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文阅读指导(共)
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指导总结
一、考纲陈述: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⒊人格类:菊(清高),梅(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 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类: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上下结合,高低结合。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第二类: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第三类: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第四类: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诗歌鉴赏题常见误答:
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一个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
三、古诗鉴赏题10大解题规律
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 “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等;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常见类型小结:
写景诗:分清写景方法与抒情方式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亮。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2000年上海卷,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如2000年秋考的填表题,填空题空格的前面或后面。2001年春考的18题中,“安史之乱”的提示,都为考生答题给予了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五、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一)读题目
做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诗歌题目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譬如: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李商隐《端居》(注:①端居:闲居。)告诉读者诗作内容是闲居生活中的情与景。张籍《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苏轼《红梅》点明了诗人的写作对象,即文中的主要意象。读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二)读作者
回眸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如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菩萨蛮》,《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听蜀僧弹琴》,《春夜洛城闻笛》,现实主义的代表杜甫,山水田园派代表王维,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诗歌风格为王安石所激赏的中唐著名诗人张籍,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在当时称最的王湾,以及标新立异,每于吟咏个人生活的悠闲时,显出不忘世事沉痛的晚唐诗人陆龟蒙,还有花间词派代表欧阳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因词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尚书”的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宋祁等等。
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 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诗恬淡平和,王维诗诗中有画,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之词豪放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及其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鉴赏诗作。
例如:陶渊明《移居》第(2)问:“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抓住陶诗的特点及其一贯的思想主题,结合诗中具体诗句,明了作者情感,那么这里田居生活的乐趣也就不难表达了。三)读背景(注释)
对于高考中的诗作背景,我们不易把握,这里的读背景也即读注释——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例如: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点明了作诗时期,由此可推断出大的写作背景,被贬黄州,躬耕自食,过着简单的生活,闲暇时读书作诗,写了这首题名“东坡”的诗,从中我们可看出诗人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可见其胸襟之开阔。读诗从背景着手,便于把握作者情感,作品内容主旨。
另外,除了读注释外,仔细分析题干也可获得关于诗作内容的信息。如:第(2)问中明确指出:“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 “„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中的“边塞景象”,这些都是我们易于把握,有助于我们答题的重要信息。四)读体裁(题材)
按所表现的内容,诗歌可分为讽喻诗、田园诗、山水诗、哲理诗等等。弄清诗歌的体裁,我们可以更好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讽喻诗,是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它直接表现诗人鄙视、轻蔑和嘲弄的感情态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在表现手法上,或借用比兴,将嘲讽和讽刺的现象具体为诗的形象,给以辛辣的讽刺,或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渲染。讽刺诗的要求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读者认清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
田园诗。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主要描写美好的田园景色和悠闲的村庄生活,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对田园生活的出色描写,被称为田园诗人。其他如南齐谢眺,唐代孟浩然、王维等。田园诗在表现自然美方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还寄寓着诗人的情思,有的还表现了不满现实的愤怒情绪,有的讴歌农村生活的恬静,但有的也流露出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山水诗。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歌。它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现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往往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有的还能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山水诗并不只是自然山水的客观描绘,往往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种情绪,也就是说往往是借景抒情的。不管以描写山色水光闻名的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还是其他诗人的,往往如此。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庐山瀑布》、张继《枫桥夜泊》。不同的山水诗里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同的格调。
哲理诗。表现诗人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诗句之中。如:苏轼《题西林壁》、陈毅《冬夜来咏青松》。五)读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在做意境分析题时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并在 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这里对诗的意境作了简要分析,这种意境主要是通过凉床、月影、梧桐等意象表现出来的。
古诗词的很多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比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折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以松象征坚贞高洁,以莲表达爱情,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梧桐、杜鹃鸟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鸿雁则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六)读内容
古典诗词的每一个作者,都想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的表达得直白张扬,但也有的表达得含蓄隐晦,特别是抒情写景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不易把握,只能从诗作的字面意思去领悟与思考。例如: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
子瞻画从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簧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骰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这是首题画诗,前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诗人以游戏的笔调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发挥想象,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溶于言表。后两联写了作者由画作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表明了对自然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弄清这些内容就不难回答问题了。七)读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语言特点是意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能用来回答诗词语言特色的词语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语言特色也与作者的风格有关。如李白诗自然,王维诗清新,陶渊明的诗真切平淡,李商隐的诗华美绚丽。
例如: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2)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案)诗的语言质朴无华。(语言风格明白如话,是白居易诗作的典型风格。)八)读手法
古典诗词中关于表达技巧的鉴赏是在《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之一。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诗词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现手法含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反衬,联想和想象,白描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借代、夸张、对比、互文、比兴、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表达技巧是作者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在做分析技巧型的题目时应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如: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故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2)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的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在读手法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相关的名词术语。九)读情感
诗词是情感的载体之一。其情感不外乎是欣喜、欢快、向往、哀怨、憎恶、忧愁、怀乡思亲、离愁别恨、忧郁沉闷、道古伤今等。要从诗词字里行间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十)读主题(思想内容)
古诗词的主题有以下几大类: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等。
忧国伤时主题,多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主题,多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陷的痛苦,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慨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悲苦。
另外还有生活杂感,主要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写昔盛今衰的感慨,有的写借古讽今的情怀,写青春易逝的伤感,还有的写仕途失意的苦恼,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等。
一般来说我们将这十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鉴赏古典诗词。
第二篇: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古诗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古诗文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尤其历代名篇名作,不仅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发达地方我不知道,但在我们这种偏僻、落后的乡镇,就经验主义而言,给学生讲解平仄押韵、讲韵律、讲谐和,估计行不通。古诗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的诵读朗读上。
如何朗读诵读?
就自己上课及观课心得谈三点: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
二是根据教材适度扩充读。在教一新课后,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找到相应的古诗,课外补充让学生回家好好诵读,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起学生读背古诗词的兴趣。
三是诵读想象法。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去。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再现画面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生初具诵读的基础上,每两三个星期来一次总结,评出读书优秀的学生,成为班中的读书之星,张榜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让其他的小朋友向他们学习。还可以专门把每周某节课定为古诗文背诵课。举行古诗文背诵比赛,让学生上台来交流读书心得,比赛谁背诵的最好最流畅,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鼓。久而久之在班级上无形中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朗诵氛围。
当然,要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作为教师首先还得解读古诗文,不管是宏观层面、中观层面抑或是微观层面。
第三篇:小学古诗文诵读指导浅谈
小学古诗文诵读指导浅谈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电化教育馆
甄西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几年来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的教学实验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实践中,我按照“先求熟读,不急求懂”的原则上,组织学生吟诵。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讲究吟诵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四种吟诵诗文的方法:一是琅琅出声诵读法。让学生高声朗诵,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二是低声慢吟诵读法。要求学生放低声音,放慢速度,轻声诵读,边读边体会,读出诗文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三是欣赏入境诵读法。把诵读过程作为欣赏诗文的过程,积极想象,把自己融会到诗文的意境之中,今天读,明天读,逐渐读出诗文的韵味。四是“不求甚解”诵读法,对内容难懂,生字较多的诗文,则让学生一知半解的诵读,只求熟读记牢,为学生“反刍”提供材料。在注重学生的吟诵方法的同时,我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地处理“诵,说,写”的关系,在低年级重点进行诵读训练,在中高年级则以诵读为手段,着力于学生“想,说,写”能力的培养。这样使诵读训练与说写训练有机适时地结合起来。
二、诵读古诗文,可以不讲诗文意思
有人一听不讲诗文意思,大约立刻就要想到死记硬背上去了。其实这里的不讲意思,并非一点不讲,而是区别于语文课堂上的具体分析而说的,详细讲解诗文一则没有时间,二则学生也难于理解。老师只对诗文背景内容作一简介,让学生大致了解即可。这一尝试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1、儿童时期是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具有的能力被称为“童子功”,是日后无法弥补的。一个成人与一个孩子背诵同样的内容,成人记得快,孩子记得慢,但过上几天,成人就会忘了,而孩子记得。有规律地进行复习,孩子则能达到终生不忘,而这一点是成人做不到的。
2、有位教育学教授把孩子背诵古诗比作是在孩子脑中形成一座冰山,随着时间推移,阅历增加,它会慢慢融化,滋养他的一生。我班上有名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背诵了《白雪歌》,到下学期写作文时,他描写雪后树木挂雪的景色,就恰当地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
三、开展“我们一起来”活动
因为我很喜欢古诗文,所以非常愿意与学生们一起高声诵读。“我们一起来”是我朗诵指导中常说的一句话。一首新诗,我愿意先读给学生听,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诗韵,并扫清生字的读音问题,然后,我喜欢请全体同学起立,站得挺拔,放开声音跟我一起来读,开始大家声音小,两边之后,他们已经把握了快慢高低,声音逐渐朗朗起来。而且在共同诵读中感觉我和学生的情感似乎流淌在一起。老师的情感倾向自然影响了学生,使他们更喜欢诵读古诗文了,班上曾有一个极少开口讲话的女学生,在同学们朗朗诵读的感染下,也对诵读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大大增强了自信心,语文课上也开始举手发言了。有学生在班内“悄悄话小信箱”中给我写下了这样的话:“老师,我喜欢你跟我们一起背诗„„”
四、诵读古诗文与发展学生能力相结合
诗的特点是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指导学生有感情诵读,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诵读古诗就是一个语言感受过程,而语言感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过程。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欣赏一首诗,便是在造一首诗。”学生在诵读诗文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正如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就会产生一千个林黛玉一样。学生加入自己的情感经验把文字这原本抽象的符号进行创造和想象。基于此,我尝试让学生对感兴趣的诗文配以画面。事实上他们能创造出一个想象的、合情合理的图画,也颇有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受。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整个小学阶段不下三十首古诗,再加之现在要求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必背古诗在70-100首。可见,要求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数量是不少的,古诗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
从教材的编排看,古诗课文几乎都编在一组课文的最前面,都是讲读课文。从语言文字看,古诗篇幅短小精悍,词句优美,语言含蓄,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从结构上看,古诗节奏感强,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具有韵律美。从教学要求上看,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一方面要学生认识祖国的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勤劳智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唯其如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指导和学习,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篇:〔中考复习课件〕《中考古诗文复习指导》课件
中考古诗文复习指导语言积累:默写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增加的篇目李白:《行路难》、《渡荆门送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甫:《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维:《使至塞上》;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王湾:《次北固山下》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郦道元:《三峡》;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孟子:《鱼我所欲也》。删减的篇目李白:《秋浦歌》、《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春夜喜雨》、《江南逢李龟年》;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柳宗元:《捕蛇者说》。重合篇目
1、木兰诗――北朝民歌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5、水调歌头――苏轼6、破阵子――辛弃疾7、天净沙――马致远1、《论语》十则2、《孟子》二章3、曹刿论战――《左传》4、出师表――诸葛亮5、桃花源记――陶渊明6、岳阳楼记――范仲淹7、醉翁亭记――欧阳修8、陋室铭――刘禹锡9、爱莲说――周敦颐明确识记原则
1、为历代名家、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所赞赏、所称引的。2、概括力极度强,已演化为成语的。3、含义丰富,生命力特别强,已成为人们口头熟语的。4、被广泛歌咏传唱,脍炙人口的。考点分析
1、直接型默写2、理解型默写3、开放型默写直接型默写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⑵、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⑶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⑷,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直接型默写之解题方法及技巧背会写对特别注意,同音字、形似字、近义词、易错字。直接型默写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⑵、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⑶、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⑷、,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理解型默写
(一)⑴《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效果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⑶《岳阳楼记》中描绘洞庭湖月夜美景的语句是:。理解型默写之解题方法及技巧⑴、要求背诵的古文要烂熟于心;⑵、根据提示审题;⑶、对内容要了解。理解型默写
(一)⑴《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效果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⑶《岳阳楼记》中描绘洞庭湖月夜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型默写《春望》一诗中情景交融的拟人句:《渡荆门送别》中的对偶句是:《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形容愁的语句:《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描绘庭院月色小景采用了奇妙的比喻:理解型默写《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的中心论点是:。《望岳》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亭记》一文的中心句:《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的中心句是:
理解型默写《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梦江南》中表现思念不尽的句子:《龟虽寿》中最能抒发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理解型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寓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 《登飞来峰》中蕴含哲理的诗句:《饮酒》中富有思辨色彩的哲理名句是:含有“哲理”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型默写
(二)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纂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填写)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以联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要把责任都推到“环境”上,不少学者都在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了伟大的著作。陶渊明在《饮酒》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我看,你的心还没有静下来。范仲淹在《渔家傲》有“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描写了边塞壮阔的风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容事物发展出现了一时的曲折,很快就呈现出光明的前景。(陆游《游山西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苏轼的《浣溪沙》中有与其句意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型默写
(三)1、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说说诗人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2002 年四川眉山)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描写的是(季节)(地方)的美丽景色,诗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十分形象优美,试从描写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价。(2002 年青岛市)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字面上没有提到“情”字,但通过景物描写却透出了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两句诗是:。(2002 年济南市)内容的了解把握内容大意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明确、运用文中关键句子(主旨句、中心句、情感句、哲理句)理解整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理解整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从意象入手。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把握作品的情感倾向。从作家风格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开放型默写之解题方法及技巧
1、熟读成诵,准确记忆2、善于总结和归纳3、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课外积累。熟读成诵,准确记忆
1、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古代诗文中也有很多涉及颜色的景物描写,请写出三个这样的句子,并写出其作者。(要求:三个句子出处应各不相同)2、写出三句写“风”的宋朝的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3、写出与出处相应的带“春”字的诗句。李商隐的《无题》: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善于总结和归纳按不同的方式给诗文分类,按体裁分类,分为诗、词、曲、散文。按诗文的写作年代分类,按作者来分,按体式来分为写景、叙事、抒情、哲理。按情景来分为:山、水、花、鸟、日、月、风、雨、雪、江、河、春、夏、秋、冬、离别、亲情、喜、愁、哲理等归类。历年各地中考的开放性试题夏季景物、秋季景物、雪、花、山、水、鸟、月、风、雨、长江、颜色、爱国情怀、雄心壮志、惜时劝学、思念故乡、眷恋亲友、抒写友情、借月抒怀。诗中“河”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诗中“湖”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中“海”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日”诗中“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出平云脚低。诗中“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野芳发而幽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
第五篇:小学古诗文教学诵读指导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
——小学古诗文教学诵读指导之我见
木老元乡中心学校
郭 强 2012年4月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
——小学古诗文教学诵读指导之我见
内容摘要: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历代的古典诗文,像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它们建造了一座高高的精神灯塔,光照千秋万代…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历代的古典诗文,像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它们建造了一座高高的精神灯塔,光照千秋万代;它们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大河,灌溉各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家园。它们不仅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还给人以艺术享受。儿童时期是“古诗文经典诵读”的黄金年代,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模式是知诗人,解诗意,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记忆。学生学习和诵读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厌恶学古诗文,因为单调乏味的背诵让他们觉得无趣,有一种被迫学习的倾向。经典诵读如何走出传 统教学的窠臼是我们语文教师亟待共同探讨的问题。我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浅地总结出以下几点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方法。
一、语调的抑扬顿挫
“诵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进行记忆,还在于帮助理解,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体会古诗文的意境,理解其中的含义。古代人诵读古诗文时往往摇头晃脑,语调抑扬顿挫,在今天的人看来还有点滑稽可笑,可实际细细琢磨,古人能创作出那么多精粹的古诗文作品,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意境的体会、含义的理解比我们现代的人要深刻的多。那些传统的诵读方法其实不是古董,而是颇有深意的。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抑扬顿挫的诵读方法,孩子既感到新奇,又感到很有趣,学习起来很有积极性。在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诵读比赛,孩子们都会兴奋不已,既提高了诵读能力,又增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不会感到古诗文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二、注意把握节奏感
古诗文在创作上节奏明快,很重视韵律之美。把握好节奏,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还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意思。节奏一般是按音节或意义来划分,我以宋代陆游的《示儿》 为例来说明。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可以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也可以按“二二二一”的节奏形式来划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那些连在一起的单音节词诵读时一般要把它断开,理解起来才不会弄错。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一句,其中的“妻子”是两个单音词,它的意思是指“夫人和孩子”两个人,不是我们今天所称呼的“妻子”了。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把它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从而可以看出,划分节奏不仅表现的是韵律美,还有助于对古诗文意思的理解。划分正确,可以让孩子们感觉到古诗文的音乐美,理解起来也不会产生歧义。我们要教给学生划分节奏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划分。
三、肢体语言的运用
人类的肢体语言是丰富多姿的,而每个肢体语言的展现往往是人类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可以表达出一个人激动、平静,高昂、低沉或 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在诵读古诗文的时候,我倡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刚开始诵读时学生不习惯,扭扭捏捏,动作不大方,经过慢慢的鼓励和引导,他们有了大胆的尝试。看到学生的进步,我给予了肯定,他们就越发放松,效果越来越好。不管他们用的是怎样的肢体语言,只要对学习有帮助,我都支持。例如,在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当读到“漫卷诗书喜欲狂”一句时,学生们表情激动,把“高兴得要发狂”的意思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也为此也激动不已。在学习时也可以让学生用表演或歌唱的方式来加深对古诗文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这样的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会感到乏味,而且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游子吟》、《长征》等古诗文时,我就让学生用歌唱的形式来感悟诗的意境,学生感兴趣极了。
四、创设美妙的情境
许多古诗文都有非常形象的意境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并开启他们的视觉和听觉等多个感管通道,选择合适的音乐和画面同时作用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学生的诵读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就会给经典的古诗 配上节奏,即兴来一段精彩的说唱,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享受到了阅读的审美境界。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美妙的情境,学生便会如痴如醉地体验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美妙意境;用饱满的激情吟诵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诗词,学生体验到的是诗中闪烁的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用惟妙惟肖的体态,尽情、大胆地表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句便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大胆想象诗的意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梅花的多与少,“莲动下鱼舟”中“下”的不同意思,“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天上是否真的有人的思考,都能让课堂上出现激烈的思想交锋,智慧的碰撞。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感染,并充满自信和激情地去诵读。
五、展开大胆想象
想象是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对古诗文的学习很有必要。古诗文里所描述的内容都是离我们现实生活比较遥远 的东西,如果不加以想象,光凭几句深奥的描述,很难把其中的意思理解清楚。我常鼓励学生要学会大胆想象,把诗的意境感受到心里,才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一文时,让学生诵读体会,并展开想象,把“春雨润物无声,雨后花团锦簇”的美好意境展现在自己的眼前。在大胆想象后,我让学生用文字或画面的形式把自己理解的诗境表达出来,结果他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异。
总之,童心就是诗心,孩子们喜欢,古诗才会有生命。指导学生诵读,就是为了唤起孩子对古诗的情感,激发孩子学古诗的兴趣。不仅仅要用眼睛去感知,更要用情感、心灵,用生命全身心的感悟。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教无定法,我们当老师的,不管怎么教,一定要让孩子们喜欢。孩子们喜欢学习,那学习不就成了和游戏、玩耍一样快乐的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