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邵阳学院2009~2010学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大全
邵阳学院2009~2010学年度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一、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总支(1个):
中文系团总支
二、邵阳学院五四红旗团总支(5个):
中文系团总支
外语系团总支 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团总支 音乐系团总支
三、邵阳学院先进团总支(3个):
艺术设计系团总支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团总支 政法系团总支
四、红旗团支部(24个):
政法系09政本班团支部
经济与管理系08管理科学班团支部 经济与管理系09管理科学班团支部 经济与管理系07国际经济与贸易团支部 体育系08体本二班团支部 中文系07汉语言文学二班团支部 外语系08本七班团支部 外语系09翻译一班团支部 音乐系08本科三班团支部 艺术设计系08环艺三班团支部 艺术设计系09艺术设计三班团支部 理学与信息科学系08物本班团支部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08化学一班团支部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07化学班团支部 城市建设系09地本团支部 城市建设系08地理科学团支部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08机本六班团支部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08机本九班团支部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09车辆工程团支部 信息工程系08网络工程班团支部 信息工程系08信息类一班团支部 电气工程系09电本二班团支部 江北校区数模十五班团支部 计算机协会团支部
五、优秀社团指导单位(1个):
艺术设计系团总支
六、学雷锋先进集体(7个):
城市与建设系08土木一班团支部 经济管理系09人力资源管理团支部 体育系08二班团支部 电子协会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08生物工程二班团支部 中文系08新闻班团支部 理爱基金会
七、优秀部(室)(18个):
外语系团总支组织部 外语系团总支学术科技部 中文系团总支办公室 中文系团总支宣传部 中文系团总支社会实践部 中文系团总支信息调研部 中文系团总支素质拓展部 音乐系团总支文艺部 中文系学生联合会办公室 中文系学生联合会心理健康教育部 外语系学生联合会监察部 外语系学生联合会宣传外联部 外语系学生联合会学习部 外语系学生联合会勤工助学部 政法系学生联合会劳卫部 体育系学生联合会体育部
理学与信息科学系学生联合会维权部 音乐系学生联合会女生部
八、优秀团干(179人)
邵阳市优秀共青团干部(3人): 袁显忠
彭
涛
刘相逶
教师(2人): 郭
妍
李姿霖
经济与管理系(15人):
杨小虎
唐丽莎
粟
韬
胡
兵
张小强
余
博
梁之昆
张贤盟
黄民兴
杨
帆
朱辰辰
胡
盼
蒋秋林
姜
研
贵
华
政法系(13人):
姚
莉
邓涯芳
夏平静
雷
宏
达芳叶
肖晓云
谢
君
邓晓银
唐利平
唐
园
欧
望
尹
莹
谢桂远
体育系(8人):
尹显龙
陈
威
周银玉
王小平
陈海辉
曹利琼
陈云峰
李雅丽
中文系(14人):
姚
彬
刘志琴
殷
婧
魏张伟
袁
奕
彭
艳
唐超群
谢兰兰
张
露
张
旭
程美琳
吴小林
姚
丽
邹
亮
外语系(21人):
汪镔怡
何
彬
韩欣怡
杨雅慧
朱
菁
张
琦
颜
杨
盛
杰
元
敏 王
瑶
黄
巧
左
撰
阎欣婕
黄佳林
李晓乐
胡
芳
张建平
黄姣姣
易文香
李
鹏
刘俊潇
音乐系(8人):
杨
威
李伟琴
胡
丹
李
倩
廖富民
徐
周杨
财
肖柏杨
艺术设计系(13人):
毛静虹
罗传稳
张
倩
张
静
胡艺觉
张怡涵
赵
丹
杨
娜
张亚娟
袁
音
文
桢
刘
倩
陈京京
理学与信息科学系(12人):
郑正伟
毛倩兰
朱丽君
胡
星
李
英
何
莉
张
文
徐春林
邱银花
刘小龙
吕
调
曾
焱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12人):
倪
静
罗
慧
李
玲
张甜田
叶
好
彭文婷
苑春歌
李志强
聂
巧
刘明扬
董深深
王同珍
城市建设系(16人):
林
星
周灵
尚
扬
谌
颖
魏旭红
刘兆平
邓颜婷
曾祥芬
邹序红
刘
霞
李
勇
刘国清
李
凯
王
维
卿
超
尹世勇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14人):
肖曙光
郭
鹏
汪展富
张邦国
漆
双
刘
威
曾建坤
周鹏
董宇龙
李阿谦
张振升
朱海军
刘崇斌
孙长辉
信息工程系(15人):
谭
毅
阳
誉
张
政
彭艳桃
罗自嫱
刘娇娇彬
代
敏
谭成豪
杨志军
陈
琴
卓
柳
杨鹏飞
电气工程系(10人):
符
丹
张
文
肖
茜
史
帅
肖慧瑜
卢崇俊孟 刘
禹
江北校区(6人):
刘目标
张桂胜
肖小华
姚雨佳
刘期波
刘
群
九、优秀团员(467人):
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2人):
符
丹
何
杰
邵阳市优秀共青团员(3人): 高
攀
潘敏华
杨
丽
王改建周磊奎肖路欢张池艳姚 袁
经济与管理系(51人):
陈思妮
邓
雁
黄
勇
肖
遥
陈迷宇
颜金星
阳
莎
周红艳
程
娓
周琳
张
晓
唐
娇
王
瑶
张丽华
阳泽民
伍胜利
邹文婷
陈
格
黄意方
尹
盼
冯
刚
王远珊
严玉虎
盛宏圆
周茵因
余佳琪
黄
宜
胡晓芳
郑
龙
周少芹
罗
婷
江依林
蒋刘丽
郭洁楠
孙
媛
项校群
谢小冬
薛
卉
张
如
张
涛
杨子平
吴
琼
邓淑祺
李俊池
王华光
杨
涛
刘
慧
成婵
华林辉
黄
惠
刘冬春
政法系(17人):
王凌霞
陆姣姣
余金金
曾
荣
刘
佳
王志峰
谈
娟
宋鸿明
赵毕升
李
莎
黎海峰
肖
灿
彭兰英
向祖江
向文洪
付
涛
周明
体育系(25人):
麦华龙
陈
洋
蒋艳群
曾
义
刘文辉
严奉立
张
兵
吴
磊
杜元伍
林树章
陈成林
李申祖
何世忠
段春华
贺林玉
邹金敏
陈
威
蒋
勤
刘
伟
谭
辉
张超红
邓德治
欧晓华
刘仕仪
李
凯
中文系(32人):
肖尊严
陈伦伦
朱佩琴
张雯雯
黄铭洲
涂漂雨
卢
赛
孙亚娟
仇洁丽
李维林
曾文斌
罗
燕
罗媛媛
郑自林
李
娜
石
坚
胡
焕
刘
攀
任
幸
夏
拓
钟
鑫
彭
敏
饶立民
杨
扬
张致远
黎
婧
杜
凯 吕
薇
孙志欢
勾海谛
隆拾梅
王晓妍
外语系(39人):
陈勇勇
李
路
杨
华
谢慧玲
戴海艳
周亚欣
唐芳萍
张方源
唐
迪
罗浦心
孟
晓
李
娟
王
芳
林
菲
彭
佳
曾
怡
刘文丽
粟
伊
刘晓雪
陈
黄
李
婷
罗
艺
高
玲
汤海茜
赵依林
舒艳艳
吴彩淑
廖翠芳
肖晓华
陈雪园
夏巧玲
李娇林
魏怀辉
张
静
易文举
欧阳逸群 赵
娟
张红梅
戴
蓓
音乐系(36人):
毛
宁
卢叶子
郭从文
赵
静
兰新维
周德龙
谢新发
冯立兴
周婷
赵
鹏
曹
茜
王书权
姚
宁
吕
曦
刘建军
周闺
周芷
毕志超
陈振伟
马
勇
汤正杰
李青山
刘宝明
杨梦瑶
宋姿彤
戴
伟
秦
丽
韩鲁宁
张
萍
周月清
张建辉
张文祥
李汉涛
魏高红
李微微
刘
龙
艺术设计系(41人):
熊
景
池倩倩
李学东
刘
宁
王晓明
王开宇
谢
燕
朱
娜
占
燕
朱颖双
李
祥
李
振
郑
伟
陈晓燕
程东旭
蔡
可
俞程洋
吕国庆
王
逸
于海洋
王天龙
刘
源
杜金祥
杨
景
席盼盼
安楠楠
谭善明
高山卉
欧赛琼
韩晓红
潘
丽
周晓露
杨
杰
王欣智
刘诗琪
张
俊
杨
蓓
卫光耀
胡
凯
李海鹏
贺嘉贝
理学与信息科学系(22人): 熊正民
黎奇坚
万吉茜
贺霞坡
刘树成敬雄群
邹
欢
支碧云
李彩凤
张小威
廖
庆
邓文静
李小花
邓
婕
江玲瑶
池菁菁
申
森
谌礼攀
李玲利
宋文鸿
朱
海
刘
娟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34人):
杨
瑛
吴
娟
胡铸格
宁雅琴
胡郁楠
曹
望
彭伟艳
易菊阳
梅
玲
袁锦用
肖
艳
孙平芳
向
哲
史华梅
黄淑君
蒋琼华
袁
丽
刘
露
邓飞艳
蒋
勇
李海燕
华伟伟
易雪媚
龙思臣
丁
岚
罗福平
胡
丹
张人福
张
波
高泽志
高
放
陈承良
李
青
邹浩然
城市建设系(41人):
娄 翔
张赞威
蒙贵凤
李
敏
伍科旗
黄泽琅
晏杰杰
刘成龙
赖
稳 贺 川
刘华婷
伍章彪
龚
昕
何
驰
蒋平平
陈
样
沈
高
谭
早 张海军 周祥
藤德友
尹玲凤
周杰
陈淳娟
罗
斌
张
倩
张
磊 黄曦红 刘
丰
高东兴
朱少军
陈
蓉
肖
沅
段再扬
刘晓峰
李纪宗 杜
霞 张立杰
彭腊梅
王吉红
欧阳文波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50人):
凌
羽
谢
文
胡为明
钟
虎
夏业文
张
敏
石洪俊
刘志雄
李志威
徐
孟
毛旭东
赵一帆
汤
慧
尹国水
柳春明
黄玉成潘
西
郭
建
胡成宝
李
源
梁
超
王
科
夏
旭
张
湘
肖
明
谭海军
张伟楠
熊
辉
陈才剑
陈
蓉
方
勇
任永志
曹远志
彭林峰
梁浩波
李奇缘
邓文涛
张
维
王海滔
徐桂生
胡泽宇
周坤
谢
群
李小华
张
冰
邓宁静
陈家辉
邓植潇
罗
沛
杨
炼
信息工程系(44人):
刘雅望
余
彬
钟
姝
贺
晴
钟玉柱
朱厚顺
刘彩凤
吴就邻
袁辉祥
胡美华
肖光念
徐
优
王
斌
王
军
阳
敏
李荣慧
李作为
余
畅
郑
想
曹
水
蔡雄武
周罗
甘
局
邵长军
刘
艳
杨
韬
张
泽
罗
松
柳亿兵
阳
云
邓志成梁鑫俊
刘湘智
方飞燕
徐
健
胡跃红
雷慧姬
覃
敏
马海英
许
尧
谢
霆
陈
迅
蒋风浪
张
鹏
电气工程系(26人):
刘景东
李
磊
林康泉
罗亚军
张白雪
刘跃云
吴建书
林承满
刘梦圆
禹楚胜
张
坤
杨
明
陈
卓
林
芳
阳好凤
魏蕾蕾
雷
华
赵
欣
袁绿洲
单
双
邹鹏里
罗昆鹏
唐
敏
周雄
戴
硙
陆
毅 江北校区(9人):
雷
佳
何邵辉
何思敏
宁麒祥
杨红艳
阮桐冰
肖
军
刘小聪
钱志勇
十、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568人): 经济与管理系(63人):
何
璐
陆玉华
宋桂龄
关
超
廖
陶
曾
涛
王小丁
周杨
崔同文
李
斌
蔡
望
刘
畅
肖
涧
舒
欢
付超霞
何
磊
朱阳足
赵利银
邹木兰
周华香
刘奖华
谢芳芳
王主礼
张
威
吴媛媛
王小红
龙晓岚
蔡
郁
蔺辉辉
王玉萍
刘慧敏
高
丰
周冠良
刘颍颍
罗会琼
周帅
韩加宝
张艳艳
宋
纤
陈
蓉
张
玲
刘
昱
刘婷霞
史玉莲
李
芸
曾牡丹
袁超超
刘志辉
张丹萍
冯小龙
刘峻帆
罗
鸯
马
芊
宋
强 唐
洁
唐
琼
张丽珠
张邵智
张
颍
朱
拓
肖维为
邓文琪
李
婧
政法系(22人):
何
蓉
李燕梅
李丽湘
范
平
谭
柳
楚
段
李志濠
余志峰
李晓霞
张小花
彭
羽
许
蒙
滕燕青
张凤萍
侯素盼
方云云
姚志峰
邓如山
吴虹桥
王金香
王生庆
向晓璐
体育系(30人):
马
战
任
军
罗
谨
夏红武
杨琼云
袁
露
李清清
陈建峰
王
峰
黄
勇
孟德龙
潘
维
吴秋月
刘
杰
熊
林
夏
勇
陈云峰
杨
杰
曹利琼
杨
涛
何治斌
白耀锋
刘
容
刘宏智
罗
文
张
丽
尹艳艳
戴旺华
唐仲迪
刘志图
中文系(38人):
张爱连
刘
杰
谷春英
卢应江
陈
刚
陈金龙
刘希平
刘
滨
潘晓薇
邓瑶瑶
向
慧
胡
乐
廖喜张
张
剑
赵
慧
龙香谍
李梧捷
林
香
张海楠
余
倩
董美华
王丽莎
周海波
扬
帆
丁
佩
李颂仪
姜羽裳
朱道成李
文
刘
曼
何祥灏
霍
龙
潘思茗
张荣幸
吴
湘
胡
莎 李丽新
朱
昂
外语系(50人):
金楠菲
朱
娣
罗丽丽
何
艳
周平
王冰清
李
娜
周靖
李天华
张晓兰
彭
亮
肖
丹
周双喜
张
恒
杨
丽
张红梅
邓丽玲
付 蒙
杨
涛
龙
瑜
邓
洁
伍
敏
龙学林
郑
芬
张白美
杨
青
王姣平
谢芳妤
唐阿秀
赵灵芝
陈
乐
肖星辉
肖春丽
唐
丽
邓
啸
王
璐
匡剑英
高
艳
夏恒慧
付晶晶
张姜凤
粟蓝子
全姣丽
莫
琼
胡小燕
王竹林
阳
芳
韩
菁
袁
静
彭佩璐
音乐系(40人):
黎
花
何永贺
曹庆庆
张钟涛
黄
喆
徐梦源
阳佳丽
李占涛
张红梅
郁
菲
黄梦霞
李
静
张
芳
张红健
刘文宗
陈湘蕾
周子杨
张
侨
王道南
文
霜
吴晓燕
罗芳菲
苟海燕
陈思维
王
炜
白淑敏
张
淼
童盛静
慈
杰
陈甜蜜
刘子虬
蒋晓英
韩东亮
向娜娜
吴雅琼
宋
娟
王晓平
姜盼兮
苏光凤
肖巨浪
艺术设计系(50人):
菜莉莉
黄
龙
廖钟广
刘来顺
秦力健
沈婷婷
汪
敏
王真真
任秋玲
许四镇
杨红丽
杨大卫
郑
沛
周诗帆
朱
震
张立梅
郑
彬
邓亚西
苏卫方
张紫成隋思思
程相申
贾
凯
刘
刚
刘健康
孙文彬
钱昌进
彭
程
于超男
张海杰
姚婍婷
罗良婕
何
洁
刘
超
王龙平
曹
莹
刘骅增
付相如
刘苗苗
丁
妍
黎
丹
黄威振
王玮琦
李
慧
张
然
盛义斌
刘正艳
刘会影
李伶丽
李晋威
理学与信息科学系(26人):
谌文成黄淑鹏
谢春红
于
雷
王炫鑫
黎东平
朱
红
李金桃
杨桃红 刘
力
刘泽奇
屈雄伟
刘干强
杨良忠
段喜枚
吴思思
欧阳聃
杨
华
彭
俊
王志超
张
帅
张寨孝
邓
培
李永龙
柳
娅
王玲杰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39人):
刘辉强
董俊峰
赵金妮
赵
冰
王佘风
陆
瑶
张海波
曾
凯
凌
敏
周 娅
陈凤萍
熊廷显
周彪
易
红
许
健
邓向军
蒋文静
闵
勤
吴湘平
刘汉希
周群
陈红茂
田佳亮
陈
慧
贺林宝
徐月冰
郭雄群
陈清烨
文美利
唐娅婕
罗
艳
成亚斌
谭轶姝
张秋菊
王兴林
贺湘晴
周素平
黎
彬
欧阳宇安
城市建设系(51人):
夏阳誉
蒋余粮
罗茜文
孙
波
朱
芝
蔡
苗
钟文捷
屈玉婷
冯曼丽
陈
毅
艾惠洪
刘海潮
邵
斌
李
沛
雷
聪
李洪峰
王
雄
黄潇湘
魏
恒
周大雄
张浪洋
张
志
黄海燕
彭正爱
袁一文
胡冠宜
柳
杨
杨
琴
曾
宇
何兴强
吉
琳
邹淑萍
莫劲军
何
方
刘任鹏
肖艳飞
唐梦龙
张军荣
徐
伟
霍海峰
张
军
彭送文
王
华
王化东
汪德云
蒋亚男
潘
敏
裴永双
罗淋玻
汪
斌
廖
倩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63人):
唐
俊
何昌华
谢灵波
邓天桥
谷
全
易
玲
袁立军
周笔锋
吴祖保
李
翔
王佳琦
赖晓易
肖
雄
张
谦
林树生
袁亚民
王治国
吴
昊
孙加强
吴申安
禹优鹏
邹志广
李大鹏
李
巍
吴跃云
邓恩铭
程
龙
柏晓培
何富高
李少武
唐玉龙
杨文彬
武广文
李德卫
杨
辉
郑奇林
周华良
魏广明
周斌华
吴鹏义
张
丹
刘
潇
张
涛
刘
炯
张桂彬 夏
浩
廖辉辉
陈蓓蕾
黄明懿
刘
鹏
周杰
刘
凯
王瑞波
钟
强
赵运海
肖
铮
肖祥根
胡旭球
曹
军
喻
浩
甘焕杰
肖林刚
唐
彪
信息工程系(56人):
谭聪武
何钟瑞
赵石根
石龙华
易豪炯
袁
飞
黄
灿
刘
明
马海龙
郭
雄
谭
璐
任忠华 欢
常
昌
朱心谷
蒋
艳 鹏
窦世博
余志敏
周丽洁 鹏
卢
贺
石文莎
唐
智 谞
眭小毛
段红飞
刘
艳 喜
王泽柱
刘立亚
电气工程系(33人):
刘
向
沈妹茹
李鹏辉 孙
权
游
洋
胡易成 青
卢进波
吴
超
王卓锋 伟
杨莎丽
周洁
周立英
江北校区(7人):
李丽萍
彭柏树
曾晶晶
隆
胜 屈高雅 王宇佳 刘芳芳 尹芳兰 王少峰 李华昭 吴欣珏 李
毅 焦广英 许剑龙 陈
开 侯芳霞 朱
晟 钟
旭 谢高志 杨茂滨 唐
丹 李文慧 陈
平付久艳 李凯军 赵旻昱 曾耀辉 贺
珊 周彪 王
涛 张正梅 王
俊 阳梦峰 史
惠 谢
峰 李
江 郭
艳 周玲 陈玲玲 苏
晓 陈
婷 马昭娟
尹素花 戴
彬 朱
明 沈双双 刘
佩 王奇云 吴
霞 邓歆艺 肖
易
刘
吴
陈镜李 稳曹瑶贺
第二篇: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五四红旗团委申报材料
近年来,在**团市委、开发区团委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开发区办事处团委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青年团员的成长成材需要为目标,从基层团组织建设、开展组织活动、加强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展示团员风采等各方面着手,全面活跃基层,全力夯实基础,较好地促进了辖区内团员的成长,为开发区乃至全市团委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创办团员青年学习班,带领大家学政治、学文化、学科技共同致富。
办事处团委成立了团员青年学习班,达到了有教室、桌椅、黑板、教材、师资学习计划“六配套”,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本着农忙少学,农闲多学的办班原则,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学习:一是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通过上团课,组织团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等党的方针、1 政策;通过组织团员阅读报刊、杂志,或召开报告会等形式,使团员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开阔团员们的视野;通过组织团员观看爱国电影,增强团员的爱国意识,起到教育作用;二是开展高等教育。主动请来了市黄淮学院和电视大学的老师,向青年们讲授计算机、英语、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提高团员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进行科技培训。利用团员青年学习班办科技培训,请来了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的技术人员来讲课,还邀请市医院、区公安分局专业人员前来讲授生活饮食与健康,民主与法制。经过以上系统的学习培训,辖区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团员青年科技示范户,他们都用学到的科技知识,并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带动了整个办事处辖区经济的发展。
(二)讲文明比贡献,移风易俗结硕果。几年来,办事处团委组织辖区内三村团支部建立了以青年团员为主的“学雷锋小组”,坚持常年学雷锋。一是定期给四属五保户“送温暖”,解决了他们的当务之急;二是组织全体团员每月义务清理村村通公路、2 村中小路,保持区容区貌的整洁;三是针对部分村仍存在封建迷信活动,村团支部科技文明组,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婚事新办,丧事从简,号召团员青年实行晚婚晚育,并积极实行计划生育,改变了传统的婚姻观、生育观。现如今,辖区内团员青年文明健康新观念的已基本形成,婚姻家庭稳定与和谐,对于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培养,团员青年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提高。
办事处团委连年以“5.4”“11.27”等重大事件和重大节庆为契机,开展主题集会、体验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大力加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培育“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人文精神,引导团员青年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饯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气,几年下来,辖区内社会风气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户们的大局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多样集体活动,彰显团队精神。
1、动员组织辖区团员青年积极参加防汛和抗洪,团员们自告奋勇成立了抗洪抢险青年志愿者突击队,为即将到来来汛期做好了充分准备。
2、积极组织老团员举行“重温入团宣誓”活动,即佩带团徽、重温入团宣誓、唱团歌,进一步增强了团员们的爱团、爱国之心。
3、以三村团支部为单位组织进行“十七大在我身边”手抄报及黑板报比赛,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5、8、10名,并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鼓舞团员们的热情。
4、积极参加了区团委组织的“思想大解放•青春促发展”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了开发区团委的表彰。
5、定期开展 “关爱留守儿童,图书义卖活动”活动,并对其进行了感恩教育,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学会感恩,长大后回报社会。
(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精神,通过认真组织,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充分引领辖区团员青年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锋,以思想的解放激发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促进工作的创新,团员们都争先恐后的带头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讨论学习心得,通过一个时期的学习和讨论,大家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开阔,大家都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推动金山办事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建功立业。
(五)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积极帮助四川地震灾区群众重建家园。
“5.12”大地震发生之后,举国震惊,全民哀痛。为了能够为四川灾区多尽一份力、多献一份爱心,办事处团委积极响应国家、省、市的号召,充分发挥共青团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首先在第一时间组织了 5 辖区团员们的爱心捐款活动,很快筹集到了善款,并于第一时间上交了该笔资金,以期尽快发往灾区,支持那里的抗震救灾工作。
近日,我们又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贡献一份力量、献上一份爱心”活动,多次来到**市援建灾区活动板房生产定点企业帮助生产企业装运、整理活动板房。大家顶着骄阳,一丝不苟地整理着一块块活动板材,然后小心翼翼地装运上车。每个人只有一个想法,为了能使灾区人民早日住进新房,再苦再累也不算什么,大家都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力量。大家还纷纷表示,今后只要有这样的活动,一定还要参加。
近年来,在开发区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办事团委先后多次被市、区授予多种荣誉称号,真正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辖区内民众的赞扬。在今后的工作中,办事处团委将再接在厉,同心同德,努力开创办事处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学院共青团工作要点
2005年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认真落实团市委和学院党委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工作部署,坚持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坚持求真务实、建设积累,坚持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紧密配合学院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努力构建我院共青团工作新的工作格局。2005年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继续坚持“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紧密围绕团市委提出的“青春奥运战略、青年成才战略和服务青少年战略”,加强和巩固各基层团组织的工作,以建立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为目标,通过锐意创新、自主改革、提升能力、优化环境,丰富和发展共青团工作品牌,围绕学院“两个评估”工作,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等为工作的着力点,争取工作有新突破和新举措,进一步开创稳健发展的工作局面。
一、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以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与实践,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深入贯彻中央2004年16号文件精神和团市委、学院党委相关文件精神,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牢牢抓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纪念“一二·九”运动70周年等重大历史契机,通过理论学习、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效形式,依托学生理论社团,积极调动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优势,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活动,增强团员意识,引导青年团员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认真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教育为重点,利用讲座、漫画、网络论坛、主题征文等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树立“诚信我为先”的主体意识。(三)以积极加强共青团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拓宽共青团工作的外延,发挥网络宣传教育的职能。建立健全团组织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共青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调研工作的意见》,加强对各基层团组织的信息化指导和培训工作,发展网络思想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二、加强组织建设力度,依托基层,巩固基础,完善团干部的培养机制,努力推动各级团组织的能力建设。(四)完善和巩固专职团干部学习机制和培训机制。,按照团市委《关于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切实的学习型组织模式,注重专职团干部理论和业务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团组织的领导能力,造就“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五)完善和巩固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针对两校区办学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机制,巩固已有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将学生干部的培养规范化、科学化。在总结过去学生干部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从组织能力、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能力、计算机网络知识、工作方法、心理素质、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旨在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充实到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中,为党组织输送优秀分子。(六)完善和落实《关于加强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员的发展对象工作的实施意见》,督促和规范各基层组织“推优”制度,建立“推优”工作的定期汇报制度,配合学生党支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鉴定工作。(七)坚持和完善团的组织生活制度。继续坚持并不断改进“三会两制一课”(团支部大会、团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团员教育评议、团籍注册制度和团课),通过“五四”达标创优竞赛活动,评选院级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员标兵、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发挥榜样群体作用,倡导学习先进,“比优争先”的良好氛围。(八)坚持和健全工作的调研制度和团务公开制度,注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掌握基层的工作开展情况,畅通信息的沟通与工作交流渠道。把重点工作、活动开展情况、团费收缴和使用情况等及时予以公布。
三、优化和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建设具有建院文化内涵的校园氛围。(九)组织好“五四文化艺术节”、“第三届学生社团节”和“一二·九合唱节”等品牌活动,努力调动学生组织的积极性,组织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类活动,塑造和展现建院大学生的自信健康、开放文明、多姿多彩的亮丽形象。(十)推进和拓宽“益学讲堂”的影响力和号召离。提升讲堂影响力,拓展讲堂组织模式,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授等优秀教师为学生传递知识、文化,拓宽学生视野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十一)坚持举办“英语活动月”活动。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配合英语课堂教学,开展外语讲座、电影赏析、英语角、英文戏剧比赛等形式的活动,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环境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情趣。(十二)继续举办“师生共建文明课堂活动”,通过与工会联合的“教学相长师生沙龙”、“我眼中的建院教师”的征文和演讲活动融化教育主客体间的矛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四篇:学院共青团工作要点
~年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认真落实团市委和学院党委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工作部署,坚持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坚持求真务实、建设积累,坚持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紧密配合学院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努力构建我院共青团工作新的工作格局。~年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继续坚持“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紧密围绕团市委提出的“青春奥运战略、青年成才战略和服务青少年战略”,加强和巩固各基层团组织的工作,以建立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为目标,通过锐意创新、自主改革、提升能力、优化环境,丰富和发展共青团工作品牌,围绕学院“两个评估”工作,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等为工作的着力点,争取工作有新突破和新举措,进一步开创稳健发展的工作局面。
一、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以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推动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学习与实践,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年16号文件精神和团市委、学院党委相关文件精神,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牢牢抓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纪念“一二·九”运动70周年等重大历史契机,通过理论学习、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效形式,依托学生理论社团,积极调动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优势,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活动,增强团员意识,引导青年团员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认真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教育为重点,利用讲座、漫画、网络论坛、主题征文等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树立“诚信我为先”的主体意识。(三)以积极加强共青团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拓宽共青团工作的外延,发挥网络宣传教育的职能。建立健全团组织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共青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调研工作的意见》,加强对各基层团组织的信息化指导和培训工作,发展网络思想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二、加强组织建设力度,依托基层,巩固基础,完善团干部的培养机制,努力推动各级团组织的能力建设。(四)完善和巩固专职团干部学习机制和培训机制。,按照团市委《关于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切实的学习型组织模式,注重专职团干部理论和业务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团组织的领导能力,造就“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五)完善和巩固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针对两校区办学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机制,巩固已有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将学生干部的培养规范化、科学化。在总结过去学生干部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从组织能力、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能力、计算机网络知识、工作方法、心理素质、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旨在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充实到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中,为党组织输送优秀分子。(六)完善和落实《关于加强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员的发展对象工作的实施意见》,督促和规范各基层组织“推优”制度,建立“推优”工作的定期汇报制度,配合学生党支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鉴定工作。(七)坚持和完善团的组织生活制度。继续坚持并不断改进“三会两制一课”(团支部大会、团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团员教育评议、团籍注册制度和团课),通过“五四”达标创优竞赛活动,评选院级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员标兵、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发挥榜样群体作用,倡导学习先进,“比优争先”的良好氛围。(八)坚持和健全工作的调研制度和团务公开制度,注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掌握基层的工作开展情况,畅通信息的沟通与工作交流渠道。把重点工作、活动开展情况、团费收缴和使用情况等及时予以公布。
三、优化和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建设具有建院文化内涵的校园氛围。(九)组织好“五四文化艺术节”、“第三届学生社团节”和“一二·九合唱节”等品牌活动,努力调动学生组织的积极性,组织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类活动,塑造和展现建院大学生的自信健康、开放文明、多姿多彩的亮丽形象。(十)推进和拓宽“益学讲堂”的影响力和号召离。提升讲堂影响力,拓展讲堂组织模式,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授等优秀教师为学生传递知识、文化,拓宽学生视野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十一)坚持举办“英语活动月”活动。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配合英语课堂教学,开展外语讲座、电影赏析、英语角、英文戏剧比赛等形式的活动,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环境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情趣。(十二)继续举办“师生共建文明课堂活动”,通过与工会联合的“教学相长师生沙龙”、“我眼中的建院教师”的征文和演讲活动融化教育主客体间的矛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巩固、完善、探索和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十三)继续推进社会实践规范化、经常化建设,完善和丰富多种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巩固和深化“首都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校区共建”和已有的亲情陪伴--关爱空巢老人”、为进京外来青年计算机培训项目志愿服务项目。探索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工作体制。(十四)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等工作,积极开拓志愿者活动的渠道。
五、依托专业、着眼应用,提升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水平,丰富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十五)总结工作经验,结合学院实际,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制度建设。在学院《关于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以积极拓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途径和渠
道,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指导思想,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见》,总结成绩和模式、为切实提高我院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服务。(十六)做好~年学生科技立项申报工作和~年科技成果的总结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全市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及结构设计大赛等各项竞赛活动。特别是利用专业资源,积极开展校园课外科技活动,适时开展结构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建筑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网页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活动。倡导在大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参与一项课外科技项目、听一堂科技讲座或论坛、参加一项课外科技竞赛活动。
六、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完善自我教育系统,做好服务学生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工作。(十七)下半年筹备召开第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会和第五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全面总结两年来的各项工作,提出工作目标和计划,切实发挥好学生组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能,切实为广大同学服务。(十八)建立学生提案工作的日常制度,努力反映和解决学生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起到学院和同学之间的的桥梁纽带作用。(十九)采取有力措施,在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制度约束、活动举办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建立健全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各项制度,进一步推动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七、加强青年教职工团建,丰富青年教职工文化生活。(二十)配合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与工会青工组织合作,适时开展青年教工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青年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充分发挥教职工团员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生力军的作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
第五篇:邵阳学院目标管理奖
邵阳学院目标管理奖发放办法
为强化学院内部管理,引导和激励广大教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根据《邵阳学院目标管理实施办法》(修订版)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按照奖罚对等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院各单位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与目标管理奖挂钩。
第二条目标管理考核结果分为A、B、C三类。考核结果为A类的单位,发给全年全额目标管理奖的105%;考核结果为B类的单位,发给全年全额目标管理奖;考核结果为C类的单位发给全年全额目标管理奖的95%。内如有一项一票否决,自动降一级;如有两项以上(含两项)一票否决,则其目标管理奖不能高于校平均目标管理奖的80%。院领导的目标管理奖,按机关部门正职平均奖乘以两者校内津贴比率计算。
第三条各单位的目标管理奖按本单位在编在岗人数和考核等次核发到单位。在岗6个月以下的按半个编制计,在岗6个月以上(含6个月)按1个编制计。调离或擅自离岗人员不发目标管理奖。
第四条个人目标管理奖分为目标管理基本奖和目标管理考核奖。个人考核不合格者,取消目标管理奖;不积极接受单位负责人安排教学任务或其它工作者,可按低于目标管理基本奖标准发放,直至取消目标管理奖。目标管理基本奖为学院拨付给单位人均金额的70%,剩下部分由单位根据本单位成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考核分配方案。
第五条在制定分配方案时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为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制定方案时,要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
第六条校内津贴自行解决的单位,目标管理奖发放办法原则上按此办法参照执行。
第七条本办法由院人事处负责解释,自2010年元月1日起实行。
邵阳学院
201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