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修课—公务员制度论文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社会政治基础
世界各国财产申报制度的主要适用人群为各级国家公务员,其目的是保证政府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优化政府的行政行为,有其必然的社会政治基础。
1.国家公务员本身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各级国家公务员是财产申报制度的主要适用人群。公务员是受全体人民的委托来管理各种公共事务的,其权力和职责从实质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社会契约行为,公务员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就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所有国家公务员的国家性特征应当高于社会性特征,也就是说,从加入公务员队伍的第一天开始,所有公务员的一切行为,包括个人行为都应受到广大民众的监督,都应该遵守“公意”的各项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可以叫做公务员个性的法定“自我丧失”,也正是这种个性的法定“自我丧失”,为公务员的财产申报制度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2.财产申报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议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参与政治生活的合法途径,也使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透明度越来越高。现代政府行政体制提出了相同的要求,现代行政系统通过相对的输入、输出和反馈机制,尤其是输出机制的作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运作轨迹,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财产申报制度就是这种行政系统内部自我调整的必然产物。
3.现代法治社会要求财产申报制度必须符合相应的法定程序和法律规范。目前,西方国家都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财产申报制度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将其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财产申报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一种单向性的制度规范,即在特定的条件下,由国家有关机关强制性地要求有关人员对其财产状况如实做出申报。就目前情况来看,接受定期的财产申报不仅是西方国家公民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许多西方国家公务员必须要履行的一项义务。
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现状
早在1989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就有代表提出了尽快制定《财产申报法》的立法建议。以后不断有代表提出这一建议。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虽然没有形成正式的法律,但它的直接结果是,199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成为我国建国以后第一个具有财产申报制度的某些特征的规范性文件,为财产申报法的制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该项规定是我国首次要求党政领导干部申报收入接受监督的制度,它对收入申报的宗旨、申报主体、申报范围、申报时间、受理机构、违反责任、执行监督、解释及生效日期都做了规定,构建了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基本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日起实行。该法的第1条明确其立法目的为“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笔者认为,为了促进该法廉政的立法目的的实现,作为“反腐利器”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应该被吸收立法。
然而,数年的实践表明,收入申报规定还存在不少缺陷。如申报的范围过窄,往往领导干部一旦腐败,其“灰色”和“黑色”收入根本无法从这些申报项目范围内反映出来。又如,没有建立专门的权威机构受理申报,只是由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接受本单位申报人的收入申报,而申报情况又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申报材料报送相应的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不对外公布。对申报情况是否属实,亦无相应的核查措施和程序,这就使得制度的执行缺乏严肃性,在实践中难免流于形式。鉴于收入申报规定所存在的诸多缺陷,2000年12月中央纪委五次会议决定,2001年在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中首先实行家庭财产报告制度。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于2001年6月15日联合发布了《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试行)》。在这部规定中,对家庭财产申报的主体和范围做了延伸,将原先的申报主体由个人扩大为领导干部本人及其家庭成员(配偶及由其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和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将申报个人收入改为报告现金、存款、有价证券、房产、1万元以上的债权债务、贵重物品等主要家庭财产。这体现了与时俱进和讲求实际效用的精神,比收入申报制度明显进了一步,也逐渐向发达国家财产申报法所规定的内容靠近。但从执行情况看,财产报告规定同收入申报规定一样,效果也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财产报告规定仍然没有成为一项规范的国家法律制度,约束乏力。二是对财产报告规定的规范不全面、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三是财产报告对象范围过窄,只限于在现职省部级领导干部中试行,由于直接涉及高级领导干部的利益问题,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难以有效贯彻执行。四是对报告的情况没有严格的核实。没有在条款中严格规定必须对报告情况进行核实,只是提到“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对领导干部的家庭财产报告,可以核查”,这就显得弹性有余而刚性不足。五是只有报告规定,而没有公布报告情况的规定。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应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
财产申报制度法制化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在立法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如何破解已有的收入申报和财产报告规定难以有效实行的要害问题。
1.申报的主体和内容。从申报主体看,财产申报制度和规定中的主体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如果作为国家法律,这是不符合平等原则的。既然是从全局上维护国家的利益,任何国家工作人员不能例外。所以,《财产申报法》的主体,应该包括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
2.受理机构和申报程序。建议在县级以上直至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中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财产申报专门受理机构,有专门编制。申报程序先由各单位申报人按预先设定的表格填写一式数份(一份原件,其余复印件),再由各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指定的人员录入电脑,最后汇总到受理机构,由受理机构酌情核实后报上一级。受理工作结束后申报原件存入个人档案。
3.配套的法律、相关制度和软件。主要的配套法律包括《紧急状态法》《外汇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修订)》《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审计法(修订)》《遗产税法》《不动产登记法》《反洗钱法》等等。相关制度主要包括:不动产所有权实名制、金融真名制、财产申报纳税制度(征税范围扣除已应税的重叠部分)。此外,为方便填写、统计、核实、长期保存、查询,应设计一套电子软件,将所有申报资料全部录入电脑。
4.审核与惩处。申报情况由各级负责核实,按属地保存和管理,同时,集中到省级受理机构备案,必要时由省一级抽查。厅局级以上现职领导干部还必须上报中央一级。对拒不申报、不如实申报家庭财产或贪污的申报人,除实行党纪、政纪处分外,还应依法给予处罚。
5.财产申报情况公开。对申报情况进行科学整理,酌情将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开,并允许公开查询,使之接受群众监督,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对公开程度和范围如何确定更科学,还应进一步研究。
6.重点教育。必须以领导阶层特别是其中的主要领导为重点,组织学习和培训,着重以财产申报法的立法背景、重要性、紧迫性以及财产申报法的申报程序和对违法的惩处为内容,真正树立领导层执行申报法的自觉性和严肃性。[1]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立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能有效地预防腐败。随着公务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有的公务员随着职位的升迁,经不住利益的诱惑,利用手中职权以权谋私,大肆聚财敛财,成为公务员队伍中腐败蛀虫。在我国惩治腐败的措施有余,但是预防腐败的机制却严重不足。2007年9月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政府也意识到预防比惩戒来的重要。在世界各国及地区财产申报立法凸显其重要性之时,财产申报在预防腐败这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有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正因为部分公职人员的贪污受贿、腐败现象,使得政府公信力急剧下降,民主和法治原则遭到践踏。而面对腐败危机,国外许多国家都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财产申报立法,把政府官员的活动纳入到国家法律监督体系当中,使得公务员行政行为曝于阳光之下而达到预防腐败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经常可以看到年薪拿几万元的官员抽的是高档烟,戴的是高档表,开的是高档车,人们往往以一种质疑的眼光看待这种现象,因为这样大笔的花费与其个人正常工资收入严重不符,所以就会质疑政府官员是不是拿着纳税人的钱吃喝玩乐,其政府公信力也就大大降低了。而且就现今看来这种现象还得不到制止。但是如果建立有效的财产申报制度,就可以将公务员财产状况及其变化公布于众,那么这种质疑的声音也不会出现了,政府公信力也会慢慢的提升起来。
3、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蕴含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稳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社会财富不断增多。少数政府官员面对高享受、高消费所带来的诱惑,加之我国的制度不够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官员极易利用手中职务之便,肆意掌控市场经济,扰乱市场秩序,为自己大肆敛财。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在各国普受民众欢迎,已然成为许多国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利器。将官员的财产及变化状况公示,极大程度上约束官员慎用权力为己谋私,督促官员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
4、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有助于证明政府官员财产的合法性。曾也有学者不解的问: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月薪不过两千元左右,却能拿出几十万元用于房屋装修?不难想象这样的疑问,在民众心里无疑更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对于那些只能领取较低薪金的政府官员的任何财产增长——不管这种增长是否正当,都表现出一种不信任的情绪。而对于百姓的不信任情绪,政府也在试图寻找方式去消除。但想要证明官员财产合法正当,财产申报又恰好能做到这一点。将官员申报的财产公开,并且允许民众查阅,不仅让民众了解官员财产增长的正当性,而且这样也起到民众对政府财产状况的监督,防止官员滥用职权,进行非法交易。
5、公务员财产申报有助于强化官员的自我约束。行之有效的财产申报制度与相关配套法律一旦确立,所规定的申报主体必须按照规定申报财产变化状况、变化来源和报告其中的各种经济关系,那么申报主体在申报过程中,就不得不考虑,当自己已经违反了公共利益,取得不正当经济利益之时,如不申报,抱着侥幸心理,那么到时被查出将会受到更严厉的惩处。这样一来使得官员心理上不得不上下掂量,不敢涉足接近钱权交易的沼泽。当其接近腐败泥沼边缘之时,就会三思而后行。并且官员每年履行财产申报义务之时,不断接受监督,会不断建立廉洁自律意识,会从中受到一种道德教育,促使自己遵守其职业道德规范,主动避免违反公众利益之事,以此做到警钟长鸣。
第二篇:选修课公务员制度结课论文
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浅析
前言
学习了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其虽了解得不是很透彻,掌握的也不很全面。但就我个人的认识,在这里有一些浅显建议和应对方法。不过我们现在仍停留在理论和纸上谈兵的状态,真正的公务员制度在实际社会中是十分复杂 实施起来又十分困难。所以,论文有不到之处还请指正和包涵。
正文
我国公务员制度虽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行,但仍然很不完善。原有《条例》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行政环境变化的要求。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政府,应该积极顺应新形势,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改进和完善现有公务员管理体制,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活力。(这些问题既有制度本身的问题,也有一些是由于各种经济社会政治条件的制约使制度在运做中出现变形、不到位等问题。)
(1)现行公务员范围界定和划分
根据目前的规定,只有“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才是国家公务员。这就是说,其他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组织的工作人员有不同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应该分别建立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在现实中,这些组织“参照公务员制度执行”,这就使现行的公务员范围划分(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失去意义。实际上,这些机关都是掌握国家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就这一点来说,是相同的。
我们知道,在我国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目的之一即是在人事管理中实行分类管理,改变过去“干部”概念过于笼统,管理方法单
一、缺乏针对性的弊端。
分类应该根据其业务特点和性质进行。应当适当扩大公务员范围,不仅把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行政人员纳入公务员范围,并且还应当包括各系统中的工勤人员。“参照管理”作为权宜之计,不能长期实施,必须尽快予以分解。该并入的要及时并轨,统一管理;该从参照管理系列中分离出来的,要及时分离,单独管理。因此应该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社会团体“社会化”的进程,增强其用人的独立性、自主性。
(2)公务员人口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考核内容过于抽象和划一,标准过于笼统。各部门、各职位之间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差异大,部门之间、被考核者之间缺乏可比性,考核者往往无所适从 2,等次少。称职的大平台现象,混淆了公务员行为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助长
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风气,加上标准的模糊,使优秀、不称职人员的确定较难。从而在现实中出现了”优秀”者”轮流坐桩”,其余皆为”合格”的现象; 3,出现了领导不力、以群众测评为结果甚至以个人小结为结果的现象 4,考核方法较为单一,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写评语”的方法,这是一种定性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强的一种方法,很难保证考核的客观性。
结果:
这导致了公务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其队伍的优秀性严重受到阻碍!
分析:
我国公务员系统有多个入口。一是选任和委任,适用于各级政府组成人员;二是考任,适用于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三是调任,即党、政、立法、司法、群团、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办法相互交流,适用于领导职务中的非政府组成人员以及主任科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
我认为,我国之所以作出这种制度规定与我国是以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关,公有单位多,”公家人”就多,而公务员的范围又较窄。这种制度规定尽管考虑到了具体国情,但是也带来一定问题。问题主要出在调任上。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扩大考任比例,除了高级领导职务外都应该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少数调任者采用科学、规范的考核程序以”准入”,并制定相关的法规,使”调任”这个”入口”有章可循。
(3)录用方面 问题:
1,考官队伍素质不高;
2,考试的方法仍主要依靠笔试和结构化面试,而对一些较先进的新技术方法如情景模拟、心理测验、投射法、评价中心技术等缺乏研究和应用,因而无法全方位地对考生进行准确考察;
3,笔试内容与方法不够科学。
(4)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在管理方面的具体操作中往往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治人与治事相分离―――这是其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所在!
主要的原因是政治社会等消极因素的制约问题,有:
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机构改革仍在进行之中。2,缺乏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
3,僵化的户籍制度、落后的社会保障体制成为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4,公务员制度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法治管理”和“功绩制原则”,这就需要契约观念(平等、互利、尊重规则)、工具理性(对效率、效益的追求)等现代价值观念。我国由于几前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权力的运做过程中往往以传统道德、血缘关
系、有限范围内的“共同利益认同”为依据,以权力、权势、传统宗法道德和一定的个人喜好为依据,以联系、认同程度的深浅作为看待他人的标准,传承了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身份观念和人治色彩。这些前现代的文化特征使公务员制度科学价值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制约。
浅见:应在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之间就管理的对象作出科学明确的区分
(5)国家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教育机构不健全
a是公务员培训的综合管理机构不健全。b是公务员培训的施教机构不健全。2,(培训教育管理不规范3,培训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
4,培训教育的内容不规范、针对性不足、实用性不强
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
a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b是培训对象的思想认识不到位。2.培训经费相对不足3,培训监督机制缺乏
分析
1,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加强领导a充分认识公务员培训的.b切实提高参加培训人员的思想认识。社会在前进、在变化,政治体制在完善,公务员的工作岗位也会不断变化。要适应新形势、新时代、新岗位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参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适用不同的工作岗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重要意义。c进一步转变培训学习观念。2,健全机构,加强管理
a健全管理机构和施教机构。
b加强教学管理。培训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c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缺一不可。d健全监督体系。
e精选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业务知识与能力教育、创新能力教育。有效的监督,是完成各种任务保证
3,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提高培训保障能力3,健全培训激励机制
(6)公务员退休制度
内容:
公务员退休的待遇,是指公务员退休后依法应享受的权利,主要是指经济待遇,即退休者应享受的退休金和其他生活福利补贴。退休金是公务员退休后享受的主要经济待遇。
我国公务员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建立公务员保险制度,保障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第七十九条规定:“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退休金以及录用、培训、奖励、辞退等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的退休待遇于公务员的福利保险权。同时,公务员退休所需经费,由国家财政予以保障。国家在制定财政预算时,应当将公务员的退休待遇所需经费列入其中。机关对于公务员的退休待遇预算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怪不得有那么多人挤破了脑袋的想钻入公务员队伍里)
分析
1,在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公务员的范围(外延)、公务员的分类等几个问题,了实施过程中公务员制度不同程度地功能的失调、错位制度实践与制度设计原初目的相背离。重新审视《公务员暂行条例》,探讨这几个问题,对公务员制度、加入*+,后公务员制度的创新,都必要和紧迫。2,已有几十个公务员管理的法规、规章,但的条文多原则、多抽象,可操作性、适用性差,对公务员制度的实践无法的规范作用。缺少比如公务员的聘任、调任、纪律、回避、退休、监督、责任追究等的单项法规。公务员法规体系仍不系统、不完整。法规之间不配套、不的,“打架”,合力。
我觉得应当将“公务员”的概念写进宪法中,明确公务员的概念,职能,责任,义务,以及退休等方面。
结束语
现下的公务员制度的不完美和缺憾是众所周知的,但就目前的我国现况而言,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他需要各个方面的条件,它是一个很繁复的过程。
国家公务员制度结课论文
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 包装工程
09061223冯玲
第三篇:公务员制度论文
浅析理性与非理性交织于一身的公务员制度
王少昆
(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 社会学系,河北省保定市 071002)
摘要:不得不承认世界正朝向一个更加理性化的趋势发展着,公务员制度(西方又称为文官制度)正是人们为了实现更加高效可行的社会管理而产生的。在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就不断在总结着我国国情的同时结合西方的管理经验逐渐建立和完善着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看到公务员制度理性化一面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其因各种自身和外部原因而导致的非理性的一面,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Abstract: Have to admitted that the world is developing towards a more rational trend.Civil service(civil service system called by the West)is came into being for more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the society.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of 1978,We have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our civil service system on the basement of our country, conditions and the management experiences of the West.But it is a very important thing that we should see the paradox of the Civil services, the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We will make a discussion on this issue in this paper.关键字:中国;公务员制度;理性;非理性
Keyword: Chinathe system of public servantsrationality irrationality
世界范围内人类已经进入到工业社会了,我国也正逐步实现着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之中,在这一进程之中为了更加有效的分配和利用资源提高我国的行政管理效率,各种科学的管理措施被引进和应用。公务员制度正是我们为了实现对社会更加有效的管理才引进的。在人们庆幸其高效理性的一面的时候,“物极必反”的规律也在不断提醒着人们其对立面恰恰就是是非理性。
一、社会学视角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都是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对比中来把握和分析理性和非理性这对概念的。在很多社会学家那里非理性就是传统社会的代名词,而理性化则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这在社会学家对社会类型的划分上均有体现。早期的社会学家诸如斯宾塞、涂尔干、腾尼斯以及韦伯把社会划分为两种相对的社会类型:斯宾塞把人类社会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涂尔干把人类社会分为机械团结社会和有机团结社会;腾尼斯把人类社会分为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韦伯则将社会划分为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在这些社会划分中前者均是传统社会的表述而后者均是现代社会的代表,但无论是哪一种分法它们的划分标准基本是一致的。以涂尔干的机械团结社会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划分为例,他指出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之上的社会,劳动分工在这种社会中的极不发达,社会的控制方式主要依靠人治和传统的风俗习惯;与传统社会相对的现代社会是以劳动分工和业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人治而成为最主要的社会控制方式,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朝着更加高效理性的方向发展着。
在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眼中整个西方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理性化的过程。这种理性化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广泛存在着的:“在经济方面,这种理性化主要表现为精确计算投资与收益之比的‘薄记方法’;政治上表现为行政管理的科层化和制度化;法律行为方面表
[1]现为司法过程的程序化;文化行为方面表现为世界的‘除魅’过程。”这种理性化使社会
各方面变得井井有条人们充分享受到了理性化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但韦伯在看到理性化积极
一面的同时又透过种种痕迹敏锐的察觉到了理性破坏性的一面。韦伯这样写道:“西方社会了理性化过程一方面带来了人类物质生活的高度享受,另一方面却同时建造了一个‘铁笼’
[2]把人困于其中。”这也就是说当一切都受到理性控制的时候,理性本身就成了一种可怕的梦魇。打个比方的话就是说社会变成了一架巨大的机器,人们被分配到这架机器的各个部分,这使得人们变成了纯粹性的工具,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只知道必须要这样做。大家开始变得麻木不仁,接下来人们丧失了原有的自由,最后丧失了生存的意义。这就是韦伯所说的“铁笼”的含义。但讽刺的是困住人们的这只铁笼恰恰是人类自身精心制造的。
二、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和内容上视其理性化的一面
公务员制度最早源自19世纪的英国,其目的在于使政府的日常行政人员不受到来自政党轮流执政所带来的影响,因其行政效率的高效性而逐渐的被其他国家如日、美、德、法等国家沿用,并建立起了一整套关于行政人员的录用、考核、职务升降及权利义务等的相关制度。我国自改革开放时起为适应时代的潮流,打破过去不合理的人事制度,逐步学习和引进了西方的公务员制度。在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大约经历了准备、初步建立和完善发展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可以从1978年底到80年代中后期为止。自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传统的人事制度,即“大一统”的干部制度。这种制度基本上是一种身份制度,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取得了干部身份就拥有了与他相关的名誉、地位和福利待遇。这种大一统的人事制度是与我国长期实施的计划经济相生的,但这种传统的单凭推荐和领导考察的方式选拔国家行政人员的人事制度不仅有失社会公平的原则,而且造成了某些行政人员惰性和腐化行为。他们凭借着手中的权力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给社会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为此,国家有必要实施新的人事制度以改善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在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在谈到经济体制改革时政府就明确提出了提高政府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认真实施考核、惩罚和升降等制度。80年代初期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提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不合适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使
[3]用优秀人才。”此后,中央又曾多次申明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重构合理有效的政府人事制度的重要性并最终于1988年3月的第七届全国人大上提出了抓紧建立和逐步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并组建了专门机构从事建立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自此建立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提上了政府的日程安排。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因为它揭开了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序幕,为我国建立理性化的管理制度迈出了第一步。
(二)初步建立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自提出公务员制度建设到公务员法正式颁布之前的这段时期。自建立公务员制度提上政府工作日程之后,国家人事部门就着手组织力量开始了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法规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在吸收借鉴了国外经验和注意本国国情的情况下,政府于1993年8月14日正式签署颁布了我国的第一个基本行政法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并于当年的10月1日正式实施。自此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初步建立起来,在此之后的十年时间中为了更好的配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实施政府又陆续出台了包括公务员的录用、考试、职务升降、培训与诉讼等10个相关的单项规定和实施办法。
在内容上《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其他配套的相关法规对公务员的录用、奖励、晋升、培训、交流、回避、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以及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工资保险福利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在公务员的录用方面明确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试原则,各级机关在录用人员时都面向社会公开,并将录取名额的资料和录取程序以及录取结果通过媒介的方式向社会公告出来。另外暂行条例规定凡是符合条件的我国公民不分性别、种族、职业和出身均有参加公务员的参考资格。在公务员的晋升方面则打破了传统的人事制
度当中“按资排辈”的弊端,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来决定行政人员的晋升与否。在关于公务员的其他方面诸如公务员的培训、交流、回避、辞退等方面,暂行条例也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来对公务员加以约束以保证政府的行政高效运行。
(三)完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主要是以我国《公务员法》的正式出台为标志。为响应政府提出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要求,将公务员制度以正式的法律形式落实下来,有关部门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各方的意见后经过多次的修订终于在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常委第十五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法律,这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在我国最终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
在内容上它较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更加具体,包括总则、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力、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法律责任、附件在内的18章共107条。与暂行条例相比公务员法的内容更加详细划分也更加合理。例如在公务员的录用方面就对暂行条例中的相关规定更进一步进行了明确,将聘任制度公务员的管理之中。《公务员法》第十六章职位聘任第九十五条规定:“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
[4]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施聘任制。”又如在公务员辞职辞退这
一章中明确规定了引咎辞职制度:“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大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去领导职务。领导成员应引咎辞职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再担任现任领导职务,本人不提出辞职的,应当责令其辞去领导职
[5] 务。”
从我国提出建立公务员制度到公务员法的正式实施,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恰好反映了我国行政行为方面的理性化过程,它使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由原来的人治转向了更加有效的法制,用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公务员行为的各个方面,使行政工作有法可依,大大提高了其处理事务的效率。从这一方面来讲公务员制度的理性化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正如韦伯所说的那样理性化再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幸。
三、非理性与公务员制度的碰撞
虽然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不断丰富和完善着,并且在提高我国行政效率的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从实际状况上来看我国的行政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官员的贪污受贿、管理失职、以权谋私等问题比比皆是。这里让我们看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理性化的行政管理当中的非理性行为现象。
(一)公务员自身的原因
社会越进步越发展就越是要求人们采取更加理性化的方式来对纷繁复杂的事物来加以管理和约束,但不论人们所使用的工具与技术多么的完美,人们自身却不能达到这种全面的理性化,因为人们会被他们自身的本能所驱动。在弗洛伊德看来这种本能被称作本我,“它包纳着各种各样的兴奋、欲望、念头、驱动力和本能,当人们的意识无法控制他们的时候,[6]他们就会占据我们的思想为所欲为。”现实生活中的公务员也是人,也同样具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当他们面对着金钱、权力、地位等的诱惑时也会深陷其中。另外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道德对人们的控制不断下降以致出现了道德沦丧的现象发生。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产生了某些公务员的腐败堕落的行为。
(二)制度本身的原因
在韦伯的时代,他就已经洞察到了高度理性化的对立面正是非理性化。导致这种非理性化的原因就是人们为了使自身行动变得更具效率而对自身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人们却没有发现一旦某些制度产生之后就会失控,不在受创造它的人的制约反而却会控制
起创造他的人。久而久之,人们不仅没有体验到理性化所带来的快乐反而却逐渐的沦为其奴隶了。国家公务员法是政府为了提高公务员的行政效率而制定出台的,它对公务员行动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超出这个限定的行为都是不合乎规定的,是违法的。这就导致公务员在做每件事之前都要想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长久下去,公务员自身就沦为制度下的奴隶从而失去自身的判断标准。这一后果直接导致了公务员的道德逐渐沦丧。“在人们为达到理性共识而欢欣鼓舞之时,却不曾想到,人类自身的处境竟变得如此可怜,人类得到的世界竟变得如此贫瘠瘦的只剩下这一丁点少得可怜的共识了,善良、同情和
[7]怜悯被弃若敝履。”
四、结语
公务员制度是适应时代潮流符合社会理性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一改过去不合理的人事制度,将市场机制引入人事管理体制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我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有效的管理基础。但出于公务员自身及法律本身的限定,一些非理性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更重要的是公务员自身的道德沦丧问题正日益凸显出来,在集合了理性与非理性于一身的公务员制度当中值得我们去寻找调节二者的方法,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高效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瑞英.道德与理性的悖论[J].齐鲁学刊,2009,(1).[2]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十六章九十五条.[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十三章八十二条.[6][美]兰德尔·柯林斯.迈克尔·马科夫斯基.发现社会之旅:西方社会思想评述[M].李霞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7][英]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伦理学[M].张成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第四篇:公务员制度论文123
公务员制度论文
公务员这个词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已经参加过几次的公务员考试,对公务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其实还远远不够。为了进一步了解公务员,为以后进入社会积累一定的知识,于是我选修了这门课。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行政机关的人员,掌握着国家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是国家的形象代表,所以必须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公务员的管理。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1、竞争性原则:竞争在国家公务员制度中是公开、平等的。所有考试、考核、录用等程序都是公开进行的,并且所有参加报考的人员不受性别、家庭出身、民族、宗教等限制,并逐步打破地域、身份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竞争进入到公务员队伍中来。竞争机制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内在机制,它贯穿公务员制度的始终,并主要体现在公务员的考试录用、晋升与降职、职务任免,以及辞退制度上。
2、功绩性原则:功绩是国家公务员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工作实绩。公务员的职务升降、考核、任免、奖励等,竞争机制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内在机制,它贯穿公务员制度的始终,并主要体现在公务员的考试录用、晋升与降职、职务任免,以及辞退制度上。都以其在工作中的功绩为主要依据。
3、法制原则:法制原则就是制定法律规范依照法规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行政,并受法律保护。有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任免、升降等都必须按照国家公务员法律规定。
四、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事制度坚持的根本原则,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不是削弱党对干部的领导,而是加强和完善党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管理工作的领导。通过把党的组织路线、方针、政策按一定程序转化为行政机关人事管理的法规,依此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我国公务员制度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行,其中一些制度已经不适合当前我国国情,原有《条例》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行政环境变化的要求。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现存在如下问题:
1、考核内容过于抽象,标准过于笼统。
因为我国的公务员部门教多,各部门、各职位之间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差异大,部门之间、被考核者之间缺乏可比性,考核者往往无所适从。而且称职的大平台现象,混淆了公务员行为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风气,加上标准的模糊,使优秀、不称职人员的确定较难。从而在现实中出现了”优秀”者”轮流坐桩”,其余皆为”合格”的现象;这导致了公务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其队伍的优秀性严重受到阻碍!
2、廉洁不够透明,具体操作中往往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治人与治事相分离。
反腐倡廉,澄清吏治,为现代各国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标,亦是各国公民的殷切期望。因此,建立完备的吏治制度,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保证廉洁政制,以挽救信赖和权威的危机,乃为各国政府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如何完善公务员制度:
1、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增强考核制度的激励功能,加大平时考核工作力度,完善规范考核办法。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公务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的考核程序和方法,确保广大公务员对考核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与监督权,确保单位考核小组非领导公务员的构成比例,并由民主选举产生。完善公务员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群众参与选拔制度,保证人才选拔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民主性。继续规范和完善国家公务员选调制度,层层落实,牢牢把关,民主评选、校院推荐、科学招考、组织考察,从高校选调有志于公务员事业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公共服务部门,统一管理、下放锻炼、跟踪培养。采用雇佣制,打破政府传统的录用人员办法,引入了市场化、契约化的概念和做法,解决人员能进不能出、终身制和不合理流动的问题,不断增强公务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2、进行“法治管理”和“功绩制管理”。在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之间就管理的对象作出科学明确的区分,转变政府职能,组织机构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制。特别是要针对公务员立法层次与其性质要求不适应、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等问题,加快立法,强化执法,加强监督,以建立健全公务员法律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逐步实现人力行政法治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公务员法》的起草工作;抓紧研究制定尚缺的单项法规,如公务员的纪律、行为规范、调任、转任、退休等;对现有的单项法规要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3、优化社会生态环境。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完善不能只局限于观念和制度方面,社会生态环境的优化是不可或缺的条件。经济上必须坚定不依的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和完善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政治上,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要与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协调进行;抓好党政分开的改革,明确党和政府各自职能;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应逐步由微观管理转变到宏观管理。此外,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为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提供基础支持。大力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与完善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弘扬祖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形成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相融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为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完善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生态环境。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了解了公务员制度的不完美和缺憾,但就目前的我国现况而言,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他需要各个方面的条件,它是一个很繁复的过程。希望国家能够拿出强有力的措施,建设好公务员制度。
参考文献:
[1]苏廷林.当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M] 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9
[2]金世斌.制约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社会生态环境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 1998
[3]舒放.公务员制度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第五篇:公务员制度论文
我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认识
最近几年出现了考公务员“热”的现象。看着公务员考试培训的广告贴满了
校园的角落,看着报纸网络上对于每年公务员考试火爆程度的报道,我选修了“中
国公务员制度”这门公共选修课程,希望对“公务员”有系统正确的认识,对中
国政府机构有所了解。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公务员扮演的角色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对于公务员这
个职业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我们国家公务的宗旨。做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严
格要求自己,真正的代表到人民的意志。第二,公务员是国家的形象代表,因此
我们每一位公务员都必须严格按照公务员的要求,时时刻刻爱护国家的荣誉。
第三,服从是公务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工作中要服从上级的安排,服务领导的指
示,但也不是无条件的完全服从,对待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懂得坚持。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的,同时又改革了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弊端,因此它既不同于西方文官制度,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与西
方文官制度比较,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标榜“政
治中立”。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制度贯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这说明我国
公务员制度是党的组织路线,而西方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不得带有政治倾向。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而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公务员与“党
派脱钩”。我国公务员制度根据党的组织人事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坚持党对人
事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国家公务员是由各级常委及其组织部门负责
考察,依法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决定任免。西方文官制度
对公务员的管理强调“与党派脱钩”,公务员职务晋升不受政党干预。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德才兼备,西方文官制度缺乏统一的,全面的用人
标准。国家公务员在录用中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对思想政治方面要求严格。
在晋升中注重思想政治表现和工作实绩。因此坚持德才兼备标准是国家公务员制
度的重要特色。
四、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一个
独立利益集团,而西方文官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奖惩、晋升等都要考察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我国公务员制度也存在很多的弊端:首先,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缺乏灵活性,他具体表现在考试的方法仍主要依靠笔试和结构化面试,而对一些较先进的新技术方法如情景模拟、心理测验、投射法、评价中心技术等缺乏研究和应用,其中笔试内容与方法不够科学,因而无法全方位地对考生进行准确考察。其次,对公务员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我国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公务员的考核又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又以平时考核为基础。然而现行法规中的一些规定由于缺乏严密性、科学性,使得这一制度的效力大大下降。因而会出现很多人所见到的公务员工作很清闲,没有效率。
对于以上缺点,我认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改善,其一,公务员管理机构应当逐步系统化,这有助于公务员做任何事情都能有所依据,也能提高效率;其二,改善公务员队伍更新机制,这样相当于引入竞争,可以让每个人都能紧张起来,才能让工作进行得更好。
总之,不论如何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新时期条件下的时代要求,他对我国稳定发展起着保障的作用,因此对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会不断完善,很多的不好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