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蓝钨班组事迹文档
安 全 生 产 高 于 一 切
——09年安全生产先进班组蓝钨班组推荐事迹材料
成都公司钨丝分厂兰钨班组,现有10名职工,其中男职工6名,女职工4名,团员6名,35岁以下青工9名,2009年制粉班在分厂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积极开展了设备检修、技术培训、班组建设、设备技术改造等工作,充分发挥了员工的职能和作用,确保了设备可靠安全运行。主要事迹有:
一、抓好安全教育学习、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不断完善班组人员安全生产措施,进一步明确班组的安全生产职责,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如积极参加公司和分厂开展的各种有关安全生产培训,充分利用班前会对班组成员进行违章,违规操作对员工的伤害等,营造了良好的生产氛围,增强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班组认真开展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对每次安全活动的内容、要求、措施、考核都作了具体规定,使安全活动真正收到实效。坚持开展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分析。根据本班组专业的特点,针对性地抓好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培训教育,并多次受到了公司和分厂领导的称赞和好评,提高了班组职工的荣誉感,责任感。
二、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结合班组的工作特点,制定和规范了危险点分析预控单,并对每项工作都进行危险点分析,把危险点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牢牢控制在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中,在生产工作中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火墙。在“安全月,安全巡查,分厂领导检查”三大项活动中,做了大量工作:对23管预还原炉的放料平台,倒料装置、反压水箱,自动筛料机等查出的8项缺陷和隐患,且都全部进行了整改。对所辖的单轨吊车,也先后进行了定期缺陷检查和消除。对电动工器具也按要求进行了试验。班组每月定期安排安全分析会,定期检查氢气、氮气管道和压力设备、转动设备并报维修和维护,做好班组安全管理记录,完善了班组安全基础管理制度。
三、顺利完成全年检修工作任务 完成了破坏氢气系统净化管道实验。密封橡胶套,气体链接软管的更换。在年检改造过程中,全班职工更是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检修工作中,加班加点、密切合作、严密组织,不管遇到什么难题,总是以安全为基础,以质量为根本,以工期为工作目标,强化安全管理,扎实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年检改造工作。
四、安全管理方面
班组针对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三个方面,根据班组实际工作情况,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和预控,使班组工作人员从主观上克服了麻痹大意、安于现状的不良倾向,从客观上也充分认识到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提出超前控制的反事故安全技术措施。同时班组人员通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反事故安全技术措施等,提高了技术业务水平,转变了作风。通过加大反违章力度,考核奖惩力度,使遵章守纪成为班员的自觉行为。为了确设备年检、改造工作的人身、设备安全,班组按照标准化大年检的规定,坚持每工作任务都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不但确保了车间的生产计划的保质保量和如期完成,而且使每台设备的效率和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大为改观。面对新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班组职工决心在今后工作中,精诚团结,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力争让各项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蓝云事迹
生命的坚守
——记广西大瑶山共产党员、乡村医生蓝云的先进事迹
弄丛村是大化瑶族自治县最偏远的山村,全村2100多人口分散为数十个自然屯,掩映于巍巍群山之中。由于环境异常恶劣,当地交通闭塞,多数村落不通公路,出行极为艰难。弄丛村距最近的公路有21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也有近40公里的山路。不通公路,村民们出行极为困难。由于偏远贫穷,生存条件恶劣,县乡两级医师都不愿进山行医,大瑶山里村民们就医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因为缺医少药,当地群众小病则忍,大病乱医,重病送医时,往往因为山高路远而延误医治时机。目睹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痛苦,当时还在弄丛村担任代课教师的蓝云陷入了担忧与思索之中。1988年,20岁的蓝云高中毕业后开始踏上代课教师之路。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成为一个优秀的山村小学代课教师。他教育过的学生,很多已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了。
1995年10月的一天,弄丛村弄林屯一位瑶族同胞焦急地来到村委会找医生,说妻子估计患上急性阑尾炎了,正痛得死去活来。可是,村委会当时没有医生。有人提出让蓝云去试一试。因为父亲是赤脚医生,耳濡目染,蓝云自小也了解一些医疗知识。此时此刻,情况紧急。蓝云二话不说,立即赶往弄林屯,经过3个多小时的山路奔爬终于赶到弄林屯,对病人进行救治,没想到这一救治,病人逐渐好转。这件事坚定了蓝云从医的决心,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为群众看病治病。为了提高医术,他常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板升乡卫生院与时任副院长的侯志军学习医疗知识,苦心钻研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打针、输液、抢救……蓝云渐渐忙了起来,他的名字也渐渐被山民叫响。
蓝云想,弄丛小学已经有7名教师,可以完成孩子们的教学任务了。但山里缺医少药,保障群众生命安康,我责无旁贷。为了不影响教学,更为了群众的安康,2000年8月,当了12年乡村教师的蓝云放下教鞭背起药箱,专心为深山群众的安康奔忙。
关爱病人医术精
蓝云淳朴厚道,关爱他人,耐心、细心救治每一个病人。他说:“敬重生命,爱心护理,让病人康复快乐,是每一个医生的天职。”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也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险,只要有病情的地方,就有蓝云出诊的身影。
蓝云积极进取,对医术精益求精。为提高医术,2000年9月,他到都安卫校脱产学习医学。良好的医学功底,加上勤学苦练,使他精通所学的功课。2003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走出卫校大门。蓝云勤奋学习,积极探索各类疾病的治疗方案,并很快成为一名高明的医生。在大瑶山深处,提起蓝云,没有人不知道,没有人不竖起拇指。弄丛村23个屯,弄丛村周边的弄郎等村及临近的都安县弄福乡的弄母、弄平、戈西、左家、弄衡等村的群众都纷纷上门求医。2010年3月的一天,村里一个名叫何文比的6岁男孩,因发高烧引发癫痫,突然昏迷倒地,两眼翻白。小孩的父母已外出打工,留守照看他的爷爷奶奶哭喊着救命。整个村子骚动起来,100多人围到小孩家里,大家都不知所措。这时,蓝云刚好出诊赶回来,一看,小孩已嘴唇紫干,奄奄一息。他急忙一面按压胸膛,一面嘴对嘴人工呼吸。一轮……两轮……小孩的气息还没有出来,但蓝云并没有气馁,仍然坚持抢救,10分钟后,小孩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大家绷紧的心弦才放松下来。村主任杨天启说:“蓝云行医10多年来,抢救的病号达上千人。群众的安康放在第一,而且态度好,医术好,是一个难得的好医生。”
身患绝症传担子
2006年12月,蓝云不幸患上鼻咽癌。这给2004年爱情才降临门槛的蓝云予沉重打击。他说:“我的病可能顶不住多久了,可山里的同胞需要医疗服务,怎么办?”
蓝云想到妻子,妻子蒙超英高中毕业,比他小十几岁,接受能力强,平时对医学也耳濡目染,于是他决定把医术传授给妻子。为了让妻子更系统地学习医学知识,2007年8月,蓝云为了让妻子继承他未来的事业,决定把妻子送到河池卫校学医。对读书问题,妻子起初坚决反对。蓝云经营农村合作医疗所一个月只有700多元,需要到省城医院接受手术和化疗的费用,以及读书、生活的费用怎么办?蓝云身患绝症,小孩刚两岁多,这个家庭谁来照顾?
“我是党员又是医生,瑶山群众需要我……”贫病交加,痛苦不堪,心里却装着老百姓的冷暖,蓝云的博大情怀和坚毅说服了妻子。
为更好地战胜困难,除了动手术、化疗,蓝云坚持结合土医控制病势,节约开支,尽管治病和送妻子读书还是借了7万多元,但他从未叹息气馁。2009年7月,蒙超英成就学业,回到村庄与他携手治病救人,经过一年多的传、帮、带,现在蒙超英可以独立出诊了。蓝云说,妻子可以接担子了,我感到很欣慰。生命诠释真本色
2007年下半年,蓝云病情开始恶化。左脸上睑下垂,左鼻翼、嘴巴已严重水肿变形,病痛无情地折磨着他。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从不气馁沉沦。他每年到广西医科大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放疗和化疗两次,并于2010年3月进行了一次手术。他一面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与病魔抗争,一面坚持为群众看病。
2007年12月,与弄丛村接合的都安弄福乡暴发麻疹疫情,闹得人心惶惶,但弄丛村安然无事。因为蓝云在那里构建了生命的“防火墙”。他每天背起药箱忍负病痛,艰难地攀爬艰险的山路,对全村19个村民小组34个自然屯开展接种预防工作,每天行程10多公里。平时,蓝云也注重做好小孩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2010年5月的一天,从医院手术治疗刚出院的蓝云接到木刊屯一位群众打来电话,说他妻子胃肠剧痛难忍,极为严重。当时,蓝云身体虚弱,而且左脸与头部胀痛,体贴入微的妻子深怕影响他的身体,说:“你身体还没恢复,还是让我去吧。”可是蓝云说:“我夜路走惯了,没事的。”蓝云边说着边背起药箱,沿着崎岖的山道出发了。当蓝云风尘仆仆地赶到木刊屯,已是晚上10时。由于病人病情恶化,蓝云不顾疲劳和病痛,立即输液抢救,避免了病人休克的危险。依靠蓝云所带的药品,难以根除病魔。因此,蓝云一边输液一边与病人家属一起打着手电从山间羊肠小道把病人抬到公路边,把病人送到板升医院救治。
蓝云的刚毅与坚韧、虔诚与善良令人佩服。他的事迹感动着乡间邻里,大家都劝他好好休息,保重身体,可他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是个党员医师,现在还能走得动,怎能眼看着病人受痛苦折磨?”
蓝云就这样顽强地坚持着,拖着患癌症的虚弱身体救治病人,他用生命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本色。
第三篇:班组事迹
主要事迹
长期以来,我班组紧密结合我厂开展的“创建工人先锋号、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活动,以夯实基础工作,强化基本功训练,加强基层建设,挖掘装置潜能,努力降低能耗为目的,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突显班组和谐、团结奋进的优良风尚。
(1)比政治素质。我班坚持利用副班和其他业余时间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及时了解国家大事,使个人思想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同时,班组还认真组织学习了《中石化员工守则》和《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使班组成员的思想作风和政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并营造出积极向上“讲大局、讲奉献”的氛围。(2)比工作业绩。我班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确立了节能降耗目标。在车间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中,我班共提出5条节能降耗建议,被录用了2条,通过一制氢装置酸性水外送、净化水作加氢注水,实现年节水10万余吨;北区大检修期间通过降低氢气管网压力,停用制氢氢压机,实现节电14万度。针对检修后净化瓦斯硫含量经常出现不合格情况,我班积极贯彻质量标准,不断提高班员的质量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使净化瓦斯合格率由75%提高到98%,为制氢原料气提供了质量保证;(3)比优质服务。我班组坚持文明、优质、诚信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各种服务创新。在车间大检修过程中,我班组成员牢固树立安全服务意识,为车间提出安全整改措施一百多项,为车间顺利开车、有序生产提供了重要保证;在平时的产品生产中,我班组成员牢固树立绩效服务意识,精细操作、认真调节,保证了产品的合格产出,为后续工序提供优质原料。同时,我班组提出了“我承诺”服务责任制,使得班组内“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使班组员工能“想车间之想,急车间之急,努力为车间排忧解难”,实现了“团结、和谐、服务”的班组风尚。(4)比安全环保。在工作中我班组始终坚持按照《标准程序作业法》的操作步骤进行作业,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安全生产禁令》和岗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积极参加厂部开展的“我要安全”主题活动和“双平安”竞赛,提出了“人人争做安全员”的口号,以“低、老、坏”专项整治为突破口,以创完好装置为契机,查出问题近百项,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为设备创完好工作的顺利验收提供了保障。同时,班组员工精心操作,认真巡检,一年来及时发现和处理未遂事故十几起。(5)比团队精神。我班定期开会讨论这一期存在的问题,做到有问题当面解决,使得所有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我班组提出了“家文化”理念,并提出了16字口号“爱班如爱家,常思你我他,术业有专攻、和谐靠大家”,理念提出后,班组成员各司其责,团结合作,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才干,并大大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6)比素质提升。我班组经常利用副班时间自主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力争把班组打造成一个温暖的家、学习的家、创新的家。在公司举办的“我要安全”和“员工守则”考试中,我班组成员代表车间分别取得了三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今年,我班组分来一名大学生,在岗位师父的悉心培养下,他能够有系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岗位知识,尽力把每一个问题都学懂、学会、学精、学透。目前,他已基本上掌握了生产技术。
第四篇:班组事迹
班组事迹
推行精益生产,实施“接力棒”式“一个流”的具体做法:
一、降低设备故障率,为实现“一个流”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精益生产有7个零极限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设备故障率为零。箱体加工线组合机床多,设备复杂,管理、保养难度大,故障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一个流”的实施。为降低故障率,稳定产能,该班组采取了全员设备预防维修制度。第一、强化了设备的日常保养,把设备润滑、日常点检作为每天上下班重点检查的项目进行从严控制。第二、制定了设备运行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比如:故障位置、原因、更换的元器件等,通过对运行档案进行分析,获取设备故障的预警信息,以便有计划的安排维修。这样,把设备维修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在休息日进行,有效地保证了正常生产时段的设备运行。这些措施实施之后,设备的故障停机时间明显降低,从而,稳定了生产节拍,为实现“一个流”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二、培养“一专多能”,提高生产柔性,保证均衡生产。
针对以前“单一工种”制存在的一个人不到位,整条生产线受影响的实际问题,对全体成员进行“一专多能”培训。要求班组成员不仅要对本工序的相关知识、技能了如指掌,还要掌握相邻工序的有关技能。通过根据生产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调换岗位,培养“一专多能”。这种做法为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和实施柔性生产打下基础。同时,他们还通过工序能力分析,平衡生产节拍,组织均衡生产。具体做法是:由班组长组织编制工序时间表,包括机床加工时间、辅助工作时间、换刀时间、设备数、平均工序时间等,对每个工序的加工能力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调整、分配辅助时间,尽量寻求加工时间一致、产能均衡。一专多能、均衡生产为“一个流”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寻找“瓶颈”工序,实施重点突破。
工序时间表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查找“瓶颈”工序,该班组利用工序时间表,把工序时间最长的“瓶颈”工序确定后,立即组织攻关,实施重点突破。最近,主要是针对生产线的“鼓点”进行消化,组织“一个流”生产。例如:立车工 1
序加工精度高、难度大,工序时间长,为了平衡生产,设计时,考虑了五台立式车床。长期以来,都是靠工序前预留、工序后积压(约束理论称为鼓点)的做法来维持生产均衡,在制品居高不下。通过分析,他们采取“错时、错位”生产制,把立车设备组错开开工,调整到与单一设备同一节拍,实现了物流的“单一”制。即:把立车工序分为五个工作步骤进行编号,相邻立车的生产进度必须相差一个工作步骤,开工、完工时间错开,依次进行,白班夜班都必须达到。这些做法有效地解决了“一对多”的设备布局带来的生产时段不均衡、必须靠“鼓点”来解决的问题,达到了“一个流”的要求。
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培养团队意识,最大限度降低异常情况对产能的影响。
在质量管理上,该班组提出了“决不把不良品留给下一工序”的承诺,并通过执行自检、互检制度,来消除缺陷,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异常对产能的影响。具体做法是:一是充分发挥班组质量工艺员的作用,通过实施质量责任上下工序索赔来约束员工的质量行为,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明确规定:一旦出现不良品,必须就地消化,决不转给下一工序,一经发现,由质量工艺员负责进行质量索赔和处罚。二是结合“一专多能”培训,要求同工种上下序互相学习、互相检验,共同提高产品品质,消除返工、返修带来的浪费。同时,通过班组内相互交流,促进员工感情沟通,提高团队意识,营造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和谐向上的班组文化。从而强化了班组的“凝聚力”,从质量上保证了“一个流”的实施。
五、提升理念,逐步实行“一个流”。
条件具备了、时机成熟了,推行“一个流”就简单了许多。实施初期,效果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经过反思,他们找出了问题所在:实施“一个流”,必须在思想观念上重视,行动上养成一个自然的习惯。随后,他们多次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灌输“看板”运作理念,强调以“接力区”为看板,接力区有物料,不准转序,也不准生产,通过理念提升,规范了“一个流”的运作。具体做法是:在设备旁明确划定接力区,制定 “接力
棒”式“一个流”的运行规则。第一、看“区”接力。只有确认下序处于“接收”状态,上序方能将工件转到接力区,即:只有确定接力区无物料,才能转序,且一次只能转移规定的量;第二、实行看板拉动生产。他们把接力区视作看板,只要接力区有物料,说明下道工序没有需求,前序就不能生产。这样,不仅实现了“一个流”作业,同时,也实现了工序间的拉动式生产。
六、制定“标准化”作业,巩固成果。
没有制度化的规范和约束,即使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反弹退步,这是人本身固有的惰性决定的。他们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了有效地巩固“一个流”运作,在提升理念的基础上,该班组把“作业标准化”作为一个巩固措施提上了日程,将工序操作者从开工到收工各个时段的工作任务,固定下来,制定成“岗位工作标准”,并组织实施,从而巩固了已经取得的成果。
经过所控指标优化,他们实现了箱体加工责任废品率0.1%,自检率100%,自检正确率99.6%的目标,产能由原来的45台/班,提高到52台/班,工序间在制品存量也由原来的220件降到目前的68件,月降低资金占用627万元。多次被公司评为“班组建设”优秀班组,并在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2007年年终评比中被公司授予“优秀班组”荣誉称号。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蓝云事迹有感
看着视频,听着乡亲们对蓝云的种种感激,了解着蓝云的一件件感人的事迹,很感动,很想认识蓝云同志,作为共产党员,蓝云同志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蓝云,广西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人,自2002担任村医以来,心系群众,把病人当家人,默默地为家乡人民行医送药,医治了许多病患,为家乡人民谋求福祉。曾经获得了“河池市优秀共产党员”、“广西优秀乡村医生”、“广西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只是他的贡献体现中的凤毛翎角。在身患鼻咽癌的时候,仍然坚守大石山区,默默地为群众行医送药、排忧解难,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大石山区的每一个人都尊敬地称他为“生命的守护神”,无论条件有多恶劣,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是乡亲们有需要,他都第一时间出现,二话不说就能解决问题,他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让他坚持着最后一秒都在为人们服务,行走在山间的崎岖小道上,为家乡人们谋福祉。
“我的病可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可是山里的同胞需要医疗服务,要顾全大局,着眼长远”他说服妻子,把妻子送到河池卫生学校,希望妻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继续为家乡人们做好医疗服务,他不止自己全心全意地为家乡人们服务,还带动了家人一起。在我们这个冷漠的时代里,蓝云同志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典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温暖。蓝云同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不愧为立足岗位、服务群众的楷模,不愧为心系乡亲父老、五四奉献的典范,不愧为中国共产党员创先争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代表,不愧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的标兵。
蓝云的先进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党的队伍里有着这样一个为国家为人民坚贞不移无私奉献的优秀农民医生,他的故事传遍山城,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究竟是什么让他长期“冲在一线”,面对困难不畏惧呢?是什么让他为救死扶伤坚守执着?是什么让他扶危济困慷慨相助?又是什么让他在身患重病时却对本职岗位不离不弃?对!就是他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信念。
向蓝云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人群众的高尚品格。蓝云同志时刻不忘把群众的健康挂在心上,以满腔热情倾心服务群众,无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不怕山高路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即使在病情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只要群众有需要,他都义无反顾地前往救治病人。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蓝云同志行医10多年来,受到了大山里的群众的称赞不绝于耳。几年前,宣传部门曾计划对他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均被他婉言谢绝了,也曾有人想聘请他到山外待遇好的医院工作,但是,他始终坚守自己最初的承诺,不为名利所动,甘于在大山中默默奉献。
当我看到蓝云身患重病却仍然不顾一切地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时,他“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再一次感动了我,扪心自问,作为健健康康、幸幸福福的我们,平时生活中几乎没有遇到很大的挫折,生活在全国人民的襁褓中,作为祖国的未来的我们,肩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更加应该学习蓝云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在平时生活中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多想想每天收获了什么,不足的地方在哪里,每天进步一点点,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为人民服务做好充足的准备,真正地成为人民的好帮手,和人民群众以及国家需要的人才。毛主席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为人民服务不难,难的是蓝云同志十几年来始终如一地做到了这一点,这种矢志不渝的“恒心”告诉我们任何成绩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久地追求和坚持。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需要有这样的恒心,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恒心,坚持“滴水石穿”的恒心。
以上是我学习了蓝云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的感想。愿蓝云同志一路走好,他的遗愿将由新一代的我们来继承,我们承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行到底,为祖国,为人民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