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官坡村调研报告
冷水镇官坡村(九——十一组)调研报告
这次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我局积极开展“进村入户”活动,深入到基层,走向新农村建设第一线。根据局统一安排,按照工作组的部署,我们组在王局长的带领下主要负责官坡村八、九、十、十一四个生产组的进村入户工作。通过脚踏实地挨家挨户走访,初步了解掌握了官坡村九到十一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官坡村面积比较大,位于钟祥市冷水镇西南方向,三面环山,该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离荆襄高速公路、207国道仅10公里,距黄金水道江汉码头仅4公里,省道皂当路横穿全村,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该村由11个组组成,其中以九组人口最多,我们组负责的九到十一组分布在村口,共九十户人家。
谷堆村主要集中4个姓氏分别是:林氏、贾氏、王氏和何氏。谷堆村总人口1520人,其中男性为780人,女性为740人,男女比例约1:1.02左右。总户数为420户、8个村民小组。其中行政村6个组。自然村2个组,耕地面积为1052亩,除去退耕还林、小坡地、水土流失、建设生活用地等人均不足0.5亩、总劳动力有800人,80%出外打工,但是由于前几年我县执行国家政策关闭小煤矿较多,造成我村相当部分群众没活干、剩余劳动力较多约占总劳动力的45%。由于生产技术、条件、气候等原因,农业发展比较缓慢。工业方面,现有13个民营企业,其中4个磨料厂、3个加工厂、1个塑料颗粒厂、1个陶璃厂、1个石子厂、1个灰楼厂。但是我村的自然条件恶略,没有任何矿产资源,人均收入比较低,只有600到800元之间。村子里有大约30户个体养殖,主要饲养鸡和猪。
谷堆村,村名由来已久,村名是历代村民传承下来的,关于村名的历史沿革,村中老人也知之甚少,仔细询问村中会计得知,村名是历史的叫法,延续至今。村中也有不少历史传说,但是没有文字记载。以下几个传说都是通过村民的口述整理下来的。第一个传说:以前在进入谷堆村的时候没有村口的那个引水渠,而原来的位置是一个土丘,土丘上面有一棵年代比较久远的枣树,相传在修那个引水渠的时侯需要砍掉那棵枣树,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个枣树被砍之后,一天到晚不停的流血,真的叫人匪夷所思。第二个传说是说谷堆村的风水位置是九龙朝凤,9座山头是九个龙头对着1只凤凰。第三个传说是说在快进村口的右边
山上埋葬着一位不知道朝代的郡主的夫君。
谷堆村出过不少名人。现列举如下:林保健担任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校长,林占北担任过三门峡师范学校校长,林拉圈洛阳设计院校长,何平石曾担任洛阳民政局所长,金向阳曾担任洛阳第四监狱副监狱长,王建设曾担任新安县美的磁场厂长助理。
二、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我村选拔配齐了村双委班子成员,设党支部3人,村委4人,其中交叉任职1人,借助学校教师办公。村双委工作制度健全且管理规范,如安全生产大台帐,会议记录,村务明细账等都有详细的记录。村双委领导配合默契、思路清晰、分工明确、脚踏实地,以“四议两公开”的方法统领全局,特别是今年,村双委开创性的开展工作,多方筹资,进行村村通计划硬化水泥2公里,造林荒山1000余亩。谷堆村设有1个党小组,从党员结构上来看,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且大多学历较低,不利于我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对我村管理和发展现状的分析
根据我的实践调查,发现了影响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我村农业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
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养殖过程中,过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免征农业税后,我村的基础财力剧减,财政“缺口”
大,上级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的财力。我村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更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在思想素质方面,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
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0%;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打工则只能卖苦力,严重制约了村民的增收。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我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
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医疗条件差,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着返贫。村里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空巢”老人较多。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多数党员,干部沿袭传统工作思路,工作被动,疲于应付,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低,发展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看到我村的发展优势。我村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渴望致富的心理迫切,加上区域面积广,荒山面积多的区位优势,利于发展林果业,养殖业和种植业。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村的实际,村双委一班成员审时度势,及时组织人员到外地考察取经,确定了谷堆村近、远期的发展规划,特提出几条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利用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继续增加井灌设备,从根本上解决我村靠天
吃饭的局面。使我村80%以上土地变成水浇地。有效的保证农业发展,并且加强管理,措施得当。
(二)加强工业生产、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党员结构,发展有高学历,有经济头脑,能带
领群众致富的年轻人入党,提高我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农业生产、实行科学种田,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医疗文化教育产
业。
(五)村两委准备开发河滩薄土旱地100亩,用来招商引资。另外再打2口深井
用于安全饮水工程。还要培养7个入党积极分子。
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村将会以崭新的新村新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成为畛河岸边的一颗闪烁的明珠。
第二篇:光坡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港口区光坡镇光坡村村情调研报告
港口区财政局驻光坡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陈其东
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市委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帮扶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我被任命为光坡村第一书记。为了掌握该村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迅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直接入户开展调研,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概貌 1.地理位臵
光坡村是镇辖10个行政村中最大的一个行政村,是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光坡镇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地处滨海丘陵地带,全村总面积11.5平方公里,东边与大坡社区相邻,西面临海,南边与大龙村相邻,北部与中间坪村相连。
2.人口概况
全村有人口3684人,光坡村下辖19个自然村,38个生产组,共969户。劳动力约2000人,占总人口54%。全村18—45岁之间 1
人群平均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上。近年来,越来越多新一代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子女教育已受到普遍重视。
3.土地利用
全村共有耕地4650亩,其中水田面积2450亩,坡地面积2200亩。该村主要以种植、海、淡水养殖、交通运输、建筑、饮食服务等行业为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现有开发的荒山约1万3千多亩,开发造速生桉林2600亩,有可开发利用的海滩涂海2000亩,已开发养殖塘890亩。
4.基层组织
全村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3人,村“两委”成员共6人,本村全日制小学一所和两个教学点,村内开设有一个卫生网络点,一个医疗站,卫生医疗健全。但是,党员年龄结构层次不合理,以老年的居多,年轻党员数偏少。现在支部正大力发展,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组织来。
(二)经济状况
全村粮食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光坡鸡养殖上千羽有3户,500羽以上有8户,养鸭上千羽有4户,海水养殖塘110户,淡水养殖户20户,去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为3800元。
二、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情况
(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积极组织村民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筹资筹劳、修通了松柏山至高石头组的村屯道路,改变了高石头没有路的历史;修通了松柏山小学的校道,对光坡村中心校至村委办公楼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同时,村委会也建成了篮球场、新舞台等基础设施,为村民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和活动场所。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税的免征以及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在镇政府的指导下,光坡村民充分发挥沿海优势,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在各项惠农惠民政策的引导下,每年在参加新农合之际,全村人每年都积极参保,全村共有低保393户675人,危房改造资金10户,切实解决了一些村民的生活困难问题。
(四)计划生育、治安及信访稳定工作稳步推进。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正在群众中逐步形成。据统计,在二0 3
一一,光坡村共出生人口44人,其中一孩出生27人,二孩出生17人,计划外7人,多孩0人,四述35例,其中结扎4例,放环30例,人流1 例,把该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在治安及信访稳定工作方面,为继续深入推进平安光坡建设,进一步加强“打、防、控”体制建设,加大“六五”普法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村级调解会,治保会的职能作用,依法合理处理村民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年内,该村共发生民事纠纷15宗调处成功13宗,村内无重大治安案件发生。
(五)以人为本,弱势群体倍受关注。
该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每年在节日期间村委会组织人员对他们进行慰问,按季度将基本生活保障金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分析情况,理清工作思路
光坡村的区位和地理位臵的特殊性,使得该村的劣势明显,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一)劣势分析。
1、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氛围较差。光坡村处于地处滨海丘陵地带,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对于新引进优良品种的光坡红 4
香薯、红衣花生种植以及光坡鸡、对虾等养殖还没有做大做强,而且规模很小,难以获得更大利润。该村群众思想比较保守,村里虽然也有不少敢闯敢干的人,多数村民要么固守村内耕地,要么到周边从事体力劳动,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2、生产投入少。发展需要投入,发展也需要技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农民的负担虽然减轻,但缺乏技术、投入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3、乡村道路失修,都是土路便道,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难于通车,遇到刮风下雨天气不是尘灰满天,就是泥泞不堪,交通状况极差,通行十分艰难。生产生活受限。
4、村室建设滞后。村委会现有办公用房较少,条件简陋,有些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虽然村委会已按“六统强基”及“十六有”要求基本完成,但是仍然存在300m以上的室内建筑还没达标,原旧办公楼160 m还需改建,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场所(乒乓球场)还没得到解决。村委会进入办公楼道路出入不便等。
5、两委班子“软、弱、散”、社团、互助等基层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文化和社会建设滞后,村务不透明,干部群众意见大等基本村情。
(二)优势分析 5
光坡村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是经过走访分析,发现该村在发展上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1、该村的区位优势相对明显,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充沛的阳光及清新空气。
2、该村大部分耕地适合耐旱、高产的红香薯、红衣花生种植。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突破点,大有文章可做。
3、该村有良好的养殖基础。光坡鸡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符合外贸出口标准。积极扶持和发展光坡鸡、对虾等优良品种,养殖推动畜牧水产养殖业向专业化、规格化发展,努力打造光坡鸡品牌。通过科学饲养、积极预防、严格控制疾病激励了农户科学养殖的积极性,榜样带头,典型引路的作用可以辐射到农户进行规模化养殖,带动乡镇开展“一村一品”,专业发展的道路,对于转移劳动力和群众增收致富都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
4、该村“两委”班子比较团结。光坡村虽然经济来源渠道少,集体和群众经济基础薄弱,村里的客观条件也很差,但是,这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具有奉献精神、团队意识,在重大问题面前能够以大局为重、以群众利益为重、以村里经济社会发展为重,想干事,谋进取。村里领导班子团结敬业,是今后该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关于光坡村建设、发展的几点想法
(一)重点支持发展种植、养殖业,强化品牌建设。继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优势,高效的生态农业,抓好光坡鸡、对虾等优良品质的养殖规模,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光坡红香薯、红衣花生的种植面积,带动周边农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共同创收致富。在目前状况下,如果产品存在着生产的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因此,要加快“一村三品”建设,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效应,让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二)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
目前,光坡村的东部及南部,生产道路仍是一遇到雨天,泥泞不堪,交通阻滞,尤其农忙季节更是影响农民作业。村民深受其苦,成为影响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改善该村的交通状况对全村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村民参与管理本村事务的热情,有利于以后村“两委”工作的开展。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村组织建设,党支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村政策等内容,通过组织学习、交流 7
谈心,提高支部成员素质;同时,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针对全村党员年龄老化,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委会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四)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村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实施党务、村务、财务、信息四公开。按照“村财乡理,专户专管”的财务管理规定,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办法,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同时,对村里的重大工作按照“四议两公开”要求和程序操作,制定村党支部工作制度和村委会工作制度,把村党支部工作和村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化解村里干群之间、村民之间、村民家庭内部等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议依托村农家书屋,搞好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大院并配备一些简单的健身设施,村民们在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聊聊天、健健身。既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减少邻里之间的摩擦,也可以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时也可以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六)利用远程教育对党员进行培训,掌握致富方法。充分利用好村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大家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五、公开承诺书
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在新的形势下更好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中,找准自己的位臵,把握职责,做其事,扬其长,尽其能,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本人结合岗位实际,作出如下承诺:
(一)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按照“十六字”方针的“村容整洁”要求,修建村委门前道路和花圃整修,改善办公条件,整治环境卫生,在光坡村启动亮化、绿化、美化工程。
(二)深入调查研究该村经济结构突出的矛盾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农民理清发展思路,采用政策宣传,科技示范,信息咨询,举办党员培训和农业生产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讲座,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三)做好派出单位与光坡村的帮扶带动工作,开展送温暖活动,适时慰问困难老党员,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四)关注民生,丰富村民群众文化生活,联系镇区电影公 9
司电影队到光坡村放映电影4场,文化下乡举办二场文艺晚会等活动。
(五)帮助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新建村庄水泥硬底化道路2条,长度2500米。
(六)加强本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不做有损村民团结的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思想为指导,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光坡村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012年5月3日
第三篇:下乡住村调研报告-坡底村
下乡住村调研报告
按照《中共XX县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的通知》(X办发【2011】38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县人代会精神实际,近几个月来,我多次到下乡住村联系点XX乡XX村,进村入户,与百姓拉家常,与群众谈增收,与干部话发展,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我多多少少读懂了一些老百姓的渴望心声,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村干部的一些真实想法。下面我就这几个月的下乡住村感受谈一谈。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县的西北角,与稷县相邻。全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150户,600口人,党员23人,支村两委干部5人。耕地面积2100亩,全村人均收入1800元,集体经济薄弱,村级收入几乎为零。该村主导产业以小麦种植为主。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
二、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地理位臵偏僻。全村位于丘陵山区,沟壑纵横。工农业很难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当一部分农民还不富裕,文明程度不高,公共事业和综合保障不健全,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创新不足,管理、保障措施不完善,工作成效不明显。
产业缺乏规模发展。该村不管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属于单打独斗,多干多得,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气候,还处在传统的产业模式上,这种状况遇上年景不好或市场经济影响极容易发生返贫现象。
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村民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
三、产业发展优势及五年帮扶规划
(一)产业发展优势
有发展产业的基础。该村多年来就有发展经济产业的传统习惯,全村基本上有一多半发展有自己的产业,而且老百姓都有发展产业的强烈欲望,村里不乏有养猪能手、养羊能手、养牛能手,有良好的发展产业基础。
支村两委干部和大多数党员都是致富能手。支村两委干部和大多数党员头脑灵活,都掌握有一至二门技术,且都是村里发展产业的带头人,只是在带领老面姓致富方面没有下功夫、想办法,如合理引导,一定会产生积极的良性发展效应。
(二)五年帮扶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以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完善坡底村基础设施。首先完成街巷硬化的全覆盖,其次完善排水系统、文化体育广场、水井等工程。
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养殖类、种植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帮扶坡底村发展养殖业、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等,切实使村民增收致富。
第四篇:官村灾情报告
宝陈扶办字(2008)号签发人:李峰科
宝鸡市陈仓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上报新街镇官村移民新村受灾情况的报告
市扶贫办:
新街镇官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突破西山战略”号召,2006年至2007分两批接收安置我区凤阁岭镇页岭山村整村移民97户、603人,新建砖混房舍97座、388间、7760平方米。并配套修建了沼气池97座,蓄水池2座,埋设输 1
水管网8.6公里,架设低压线路2公里,水泥硬化村内主干道2公里,砂石硬化村组道路3公里,建桥涵3座,栽植绿化树4500余株,彻底解决了97户、603名搬迁群众的吃水难、行路难、孩子上学难、看不到电视等困难。官村村是我区接收西山移民最多,安置最彻底的村之一,也是移民新村建设规划最合理,配套设施最齐全的村。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波及我区,对官村移民新村也造成了较大影响。据统计,有17座房舍有明显裂缝,使69人无处居住;损坏沼气沁2座,蓄水池1座、输水管网
1.2公里,桥涵2座、造成进村主干道路1处滑坡,倒塌学校围墙320米,直接经济损失320万元,给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不便。
灾情发生后,官村村两委会立即开展生产自救工作,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复了部分设施,但仍有15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特请求上级补助解决恢复重建资金120万元。
此报告,如无不妥,请转报。
宝鸡市陈仓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八年六月九日
抄送:区政府。档
(二)2
第五篇:青杠坡村土地合理流转调研报告
青杠坡村土地合理流转
调研报告
青杠坡村地处鸡场至岩腊公路旁,距鸡场9公里,距岩腊4公里。全村辖2个自然村寨,4个村民组,158户603人,国土面积6600亩,其中耕地面积601亩,占总用地面积的9.1%。农民人均耕地1亩,无稻田。其中有林地2231.5亩,村集体林场1个共500亩。2007年全村人均占有粮食310公斤,人均纯收入1200元,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黄豆、葵花、辣椒、烤烟等。仅2006年,油菜籽产量112.5吨,花生7吨,黄豆15吨,葵花3500公斤,辣椒30吨,烤烟437.5担,人均经济作物收入800元。大牲畜存栏183头,家禽存栏1050只。
从2009年3月开始,我村相继种植烤烟250余亩,土烟种植80亩,玉米种植450亩,种植庆口梨达150亩,其中烤烟种植中有65亩是村民间流转土地;村民内部流转15余亩种蔬菜。至此,全村已有20%的土地实现了土地流转,流转土地年租金分别为蔬菜地50元/亩、稻田100元/亩、荒地30元/亩。
一、主要做法:
青杠坡村土地流转采取“土地返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方式进行,由村支部、村委会组织协调,引导农户和投资项目,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促进土地流转。针对承包地调整后
出现的农户经营田块分散、面积小,不利于耕作和规模经营的现实问题,村支部、村委会在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后,向农户连片租赁土地,予以发包。
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土地流转后农民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外出务工或经商;一方面是流转土地上的打工收入,全村流转的80余亩土地,除学生和无劳动能力的60人外,有70余人为已流转土地服务,去年,在流转土地上收入最多的一户达6500元,仅此项就远远高于原来自己种田的收入。另一方面是外出打工收入。土地流转后,出租了土地的农户中有62余人常年在外打工,摆脱田土束缚后,群众都想方设法寻找致富门路,或外出打工,通过2009年土地流转后外出的农民收入,平均每人每年达4500元左右。在土地流转中村级提供了一些有得条件,作为基层组织,在土地流转中找准位置,积极发挥中介作用,充当农户和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土地有序有偿流转的关键,在目前情况下,其作用至关重要。二是土地连片、基础设施配套是搞好土地流转特别是稻田流转的一个重要前提。耕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要参与市场配置,必须与一定的技术、资金、市场联结起来。只有这样,土地的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实现农户和投资者的“双赢”。
三、问题及建议
青杠坡村开展的土地流转是目前土地流转诸多形式中的一种,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也还有一些需要探讨和完善的地方,该村的土地流转方式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逐步解决。一是在村民自愿的大前提下,乡党委、政府对这种土地流转方式予以充分肯定,但在具体的做法上,为避违反政策之嫌,应适当变通。
二是在稻田流转的起步阶段,制定相关政策进行扶持,以化解风险。
三是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管理。由乡国土部门统一制定规范的合同文本,对合同条款的约定予以明确规定。如对租赁物租金的约定可采用实物折价的形式,即约定每亩稻田租金为稻谷多少斤,再随行就市,按当年稻谷的市场均价折为现金支付。
岩腊乡青杠坡村委会
2010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