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条例(征求意见稿)》
关于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201030)
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广西政府法制网上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欢迎各界人士通过网络发送电子邮件或以信函方式提出个性意见和建议。
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2010年12月15日。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民生路1号自治区法制办
电子邮箱:ken-hj@163.com
传
真:0771-2800291
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和意义] 为了规范糖业生产经营,维护蔗农和制糖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糖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糖料蔗育种、种植、收购和食糖生产、储备等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发展原则] 糖业发展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二)优化结构、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引导、谁扶持谁受益;
(四)糖料蔗生产者与制糖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第四条 [政府职责] 自治区人民政府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糖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关政策措施,促进糖业发展。
第五条 [部门职责] 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主管全区糖业工作。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糖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糖业工作。糖业管理机构负责糖业管理具体工作。
农业、发展与改革、商务、科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糖业相关工作。
第二章
糖料蔗种植和收购
第六条 [种植规定] 糖料蔗种植必须符合糖业发展规划。制糖企业应当在划定的蔗区发展糖料蔗。
第七条[蔗区划分] 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内各制糖企业糖料蔗区的划定,并报自治区糖业管理机构备案。
糖料蔗区的划定应当尊重历史、协商一致。
第八条 蔗区调整] 糖料蔗区划定后,不得擅自改变。确需调整的,应当经相关制糖企业协商同意。
第九条 [收购原则] 制糖企业应当按划定的蔗区收购糖料蔗,不得跨蔗区收购。
第十条[合同签订] 制糖企业与糖料蔗生产者应当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签订糖料蔗种植和购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与收购。
第十一条 [收购价格] 制糖企业应当按照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收购价格收购糖料蔗,不得压价或者抬价收购。
第十二条 [购销合同] 制糖企业应当与糖料生产者签订购销合同,明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
第十三条 [企业义务] 制糖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糖料蔗生产者提供种植管理技术指导,以资金或其他方式扶持糖料蔗生产,制定糖料蔗收购和运输计划,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蔗农义务] 糖料蔗生产者应当按照购销合同、收割质量标准、收购计划向制糖企业交付糖料蔗。第十五条 [标准制订] 糖料蔗收割质量标准由自治区技术监督部门会同糖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 [价格联动] 糖料蔗收购价实行蔗糖挂钩联动制度。糖料蔗收购保底价、蔗糖挂钩价和联动结算办法由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在充分听取各地政府、糖业主管部门、制糖企业、蔗农代表等各方意见基础上,统一制定。
第十七条 [蔗款兑付] 糖料蔗收购首付价款应当按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兑付,联动结算价必须在下一个榨季开榨前兑付完毕。
第十八条 [规范收费]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要求制糖企业在支付糖料蔗价款时代扣与糖料蔗生产无关的其他各种费用。
第十九条 [工业支持农业]方案一: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制糖企业反哺农业。制糖企业每榨季应从入厂糖料蔗款中按不低于1.5%的标准提取资金,专项用于蔗区基础建设、甘蔗生产发展、蔗区秩序管理,并由当地糖业主管部门监督使用。方案二:删除
第二十条 [蔗区秩序维护] 蔗区秩序维护实行属地管理。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负责维护辖区内的糖料蔗收购运输秩序。
糖业协会要建立行业约束机制,加强行业自律,稳定蔗区收购运输秩序。
第三章
食糖生产与储备
第二十一条 [项目许可] 建设新糖厂、现有糖厂扩大压榨能力以及按权限管理的蔗糖综合利用项目,应当经过自治区糖业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二十二条 [新厂条件] 申请建设新糖厂,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自治区糖业发展规划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当地市、县糖业发展规划;
(二)申请当年糖料蔗产量应达到拟建糖厂加工能力的30%以上,且糖料蔗的三年发展规划须满足拟建糖厂加工能力的要求;
(三)设计日榨能力不小于5000吨;
(四)应有完善的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设计方案,主要指标须达到或超过国家《清洁生产甘蔗制糖业》一级水平,污染物排放须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三条 [扩建条件] 申请扩大生产能力的企业,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本蔗区糖料蔗产量连续两年超过设计压榨能力(按120天计)20%;
(二)没有跨蔗区收购糖料蔗等违规行为;
(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清洁生产甘蔗制糖业》一级水平,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四条 [办结时限] 自治区糖业主管部门对建设新糖厂和扩大生产能力的申请,应当自收到符合要求的材料之日起20天内,作出核准或不核准的决定。不核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环保要求] 制糖企业生产必须达到国家《清洁生产标准 甘蔗制糖业》(HJ/T186-2006)二级以上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并稳定达标。
第二十六条 [制度建立] 自治区建立食糖地方储备制度。食糖地方储备遵循“政府调控、企业储备、银行贷款、财政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实现食糖均衡销售,保持食糖市场稳定。
第二十七条 [储备实施] 自治区糖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食糖地方储备、行业储备、工业临时储备,并指定专门的储备单位承担。
第四章
扶持与引导
第二十八条 [鼓励合作] 鼓励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组织联合开展糖料蔗良种、制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以及甘蔗耕作机械化的研究开发。
第二十九条 [鼓励集约经营] 自治区、市、县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制糖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集聚生产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第三十条 [支持企业研发] 支持区内外企业开展糖料蔗品种研发、食糖精深加工和蔗糖综合利用,推动糖业技术进步。
第三十一条 [引导发展] 鼓励和引导制糖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蔗糖循环经济和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推动糖业可持续发展。第三十二条 [引导进步] 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生产,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法律责任]制糖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收购非本企业糖料蔗区的糖料蔗的,由自治区糖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停产整顿5至30天处罚,市级或经授权的县级人民政府有权调整其蔗区。
第三十四条 [法律责任] 制糖企业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不执行糖料蔗收购价格政策的,由市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三十五条 [法律责任] 制糖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违反合同约定或政府规定的期限拖欠蔗款或者未按本条例规定投入蔗区基础建设和甘蔗生产发展的,当地市县级人民政府有权建议调整其蔗区,报自治区糖业主管部门同意后实施。
第三十六条 [法律责任]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参与、支持、包庇、纵容跨蔗区收购糖料蔗行为的,由监察机关按相关规定进行查处。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生效时间]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实施。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糖业榨季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2002
【发布文号】桂政发[2000]64号 【发布日期】2000-11-13 【生效日期】2000-11-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糖业榨季管理工作的通知
(桂政发〔2000〕64号)
各地区行署,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柳铁,区直各委、办、厅、局:
糖业是我区的支柱产业,稳定和发展糖业生产经营对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确保良好的榨季生产秩序,保障企业生存和发展,维护广大蔗农的利益,进一步巩固财政来源,根据当前糖业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必须加强榨季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加快蔗款兑现工作
为了解决好拖欠蔗款的问题,各地区行署、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民蔗款的兑现工作,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加强企业兑现蔗款的督促、检查和落实,做到当年不欠蔗款,历年拖欠的“白条”要争取在3年内解决。对部分“白条”较多的企业,兑付确有困难的,当地政府给以解决。
二、二、完善蔗价与糖价挂钩联动办法
继续执行和完善原料蔗收购中准价、蔗价与糖价挂钩联动和原料蔗优质优价的办法。蔗价的具体定价方案和实施办法由自治区物价部门另行制定。
优质高糖品种、劣质淘汰品种以及品质差价、蔗价与糖价挂钩联动的兑现办法,由各地、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实施。
任何随意压抬价格或变相压抬价格收购原料蔗的行为,一经发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三、三、规范蔗区管理
(一)稳定各糖厂现有蔗区,已划定的糖厂蔗区,继续保持现有蔗区的管理现状,确需要变动或尚未明确的蔗区,在地市辖区范围内的,由地区行署、市人民政府协调审批;涉及跨地、市以及跨系统蔗区布局的调整,由自治区糖业主管部门协调确定。
(二)对于原料蔗充裕而辖区糖厂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消化需要跨县调剂的,由辖区县(市、区)人民政府协商后进行有序调运;需要跨县调剂的以及关停糖厂所属蔗区的原料蔗的调运,按照就近调剂的原则,由地区行署、市人民政府协商有关县确定;调剂原料蔗的特产税全部归调出的县市,其他利益关系由双方具体商定。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蔗区内炒买炒卖原料蔗和倒卖砍运蔗票证;糖厂必须按划定的蔗区收购原料蔗,不得跨地区收购原料蔗。未明确划分的蔗区,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理。对跨蔗区乱收抢购原料蔗的,依法追缴特产税、甘蔗扶持费等有关税收和规费,并追究有关责任。
(四)加强原料蔗运输的管理。原料蔗运输者必须凭辖区糖厂发给的榨季原料蔗准运证运输,有关部门要搞好交通疏导工作,严禁运蔗司机无证照运输和贩运原料蔗。
(五)加强蔗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生产设施,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扩大“吨糖田”建设,走集约化、基地化的生产方式,逐步推行糖厂与蔗农签订原料蔗供求合同。
四、四、禁止来料加工业务
任何糖厂或个人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原料蔗来料加工,对于没有划定蔗区的原料蔗由附近糖厂收购,有关税收、规费、互利关系及管理办法参照第三条第二、第三款办理。
五、五、加强财税征管工作
各制糖企业必须依法缴纳税金和规费。发现违反税收和规费征管办法签定的承包、租赁合同,必须依法终止;承包方、租赁方要按照财政和税收有关法律法规缴纳保全金,以确保税费的征收,同时,每吨糖收取100-130元统筹金,用于糖厂兑现蔗农历欠“白条”和蔗区建设,统筹金由财政统一收取,设立专户,专款专用,统筹金允许计入税前制糖成本。
各地财政、税务部门要组织财政税收稽查员深入企业进行征管和监督,自治区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要开展榨季财税征收的督促检查,凡发现少收漏征的款项,一律上缴自治区级财政,并追究相应责任。
六、六、规范销售行为
企业领导班子要在销售定价上坚持民主决策,贯彻公开、公正、公平交易的原则,积极进入食糖中心批发市场公开交易,防止暗箱操作,避免和抵制低价竞销行为。企业集团和区内主要食糖贸易企业,要拓展销售渠道,建立起以区内企业集团和食糖贸易企业为核心的流通集散职能,把一批中小糖厂结成营销联合体,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承担食糖储备的企业,要按计划落实收储任务。
七、七、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整顿
各企业必须制订实施榨季深化改革整顿方案,主管部门要切实进行指导和督查。确保榨季成本、质量、物耗、安全等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新的水平。
八、八、切实做好“治乱减负”工作
不准克扣蔗农的蔗款,不准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严禁提前征收或变相加收各种税收和规费。糖厂对甘蔗砍运计划、原料蔗质量分级、扣杂标准及蔗款兑现等工作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运蔗司机要严格按照糖厂砍运计划装运原料蔗,不得以任何理由向蔗农索取钱物或故意刁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严肃查处榨季中的经济违法违纪、坑农伤农行为。
九、九、加强榨季工作的领导
自治区决定成立榨季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榨季工作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经贸委。各地、市、县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经贸委(局)、糖业办(局)、农业局、财政、税务、工商、物价、公安、交通以及银行等部门领导组成,切实做好榨季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本通知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群众监督。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000年十一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巴西糖业发展概况
一、巴西糖业概况
(一)糖业发展状况
巴西是目前世界上产糖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出口国。全国共有25个州,其中有20个州生产甘蔗;有307个工厂生产食糖、酒精和其他与甘蔗相关的产品;在这些工厂就业的工人有60万人,另外还有4万独立的甘蔗生产者(生产全国30%的甘蔗)。
20世纪30年代巴西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的冲击,糖业处于崩溃的边缘。_直到二战后由于欧洲糖业遭严重破坏,在市场强烈需求刺激下得以恢复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糖产量达到300多万吨。1971年巴西政府制定了加速发展糖业的法案——国家甘蔗糖业改良计划;为了加强对糖业的集中统一管理,政府采取了全面控制生产计划、产品价格、贷款贴息和出口补贴及配额等措施,糖业得到迅速发展.食糖产量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440万吨,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900万吨,20世纪90年代更以平均每年递增100万吨的速度增长。但1998—1999年榨季开始,政府取消了对糖业的干预和扶持,且当时正值国际市场糖价下跌,由此导致巴西国内甘蔗价格下降。甘蔗产量连续两年下滑,5年平均产量从80吨/公顷下降到70吨/公顷以下。糖价也跌到了10年以来的最低谷,每吨只有62美元。
从2001—2002年开始巴西糖业又出现恢复性的快速增长,到2002—2003年榨季巴西甘蔗和食糖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国产甘蔗3.18亿吨,产糖2398万吨,其中中南部占85%。预计2003—2004年榨季产量还将进﹁步提高,甘蔗产量将达到3.44亿吨,产糖2432万吨。平均起来,农民每年种蔗收入为45亿美元,工厂销售食糖年收入35亿美元,酒精收入45亿美元。各级政府从食糖销售中征税14亿美元。蔗糖已成为巴西经济支柱产业。
(二)糖业管理体制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巴西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和通货膨胀,1995年进行经济改革,宣布市场开放;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强竞争机制。因此,巴西糖业也由政府实行高度的统一管理和经营改为自由贸易;全国糖业酒精协会组织也不复存在;1998年5月放开糖价和酒精价格,价格由市场需求确定,但原来一套行之有效的糖厂运行机制和市场操作规范仍继续保留下来。巴西糖业的价格放开使糖业遭到巨大冲击,与糖价(酒精价)挂钩的甘蔗价格不能承受如此大的价格波动,出现了不少糖厂亏损的情况。而巴西有它独特的稳定甘蔗生产的调节方式,当糖价下跌或汽油价上涨,则转用甘蔗生产更多的酒精,以此来保持糖、酒精价格的稳定,从而稳定甘蔗的收购价。
尽管巴西糖业亦采取市场放开政策,但政府仍对这一特殊行业进行必要的干预和保护。一是食糖国内售价和出口价不一样。各州政府对本州内的甘蔗不收税,但对跨州收购的甘蔗征9%或12%的税;同时对国内销售的食糖征收12%的营业税(销售额的12%),但政府对出口糖免除一切税赋。二是政府控制酒精与汽油渗混的比例,有强制性的法令。当糖价下跌,提高汽油中的酒精渗混量比例,多耗用酒精,从而支持国内糖价恢复。三是给予糖业一定的财政支持。如1999年糖价很低时造成国内酒精大量库存,政府动用财政购买全部库存酒精,并采取措施促进内销与扩大出口。
(三)糖业基本数据
1.甘蔗单产和含糖分。巴西是世界甘蔗糖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其中中南部的甘蔗种植最能代表巴西的甘蔗发展水平,其甘蔗单产从1971年的63吨/公顷发展到1998年最高水平86吨/公顷。1999年因取消政府对甘蔗种植的扶持,蔗价下跌导致单产下降,但自2000年开始又呈上升趋势,2002年中南部甘蔗单产为79吨/公顷。中南部甘蔗含糖分一般在14%上下浮动,最高可达16%,最低的不到12%。2002年平均含糖分为14.7%。
2.甘蔗、食糖的生产成本与价格。巴西的甘蔗和食糖生产成本是全世界最低的,中南部甘蔗生产成本只有83.3美元/吨,东北部111.6美元/吨。食糖生产成本为160美元/吨(人民币1328元/吨),比日本糖每吨低670美元,比广西(2002—2003年榨季食糖生产成本为1879元人民币/吨,税后2236元人民币/吨)每吨低551元人民币。巴西的食糖生产成本中,支付甘蔗价格的成本占62%,其中包括20%的机械成本;食糖加工成本占34%,管理成本占4%。
巴西甘蔗收购价格不是按照甘蔗重量而是按照甘蔗糖分来进行计算。例如2002—2003年榨季巴西中南部甘蔗的含糖分为14.7%,这就相当于1吨甘蔗产147公斤的白砂糖,而每公斤的白砂糖每一个州都根据市场有不同的价格,例如中南部1公斤糖值0.65元人民币,计算得出每吨甘蔗的收购价格为95元人民币。巴西的食糖价格受市场影响很大,2001年平均糖价为巴币23.8元/50公斤,2002年为巴币26.1元/50公斤,合人民币各为1383元/吨和1516元/吨。而同期中国甘蔗糖价格为3840元人民币/吨和2663元人民币/吨,每年每吨各高出2457元人民币和1147元人民币。
3.出口情况。巴西是传统的原糖出口国,食糖是继大豆和肉类之后的第三大出口产品。由于巴西的食糖生产成本是全世界最低的,只有160~170美元/吨,加上1999年巴西发生经济危机,货币贬值,使其食糖大量流入国际自由贸易市场,主要销往俄罗斯、埃及、印尼、美国、摩洛哥、约旦、尼日利亚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近年出口量增长很快,目前已达1400万吨,占国际贸易份额的40%以上。巴西糖业今后的发展将对世界糖价及食糖出口的市场份额乃至整个世界食糖贸易结构的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借鉴巴西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糖业
(一)推行规模种植,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目前,我国甘蔗平均每公顷已达60吨以上,与世界发达产糖国家水平已经非常接近,在实现良种化、水利化等方面也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方面来看,则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巴西是连片大面积种植,中南部机械化程度达到80%,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蔗农有较高的收益,糖厂也有了稳定的原料基地。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甘蔗种植缺乏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统一规划,甘蔗种植分散,无法进行蔗田基本建设如土地平整、灌溉设施和蔗区道路修建等工作;甘蔗种植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经营,绝大多数仍停留在小农经济的落后状态。以广西为例,平均每个农户种蔗面积为0.27公顷,提供原料蔗18.4吨。而巴西每户种蔗40公顷,是广西的150倍;每户提供原料蔗3180吨。广西仅仅依靠0.27公顷甘蔗地(毛收入约4000元人民币),要使一个4口之家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非常困难的。
中国应借鉴巴西的经验,大力推行甘蔗种植的集约化规模经营,在稳定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专业种植户和糖厂租赁承包土地,实现企业化的规模经营;通过支柱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大幅度降低糖料种植成本,提高单产和含糖分,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固、坚实的糖业原料生产基地,这也应是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糖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改革我国甘蔗收购制度,实行按糖分计价
巴西糖厂随时对甘蔗的含糖分进行测量,一旦达到所需的糖分就及时砍榨。工厂按每吨甘蔗可生产出的工业食糖(理论值)来付农民蔗款。这种做法可以使农民自觉更新糖分高的优良品种,提高甘蔗含糖分,减少甘蔗糖分在砍、运过程中的转化损失,保证甘蔗新鲜入榨,提高出糖率,由此降低食糖生产成本。
建议改革我国现行的甘蔗按重量计价改为按含糖分计价,这是提高甘蔗含糖分、提高产糖率、提高糖厂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只有改革收购制度,使农民从提高糖分增加的收入远大于单纯增加重量的收入,才能真正调动蔗农千方百计提高甘蔗含糖分的积极性。例如,广西甘蔗含糖分平均如能提高1个百分点,每个榨季糖产量可增加15~20万吨,价值6~8亿元。目前按高糖品种给予适当加价的做法,存在诸多的弊病,没有真正体现高糖品种得到高糖分的效果。
(三)以大型制糖企业为骨干、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生产率
我国的大中型糖厂(2000吨/日以上)在规模、自动化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巴西还有明显的差距。一是我国糖厂平均规模偏小,如广西为2400吨/日,是巴西的1/5,未能达到最佳经济规模(4000吨/日以上)。二是巴西糖厂也是通过不断的改造来扩大生产规模,但十分注重投资效果,注重用高新技术来改造现有设备的关键部位,广泛采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而我国糖厂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工艺参数不能达到最优化。三是我国劳动生产率较低,岗位定员松散,管理机构臃肿,用人是巴西同规模糖厂的10倍。
我国目前正鼓励以大型制糖企业为骨干、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共同发展、平等竞争,鼓励和吸引外资以租赁、承包、参股乃至兼并等形式参与糖业生产,促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减员增效,节能降耗,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四)降低甘蔗和食糖生产成本,参与国际竞争
制糖行业是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巴西目前是世界上产糖成本最低的国家,从WTO规则即关税配额将进一步降低直至取消的长期趋势来看,巴西糖无疑将对我国食糖产业构成很大的威胁。中国糖业要抵御进口糖的冲击,守住国内市场,吨糖含税成本必须降到2000元人民币以下。而国产糖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把吨糖含税成本降至1800元人民币。
2002—2003榨季巴西中南部甘蔗生产成本为83元人民币/吨,而广西甘蔗生产成本为我国最低,为137元人民币/吨(包括蔗种、种植、肥料、各种税费和人工投入),是巴西的1.65倍,根本原因是广西的资源禀赋不如巴西。由于广西人均耕地面积太少,造成甘蔗的生产规模狭小,不利于机械化耕作。而且由于在甘蔗品种改良和技术投入方面不如巴西,单产为69吨/公顷,每公顷比巴西中南部要低10.5吨。
2002—2003年榨季广西支付的甘蔗价格是150元人民币/吨,是巴西的1.58倍;广西甘蔗到厂成本价为181元人民币/吨,是巴西的1.7倍。广西食糖的生产成本为1879元人民币/吨(226.4美元/吨),与巴西1328元人民币/吨(160美元/吨)相比每吨高551元人民币,差距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广西原料蔗成本要明显高于巴西,食糖加工费用与巴西相差不大。但广西食糖完税成本却高达2236元人民币/吨,每吨食糖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以及征收的各项税费为357元人民币,占食糖成本的16%。其中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占成本的8.7%,而巴西只占4%。广西对食糖的税收包括农业税、特产税、增值税、所得税和各种税收以外收取的各种费用,而巴西只对食糖征收12%的营业税。此外,巴西是食糖出口大国,出口食糖税收全免。因此,对以出口为主的巴西糖业企业来说,税收影响不大。可以说,高昂的管理费和税收是制约我国糖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政府已宣布取消农业特产税,从2004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这些举措都将为减轻农民负担、降低食糖生产成本做出不可低估的贡献。
我国广西食糖生产成本比巴西要高,但与世界上其他产糖国比较仍属于低成本之列。如果我国能在降低食糖成本上继续挖掘潜力,食糖是具备出口条件的。
(五)借鉴巴西糖业管理体制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糖业管理机制
巴西政府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对食糖市场实行放开政策,但巴西的食糖生产成本是全世界最低的,即便是放开市场,别的国家食糖也无法进入。另外,巴西可以用甘蔗交替生产糖或酒精来调节食糖市场和价格,即使国际糖价处于低价位时期对巴西的糖业生产冲击也不大。
目前,我国糖业还没有一个集农工贸科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的政府决策部门,也没有一个类似巴西联合企业协会组织的统一的执行机构。我们应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糖业管理的路子,目的是要能控制总量、建立储备制度,力求价格稳定,从而保护蔗农、糖厂和国家的利益,使我国糖业能进一步发挥优势,稳步而健康地发展。我国应尽快制定新的糖业管理体制,在实行甘蔗指导价格的同时,政府要考虑建立食糖生产配额制度;建立食糖储备机制,设立糖业基金,适时收储过剩的食糖,稳定国内食搪市场;政府在没有能力对糖业提供国内支持的条件下,要尽快实行减免税费政策,调整金融支持政策,降低制糖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对于退出甘蔗生产的农户要给予一定的扶持,防止农户返贫。
从价格上来看,我国广西、云南、湛江、海南等地的蔗糖完全有可能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努力的是为我国糖业创造一个平等的国际竞争环境,其中包括通过国际贸易谈判实现国际间公平的进口糖关税税率,取消一些地方的不合理的税费负担,由此增强我国食糖的竞争力。此外,在当前世界食糖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我国应根据国内需求控制食糖产量,以免造成国内和国际食糖市场的不必要波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徐雪 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2005年,巴西甘蔗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种植面积590万公顷,生产总量达到4.368亿吨,比上年增长5.1%。
巴西生物能源特别是酒精燃料车的扩张和酒精出口增长,推动国内酒精产业的发展,2005年新建一大批酒精和食糖加工厂,推动了甘蔗的种植面积的扩大,刺激了蔗农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全国供给公司,在生产的甘蔗中,3.94亿吨将用作制糖和酒精生产,产糖2670万吨,比上年增长0.3%,生产酒精179亿升酒精,比上年增长11.8%。
巴西甘蔗大多分布在中南部地区,其产量占全国的85.7%,圣保罗为巴西甘蔗生产第一大州,2005年甘蔗种植面积310万公顷,产量2.655亿吨,占全国产量的60.8%,此外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产量占总产的14.3%
第四篇:广西糖业突围启示
广西糖业突围启示
入秋之后,即是又一榨糖季。因国内外差价日益拉大,食糖进口猛增,给广西等主要糖产区造成巨大压力,糖业生产、收储、流通等体制面临多年未有的结构性变动。
海关数据显示:9月中国进口食糖58.56万吨,高于8月的58.34万吨,为年内单月最高进口量。截至9月底,中国累计进口食糖301.15万吨,同比增长80.38%,已经超过194.5万吨的食糖进口配额。而在前一榨季中,中国食糖产量仅为1100万吨。
因国产糖价连探新低,政府已启动多轮食糖收储。但进口配额内进口成本仅5200元/吨,而南宁现货价格则为6500元/吨。差价逾千元,合法进口糖迅猛增加,食糖走私日益猖獗。
随着城镇化及消费结构变化,国内食糖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而在耕地日益捉襟见肘之下,中国食糖进口会否逐步失控及丧失定价权,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2011年到产糖大省广西视察后曾提议:稳定优势产区、提高甘蔗单产、制定食糖产业保护政策。具体措施为提供甘蔗种苗脱毒补贴、甘蔗生产补贴、增加研发及推广经费。国家相关部门亦从2012年初开始加大了国内食糖收储的力度,避免糖贱伤农。
“提高收购价格,从农民的角度确实得到了一些实惠,但农民更希望的是有一个相对公平的横向比较效益,不仅仅是种植的收益。因此应当考虑提升整个糖业比较收益的政策支持,应该在市场化基础上建立国家扶植、企业重点参与的完善的政策扶植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对《财经》记者表示。
有关“糖业之苦”的治本之策,相关人士共识是:中国应学习巴西、澳大利亚等产糖强国经验,在蔗区内实现土地规模化生产,既能提高产量,又可降低成本。这一路径具有多重优势,能够实现土地集中连片、便于实现机械化播种及收割、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相关利益方形成制衡,逐渐成为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之一。
在广西,糖业产值达到千亿元,早已成为支柱性产业,采取相关措施实现甘蔗生产规模化是现实的需要,相关试验已经开展。但甘蔗规模化生产并未顺遂实现,原因何在?
2011年底及2012年8月,《财经》记者两次前往广西各主要蔗区调查发现,推行土地流转地区,劳动力已出现较大短缺,但因涉及失地农民生计维持等问题,不应为实现规模化种植而强制农民离开土地。同时,在资本下乡租地之外,种植大户及合作社模式亦可探索。
糖业原有的计划性生产体系延续多年,外来资本进入及土地流转后,蔗农、糖厂与政府间原有利益关系解体,各方利益亟须实现“再平衡”。流转模式选择、失地农民利益保证、政府管理边界等相关问题,均需小心拿捏。
广西糖业尴尬
广西全境耕地总数约为4000万亩,甘蔗种植面积逾1600万亩,年均蔗糖产量占全国67%以上。它的一举一动,是中国食糖供应及价格涨跌的“晴雨表”。
得天独厚的北回归线旱地水热资源,以及甘蔗成熟期内昼夜20摄氏度以上的温差,是广西发展糖业的地理优势。来自中央的长期扶持,则加速了它成为中国“糖罐”的进程。
1988年以前,广西缺粮,全国缺糖。当时中国全年产糖量仅有数百万吨,食糖凭票配给,平均每人每年只有不到3公斤计划糖。为鼓励广西多生产甘蔗,它每生产1吨甘蔗,国家便拨给其400公斤原粮。
198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广西视察,对其糖业发展提出战略性要求,称要将广西建设成糖业基地。国家自此开始对广西糖业直接投资。
受政策推动,广西产糖量逐步由原先的40万吨上升到最高时的近900万吨。中国开始逐渐摆脱食糖70%的需求必须依赖进口补足的尴尬境地。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维持原有模式已不足以令广西糖业继续快速发展,广西糖业陷入尴尬境地:供需缺口加大导致国内食糖价格多年上涨,但对甘蔗产量提升并未起很大刺激作用。
自2008年,广西蔗糖产量连续三个榨季下滑,降幅分别为18.82%、6.81%、5.15%,产糖量亦从最高的近900万吨跌至691万吨。产量波动较大亦令广西、云南等产糖大(区)省非常担心。“蔗农与糖业的唯一联系就是甘蔗价格,农民到底种什么正越来越跟市场价格接轨。”广西糖业局副局长张鲁宾称。
新增土地数量有限,原有土地生产力难以提升,抗灾害能力差,蔗农收益低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国家严守粮食安全红线,没有谁敢说广西可以只生产甘蔗不顾粮食。”广西糖业协会技术顾问钮公藩称。这意味着,过去通过新占土地增产的方式,已走到终点。因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愿意种植甘蔗的人已越来越少,且多为中老年人。在广西最重要的产糖地区崇左市,因临近中越边境,来自越南的打工者已成为甘蔗收割时期的重要劳动力补充。据该市江州区农业局局长黄红印估计,每年该区劳动力缺口已达1万人次。“一旦劳动力接济不上,成片的甘蔗将烂在地里。”黄红印说。
广西农业厅提出,借鉴巴西、澳大利亚等产糖大国经验,将蔗区土地形成规模化产区,采用机械化播种及收割技术。据广西农业厅糖料处副处长林影介绍,广西蔗区耕地面积为1600万亩,除地形过分复杂无法流转的地区之外,可通过流转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土地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约为500万亩,潜力巨大。这一改革的目标十分清晰,但改革路径仍在摸索之中。
中国近些年来在各地推行的“耕地综合整治”项目,能够让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因为整治意味着将原有田埂推平,如村民愿意将经营权流转给外来承包者,承包者可以直接在整治后的耕地上进行生产,无需再一家一户与农民进行谈判。这也是广西为形成规模化生产的着力之处。
但在现实中,这一项目其实仍未起到太大作用。广西国土厅耕保处处长左旭阳向《财经》记者透露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370万亩整治后的耕地,真正流转出去的目前仅有20万亩左右。“原本设想耕地整治后能够促进流转,现在来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左旭阳称。
基于此,广西相关地市尝试打破这一窘境。2011年时,广西崇左市因其蔗糖产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而被命名为“中国糖都”。在该市范围内,江州区和扶绥县是最重要的两个蔗糖产区。广西国土厅推进的“桂中土地整治”项目拉开帷幕后,对整治后蔗区土地如何经营,两地选择了不同模式。江州资本试验
“国家(对蔗区土地)进行投资的机会不多,我们要好好珍惜。”江州区一位主管糖业的官员告诉《财经》记者。
江州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80%以上依赖糖业,为维持糖业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地区早有加速耕地流转、打破窘境的冲动。在各级主管领导积极助推下,江州区开始以政府名义引进外来资本进行蔗区土地经营权流转。到2011年底为止,由资本方承包的土地总数为6万亩,广西高良实业集团公司(下称高良公司)即为典型。
外来资本流转土地有助于蔗区生产稳定,因为它们不像农民一样随意生产。此外,外来资本流转土地还打破了由合作社及种植能手流转土地的生产力提升一般模式,不仅将小块土地聚拢为大块,还给土地带去了资本及技术。
按照江州区与高良公司的协议,该区相关政府部门为后者与农民进行谈判,而后者则要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在流转后的土地上建成设施农业,修建滴灌设施,实现甘蔗机械化耕种及收割,让土地流转后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该区驮卢镇,由高良公司承包的连片蔗区土地总数已达5800亩,在投资近4000万元后,均已采用这种模式改造成为了标准化农田。因为水肥投入得当加之连续的好天气,比正常年月迟了两月播种的甘蔗仍然长势喜人。高良公司承诺每年给农民平均每亩地2吨甘蔗作为租金,以市价每吨500元计算,农民每亩地的土地租金收入为1000元,这一价格相较其他地区的土地租金高出约20%-30%。
照原有耕种模式,农民没有土地租金成本,每亩地获利不足千元。在现有模式下,高良公司要承担每亩近千元的土地租金成本,获利并不容易。
高良公司的做法是将土地分为种植单元,每单元占地1000亩。单元内的农艺标准固化,配备四名相关农艺专员进行生产。为鼓励其积极性,高良公司准备与其分享额外的增产收益。
在土地经过平整、种管收实现机械化后,每亩地机械化成本为1000元左右,能比传统耕种方式节省约一半成本,这是高良公司的盈利空间之一。而肥料及蔗种成本亦可因耕种实现机械化相应降低。前者可降低100元至400元左右,后则可降低一半,约250元。
因甘蔗种植一年可收获三年,故蔗种及耕种费用可进行分摊。照此计算,第一年耕种成本为:土地1000元,蔗种250元,肥料400元,机械成本1000元,管理费用100元。三年均摊后,每年成本为2600元。以每亩地甘蔗产量由4吨上升为6吨、每吨500元计算,高良公司的利润空间,已经为每亩地400元。
在该公司的经营设想中,农资、农机及蔗种这些领域也将带来盈利。以蔗种为例:照国外经验,甘蔗可以在收获后切块,将连接部分消毒后包装留种,蔗茎本身仍可榨糖,如此可获得蔗种与蔗茎两块收入。
高良公司至今流转的土地总数为1.7万亩,按照上述模式进行生产的已有1.4万亩。因为对未来盈利前景不认同等原因,最初的投资伙伴已纷纷撤资,但高良公司董事长李力仍非常乐观。
在开展蔗区土地流转颇为积极的江州区,全区范围内由资金投资流转的土地总数,一年内已达2万亩左右。土地大规模流转后,失地农民生计如何安置?按照高良公司的设计:为提高生产效益,1000亩土地原先需要100个农民进行耕种,流转后仅需不足10人。这意味着有近90人需另谋生路,他们靠租金、农忙时打零工、发展“林下经济”等收入是否能维持生活稳定,尚无答案。
矛盾由此产生:一方面,因劳动力不足,土地需流转以实现机械化耕种;另一方面,仍有部分农民依靠土地维持生计,为保持流转土地完整性,他们可能要接受被动流转。
这亦是目前土地流转中争议最为激烈的领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对此曾有过多次表态:“只讲土地流转,不讲稳定承包关系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是不对的。必须考虑怎样才能使农民离开土地后生活水平不下降,长远生计有保障。必须做立足人多地少的国情来搞现代化。不能搞大资本下乡,兼并农户的土地经营权。”
据《财经》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蔗农意愿可分三类:地少人多的地区,蔗农外出打工较多,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在人少地多的地区,一类是蔗农已不愿意耕种土地,也愿意进行流转;而对于那些自家土地较多、经营已产生规模效益的蔗农则不愿进行流转,且情绪较大。
江州区设想的应对方式为:这些仍愿意耕种土地的蔗农与流转方形成利益共同体。流转方在获得土地后,由其出资建好基础设施,再将其中一部分土地转包给这些蔗农,二者商谈经营分成比例。对于这些蔗农来说,他们既可将原先分散的地块集中到一起,又可在自己不出资的情况下提高土地质量,反对之意可相应减轻。
为减轻阻力,在选择第一批进行流转的地块时,江州区偏重于挑选那些劳动力已出现明显匮乏或地多人少的地块,因此相关矛盾并不明显。但随着流转的深入,一系列相关问题将日益显现。
农民自主模式
在土地流转政策方面,扶绥县与来宾市和江州区形成较强对比。当地人士认为,土地平整后继续掌握在蔗农手中,并不是一条死胡同。
广西土地的特点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土地肥瘦差异较大。因此在上世纪土地承包到户时,为减少分田摩擦,每块好劣地都被均分到各家农户。“每家的土地数量不少,但大多分散为多块,给耕种和管理带来了很大麻烦。”来宾市农业局副局长张大刊称。
扶绥县和来宾市因此很看重土地由小块变成大块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因为不涉及蔗农与外来资本和糖厂的利益再分配,在这些地区的相关糖业人士眼中,这种做法显然更为稳妥。
土地流转后到底需要多少投资、是否必须由外来资本进行投资,已经形成“外来派”和“本土派”两种意见,双方意见仍存较大争议。
因种植甘蔗仅需注意水肥条件、对耕种的技术性要求并不高,相应的设施农田投资亦并非天文数字,故“本土派”认为:种植能手与农民合作社虽然因资金规模小故发展速度较慢,但亦有将自己所掌握的规模成块土地建设成为设施农田的可能。以来宾市兴宾区桥讯乡岜山村峦山屯种植大户谭成军为例:他凭借自身实力,以每亩800元的租金价格,承包了全村20户左右人家的400亩土地。他对这些土地的投资标准,比高良公司还要高出不少,达到了每亩近4600元,包括土地租金800元、机耕费350元、蔗种800元、肥料费800元、农药等相关农资成本350元,以及1500元左右的人工成本。
因每亩土地甘蔗产量可达10吨以上,加之卖蔗种、套种生姜、马铃薯等一系列收入,谭成军每亩土地的收益已达到2000元左右。他希望今年可以再流转1500亩左右的土地。因为涉及到的总面积相对较小,谭成军可做通村民工作,无需政府参与。
小块土地采取此种方式流转给种植大户,既可提升甘蔗产量,又不会引发矛盾,实现上万亩的土地流转规模,只需十个左右大户即可。相关官员还很看重的是:土地收益由当地农民获得。
对于居住在相邻地区、每家土地达到10亩以上的几户家庭来说,便可采用类似台湾和日本的模式,采用形成互助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甘蔗种植,也可以起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收益的效果。
在来宾市部分蔗区,已产生了作为这一模式萌芽的生产互助组织:10户左右的人家达成协议,每一家需砍收甘蔗时,其余人家均为其帮忙。而每人每砍10根甘蔗只需给0.25元的劳务费,折算下来,每家每吨甘蔗的砍收成本只有12.5元左右,比直接雇佣外来劳动力节省近百元。
来宾市东糖迁江糖厂总经理张新天亦告诉《财经》记者:糖厂因不必再跟零散的农户打交道,所以也对这些互助组织的出现持欢迎态度,愿意对其进行贷款,并帮助它们统一购买农药和化肥等农资等,这样做既帮助了糖厂,又减少了蔗农的成本。
这种互助组织有希望形成生产型合作社。“一个自然村有1.6万亩土地,800户人家,形成16个合作社,糖厂只需跟16个负责人打交道就行了。一步到位搞几万亩的流转,既不容易,风险还大,不如循序渐进。”张大刊说。
利益新平衡多途
随着外来资本的进入,蔗区原有的利益格局已被打破,政府、糖厂、高良公司、农民四方正进入寻求利益新平衡阶段。
高良公司流转的1.7万亩蔗区土地分为两块,分别隶属湘桂及东亚两家糖厂。按照广西的蔗区管理体制,蔗区内农民种植的甘蔗,必须全部卖给所属糖厂。为打消糖厂疑虑,江州区政府在流转合同中对此进行了强调。
崇左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农务总经理程为军告诉《财经》记者:在原先的种植格局下,为稳定蔗农种植积极性,糖厂会给其每亩地200元-400元不等的种植补贴,且会在耕种时对其进行贷款,帮助他们购买蔗种和农资。但因担心外来资本做大后与自己叫板,糖厂并不想给其相同待遇。
但这可能形成坏的结局:二者利益纽带被扯断,后者在种植何种作物、甘蔗卖给哪家方面的自由度得到提高。因都不愿看到这一结果,双方正在互相试探,均不敢轻举妄动。
高良公司的出现还产生了另外一重“鲶鱼效应”:原本并不积极的糖厂们开始争相“夺地”。为增加自身主动性,崇左市的各家糖厂开始变得非常乐意由自己出面流转蔗区土地。以崇左市规模较大的南华糖厂为例,它正在规划承包100万亩土地,希望以此一举解决其今后的原料蔗供应自主权问题。
这正是江州区最初引进高良公司的初衷之一:土地加速流转到风险承担能力最强的糖厂手中,由其出面对土地进行投资后,转包给愿意承包种田的农户或企业,并给予其各种补贴。
崇左市农业局一位官员向《财经》记者分析:糖厂以前不乐意这么做,一是因为糖厂的确在甘蔗种植方面没有人力及技术储备。但更重要的是,流转后耕种及蔗价波动风险将完全由其承担。
“旱涝保收的本应是风险承担能力最差的农民,最终却是实力最强的糖厂高枕无忧。”这位官员称,“这种局面早该被打破了。”
在流转土地方面,高良公司等外来资本和糖厂之间不会形成太多冲突,反可形成互补。原因之一是高良公司有意避免冲突,“土地掌握在糖厂手中,原有平衡不打破,资本和糖厂之间的猜疑可以减少”。李力说。
其次,高良公司有意凭借自身正在逐渐成型的“种植单元”模式转身变成“耕种服务商”,为糖厂提供土地种植服务,赚取种植费,这样可避免直接承担经营风险,亦可较少其自身对土地的直接投资。
黄红印认为,糖厂应积极采纳这一模式:后者掌握种植技术,在获得糖厂补贴或者直接为糖厂耕种时可提高甘蔗产量。在既有蔗区无法扩大的前提下,这一模式能增加糖厂可榨甘蔗数量,提升其利润水平,增加工人工资,扩充政府利税,形成多方共赢。
为熨平蔗区耕地规模化过程中的波动,江州区地方政府对其自身的角色定位亦在经历变化。
2012年8月初,江州区政府成立了“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江州区农业局局长黄红印任董事长,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当地政府对该公司的设想是:一方面,由其直接出面与农民谈判;另一方面,其手中掌握大量可流转土地后,提高谈判地位,对外来资本及糖厂形成制约,促使后两者增加对土地投资。
该公司运营经费及利润来源,是对经该公司流转的土地收取每亩10元服务费。这笔钱一部分作为公司运营成本,一部分作为流转后出现风险的应对资金。
除掌握土地这一筹码,这家公司还拥有另外一项制约糖厂及外来资本等承包者的“杀手锏”,也即由该公司代为运营的政府各项现代农业投资项目资金。
以高良公司为例:它目前完全由自身投资的土地总数仅有不足6000亩,在剩下的1万余亩土地中,它的投资比重仅占30%左右。而政府以现代农业、节水灌溉等项目进行的投资,已占到投资总额的60%以上。
在土地流转及甘蔗生产等相关博弈领域,作为政府代表的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所拥有的,已不只是较高的谈判地位,而是一种决定相关问题的最终“话事权”。
“这种计划性较强的安排是好是坏,能否见效,现在还真不好说。”
第五篇:征求意见附表
件 附件 1 :
大学毕业生应聘人员登记表
姓名
性别
民族
身高
体重
籍贯
出生日期
学历
专业
政治面貌
身份证号码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手机
性格特点及专长:
家庭 成员 姓名 与本人关系 年龄 工作单位及职务 联系电话/手机
教育 经历 起止日期 学校/专业 毕业(肄业)
证明人及电话
获得 证书 取证时间 证书名称 证书编号 备注说明
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等
你是否曾因违纪受到处分?如有,请概述原因。
请简单描述社会实践经历中所从事的相关岗位、职务及工作业绩。
本人郑重承诺:
无以下疾病、病史: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克山病等器质性心脏病;血液病;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伴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严重慢性胃、肠疾病;各种急慢性肝炎;各种恶性肿瘤和肝硬化;急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尿崩症、肢端肥大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有癫痫病史、精神病史、癔病史、夜游症、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经常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明显下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者;红斑狼疮、皮肌炎和/或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大动脉炎;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丝虫病兼有橡皮肿或有乳糜尿;颅骨缺损、颅内异物存留、颅脑畸形、脑外伤后综合征;严重的慢性骨髓炎;三度单纯性甲状腺肿;有梗阻的胆结石或泌尿结石;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双眼矫正视力均低于 0.8(标准对数视力 4.9)或有明显视功能损害眼病者;双耳均有听力障碍、在佩戴助听器情况下,双耳在 3 米以内耳语仍听不见者;以及未纳入体检标准,影响正常履行职责的其他严重疾病。
对公司忠诚守信,不随意离职。
本人签名:
件 附件 2 :
大学毕业生考核评价表
填制部门
应聘日期
应聘者姓名
毕业院校
学历/学位
所学专业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说明 评价得分 优秀10 良好8 较好6 合格4 较差2 1 仪容仪表 根据形象、气质、相貌、姿态、身高、精神面貌酌情打分语言表达 根据语言流畅、语速轻缓、语言平易、语气轻重酌情打分沟通反应 根据人际交谈、反应灵敏、应对得体、态度诚恳酌情打分心理素质 根据心理稳定、思维清晰、抗压能力、辨析能力酌情打分组织协调 根据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协调统一、齐心协作酌情打分团队精神 根据团结精神、协作精神、大局意识、合作意识酌情打分专业学业水平根据高考录取、学校层次、专业类别、成绩优良酌情打分品质精神 根据成长环境、吃苦精神、任劳任怨、艰苦朴素酌情打分性格及爱好 根据性格随和、开朗大方,待人友好,兴趣爱好酌情打分责任心、纪律性 根据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敬业精神、遵纪守法酌情打分
合计得分
对单位 了解程度 充分了解 比较了解 部分了解 极少了解 不了解
来本单位 服务的意志 非常坚定 坚定 普通 犹豫 极低
考核 意见 综合评价:
录用意见:□录用;□ 不予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