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大宣传,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一是宣传主体多元化。我大队着力打破以往公安交警唱“独角戏”的交通安全宣传格局,构建政府、公安交警、企业、村(居)委等多头联动的立体宣传网络,确保安全宣传无死角。如镇政府利用元旦来临之际,花1.5万元印制6000本交通安全宣传台历及时送到各学校、企业、车队、机关单位及各驾驶人手中。辖区各学校还建立了交通安全宣传长效机制,如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安全教育。鲤鱼江电厂等境内大型企业还成立了专门的交通安全管理暨宣传办公室,定期邀请公安交警对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二是宣传载体多样化。首先,我们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等媒体网络进行宣传。镇里拿出专项宣传资金在电视台长期滚动播放交通安全广告5则、宣传标语8条;同时,在黄金时段多次连续一周播放《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和《让警钟长鸣》等警示光(zf.517878.com)碟,使“珍爱生命、安全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其次,通过宣传橱窗、宣传标语等进行阵地宣传。对居民集中的地方进行面对面的交通法规教育,将与人们最经常接触的内容编制成《市民交通安全须知》、《驾驶员交通安全须知》,由镇干部组织村干部挨家挨户的发放,真正做到小区不漏一栋、家庭不漏一户。
四、大整治,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
一是开展摩托车专项整治。我们重点整治摩托车乱停乱摆、骑摩托车和乘坐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无牌无证上路、不办理保险等行为。通过长期整治,目前,该镇摩托车办证落户率达95以上,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办理率达90,摩托车驾驶人守法意识、安全意识都明显增强。二是对农用车等非法载客行为进行集中打击。因该镇地理位置特殊,部分村庄没有专门的客运车辆,农用车、拖拉机和三轮车非法载客的现象一度存在,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我们在加大宣传的同时,先后组织各职能部门组织了4次大整治,查获非法载客行为15起,强制报废农用车1辆、三轮车8辆。三是集中开展“还路于民”行动。创建工作期间,我们会同镇政府组织开展拆除违章建筑、取缔马路市场、清理违规户外广告、整顿客运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清理取缔马路市场、占道摊点等非交通占道58处,违规户外广告2处,彻底根治了违章占道经营、公交车随意上、下客等顽症。
五、大投入,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
一是千方百计筹资。通过与镇党委、政府的积极交流与合作,镇里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市场准入放宽,实行公益事业冠名转让,鼓励和融入民间资本投入,起到“基础设施建设促发展,城市建设促交通安全”的良性互动和“双赢”。二是高标准规划、建设。镇里对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科学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高标准建设。一年来,该镇投资建成了金磊大道
第一期扩改工程,修建了一条长3公里、宽12米的高标准水泥路;对中心城区车站路两厢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进行了提质;完成了镇中心十字路口导流岛等工程建设。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不仅大大改善了当前的交通基础设施,还为将来城区人口、车辆增加预留了发展空间。三是大手笔改造。我们对该镇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并有针对性地协调镇里进行改造。如去年上半年,一女孩在镇中心路边候车时,因躲闪不及,被公交车撞死。事故发生后,镇里痛定思痛,派出专人前往外地考察,最后决定在该路段建两座港湾式候车岗亭,即解决了乘客的候车安全问题,又避免了因公交车靠站形成的交通堵塞。
六、大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主动深入基层抓管理服务。针对厂矿企业多,车队联组多的实际情况,我们主动上门抓管理服务,防患于未然。如鲤鱼江电厂有货运车辆12台,特别是运煤车辆较多,对此,交通民警定期或不定期对该厂车队进行调查走访,上交通安全课,开展评选“优秀驾驶员”、“安全班组”等活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或存在的种种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处理。二是有的放矢,确保游客安全畅通。由于该镇毗邻东江湖旅游区,每年旅游旺季时,旅客及外来车辆剧增。对此,我们超前运作,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保安全畅通工作,确保游客万无一失。如在“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我们都增派警力,加强重点路段和区域的交通安全防控,镇党委、政府还从机关及城管、农机等部门抽调人员协助派出所交警开展相关安全防范工作。三是便民利民,将服务窗口前移。我们在镇政府办事大厅设立了一个交警管理、服务窗口,受理群众车辆上户、驾驶证年检等交通管理服务工作,改变了过去镇里群众办事要到市交警大队去的困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第四篇:全力打造
全力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崇东中学“主动·有效”课堂工作总结
根据《崇明县中小幼“主动·有效”课堂新一轮达标与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及《崇东中学 “主动•有效”课堂达标与提升工程活动方案》,我校以“聚焦课堂、发展教师”为工作理念,以研究“课堂教学五环节”为突破口,全力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推进“主动•有效”课堂的关键是一线的教师,所以提高教师素养,更新教师观念、改变教师行为是学校当前工作的重点;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健全的评价体系是打造“主动·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一、精心规划,全力打造“主动·有效”课堂。
(一)组织理论培训,更新教育理念。
1、在8月21—27日,我校一方面印发了有关“主动·有效”课堂的文本资料,另一方面把相关的学习课件上传校园网,采用大会宣传发动、大组学习交流、教师自学撰写心得的形式,进行了第一轮的培训学习。在8月31日,我校自行命题并组织教师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有“主动•有效”课堂的理论与教学设计两个方面,通过学习、考核,教师们明确了“主动·有效”课堂的内涵及要求。
2、在9月10日前,组织教师撰写有关“主动·有效”课堂的学习体会,发到研修博客网上进行交流,开展校级层面好论文的评选活动,并选送优秀论文参与县级层面的评选,有一位教师获得了三等奖。
3、在10月20日,我校邀请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吕波副校长作了关于“主动·有效”课堂的讲座,教师们茅塞顿开,均感到获益匪浅。
由于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我校教师提高了对“主动有效”课堂的认识,并能主动地转化为实践动力,有效地推进我校“主动有效”课堂活动的开展。
(二)开设“教师论坛”,探索“主动有效”课堂。
以教研组为单位,举办系列“教学论坛”。围绕“主动·有效”课堂背景下的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以及提优补差等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教师结合所学的理论和自己的课堂实践,撰写相关文章,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达成共识,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参加校级层面的教学论坛。
(三)开展课堂研讨,践行“主动·有效”课堂。
1、落实“人人上一堂研讨课”。开学伊始,教务处要求每个教研组制定计划,每两周落实组内一位教师上好“主动·有效”课堂的研讨课,并以备课组为单位,确立研究的主题。例如初一语文组确立“让学生真实表达”主题;初三数学组“让学案教学更科学”主题;物理组“小组合作有效性”主题。教研组的课堂研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2、组织骨干教师“主动·有效”课堂研究课。10月份,在校级层面组织了骨干教师“主动·有效”课堂研究课活动,进行全校性的“主动·有效”课堂研讨。语文组朱慧老师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数学组黄红柳《锐角三角比》;英语组由张雪英老师执教;物理组施洪周老师执教《光的折射》。上课教师必须写教后反思,听课老师写500字以上的点评,并上传博客,师训专管员进行资料汇总。骨干教师的引领,提高研讨的实效,有利于将“主动·有效”课堂向纵深发展推进。
3、组织初三复习研讨课。为打造“主动、有效”的复习课,探讨复习课策略,提高复习课效率,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我们学校在12月下旬借助初三年级,开展了复习周研讨活动,为全校期末复习工作拉开了序幕,指明了方向,重点研究复习计划及分层教学策略,提升学科的合格率。
(四)开展检查评比,展示有效教学
11月中旬,教务处组织了 “学生优秀作业展”活动。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各个班级,班主任老师指派学生将各科平时常规作业参与展示,这些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正确率高,订正及时。一方面,我们组织教研组长参观评比,发现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闪光点和存在问题,以此提高教师作业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规范学生的作业是打造“主动有效课堂”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作业习惯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学生受用终身。
二、初见成效,归功于“主动·有效”课堂。
1、毕玲玲老师在“主动·有效”课堂论文评比中获县三等奖。
2、在县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上,我校的唐晓、朱海鸿两位教师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唐晓在12月7日召开的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会议上代表学校作交流发言。
3、本学期我校三(5)班王甜莲同学在读懂中国征文活动中,获上海市一等奖,一(2)的杨雯倩同学获本次上海市作文竞赛一等奖。在县作文竞赛中,我校共有5位同学获一等奖。
三、坚持不懈,追求“主动·有效”课堂。
(一)继续开展“主动·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建立教师课堂教学个人档案。下学期,各教研组长组织落实人人上研讨课,每节研讨课后,各教研组长要及时将上课的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及教研组长评价意见交教务处,提出改进措施,作为此工程达标验收的基础。
2、开设青年教师“主动·有效”课堂沙龙,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3、根据新授课、作业讲评、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要求,组织校内的县、校级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县校骨干教师每学期亮相课不少于2次),提升日常课的效率。
4、根据期末考试的情况,组织部分经验欠缺、学生有反响的教师上研讨课,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教学诊断。
(二)各教研组认真学习、讨论学科“主动•有效”课堂评价标准。
1、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绩效,建立能有效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提高的评价体系。
2、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三)开展各类单项教学评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设计、说课、案例、论文、课件、上课等专项评比活动。
(四)开展“主动·有效”课堂背景下的班建工作研究
第五篇:文明卫生城镇建设经验材料
彝良县城始建于1912年,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小城镇。多年以来,由于受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县城规划建设滞后,管理不到位,“脏、乱、差、挤”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地影响了彝良地方形象,影响了彝良人的形象,极大地阻碍了全县对外开放的发展步伐。面对这种状况,县委、政府痛定思痛,狠下决心,切实把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从XX年12月我县城市综合治理整顿万人动员大会开始,拉开了县城“六大秩序”治理整顿管理序幕。两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全县上下各级各有关部门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彝良实际,紧紧围绕建设县城“一湖二环四片区”精品旅游文明卫生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民动员,克服了建设资金缺乏、管理基础薄弱、管理队伍力量不足等诸多困难,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严格管理,使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日常化的管理轨道,县城“脏、乱、差、挤”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始终保持了优美、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市民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文明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树立了彝良良好的地方形象,受到国内外来宾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加强了乡级集镇管理,形成了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建队伍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强化队伍建设。XX底,我县就组建了城管监察大队,负责城市管理工作,但由于力量薄弱,管理效果不明显。为确保真正管到位,XX年底,成立了由1名政府副县长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城市管理工作。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落实了政府办一名副主任兼任主任,专职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此项工作,改变过去多个部门实施多头管理,实际无法实施有效管理的状况,理顺了管理体制。办公室下设“一队、一站、四个中队”分工负责开展工作。即: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全县抽调12名精干人员组成,落实了编制,负责城市规划建筑等秩序管理;角奎环卫中队,聘请了69名环卫工作组成,负责全城14条街道的保洁工作;交通秩序管理中队,由交警队抽人组成,负责交通秩序管理;河道秩序管理中队,由水利局抽人组成,负责河道秩序管理;城市管理警察中队,由公安局抽人组成,负责为城管工作保驾护航。同时,对全县18个乡镇设立了集镇管理所。管理经费由县城干部职工每年每人承担50元的城市管理维护费和财政预算解决,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同时,县委政府每季度听取一次城管工作专题汇报,城管委每月召开一次城管工作专题会议,并把城管工作和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秩序情况纳入各机关事业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了领导有力、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抓规划,建制度 规划是龙头,制度是保证。我县始终坚持规划
优先的原则,完成了县城总规和详规,严格规划控制,重点对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类市场进行了全盘统筹规划,确保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根据规划布局和县城管理的实际需要,制订出台了《彝良县城市管理试行办法》,对“六大秩序”管理做出了具体的管理规定,使城管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一是规范交通秩序。控制电三轮总量,划定区域集中停放小客车、电三轮和花轮车,严禁乱停乱放,严禁载重车辆进城。二是规范市场秩序。严禁地摊和屋檐摊,“坐商一律归店、行商一律归市”,禁止大型建材和机械修理在城区内经营。三是规范卫生秩序。严禁乱丢、乱倒、乱帖、乱挂、乱吐和燃放烟花爆竹、敞养牲畜;对机关单位、个体经营户和居民户全部实行门前“三包”制,签订保洁责任书;对街道实行由环卫工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全天候24小时保洁责任制;对主要街道进行定期冲洗。四是规范建筑秩序。严禁违章建筑、私搭乱建,实行封闭施工。五是规范河道秩序。六是规范治安秩序。建立了以110为龙头的城管、公安、交警、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执勤、分别执法、全方位、多层次的治安联动联防监管体系,制订了服务承诺制,保证及时出警,及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对违反相关规定行为,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相应制订了严厉的处罚规定。
三、抓建设,打基础 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核心在建设。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县切实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按照“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投入,吸纳民间投资,盘活存量资产,聚财聚力搞建设。先后筹集资金1亿余元完成了人民街改造,工商小区、个私园区等小区和人民广场、罗炳辉广场以及县城主要街道的绿化、亮化、美化和硬化工程建设,对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种植了行道树,设置了垃圾桶,市政功能得到极大完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为抓好城市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抓宣传,造舆论 舆论是先导。两年多来,我县始终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县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和活动,采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和广大市民中开展正反两个方面的宣传,引导市民爱护卫生、爱护环境、养成文明卫生习惯、自觉参与、自觉维护、自觉与各种破坏环境秩序的人和事作斗争。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共使用广播宣传21次、电视宣传101次、标语42条、宣传专刊27期、宣传车46次、发放宣传资料16000余份,广电部门还专门开辟了城管专题《见到就说》新闻栏目,定期和不定期通报各机关单位城管工作情况,公开暴光破坏环境和损害公共设施的人和事。通过地毯式的大力宣传,广大市民的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执法环境明显改善,取得了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营造了全民动手、齐抓共管的工作环境,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抓服务,严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要保持城市一时的整洁有序易,长期保持整洁有序难,必须坚持长期抓,经常管。两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全面清理与重点整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