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射个人剂量计超标后处理措施
放射科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超标时的处理措施
发现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监测数据超标应立即停止该人员的放射工作。由科室主任调查个人剂量超标原因,根据不同原因导致的个人剂量超标进行不同方式处置。
1、人为故意将个人剂量计放置于机房内照射导致个人剂量超标对个人提出批评、教育,责成其再次学习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及放射诊疗许可办法中的相关规定,经考核合格重新上岗。同时填写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超标原因调查表报送至疾控中心,对个人剂量进行模拟测算修正。
2、如排除人为因素导致的个人剂量超标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如疾控中心对机房的放射防护效果及设备性能状态进行检测,查找原因。
3、如为机房放射防护效果下降导致的个人剂量超标,立即停止该设备间的使用,对机房的放射防护措施经行改造,改造完成后经疾控中心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使用。
4、如为设备原因导致的个人剂量超标,立即停止该设备工作。联系设备生产厂家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测维修,故障排除后经疾控中心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使用。
5、经科室及相关部门调查确定为放射工作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后,按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行处置。
第二篇:医院个人剂量计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个人剂量计监测管理制度
一、医院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以下规定:
(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主要内容
1、常规监测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做好记录。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
3、进入辐照装置、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4、工作人员工作时,应将个人剂量计随身佩戴,禁止将个人剂量计遗弃在机房内,由此造成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超标,造成影响和后果的,本人负全责。必要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并按照规定,将报告送达放射工作单位。
第三篇:放射防护措施
人员防护解决措施
1、加强受检者和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医院要配齐受检者及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用品,并在工作时按要求穿戴和使用。
2、对公众的防护
在给患者进行拍片或透视诊疗检查时,让同室的患者和陪同人员撤离放射科,到安全无电离辐射的区域,对同室不便移动的重症患者,进行屏蔽防护或用铅皮掩盖,以减少辐射危害。
X射线机有用射线束的方向,尽可能避开公众人群、医护人员和其它无关人员,在曝光时陪同人员要离开现场,如因从事非隔离荧光透视、骨科复位、异物清除等应急情况,需要医护和陪同人员陪同时,工作人员和陪同人员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作人员所受X射线的伤害。
3、时间防护
需要X射线进行诊断检查时,尽量采用拍片、不要透视,因透视时间较长,所受辐射严重;拍片时把限束器调到最佳位置,并要按“高千伏、低毫安、短时间”的原则进行,尽最大程度减少放射伤害。
4、医院定期加强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放射
危害因素的宣传和防护技术知识培训和考核,对缺乏我卫生防护知识的人员,要进行批评和处理。
5、加强自身管理
把放射防护工作纳入质量考核,并做好射线防护用品使用记录,以便为受检者和放射工作人员发生放射事故医疗纠纷时,提供直接数据;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或消除存在的问题,确保受检者和受照射人群的人身健康安全。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蛟桥镇医院
2010年1月4日
第四篇:放射安全管理措施
放射安全管理措施
制订日期:1997年5月 修订日期2013年8月
一、放射科各影像设备均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安全管理,胃肠机责任人:李鹏,DR机责任人:王刚,乳腺机责任人:白瑞晶;科主任(李鹏,负责放射科安全管理)应定期检查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二、检查室、操作间对外门窗安装铁栅栏窗、防护门窗,检查操作时关闭防护门窗。
三、放射检查室门上贴有符合规范要求的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张贴有关警示标语。
四、放射检查室门上安装红色警示灯,设备工作时检查是否正常,开机时门窗应关闭。
五、开机后应观察机器是否工作正常,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排除或请专业人员维修,做好日常运行记录,不得在有隐患的状态下工作。
六、科室各设备责任人负责每周清洁保养,设备科负责每月进行校正维护,对安全装置、各种运动转性、操作完整性和各种应急开关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夜间值班人员,负责机器设备安全。
七、每年一次定期对放射工作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监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规定和标准。
八、每年一次定期对影像设备进行状态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设备运行状态合格。
九、放射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后,熟练掌握机器的操作规程,非工作人员严禁上机操作,防止事故发生。
十、放射工作人员每两年一次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放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审核发放《放射工作人员证》。
十一、放射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不准随意取下或离体照射,定期(90天)检测,做好检测结果反馈登记工作。
十二、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每两年一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和职业健康管理档案。
十三、严格遵守放射防护原则,为受检者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护裙、防护衣、防护围领,严格控制照射野范围,对临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或组织屏蔽防护。
十四、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检查操作技术,并根据被检查者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提高射线质量,严格控制受照剂量。
十五、做好X射线检查者资料的登记、保存工作;不得因资料管理等原因使受检查者接受不必要的照射,避免重复检查
十六、放射科医师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检查时,应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像。
十七、严格控制各种健康体检中的常规胸部X线检查的间隔时间,一般每年不超过一次。接尘工人的X射线胸部检查间隔时间按有关规定执行。
十八、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尽量以X射线摄影代替透视进行诊断,特别是婴幼儿、少年儿童,应尽量避免或慎行X线检查。
十九、对育龄妇女及婴幼儿的X射线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孕妇,特别是受孕后8-15周,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下腹部X射线检查;确有必要者应做好周密的防护措施。
二十、候诊者和陪护人员不得在机房内停留,患者必须其他人陪检时,陪检者应采取防护措施,穿戴防护用品。
二十一、医护人员接触X线时,必须穿戴防护衣群等防护用品。女性放射工作人员在妊娠的最初4个月,应避免直接接触放射线工作。
二十二、诊疗过程中,工作人员集中精力观察患者状态,遇有特殊情况,应中断诊疗,保护病人及机器,作必要的紧急处理,将事故情况分头告知维修技术人员或相关临床医生,诊疗结束将机器恢复原位。
二十三、发生或发现放射事故的,必须尽快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事故单位应做好应急处理。
第五篇:放射与放疗防护有关要求和措施
放射与放疗防护有关要求和措施
一.放射治疗过程包含的照射类型: 职业照射:医技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照射
医疗照射:患者、陪护人员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受到的照射 公众照射:上述人员除外的公众在放疗过程中受到的照射 二.放射治疗过程电离辐射来源: 职业人员:
散射线、机头漏射线、高能电子束产生的感生放射性等
由于对现代设备、机房的屏蔽要求的严格,散射线与漏射线的绝对量大大降低,正常工作情况下,医技人员的受照剂量均十分安全。患者:
射野照射(有用的照射)、靶组织的散射线(最大的无用照射)、外加职业人员相同照射
由于辐照设备的先进,有用射束的份额越来越高,患者为此付出的健康代价相应减少
减少靶组织散射,有效地降低靶外组织剂量是辐射防护与临床放疗共同面临的难题 陪护人员:
除职业人员的相同照射外,患者靶组织的散射线(陪护人员的主要照射来源),可能存在的野内直接照射(因搀扶等动作)公众: 机房的泄漏辐射 三.辐射防护的目的
在辐射实践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措施,使受照剂量保持在有关阈值之下,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四.辐射防护的三原则 辐射实践的正当性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
(一).放射治疗的正当性判断
通过权衡利弊,证明放射治疗给患者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大于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照射才是正当的。对于复杂的治疗,应注意逐例进行正当性判断。
注意根据医疗技术与水平的发展,对过去认为是正当的或不正当的放射治疗重新进行正当性判断。
(二)辐射防护最优化
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源的设计与利用及与此有关的实践,应保证将辐照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原则(ALARA原则)
用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使在一项已判定为正当并已准予进行的实践中,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人数、以及不一定受到但可能遭受到的照射,全部保持在可合理作到的尽量低水平的原则。放射治疗的防护最优化 设备要求:
辐射源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应能及时发现系统内单个部件的故障;减少患者的非计划照射;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人为失误。医院应保证:所使用的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规定;备有防护与安全说明书;将操作术语(或缩写)和操作值显示于操作盘上;设置辐射束控制装置,以安全方式指示辐射束处于“开”或“关”的状态;设备带有准直装置;诊治部位的辐射场尽可能均匀;漏射或散射在非诊治部位所产生的剂量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对于放射治疗设备:照射装置配备有用于可靠地选择、指示和(必要并可行时)证实诸如辐射类型、能量指标、射束调整因子、治疗距离、照射野大小、射束方向、治疗时问或预置剂量等运行参数的装置;辐照装置一旦电源中断放射源将自动被屏蔽;高能放疗设备具有两个独立的终止照射系统;安全联锁装置;治疗用的放射源均符合国家对密封源的要求;必要时,配备能对放射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报警的监测设备。操作要求
医务人员应:在分析供方所提供资料的基础上,辨明各种可能引起非计划医疗照射的设备故障和人为失误;采取一切合理措施防止故障和失误,包括选择人员、制定质量保证与操作程序,对有关人员进行允分的培训与定期再培训;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将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失误的后果减至最小;制定应急计划或程序,必要时进行应急训练。在实施计划照射的同时使正常组织受到的照射控制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并在可行和适当时采用器官屏蔽措施;除有明显临床指征,避免对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施行腹部或骨盆的放射治疗;周密计划对孕妇施行的放射治疗,以使胚胎或胎儿所受到的照射剂量减至最小;将放射治疗可能产生的危险通知患者。
医疗照射的质量保证
应制定一个全面的医疗照射质量保证大纲;制定这种大纲时应邀请诸如放射物理、放射药物学等有关领域的合格专家参加。医疗照射质量保证大纲应包括:
a)对辐射发生器、显像设备和辐照装置等的物理参数的测量(包括调试时的测量和调试后的定期测量);
b)对患者诊断和治疗中所使用的有关物理及临床因素的验证;
c)有关程序和结果的书面记录;
d)剂量测定和监测仪器的校准及工作条件的验证;
e)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大纲的定期和独立的质量审核与评审。
保证进行下列临床剂量测定并形成文件:
对于利用外照射束放射治疗设备进行治疗的患者,计划靶体积的最大与最小吸收剂量,以及有关部位(例如靶体积中心或开具处方的执业医师选定的其他部位)的吸收剂量;
在使用密封源的近距离治疗中,每位患者的选定部位处的吸收剂量; 在各种放射治疗中,有关器官的吸收剂量。
在设备、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符合国家要求时,医技人员、公众正常情况下职业照射的防护基本上处于最优化状态。
(三)剂量限值与剂量指导水平
对源可能造成的个人剂量所规定的上界值。
对于职业照射,它是一种源相关的个人剂量值,用于限制最优化过程考虑各种选择的范围。
对于公众照射,它是公众成员从任何受控源的计划运行中接受的年剂量的上界。
对于医疗照射,除了用于为医学研究目的而受照的人员或协助照顾、看护,安慰受照病人的人员的防护最优化的剂量约束外,剂量约束值应被视为指导水平。医技人员的剂量限值:
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公众照射剂量限值
公众中关键人群组成员受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年有效剂量,1mSv;
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 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慰问、探视等人员的剂量限制
对患者的慰问者所受的照射加以约束,使他们在患者诊断或治疗期间所受的剂量不超过5mSv。
探视食入放射性物质的患者的儿童所受的剂量限制于1mSv以下。
放射治疗的剂量指导水平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参照放射学、剂量学等因素综合制定患者的治疗剂量,此治疗计划的确定必须在最优化原则基础上进行。事故性照射的预防,应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包括不断提高所有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防止潜在事故性照射。应对下列事件及时进行调查:
各种治疗事件,如弄错患者或其组织的、用错药物的、或剂量或分次剂量与处方数值严重不符以及可能导致过度急性次级效应的治疗事件。在规定的期限内保存并在必要时提供下列记录。计划靶体积的说明、靶体积中心的剂量和靶体积所受的最大与最小剂量、其他有关器官的剂量、分次剂量和总治疗时间;放射治疗所选定的有关物理与临床参数的校准和定期核对的结果;放射治疗中对患者的防护 五.照射的准确性和质量保证 1.照射的准确性
放射治疗总体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放疗过程中每个步骤的质量,包括剂量测定、治疗计划的最优化和计划中的治疗实施。在一个疗程的放射治疗中由于随机或系统误差,肿瘤累积的剂量偏差在5%或更大的情况预期会在3%~4%的患者中发生,这包括逐日对射束定位的误差和所给出的各项机器参数的误差。(1)剂量学方面的考虑和要求
确定短距治疗的各个施用器的剂量率,其精确度应在15%以内,并定期对源的放射性衰变进行修正。
用于靶区插植的源若包括多个小源(例如125I小颗粒),那么这批源的总放射性活度的误差应在±5%以内,各个源的活度其差异不应超过15%。
放射性物质的容器必须有清楚的标记,标明核素种类、化学形态和在给定日期、时刻的活度。所用放射性核素的详细资料和给药方法都应当记在病历中。所给出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的误差应在5%以内。(2)治疗计划的最优化
治疗计划的目的在于照射时使靶区所接受的吸收剂量在处方剂量的±5%以内,同时使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达到最小。
体外射束治疗计划中的物理部分,涉及到剂量分布资料(深度剂量曲线)的应用,应当通过计算作出治疗计划。用计算机作治疗计划时应当有一套质量保证程序。
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是依据临床检查和X线摄影及其他影像技术取得的信息而确定的。用X线CT技术确定的肿瘤体积一般比不用CT技术较为精确。(3)治疗的实施
对每个患者的剂量应认真审核并定期评议; 对每次治疗累积剂量应记录在案,并定期核对。对处方剂量的预定照射时间或监测器的读数应作计算并且要经过独立的核对。
第一次治疗期间应在患者体内或体表作必要的测量,以便估算这些组织和器官的总剂量,并与治疗计划所要求的剂量进行比较。验证射束位置的照片应当在疗程开始和治疗过程中定期摄取,以保证治疗过程持续地保持位置准确。摄影的间隔时间按临床要求而定。放射治疗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程序包括对治疗设备、辅助设备、模拟治疗机、记录系统和剂量监测系统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等设备的合格检验和运行状态的定期性能测验等内容。
质量保证程序并不减少工作人员的责任,任何工作人员在未完全熟悉设备的全部操作技术(正常状态或紧急状态)之前,不允许操作治疗机。
六.放疗诱发的预期危险 1.正常组织或器官的确定性效应 2.诱发癌症
靶区内很少诱发第二原发癌,可能只有不到0.1%。靶区外当累积剂量超过0.1Gy时,已有能证明辐射致癌的直接证据。除了某些结缔组织肿瘤如骨肉瘤以外,大多数其他癌症的潜伏期或诱发期都很长,直到30年或30年以上,差异较大。七.体外放疗中患者防护的基本原则
放疗医师必须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对患者肿瘤诊断、分期和治疗方式利弊进行分析,选取最佳治疗方案,并制定最佳治疗计划。良性疾病尽量不采用放射治疗。在保证肿瘤得以有效抑制或消除的前提下,采用适当技术措施,保护射野内外正常组织。定期检查患者,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注意放射反应和放射损伤,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七.辐射剂量测量
1.输出量率或输出剂量的常规测量周期: 医用电子加速器每周二次; 医用治疗X射线机至少每周一次; 医用远距治疗γ射线机每一个月一次。新安装或大修后的设备,应酌情增加测量额度。2.输出量率或输出剂量的变化范围: 医用远距治疗γ射线机小于1%; 医用治疗X射线机小于2%;
医用电子加速器输出剂量的短期稳定性、一天稳定性和一周稳定性变化分别小于2%、3%和4%。射野内剂量均匀性须符合相关要求。3.放疗设备的射线能量测量周期: 医用电子加速器至少每周一次; 医用治疗γ射线机每月一次。前后两次测量结果的偏差不大于5%。放疗设备计时装置必须定期进行校准。剂量测试仪表必须按法定检测周期到认定单位进行检定。常规测试时,应用检验源进行校对,偏差不大于2%。必须定期参加国家组织的输出剂量测量比对。体外放疗设备防护性能至少每年检查一次。4.靶区以外的组织剂量
靶外组织剂量是由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这二种成份组成。泄漏辐射是贯穿治疗机固有屏蔽的辐射。散射辐射分内部散射和外部散射两种: 内部散射来源于患者体内;
外部散射源于治疗机周围的物体。通常产生于限束装置、滤板、治疗床、治疗室的墙壁和治疗室内的其它设施及设备。八.工作人员的防护
合格的仪器、机房和操作间提供个人剂量计之外的剂量监测设备 提供良好的防护用品(1)科室管理 规章制度的制定
操作手册、指导的贯彻与检查(2)个人防护 良好的卫生习惯 佩戴个人剂量计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