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春电大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1)
[案例分析]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
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阐述你的理由.答题思路:
1、说明什么是政府官员腐败;
2、分析为什么要制约权力;
3、结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
4、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制约权力。
5、字数在1000字左右,(至少800字以上)
答案:
一、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联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这一案例,我认为权力制约更好,道德制约也应起辅助作用。
二、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政治权力强调的是权力的政治特征,是权力现象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有关权力的一般理论,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政治权力在政治生活中还更多的表现为国家权力,反映了国家权力机构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能力。
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权力的特性就使它在客观上具有了易腐败性。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上述政治权力的权威性、支配性、强制性、扩张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因此,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规则与法律对权力加以限制和制约,防止权力的行使者滥用权力。如此,才能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使权力真正地用来为人民服务。
三、制约政治权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民主政治立法和行政立法,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1)完善规范权力主体方面的立法。(2)抓紧行政程序立法。(3)完善廉政方面的法律。(4)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以避免权力的滥用。
2.搞好内部权力分解,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对一些重要的权力,必须加以分解,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交叉分工序行使,使之在分工序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互相监督制约,从而改变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个人多项职能揽于一身、一个人说了算的做法。
3.推进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应运用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法律手段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硬性措施,推动公开办事制度的深入实行。
4.强化以权力制约权力,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1)在现有体制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使各监督机构协调行动,形成监督合力。(2)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地位和职权。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规格,设立“行政监察委员会”,(3)在纪检监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强化其垂直领导关系,逐步过渡到以垂直领导为主,以保证其独立履行监督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5.还要强调社会监督,其途径和方式包括有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舆论监督需要立法保障,兼具私益与公益的双重性质,舆论监督行为需要法律限权。
作业2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联系实际讨论社会监督所具有的功能及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讨论提纲,提纲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个人的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以及小组讨论形成的提纲。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以及
小组讨论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个人讨论提纲:(30分)
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内容及目前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来信息化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和企业合力,以达到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问题对策.信息化革命在打破并重级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社会急慢,企业的生存的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从当前来讲,先一步的企业常会成为赢家,而那些不能及时做出应对的企业即使幸免被淘汰,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分得残美美没实.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容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广州市近日规定官员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将被问责。如专家所言,此举凸显了政府部门的开明和进步。但是,官员能不能接受,“配合”舆论监督并不十分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媒体能不能理直气壮地,坚定不移地对官员进行舆论监督。
假如媒体能够大胆监督,就完全可以将官员的“不接受或不配合”如实曝光,这本身就是一种舆论监督的手段和内容。
然而,现实中常见的情形是部分媒体对某单位,某官员的违纪违法或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调查,初步掌握了一些证据,但记者采写的稿件,却迫于某种压力而不能发表,使得媒体的舆论监督前功尽弃,无疾而终。这样,从表面上看某官员并没有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按照规定,他不会受到责任追究。同时,媒体对他的舆论监督,却被另一些更强大的“不接受或不配合”的力量扼杀于无形,两相比较,可知舆论监督最迫切需要的不是官员的“接受”或“配合”,而是更加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只有制度真正为媒体的舆论监督支撑起强大的“保护伞”只有确保媒体采写的舆论监督稿件能够不畏强势公之于众,媒体才能享有充分的、完整的舆论监督权。也只有这样“官员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将被问责”之类的规定才能具有实际意义。
小组讨论提纲:(40分)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
(3)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利,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
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
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
作业3
从下列争执类书目中选择一本阅读,并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我选择了《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这样一本言行录,篇幅也不大,不过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细看各篇,学而篇第一只要讲“务农”的道理,遇到初学者入“道德之门”;为政篇第二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八佾篇第三主要记孔子论礼乐之事;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公冶长篇第五主要讲古今人物的贤否得失;雍也篇第六主要讲孔子与弟子们言行;述而篇第七主要讲孔子谦己诲人之辞及容貌行事之实;泰伯篇第八只要讲孔子、曾子的言论,及对古人的评赞;子罕篇第九主要讲孔子提倡礼制,鼓励人们好学不倦,以及记述孔子不肯说什么,不肯做什么;乡党篇第十主要讲孔子平素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先进篇第十一主要讲孔子对弟子贤否的评论;颜渊篇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为仁、为政、处世;子路篇第十三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怎样做人,怎样为政;宪问篇第十四主要记孔子及其弟子论修身做人之道,兼有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卫灵公篇第十五主要记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所论的以德治国的道理;季氏篇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怎样修身、如何以礼法治国;阳货篇第十七主要记孔子教育弟子讲究仁德,阐发以礼乐治国的道理;微子篇第十八主要记历史上圣贤的事迹,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的行为,以及世人对于处乱世的不同态度;
子张篇第十九主要记孔子的弟子们探讨求学求道的言论,以及对孔子的敬仰与赞颂;尧曰篇第二十主要记古代贤王尧、舜、禹、汤的言论以及孔子对为政的论述。
纵观全书,《论语》很全面的阐明了孔子的思想,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世,不管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在政治上,他主张“节用而爱人”,反对苛政、苛捐杂税,“苛政猛于虎也!”,也主张“克己复礼”;在自身修养上,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吾日三省吾身”;在教育上,他主张“有教无类”,第一个在中国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格局,他也主张“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所以针对不同性格的两个弟子的同一个问题,他给出不同的建议,所以在周游列国时,即使如何困窘,他为弟子们始终树立榜样,并时刻不忘对他们的教诲。
而我觉得,《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它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也因而无比强大。
“足兵,足食,民信之矣。”这说明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仅仅只是一个指标,而真正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治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幸福快乐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与贫富无关。“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对礼的遵守,那么,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内心的快乐。
而孔子在《论语》中反复作为做人立身之本的孝悌,也是给人以最朴实的启发的。从孔子对孝的阐释——“无违”,“父母,唯其疾之忧”,“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难”中,我们受到的心灵震撼,是不会比其他孔子所教诲的更深刻的大道理少的。细细读了这些话,我们的心中,是会产生深深的歉疚和反省的。我们会发现,我们做到的原来远远不够。所以,从这一刻起,更加爱我们的父母吧——以孔子的谆谆教导为心中的指标,时刻问自己一句:“你做到了多少?”
当然,孔子毕竟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了,那是一个尚未进入封建时代的奴隶社会,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他的最终理想,是要恢复周礼,维护奴隶阶级的统治的,无疑,甚至对于那个时代而言,他都不是一个进步者。虽然,封建统治者在孔子死后,突然将孔子的儒家思想捧至独尊地位,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但那时的孔子的思想,早已被一个叫董仲舒的人狠狠加以改造,后来又被朱熹越解释越离谱。所以,在孔子自身那个时代,孔子的思想,其实并不是很进步的。而且,他其中的一些思想,也确实不是完全能让人认同的。比如他说如果父亲坐了错事甚至犯了罪,儿子不仅不应该揭发,而且还要帮助努力隐瞒。这在今天,不就成了同谋、共犯了吗?他还轻视妇女,说什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把我们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摆明了是侮辱嘛!他也轻视劳动和农事,樊迟问稼桑之事,就被他称作是没什么大出息的人。
总之,《论语》中,有值得学习的,也有一些小小的值得改进的,但它无疑是伟大而杰出的。一点小瑕疵掩盖不了它强大的光芒。
一本《论语》,虽薄薄百页,却可以读得很厚很厚。读《论语》,我想,需要的正是这种将书由薄读厚的智慧吧。本人资质有限,初读《论语》,谨把自己一点小小的感悟写在这里。
作业4
一、填空题
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2、根据(权力制约)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3、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4、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5、(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6、(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二、选择题
1、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宪政民主)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3、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平等选举原则、直接选举原则、间接选举原则、普遍选举原则)
4、“第三条路”,指着一种既非资本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新社会民主主义、后社会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5、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政治、道德)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6、(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7、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8、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代表性)政党的典型。
9、民主的限度包括(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10、(法律)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三、名词解释
1、民主:指的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2、君主制: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3、市民社会:指一个国家式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四、简答题
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括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括了3个内容:(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
(3)每个人在行动与会论中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2)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3)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它只是用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同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关政府生活。
4、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受”,“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予盾来维持统治。
第二篇: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1
答案:一,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联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这一案例,我认为权力制约更好,道德制约也应起辅助作用.二,制约政治权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民主政治立法和行政立法,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1)完善规范权力主体方面的立法.(2)抓紧行政程序立法.(3)完善廉政方面的法律.(4)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以避免权力的滥用.2.搞好内部权力分解,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对一些重要的权力,必须加以分解,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交叉分工序行使,使之在分工序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互相监督制约,从而改变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个人多项职能揽于一身,一个人说了算的做法.3.推进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应运用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法律手段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硬性措施,推动公开办事制度的深入实行.4.强化以权力制约权力,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1)在现有体制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使各监督机构协调行动,形成监督合力.(2)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地位和职权.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规格,设立“行政监察委员会”,(3)在纪检监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强化其垂直领导关系,逐步过渡到以垂直领导为主,以
保证其独立履行监督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5.还要强调社会监督,其途径和方式包括有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舆论监督需要立法保障,兼具私益与公益的双重性质,舆论监督行为需要法律限权.政治学原理作业2 个人讨论提纲:(根据给出的小组提纲挑选一部分作为自己的个人提纲),社会监督所具有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一旦用权失误发生,社会监督机制会诉诸于规定的程序及时调整,以减少用权失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另外,通过社会监督还可以及时发现国家在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逐步完善整个政治体制的建构.(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社会监督要求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救济途径与之相配合,作为它的坚实后盾和可靠保障.(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作为一种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它
形式上是广大社会成员对少数处于执政地位者的权力制约,本质上却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之中利益表达以及对公共利益的一种维护方式.(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对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联系实际的例子:(根据给出的多个例子任选一例,如果同学们能想出例子更好)1,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的社会监督角色.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揭发政府体系中的有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比如2003年3月,中国中部湖北省青年孙志刚在南部的广州市因为没有携带任何证件外出,被当地一个公安派出所收容,并被殴打致死.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涉案人员全部被依法严惩.此外,这一事件的被曝光也加速了中国政府废除旧有的强制收容制度而改为自愿接受救助的步伐.“孙志刚事件”只是中国众多新闻舆论监督案例中的一个例子.2,哈尔滨“宝马撞人事件”,一领导干部的儿媳在与一卖葱的农妇发生争执以后,其驾驶的宝马汽车突然往前冲出,农村妇女被当场撞死,还有12个人受伤.后被新闻媒体曝光,肇事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3,山东的“市长下跪事件”.山东妇女李玉春因为举报济宁市副市长的劣行,并公布了这个官员下跪的丑态,而备受全国舆论的关注.小组讨论提纲:
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发挥社会监督功能的途径有三个:(1)公民监督,主要是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2)是舆论监督,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优势.(3)是社会团体监督,即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政治学原理作业3 《君主论》读书笔记
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著称于世,马基
雅维里主义也因之成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他的君主论虽然篇幅最小,但却是他的所有著 作中最有影响力的。
《君主论》主要讨论了君主国是什么,有哪些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以及为什么丧失,在15章以后讨论了君主所必须有的思想感情和性格,而这恰恰就是饱受争议的地方。
马基雅维里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
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装好人、见死不救和
利欲熏心的”;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
于别人。人民有屈从权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残酷,而不是爱。人应当在野兽中选择狮子和
狐狸,象狮子那样残忍,象狐狸那样狡诈。君主不妨对行恶习以为常,不要因为残酷的行为受
人指责而烦恼;“慈悲心是危险的,人类爱足以灭国”。马基雅维里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 确,可以不择手段”。
马基雅维里还指出:受人敬爱不如被人惧怕,“一个君主被人惧怕比起被人爱,更为安全
些”。但有时又有必要让人民相信君主是“集美德于一身的人”,也就是说,统治者在公开场
合应表现出爱民如子和仁慈宽厚的样子。惩罚人的事应让其他人去干,最后还可嫁祸于人,找
替罪羊,以避免自己受到国民的谴责。奖赏别人的事应当亲自出面,以免让下属行私惠。给人
恩惠要一点点地来,让他有盼望;给人打击要一下致其于死地,不让他有报复的可能。君主平
常应当不露声色,对凡事装作懵懂无知,避免让下属了解自己,但对下属自己心中要了如指掌,随时操纵他,并且动用杀伐大权。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应当绝对地控制武器精良和素质优
秀的军队,“任何人只要有他自己的装备精良的军队,就会发现无论时势如何骤转,他自己总
是处于有利的地位”。还有,君主为了保持权力的自主性,绝不可相信任何人;不可对别人吐
露真心,不可指望别人对你诚实,更不可把命运系于别人身上。君主要经得起孤独的煎熬,“
最危险莫过于意气相投的人”。所以,应当怀疑一切人,组织耳目对之暗中监视,网罗党羽排
除异己,设置职权相互牵制„„。总之,为保住君主的地位,采取一切手段都是允许的。
这本书使我看到了,如果把人性中的恶,极端化为一般情形时,所推演出得“不择手段”
论,为什么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人,很多事符合马基雅维利的论述,就是因为人类是存在他所说的
这些缺陷和问题的;但是应该看到,人类性格中依然存在善的力量,正义和良知,恶的欲望和
善的良知互相作用,就形成了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复杂的个体---我们。
政治学原理作业4 一,填空题: 1,公民的意志 2,权利制约 3,国家暴力 4,权力的滥用 5,政治社团 6,宪政建设
二,选择题:
1、C
2、D
3、ABCD
4、AD
5、CD
6、B
7、ABCD
8、D
9、ACD
10、B
三、名词解释:
1.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2.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3.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四、简答题:
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
二是妥协精神;
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3.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
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五、论述题: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
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第三篇: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背影资料:香港《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有关条款
1.3本守则并没有尽录主要官员的所有可能采取的行动或应有行为。反之,守则提供在某些情况下恰当行为的指引。至于未有订明的情况,主要官员须根据守则内订明的原则自行判断,应采取何种最有效的方法去维护最高标准。如有疑问,主要官员应征询行政长官的意见。
5.1主要官员须避免令人怀疑他们不诚实、不公正或有利益冲突。
5.4主要官员在执行公职时,如个人利益可能会影响、或被视为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均须向行政长官报告。
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联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这一案例,我认为权力制约更好,道德制约也应起辅助作用。
制约政治权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民主政治立法和行政立法,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1)完善规范权力主体方面的立法。(2)抓紧行政程序立法。(3)完善廉政方面的法律。
(4)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以避免权力的滥用。
2.搞好内部权力分解,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对一些重要的权力,必须加以分解,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交叉分工序行使,使之在分工序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互相监督制约,从而改变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个人多项职能揽于一身、一个人说了算的做法。
3.推进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应运用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法律手段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硬性措施,推动公开办事制度的深入实行。
4.强化以权力制约权力,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1)在现有体制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使各监督机构协调行动,形成监督合力。(2)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地位和职权。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规格,设立“行政监察委员会”,(3)在纪检监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强化其垂直领导关系,逐步过渡到以垂直领导为主,以保证其独立履行监督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5.还要强调社会监督,其途径和方式包括有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舆论监督需要立法保障,兼具私益与公益的双重性质,舆论监督行为需要法律限权。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联系实际讨论作为社会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的舆论监督所具有的功能及如何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讨论提纲,提纲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个人的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个人讨论提纲: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舆论监督不是新闻监督,但舆论和新闻是紧密相连的。新闻媒体是传播意见进而形成舆论的工具,但新闻本身并不就是舆论,所以舆论监督并不等于新闻监督。舆论监督的功能作用:①舆论监督最大的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②舆论监督的社会调整功能;③舆论监督的社会控制功能;④舆论监督的社会制衡功能;⑤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联系实际的例子:
1、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的社会监督角色。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揭发政府体系中的有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比如2003年3月,中国中部湖北省青年孙志刚在南部的广州市因为没有携带任何证件外出,被当地一个公安派出所收容,并被殴打致死。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涉案人员全部被依法严惩。此外,这一事件的被曝光也加速了中国政府废除旧有的强制收容制度而改为自愿接受救助的步伐。“孙志刚事件”只是中国众多新闻舆论监督案例中的一个例子。
2、哈尔滨“宝马撞人事件”,一领导干部的儿媳在与一卖葱的农妇发生争执以后,其驾驶的宝马汽车突然往前冲出,农村妇女被当场撞死,还有12个人受伤。后被新闻媒体曝光,肇事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3、山东的“市长下跪事件”。山东妇女李玉春因为举报济宁市副市长的劣行,并公布了这个官员下跪的丑态,而备受全国舆论的关注。
小组讨论提纲:
1、社会监督所具有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一旦用权失误发生,社会监督机制会诉诸于规定的程序及时调整,以减少用权失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另外,通过社会监督还可以及时发现国家在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逐步完善整个政治体制的建构。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社会监督要求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救济途径与之相配合,作为它的坚实后盾和可靠保障。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作为一种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它形式上是广大社会成员对少数处于执政地位者的权力制约,本质上却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之中利益表达以及对公共利益的一种维护方式。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对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2、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发挥社会监督功能的途径有三个:
(1)公民监督,主要是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
(2)是舆论监督,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优势。
(3)是社会团体监督,即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阅读一本政治类著作(可以参考《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中所开列的书目或者是政治学原理网络课程)并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政治作为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主要方面,也是一个可以广泛延伸的概念.就范围而言,从几个人组成的小型团体,到社区组织、行业协会和其他自治团体,再到国家、地区或区域、乃至全球性的组织和活动,几乎无不带有政治性质,”家庭政治”、”办公室政治”、”政府政治”、”非政府政治”、”国内政治”、”国际政治”等概念的使用,正表明了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渗透和普遍存在.政治,让我们”伟大”,也让我们”渺小”.拥有政治权力就拥有了资源,当我们获得绝对权力的时候,我们更可以为所欲为,体验君临天下的感受,享受运用权力所带来的快乐:我们可以成就英明伟大的事业而名垂青史;我们可以进入随心所欲的”创作”境界而直观其效;我们可以高坐门庭若市的殿堂,去玩味每一个到访者的求助眼神;我们也可以前呼后拥地出巡,体恤民情,去赢得慈济博厚爱民如子的颂扬.政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政治的科学。而政治在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因此,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生活中,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形态,如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等,这些都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学同时又是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的。它要求对于政治现象的描述和对于政治表征的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运动。
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政治学原理课程对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政治分析方法,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政治现实的理论能力,进而深刻把握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思想理论意义;同时,它也为学生学习政治学专业的系列课程提供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使他们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贯穿于这些课程的学习之中,进而深入领会和把握其他政治学专业知识具有思想方法论意义。因此,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类和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认识政治现象的思想基础,是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训练的起点
《政治学原理》是对于政治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是政治学科的理论灵魂和思想精华,是政治学科建设水平的标志。
在政治学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建设中,政治学原理是这些体系大厦的理论基石,从基础意义上决定着政治学研究的性质、特点、方向和方法,规定着政治学学科的基本范围和内部结构,规约着政治学各分支领域和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程度、规范着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角度、观点及其社会政治功能,因此,政治学原理实际上是政治学学科的理论总纲。
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国家之善的问题,即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根据他的观
点,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社会(群体)生活.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人类社会生活如何组织和安排才算不失为公平合理,即所谓”正义”?这就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一是政治从业人员.社会需要职业政治家.这样的政治家具有现代的政治理念,开放的胸襟和不断接受新知的能力,有引导国家不断进步的使命感和抱负,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领导大众的智慧.二是政治学从业人员.社会也需要专业的政治学家.这样的政治学家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阐释和发展政治理念,三是普通公民.社会还需要培养理性的成熟的公民.这样的公民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处的政治生活情景,理智地参与现实政治生活,不受偏激情绪的左右,面对强者不猥琐,面对弱者不欺凌.(1)试论现代社会中公共权力边界问题的由来
(2)政治体制改革与村民自治
(3)论一体化民主决策模式
(4)政治中的理性主义
(5)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
(6)对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的一些思考
(7)对民主的历史思索
(8)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
(9)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
(10)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11)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
(12)公民社会理念的由来及现实意义的思考
(13)村民自治:中国民主政治的微观社会基础
(14)论民主政体的政治稳定功能
答案2
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我们党历来强调,党的干部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但是,相当长的时期以来,在许多方面,所谓群众监督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徒具虚名。一方面,把干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没有制度化、法律化,人民群众的监督权没有切实的保证。另一方面,群众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些地方,监督者必须看被监督者的脸色行事,你监督你的,他照样干他的,甚至谁监督谁倒霉。因此,要把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关键就在于要把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权力真正实行起来,保障人民群众有权对搞特权、特殊化,玩忽职守,违法乱纪的干部,依法进行检查、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应有的纪律、法律处分。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几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克服官僚主义,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官僚主义的特点之一,就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官僚主义最惧怕的也是群众,一旦群众依法对他们进行监督,就惊恐不已。斯大林同志曾经说过:“自下而上的审查,即由群众、由被领导者来审查领导者,指出领导者的错误,指出改正这些错误的办法。这种审查是审查工作人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要克服官僚主义,就必须实行这种自下而上的监督、审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怎样来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过去有种说法,叫做“各级领导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进行监督的权力”。让被监督者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就像让老鼠保障猫的权利一样,这种保障只能是一触即破的肥皂泡。群众监督必须制度化、法律化。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官僚主义者进行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用无政府主义的手段来对付官僚主义,从而有效地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我们深信,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一定会建立和健全监督制度,一定会大大加强监督作用。
在工矿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后,如何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重要代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系中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既是民主监督的积极参与者,又是搞好群众监督的直接组织者,在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中负有重大责任。在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中,各级工会要切实发动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更好地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作用。
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6分)
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2.根据(权力制约)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3、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国家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4.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5.(政治社团)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6.(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远均不能得分)
1.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C)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 C.宪政民主 D.人民民主
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D)政治发展的产物。
A.委员会 B.君主立宪 C.共和民主 D.议会民主
3.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BCD)
A.平等选举原则 B.直接选举原则 C.自由经济 D.自由贸易
4.“第三条路”,指着一种既非资本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A、D)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A.新社会民主主义 B.保守主义 C.自由主义 D.后社会主义
5.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C)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6.(B)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7.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A经济的集中体现 B.要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8.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D)政党的典型。
A核心会议型 B.支部型 C.单位化 D.代表性
9.民主的限度包括(ACD)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10.(A)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A.法律 B.利益 C.阶级 D.国家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计18分)
1、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过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2、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3、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32分)
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二是妥协精神;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
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3、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自由主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2)自由原则, 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3)理性原则, 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
政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政治的科学。而政治在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因此,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生活中,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形态,如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等,这些都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学同时又是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的。它要求对于政治现象的描述和对于政治表征的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运动。
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政治学学科构成:政治学基本理论、本国政治、比较政治、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国际政治与国家关系。
我国的政治学目前大体上是按照政治学基本理论、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和国际政治五大类来划分其基本内容的:
政治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政治学原理、马恩列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政治学经典著作研究、毛泽东政治学经典著作研究、政治管理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学等。
政治思想包括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西方当代政治思潮、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等。
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国政治制度史、外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地方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论及监察与监督理论、中国监察和监督制度史、中国选举制度、外国选举制度、一国两制理论等。
行政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学原理、组织理论、人事行政学、行政领导学、公共政策分析、市政学、比例行政学、行政法学、行政学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中国公务员制度、秘书学与秘书工作、行政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管理等。
国际政治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理论、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战略研究、外交学、区域政治和各国政治研究、世界政党研究、国际关系史、中国对外政策等。
第四篇:11春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政治学原理】形考作业一: 答案:
一、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联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这一案例,我认为权力制约更好,道德制约也应起辅助作用。
二、制约政治权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民主政治立法和行政立法,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1)完善规范权力主体方面的立法。(2)抓紧行政程序立法。(3)完善廉政方面的法律。(4)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以避免权力的滥用。
2.搞好内部权力分解,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对一些重要的权力,必须加以分解,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交叉分工序行使,使之在分工序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互相监督制约,从而改变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个人多项职能揽于一身、一个人说了算的做法。
3.推进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应运用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法律手段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硬性措施,推动公开办事制度的深入实行。
4.强化以权力制约权力,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1)在现有体制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使各监督机构协调行动,形成监督合力。(2)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地位和职权。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规格,设立“行政监察委员会”,(3)在纪检监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强化其垂直领导关系,逐步过渡到以垂直领导为主,以保证其独立履行监督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5.还要强调社会监督,其途径和方式包括有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舆论监督需要立法保障,兼具私益与公益的双重性质,舆论监督行为需要法律限权。
【政治学原理】形考作业二: 个人讨论提纲: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舆论监督不是新闻监督,但舆论和新闻是紧密相连的。新闻媒体是传播意见进而形成舆论的工具,但新闻本身并不就是舆论,所以舆论监督并不等于新闻监督。舆论监督的功能作用:①舆论监督最大的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②舆论监督的社会调整功能;③舆论监督的社会控制功能;④舆论监督的社会制衡功能;⑤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联系实际的例子:(例子可以一个小组写相同的内容,可以上网查找些资料)以下的仅供参考:
1.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的社会监督角色。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揭发政府体系中的有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比如2003年3月,中国中部湖北省青年孙志刚在南部的广州市因为没有携带任何证件外出,被当地一个公安派出所收容,并被殴打致死。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涉案人员全部被依法严惩。此外,这一事件的被曝光也加速了中国政府废除旧有的强制收容制度而改为自愿接受救助的步伐。“孙志刚事件”只是中国众多新闻舆论监督案例中的一个例子。
2、哈尔滨“宝马撞人事件”,一领导干部的儿媳在与一卖葱的农妇发生争执以后,其驾驶的宝马汽车突然往前冲出,农村妇女被当场撞死,还有12个人受伤。后被新闻媒体曝光,肇事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3、山东的“市长下跪事件”。山东妇女李玉春因为举报济宁市副市长的劣行,并公布了这个官员下跪的丑态,而备受全国舆论的关注。
小组讨论提纲:
1、社会监督所具有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一旦用权失误发生,社会监督机制会诉诸于规定的程序及时调整,以减少用权失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另外,通过社会监督还可以及时发现国家在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逐步完善整个政治体制的建构。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社会监督要求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救济途径与之相配合,作为它的坚实后盾和可靠保障。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作为一种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它形式上是广大社会成员对少数处于执政地位者的权力制约,本质上却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之中利益表达以及对公共利益的一种维护方式。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对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2、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发挥社会监督功能的途径有三个:
(1)公民监督,主要是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
(2)是舆论监督,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优势。
(3)是社会团体监督,即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政治学原理】形考作业三:
在下面列的书目中选一本书,写1500字的读书笔记(直接写在作业本上,不能打印的,可以在选好书本后,上网查一些书的相关资料做参考,要自已写,不能互相借抄,否则会当做雷同记0分的。)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经典著作
1、马克思《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4、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6、列宁《论国家》
7、列宁《国家与革命》
8、列宁《伟大的创举》
9、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10、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0、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1、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12、周恩来《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
13、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14、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
15、彭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
二、有关教材
1、赵宝煦主编《政治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2、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
3、王沪宁主编《政治地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4、李景鹏主编《权力政治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5、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6、王惠岩著《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7、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8、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9、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
10、王乐理著《政治文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11、张小劲主编《比较政治学导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孙关宏主编《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三、国内专著
1、顾准著《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2、周长龄著《法律的起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
3、邹永贤著《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
4、王子琳主编《国家学说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
5、王丽萍著《联邦制与世界秩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6、王沪宁著《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7、浦兴祖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8、蔡定剑著《中国人大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9、谢庆奎著《当代中国政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
10、程同顺著《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11、姜士林等《当代社会民主党与民族主义政党论丛》,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
12、王邦佐等著《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环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3、张志尧著《集团政治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的当代发展》,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
14、李步云著《法制、民主、自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15、丛日云著《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
16、黄文扬主编《国内外民主理论要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17、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文献出版社,2002年。
18、(中国香港)郭少棠著《民族国家与国际秩序--西方政治现代化的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四、国外译著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
2、(意大利)阿奎那著《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
3、(意大利)马基亚维里著《君主论》,惠泉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4、(英)洛克著《政府论》,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
5、(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
6、(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7、(美)潘恩著《潘恩选集》,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
8、(美)汉密尔顿等著《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10、(英)密尔著《代议制政府》,汪宣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11、(美)威尔逊著《国体政体》,熊希龄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12、(美)奥罗姆著《政治社会学》,张华青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3、(美)米尔斯著《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14、(日)今田高俊《社会阶层与政治》,赵华敏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
15、(美)吉尔伯特等《美国阶级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16、(美)达尔著《现代政治分析》,王沪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7、(德)柏伊姆著《当代政治理论》,李黎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8、(英)罗素著《社会政治原理》,张师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19、(美)古德诺著《政治与行政》,王元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0、(西)卡里略著《欧洲共产主义与国家》,钟琦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
21、(法)列菲弗尔著《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李青宜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
22、(美)布坎南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健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
23、(荷)马尔赛文等《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陈云生译,华夏出版社,1987。
24、(美)汤森等著《中国政治》,顾速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
25、(苏)阿法纳西耶夫编《别无选择》,王复士等译,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
26、(美)科塞著《社会冲突功能》,孙立平等译,华厦出版社,1989年。
27、(奥)赖希著《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
28、(美)梅里亚姆著《美国政治思想1865--1917》,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29、(德)勃兰特等著《社会民主与未来》,丁冬日等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
30、(美)利普塞特著《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刘钢敏,聂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1、(美)李普塞特著《一致与冲突》,张华青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2、(英)赫尔德著《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33、(奥)凯尔森著《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34、(美)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36、(英)西塞尔著《保守主义》,杜汝楫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37、(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
38、(日)山口定著《政治体制》,韩铁英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
39、(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40、(美)摩尔著《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
41、(美)戴维·伊斯顿著《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
42、(美)阿尔蒙德、鲍威尔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43、(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著《比较政治学理论》,潘世强译,华夏出版社,1998年。
44、(美)罗斯金著《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
45、(美)迈耶等著《比较政治学》,胡泳浩, 冯涛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
46、(美)阿尔蒙德、维巴著《公民文化》,马殿君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
47、(美)罗伯特·A·达尔著《论民主》,李柏光, 林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48、(英)梅尼著《西欧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朱建军等译,春秋出版社,1989年。
49、(美)G·H·萨拜因著《政治学说史》(上、下),盛葵阳,崔妙因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50、(日)冈泽宪芙著《政党》,耿小曼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政治学原理】形考作业四:
一、填空题:
1、公民的意志
2、权力制约
3、暴力
4、权力
5、政治文化
6、宪政建设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信纸基础上的(C)
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 C.宪政民主 D.人民民主
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D)政治发展的产物。A.委员会 B.君主立宪 C.共和民主 D.议会民主 3.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BCD)A.平等选举原则 B.直接选举原则 C.间接选举原则 D.普遍选举
4.“第三条路”,指着一种既非资本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A、D)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A.新社会民主主义 B.保守主义 C.自由主义 D.后社会主义
5.精英与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C)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6.(B)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7.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A经济的集中体现
B.要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8.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D)政党的典型。A核心会议型.B.支部型 C.单位化 D.代表性 9.民主的限度包括(ACD)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10.(A)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A.法律 B.利益 C.阶级 D.国家
三、名词解释
1.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2.君主制:国家最高权在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君主终生任职并且实行世袭的政权组织形式。
3.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式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四、简答题
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括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括了3个内容:(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爷,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
人抱宽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项。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
(3)每个人在行动与会论中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有: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3、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强调“法”、“术”、“势”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显法和统治来驾驶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受”,“非政”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予盾来维持统治。
五、论述题
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特性。自由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社会,使每个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基于上述观点,自由主义确立了一种中立的原则,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机会做出他们自己的道德决定;它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涉,而任其个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它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即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判断。同时,它也鼓励每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争论和交换意见来解决分歧而无需流血和战争;(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然而,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它更倾向于认可机会平等(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比赛场地),认为那会给每个个人以同样平等的机会去实现他们不平等的潜能;
(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它相信,多元主义作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样化的体现,是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标志。它确保所有的观点都能够在自由思想的市场上得到检验,从而促进争论和智力的发展。此外,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
(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制。同样,社会组织和机构也是通过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自愿协议而形成的。所以,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
(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因此,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五篇: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
2012年秋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54人评价)|12154人阅读|356次下载|举报文档 童鞋你好,我好,大家好。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辅导
一、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
主体自身的反省,联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这一案例,我认为权力制约更好,道德制约也应起辅助作用。
二、制约政治权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民主政治立法和行政立法,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1)完善规范权力主体方面的立法。(2)抓紧行政程序立法。(3)完善廉政方面的法律。
(4)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以避免权力的滥用。
2.搞好内部权力分解,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对一些重要的权力,必须加以分解,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交
叉分工序行使,使之在分工序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互相监督制约,从而改变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个人多项职能揽于一身、一个人说了算的做法。
3.推进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应运用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法律手段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硬性措施,推动公开办事制度的深入实行。4.强化以权力制约权力,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
(1)在现有体制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使各监督机构协调行动,形成监督合力。
(2)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地位和职权。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规格,设立“行政监察委员会”,(3)在纪检监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强化其垂直领导关系,逐步过渡到以垂直领导为主,以保证其独立履行监督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5.还要强调社会监督,其途径和方式包括有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 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舆论监督需要立法保障,兼具私益与公益的双重性质,舆论监督行为需要法律限权。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辅导 2 政治学原理作业 个人讨论提纲:(根据给出的小组提纲挑选一部分作为自己的个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根据给出的多个例子任选一例,如果同学们能想出例子更好)
1、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的社会监督角色。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
论等舆论形式揭发政府体系中的有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
力武器。比如2003年3月,中国中部湖北省青年孙志刚在南部的广州市因为没有携带任何证件外出,被当地一个
公安派出所收容,并被殴打致死。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涉案人员全部被 依法严惩。此外,这一事件的被曝光也加速了中国政府废除旧有的强制收容制度而改为自愿接受救助的步伐。“孙志刚事件”只是中国众多新闻舆论监督案例中的一个例子。
2、哈尔滨“宝马撞人事件”,一领导干部的儿媳在与一卖葱的农妇发生争执以后,其驾驶的宝马汽车突然往前冲出,农村妇女被当场撞死,还有12个人受伤。后被新闻媒体曝光,肇事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
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3、山东的“市长下跪事件”。山东妇女李玉春因为举报济宁市副市长的劣行,并公布了这个官员下跪的丑态,而备受全国舆论的关注。小组讨论提纲:
1、社会监督所具有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
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
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一旦用权失误发生,社会监督机制会诉诸于规定的程序及时调整,以减少用权失当所
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另外,通过社会监督还可以及时发现国家在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逐步完善整个政治体制的建构。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社会监督要求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救济途径与之相配合,作为它的坚实后盾和可靠保 障。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作为一种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它形式上是广大社会成员对少数处于执政地
位者的权力制约,本质上却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之中利益表达以及对公共利益的一种维护方式。(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对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行为
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2、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发挥社会监督功能的途径有三个:
(1)公民监督,主要是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
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
“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
(2)是舆论监督,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
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优势。(3)是社会团体监督,即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
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辅导 3 政治学原理作业(同学们,你们先到电大网看一下一《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中所列的书目和网络课程,然后再在百度搜一下相关 的读书笔记,再根据自己的观点写。)答案(同学们,你们在百度搜一下,这些论文都有,如果看到其他与我们课程相关的论文,更好)(1)试论现代社会中公共权力边界问题的由来(2)政治体制改革与村民自治(3)论一体化民主决策模式(4)政治中的理性主义(5)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
(6)对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的一些思考(7)对民主的历史思索
(8)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9)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10)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11)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
(12)公民社会理念的由来及现实意义的思考(13)村民自治:中国民主政治的微观社会基础(14)论民主政体的政治稳定功能 答案 2 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我们党历来强调,党的干部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但是,相当长的时期以来,在许多方面,所谓群众监督只不 过是 纸上谈兵,徒具虚名。一方面,把干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没有制度化、法律化,人民群众的监督权没有切实 的保证。另一方面,群众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些地方,监督者必须看被监督者的脸色行事,你监督
你的,他照样干他的,甚至谁监督谁倒霉。因此,要把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关键就在于要把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权力真正实行起来,保障人民群众有权对搞特权、特殊化,玩忽职守,违法
乱纪的干部,依法进行检查、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应有的纪律、法律 处分。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 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 干部。几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克服官僚主义,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官僚主义的特点之
一,就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官僚主义最惧怕的也是群众,一旦群众依法对他们进行监督,就惊恐不已。斯大林
同志曾经说过:
自下而上的审查,即由群众、由被领导者来审查领导者,指出领导者的错误,指出改正这些错误的 办法。这种审查是审查工作人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要克服官僚主义,就必须实行这种自下而上的监督、审查,充 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怎样来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过去有种说法,叫做各级领导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进
行监督的权力让被监督者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就像让老鼠保障猫的权利一样,这种保障只能是一触即破的肥皂泡。
群众监督必须制度化、法律化。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官僚主义者进行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用无政府主义 的手段来对付官僚主义,从而有效地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我们深信,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一定会建立和健全监督制度,一定会大大加强监督作用。
在工矿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后,如何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工会作为工人阶
级的群众组织,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重要代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系中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既是民主监督 的积极参与者,又是搞好群众监督的直接组织者,在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中负有重大责任。在反对官僚主义的斗
争中,各级工会要切实发动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更好地发挥工会在社
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作用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辅导4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6分)
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2.根据(权力制约)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3、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国家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4.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5.(政治社团)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6.(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远均不能得分)
1.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C)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C.宪政民主D.人民民主 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D)政治发展的产物。A.委员会B.君主立宪C.共和民主D.议会民主
3.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BCD)A.平等选举原则B.直接选举原则C.自由经济D.自由贸易
4.“第三条路”,指着一种既非资本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A、D)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A.新社会民主主义B.保守主义C.自由主义D.后社会主义
5.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C)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A.文化B.经济C.政治D.道德
6.(B)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A.组织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7.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A经济的集中体现 B.要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8.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D)政党的典型。A核心会议型B.支部型C.单位化D.代表性 9.民主的限度包括(ACD)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10.(A)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A.法律B.利益C.阶级D.国家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计18分)
1、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过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2、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3、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32分)
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二是妥协精神;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3、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
“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 “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五、论述题(20分)试述自由主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2)自由原则, 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3)理性原则, 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
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
有木有江安电大的童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