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全国就业创新高校50强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经过学校总结、推荐申报、专家初选、社会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环节,推选产生了2016年度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现将名单公布如下(按照行政区划排列):
一、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19所)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二、省属本科院校(25所)
北京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温州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协和学院
黄淮学院
黄河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西大学
海口经济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文理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
西安外事学院
三、高职高专院校(6所)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教育部公布典型全国就业50强高校名单
教育部公布2012-201350所全国毕业
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
发布时间:2013年5月24日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公布了2012-2013 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其中16所高职高专院校名列其中。50所学校名单如下:
1.北京科技大学
2.南开大学
3.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4.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5.内蒙古财经大学
6.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7.长春中医药大学
8.吉林财经大学
9.东北电力大学
10.哈尔滨工业大学
11.黑龙江大学
12.黑龙江工程学院
13.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14.上海外国语大学
15.上海海事大学
16.上海师范大学
17.上海医院药高等专科学校
18.河海大学
19.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20.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21.宁波大学
22.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3.安徽师范大学
24.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5.福建对外经济贸易技术学院
26.华东交通大学
27.山东大学
28.青岛大学
29.山东农业大学
30.山东英才学院(民办)
31.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32.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33.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34.武汉理工大学
35.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36.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37.湖南科技大学
38.湖南工业大学
39.湖南科技学院
40.华南理工大学
4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42.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43.西南大学
44.重庆文理学院
45.四川大学
46.西南财经大学
47.西南民族大学
48.贵州大学
49.昆明理工大学
50.陕西师范大学。
第三篇:河海大学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高校“50强”
2013年,河海大学被教育部授予“2012—2013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成为江苏省2013年唯一入选的本科高校。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通过落实各项举措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5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加大人财投入,夯实工作基础。学校设立了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专门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中心设置了接待室、洽谈室、信息查阅室和拥有50台电脑的毕业生专用机房,升级了就业网站并配置了专用服务器,与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江苏省毕业生就业网进行链接;设有就业创业咨询室,由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答疑。学校建有一支专职和兼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队伍,90%拥有硕士以上学历;2012年就业工作经费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经费分别达195万元和150万元,合占当年学费的近4%。
------实施六大工程,提高工作成效。一是“一把手”工程,校、院两级成立以书记、校(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考核机制。二是素质提升工程,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37门,2012年有7000余名学生接受指导。三是优质服务工程,2012年举办专场招聘会1200余场,并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行专项援助。四是信息快递工程,2012年有2800家用人单位通过学校就业管理网络发布需求岗位2.3万个,岗位数与毕业生数达到3:1。五是基层专项工程,积极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及到村任职工作。六是双创腾飞工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并实施“百十一”计划,即大学生100%接受创新教育,10%参加创新训练,1%出显示性成果,2012年大学生获国家专利授权176项,5个团队20多名学生成功创业。
------强化基地建设,提高就业质量。一是依托水利水电系统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55个,聘任1000余名共建单位高级专家为研究生导师,选派研究生到基地顶岗实践,实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要求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与相关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83个,初步形成校内覆盖95%专业、校外覆盖全国各省市的基地群。三是在282家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与2000多家单位建立长期人才供求关系。通过以上举措,提高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增加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互相了解,使毕业生到基地就业人数逐年增多。
------注重理论研究,提高服务水平。学校十分注重并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理论研究,先后承担了9项江苏省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高教学会重点课题、学校高等教育重大课题,成功承办了2011年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论坛;在《江苏高教》、《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全国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就业创业论文22篇,正式出版了《“CQD-ECI”模式----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专著和教材,从而不断深化工作内涵,提高了就业指导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为持续做好高水平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3年6月24日,中国教育报以《河海大学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高校“50强”》为题,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报道。
第四篇: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出炉[范文]
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出炉(图)ln.sina.com.cn 2017-10-17 09:15 2017年,最后一批90后也上大学了,95后也正式加入职场成为新生代主力军。为了解这届毕业生的职场动向,也为各位职场新人提供一份求职数据参考,本次调查以2017年进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抽取173240个(本科生占比76.5%,硕士研究生占比10.7%,博士研究生占比1.3%,大专生占比10.8%)有效样本,并围绕行业选择、地区分布、薪资等维度展开分析和解读,撰写了《2017高校应届生竞争力报告》,同时发布了《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5074元,同比上涨14.1%; 67.3%的应届生起薪不足5000元,17%起薪在3000元以下;
学校品牌对应届生薪酬加成作用依然明显,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平均薪资6018元; 仅有32.8%的应届生选择到北上广深工作,在二线城市就读毕业后留下来的超过60%; 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浙江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名列三甲,中科大首次进入前五。清华、北大、浙大位居前三,中科大首次进入前五
通过分析国内高校2017年毕业生的起薪、5年薪资成长空间、简历热度、职业成长路线等维度数据建立数据模型,计算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指数越大,表明该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越大,在基础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其他人竞争同一岗位时,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且未来薪资增长空间更大。
2017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位列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榜单前三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进入前五。
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中,有93所学校与去年重合,有7所高校今年最新入围,分别是西北政法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
入榜的100所高校分布在33个城市,集中在中部地区和沿海城市。一线城市中,名校云集的北京占据27席,大幅领先其他城市,上海9席;四个新一线城市武汉、西安、南京、天津紧随其后,分别有4-7所学校入围。
下一页
42所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平均薪资为6018元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5074元,同比上涨14.1%。从薪资分布上看,有67.3%的应届生起薪不足5000元,3000-5000元区间的应届生最多,共占到总数的50.1%,17%的应届生起薪在3000元以下。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低薪应届生不在少数,但也有近10%的人起薪超过8000元。学校品牌对应届生薪酬的加成作用依然明显。2017年,入选教育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平均薪资为6018元,比全国高校均值高出20.3%。有7.1% 的双一流大学应届生起薪超过1万元,这一比例是普通本科的5.2倍。
互联网行业热度连续三年提升 金融行业降温
2017年,互联网依然是应届生最心仪的行业之一,首份工作选择互联网行业的应届生占比较2016年增长0.52个百分点,连续3年增长。几年前大热的传统金融行业,由于薪资优势逐步减小,在应届生心目中渐渐失宠,选择人数占比较2016年下降近1%。
另外,随着创业公司数量攀升,新兴行业待遇不断提高,公务员热度明显降温,选择进入政府/非盈利机构的人数占比有所回落。
2017年应届生招聘需求有所上升
数据显示,2017年,应届生岗位需求的占比较去年上升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千人规模以上的企业对应届生需求有所提升。
在这些面向应届生的职位中,绝大部分为市场专员、销售专员、行政专员、客服专员等入门岗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偏对岗位技能要求较高的招聘需求占比不足10%。51.8%应届生选择二线城市 首次超过一半
数据显示,2017年,32.8%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北上广深工作,2016年这个比例为36%,在2013年则为51%。五年间,选择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数量持续下降。
2017年选择到二线城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比例为51.8%,首次超过一半,较2016年提升7.8个百分点。
二线城市毕业生留存率超六成
随着二线城市,特别是“新一线城市”的崛起和诸多人才吸引政策的持续出台,毕业后愿意留在读书城市发展的应届生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2017年,有61.7%的在二线城市读书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当地工作,较2016年增长了7.6个百分点。
而三线城市留守比例虽同样增加了2.8%,但由于工作机遇少、薪资待遇低、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近九成应届生选择到其他城市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尽管“逃离北上广”现象愈演愈烈,但对于刚从一线城市象牙塔走出的应届生来说,北上广深仍有其他城市所不可比拟的巨大吸引力,2017年近90%在一线城市接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深开启职场生涯。(来源:新浪网)
第五篇:广东高校本科生就业竞争力10强
投票标题: 华工和暨大会计性价比调查
你认为华工的会计实力更好一些5(10.20%)
你认为暨大的会计实力更好一些14(28.57%)
你认为华工的会计竞争更激烈一些9(18.37%)
你认为暨大的会计竞争更激烈一些6(12.24%)
你认为华工会计的就业更好一些5(10.20%)
你认为暨大会计的就业更好一些10(20.41%)
平心而论,在中国范围,暨南的会计要比中大的好,但中大的会计比暨南分高。而接下来 其实广商都不错,但主要学校的名气一般般。广外的会计跟华工差不多,但各有所长,毕竟是重英语的,自然会计也是英语方向的。华工不了解所以不好评价。
广东高校本科生就业率超九成 就业竞争力10强
根据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数字,截至2007年11月初,2007届广东高校应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达到了88.74%。其中,本科生就业率超过了九成,达到了90.66%。
那么,目前广东各所重点本科院校就业形势、就业竞争力状况如何?近日,时报记者抽取了10所广东地区的本科高校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中山大学
80%毕业生进入名企和机关
该校学科门类宽广齐全,拥有一系列名牌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例如,该校医学类中的口腔医学、护理等专业就业率已达到100%,应用心理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哲学、档案、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该校就业指导中心还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充裕的岗位选择,还开通了中山大学就业网和职业测评,毕业生资料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都可通过就业网完成。
记者点评:学校半数以上毕业生在广州就业,与在深圳、珠海及珠三角其他地区就业的合计比重超过80%。与此同时,学生的就业质量连年保持高水平,其中每年进入IBM、埃克森美孚、沃尔玛等世界500强企业、进入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中国名企业和全国各大医院、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出国、升学深造的毕业生人数占80%左右。
华南理工大学
现代企业家摇篮学校
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管、经、文、法、艺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综合大学。该校不但被公认为是“中国南方工科实力最强的学校”,还是“企业家的摇篮”,培养了大批有成就的企业家。2006年,华工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05%,在全省重点本科院校中名列第一。华工一直非常重视通过特色服务构建全程化、个性化、多元化、规范化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模式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帮助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记者点评:华南理工大学不但毕业生就业出路好,而且一直坚持“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宽口径、综合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暨南大学
兼中西文化毕业生受欢迎
据了解,澳门七成的医生从暨大毕业,30多名毕业生任澳门政府高层司厅级官员,不少校友在香港政界、企业界及新闻媒体工作,总体就业率95%以上。暨南大学在1997年就建立了为该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的“就业指导网”,在全国高校中是最早的一批。毕业生就业地的选择基本上是到广州、深圳和珠三角地区就业,其次才是上海和北京,而“去西部省区的屈指可数”。今年,大约有60%的毕业生留在广州,20%选择了深圳。
记者点评:暨大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左右,而且毕业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接触广泛的文化,自然而然地进行中西文化交融,形成了知识面广、头脑灵活、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语专业就业率100
2007年,该校将有41个本科专业方向、4个双学位专业方向共3461名毕业生,其毕业生也将维持一贯的水准,综合素质高,外语运用能力强。
该校毕业生就业范围涉及外交外事、经贸、金融、旅游、教育、科研等领域,近三年来,到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世界500强企业、著名国有企事业和“三资”及民营企业单位就业的比例达80%以上,平均薪酬水平为3500~5000元。据统计,该校外语(包括小语种)外贸类、金融类、管理类、法学类、信息类等专业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接近100%。
记者点评: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使培养涉外向型人才的广外连年保持着90%以上的高就业率。
汕头大学
传媒、商学、医学就业质量高
学校连续4年来,汕头大学都保持着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4%、最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的记录,位居广东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致力于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化高等学府,重点发展传媒IT、商学、医学三大领域,大力引进国际国内一流专家学者,通过跨学科、国际化的创
新教育模式培养能力、知识并重的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以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为主,在潮洲、汕头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不足10%。该校的毕业生试用期后的平均起薪为2800~3000元。
记者点评:在应届毕业生中,财务管理、国际金融等多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而汕头大学医学院已经连续5年获得广东省高校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第一的成绩。
广东工业大学
工程专业省内外知名
目前,该院共有17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34100名。据了解,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等理工科专业,历来是该校的品牌专业。
学校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双专业、主辅修制建立了完整的课堂教学、科学实验、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2006届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数字,2006年广东工业大学的毕业生数量共达8654名,初次就业率达到92%。
记者点评:多年来,该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在广东省名列前茅,每年的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
广州大学
面向珠三角培养应用人才
作为广东省拥有最多二级学院的广州大学,一直实行多元化办学模式,已办成纺织服装学院、城建学院、科技贸易技术学院、市政技术学院等4个校外二级学院和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两个独立学院。该校现有21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八大门类,在校本科生19500人。该校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
记者点评:去年、今年毕业生的最终就业率均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广州为中心珠三角地区为主。
广州中医药大学
面向行业培养中高层人才
学校是一所专业横跨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5大学科门类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培养类型最齐。该校近四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医药类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医药卫生行业,包括公务员、国家事业单位、合资医药企业等,近三年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约为60%。
记者点评:据了解,该院的制药工程、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直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广州美术学院
培养高层次美术精英
学校不管是传统美术精英还是应用型高素质设计新锐人才,均具有“一专多能”的特点,培养的高层次美术设计精英人才仍然供不应求。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各类美术机构、设计公司、广告公司、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网络媒体、房地产公司、服装公司、大中专院校、美术培训机构等。也有部分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自主创业。
记者点评:立足华南的广州美术学院,在保持美术重点专业学科传统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创办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性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以创新、尚美为特色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广东金融学院
穗金融业人才培养基地
该院设有金融、国际金融、注册会计师、国际会计、保险、商务英语等26个本专科专业或方向,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干的专业结构体系与优势学科。创办57年来,该院很多的校友已经在经济金融部门担任了领导职务和业务骨干,被誉为“金融界人才的摇篮”。
记者点评:据了解,该校主要为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经济部门(公司)输送人才,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好用、顶用、实用”口碑,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来源:信息时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研究生招生目录
单位代码: 11910 地 址: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北校区)邮政编码: 510420
会计学 学科代码:120201 所属学院代码: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拟招生人数: 20说明: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招生人数为准,此处仅作参考,可能会有调整学科简介(含复试说明)
研究方向
柳絮
01 会计与资本市场
林丹丹张端明杨海蓉
导师
初试考试科目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③303数学三④815管理学
复试考试科目 937|《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
938|《统计学》(同等学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939|会计学
王安国刘小清
02 财务管理
孙家和苏力
力加试)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937|《经济学》(同等学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③303数学三④815管理学
力加试)
938|《统计学》(同等学力加试)
03 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
刘中华余鹏翼
940|《会计学》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937|《经济学》(同等学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力加试)
③303数学三
938|《统计学》(同等学
④815管理学
力加试)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937|《经济学》(同等学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③303数学三④815管理学
力加试)
938|《统计学》(同等学力加试)
04 税收筹划
李建英
初试参考书目815|管理学: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四版。复试参考书目
940|《会计学》:(1)《财务管理》,主编:陈玉菁、宋良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2)《财务会计学》,主编:戴德明 林钢 赵西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37|《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38|《统计学》(同等学力加试):《商务管理统计学》,何海燕,张红元主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