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监局31号文
鲁安监发[2008]31号
关于印发《2008年全省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安监局:
现将《2008年全省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OO八年二月十九日
2008年全省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要点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国务院安委会确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全省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总的工作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围绕2008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为推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和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认真做好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宣传,坚持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发展指导原则
1.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突出了安全生产的科学定位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了安全生产的指导原则、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和根本任务。要大力宣传“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深刻内涵。
2.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要全面把握“安全发展”的新要求,加强对以“安全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措施体系、监管体系和目标指标体系的宣传,使“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安全生产理论 体系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凝聚共识,真正用以指导实践,促进我省安全生产工作。
3.广泛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把国家的意志化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有利于保障安全生产的现实生产力。
二、围绕全省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做好宣传,推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4.切实做好“隐患治理年”的宣传。广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引导公众认清治理一项隐患就可能避免一次事故、增加一分安全。宣传通过深入开展排查治理隐患,推动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的重点任务。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区、各行业及企业的有效做法、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宣传有关隐患排查治理的法规、规章和标准。
5.深入宣传安全生产两个主体、两个负责制。加大省政府出台的《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和即将出台的《落实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的宣传,强化企业的安全诚信意识和安全道德观念,自觉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依法做好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从企业讲求诚信、政府依法监管、行业有效指导、社会广泛监督四个基本途径推动安全生产两个负责制的落实。
6.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政策宣传。要深入宣传《突发事件应 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生产十二项治本之策,大力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引导公众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法制意识。
7.以“安全生产月”为重点,精心组织策划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宣传活动。要突出主题,创新形式,扩大基层和全社会参与面,早动手、早筹划,认真组织开展好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2008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继续联合工会、团委开展好“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示范岗”活动。
三、大力开展安全文化进基层活动,推进基层安全文化建设 8.以培育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为抓手,推进基层安全文化建设。要细化标准,积极培育,加强指导,突出示范作用,力争再命名一批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各级安监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基层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实施细则,认真开展各种安全文化建设活动,让安全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要指导企业创新理念和手段,把安全文化真正渗透到职工的劳动和生活当中,变为从业人员自觉行动。
9.利用动漫等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要利用动漫等多种宣传形式,将安全常识、安全操作规程、防灾避灾知识等演化为通俗易懂、易于掌握的影视资料或读本;组织编 4 写好各类人员的安全手册,发到从业人员手中,使之熟记于心,学以致用,提高识灾、辨灾和防灾能力,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四、正确引导舆论,加强安全生产新闻宣传
10.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正确引导舆论。要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协调机制,密切联系主流媒体,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尤其要主动、策划、组织好对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本着有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助于事件平息和问题解决的原则,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掌握舆论主动。
11.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积极推广基层安全生产好做法、好经验。各级安监部门要主动配合新闻媒体积极推广安全生产领域的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安监人员从事的是维护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的崇高事业,进而更加关注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要积极挖掘和总结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防范、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通过媒体,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交流、借鉴和推广。
12.加强舆论阵地建设,拓宽安全生产宣传渠道。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宣传资源,继续加强与新华社、中国安全生产报等国家级和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省级媒体的合作,增强宣传效果。要按照“大力发展、积极利用、有效占领、科学管理”的要 求,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安监局网站,扩大信息量,增强权威性。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骨干队伍建设,提升业务素质,提高宣传工作水平。
主题词: 安监 宣传 工作要点 通知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08年2月19日印发
第二篇:无锡市安监局188号文
各市(县)、区安监局:
现将省安监局《关于做好停产停业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苏安监〔2008〕166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回头看”暨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行动,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化工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锡安办〔2008〕37号)的有关精神,一并认真贯彻落实。
一、摸清底数,全面掌握企业动态
各地要迅速部署,组织对辖区内化工生产企业进行排查摸底,全面掌握目前辖区内停产停业化工生产企业情况,并建立专门台帐。同时要明确要求,落实措施,建立化工生产企业停产停业前的报告制度,全面掌握辖区内化工生产企业的动态。
二、突出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各地加强对辖区内停产停业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督促和指导,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别是“红色、橙色”危化品生产企业、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涉及高危工艺和液氯、液氨、环氧乙烷等易燃易爆化学品、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要督促其在停产停业期间严格按照苏安监〔2008〕166号的规定和要求,强化安全管理。
三、严格标准,做好复产验收工作
停产停业化工生产企业在复产前,应制定详细地复产开车方案,加强对设备、设施的检查、检测、检验,强化员工的教育培训。其中“红色、橙色”危化品生产企业、涉及高危工艺和液氯、液氨、环氧乙烷等易燃易爆化学品、剧毒化学品等重点企业,在复产前必须向当地市(县)、区安监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经专家论证通过的复产开车方案、生产(储存)装置及其安全设施的检查及检测检验情况、复产前员工教育培训情况、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复产安全评估意见等,通过当地市(县)、区安监局检查验收后方可复产开车。
四、严格执法,加强对停产停业企业的监管
各级安监部门要结合当前开展的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加强对停产停业化工生产企业的执法检查。对于短期内无法复产开车的危化品生产企业,要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于在停产停业未按规定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以及未按规定要求擅自复产开车的企业,要进行严肃处理。在停产停业期间存在将生产装置、场所非法转包、出租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要依法严厉查处。
请各地及时将通知精神传达到辖区内有关化工生产企业。
第三篇:安监局标准化通知93号文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 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1〕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精神,进一步促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的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以下简称《评审标准》),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的条件
(一)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达标评审的条件。
1.已依法取得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相应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2.已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1年(含)以上,并按规定进行自评,自评得分在80分(含)以上,且每个A级要素自评得分均在60分(含)以上;
3.至申请之日前1年内未发生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造成1000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爆炸、火灾、泄漏、中毒事故。
(二)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达标评审的条件。
1.已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评审并持续运行2年(含)以上,或者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评审得分在90分(含)以上,并经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同意,均可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评审;
2.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一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经营活动5年(含)以上且至申请之日前3年内未
发生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或者10人以上重伤事故,或者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爆炸、火灾、泄漏、中毒事故。
(三)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评审的条件。
1.已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评审并持续运行2年(含)以上,或者装备设施和安全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集团公司推荐、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同意,均可申请一级企业评审;
2.至申请之日前5年内未发生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含承包商事故),或者10人以上重伤事故(含承包商事故),或者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爆炸、火灾、泄漏、中毒事故(含承包商事故)。
二、工作要求
(一)深入宣传和学习《评审标准》。各地区、各单位要加大《评审标准》宣传贯彻力度,使各级安全监管人员、评审人员、咨询人员和从业人员准确把握《评审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方法;要把宣传贯彻《评审标准》作为危险化学品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水平的有力工具,以及安全监管部门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
(二)及时充实完善《评审标准》。考虑到各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评审标准》把最后一个要素设置为开放要素,由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充实。各省级安全监管局要根据本地区危险化学品行业特点,将本地区关于安全生产条件尤其是安全设备设施、工艺条件等方面的有关具体要求纳入其中,形成地方特殊要求。
(三)严格落实《评审标准》。《评审标准》是考核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水平的统一标准。企业要按照《评审标准》的要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评审单位和咨询单位要严格按照《评审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和咨询指导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各级安全监管人员要依据《评审标准》,对企业进行监管和指导,规范监管行为。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精神,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监管,指导安全监管部门和危险化学品单位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在综合考虑2002年以来国内发生的化学品事故情况、国内化学品生产情况、国内外重点监管化学品品种、化学品固有危险特性和近四十年来国内外重特大化学品事故等因素的基础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对现行《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3800余种危险化学品进行了筛选,编制了《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见附件,以下简称《名录》),现予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是指列入《名录》的危险化学品以及在温度20℃和标准大气压101.3kPa条件下属于以下类别的危险化学品:
1.易燃气体类别1(爆炸下限≤13%或爆炸极限范围≥12%的气体); 2.易燃液体类别1(闭杯闪点<23℃并初沸点≤35℃的液体); 3.自燃液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液体); 4.自燃固体类别1(与空气接触不到5分钟便燃烧的固体);
5.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类别1(在环境温度下与水剧烈反应所产生的气体通常显示自燃的倾向,或释放易燃气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每公斤物质在任何1分钟内释放10升的任何物质或混合物);
6.三光气等光气类化学品。
二、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装置,原则上须由具有甲级资质的化工行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三、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将生产、储存、使用、经营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优先纳入执法检查计划,实施重点监管。
四、生产、储存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工艺特点,装备功能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严格工艺、设备管理。对使用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的生产储存装置,应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度、压力、液位等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测。
五、生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针对产品特性,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可根据本辖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状况,补充和确定本辖区内实施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类项及具体品种。在安全监管工作中如发现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存在问题,请认真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报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在做好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工作的同时,要全面推进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请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及时将本通知精神传达至本辖区内有关企业。附件: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重庆市安监局2011年165号文
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安监发〔2011〕165号
发布者: 付璐璐
信息来源: 安监一处
发布时间: 2011-10-08
渝安监发〔2011〕165号
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 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有关单位: 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0号令《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36号令《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39号令《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和《重庆市委托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规定》(渝府令第175号)等规定,为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行政监管效能,强化属地分级监管责任,现将有关工作意见通知如下:
一、严格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准入管理
(一)严格控制矿山数量。各区县(自治县)安监局要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实施高危行业生产小企业整顿关闭工作的紧急通知》(渝办发〔2009〕338号)核定的非煤矿山保有数量,严格控制新批矿山建设项目。超过核定保有控制数量的区县(自治县)不得新增报建矿山项目(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除外),并通过关闭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减少矿山至控制数量以内。
(二)严格建设项目安全条件。新建非煤矿山须办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项目(包括迁出原矿区范围重新建设的项目,下同),由建设单位向当地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提出申请。区县(自治县)安监局会同国土、公安、环保、乡镇(街道)政府等单位对拟建项目进行联合选址。建设项目的选址确定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条件的规定,新建小型露天采石场设计开采范围周边300米范围内、改扩建小型露天采石场设计开采范围周边200米(自2014年7月1日起执行300米)范围内、需爆破作业的新(改、扩)建其他非煤露天矿山设计开采范围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相邻非煤露天矿山或其他单位(居民)的生产生活设施。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办理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验收手续。地质灾害危险区、自然保护区、民居及其他人口聚居活动区和主要铁路公路、河流湖泊及重要建构筑物等安全影响范围内不得新建金属非金属矿山和尾矿库。审核安全开采条件符合相关规定后,填写《重庆市金属非金属矿山选址安全条件审核表》,报市安监局备案和核发配号。经市安监局核发配号的建设项目,方可进入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程序。
新建非煤矿山项目在市安监局核发配号之日起6个月(非煤地下矿山和大中型露天矿山1年)内,未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要按照停建矿山项目处置,不予继续办理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和建设施工手续。如有特殊原因需延长期限的,应向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延长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三)控制服务年限和生产规模。新建非煤矿山项目的开采服务年限不得小于3年(开采年限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确定)。新建露天采石场的最低生产规模实行分区域控制: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合川区不低于30万吨/年;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万盛区、双桥区、长寿区、江津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壁山县不低于20万吨/年;其他区县(自治县)不低于10万吨/年。其余矿种非煤矿山的最低生产规模参照《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执行。
二、强化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核管理
(一)分级审批管理。新(改、扩)建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尾矿库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审批,分别由市、区县(自治县)安监局实施分级管理。1.市安监局负责管理的内容:
(1)负责非煤地下矿山、大中型露天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和尾矿库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审查,并以书面形式批复或答复。
(2)负责组织开展非煤地下矿山、大中型露天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和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
2.区县(自治县)安监局负责管理的内容:
(1)负责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尾矿库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审查备案工作。各区县(自治县)安监局可结合实际,对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审查备案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2)负责小型非煤露天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除外)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审查,并以书面形式批复或答复。
(3)负责组织开展小型非煤露天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除外)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工作。
(二)安全设计管理。新(改、扩)建金属非金属矿山项目应当由具有建设主管部门认定资质(矿山类)的设计单位编制开采设计或开采方案(应包含安全设施设计),新(改、扩)建尾矿库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单位应当具有金属非金属矿山工程设计资质。严禁不具备设计资质或借用资质的单位及个人,非法从事金属非金属矿山和尾矿库安全设施设计工作。新(改、扩)建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尾矿库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安全生产条件等发生较大变化,如原设计的矿山开采方式、开采工艺以及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主要生产系统需要作调整变更的,应立即停止施工,由设计单位按规定要求修改调整设计,并出具设计变更通知(说明)书。变更后的设计应提交负责原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批的安监部门审查备案,完成备案手续后的矿山或尾矿库企业方可按变更后的设计恢复施工。
(三)建设工期管理。新(改、扩)建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尾矿库项目完成安全预评价报告审查备案后,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时应同时进行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安全专篇。安全设施设计通过审查,由区县(自治县)安监局下达同意建设施工通知书后,建设单位方可动工建设。建设施工期由初步设计确定,需要延长施工期的,企业应向当地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延长施工期,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建设施工期从区县(自治县)安监局下达同意建设施工通知书之日起计算。
(四)试生产期管理。新(改、扩)建非煤地下矿山、大型露天矿山或尾矿库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确定的工程内容施工完成后,应当进行试生产,并应将试生产工作方案报区县(自治县)安监局备案。试生产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确需延长试生产期的,企业应向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延长试生产期,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试生产期从区县(自治县)安监局同意试生产工作方案备案之日起计算。
(五)竣工验收管理。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确定的工程内容施工完成,试生产期结束后,须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机构编制的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对建设项目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予以认定。矿山安全设施和安全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承担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的单位不得出具该项目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报告。在完成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和审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向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提出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并按《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36号令)第二十四条等规定提交相关文件资料。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接到建设单位提交的竣工验收申请后,应及时组织或报市安监局组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新(改、扩)建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尾矿库项目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后超过3个月未完成安全生产许可证颁证或延期(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改建或扩建矿山项目)的,须重新进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三、抓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查管理
(一)新办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尾矿库企业提出新办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的,由区县(自治县)安监局负责指导企业编制申请材料、受理申请和进行初步审查(包括对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复核),提出审查意见。对符合规定要求的报送市安监局核准,由市安监局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延期(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
1.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尾矿库企业申请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变更)手续的,由区县(自治县)安监局负责指导企业编制申请材料,对办理延期换证所需的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办理变更所需的申请等材料进行审查,并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核查,对符合规定要求的报送市安监局核准后,由市安监局换发(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
2.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尾矿库企业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手续,除应提交《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第十九条规定的文件资料外,还须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新换发过采矿许可证的矿山企业,还应提供上一次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手续时的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尾矿库除外),以便核实采矿范围是否发生变化;
(2)安全评价机构编制的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和专家出具的评审意见(不采用爆破作业的矿山除外);
(3)由具有资质的设计机构编制,并通过市或区县(自治县)安监局审批的开采设计或开采方案(包括安全设施设计);
(4)办理“三同时”手续的矿山企业,还应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5)经考评合格达到国家安全标准化等级的证明材料(包括考评机构的考评意见及区县安监局的评定认可文件)。
3.除按国家相关规定要求执行外,对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矿山企业,不予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手续:
(1)未采用台阶式或分层式开采的小型露天采石场;(2)使用人工装运矿岩的非煤露天矿山;
(3)无开采设计或安全设施设计,设计的主要生产系统、开采方式等与现场不相符的;(4)对未达到国家级安全标准化等级的。2011年9月1日后申报国家级标准化的企业按国家新的三级标准考评,之前经考评合格达到原国家级标准化的企业,本轮换证予以认可。在2013年底前未通过国家级安全标准化考评的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尾矿库,由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由市安监局注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5)采用爆破作业的非煤露天矿山与相邻矿山设计开采范围之间或与其他单位(居民)的生产生活设施的间距不足200米的;
(6)非煤地下矿山未按期完成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和紧急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
4.申请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手续的企业,除应提交《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文件资料外,还须对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相关文件作相应修改调整。
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有关管理要求
(一)新(改、扩)建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尾矿库项目(包括尾矿库回采、闭库工程项目),须履行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设施设计、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三同时”手续。安全预评价报告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不得由同一个中介机构编制。对不具备安全评价或设计资质、借用资质的单位及个人,非法从事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尾矿库安全评价及安全设施设计等工作的,由市、区县(自治县)安监部门依法从严查处,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新(改、扩)建金属非金属矿山或尾矿库项目未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超过建设施工期或试生产期的,须立即停止施工或试生产。擅自施工或试生产的,由区县(自治县)安监局责令停止施工或试生产,依法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并告知公安部门不予批准购买使用民用爆破器材,电力部门不予供电,限期整改仍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报请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三)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设计的编制和审查工作,督促非煤矿山或尾矿库企业达到法定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安全评价机构要按照《重庆市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现状(验收)评价检查表》及国家和行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要求,客观公正地出具安全评价报告和编制安全设施设计,通过安全评价报告对企业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予以认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出具虚假安全评价报告的单位,由市或区县(自治县)安监局依法从严查处。
(四)对已取得采矿证等相关证照,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组织生产的非煤矿山企业(或生产系统),由区县(自治县)安监局责令停止生产,并实施经济处罚。对继续非法违法生产的,由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关闭。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单位和人员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相关责任人应根据国发〔2010〕23号文件等规定,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非煤矿山企业不再具备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由区县(自治县)安监局责令限期整改并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未按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由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并报请市安监局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六)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的非煤矿山企业须立即停止生产。对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超过3个月,且未进入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程序的非煤矿山企业,由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并报请市安监局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七)非煤矿山企业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重新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应当将原采矿许可证和新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提交区县安监局查存。如果有新建(矿址发生变化)、改建(开采方式发生变化等)、扩建(生产规模扩大或开采范围扩展等)等情形,须重新履行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手续后,方可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许可。
(八)对发生死亡事故的非煤矿山或尾矿库,由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立即停产整改,在整改内容完成后,企业须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对企业的整改情况及安全生产条件作安全现状评价。对评价结论为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经企业提出申请,由市安监局会同区县(自治县)安监局组织专家对矿山企业的整改情况及安全生产条件通过复核验收后,方可恢复生产。
(九)承担非煤矿山新(改、扩)建项目的营业性采掘施工单位、从事非煤矿山工程爆破作业的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须按规定取得采掘施工类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尾矿库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具有矿山工程施工资质。建设单位不得将矿山建设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施工或作业。对违规发包和承包的单位,由区县(自治县)安监局责令立即停工停产整改,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
(十)市、区县(自治县)安监局在组织或指导机构对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审查及评审时,须在市政府或市安监局专家库中抽取3名以上具有相关专业职称的专家担任,并出具评审意见。市安监局专家库的专家由市、区县(自治县)安监局分别推荐,经市安监局组织审查认定后方可参加安全评价报告和安全设施设计的评审工作。
附件:重庆市金属非金属矿山选址安全条件审核表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主题词:非煤矿山 行政许可 管理 通知
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11年9月30日印发
版权所有: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众信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住建部-2015-159号文
建质函〔2015〕15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
指导意见的通知 建质函〔2015〕159号
2015-6-16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局:
为指导和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应用,我部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6月16日
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11〕6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的有关工作部署,现就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BIM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
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目前,BIM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本土应用软件不成熟、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坚持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建筑领域普及和深化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环保、节能。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导,需求牵引。发挥企业在BIM应用中的主体作用,聚焦于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
2.行业服务,创新驱动。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组织优势,自主创新与引进集成创新并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应用软件,建立BIM数据库及信息平台,培养研发和应用人才队伍。
3.政策引导,示范推动。发挥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的引领作用,研究出台推动BIM应用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坚持试点示范和普及应用相结合,培育龙头企业,总结成功经验,带动全行业的BIM应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四、工作重点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BIM应用配套激励政策和措施,扶持和推进相关单位开展BIM的研发和集成应用,研究适合BIM应用的质量监管和档案管理模式。
有关单位和企业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BIM应用发展规划、分阶段目标和实施方案,合理配置BIM应用所需的软硬件。改进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建立适合BIM应用的工程管理模式。构建企业级各专业族库,逐步建立覆盖BIM创建、修改、交换、应用和交付全过程的企业BIM应用标准流程。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推动相关人员掌握BIM应用技能,全面提升BIM应用能力。
(一)建设单位。
全面推行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BIM应用,要求各参建方提供的数据信息具有便于集成、管理、更新、维护以及可快速检索、调用、传输、分析和可视化等特点。实现工程项目投资策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阶段基于BIM标准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满足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质量管控和工程进度、投资控制的需求。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阶段,通过建立基于BIM的可视化信息模型,提高各参与方的决策参与度。
建立BIM应用框架。明确工程实施阶段各方的任务、交付标准和费用分配比例。
建立BIM数据管理平台。建立面向多参与方、多阶段的BIM数据管理平台,为各阶段的BIM应用及各参与方的数据交换提供一体化信息平台支持。
建筑方案优化。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阶段,要求各方利用BIM开展相关专业的性能分析和对比,对建筑方案进行优化。
施工监控和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促进相关方利用BIM进行虚拟建造,通过施工过程模拟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优化,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期,对物料、设备资源进行动态管控,切实提升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
投资控制。在招标、工程变更、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利用BIM进行工程量及造价的精确计算,并作为投资控制的依据。
运营维护和管理。在运营维护阶段,充分利用BIM和虚拟仿真技术,分析不同运营维护方案的投入产出效果,模拟维护工作对运营带来的影响,提出先进合理的运营维护方案。
(二)勘察单位。
研究建立基于BIM的工程勘察流程与工作模式,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应用条件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开展BIM示范应用。
工程勘察模型建立。研究构建支持多种数据表达方式与信息传输的工程勘察数据库,研发和采用BIM应用软件与建模技术,建立可视化的工程勘察模型,实现建筑与其地下工程地质信息的三维融合。
模拟与分析。实现工程勘察基于BIM的数值模拟和空间分析,辅助用户进行科学决策和规避风险。
信息共享。开发岩土工程各种相关结构构件族库,建立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三)设计单位。
研究建立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工作模式,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应用条件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开展BIM示范应用,积累和构建各专业族库,制定相关企业标准。
1.投资策划与规划。在项目前期策划和规划设计阶段,基于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项目规划方案和投资策略进行模拟分析。
2.设计模型建立。采用BIM应用软件和建模技术,构建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设备、消防等多专业信息的BIM模型。根据不同设计阶段任务要求,形成满足各参与方使用要求的数据信息。
3.分析与优化。进行包括节能、日照、风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交通、抗震等在内的建筑性能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全生命期成本,进行优化设计。
4.设计成果审核。利用基于BIM的协同工作平台等手段,开展多专业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各专业之间数据信息的无损传递和共享,进行各专业之间的碰撞检测和管线综合碰撞检测,最大限度减少错、漏、碰、缺等设计质量通病,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四)施工企业。
改进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建立基于BIM应用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协同工作机制。明确施工阶段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流程和成果提交内容,明确人员职责,制定管理制度。开展BIM应用示范,根据示范经验,逐步实现施工阶段的BIM集成应用。
1.施工模型建立。施工企业应利用基于BIM的数据库信息,导入和处理已有的BIM设计模型,形成BIM施工模型。
2.细化设计。利用BIM设计模型根据施工安装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指导建筑部品构件的生产以及现场施工安装。
3.专业协调。进行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专业以及管线在施工阶段综合的碰撞检测、分析和模拟,消除冲突,减少返工。
4.成本管理与控制。应用BIM施工模型,精确高效计算工程量,进而辅助工程预算的编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动态成本进行实时、精确的分析和计算,提高对项目成本和工程造价的管理能力。
5.施工过程管理。应用 BIM施工模型,对施工进度、人力、材料、设备、质量、安全、场地布置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和施工方案的不断优化。
6.质量安全监控。综合应用数字监控、移动通讯和物联网技术,建立BIM与现场监测数据的融合机制,实现施工现场集成通讯与动态监管、施工时变结构及支撑体系安全分析、大型施工机械操作精度检测、复杂结构施工定位与精度分析等,进一步提高施工精度、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7.地下工程风险管控。利用基于BIM的岩土工程施工模型,模拟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对地下工程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8.交付竣工模型。BIM竣工模型应包括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内容,在三维几何信息的基础上,还包含材料、荷载、技术参数和指标等设计信息,质量、安全、耗材、成本等施工信息,以及构件与设备信息等。
(五)工程总承包企业。
根据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过程需求和应用条件确定BIM应用内容,分阶段(工程启动、工程策划、工程实施、工程控制、工程收尾)开展BIM应用。在综合设计、咨询服务、集成管理等建筑业价值链中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的环节大力推进BIM应用。优化项目实施方案,合理协调各阶段工作,缩短工期、提高质量、节省投资。实现与设计、施工、设备供应、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单位的无缝对接,优化供应链,提升自身价值。
1.设计控制。按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的总包管理需求,逐步建立适宜的多方共享的BIM模型。使设计优化、设计深化、设计变更等业务基于统一的BIM模型,并实施动态控制。
2.成本控制。基于BIM施工模型,快速形成项目成本计划,高效、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等,有效提高成本管控能力。
3.进度控制。基于BIM施工模型,对多参与方、多专业的进度计划进行集成化管理,全面、动态地掌握工程进度、资源需求以及供应商生产及配送状况,解决施工和资源配置的冲突和矛盾,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4.质量安全管理。基于BIM施工模型,对复杂施工工艺进行数字化模拟,实现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对复杂结构实现三维放样、定位和监测;实现工程危险源的自动识别分析和防护方案的模拟;实现远程质量验收。
5.协调管理。基于BIM,集成各分包单位的专业模型,管理各分包单位的深化设计和专业协调工作,提升工程信息交付质量和建造效率;优化施工现场环境和资源配置,减少施工现场各参与方、各专业之间的互相干扰。
6.交付工程总承包BIM竣工模型。工程总承包BIM竣工模型应包括工程启动、工程策划、工程实施、工程控制、工程收尾等工程总承包全过程中,用于竣工交付、资料归档、运营维护的相关信息。
(六)运营维护单位。
改进传统的运营维护管理方法,建立基于BIM应用的运营维护管理模式。建立基于BIM的运营维护管理协同工作机制、流程和制度。建立交付标准和制度,保证BIM竣工模型完整、准确地提交到运营维护阶段。
1.运营维护模型建立。可利用基于BIM的数据集成方法,导入和处理已有的BIM竣工交付模型,再通过运营维护信息录入和数据集成,建立项目BIM运营维护模型。也可以利用其他竣工资料直接建立BIM运营维护模型。
2.运营维护管理。应用BIM运营维护模型,集成BIM、物联网和GIS技术,构建综合BIM运营维护管理平台,支持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的基础设施和市政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建筑物业、设备、设施及其巡检维修的精细化和可视化管理,并为工程健康监测提供信息支持。
3.设备设施运行监控。综合应用智能建筑技术,将建筑设备及管线的BIM运营维护模型与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通过运营维护管理平台,实现设备运行和排放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支持设备设施运行的动态信息查询和异常情况快速定位。
4.应急管理。综合应用BIM运营维护模型和各类灾害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各种可预见灾害模拟和应急处置。
五、保障措施
(一)大力宣传BIM理念、意义、价值,通过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工程创优评优、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评价等工作激励建筑领域的BIM应用。
(二)梳理、修订、补充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范本的条款规定,研究并建立基于BIM应用的工程建设项目政府监管流程;研究基于BIM的产业(企业)价值分配机制,形成市场化的工程各方应用BIM费用标准。
(三)制订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应用指南,建立BIM应用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基于BIM的公共建筑构件资源数据中心及服务平台。
(四)研究解决提升BIM应用软件数据集成水平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鼓励BIM应用软件产业化、系统化、标准化,支持软件开发企业自主研发适合国情的BIM应用软件;推动开发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系统。
(五)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造价咨询以及工程档案管理等工作中的BIM应用研究,逐步将BIM融入到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六)培育产、学、研、用相结合的BIM应用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产业联盟;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和行业,建设BIM应用示范(试点)工程。
(七)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关于BIM应用的相关培训,在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的继续教育必修课中增加有关BIM的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企业和人员的BIM应用水平考核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