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科学梦——上海科普名家风采》
30多年来一群辛勤耕耘的科普作家的趣闻轶事是一本集中反映科普作家事迹的不可多得的好书。该书特色鲜明、风格独特、事迹感人,适应时代需要、社会需要,值得一读,特此推荐。”——这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处推荐该书的一段话。
该书由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李正兴编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介绍了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47名具有独特风采和神韵的科普名家典范,他们既是专家作者,又分别是科普作家、科普翻译家、科普评论家、科普美术家、科普摄影家、科普编辑家和科普影视编导。他们长期辛勤耕耘在科普的田园中,在繁荣科普创作的探索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创作的作品以科普的特定语言、文字和图像,展现了科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他们以强劲的敏锐性和观察力,将款项发展带来的新思维、新成就传递给读者,使人们既增长了科学知识,有促进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提高。尤其是提高了人们识别伪科学的能力,树立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正确理念,对邪教的歪理邪说有了较强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水平。
在书中,作者用纪实文学的手笔,生动地描述了科普作家成长成熟的路径;真实地反映了科普专家奉献爱心的精神;深入地记录了科普专家把握规律的特点;深刻地体现出科普专家不畏艰难的品格;形象地刻画了科普名家富有个性的风貌。既展现了他们许多感人的事迹,又用风趣的笔触,写出了中国科普名家的趣闻轶事,内容极其丰富,读来不忍释手。
——科学家钱伟长、陈念贻、卞毓麟等在各自领域奋斗而多有建树的感人故事;
——大名鼎鼎的科普作家叶永烈,是如何从一个作文不及格的孩子发展成了作家,并为《十万个为什么》挑起了大梁;
——从武汉走出去的著名编审曹燕芳,19岁时走上编辑岗位,如何选择和培养了叶永烈等一大批作家,编辑出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普名著;
——科教电影记载的中国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国第一代宇航员培训的科技故事;
——中国第一个科教电影厂摄影家项先尧等在拍摄《天体的来龙去脉》、《大江截流》、《中国大鲵》、神农架跟踪金丝猴等各种科研拍摄活动中的科学知识及娃娃鱼、金丝猴等动物的趣闻轶事;
…….。
这些,都让人大开眼界,从中会学到不少知识,也感悟到一个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及其成功的快乐。
建议我们从事科普及反邪教工作的朋友们,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从中吸取丰富的科学营养,滋养科学文化,感悟科学之美、领略科学魅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我的风采我的中国梦主持词
娄庄中心学校“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我的风采,我的中国梦” 经典诵读展演主持词
主持人:魏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当十八大拉下帷幕的时候,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却处处飞扬。我们小学生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复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希望,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今天,我们娄庄中心小学在这里举行中国梦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演出。让我们用掌声有请我们娄庄中心学校的唐主任上台讲话。
中国梦经典诗文诵读展示现在开始
请欣赏来自一(1)班刘丽丽老师的诵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下面请欣赏一(2)班陈维英给我们带来的岳飞的词《满江红》 看,天上有一群小白羊,有的站着,有的躺着。请欣赏来自 一
(3)班的《天上的小白羊》。
雨点儿落在草地上,小草会更绿;雨点儿落在树林里,树会更高;雨点儿落在花园里,花会更红请欣赏来自一(4)班的《 雨点儿》
赏月诗词往往轻逸孤寒,苏东坡的词如飘渺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请欣赏来自二(1)班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请
欣赏来自二(2)班的《 一株紫丁香》。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请欣赏来自二(3)班的《植物妈妈有办法》。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请欣赏来自二(4)班的《北京》。
秋的声音,在每一棵小树里,在每一只大雁里,在每一丛小草里。请欣赏来自,三(1)班的《听听秋的声音》。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古诗华夏文明。请欣赏来自 三(2)班的《古诗四首》
下面欣赏三(3)班《我们的民族小学》我们一定会被那色彩绚丽而又朴素自然的文字深深吸引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请欣赏来自四(1)班的《 延安我把你追寻》。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请欣赏来自四(2)的《 观潮》。
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千古名句、优秀诗篇请欣赏来自五(1)班的《古诗三首》。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
请欣赏来自五(2)班的《走遍天下书为侣》。
诗词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了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请欣赏来自六(1)班的《古诗词四首》。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请欣赏来自六(2)班的《中华少年》。
与经典同行,传承华夏文明。与圣贤为友,启迪人生智慧。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姿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下面有请我们娄庄中心学校的刘校长上台讲话,大家掌声欢迎。
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我的风采我的中国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演出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欣赏与参与。
2013年9月26日
第三篇:我的科学梦
我的科学梦
周煜洋
很多人都有梦,我也有梦,但我的梦离我很遥远,仿佛与我相隔千山万水,但我还是很多次幻想到我追到它了,它就是科学梦。
从很小开始,我就对科学家怀有崇高的敬意。他们是那么伟大,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每当我想起他们,脑海中就浮现了他们做出的伟大贡献。
脑海中,记忆最深的就是钱学森。他为人类航天科技和导弹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制造了属于中国的第一枚导弹。还有李四光,他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地质学家,他为中国做出的贡献不可估量。他带领中国团队,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地质教育和地质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还有邓稼先,它是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他领导并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为我国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近年来,一棵棵梦想之树已成为了一片梦想之林。“神舟九号”成功起飞,并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蛟龙号”又在海底成功突破7000米大关„„
科学的历史在不断更新,但前人们做出的贡献永远不会被磨灭,同时也留给了我们责任和使命。我想:前人们留给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不正是我们一路向前的动力吗?虽然这条追梦之路前方曲折泥泞,但我们都应该明白肩上的使命之重。现在,中国科学家正在实现中国的航天梦,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将建成,载人登月也马上就要实现,而且我国已完成大飞机首次飞行,还有很多科学成就,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么给你们说吧,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明专利突破百万的国家。
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如果你有一个科学梦,那你就要马上行动起来,好好学习,不管哪个科学家,他们都牢牢掌握如海般的知识量,没有知识,不管你的梦想离你有多近,你都不可能抓住它。记住,不是杰出的人才能追梦,而是追梦的人才杰出,让我们在追梦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属于你的贡献!
第四篇:上海院士风采馆
《上海院士风采馆》活动设计案例的编写提要
一、编写的指导思想
1、活动设计要涉及三类课程,方便学校和各学科教师参加和选择。
2、编写的过程也是实施的过程,形成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和若干个学校基地。
3、活动以短小精悍为主,便于教师选择、参与和组织。
4、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二、拓展型课程
这类课程的活动的一般流程是:学习→参观→交流。教师先确定某一专题,举办系列讲座,让学生了解有关院士的知识,了解院士们的事迹和风采。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上海院士风采馆”参观学习。最后学生回到学校进行讨论,或者展示交流。示例如下:
1、走近《上海院士风采馆》(1)建筑外观、主体建筑(2)基地的布局
序厅:科技隧道、院士阳光墙。
A、奋斗与辉煌展区:祖国的呼唤、科技的足迹、平凡的人生、我们在一起。
B、梦想与追求展区:生活之美、造福人类健康(微观层面)。C、使命与荣耀展区:综合国力、强国之梦、持续发展(中观层面)。
D、开拓与创新展区:核心战略、未来生活(宏观层面)。尾厅:《院士之光》影片(3)院士制度的常识。
(4)了解60位常规展示院士的事迹。
(5)了解目前在杨浦区生活工作52位院士的情况。(6)参观“上海院士风采馆”。
(7)讨论和交流活动,主题班会,故事会活动。
2、物理学科相关院士的故事
(说明,这类故事也可以包括数、理、化、生、劳、信、科、地等理科学科,故事可由若干个该学科的科学家的事迹组成。由于理科老师都可以参加,所以相关的拓展课数量不少。)
(1)拳拳赤子心——记钱伟长(2)从“596”到“639”——记邓稼先(3)“我愿意隐姓埋名一辈子”——记王承书(4)“两弹一星”元勋——记吴自良(5)向太阳要能源——记褚君浩(6)人工智能领域的耕耘者——记陆汝铃(7)参观“上海院士风采馆”。(8)演讲比赛。
3、造福人类健康的勇士(说明:这类拓展课涉及衣、食、筑、行、健康、国防诸多领域中的某一领域,和学科教学内容若即若离,往往涉及几个学科。例如理化生;数理化;生化;理地信息、理化技等等。这类拓展课可以两个教师共同参与编写。)
(1)手术室是我一辈子的战场(吴孟超)(2)病毒是美丽的(闻玉梅)(3)“动物药厂”的缔造者(曾溢滔)(4)中药研究的现代化探索者(金国章)(5)妙手仁心的骨科领跑人(戴克戎)(6)断手再植的奇迹(陈中伟)(7)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8)“井冈霉毒”之父(沈寅初)(9)参观“上海院士风采馆”。(10)学生摄影作品展览。
4、你们是杨浦区的骄傲
(说明:目前在杨浦区生活工作的两院院士有52位,杨浦区区委和区政府把他们作为服务的重点(四套班子领导与他们结对交友),建立了杨浦区院士服务中心。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其中有些院士的科学精神和辉煌成就知晓较少,组织编写他们的生活中的故事,可以使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为服务院士做点贡献。
(1)52位院士的概况
(2)天道酬勤(周勤之上海机床厂)(3)坚持方向,全力投入(谷超豪复旦)(4)痴迷和坚持(赵东元复旦化学)(5)
(李国豪同济)(6)
(曹雪涛二军大)(7)杨浦区院士服务中心的工作(8)参观上海院士风采馆(9)制作贺卡活动(10)贺卡赠送活动
5、绘画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美术学科)
(1)教师提供院士风采馆、越江隧道、八万人体育馆、东方明珠塔地铁列车、浦东机场、黄浦江三座大桥的图片。
(2)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3)参观上海院士风采馆。
6、用卡纸设计、制作和院士相关的上海景观(劳技、美术)教师提供样品和图样、讲述制作要领、学生二人一组进行制作。例如八万人体育馆、院士风采馆、高速列车车头、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复旦大学光华楼、浦东机场等。
7、学乐器演奏院士赞歌(音乐、艺术)可以采取的方法:
(1)用乐器演奏歌颂科技发展的歌曲、然后上台表演。(2)唱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国防现代化的歌曲(3)教师介绍歌曲的背景、欣赏优美的歌曲。推荐歌曲:(暂空缺)
8、影视欣赏(团队、班主任、音美教师)
选择七、八部反映院士精神的电影或电视片,例如《蒋筑英》 方法:教师介绍故事背景、学生欣赏作品、写影评、制作网页或墙报。
推荐电影:(暂空缺)
9、生活中的院士(语文学科)
可以由院士们的亲属、大学社区小院中的邻居、听过院士报告的学生编写他们生活中的某一片断,使院士们更加丰满,也更容易让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例举几篇典型的范文,讲述这类“
二、三事”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习写作、要求真实感人。
也可以由各校(例复旦附中、复旦二附中、兰生复旦中学、交大附中、上外双语学校等)整理收集以前几届作文比赛中的范文,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学习院士的感人事迹。
三、研究型课程
围绕上海院士风采馆开展的研究(探究)活动,要充分利用馆内的图片、实物、声音、文献等教育资源,还可以利用其他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科研院校和互联网络等资源,院士风采馆内提供的丰富的科学、历史、文化资源是校内难以完全寻觅。研究活动要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过程性和问题性的特征,教师可以采用团体合作探究和个体探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动手制作、主题探究、调查研究、科学 研究、角色表演、主题班会、实地摄影、写生活动等实践活动。
参加这类活动的人数一般为10-25名,时间建议为1个月至一个学期。
1、编写上海院士风采馆的解说词《院士风采》 ①明确任务:编写六个展区各个单元的解说词 ②收集展览会、博物馆、科普电影的解说词 ③知道解说词编写的一般要求
④上网查找上海风采馆的展馆资料、知道它的大概布局。⑤制定展馆解说词的框架和提纲 ⑥各组选择编写相关展馆的解说词
⑦参观上海院士风采馆,知道各展馆实物、图片和相关音乐表达的主题,拍摄照片。修改编写提纲。
⑧各组编写解说词。
⑨修改解说词,确定配播的音乐
⑩展示照片,播放主题音乐,朗读解说词。
说明:也可以选择《共和国的脊梁》、《登攀科技高峰的勇士》、《生活中的科技之美》、《院士们的少年时代》等题目,编写风采馆的部份展馆的解说词。
2、测量与绘制地图
(1)任务:绘制导游图,为初游者提供服务。(2)平板仪测绘地图
A、学习习近平板仪测量长度的方法。B、选择黄兴公园内或黄兴公园门口的开阔区域,安置平板仪; 对中操作;整平操作;定向操作;
C、用平板仪测量:以平板仪为控制点,测量OA、OB的距离。D、将黄兴公园门口的区域边界设立若干点。(一般不超过10个),上海院士风采馆两侧也设立二个点,对这些点(C、D、E、F、G、H、L、J)进行观测。
E、在图纸上绘出上海院士风采馆周围的地图。
(3)、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观测点进行定位,验证“平板成图”的成效。
(4)、对上海院士风采馆展馆内部进行测量,绘测导游图。标上各展馆的名称。
3、沿陈吉余院士足迹前进(1)学习陈院士的生平事迹(2)参观上海院士风采馆
了解有关河道测量、河口海岸、滩涂生态、湿地保护、水生生物、河流水文等领域院士们的研究情况。
(3)调查河流的水文和水质(黄兴公园内)A、水体温度分布:河面、河底、中间
B、水体盐度:采集水样后,要求测出不同的盐类 C、水体的硬度:主要测量钙、镁离子总蛳 D、水体的PH值(4)测量过水断面的面积 A、从桥梁附近河道的水尺、读取河道水位 B、在桥梁边,测河道的宽度
C、以测量间距0.5m,确定测量点,依次测量河道水深,并记录。D、画出河道断面面积形状图(河道横截面图)。E、计算断面积,计算河流过水断面面积。
4、教育戏剧《小豆豆笑了》
沪语剧,将一院士的回忆文章改编成剧本、学生分配角色、自己排演、演出汇报,让孩子的天性和院士童年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想象、语言表达和形体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杨浦院士的寻访
(1)参观上海院士风采馆,或者查阅相关网站、资料,知道杨浦区工作生活院士的概况。
(2)在杨浦区地图上标注出相应的57个点(地图大小约为4张A4纸大小)
(3)用速写、漫画、摄影、图案等艺术形式,表达某一院士的标志性成就,尺寸大小要求一致。
(4)在图片下方写上简要文字(十字左右)。(5)将图片和文字粘贴在对应的57个点上。
(6)该活动建议3人为一小组进行活动,每组完成3-5名院士的图片制作。
6、院士风采院艺术沙龙活动 一个学校某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相聚一起,进行艺术沙龙,把科学艺术结合起来,感受科学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陶艺作品制作
A.学校张贴海报,开展“院士风采”陶艺活动 B.组织陶艺小组,了解院士们的贡献和事迹
C.到“建设初级”、“ 杨教附中陶艺馆”,制作院士们的作品、居住大楼、生活用品等。
D.作品烧制或拍摄成照片,写作品的文字描述 E.作品陈列、作者留念(2)摄影作品的比赛
A.张贴海报,学生自愿参加摄影小组 B.拍摄院士风采馆的外景和内景的照片 C.展示学生的作品
D.组织其他学生进行投票,优秀作品予以奖励(3)主题音乐会
A.和用广播和海报,确定主题,欢迎学生参加
B.确定策划人,会标制作人、灯光设计人、节目名称、节目主持人、串联词执笔人,名人名小组去准备
C.举行“XXXX”主题音乐会,在黄兴公园举行 D.对音乐会进行照片拍摄或录像拍摄(4)吟诵诗词和散文 A.成立文学社
B. 了解院士们的文学爱好和造诣 C.寻找院士们撰写的美文和诗词 D.吟诵院士的诗词和散文
以上活动活动后,应将有关照片、资料收集起来,制作一本《“院士风采”艺术沙龙活动作品集》,或者拍摄一部名为《“院士风采”艺术活动记录片》。
7、猜谜语活动
(1)布置每位学生制作一条谜语的任务
(2)每位学生熟悉一位院士,每位学生和院士一一对应,不重复。
(3)布置谜语的内容:院士格言、院士座右铭、院士突出事迹、主要荣誉等。
(4)参观“上海院士风采馆”。
(5)阅读有关院士的书籍或上网查寻院士相关资料。(6)编写谜语和谜底
谜语格式:性别、主攻领域、格言(或事迹)
(7)教师组织几位学生选择或修改谜语
(8)学生介绍200位院士的主要故事,用计算机呈观院士照片(9)制作灯谜(10)举行猜谜活动
(11)评选猜谜能手,并给奖品奖励
8、初中生了解两院院士情况的调查(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小组调查的主题
(2)参考调查主题:受学生欢迎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情况调查;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有关知识的调查;参观过上海院士风采馆情况的调查;认识上海170位院士情况的调查;院士青少年时代学习情况知晓多少的调查等等。
(3)各小组设计调查问卷(4)确定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5)汇总调查数据(6)完成各小组调查报告
(7)交流与展示、成立宣传院士风采的志愿者团立
9、我们的《院士风采》系列照片(1)班级集体分成几个小组
(2)确定想表达的主题:展馆特色;区院士服务中心;第一展馆;院士奋斗;他们的青年时代等。
(3)收集其他博物馆、展览会主题表达的图片或录像片资料(4)参观“上海院士风采馆”(5)讨论确定十张照片的构思(6)拟定文字描述
(7)到“上海院士风采馆”实地拍摄(8)对照片、文字进行排版、形成精美的壁报(9)举办照片壁报的展览会
10、走进植物王国
A、参观“上海院士风采馆”,知道研究植物的科学家的姓名。了解院士研究的方法
B、观赏黄兴公园内的植物,C、调查几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D、调查植物的生态环境:气候情况(降水量、温度、湿度)、土壤特点(土质、酸碱度)
E、植物标本的制作(枝条、叶)
F、观测、记录植物发育的始期(某一植物刚开一朵花,叫开花始期)
G、根据植物确定南北方向:
树木的枝叶是茂盛还是稀疏
树皮是光洁还是粗糙
叶片的叶脉是粗还是稀
果实成熟是早还是晚,果实的颜色较深还是较浅
四、实践活动
“上海院士风采馆(黄兴公园)一日游”活动设计
1、前期准备(略)
2、活动开幕式:
时间:上午8:30----9:00 地点:上海院士风采馆广场 背景:探究、合作、体验(会标)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开幕式议程:
主持人宣布:院士探究活动开始
学校校长讲话
风采馆负责人致欢迎词
年级组长提活动要求
学生代表发言
3、“认识自然”小组的活动
A、参观风采馆,重点了解植物、水文方面院士的事迹 B、认识黄兴公园的10种植物
捡、拾植物的枝、叶,制作标本
用绘画形式,表达黄兴公园植物的生长特征 C、了解公园河流的情况
探究河流的水质
了解河流内的动植物
讨论河流水质和动植物的关系
4、“寻找院士”小组的活动
A、参观风采馆,寻找你最崇敬的5位院士,填写简单事迹 B、寻找有共同特征的5位院士,他们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填写表格
C、寻找你最感兴趣的1位院士,用几句话描述,绘画他的头像 D、在草坪上休息,唱歌
5、“风采馆之声”小组的活动
要求:为“上海院士风采馆”选配合适的乐曲和歌曲 A、参观风采馆,了解6个展馆表达的主题
B、分析乐曲和歌曲的类型———交响乐、独奏、小夜曲、合唱、独唱,知道它们在 展馆表达的意境
C、选择6首合适的乐曲或歌曲:曲名、作者、情绪或意境 D、在草坪上播放乐曲,大家欣赏,学生独唱和小合唱
6、“院士和我心连心”小组的活动
A、描述自己的梦想,用文字将它记录下来
B、参观黄兴公园,选择合适的景点将自己的青春拍摄下来 C、参观风采馆,寻找一、二位院士的奋斗路程。用抒情笔调描述梦想
D、举办“院士和我心连心”演讲会,朗诵我的梦想
还可以设计主题班会、故事会等(略)
五、基础型课程(略)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院士们的科技创新、爱国精神,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动事迹。
第五篇:感触名校名家风采提升课堂教学效
感触名校名家风采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2011年12月,我作为语文骨干教师,有幸参加了方略教育组织的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秋季访学活动,先后到达了上海的建平实验小学和卢湾一中心小学、武汉的红钢城小学和常青实验小学参观、听课学习。此次访学活动,让我从平常繁杂而忙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机会静下心来,近距离聆听了高晖老师、田荣俊校长、沈伟栋校长、程校长、吴瑾莲校长等几位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近距离欣赏了上海教师执教的《桂林山水》、《惊弓之鸟》、《蝉》、《白云仙境的悲哀》、《琥珀》等5节返璞归真的语文课,亲身感受了武汉教师执教的《友谊的航程》、《手语》、《如梦令》、《山和海的书信》等主动教育模式高效课堂,观摩了四校的教研活动和校本课程研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从专家的理论指导到一线教师的教学示范,让我欣赏了丰富的“教研”大餐,名家名师的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收获。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语文教育扎根沃土
在短短的两周里,无论是聆听专家讲座,还是进入校园感受氛围,进入课堂体验教学,与学校师生短暂的交流,都会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优雅的人文环境。从拥挤、嘈杂的大城市的人流、车流中解脱出来,进入校园,接触老师和孩子,感觉仿佛来到了陶公笔下的世外桃源。每一个声音,每一处景物,每一个角落,每一位老师和孩子,都会让你感觉到特别的舒适自在,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淡泊与宁静。凝神顿悟,这一切源于文化的积淀。语文课上看似轻描淡写,举重若轻,却让你隐隐感觉到老师们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语文素养,孩子们高超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一切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宜人的文化氛围,有了这样的沃土,才能孕育出全国一流的文化与教育。
二、尊重个性,追求理想,让语文教育如沐春风
来到这里的学校,师生们脸上看不到疲惫、无奈与迷茫,流露出来的是灵动鲜活的个性,蓬勃向上的朝气,无比的自信。从老师们的讲座、教学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对教师职业的坚守,更多的是对教师事业和教育理想的追求,“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坚守教育信养”等一些在我们认为是理想主义的境界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让我真切的感到了小学教师甘当平凡,但绝不平庸,一样可以“光彩照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当中,都能感受到对学生个体、个性的尊重和浓浓的人文关怀,从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当中都能感受到老师们精益求精、严谨治教。这里的教师们为什么能以校为家,哪怕是我们似乎已经倦怠以至于厌恶的两点一线,单调乏味的教学生活也能怡然自得? 我个人肤浅的认为,他们高远的职业理想扎根于
1平凡的教学现实之中,开放、竞争的教育氛围和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让这里的小学教师很有盼头,可以大有作为,只要你足够优秀,同样能够充分地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三、回归自然,让语文教育返璞归真
新课程改革实施了很多年,但对于我们这些80年代参加工作的小学语文教师,还是感到许多困惑。由于自己过去的语文教学大多按部就班,形成惯性,完全被应试教育束缚,总认为这样教了多少年了,成了习惯改不了啦,那是年轻教师的事儿,其实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怕麻烦,不愿意改,多少年前我就这样教,现在不也挺好的,何况成绩也不差,干嘛自找麻烦呢?基于这样的现状下心理,要想转变过来,确有困难,平时又不注重学习和更新,到底要如何改还是有点儿一头雾水。通过这次的访学活动,切身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涉及到课程、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等许多方面,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普通意义上的教学改革这一肤浅的层面上。在实践中,上海和武汉的老师们重视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与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准确定位,由“教学的主宰”转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改进自己的“教”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激发了兴趣,培养了自信,较好的落实自主学习,落实读书实践,真学语文;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乐于发表个人在学习中的的感受与见解、思考与发现,学生有个性地学语文。在我们身上还屡见不鲜的注重内容分析、机械重复的单项训练的语文教学,老师主宰课堂,“牵着学生走”的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语文教学,在这里早已完全淡出语文课程。取而代之的是 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等新课程精髓的返璞归真的语文教育。
四、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打破“教师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又要防止流于形式,放弃教师主导作用的情形出现。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要具有重塑自我的涅磐精神,彻底改变教师独步讲台,高高在上的“满堂灌”、“独角戏”式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构建,要紧紧围绕学生,依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的积累程度,学习的具体情况,动态地设计;教师应当用心去揣摩学生的心理,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希望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对哪些知识感兴趣,想学什么,要学什么。使语文课堂教学从过去的完全在教师已知、既定的预设掌控之下
突出“重围”,恢复其预设和生成交替,充满活力的真面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生动活泼、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省时高效的学习。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师生在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中一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要彻底打破“课本为中心”,不应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教科书仍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
过去,教师常常一切从课本出发,置学生于不顾,挖空心思,精心设计一相情愿的教学模式,学生偶有适从便赢得善于驾驭教材,课堂教学有个性、有特色的赞誉,倘若学生无以适从,就强加给他们诸如“启”而不“发”之类的“罪名”,学生何“罪”之有?何等冤屈!教师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因地、因时、因生制宜,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但是,也应当看到,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因此,它又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对于资源有限的地区、学校,更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应当潜心钻研教材充满弹性的空间,充公挖掘教材潜在效益。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地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积极营造恰当、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要用好教科书,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要彻底打破“课堂为中心”,反对把师生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但课堂教学仍然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语文教学一定要结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局面,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要让课堂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引导学生在自然、在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重视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的增强,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学习、交往中应用语文的乐趣,继而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对语文的兴趣。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如梦令》课例分析
----楚雄州永仁县永定小学刘剑
2011年12月15日下午第一节课,我有幸聆听了武汉常青实验小学李文燕老师执教的《如梦令》一课,亲身感受了“主动教育模式”高效课堂的魅力。现将自己的听课经过和感受呈现出来,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课前活动:你认为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性?(师提问)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读课题《如梦令》,导入新课
1、检查自主学习情况,用一句话介绍李清照。
2、教师介绍宋代词人李清照的生平。
3、师:诗与词有什么不同?请学生交流查询资料的情况,教师补充了词牌、词的上阙、下阙等知识。
分析:教师娓娓道来,深情地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就连听课的老师们也有了读一读词的欲望,可老师就是不让学生初读,而是提出了“诗与词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继续下面的教学活动。在此,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值得商榷。
第二版块:筛选课前生成问题,生成组内合作学习问题
1、交流问题生成单,每个小组筛选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组内合作学习问题。
2、教师出示“学路建议”:你读一读这首词,画出你觉得要给大家提醒的字词的读音;认真读好每一句,讨论这首词的节奏和韵律,作上记号。
分析:此环节较好地体现了“主动教育”教学模式的精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值得借鉴和学习。
第三版块:各小组进行交流和学习活动。
(一)学生初读,交流学习收获
1、感情朗读,读准词的节奏和韵律。(初读展示)
2、教师提出“诗与词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分析:从学生交流查询资料的情况来看,效果不佳。原因可能是这个知识点难度大了一些,离学生远了一些,学生当然对此不感兴趣,这个问题也不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而是教师为了教学需要提出来的,于是教师接着补充。这样的教学预设是不是非有不可,值得商榷。
此环节是否可以调整为让学生交流一下初读感受,这样更为贴切。
3、学生第二次展示朗读,教师即使评价。
4、小组展示朗读,教师即使评价。
分析:教师紧紧抓住了古诗词教学的关键----诵读,读出了语感,读出了情感,读出了美感。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时感受词的画面和领悟词的意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解词意,疏通文义。
学路建议:根据课文里的批注,结合自己的学习理解,说说词的含义。
分析:疏通文义是古诗词教学的难点。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让学生对疑难字句做上记号,学生讨论解决疑难。教师没有为难学生,让学生断章取义,逐字逐句地翻译文本,避免让学生感到很枯燥,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有关工具书,了解诗歌大意就行,达到了让学生自觉去读词的目的。
第四版块:教师小结,拓展。
1、师:我们要把词读深、读宽,读出画面,请听教师的示范朗读(配音)。
分析:教师的示范朗读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特别是面对这样大的场面。教师读出了语感,读出了美感。把大家引入了词的画面和意境,感染了学生,也感染了我们,令人叹服。读得这样好,为什么不在导入环节就展示一下呢?有点“千呼万唤使出来”的感觉。
2、拓展小练笔:教师出示三个画面(群鸟展翅高飞、溪水潺潺、荷花盛开),请学生练笔,并交流展示。
3、师:其实这三幅画联系起来就是一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沉醉在这美丽的画卷中,让学生配乐朗诵。
4、引导学生理解词人的感情。
分析:古人有“一首诗词一幅画”的说法。通过朗读和练笔,再次让学生感受“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感悟词的意境,触摸词人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的共鸣,自由抒发独特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情感体验,初步学习了赏析经典诗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本节课最为亮丽的一笔。
总之,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仅能轻松愉快、主动地学习这首词,而且能通过朗读、练写等形式扎扎实实学语文。不失为一节朴实无华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