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等地2017九上质检 材料论述题整理
材料论述题
1.[2017龙岩] 材料论述题(8分)
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中“自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2017厦门] 材料论述题(8分)
抗战开始后,得知国内车辆、司机严重匮乏,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抗战。祖籍安溪的华侨女青年白雪娇报名应征,临行前给父母留下告别信:“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此去虽然千山万水,安危莫卜。但是,以有用之躯,以有用之时间,消耗于安逸与无谓中,才更是令人哀惜不置的,尤其是在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1939年,三千多名南洋的热血青年华侨,唱着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别南洋歌》,分九批踏上归国的轮船,奔赴烽烟四起的抗日战场。
——摘编自《重读抗战家书》(1)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性时间是什么?(2分)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2017漳州] 材料论述题(8分)
历史常把战争的痛苦与灾难尽量往战败者身上堆,同时又把痛定思痛、改弦更张的机遇留给战败者。战局(甲午战争)初开,赫德就说:“这场纠纷对中国来说,也学会产生某些好的后果。如果这次能够吃一亏,学一回乖,因而造成认真的改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伏荣玺《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心态的影响》(1)材料中“割台湾、偿二百兆“指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2017莆田] 材料论述题(8分)
1785年,第一架充作动力源的蒸汽机被安装在诺丁汉的一家棉纺厂里。1804年,它被应用于运输。第一辆火车头被生产了出来。1825年,第一条铁路通车,它连接了斯托克顿与达林顿。铁路发展飞快,到19世纪中叶,铁路网已遍布全欧洲。铁路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拿破仑在俄国遭遇惨败后,返回巴黎的1400英里路程总共用了312个小时——平均每小时5英里。拿破仑运用了当时能找到的一切快捷的交通手段,如果换作普通旅客,可能要多花费一倍以上的时间。铁路把这种局面扭转了。任何普通旅客搭乘火车走完这段距离都用不了48小时。换句话说,它把欧洲的主要路程用时缩短了90%,这让任何一个政府都拥有了管辖比过去大10倍地域的能力。
——摘自(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世界史纲》
(1)蒸汽机的改进者是谁?(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5.[2017三明] 材料论述题(8分)
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因燃烧煤油或煤,因此,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经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因而很不方便。更严重的是,这种灯很容易引起火灾,酿成大祸。多少年来,很多科学家想尽办法,想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方便的电灯。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象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
——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1)电灯是在哪一次技术革命中发明的?(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2017南平] 材料论述题(8分)
18世纪八十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还是人力机器的世界:动力织机只有2400台,而手织机有20万台,为前者的近一百倍。但到1844—1846年,整个形势就颠倒过来了:动力织机增加到22万多台,手织机则降为6万台。这种趋势一直发展,到五十年代,手织机的产量已可略去不计,到七十年代,手织机就被彻底淘汰了。在动力织机中,蒸汽动力的使用又迅速超过古老的水力,充分显示了新动力的生命力。
——摘编自潘润涵、张执中《工业革命与英国社会的近代化》
(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哪一部门?(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2017泉州] 材料论述题(8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188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内燃机,1886年本茨发明了第一台汽车。1900至1929年美国汽车的等级总数由8000辆猛增到2675万辆,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有24家飞机制造厂,年生产飞机 21000架。汽车和航空工业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它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徐玮《世界历史》1989第6期
(1)材料中“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的技术成果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历史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8.[2017 宁德]材料论述题(8分)
20世纪以来,电力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不断给所有家庭成员,特别是给家庭主妇,带来舒适与闲暇。1900年以后,美国家庭都用电力,如电炉取代铸铁炉或煤气炉,电动缝纫机取代脚踩缝纫机。特别是繁重的家庭清洁工作。因洗衣机、电熨斗和真空吸尘器的使用而大大减轻。由于妇女们真正有了空闲的时间。可以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和社会活动,于是,各式各样的妇女俱乐部在美国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对于美国妇女解放来说,比历史上英勇斗争的妇女参政运动者的鼓动宣传更有效力。
——摘自《美国工业技术发展概况》(1)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的发明者是谁?(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技术革命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2017龙岩](1)洋务运动(2分)(2)【答案示例】
观点1: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分)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但洋务派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没有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4分)
观点2: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分)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掀起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也培养了一些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4分)
观点3:中国近代化探索在曲折中发展。(2分)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措施,实现富国强兵目的,可甲午战败却宣告了洋务派设想的破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也培养了一些人才,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4分)2.[2017厦门]
(1)九一八事变。(2分)(2)【答案示例】
观点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观点②:抗战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海内外中华儿女共赴国难,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2017漳州](1)《马关条约》(2分)(2)【答案示例】
观点:外来入侵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是促使国家寻求变革的重要因素。(2分)论述: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剧,促进民族觉醒,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人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2分)近代的日本也遭遇到西方的侵略,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这迫使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2分)因此,外来入侵也是促使国家寻求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4.[2017莆田](1)改进者:瓦特。(2分)(2)【答案示例】
观点1:铁路的发展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2分)
论述:铁路的发展是陆地交通方面取得的较大的成就,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大大便利了人类的出行,延伸了人类的足迹,缩短了人类的时空距离,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4分)
观点2:科技进步能够推动社会发展。(2分)
论述: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社会发展,从而改变世界面貌。瓦特蒸汽机的出现可以提供人力所无法比拟的动力。它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使人类迈进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4分)5.[2017三明](1)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2)【答案示例】
观点: 科技发明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2分)(观点明确即可)
论述: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为世界带来光明;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4分)(要围绕所提炼的观点用具体史实进行论述)6.[2017南平](1)部门:棉纺织部门(纺织部门)。(2分)(2)【答案示例】
观点1:工业革命是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一次飞跃。(2分)
论述:17世纪以后,随着欧洲毛纺织业的发展、英国圈地运动的发生以及英国海外市场的空前扩大,原来的手工生产方式很难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为提高生产力,一些人开始发明和使用机器,把手从直接操作生产工具的劳动中解放出来。(4分)
观点2: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2分)
论述:在工业革命中,许多生产领域和行业用机器代替了手工,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代替了劳动者繁重的体力支出,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4分)
7.[2017泉州]
(1)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比较明确。(1分)。论述: 史论结合较好,条理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论述:史论不够准确,条理不够清晰。(0-2分)【答案示例】
观点1: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社会生活。(2分)
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汽车、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使人类的交通由陆地发展到空中,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与生活方式。综上所述,科技的发明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4分)
观点2: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分)
论述: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革新,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促进了工业结构的改变,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综上所述,科技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分)
观点3: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中心。(或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科技的中心)
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奥托发明了内燃机,其后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美国人福特利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生产汽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质量,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这些发明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发展,引发了交通领域的第二次革命,又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因此美德用科技改变了世界。综上所述,美、德是第二工业革命的科技中心。(4分)
8.[2017 宁德](1)爱迪生(2分)(2)【答案示例】
观点: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分)
论述:第二次技术革命中众多家用电器产品的使用,使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和社会活动。(2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人们的工作、购物、交友等方式得到改变。可见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分)
第二篇:赴厦门等地农贸市场考察报告
赴厦门、广州等地考察市场升级改造之感受
红旗市场管理站林海东
为了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市场物业管理中心的各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提升市场档次,2011年5月28日市场物业管理中心、海淳公司组织了考察团,对厦门、广州等地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情况进行了学习和实地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大家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学到了许多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现将本人考察后的感受作如下总结。
这次考察了四个市场,即杭州翰林农贸市场、杭州东山农贸市场、绍兴市东街农贸市场、珠海朝阳农贸市场。其中杭州翰林农贸市场和绍兴市东街农贸市场给本人的印象最为深刻。绍兴市东街农贸市场是2009年升级改造的。面积4790平方米,内设288个摊位和48个经营房,该市场通道宽敞整洁,灯光明亮,摊位货品摆放整齐;市场采光好、通风好、无异味、无积水、干净整齐;场内只有固定店面和固定摊位经营,无占道经营现象。印象最好的是杭州翰林农贸市场,走进该市场首先给人的感觉是耳目一新,整体色调简洁、明亮、布局合理;市场摊位货品摆放整齐,地面清洁干燥,无积水。场内设有电梯、中央空调、货品价格电子屏。该市场已经达到“农改超”模式。总的来说这四个市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整洁明亮、管理规范、安全舒适,值得我们学习和考察。
学习考察完外地先进做法,思量我中心农贸市场现状,非常迫切需要改造。目前我中心农贸市场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兴建的市场,现在已经老化,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硬件设施严重滞后,采光通风功能差,排水排污功能差,活禽宰杀没有隔离,摊位设置分布不合理,有的市场公厕基本没有,个体经营户职业道德不高等,为此,本人就农贸市场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高度重视农贸市场的改造工作。农贸市场涉及千家万户,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整洁、舒心、放心的消费购物环境,是我们市场开办者的职责所在。相比浙江、广州改造后的市场,我中心市场的档次普遍很低,尤其有的市场使用时间较长、硬件陈旧、模式落后,脏、乱、差现象已经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因此,我中心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迫在眉睫,应尽快启动。
二是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保证,据了解,杭州的翰林市场、东山市场和绍兴东街市场的改造资金大多由市政府出资。农贸市场的建设是保证老百姓“菜篮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与其它商业设施的功能相比,其社会价值取向更能体现政府的形象。因此,将农贸市场建设列为一个城市主要的公益设施进行投资管理,由政府统一规划调控,或政府采取对市场的公益性补贴投入是十分
必要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外地的做法,农贸市场的环境好了,卫生好了,菜篮子干净了,由此带来消费量的上升,经营者的获利、消费者的满意、社会的稳定,政府和市场开办者实现了双赢。为此,建议我中心将农贸市场改造建设纳入今年的工作计划,通过建立农贸市场改造专项基金或贴息补偿办法,痛下决心,舍得投入,力争在我市打造海南西部中心城市期间,我市场物业管理中心农贸市场能有一个明显的改观。
二0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第三篇:2018年厦门质检试题(范文)
2018年厦门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习近平主席说,中国人历来“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与这些话有关的学派是()
A.道家
B 儒家
C.兵家
D.法家
2、以下史实不可能从《史记》中查阅到的是()
A.商汤灭夏
B.商鞅变法
C.张骞出使西域
D.蔡仑改进造纸术
3、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的是()
4、开创“贞观之治”局面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6、据《厦门市志》记载:“初十,英军对鼓浪屿和厦门(岛)实施火力侦察...鼓浪屿于下午3时落入敌手...”此后清政府被迫签订条约,将厦门作为通商口岸,据此推断,《厦门市志》记载的场景出现在()
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据统计,1895-1913 年,外国在华设立了136个工厂,是甲午前半个世纪的六倍,这些企业都以“合法条的”为护身符。“合法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晖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8、120年前,国家积弊日深,危在旦夕,国内有识之士希望通过新政救亡图存„„光绪帝下诏变法,史称()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
D.新文化运动
9、“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10、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最能印证这一史实的事件是()
A.任职黄埔军校
B.领导南昌起义
C.参加重庆谈判
D.出席万隆会议
11、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因为这里召开了()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12、蒋介石在1931年的一篇日记中写到:“倭寇果趁„„内部分裂之时来侵略我东北三省矣”。此篇日记应写于()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后 C.七七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后
13、图2新闻报道的是()A.卢沟桥事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4、与“1945 年”、“毛泽东”、“双十协定”三个关键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北平
B.南京
C.重庆
D.武汉
15、民国时期“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面包蛋糕水饺汤包、一应俱全。”这反映了()A.教育事业蓬勃兴旺
B.中西风俗共存共容 C.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D.通讯工具多种多样 16.图3内容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①背景
②时间
③地点
④意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表1反映我国当时开展了()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8、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2018年取得重大突破。他在上世纪70年代取得的成就是()A.成功引进占城稻
B.成功研制原了弹
C.成功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D.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19、图4方框内应填入的内容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20、释迦牟尼创立的宗教诞生于()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 古希腊
21、“这次改革以后,日本人称他们的刀为‘唐刀’,空手道叫‘唐手’”。“这次改革”是()A.伯利克里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大化改新
D.1861年改革
22、“他笔下的角色无一不是多面复杂而纠结的,如哈姆雷特在杀父之仇和良心不安之间优柔寡断”。“他”是(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贝多芬
2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合的共同点是()
A.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发生在十八世纪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4、某校研究小组开展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所选的资料中属于第一手资料的是()
25、为解放黑人奴隶作出重大贡献的美国总统是()
A.华盛顿 B.拿破仑 C.亚历山大二世 D.林肯)
26、影响图6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角贸易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27、与图7漫画场最有关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B.《凡尔赛和约》 C.《九国公约》 D.《联合国家宣言》
28、“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 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句话直接反映了经济危机()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长 C.破坏性大 D.引发政治危机
2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德国签署投降书 D.日本签署投降书
30、近日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势必冲击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的正常发展。美国的所作所为与下列 世界性组织要求相违背的是()
A.国际联盟 B.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C.欧盟 D.世界贸易组织
二、辨析题(5分)
31、小史同学认为,图8现象的出现得益于郑和下西洋。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一—据﹝美﹞菲利普•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绘制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题13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共35分)
32、(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位汉代的皇帝颁布“推恩令”以后,又开始推行盐铁官营„„结果“国库为之一饱”,为汉匈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地方诸候也被剥夺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与中央抗街的力量自然锐减。
一一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改革中封建经济的桎梏被陆续打碎„„承认人民土地所有权,并允许自由买卖。殖产兴业是政府提出的口号,化学工业几乎全靠政府的力量兴建„„铁路也由政府进行铺设,政府还从英国引进电报机。
----一[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材料三
在总统的支持下,1933年联邦通过紧急救助法案向失业者发放救济金,并为40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国家工业复兴法案授权对工业产品、生产价格和工业条件进行管理。最重要的是这次改革使联邦政府担负起了保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责任。
一----「美]詹姆斯。马丁等《美国史》 材料四
1979年中央召开会议形成的文件中有“试办出口特区”一节,1980年在广州召开的广东、福建两省会议,把四处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特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下,以利用外资、产品出口为主,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的特定地区„„辐射和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
一---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1分)根据材料一既括其经济政策的目的(2分)
(2)材料二中的“改革”指的是那一历史事件?(1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改革的性质。(2分)
(3)材料三中的“总统”是谁?(1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改革的影响。(2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特区”的作用。(2分)分析上述四则材料,概括它们在发展经济方面的共同之处。(2分)
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便君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军机处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意旨。
一---钱穆《国史大的》
材料二
1783年,先前的13个殖民地被承认为一个主权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个大国将拥有共和政府„„大多数人(白人男性)公民将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一[美]阿德勒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村料一,分别指出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4分)
(2)材料二中的“殖民地被承认为一个主权国家”是通过什么战争实现的?(2分)依据材料和所学如识,指出这个“共和政府”在民主选举方面存在的局限。(2分)
(3)指出材料三宪法的性质。(2分)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2分)
34、(10分)材料论述
1927年,蒋介石导演了一场血流成河的清洗活动,杀害了几万名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看起来像是遭受了致命的打击。但在新一代领袖的领导下,之后的两年内他们在中国南部的农民中间建立了强大的根据地,满怀信心、斗志昂扬,拿起武器,勇敢地进行土地改革,高举起革命政权的大旗,迅这从打击中恢复。几年后,蒋介石把70万军队投入围剿共产党的战争中,迫使他们从农村据点走上著名的长征之路。天天行军打仗,加上连续不断的政策失误。使得红军损失惨重。长征开始时,各根据地红军的总数,达到三十万人;一年后,人数仅剩下了三万„„在危急关头,共产党召开会议牢固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正确领导,最终取得了军事和政治两方面的巨大胜利„„经过长征考验的红军,精神焕发信心满满地来到新的根据地,向周围赤贫的农民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用机智的具体方法去争取农民的支持,人们开始加入其中„„1949年10月,蒋介石和他的几十万国民党人员逃到了中国的台湾岛。
一---摘编自爱泼斯坦《从鸦片战争到解放》(1)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那次会议?(2分)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18年厦门市初中总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题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C B C A C B C B A A D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D C C C D A D C B A D D
二、辨析题(共5分)31.这种说法不正确。(2分)图8的现象并非得益于郑和下西洋,而是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2分,答“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得1分)。理由: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的财富首次流向欧洲;郑和下西洋并未达到美洲;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任答1点得1分)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题13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共35分)32.(1)汉武帝。(1分)加强中央集权。(2分,答“增强中央政府经济实力”亦可得2分。答“充实国库”、“为汉匈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削弱诸侯国实力”其中1点得1分,总分不超过2分。)(2)明治维新。(1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3)罗斯福。(1分)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分,答“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亦可得2分。答“保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得1分。)(4)辐射和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2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2分,答“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控制和管理”亦可得2分)
33.(1)明朝废除丞相(2分);清朝设立军机处。(2分)
(2)美国独立战争。(2分)只有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分,答“女性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黑人奴隶没有民主权利”其中1点得1分,总分不超过2分)
(3)社会主义性质。(2分)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2分,答“权利范围扩大”、“权利主体增加”其中1点得1分,总分不超过2分。)34.(1)遵义会议。(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7-8分):围绕主题,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5-6分)。
二等(4-6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3-5分)。
三等(0-3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3分)。[答案示例] 观点①:坚定信念、不畏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观点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观点③:领导人的决策对历史发展的走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述:(略)
第四篇:2015年3月厦门质检作文
2015年3月厦门质检语文卷作文优秀范文
厦门市高三3月质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一对西班牙父子因一些事情关系变得紧张,男孩离家出走,父亲心急如焚,遍寻不着后,在马德里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儿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这是个常见的名字。寻人启事上写着:“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马德里日报社门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 隔天中午,报社门前来了800多个“帕科”,等待宽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解读
厦门市质检命题组
材料摘编自海明威的短篇故事《世界之都》,题意非常醒豁,简括起来,核心词就是宽容或宽恕。宽容(宽恕)无疑是和解的重要途径,是远离痛苦、绝望、伤害和愤怒的桥梁。现代社会,处理人际纷争、族群矛盾、文化冲突,化解仇恨、怨念、隔阂和嫌隙,更应提倡宽容(宽恕)精神,宽容(宽恕)与爱相融,既是一种底气,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无论是宽容者(宽恕者)还是被宽容者(被宽恕者),得到的将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从材料的故事层面来看,写的是父子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显然具有普适性,因为有很多人都等待着被宽恕。也就是说写作的视野应该有所拓展,从父子亲情的层面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思考为什么会产生矛盾、误解和怨恨,产生矛盾、误解和怨恨之后如何解决,宽容(宽恕)是不是对待罪错的唯一可行之径„„
写作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加以辨析,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关于“宽容(宽恕)”概念的界定,要跟与之相邻的概念“包容”加以区别,包容是讲包含、容纳,是对社会生活中差异多样的事物同等对待,尊重欣赏,求同存异,不取苟同;而“宽容(宽恕)”强调的是容忍、是谅解,是对有错的一方的体谅,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是基于人性局限的深刻体认。宽容(宽恕)精神一定基于博大的悲悯与爱,基于对文明、理性与良知的坚守,但宽容(宽恕)并不等于对罪错的无原则的迁就和纵容,它最终应该指向罪错的消弭,人性的复苏,心灵的平静„„
第二,宽容(宽恕)并非解决纷争、化解怨仇的唯一可行途径,也就是说,对什么宽容(宽恕),为什么要宽容(宽恕)应该要具体对待,深入辨析。父子之间“因为一些事情而关系变得紧张”,这“一些事情”把它拓展到社会生活中究竟是什么呢?鲁迅终其一生以其硬骨头的韧战精神而著称,临终还坚称“一个都不宽恕”,还专门写文章《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主张痛打落水狗,这是一种偏执和变态吗?如果说没有对罪错的忏悔,沦陷于人性的阴暗狭隘之中没有觉悟,整个时代的氛围是专制、禁锢而是非不分的,对此一味的强调宽容(宽恕),无异于对善良和正义的戕害。考场佳作:
宽恕,方可和谐圆满
父亲的既往不咎使得帕科们返回并等待宽恕,源于父爱的宽恕,消释了父子矛盾,成就了父子关系的和谐圆满。
正如图图大主教所言:“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为何大多数人缺乏宽恕之心呢?我想,始终囿于仇恨这个狭小的笼里,也许是缺乏宽恕的真实原因,怨恨他人所为于己不利,我们无法释怀;怨恨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我们内心不平。陷入舍勒所言怨恨之中,我们永远纠缠矛盾,难忘过去之仇恨,怀有报复之心,致使宽恕与我们愈行愈远。
而宽恕之心的生根发芽应当源于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未来发展态势的展望。于个人而言,宽恕消解私人仇恨和误解,于社会文明而言,宽恕过去,展望未来方为文明之大气象。
宽恕,是人际关系得以保持和谐的基础,甘地的一生就是关于爱与宽恕的教科书,他倡导非暴力不合作,以自身的行善和宽恕赢得了国人的赞誉;康有为与梁启超晚期由于政见不合而师生关系破裂,但最终梁启超向老师表示诚意而获得康有为的宽恕,仍为后世传为佳话;伽利略的学生宽恕老师看似向教会的妥协,使得伽利略消除了良心上的不安,潜心研究力学定律„„凡此种种,皆是由于双方的互相理解和宽容。宽恕错误,促进一番和谐与圆满的人性美好之图景。
宽恕,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国家民族成就的必需品,世界人民对德国总理的虔诚忏悔表示宽恕,促进德国社会的发展,使得人民对其在二战中的恶劣行为表示理解。相反,日本妄图否认历史,甚至通过修改史实,引起邻国愤怒,甚至是世界人民的唾弃。这也是日本发展中的巨大污点,人民难以宽恕。由此观之,宽恕于社会发展极其重要,同时也是文明大气象的展现,是促进社会和谐圆满的必要条件。
因此,宽恕其实很简单,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愤慨,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怨恨与不解,多一份释然的态度,少一些汲汲于仇恨的心理,宽恕过去,成就的便是未来。
胡适曾认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是的,宽恕不仅仅使得小我解放,更能够成就和谐圆满之境。
简评:从使社会生活和谐的角度阐述宽恕的正面价值,思路明晰。
让宽恕为人性摆渡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一书中写到:“这个世界之大,容得下许多真理。人们若是心怀友善,便能和谐共住。”的确,以世界之大,真理之多,我们实在不应该拘泥于偏执之见,而应该学会宽恕,用爱拥抱他人。
是什么让父亲的一则寻人启事唤起800个儿子的共鸣?究其本源,宽恕彰显着人性的光辉。诚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君子之腹宰相之心的宽宏大量,但是,我们或许可以多一些宽恕理解,少一些斤斤计较。因为一旦如此,不仅我们生命的宽度得以拓展,温度得以提升,社会精神河流的水位也将不断地上升。因此,让宽恕为人性摆渡,让大爱充满人间,我们的社会定然能搭上更好更快发展的快班车。
在社会的道德高地上,敢于提升“爱与宽恕”这个高线,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对国家而言,当德国积极反省二战历史错误后,欧洲各国大度宽恕,大大促进了各国的共同发展,从个人来看,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27年牢狱生活结束后,不但宽恕了昔日的政敌,而且积极保护曾经虐待他的狱卒。正是因为适时的宽恕,西欧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曼德拉赢得了世界广泛的赞誉。正如托尔斯泰曾说:“人类被赋予一种工作,便是精神的成长。”让爱与宽恕的善行蔚然成分,让真挚友爱成为道德标尺,人类才能收获不断充盈的精神世界。
然而,在宽恕之时我们也应当奉道德法律为圭臬,切忌失却原则。就如孔明拒绝宽恕以身犯法的马谡,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一样,当我们面对厚颜无耻的贪官污吏和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之时,何妨不再忍让宽恕,用法律的武器将之绳之以法,正本清源,还我们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不容乐观的是,随着物质世界的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日趋贫瘠,有些人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斗殴,有些人计较于自身利益,在名利场上勾心斗角。前不久的香港反水货游行,更是把两地人民拉入对立的极端。在此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寻找问题的最优解,用宽恕融合人性裂缝,用友爱消弭人性坚冰。
一如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说:“我心中已经听到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种种是非议论。”当我们选择远方,不正应当宽恕对待身边琐碎小事吗?当我们多一些宽恕
友爱,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驱散冷漠的阴霾,让这个蔚蓝色的星球更加美好。简评:从人性建设的角度阐述宽恕的意义,议论较有针对性。
莫让宽恕成为常态
有几百个“帕科”,就有几百颗满含忐忑等待被宽恕的心。“帕科”们心里所思,便是大多数人心里所想,然而,当人们被宽恕时,是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思,还是逃过一劫的庆幸? 面对错误教训的循环往复,我们不禁要问:宽恕是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在光怪陆离的社会中,人们要在各种复杂的人际与利益锁链中艰难攀爬,错误在所难免,令人懊悔之举也难以回避。诚然,犯错误时他人善意的宽恕是重振自我心态、调整人生轨迹的重要推力,但许多人就于这一次次的“被宽恕”中,失去了对自我心性的塑造,忽视了这无限宽容,竟是对个体发展空间的束囿。人们深陷于自我蒙蔽的泥潭,在他人所构筑的幻象下苦苦挣扎,却埋怨社会的纷乱与不公,如此境况,究其根源,是对“宽恕”这一概念及其影响的误解,是于错误这一警钟下仍继续装睡的愚昧行径。
因此,“被宽恕”不能是自我的要求,“宽恕”也不是化解人们心中茫然与失望最有效的方法。仓央嘉措问佛,佛所谓“婆娑世界”即是对当下最完美的解读。“婆娑”即遗憾,即人为之懊悔或人之失去之物,当人们请求宽恕时,或得到他人善意谅解,或得到冰冷的拒绝而埋怨、后悔,既然“宽恕”求而不得,或得之却成桎梏,何不一步一留心,不让错误成为常态?
与其等待宽恕,不如主动探求自身的瑕疵与弱点。柴静于穹顶之下,众生之中孑然站起,向雾霾宣战向不合理之体制发出抗议,不是等待不久的将来人类对自然请求无用的宽恕,而是追根溯源勇敢面对人类存在的形态与终极意义。就如法国作家杜·伽尔所说:“我们所存在的一切缺点中,最为粗鲁的是忽视自己的存在。”当被所谓“宽恕”所蒙蔽时,汲取闻一多于象牙塔中努力看清时代文化倒退病症的精神之光,攫取柏杨在狱中揭露中国人劣根性的精神文化,攀上梭罗于湖畔思考自我存在之意义的精神高度,错误便不是人生虚伪的外化而是人生之路的精心点缀。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正确审视自我,逃离“宽恕”的巨大屏障,终将细节汇成滚滚大江,冲刷人生的污迹。
简评:此文反向立意,从被宽恕者的角度提出宽恕有时成了侥幸逃过一劫的屏障,认为应主动探求自身的瑕疵和弱点,正确审视自我,观点有启发性。
及时宽恕,不让爱等待
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我们应如何审视当下?
为谋名利昔日好友针锋相对,为获宁静炮轰广场舞大妈,为争遗产友爱兄弟倒戈相向„„无数悲剧重复上演,令人唏嘘不已。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他们筑起围墙对身边的人拿起武器?是什么让他们放弃情谊反目成仇?是利益。因为利益,可以舍弃情感;因为利益,可以忘记宽容。
然而,数百个等待宽恕的帕科却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需要原谅,需要宽容,需要身边的人既往不咎。
倘若人们因为一己之私或是一时怨恨而置他人于不顾,甚至伤害周围真诚之人,终将使自己在日后追悔莫及。生活中不乏有人因失手杀人而感慨生命不易,有人因亲人逝去而后悔与他们不睦,有为人子女者遗憾对父母的不孝,有为人父母者悲痛与子女的不和„„可见,及时宽恕,不让内心的遗憾持续在生命中上演,才是智者之择。
我们需要及时原谅,及时与他人沟通,不让爱在等待中透支,不让情在等待中冷却。这就要有敢于承担的勇气,更需要有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宽厚和善意。正如廉颇以荆负身,向相如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美谈;被撞倒大爷不向车主索取药费反而关心他的处境,让世人感到人间温情;梅贻琦不顾流言蜚语,仍为反对他的学生请命求恕„„他们都在以自己 的力量践行着宽容,他们都在自己的付出中让我们领略到爱的力量。可以没有金钱,不能没有情谊;可以遭人非议,不能没有真诚;可以不被理解,不能没有行动。
当然,宽恕须及时,却不是毫无原则的妥协和让步。不是在违法犯罪后能以眼泪换来的宽恕,不是贪官污吏在看似诚恳的道歉后拥有的释放,更不是明星吸毒后的忏悔带来粉丝们的赞美。不是谁的眼泪越多,谁获得的宽容就该越多;不是谁的名气越大,谁就能以关注度博取越多的同情。及时宽容,应该建立在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倘若毫无原则地原谅,那岂不是对法理的亵渎?滥用原谅,不加思考就跟风的同情,将会因此消耗大众的爱心和精力,更将造成社会戾气的加重而不是减轻。
正如歌德曾言:“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及时宽恕,不让爱留有遗憾。简评:针对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立论,不尚空谈,现实感较强。
第五篇:厦门语文高三质检答案
2017-2018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质量分析
备课组成员:蔡佳境、许韵恬、冯成、王芹、卓朝红
5、第五小题考的是人物形象,本次学生们基本明白了答题模式,懂得先写性格,再配以相应的解析,除了“深谋远虑”这个方面比较少人答到之外,“宽宏大量”和“正直无私”这两点学生都基本能答到。此外,还有比较好的答案,如“有责任感”,“一心为民”“沉着冷静”等也是可以得分的。未分点的有扣分。建议:继续强调分点答题。表述完整。
6、本道题出现一些文理科差异,比较多的文科班学生懂得从不同角度入手来答题,例如“效果上”“情节上”“人物上”“主旨上”,有这样的表述会比较规范,相对来说,理科班的答题条理比较混乱,观点杂糅,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分点答题。有一部分学生整题只答了一点。有部分学生能写出“断桥”的“双关”含义,值得表扬。
建议:强调答题格式,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继续强调分点答题。教会学生看分值答题,根据6分的分值判断至少三个得分点,以避免整道题只答一个点的情况。
9、本题是实用类文本的主观题,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的难度适中,难度值0.6。从答题情况来说,学生的答题状况良好,出现的主要问题在学生对题目的赋分判断失误,本题答案4点4分,而一部分学生误认为2点4分,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就可以了。
13、翻译:
(1)这道题的答题情况很不理想,基本上得分为0,从采分点上来看,“趣”“虞”“自树”三个字的难度并不高,而答题情况的不理想,主要是来源文本的难度,以及学生没有养成根据上下文推断句意的习惯,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点。
(2)这道题难度比较低,学生答题情况很不错,主要问题在于粗心,将常见的文言知识不能运用的考试中去。
15、诗歌鉴赏:
本次诗歌选择陆游的诗歌,学生对陆游比较熟悉,故而对诗歌的理解大致正确,得分率比较理想。存在问题为:
1、没有分点作答意识,只围绕一点展开去写。
2、答案毫无条理,没有按照四联的顺序逐句分析下来;
3、没有结合诗句来分析,略过分析过程直接得出观点。
反思:需再次强调答题的规范性,强化分点答题模式,增强踩分意识,强调表达的条理性,增强审题意识,训练分析题的答题模式。
16、默写:
存在问题:错字比较多的是“阑”“驾”“匏”“樽”,第2题写错句子的很多,1、3相对得分率较高,但部分学生还存在对句子的记忆不够准确的现象,出现词序颠倒,同音字误用等问题。
反思:第二轮默写复习要注重句子、词语的准确性,力求背诵、书写准确。同时要加强对句意的理解,以免在规定的情景中填错句子。20、句子补写:因为题干没有那么明晰的线索,所以这次补写的2、3小题得分率偏低。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在上下文中的隐含信息查找相关的线索,确定应答的内容,再学会组织。
21、逻辑题:题干解读难度不大,大多数学生能够把握得较好,得满分的不少。仍然有个别同学把几乎把原句抄一遍而忽视客观的说法得了0分。
从2017年来看,考查的是推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解答这类题目的步骤是:第一,明确题目涉及哪些推理;第二,用题干所给的前提(许多时候需要揭示隐含的前提)组成推理形式;第三,根据推理规则得出结论。
22、作文:
得分率较低,平均分约为43.4,年段最高55分,个别同学无法完篇。大部分同学能就事论事,写议论文,基本符合高考写作要求。
主要存在问题:论证平面化,没有必要的概念界定,没有对话意识,不够深刻,不能包容异见,合理质疑;没有升华论证,现实意义单薄,不够丰富。观点肤浅,缺乏逻辑,条理混乱,更谈不上审辨式思维。大多数学生不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抓不住矛盾对立的关键点,分不清“形式感”(仪式感,源自内心的认同、尊重、敬畏)与“形式主义”(只重表面,无实在内容)的区别,纯粹为反对而反对,一味地批判“形式感”,缺乏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的眼光,不懂得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教学建议:
1、务必加强“任务型”议论文写作的审题、立意、结构等的指导。
2、强调限时当堂作文训练,保证能拿及格分,不让作文拖自己后腿。
3、强调书写工整和卷面美观。
4、优生作文升格,争取更多同学作文能上50分。【优卷】
形式乃手段,回归阅读方为核心
高三10班 黄凌钰
“读书形式感”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熟知的“仪式感”的又一次应用。对于这次新的尝试,我个人十分认同。不仅因为“形式感”作为一种强烈心理暗示是一种有力手段,更是由于通过这种方式,看到以书店老板为代表的知识群体,呼吁大众回归阅读本质的渴求。
首先,以形式感作为培养习惯的强力引发剂这一点,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形式感是一种通过反复在特定情景下重复某种“预备行为”,并使行为与愉悦、兴奋等情绪进行关联的“绑定式心理暗示”。正如书店刻意营造宜人的环境,就是要将“愉悦”与读书行为相绑定,以达到有效普及长期读书习惯的效果。
当然,普及阅读只是“形式感”的目的之一。但是,这个形式对“慢节奏”“深思考”的要求,正是体现了其希望大众回归阅读的良苦用心。在日越快节奏的城市化高速发展下,物资需求得到大大满足,但同时,文化饥乏和审美滞停等等精神层面的问题暴露出来。综艺娱乐最大化的时代,“读书”反而被视作一种“苦修行”,成为一种高不可攀的习惯,更不论有多少人能“静,慢,沉”的阅读。这种对阅读本质的模糊和漠视一旦成为社会常态,后果将不堪设想。
总体上看,“形式感”仅是回归阅读的第一步。要想树立爱读书的风气,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够的。在人才选拔上重视这种个人素质或许是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培养文化自豪感,形成读书的风气,是后续更为广泛有效的计划。
辩证地看待”读书形式感”,不过分依赖,应是群众及书店都该有的态度.“形式感”有它本身的局限性,一来受众面积不大,二来因人而异,三来对后期深层次的阅读益处不大,需要大大简化。正因此,我虽认同“”读书形式感”是一种好的尝试,但其形式内容不应死板,大众可以自行尝试或简化其形式过程。在达到习惯养成后,未必需要刻意重复,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因此,我认为“读书形式感”不失为一次好的创新尝试,但应因人而异灵活应用。最重要的是,了解形式乃手段,回归阅读的渴求方为核心,不要流于表面而止于形式。读书:用形式感造一方宁静天地
考生优卷一
傅雷言:“唯有肉体静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书店的读书活动,正是创设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进而转入精神活动之中,此乃读书的形式感。
有着如此雅趣的行为,让人感到读书的神圣与读者的虔诚,我赞同这样寻一方净土静静地品书的形式感。
无可否认,许多人会认为过分追求形式显得古板繁琐,无疑是我们在庸人自扰,与当今快速的信息化时代格格不入——读书不过是极普通的小事,何需形式感?然而,读书缺少形式感,只会让人在或懒散或速读中走马观花,恐有违读书需专、博的初衷。
需要说明的是,形式感的需要,外界环境的舒适感自是重要,首先是因人们内心持有的庄重感。所谓形式感,即进行某种形式时产生的感觉,它是庄严、静穆的,亦可与外界静谧舒适的环境相匹配。读书的形式感的存在,代表读者对读书的重视与认真。读书从来就不是随便的事,智慧及知识的力量需要以特定的审慎框架托起方显其厚重与珍贵。
再者,怀有读书的形式感,更体现了对作者、对知识,甚至对智慧本身的敬畏感。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而这“圣人之言”亦可指承载先哲智慧的书籍。在汲取知识的同时,羞愧于自己的无知,从而产生对编写著作的先贤大师们的敬意。如此,方能做到谦虚做人,踏实读书。
更重要的是,怀着形式感沉下心来,沉浸于书本,可以更好地拥有一种体验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言:“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先哲苦虑精思,将“稍纵即逝,如兔起鹘落”般珍贵而深邃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留待后世以继读探究、突破。怀着形式感读书,可穿越时光之河,与作者作倾心的交流,借圣贤之眼观察大千世界,以臻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其实,又何止读书需要形式感呢?从春节除旧迎新的祭拜,渔夫出海捕捞前的开渔祈祷仪式,再到近年来设的国家公祭日......种种仪式所带来的形式感早已成为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这种静穆的形式感,让人们从喧嚣繁杂的一地鸡毛中走出来,在干净的精神家园中小憩,让人们在压力与焦虑之外,品尝到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潜移默化,由外而内
考生优卷二
当你兰心慧质时,再披上一条端庄素雅的围巾,营造一种庄严的形式感,应该更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吧。如果有一条漂亮的围巾,或许会促发我们去关照我们的心灵。读书形式感的作用,或正在于此。读书的形式感是在为读书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心聚神凝,从而融入书的境界之中。
不可否认,这是个向往实实在在的年代,善良的人们看不惯过分的修饰,看不惯华而不实的东西,人们厌恶繁琐的形式,厌恶不重内涵只看形式的做法,进而厌倦形式感,因为,我们曾深受刻意制造的形式感伤害!
喧嚣的背后是一地鸡毛,秦皇的泰山封禅,形式感十足,可是“受命于天”的形式背后,却是阿房宫下累累白骨;隋炀帝扬州之行,阵势荣光的形式感背后,是老百姓的民不聊生;乾隆多次浩浩荡荡南巡的形式感背后,是清朝由盛而衰的开始,人们厌恶,并没有错!
只是,当我们痛恨形式感,转移到读书的形式时,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此形式感非彼形式感!的确,读书的形式感并不是人人都需要的,心灵宁静之人,又深爱着读书,原野也好,陋室也罢,是否焚香沐浴,并不是重要的,书籍中悠长的韵味,读来自是点滴在心头!况且,书中的深长之味的确不是完全靠形式感就可得来,有时,甚至需要你苦思冥想,方有所得!
读书,读有内涵的书,读有灵魂的书,是需要读者心灵深处与作者的契合,凝神专注,心有灵犀是最为主要的!
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国人读书氛围还不浓厚,时间紧,工作压力大,书籍鱼龙混杂,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低头看手机,却很少看到低头读书的,然而手机的阅读绝大部分是片段的、零碎的,于心灵的滋养恐怕不是最好的,快节奏的时代,需要我们挤出时间来精心阅读,让我们的心灵不会在水泥森林里变得僵化、僵硬。
可是如何才能唤醒人们读书的欲望呢?我想,读书形式感的作用便在于此,在一个宜人的环境里读书,在一种静谧的环境中品读,的确或多或少可以唤回快节奏的人们驻足,愿意去找寻那段失落的诗意,“让心飞一会儿”。或许,在不经意之间,便进入了读书的境界!
形式感的作用在于召唤,虽有噱头之嫌,但其用心良苦,我们不能不察!召唤人们阅读,不管形式感的营造有多不堪,但我们是否扪心自问,我们可以拒绝读书的形式感,但我们真的不需要读书了吗?
读不同的书,不同的读书目的、不同的读书人,并不都需要读书的形式感。这种观点貌似合理,但却混淆了形式与形式感的本质区别。形式重外在,形式感重内在。在这个全民快节奏的生活下,阅读渐行渐远,人们对读书的一种淡漠态度并不鲜见,书店的良苦用心就是在茶香的氤氲中,在深呼吸冥想中唤醒人们内心对久违的阅读的亲近与认同,对书籍的敬畏与尊重,从而使读者找回读书的趣味,获得阅读的真正意义。这不是在追求形式,更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而是在唤醒读者心中的形式感,更确切的说是仪式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为书店的初衷点赞!
如果,我们在重视形式的同时更不忽视内容,甚至更重视内容,不走形式主义,不折腾,如果这样,我们反而会更包容形式。形式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内容,社会也会更加和谐。那真是善莫大焉啊!
潜移默化中,读书的形式感,可以帮助引导不爱读书的我们去读书,由外而内,或许我们看到一个好读书的民族出现在东方,那是国之大幸!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反对读书的形式感。
三更有梦书作枕
王清铭(莆田作家)
博尔赫斯说:“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天堂有路,也就是静心阅读,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此时即身在天堂;地狱无门,有人自来。拒绝读书,让自己变得如黄庭坚所说的“面目可憎”,或者读书而急功近利,恨不得把字里行间的书香都兑换成金钱的铜臭等等,即为此类。读书人身陷名利之囹圄,大概已经堕入阿鼻地狱。
读书时的浮想联翩,应该以书中的文字为媒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而不是某书店读书活动要求参与者的“读后闭着眼睛作冥想状”。这样矫揉造作的姿态,适宜自拍,而不是读书。读书是私人化的事,要耐得住寂寞,如历史学家范文澜说“板凳要坐十年冷”;几个人围在一起读,更适宜作秀,能读进心去的大概不多。读书需要一定的环境,欧阳修的“枕上、马上和厕上”之说,更多是用来砥砺人们要多读书,读书人闻一点怡人的花香也无妨,古人也有焚香读书之习惯,只要你能在书的世界中心花怒放;精致的茶点,可放在读书前或后大快朵颐,否则胃一大心就小了,估计这一来你的舌尖鼻翼只有美食的芬芳,等待饕餮精神食粮的灵魂还处在饥饿状态。
“读书的形式感”,这种说法本身就是装模作样、作秀以博眼球的噱头。读书需要的不是形式主义的“形式感”,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仪式感,特别是在文化越来越荒漠化的现代。这仪式感首先要唤醒的是人们对书籍和文化的敬畏之心。吾乡莆仙历来有“地瘦栽松柏,家 贫子读书”的传统,乡人把读书当做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重要途径,连乡下妇女都敬惜每一片字纸,我的文盲祖母就曾告诫我说:有字的纸不能随便用来揩屁股。对书籍的敬畏,让读书人孜孜兀兀苦读,莆仙也被誉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再次,这种仪式感应是一种心灵沐浴的方式。余秋雨 说现代人“心底的文化垃圾”太多,现在随便一本书可能都比古人学富五车多,但收获远逊于古人。心灵沐浴,就是要清除心灵的污垢,让灵魂纯净如初。蝇营狗苟、利欲熏心、繁文缛节、灯红酒绿,诸如此类,都应在清除之列。最后,这种仪式感应是心灵宁静的打开方式。这世界越来越喧嚣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林徽因那样在内心“修篱种菊”,但最少要学会闹中取静,打开一扇心门,将尘嚣关在门外。
读书活动举办者应是有文化传播使命感的文化人,仪式感与形式感虽只有一词之别,却暴露了他们对书籍少了敬畏之心的毛病。或许,他们的初衷是唤起人们读书的热情,但这无法掩饰他们文艺营销的马脚。他们宣称这“形式感”能让灵魂离开书籍,到达什么“时间之外的幽静森林”,什么“让灵魂坐在草地上”。我看他们的宣传策划用以瑜伽或王林大师的气功广告更合适,这种矫枉过正、夸大渲染的做法背后离不开一个“利”字。大概只能骗骗一些自诩的“文艺青年”,从他们口袋中淘一点钱,其他的意义寥寥。我顺便送文青们一帖老中药——刘向的名句: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近来北上广有一个毁誉参半的“地铁丢书”活动,它是《哈利·波特》女主演艾玛参与倡导的伦敦“地铁藏书”活动的山寨版,艾玛在读书方面身体力行,伦敦也掀起了地铁读书热,中国版的“地铁丢书”,一个“丢”字无意中就暴露组织者的浅薄,其结果可想而知。
要真想读书,少耍点形式,多一点心灵投入。先在心里树立一种仪式感,点一瓣心香,这就够了。读书是顺心适性之事,我读书不拘泥于形式,也没有那么多的束缚。余光中先生乱堆放书籍,“书斋”经常闹“书灾”,我学问不及先生十之一二,但也附庸风雅地闹点书灾。夜深了,带一本书上床,这大概就是台湾女作家琦君所说的“三更有梦书作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