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力打造一流师资.
全力打造一流师资 努力提升教育品位
建湖县教育局局长
市教育工作会议勾画了教育发展的美好蓝图,令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更感到责任重大。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就要着力于内涵提升,大力度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数量更多、规格更高、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这对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不断满足事业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
总体上看,目前我县教师在数量上小学窟余,高中紧缺:在结构上学科不够配套,外语、音体搏等相对不足,特别是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数量偏少。随着生源高峰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结构性矛盾将更为突出。据测算,到2010年,全县有中小学生9万多人,约需教师6000余人,现有教师7000多人,通过自然减员、转岗、分流等形式消化,每年新补充的空间很小。因此,队伍建设的重点应该立足于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适一是高效优化教师教育资源。鼓励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过与师范院校联合办学等形式,创造性地做好县级培训工作,为学校培训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积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联盟网站等媒体,使广大教师共享优质教育
二是强化转学科培训力度。我们已经连续3年举办了小学教师转岗英语培训,近200名小学非英语学科教师接受了转岗培训,有效缓解了小学英语教师严重匮乏的燃眉之急。今
三是疏浚人才流通“绿色通道”。积极参与各地教育人才市场活动,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勃胡从教。组织好县内的“教育人才市场双选”活动,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同时以面向社会教师资格认定为契机,二、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突出活动载体,与时俱进铸师魂教师之本,重在立德。如果说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那么,高尚的师德则是一流师资队伍的第一要素,是教师把自己的才能用于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自觉奉献的根本保证。师德建设将是我县“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我们将继续坚
一是强化导引,注重自我塑造。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它是教师以生命影响生命,以人格孵化人格,以智慧点燃智慧的过程。教师向上的空间应当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坚持用崇高的教育理想来激励教师,坚持用“师德标兵”和身边的典范引导教师,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活动,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精神风貌,激励教师渴望成功,追求卓越,努力当好“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同时,启发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职业活动,思考自己 的职业道德表现,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憾,从而形成师德建设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二是强化教育,注重活动塑造。以活动为主线,多渠道、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这是我们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先后开展了集师德工程、希望工程、教育促小康工程为一体的“万名师生携手同行”活动和遍布教育系统的“亲情联动、爱心助学”活动,塑造了教师群体的良好形象。在今后一阶段,我们将把活动向纵深推进。针对部分教师思想动摇,价值取向失;衡,不安心本职工作,进行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个别教师歧视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开展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部分教师合作意识差、文人相轻等不良习气,进行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有偿家教现象,进行以引导家庭教育、加强学校管理、鼓励社会监督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对教师进行形势教育,一方面增强危机感,另一方面练好内功去迎接挑战。通过系列教育活动,促进教师力行师德规范,使良好的师
三是强化考核,注重制度塑造。建立健全师德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建湖县中小学教师师德禁令》和《违反师德禁令处理规定》,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聘请师德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者通报批评,对严重违纪者实行“一票否决”。年终通过领导评、学生评、家长评、同行评,给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评估定级,一是开展新一轮全员素质提高培训。根据新课程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完善岗前培训和职后进修一体化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除完成规定要求的通识培训外,突出针对性培训。幼儿教师强化岗位培训,实行基本功考核,持证上岗;小学教师加强学科建设,强化英语、计算机能力培训,促进专业化水平提高;初中教师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着力打造优秀群体;高中教师加强钻研把握教材、了解分析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基本功培训,努力提升教学业务能力;职校教师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构建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一条龙”的教学体系。所有中小学都要立足课堂,采取观摩、研讨、反思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大力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在研究中发展,在创新中
二是打造高学历师资队伍。到2010年,我县幼儿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要分别达到60%、70%以上,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50%、90%以上。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按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职校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达到80%,有80%的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鼓励中小学优
三是加快名师队伍建设步伐。建立名师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名师培养及管理办法,实现名师培养考核的制度化、常规化。有组织、有层次、有重点地选择一批优秀骨干教师,采取超常规、强有力措施,促使他们成“名”成“家”。设立名特优教师工作站,通过城域网进行专冢咨询问答,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全县教育人才资源库,鼓励优秀教师留在一线。“十一五”期间力争培养国家级知名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0人,省特级教师3—4人。
深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切实践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盘活教师资源,从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
一是推行“三制”管理。
1、全员聘用制。指导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要,设立不同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并把聘用制度作为教育系统建立新型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基本制度予以固定和延续。
2、岗位竞聘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契约管理”的原则,对学校中层干部、教师、教辅人员分类聘用,实行中层干部竞聘制、教师岗位聘用制、教辅人员和后勤工人竞岗制。
3、绩效工资制。将教职工的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三部分,其中绩效工资根据工作实绩、贡献大小由学校自主确定,二是实行评聘结合,试行评聘分开。按最新省级编制标准和县有关部门核编规定,会同县做好每年教职工编制的重新核定工作,做到定编、定岗位、定职责。评聘结合,以聘为主,以评为辅,合理设岗。在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正常评聘工作的同时,可高职低聘,可低职高聘,逐步形成教师职务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评聘、增资、晋级、三是加大转岗分流力度。一方面实行提前离岗。2005年,我县已对少数确因身体等原因不能正常工作及接近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实行了提前离岗,今后将形成制度正常实施。另一方面实行转岗。不适应课堂教学第一线工作人员、落聘待岗人员,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参加竞争上岗人员,可根据自愿转岗到学校后勤工作,与此同时,按规定坚决清退计划外临时人
四是推进城乡互派交流。我们已建立了城乡学校互派校长和教师挂职任教制度,基本实现了教师交流的定期化和制度化。今后将要继续倡导和鼓励城镇青年教师和应届师范毕业生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进一步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支教定期服务制度,采取单向派入制、双向派入制或紧缺学科流动制等形式,支援农村薄弱学校,切实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篇:全力打造一流卷烟生产企业
全力打造一流卷烟生产企业
近年来,常德卷烟厂紧紧围绕企业新的定位,确定“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卷烟生产企业”新目标,明确“以生产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生产、质量、成本、安全稳定、队伍建设为主要工作内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现新的发展。
迎难而上 勇挑重担
XX年,按照产业布局的要求,湘烟高端品牌向“芙蓉王”倾斜,公司年初给该厂下达42.79万大箱的“芙蓉王”系列卷烟生产计划,与XX年相比,计划增量接近30%。而由于该厂“芙蓉王”生产线重点工程尚在建设之中,生产能力远远落后于计划要求,产能矛盾非常突出。
为此,全厂上下谱写了一曲“芙蓉王”现代化大生产的动人乐章:将担负芙蓉王主要生产任务的二车间制丝装备的产能从原有的XXKg/h提升到2800Kg/h,同步调整生产组织模式,将制丝线三班制运转调整为四班三运转,进一步提高制丝能力。在确保质量和生产进度的前提下,对一、二车间的产能布局进行了合理调整,优化配置,有效地适应了芙蓉王大生产。同时,通过广泛开展生产线劳动竞赛活动积极引导员工增强责任意识,充分挖掘队伍潜能,进一步提高了生 产效率。XX年春节前,公司提出“抢占制高点,快速占领市场”的要求,面对压力和困难,他们发挥“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优良传统,成立节前工作督察小组和生活、医疗、安保、宣传四个服务小分队,全力以赴投入到服务生产中,各方面紧密配合,在困难面前凝聚成强大的爆发力和团结力,全面优质地完成了生产任务。
XX年,常烟完成48万大箱“芙蓉王”卷烟生产,同比增长近50%,用智慧和汗水续写了“芙蓉王”发展的新篇章。
精心组织 确保质量
为加快实现“芙蓉王”卷烟品牌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突破“芙蓉王”产能瓶颈,全面提升基础装备对品牌发展的支撑能力,近年来,常烟相继启动了“芙蓉王”卷烟生产线技改工程建设及与之配套的石板滩烟叶仓库群项目、物流中心异地重建项目等多项重点工程。该厂克服项目多、任务重、工期紧、人手紧张等诸多困难,系统规划,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紧密协调,以对芙蓉王品牌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忘我的奉献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多项技改工程建设的齐头并进。
持续改进 精益求精
质量是产品的根本,也是衡量一流生产企业的重要指标。转型为生产企业之后,常烟对产品质量实行“检上加检,锁上加锁”,把对质量的高要求融铸于生产的每一个细节之 中。
一是持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注重细节。坚持强化“质量源于细节、标准源于市场”的质量理念,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文化体系,并通过广泛开展“质量月”活动、开展质量知识系统培训和质量课题QC攻关等举措,营造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
二是持续加强质量预控。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预控体系,增强产品质量的预控保障能力,并针对产品质量缺陷的快速处置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将质量管理从传统的“产后检验”向“产前预控”转变。同时,坚持质量月度分析例会、开展工序质量评价等,形成有效的“设备、工艺、产品”质量控制链,使产品质量检验前移、产品质量控制因素前移,实现了质量管理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的转向、由人工经验向科学决策的转向、由实物质量控制向对整个在线装置控制的转向。
三是持续强化过程工艺控制和设备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对在线工艺质量的控制力度,建立健全工艺保障体系,完善深化控制预案,确保过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内部市场投诉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四是持续加强质量管理。先后出台《质量管理奖惩办法》等十多个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按制度开展考核。此外,建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将过 程质量的控制、在线质量的控制、成品质量的控制、源头来料的监控都纳入了信息系统,并为两个车间的质检员全部配备手提电脑,进行质量检测的现场数据采集,使整个质量控制手段更为及时、快捷。
XX年,经国家级、省级及常烟质量检测站抽检,合格率全部达到100%,XX年12月,在世界品牌实验室组织的第四届中国品牌大奖评选中,“芙蓉王”成为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品牌。
突出重点 打牢基础
合并重组之后,该厂以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目标管理和预算管理为重点,加快规范和理顺内部管理,不断推进管理走向严细、精准、高效,为不断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打牢基础。
一是开展“两标一体”工作。成立标准化与贯标工作管理机构,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厂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与完善,并开展全厂贯标培训,贯标宣传等工作。XX年以来,该厂相继发布管理标准85个、技术标准1个、部门工作标准21个,对规范企业内部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强内部整顿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局和公司的要求,相继开展企业清产核资、专项资金检查,摸清家底。在整顿方面,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认真组织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过程中的问题的自查、复查和整改,顺利通过国家 局检查组的专卖检查。
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先后启动了质量管理系统、备件管理系统、石板滩库存管理项目、数据与报表挖掘项目建设,并对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等进行优化完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四是加强了目标管理和预算管理力度。对整个目标管理体系的设计进行系统思考、规划,深化过程控制,加大目标管理过程中的检查、考核、分析和动态调整,使该厂目标管理的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
通过强抓管理基础,XX年,该厂各项指标及卷烟单箱综合耗能指标均较好地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全面优质实现了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
盘活资源 搭建平台
要打造一流的生产企业,就必须要盘活机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
该厂从1997年引入末位淘汰制、2年一次的竞争上岗,到XX年全面洗牌,再到现在4年一洗牌,一年一考评,已逐渐形成了较成熟的干部管理培养体系。XX年,该厂紧密结合企业转型调整对中层干部的新要求,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中层干部补员选拔工作,进一步推进了常烟中层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化。同时,修订、完善《中层干部考评办法》以及《中层后备干部管 理暂行办法》,为干部的管理与考核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在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该厂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和分配考核机制,在全厂强化“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导向。转型后,按照国家局和中烟的要求和步骤,在全厂范围内大力推行薪酬制度改革,引导和促进员工立足岗位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身职业化能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成为卷烟生产企业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
统筹兼顾 协调发展
转型后,面对员工思想波动较大、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等新的难题,他们坚持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确保企业的协调、和谐发展。
一是引导员工观念,统一员工思想。始终以“两个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为主线,以“大局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为重点,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和沟通,加大了观念引导的力度。在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更注重与员工真诚沟通,坦诚交流,倾听员工的心声。
二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针对企业转型调整期间各种矛盾比较集中,各种不稳定因素相对活跃的现状,不回避、不等待,坚持以坦然的态度直面矛盾,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改革的办法促进和谐。
三是奉献爱心,履行责任,积极回报社会。XX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厂员工共捐款73万元,缴纳特殊党费17万元。此外,还积极参加芙蓉学子、对口扶贫等公益活动。
在推进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他们积极转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进一步探索创新,深化转型调整,不断完善提高,在实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目标,推进湖南卷烟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全力打造
全力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崇东中学“主动·有效”课堂工作总结
根据《崇明县中小幼“主动·有效”课堂新一轮达标与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以及《崇东中学 “主动•有效”课堂达标与提升工程活动方案》,我校以“聚焦课堂、发展教师”为工作理念,以研究“课堂教学五环节”为突破口,全力打造“主动·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推进“主动•有效”课堂的关键是一线的教师,所以提高教师素养,更新教师观念、改变教师行为是学校当前工作的重点;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健全的评价体系是打造“主动·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一、精心规划,全力打造“主动·有效”课堂。
(一)组织理论培训,更新教育理念。
1、在8月21—27日,我校一方面印发了有关“主动·有效”课堂的文本资料,另一方面把相关的学习课件上传校园网,采用大会宣传发动、大组学习交流、教师自学撰写心得的形式,进行了第一轮的培训学习。在8月31日,我校自行命题并组织教师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有“主动•有效”课堂的理论与教学设计两个方面,通过学习、考核,教师们明确了“主动·有效”课堂的内涵及要求。
2、在9月10日前,组织教师撰写有关“主动·有效”课堂的学习体会,发到研修博客网上进行交流,开展校级层面好论文的评选活动,并选送优秀论文参与县级层面的评选,有一位教师获得了三等奖。
3、在10月20日,我校邀请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吕波副校长作了关于“主动·有效”课堂的讲座,教师们茅塞顿开,均感到获益匪浅。
由于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我校教师提高了对“主动有效”课堂的认识,并能主动地转化为实践动力,有效地推进我校“主动有效”课堂活动的开展。
(二)开设“教师论坛”,探索“主动有效”课堂。
以教研组为单位,举办系列“教学论坛”。围绕“主动·有效”课堂背景下的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以及提优补差等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教师结合所学的理论和自己的课堂实践,撰写相关文章,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达成共识,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参加校级层面的教学论坛。
(三)开展课堂研讨,践行“主动·有效”课堂。
1、落实“人人上一堂研讨课”。开学伊始,教务处要求每个教研组制定计划,每两周落实组内一位教师上好“主动·有效”课堂的研讨课,并以备课组为单位,确立研究的主题。例如初一语文组确立“让学生真实表达”主题;初三数学组“让学案教学更科学”主题;物理组“小组合作有效性”主题。教研组的课堂研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主动发展,一些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2、组织骨干教师“主动·有效”课堂研究课。10月份,在校级层面组织了骨干教师“主动·有效”课堂研究课活动,进行全校性的“主动·有效”课堂研讨。语文组朱慧老师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数学组黄红柳《锐角三角比》;英语组由张雪英老师执教;物理组施洪周老师执教《光的折射》。上课教师必须写教后反思,听课老师写500字以上的点评,并上传博客,师训专管员进行资料汇总。骨干教师的引领,提高研讨的实效,有利于将“主动·有效”课堂向纵深发展推进。
3、组织初三复习研讨课。为打造“主动、有效”的复习课,探讨复习课策略,提高复习课效率,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我们学校在12月下旬借助初三年级,开展了复习周研讨活动,为全校期末复习工作拉开了序幕,指明了方向,重点研究复习计划及分层教学策略,提升学科的合格率。
(四)开展检查评比,展示有效教学
11月中旬,教务处组织了 “学生优秀作业展”活动。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各个班级,班主任老师指派学生将各科平时常规作业参与展示,这些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正确率高,订正及时。一方面,我们组织教研组长参观评比,发现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闪光点和存在问题,以此提高教师作业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规范学生的作业是打造“主动有效课堂”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作业习惯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学生受用终身。
二、初见成效,归功于“主动·有效”课堂。
1、毕玲玲老师在“主动·有效”课堂论文评比中获县三等奖。
2、在县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上,我校的唐晓、朱海鸿两位教师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唐晓在12月7日召开的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会议上代表学校作交流发言。
3、本学期我校三(5)班王甜莲同学在读懂中国征文活动中,获上海市一等奖,一(2)的杨雯倩同学获本次上海市作文竞赛一等奖。在县作文竞赛中,我校共有5位同学获一等奖。
三、坚持不懈,追求“主动·有效”课堂。
(一)继续开展“主动·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建立教师课堂教学个人档案。下学期,各教研组长组织落实人人上研讨课,每节研讨课后,各教研组长要及时将上课的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及教研组长评价意见交教务处,提出改进措施,作为此工程达标验收的基础。
2、开设青年教师“主动·有效”课堂沙龙,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3、根据新授课、作业讲评、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要求,组织校内的县、校级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县校骨干教师每学期亮相课不少于2次),提升日常课的效率。
4、根据期末考试的情况,组织部分经验欠缺、学生有反响的教师上研讨课,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教学诊断。
(二)各教研组认真学习、讨论学科“主动•有效”课堂评价标准。
1、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绩效,建立能有效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提高的评价体系。
2、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三)开展各类单项教学评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设计、说课、案例、论文、课件、上课等专项评比活动。
(四)开展“主动·有效”课堂背景下的班建工作研究
第四篇:打造一流品牌.
塑一流品牌,创一流市场
————提升市场管理、落实目标责任
新亚洲电子商城自2004年5月21日开业以来,在集团公司领导下,凭借准确的市场定位及其优良的区位和物业优势,通过商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目前商城一、二期市场整体出租率100%,市场内商家经营相对稳定。由于华强北区域市场竞争激烈,商城在筹备、招商时期以及在前阶段经营过程中,为稳定和留住客户,市场管理力度比较宽松,被动管理成为了商城运营初期的主要特征。而今,商城跻身成熟品牌市场行列,在品牌市场应需精细管理的要求下,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产品最齐全的电子元器件贸易与采购中心需将自身定位与管理服务水平统一起来,改变现有的管理方式,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商城市场管理,创建文明、有序、卫生、整洁的市场环境,打造一流的品牌市场。2011年,商城将根据市场现有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运作模式。争取通过制订切实有效的管理细则,在市场经营秩序、治安保卫、环境卫生等方面以综合计划、单项计划相结合的管理运作方式,建立目标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体系,多层次、多方式、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控制,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市场管理。不断扩大市场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促使商城物业保值、升值。
一、增强商城员工责任感
增强商城员工工作的责任心,要加强责任分工,积极、主动地开展市场环境整治工作。结合各市场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整治计划,补充缺编管理人员,增强力量,全力以赴抓落实。进一步理顺市场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市场管理制度、规定,提高市场档次和服务水平。
二、建章立制,切实保障管理措施的落实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合理科学的定人、定岗、定责方案,编制《电子商城组织机构图》、《人事编制表》、《薪资级别表》。制定《电子商城部门、岗位职能》、《电子商城部门、岗位工作标准》、《电子商城业务流程图及说明文件》、《电子商城激励机制文件》、《电子商城企业文化章程》、《市场管理公约》、《电子商城员工手册》、《电子商城市场部工作手册》、《呈文审批、合同管理、费用报销等规定》等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行之有效措施,并做到宣传到户,实施到位。
三、抓好市场的管理规范
重点抓好市场内摊点归位、货台整洁、明码标价、环境卫生的日常监督;规范摊位商品陈列,落实场地保洁措施,做到市场划区科学、标志分明、环境整洁、通道畅通、交易有序;清理市场内外占道经营、摊外摊、店外店的现象;协助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进场经营户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协助市场监督、税务、城管、公安、消防等行政执法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加强检查,落实整治方案
抓好检查落实,促进市场管理整治工作深入、有效、持续地开展,争取通过半年时间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建设,使市场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市场环境得以显著改观。市场整治计划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个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加强内部制度化建设。完善、规范公司及市场管理制度,明确的管理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发动市场内商户自觉遵守市场规章制度,发动市场管理人员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市场管理。第二阶段(3个月):落实整改方案,开展市场管理综合整治,找出与区域同类市场的差距,制定明确的整改目标和措施,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第三阶段:结合前两个阶段的整改工作,进行考评。评出优秀管理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其他管理人员继续做好市场规范化管理工作。
五、在集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后,力争实现以下管理目标: 1、2011年与商城员工签订岗位责任制,与商户签订经营责任书;
2、业主、商户对管理服务满意率80%以上;
3、租金上调10~15%;
4、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5、各项工作计划及既定目标实现率98%以上;
深圳市新亚洲电子商城有限公司
2011年3月8日
第五篇:打造一流工业园区
新视野:多翼齐飞闯出园区新天地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国家级开发区系列报道之三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路披荆斩棘,始终立志要把荒草杂生的乱石荒滩地打造成全疆的投资热土,决心铸就一个生态良好、发展和谐的现代化创业高地。
开发区紧紧依托库尔勒、尉犁两地优势,主动融入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围绕巴州实现三个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按照“大区域谋划、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和:“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总体思路,坚持特色突出、构筑集群、经济循环、城乡统筹、完善配套的基本方针,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步骤,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把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巴州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
双轮驱动:工业化城市化两条腿走路
“工业园区是实施工业化战略的主战场”。在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方向上,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业化优先、城市化并重的战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班子深谙工业园区的经营之道,形象地将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的发展战略称之为“两条腿”走路。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一对孪生兄弟。按照“主攻工业”和做大做强中
心城市的发展战略,高起点进行开发区总体规划,高标准进行现代化城区建设,高质量抓好生态环境,高效能实施城区管理,加快了巴州首府城市---库尔勒市的城市化进程。如今,在幢幢洋溢现代化气息的楼房掩映中,一座锦绣新城正在快速崛起,一个新兴的经济体正在南疆诞生。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库尔勒城区跳跃式发展的组成部分,按照建成全疆一流开发区和产业新城区的目标,建区与造城“双轮驱动”,全面优化创业、生态、法制、服务、收益、安全六大环境。
开发区自建区以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保持了大投入、大建设、大开发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超过20亿元,完成了40平方公里“七通一平”,80平方公里道路基本框架。园区建成区绿地率36.23%;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一湖三廊、四轴四片的空间布局,一湖:将西尼尔水库作为开发区未来的形象中心,三廊:杜鹃河滨水绿化廊道、团结湿地生态隔离廊道、三北四期生态防护林带;四轴:218国道产业拓展轴、金河路服务拓展轴、对外交通轴、白鹭河景观轴。四片:北部综合片区、西尼尔综合服务功能片区、团结工业片区、南部工业片区。将开发区打造成南疆重要的综合产业基地、现代物流枢纽,科研职教中心,库尉地区产、学、研、居的综合产业新城。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既是特色经济园区,也是库尔勒城市南扩西连的重要桥梁,作为“金角银边”肩负“一根扁担挑两头”的重担,短短几年间,中石油、美克化工、浙江富丽达、无锡西姆莱斯、乐悟金棵、辽阳瑞兴、乌苏啤酒、晨光色素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厂,尤其是一些企业已将西部大开发的总部放在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构筑一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速路”。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于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不仅仅是拿一块牌子那么简单的事情,还有助于彰显开发区城市“名片”,通过开发区城市化加快发展,以极点开发带动“点轴联动”,有序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尽快带动周边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项目引领:全力构筑新的“经济高地”
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投资沃土上,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众多的产业项目,石油石化产业、棉纺化纤产业、机械加工产业„„一个个产业项目串联起来,构成了一条条生金聚银的“黄金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升级,让众多已经投资建设的企业看到了发展前景,更坚定了发展建设的信心。仅今年4月以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42个、协议资金达81.70亿元,提前完成了全年37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
总投资约30亿元的美克化工二期10万吨1,4丁二醇项目,今年计划完成土建35%,设备采购到位70%,工程计划明年3月全面实施装置建设,预计2013年中期建成投产;
总投资18亿元的新疆富丽达二期20万吨差别化粘胶短纤维项目,2010年3月20日开工建设,工程主体基本结束,计划2011年12月初试生产;
总投资2亿元的新疆泰昌4.5万吨的溶解木浆粕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总投资20亿元的新疆博湖苇业40万吨造纸、浆粕迁建项目,四个主体工程设备正投入安装;
总投资29.8亿元的国电库尔勒热电联产项目,一期2×35KW项目正在抓紧进行场地平整工作„„
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投资沃土上,一批批强势企业带着巨资相继落户,“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开始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出“经济硕果”。
“我们选择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选择了一种让投资增值的前途,就是选择了让我们增值的未来,在这里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效益”。新疆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培荣对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着很深的感情。
“手握国家级金字招牌,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思路,要提前谋划,盯紧大项目、贴近中型项目、抓紧重点洽谈项目。特别是包装一批精品项目、实力项目、重大项目,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促成一批大的项目落地。”周百寅提出这样的思路。
开发区一班人深知,项目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必须筛选好的项目。在对高污染、高耗能、而且对财政贡献不大的企业、产能过低的企业、圈地占地的企业一定要挡在门槛之外。库尔勒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果在招商的过程不设一定的门槛,将来环保的改造和造成的污染代价将是巨大的。
年产30万吨的林纸牧一体化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炼铝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电镀项目„„这是一份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叫停”的引进项目清单。
近年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上拒签污染环境的项目就有十几个,总投资额高达上亿元。他们非装备制造业项目不招,高耗能、高污染和高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不招,重点引进“好、大、高、外”项目,这份招商引资时的“硬气”,在“求资若渴”的西部地区还不多见。
一批批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绿色能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的“龙头”企业,如“催化剂”有效地激活了民间投资和社会需求,在石化、棉纺、矿产等产业领域构筑起新的“经济高地”,一批批强势企业带着巨资落户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开始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出“经济硕果”。
环境吸引:以软环境提升投资胜地
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楼文化墙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定了就干、干就干好”。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招商理念,变粗放型招商为科学理性招商,变“政策限制”为“政策服务”,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
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集中审批、并联办理,直通车服务,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确保招商引资不断线,项目建设不停步。
在做好发展“硬环境”的同时,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倾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发展“软环境”,许多到过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客商都对这里的投资环境十分赞赏。
环境也是生产力。10年的建设经验,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成功地营造了“投资成本最低,投资回报最快,办事效率最高,讲究诚信最好”的大环境、大气候。
创新管委会的服务职能和行为模式,积极研究产业发展趋势,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营造区域竞争环境;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建设公正、廉洁、高效的公共服务型管委会。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周百寅说谈起升格后开发区在加强软环境建设时说。
一系列管理创新的措施,实现了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推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快速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