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中学生军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题
当今中学生军训教学活动调研报告
摘要:中学生军训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但 在军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军训资源紧张、训练方式单
一、国防知识 贯穿少、成果难以巩固的现象。学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方法和 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使军训成果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才能磨练学 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从而 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的传统美德,使 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
关键词:中学生;军训;问题;对策
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 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而中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在的中学生都过着比较优越的生活,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许多学生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蜜罐”里,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观念较为淡薄。因此军训不仅可以锤炼学生 的意志品质、增强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还可以学习到人 民解放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并且有利于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开阔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活跃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从而 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 的全面发展,中学生军训过程中出现了军训资源紧张、训练方式单
一、国防知识贯穿少、成果难以巩固的现象。
一、存在问题
1.军训内容单一,教育效果不明显。中学生学习任务重,空余时 间较少,高一新生入学后军训只有三五天的时间,因此军训内容少,时间紧促,同时也为最后一天的汇报表演,天天稍息,立正,蹲下,跨立,齐步走,喊口号,向右向左转等重复动作,晚自习拉歌天天 唱同一首军歌,学生练得实在不耐烦,就撒谎请病假,甚至有些家 长来校为学生请假。这种军训方式忽视了学生国防知识的教育,培 养学生的国防观念上做得很不到位,甚至在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上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军训规章制度未贯彻落实,忽视了成果的巩固。短短几天军训 的效果,虽然能令我们惊叹不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又会 发现,军训后的几天或数十天也许还可以看出军训的一些影子,可 是数十天后,已不再像参加过军训了。军训时养成的好习惯,比如 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精神,相互帮助的好风尚,宿舍 里牙具的有序摆放,被子整齐折叠程度,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良好意 识都恢复为原来的样子。这主要由于军训后,军训规章制度未贯彻 落实,学校忽视了对军训成果的巩固。
3.军训资源紧张,达不到训练目的。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军训活动,本是一件磨练学生意志品质的好事,但是由于军训资源设备欠缺,只能以突出学生的纪律作风训练、基本的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训练 等。学生持枪射击,兵器知识,如何掩护,如何防灾,如何防空防 恐,这些东西本应是军训的必修内容,也是学生最需要知道的东西,更是学生最喜欢操练的技能,但在中学生的军训期间根本无从谈 起,达不到军训的真正目的。
二、采取的对策
1.灵活多变的组织方法,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学校虽然没有 各种军用器械让学生演练,但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 派学生赴军营参观,体验生活,警民联欢。也可聘请老红军、老八 路任学生国防教育顾问,建立具有广泛群众性和较大影响力的国防 爱好者协会,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震自救演习,开展国防教育周 和军营连着你我他活动。“八一”建军节可组织学生赴军营慰问,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爱国热忱和报效祖国的 壮志。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方法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 律性。
2.改进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国防意识。为了提高学生对国防教育 的认识,军训期间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官应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采用多 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形式,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形象直观,使枯燥 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学习兴趣。如介 绍我军的光荣历史和武器装备,讲评国内外军事热点、兵器知识以 及如何掩护,如何防灾,如何防空防恐等问题,为学生们提供一个 畅所欲言的场所,提高他们学习军事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他们 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3.军训成果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军训本来就应该是一项长期的 任务,学校应该把学生军训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如每天按照内务卫 生的统一标准整理内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内务检查、内务评比。唱军歌、练拉歌、组织一次军歌比赛,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听取专家 讲述国防教育报告会,解放军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国防知识竞赛,广播操比赛,另外还可以通过早操、课间操和升国旗等活动训练学 生。只要将这些贯穿到平时的常规管理中,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就能为将来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生军训应该与时俱进,针对中学生群体的特点、身体状 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掌握军事知识、军事技能,培养先进的战争 理念、国防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上,而不是简单机械,不顾学 生体能特点的身体操练,一味的以吃苦和体能消耗为训练目的,不 但起不到军训的真正目的,而且还会遭到学生和家长的抵触,最终 背离了国家设置中学生军训的初衷,甚至给正在成长的学生造成身 体上不必要的伤害。总之,应增强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 感,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的传统 美德,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 观念。
第二篇:新形势下中学生军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焦进
新形势下中学生军训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中学生军训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军训过程中出现军训资源紧张、训练方式单
一、国防知识贯穿少、成果难以巩固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使军训成果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才能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的传统美德,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关键词】中学生 军训 问题 对策
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而中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在的中学生都过着比较优越的生活,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许多学生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蜜罐”里,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观念较为淡薄。因此军训不仅可以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还可以学习到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并且有利于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开阔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活跃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还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从而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 1
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学生军训过程中出现了军训资源紧张、训练方式单
一、国防知识贯穿少、成果难以巩固的现象。
一、存在问题
(一)军训资源紧张,达不到训练目的。
每年高一新生一入学,学校就组织学生进行军训活动,本是一件磨练学生意志品质的好事,但是由于军训资源设备欠缺,只能以突出学生的纪律作风训练、基本的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训练等。学生持枪射击,兵器知识,如何掩护,如何防灾,如何防空防恐,这些东西本应是军训的必修内容,也是学生最需要知道的东西,更是学生最喜欢操练的技能,但在中学生的军训期间根本无从谈起,达不到军训的真正目的。
(二)、军训内容单一,教育效果不明显。
中学生学习任务重,空余时间较少,高一新生入学后军训只有三五天的时间,因此军训内容少,时间紧促,同时也为最后一天的汇报表演,天天稍息,立正,蹲下,跨立,齐步走,喊口号,向右向左转等重复动作,晚自习拉歌天天唱同一首军歌,学生练得实在不耐烦,就撒谎请病假,甚至有些家长来校为学生请假。这种军训方式忽视了学生国防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上做得很不到位,甚至在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上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军训规章制度未贯彻落实,忽视了成果的巩固。短短几天军训的效果,虽然能令我们惊叹不已,然而,随着时间 2 的推移,我们又会发现,军训后的几天或数十天也许还可以看出军训的一些影子,可是数十天后,已不再像参加过军训了。军训时养成的好习惯,比如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精神,相互帮助的好风尚,宿舍里牙具的有序摆放,被子整齐折叠程度,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良好意识都恢复为原来的样子。这主要由于军训后,军训规章制度未贯彻落实,学校忽视了对军训成果的巩固。
二、采取的对策
(一)灵活多变的组织方法,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军训期间彻底要改变稍息,立正,蹲下,跨立,走队列,喊口号,向右向左转等传统军训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派学生赴军营参观,体验生活,警民联欢。也可聘请老红军、老八路任学生国防教育顾问,建立具有广泛群众性和较大影响力的国防爱好者协会,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震自救演习,开展国防教育周和军营连着你我他活动。“八一”建军节可组织学生赴军营慰问,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爱国热忱和报效祖国的壮志。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国防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军训期间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官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形式,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形象直观,使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学习兴趣。如介绍我军的光荣历史和武器装备,讲评国内外军事热点、兵器知识以及如何掩护,如何防灾,如何防空防恐等问题,为 3
学生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提高他们学习军事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三)军训成果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
军训本来就应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学校应该把学生军训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如每天按照内务卫生的统一标准整理内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内务检查、内务评比。唱军歌、练拉歌、组织一次军歌比赛,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听取专家讲述国防教育报告会,解放军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国防知识竞赛,广播操比赛,另外还可以通过早操、课间操和升国旗等活动训练学生。只要将这些贯穿到平时的常规管理中,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就能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生军训应该与时俱进,针对中学生群体的特点、身体状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掌握军事知识、军事技能,培养先进的战争理念、国防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上,而不是简单机械,不顾学生体能特点的身体操练,一味的以吃苦和体能消耗为训练目的,不但起不到军训的真正目的,而且还会遭到学生和家长的抵触,最终背离了国家设置中学生军训的初衷,甚至给正在成长的学生造成身体上不必要的伤害。增强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的传统美德,使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
第三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澄迈大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消防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消防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火灾发生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为贯彻总队《海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县消防大队开展了“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规范了干部、官兵的言行举止,强化了干部、官兵的法纪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大队战斗力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应对、解决消防大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关系到消防大队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关系到消防大队内部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
一、鉴于当前条令条例学习存在的问题,应着重抓好以下四点
一是要使条令条例教育走上规范化教育。如何改变条令条例教育落实不到位的状况,将条令条例教育纳入训练计划,建立计划、备课、测试、检查、讲评等制度,并在时间和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使条令条例教育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条令条例学习。组织大队全体干部、官兵学习条令条例,真正掌握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可结合大队实际,围绕干部职责、行为规范、日常制度、遵纪守法、防火等内容,组织系统专题讲座,深化条令条例的学习。
三是要知条令、懂条令、用条令。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紧密结合,防止和克服知条令、懂条令而不用条令的不正常现象。大队每名官兵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学习、消化和理解,全面掌握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吸收其精髓,提高对学习条令条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认清贯彻条令条例的重要意义,把学习、熟悉条令条例作为思想教育的必修课,真正做到牢记于心,惯之于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按条令条例办事的良好习惯。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工作,狠抓日常养成,确保条令条例贯穿于工作、学习、训练、执勤中,自觉、刻苦地学习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二、针对问题,落实措施
一是抓好学习,切实增强大队全体干部依据条令条例进行正规化管理的观念。条令条例学习方法单
一、时间不落实,是导致大队不少干部条令意识不强,对条令条例掌握得不深不透的主要原因。比如,有的干部不熟悉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不会用其规范大队的各项工作;有的干部片面理解条令条例的内容,降低落实条令条例的标准。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条令条例的落实。因此,加强大队正规化管理,首先要抓好条令条例教育,增强干部依据条令条例进行正规化管理的理念。二是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积极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合力推进条令条例深入落实。为积极营造浓厚学用条令条例的氛围,使全体官兵充分认识到开展条令条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活动期间,大队通过宣传板报、学习园地、条令条例抽考、宣传横幅,队列训练,集中组织学习等形式,让官兵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条令条例学习同官兵的工作、学习、生活有机结合,促使官兵们自觉保持严整的警容警姿,努力形成“人人学条例、个个懂条例、事事依条例”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好履职,确保条令条例在落实过程中不走样,见实效。当前,条令条例不能真正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干部对抓条令条例和内务规定落实的职责不清。有的抓落实随意性很大,想怎么抓就怎么抓;有的抓落实没有统一计划和重点,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只抓一点不顾其它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依据条令条例中各自的职责,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使各干部按职尽责。大队领导对落实条令条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要及时拿出正确决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干部要识大体、顾大局,强化全局意识,克服本位主义,自觉摆正自己在抓条令条例落实中的位置,积极围绕正规化管理的总目标。
第四篇:新形势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干部人事档案为组织人事部门招用、调配、培训、奖惩、任用干部等工作提供真实信息,但当前干部人事档案立卷归档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是了干部档案管理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立卷归档受政策法规变化的影响大
近年来,国家、省、市组织部门都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统一法规性文件指导,这些文件的实施使得干部档案的管理工作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基本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但有的法规文件要求不统一、变化相对快,有的条款只是暂时的并多次改变,如工资级别登记表1992年以前立卷归档时没放,1992年以后要放,并只须放九类1-1号,可是2000年又发文规定新整档案工资级别登记表不要放。这不仅给档案立卷工作造成一定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美观。如审计材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预备党员考察表,2000年下文要求归档,而要求从1996年收集,这样收集起来就有一定难度。
二、干部档案立卷不规范
1、历史遗留问题多。以前大部分管档人员专业程度普遍偏低,且又多属兼职,有的自身要求不严,对立卷归档的材料没有认真把关、鉴别,再加上部分单位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使许多该归档的材料,有的没归档,有的填写不全,不该归档的材料混入了档案内,造成了案卷质量低。近年来对干部档案进行目标考核,干部档案管理部门为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虽多次催交,但有的材料年代久远,原件无法找到。责成有关部门补办的材料虽经认真鉴别,但有失历史原貌,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真实性。
2、纸张不统一,表格不规范。虽然明文规文秘杂烩网定档案材料要统一使用十六开规格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红笔、铅笔等书写,但材料形成过程中,有的纸张大小不一,大的要切,小的要糊,有的表格印制超过装订线等,无形中给干部档案立卷归档工作带来了麻烦。档案目标管理要求纸张必须19×26.5规格,组织部门印制的表格都达到了此要求,但人事、教育、公检法等部门形成的材料大部分用a4纸,如报送的学历材料绝大部分都是用a4纸。凡此种种问题的出现,又必将影响到将来的档案立卷工作,影响案卷质量。
3、档案意识淡薄,部分材料散失严重,归档不及时。随着人们档案意识的增强,大多数档案都能及时立卷归档,但立卷中发现,有的档案材料短缺,如表彰材料散失严重。
三、档案管理人员不稳定,素质有待提高
干部档案立卷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才能做好。但现实并非如此,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疲于应付,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再加上有的基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还有些档案人员认为“政治上没奔头、搞档案无尽头”,导致了干档人员调整频繁,刚刚熟悉业务,又被调到其它岗位。新的档案管理人员又开始新一轮熟悉业务的过程。
以上问题已经影响到干部档案立卷工作和案卷质量。为切实加强理档案立卷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针对档案立卷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基层档案管理部门和上级部门要高度重视。
首先,统一标准,强化管理。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统一标准,强化管理。文件的类别、条款等尽量少改动。要求形成干部档案材料单位的纸张规格要用a4纸,特别是高校的一些学籍材料。这样会避免少拆卷,少改动,少切纸,避免浪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同时也有助于保持档案的美观,使干部档案立卷工作在统一的法规文件指导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其次,严格把关,认真鉴别归档材料。干档管理人员让送材料者填写移交单,对每一份材料都要认真鉴别。一要看材料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填,有无使用纯蓝、圆珠笔、铅笔、红墨水等,若不规范退回重填。二要看材料是否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只有在盖章签字后,才能归档。三要看表格是否印制规范。鉴别审核后要核实移交单,看该送材料的单位还有哪些没送来,然后及时催交,并及时归档,这样就不会遗留问题,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正常化轨道。同时,各有关部门要把收集移交干部档案材料作为应尽的责任,及时移交。为解决立卷中存在的问题,干部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归档制度,使收集整理经常化,不拖延、不积压、认真鉴别,及时归档,牢牢严把入口关。
再次,加强领导,建好队伍。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不仅要把档案立卷管理工作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目标,还要明确领导分管,对考核、任免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明确要求,责成相关科室手续齐全后及时送交干部档案室,在配备档案专兼职人员时,要选择政治思想好、事业心强、能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的人担任,并注意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对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上要多关心,帮助解决收集、整理方面遇到的难题,要在档案的库房设备,经费使用上给予保;对兼职干档管理人员要在工作时间上给予保证;在政治上要多关怀。为了提高专兼职干档人员的素质,要不断强化业务培训和交流,有计划地组织举办档案业务知识培训班,举办有针对性的业务讲座,以及内部观摩交
流或外出参观学习,不断开阔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干部人事工作。
第五篇:浅谈新形势下汶上县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汶上县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主力军应该是农村劳动力,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但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欢走老路、按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和求知欲望。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严重束缚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因此,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科技知识的教育,特别是农业机械技术教育刻不容缓。
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属于农村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的范畴,是科技兴农、提高农机化水平的载体,是对广大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知识教育的阵地。因此,农机培训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农机化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新源县农机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新源县农牧机械化学校,是一所集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农机操作及维修、电子电器、车工、焊工、钳工等农机实用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学校。自1983年成立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从严治校”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实现“招得来、培得实、转得出、能致富”的培训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机驾驶员培训工作,在广大农民群众当中赢得了良好的赞誉,为新源县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较为显著的贡献。
新源农牧机械化学校现有教职工6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中专1人,高级工程师1人,中级职称的1人,初级职称的2人;农机校总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训练场面积1500平方米,有教室、电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学员宿舍、模具室、教练车库、维修车间;有教练机车5台,其中30马力拖拉机1台,18马力拖拉机2台,15马力拖拉机2台;有电教设备3套,图书500余册,教学后勤保障机械有工作台、电焊机、切割机、台钻等全套维修设备。可同时培训200人。在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和哈拉布拉乡分别建立了培训分校,各有教室2间,办公室一间,可同时培训50人。
三、新源县农机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一)拓展思路,锐意创新
新源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在九十年代以前主要对从事拖拉机驾驶和内燃机手培训,九十年代后期扩大到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和扶贫开发劳务技能培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出务工农民增多,原来的定期集中办班培训方式以及培训范围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源县农机局总结了以往的经验与教训,充分认识到只有拓展思路,摆脱培训方式以及培训范围的束缚,不断拓展农机校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才能让农机校取得新的突破。为此,将原农机校从农机监理站中独立出来,确立了以农机校为主,管理站及监理站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动
农机技能培训工作的工作格局。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集中与不集中相结合的灵活机动的形式开班培训。如拖拉机驾驶员实行流水培训,随到随学,定期考试取得资格;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农机焊工、维修工、营销员等)与乡镇或村集中培训,条件有限的或上门上户培训;对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则以集中办班突击的方式进行。新的培训范围和培训方式满足了群众的不同要求,提高了培训效率,打开了农机培训教育工作新局面。近5年来共为新源县培训了2100多名农机驾驶员,培训农机大户500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2000人次,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完成1000余人次。为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提供了优良的服务。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地教育培训。
农机化学校担负着提高农民技术素质、传授农业机械新技术的职能,是全县农机化培训工作的龙头。为切实发挥这一龙头培训基地,新源县围绕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改善农机学校培训设施,努力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演练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规范化的培训管理模式。在立足于发展壮大教育培训基地的同时,新源县农机学校成立了农机综合服务部,每年可为学校创收10万元,全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农机校基地培训,使更多的农民掌握了生产技能,掌握了增收本领,使大批农民走出土地,凭借一技之长走向了富裕。2008年新源县结合自治区农机监理、推广、培训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用于进一步完善装备多媒体教学宣传投影仪、教练车和主要农业机械的教学挂图、电子模拟教学显示仪、教学模具等必备的农机培训教学仪器设备,积极探索在一次培训中,完成拖拉机驾驶技术、农机田间操作技术和农机修理技术工种的培训模式。
(三)完善工作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为此,新源县建立了《校长岗位责任制》、《教师岗位责任制》、《班主任岗位责任制》、《教练员岗位责任制》、《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学员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学员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教学过程中严格照章办事,做到用制度管理规范各项工作,使培训工作做到了严格有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突出培训重点,打造农机培训品牌效应
在全县多所职业教育培训学校中,如何让农业机械化校这个名字脱颖而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培训市场,新源县结合“阳光工程”和劳务技能培训政策,突出重点,把劳务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机校走向市场的旗帜,努力打造新源农机校劳务技能培训的品牌效应,从而带动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全面发展壮大。
(五)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坚持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坚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的原则,广泛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科技下乡活动,不断拓宽农机培训领域。结合机械化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不断引进新机械、新技术,引导农民进行技术创新;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各乡镇,村远程教育培训场所、“农牧民科技培训基地”的办学场地和办学设施,成立流动“农机学校”,向农民传授农机知识,宣传农机政策,为农民朋友提供贴心服务;作好跨区作业培训服务。每年及时进行技能培训,外出跟踪服务,保证了外出作业机械安全、高效运转。
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县、乡两级培训服务链条,加快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
(六)做好结合文章,使农机培训工作服务“三农”
农机校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培训工作与农民群众的需求相结合。农机校的工作不仅要立足本职搞好农机驾驶与操作的培训,更要与国家其他各项涉农工作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农机培训工作做到长久不衰,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是培训工作与农机田间作业质量建设年活动相结合。结合农机田间作业质量建设年活动,开展作业质量专题培训,对全县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操作人员和农牧民分批进行培训,并将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和实际操作内容纳入新考照农机手的新训内容。对新机手的培训增加职业道德、农机具的安装调整、实地作业等技术内容,让农机手真正掌握先进适用的技术,掌握田间操作要领。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农机驾驶操作队伍。
二是培训工作与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安全生产隐患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与农机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新源县结合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从源头抓起,定期开办农机法规法制培训班,使广大农机手时刻将安全生产放在心头,排除了安全隐患,维护了全县农机安全生产正常秩序。
三是培训工作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结合。新源县结合农机维修、农机电焊、农机营销、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工种适时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既规范了行业准入制度,又为学员就业务工提供了有效的证明,做到了农机培训与技能鉴定相辅相成。
四是培训工作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相结合。购置补贴的实施带动了农民购买先进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农机具大幅增加。新源县结合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对购机补贴政策、补贴产品目录、实施方案、申请程序等政策信息进行宣传,让农牧民了解政策、清楚办理程序。让补贴政策家喻户晓,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四、农机培训工作面临的困难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农具和新技术的投入使用,以及农机专业大户的不断涌现,给农机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理应农机培训工作要有不断发展,但现实状况并不如此,当前农村培训工作存在有哪些问题呢?
(一)农机培训领域不宽,办学方式不灵活
现在农机培训机构主要培训的业务大多停留在培训拖拉机驾驶员上,由于拖拉机培训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时变动,其培训单一性和不稳定性,制约着农机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发展。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此法明确规定拖拉机培训要实行社会化,也就标志着农机培训区域垄断的现状将被打破。社会竞争的出现,将会对农机培训机构带来一定的影响,将促使农机培训走向多元化,从这一意义上说,要尽快地扭转以往的办学方式不灵活、单一性的局面,否则,农机培训工作将会陷入僵局。
(二)师资力量不足,再教育缺乏。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各种机型应运而生,但目前新源县农机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远远满足不了农机培训发展的需要。而且目前
现有的培训教师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知识老化问题突出,缺少专业性的进修,对新式农机状况知之甚少,掌握的知识明显落后于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
(三)培训机构硬件设入少,设施比较落后。
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资金的限制,长期以来,农机培训机构缺少必要的投入,致使基础设施步伐不快,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比较差,教学设施陈旧,现有的教材、教具等不能满足培训需要。
(四)宣传力度不够,主动占用市场的意识不强。
搞拖拉机驾驶培训时购机者为了领取牌证,进校学习成了必经之路,在动员学习方面不用费力。而其它机械的使用者,培训机构如果仍然处于“等”、“靠”、“望”的状况,不主动占用市场不加强宣传力度,那么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的局面,农机培训多元化的思路将无法实现,培训机构也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即,事业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职工的人心浮动,也制约着农机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发展。
五、做好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新的形势为农机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农机职业培训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职业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机职业教育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农机职业培训教育必须在内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拓宽农机培训业务,建设多元化的农机培训体系。
农机化培训要正规化,要拓宽农机培训业务,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农机培训机构培训业务不能仅仅是拖拉机培训,我们应针对所有农业机械使用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比如在新源农村,现在掀起购置联合收割机的热潮,对于新购置的机手来说,如果不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是无法了解联合收割机的特性、操作、保养、维护等知识的,如果盲目地操作,势必会造成经济损失,影响服务质量。农机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可以在农忙之前举办“联合收割机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让机手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帮助机手增加效益。在办学形式上,要根据不同业务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采用“走出去教”与“请进来学”相结合的方式。“走出去教”就是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会农机操作手技术,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请进来学”就是把农机操作手定期集中到农机培训机构里进行比较正规的系统培训学习,提高他们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也可以采用“下乡联办、短期讲座、跟踪服务、现场示范”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推动农机培训事业的发展。
(二)要坚定为农服务思想,提升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农村改革以来,面对联产到户的实际情况,农户变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他们一方面盼望学到新技术;另一方面,机手都是户主,有很重的家庭负担,他们把短期经济效益看得很重,放弃劳动时间学习已有损失,若再摊上什么费,大部分人就不会参加。因此,农机培训应以求社会效益,提倡服务精神为主。同时农机培训工作要与目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所推行的“阳光工程”相结合,“多为农民
着想”,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要树立“机手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更好地为他们服务,用事实让他们得到“实惠”,让他们学到过硬的技术。
(三)搞好宣传,广造舆论,调动农民学习农业机械技术的热情。
农机培训工作是培训的主体,而另一主体即农民往往被忽略,应该说农民是农机培训的直接参与者。现在的农民由于信息不灵、科技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淡薄、思想比较保守、接收新生事物慢、种田观念陈旧,所以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精耕细作,长期下去,农村实现农业机械化将无法实现。为了转变农民的观念,调动他们学习农业机械技术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农机培训机构,要本着坚持“向社会宣传农机,让农民了解农机”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送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农机培训业务、农机新技术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了解最新农业机械技术,支持农业机械培训工作,使农机培训机构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威望,因势利导农民,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改变他们小农经济的思维惯性,激发他们学农机的兴趣和欲望。
(四)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农机培训事业的发展自始自终离不开培训机构教学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只有具备相应农机知识的人才能教好用好农业机械,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农机培训工作要想生存与发展,首先必须重视对自身素质的培育。现今的科技日新月异,各种农业机械推广快,更新快,比如栽植机械、收割机械等,如果我们的教学人员不加强对业务的学习,就不能满足培训新技术的要求。我们提倡教学人员一岗多能,能教能用。因此,农机化培训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将农机培训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培育复合型、适用型的人才。
(五)加强硬件投入,夯实基础。
农机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因此,农机培训机构的发展壮大,除自身努力建设外,还要积极争取政府对农机培训事业在资金和硬件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除此之外,农机培训工作还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合作,比如与农机监理部门合作,搞好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与科技推广部门协作,搞好新机具操作手培训与宣传工作;与管理部门协作,搞好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提升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的素质等等,还可以建立机手培训档案,依托农机大户,带动更多的农民朋友学农机,用农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农机培训事业犹如一项造福于民的浩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更需要我们农机系统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发展中不断更新观点,要灵活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拓宽办学思路,把农机培训机构建设成农民转岗转业培训基地、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伊犁州农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