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时间:2019-05-13 10:0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一篇: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4年6月28日

目录

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材料………………………………………………………………(2)第三章 设计………………………………………………………………(3)第四章 制造和现场组装…………………………………………………(5)第五章 安装、使用管理与修理改造……………………………………(9)第六章 定期检验…………………………………………………………(10)第七章 安全附件…………………………………………………………(11)第八章 附则………………………………………………………………(11)附件1 非金属压力容器材料要求…………………………………………(12)附件2 压力容器产品铭牌和注册铭牌……………………………………(14)附件3 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质量证明书…………………………………(15)附件4 石墨粘接工艺评定…………………………………………………(21)附件5 石墨浸渍工艺评定…………………………………………………(23)附件6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成形和粘接工艺评定…………………………(24)附件7 塑料制压力容器制作(焊接)工艺评定…………………………(26)附件8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项目和要求…………………………(29)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非金属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范围妒卞:

(一)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 0.1Mpa(表压,不含液体静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等于2.5MPa·L的隙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非金属压力容器,包括石墨制压力容器、纤维啕6热固性树脂(以下简称玻璃钢)制压力容器、全塑料制压力容器、移动式非金属压力容器等;

(二)与上述非金属压力容器相关的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安全联锁装置、压力表、液面计、测温表等安全附件;

(三)非金属压力容器与外部管道或装置焊接(粘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焊(粘接)缝的焊(粘)接坡口、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与压力容器直接相连的吊耳、支架、裙座或其他支承结构的第一连接点及其支承结构;

(四)非金属压力容器开孔部分的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五)非受压元件与非金属压力容器本体连接的焊接(粘接)接头。第三条 本规程不适用于以下非金属压力容器:(一)正常运行最高工作压力小于0.1MPa;(二)各类气瓶;

(三)国防或军事装备用途。第四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制造或者使用的非金属压力容器,其制造许可、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和使用管理应当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和《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等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改造和修理,均应严格执行本规程的规定。

与非金属压力容器组合或联接的金属部件或装置还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第六条 当设计、制造非金属压力容器其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时,应在学习借鉴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一定周期的试用验证后,进行型式试验或者技术(鉴定)评审,将所做试验的依据、条件、数据、结果和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专业机构审核或者评审,为纳入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或标准提供依据。

第七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设计、制造应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要求。

直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应当先将其转化为企业标准,并符合本规程第

六条的规定。

无相应标准的,不得进行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第八条 进口非金属压力容器或国内生产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标准制造,在国内使

用的非金属压力容器,其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时,按照本规程第六条 办理。

第九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第二章材料

第十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规定。材料制造单位应按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向用户提供质量证明书(原件),并在材料(或材料的包装)上的明显部位作出清晰、牢固的,至少包括材料制造的标准代号、材料牌号及规格、批号、材料生产单位名称及检验印鉴的标志。材料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必须齐全、清晰,并加盖材料制造单位的质量检验章。第十一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对所获得的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材料及材料质量证明书的真实性与一致性负责。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从非金属材料制造单位购买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材料时,应

同时取得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加盖供材单位检查公章和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应

当通过对材料进行复验或者对材料供应单位进行考察、评审、追踪等方法,确保所用的非金属压力容器材料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在投用前应当检查有效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并且核对本规程第十条规定的材料有效标志,是否与质量证明书完全一致,不一致的不得使用。

第十二条 用于制造非金属压力容器的受压元件材料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 复验:

(一)设计图样要求复验的;(二)用户要求复验的;

(三)材料质量证明书中有缺项的;

(四)制造单位不能确定材料真实性或对材料的性能和成分有怀疑的。

第十三条 用于制造非金属压力容器的材料应当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满

足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使用要求,具体的要求见附件1。制造单位自制受压元件材料或自行配制材料(如改性树脂、粘接剂等)的,也必须符

合本规程的要求,并对材料质量负责。

第十四条 选用国外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材料时,首先应选用国外非金属压力容器规

范允许使用且国外已有使用实例的材料,其使用范围应符合材料生产国相应规范和标准 的规定,并有该材料的质量证明书,技术要求一般不得低于本规程和国内相应标准的技 术指标。

第十五条 对于非金属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采用新研制的材料(包括国外没有应

用实例的进口材料),材料的研制生产单位应将试验验证材料和第三方的检测报告提交

国家质检总局认可的机构进行评审,并获得该机构出具的准许试用的证明文件(应注明

试用条件),并按本规程第六条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第十六条 用于制造受压元件的材料在下料(或加工)前,应当进行标记移植,在制

造过程中具有可追溯性。

第十七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对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代用,应当事先取得原

设计单位的批准,并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更改批准文件。批准文件应归档备查,并在

竣工图上标明。具有设计资格的制造单位对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的代用,应有使用经验,且在证明代用材料性能优于被代用材料时,方可批准代用并承担相应责任。第三章设计

第十八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应当取得设计许可,并在所批准的类别和品

种范围内进行设计,对设计质量负责。设计类别和品种范围的划分应当按国家质检总局

公布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的规定执行。非金属压力容

器设计单位不得在外单位设计的图样上加盖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经非金属压 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机构指定的图样除外)。

第十九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蓝图)上,必须加盖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资

格印章(复印章无效)。设计资格失效的图样和已加盖竣工图章的图样不得用于制造压

力容器。

第二十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上,至少应注明以下内容:(一)非金属压力容器技术特性表;

(二)设计、校核、审核(定)人员的签字;(三)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人签字。

第二十一条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主要包括设计图样、主要部件图、技术条件和强度计算书,必要时编制使用说明书。

第二十二条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或爆破片的爆破压力。第二十三条装设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的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的计算书。无法计算时,应征求使用单位意见,协商选用安全泄放装置。第二十四条设计非金属压力容器时,设计单位应当根据非金属压国和容器所盛装的介质、使用地区的历年来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的极限值及使用工况等条件,在设计图样上注明工作温度及最低使用温度和最高使用温度。混合介质应注明主要介质的成分。

第二十五条石墨制压力容器安全系数的选取应当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浸渍石墨材料强度分级及安全系数

级别 抗拉强度/Mpa 抗压强度/Mpa 抗弯强度Mpa 安全系数 A级 21 63 31.5 ≥7 B级 14 60 27 ≥9

第二十六条玻璃钢制压力容器的设计主要包括筒体强度计算、二次粘接、开孔及补强计算、接管及其他部件的连接结构、螺栓连接、鞍座及支撑结构形式和安全附件等。

(一)玻璃钢制压力容器的设计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模型容器验证法;

2、强度设计和验证试验法。

(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设计载荷主要包括内外压力、冲击载荷、非金属压力容器自重和介持重量、人员动载荷、风载和地震载荷、雪和冰载荷、热膨胀和温差变化引起的载荷,因支撑吊耳、环、鞍座或其他支撑作用而引起的载荷等;

2、设计限制;

3、降解考虑;

4、制作方法;

5、组合单元;

6、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特性。

(三)玻璃钢制压力容器最低设计温度不应超过-54℃最高设计温度不应超过121℃或树脂热变形温度减去19℃,两者取其中较低值。

(四)玻璃钢制压力容器的铺层设计应当证明以下内容:

1、纤维及制品类型;

2、树脂体系及配比;

3、铺层的次序、方向和层数;

4、成型工艺(含固化工艺);

5、树脂及不溶份的含量(质量比)。

第二十七条全塑料制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应符合本规程和HG20640《塑料设备》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塑料材料的使用极限温度根据HG20640《塑料设备》中相关规定,以及相关材料标准中规定的极限使用工作温度进行确定。第二十九条制造单位对原设计的修改,应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修改的书面证明文件,并对改动部位做详细的记载。第四章制造和现场组装 第一节一般要求

第三十条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含现场组装,下同)单位应当建立非金属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管理制度或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通用工艺及特殊方法标准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制造的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性能全面负责。

第三十一条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A4级压力容器范围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以下简称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并按批准的范围制造。

第三十二条制造单位制造的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其安全性能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并在非金属压力容器明显的部位设置产品铭牌和注册铭牌(见附件2)

第三十三条非金属压力容器出厂时,制造单位应向用户提供以下技术文件:

(一)竣工图,竣工图样上应有设计单位资格印章(复印章无效),与实际产品情况一致,并加盖竣工图章,竣工图章上应有制造单位名称、制造许可证编号;

(二)质量证明书(见附件3)及产品铭牌的拓印件;

(三)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四)安装、使用说明书。

第三十四条非金属压力容器受压部件和元件的制造单位,应当向非金属压力容器 用户提供合格证书或质量证明书。

第三十五条 从事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的作业人员,应当经过国家质检总局确定的机构考试,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已经取得证的作业人员,连续6个月未从事作业工作,或者不能完成一个正常作业工作时,应当重新考试。作业人员应当按照相应的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制造单位应当建立非金属压力容器作业人员技术档案。

第三十六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钢制部件受压时,钢制部件的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的要求应当符合JB47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

第三十七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场地应当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并经单

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部门检查认可。

第三十八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的检查人员应当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 上岗。检查人员应当对实际的操作工艺参数和制造质量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或者出

具检查报告,对检查结论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监督作业人员做好各种施工记录。

第二节 石墨制压力容器

第三十九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粘接和浸渍工艺应当分别按《石墨粘接工

艺评定》(见附件4)和《石墨浸渍工艺评定》(见附件5)的要求进行评定验证,并应符合相应要求。

第四十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的粘接工艺规程和浸渍工艺规程及材料修补工艺规程应当根据已评定合格的工艺编制。石墨制压力容器粘接浸渍工艺规程应当由单位技术人员编制、责任工程师审核后执行。

第四十一条 材料进行修补应当有详细记录,其内容至少包括粘接型式、粘接部位尺寸、材料牌号、生产厂商、粘接工艺参数(接头间隙、表面质量、凝固温度和时间等)、粘接操作人员及修补时间等。

第四十二条 受压石墨元件存在粘接接头时,应当同时制作粘接接头试件。第四十三条 粘接接头试件与试样应当符合以下的要求:(一)试件的材料应与容器用材料同牌号同厂家;

(二)试件、试样的尺寸及其加工、试验、评定按HG/T2378《石墨粘接剂粘接抗拉强度试验方法》的规定;

(三)试件的粘接应当由粘接该台非金属压力容器的人员完成,并采用与其粘接相同 的条件与工艺。

第四十四条 受压钢制壳体的检验,应当满足GBl50《钢制压力容器》或GBl51《管壳式换热器》的相关要求,还应满足图样上技术条件的要求。

第四十五条 石墨零部件的外观检查应符合图样尺寸要求,其内外表面应光滑、无气泡、砂眼、凹坑和裂纹,不得有突变的尖锐划痕等缺陷。

第四十六条 石墨管在组装前应逐根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的压力值应不低于设计压力值的2倍,保压10min,不渗漏为合格。

第四十七条 块孔式换热器的石墨块件在组装前应当单件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的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保压10min,不渗漏为合格。

第四十八条 制造单位检查员应对受压元件的材料标识进行确认,保证其可追踪性。

第四十九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应按设计压力的1.25倍或按图样规定进行耐压试验(液压试验),或者按规定或图样规定增加气密性试验。耐压试验前,石墨制压力容器各连接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紧固妥当。压力试验必须用两个量程的并经过校正的压力表。试验用压力表的精度不低于1.6级,压力表表盘刻度极限值应当为最高试验压力的2倍左右,但不应低于1.5倍和高于4倍,压力表应安装在试验容器顶部便于观察的位置。

第五十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耐压试验一般采用清洁水;(二)容器中应充满液体,滞留在容器内的气体必须排净。容器外表面应保持干燥。当容器壁温与液体温度接近时,才能缓慢升压;(三)圆筒石墨容器和列管式换热容器每升高0.1MPa保压2—3min,达到试验压力后保压30min,然后缓慢降至设计压力,保压足够时间进行检查;

(四)块孔式换热容器其升压速度应极缓慢,一般每2~3min升高0.1MPa,达到试验压力后保压30min。然后缓慢降至设计压力,保证足够时间进行检查;(五)保压检查期间其压力应保持不变,不得用连续加压来维持压力不变。石墨制压力容器液压试验过程中不得紧固螺栓或向受压元件施加外力;

(六)石墨换热器液压试验程序按GBl51《管壳式换热器》的相关规定执行;(七)石墨制压力容器液压试验完毕后,应将试验介质排尽。

第五十一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压力值为容器的设计压力值。第五十二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计上不允许有微量泄漏的石墨制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二)气密性试验必须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

(三)碳素钢和合金钢壳体的非金属压力容器其试验温度应不低于5℃,其他材料制容器壳体按图样规定;

(四)气密性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清洁的压缩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五)石墨制压力容器进行气密性试验时,一般应将安全附件装配齐全。如需使用前在现场装配安全附件,应在石墨制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的气密性试验报告中注明装配安全附件后需再次进行现场气密性试验;

(六)气密性试验时应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保压30rain,经检查无泄漏为合格。

第三节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

第五十三条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成形和粘接工艺应当按《玻璃钢压力容器成形和粘接工艺评定》(见附件6)的要求进行评定验证,并应符合相应要求。第五十四条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的成形和粘接工艺规程应当根据已评定合格的工艺编制。石墨制压力容器粘接浸渍工艺规程应当由单位技术人员编制、责任工程师审核后执行。

第五十五条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每一个粘接剂配制批次应制备一块粘接试件,并按HG2151《塑料粘接材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第五十六条 制作模具的材料应当满足以下要求:(一)应具有足够的尺寸稳定性;

(二)能受成形和固《b时所产生的压力载荷;(三)能抵抗树脂胶涠的浸蚀。

第五十七条 制造单位应对实际的粘接情况进行检查,并符合以下要求:(一)粘接的粘接剂其性能不应低于内衬层树脂的性能;(二)接管和筒体的粘接处应当按照设计规定进行补强;(三)固化时间和温度应符合工艺要求;(四)采用纤维缠绕时,应当使内衬具备工艺规定的厚蜘硬度,以保证缠绕角度和 缠绕张力;

(五)内衬层必须能完全延伸到压力容器所有开孔处(插入式金属接管除外);(六)粘接试验用层合板应当取自容器或平层合板;(七)平层合板材料应当与容器相同;

(八)采用金属材料和工程塑料制作内衬时,应当对粘接面进行机械或化学处理,保证粘接质量。第五十八条 制造单位应当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填写好相应的检测报告,并由检查责任人确认:主要检查项目及合格指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玻璃钢制压力容器内、外表面应当光滑平整,不应有杂质、纤维外露、裂纹、明显划痕、疵点、白化和严重色泽不均现象;

(二)在任意300mmx300mm面积内,最大直径为3mm的气泡不得超过2个;(三)总质量不小于设计值的95%;(四)巴氏硬度值不得低于40;(五)外形尺寸、法兰平面与接管轴线的垂直度以及法兰接管的方位偏差及角度偏差

应当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第五十九条 耐压试验一般采用液压试验,试验介质应为水或其他合适液体。对于不适合液压试验的玻璃钢压力容器,可采用气压试验。

第六十条 与玻璃钢压力容器相连接的低压管线和不应承受试验压力的附件,应当

用阀门或其他方式断开。

第六十一条 环境温度下进行水压渗透性能试验时,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且保持时间不少于2田in。环境温度下采用气压试验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25倍,且保压时间不少于2min。第四节 塑料(衬里)制压力容器

第六十二条 塑料制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应当按《塑料制压力容器制作(焊接)工艺评定》(见附件7)的要求进行评定验证,并应符合相应要求。

第六十三条 塑料制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当针对不同昀殳计和材料,根据已评定合格的制作(焊接)工艺编制相关的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塑料制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规程应当由单位技术人员编制、责任工程师审核后执行。第六十四条 塑料制压力容器返修的要求如下:

(一)应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返修方案;(二)应编制详细的返修工艺,经责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第六十五条 塑料制压力容器的焊缝检查、耐压试验,按HC20640《塑料设备》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六条 全塑料庖力容器凡是受压元件焊接存在对接接头的产品,必须与产品同时焊接完成焊接试件。同材质、同工艺的对接接头可以批代台,每半年应带1副试板。

第五章 安装、使用管理与修理改造

第六十七条 从事非金属压力容器安装的单位必须是取得相应的压力容器制造或者安装资格的单位,并对其制造或者安装的非金属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负责。第六十八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在安装前,安装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告知。

第六十九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购买具有相应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资格单位的产品。使用单位应当对非金属压力容器的使用和管理负责。应当及时向

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送非金属压力容器数量和安全状况的变化情况,负责非金属压

力容器定期检验计划的落实,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妥善保管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出厂资料和使用登记资料,制定紧急情况时的预警方案。

第七十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非金属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保管。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非金属压力容器档案卡;

(二)规定的设计、制造、安装技术文件;(三)定期检验报告及有关的检验技术文件;

(四)改造、维修方案,质量检验报告和改造、维修情况记录;(五)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六)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第七十一条 使用单位在将非金属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公

布的《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向相关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第七十二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作业人员应当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七十三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进行任何修理。对于特殊的生产

工艺过程,需要带温、带压紧固螺栓时,或出现紧急泄漏需进行带压堵漏时,使用单位必须按设计规定有效的操作要求和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并持证操作,并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在实际操作时使用单位安全部门应进行现场监督。

第七十四条 从事非金属压力容器改造或者维修的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的改造或者维修资格。非金属压力容器的重大改造或者维修方案应当经使用单位、具备相应设计或者制造资格单位的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改造或者维修单位应当按审核报告要求进行维修或改造。维修或改造后,应当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内、外部检验并出具监督检验报告。改造或者维修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修理或改造后的图样、施工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并对维修或改造质量负责。改造或者维修后,符合本规程和相关标准的,应当重新办理使用证。第七十五条 使用单位改变移动式非金属压力容器的使用条件(介质、温度、压力、用途等)时,应当交由有关技术机构进行安全评审,需要改造的,按第七十四条要求进行改造。第六章 定期检验

第七十六条 在用非金属压力容器应当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外部检查、内

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具体内容和要求见附件8。

第七十七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当按规定及时向检验机构申请非金属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

从事非金属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应按规定取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核准证和检验检测人员证,严格按照核准的检验范围从事检验工作,并接受当

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验机构及检验人员应对非金属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结论的正确性负责。

第七十八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内外部检验周期为1年。当定期检验发现有缺陷需要监控使用时,下次内外部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内外部检验情况与使用单位协商确定后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第七十九条 检验或维修人员在进入非金属压力容器进行检验或维修前,使用单位应当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做好准备和清理工作,达不到要求的,严禁人员进入。第七章 安全附件

第八十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使用的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压力表、液面计、测温仪表等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40条的规定。第八十一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应当根据设计要求装设安全泄放装置(安全阀或爆破片装置)。压力源来自压力容器外部,且得到可靠控制时,安全泄放装置可以不直接安装在非金属压力容器上。

第八十二条 凡串联在组合结构中的爆破片,在动作时不允许有碎片飞出。第八十三条 安全附件的设计、制造,应符合相应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第八十四条 安全附件的选用、安装、质量、调试、校验等要求,参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执行。第八章 附则

第八十五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发生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按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处理规定》报告和处理。

第八十六条 本规程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第八十七条 本规程自2004年9月28日起执行。

第二篇: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非金属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范围如下:

(一)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不含液体静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等于2.5MPa·L的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非金属压力容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石墨制压力容器;

2.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以下简称:玻璃钢)制压力容器; 3.移动式非金属压力容器。

(二)与上述非金属压力容器相关的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安全连锁装置、压力表、液面计、测温表等安全附件。

(三)非金属压力容器与外部管道或装置焊接(粘接)连接的第一道环向焊(粘接)缝的焊(粘)接坡口、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与压力容器直接相连的吊耳、支架、裙座或其它支承结构的第一连接点及其支承结构;

(四)非金属压力容器开孔部分的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五)非受压元件与非金属压力容器本体连接的焊接(粘接)接头; 第三条 本规程不适用于下列非金属压力容器:

(一)正常运行最高工作压力小于0.1MPa的非金属压力容器。

(二)各类气瓶。

(三)国防或军事装备用的非金属压力容器。

第四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制造和使用的非金属压力容器,其制造资格许可管理、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和使用管理应当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和《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均应严格执行本规程的规定。与非金属压力容器组合或联接的金属部件或装置还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第六条 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负责非金属制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工作,监督本规程的执行。第七条 当设计、制造非金属压力容器其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时,应在学习借鉴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所做试验的依据、条件、数据、结果和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报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总局安全监察机构)认可专业机构的审核,并经过一定周期的试用验证后,进行型式试验或技术评审,为纳入相应规范或标准提供依据。

第八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设计、制造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要求。直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应先将其转化为企业标准,并应符合本规程第七条的规定。无相应标准的,不得进行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第九条 进口非金属压力容器或国内生产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标准制造,在国内使用的非金属压力容器,其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时,按照本规程第七条办理。第二章 材 料

第十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材料生产单位应按相应标准的规定向用户提供质量证明书(原件),并在材料(或材料的包装)上的明显部位作出清晰、牢固的标志,至少包括材料制造的标准代号、材料牌号及规格、批号、材料生产单位名称及检验印鉴标志。材料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必须齐全、清晰,并加盖材料生产单位的质量检验章。第十一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从非材料生产单位购买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材料时,应同时取得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加盖供材单位检验公章和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对所获得的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材料及材料质量证明书的真实性与一致性负责。

第十二条 用于制造非金属压力容器的受压元件材料,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复验:

(一).设计图样要求复验的;

(二).用户要求复验的;

(三).材料质量证明书中有缺项的;

(四).制造单位不能确定材料真实性或对材料的性能和成分有怀疑的;

(五).超过有效期的。

复验项目应当包括: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剪切强度。必要时需增加复验的项目按本规程第十五条第5款和第十六条第5款要求。

取得国家质检总局安全监察机构产品安全质量认证并有免除复验标志的材料,可以免做复验。

第十三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自制的受压元件材料或自行配制材料(如:改性树脂、粘接剂等)的,应当符合相应材料标准的要求,并对材料质量负责。第十五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材料的要求

(一)石墨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材料包括石墨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炭石墨材料(即不透性石墨材料)包括浸渍石墨材料、压型石墨材料、复合炭-石墨材料和复合炭石墨材料。石墨材料质量应当符合本规程和相关标准的要求;配套的承压金属材料质量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相关标准要求。

(二)浸渍石墨材料中的基体材料,以最终成型的温度区分,分为炭质材料、石墨质材料和半石墨质材料。在材料产品说明中,应明确注明基体材料的供货状态。

(三)不同供货状态的浸渍石墨材料其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用于制造换热元件的石墨材料未经设计和使用单位的同意,不得使用炭质材料或半石墨质材料。

(四)压型石墨材料包括挤压、模压、等静压和振动成型石墨材料,用于换热管时,因成型工艺和后处理温度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级别,其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五)用于换热器受压元件的石墨材料,必要时应增加复验热导率、电阻率、膨胀系数和渗透性等项性能。

(六)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保存所使用的浸渍剂和粘接剂的有关文件,作为质量控制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合格证、标记、生产批次、生产日期和储存期。第十六条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材料的要求

(一).用于玻璃钢压力容器的主体纤维材料应采用以下材料: 1.玻璃纤维及其制品;

2.碳纤维或石墨纤维及制品; 3.聚酰胺纤维;

4.其他纤维和制品。

(二).纤维及其制品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并提供有效的证明文件。玻璃钢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妥善保管和贮存纤维及制品。贮存时间超过材料规定存放有效期或因贮存不当造成纤维及其织品性能变化时,应重新检验,以确定能否使用,并保存相应的试验记录和报告。

(三)用于玻璃钢压力容器的树脂应采用以下材料,并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1.不饱和聚脂树脂; 2.环氧树脂;

3.呋喃或酚醛树脂; 4.其它树脂。

(四).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保存所使用的树脂和固化剂的有关文件,作为质量控制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合格证、标记、生产批次、生产日期和储存期。

(五).用于制造玻璃钢压力容器的树脂,应增加复验热变形温度。如果贮存时间超过材料规定存放有效期,在使用前应进行复验,并保存相应的试验记录和报告。

第十七条 选用国外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材料时,首先应选用国外非金属压力容器规范允许使用且国外已有使用实例的材料,其使用范围应符合材料生产国相应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并有该材料的质量证明书。技术要求一般不得低于本规程和国内相应标准的技术指标。

第十八条 对于非金属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采用新研制的材料(包括国外没有应用实例的进口材料),材料的研制生产单位应将试验验证材料和第三方的检测报告提交国家质检总局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机构进行评审,并获得该机构出具的准许试用的证明文件(应注明试用条件),并按本规程第七条规定办理批准手续。第十九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通过对材料进行复验或对材料供应单位进行考察、评审、追踪等方法,确保所用的非金属压力容器材料符合相应标准。在投用前应检查有效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并核对本规程第十条规定的材料有效标志。材料标志与质量证明书应完全一致,否则不得使用。

第二十条 用于制造受压元件的材料在下料(或加工)前应进行标记移植。制造过程中,应当具有可追溯性。

第二十一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对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代用,事先取得原设计单位的批准,出具设计更改批准文件。批准文件应归档备查,并在竣工图上标明。具有设计资格的制造单位对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的代用,应有使用经验、且证明代用材料性能优于被代用材料时,可由制造单位批准代用并承担相应责任。第三章 设 计

第二十二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资格许可、设计类别和品种范围的划分应当按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许可与管理规则》的规定执行。设计单位应对设计质量负责。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单位不准在外单位设计的图样上加盖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经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机构指定的图样除外)。第二十三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蓝图)上,必须加盖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复印章无效)。设计资格失效的图样和已加盖竣工图章的图样不得用于制造压力容器。

第二十四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上,至少应注明以下内容:

(一).非金属压力容器技术特性表;

(二).设计、校核、审核(定)人员的签字。

(三).技术负责人签字。

第二十五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主要包括设计图样、主要部件图、技术条件和强度计算书。

第二十六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或爆破片的爆破压力。

第二十七条 装设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的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的计算书。无法计算时,应征求使用单位意见,协商选用安全泄放装置。

第二十八条 设计非金属压力容器时,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容器所盛装的介质、使用地区的历年来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的极限值及使用工况等条件,在设计图样上注明最低使用温度和最高使用温度。混合介质应注明主要介质的成分。

第二十九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安全系数的选取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设计压力<1MPa的,安全系数≥7 ; 设计压力≥1MPa的,安全系数≥9。

第三十条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的设计主要包括:筒体强度计算、二次粘接、开孔及补强计算、接管及其它部件的连接结构、螺栓连接、鞍座及支撑结构形式和安全附件等。

(一).玻璃钢压力容器的设计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1.模型容器验证法;

2.强度设计和验证试验法。

(二).在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不论是金属内衬还是非金属内衬,在设计计算时不计内衬强度。

2.设计载荷主要包括:内外压力、冲击载荷、容器自重和介质重量、人员动载荷、风载和地震载荷、雪和冰载荷、热膨胀和温差变化引起的载荷、因支撑吊耳、环、鞍座或其它支撑作用而引起的载荷等。3.设计限制。4.降解考虑。5.制作方法。6.组合单元。

7.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特性。

(三).玻璃钢制压力容器最低设计温度不应超过-54℃,最高设计温度不应超过121℃或树脂热变形温度减去19℃,两者取其中较低值。

(四).对于复合材料复合层的设计应注明以下内容: 1.纤维及制品类型; 2.树脂类型;

3.树脂含量(重量比); 4.铺层的次序,方向和层数;

5.缠绕角(纤维缠绕成型工艺)。

第三十一条 制造单位对原设计的修改,应取得原设计单位同意修改的书面证明文件,并对改动部位作详细的记载。第四章 制造和现场组装 一、一般要求

第三十二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含现场组装,下同)单位必须建立非金属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编制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通用工艺及特殊方法标准等),保证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对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质量负责;总质量师(质量保证工程师)应由企业管理者代表或技术负责人担任,并应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第三十三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A4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即: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并按批准或注册的范围制造。第三十四条 制造单位生产的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其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相关标准的要求。并在非金属压力容器明显的部位设置产品铭牌和注册铭牌(见附件一)。

第三十五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出厂时,制造单位应向用户提供以下技术文件:

(一).竣工图。竣工图样上应有设计单位资格印章(复印章无效)。竣工图样应与实际产品情况一致,并应加盖竣工图章。竣工图章上应有制造单位名称、制造许可证编号。

(二).质量证明书(见附件二)及产品铭牌的拓印件。

(三).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未实施监督检验的产品除外)。

(四).安装、使用说明书。

第三十六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受压部件和元件的制造单位,应向非金属压力容器用户提供合格证书或质量证明书。

二、石墨制压力容器

第三十七条 从事非金属压力容器石墨件浸渍和粘接操作的人员,应当经过国家质检总局安全监察部门认可机构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证。已经取得浸渍和粘接操作证书的人员,连续六个月未从事石墨件的浸渍或粘接工作,或不能完成一个正常的浸渍或粘接工作时,应当重新考试。

第三十八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粘接和浸渍工艺应当分别按《石墨粘接工艺评定》(见附录A)和《石墨浸渍工艺评定》(见附录B)的要求进行评定验证,并应符合相应要求。

第三十九条 当石墨制压力容器的钢制外壳受压时,钢制外壳的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的要求应符合《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的规定。

第四十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的粘接工艺评定(CPQ)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粘接工艺规程(CPS)及材料修补工艺应根据已评定合格的工艺评定进行编制。

第四十一条 粘接工艺评定(CPQ)应由非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粘接工艺指导书。粘接试件应由本单位技术熟练的粘接人员(不得聘用外单位人员)操作。经评定合格的工艺应保存至工艺评定失效为止。

第四十二条 对材料进行修补,应有详细记录,其内容至少包括粘接型式、粘接部位尺寸、材料牌号、生产厂商、粘接工艺参数(接头间隙、表面质量、凝固温度和时间等)、粘接操作人员工及修补时间等。

第四十三条 凡是受压石墨元件存在粘接接头的产品,应当制作粘接接头试件,并与产品同时粘接完成。

第四十四条 粘接接头试件与试样的要求:

(一).试件的材料应与容器用材料同牌号同厂家。

(二). HG/T2378《石墨粘接剂粘接抗拉强度试验方法》的规定。

(三).试件的粘接应当由粘接该台容器的人员完成,并采用与容器粘接相同的条件与工艺。

(四).试件、试样的尺寸及其加工、检验、评定应当符合HG/T2378《石墨粘接剂粘接抗拉强度试验方法》的要求。

第四十五条 受压钢制壳体的检验,应当满足GB150《钢制压力容器》或GB151《管壳式换热器》的相关要求,还应满足图样上技术条件的要求。

第四十六条 石墨零部件的外观检查应符合图样尺寸要求,其内外表面应光滑、无气泡、砂眼、凹坑和裂纹,不得有深度大于或等于0.3mm的划痕等不连续突变的尖锐缺陷。

第四十七条 石墨管在组装前应逐根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的压力值应不低于设计压力值的2倍,保压10分钟,不渗漏为合格。

第四十八条 块孔式换热器的石墨块件在组装前应当单件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的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保压10分钟,不渗漏为合格。

第四九条 制造单位检验员应对受压元件的材料标识进行确认,保证其可追踪性。

第五十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应按图样规定进行耐压试验(液压试验)或增加气密性试验。耐压试验前,石墨制压力容器各连接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紧固妥当。压力试验必须用两个量程的并经过校正的压力表。试验用压力表的精度不低于1.5级;压力表表盘刻度极限值应为最高试验压力的2倍左右,但不应低于1.5倍和高于4倍。试验用压力表应安装在试验容器顶部便于观察的位置。

第五十一条 耐压试验场地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应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部门检查认可。

第五十二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液压试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耐压试验一般采用清洁水。

(二).容器中应充满液体,滞留在容器内的气体必须排净。容器外表面应保持干燥,当容器壁温与液体温度接近时,才能缓慢升压。

对于圆筒石墨容器和列管式换热容器每升高0.1MPa保压2~3分钟,达到试验压力后保压30分钟,然后缓慢降至设计压力,保压足够时间进行检查。

对于块孔式换热容器其升压速度应极缓慢,一般每2~3分钟升高0.1MPa,达到试验压力后保压30分钟。然后缓慢降至设计压力,保证足够时间进行检查。

保压检查期间其压力应保持不变,不得用连续加压来维持压力不变。石墨制压力容器液压试验过程中不得紧固螺栓或向受压元件施加外力。

(三).石墨换热器液压试验程序按GB151《管壳式换热器》的相关规定执行。

(四).石墨制压力容器液压试验完毕后,应将试验介质排尽。

第五十三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压力值为容器的设计压力值。

第五十四条 石墨制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的要求如下:

(一).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计上不允许有微量泄漏的石墨制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二).气密性试验必须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

(三).炭素钢和合金钢壳体的非金属压力容器其实验温度应不低于5℃,其他材料制容器壳体按图样规定。

(四).气密性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清洁的压缩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

(五).石墨制压力容器进行气密性试验时,一般应将安全附件装配齐全。如需使用前在现场装配安全附件,应在石墨制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的气密性试验报告中注明装配安全附件后需再次进行现场气密性试验。

(六).气密性试验时应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保压30分钟,经检查无泄漏为合格。

三、玻璃钢制压力容器

第五十五条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的成型和粘接操作人员,应当经过培训具备相应条件。粘接人员连续超过六个月以上未从事玻璃钢零部件粘接工作的,再从事粘接工作时,应重新培训、考核合格。

第五十六条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成型和粘接的工艺评定应当由玻璃钢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具备上岗条件、技术熟练的人员按附录C《玻璃钢压力容器成型和粘接工艺评定》的要求进行。

制造单位应当按照评定合格的成型和粘接工艺评定制订相关工艺规程。

第五十七条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每一个粘接剂配制批次应制备一块粘接试件,并按HG2151《塑料粘接材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第五十八条 制作模具的材料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应具有足够的尺寸稳定性;

(二).能受成型和固化时所产生的压力载荷;

(三).能抵抗树脂胶液的浸蚀。

第五十九条 制造单位应对实际的粘接情况进行检查,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粘接的内缝用树脂其性能不应低于内层树脂的性能;

(二).接管和筒体的粘接处应当按照设计规定进行补强;

(三).固化时间和温度应符合工艺要求;

(四).采用纤维缠绕时,应保证内衬具备工艺规定的厚度和硬度,以保证缠绕角度和缠绕张力;

(五).采用金属材料制做内衬时,应对粘接面进行机械或化学处理,保证粘接质量;

(六).内衬层必须能完全延伸到压力容器所有开孔处;

(七).粘接试验用层合板应取自容器或平层合板;

(八).平层合板材料应与容器相同。

第六十条 制造单位应当对检验结果应进行记录,填写好相应的检测报告,并由检验责任人确认。主要检验项目及合格指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玻璃钢制压力容器内、外表面应当光滑平整,不应有杂质、纤维外露、裂纹、明显划痕、疵点、白化和严重色泽不均现象;

(二).在任意300mm×300mm面积内,最大直径为3mm的气泡不得超过2个;

(三).总重量不小于设计值的95%;

(四).巴氏硬度值不得低于40;

(五).外形尺寸、法兰平面与接管轴线的垂直度以及法兰接管的方位偏差及角度偏差应当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第六十一条 耐压试验一般采用液压试验,试验介质应为水或其它合适液体。对于不适合液压试验的玻璃钢压力容器,可采用气压试验。

第六十二条 低压管线和不应承受试验压力的附件,应用阀门或其它方式断开。第六十三条 环境温度下进行液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且保持时间不少于1分钟。环境温度下采用气压试验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25倍,且保压时间不少于1分钟。第五章 安装、使用管理与修理改造

第六十四条 从事非金属压力容器安装的单位必须是取得相应的压力容器制造或安装资格的单位。

第六十五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在安装前,安装单位应当向所属直辖市或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告知。

第六十六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购买具有相应非金属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资格单位的产品。使用单位应当对非金属压力容器的使用和管理负责。应当及时向当地安全监察机构报送非金属压力容器数量和安全状况的变化情况;负责非金属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计划的落实;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妥善保管非金属压力容器产品出厂资料和使用登记资料;制定紧急情况时的预警方案。

第六十七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非金属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保管。技术档案的内容应包括:

(一).非金属压力容器档案卡;

(二).规定的设计、制造、安装技术文件;

(三).定期检验报告及有关的检验技术文件;

(四).改造、维修方案,质量检验报告和改造、维修情况记录;

(五).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

(六).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第六十八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在非金属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当按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向相关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第六十九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当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监察机构组织的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七十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进行任何修理。对于特殊的生产工艺过程,需要带温、带压紧固螺栓时,或出现紧急泄漏需进行带压堵漏时,使用单位必须按设计规定有效的操作要求和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并持证操作,并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在实际操作时使用单位安全部门应进行现场监督。

第七十一条 从事非金属压力容器改造或维修的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的改造或维修资格。非金属压力容器的重大改造或维修方案应当经使用单位、具备相应设计和制造资格的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改造或维修单位应当按审核报告要求进行维修或改造。维修或改造后,应当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单位进行内、外部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符合本规程和相关标准的,应重新办理使用证。改造或维修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修理或改造后的图样、施工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并对维修或改造质量负责。

第七十二条 使用单位改变移动式非金属压力容器的使用条件(介质、温度、压力、用途等)时,应当交由有关技术机构进行安全评审,需要改造的,按第七十二条要求进行改造。

第七十三条 移动式非金属压力容器的装卸单位应向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充装安全注册,经批准后,方可从事充装作业。第六章 定期检验

第七十四条 在用非金属压力容器应当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外部检查、内外部检查和耐压试验。

(一).外部检查

在用非金属压力容器运行中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外部检查可由具备相应检验资格的单位进行,也可由使用单位经培训考核合格持检验员资格的人员进行。

1.石墨制压力容器的外部检查内容:

(1)石墨件表面不得有分层、碎片和裂纹等缺陷;(2)石墨件表面不得有渗漏现象存在。2.玻璃钢压力容器外部检查内容:

(1)玻璃钢压力容器的本体接口部位、黏结部位的裂纹、变形、泄漏等。(2)外表面玻璃纤维有无裸露,树脂层有无剥落、裂纹等现象。

(3)玻璃钢压力容器与相邻的管道或物件的异常振动、响声、相互摩擦。(4)安全附件是否完好。

(5)支撑或支座是否损坏、基础下沉、倾斜、开裂、紧固件是否完好等情况。

(二).内外部检查

是指在用非金属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内外部检验应当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单位进行。石墨制非金属压力容器每5年至少进行一次;玻璃钢制压力容器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

1.石墨制压力容器检验内容:(1)外部检查项目;

(2)与石墨制压力容器相连接的金属部件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执行。

2.玻璃钢压力容检验内容:(1)外部检查项目;(2)结构检查 :

a.筒体与封头的连接(黏结)。b.人孔、检查孔及其补强的部位。c.角接。d.搭接。e.封头。

f.支座或支撑。g.法兰口。(3)表面缺陷

a.腐蚀与机械损伤:测定其深度、直径、长度及其分布,并标图记录。对 非正常的腐蚀、溶胀,应查明原因。

b.压力容器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杂质、无纤维外露、无裂纹、无明显划痕。c.容器内表面的巴氏硬度值不低于40,巴氏硬度试验按照GB3854进行。三.耐压试验

非金属压力容器停机检验时,所进行的超过最高工作压力的液压试验。每两次内外部检验期间内,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1)压力试验一般采用液压试验,试验液体应为水或其它合适的液体。

(2)液压试验时,应在压力容器的高位点上设置排气孔,以排出给压力容器加液时所产生的气体。

第七十五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单位及检验人员应取得国家安全监察机构的资格认可和经资格鉴定考核合格,并接受当地安全监察机构监督,严格按照批准与授权的检验范围从事检验工作。检验单位及检验人员应对非金属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的结果负责。

第七十六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安排非金属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工作,并将非金属压力容器检验计划报当地安全监察机构及检验单位。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检验单位负责完成检验任务。

第七十七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内外部检验周期为1年。当定检发现有缺陷需要监控使用时,下次内外部检验周期,由检验单位根据前次内外部检验情况与使用单位协商确定后报当地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第七十八条 检验或维修人员在进入非金属压力容器进行检验或维修前,使用单位应当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作好准备和清理工作,达不到要求的,严禁人员进入。第七章 安全附件

第七十九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使用的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压力表、液面计、测温仪表等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40条的规定。

第八十条 本规程适用范围内的在用非金属压力容器,应根据设计要求装设安全泄放装置(安全阀或爆破片装置)。压力源来自压力容器外部,且得到可靠控制时,安全泄放装置可以不直接安装在非金属压力容器上。

第八十一条 凡串联在组合结构中的爆破片在动作时不允许有碎片飞出。

第八十二条 安全附件的设计、制造,应符合相应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八十三条 安全附件的选用、安装、质量、调试、校验等要求,参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执行。第八章 附 则

第八十四条 非金属压力容器发生事故时,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处理规定》报告和处理。

第八十五条 本规程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解释。第八十六条 本规程自2004年6月1日起执行。

第八十七条 本规程是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和质量监督的基本要求,涉及本规程适用范围非金属压力容器的其他规定,与本规程不一致的,应以本规程为准。附录A: 石墨粘接工艺评定

A1 粘接工艺评定一般程序包括:拟定粘接工艺指导书、制取粘接试件和试样、检验试件和试样、测定粘接接头是否满足所要求的使用性能,对拟定的粘接工艺指导书进行验证性评定。A2 评定的一般规则

变更下列任何一个重要因素都需要重新评定粘接工艺,重要因素是指影响粘接接头抗拉强度的粘接工艺因素。A2.1 接头设计型式的改变; A2.2 任何表面准备的改变; A2.3 粘接剂牌号的改变;

A2.4 粘接剂生产厂商的改变; A2.5 固化温度或时间的改变;

A2.6 接头设计间隙的增加(超出评定合格值的10%)。

次要因素是指对要求测定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的粘接工艺因素。A3 试件的准备

试件按产品设计接头的型式制作型式试验件。试件的尺寸应满足制取标准抗拉强度试样10件的要求。A4 性能试验 A4.1 拉伸试样

所有拉伸试样,粘接接头均处于试样的正中间。A4.2 试验方法

拉伸试验应当按HG/T 2378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定粘接接头的抗拉强度。A4.3 剪切试样

试样的形式、数量与试验方法应当符合HG/T 2379《石墨粘接剂粘接剪切强度试验方法》的规定。A5 合格指标

A5.1 每个试样的剪切强度应不低于被粘接件材料标准规定的最低值。A5.2 每个试样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被粘接件材料标准规定的最低值。附录B: 石墨浸渍工艺评定

B1 浸渍工艺评定一般程序包括:拟定浸渍工艺指导书,制取浸渍试件和试样,检验试件和试样,测定浸渍深度是否满足所要求的使用性能。对拟定的粘接工艺指导书进行验证性评定。B2 评定的一般规则

变更下列任何一个重要因素都需要重新评定浸渍工艺,重要因素是指影响浸渍产品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和增重率的浸渍工艺因素。B2.1 浸渍件表面杂物的改变; B2.2 浸渍剂牌号的改变;

B2.3 浸渍剂生产厂商的改变;

B2.4 烘房干燥的温度和时间的改变; B2.5 真空和压力的改变;

B2.6 任何聚合温度或时间的改变; B2.7 石墨件拼接间隙和密度的改变; B3 试件的准备

试件的尺寸应满足制取标准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和增重率试样10件的要求。B.4 性能试验

浸渍石墨试件应当按下列标准的要求进行抗拉、抗压、抗弯强度、线膨胀系数和增重率试验:

B.4.1 抗拉强度试验应当符合HG5-1329的规定; B.4.2 抗压强度试验应当符合HG-1330的规定; B.4.3 弯曲强度试验HG5-1331的规定; B.4.4 线膨胀系试验应数当符合;

B.4.5 增重率试验应当符合HG5-1336的规定。B.5 合格指标

每个试样的强度性能试验数值应不低于被浸渍件材料标准规定的最低值。附录C: 玻璃钢制压力容器成型和粘接工艺评定(讨论稿)

C1 成型和粘接工艺评定一般程序包括:拟定成型和粘接工艺指导书,制取试件和试样,检验试件和试样,测定成型和粘接是否满足所要求的使用性能。对拟定的成型和粘接工艺指导书进行验证性评定。C2 评定的一般规则

变更下列任何一个因素都需要重新评定成型和粘接工艺: C2.1纤维含量及结构。

C2.2树脂类型、固化方法及时间。C2.3模具材质、脱模剂及脱模方法。C2.4壁厚。C2.5内衬。

C2.6开孔、管件及封头等。C3 试件的准备

粘接接头剪切强度检验按相关标准制备试样,并按HG2151《塑料粘接材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进行试验。C4 不同工艺评定的特殊要求 1.纤维牌号。

2.纤维表面处理剂牌号。3.树脂类型、牌号。4.固化剂牌号。5.浸渍方法。6.纤维含量。7.工艺方式。

8.固化时间和温度。10.巴氏硬度。11.体积膨胀等。

对于用第二种设计方法制造的玻璃钢压力容器,当原材料、工艺、图纸、巴氏硬度、纤维含量改变时,应对其重新进行评定。

第三篇:《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了保证压力容顺的安人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2条 本规程适用范围如下:

1、本规程适用于同具备下列条件的压力容器:

(1)最高工作压力(Pw)(注1)大于等于0.1Mpa(不含液体静压力,下同);(2)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其最大尺寸)大于等于0.15m,且容积(V)(注2)大于等于0.25m3;(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液体。(注3)

2、本规程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适用于下列压力容器;

(1)与移动压缩机一本的非独立的容积小于等于0.15m3的储罐锅炉房内的分气缸;(2)容积小于0.25m3的高压容器;(3)深冷装置中非独立的压力容器、直燃型吸收式制冷装置中的压力容器、空分设备中的冷箱;

(4)螺旋板换热器;

(5)水力自动补气气压给水(无塔上水)装置中的气压罐,消防装置中的气体或气压给水(泡汗沫)压力罐;

(6)水处理设备中的离子交换或过滤用压力容器、热水锅炉用膨胀水箱;

(7)电力行业专用的全封闭式组合电器(电容压力容器);

(8)橡胶行业使用的轮胎硫化机及承压橡胶模具。

3、本规程适用于上述压力容器所用的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安全联锁装置、压力表、液面计、测温仪表等安全附件。

4、本规程适用的压力容器除本体外还应包括:

(1)压力容器与外部管道或装置焊接连接的第一首环向焊缝的焊接坡口、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

(2)压力容器开孔部分的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3)非受压元件与压力容器本体连接的焊接接头。

第3条 本规程不适用于下列压力容器:

1、超高压容器。

2、各类气瓶。

3、非金属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4、核压力容器、船舶和铁路机车上的附属压力容器、国防或军事装备爱莫能助和的压力容器、真空下工作的压力容器(不含夹套压力 容器)、各项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范围内的直接受火焰加热的设备(如烟道式余热锅炉等)。

5、正常运行最高工作压力小于0。1Mpa的压力容器(包括在进料或料过程中需要瞬时承受压力大于等到于0。1Mpa的压力容器,不包括消毒、冷却等工艺过程中需要短时承受压力大于等于0。1Mpa的压力容器)。

6、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包括压缩机、发是机、泵、柴油机的气缸或承压壳体等,不包括造纸、纺织机械的烘缸、压缩机的辅助压力容器)。

7、无壳体的套管换热器、波纹板换热器、空冷式换热器、冷却排管。

第4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组焊)、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均应严格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各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第5条 本规程是压力容器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的基本要求,有关压力容器的技术标准、部门规章、企事业单位规定等,如果与本规程的规定相抵触时,应以本规程为准。

第6条 本规程第2条适用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划分为三类(压力容器的压力等级、品种、介质毒性程度和易燃介质的划分见附件一):

1、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三类压力容器:(1)高压容器;

(2)中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3)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10Mpa.m3);

(4)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各大于等于0.5Mpa.m3);

(5)低压容器(公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0.2Mpam3);

(6)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注4)

(7)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8)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搞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9)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水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等;

(10)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50m3);

(11)低温液体储存容顺(容积大于5m3)。

2、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本条第1款规定的除外):

(1)中压容器;

(2)低压容器(公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3)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公限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

(4)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5)低压搪玻璃压力

(6)压力容器。

3、低压容器为第一类压力容器(本条第1款、第2款规定的除外)。

第7条 设计、制造压力容器,其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不符合本规程规定定时,应在学习借鉴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所做试验的依据、条件、数据、结果和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报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核、国家安全监察机构批准,方可进行试制、试用。通过一定周期的试用验证,进行型式试验或技术鉴定,报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第8条 压力容器产品设计、制造(含组焊,下同)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待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要求。直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应先将其转化为企业标准,并应符合本规程第7条的规定。无相应标准的,不得进行压力容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第9条 进口压力容器的国外制造企业必须取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安全质量许可证书。进口压力容顺应按《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管理办法》进行安全性能的监督检验,并按照本规程要求进行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进口压力容器或国内生产企业(含外商投资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标准制造,在国内使用的压力容器,其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时,参照本规程第7条办理。

注1:

① 承受内压的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是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

② 承受外压的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作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差值;对夹套容器指夹套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差值。

注2:P代表设计压力,PW代表最高工作压力,V代表容积。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几何容积,即由设计图样标注的尺寸计算(不考虑制造公差)并贺整,且不扣除内件体积的容积。多腔压力容器(如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余热锅炉的汽包和换热室、夹套容器等)按照类虽高的压力腔作为该容器的类别并按该类别进行使用管理。但应按照每个压力腔进行类别划定时,设计压力取本压力,容积取本压力腔的几何容积。

注3:容器内主要介质为最高工作温度低于标准沸点的液体时,如气相空间(非瞬时)大于等于0.025m3,且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时,也属于规程的适用范围.。

注4:包括用途属于压力容器并主要按压力容器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的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

第二章 材 料

第10条 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待业标准的规定。压力容器材料的生产经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认可批准。材料生产单位应按相应标准的规定向用户提供质量证明书(原件),并在材料上的明显示部位作也清晰、牢固的钢印标志或其他标志或其他标志,至少包括材料制造标准代号、材料牌号及规格、炉(批)号、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认可标志、材料生产单位名称及检验印鉴标志或其他标志。材料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必须齐全、清晰,并加盖材料生产单位质量检验章。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从非材料生产单位获得压力容器用材料时,应同时取得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加盖供材单位检验公章和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对所获得的压力容器用材料及材料质量证明书的真实性与一致性负责。

第11条 压力容器选材除应考虑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外,还应考虑与介质的相容性。压力容器专用钢材的磷含量(熔炼分析,下同)不应大于0.030%,硫含量不应大于0.020%。如选用碳素钢沸腾钢板和碳素钢镇静钢板制造压力容器(搪玻璃压力容器除外),应符合GB150《钢制压力容器》的规定。碳素钢沸腾钢板和Q235A钢板不得用于制造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量。

第12条 用于焊接结构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其含碳量不应大于0.25%。在特殊条件下,如选用含碳量超过0.25%的钢材,应限定碳当量不大于0.45%,由制造单位征得用户同意,并经制造单位压力容器技术总负责人批准,提供材料搞裂性试验报告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按照本规程第7条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第13条 钢制压力容器用材料(钢板、锻件、钢管、螺柱等)的力学性能、弯曲性能和冲击试验要求,应符合GB150的有关规定。

第14条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

1、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压力容器。

2、盛半夜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硫化氢含量大于100mg/l.的压力容器。

3、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10Mpa的压力容器。

4、GB150第2章和附录C、GB151《管壳式换热器》、GB12337《钢制球形储罐》及其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规定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的钢板。

5、移动式压力容器。

钢板的超声检测应按JB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规定进行。用于本条第1、第2、第5款所述容器的钢板的合格等级应不低于Ⅱ级;用于本条第3款所述容器的钢板的合格等级应不低于Ⅲ级,用于本条第4款所述容器的钢模式板,合格等级应符合GB150、GB151或GB12337的规定。

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应每批抽2张钢板进行夏比(V形缺口)低温冲击试验,试验温度为零下20℃或按图样规定,试件取样方向为横向。低温冲击功指标应符合GB150附录C的规定。

第15条 压力容器用铸铁的要求如下:

1、必须在相应的国家标准范围内选用,并应在产品质量证明书注明铸造选用的材料牌号。

2、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灰铸铁制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大于0.8Mpa,设计温度为0~250℃;

(2)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制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大于1.6Mpa,设计温度为零下10~350℃

3、不得用于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介质,以及设计压力大于等于0。5Mpa的易燃介质压力容器的受压元件,也不得用于管壳式余热锅炉的受压元件和移动式压力 容器的受压元件。

第16条 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铸钢材料应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选用,并应在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注明铸造选用的材料牌号。压力容器筒体、封前沿不宜选用铸钢材料(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已有使用经验并经省级或国家安全监察机构批准的除外)。

第17条 对压力容器用有色金属(指铝、钛、铜、镍及其合金)的要求如下:

1、用于制造压力容器的有色金属,应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范围内选用,对有色金属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设计图样或相应的技术条件上注明。

2、制造单位必须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并设专门场所存放。

3、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用材料的冲击试验要求,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4、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坡口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其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和夹渣等缺陷。

第18条 铝和铝合金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压力不应大于8Mpa,设计温度范围为零下269~200℃

2、设计温度大于65℃时,一般不选用含镁量大于等于3%的铝合金。

第19条 钢及铜合金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时,一般应为退火状态。

第20条 钛材(指工业纯钛、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下同)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温度:工业纯钛不应高于230℃钛合金不应高于300℃,钛复合板不应高于350℃。

2、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钛材应在退火状态下使用。

3、钛材压力容器封头成形应采用热成形或冷成形后热校形。对成形的钛钢复合板封头,应做超声检测。

4、钛材压力容器一般不要求进行热处理,对在应力腐蚀环境中使用的钛容器或使用中厚板制造的钛容器,焊后或热加工后应进行消除应力退火。钛钢复合板爆炸复合后,应做消除应力退火处理。

5、钛材压力容器的下列焊缝应进行渗透检测:

(1)接管、法兰、补强圈与壳体或封头连接的角焊缝;

(2)换热器管板与管子连接的焊缝;

(3)钛钢复合板的复层焊缝及镶条盖板与复合板复层的搭接焊缝。

第21条 镍材(指镍和镍基合金及其复合材料,下同)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温度:退火状态的纯镍材料不应高于650℃镍铜合金不应高于480℃,镍-铬-铁合金不应高于650℃,镍-铁-铬合金不应高于900℃。

2、用于制造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镍材应在退火状态下使用,换热器用线性镍管应在消除应力退火状态下使用。

3、镍材压力容器封头采用热成形时应严桥控制加热温度。对成形的镍钢复合板封,应做超声检测。

4、镍村材热成形的加热温度及加热度及加热炉气氛应严格控制,防止硫脆污染。推荐的热加工温度范围是:

(1)工业纯镍(N6-2.5-1,5)为280~350℃;

(2)蒙乃尔(NCU28-2.5-1.5)为350~500℃;

(3)Inconel(NS312)为470~550℃;

(4)Hastelloy(NS334)为930~1200℃。

5、镍材压力容器的下列焊缝应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

(1)接管、法兰、补强圈与壳体或封头连接的角焊缝;

(2)换热器管板与管子连接的焊缝;

(3)镍钢复合板的复层焊接接头。

第22条 压力容器受压元件采用国外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选用国外压力容器规范允许作用且国外已有使用实例的材料,其使用范围应符合材料生产国相应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并有该材料的质量证明书。

2、制造单位首次使用前,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考试,并对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进行复验,满足作用要求后,才能投料制造。

3、技术要求一般不得低于国内相应材料的技术指标。

4、国内首次使用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应按本规程第7条规定办理批准手续。国内材料生产单位生产国外牌号的材料时,应完全按照该牌号的国外标准规定的冶炼方法进行生产,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试验的试样型式、尺寸、加工要求、试验方法等验收要求出应执行国外标准,批量生产前应通过产品鉴定并经国家安全监察机构批准,可按本条规定的国外钢材对待。

第23条 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采用新研制的材料(包括国内外没有应用实例的进口材料)或未列入GB150等标准的材料试制压力容器,材料的研制生产单位应将试验证资料和第三方的检测报告提交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技术评审并获得该委员会出具的准许试用的证明文件(应注明使用条件),并按本规程第7条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第24条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通过对材料进行复验或对材料供货单位进行考察、评审、追踪等方法,确保所用的压力容器材料符合相应标准,在投用前应检查有效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并核对本规程第10条规定的材料上的有效标志。材料标志与质量证明书应完全一致,否则不得使用。

用于制造受压元件的材料在切割(或加工)前应进行标记移植。第25条 压力容器的筒体、封头(端盖)、人孔盖、人孔法兰、人孔接管、膨胀节、开孔补强圈、设备法兰;球罐的球壳板;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M36以上的设备主螺栓及公称直径大于等于250mm的接管和管法兰均作为主要受压元件,对其用材的复验要求如下:

1、用于制造第三类压力容器的钢板必须复验。复验内容至少包括:逐张检查钢板表面质量和材料标志;按炉复验钢板的化学成分;按批复验钢板的力学性能、冷弯性能;当钢厂未提供钢板超声检测保证书时,应按本规程第14条的要求进行超声检测复验。

2、用于制造第一、第二类压力容器的钢板,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复验:

(1)设计图样要求复验的;

(2)用户要求复验的;

(3)制造单位不能确定材料真实性或对材料的性能和化学成分有怀疑的;

(4)钢材质量证明书注明复印件无效或不等效的。

3、用于制造第三类压力容器的锻件复验要求如下:

(1)应按压力容器锻件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复验;

(2)对制造单位经常使用且已有信誉保证的外协锻件,如质量证明书(原件)项目齐全,可只进行硬度和化学成分复验,复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则应进行力学性能复验;

(3)压力容器制造单位锻制且供本单位使用的锻件,可免做复验。

4、取得国家安全监察机构产品安全质量认证并有免除复验标志的材料,可免做复验。

第26条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焊接材料,应按相应标准制造、检验和选用。焊接材料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和清晰、牢固的标志。

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建立并严格执行焊接材料验收、复验、保管、烘干、发放和回收制度。

第27条 压力容器制造或现场组焊单位对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代用,原则上应事先取得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更改批准文件,对改动部位应在竣工图上做详细记载。对制造单位有使用经验且代用材料性能优于被代用材料时(仅限16MnR、20R、Q235系列钢板,16Mn、10﹟、20#锻件或钢管的相互代用),如制造单位有相应责任,同时须向原设计单位备案。原设计单位有异议时,应及时向制造单位反馈意见。

第三章 设计

第28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资格、设计类别和品种范围的划分应符合《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督规则》的规定。设计单位应对设计质量负责。压力容器设计单位不准在外单位设计的图样上加盖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经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机构指定的图样除外)。

第29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蓝图)上,必须加盖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复印章无效)。设计资格印章失效的图样和已加盖竣工图章的图样不得用于制造压力容器。

设计总图上应有设计、校核、审核(定)人员的签字。对于第三类中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高压容器和移动压力容器,应有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负责人的批准签字。

第30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上,至少应注明下列内容:

1、压力容器名称、类别。

2、设计条件[包括温度、压力、介质(组分)、腐蚀裕量、焊缝系数、自然基础条件等],对储存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应增加装量系数;对有应力腐蚀倾向的材料应注明腐蚀介质的限定含量;对有时效性的材料应考虑工作介质的相容性,还应注明压力容器使用年限。

3、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牌号及材料要求。

4、主要特性参数(如压力容器窖、换热器换热面积与程数等)。

5、制造要求。

6、热处理要求。

7、防腐蚀处理要求。

8、无损检测要求。

9、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要求。

10、安全附件的规格和订购特殊要求。

11、压力容器铬牌的位置。

12、包装、运输、现场组焊和安装要求。

13、下列情况下的特殊要求:

(1)夹套压力容器应分别注明壳体和夹套的试验压力、允许的内外差值,以及试验步骤和试验的要求;

(2)装有触媒的反应容器和装有充填物的大型压力容器,应注明使用过程中定期检验的技术要求;

(3)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内部检验的,应注明计算厚度、使用中定期检验和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的,应注明计算厚度和制造及使用的特殊要求;

(4)对不能进行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的,应注明计算厚度和制及使用的特殊要求,并应与使用单位协商提出推荐的使用年限和保证安全的措施;

(5)对有耐热衬里的反应容器,应注明防止受压元件超温的技术措施;

(6)为防止介质造成的腐蚀(应力腐蚀),应注明对介质纯净度的要求;

(7)亚铵法造纸蒸球应注明防腐技术要求;

(8)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制造、检验的特殊要求。

第31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或爆破片的爆破压力。

第32条 设计压力容器时,应有足够的腐蚀裕量。腐蚀裕量应根据预期的压力容器使用寿命和介质对材料的腐蚀速率确定,还应考虑介质流动时对压力容器或受压元件的冲蚀量和磨损量。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还应考虑局部腐蚀的影响,以满足压力容器安全运行要求。

为防止压力容器超寿命运行引发安全问题,设计单位一般应在设计图样上注明压力容器设计使用寿命。

第33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样、技术条件、强度计算书,必要时还应包括设计或安装、使用说明书。

1、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应向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或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提供设计说明书、设计图样和技术条件。

2、用户需要时,压力容器设计或制造单位还应向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提供安装、使用说明书。

3、对移动式压力容器、高压容器、第三类中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设计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强度计算书。

4、按JB4732设计时,设计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应力分析报告。强度计算书的内容,至少应包括:设计条件、所有规范和标准、材料、腐蚀裕量、计算厚度、名义厚度、计算应力等。

装设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的计算书。无法计算时,应征求使用单位意见,协商选用安全泄放装置。

在工艺参数、所材料、制造技术、热处理、检验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应在合同中注明。

第34条 盛装液化气体的固定式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规定如下:

1、固定式液化气体压力容器设计压力应不低于表3-1的规定。

(表略)

2、固定式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设计压力应按不低于50℃时混合液化石油气组分的实际饱和蒸汽压来确定,设计单位应在图样上注明限定的组分和对应的压力。若无实际组分数据或不做组分分析,其设计压力则应不低于表3-2规定的压力。

(表略)

第35条 设计储存容器,当壳体的金属温度受大气环境气温条件所影响时,其最低设计温度可按该地区气象资料,取历年来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月平均最低气温是指当月各天的最低气温值相加后除以当月的天数。

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是气象局实测的10年逐月平均最低气温资料中的最小值。

全国月平均最低气温低于等于零下20℃和零下10℃的地区见附件二。

第36条 盛装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设计储存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介质为液化气体(含液化石油气)的固定式压力容器设计储存量,应按照下式计算:

W=фVρt 式中W--储存量,t;

ф--装量系数,一般取0.9,对容器容积经实际测定者,可取大于0.9,但不得大于0.95;

V--压力容器的容积,m3;

ρt--设计温度下的饱和液体密度,t/m3。

2、介质为液化气体的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允许最大充装量应按照下式计算:

W=фvV W式中p--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对在用压力容器一般为最高工作压力,或压力容器铭牌上规定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Mpa; pr--耐压试验压力,MPa;

η--耐压试验压力系数,按表4-2选用;

[σ]--试验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σ]t--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第95条 耐压试验时,压力容器壳体的环向薄膜应力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液压试验时,不得超过试验温度下材料屈服点的90%与圆筒的焊接接头系数的乘积。

2、气压试验时,不得超过试验温度下材料屈服点的80%与圆筒的焊接接头系数的乘积。

校核耐压试验压力时,所取的壁厚应扣除壁厚附加量,对液压试验所取的压力还应计入液柱静压力。对壳程压力低于管程压力的列管式热交换器,可不扣除腐蚀裕量。

第96条 耐压试验前,压力容器各连接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紧固妥当。试验用压力表应符合第七章的有关规定,至少采用两个量程相同且经校验的压力表,并应安装在被试验容器顶部便于观察的位置。

第97条 耐压试验场地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应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部门检查认可、耐压试验过程中,不得进行与试验无关的工作,无关人员不得在试验现场停留。

第98条 压力容器液压试验的要求如下:

1、凡在试验时,不会导致发生危险的液体,在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都可用作液压试验介质。一般应采用水。当采用可燃性液体进行液压试验时,试验温度必须低于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试验场地附近不得有火源,且应配备适用的消防器材。

2、以水为介质进行液压试验,其所用的水必须是洁净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用水进行液压试验时,应严格控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试验合格后,应立即将水渍去除干净。

3、压力容器中应充满液体、滞留在压力容器内的气体必须排净。压力容器外表面应保持干燥,当压力容器壁温与液体温度接近时,才能缓慢升压至设计压力;确认无泄漏后继续升压到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30分钟,然后,降到规定试验压力的80%,保压足够时间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不得采用连续加压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压力容器液压试验过程中不得带压紧固螺栓或向受压元件施加外力。

4、碳素钢、16MnR和正火15MnVR制压力容器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不得低于5℃;其他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液体温度不得低于15℃。如果由于板厚等因素造成材料无延性转变温度升高,则需相应提高液体温度其他材料制压力容器液压试验温度按设计图样规定。铁素体钢制低温压力容器在液压试验时,液体温度应高于壳体材料和焊接接头两者夏比冲击试验的规定温度的高值再加20℃。

5、换热压力容器液压试验程序按GB151规定执行。

6、新制造的压力容器液压试验完毕后应用压缩空气将其内部吹干。

第99条 液压试验后的压力容器,符合下列条件为合格:

1、无渗漏。

2、无可见的变形。

3、试验过程中无异常的响声。

4、对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表面经无损检测抽查未发现裂纹。

第100条 压力容器气压试验的要求如下:

1、由于结构或支承原因,不能向压力容器内充灌液体,以及运行条件不允许残留试验液体的压力容器,可按设计图样规定彩气压试验。

2、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

3、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的试验用气体温度不得低于15℃。其他材料制压力容器,其试验用气体温度应符合设计图样规定。

4、气压试验时,试验单位的安全部门应进行现场监督。

5、应先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10%,保压5~10分钟,并对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初次检查。如无泄漏可继续升压到规定试验压力的50%。如无异常现象,其后按规定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直到试验压力,保压30分钟。然后降到规定试验压力的87%,保压足够时间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不得采用连续加压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气压试验过程中严禁带压紧固螺栓。

6、气压试验过程中,压力容器元异常响声,经肥皂液或其他检漏液检查无漏气,无可见的变形即为合格。

第101条 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压力为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

第102条 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的要求如下: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计上不允许有微量泄漏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2、气密性试验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对设计图样要求做气压试验的压力容器,是否需再做气密性试验,应在设计图样上规定。

3、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其试验用气体的温度应不低于5℃,其他材料制压力容器按设计图样规定。

4、气密性试验所用气体,应符合本规程第100条第2款的规定。

5、压力容器进行气密性试验时,一般应将安全附件装配齐全。如需投用前在现场装配安全附件,应在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的气密性试验报告中注明装配安全附件后需再次进行现场气密性试验。

6、经检查元泄漏,保压不少于30分钟即为合格。

第103条 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或设计图样的要求。

八、胀接

第104条 制造单位应根据图样技术要求和度胀结果,制定胀接工艺规程。胀接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胀接工艺规程进行胀接操作。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胀接可选用柔性胀接方法,如液压胀、橡胶胀、液袋式液胀。有使用经验时也可选用机械胀接方法,选用机械胀接应控制胀管率以保证胀紧度。胀接管端不应有起皮、皱纹、裂纹、切口和偏斜等缺陷。在胀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胀口的胀接质量,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胀接全部完毕后,必须进行耐压试验,检查胀口的严密性。

第105条 胀接的基本要求:

1、柔性胀接的要求:

柔性胀接分为贴胀和强度胀接。

贴胀时管板孔内表面可不开槽。

强度胀接笑容可掬孔内应开矩形槽,开槽宽度为(1.1~1.3)(d为换热管平均直径,t为换热管壁厚),开槽深度为0。5mm。胀接前,应通过计算胀接压力进行度胀,度胀的度样不少于5个,测试胀接接头的拉脱力q,贴胀应达到1MPA,强度胀接应达到4MPA。胀接时可通过适当增加胀接压力使其达到规定的拉脱强度。

2、机械胀接的要求:

在进行正式胀接前,应进行度胀。度胀时,应对度样进行比较性检查,检查胀口部分是否有裂纹,胀接过渡部分是否有突变,嗽叭口根部与管壁的结合状态是否良好等,然后检查管板孔与管子外壁的接触表面的印痕和啮合状况。根据度胀结果,实际确定合理的胀管率。

九 锻钢、铸铁、不锈钢以及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要求

第106条 无纵向焊缝希钢制压力容器的要求如下:

1、设计单位应制定专门技术条件,明确对选材、设计、制造(机加工、焊接、热处理等),检验、返修等的具体规定。

2、锻件用材料的伸长率不得小于12%,且不低于锻件材料标准规定值。

3、筒 体内表面必须进行精细加工。同一横截面上的最大和最小内直径差,不得超过该截面平均内直径的1.0%。内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12。5m。

4、质量检验的要求,应参照JB4726~4728《压力容器用钢锻件》执行。

5、锻件焊接前,应评价可焊性。

第107条 铸铁制压力容器的要求如下:

1、制造铸铁压力容器的单位,应按本规程第7条规定的程序,事先获得国家安全检查机构的批准。并应具有相应的生产水平和生产经验,其装备条件应能满足铸铁压力容器的加工要求。

2、铸铁受压元件加工后的表面不得有裂纹;如有缩孔、砂眼、气孔、缩松等铸造缺陷,不应超过有关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在突出的边缘和凹角部位,应具有足够的圆角半径,避免表面形状和交接处壁厚的突变。3、铸铁压力容器的抗拉强度和硬度要求,必须满足设计图样的规定。

4、表面缺陷可以用加装螺塞的方法进行修补,但塞前深度不得大于截面厚度的40%,塞头直径(螺纹外径)不得大于塞头深度,且不大于8MM。

5、首次试制的产品,应进行液压破坏试验,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若试验不合格,则不得转入指生产。试验应有完整的方案和可靠的安全措施,试验结果应报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第108条 不锈钢和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及其受压元件的制造,必须有专用的制造车间或专用的工装和场地,不得与黑色金属制品或其他产品混杂生产。工作场所要保持清洁、干燥,严格控制灰尘。加式成形设备和焊接设备,应能满足有锈钢、有色金属的需要。必须严格控制表面机械损伤和飞溅物。有抗腐蚀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复合钢板制造的压力容器表面应进行表面酸洗、钝化处理。有防腐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零部件按图样要求进行热处理后,做酸洗、钝化处理。

第109条 铝及铝合金制压力容器的其他要求如下:

1、母材和焊接接头的腐蚀试验,应符合专门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

2、接触腐蚀介质的表面,不应有机构损伤和飞溅物。

3、卧式压力容器的各支座与压力容器应保持充分接触。

4、焊接接头的坡口面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表面应光洁平整,在焊接前应做专门清洗。

第110条 钛及钛合金制压力容器的其他要求如下:

1、焊接接头的坡口面必须采用机械方法加。

2、焊接材料必须进行除氢和严格的清洁处理。

3、承担焊接接头组对的操作为员,必须戴洁净的手套,不得角摸坡口及其两侧附近区域。严禁用铁器敲打钛板表面及坡口。

4、焊件组对清洗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焊接。

5、焊接用氩气和氦气的统一计划不应低于99。99%,露点不应高于零下50℃。

6、钛材焊接前,应对坡口及两侧25MM范围区域内进行严格的机械清理和脱脂处理。在焊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坡口污染。

7、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在焊接时造成钢与钛互熔。当图样有要求时,应做铁污染试验。

8、在焊接过程中,每焊完一道,都必须进行焊层表面颜色检查,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颜色应呈银白色或金共黄色。对表面颜色不合格的,应全部除去,然后重焊。表面颜色检查应参照有关标准的规定。

9、必须采用惰性气体双面保护电弧焊接或等离子焊接。钛材管子与管板的连接宜采用强度焊或胀后焊接。

10、焊后的焊缝表面不准有咬边、气孔、弧坑和裂纹等缺陷。

第111条 铜及铜合金制压力容器的其他要求如下:

1、焊接接头的坡口面及其两侧附近区域,应进行认真清理,露出金属光泽,并应及时施焊。

2、若采用氢一氧焰或氧一乙炔焰焊接,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退火状态铜材;

(2)采用瓶装乙炔气,并应控制乙炔气的纯度:

(3)根据材料和焊接工艺,焊前应预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

(4)多层焊接时,在焊接过程中,应连续完成,不宜中断;

(5)在焊条或被焊接头上,应涂有适当的焊剂;

(6)铜基材料应采用中性到微氧化性火焰,铜镍合金应采用中性到微还原性火焰;

(7)焊接环境温度一般不应低于0℃,否则应进行预热;

(8)纯铜不应采用氢一氧焰焊接,可采用气体保护焊或等离子焊接。

第112条 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的要求如下:

1、材料的切割应采用剪切、机械加工或合适的热切割方法(如等离子切割)。热切割之后,在使用或焊接前应用打磨、切削或其他机械方法将切割边缘的污染区去除。

2、镍材焊接时,应对坡口及两侧25MM范围内区域进行严格的机械清理,彻底清除油污和一切含硫杂质,用清洗剂进行清洗后及时施焊。中间焊道表面的氧化物应用砂轮打磨清除,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3、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焊接线能量和层间温度。层间温度一般不应高于150℃。

4、焊后的焊缝表面不准有咬边、气孔、弧坑和裂纹等缺陷。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颜色应呈银白色或黄色。

5、热成形或热处理前,应彻底清除工件上的油污、油漆及润滑剂等一切含硫或含铅的污染物。加热炉的气氛中应严格控制含硫量。加热用煤气或天然气的含硫量应小于0.57g/m3,燃料油的含硫量应小于0.5%,不得用焦炭或煤加热。

第五章 安装、使用管理与修理改造

第113条 从事压力容器安装的单位必须是已取得相应的制造资格的单位或者是经安装单位所在夺的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批准的安装单位。从事压力容器安装监理的监理工程师应具备压力容器专业知识,并通过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第114条 下列压力容器在安装前,安装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向压力容器使用登记所在地的安全监察机构申报压力容器名称、数量、制造单位、使用单位、安装单位及安装地点办理报装手续:

1、第三类压力容器。

2、容积大于等于10m3的压力容器。

3、蒸球。

4、成套生产装置中同时安装的各类压力容器。

5、液化石油气储容器。

6、医用氧舱。

第115条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购买压力容器或进行压力容器工程招标时,应选择具有相应制造资格的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或组焊)单位。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主管厂长、经理或总工程师),应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负责,并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116条 使用压力容器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1、贯彻执行本规程和有关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规章。

2、制定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参加压力容器订购、设备进厂、安装验收及试车。

4、检查压力容器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

5、压力容器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

6、编制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7、主管部门和当地安全监察机构报送当年压力容器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等。

8、压力容器事故的抢救、报告、协助调查和善后处理。

9、检验、焊接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

10、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

第117条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管理部门统一保管。

技术档案的内容应包括:

1、压力容器档案卡(见附件四)。

2、第33条规定的压力容器设计文件。

3、第63条规定的压力容器制造、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4、检验、检测记录,以及有关检验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5、修理方案,实际修理情况记录,以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6、压力容器技术改造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检验技术文件和资料。

7、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

8、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第118条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到安全监察机构或授权的部门逐台办理使用登记手续。第119条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在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求,其内容至少应包括:

1、压力容器的操作工艺指标(含最高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

2、压力容器的岗位操作法(含开、停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3、压力容器运行中应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防止措施,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置手热能千程序。

第120条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对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与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工作由地、市级安全监察机构或授权的使用单位负责。

第121条压力容器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规定的报告程序,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压力容器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规定值,采取措施工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2、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现象。

3、安全附件失效。

4、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5、发生火灾等直接威胁到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6、过量充装。

7、压力容器液位超过规定,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8、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

9、其他异常情况。

第122条 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进行任何修理。对于特殊的生产工艺过程,需要带温带压紧固螺栓时;或出现紧急泄漏需进行带压堵漏时,使用单位必须按设计规定制定有效的操作要求和防护措施,作为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并持证操作,并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在实际操作时,使用单位安全部门应派人进行现场监督。

第123条 以水为介质产生蒸汽的压力容器,必须做好水质管理和监测,没有可靠的水处理措施,不应投入运行。

第124条 从事压力容器修理和技术改造的单位必须是已取得相应的制造资格的单位或进是以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查批准的单位。压力容器的生大的修理或改造方案应经原设讲单位或具备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同意并报施工所在地的地、市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备案。修理或改造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修理或改造后的图样、施工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

压力容器的重大具备理是指主要受压元件的矫形、挖补,和符合本规程第三者条规定的以接接头焊缝的焊补。压力容器的重大改造提指改变主要受压元件的结构或改变压力容器运行参数、盛装介质或用途等。

压力容器经修理或改造后,必须保证其结构和强度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第125条 压力容器检验、修理人员在进入压力容器内部进行工作前,使用单位必须按《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的要求,做好准备和清理工作。达不到要求时,严禁人员进入。

第126条 采用焊接方法对压力容器进行修理或改造时,一般应采用挖补或更换,不应采用帖补或补焊方法,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1、压力容器的挖补、更换筒节及焊后热处理等技术要求,应参照相应制造技术规范,制订施工方案及适合使用的技术要求。焊接工艺应经焊接技术负责人批准。

2、缺陷清除后,一般均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确认缺陷已完全消除。完成焊接工作后,应再做无损检测,确认修补部位符合质量要求。

3、母材焊补的修补部位,必须磨平。焊接缺陷清除后的修补长度应满足要求。

4、有热处理要求的,应在焊补后重新进行热处理。

5、主要受压元件焊补浓度大于1/2壁厚的压力穷人 器,还应进行耐压试验。

第127条 改变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使用条件(介质、温度、压力、用途)时,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省级或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后,由具有资格的制造单位更换安全附件,重新涂漆和标志;经具有资格的检验单位进行内、外部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后,由使用单位重新办理使用证。

第128条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装卸单位应向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充装安全注册,经批准后,方可从事充装作业。第六章 定 期 检 验

第129条 压力容器寂期检验单位及检验人员应取得省级或国家监察机构的资格认可和经资格鉴寂考核合格并接受当地安全监察机构监督,严格按照批准与授权的检验范围从事检验工作。检验单位及检验人员应对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的结果负责。

第130条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必须及时安排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工作,并将压力容器检验计划报当地安全监察机构及检验单位。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检验单位就负责完成检验任务。

第131条 在用压力空器,按照《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规定,进行定期检验、评定安全状况和办理注册 登记。

第132条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分为:

1、外部检查:是指在用压力容器运行中的定期在线检查,每年到少一次。外部检查可由检验单位有资格的压力容器检验员进行,也可由经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使用单位压力容器专业人员进行。

2、内外部检验:是指在用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内外部检验应由检验单位有资格的压力容器检验员进行。其检验周期分为:

(1)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每六年至少一次;

(2)安全、等级为3级的,每3年至少一次。

3、耐压试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检验时,所进行的超过最高工作压力的液压试验或气压试验。以固定式压力容器,每两次内外部检验期间内,到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对移动式压力容器,每6年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外部检查和内外部检验内容及安全状况等级的规定,按《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执行。

第133条 投用首次内外部检验周期一般为3年。以后的内外部检验周期,由检验单位要根据前次内外部检验情况与使用单位协商确定后报当地安全监察机构备案。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风外部检验周期应适当缩短:

1、介质对压力容器材料的腐蚀情况不明或介质对材料的腐蚀速率大于0.25mm/年,以及设计者所确定的腐蚀数据与实际不符的。

2、材料表面质量差或内部有缺陷、材料焊接性能不好、制造时曾多次返修的。

3、使用条件恶劣或介质中硫化氢及硫元素含量较高的(一般指大于100mg /L时)。

4、使用已超过20年,经技术鉴定后或由检验员确认按正常检验周期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

5、停止使用时间超过两年的。

6、经缺陷安全评定合格后继续使用的。

7、经常改变使用介质的(如印染机)。

8、搪玻璃设备。

9、球形储罐(使用σb≥540Mpa材料制造的,投用一年后应开罐检验)。

10、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有氢鼓包应力腐蚀倾向的,每年或根据需要进行内外部检验。

11、采用“亚铵法”造纸工艺,且无防腐措施的蒸球每年至少一次或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缩短内外部检验周期。

第134条 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压力容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内外部检验周期可以适当处长:

1、非金属衬里层完好的,其检验周期可处长,但不超过9年。

2、介质对材料腐蚀速率低于.1mm/年(实测数据)、有可靠的耐腐蚀金属衬里(复合钢板)或热喷涂金属(铝粉或不锈钢粉)涂层的压力容器,通过一至二次内外部检验确认腐蚀轻微或衬里完好的,检验周期可处长,但不超过12年。

3、装有触媒的压容器以及装有充填物的大型压力容器,其检验周期根据设计图样和实际使用情况由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和检验单位协商确定,报当地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第135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风外部检验合格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1、用焊接方法修理改造,更换主要受压元件的。

2、改变使用条件,且超过原设计参数并经强度校核合格的。

3、需要更换衬里的(重新更换衬里前)。

4、停止使用两年后重新复用的。

5、使用单位从外单位拆来新安装的或本单位内部移装的。

6、使用单位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有怀疑的。

第136条 在用压力容器的耐压(气密性)试验除应符合本规程第四章中耐压试验的有关规定餐具,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液压试验完毕后,其试验用液体的处置,以及对内表面的专门技术处理,应在使用单位的管理制度中予以规定。

2、盛装易燃介质的在用压力容器,在气压或气密性试验前,必须进行彻底的蒸汽清洗和转换并取样分析合格,否则严禁用空气作为试验介质。

第137条 低温液体(绝热)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项目至少应包括:

1、用户使用情况调查:

(1)运行记录(包括使用频率和工况、有无异常情况发生等);

(2)日蒸发率变化情况,外壳体有无结霜、昌直等情况发生。

2、外部检验及外壳体结构检查和腐蚀情况检验。

3、压力表、安全阀、液面计、内胆爆破片装置的检验与校验。

4、管路系统和阀门的检验。

5、必要时,利用合适的介质进行内胆气压试验。

第138条 设计图样无法进行内外部检验或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地、市级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同意后报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因情况特殊不能按期进行内外部检验或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并经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征得原设计单位和检验单位同意,报迫不及待单位上级主管部六审批响彻云霄发放《压力容器使用证》的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后,方可推迟或免除。对无法进行内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或耐压试验或不能按期进行内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压力容器,均应制定可靠的监护和抢险措施,如因监护措施不落实出现问题,就由使用单位负责。

第139条 大型关键性在用压力容器,经定期检验,发现大量难于修复的超标缺陷。使用单位因生产急需,确需通过缺陷安全评定来判定能否监控使用到下一检验周期或设备更新时,应按如下程序和要求办理:

1、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向国家安全监察机构提出书面申请,事先应经使用单位主管部门和所在地的省级安全监察机构同意。申请时应说明原因,同时应递交该设备的检验报告。

2、在用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评定采用国家安全评定彩国家安全监察机构逐项批准的方式。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与经国家安全监察机构批准的具有相应检验资格的评定签订在用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评定合同。

3、承担在用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评定的单位,必须根据缺陷的性质、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缺陷的发展预测给出明确的评定结论,说明对安全使用的影响。包括:使用条件、监控使用措施和使用期限,使用期限不应超过一个检验周期。

4、承担在用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评定的单位必须对缺陷的检验结果、缺陷评定结论和压力容器继续使用的安全性能负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评定的报告和结论,须经评定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和法人代表批准,主送在用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同时报送使用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国家及省、市安全监察机构。

5、使用单位持评定报告和结论提出监控使用措施和限定使用条件,按规定到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办理监控使用手续。

第七章 安全附件

第140条 压力容器用的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压力表、液面计、测温仪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联锁装置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制造爆破片装置的单位必须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制造许可证。制造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液面计、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联锁装置的单位应经省级以上(含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批准。

第141条 本规程适用范围内的在用压力容器,应根据设计要求装设安全泄放装置(安全阀划爆破片装置)。压力源来自压力容器外部,且得到可靠控制时,安全泄放装置可以不直接安装在压力容器上。

第142条 安全阀不能可靠工作时,应装设爆破片装置,或采用爆破片装置与安全阀装置组合的结构。采用组合结构时,应符合GB150附录B的有关规定。凡串联在组合结构中的爆破片在动作时不允许产生碎片。

第143条 安全附件的设计、制造,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144条 对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在安全阀或爆破片的排出口装设导管,将排放介质引至安全地点,并进行妥善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大气。第145条 安全阀、爆破片的排放能力,必须大于或等于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排放能力和安全泄放量的计算,见附件五。对于充装处于饱和状态或过热状态的气液混合介质的压力容器,设计爆破片装置应计算泄放口径,确保不产生空间爆炸。

第146条 固定式压力容器上只安装一个安全阀时,安全阀的开启压力Pz不应大于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且安全阀的密封试验压力Pt应大于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Pw,即:

Pz≤P Pt>Pw 固定式压力容器上安装多个安全阀时,其中一个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应大于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其余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设计压力的1.05倍。

第147条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为罐体设计压力的1.05~1.10倍,安全阀的额定排放压力不得高于罐体设计压力的1.2倍,回座压力不应低于开启压力的0.8倍。

第148条 因定式压力容器上装有爆破片装置时,爆破片的设计爆破压力PB不得大于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且爆破片的最小设计爆破压力不应小于压力容器最高工作压力PW的1.05倍,即:

PB≤P PBmin≥1.05Pw 第149条 设计压力容器时,如采用最大允许工作压力作为选用安全阀、爆破片的依据,就在设计图样上和压力容器铭牌上注明。

第150条 安全阀出厂必须随带产品质量证明书,并在产品上装设牢固的金属铭牌。

第151条 杠杆式安全阀应有防止重锤自由移动的装置和限制杠杆越出的导架;弹簧式安全阀应有防止随便拧动调整螺钉的铅封装置;静重式安全产阀应有防止重片飞脱的装置。

第152条 安全阀安装的要求如下:

1、安全阀应垂直安装,并应装设在压力容器液面以上气相空间部分,或装设在与压力容器气相空间相连的管道上。

2、压力容器与安全阀之间的连接管和平共处管件的通孔,其截面积不得小于安全阀的进口截面积,其接管应尽量短而直。

3、压力容器一个连接口上装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阀时,则该连接口入口的面积,应至少等于这些安全阀的进口截面积总和。

4、安全阀与压力容器之间一般不宜装设截止阀门。为实现安全阀的在线校验,可在安全阀与压力容器之间装设爆破片装置。对于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中度危害介质,易燃介质,腐蚀、粘性介质或贵重介质的压力容器,为便于安全阀的清洗与更换,经合用单位主管压力容器安全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方可在安全阀(爆破片装置)与压力容器之间装设截止阀门。压力容器正常运行期间截止阀必须保证全开(加铅封或锁定),截止阀的结构和通径应不妨碍安全阀的安全泄放。

5、安全阀装设位置,应便于检查和维修。

第153条 新安全阀在安装之前,应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调试后,才准安装使用。

第154条 安全附件应实行定期检验制度。安全附件的定期检验按照《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未作规定的,由检验单位提出检验方案,报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批准。

安全阀一般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拆卸进行校验有困难时应采用现场校验(在线校验)。

爆破片装置应进行定期更换,对超过最大设计爆破压力而未爆破的爆破片应立即更换;在苛刻条件下使用的爆破片装置应每年更换;一般爆破片装置应在2-3年内更换(制造单位明确可延长使用寿命的除外)。

压力表和测温仪表应按使用单位规定的期限进行校验。

第155条 安全阀的校验单位应具有与校验工作相适应的校验技术人员、校验装置、仪器和场地,并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校验人员应具有安全阀的基本知识,熟悉并能执行安全阀校验方面的有关规程、标准并持证上岗,校验工作应有详细记录。校验合格后,校验单位应出具校验报告书并对校验合格的安全阀加装铅封。

第156条 在用压力容器安全阀现场校验(在线校验)和压力调整时,使用单位主管压力容器安全的技术人员和具有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应到场确认。调校合格的安全阀应加铅封。调整及校验装置用压力表的精度应不低于1级。在校验和调整时,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157条 安全阀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使用并更换:

1、安全阀的阀芯和阀座密封不严且无法修复。

2、安全阀的阀芯与阀座粘死或弹簧严重腐蚀、生锈。

3、安全阀选型错误。

第158条 压力容器最高工作压力低于源压力时,在通向压力容器进口的管道上必须装设减压阀。如因介质条件减压阀无法保证可靠工作时,可用调节阀代替减压阀,在减压阀或调节阀的低压侧,必须装安全阀和压力表。

第159条 爆破片装置应符合GB 567《爆破片与爆破片装置》的要求。

第160条 压力表选用的要求如下:

1、选用的压力表,必须与压力容器内的介质相适应。

2、低压容器使用的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2.5级;中压及高压容器使用的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1.5级

3、压力表盘刻度限值应为最高工作压力的1.5~3.0倍。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

第161条 压力表的校验和维护应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压力表安装前应进行检验,在刻度盘上应划出指示最高工作压力的红线,注明下次校验的日期。压力表校验后应加铅封。

第162条 压力表的安装要求如下:

1、装设位置应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和清洗,且应避免受到辐射热、冻结或震动的不利影响。

2、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应装设三通旋塞或针形阀,三通旋塞或针形阀上应有开启标记和锁紧装置;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不得连接其他用途的任何配件或接管。

3、用于水蒸气介质的压力表,在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应装有存水弯管。

4、用于具有腐蚀性或高粘度介质的压力表,在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应装设能隔离介质的缓冲装置。

第163条 压力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使用并更换:

1、有限止钉的压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不能回到限止钉处;无限止钉的压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距零位的数值超过压力表的允许误差。

2、表盘封面玻璃破裂或表盘刻度模糊不清。

3、封印损坏或超过校验有效期限。

4、表内弹簧管泄漏或压力表指针松动。

5、指针断裂或外壳腐蚀严重。

6、其他影响压力表准确指示的缺陷。

第164条 压力容器用液面计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压力容器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和温度正确选用。

2、在安装使用前,低、中压容器用液面计,进行1.5倍液面计公称压力的液压试验;高压容器的液面计,应进行1.25倍液面计公称压力的液压试验。

3、盛装0℃以下介质的压力容器,应选用防霜液面计。

4、寒冷地区室外使用的液面计,应选用夹套型或保温型结构的液面计。

5、用于易燃、毒性程度为极高、高度危害介质的液化气体压力容器上,应有防止泄漏的保护装置。

6、要求液面平稳的,不应采用浮子(标)式液面计。

7、移动式压力容器不得使用玻璃板式液面计。

第165条 液面计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的位置,如液面计的安装位置不便于观察则应增加其他辅助设施。大型压力容器还应有集中控制的设施和警报装置。液面计上最高和最低安全液位应做出明显的标志。

第166条 压力容器运行操作人员,应加强对液面计的维护管理,保持完好和清晰。使用单位应对液面计实行定期检修制度,可根据运行实际情况,规定检修周期,但不应超过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周期。

第167条 液面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停止使用并更换:

1、超过检修周期。

2、玻璃板(管)有裂纹、破碎。

3、阀件固死。

4、出现假液位。

5、液面计指示模糊不清。

第168条 需要控制壁温的压力容器上,必须装设测试壁温的测温仪表(或温度计),严防超温。测温仪表应定期进行校验。

第169条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装联锁装置必须满足第49条的功能要求,应经试用和技术鉴定,方可推广使用。

第八章 附 则

第170条 压力容器发生事故时,发生事故的单位必须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处理规定》报告和处理。

第171条 本规程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172条 本规程自2000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一

压力容器的压力等级、品种、介质毒性

程度和易燃介质的划分

一、按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具体划分如下:

(一)低压(代号L)0.1MPa≤P<1.6MPa;(二)中压(代号M)1.6MPa≤P<10MPa;

(三)高压(代号H)10MPa≤P<100MPa;

(四)超高压(代号U)P≥100 MPa。

二、按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为:

1、反应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代号R),如反应器、反应釜等;

2、换热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代号E),如管壳式余热锅炉、热交换器、蒸发器、加热器、消毒锅等。

3、分离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的(代号S)、如分离器、过滤器、缓冲器、干燥塔、分汽缸、除氧器等;

4、储存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储存、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的(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如各种型式的储罐。

在一种压力容器中,如同时具备两个以上的工艺作用原理时,应按工艺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来划分品种。

三、介质毒性程度的分级和易燃介质的划分如下:

(一)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程度和易燃介质的划分参照HG206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的规定。无规定时,按下述原则确定毒性程度:

1、极度危害(1级)最高容许浓度<0.1 mg/m3;

2、高度危害(2级)最高容许浓度0.1~<1.0mg/m3;

3、中度危害(3级)最高容许浓度1.0~<10mg/m3;

4、轻度危害(4级)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二)压力容器中的介质为混合物质时,应以介质的组分并按上述毒性程度或易燃介质的划分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提供介质毒性程度或是否属于易燃介质的依据,无法提供依据时,按毒性危害程度或爆炸危险程度最高的介质确定。

第四篇: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简单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称的简单压力容器是指结构简单、危险性较小的压力容器。第三条 本规程适用于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简单压力容器:

(一)容器由筒体和平封头、凸形封头(不包括球冠形封头),或者由两个凸形封头组成;(二)筒体、封头、接管等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为碳素钢、奥氏体不锈钢;(三)设计压力小于或者等于1.6MPa;(四)容积小于或者等于1000L;

(五)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并且小于或者等于1000MPa·L;

(六)介质为空气、氮气和医用蒸馏水蒸发而成的水蒸气;

(七)设计温度大于或者等于-20℃,最高工作温度小于或者等于150℃;(八)非直接火焰的焊接容器。

第四条本规程也适用与简单压力容器相连接的以下连接件:

(一)与外部管道或者装置用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专用连接件或者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

(二)简单压力容器开孔部分的承压盖及其紧固件;

(三)非受压元件与简单压力容器本体连接的焊接接头;

(四)所用的安全阀、爆破片(帽)、压力表、水位计、测温仪表等安全附件。第五条本规程不适用于下列压力容器:

(一)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海上设施和船舶使用的压力容器;(二)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如压缩机缸体等);(三)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四)灭火器;

(五)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六)移动式压力容器。

第六条 简单压力容器的材料、设计、制造、检验检测和使用管理应当满足本规程的要求。第七条简单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应当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无相应标准的,不得进行简单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制造。

第八条进出口简单压力容器的监督管理应当满足《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 研制和开发简单压力容器产品,其技术要求与本规程规定不一致时,制造单位应当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性报告,并且约请有检验检测资格的第三方对其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将所做试验的依据、条件、结果和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方可进行制造和销售。

第十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第二章 材 料

第十一条简单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当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生产单位应当提供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者加盖材料供应单位检验公章及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

第十二条简单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应当满足以下要求:(一)供货状态为热轧或者正火的镇静钢;

(二)碳含量(熔炼分析,下同)不大于0.25%,磷和硫含量均不大于0.045%;(三)室温下标准抗拉强度规定值的下限小于540MPa。

第十三条与主要受压元件相焊接的所有零部件,必须采用与主要受压元件材料性质相适应当的材料。

第三章 设 计

第十四条 从事简单压力容器设计的单位应当具备A1级、A2级、C级、D1级或者D2级压力容器设计资格。

第十五条 简单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设计图样;

(二)设计计算书,至少包括容积计算、强度计算、安全泄放量计算、安全阀排量或者爆破片泄放面积计算、推荐使用寿命等内容;

(三)设计说明书,至少包括设计参数的选择依据、材料的选用、附件的选择、主要生产工艺要求、检验要求等内容;

(四)使用说明书,至少包括最高工作压力、最高工作温度、容积、指定的用途、安装要求、推荐使用寿命、安全维护要点等内容;

第十六条 简单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上至少注明以下内容:(一)依据的规程名称;(二)压力容器名称;

(三)主要受压元件材料牌号及材料要求;

(四)设计条件,包括设计温度、设计压力、最高工作压力、推荐使用寿命、介质、腐蚀裕量等;

(五)主要特性参数,包括容积、净重、总重等;(六)焊接方法和要求;

(七)防腐蚀要求(必要时);

(八)耐压试验要求,包括试验压力、介质等;(九)射线检测或者爆破试验要求;

(十)安全附件的规格和订购的特殊要求;(十一)铭牌样式(见附件)和位置;

(十二)运输包装和安装的要求(必要时);(十三)其他特殊要求。

第十七条简单压力容器对接焊接接头应当采用全熔透焊接接头。第十八条 简单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壁厚应当采用试验方法或者计算方法确定。

壳体成形后的实际厚度,奥氏体不锈钢制简单压力容器不小于1mm,碳素钢制简单压力容器不小于2mm。

第十九条用试验方法确定主要受压元件壁厚时,在室温下的爆破压力不应当小于5倍的设计压力,且周向永久变形率不应当小于1%。

第二十条用计算方法确定主要受压元件壁厚时,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简单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或者爆破片的爆破压力;

(二)许用的总体薄膜应力小于或者等于0.6Rp0.2(Rp0.2为材料在室温下屈服强度规定值的下限)或者0.3Rm(Rm为材料在室温下抗拉强度规定值的下限);

(三)如果容器的筒体带有一条或多条非自动焊的纵向焊接接头,计算厚度应当增加15%。

第四章 制 造

第二十一条 简单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当具备A1级、A2级、C级、D1级或者D2级压力容器制造资格。

第二十二条 简单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生产工艺稳定,并且对制造的简单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和产品质量负责。

第二十三条从事简单压力容器焊接人员、无损检测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取得相应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工作。第二十四条简单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评定应当满足JB/T4708- 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母材抗拉强度规定值的下限,并且不得有危及简单压力容器安全的缺陷。

第二十六条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的简单压力容器可以为同一型号:(一)设计压力、设计温度相同;

(二)结构相似(由筒节和封头组成,其封头形状相同并且至少有一个筒节;仅由两个封头组成,封头形状相同);

(三)检查孔(观察孔、手孔和人孔等)的类型相同;(四)焊接工艺相同。

第二十七条同型号简单压力容器可按批组织生产。组批的要求如下:(一)组批时间,连续生产时间不超过15天内;

(二)组批数量,对于内直径Dn≤400mm的,按生产顺序以不超过1000台为一批,对于内直径Dn>400mm的,按生产顺序以不超过500台为一批。

第二十八条制造单位应当对简单压力容器逐台进行外观检查和耐压试验,并且予以记录。第二十九条简单压力容器外观检查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焊接接头表面质量;

(二)母材表面的机械损伤情况。

第三十条简单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一)耐压试验压力,Ph=1.5P(式中P—简单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MPa);(二)试验介质一般为洁净水,试验时,应当排净滞留在容器内的气体;(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空气、氮气或者其他惰性气体,其耐压试验应当以不超过0.1MPa/s的升压速度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保压时间不少于30秒;

(四)奥氏体不锈钢制简单压力容器用水进行液压试验时,应当严格控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试验合格后,应当立即将水去除干净;

(五)耐压试验时,简单压力容器壁温和试验用介质温度不应当引起容器的脆性断裂,试验用介质的温度一般应当不低于5℃;

(六)简单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当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确保耐压试验安全。第三十一条简单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的合格要求如下:(一)无渗漏;

(二)无肉眼可见变形;(三)无异常响声。

第三十二条按试验方法设计的简单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在制造过程中,应当进行爆破试验;按计算方法设计的简单压力容器,应当进行射线检测。第三十三条简单压力容器爆破试验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一)对接焊接接头采用自动焊的简单压力容器,按批抽1台容器进行爆破试验;

(二)对于达不到规定批量的,或采用手工焊接的,在每个焊工每天焊接的简单压力容器中,至少抽1台容器进行爆破试验;

(三)爆破试验在室温下进行,加压速率不应当超过0.1MPa/s;

(四)爆破试验前应当测量筒体的实际厚度、中部的周长。试验时先缓慢加压至5倍设计压力,保压时间不小于5分种,确认无泄漏后卸压至压力为零,测量中部周长,再缓慢加压直至容器爆破;

(五)按照第三十四条的公式,计算周向永久变形率。

第三十四条简单压力容器周向永久变形率公式计算如下:

式中:C—钢板(钢带)负偏差与加工减薄量之和,mm;—材料在室温下的标准屈服强度规定值的下限,MPa;—材料在室温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MPa;—试验后筒体中部的周长,mm;—试验前筒体中部的周长,mm;—试验前筒体的实测厚度,mm;—筒体名义厚度,mm。

第三十五条简单式压力容器的爆破试验的合格要求如下:(一)周向永久变形率不超过1;

(二)爆破压力不低于5倍的设计压力;(三)无碎片产生;

(四)破口起裂点不在焊接接头。

爆破试验不合格时,允许从该批容器中再抽取2台容器进行复验,2台均合格后则该批合格。爆破压力达不到要求的,可以降级使用,否则该批应当报废。

第三十六条简单式压力容器的射线检测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一)对接焊接接头采用自动焊时,调整焊接工艺后,应当对产品进行射线检测,至少1张底片;

(二)制造过程中,每批简产品至少抽一台进行射线检测,日产量不足1批时,也必须抽一台进行射线检测;

(三)产品达不到规定批量,或者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手工焊接,在每个焊工每天焊接的产品中,至少抽1台产品进行射线检测;

(三)射线检测位置包括交叉焊缝的纵焊缝,每台产品的射线检测长度不得小于200mm,单台产品焊缝长度小于200mm的,射线检测长度为全部焊缝;

(四)射线检测按JB4730进行,射线底片质量等级不低于AB级,焊接接头质量等级不低于Ⅲ级;

(五)射线检测不合格时,允许从该批中再抽取2台进行射线检测,2台均合格后则该批合格。(六)经复验后仍不合格的简单压力容器,应当对该批产品逐台进行射线检测,射线检测的位置包括交叉焊缝的纵焊缝,合格要求与本条第(四)项相同。

第三十七条直径小于400mm的简单压力容器,压力表表盘直径应当不小于40mm。

第三十八条简单压力容器出厂前,制造单位应当在设计确定的明显部位安装简单压力容器铭牌。铭牌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制造单位名称和制造许可证编号;(二)产品名称和编号;(三)制造日期;

(四)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五)推荐使用寿命;(六)工作介质。

制造单位应当向用户提供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竣工图(复印件)和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制造监督检验证书。

第五章 检验检测

第三十九条同型号的简单压力容器首批生产前,制造单位应当向取得型式试验资格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型式试验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交齐全的设计文件。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到制造现场抽取简单压力容器样机1台,经资料审查和相应的检测、试验,证明样机符合本规程和设计文件要求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出具型式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结论、限制条件,并且用图和文字对样机作必要的说明)和型式试验证书。

改变设计文件或者主要制造工艺或者停产时间超过6个月重新生产时,应当重新进行型式试验。

第四十条简单压力容器型式试验项目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外观检查;(二)几何尺寸测量;

(三)射线检测和耐压试验(适用于按计算方法设计的简单压力容器);(四)爆破试验(适用于按试验方法设计的简单压力容器);(五)产品标准对型式试验规定的其他检验项目。

第四十一条简单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应当由取得监督检验资格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简单压力容器产品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监督检验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确认制造的简单压力容器与产品型式试验报告中所描述的型号相一致;(二)审查材料质量证明书,以及材料的可追溯性;

(三)现场检查耐压试验装置、仪表及准备工作,确认耐压试验结果;(四)现场确认产品爆破试验或者射线检测结果;

(五)对受检单位的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十二条 从事监督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根据制造单位的要求按台或者按批出具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第六章 使用管理

第四十三条 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本规程要求的简单压力容器,并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第四十四条使用单位应当对简单压力容器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请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第四十五条达到推荐使用寿命的简单压力容器应当报废,如需继续使用的,应当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进行定期检验。

第四十六条简单压力容器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并且按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的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理。不得隐瞒、拖延不报或者谎报。

第五篇: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版)条文解释(1)2007-10-12 17:50 第一章 总 则

(原《容规》总则为6条 99版《容规》总则为9条)第1条 本条说明制订《容规》的目的和依据。与原《容规》比较有二点变化,一是删去“为了加强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一句话,二是将“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改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样,文字更精炼,又能反映实际情况。制定《容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定《容规》的依据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第2条 本条规定《容规》的适用范围为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压力容器和压力容器上所用的安全阀、爆破片装置、压力表、紧急切断阀、液面计、测温仪表、安全联锁装置等安全附件。

与原《容规》比较,适用范围增加了紧急切断阀和安全联锁装置,它们是罐车和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上的重要安全附件。

第3条 本条规定了不属于《容规》管辖的压力容器范围:

1.超高压容器、各类气瓶,已有专门的安全监察规程,所以不列入本规程监察范围。2.非金属制压力容器,如塑料、玻璃钢压力容器,由于目前数量不多,尚无标准,条件不成熟,待将来条件成熟后,再纳入规程。

3.核压力容器、军事装备用的压力容器,国家已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所以不列入本规程监察范围(核压力容器是指介质具有放射性的承压容器)。

4.波纹板换热器由于结构特殊且事故的危险性小,所以未列入监察范围;冷却排管、无壳体的套管换热器属压力管道范围亦未列入。

5.此外,本条还列入一些特殊用途的压力容器,这些压力容器可不按《容规》要求进行定期检验,但其他要求仍应满足,如:电容压力容器充装绝缘介质用于灭弧,介质一般为SF6,压力为0.3~0.65MPa,容积为200~1800L。这类设备连续运转时间长(10年),且开孔超过圆筒直径的1/2,因此不能按本容规要求进行定期检验,但设计、制造要求仍应满足。容积小于等于0.15m3的移动式压缩机储罐,量大面广,但因容积小,潜在危险性小,更新快,可不执行定期检验的要求。

第4、5条 这二条说明《容规》的性质,是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和质量监督的基本要求。明确设计、制造等七个环节,必须遵守《条例》,并满足《容规》要求。各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有关压力容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设计、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的依据;《容规》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督和管理的依据,属于技术法规范畴。就安全技术监督内容而言,有一些与标准是一致的,但不可能都一致;而《容规》从安全技术监督出发的要求,标准不一定有,这是正常的,并不矛盾。《容规》主要解决安全技术监督问题,不是产品标准。但作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者,遵守《容规》和标准是一致的,如果标准与《容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以《容规》为准。

第6条 本条规定了受《容规》管辖的压力容器的分类。根据压力、压力与容积的乘积、介质特性、用途以及设计、制造特点、综合分类,从管理的连续性考虑,分类未作大改动,本着合理、可行的原则,作了一些调整补充: 1.将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划人第三类。

2.由于近几年来发生多起高强钢材料制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所以将使用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列入第三类。

3.移动式压力容器由于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大,因此列入第三类。

4.多腔压力容器的划类问题,锅炉局曾以文函形式通知各地,各地反映合理、可行,现将其列入正文,便于执行。

关于分类中介质特性的划分按HG206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的规定,分类中的压力是指设计压力(见附件一)。

第7条 本条规定设计、制造压力容器产品,其有关技术要求不符合《容规》的有关规定,包括开发新产品、适用新材料等,申请试制、试用的程序,与原《容规》相比作了简化,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8条 本条规定强调了压力容器产品设计、制造应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要求。直接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应先将其转化为企业标准,这也是贯彻国家标准化法的要求。无相应标准的,不得进行产品的设计、制造。

第9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对进口压力容器作了规定,1995年原劳动部实施了进口锅炉压力容器许可证制度,已有几百家国外企业取得进口许可证。各地强烈反映将进口压力容器列入《容规》管辖。

本条规定了境外制造的压力容器产品,其制造企业必须首先取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安全质量许可证书;进口压力容器还应按《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管理办法》进行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按本规程要求进行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第二章 材 料(原《容规》本章有16条 99版《容规》为18条)第10条 本条以原《容规》第7条为基础,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几年来国内材料市场供应情况,补充了几点要求: 1.为确保材料质量,规定生产压力容器材料的单位应经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认可批准。2.为便于使用单位复验,规定了材料标志应至少包括的项目。

3.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从其他单位获得压力容器用材料时,应同时取得材料生产单位的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加盖供材单位检验公章的复印件,并对材料真实性负责。

本条中某些用词解释:

a.“材料”——指压力容器用材料的统称,包括焊接材料。

b.“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一一指压力容器用材料所涉及的国家材料标准、行业标准。包括该压力容器所对应的产品标准中对材料的要求。

c.“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必须填写齐全”,齐全是指质量证明书的内容符合有关规定的内容。

d.“原件”——指材料生产单位出具的原始质量证明书,不能用复印件或抄件。

第11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选材提出基本要求,鉴于近几年发生多起由于介质腐蚀引起的爆炸事故,所以特别强调应考虑与介质的相容性。本条还对碳素钢材料在压力容器上的应用提出限制要求,即:应符合GBl50第四章的一些规定,对搪玻璃压力容器可以除外,这是由于:

(1)因为搪玻璃压力容器制造的需要,含碳量超过0.19%的钢板一般不用于制造搪玻璃压力容器。含碳量超过此限后不易搪牢,这是搪玻璃设备的标准中有规定。而且从搪玻璃效果上讲,沸腾钢比镇静钢好。

(2)从使用角度讲,玻璃设备主要用于强腐蚀的场合,它的使用性能主要靠搪玻璃层来保证,一旦搪玻璃层出现问题,该压力容器就要马上更换。

碳素钢腾钢板和Q235A钢板不得用于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的原因是基于我国《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锅规》中不选用上述钢号作为受压元件材料。

第12条 本条与原《容规》基本一致,但增加了限定碳当量不大于0.45%的要求,这样更合理。原《容规》规定要向省级以上(含省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的要求,现在改为由压力容器制造单位提供材料抗裂性试验报告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办理批准手续。用户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时,办理注册登记的安全监察机构对材料含碳量超过0.25%,但碳当量≯0.45%的压力容器,要审查制造厂是否向用户提供材料抗裂性试验报告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这样,从管理上讲,有利设备使用地监察机构掌握在用设备情况。

第13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用钢板、锻件、钢管等材料的使用状态和冲击试验要求作出规定。

第14条 本条对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板的超声检测提出了要求。与原《容规》比较增加了二条,即:

1.盛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硫化氢含量大于100mg/L的压力容器。2.移动式压力容器。

第15条 本条内容与原,《容规》相同。目前在造纸行业大量使用铸铁烘缸,所以本文是参照造纸烘缸的制造、使用经验,并参照国外一些压力容器规范对铸铁压力容器的规定而提出的。由于目前生产单位的铸造水平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国内铸造压力容器标准也不完善,尤其是在检验方面,所以本条内容规定得偏保守。对其中几个问题作如下说明:

1.“必须在相应的国家标准范围内选用”指应按GB5675和GB8679规定的牌号,必须达到各牌号规定的力学性能。

2.本条2款之所以如此规定,一是参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其中锅炉受压元件未选用铸铁;二是参照了对Q235—AF的要求,铸铁在材料韧性、缺陷可能存在程度等几个方面,都比Q235—AF要差,所以它的使用范围比Q235—AF小。

3.对设计温度的限制是参照日本规范,对压力的限制参照美国ASME和日本规范,但数值比它们低,原因有二个:

(1)我国目前的铸造水平不如美、日。标准不如国外齐全;

(2)美、日规范中采用了铸造系数,而我国未使用铸造系数的概念。

第16条 本条是对压力容器用铸钢提出的要求,与原《容规》内容相同。目前在压力容器中有时还要用铸钢件,如果规定不允许用铸钢,则会使有些形状复杂的受压元件难于制造,所以在《容规》中仍允许用铸钢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但不提倡用铸钢制造压力容器筒体和封头。

究竟对压力容器用铸钢提出哪些具体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很难写全这个问题。国外压力容器对铸钢的要求,其压力、温度和使用范围都较宽,照搬过来是否能保证不出问题,很难确定。另外铸钢件一般用于压力较高的场合,如果提出限制过严的要求,铸钢就失去其使用的价值。最后,我们认为只能对铸钢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即要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规定的牌号范围内选用,并达到规定的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应提出制造及检验等方面的要求,制造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制造。

第17~21条 这几条是对压力容器用有色金属材料的要求,第21条为新增内容,其余同原《容规》。目前各种有色金属基本上都有国家标准。压力容器上也越来越多使用有色金属材料。但是,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产品却没有国家标准,只有一些行业标准,其使用经验还不丰富,所以迫切需要对压力容器的有色金属材料提出一些要求,以适应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发展。

由于有色金属压力容器产品标准少,所以对压力容器用有色金属材料很难提出一些比较全面、详细的限制要求。这几条所提出的要求是参照了国外压力容器规范中的数据,又征求了国内有关制造、使用单位的意见制订的。现对其中的某些条款作一些解释:

1.对于压力容器用铝及其合金要注意其最高设计温度不能超过200℃。另外,设计温度高于75℃时,不能选用含镁量大于3%的铝合金。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国内铝制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远达不到8MPa,一般使用在压力较低的场合,但由于国外规范规定为8MPa,所以《容规》规定了设计压力不大于8MPa。

2.对于钛材提出了设计温度和使用状态的要求。钛所以大量用于压力容器,是因为它有良好的塑性,较高的强度,很好的抗腐蚀性能,但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它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都明显下降,所以要规定它的最高设计温度,这些数据是根据国内目前已有的一些行业标准和使用经验提出来的。

3.有色金属在退火状态下的强度值比较稳定,标准提供的有色金属的强度也都是退火状态下的,所以规定了钛、铜必须在退火状态下使用。4.镍及镍合金一般分为四类(见正文第21条),它们在退火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且ASME标准中,不少材料只有退火状态的性能,所以,提出镍及镍合金材料应在退火状态使用。

设计温度的上限是根据ASME规范第二卷D分篇中及许用应力表中温度上限确定的。

第22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受压元件采用国外材料提出要求。1.与原《容规》比较,增加了二点内容:

(1)采用国内首次使用且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应履行批准手续;

(2)国内材料生产单位生产国外牌号的材料时,应完全按国外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进行生产。一是基于生产这类压力容器材料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制造水平的单位方能生产。二是为了防止国内以往出现的单纯采用国外钢材标准中的力学和弯曲性能,而不注意国外冶炼方法、性能试验方法的倾向。

2.应选用国外压力容器规范允许的材料,其中包括两部分,一是压力容器专用材料,另一部分是可用于压力容器的非压力容器用材料。这是选用材料时应遵守的基本要求。另外增加材料应有质量证明书,这是为了方便制造厂识别和验收。质量证明书内容应符合国外相应标准的规定,并包含国内相近材料的质量证明书的主要内容。

3.“制造单位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有关试验和验收”的要求,其目的为制造厂了解并掌握进口材料的焊接技术。验证和试验内容由制造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技术状况,国外对该材料的要求,以及国内相近材料的一些要求提出、实施。其中“首次使用”指使用进口材料的制造单位首次使用,并不指在国内首次使用。如A厂用过进口材料“X”,则B厂在首次使用“X”时仍应按本条2款作验证和试验。

第23条 本条对采用新研制的材料或未列入GB150标准的材料试制压力容器作出规定。研制单位送审的试验验证资料具体内容应按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规定。

第24条 本条参照IS09000系列标准,对压力容器制造单位使用的材料提出可追踪要求,要保证符合相应标准,要对所用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与原《容规》相比,增加了标记移植的内容,以确保不混料。

第25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范围作了规定,并对其复验提出要求,与原《容规》相比,增加了二点:

1.锻件的复验要求,即对第三类压力容器用锻件提出复验要求。这是由于近几年来各地反映不少锻件有质量问题,导致经济损失。

2.对取得国家安全监察机构产品安全质量认证,并有免除复验标志的材料,可免复验。以前此项工作仅在重钢试点,现在此项工作已逐步展开并在马钢施行,各地反映良好,所以,《容规》正式列入。

第26条 本条对用于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焊接材料作出规定,并对使用单位提出 4 要求。焊材的复验具体要求我局将另行确定。

第27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代用作了规定,与原《容规》比较,对一些常用材料,为提高工作效率,作了一些调整,即制造单位若有相应设计资格,并有使用经验时可由其设计部门批准代用,但应同时向原设计单位备案。第三章 设 计

(原《容规》31条 99版《容规》32条)第28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资格、设计类别和品种范围作了规定。应符合《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督规则》的规定。该《规则》1992年由原劳动部颁发并于1993年4月1日施行,1998年2月以劳部发[1998]51号文公布了修改版。本条还强调了设计单位应对其设计质量负责。

第29条 本条是对设计图样审批的要求,符合本条要求的内容的图样,从法律角度上讲才算图样有效,否则不能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在本条中提出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应盖在设计图样的蓝图上,而不能盖在底图上,是为了防止一些单位翻印有资格的设计单位设计的图样。

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的具体要求已在《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管理与监督规则》中规定。

第30条 本条是对压力容器设计总图技术要求的规定。1.特殊要求中(2)的含义是,装有触媒和充填物的大型压力容器的检验周期可以按触媒和充填物的寿命决定,这样就有可能造成检验周期过长,这就需要设计者要考虑对压力容器安全的影响,作些必要的技术处理,如增加壁厚,提高制造时的检验要求,提出严格的操作条件等。

2.特殊要求中(3)的含义是,不能进行内部检验的压力容器,在使用中要定期测厚,缩短耐压试验周期,以检验强度是否够,故要求设计者给出计算厚度,规定耐压试验周期。3.特殊要求(4)的含义是,不能进行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在图样上注明一些特殊要求,如:制造时提高检验要求。使用时缩短检验周期,有针对性地增加其他检验项目等,同时应与使用单位协商提出推荐的使用年限。

特殊要求(6)的含义是,对亚铵法制造纸蒸球设计选材时应考虑介质的磨损腐蚀问题,应注明采取什么措施达到防腐要求,如:采用复合板,采取喷镀防腐材料等措施。

第31条 本条同原《容规》,是确定压力容器设计压力的依据。

第32条 本条为确保壁厚附加量时应注意的问题,因近几年发生不少因腐蚀、冲蚀或磨损造成壁厚减薄,强度不够而发生的事故,究其原因大多为设计时考虑不周到,或对设计的压力容器使用工况不十分了解所致。

第33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应包括的内容和设计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范围作了规定。提供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是为了让用户了解压力容器在安装、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免影响压力容器的安全。“必要时”指设计者认为有必要提供,或用户要求,以及安全监察部门要求提供等几种情况。

第34、37条 是对盛装液化气体、液化石油气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如何确定设计压力的规定,与原《容规》比较,只是将原来的文字叙述改为以表3—

1、3—2表示,实质内容未变。与原《容规》比较,增加以下内容:

1.为防止由于连接接头泄露而引发的事故,要求选取压力等级高于设计压力的管法兰、垫片和紧固件。

2.为了合理地确定混合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设计压力,原劳动部职锅局和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曾组织专门会议讨论商议,最后达成共识,即本条正文内容。

3.明确规定无实际组分或不作组分分析时,应按不低于表3—2中的压力,本条还强 5 调液化石油气应符合国家标准GBlll74的规定。

第35条 本条是确定低温储存压力容器设计温度的依据之一,对应于原《容规》第28条。适用于本条的压力容器必须是壳体的金属温度随大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指放在室外的、无保温的、无加热措施的压力容器。

若压力容器安装在《容规》附件二(1)中所列地区,其薄膜应力又大于其材料屈服点的1/6,则该压力容器应按低温压力容器进行设计、制造。应在材料选用、结构设计以及制造检验等方面严格要求,具体内容见GB150的附录。

第36条 本条第1款是对盛装液化气体固定式压力容器确定储存量的要求,对应于原《容规》第29条。内容未作改变,仅将饱和液体密度的符号由dt改为ρt。本条第2款是对移动式压力容器的罐体设计压力、最大充装量等的规定。

第38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为安全起见,强调在移动式压力容器上不得安装用于充装的设施。

第40条 本条是对钢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以及许用应力的选取提出的要求。主要依据是:GB150、GB151、GB12337、JB4732等。

本条对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以及许用应力的选取提出要求。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公式与钢制一样,所以可参照GBl50规定进行,但许用应力不一样,故在本条中规定了许用应力取σs/ns、σb/nb、σd/nd中的较小值。

铸件的安全系数为板材、锻件的安全系数除以0.8,即考虑了铸造缺陷。

空气分离设备的设计温度低于20℃时,按20℃时的性能计算,即空分设备用材料的许用应力值取其20℃时的数值。

新的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标准正制订中,本容规参考的有色金属标准有: a.CDl30A7—85(化工设计标准)《铝制焊接容器设计技术规定》 b.CD130A9—87《钛制设备技术条件》 c.CD1130A8—87《钛制设备技术条件》

d.JB/TQ6310—88(机械电子工业部通用机械专业内部标准)《空气设备用有色金属焊接压力容器制造规定》

e.JBl035—79《铜制空气分离设备技术条件》 f.JB/TQ259—81《铜制空分设备焊接工艺规程》 g.JBl580—75《铝制焊接容器技术条件》

第41、42条 这两条主要规定了铸铁、铸钢的许用应力的计算和安全系数,这些数据主要取自美国和日本规范,因未考虑铸铁铸造系数,铸铁的安全系数偏小。铸钢的安全系数取自ASME规范,因ASME规范有铸造系数,故本容规也规定了铸钢铸造系数,其值不得大于0.9,具体数值,设计者可根据生产单位的技术水平等确定。

第43条 对焊缝系数的要求,钢制压力容器来自GB150。有色金属:铝来自JB1580—75《铝制焊接容器技术条件》,铜来自JB103579《铜制空气分离设备技术条件》,钛来自CD130A8—87《钛制设备技术规定》。

第44条 本条为对压力容器最小壁厚的要求,即应符合相应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第45、46、47条 这几条是对压力容器上开检查孔的要求。可不开设检查孔需符合的条件以及不能开设检查孔需满足的要求,主要根据国内各行业设计、使用经验并参考ASME规范有关内容而制定的。第47条所述的“特殊情况不能开设检查孔”提得比较原则,具体情况由设计者决定,并在图样上注明制造、使用单位可按有关要求制造、使用。由于无法进行内部检验,所以在制造上提出要进行全部无损探伤,在使用中加强测厚等检查,这些都是比较严格的要求。

第48条 这部分内容在GB150、JB4732中有比较全面、详细的要求,故《容规》 6 予以全部采用。

第49条 本条内容与原《容规》相同。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装设安全联锁装置是防止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发生爆炸事故的有效措施。这种安全联锁装置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快开门未关到位,蒸气不能进入该压力容器以及压力容器内有压力,快开门打不开。

第50条 1981版《容规》规定,为检查大型有保温层的压力容器的焊缝,必要时,保温层应设计为局部活套式保温结构。此规定出台后,有人反映不切实际,有些单位也曾作过活套式保温结构,但很容易损坏,不经济。1990年版《容规》对此问题则从另一个角度作出规定,即不一定要设计活套式保温结构,但如果用固定式保温结构则可以通过加强制造环节的检验来减少使用中的检验,以此减少反复拆保温层的工作。几年来各地反映尚好,本规程仍采纳1990年版《容规》的写法。

第51条、54条 这两条规定了压力容器上哪些焊缝必须采用全熔透焊接结构。第51条讲的是压力容器壳体上的焊接接头,第54条讲的是接管、凸缘与封头和筒体的连接焊接接头。这两条内容不互相交叉。与原《容规》相比: 1.增加对接接头可参照JB4732附录H的要求。

2.增加钢制压力容器管法兰、垫片、紧固件的设计应符合HG20592—20635的规定。3.增加移动式压力容器上接管、凸缘与封头和筒体连接的接头,应采用全焊透型式。

第52条 本条内容同原《容规》,在修订《容规》时,曾考虑要求对一些角焊缝的强度进行校核。因角焊缝在近几年连续出现问题,但在征求意见时,大家反映,作这样的规定不太妥当。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我国的压力容器标准体系中,角焊缝的强度是依靠角焊缝处的结构尺寸来保证的,只有按规定的结构设计,制造时保证应有的焊缝质量,有规定的焊脚高度,大多数角焊缝的强度是不成问题的。二是目前确实也存在着需进行强度校核的角焊缝,但国内还未有成熟的计算公式,究竟考虑哪些载荷也没有经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规定一个统一的校核方法还不到时机。我们采纳了大家的意见,作了这样的处理;不强求设计者对角焊缝进行校核,但如果设计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校核时,则应在设计方件中要把校核的方法、允许载荷注明。

第53条 本条内容同原《容规》,泄漏信号指示孔的作用是在对补强件、垫板、固定焊缝进行密封试验时检漏及在接管角焊缝、壳体被覆盖的焊缝泄漏时发出信号。密封试验压力一般为0.3~0.4MPa,介质为空气或氮气。

第55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系参照《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对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与底盘的连接结构和固定装置提出的要求。原要求为“必须满足运输要求,并能承受重力加速度的振动和冲击,罐体纵向中心平面与底盘纵向中心平面应重合”。在上海征求意见会上,经讨论,大家认为原要求不好执行,所以改为本文写法。

第56条 本条为对钢制压力容器或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要求。

第57条 本条内容同原《容规》,写这条的目的是提醒设计者注意,并非所有的不锈钢都会发生晶间腐蚀,而不锈钢处于有晶间腐蚀介质的场合才会发生晶间腐蚀,在这种情况下,要提出预防的措施。

第58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对哪些压力容器应进行气密性试验作了规定,设计者应在图样上提出要求。

第59条 本条内容同原《容规》,是参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锅规》)而制定的,要求设计者对直接受火陷加热的压力容器和管壳式余热锅炉(热水)用水的水质提出要求。GBl576仅适用于2.5MPa以下的余热锅炉。对设计压力大于2.5MPa的余热锅炉的水质要求,可参照其他行业标准的规定。第四章 制造

(原《容规》26条99版《容规》53条)7 一、一般要求

第60、61条 本条强调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对质量保证工程师人选提出要求,因为他对保证产品质量起关键作用。本条明确规定,无制造许可证单位,不得制造或组焊压力容器。强调持证单位要按批准的范围制造或组焊。现场组焊仅限于球形储罐和由于运输困难需在现场组焊一二条环焊缝的大型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级别划分应按《压力容器制造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的规定。

第62条 本条对产品铭牌和注册铭牌提出要求。

第63条 本条规定了制造单位向用户提供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1.对竣工图样一般都在原蓝图上修改,要求有修改人、技术审核人确认标志(签名、日期),保证图样与实物相符。

2.考虑到目前大多数制造单位已实施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所以,制造单位还应提供监检证书。对未实施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的,则不要求。

3.产品质量证明书格式和尺寸可参照本规程附件三的内容,由制造单位根据产品特点进一步确定。

4.对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除上述外,还应按有关规定(如GB12337、GBJ94)提供其他的资料。

5.对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封头、锻件等)的制造单位应按附件七的要求提供质量证明书。

第64条 现场组焊的条件比较差,所以,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质量验收,并应有当地安全监察部门的代表参加,以确保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产品质量。国家标准中也都有相应的规定。

第65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对移动式压力容器必须在制造单位完成整体总装并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以保证产品完整和安全运行。

第66条 本条规定制造单位对原设计的修改要求。

二、焊接工艺和焊工

第67条 本条规定了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与原《容规》比较增加了二点: 1.规定了哪些焊接接头应进行评定;

2.规定了焊接工艺评定完成后,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指导书应经单位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总工程师批准,并存入技术档案。

第68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焊工提出要求,基本上同原《容规》,根据几年来换证审查中发现的焊接工艺纪律执行不严的问题,增加了制造单位检查员应对实际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的要求。

第69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的组焊提出要求,与原《容规》比较: 1.将“焊缝中心间距”统一定义为焊缝中心线间外圆弧长的长度,与国外规范接轨,与国内《锅规》、GB150一致。2.增加第4款内容。

3.强力组装系指用大锤敲打、用千斤顶顶压等。

4.对十字焊缝问题:若有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应向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办理批准手续。

第70条 规定焊工钢印打在焊缝附件50mm处,便于检查。对不能打钢印的,如低温容器、不锈钢容器等可用简图记载并列入质量证明书。

第71条 本条规定了焊接接头返修的要求,与原《容规》基本相同,仅对返修的现场记录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以确保返修质量。

三、热处理

第72条 本条是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的要求,焊后热处理是焊后消除焊接接头应 8 力的热处理。钢制压力容器与GB150规定一致。

对电渣焊接的铁素体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由于电渣焊接后,晶粒粗大,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功明显下降,所以焊后应进行正火热处理。

常温下盛装混合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容器(含残液储罐),由于国内气源成分不稳定,难于控制H2S含量,加上使用单位管理不善,曾发生多起由于应力腐蚀而导致的破坏事故,因此规定应对这类容器进行焊后热处理。

根据国内一些制造厂的经验,旋压封头(奥氏体不锈钢制除外)应在旋压后进行消除应力处理,以防产生裂纹。

第73条 本条是钢制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的具体操作要求,与原《容规》、GBl50要求一致。

第74条 本条规定,对有色金属及不锈钢制压力容器,由于塑性好焊后一般不进行焊后热处理,若需要进行,应在图样上注明。

四、外部检查

第75条 本条同原《容规》,规定了筒体和封头制造时主要控制的项目,这些内容在监检时应抽查,对钢制的应符合GB150和JB4732,对有色金属制的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对球形储罐应符合GB12337的规定。

第76条 本条是对压力容器焊缝表面质量的要求。同原《容规》,由于日、美规范均无允许咬边的规定,加上几年来国内制造厂焊接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制定GB150标准时,将咬边的要求相应提高了。将一部分容器规定为不得咬边,如高强钢,缺口敏感性强,缺陷易扩展;焊缝系数取1时,咬边会削弱母材强度;再如奥氏体不锈钢,咬边对抗腐蚀不利。另一部分仍保留允许咬边的规定是基于这些设备多年来未出现事故的缘故。

超过规定的咬边,允许修磨,对修磨后的厚度未作规定,可按有关标准执行。

五、产品试板与试样要求

第77条 本条对产品试板和试样的数量和制作要求作了规定。

1.产品焊接试板分逐台制作和以批代台制作二类。需逐台制作的产品,增加了二种即移动式压力容器和异种钢之间焊接的压力容器,其余同原《容规》。以批代台制作的产品,根据各地返回的意见,经研究后简化了批准手续并大大减少了试板数量。

2.现场组焊的球形储罐应制作立、横、平加仰焊三个位置的产品焊接试板各一块(对成带组装的,若无平加仰焊位置的,则可不做平加仰焊试板)。

3.有色金属制中、高压容器,现行行业标准中均要求逐台制作产品焊接试板,故本规程引用。

4.对于一腔或两(多)腔压力容器,不同的壳体纵向焊接接头,如焊接工艺评定的范围不能相互覆盖,则对应不同的纵向焊接接头,分别制作产品试板。

第78条 本条对钢制压力容器产品试板尺寸、试样截取和数量、试验项目、合格标准和复验要求作了规定。即应符合GB150附录E的规定。对于对接焊接的管子接头试样截取、试验项目和合格标准,应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79条 本条对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产品焊接试板的试样尺寸、试样截取和数量作了规定,并参考国外规定提出试验项目和合格标准要求。由于国内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返回的意见希望能在《容规》中先提出要求以促进标准的制定。

第80条 本条内容同原《容规》,要求作晶间腐蚀倾向试验的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应切取两个试样,并按GB4334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评定,按产品技术条件或设计图样要求。

六、无损检测

第81条 强调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应按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 9 定考核规则》进行试验,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承担工作。

第82条 强调焊接接头应在外观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无损检测。对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如。≥540MPa的高强钢或CrMo钢等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无损检测;对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再增加一次无损检测。

第83条 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由制造单位根据设计图样、《容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确定。GB150将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权交给设计单位,由其在设计图样上确定。

第84条 规定射线和超声检测比例分为二种,即100%(全部)和≥20%、≥50%(局部)。与原《容规》比较,增加≥50%(局部)一档。

第85条 本条规定必须进行全部射线或超声检测的对接接头,与原《容规》基本相同,仅将公称直径大于等于250mm的接管对接接头除外,另列于第88条。

第86条 本条对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提出要求。

1.对于壁厚小于38mm的应选射线检测,对由于结构原因,不能采用射线检测的(不是由于射线能力不足)允许采用超声检测。

2.对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且壳体厚度大于20mm的钢制压力容器规定要增加局部超声检测。这是由于这类材料在制造过程中易出现裂纹,而射线检测对发现裂纹性缺陷不如超声检测敏感。

3.对于壁厚大于38mm的,两种无损检测方法均可,但都要增加另一种方法的局部无损检测。

第87条 本条规定必须进行局部射线或超声检测的对接接头。与原《容规》相比明确了拼接封头、拼接管板,拼接补强圈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100%无损检测。

对搪玻璃设备根据行业标准并与搪玻璃协会协调研究后作了规定。

局部探伤部位,由制造单位检验部门确定,但强调所有T形连接部位、拼接封头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全部的射线检测。局部无损检测的焊接接头若在检测部位发现超标缺陷时,则应增加该条焊缝长度的10%的补充检测,补充检测长度为存在超标缺陷的该条焊缝长度的10%。

第88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标准和合格级别作了规定,与原《容规》基本相同。由于对公称直径250mm的接管无损检测探伤问题,过去各地反映意见较多,所以,本条作了专门的规定。

第89条 强调采用二种无损检测方法时,应按各自标准均合格后,方可认为检测合格。反之,用另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检测不合格,则应增加无损检测比例或根据产品制造特点选择无损检测方法。

第90条 对进行局部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未检测部位的质量仍应由制造单位负责,这是因为不管采取何种无损检测方法,产品质量都应由制造单位负责。制造单位应有一套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工艺,保证未检部位符合要求,如果没把握,则应采取全部无损检测。

第91条 对表面无损检测的要求。钢制压力容器按GB150、GB151、GB12337以及《罐车规程》的有关规定;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应按相应标准或设计图样规定,目前尚无国家标准。

第92条 在对现场组装焊接的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前,应对现场焊接的焊接接头进行表面无损检测。这是因为现场设备、环境较差,焊接质量不易保证,现行球形储罐标准等也有规定。耐压试验后还应作局部表面无损检测抽查。

第93条 本条强调制造单位应认真作好无损检测的原始记录,正确填写报告,妥善保管档案和底片(或超声检测自动记录资料),特别是原缺陷底片一定要妥善保存,便于今后事故调查和换证审查。档案的保存期改为7年,这是各地返回意见的要求,因为定检周期 10 为6年,原《容规》规定保存5年过短,不利于质量追踪。

七、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第94条 本条对耐压试验压力作出规定。1.《容规》中的耐压试验为:

耐压试验 液压试验——采用液体作为试验介质;

气压试验一采用气体作为试验介质;

气密性试验——在设计压力下的密封试验。

气密性试验与一般的泄漏试验(如氨检漏、氦检漏以及补强圈的焊缝检漏等)是不一样的。

2.本条增加搪玻璃设备的耐压试验要求。

3.根据GB150—98作了部分修改,即增加了以压力容器铭牌上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来计算耐压试验的压力的规定。

第95条 耐压试验时,应校核圆筒的应力σT,计算公式为: 式中 ——试验压力,MPa;

——圆筒的有效厚度,mm; Di——圆筒的内径,mm。

耐压试验压力下限为按《容规》表4—2耐压试验的压力系数计算的压力,上限为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应力。7,乘以圆筒的焊缝系数。耐压试验压力过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过高则会引起局部塑性变形,发生事故。

第96条 强调紧固螺栓应装配齐全、紧固妥当。这类事故每年均有。要安装二块量程相同并经校正的压力表,要注意压力表上刻度的单位是MPa。

第97条 本条强调耐压试验场地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应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部门检查认可。试压用盲板、螺栓应作为受压元件对待,打上钢印,登记入册以确保试验安全。

第98条 本条为液压试验的具体要求,基本同原《容规》,仅将泄漏检查压力改为试验压力的80%,与GB150一致。本条还将试验压力下保压时间由10~30分钟,改为30分钟。

1.介质要求:不会导致发生危险的液体,在低于其沸点或闪点温度下均可采用,但一般应用水。

2.对奥氏体不锈钢,要注意立即去除水渍,并应控制水中氯离子含量。3.试验温度要注意避开材料无延性较变温度。

第99条 判定液压试验合格的指标为4条,其中第4款为新增内容,即高强钢制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后,应经表面无损检测抽查未发现裂纹方认为合格,抽查比例未作规定,可由制造单位自行确定。本款是基于近几年来生产实践而制定的。若试验过程发生异常的响声,则应作进一步检查,分析响声产生的原因,若属于压力容器破坏前的起裂声,则应判为不合格。

第100条 气压试验的要求。

1.只有符合本条第1款的条件才允许进行气压试验。

2.对盛装易燃介质的在用压力容器,必须进行彻底的蒸汽吹扫和清洗、置换。这是根据近几年来多起事故而总结的教训。

3.试验用气体温度对碳素钢、低合金钢为不低于15℃,对其他材料,应按设计图样规定。4.泄漏检查压力改为规定试验压力的87%,与GB150一致。

第102条 气密性试验的要求。

1.符合本条第1款的,必须做气密性试验。2.气密性试验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这是从安全上的考虑,因为液压试验合格后,容器应不会在较低的气密性试验压力下破坏。

3.试验用气体温度,对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应不低于5℃,其他材料按设计图样规定。

4.气密性试验可以在使用现场,也可以在制造单位进行,试验时安全附件一般应装配齐全。

原《容规》规定,气密性试验时安全附件应装配齐全,过去一些制造单位反映难以执行。由于安全阀在气密试验压力下要开启,所以,往往要作二次试验,才能满足规定,即先作壳体气密性试验,然后装上安全阀,再整体作一次气密性试验,当压力达到气密性试验压力时,让安全阀开启。

本款现改为气密性试验时安全附件一般应装配齐全,如需在现场装配安全附件进行试验应在产品质量证明书中注明。如用户仍有特殊要求,亦可在图样上注明。

第103条 对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八、胀接

第104、105条 本节为新增内容,对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强度胀接提出要求。换换器在固定式压力容器中占较大比重,“胀接”又是换热器制造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原《容规》未涉及这方面内容,各地反映应加入这方面的内容,以保证产品质量。

九、锻钢、铸铁、不锈钢以及有以金属制压力容器的要求

第106条 本条对锻钢压力容器提出基本要求:

1.目前这类设备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设计压力较高,所以要求设计单位制订专门的技术条件。

2.锻件伸长率不得小于12%是根据高压容器的最低要求。

3.对圆度和表面粗糙度作了规定。

4.其他质量检验要求,参照JB4726—4728。

第107条 对铸铁制压力容器制造的要求。由于国内尚无制造标准,本规程根据国外标准和国内生产实践提出五条基本要求。

第108条 不锈钢和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制造的一般要求:

1.除符合规程外还应符合专门的技术条件或设计图样要求。

2.必须有专门制造车间或专用场地,应有满足需要的专用工装和设备。

3.必须控制表面机械损伤和飞溅物。

4.有色金属焊工应通过考试。

5.一般应采用气体保护焊。

第109条 铝制压力容器的要求:

1.抗腐蚀性能要通过母材和焊接接头的腐蚀试验。试验要符合专门的技术文件和设计要求。

2.接触腐蚀性介质的表面要防止机械损伤和飞溅,否则会影响腐蚀性能。

3.铝制容器强度低,壁薄,若接触不良,易变形。

4.焊接接头应采用机械加工方法,以防热切割引起力学性能下降。

第110条 钛制压力容器的要求:

1.钛和钛合金焊接的技术关键,在于焊接时的防污染,本条第1、2、3、4、5、6、7、9款的规定都是为了防污染。

(1)钛制容器一般用于具有腐蚀介质的环境中,这就要求钛表面的氧化膜完整无缺,不被污染,因此,要求氧——乙炔或等离子切割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火花飞溅到钛表面上。同时,用氧——乙炔或等离子切割的表面,将受到碳、氢、氧、氮等杂质的污染而生成 12 一层脆硬组织和因气割而造成的毛边,都有可能成为在随后的制造过程中形成裂纹的根源。

(2)若空气中存在含铁灰尘,或采用铁制工具,以及手套等工具不干净,有铁的粉末、潮湿、油污粘污焊丝或坡口(包括坡口附近)表面,焊接时焊缝及焊缝热影响区有可能形成硬而脆的钛一铁(TiFe)化合物,使焊接接头的性能变坏,降低抗腐蚀性能。

(3)钛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高温下与许多气体有极大的亲和力。钛(工业纯钛和钛合金)加热至300℃时开始吸收氢。当温度超过400℃时,钛对氢、氮、氧都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当温度超过600℃时,钛急剧地氧化和氮化,并与氢生成氢化钛TiH2,发生体积膨胀产生晶间应力,从而形成裂纹,造成氢脆。高于1000℃时,钛可与碳化合,生成碳化钛。高温下的焊缝金属若氢含量过高,还会使焊缝产生气孔、微裂纹等缺陷,并且使焊缝的冲击韧性大大降低。此外,由于氧、氢、氮、碳溶于钛,形成间隙固溶体,使钛的晶格扭曲、畸变,并且在焊缝冷却结晶的过程中,随上述元素在钛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TiO2、TiH2、TiN、TiC等硬而脆的化合物,使钛变硬变脆,塑性和韧性下降。

2.本条第5款规定是基于惰性气体质量是确保焊缝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衡量惰性气体质量的主要指标是纯度。参照日本JISK1105及美国钛金属公司的规定,并考虑了我国的供应情况,确定采用纯度在99.99%以上,最高露点为零下50℃的氩气或氦气。

3.本条第8款规定是基于焊缝表面颜色是衡量钛焊接时惰性气体保护情况和焊缝质量好坏的指标之一。若保护好,不被氧化或污染,焊缝表面应呈现白色或金黄色;若出现蓝色,表明焊缝表面已被氧化,若采用酸洗方法能除去表面颜色时,表明氧化层很薄,属低温氧化,对焊缝综合性能影响不大,可按合格处理,否则,按不合格处理。若出现紫色,表明是700℃以上的氧化,属高温氧化,焊缝金属氧化严重,塑性显著下降为不合格。若出现灰色或表面有粉状物产生,表明惰性气体保护很差,已完全氧化,焊缝已产生硬而脆的氧化钛TiO2组织,使焊缝塑性显著降低或脆化且易产生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应作不合格处理。

第111条 铜制压力容器的要求:

1.本条第(6)款规定,理由是:

铜基材料,如:黄铜属铜锌合金,焊接时由于锌的沸点较低,因此,很容易蒸发,造成锌的烧损。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出现,黄铜焊丝,如丝224(即SCuZn—5)含硅0.3%~0.7%。气焊接时采用微氧化焰。目前是人为造成硅的氧化,产生SiO2薄膜覆盖于焊接熔池之上,控制锌的蒸发。铜镍合金采用中性到微还原焰是为防止铜的氧化。

2.本条第(8)款规定,理由是:

纯铜可以采用多种焊接方法,如氧一乙炔气焊,碳弧焊,手工电弧焊,埋弧焊以及气体保护焊等。氧一乙炔气焊及碳弧焊,焊接工艺原始,焊缝质量差(由于铜在焊接过程中,保护不充分,易氧化,产生气孔、裂纹等缺陷),因此,不能用来焊制压力容器。手工电弧焊、埋弧焊质量尚可,气体保护焊由于熔池保护充分,因此,焊缝质量较好,且生产率高,焊接变形小,故纯铜焊接一般推荐采用气体保护焊(如氩弧焊)。

第112条 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的要求,主要参考ASME等Ⅷ卷第一分册UNF部分内容:

1.材料切割不能采用氧乙炔火焰,根据国内的经验,可以采用机械方法或等离子切割(UNF附录NF—7中规定,采用热切割后,应将边缘的污染区去除);

2.油污及硫化物对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和热加工都是有害的,应彻底清除(NF—14中规定);

3.焊接时层间温度的控制要求是根据国外多种焊材手册中关于镍及镍合金的焊接要求而提出的;

4.热加工及热处理前工件的清除要求以及燃料含硫量的控制是参照NF—14中的规定提出的。

第五章 安装、使用管理与修理改造(原《容规》12条 99版《容规》17条)第113条 本条是新增内容,对从事压力容器安装单位的资格作了规定。本条所指的“安装”不是指压力容器现场组焊或球形储罐的组焊,而仅指完整产品的安装。本条目的在于保证压力容器的安装质量,为安全操作打下基础。

第114条 本条对六类压力容器提出办理报装手续的要求,这六类压力容器都是比较重要的设备,办理报装后便于安全监察机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安全监督。

第115条 使用压力容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指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他们必须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负责,并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指持有学校文凭或压力容器培训班结业证书。

第116条 本条规定了使用压力容器的单位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共10项,与原《容规》相同。

第117条 本条规定了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和档案应包括的内容。根据几年来使用单位进行定期检验发现的问题,本条增加了这些档案应由管理部门统一保管的要求。

第118条 规定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办理使用登记手续。本条所指的使用前一般指设备到现场后安装以前。

第119条 本条将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要求,列入使用单位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是基于许多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而规定的。

第120条 压力容器操作属于特种作业,是持操作证上岗。由地、市级安全监察机构或授权的使用单位负责培训考核工作。

第121条 本条规定了压力容器发生异常现象时,操作人员应采取的措施。同原《容规》的规定。

第122条 规定了不得带压紧固螺栓或修理压力容器,理由是易发生事故,对生产过程中有特殊要求的,使用单位应制定有效的操作要求和防护措施,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际操作时使用单位安全部门还应派人进行现场监督。与原《容规》相比,本条增加“含带压堵漏技术”,此项技术经多年来一些使用单位实践,认为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

第123条 规定了水质的要求。以水为介质产生蒸汽的压力容器,水质不好,易发生事故。所以,本条规定必须做好水质管理和监测。

第124条 本条对从事压力容器修理和技术改造的单位资格提出要求,并对压力容器的重大修理和改造给出了定义。这些内容是根据各地返回的意见补充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修理和改造的质量,保证其结构和强度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

第125条 规定了检验、修理人员在进入压力容器内部进行工作前,必须按《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的要求,作好准备和清理工作。这是总结国内事故教训而制定的有效措施。特别是未作介质置换、未作含氧量分析进入压力容器内部进行检验而发生的事故不少。

第126条 本条对采用焊接方法对压力容器进行修理或改造提出了要求。焊缝缺陷清除后的修补长度不宜太短,应有足够长度以防止出现裂纹。同时提出不应采用贴补和补焊方法。

第127、128条 这几条为新增内容,对移动式压力容器改变使用条件和对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装卸单位等作了规定。第六章 定期检验

原《容规》7条 99版《容规》11条)第129条 本条对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单位及检验人员资格作出规定,并强调应按认可与授权的检验范围进行工作,对检验结果负责。检验单位和检验员的资格,应按劳动部颁发的 14 《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机构资格认可规则》及《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的要求,经过资格认可和鉴定考核合格。

第130条 明确规定,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必须及时安排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工作。并将检验计划报当地安全监察机构及检验单位。

第131条 明确在用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安全状况等级的评定以及办理使用注册登记应遵循的规章。

第132条 本条规定了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的定义、周期和项目。将内外部检验周期与安全状况等级联系起来,其中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其检验周期为每6年至少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每3年至少一次,具体应根据检验情况,由检验员和使用单位商定。

外部检查和内外部检验内容,按《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安全状况等级的划分和评定,对新压力容器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对在用压力容器,按《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与原《容规》比较,本条第3款有变化,增加了移动式压力容器每6年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的要求;将固定式压力容器耐压试验周期改为每作两次内、外部检验,至少进行一次。

第133条 本条规定了在11种情况下,内外部检验期限应予适当缩短。

1.介质对材料的腐蚀速率大于0.25mm/年的,根据日本JISB8243对碳素钢作为严重腐蚀级别对待。

2.使用期限超过20年的(原《容规》为15年),经技术鉴定,或由检验员确认不能按正常检验周期使用的,应予缩短,这样比较合理。

3.其他情况系根据各地返回意见,以及检验或使用单位的实践而提出的。

第134条 本条规定了在3种情况下,内外部检验期限可以延长的情况。

1.与原《容规》相比:

(1)增加了“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前提;

(2)第二款检验周期由10年延至12年。

2.介质对材料的腐蚀速度低于0.1mm/年(划为轻微腐蚀范围)或有可靠的耐腐蚀金属衬里,要通过一至二次内外部检验验证后方可延长。

3.装有触媒的反应容器和装有充填物的大型压力容器,其定期检验周期应考虑触媒和充填物的设计寿命和实际使用情况。所以本条规定,这类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周期应由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和检验单位根据设计图样和实际使用情况协商确定。

第135条 本条规定了在6种情况下,进行内外部检验后必须进行耐压试验,以保证使用安全。

第136条 本条对在用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的特殊要求作了规定,这是根据国内发生事故的教训总结的,目的是保证耐压试验的安全。

第138条 是对不能按期进行定期检验的,以及设计图样注明不能进行内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的压力容器的规定,使用单位应提前提出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第139条 本条对大型关键性在用压力容器,确需进行缺陷评定作了规定。本条在原《容规》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几年来的实践以及各地返回的意见作了补充:

1.规定了确需进行缺陷安全评定的压力容器的范围。

2.在用压力容器缺陷评定采用逐个项目批准的方式。

3.负责缺陷评定的单位应对压力容器继续使用的安全性能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

原《容规》中规定允许开展缺陷安全评定来处理一些存在难以消除的严重缺陷但又具有使用价值的压力容器,对国内开展缺陷评定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并不完善,国内也还有些争议,认为这是以牺牲安全裕度为条件,根据到国外考察的同志介绍,日、美、英等国家官方也未认可。因此,目前国内宜采取慎重态度,不宜大力开展这方面工 15 作,特别要注意的是“大型关键性”和“确需”的前提。第七章 安全附件

(原《容规》27条 99版《容规》30条)第140条 本条对《容规》管辖的安全附件划定了一个范围,也是安全附件总的要求。与原《容规》比较:

增加了紧急切断阀和安全联锁装置,一共为7种。并明确规定制造爆破片装置的单位必须取得制造许可证,其他安全附件则应经安全监察机构批准或安全注册。采用不同的许可型式是延续国内现有的作法。

本条所指压力表、液面计和温度仪表除了指压力容器用的人工观察的仪表(计)外,还包括测试压力、温度和液面的自动控制装置。

第141条 本条规定,受本规程管辖的在用压力容器上均应装设安全阀或爆破片装置。若压力源来自外部,且已得到可靠控制,则可安装在管路系统上,本条同原《容规》。

第142条 本条同原《容规》,安全阀不能可靠工作时是指介质粘度大或腐蚀性强以及毒性程度高的情况,这时应采用装设爆破片装置或组合装置,并应符合GB150附录B的有关规定。

第143条 本条强调安全附件的设计、制造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对安全联锁装置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仍按照过去的作法,即这类产品应经省级以上(含省级)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合格后方可推广使用。安全阀的标准为GB12241—12243;爆破片装置为GB567;紧急切断阀应按《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等。

第144条 本条与原《容规》相同,即不得将易燃且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介质直接排人大气中,以免发生危险。

第145条 如果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的排放能力大于或等于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只要安全附件动作;介质开始排放,容器内的压力一般不会继续增加。当安全附件的排放面积或排放能力达不到要求时,则排放量小于容器的安全泄放量,在介质泄放过程中,容器内的压力会继续增加,甚至会大大超过安全装置的排放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可靠的计算或实验,合理地确定泄放口径、排放压力等参数。并使可能产生的最高压力限制在容器壳体材料所能承受的强度之内。或者根据可能达到的最高超压来提高容器的设计压力。

对于充装处于饱和状态的气液混合介质的压力容器,在选用爆破片装置做安全附件时,如果泄放条件不合适,当泄放口打开后,存在蒸气爆炸的危险。原因是加压情况下气、液两相平衡的液体,当其压力急剧降低到大气压时,可能导致液体过热,气液平衡遭到破坏,产生过热液体的蒸气爆炸。据有关资料介绍,蒸气爆炸产生的压力可达初始压力的2~3倍,使容器发生破坏,所以此类容器的泄放条件的确定必须经过安全泄放计算,方可使用。

第146、148条 为了保证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不得大于容器的设计压力,因为容器是以设计压力作为容器超压限制的起始压力。只有在特殊需要时,可以容器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作为容器超压限度的起始压力;在容器正常运行时,安全泄放装置处于密闭状态,所以安全阀的密封试验压力或爆破片的最小爆破压力应高于压力容器正常操作时的最高工作压力。

第147条 对移动式压力容器,为防止泄放装置动作频繁,引起泄漏,规定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为罐体设计压力的1.05~1.10倍,这与固定式压力容器是不同的。

第149条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即用压力容器的有效厚度确定的压力容器的最高许可压力,其值有可能超过该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用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确定的安全泄放装置的动作压力也有可能超过设计压力。这是既发挥了压力容器的潜力,又保证了安全的作法。但在采用时要注意,应由设计单位来确定,因为设计单位对压力容器的强度的影响因素最清楚。在有些情况下,如整体补强,虽然筒体厚度比计算厚度大,但也不能用这个厚度来提高压力 16 容器的工作压力,因为这里的厚度并不是“计算厚度”。所以,在本条中作出“应在设计图样上和压力容器铭牌上注明”的规定。凡设计图样和压力容器铭牌上未标明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使用单位不能改变最高工作压力。

第150条 本条对安全阀出厂的质量证明书和铭牌作了规定,与原《容规》相同。

第151、152条 与原《容规》相同。

第153条 由于国内市场较乱,有些新出厂的安全阀性能并不能保证,所以,应在投用前进行调试,一般应校验开启压力和密封压力,有条件的,可校验回座压力。有特殊要求的,则应进行安全性能试验。

第154条 本条是对安全附件的检验或使用周期提出的要求。与原《容规》相比,安全阀的定期检验周期未变,压力表和测温仪表的校验周期也未变,爆破片装置的使用周期有变化;除立即更换和每年更换的规定外,由于爆破片是高精度的压力敏感元件,其爆破压力允差小,目前国内外生产的爆破片种类繁多,某些爆破片在长期使用或库存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爆破性能不够稳定,为确保爆破片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不管使用工况如何,都应定期更换,一般为2—3年。特殊型式的爆破片装置使用时间按厂方提出的参数确定。

第155条 增加了对安全阀的校验单位和校验人员的要求。

第156条 本条内容同原《容规》,主管压力容器安全的技术人员在场的目的是为监督并了解安全阀校验的工作质量。“主管压力容器安全的技术人员”可理解为压力容器使用单位中主管压力容器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及主管安全的管理人员或使用单位的技术、安全负责人。

若安全阀由专业检验单位校验,专业检验单位检验员应出具校验报告,铅封时应在场监督。

第157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即安全阀应停止使用的几种情况。

第158条 本条同原《容规》,即装设减压阀的要求。

第159条 本条对金属爆破片装置提出要求,即应符合GB567《爆破片与爆破片装置》的要求。

第160~163条 这几条是对压力表的选用、安装、检验和报废的要求,其内容与原《容规》基本相同,提出“选用的压力表,必须与压力容器内的介质相适应”的要求,是因为有些介质对压力表所用的材质有腐蚀,对于这种情况应注意压力表所用材质不能与所安装的压力容器内的介质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停止使用的情况中,增加了第5款。

第164~167条 是对液面计的选用安装、检修和报废的要求。这部分内容与原《容规》基本相同,第164条增加了第5款和第7款。第166条中提出的对液面计实行定期检修制度的规定比原《容规》更具体了。第167条中规定“出现假液位”时,液面计应停止使用。其中,“出现假液位”指因液面计质量原因而造成假液位,如属其他原因要检查清楚,如果能防止假液位的出现可以不换液面计。

第168条 本条与原《容规》相同,对需要控制壁温的压力容器,规定必须装设测温仪表,以防事故。

第169条 本条为新增内容,对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包括蒸压釜、硫化罐、染色机、消毒锅、灭菌锅等压力容器上的安全联锁装置提出要求。第八章 附 则

(原《容规》3条 99版《容规》3条第)第170条 压力容器发生事故时,发生事故的单位应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处理规定》报告和处理。强调了及时报告和认真处理。目前我国压力容器的事故率还很难准确统计出来,除了基数不清楚的原因,事故上报不及时,也是原因之一。希望各地能认真按规定要求及时报告。

第171条 本规程的解释权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因为规程是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生效的,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具体说,就是通过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进行解释。

第172条 考虑到各地贯彻执行本规程要有准备的时间,确定本规程自2000年1月1日起执行。附件

(原《容规》5个 99版《容规》7个)1.附件一,增加三款,即介质毒性程度的分级和易燃介质的划分(原《容规》列入正文内容)压力容器中化学毒性程度和易燃介质的划分按HG20660的规定。

2.附件二,同原《容规》。

《容规》中纳入这个附件的目的是为帮助设计人员判断压力容器是否属于低温压力容器。该附件是依据国家气象局提供的1971年至1988年全国气象台站月平均最低气温等值线图,然后找出等值线所经过的县级行政区,再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对附件二有以下两点说明:

(1)因行政区划分等值线并非完全吻合,为管理方便,在等值线附近的个别地区有宽严不均现象。

对零下20℃地区要求过严的有:内蒙古的乌审旗、托克前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青海省的格尔木市和西宁市及周围地区;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西藏的东经90°以东地区。

对零下20℃地区要求过宽的有:甘肃的明水野马街以北地区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民乐县,宁夏的石嘴山以北地区;陕西省新片以北地区。

(2)国家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是从全国部分气象台站的数值中提炼出来的,其等值线只能标志一个大的趋势,对于个别有小气候的地区可能未考虑到,如果个别地区有小气候,或在零下20℃线附近的地区发现与本附件的规定有较大出入时,应以当地气象资料为准,尤其要注意宽严不均的地区。

3.附件三

本附件为参考件,即制造单位可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增减质量证明书的内容。

(1)因本附件是以典型的压力容器产品为模式编写的,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不同型式的压力容器,其结构上繁简情况相差较大,所以在一个附件中不可能对各种压力容器都规定出质量证明书的内容,而只规定一二种质量证明书的型式又包含不了各种结构的压力容器,所以为使结构简单的压力容器在要求上不致过严,结构复杂的压力容器在要求上不致过松,故本附件定为参考件。

(2)虽然本附件为参考件,但并非不管内容如何,制造单位可以任意出具质量证明书。只是不必要的报告可以不出,如热处理,若在该台压力容器上未作,则质量证明书中这个报告就可以不出。涉及到附件三中所列各种报告,在基本内容上还应按附件三。规定出具,如压力试验报告,若压力容器通过了试验,就要按附件三(11)《压力容器压力试验报告》规定的内容写,不能只写试验结论。

(3)本附件三中所列各种报告都要按台出具。

4.附件四

本附件用于使用单位掌握压力容器基本参数,不要与《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中的附件一《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混淆。使用该附件时应注意:

(1)压力容器结构简图指能把压力容器基本结构表示清楚的单线草图,对局部结构可不表示。

(2)安全阀或爆破片一栏中要把该台压力容器上的所有安全阀或爆破片或与该压力容器 有关的系统上的安全阀或爆破片都写入,若栏目不够,使用单位可以增加。

5.附件五与原《容规》比较:

(1)在安全阀排放能力计算中增加亚临界条件下气体泄放能力的计算公式。增加介质为液体和饱和蒸气的计算公式,以方便使用。

介质泄放时,通过泄放装置的可压缩流体的流量随下游压力的降低而增加,直到临界状态为止,此时,下游压力的进一步降低也不会使流量增加,所以当可压缩流体流经泄放装置时存在着临界流状态和亚临界流状态的区别,此处增加了在亚临界条件下气体泄放能力的计算公式,以求更全面更合理。

(2)在爆破片排放面积计算中增加亚临界条件下气体泄放能力的计算公式。增加介质为液体和饱和蒸气的计算公式,以方便使用。

对可压缩流体(如气体)在泄放过程中,其质量流量受到设备及爆破片装置入口管道形状的限制,在单相流动的情况下,形状不同的管道,气体排放的系数有所不同,其值取自爆破片及爆破片装置国际标准ISO6718—1991。

(3)爆破片厚度由具备制造许可证的单位负责计算确定。

注;修订说明及条文解释是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组织编写的。由宋鸿铭高级工程师执笔,侯明烈高级工程师修改,校对。重点问题说明中所涉及到的几个专项内容,由锅炉局特别邀请有关专家执笔。这些专家是:全国化工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高级工程师应道宴、中国通用石化机械工程总公司副总工程师秦晓钟、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陈良材、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寿比南等。我局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处吴燕处长也参加了有关专题说明的撰写。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下载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材 料第三章 设 计 第四章 安装、使用管理与修理改造第五章 定 期 检 验第六章 安全附件......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材 料第三章 设 计 第四章 安装、使用管理与修理改造第五章 定 期 检 验第六章 安全附件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了......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 第1号修改单 (对2011年12月第1版的修改) 一、正文修改 1. 1.3.1修改为:“罐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450L,气瓶容积大于或......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常见问题答疑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常见问题答疑 第一部分 《简规》的特点 1.《简规》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简单压力容器只能采用单腔结构型式;壳体之间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筒体形......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上)[推荐5篇]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上) 1 总则 1.1 目的 为了保障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

    补《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考试复习题

    补143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考试复习题 一、是非题: 1根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压力容器应具备的条件是: (1)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察规程监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察规程监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了保证压力容顺的安人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范文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为了确保锅炉安全运行,保护人身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2条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