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窦桂梅:演 讲 稿(定稿)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在六年的实验中成绩突出,1999年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的一等奖。1995、1997年两次参加国家级的教学比赛都获一等奖。1998、1999、2001、2002、2003年《人民教育》分别在“教师风采”、“新星舞台”“世纪演讲”“今天怎样当老师”等专栏介绍她的先进事迹、教改经验及教学思想,并先后到全国许多地方做专题报告和观摩教学几百余场。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爱是一堆细节》《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 》四本个人专著以及《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主编或参编7本著作,发表文章近百篇。
窦桂梅先后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政府命名的“省管专家”,省首届“五四奖章”获得者,省三八红旗手,省师德标兵……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朱容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以及全国各地做专题报告。2002年作为国家西部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内蒙等地讲学。相信,新的工作环境也会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演 讲 稿
老师们、领导们:
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脚下和福建省的这些老师们相识,还没谈上相知。但愿我们以后能够彼此相知,你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已过中年,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但是,我想我和各位老师比,我发现,有的老教师的面孔比我还老。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你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月为伴。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我想,我今天往这一站,我应该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我尽管很累,昨天坐了四次飞机,从北京到宁波,从宁波转到上海,从上海又转到这儿,晚上十一点半才躺到床上。今天早上五点半赵老师就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让我上课。很对不起大家,我不知道几点开课,我竟然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赵老师他们怕打扰我,没让我换地方,还给我盖了一床被子。起来时,我连脸都没洗,头发也没梳,请各位原谅!虽然脸没洗,头没梳,但是激情依旧在。老师们,可能也感到我嗓子哑了,年岁大了。不过人三十六,心却只有十六。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老师们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位中年妇女的状态。我想,岁月使我容颜变老,你们的热情让我青春依旧!
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第二点感受,所以我荣幸、我高兴,我就要释放激情。另外,我还觉得很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作文教学,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阅读教学的的确确也算是自己的一项特长,上的还算可以,尤其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容易爱把别人教哭了,我先哭,他们再哭,大家一起哭。有的时候还真能达到所谓的三情共振。但是《新作文》要求我上作文课。我在想,当然阅读作文不分家的,上点什么呢?我想,还和这些大师们上,你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的水平,他们的认知,他们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他们,所以我很惭愧。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来的老师们,才能让大家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那个叫什么梅的,她教的没咋的。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杜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所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尽管我很累,尽管现在我的眼睛强着睁,但是从我的声音看,从我今天还要站着讲的状态看,我要用我的生命,用我的热情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掌声。
书归正传。作文、作文,说句实话。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老大难、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有了这样的理论,你才会有效地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
咱们就讲讲纲、讲讲领。我记得听任何人讲话,一般情况下你不一定都记得,但你会记得他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观点。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作文的架子放下来。让我们原来总是美声唱法,像曹丕所说的,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也。包括孔子也说了一个格言一字都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只是当老师的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所以老师们,我今天的发言,不想像专家一样,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专家,专家是围绕一个专题使劲的、一个劲地研究研究,研究到大家都听不懂了就是专家。我从实践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尽管我当了一年的业务校长,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我是吃什么饭长大的,我知道我依靠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依然没有离开我的一线。那么,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几个东西,不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我想从几个案例谈起,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
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
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两位母亲不是典型的中国语文教师,但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由此,我,大家在反思语文的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我们国家使用统一的教材,虽然现在是一纲多本,但大多数教材还是统一的,几亿的孩子学的大体一样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但选来选去总停留在那有数的几篇上。我们的眼光完全一致,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框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视野扯住了我们本来应该放眼世界,纵横古今的目光。全国认同一种精神言语方式,用这统一的语言方式去统一我们不同的大脑,老师们,这是我们的妈妈的故事。
下面,我再讲几个学生的故事。首先,看发生在江苏的一次作文大赛,作文题目叫《值得庆幸的一次失误》。评委们批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这样写道:自己参加学校八百米运动会的比赛,他知道共有七位选手参加,取前六名。这时他的朋友小兰告诉他一个招,只要你在比赛的时候,绊倒一个选手,你就能稳拿前六名。既能给班级加分,还能给奖品。于是作者我在比赛的时候奋力冲在最前面,他在事先打好埋伏的地方蹲了下来。于是开始反复的解鞋带系鞋带,系鞋带解鞋带。等到第一个跑过去,第二个跑过去„„因为他算准了要绊倒第四个。第四个跑过来的时候,他伸出右腿就想给第四个一个腿弯儿。但他灵魂的左腿给了他一个大耳光,说,唉呀,你怎么这样没良心,这么不象话呀!于是灵魂深处的另一个我就开始折磨起自己,我这是干什么呢?高尚的我就否定了荒唐的、自私的我。最后,我就把我的脚收回了,继续向前跑,就这样,我成全了一次值得庆幸的美好时刻。
专家们看了这篇文章,哭笑不得。在硝烟弥漫、分秒必争的八百米长跑的竞赛场上,有谁跑着跑着蹲下去反复地解鞋带系鞋带,有谁又可能想那么多的想法。想我绊不绊,绊完了又不绊,还用手去打自己的耳光,最后又不绊,终于跑了上去,那是不可能的。老师们,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扭曲了,这可都是小学生,咱们孩子扭曲到什么程度。
大家都知道98年的高考题目叫做《战胜脆弱》。《南方周末》报道了安徽省高考作文事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崔永元知道后想办一期节目,结果安徽怕在全国影响太大,多方周旋,才不了了之。《战胜脆弱》这篇作文在安徽省的考场上35%的考生都是写在高考前夕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家里着了大火,不是家里着了大火,就是发生了洪灾。因为98年抗洪。当时,安徽省没那么严重,只是有些地方受了点小灾。可是一百个学生竟然有三十五个写成这样。写的真是惨不忍睹,评卷的老师都掉着眼泪评卷,太可怜了!判一个又太可怜了!但可惜的是判着判着发现不对。中午,评卷老师正好和安徽省招办主任一起吃饭。于是,就聊了起来。一位女老师说,唉呀!你们这,今年还有一个用脚答题的考生啊!没有手那孩子的作文写得真漂亮啊!这孩子真惨哪!招办主任当时脸就白了,没有啊,我们全安徽考生没有一个用脚答卷的呀!这个老师说,唉哟,我的天!这个孩子撒谎了,用手写的,他说自己没有手,战胜脆弱嘛,用脚写,我还给了他最高分。完了,大家都议论,你们这安徽呀,经济太落后了,生活怎么这么可怕呢?35%的孩子不是没爸就是没妈,不是家里着了火,就是发洪灾了。招办主任一脸茫然,没有啊!你说这怎么查?当然,给这个用脚答卷的孩子降了一等,这孩子倒霉了,其余的孩子怎么查?你得查报考时的档案,查他爸爸在不在,他妈妈在不在,因为那档案是五份月登的,父母怎么怎么的。可别人七月份考的,万一中间他爸爸妈妈死了呢?你也没法说,你说你怎么查?最后,这个事没办法,弄来弄去,只好顺水推舟了。但是从这件事引发了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深刻的思考,教育都假了,你说还有什么好,所以打假要从教育开始。以上是我们学生的故事。
接下来,我再讲讲咱们老师的故事,咱们老师真的不容易,为什么?你们是武夷山的,别看你们是旅游区,也许工资不一定高到哪儿去?我原来老家在吉林,工资也很低,现在到北京了,还可以。我们真的不容易,现在啊,我们上级教育部门给我们压力,校长给你压力,主任给你压力,就是不给你魅力,所以你也很痛苦。工资不高的前提下,丈夫还要爱,孩子还要爱,今天校长瞪了你一眼,你一惊,怎么着?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但我们还得同新课程一同成长,不成长也得成长,要让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说我们很难。尤其是现在的作文教学,新课标要求我们降下来,习作不叫作文,低年段叫写话,高年级叫习作。这些我不想多多赘述,因为新课标大家都很熟了。新课程降下来了,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专家制订了那么多好的理念,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作文根本没降下来,我自依旧,我们仍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因为我们的脑子像酸菜缸都锈上了,怎么洗也洗不净。我们还是要求孩子的作文重心要突出。虽然叫写话了,我们作文教学还是要求孩子达到几百字,几百字。我们的专家光在理论的天空打雷,不在实践的土壤上下雨,因为高考的指挥棒没变。我理解老师们都很难,但是新课标下来了,我们就得改,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轻轻松松的学作文,快快乐乐的学作文。
接着,我再给大家讲讲我女儿的故事。我女儿今年在清华附中读初一,她去年写了一篇文章叫《冷眼看作文》,给小学作文一顿批判,说六年来作文的训练,除了难忘的事就是有教训的事,有意义的事最后变成万能的事。要不半命题作文就是记一件××的事,还是那件事。总之,俗、俗、俗,苍白、苍白加苍白。我女儿很有主见,写作文总是写自己的感受。但六年来,一写作文她就偏题。六年级有道作文题叫《闲不住的××》,作文要求写人,我孩子写的是《闲不住的声音》,是一篇非常美的散文。但老师告诉她,你别这么写,跑题!我女儿给我谈了。我说,姑娘,坚持,没事!当然,也有我的原因,在纵容她,她爱写我也爱看。她有时也含沙射影的批评我。有一次,她评价这样一次作文,六年来没有谁不写的,叫《我的妈妈》。一般这样的作文,老师铁定的要求我们开头从妈妈的外貌入手,而妈妈的外貌描写大多聚焦于斑白的花发、眼角的鱼尾纹、布满皱纹的双手,弄不好就模仿《春蚕》里老舍妈妈一手的茧子。于是,一位上了年纪更年期的大妈却有着一位读着小学的孩子。可见我们国家的晚婚晚育工作做的是多么的充分和彻底。根据剧情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老师从来只让我们写正面的,不许写反面的。写妈妈怎么爱我、怎么爱工作、怎么省吃俭用,怎么辛苦不睡觉,就是不写妈妈脾气不好啊、不讲卫生啊。奇怪,中国孩子的妈妈都千篇一律。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写一位工作繁忙的敬业女性,日夜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拼命工作。这时候,老师又告诉我们,记事文章要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一定要有高潮,还要有经过,经过要突出重点,结尾要扣住中心。在这样的要求下,主角先行定好,就是一名小学生,搞不好的话这个小学生的妈妈就是他的班主任。可他感觉妈妈对别人的孩子比对自己还要好,难免心理不平衡,气得内分泌失调,但也无可奈何。主角的妈妈工作繁重,经常给学生补课,难免有时晚回家。于是,主角对自己的妈妈就会生很大的埋怨。(这是老师要求写的,要形成强烈的对比)后面接着写妈妈我恨你,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接下来赶紧进入故事的高潮,那就是主角非得生病,不生病也得出事。这个时候,生病了之后,妈妈总是用那耶稣式的,用耶稣看世人充满怜悯的眼神居高临下地看了自己一眼就出门工作去了。然后,主角就很伤心似的林妹妹似的怜花爱玉一番不被重视的一颗破碎的冰冷的十岁儿童的心,昏昏沉沉地睡去了。这时候,就必须要让读者在这儿为老师捏一把鼻涕捏一把泪。最后妈妈深夜才回家,去叫主角,主角就是不理她。„„
还有这样一篇看图写话,叫《雨中送伞》。此类作文老师非得告诉我们有以下步骤,开头必须是我的老师一头短发,精神抖擞、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有时候像母夜叉),但是写作文必须要这样写。由于作文要过老师那一关,一般写我的老师要写语文老师,因为那是最理想的选择,说得她高兴,上天没有地下也没有,诺贝尔奖不给她简直是有眼无珠。案发现场就在学校门口,根据剧情需要,天气描写必须要写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主角没带雨具,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百鸟归巢各自飞,窗外雨哗哗,主角心慌慌,带着一颗不被同情的没有温暖的破碎的冰冷的心站在门口不知所措。这时,老师会像奥运使者那样举着神圣的火炬,举着一把从地摊上买来的十块钱一把的降价雨伞出现在主角前(当然,我要这么写,就不美了)我一定要这样描绘,这时远方出现了一个身影,举着一把好看的小雨伞,带着神奇而又可爱的笑容。啊,那不是我的语文老师吗?于是,一个崇高老师的形象就被我给勾勒出来了。根据剧情的安排,老师一定不会带两把雨伞,也不会拿三块钱让主角坐人力车回家,更不会给他钱让他打车回家,非得要拿一把伞护送主角回家,这样才能感人,老师的形象才会高大。一路上,师生二人相依为命,风雨同舟。在崇高老师的带领下,他为了不让主角淋湿,愣是把雨伞往主角这边靠,自己的半个身子露在风雨中。于是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头也湿了,裤子也湿了,多么感人的一幕啊!于是,我还得要这样描绘一笔,风依然地吹着,雨哗哗地下着,我不禁打了一个哆嗦,转身一看,呀,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多感人的一幕雨中情啊!到了主角家中,崇高老师顾不了一切,不喝一口水,也不进屋,肯定站在门口,用手擦擦脸上的雨水转身消失在风雨中,而且还非常酷的帅呆了的一甩头。这时,主角就目送老师离去。原来我写的是省略号。我们的语文老师把省略号给我加了一句,我的眼睛渐渐地湿润了。第二天,主角上课,发现老师的鼻子红得像克林顿,崇高老师昨天被雨淋了,得了感冒了。这时候,主角还要发一通感慨,哇,多好的老师啊!为了爱我,为我们付出了这样多,而且今天还坚持上课,我一定要报答老师的爱,长大了为祖国作贡献。这样才能把老师的爱和为祖国作贡献紧密地结合起来。
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一定在感慨万千,议论纷纷。我知道,我举的这些例子偏激了些。但是,存在就是真理。我们都得反思自己,我们的作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孩子就带着这样的体会和感受走向中学、走向高中,会怎么样?我们今天还要把技巧放在第一位去教学生写作文?我出了四本书,我都是情动辞发,都是自己感受的就拿起笔来表达它。我不会把技巧放在最前面。技巧重要,但不是学习作文的法宝。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比如说,有两个人同时骑自行车下山,都不知道前面有个大坑。第一个骑下去倒了,站起来骂道,今天真倒霉!谁这么缺德?然后,拍拍腿走了。第二个人也倒了,但是他一边拍腿一边想,唉,为什么会有个坑呢,我怎么栽了呢?„„这些经历写出来就是一篇作文。我们的孩子们应该有一双善于捕捉生活、高于生活的眼睛。再有,我们的饿写作技巧研究可以说是成绩卓著,上新华书店看看,什么快速什么法„„但是,快速什么法你得肚子里有啊!有的前提下才能谈快速什么法。你没有怎么能像女人生出孩子呢?我们要讲技巧,但是,我们该怎么把技巧于无形中教给孩子。比如观察,作文的观察与生物、化学上的观察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就该弄清楚。要说的太多太多。今天我就说下面的一段话。新课标就是让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的作文以平民的意识走进孩子。君不见,孩子们惟恐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登不上作文的大雅之堂,他们正以一只生花妙笔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涂脂抹粉,非得把笔下的人物变成重工作、不重家庭的公众人物。因为不懂得作文的本质,在选材立意要精要新的劝导下,孩子们不再童言无忌。于是,他们的作文远离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思想、平凡的情感,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我们不少的乡村小学生,很少有人能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一群群质朴的乡下孩子,只会用陌生的语言描写那遥远的城市生活。我不明白,那孩子们为什么不看看那沉默的远山、沉寂的池塘、广袤的原野,为什么不写写屋前的那棵大樟树、路边的马尾巴花。一个乡下的孩子失去了乡里的童趣,这是不是城市文化颠覆的一种可悲呢?老师们,我们该怎么办?作文之所以失真关键在于他们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当他们想说时,真实的思想与心灵的感觉往往被公众的言辞所淹没。因此,我想对各位老师说,只要我们活着,只要我们站着,我们就要活得最美丽。只要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巴金说得多好啊,写作、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一直横亘到底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我们回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我们有那么多的大师横空出世,他们的作文功底从哪里来?当然,书是他们的生活,那是间接的。读书也是学习作文的一个法宝,但是,生活更是学习作文的法宝。区别在于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而已。说一千、道一万。我们今天突然明白,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谈创新、谈新作文,其实没有新,只是让我们返朴归真。我们的创新作文不是游戏作文,创新作文正本清源,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还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在我们今天还不知道创新怎么办的情况下,在我这个年轻的中年妇女还在困惑的前提下,我想起了《红高粱》中的一句歌词: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千万别回头!深一脚、浅一脚,想尽办法别崴脚。我想用这样一句歌词来回答我们的作文究竟怎么走?就在这句歌词里: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
最后,我用一首歌唱出作文教学的落脚点,那就是《篱笆女人和狗》里的一段:星星啊还是那个星星,月亮啊还是那个月亮,山啊还是那座山哟,梁啊还是那道梁„„
“特级教师窦桂梅专业成长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文系作者2004年3月27日在海淀区新课程与教师发展系列活动“特级教师窦桂梅专业成长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简介:窦桂梅(1967——),女,吉林蛟河人。北京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十大杰出教师提名奖等称号。1998年作为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等七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发言。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启程——自发追求
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我以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 是教师自己。
我来自农村,那块沃土把执著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植入我的生命——我坚信,要自强不息,要奋力拼搏。不管在哪个单位,从事哪门教学,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必能成为业务骨干,做出成绩,显出存在的价值。
1982年,15岁的我走出山村,走进吉林师范学校。四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做文书工作。同学们羡慕,我却不情愿——既然学习了四年的师范,就该成为一名好教师。几经周折,终于改派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由于分配太晚,我被安排到教务处做辅助工作。在这个岗位,我一干就将近5年,先后教过语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几门课程。每一次代课,我都全力以赴。代数学课时,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代音乐课时,上过大型公开课。但我感觉自己还是喜欢语文,而且语文教学也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底蕴。因此,几年里我没有停止过恳求领导,要求岗位更换——教我最喜欢的语文。1991年,我终于如愿以偿。“打杂”的五年,使我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我也会不自觉地把音乐、美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形式整合到语文教学中。
(一)靠“韧”劲学习
小时候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我,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后来,上网阅读也成了我学习的一部分。无论工作怎么忙,我都挤出时间学习。教育名著、文学经典等各类书籍占据了家里四面的墙壁。《南方周末->>《人民教育》《书屋》等报纸杂志也成了我生活的伴侣。从23岁到32岁在作为居家女人最为辛劳的时期,我利用9年的时间,从函授的专科一直读到师大研究生课程班。记得报考中文函授本科的时候,我每天下午5点钟到师范学院进行补课学习,晚上9点钟到家后,再给孩子做第二天上幼儿园的菜,有时还要备课,或者给学生改作业。之后,我再复习成人高考的内容,直到半夜才睡觉。半年下来,我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中文函授本科。几年来,记下了 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二)靠“闯”劲实践
日积月累,书读得多了,听得也多了,我越来越感悟到:课堂教学真是一门艺术,有领导、专家指导的公开课更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快车道。于是我找到校长要求上公开课。工作了30多年的李校长,从没有见过自己争取上公开课的教师。他告诉我,要先在年级组内练’练,然后再说。于是年级组的教研活动,我都特别积极地参加。除了年级组内老师的帮助,我三天两头请领导、专家听课,每一次接受领导评课我都郑重地把本子打开念道:“上节课里您告诉我有以下几条缺点,您看这节课我改了多少。第一条„„第二条„„”我经常用录音机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下来回家细听,把发现的问题记在心里,争取在下堂课改进。1992年我终于有了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执教《王二小》。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教,推翻了,再重来„„第二天就要上公开课了,下班后我一个人留下来做最后一次试讲。在我眼里,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就是我可爱的学生„„由于太投入,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来,可是课还没讲完——于是我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演练„„由于巧妙的情境营造,生动的语言感染,真诚的师生交流,加上《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感人歌声,打动了所有学生和听课教师。从此一炮打响,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市级、省级公开课中得到历练。平常,我努力把每一节课都当公开课来要求自己。久而久之,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1995年和1997年,先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
(三)靠“恒”劲积累
不断的积累已经成为我的自觉行为。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之余,我努力挤出时间写教学随笔,教育心得,哪怕是几十个宇也赶紧记下来。另外,我在“教育在线”网站经常粘贴自己的豆腐块,以便和网友交流。几年来写下了100多万字的教育教学笔记。出版了《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在清华附小两年中,我和教师们一起大胆实践,勇于尝试,每一次听课后都给教师评课,努力做到优点说透,缺点不漏,策略给够。到年底听了 500多节课后,我给76位一线教师,每人写了一封长信,结集为《教育的对话》——总结我和教师交流中的收获和思考,并发给他们作为我的工作总结。这种交流的方法让教师有了一些感触和思考,我和他们在对话的过程中彼此了解,共同鼓励,一起成长。’ 通过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的是教师要有自我专业追求。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解,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进发出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教师该怎样读书
专家在呼吁我们教师,应当以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第一要著,而且我们也努力这样做的时候,我深深敬重那些在清贫中仍然和书连在一起的教师们。另一方面我在想,如果读书总是和清贫的教师连在一起,知识就是力量的话语喊起来岂不底气不足?我们谈论读书的重要时,我们更应该谈论怎样读书有用,怎样使读书的教师成为教育社会甚至整个社会中最有力的竞争一群。
众所周知,知识在几十倍地爆炸。社会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一劳永逸已经不是我们追求的精神标本,以不变应万变已经不是我们向往的神话。当今知识的更新率实在是太快了。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我们最大的心病是一不小心就成了文盲。要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就得学会怎样读书。因此,作为教师,我想,读书的关键也许是:
第一,要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个“软件”,软件往往比硬件难搞,这是计算机领域里的常识。可以肯定,人文素养不佳将成为你的营养不良症。人文素养不仅会决定你的教学水平高低,还会渗透到你的人格与个性中,影响你的教育世界观与教育方式,甚至造就你一系列的教育习惯。懂了这些,我们也许就会理解朱老师给我们列出的书目以及说明,而且我们会用行动不会让朱老师由希望变成失望。当然这世界书籍(就算是好的吧),就是你什么都不干,光读书也是读不完的,况且我们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没有更多的时间。所以也不一定什么都读,关键是要有悟性,这就要求我们:
读书不是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
读书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创建;
读书不是仰视,而是要有自己的发现;
读书不是揣测,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
读书不是遵从,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
不然,就会出现精神,情感,认识等方面即人文素养的僵化,退化,惰化,伪化,通化,同化„„导致最后成了五脚书橱。
第二,要通过读书,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读书不是让我们成为书籍的仓库,把脑袋变成了装书的袋子,而是书要为我所用,让“吃下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成为你工作中的生产力。
林肯一生博览群书,在当总统之前是大律师,但他和三教九流的人交流没有丝毫障碍。他的学识,口才和他的人格一样征服了从伐木工人到参议员等几乎所有的人。林肯一生常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把丛书中读来的东西讲给别人听,同时总是加上自己的看法。一个手不释卷的人能吸引大群的劳动者听自己讲书中的故事,这需要高超的表达能力,需要有一双善于挑选知识的眼睛,更需要把人家的语言和思想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想的能力。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选举八次都落败,两次经商失败,但他从没有放弃读书。
马克思与林肯是同时代的人,他对林肯的评价是:“„„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人物。这位出类拔萃的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至只有已经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的读书文化是书斋文化,而外国的读书文化是实践文化,是指向行动的文化,完成书斋文化向实践文化的转型,是21世纪中国教师的一个重要使命。
要完成书斋文化向实践文化的转型,就要先把读书的过程作为备课的过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万祥可以说是爱书爱到骨头里。他说,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或四处搜寻经典教案,或完全照搬人家教法,那你就要读书。在这里,我又想起了商友敬说的话:“知识由两个层次组成,浮在上面的是‘信息’,它能为你所用,而不能沁人心扉;沉在下面的是‘文化’,它积淀而为你的修养,思想,观念。我们今天读书的弊端是取其‘花’而不取其‘实’,大家都成了追逐信息的‘狂蜂浪蝶’,难以培养出有文化,有修养,有思想观念,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由此,我们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一种执着,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才是真正的备课。
这样,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学科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当你读过了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传》,再教学课文《月光曲》时;读过《走下圣坛的周恩来》,再教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夜的工作》时,在你看来一定是小菜一碟——轻松自如。教师还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学科知识就变得更加丰富。我想,一些经典藏书布满你家里整个墙头不说,《人民教育》、《随笔》、《教育参考》、《中国教育报》、《读者》、《读书》等杂志报刊也会成了你生活的伴侣。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给教师的建议》P.96)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教师因读书铸就的备课灵魂,便成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有感于朱老师推荐的读书内容之感想)
第二篇: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
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新作文》杂志社精彩演讲(精华)[ 作者:窦桂梅 谢百云整理 转贴自:浙江临海白水洋小学 点击数:720 更新时间:2006-8-16 文章录入:杨贞萍 ]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语文教师不能不看!)老师们、领导们: 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脚下和福建省的这些老师们相识,还没谈上相知。但愿我们以后能够彼此相知,你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已过中年,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但是,我想我和各位老师比,我发现,有的老教师的面孔比我还老。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你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月为伴。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我想,我今天往这一站,我应该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我尽管很累,昨天坐了四次飞机,从北京到宁波,从宁波转到上海,从上海又转到这儿,晚上十一点半才躺到床上。今天早上五点半赵老师就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让我上课。很对不起大家,我不知道几点开课,我竟然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赵老师他们怕打扰我,没让我换地方,还给我盖了一床被子。起来时,我连脸都没洗,头发也没梳,请各位原谅!虽然脸没洗,头没梳,但是激情依旧在。老师们,可能也感到我嗓子哑了,年岁大了。不过人三十六,心却只有十六。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老师们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位中年妇女的状态。我想,岁月使我容颜变老,你们的热情让我青春依旧!
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第二点感受,所以我荣幸、我高兴,我就要释放激情。另外,我还觉得很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作文教学,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阅读教学的的确确也算是自己的一项特长,上的还算可以,尤其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容易爱把别人教哭了,我先哭,他们再哭,大家一起哭。有的时候还真能达到所谓的三情共振。但是《新作文》要求我上作文课。我在想,当然阅读作文不分家的,上点什么呢?我想,还和这些大师们上,你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的水平,他们的认知,他们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他们,所以我很惭愧。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来的老师们,才能让大家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那个叫什么梅的,她教的没咋的。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杜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所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尽管我很累,尽管现在我的眼睛强着睁,但是从我的声音看,从我今天还要站着讲的状态看,我要用我的生命,用我的热情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掌声。书归正传。作文、作文,说句实话。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老大难、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有了这样的理论,你才会有效地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
咱们就讲讲纲、讲讲领。我记得听任何人讲话,一般情况下你不一定都记得,但你会记得他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观点。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作文的架子放下来。让我们原来总是美声唱法,像曹丕所说的,文章 乃经国之大业也。包括孔子也说了一个格言一字都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只是当老师的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所以老师们,我今天的发言,不想像专家一样,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专家,专家是围绕一个专题使劲的、一个劲地研究研究,研究到大家都听不懂了就是专家。我从实践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尽管我当了一年的业务校长,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我是吃什么饭长大的,我知道我依靠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依然没有离开我的一线。那么,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几个东西,不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我想从几个案例谈起,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两位母亲不是典型的中国语文教师,但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由此,我,大家在反思语文的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我们国家使用统一的教材,虽然现在是一纲多本,但大多数教材还是统一的,几亿的孩子学的大体一样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但选来选去总停留在那有数的几篇上。我们的眼光完全一致,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框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视野扯住了我们本来应该放眼世界,纵横古今的目光。全国认同一种精神言语方式,用这统一的语言方式去统一我们不同的大脑,老师们,这是我们的妈妈的故事。下面,我再讲几个学生的故事。首先,看发生在江苏的一次作文大赛,作文题目叫《值得庆幸的一次失误》。评委们批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这样写道:自己参加学校八百米运动会的比赛,他知道共有七位选手参加,取前六名。这时他的朋友小兰告诉他一个招,只要你在比赛的时候,绊倒一个选手,你就能稳拿前六名。既能给班级加分,还能给奖品。于是作者我在比赛的时候奋力冲在最前面,他在事先打好埋伏的地方蹲了下来。于是开始反复的解鞋带系鞋带,系鞋带解鞋带。等到第一个跑过去,第二个跑过去„„因为他算准了要绊倒第四个。第四个跑过来的时候,他伸出右腿就想给第四个一个腿弯儿。但他灵魂的左腿给了他一个大耳光,说,唉呀,你怎么这样没良心,这么不象话呀!于是灵魂深处的另一个我就开始折磨起自己,我这是干什么呢?高尚的我就否定了荒唐的、自私的我。最后,我就把我的脚收回了,继续向前跑,就这样,我成全了一次值得庆幸的美好时刻。
专家们看了这篇文章,哭笑不得。在硝烟弥漫、分秒必争的八百米长跑的竞赛场上,有谁跑着跑着蹲下去反复地解鞋带系鞋带,有谁又可能想那么多的想法。想我绊不绊,绊完了又不绊,还用手去打自己的耳光,最后又不绊,终于跑了上去,那是不可能的。老师们,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扭曲了,这可都是小学生,咱们孩子扭曲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98年的高考题目叫做《战胜脆弱》《南方周末》。报道了安徽省高考作文事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崔永元知道后想办一期节目,结果安徽怕在全国影响太大,多方周旋,才不了了之。《战胜脆弱》这篇作文在安徽省的考场上35%的考生都是写在高考前夕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家里着了大火,不是家里着了大火,就是发生了洪灾。因为98年抗洪。当时,安徽省没那么严重,只是有些地方受了点小灾。可是一百个学生竟然有三十五个写成这样。写的真是惨不忍睹,评卷的老师都掉着眼泪评卷,太可怜了!判一个又太可怜了!但可惜的是判着判着发现不对。中午,评卷老师正好和安徽省招办主任一起吃篇二: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
老师们、领导们: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脚下和福建省的这些老师们相识,还没谈上相知。但愿我们以后能够彼此相知,你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已过中年,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但是,我想我和各位老师比,我发现,有的老教师的面孔比我还老。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你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月为伴。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我想,我今天往这一站,我应该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我尽管很累,昨天坐了四次飞机,从北京到宁波,从宁波转到上海,从上海又转到这儿,晚上十一点半才躺到床上。今天早上五点半赵老师就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让我上课。很对不起大家,我不知道几点开课,我竟然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赵老师他们怕打扰我,没让我换地方,还给我盖了一床被子。起来时,我连脸都没洗,头发也没梳,请各位原谅!虽然脸没洗,头没梳,但是激情依旧在。老师们,可能也感到我嗓子哑了,年岁大了。不过人三十六,心却只有十六。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老师们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位中年妇女的状态。我想,岁月使我容颜变老,你们的热情让我青春依旧!
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第二点感受,所以我荣幸、我高兴,我就要释放激情。另外,我还觉得很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作文教学,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阅读教学的的确确也算是自己的一项特长,上的还算可以,尤其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容易爱把别人教哭了,我先哭,他们再哭,大家一起哭。有的时候还真能达到所谓的三情共振。但是《新作文》要求我上作文课。我在想,当然阅读作文不分家的,上点什么呢?我想,还和这些大师们上,你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的水平,他们的认知,他们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他们,所以我很惭愧。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来的老师们,才能让大家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那个叫什么梅的,她教的没咋的。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杜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所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尽管我很累,尽管现在我的眼睛强着睁,但是从我的声音看,从我今天还要站着讲的状态看,我要用我的生命,用我的热情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掌声。书归正传。作文、作文,说句实话。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老大难、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有了这样的理论,你才会有效地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咱们就讲讲纲、讲讲领。我记得听任何人讲话,一般情况下你不一定都记得,但你会记得他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观点。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作文的架子放下来。让我们原来总是美声唱法,像曹丕所说的,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也。包括孔子也说了一个格言一字都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只是当老师的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所以老师 们,我今天的发言,不想像专家一样,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专家,专家是围绕一个专题使劲的、一个劲地研究研究,研究到大家都听不懂了就是专家。我从实践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尽管我当了一年的业务校长,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我是吃什么饭长大的,我知道我依靠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依然没有离开我的一线。那么,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几个东西,不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我想从几个案例谈起,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两位母亲不是典型的中国语文教师,但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由此,我,大家在反思语文的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我们国家使用统一的教材,虽然现在是一纲多本,但大多数教材还是统一的,几亿的孩子学的大体一样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但选来选去总停留在那有数的几篇上。我们的眼光完全一致,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框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视野扯住了我们本来应该放眼世界,纵横古今的目光。全国认同一种精神言语方式,用这统一的语言方式去统一我们不同的大脑,老师们,这是我们的妈妈的故事。下面,我再讲几个学生的故事。首先,看发生在江苏的一次作文大赛,作文题目叫《值得庆幸的一次失误》。评委们批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这样写道:自己参加学校八百米运动会的比赛,他知道共有七位选手参加,取前六名。这时他的朋友小兰告诉他一个招,只要你在比赛的时候,绊倒一个选手,你就能稳拿前六名。既能给班级加分,还能给奖品。于是作者我在比赛的时候奋 力冲在最前面,他在事先打好埋伏的地方蹲了下来。于是开始反复的解鞋带系鞋带,系鞋带解鞋带。等到第一个跑过去,第二个跑过去„„因为他算准了要绊倒第四个。第四个跑过来的时候,他伸出右腿就想给第四个一个腿弯儿。但他灵魂的左腿给了他一个大耳光,说,唉呀,你怎么这样没良心,这么不象话呀!于是灵魂深处的另一个我就开始折磨起自己,我这是干什么呢?高尚的我就否定了荒唐的、自私的我。最后,我就把我的脚收回了,继续向前跑,就这样,我成全了一次值得庆幸的美好时刻。专家们看了这篇文章,哭笑不得。在硝烟弥漫、分秒必争的八百米长跑的竞赛场上,有谁跑着跑着蹲下去反复地解鞋带系鞋带,有谁又可能想那么多的想法。想我绊不绊,绊完了又不绊,还用手去打自己的耳光,最后又不绊,终于跑了上去,那是不可能的。老师们,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扭曲了,这可都是小学生,咱们孩子扭曲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年的高考题目叫做《战胜脆弱》。《南方周末》报道了安徽省高考作文事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崔永元知道后想办一期节目,结果安徽怕在全国影响太大,多方周旋,才不了了之。《战胜脆弱》这篇作文在安徽省的考场上的考生都是写在高考前夕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家里着了大火,不是家里着了大火,就是发生了洪灾。因为年抗洪。当时,安徽省没那么严重,只是有些地方受了点小灾。可是一百个学生竟然有三十五个写成这样。写的真是惨不忍睹,评卷的老师都掉着眼泪评卷,太可怜了!判一个又太可怜了!但可惜的是判着判着发现不对。中午,评卷老师正好和安徽省招办主任一起吃饭。于是,就聊了起来。一位女老师说,唉呀!你们这,今年还有一个用脚答题的考生啊!没有手那孩子的作文写得真漂亮啊!这孩子真惨哪!招办主任当时脸就白了,没有啊,我们全安徽考生没有一个用脚答卷的呀!这个老师说,唉哟,我的天!这个孩子撒谎了,用手写的,他说自己没有手,战胜脆弱嘛,用脚写,我还给了他最高分。完了,大家都议论,你们这安徽呀,经济太落后了,生活怎么这么可怕呢?的孩子不是没爸就是没妈,不是家里着了火,就是发洪灾了。招办主任一脸茫然,没有啊!你说这怎么查?当然,给这个用脚答卷的孩子降了一等,这孩子倒霉了,其余的孩子怎么查?你得查报考时的档案,查他爸爸在不在,他妈妈在不在,因为那档案是五份月登的,父母怎么怎么的。可别人七月份考的,万一中间他爸爸妈妈死了呢?你也没法说,你说你怎么查?最后,这个事没办法,弄来弄去,只好顺水推舟了。但是从这件事引发了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深刻的思考,教育都假了,你说还有什么好,所以打假要从教育开始。以上是我们学生的故事。接下来,我再讲讲咱们老师的故事,咱们老师真的不容易,为什么?你们是武夷山的,别看你们是旅游区,也许工资不一定高到哪儿去?我原来老家在吉林,工资也很低,现在到北京了,还可以。我们真的不容易,现在啊,我们上级教育部门给我们压力,校长给你压力,主任给你压力,就是不给你魅力,所以你也很痛苦。工资不高的前提下,丈夫还要爱,孩子还要爱,今天校长瞪了你一眼,你一惊,怎么着?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但我们还得同新课程一同成长,不成长也得成长,要让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说我们很难。尤其是现在的作文教学,新课标要求我们降下来,习作不叫作文,低年段叫写话,高年级叫习作。这些我不想多多赘述,因为新课标大家都很熟了。新课程降下来了,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专家制订了那么多好的理念,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作文根本没降下来,我自依旧,我们仍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因为我们的脑子像酸菜缸都锈上了,怎么洗也洗不净。我们还是要求孩子的作文重心要突出。虽然叫写话了,我们作文教学还是要求孩子达到几百字,几百字。我们的专家光在理论的天空打雷,不在实践的土壤上下雨,因为高考的指挥棒没变。我理解老师们都很难,但是新课标下来了,我们就得改,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轻轻松松的学作文,快快乐乐的学作文。接着,我再给大家讲讲我女儿的故事。我女儿今年在清华附中读初一,她去年写了一篇文章叫《冷眼看作文》,给小学作文一顿批判,说六年来作文的训练,除了难忘的事就是有教训的事,有意义的事最后变成万能的事。要不半命题作文就是记一件××的事,还是那件事。总之,俗、俗、俗,苍白、苍白加苍白。我 女儿很有主见,写作文总是写自己的感受。但六年来,一写作文她就偏题。六年级有道作文题叫《闲不住的××》,作文要求写人,我孩子写的是《闲不住的声音》,是一篇非常美的散文。但老师告诉她,你别这么写,跑题!我女儿给我谈了。我说,姑娘,坚持,没事!当然,也有我的原因,在纵容她,她爱写我也爱看。她有时也含沙射影的批评我。有一次,她评价这样一次作文,六年来没有谁不写的,叫《我的妈妈》。一般这样的作文,老师铁定的要求我们开头从妈妈的外貌入手,而妈妈的外貌描写大多聚焦于斑白的花发、眼角的鱼尾纹、布满皱纹的双手,弄不好就模仿《春蚕》里老舍妈妈一手的茧子。于是,一位上了年纪更年期的大妈却有着一位读着小学的孩子。可见我们国家的晚婚晚育工作做的是多么的充分和彻底。根据剧情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老师从来只让我们写正面的,不许写反面的。写妈妈怎么爱我、怎么爱工作、怎么省吃俭用,怎么辛苦不睡觉,就是不写妈妈脾气不好啊、不讲卫生啊。奇怪,中国孩子的妈妈都千篇一律。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写一位工作繁忙的敬业女性,日夜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拼命工作。这时候,老师又告诉我们,记事文章要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一定要有高潮,还要有经过,经过要突出重点,结尾要扣住中心。在这样的要求下,主角先行定好,就是一名小学生,搞不好的话这个小学生的妈妈就是他的班主任。可他感觉妈妈对别人的孩子比对自己还要好,难免心理不平衡,气得内分泌失调,但也无可奈何。主角的妈妈工作繁重,经常给学生补课,难免有时晚回家。于是,主角对自己的妈妈就会生很大的埋怨。(这是老师要求写的,要形成强烈的对比)后面接着写妈妈我恨你,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接下来赶紧进入故事的高潮,那就是主角非得生病,不生病也得出事。这个时候,生病了之后,妈妈总是用那耶稣式的,用耶稣看世人充满怜悯的眼神居高临下地看了自己一眼就出门工作去了。然后,主角就很伤心似的林妹妹似的怜花爱玉一番不被重视的一颗破碎的冰冷的十岁儿童的心,昏昏沉沉地睡去了。这时候,就必须要让读者在这儿为老师捏一把鼻涕捏一把泪。最后妈妈深夜才回家,去叫主角,主角就是不理她。还有这样一篇看图写话,叫《雨中送伞》。此类作文老师非得告诉我们有以下步骤,开头必须是我的老师一头短发,精神抖擞、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有时候像母夜叉),但是写作文必须要这样写。由于作文要过老师那一关,一般写我的老师要写语文老师,因为那是最理想的选择,说得她高兴,上天没有地下也没有,诺贝尔奖不给她简直是有眼无珠。案发现场就在学校门口,根据剧情需要,天气描写必须要写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主角没带雨具,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百鸟归巢各自飞,窗外雨哗哗,主角心慌慌,带着一颗不被同情的没有温暖的破碎的冰冷的心站在门口不知所措。这时,老师会像奥运使者那样举着神圣的火炬,举着一把从地摊上买来的十块钱一把的降价雨伞出现在主角前(当然,我要这么写,就不美了)我一定要这样描绘,这时远方出现了一个身影,举着一把好看的小雨伞,带着神奇而又可爱的笑容。啊,那不是我的语文老师吗?于是,一个崇高老师的形象就被我给勾勒出来了。根据剧情的安排,老师一定不会带两把雨伞,也不会拿三块钱让主角坐人力车回家,更不会给他钱让他打车回家,非得要拿一把伞护送主角回家,这样才能感人,老师的形象才会高大。一路上,师生二人相依为命,风雨同舟。在崇高老师的带领下,他为了不让主角淋湿,愣是把雨伞往主角这边靠,自己的半个身子露在风雨中。于是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头也湿了,裤子也湿了,多么感人的一幕啊!于是,我还得要这样描绘一笔,风依然地吹着,雨哗哗地下着,我不禁打了一个哆嗦,转身一看,呀,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多感人的一幕雨中情啊!到了主角家中,崇高老师顾不了一切,不喝一口水,也不进屋,肯定站在门口,用手擦擦脸上的雨水转身消失在风雨中,而且还非常酷的帅呆了的一甩头。这时,主角就目送老师离去。原来我写的是省略号。我们的语文老师把省略号给我加了一句,我的眼睛渐渐地湿润了。第二天,主角上课,发现老师的鼻子红得像克林顿,崇高老师昨天被雨淋了,得了感冒了。这时候,主角还要发一通感慨,哇,多好的老师啊!为了爱我,为我们付出了这样多,而且今天还坚持上课,我一定要报答老师的爱,长大了为祖国作贡献。这样才能把老师的爱 和为祖国作贡献紧密地结合起来。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一定在感慨万千,议论纷纷。我知道,我举的这些例子偏激了些。但是,存在就是真理。我们都得反思自己,我们的作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孩子就带着这样的体会和感受走向中学、走向高中,会怎么样?我们今天还要把技巧放在第一位去教学生写作文?我出了四本书,我都是情动辞发,都是自己感受的就拿起笔来表达它。我不会把技巧放在最前面。技巧重要,但不是学习作文的法宝。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比如说,有两个人同时骑自行车下山,都不知道前面有个大坑。第一个骑下去倒了,站起来骂道,今天真倒霉!谁这么缺德?然后,拍拍腿走了。第二个人也倒了,但是他一边拍腿一边想,唉,为什么会有个坑呢,我怎么栽了呢?„„这些经历写出来就是一篇作文。我们的孩子们应该有一双善于捕捉生活、高于生活的眼睛。再有,我们的饿写作技巧研究可以说是成绩卓著,上新华书店看看,什么快速什么法„„但是,快速什么法你得肚子里有啊!有的前提下才能谈快速什么法。你没有怎么能像女人生出孩子呢?我们要讲技巧,但是,我们该怎么把技巧于无形中教给孩子。比如观察,作文的观察与生物、化学上的观察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就该弄清楚。要说的太多太多。今天我就说下面的一段话。新课标就是让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的作文以平民的意识走进孩子。君不见,孩子们惟恐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登不上作文的大雅之堂,他们正以一只生花妙笔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涂脂抹粉,非得把笔下的人物变成重工作、不重家庭的公众人物。因为不懂得作文的本质,在选材立意要精要新的劝导下,孩子们不再童言无忌。于是,他们的作文远离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思想、平凡的情感,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我们不少的乡村小学生,很少有人能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一群群质朴的乡下孩子,只会用陌生的语言描写那遥远的城市生活。我不明白,那孩子们为什么不看看那沉默的远山、沉寂的池塘、广袤的原野,为什么不写写屋前的那棵大樟树、路边的马尾巴花。一个乡下的孩子失去了乡里的童趣,这是不是城市文化颠覆的一种可悲呢?老师们,我们该怎么办?作文之所以失真关键在于他们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当他们想说时,真实的思想与心灵的感觉往往被公众的言辞所淹没。因此,我想对各位老师说,只要我们活着,只要我们站着,我们就要活得最美丽。只要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巴金说得多好啊,写作、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一直横亘到底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我们回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我们有那么多的大师横空出世,他们的作文功底从哪里来?当然,书是他们的生活,那是间接的。读书也是学习作文的一个法宝,但是,生活更是学习作文的法宝。区别在于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而已。说一千、道一万。我们今天突然明白,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谈创新、谈新作文,其实没有新,只是让我们返朴归真。我们的创新作文不是游戏作文,创新作文正本清源,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还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在我们今天还不知道创新怎么办的情况下,在我这个年轻的中年妇女还在困惑的前提下,我想起了《红高粱》中的一句歌词: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千万别回头!深一脚、浅一脚,想尽办法别崴脚。我想用这样一句歌词来回答我们的作文究竟怎么走?就在这句歌词里: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最后,我用一首歌唱出作文教学的落脚点,那就是《篱笆女人和狗》里的一段:星星啊还是那个星星,月亮啊还是那个月亮,山啊还是那座山哟,梁啊还是那道梁„„篇三: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 老师们、领导们: 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脚下和福建省的这些老师们相识,还没谈上相知。但愿我们以后能够彼此相知,你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已过中年,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但是,我想我和各位老师比,我发现,有的老教师的面孔比我还老。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你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月为伴。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我想,我今天往这一站,我应该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我尽管很累,昨天坐了四次飞机,从北京到宁波,从宁波转到上海,从上海又转到这儿,晚上十一点半才躺到床上。今天早上五点半赵老师就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让我上课。很对不起大家,我不知道几点开课,我竟然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赵老师他们怕打扰我,没让我换地方,还给我盖了一床被子。起来时,我连脸都没洗,头发也没梳,请各位原谅!虽然脸没洗,头没梳,但是激情依旧在。老师们,可能也感到我嗓子哑了,年岁大了。不过人三十六,心却只有十六。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老师们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位中年妇女的状态。我想,岁月使我容颜变老,你们的热情让我 青春依旧!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第二点感受,所以我荣幸、我高兴,我就要释放激情。另外,我还觉得很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作文教学,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阅读教学的的确确也算是自己的一项特长,上的还算可以,尤其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容易爱把别人教哭了,我先哭,他们再哭,大家一起哭。有的时候还真能达到所谓的三情共振。但是《新作文》要求我上作文课。我在想,当然阅读作文不分家的,上点什么呢?我想,还和这些大师们上,你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的水平,他们的认知,他们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他们,所以我很惭愧。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来的老师们,才能让大家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那个叫什么梅的,她教的没咋的。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杜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所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尽管我很累,尽管现在我的眼睛强着睁,但是从我的声音看,从我今天还要站着讲的状态看,我要用我的生命,用我的热情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掌声。
书归正传。作文、作文,说句实话。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老大难、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
标的精神。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有了这样的理论,你才会有效地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
咱们就讲讲纲、讲讲领。我记得听任何人讲话,一般情况下你不一定都记得,但你会记得他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观点。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作文的架子放下来。让我们原来总是美声唱法,像曹丕所说的,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也。包括孔子也说了一个格言一字都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只是当老师的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所以老师们,我今天的发言,不想像专家一样,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专家,专家是围绕一个专题使劲的、一个劲地研究研究,研究到大家都听不懂了就是专家。我从实践
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尽管我当了一年的业务校长,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我是吃什么饭长大的,我知道我依靠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依然没有离开我的一线。那么,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几个东西,不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我想从几个案例谈起,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篇四: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语文教师不能不看!)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语文教师不能不看!)老师们、领导们: 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脚下和福建省的这些老师们相识,还没谈上相知。但愿我们以后能够彼此相知,你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已过中年,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但是,我想我和各位老师比,我发现,有的老教师的面孔比我还老。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你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月为伴。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我想,我今天往这一站,我应该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我尽管很累,昨天坐了四次飞机,从北京到宁波,从宁波转到上海,从上海又转到这儿,晚上十一点半才躺到床上。今天早上五点半赵老师就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让我上课。很对不起大家,我不知道几点开课,我竟然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赵老师他们怕打扰我,没让我换地方,还给我盖了一床被子。起来时,我连脸都没洗,头发也没梳,请各位原谅!虽然脸没洗,头没梳,但是激情依旧在。老师们,可能也感到我嗓子哑了,年岁大了。不过人三十六,心却只有十六。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老师们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位中年妇女的状态。我想,岁月使我容颜变老,你们的热情让我青春依旧!
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第二点感受,所以我荣幸、我高兴,我就要释放激情。另外,我还觉得很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作文教学,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阅读教学的的确确也算是自己的一项特长,上的还算可以,尤其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容易爱把别人教哭了,我先哭,他们再哭,大家一起哭。有的时候还真能达到所谓的三情共振。但是《新作文》要求我上作文课。我在想,当然阅读作文不分家的,上点什么呢?我想,还和这些大师们上,你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的水平,他们的认知,他们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他们,所以我很惭愧。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来的老师们,才能让大家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那个叫什么梅的,她教的没咋的。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杜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所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尽管我很累,尽管现在我的眼睛强着睁,但是从我的声音看,从我今天还要站着讲的状态看,我要用我的生命,用我的热情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掌声。
书归正传。作文、作文,说句实话。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老大难、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有了这样的理论,你才会有效地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咱们就讲讲纲、讲讲领。我记得听任何人讲话,一般情况下你不一定都记得,但你会记得他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观点。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作文的架子放下来。让我们原
来总是美声唱法,像曹丕所说的,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也。包括孔子也说了一个格言一字都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只是当老师的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所以老师们,我今天的发言,不想像专家一样,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专家,专家是围绕一个专题使劲的、一个劲地研究研究,研究到大家都听不懂了就是专家。我从实践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尽管我当了一年的业务校长,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我是吃什么饭长大的,我知道我依靠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依然没有离开我的一线。那么,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几个东西,不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我想从几个案例谈起,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两位母亲不是典型的中国语文教师,但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由此,我,大家在反思语文的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我们国家使用统一的教材,虽然现在是一纲多本,但大 多数教材还是统一的,几亿的孩子学的大体一样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但选来选去总停留在那有数的几篇上。我们的眼光完全一致,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框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视野扯住了我们本来应该放眼世界,纵横古今的目光。全国认同一种精神言语方式,用这统一的语言方式去统一我们不同的大脑,老师们,这是我们的妈妈的故事。下面,我再讲几个学生的故事。首先,看发生在江苏的一次作文大赛,作文题目叫《值得庆幸的一次失误》。评委们批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这样写道:自己参加学校八百米运动会的比赛,他知道共有七位选手参加,取前六名。这时他的朋友小兰告诉他一个招,只要你在比赛的时候,绊倒一个选手,你就能稳拿前六名。既能给班级加分,还能给奖品。于是作者我在比赛的时候奋力冲在最前面,他在事先打好埋伏的地方蹲了下来。于是开始反复的解鞋带系鞋带,系鞋带解鞋带。等到第一个跑过去,第二个跑过去„„因为他算准了要绊倒第四个。第四个跑过来的时候,他伸出右腿就想给第四个一个腿弯儿。但他灵魂的左腿给了他一个大耳光,说,唉呀,你怎么这样没良心,这么不象话呀!于是灵魂深处的另一个我就开始折磨起自己,我这是干什么呢?高尚的我就否定了荒唐的、自私的我。最后,我就把我的脚收回了,继续向前跑,就这样,我成全了一次值得庆幸的美好时刻。专家们看了这篇文章,哭笑不得。在硝烟弥漫、分秒必争的八百米长跑的竞赛场上,有谁跑着跑着蹲下去反复地解鞋带系鞋带,有谁又可能想那么多的想法。想我绊不绊,绊完了又不绊,还用手去打自己的耳光,最后又不绊,终于跑了上去,那是不可能的。老师们,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扭曲了,这可都是小学生,咱们孩子扭曲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98年的高考题目叫做《战胜脆弱》《南方周末》。报道了安徽省高考作文事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崔永元知道后想办一期节目,结果安徽怕在全国影响太大,多方周旋,才不了了之。《战胜脆弱》这篇作文在安徽省的考场上35%的考生都是写在高考前夕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家里着了大火,不是家里着了大火,就是发生了洪灾。因为98年抗洪。当时,安徽省没那么严重,只是有些地方受了点小灾。可是一百个学生竟然有三十五个写成这样。写的真是惨不忍睹,评卷的老师都掉着眼泪评卷,太可怜了!判一个又太可怜了!但可惜的是判着判着发现不对。中午,评卷老师正好和安徽省招办主任一起吃饭。于是,就聊了起来。一位女老师说,唉呀!你们这,今年还有一个用脚答题的考生啊!没有手那孩子的作文写得真漂亮啊!这孩子真惨哪!招办主任当时脸就白了,没有啊,我们全安徽考生没有一个用脚答卷的呀!这个老师说,唉哟,我的天!这个孩子撒谎了,用手写的,他说自己没有手,战胜脆弱嘛,用脚写,我还给了他最高分。完了,大家都议论,你们这安徽呀,经济太落后了,生活怎么这么可怕呢?35%的孩子不是没爸就是没妈,不是家里着了火,就是发洪灾了。招办主任一脸茫然,没有啊!你说这怎么查?当然,给这个用脚答卷的孩子降了一等,这孩子倒霉了,其余的孩子怎么查?你得查报考时的档案,查他爸爸在不在,他妈妈在不在,因为那档案是五份月登的,父母怎么怎么的。可别人七月份考的,万一中间他爸爸妈妈死了呢?你也没法说,你说你怎么查?最后,这个事没办法,弄来弄去,只好顺水推舟了。但是从这件事引发了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深刻的思考,教育都假了,你说还有什么好,所以打假要从教育开始。以上是我们学生的故事。接下来,我再讲讲咱们老师的故事,咱们老师真的不容易,为什么?你们是武夷山的,别看你们是旅游区,也许工资不一定高到哪儿去?我原来老家在吉林,工资也很低,现在到北京了,还可以。我们真的不容易,现在啊,我们上级教育部门给我们压力,校长给你压力,主任给你压力,就是不给你魅力,所以你也很痛苦。工资不高的前提下,丈夫还要爱,孩子还要爱,今天校长瞪了你一眼,你一惊,怎么着?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但我们还得同新课程一同成长,不成长也得成长,要让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说我们很难。尤其是现在的作文教学,新课标要求我们降下来,习作不叫作文,低年段叫写话,高年级叫习作。这些我不想多多赘述,因为新课标大家都很熟了。新课程降下来了,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专家制订了那么多好的理念,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作文根本没降下来,我自依旧,我们仍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因为我们的脑子像酸菜缸都锈上了,怎么洗也洗不净。我们还是要求孩子的作文重心要突出。虽然叫写话了,我们作文教学还是要求孩子达到几百字,几百字。我们的专家光在理论的天空打雷,不在实践的土壤上下雨,因为高考的指挥棒没变。我理解老师们都很难,但是新课标下来了,我们就得改,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轻轻松松的学作文,快快乐乐的学作文。
还有这样一篇看图写话,叫《雨中送伞》。此类作文老师非得告诉我们有以下步骤,开头必须是我的老师一头短发,精神抖擞、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有时候像母夜叉),但是写作文必须要这样写。由于作文要过老师那一关,一般写我的老师要写语文老师,因为那是最理想的选择,说得她高兴,上天没有地下也没有,诺贝尔奖不给她简直是有眼无珠。案发现场就在学校门口,根据剧情需要,天气描写必须要写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主角没带
雨具,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百鸟归巢各自飞,窗外雨哗哗,主角心慌慌,带着一颗不被同情的没有温暖的破碎的冰冷的心站在门口不知所措。这时,老师会像奥运使者那样举着神圣的火炬,举着一把从地摊上买来的十块钱一把的降价雨伞出现在主角前(当然,我要这么写,就不美了)我一定要这样描绘,这时远方出现了一个身影,举着一把好看的小雨伞,带着神奇而又可爱的笑容。啊,那不是我的语文老师吗?于是,一个崇高老师的形象就被我给勾勒出来了。根据剧情的安排,老师一定不会带两把雨伞,也不会拿三块钱让主角坐人力车回家,更不会给他钱让他打车回家,非得要拿一把伞护送主角回家,这样才能感人,老师的形象才会高大。一路上,师生二人相依为命,风雨同舟。在崇高老师的带领下,他为了不让主角淋湿,愣是把雨伞往主角这边靠,自己的半个身子露在风雨中。于是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头也湿了,裤子也湿了,多么感人的一幕啊!于是,我还得要这样描绘一笔,风依然地吹着,雨哗哗地下着,我不禁打了一个哆嗦,转身一看,呀,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多感人的一幕雨中情啊!到了主角家中,崇高老师顾不了一切,不喝一口水,也不进屋,肯定站在门口,用手擦擦脸上的雨水转身消失在风雨中,而且还非常酷的帅呆了的一甩头。这时,主角就目送老师离去。原来我写的是省略号。我们的语文老师把省略号给我加了一句,我的眼睛渐渐地湿润了。第二天,主角上课,发现老师的鼻子红得像克林顿,崇高老师昨天被雨淋了,得了感冒了。这时候,主角还要发一通感慨,哇,多好的老师啊!为了爱我,为我们付出了这样多,而且今天还坚持上课,我一定要报答老师的爱,长大了为祖国作贡献。这样才能把老师的爱和为祖国作贡献紧密地结合起来。
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一定在感慨万千,议论纷纷。我知道,我举的这些例子偏激了些。但是,存在就是真理。我们都得反思自己,我们的作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孩子就带着这样的体会和感受走向中学、走向高中,会怎么样?我们今天还要把技巧放在第一位去教学生写作文?我出了四本书,我都是情动辞发,都是自己感受的就拿起笔来表达它。我不会把技巧放在最前面。技巧重要,但不是学习作文的法宝。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比如说,有两个人同时骑自行车下山,都不知道前面有个大坑。第一个骑下去倒了,站起来骂道,今天真倒霉!谁这么缺德?然后,拍拍腿走了。第二个人也倒了,但是他一边拍腿一边想,唉,为什么会有个坑呢,我怎么栽了呢?„„这些经历写出来就是一篇作文。我们的孩子们应该有一双善于捕捉生活、高于生活的眼睛。再有,我们的饿写作技巧研究可以说是成绩卓著,上新华书店看看,什么快速什么法„„但是,快速什么法你得肚子里有啊!有的前提下才能谈快速什么法。你没有怎么能像女人生出孩子呢?我们要讲技巧,但是,我们该怎么把技巧于无形中教给孩子。比如观察,作文的观察与生物、化学上的观察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就该弄清楚。要说的太多太多。今天我就说下面的一段话。新课标就是让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的作文以平民的意识走进孩子。君不见,孩子们惟恐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登不上作文的大雅之堂,他们正以一只生花妙笔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涂脂抹粉,非得把笔下的人物变成重工作、不重家庭的公众人物。因为不懂得作文的本质,在选材立意要精要新的劝导下,孩子们不再童言无忌。于是,他们的作文远离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思想、平凡的情感,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我们不少的乡村小学生,很少有人能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一群群质朴的乡下孩子,只会用陌生的语言描写那遥远的城市生活。我不明白,那孩子们为什么不看看那沉默的远山、沉寂的池塘、广袤的原野,为什么不写写屋前的那棵大樟树、路边的马尾巴花。一个乡下的孩子失去了乡里的童趣,这是不是城市文化颠覆的一种可悲呢?老师们,我们该怎么办?作文之所以失真关键在于他们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当他们想说时,真实的思想与心灵的感觉往往被公众的言辞所淹没。因此,我想对各位老师说,只要我篇五:特级教师窦桂梅:专业成长研究
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时间:2007年01月08日 作者:教科室 阅读:992次 作者简介:窦桂梅(1967――),女,吉林蛟河人。北京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十大杰出教师提名奖等称号。1998年作为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等七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发言。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一、启程――自发追求
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我以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 是教师自己。我来自农村,那块沃土把执著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植入我的生命――我坚信,要自强不息,要奋力拼搏。不管在哪个单位,从事哪门教学,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必能成为业务骨干,做出成绩,显出存在的价值。1982年,15岁的我走出山村,走进吉林师范学校。四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做文书工作。同学们羡慕,我却不情愿――既然学习了四年的师范,就该成为一名好教师。几经周折,终于改派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由于分配太晚,我被安排到教务处做辅助工作。在这个岗位,我一干就将近5年,先后教过语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几门课程。每一次代课,我都全力以赴。代数学课时,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代音乐课时,上过大型公开课。但我感觉自己还是喜欢语文,而且语文教学也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底蕴。因此,几年里我没有停止过恳求领导,要求岗位更换――教我最喜欢的语文。1991年,我终于如愿以偿。“打杂”的五年,使我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我也会不自觉地把音乐、美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形式整合到语文教学中。(一)靠“韧”劲学习
小时候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我,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后来,上网阅读也成了我学习的一部分。无论工作怎么忙,我都挤出时间学习。教育名著、文学经典等各类书籍占据了家里四面的墙壁。《南方周末->>《人民教育》《书屋》等报纸杂志也成了我生活的伴侣。从23岁到32岁在作为居家女人最为辛劳的时期,我利用9年的时间,从函授的专科一直读到师大研究生课程班。记得报考中文函授本科的时候,我每天下午5点钟到师范学院进行补课学习,晚上9点钟到家后,再给孩子做第二天上幼儿园的菜,有时还要备课,或者给学生改作业。之后,我再复习成人高考的内容,直到半夜才睡觉。半年下来,我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中文函授本科。几年来,记下了 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二)靠“闯”劲实践
日积月累,书读得多了,听得也多了,我越来越感悟到:课堂教学真是一门艺术,有领导、专家指导的公开课更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快车道。于是我找到校长要求上公开课。工作了30多年的李校长,从没有见过自己争取上公开课的教师。他告诉我,要先在年级组内练’练,然后再说。于是年级组的教研活动,我都特别积极地参加。除了年级组内老师的帮助,我三天两头请领导、专家听课,每一次接受领导评课我都郑重地把本子打开念道:“上节课里您告诉我有以下几条缺点,您看这节课我改了多少。第一条??第二条??”我经常用录音机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下来回家细听,把发现的问题记在心里,争 取在下堂课改进。1992年我终于有了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执教《王二小》。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教,推翻了,再重来??第二天就要上公开课了,下班后我一个人留下来做最后一次试讲。在我眼里,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就是我可爱的学生??由于太投入,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来,可是课还没讲完――于是我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演练??由于巧妙的情境营造,生动的语言感染,真诚的师生交流,加上《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感人歌声,打动了所有学生和听课教师。从此一炮打响,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市级、省级公开课中得到历练。平常,我努力把每一节课都当公开课来要求自己。久而久之,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1995年和1997年,先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三)靠“恒”劲积累
不断的积累已经成为我的自觉行为。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之余,我努力挤出时间写教学随笔,教育心得,哪怕是几十个宇也赶紧记下来。另外,我在“教育在线”网站经常粘贴自己的豆腐块,以便和网友交流。几年来写下了100多万字的教育教学笔记。出版了《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在清华附小两年中,我和教师们一起大胆实践,勇于尝试,每一次听课后都给教师评课,努力做到优点说透,缺点不漏,策略给够。到年底听了 500多节课后,我给76位一线教师,每人写了一封长信,结集为《教育的对话》――总结我和教师交流中的收获和思考,并发给他们作为我的工作总结。这种交流的方法让教师有了一些感触和思考,我和他们在对话的过程中彼此了解,共同鼓励,一起成长。’ 通过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的是教师要有自我专业追求。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解,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进发出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二、跋涉――自觉尝试 教师仅有专业追求是不够的,还要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精神。作为语文教师,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弓i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奠基,是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1994年下半年,我新接了一年级五班,在这片“自己的园地”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我的学生以及其他科任教师一起用心经营了六年。(一)超越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往的语文学习,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然而,我发现,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位的阅读和积累。于是我有意识地扩展阅读内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在教学中,我和学生大胆地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删取舍。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篇章的积累量。六年中,在积累内容的纵深递进中,学生积累了1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平均每个学生的识字量在3000字左右??更重要的是,我将读书的视野从课文引发开去,从文学的视野走向人文的视野,走向文化的视野,把读书作为学生重要的语文学习过程。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到美国教育部推荐给学生必读的书目等。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语文知识,而且在书籍的人文熏陶中建构精神世界,形成健全人格。
再比如,六年里用自己编辑的、《诗词300首》,我带领学生背诵了300多首古今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从而抓住了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了“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张一帆同学在一次期末考试中“马失前蹄”,一向得意的他沮丧极了,在我开导他的第二天,他送我三首词《西江月》《生查子》和自己独创的词牌――《独笑傲》。他在这首词中写道:
泪眼已朦胧,成绩难留心中。
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春梦。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
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
试想,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造!强化语文的诗教,时时拨动学生诗的琴弦,可以说,融会在书籍中的智慧、风骨、人生态度以及表达样式等都成为学生建立人生终极关怀的永恒资源。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钻人教材”是基础,“跳出教材”是拓展与深化,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应用。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认识路线,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不但应在量上扩展延伸,还应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人民教育》在1999年第二期发表了我的《敢向教材发难的孩子们》一文。文中讲了对《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文进行延伸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情节的创造;讲了《荷花》《小站》等课文如何修改教材内容的情景;讲了《一夜的工作》《为人民服务》等课文向作家领袖提意见的鲜活事例。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我们自豪,自豪的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厚,可我们却痛惜地看到一代又一代人人文素养越来越单薄。我,一个从事“人之初”教育的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广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中华民族将来怎么拥有高贵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由我,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二)超越课堂
“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我告诉学生,也提醒自己,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成长共始终。因此,我的语文课将语文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六年中,我请学者教授专家来作讲座、答疑;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如体育表演,口头作文大赛,课本剧表演等。我还经常和学生逛书店,看展览,看焦点访谈,进行热点采访及社会调查活动。班级组成记者团,采访同学、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人。当然,还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于是我每学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辑杂志,迄今已编有《萌芽文集》《创造文集》《诗画文集》《发现父母》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亲近大自然,触及社会热点、焦点时所表达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认。
超越课堂,不仅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要触及他们的心灵。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活动。一封封故事真实、感情真挚的家长来信,从《莘莘学子话艰辛》 到《书的故事》,从《不堪回首的文革》到《孩子,我正在看着你们呢》??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求学经历,少年生活,工作压力,下岗困惑,母子情深,父子隔阂”?同学们觉得来信的家长虽然是事业的强者,人生的英雄,但又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不像电影小说中的人物那么遥远,而恰恰是自己最亲爱的爸爸妈妈。就这样,一封封学生的《望星空》《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永恒的伴侣》等回信,带着滚烫的泪,含着浓浓的情传到家长的手里。且不说学生怎样情动辞发,妙笔生花,写作水平如何提高,单就精神世界的启迪就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家长看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又回信和孩子们交流自己的读后感。有的提出希望,有的提出建议,有的赞叹不止,梁大为的妈妈读着那些理解、支持、鼓励的信不知哭了多少回。张继扬的爸爸一篇一篇回味着孩子们给他的回信,并利用双休日把亲戚的孩子叫到家里,把回信当做教材教育孩子们??最后在家长强烈要求下,学生自发编辑一本集子――《发现父母》。相信,这份精神礼物将成为他们人生历程中一座不朽的纪念丰碑。六年级的下半年,我又开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我给75个孩子写了75封心灵对白。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优缺点等用六年里发生的小故事进行叙说。从写给赵航平的《想念你优美的声音》到写给黄杉的《努力吧,石头会变成钻石》;从写给宋宇庭的《擦干眼泪你会变得更潇洒》到写给谢瑶的《你拥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学生以自己的爱回报了我的爱――从齐林的《让生命闪光》到宫策远的《点亮一盏心灯》,从孟楠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到《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封封纯真、感动、感激,甚至提建议和意见的信都化作了爱的翅膀让我的心伴着幸福的泪飞翔!所有的感觉都沉淀成一句话:“当老师,值!”
由此,在超越课堂的过程中,语言已经不只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只有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为他们身心的健全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三)超越教师
“师生共同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教师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如何让教师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呢?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脱离教师的搀扶学会学习,最终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呢? 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能够超越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实现超越的成功。语文的学习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一道幸福成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首先,努力让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我这样提醒自己: “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其次,要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就要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和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
么能指望他去开拓、去创造?我们追求语文教育人文底蕴的积淀,我们谱写思想冲破牢笼的教育诗篇。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上台当老师,敢和你平等对话,敢挑你的毛病,敢提出和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
记得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想让学生心中永远树立邱少云这位著名战斗英雄的伟大形象。于是抓住课文中的: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进行了精心设计。首先让学生画出最能表现邱少云精神的词语,在挖掘了“千斤巨石”“一动不动”词语后,我引导学生抓住。“半个多小时”思考:“烈火刚刚烧到邱少云身上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当他疼痛难忍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时又是怎么想的?”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有的说邱少云想到了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他的生命;有的说邱少云太伟大了,他一定在心里高喊“共产党万岁!祖国万岁尸有的说为了战斗的胜利他一定会想,这点痛算什么,我才不怕呢。正当我非常激动地准备和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两句话时,有个学生却说话了。他说: “要是我的话,那非疼死我不可,我想火刚开始烧的时候,他坚持住了,真是了不起,不过火烧到一半的时候他有可能就昏过去了,那么他后来什么也没有想。”又有一个学生说: “我不同意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我曾被水烫过,疼痛的滋味实在难忍,那么火烧的感觉会更难受。如果说他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没动一下的话,他心里肯定没有想那么多,心里肯定只有一个念头:挺住挺住再挺住!坚持坚持再坚持!就是凭着任何力量无法抗拒的意志,他坚持到了最后。”还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你让我们猜邱少云心里是怎么想的不好。其实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就会很感动的。本来读的时候想掉泪,可是一分析就没有感情了”。还有的同学奇怪地质疑: “邱少云他们是先遣部队,埋伏在离敌人很近的地方,大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他身上带了子弹和手榴弹,那么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品被烧了那么长时间,怎么没有爆炸呢?”一个悲壮的画面被拆卸得七零八落,学生的激情没有了,变成了一个个困惑,一个个怀疑。我呆住了,面对英雄,教师会认为他们是神,并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在学生的眼里却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才不接受你的看法呢。的确,神是遥远飘渺的,而人的情感却是相近相通的。由此看来,靠老师是不够的,只有自己去想,去悟,去创造才是最可靠的。可见,超越教师的过程,不仅是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也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综上所述,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体能的、知识的、智慧的极限,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为生命奠基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凭着全心全力的付出――天道酬勤,我登上了事业的一个又一个台阶。1998年被吉林省命名为教改典型。2000年,省教育厅为我召开了《窦桂梅语文教改成果展示会》。2001年10月24日,我作为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走进人民大会堂,作了《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专题报告,《人民教育》全篇刊发。理想的风筝飞得高远,是由于实践的线索柔韧。因此,教师专业探索表现在“思想的技术”也好,“技术的思想”也罢,都必须是“紧贴地面而行”。与其描述千万遍花儿的美,不如让自己一瓣一瓣地开放。
第三篇:窦桂梅 总结
视频选择60多分钟的那个从9分40秒开始播放,主要是介绍的“三个超越”(如果时间上不允许可以把视频只放一段)
开始播放视频时请加上这样一句话“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孩子的生命奠基,使自己和孩子们超越自我、超越自身体能上的、精神上的、智慧上的极限而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历程”
生平简介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一等奖。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1995、1997两次参加国家级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先后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等专著,主编或参编著作7本,发表文章近百篇。先后获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朱镕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做专题报告。2002年作为国家西部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内蒙等地讲学。
1986年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任教。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9年成为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并获省首届基础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窦桂梅老师的教育教学“二十八字”心得
敬畏母语、热爱学生、钟情读书、深读教材、公开课堂、提高修养、永葆激情
窦桂梅的教育感言(10点)
1.激情不老
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
2.读书一生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3.宁静致远
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教学比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4.以写促思
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仍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5.慎独养身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6.伸展个性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7.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8.海纳百川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9.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10.海星角色
教育,不变的永远不会变,改变的必将会改变。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我听到时光的钟声,告诉我已经长大了„„”这是和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唱的歌。那钟声是在告诉学生告别童年,长大成为少年、青年。虽然从教18年,但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志的关怀,专家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窦桂梅老师的三个“超越”:
1、超越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它具有指向性却不是唯一性。教师应该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走出教材,带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空间,给学生生命涂上更浓重的底色。如果教师仅仅是在用教材教教材,我们只能说这个老师是机器,他只是在完成课程标准这个“主人”施加的命令,而完全没有超越的痕迹。所以教师更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层理念与精神食粮传播给学生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元素。做到这点,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方能超越教材,否则可能导致学生囫囵吞枣,前言不搭后语,给人课堂散乱的感觉,这样学生的思维是乱的而不是发散的,这都是缘于教师没有挖掘教材而随意“超越”教材所导致。
2、超越教师:
教师首先要有超越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一个老师连学生都不能超越,那么他是不称职的。但是我们的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他们身上有更多教师接触不到的世界,所以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把学生教死了,导致学生只会思考一个问题,完全没有了质疑能力。在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学生是可以提出问题的,甚至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展开课堂生成的“讨论”,也就是说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3、超越课堂:
窦桂梅老师现在对语文教学最好的总结就是:用语文教人。就是教师需要更好地立足课堂,把握教材。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是知识,能力和情感,他们需要在课堂形成更全面更强的能力走向当下的生活中的。
在谈到窦桂梅老师取得这样的成绩的感受时候,窦老师这样总结: 1.向身边的老师学习
选择自己学习的对象。不断向着一个目标努力,甚至模仿自己敬佩的老教师,时间长了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但是也学习身边任何一个老师身上自己所不具备的财富。
2.向书本学习,向经典学习。
今天做教师如果不读书或者不爱读书,他不会教他的学生读书。这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3.向实践学习,向学生学习。
实践中总结经验让自己不断进步,反思中求发展。向身边的学生学习,上面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对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而且他们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老师快,所以我们也需要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最后,对所有的语文老师窦桂梅老师有以下几句感言:在今天英语不断充实空间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忘记语文,语文是我们的母亲,更是我们的母语,它有博大的力量与柔美的情愫在抚慰着我们,请老师教好学生语文,让学生学好语文。
何以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心智上养成如下的习惯:(l)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
挤,占,抢。这三条可以说充分保证了我每天能花时间“独处”的习惯。作为教学管理者,工作极为繁忙,常常没有时间读书,那么一定要读经典的书。而读好书一定要反刍,要结合自身的实践反复验证、反复咀嚼,这样达到管理的目的。随着阅历的增加、能力的提升、胸怀的宽广,收获将更大。所以要求人家读书,自己首先要读书,要求人家自律自己有先要自律。
当然,真正做到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很难。在中国,职位越高,往往越管不住自己。职位低一些,往往被上级牵着鼻子走——你必须服从。这里就有一个“他用”和“自用”的问题。就看当事人的“你”怎么把握。所以,人的心态决定状态——迎难而上,不是一味地牢骚,不然,所有的时间都在埋怨宣泄中滑走了。
管理者的工作要有效,管理者不能为了显示特权和不平等,他甚至还要超出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习与反思——没有光环与虚荣,他必须以责任为基础,以卓有成效为目标,致力于带领整个组织或者团队,穿过不确定性的海洋走向成功的彼岸。在日益变化的教育环境下下,每一位管理者都可能为自己能否胜任、能否有效而感到苦恼、担忧。
而我们必须明确的前提是——学会使用自己的时间。
(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
有效的管理者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这样的管理着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这是业务干部不同于专门管理人员的重要地方。
因此,学校每一个教学干部都要拿出自己的“绝活”,让自己的必要成果对老师有所引领。比如笔者研究的“语文主题教学”。当然,也重视对外界的贡献。本人的课堂教学在当全国很有影响,其文章经验多次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北京教育》等国家级,地方级教育期刊中。教育部为此出书,该实践的课例、论文经验以及出版的几本专著成果已在全国产生推动作用。2006年获海淀区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特别是2006年9月 26日,我校代表海淀中心学区,向全海淀区作了“语文主题教学”的课程改革汇报。这次汇报会反响很大,得到了区教委领导、区教研室领导、各中心学区的校长、北京及省外部分参会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更深层的看,“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关键则在于“知”,因为力行得以真知,但真知才能力行,也唯有从时间的系统化分析着手,逐一检视自己所花的时间的量、质、值是否有到位?是否真正有生产性?其次,是否有着眼于有效的贡献?个人长处是否能有效发挥?在重大工作的优先、优后次序的分配上是否恰当呢?
(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的领域,在这少数主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他们会为自己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其设定的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要事第一。”此外也没有其他办法,否则反倒会一事无成。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级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作为教学管理的我,清醒的认识到不应是简单复制程序和印入信息,而应是主动解释信息、承担责任——主动上课,多次现场讲课,并把这一过程当作单价剖析的案例。同时,把自己的文章打印出来给大家共享。等等,这些做法也是基于我的“长处”,课上得好,文章写得相对好的缘故。被管理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接受者,而是参与者;管理就超越了目力所及的表面,建构多重的意义。教学的管理真的成了被管理者主动建构管理的过程——所有的这些都是靠教学管理者真正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挖掘被管理者的才华,组织被管理者的才华。而这“被”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这就成了管理的艺术。一句话:教学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发挥其重要职能,有效引领理念,提供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4)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作为管理者,我们常被问及“你们学校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回答往往是“我们的工作是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那么,这个“良好”如何实现?换言之,如何施行良好的管理?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实践能力,有思考高度——更重要的能够清晰判断眼前的教育现象何去何从,并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比如海淀区基础教育课程引领着我们昂扬前进。作为学校的个体如何落实和保证相应的决策?惟一重要的是,保证新课程理念引领专业发展,校本研究带动教学管理,促使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从而实现自主管理——而这,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对语文教育中的一些问题的个人见解
小语教学要为学生打下两个底子
我们提倡的主题教学要努力给学生打下两个底子:学习的底子,精神的底子。这两个底子怎么打?形象地说,就是给孩子们两个园子,一座田园,一座花园。田园生产农作物,玉米、水稻,萝卜、白菜,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这就好比字、词、句、段、篇。但一个人只是吃饱了还不行,还要有精神上的愉悦和美感享受。就是说,学习语文的过程,一定有精神的“秘密花园”——文学的审美享受洋溢其中,存在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方能显现出来。可见,我们语文学习的家园,光有田园不够,还得有花园。
为了打好这两个底子,耕耘好这两座园地,围绕主题教学,一方面深耕课堂,用一节一节精彩纷呈的课,表达我们对于语文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为保障儿童语文学习的质量,我又提出了语文“三个一”质量目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并细化到每一个年段,每一个学期,甚至每一堂课中。这“三个一”中的“好”是一种文学表达,体现为工具与人文合为一体。是“主题”的具体化。
以这样的课堂,落实这样系统的知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语文学科知识。学生在获得语文学科知识积累的同时,获得有文学、文化的熏陶,民族情感的积淀,这样语文学科知识才真正成为着眼于人的发展的一生有用的知识。小学语文要让孩子获得这些“知识”,才能既理解这个世界,又欣赏这个世界。现在小语课堂教学主要问题是什么?
最核心的还是学科知识问题。目前,各种教育类报纸杂志上充斥的文章,大多是教学方式方法上的经验,很少有对学科知识的挖掘和梳理。就是说,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麻木地、毫无辨析地接收了教科书知识,然后转手卖给学生。可以说,当前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更严重的是,现在还存在一种“去知识化”的倾向。教师需要提高学科专业水准,你对此有什么建议?
学科知识是教学的核心。如果教师学科知识不够,谈什么教学方法都白搭。要把教学当作一门专业,教师必须审视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准确而丰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而其中的前者是前提。
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些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融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的新思考
面对儿童越来越少的语文学习空间,我们需要找到帮助儿童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提高语文素养,深化情感和涵养智慧的教学方式。以我个人的追求,如何从新课程的高度,在“三个超越”上又有所超越,从整体上“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我最近几年重点思考的问题。主题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主题教学是我立足于课堂所提出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我读了统整课程理论,借鉴了比较文学中母题研究的方法,意在通过抓“主题”的方式,让语文教学的各项教学内容:人文素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紧紧地统一在“主题”中。这里所说的“主题”,是指从教材中寻找和挖掘出的,具有巨大的概括性和丰富的延展性的文章表达的核心语词。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为形式,牵主题的一发,动知识体系的全身,以儿童的言语和精神成长为目标,形成一种开放而活泼的母语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精华的吸收与保留,又是结合今天语文教育现状的创新与改革。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老先生的这句话这些年被引用得很多。你如何看待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三个超越”中提出的超越教材,实际上就是觉得当时的教材需要改进。比如教材的政治性越强,离孩子就会越远,这是一个反比例的关系。现在拿到教材,有些文章会让我们心潮起伏,回味无穷,这是一种进步。对于这些经典文本,我们必须尊重文本的规定性,老老实实读教材,回归细读经典文本,回归情感熏陶和积累。当然,文本细读仅仅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渠道而已。学习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或引子,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不行的。很多学校,学生一个学期就学一本语文书,这怎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现在的教材,编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了。但骨子里还是太把教材当教材了,好像教材就是圣经,就是法律,语文学习就是学教材,教师上课只是教教材,考试则只是考教材中的知识,这是不对的。
心智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
第四篇:窦桂梅讲话稿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在六年的实验中成绩突出,1999年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的一等奖。1995、1997年两次参加国家级的教学比赛都获一等奖。1998、1999、2001、2002、2003年《人民教育》分别在“教师风采”、“新星舞台”“世纪演讲”“今天怎样当老师”等专栏介绍她的先进事迹、教改经验及教学思想,并先后到全国许多地方做专题报告和观摩教学几百余场。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爱是一堆细节》《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 》四本个人专著以及《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主编或参编7本著作,发表文章近百篇。
窦桂梅先后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政府命名的“省管专家”,省首届“五四奖章”获得者,省三八红旗手,省师德标兵„„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朱容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以及全国各地做专题报告。2002年作为国家西部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内蒙等地讲学。相信,新的工作环境也会继续努力再创佳绩。演 讲 稿
老师们、领导们: 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脚下和福建省的这些老师们相识,还没谈上相知。但愿我们以后能够彼此相知,你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已过中年,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但是,我想我和各位老师比,我发现,有的老教师的面孔比我还老。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你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
月为伴。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我想,我今天往这一站,我应该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我尽管很累,昨天坐了四次飞机,从北京到宁波,从宁波转到上海,从上海又转到这儿,晚上十一点半才躺到床上。今天早上五点半赵老师就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让我上课。很对不起大家,我不知道几点开课,我竟然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赵老师他们怕打扰我,没让我换地方,还给我盖了一床被子。起来时,我连脸都没洗,头发也没梳,请各位原谅!虽然脸没洗,头没梳,但是激情依旧在。老师们,可能也感到我嗓子哑了,年岁大了。不过人三十六,心却只有十六。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老师们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位中年妇女的状态。我想,岁月使我容颜变老,你们的热情让我青春依旧!
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第二点感受,所以我荣幸、我高兴,我就要释放激情。另外,我还觉得很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作文教学,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阅读教学的的确确也算是自己的一项特长,上的还算可以,尤其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容易爱把别人教哭了,我先哭,他们再哭,大家一起哭。有的时候还真能达到所谓的三情共振。但是《新作文》要求我上作文课。我在想,当然阅读作文不分家的,上点什么呢?我想,还和这些大师们上,你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的水平,他们的认知,他们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他们,所以我很惭愧。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来的老师们,才能让大家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那个叫什么梅的,她教的没咋的。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杜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所
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尽管我很累,尽管现在我的眼睛强着睁,但是从我的声音看,从我今天还要站着讲的状态看,我要用我的生命,用我的热情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掌声。
书归正传。作文、作文,说句实话。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老大难、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有了这样的理论,你才会有效地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咱们就讲讲纲、讲讲领。我记得听任何人讲话,一般情况下你不一定都记得,但你会记得他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观点。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作文的架子放下来。让我们原来总是美声唱法,像曹丕所说的,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也。包括孔子也说了一个格言一字都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只是当老师的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所以老师们,我今天的发言,不想像专家一样,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专家,专家是围绕一个专题使劲的、一个劲地研究研究,研究到大家都听不懂了就是专家。我从实践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尽管我当了一年的业务校长,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我是吃什么饭长大的,我知道我依靠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依然没有离开我的一线。那么,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几个东西,不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我想从几个案例谈起,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
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两位母亲不是典型的中国语文教师,但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由此,我,大家在反思语文的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篇二:窦桂梅开学典礼讲话
亲爱的同学老师家长们!
今天是开学的日子!我们大家来到优美典雅的清华附小,开启新学期的旅程!来,让我们击鼓鸣志!“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那么,选择了清华附小,究竟选择了一份什么责任?
首先,我想对同学们说——
选择了清华附小,就选择了做一名清华人的责任。
你们要永远牢记一句话,那就是:不管你从哪个地方来,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今天踏进附小的大门,就意味着你从读小学开始就烙上了清华印记!
我们知道,清华大学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有很多国家领导人、科学家、各行业精英,甚至奥运冠军都出自清华,原因是因为他们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有的是从清华附小走出来的。他们之所以取得了这些成就,是因为他们传承了清华人的责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的高尚人生追求。你们是多么自豪!为了这一目标,学校特意为大家制作了“入学护照、起程护照、知行护照、修远护照、毕业护照”来记录你们六年的成长。下面,让高年级同学为一年级新同学佩戴身份认证和“入学护照”!
作为一名附小的学生,带上这份护照,必须记住我们的誓词:“我是清华少年,努力成为健康、阳光、乐学,拥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其次,我想对家长们说——
选择了清华附小,就选择了做一名清华学生家长的责任!身为校长,也作为孩子的母亲,我经常想,自己没有给孩子一个好的出身,就一定要给他一所好的学校。你们选择了有着百年悠久历史与文化的清华大学的附属小学——这是多么自豪,多么值得庆贺的事情!
既然选择了清华,我要提醒各位家长,你要认同清华的文化与精神,你要尊重信任清华附小书香立人的理念,让书香高贵人生,让书香高尚人生。既不应试唯一,也不以素质教育作掩护的无所作为。在教育孩子身上,要懂得您的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同于其他的孩子;他(她)呢,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她)不属于你,不属于我,终究属于这个社会,这个国家。
因此在孩子六年的小学生涯中,您不能急功近利,要用教育学的眼光与心理看待学校与孩子,要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点成长,尤其在吃穿、荣誉、学习等方面坚决不能攀比,否则后患无穷!您要懂得,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如果教育孩子失败了,你就是有再大的学问,哪怕是清华院士,再大的权利,哪怕是国家主席,再多的钱款,哪怕是比尔盖茨,都没有用。
请记住,在功利社会、应试教育的夹缝中,我们不要联手“折磨”我们的孩子,而应该积极和清华附小一道,培养出咱的孩子——低头奋斗的智慧,抬头看天的情怀!
最后我想对附小老师们说——
选择了做清华附小的教师,就选择了更高的修炼的道场。人生就是要来修炼的,我们选择了这么高的修炼,是多么自豪!
大家知道,小学老师的教育是奠基工程,孩子成才后的鲜花掌声可能属于中学或大学教师。但,我们也懂得这份辛苦而又寂寞的工作同样是崇高的,我们是在未来的回忆中寻找自身的价值!当下,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要无限相信教育的力量。如果我们教师都觉得教育是有限的,那我们的信仰就会打折,我们的信心就会减掉一半,教育就失去了她的魅力。
此刻,我想对一年级老师们说,你们接过了家长的嘱托,学校的寄托,就是接受了一份信任,一份承诺。面对家长,我想让大家做一个见证,郑重地把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交给班主任——拜托了!读到新一年级学生在心愿卡上写下的“理想”,读来倍感责任是沉甸甸的。亲爱的我的同仁,既然选择了做清华附小的教师,我们就必须带着全心的爱,把清华的责任化作使命感,和学生家长一道肩并肩、手挽手地心怀感恩、常怀愧疚,卓越攀行。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
老师们、领导们: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脚下和福建省的这些老师们相识,还没谈上相知。但愿我们以后能够彼此相知,你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已过中年,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但是,我想我和各位老师比,我发现,有的老教师的面孔比我还老。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你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月为伴。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我想,我今天往这一站,我应该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我尽管很累,昨天坐了四次飞机,从北京到宁波,从宁波转到上海,从上海又转到这儿,晚上十一点半才躺到床上。今天早上五点半赵老师就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让我上课。很对不起大家,我不知道几点开课,我竟然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赵老师他们怕打扰我,没让我换地方,还给我盖了一床被子。起来时,我连脸都没洗,头发也没梳,请各位原谅!虽然脸没洗,头没梳,但是激情依旧在。老师们,可能也感到我嗓子哑了,年岁大了。不过人三十六,心却只有十六。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老师们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位中年妇女的状态。我想,岁月使我容颜变老,你们的热情让我青春依旧!
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第二点感受,所以我荣幸、我高兴,我就要释放激情。另外,我还觉得很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作文教学,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阅读教学的的确确也算是自己的一项特长,上的还算可以,尤其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容易爱把别人教哭了,我先哭,他们再哭,大家一起哭。有的时候还真能达到所谓的三情共振。但是《新作文》要求我上作文课。我在想,当然阅读作文不分家的,上点什么呢?我想,还和这些大师们上,你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的水平,他们的认知,他们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他们,所以我很惭愧。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来的老师们,才能让大家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那个叫什么梅的,她教的没咋的。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杜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所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尽管我很累,尽管现在我的眼睛强着睁,但是从我的声音看,从我今天还要站着讲的状态看,我要用我的生命,用我的热情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掌声。书归正传。作文、作文,说句实话。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老大难、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有了这样的理论,你才会有效地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咱们就讲讲纲、讲讲领。我记得听任何人讲话,一般情况下你不一定都记得,但你会记得他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观点。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作文的架子放下来。让我们原来总是美声唱法,像曹丕所说的,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也。包括孔子也说了一个格言一字都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只是当老师的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所以老师 们,我今天的发言,不想像专家一样,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专家,专家是围绕一个专题使劲的、一个劲地研究研究,研究到大家都听不懂了就是专家。我从实践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尽管我当了一年的业务校长,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我是吃什么饭长大的,我知道我依靠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依然没有离开我的一线。那么,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几个东西,不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我想从几个案例谈起,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两位母亲不是典型的中国语文教师,但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由此,我,大家在反思语文的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我们国家使用统一的教材,虽然现在是一纲多本,但大多数教材还是统一的,几亿的孩子学的大体一样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但选来选去总停留在那有数的几篇上。我们的眼光完全一致,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框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视野扯住了我们本来应该放眼世界,纵横古今的目光。全国认同一种精神言语方式,用这统一的语言方式去统一我们不同的大脑,老师们,这是我们的妈妈的故事。下面,我再讲几个学生的故事。首先,看发生在江苏的一次作文大赛,作文题目叫《值得庆幸的一次失误》。评委们批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这样写道:自己参加学校八百米运动会的比赛,他知道共有七位选手参加,取前六名。这时他的朋友小兰告诉他一个招,只要你在比赛的时候,绊倒一个选手,你就能稳拿前六名。既能给班级加分,还能给奖品。于是作者我在比赛的时候奋 力冲在最前面,他在事先打好埋伏的地方蹲了下来。于是开始反复的解鞋带系鞋带,系鞋带解鞋带。等到第一个跑过去,第二个跑过去„„因为他算准了要绊倒第四个。第四个跑过来的时候,他伸出右腿就想给第四个一个腿弯儿。但他灵魂的左腿给了他一个大耳光,说,唉呀,你怎么这样没良心,这么不象话呀!于是灵魂深处的另一个我就开始折磨起自己,我这是干什么呢?高尚的我就否定了荒唐的、自私的我。最后,我就把我的脚收回了,继续向前跑,就这样,我成全了一次值得庆幸的美好时刻。专家们看了这篇文章,哭笑不得。在硝烟弥漫、分秒必争的八百米长跑的竞赛场上,有谁跑着跑着蹲下去反复地解鞋带系鞋带,有谁又可能想那么多的想法。想我绊不绊,绊完了又不绊,还用手去打自己的耳光,最后又不绊,终于跑了上去,那是不可能的。老师们,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扭曲了,这可都是小学生,咱们孩子扭曲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年的高考题目叫做《战胜脆弱》。《南方周末》报道了安徽省高考作文事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崔永元知道后想办一期节目,结果安徽怕在全国影响太大,多方周旋,才不了了之。《战胜脆弱》这篇作文在安徽省的考场上的考生都是写在高考前夕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家里着了大火,不是家里着了大火,就是发生了洪灾。因为年抗洪。当时,安徽省没那么严重,只是有些地方受了点小灾。可是一百个学生竟然有三十五个写成这样。写的真是惨不忍睹,评卷的老师都掉着眼泪评卷,太可怜了!判一个又太可怜了!但可惜的是判着判着发现不对。中午,评卷老师正好和安徽省招办主任一起吃饭。于是,就聊了起来。一位女老师说,唉呀!你们这,今年还有一个用脚答题的考生啊!没有手那孩子的作文写得真漂亮啊!这孩子真惨哪!招办主任当时脸就白了,没有啊,我们全安徽考生没有一个用脚答卷的呀!这个老师说,唉哟,我的天!这个孩子撒谎了,用手写的,他说自己没有手,战胜脆弱嘛,用脚写,我还给了他最高分。完了,大家都议论,你们这安徽呀,经济太落后了,生活怎么这么可怕呢?的孩子不是没爸就是没妈,不是家里着了火,就是发洪灾了。招办主任一脸茫然,没有啊!你说这怎么查?当然,给这个用脚答卷的孩子降了一等,这孩子倒霉了,其余的孩子怎么查?你得查报考时的档案,查他爸爸在不在,他妈妈在不在,因为那档案是五份月登的,父母怎么怎么的。可别人七月份考的,万一中间他爸爸妈妈死了呢?你也没法说,你说你怎么查?最后,这个事没办法,弄来弄去,只好顺水推舟了。但是从这件事引发了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深刻的思考,教育都假了,你说还有什么好,所以打假要从教育开始。以上是我们学生的故事。接下来,我再讲讲咱们老师的故事,咱们老师真的不容易,为什么?你们是武夷山的,别看你们是旅游区,也许工资不一定高到哪儿去?我原来老家在吉林,工资也很低,现在到北京了,还可以。我们真的不容易,现在啊,我们上级教育部门给我们压力,校长给你压力,主任给你压力,就是不给你魅力,所以你也很痛苦。工资不高的前提下,丈夫还要爱,孩子还要爱,今天校长瞪了你一眼,你一惊,怎么着?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但我们还得同新课程一同成长,不成长也得成长,要让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说我们很难。尤其是现在的作文教学,新课标要求我们降下来,习作不叫作文,低年段叫写话,高年级叫习作。这些我不想多多赘述,因为新课标大家都很熟了。新课程降下来了,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专家制订了那么多好的理念,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作文根本没降下来,我自依旧,我们仍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因为我们的脑子像酸菜缸都锈上了,怎么洗也洗不净。我们还是要求孩子的作文重心要突出。虽然叫写话了,我们作文教学还是要求孩子达到几百字,几百字。我们的专家光在理论的天空打雷,不在实践的土壤上下雨,因为高考的指挥棒没变。我理解老师们都很难,但是新课标下来了,我们就得改,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轻轻松松的学作文,快快乐乐的学作文。接着,我再给大家讲讲我女儿的故事。我女儿今年在清华附中读初一,她去年写了一篇文章叫《冷眼看作文》,给小学作文一顿批判,说六年来作文的训练,除了难忘的事就是有教训的事,有意义的事最后变成万能的事。要不半命题作文就是记一件××的事,还是那件事。总之,俗、俗、俗,苍白、苍白加苍白。我 女儿很有主见,写作文总是写自己的感受。但六年来,一写作文她就偏题。六年级有道作文题叫《闲不住的××》,作文要求写人,我孩子写的是《闲不住的声音》,是一篇非常美的散文。但老师告诉她,你别这么写,跑题!我女儿给我谈了。我说,姑娘,坚持,没事!当然,也有我的原因,在纵容她,她爱写我也爱看。她有时也含沙射影的批评我。有一次,她评价这样一次作文,六年来没有谁不写的,叫《我的妈妈》。一般这样的作文,老师铁定的要求我们开头从妈妈的外貌入手,而妈妈的外貌描写大多聚焦于斑白的花发、眼角的鱼尾纹、布满皱纹的双手,弄不好就模仿《春蚕》里老舍妈妈一手的茧子。于是,一位上了年纪更年期的大妈却有着一位读着小学的孩子。可见我们国家的晚婚晚育工作做的是多么的充分和彻底。根据剧情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老师从来只让我们写正面的,不许写反面的。写妈妈怎么爱我、怎么爱工作、怎么省吃俭用,怎么辛苦不睡觉,就是不写妈妈脾气不好啊、不讲卫生啊。奇怪,中国孩子的妈妈都千篇一律。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写一位工作繁忙的敬业女性,日夜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拼命工作。这时候,老师又告诉我们,记事文章要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一定要有高潮,还要有经过,经过要突出重点,结尾要扣住中心。在这样的要求下,主角先行定好,就是一名小学生,搞不好的话这个小学生的妈妈就是他的班主任。可他感觉妈妈对别人的孩子比对自己还要好,难免心理不平衡,气得内分泌失调,但也无可奈何。主角的妈妈工作繁重,经常给学生补课,难免有时晚回家。于是,主角对自己的妈妈就会生很大的埋怨。(这是老师要求写的,要形成强烈的对比)后面接着写妈妈我恨你,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接下来赶紧进入故事的高潮,那就是主角非得生病,不生病也得出事。这个时候,生病了之后,妈妈总是用那耶稣式的,用耶稣看世人充满怜悯的眼神居高临下地看了自己一眼就出门工作去了。然后,主角就很伤心似的林妹妹似的怜花爱玉一番不被重视的一颗破碎的冰冷的十岁儿童的心,昏昏沉沉地睡去了。这时候,就必须要让读者在这儿为老师捏一把鼻涕捏一把泪。最后妈妈深夜才回家,去叫主角,主角就是不理她。还有这样一篇看图写话,叫《雨中送伞》。此类作文老师非得告诉我们有以下步骤,开头必须是我的老师一头短发,精神抖擞、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有时候像母夜叉),但是写作文必须要这样写。由于作文要过老师那一关,一般写我的老师要写语文老师,因为那是最理想的选择,说得她高兴,上天没有地下也没有,诺贝尔奖不给她简直是有眼无珠。案发现场就在学校门口,根据剧情需要,天气描写必须要写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主角没带雨具,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百鸟归巢各自飞,窗外雨哗哗,主角心慌慌,带着一颗不被同情的没有温暖的破碎的冰冷的心站在门口不知所措。这时,老师会像奥运使者那样举着神圣的火炬,举着一把从地摊上买来的十块钱一把的降价雨伞出现在主角前(当然,我要这么写,就不美了)我一定要这样描绘,这时远方出现了一个身影,举着一把好看的小雨伞,带着神奇而又可爱的笑容。啊,那不是我的语文老师吗?于是,一个崇高老师的形象就被我给勾勒出来了。根据剧情的安排,老师一定不会带两把雨伞,也不会拿三块钱让主角坐人力车回家,更不会给他钱让他打车回家,非得要拿一把伞护送主角回家,这样才能感人,老师的形象才会高大。一路上,师生二人相依为命,风雨同舟。在崇高老师的带领下,他为了不让主角淋湿,愣是把雨伞往主角这边靠,自己的半个身子露在风雨中。于是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头也湿了,裤子也湿了,多么感人的一幕啊!于是,我还得要这样描绘一笔,风依然地吹着,雨哗哗地下着,我不禁打了一个哆嗦,转身一看,呀,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多感人的一幕雨中情啊!到了主角家中,崇高老师顾不了一切,不喝一口水,也不进屋,肯定站在门口,用手擦擦脸上的雨水转身消失在风雨中,而且还非常酷的帅呆了的一甩头。这时,主角就目送老师离去。原来我写的是省略号。我们的语文老师把省略号给我加了一句,我的眼睛渐渐地湿润了。第二天,主角上课,发现老师的鼻子红得像克林顿,崇高老师昨天被雨淋了,得了感冒了。这时候,主角还要发一通感慨,哇,多好的老师啊!为了爱我,为我们付出了这样多,而且今天还坚持上课,我一定要报答老师的爱,长大了为祖国作贡献。这样才能把老师的爱 和为祖国作贡献紧密地结合起来。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一定在感慨万千,议论纷纷。我知道,我举的这些例子偏激了些。但是,存在就是真理。我们都得反思自己,我们的作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孩子就带着这样的体会和感受走向中学、走向高中,会怎么样?我们今天还要把技巧放在第一位去教学生写作文?我出了四本书,我都是情动辞发,都是自己感受的就拿起笔来表达它。我不会把技巧放在最前面。技巧重要,但不是学习作文的法宝。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比如说,有两个人同时骑自行车下山,都不知道前面有个大坑。第一个骑下去倒了,站起来骂道,今天真倒霉!谁这么缺德?然后,拍拍腿走了。第二个人也倒了,但是他一边拍腿一边想,唉,为什么会有个坑呢,我怎么栽了呢?„„这些经历写出来就是一篇作文。我们的孩子们应该有一双善于捕捉生活、高于生活的眼睛。再有,我们的饿写作技巧研究可以说是成绩卓著,上新华书店看看,什么快速什么法„„但是,快速什么法你得肚子里有啊!有的前提下才能谈快速什么法。你没有怎么能像女人生出孩子呢?我们要讲技巧,但是,我们该怎么把技巧于无形中教给孩子。比如观察,作文的观察与生物、化学上的观察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就该弄清楚。要说的太多太多。今天我就说下面的一段话。新课标就是让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的作文以平民的意识走进孩子。君不见,孩子们惟恐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登不上作文的大雅之堂,他们正以一只生花妙笔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涂脂抹粉,非得把笔下的人物变成重工作、不重家庭的公众人物。因为不懂得作文的本质,在选材立意要精要新的劝导下,孩子们不再童言无忌。于是,他们的作文远离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思想、平凡的情感,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我们不少的乡村小学生,很少有人能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一群群质朴的乡下孩子,只会用陌生的语言描写那遥远的城市生活。我不明白,那孩子们为什么不看看那沉默的远山、沉寂的池塘、广袤的原野,为什么不写写屋前的那棵大樟树、路边的马尾巴花。一个乡下的孩子失去了乡里的童趣,这是不是城市文化颠覆的一种可悲呢?老师们,我们该怎么办?作文之所以失真关键在于他们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当他们想说时,真实的思想与心灵的感觉往往被公众的言辞所淹没。因此,我想对各位老师说,只要我们活着,只要我们站着,我们就要活得最美丽。只要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巴金说得多好啊,写作、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一直横亘到底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我们回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我们有那么多的大师横空出世,他们的作文功底从哪里来?当然,书是他们的生活,那是间接的。读书也是学习作文的一个法宝,但是,生活更是学习作文的法宝。区别在于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而已。说一千、道一万。我们今天突然明白,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谈创新、谈新作文,其实没有新,只是让我们返朴归真。我们的创新作文不是游戏作文,创新作文正本清源,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还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在我们今天还不知道创新怎么办的情况下,在我这个年轻的中年妇女还在困惑的前提下,我想起了《红高粱》中的一句歌词: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千万别回头!深一脚、浅一脚,想尽办法别崴脚。我想用这样一句歌词来回答我们的作文究竟怎么走?就在这句歌词里: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最后,我用一首歌唱出作文教学的落脚点,那就是《篱笆女人和狗》里的一段:星星啊还是那个星星,月亮啊还是那个月亮,山啊还是那座山哟,梁啊还是那道梁„„篇四:窦桂梅开学典礼讲话
开学典礼讲话
校长 窦桂梅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语词是我们的视野,是我们的理念,也我们的思想。还记得2012的语词吗?对!是“微笑、感谢与赞美”。当我们已经把这句话化作了习惯,那么,2012年,我们的语词是什么?哪句话应该成为清华附小的名片呢?先请大家听我来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今年1月16日,我校被评为北京市科研先进单位。这份特别的荣誉,是教科部的老师们用教育的智慧和高度的责任感换来的。让我们用最美的微笑和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教科部的老师们!同样赢得我们尊重的还有校办、德育部、教科部,数学、语文、音乐、英语、体育、科技电教等团队的老师们,今年的除夕、正月初
四、初
六、初
七、初
八、初
九、初十直到昨天,老师们相继来学校加班。他们或者制订学校教师手册、或者制订乐学手册、或者改编教材;离开学还有好几天时间,后勤、教辅组的老师们就把同学们用的教材和各种练习本送到你的书桌上,他们还给教室安装了一块有附小logo的钟表;还有,为了学校的安全,保安叔叔们寒假一天也没休息,也没有回家过春节;保洁阿姨们也早早地把走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同学们,是什么让附小教师们和职工们无私奉献着?是一份做教师的责任!一份职业的责任!
第二个故事——
今年二月,我校五、六年级的同学践行做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清华少年的誓言,前往美国游学半个月。在那里,他们和美国的同学们一起听课、学习;住进美国家庭,和临时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无论是在美国的学校、家庭,还是公众场所,他们都体现了清华少年应有的微笑感谢、协商互让、自强自立、落落大方的精神风貌,正是这种作为中国人,作为清华人的责任感,令国际友人对他们的刮目相看!
第三个故事——
今年1月,学校给每一位在职教师和退休老教师写了慰问信。在印刷时,发现红色纸张数量不够。正当大家着急的时候,李俊杰同学建议,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纸打印,这样既解决了红纸不够的问题,也让每一封信的颜色不同,这样五颜六色的,更好看!同是今年一月,李丽莲同学,发现学校门口翻译的校名中有一个字母反了,她马上告诉了老师。学校赶紧前去修改,避免了错误。
瞧,正是附小有这样的同学,把学校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体现了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这不是责任又是什么呢?故事讲到这里,我想,你们一定猜出今年我们学校的关键词了吧?(学生大声答:责任!)对,是责任,是我们常说的“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古人告诫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要告诉同学们,“学校荣誉,我的责任”!亲爱的同学、老师们:新学期,在课堂内,学校将全面推行小组化合作学习;在活动方面,将开展“七彩德育主题活动”。我相信你们会担当起不同角色的职责,也会懂得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句话,正如《纲领》中说的: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干什么事就要干好什么事。
我的故事中提到了同学、老师,你们肯定发现,今天的内容中还缺少一个角色:家长!最后一个故事:
今年2月11日下午,一年1班,一年7班,三年1班,三年6班的家长来到学校,他们主动地来学校,帮助班主任打扫、布置教室。更有六年四班张千恰同学的爸爸——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国际处处长张毅老师,当学校的少年民族吹打乐团赴意大利演出时,他四处化缘,为近60名同学购置统一的上品演出服装,让我们的孩子在异邦国土的演出大放异彩、赢得了欧洲观众和华侨们的高度评价,并在中央电视台报道。为了让同学们体会作为一个家长,一位清华人的素养,我们请他在百忙中前来和老师、同学们聊聊他对责任的理解,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聆听张叔叔的讲话!(张毅老师上台发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那就让我们抓住每一个早晨,抓住每一分钟。让我们全体教师与同学们手挽手,心连心,践行“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实现我们附小《纲领》中提出的“努力将清华附小塑造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一所让人难忘的温暖的学校,一所值得信任的品牌学校,一所受人尊敬的卓越学校。”篇五: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语文老师不能不看)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新作文》杂志社精彩演讲(精华)[ 作者:窦桂梅 谢百云整理 转贴自:浙江临海白水洋小学 点击数:720 更新时间:2006-8-16 文章录入:杨贞萍 ]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演讲稿(语文教师不能不看!)老师们、领导们:
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脚下和福建省的这些老师们相识,还没谈上相知。但愿我们以后能够彼此相知,你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已过中年,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但是,我想我和各位老师比,我发现,有的老教师的面孔比我还老。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你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月为伴。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我想,我今天往这一站,我应该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我尽管很累,昨天坐了四次飞机,从北京到宁波,从宁波转到上海,从上海又转到这儿,晚上十一点半才躺到床上。今天早上五点半赵老师就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让我上课。很对不起大家,我不知道几点开课,我竟然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赵老师他们怕打扰我,没让我换地方,还给我盖了一床被子。起来时,我连脸都没洗,头发也没梳,请各位原谅!虽然脸没洗,头没梳,但是激情依旧在。老师们,可能也感到我嗓子哑了,年岁大了。不过人三十六,心却只有十六。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老师们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位中年妇女的状态。我想,岁月使我容颜变老,你们的热情让我青春依旧!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第二点感受,所以我荣幸、我高兴,我就要释放激情。另外,我还觉得很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作文教学,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阅读教学的的确确也算是自己的一项特长,上的还算可以,尤其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容易爱把别人教哭了,我先哭,他们再哭,大家一起哭。有的时候还真能达到所谓的三情共振。但是《新作文》要求我上作文课。我在想,当然阅读作文不分家的,上点什么呢?我想,还和这些大师们上,你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的水平,他们的认知,他们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他们,所以我很惭愧。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来的老师们,才能让大家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那个叫什么梅的,她教的没咋的。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杜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所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尽管我很累,尽管现在我的眼睛强着睁,但是从我的声音看,从我今天还要站着讲的状态看,我要用我的生命,用我的热情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掌声。
书归正传。作文、作文,说句实话。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老大难、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有了这样的理论,你才会有效地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
咱们就讲讲纲、讲讲领。我记得听任何人讲话,一般情况下你不一定都记得,但你会记得他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观点。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作文的架子放下来。让我们原来总是美声唱法,像曹丕所说的,文章
乃经国之大业也。包括孔子也说了一个格言一字都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只是当老师的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所以老师们,我今天的发言,不想像专家一样,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专家,专家是围绕一个专题使劲的、一个劲地研究研究,研究到大家都听不懂了就是专家。我从实践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尽管我当了一年的业务校长,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我是吃什么饭长大的,我知道我依靠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依然没有离开我的一线。那么,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几个东西,不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我想从几个案例谈起,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两位母亲不是典型的中国语文教师,但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由此,我,大家在反思语文的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我们国家使用统一的教材,虽然现在是一纲多本,但大多数教材还是统一的,几亿的孩子学的大体一样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但选来选去总停留在那有数的几篇上。我们的眼光完全一致,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框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视野扯住了我们本来应该放眼世界,纵横古今的目光。全国认同一种精神言语方式,用这统一的语言方式去统一我们不同的大脑,老师们,这是我们的妈妈的故事。下面,我再讲几个学生的故事。首先,看发生在江苏的一次作文大赛,作文题目叫《值得庆幸的一次失误》。评委们批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这样写道:自己参加学校八百米运动会的比赛,他知道共有七位选手参加,取前六名。这时他的朋友小兰告诉他一个招,只要你在比赛的时候,绊倒一个选手,你就能稳拿前六名。既能给班级加分,还能给奖品。于是作者我在比赛的时候奋力冲在最前面,他在事先打好埋伏的地方蹲了下来。于是开始反复的解鞋带系鞋带,系鞋带解鞋带。等到第一个跑过去,第二个跑过去„„因为他算准了要绊倒第四个。第四个跑过来的时候,他伸出右腿就想给第四个一个腿弯儿。但他灵魂的左腿给了他一个大耳光,说,唉呀,你怎么这样没良心,这么不象话呀!于是灵魂深处的另一个我就开始折磨起自己,我这是干什么呢?高尚的我就否定了荒唐的、自私的我。最后,我就把我的脚收回了,继续向前跑,就这样,我成全了一次值得庆幸的美好时刻。专家们看了这篇文章,哭笑不得。在硝烟弥漫、分秒必争的八百米长跑的竞赛场上,有谁跑着跑着蹲下去反复地解鞋带系鞋带,有谁又可能想那么多的想法。想我绊不绊,绊完了又不绊,还用手去打自己的耳光,最后又不绊,终于跑了上去,那是不可能的。老师们,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扭曲了,这可都是小学生,咱们孩子扭曲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98年的高考题目叫做《战胜脆弱》《南方周末》。报道了安徽省高考作文事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崔永元知道后想办一期节目,结果安徽怕在全国影响太大,多方周旋,才不了了之。《战胜脆弱》这篇作文在安徽省的考场上35%的考生都是写在高考前夕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家里着了大火,不是家里着了大火,就是发生了洪灾。因为98年抗洪。当时,安徽省没那么严重,只是有些地方受了点小灾。可是一百个学生竟然有三十五个写成这样。写的真是惨不忍睹,评卷的老师都掉着眼泪评卷,太可怜了!判一个又太可怜了!但可惜的是判着判着发现不对。
第五篇:窦桂梅观后感
——听窦桂梅老师古诗教学课有感
寒假期间,赵校长给我们留了一份作业,观看窦桂梅教学视频并写观后感。对于窦桂梅我是一无所知。很好奇校长为什么让我们去看她的教学视频,到家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网上去搜索关于她的信息。不看视频光看她的资料就已经让我佩服不已了。她的每一节课都各具特色,看得我如痴如醉,我终于明白了校长的用意。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乐,那么窦桂梅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水,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激越澎湃的黄河;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画,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洒脱从容的泼墨写意。
对于古诗课的教学我一直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却不尽人意。在古诗课堂上我发现如果让孩子们单纯的朗读,背诵还可以,但是每当结合注释让他们说说古诗每句话的意思时,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每次举手的就那几个人,这样的课堂让我很困惑。但是当我看完窦桂梅的古诗教学视频后,我一下子茅塞顿开,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窦桂梅老师在《游园不值》这一堂示范课教学中首先注重了读,其实说得准确点,应该是“吟”。
在上课之前,窦老师让学生齐声朗读以前学过的有关春的诗文。在此之前,师生这间是陌生的,并没有进行过一点交流,而这个时候学生的读,的确也只能说是读,给人有背着石头赶夜路的感觉。但当进入课堂,她首先指导的是学生该怎样读诗:平声应读得长,仄声应读得短。通过这一指导,学生读得已有些诗的韵味了,但这并不够,接着注重关键词的朗读。如“印”读得轻而且长,使人感觉到作者的小心翼翼,脚步轻重有别,距离有长有短。“苍苔”一词,两字之间的距离拉得较开,且这一词的后音又拖得很长,使人听来,仿佛觉得苍苔一片,而且是一大片,给人视觉上的形象,既有范围,又有色彩,使人联想到润湿的气候,小心翼翼的诗人,无限的春光。
第二句注重了“扣”、“柴扉”“久不开”的朗读。启发学生用动作感受是“扣”而不是“敲”,“扣”用动作尤其也用心,怕影响周围的人,不忍心,也衬出了环境的幽静,读得轻而且短。“柴扉”一词在朗读前,她首先问学生什么是柴扉,学生回答是门,她又问是怎样的门,学生回答是简陋的木门。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在几幅图片之中找到了被称为“柴扉”的木门之后,她就指导学生诵读这一词,通过几种朗读的比较,最后确定,这一词读得轻,两字之间拉得很开,后音拉得也较长学,使人觉得有区别于别的质地的门,也有别
于崭然的木门,也仅仅是“柴扉”而已。“久不开”,尤其注意了“久”和“不开”之间的距离以及“不开”一词后音的延续,诗人的那种失落感由此而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读得比较轻快,诗人的意外发现、惊喜的感情溢于一字之中。后句则重点读一“来”字。“来”读得长而且平,使人觉得伸出墙的一枝红杏充满了生机,同时也使人产生联想,联想到万千条春意盎然的枝条将冲出墙外。
诗的艺术是读的艺术。通过窦老师的一遍又一遍地指导朗读,这首诗的内容及情感,既就是教师不再点出,读者也能了然于心。所以,窦老师教这一堂课,“吟”就吟出了诗的韵味、意境和情感。
在讲到诗的意境时,联系到《雪夜访戴不遇》的短文,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绪。这个时候她问学生想对园主人说些什么,从而引出了访者与园主人的对话,访者与红杏的对话,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异常热烈。
她对古诗文的教学自始自终都是带领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品”诗。她先带领学生反复吟诵,读出韵味,在拍手、跺足间感受诗词的节奏感,让学生在玩玩读读中,轻松地理解诗词。然后,让学生每讲到一个诗中画面,就带学生入文“品”字。每一步的引导都是那么鲜活,那么深刻,那么富有情趣,让我们感受到了文本背后的文化意味。
课堂中,窦桂梅老师不时传来本节课之外的诗句,总能恰当的拓展,引用,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古诗词及国学的熟知度,令我佩服不已。她让课堂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会不“沉醉”,语言文字怎会得不到熏陶?语文素养怎会不提高?正是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功夫绝不是一日之功,应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平时上课也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学生才会爱上我们的语文课,才能受益匪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还有灵魂深处的情感,都能得到升华,陶冶。
窦老师的课堂无疑是最具有个性魅力的,她的课堂魅力来自于激情与智慧共舞,精神和思想齐飞。她的课堂带给我的是振奋与欢喜,是启迪与更多、更深、更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