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冯坡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冯坡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林尤铭镇委书记
为落实我市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理清我镇发展思路,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我镇在9月11日市第二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动员大会召开以后,立即成立冯坡镇农村工作调研小组,运用近1个月的时间,深入农村基层,坚持实事求是,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基本情况和特点2009年上半年,我镇以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围绕关注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为目标,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维护社会和谐安全,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镇生产总值完成10978万元,农业总产值为7619万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收入316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截止5月份完成44万元,比去年同比增收5万元(全镇总收入为178万元,地方收入44万元,市级补助收入1 34万元)。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道路建设方面,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农村通畅工程的水泥道路铺设。其中积极协调及时完成2006年、2007年拖延工程l 7公里,同时加大工作力度,履行业主职责,高标准地完成2008年中央新增投资农村通畅工程道路9.2 7公里。农村水利设施改造方面,多方投入2 0万元修复老村水库主渠道水毁工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镇中心小学教师宿舍楼9 00 m。的建设,投入资金128万元,实施冯坡中学学生宿舍楼及公厕的建设。文化方面,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镇完成第一批蛟龙、下宅、白沙三个村委会670户使用任务,占任务的100%。社会保障方面,筹资60万元重建的冯坡敬老院已投入使用,现在院人员8人。
二是农村稳定进一步推动。抓好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工作,成功调处土地纠纷6宗,其中跨乡镇的一宗。保护好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先后调解了近5宗因种养引起的利益纠纷,其中及时调处白茅洋大棚西瓜种植户和周边群众的纠纷、罗非鱼养殖户排水纠纷等群体的争执。
三是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做好全镇民政对象485人的救助救济工作。上半年来,已发放救灾救济粮3.24万斤,发放各类救济款和医疗救助款33.6万元,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款26万元,做到民政救助按时、不漏、不错。加大文明村的创建力度,对白茅和白沙两个村进行宣传发动和做好规划着手实施创建活动。常抓不懈地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据统计,全镇上半年出生104人,符合法定生育率94.2%,落实“四术”措施35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6万元。
四是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今年新发展党员14名,等资12万元新建昌里村委会办公室,全面规范1 0个村委会的财务管理,今年发动11名村委会干部参加党校大专班函授学习。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镇虽然在农村工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农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全镇农村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和矛看,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首先,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其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灌溉面积不多,大多地块都要靠天落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晚弱。再次,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程度较低,较先进的生产技表难以推广,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无法大范围耕种,必然使农户的产出效益受到影响,制约农业资源的优化以及农民的增收。
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当前,部分农民的素质还有侍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_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三是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暂时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村组党员、干部严重老化。由于外出的人多,要求入党的人少,党员老化严重。二是创新意识还不够强。部分村党员、干部仍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导致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小组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三、几点建议
针对我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好事,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真正让“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根据现状调查,对我镇农村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要在全盘规划上突破,确定科学发展的方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城乡一体,社会和谐。按照这个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首先要着眼产业布局,着眼经济发展,应做到五个结合:与壮大发展区域经济相结合;与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当地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相结合;与启动农村市场相结合。镇、村的规划都要紧密围绕这个宗旨,服务这个宗旨。
(二)要在基础设施上突破,奠定科学发展的根基。
冯坡是农业镇,“三农”工作的首要问题裁是解决发展农业中农业基础脆弱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要突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要做好爱梅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重点工程开工的前提准备,积极向上级水务部门争取维修爱梅主干渠道,该渠道灌溉全镇70%农田,是全镇农田用水的主命脉,长期洪涝灾害,损坏严重,需要及时维修,同时申请白茅洋列入农综项目加以整治。要启动市政改造工程,投入6 O万元着手改造冯坡圩南街路面、人行道和排水沟,同时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改造冯坡圩北街和路灯的更新。
(三)要在素质提升上突破,把握科学发展的关键。
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三)要在构建和谐上突破,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继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建“五大载体”功能,突出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强化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意识,营造和谐、团
结、进取的村班子队伍;认真做好党务、村务公开,严格按照程序,及时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推动农村合作医疗,扩大新农合参合率,扩大农村合作医疗的惠及面;积极开展民政救助,加强对五保户、低保户及低收入家庭、因病返贫家庭的救助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加强维稳工作力度,突出联合调处工作机制,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加强信访工作,强化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信访案件的办理质量;畅通信访信息渠道,扩大信息覆盖面;强化矛盾纠纷排查,最大程度减少集体访、越级访、非法访。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和室教工作,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加强文明创建工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抓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从改水、改厕和垃圾处理入手,加大农村文明创建力度,达到“村容整洁”目标。
2009年9月26日
第二篇:冯坡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调研报告
冯坡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调研报告
从9月18日至今,我镇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对城镇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征询、座谈、现场考察等方式,就我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尚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
硬件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城镇的档次和品位,在文明卫生城镇的创建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硬指标。我镇基础设施如垃圾处理场、垃圾投放桶等环卫保洁设施配置完善。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及下水道配套完善等设施还滞后,这些工程任务艰巨、需要投入资金很大,公共卫生保洁服务和城镇秩序管理队伍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滞后已成为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的“瓶颈”。
2.公共秩序不尽人意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城镇的各种公共秩序比较混乱,问题比较突出。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得不到有效的整治,乱停乱靠、违章驾驶等现象时有发生、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仍然存在,城镇公共秩序的混乱,已引起许多居民的不满和怨言。
3.环境卫生亟须改善
虽然在全省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对我镇的环境卫生做了大整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城镇居民的卫生习惯尚未养成,街道卫生状况还不够理想,乱丢垃圾、杂物随处堆放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4.镇容镇貌需进一步绿化和美化
沿街建筑物尚需进一步规划、设计、装饰。城区绿化面积离标准尚有较大差距。
三、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的制约因素
1.观念落后,缺乏对文明创建重要性的认识
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支持、推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精神文明创建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当前,我镇广大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将精神文明创建片面看成是一项“虚”的工作,没有认识到文明创建工作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工作,将文明创建工作短期化、运动化。有的同志甚至认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一项麻烦事,多搞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搞省事省钱省力。
2.城镇管理力度不强
过去没有专门的创建部门,对创建工作缺乏力度,没有很好落实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经常性管理不够。采取应付性或搞突击性整治,时间一过,各种脏乱差又回潮,使城镇管理陷入“乱乱治治、治治乱乱”的怪圈,形成了“管理运动式,治理表面化”的管理模式。二是管理方法落后。执法简单,未能形成依法管理、依法治理的管理手段。
3.广大居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广大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文明城镇创建的目标,同时也是创建文明城镇的保证。没有高素质的居民,文明城镇的创建只是一句空话,当前城镇居民素质参差不齐,但总体低,特别是公共意识较差,如公共卫生意识方面,很多人能把自家打扫得很干净,但在公共场所却乱扔垃圾、乱倒污水,街道旁、住宅旁垃圾遍地,垃圾投放垃圾桶时也是随意地放在旁边,有时垃圾桶被人为的破坏,还有如爱护公共设施意识、交通意识等都非常淡薄,这些都制约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文明城镇的创建。
四、创建文明卫生城镇的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文明卫生城镇反映全镇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是我镇发展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既是一项“一把手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因此,全体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带好头、发
挥模范作用,主要领导要统揽全局,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分管领导要各司其职,抓好相关工作。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根本保证,将文明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提高人的素质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以人的素质为基本点,通过创建,使人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创建文明城镇,首先要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作为创建的首要任务,针对居民思想实际,认真抓好教育。因此,我们要立足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对广大群众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实践活动,要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借助镇电视台,开设专栏,张贴宣传标语,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学校活动和文艺晚会的形式,开展宣传,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按照“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指导原则,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人追求文明的良好局面。
3.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切实完成城镇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镇管理硬件水平。足够的经费保障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的基本保证,要建立财政投入为主,镇直单位全力支持,民营个私企业和所有社会有识之士捐资赞助的筹资机制,核心是财政和镇直单位必须保证计划任务完成,千方百计增大配套建设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4.加大整治力度,改善市容市貌
要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不断改观城镇环境面貌和社会秩序状况,同时在整治过程中起到向全民宣传、教育作用。
第三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认真做好帮扶工作
梁金泉
一、曹渠村当前的主要问题:
1、村级经济薄弱。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生产,经济基础较差,村落不整,经济基础差距较大,经济滞后,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来源。
2、常驻人员老弱严重。青壮年多数在外打工,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3、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近几年来各村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公路、医疗卫生条件都有明显的改善。但其与城镇相比,基础设施仍很不完善,相对薄弱。
4、贫困户发展难。村里仍有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户,具体情况是:一是贫困家庭健康状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长期患重病的人较多。二是家庭劳动力少,文化程度低。三是就业、从业门路窄,本身没有一定的技能,并且一部分的贫困户多数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经济来源限制在农田收入上。
二、帮扶对策措施
村子发展确实需要指导。相对来说,农村信息不灵、眼界不高、思路不宽。要搞好发展,也需要相应的点拨、指导和帮助。
贫困群众确实需要帮扶。村里还有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特别是那些年老多病的群众,确确实实需要我们党委政府给予帮助。
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和办法。
一是发展集体经济。结对帮扶,重点是思想上帮扶,作为集体经济为零的村,首先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其次,要从项目、调整种植结构上下手,多想办法、多出点子,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推广新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高效农业,努力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村一品”品牌,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维护和管理。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群策群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三是落实举措,加快贫困家庭脱贫。立足实际,抓好组织协调,实施贫困户增收策略。对有劳动力而无致富门路的困难户,加大扶持力度,介绍致富门路和经验,通过引导发展生产和转移就业等方式,实行开发式扶贫。对无劳动能力的困难户,采取救济式扶贫,在争取低保补助的同时,由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对困难户进行救济。对就业、从业门路窄,没有技
能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多提供就业信息,并联系上级劳动部门,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尽可能多的贫困劳动力掌握技能,增长才干,增加收入,加快致富步伐。
第四篇:村官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调研
农村人口流动改变着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科学、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引领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居民信息交流渠道的多样性、快捷性,以及城居唇民较高的受教育程度等使得城市居民的思想更活跃、更解放。因此,农民工在城市居民生活、工作氛围的熏陶下,其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特别是城市居民相对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由民主的生活、工作态度更是直接地影响着、震撼着进城农民工的心灵。其次,农村人口流动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渠道,带来了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农村居民走进城市的最初本意就是希望在农闲时再取得一些非农收入,但是,一旦农村居民走进城市所收获的已不仅仅是劳动工资收入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他们在城市的各种非农劳动中,也学到了许多在田间劳动学不到的各种管理技能和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印技能不仅使他们在城市可以更自由地从事各种劳动而获得工资,而且他们一旦回到家乡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印技能更有效地从事农业劳动或非农业劳动,从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保证收入稳定增长的手段更加灵活。
然而,农村人口流动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它对农民生活的改善、城市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它同样也对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的不利影响。
1、农村人口流动正大量减少农村居民对土地的劳动投入,导致农业生态、生产条件的恶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禁大量的流向城市,许多劳动力甚至已完全脱离农业劳动,还有许多劳动力仅把农业劳动看作是第二职业,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匆匆进城务工,土地上的劳动投入大大减少。为保证土地的粮食产量,留守的劳动力就通过使用更多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来种植、管理农作物,而大量化肥农药使用不仅增大了农业种植成本,更重要的是长期下去,将会造成耕地、水源等的严重污染,破坏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化,尤其是耕地土质遭受的化学制品制剂的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治理污染的难题之一。
2、农村人口流动引致严重的农村家庭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男方或女方一方出外务工,造成了长期夫妻分离,正常的家庭婚姻生活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夫妻的感情和家庭的和睦。近年来农村离婚率趋高就是这种现象的一个反映。二是夫妇双方都外出务工,把孩子、农田一股脑儿抛给老人,不仅直接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和精神负担,而且老人也失去了来自孩子应有的照顾和心理安慰,其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农村人口流动使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和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由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工作不稳定、劳动条件差、劳动量大而工资收入又相对较低,以至于有了孩子的务工人员,惟一的选择就是把孩子留在家乡让老人照管。这些孩子常年远离父母,长期缺少必要的父爱或母爱,并缺失与父母正常的交流和来自父母的正面教育,使得他们幼小的心灵长期承载着思念父母煎熬的同时,有的孩子早早就患上了自闭症,或者养成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已受到了极大伤害,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等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于城市,农村人口流动使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治安受到严重挑战。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与20年前相比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城市的这些基本生活、工作设施又显得捉襟见肘。城市人口容纳能力的扩大不能及时满足人口增大的需求,以至于城市的规模越建越大、道路越修越宽,农村可耕地越来越少,使得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越来越逼近国家规定的红线。另—方面,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大多集中在比饺偏远的城乡结合部,而且多以同省、同县、同乡、同村为纽带关系集中居注。由于城乡结合部的生活基础设施通常相对落后、交通闭塞、行政管理跟不上等原因,在这种居住关系下极易衍生不安定因素,甚至滋生新的社会黑集团势力,严重危害城市经社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总之,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对于城乡发展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对于农村的发展主要的只是精神和思想上抽象的帮助,尽管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这种收入的增加目前来看很有限,并且由于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思想的局限性,这些改变对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直接帮助比较小,而大量农村人口的流出的弊端更为明显。对于城市,农民工的流入显然带来了很多直接的经济利益,虽然也有许多的诸如治安方明道问题,但只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规范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避免。所以城乡间的协调发展,管理好城乡间的人口流动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新时期群众工作
一是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讲求方法。加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工作,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个别干部还存在不会说话,言语失当现象。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缺乏正气。我们要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要通过办实事好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这是一种最实际、最普遍、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只有群众问题解决了,社会情绪才能理顺了。
二是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转变作风。实行“两免一补”后,收费收税的工作全部取消,干部直接接触群众机会减少,导致部分干部在思想认识上产生误区,认为现在不收钱了,不用做群众工作。还有的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工作方法不适应农村形势。一些干部不善于运用说服、示范、引导、激励的方法组织群众开展工作,还惯用命令、强迫等方法去要求群众,不善于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去宣传教育群众,不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不研究具体情况,不解决具体问题。有的干部对群众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认为做群众工作会得罪人,能推则推,能避则避,不愿做群众工作;少数干部只顾个人利益,开展工作不够大胆,有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习近平同志讲过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这话从工作方法上讲,就是要求我们同群众打成一片,努力提高群众对我们干部的信任度。群众对干部越信任,一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只要我们以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绝大多数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只要工作做到位,一定能金石为开。对于三盲人员(文盲、法盲、土盲即土豹子:指有土气匪气),就不能手软,要严格依法办事了。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去做工作,理解群众、体贴群众,群众才能真心配合政府工作。要建立关心帮扶群众机制,探索关心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要建立亲民爱民长效机制。
三是要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胡锦涛同志提出,既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又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做到深入群众而不是脱离群众,服务群众而不是与群众争利,宣传群众而不是与群众相对立,团结教育群众而不是无原则地迁就一些落后的思想情绪,特别是要适应群众而不是让群众来适应领导。党的干部要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农民在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的同时,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还应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重点组织中青年干部学习和实践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法,要求他们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解社情民情的能力、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动员群众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只有同时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双方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干群关系,并且增强农民对国家各项法律和政策的理解及贯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
对幸福的追求
一、幸福源于对富足生活的追求
2000年,张建舟还是一名集体工厂的车间主任,由于厂里效益不好,主动下岗回到村里。他从养猪起家,最多的时候曾养过200只猪,一天就能挣1000元。后来,他从中央七台“致富经”栏目中看到介绍猪养殖经验,便拿出2万元,到浙江学了3个月的养殖技术。现在,他的养殖基地远近闻名。在他的背后,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家庭。有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妻子,有跟他一样好学肯干的儿子,有贤惠孝顺的儿媳。我们去时他的小孙
子刚刚满月,他不住口地向我们夸孙子长得帅。
张建舟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下通过农业勤劳致富的典型代表,他脑子活,又肯钻研,不但自己致富,还带动全村人共同走向富裕。养猪成功后,他便教给村民一起养殖,希望能够做成当地的品牌。当我们问他是否担心技术被学走、其他农户成为竞争对手时,他回答:“我就怕大家不来学,如果大家都学走了,我就开辟新的致富渠道”。回答时他黝黑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一个新时代村干部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他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信任,源于他带领全村人致富的使命感,也源于他实现个人价值后的成就感。实干、肯干、讲诚信,让他赢得了老百姓的信服,成为大家信赖的当家人。
二、幸福源于对人生信仰的坚守
陈名,父亲45岁因糖尿病致死。那时他只有19岁,刚刚师范学校毕业,到小学当体育老师。因为挣的钱不够养家,他平时还要种地、抓鱼、背石头、采野果,以贴补家用。教书三年,没吃过一顿饱饭,他那时最大的心愿是不再教体育,因为教体育太耗体力,不教可以少吃一点。后来,他觉得自己的根还是在农村为村民多办些实事。之后,他担任过乡长、主任,两个弟弟也都成为国家干部,日子一天天好转。但就在这时,他被诊断出得了糖尿病。他没有被病痛击倒,把自己的重心转移到教育孩子上。儿子中专毕业后没找到工作,他就帮儿子开了一个小百货商店。虽然生意并不好,但他认为,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学校”,在这里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就是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才会更快成熟。
陈名是一个经历坎坷的人,每当生活出现转机时,就会遇到新的困难。但他百折不挠,绝不屈服,一条路走不下去就换条路走,始终不变的是他的人生信仰。对他而言,只要活着,只要有事情做,日子就会一天天好起来。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老区先烈后人那种对信仰的坚守。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他的面容平静而坚定,间或笑一笑。他说,现在的社会很好,农民不但不交农业税,还得到国家的补贴,真是“享受太平”!社会上虽然有不和谐的东西,他也曾受过委屈,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己就是不服输,再困难也绝不低头。现在他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这个特点,他很自豪。
三、幸福源于对惠农政策的感恩
李华,65岁,老伴63岁,两个人都是文盲,儿子儿媳都病死了,留下一个18岁患有精神病的孙女。老两口现在不但要照顾孙女,还要下地干活。因为地处山区,收成很少。目前,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国家每月给的55元养老金,村干部逢年过节也会给些慰问。
当了解到这个家庭的状况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对老夫妇一定非常悲观,因为他们的未来似乎黯淡无光,可他们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当这对老人听说我们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时,他们不停地说,这个社会好!感谢温总理!当问及他们的希望时,他们先是说没有,经我再三询问,他们才回答希望来年风调雨顺。这对老夫妇的愿望就是如此平实。这些年,他们受益于新农保政策,孙女看病也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好处,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得多,非常知足。他们不期望很多,国家给老百姓一点好处,他们都牢记在心里,充满感恩。面对这么质朴、可爱的老人,看着他们发自内心的笑,我默默为他们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四、幸福源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张建舟、陈名、李华,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一种简单朴实的幸福,触碰到他们的美丽心灵,更体会到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与信赖。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免除农业税,终结了延续整整2600年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并不断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苦竹河村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变好,他们觉得党和政府心里装着他们,所以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和向往。当我们和农民一起吃农家饭,一起在河里洗衣服,一起捣糍粑、打糍粑、捏糍粑、踩糍粑,一起在玉米地里锄草,一起给西瓜洒农药,当我们顶着烈日在乡间小路上行走,当我们看着晚上无灯的乡村满天的星光,听着外面的犬吠蛙鸣,我知道:苦竹河村不“苦”,那里的人活得很甜。临行前一天,村里一位老人翻了几座山头,给我们送来四个梨子、一篮鸡蛋表达心意,这对他而言,或许是一种额外的幸福。出发那天,村民拉着我们的手,对我们说:常回家看看!那时,我们的心滚烫,流下的泪也是滚烫的。
我想,我不单在这里的农民身上看到属于他们的幸福,更对自己寻找幸福的道路有了新的感悟。回想此次苦竹河村之行,农户把我们当成贴心人,对我们有说不完的话,很晚都不肯休息,还在和我们唠家常。当谈及生活越过越好,他们的笑声是那么爽朗;当谈及目前农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孩子时,他们的目光又是那么忧郁。我明白,虽然他们已经拥有简单的幸福,但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有更多的希望,对我们这些青年干部也有更高的期待。我只有把自己的幸福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紧密相连,深入了解他们的愿望与诉求,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福祉,也让自己收获更多充实与满足。这时,自己追寻幸福之旅才会扬帆起航!
留守儿童成长对话
“这个国庆节,除了做作业,我都在看电视,因为这是我唯一的娱乐方式。”今年正在水口镇水西村完全中学读初二的王伟说。曾在广州农民工子女学校读了4年小学,13岁的他已能感觉到农村与城市存在的巨大差异。
唯一的娱乐:除了电视还是电视
王伟家住水口镇水西村,父母都在广州务工,平时跟爷爷奶奶住。国庆7天假,家里的电视机是他唯一的娱乐。村里没有文娱场所,甚至同龄的玩伴都很少。
“第一天,我没做作业,看了一天电视,但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台,没什么好看的。”陈创新说,最好看的还是《水浒传》等电视剧。看一天电视,他就开始做作业,“每天都在看电视、做作业中不断反复,这就是我的节日。”电视机旁的桌上堆满课本、草稿纸、历次月考的试卷等,看不到一本课外书。陈创新说,镇上的小书店除了辅导书,“闲书”难找,而且也没那个时间。
3日,听说舅舅回家了,他又到外婆家玩了两天,“外婆家除了电视外,也没别的好玩的,就是吃的东西多一些。”
最大的快乐:妈妈从广州打来电话
10月3日,妈妈从广州打来电话,这时陈创新满脸笑容,他对外婆说:“我妈来电话了。”这就是他最大的快乐。接到爸爸妈妈打来的电话,有时他也想给妈妈打电话,但怕他们在外打工忙,一般都不打。
当然,他也开始懂得寻找自己的快乐,带弟弟们一起玩耍甚至照顾弟弟们。因为叔叔也在外务工,爷爷奶奶在家带了三个小孩,他最大,偶尔也带堂弟们玩。“同龄的伴儿很少,我经常带堂弟们玩,这样有了玩伴,还帮奶奶照看了小孩。” 最深的无奈:想念城市但还得回村
想念城市的生活吗?陈创新想了又想说:“既想又不想。”矛盾的回答,折射出了留守儿童矛盾的心态。因为他留在老家,是留守儿童,远离父母;而在广州,虽跟父母在一起,但却背着进城务工子女的身份,只能上较差的小学。
但他想念远在广州的父母,想念广州玩耍过的悠悠球,还有那里的书店。“我在广州读书的时候,住的位置不远处有家超市,超市的书店好大,看书不收钱,假期我都在那呆着。”陈创新说,他还清楚地记得在那书店看了很多奥赛的书,最后还获得小学奥赛金奖。
他还记得自己的小学只是一所农民工子女学校,无论设施还是师资都比较差。无论在广州,还是阳新老家,他都一样有些孤独。
从小学2年级转到广州读书,渐渐适应了广州的读书生活,但小学毕业后,他不得不回来,因为如果不回老家读初中、高中,将来无法在当地高考。
最近的梦想 :好好读书读大学
也许是因为在大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读过,也在山村的中小学读过,王伟读书一直比较努力。他知道只有读书、上大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广州读小学时,他的成绩不但在学校名列前茅,还多次获得“新希望杯”奥赛金奖,回老家后,进入初中就读,成绩也比较优秀。
10月6日一大早,王伟又拿起了英语书,开始朗诵。太阳刚刚升起,好好读书的心愿又一次在心中响起!
支教体验
我们支教的地点是水西村小学,初来乍到,我们对这里一无所知,水西村小学领导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按照支教任务的分配,我的教学任务是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我真正意识到,要上好每一节课是多么的不容易。在教室这个舞台上,一节课四十分钟很快过去,而老师课前不能只准备四十分钟的内容,“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以这种严格的要求去衡量自己,你的课才能上得称心如意。
我一直以为,要当一名好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必须的。这里的学生很听话,上课相当的积极,让我非常感动。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学到知识,健康成长,我严格要求自己,教孩子数学、唱歌、猜谜语,教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精彩和美丽。我希望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张扬,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完成作业,而这些孩子让我的心愿实现,我感到莫大的幸福。
支教的生活是艰辛的,农村的教师生活是城市无法想象的,我们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教师队伍团结互助,生活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餐桌上我们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教学问题,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使我们共同进步,顺利完成学校交与我们的任务。
尽管吃的住的不尽人意,但安乐小学是自然的,孩子们是憨厚淳朴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甜甜的问候,学生的热情像一缕缕清新的空气抹去我心中的阴霾,在这里,我简单而快乐地生活着。课堂上,孩子们用好奇和纯真的眼神看着我,我真想把一切东西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翱翔,能够成为他们的老师我无时无刻不幸福着,无时无刻不努力着。
课堂上孩子们的积极发言,兵乓球桌上和孩子的较量以及我教他们投篮的瞬间„„太多太多的理由让我去纪念这次三下乡活动,只有设身处地参与其中,你才会体会到活动的意义。虽然支教的时间有限,我做的也很有限,然而这次经历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终生难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这一抹生命中的亮光能指引我找到新的方向。
第五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20110420
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区“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和局党委的具体部署,我们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对“三农”感情深的干部与汪集街复兴村两委班子经过两年的努力为复兴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我们的贡献。
基本情况
复兴村座落于涨渡湖湿地保护区北滨,东与国营涨渡湖农场交界,南与双柳街接壤,西与安仁湖毗邻,北与洪寨村相连。全村十一个村民小组(一湾一组)1211人,263户,国土面积3.86平方公里,二轮延包面积3200余亩(其中精养淡水养殖面积1700余亩,优质莲藕面积450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为主,水产业优势明显,农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农业村。
刘挖线横穿全村,南与团阳公路,东、北与106国道,318省道均只二十分钟车程;西到汉施线也十分方便,到武汉市仅一小时车程。全村有大专以上毕业生132人,目前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占人口总数的40%以上,达到509人。打工经济收入占全村农民纯收入的60%以上。全村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固定电话197户,移动电话使用人数达到70%,有线电视,宽带覆盖率达到90%以上,村民自购小汽车13部,/ 6
代步摩托车200余台,楼房203栋,空调已在105户中使用,全村显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团结和谐的良好态势。
几个主要方面的现状调查
紧抓上级调研工作要实现“访民情、摸实情、增感情、促发展”的目标,我们着重从五个方面对复兴村进行反复多次,八十余人次的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复兴村在汪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经复兴村两委的努力,该村各方面的工作成绩突出。二00九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家园建设“示范村”,市民政局授予民主管理创建“百优村”,党支部是汪集街道的“红旗基层党组织”,社会治安“优胜单位”,特别是在如下五个方面成绩显著:
一、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二轮延包政策,土地流转政策程序合法,操作具体,方案合理。国家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宣传到位,步骤、方式、方法深得民心,民主管理、公开信息到位。无一例上访案例。同时对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留守子女、空巢老人的各项关照令村民高兴和满意。
二、农业生产发展日新月异。复兴村的农业生产做到了以农为主,强农为主,水产为主,确保粮食生产不减弱的基础上突破性发展水产种养业,强力推进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发展名特优农、水产品,彻底解决好农业生产、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几年该村共投入三十余万元为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农业产值以每年13%的增速雄居汪集农业单项增速前茅,加上打工经济社员人平纯收年递增12%以上。
三、农民就业工作情况。该村有劳动力787人。随着农业、水产业、种植、养殖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经营条件的改善,机械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全村有500余人从土地中剩余出来,对于这些农村劳动力,我们与复兴村委会商议,动员他们已有180余人参加了相关部门的劳动技能培训,有20余人在市二技校等技工学校毕业,截止2011年三月底,已有509人在省内外打工就业,我们又在与复兴村协调准备成立一个建筑施工队伍在我公司部份分公司严格培训合格后让他们再安排30人左右从事建筑工作。
四、农村基础建设方面。复兴村的公共设施建设这几年随着国家改革的大量投入和“家园建设”的实施取得了重大突破,全村电网架设基本能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要求,通村公路2.3公里,通湾公路和村民出行路也较其它村更加完善,饮用水建设步伐也在加快,住房建设基本达到了发达农村的居住水平,抗旱排涝设施因年久失修显得滞后,问题突出,但已纳入重点改造计划中。
五、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复兴村两委会的四人均系中共党员,他们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忠实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对农村工作
经验丰富,特别是原支部书记余正东同志,虽然年近六十仍然各项工作独挡一面,带头垂范,是一个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老支部书记。在复兴村一提起村两委一班人,村民均称赞不已。同时根据农村发展的要求,已支持具有一定能力的农户成立了“武汉市新兴惠民水产专业合作社”和“复兴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使种养殖业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生产经营上规模、上档次,社会服务化、产品商品化率明显提高。
几点不足和建议
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调查了解到,复兴村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受诸多因素制约,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部分村民对农业种、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份农户对名、特、优种养业缺乏生产技术和投入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国家扶持资金、政策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生产经营的效率与效益提高。
二是农民就业层次低,技术水平掌握面小,部分农民工从业盲目,整体就业素质偏低。同时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年和儿童又是新的社会问题,农业生产缺少人耕种,导致请工代种代价高、效益差,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土地效益未充分发挥出来,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减少,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三是原村级债务沉重和家园建设又新增几十万元债务,导致复兴村两委负担重,压力大,不敢大规模改善村民的生产经营条件和村民的生活质量,自然条件变化和基础设施滞后。加之村干部整体待遇过低,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长期为村民服务的年轻干部人数少。
四是村民的综合素质、整体素质偏低。具体反映在生育观念、养老观念等方面。复兴村除2010年外,连续三年均有计划外生育,计划生育工作在汪集街严重影响了复兴村各项工作的排位位次。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还未完全绝迹。
五是由于疾病和其它原因,导致全村还有6户,18人未完全脱贫或返贫,有的困难户或残疾人的生活比较艰难,对于这此弱势群体,村集体没有财力让他们一同享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建议:
1、党和政府要从政策、法律机制上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加大从政策、技术资金等倾斜,各级组织特别是村两委应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原原本本贯彻落实到千家万户。
2、建章立制,加强民主管理。把强民富民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对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要确保变成长效机制。
3、强力加大生产、生活基本建设力度,特别是迅速完全彻底解决饮用水问题,请求有关部门查明消化系统癌症较
多的病因,迅速维修好抗旱排涝设施和破损路面的修补。集体确有困难,应探讨其它解决问题的作法。
4、研究和学习推广外地提高农民工素质,关爱留守儿童、老人的经验,真正使打工经济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村两委应利用春节民工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做好市场用工调查并组织好技能培训,让农民工的挣钱本领再上台阶。
5、建立和健全、鼓励能人带头走向市场、鼓励各专业合作社广泛联合相关农户,让农民从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既与市场节拍同步,又能最大限度的为农民增收服务。同时政府出面稳定农资、饲料价格,严惩假化肥、农药、种子。
总之,两年的农村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中央三令五声把农村工作放在首位,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关注三农工作是非常英明正确的。
新洲区汪集建筑工程总公司
驻复兴小康工作队
二〇一一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