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主任要调整好心态

时间:2019-05-13 10:1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导主任要调整好心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导主任要调整好心态》。

第一篇:教导主任要调整好心态

教导主任要调整好心态

张伟跃

一、真诚

教导处必须忠实地贯彻学校领导的意图,同时又必须善于倾听教师们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整理、筛选,传达给学校领导。真诚地对待教师和校长成为教导处的工作准则,这一准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尊重每一位教师,不管是年长教师还是年轻教师。②对教师的态度必须是真诚的。教导主任其实是教师的一员,不应摆领导架子。③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意见必须认真考虑并尽可能及时作出反应。可以解决的应迅速表态,不必再“研究研究”;一时不能解决的应向教师说明原因;不能接受的意见也应表示明确的态度。绝不能对教师的意见没有回音。否则,你就听不到意见。

对校长必须真诚。一方面应当真诚地向校长提出自己和教师的合理建议,另一方面绝不能向校长提供不真实和歪曲的信息。

二、公正

教导处的不少工作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例如,校领导常常要通过教导处对教师进行评价;对教师课务安排提出建议;决定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执行学校的奖惩条例,处理奖惩中的特殊案例等等。这里公正是非常重要的。你当然会有关系特别好的同事,但在涉及利益问题上,你必须让这些同事明白,平时关系与工作是两回事,明智的教师会接受这一观点,小恩小惠反而会被他们看轻。对个别犯规的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批评,否则意味着对大多数人的不公正。批评应当以个别谈话为主。

公正不是均等,对工作出色的教师,应当实行倾斜政策。

三、服务

教导处工作是具体、繁琐的。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在这个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教师服务,是教导主任必须树立的观念。

做好大量的服务工作,会占用你很多时间。这些时间你本来可以用于学科教学的深入研究,用于你喜爱的教研论文的写作,但你必须做出牺牲。当然,教导主任更应当合理安排工作;挤出时间进行必需的教学研究。作为教导主任,不能借口事务多,甘心做一个教学上的平庸者,那样的话,就会失去做教导主任的资格。

第二篇:如何调整好班主任心态

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时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压力会更大,下面我就从三方面来谈谈如何调整好心态做班主任。

一、调整好从普通教师到班主任的角色反差。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普通教师能够比班主任更快的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学生的“自己人”。但是,你一旦当上了班主任,你就必须严格贯彻学校的管理精神。也许这时,你就会发现学生看你的眼神有点不一样了,有些话他们不敢对你讲了,彼此之间渐渐有距离了。你可能就会有一些失落,失望于班主任职务让你失去了很多。这时,你就需要调节、调整自己,要学会真诚的跟学生说:“学生是学校的一切,学校决不会做任何损害学生利益的事。”

二、调整好从第一任班主任到第二任、第三任班主任的反差。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疑问和怀疑,那就是:“班主任,你究竟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所谓铁打的班级,流水的学生。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轮换,班主任爱的付出和爱的分量是一次又一次重来,还是一次又一次褪色。这是拷问班主任职业操守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当你发现新一届学生不如老一届学生时,你能否调整好自己,让爱继续重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谓“祸从口出”,轻轻的一句“以前的学生多好呀,你们怎么会这样”足以毁掉你全部得付出与心血,换来学生更严重的自暴自弃。

三、调整好班主任付出与所得之间的反差。

在任何一个学校,班主任工作都是繁琐的,说你像一个保姆那是毫不过分的。特别是你想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需要付出很多的。但从物质的角度来说,班主任的收获是相当少的。有时班主任费更多的只是具有象征意义。那么,如何调整这种付出与所得的反差呢?我自己觉得应该是一种成就感。班级和学生的点滴成长、些许进步而产生的精神富足将会使你安于职守、乐于奉献。

这就是我当班主任的一些感受,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努力。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责任重大,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大,如何做好自我调整呢?

1、班主任要培养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班主任要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首先要增加自我适应能力,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主动适应教育改革,主动适应学生发展变化,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班主任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心态。如果班主任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修养、烦躁易怒,处理问题不理智,不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就会伤害学生心理,使师生产生对立情绪,学生就会效法教师的作风,养成不良的心态。称之为师源性心理伤害。减少和避

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有效途径就是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2、班主任要正确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特别要正视现实生活。一个人要有进取心,但与欲望和目标不可太高,否则就会心理失衡。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不要把它视为没有进取心和意志衰退。事实证明,一个人在乐观、健康的心态下工作,效率会更高。班主任无论怎么忙,都要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间和时间。娱乐、散步,活动活动筋骨,尽量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唱歌弹琴、写作绘画、集邮藏币、体育锻炼等都可以使你消除不良情绪,强身健体。

3、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善于化解矛盾的能力。对班上学生的一些违纪行为,班主任要善于学习和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从学生的心理角度进行分析和引导。要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就必须和学生能够相互沟通,让学生愿意把心里话讲出来。我们确实有一批整天和学生生活在一起,为学生操心劳累的教师,并没有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这是令人遗憾的。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沟通不仅需要关心、耐心、爱心,而且是一种能力。

如果你是这样一个差乱班的班主任,那么你该如何调整心态,拿出对策,引领你的学生逐步摆脱落后的局面,健康成长呢?

一、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班主任的心态对差乱班的改造尤其重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做好接受差乱班带来的一切考验的思想准备。牢骚抱怨会影响到行动的主动性,无所作为只会让事情更糟为自己带来更大的烦恼。带一个好班固然比较省心,但带差乱班是对自己更好的锻炼,是使自己快速成长的捷径。由于差乱班各项指标都很差,所以发展空间很大,进步容易看得见,可资教育的素材很多。机遇和挑战并存。

由于差乱班的学生普遍缺乏关爱和情感沟通,一旦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有所进步,他们对老师的情感回报也是异常丰厚的,对于班主任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阅历和教育情感的积淀,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大有益处。把一个差乱班带出来,教师由此产生的成就感也更加强烈,对自身教育能力的认可和自信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带一个差乱班需要的大智慧就是:以良好的状态面对现实,以积极的行动改变现实,还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现实。

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困难想得更多一点,但行动却要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对学生的反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被反复扰乱了心态。

总的指导原则:持续不断地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可以接受的,把忍耐力加大到最大限度。

目标:不让差乱班的状况进一步恶化,以此为起点,逐步改善。

教育过程是漫长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坚信付出总有回报。

二、高举情感教育的大旗

带好一个差乱班的前提是将美好的情感注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你这个班主任。

没有情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差乱班的学生无论是学业还是表现都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状态,情感教育尤其缺失,由此造成学生的叛逆、冷漠,听不进任何正面的教育,其实质乃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戒备,导致的后果是在成绩落后的同时,情商也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对情感的需求往往以其他方式宣泄出来,比如早恋或拉帮结派。当然早恋的原因比较复杂,并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拉帮结派其实也是学生获得情感上认同的一种方式。

以情动人,建立在班主任对学生的处境和感受理解的基础之上。所以,首先是理解,理解造成学生行为偏差的原因。理解之后是什么?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和选择,包括不正确的想法。注意:理解和尊重不代表赞成,正确的引导才是班主任要做的,但不理解不尊重学生,就不可能进行引导和纠正,因为你没有获得学生情感上的认同。

情感教育并不是动辄将“爱”挂在嘴上,关键是行为上要体现出对学生真诚的关心。情感教育的成功标志之一是学生和教师努力方向一致而不是处于对立面。有了良好的情感纽带,就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随后的教育就会顺利得多。

三、设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并完成它

研究差乱班的各种问题,将其整理出来,选择首先需要解决的,让后进班级后进学生进步的方法是不断设置一些小的、阶段性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实现,使他们初步体会久违的成功,逐步恢复信心。其每一点进步都是缓慢的并随时会有反复,多次的反复。对于这点,班主任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目标一定要具体,不能笼统地说:“把常规搞好”之类的话,而是具体到比如:“你试着独立完成一次地理作业,看看自己行不行”、“坚持一个星期不迟到”,等等。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应当及时予以认可和表扬,也可以有具体的奖励。

同样的,对集体也应该有很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现实的、可以实现的。要让学生和班级养成不断完成任务的习惯,随着一个个简单任务的完成,集体就会处于一种不断进步之中。只要在进步,哪怕进步再小,只要是持续的,积累下来的进步就是惊人的。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学生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很远。

即使没有进步也要予以表扬,因为情况并没有继续恶化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四、培养班级的领军团队、优势项目

在班级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达到一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一批班级学习和各项活动的领军人物,是使差乱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以这些正面的领军人物为核心,用他们的影响力逐步带动周边的同学,形成一些小组,无论是学习还是搞活动,都能拉出一支队伍,出色地完成任务。班主任要细心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培养班级学习上的优势科目、活动中的强势项目,在某些方面先让班级

突出起来,获得班级整体的自信心。事实上,学校的各种活动和评比经常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让你的班级在某次活动中特别用心地准备,从众多班级中脱颖而出,让所有人对你的“差乱班”刮目相看,对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集体凝聚力是一种很强有力的推动。

班级有了信心后,一旦潜能被激发,它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那么,你就是一个最成功的班主任。

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较为重视,而很少有人来关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所承担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在学校是科任教师,在班级是主任;在家里是丈夫,是儿子,是媳妇;在社会是公民。家庭的责任、社会的关系、人际的交往。有太多的任务要去完成,太多的问题要去解决。他们需要理解,支持和宽慰,但这样的理解有多少呢?前一段时间很关注中央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今日说法》。本来是以家庭问题为主要原因导致的犯罪,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总是能把矛头指向学校教育、班主任的工作,对于一个肇事杀人逃匿的药家鑫,记者采访完高中采访小学,恨不得挖地三尺从他的教育问题上找出肇事杀人的原因,可见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承受多大的压力。所以班主任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态,要学会自我调整,必须学会从繁杂的事务中,从名利洪流中,从种种不快中解脱出来,否则机会影响工作,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首先班主任心态不好主要来自于一种无谓的比较。在学生这一个集体当中,会有一些程度比较好的,一些程度比较差的,好的无论从行为习惯,学习的态度来说都很不错,可那些程度一般的学生,各方面都比较薄弱,一两个不要紧,而这种程度的学生一旦大面积的存在的话,班主任就会因班级基础差,偶发事件多,班级形象差,工作无起色,无成就感,产生焦虑心态,以致心烦意乱,丧失工作的热情,甚至迁怒于学生,进而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之下我觉得班主任就得积极自我调整,首先不能盲目比较,不要把两个学生随便拿来比较,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喜好,不同的个性,怎么比?其次应该承认差距,当你伸开你的双手的时候,自然发现你的手指有长有短,那为什么不能承认有的学生程度好有的程度差一点呢?最后,允许学生犯错误,愉快地接受学生的错误不仅是对学生的宽容,也是对自己的悦纳,我经常给学生的家长说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平视孩子,不要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我上学时一些幼稚的举动气得老师暴跳如雷,现如今,我怎么好意思让我的学生一点点错误都不犯呢?

其次,班主任一定要坚信自己工作的荣誉感,以及对于社会的贡献。学校没有班主任是万万不行的,教育缺少班主任也是万万不行的,如果不是会这样,那怎么会在某某人犯罪的时候于教育找根源呢,但我这里说的是我们班主任不能在这种巨大的光辉之下过大的夸大自己的作用,在教育一个孩子的问题上,单凭班主任一己之力是不够的。一个孩子的良好教育应该是由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共同合力作用下的结果,作为班主任有时候我很迷茫,我管不了人家家庭是否完整,因为说离就离,我管不了那些小商小贩给学生贩售烟酒,因为只要有钱这些不是问题,甚至有时会产生怀疑,认为这一职业并非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无力改变每一个学生的命运,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职业本身的意义,逐渐感到厌倦„„当然我不是说我们的班主任就应该灰心丧气,而应该有那种用我之星星之火,点燃希望之原野的工作积极性,希望是在于明天的,我们因为今天的无而抹杀明天的有。学生在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可塑性和模仿性很强,为人师表那是必须的,如果能找见切入点,改变一个问题学生,哪怕是一点点也是功德无量的。所以班主任应该积极调整心态,应对工作中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问题,万不能理想化,更不能书呆子气,要与时俱进,做一个能治病救人罪的起良心的教育工作者。

最后,班主任工作确实很累很繁琐,甚至有人调侃道“有一驴拉货,嫌重,卧于道不起,主人对其耳私语,不拉去当班主任,驴起,奋蹄狂奔。”相比这么大的工作量报酬可就是少之又少,这样就容易形成一些心理的矛盾,如何调整?暂且不说应该淡泊名利什么的,我觉得我们班主任应该想的长远一点,一个学生对谁的印象最深,那当然就是班主任了,就拿我现在来说,记忆最深的还是那些上学时代的班主任。更有人说,谁带的学生就像谁,看看咱的影响力多大。说不定以后的市长就在你的班上呢,想想这些,你得有多满足啊,到那时你的教育可能会造福一方呢,虽然有点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但我想借用小沈阳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其实很短暂的眼睛一睁一闭一天过去了,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那为什么不在这有限的一身中做一个精神胜利的人呢?”

班主任心理健康在教育中尤为重要,只有你乐观了,学生们才能灿烂,只有你豁达了,学生们才会开朗,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在于大家的努力和维系,作为航标的班主任更是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当然班主任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社会对班主任的期望甚高,有点压力是应该的,期望高只能说作用大,但我还是希望社会能给我们班主任更大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多给一些体谅和宽容,少给一些指责和批评;多给一些理解和尊重,少给一些不公和误解,我们班主任就不会有那种“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的迷茫了。

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学专业活动中形成并得以发展的,需要较长时间的职业积累。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特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独创性。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具有鲜明的个体性,即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都与他人有明显的区别,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突发的灵感,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外显,是对教学实践的顿悟。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于重视“他山之石“的学习和借鉴,学校管理者也常常要求教师必须多听课、多学习,似乎只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激发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主要不是靠学习和借鉴形成的,教师对自我实践经验的感悟、总结、提升,才是提高自我教学实践智慧的主要途径。

二是随机性。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无法预设的随机行为,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预知的教学事件有一定联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教学过程的严密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的指向性、教学目标的预设性,而缺乏处置课堂偶发事件的灵活性,更不重视偶发事件所引发的课堂生成目标的达成。必须指出的是,教师实践智慧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没有规律可循。教师应该通过对诸多偶发事件地艺术性化总结和锤炼,探询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规律性,从而逐渐由实践智慧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三是内隐性。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潜在思维活动,是典型的潜意识,隐含在教师的知识、经验及习惯性行为中,是教师难以驾驭的。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于依赖自己习的教学经验,提高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也常常囿于本学科范畴,对其他领域的知识学习不够重视。然而,本专业之外的知识、体验对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和提高却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该在重视本学科知识的积累和体验时,应随时注意收集不同学科领域的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必须强调的是,习惯性教学经验既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实践智慧的最大“拦路虎”。因此,提高教学实践智慧,教师必须树立新课程意识,遵循新课程理念,不断改进习

惯性教学方式,在加强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勇于向自我经验挑战,勇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

末将至,对于许多学校的教师来说,他们又将迎来一次“大考”——学生的评师评教。因此每到此时,为数不少的教师都会对此做法发出反对之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无非有二:

一是传统的师生观仍然根深蒂固——教师评价学生、掌握学生的“生杀大权”,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今情况变了,学校实行学生评教后,学生也有机会对教师进行一番“品头论足”了。这种“大逆不道”之举撼动了教师的尊严以及开展教育活动所必需的权威,因此,一些教师心里自然也就难以接受。

二是评师评教的目的被严重扭曲,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所变异。学生评师评教的目的应在于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但现实中,有些学校和领导却违背了这一目的,把学生对教师评价的结果当成他们晋级涨薪、转岗下岗的直接或主要依据。传统的尊严和经济利益的直接受损,教师反对评师评教也就“理所当然”了。

尽管不少教师反对学生评师评教,尽管当前学生评师评教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不足,但从学生评师评教的可信度以及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促进等方面而言,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性是不容否认的。因此作为“长辈”的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拿出应有的胸怀和气度,理性地面对学生“小辈”们的“品头论足”。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首先应当摒弃“唯我独尊”的传统观念,树立民主意识,“蹲”下来与学生沟通。现代科技知识量多且发展快,学生本身获取信息的渠道、机会也多,因此教师不再可能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学生也不可能乖乖地听任教师的“摆布”,老实地接受教师居高临下的灌输。在学生的“反叛”与“怀疑”之下,成功的教师所能做的,首先就是克服“唯我独尊”的传统观念,确立与学生平等的意识,与学生相互理解、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共同创造。

其次,教师要摒弃“衙门老爷”作风,树立服务意识,真诚地为学生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一种服务,学习就是一种消费。

因此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事实上既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让学生来评价教师工作的好坏,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无可挑剔”,必须全心全意地为学生做好服务。

再次,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主动去接纳学生的评判。学生是教师教育活动服务的对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和学生打交道的,对于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式,学生是最直接的感受者,理应最有发言权。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情绪状态下进行的,如果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管理“满意”,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学生评师评教,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是“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无法回避的。

最后,教师还应树立“镜子”意识,理智地反思学生评师评教的结果。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评师评教的目的,不应有“找茬整人”的认识,那样就很可能走向学校和学生的对立面;如果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满意度”而一味地去迎合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甚至“讨好”他们,那么学生的评师评教就等于失去了意义。笔者认为,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把学生评师评教的结果当作一面“镜子”,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找问题,发现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而如果依据学生的评价去打压、报复学生,那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学生评师评教能否取得积极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对此项活动的态度。教师

只有树立了“镜子”意识,合理地利用这面“镜子”,最终才可能实现师生发展的“双赢”。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学生作文《我想做个好学生》,文中叙述自己不管怎样努力,与老师的要求总是存在着差距,因而,感叹:“童话毕竟是童话,现实中的丑小鸭终究是只丑小鸭,它永远变不了白天鹅。做个好学生,咋就这么难!……”作文的字里行间流露着灰心失望的情绪,对老师的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充满了疑惑与不满,同时也表露了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的渴望。看了这篇作文,我思绪万千,在我们现实中,确实有不少老师在工作中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挑剔、偏见心态。于无形中透过一副有色眼镜对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教师不良心态的形成及原因

1.期望心理。期望做出优异的成绩是教师的共性心理,这种共性心理往往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我期望,即对自我人格、价值、自我实现等方面的期望;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期望,期望学生能不断进步,达到预期目标。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一般来说有出色的学生便意味着有出色的老师,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这就要求全体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寄予厚望。期望值越高,教师的心理负荷也就越重,一旦学生稍有偏差,教师往往就容易表现出一种近乎苛求的严厉。

2.权威心理。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身份和地位使他对学生有奖赏或强制的力量,教师处于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地位。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与尊重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但是教师如果只着眼于表面现象,过分追求权威效应,从而走向极端,凡是教师说的,学生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正确的学生得服从,不正确的学生也得服从。这种心理的流露无疑会在师生之间竖起一道屏障,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背离,导致教师在学生心中信任度的急剧下降。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冷漠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从而形成强烈的自我反差,这种反差诱使教师自觉不自觉间以角色优势对学生吹毛求疵,对一些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尤甚。

3.代位心理。代位心理是教师以其本身为参照系,对学生做出的审视与判断。每当遇到一种情况时,教师往往下意识地用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和心理定势、处置方法同学生相对照,这种对照的结果是得出一个应该怎么做的标准。然而,事实上,学生常常难以达到这样的标准。教师则感到不可思议,这种不解与不满,便成了不正常心态的催化剂。

4.焦虑心理。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博学多才的智慧、现代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求异的思想观念,也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说社会要求教师应当是最理想的“完人”。同时,随着教育内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生源的不断萎缩,教育内部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有的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平均分,考核、落聘、待岗、下岗始终是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外忧内患,教师的心理承载着多重压力。现实工作中,为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这种压力最终又转变成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恨铁不成钢”的埋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教师焦虑心理的导火索。

二、教师不良心态的矫正方法

1.善于理解。正如《论语》中所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不要主观臆测、不要武断专横、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教师要能接纳学生,横加指责或许维护了师道的“威严”,却以牺牲自身的威信为代价。理解学生还要对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变化能及时作出反映,也就是要“知人”。

2.善于宽容。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宽容之中蕴含的了解、信任、等待,表明了教育者对自己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渗透了一种对事业、对孩子诚挚的热爱。”宽容不是对学生过错行为的消极迁就,而是温情提醒,原谅他们的年幼无知和不成熟。因此,宽容也是一种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态度;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与期望、尊重与保护、促进与等待。教师这种认可和容忍的态度,可以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他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和尊重,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与热情。

3.善于换位。心理换位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体验、认识和思考,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即所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通过移情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洞察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拨动他们心弦,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如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一定要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苦闷、忧虑,用心去换取信任,用温暖、用情感去消除隔阂。做到:要爱不要恨,要教不要训,要管不要整,要拉不要推,冷处理,热定型。

4.善于发现。我们或许不难做到以欣赏的眼光看待那些成绩表现好的同学,但对那些后进生来说便很难了。正如找不出十全十美的学生一样,也不会有一无是处的学生。挑剔心理的存在,就像操持着一把显微镜有意地在寻找学生的缺点。然而铺天盖地的批评、指责,对后进生的转化是徒劳无益的。“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作为教师,应揣着一把便于携带的放大镜随时随地发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得到鼓励,品味成功的快乐。

一张白纸上,有一块污点,我们看到了污点,但不能忽略了其余大块的白纸。挑剔、偏见等不良心态的存在犹如透过一块蒙着灰渍的玻璃去观察外面的世界,先入为主的阴影让一切暗淡无光。让我们擦亮玻璃,这样,透过明净的窗户,看到的必将是焕然一新的景观。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高家庄小学是一所“袖珍”小学,学校里只有杨言芳一名教师和12名学生。日复一日,从教31年的杨言芳用知识“浇灌”着这12棵“幼苗”。

孩子上课背靠背

高家庄小学是一所怎么看都不起眼的学校,学校校舍与周边的农家院落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规模稍大一些,有三排砖木结构的平房。在这所小学的门口甚至都没有一块写着学校名称的牌子,只有校园里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提醒人们,这不是一个农家院落。

9月5日上午,记者走进高家庄小学时,学校很安静。校园中心有一个小花坛,绿树红花显得很有生气。在花坛旁边的一间教室里,断断续续传来老师讲课的声音,一位年过半百的女教师正在黑板上写着加减乘除的数学公式。在宽敞的教室里,坐着12名小学生。奇怪的是,学生们一半面对老师,另一半却背对着老师。

原来,由于这所学校只有一名教师和两个年级的12名学生,为了便于管理,采取的是一间教室同时容纳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班的复式教学办法。此时,面对老师的是一年级的6个学生,背对着的则是二年级的另外6个孩子。

教课就像接力赛

站在讲台上的杨言芳,与普通的农村妇女并无大的区别,衣着朴素,戴着近视眼镜。看到记者进来,她腼腆地笑了笑。12个孩子身板挺得很直,手捧课本,不时转过小脑瓜,好奇地打量记者。

下课后,记者和杨言芳老师聊了起来。1977年,杨言芳高中毕业,作为高家庄唯一的高中生进入高家庄小学任民办教师。在这所小学,她整整当了20年的民办教师,1997年才转为公办教师。

据杨言芳老师回忆,高家庄小学原来有四个年级,5名教师,学生最多时有七八十个。

2006年,由于一些农村学校生源减少,皋兰县合并了部分学校。高家庄小学就在合并之列,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和4名教师被并入段家川中心小学,高家庄小学就只剩下了杨言芳一名教师和6个学生。今年秋季开学后,之前的6个学生进入了二年级,一年级又增加了6个孩子。

虽然现在高家庄小学只有12个学生,但杨言芳每天都很忙。由于要同时教两个年级,杨言芳每天穿梭于教室两头,给一年级学生讲完数学课后,紧接着就给二年级学生讲语文课,像接力赛跑,整个白天几乎离不开教室。“学生们年龄小,自制力差,比较淘气,只有盯住他们,小家伙们才会踏踏实实地学习。”杨言芳说。记者向一个穿红色上衣的一年级女孩子询问,喜不喜欢上杨言芳老师的课时,这个女孩子怯怯地说了一声“喜欢”后,笑着跑开了。

“全能”教师很吃力

高家庄小学目前开设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美术6门课程。杨言芳说,自己现在变成了一名“全能”教师,不过,虽说教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课没什么问题,但教音乐、体育、美术课就觉得很吃力。

为了教好美术课,杨言芳自己先当起学生,自学画画,然后再教给学生。为了给学生们上好音乐课,虽然年过半百,杨言芳还得学习一些少儿歌曲,练习一些少儿舞蹈。由于学校条件有限,上体育课时,杨言芳只能带着孩子们做做游戏、跑跑跳跳。

杨言芳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虽然音、体、美课程这样对付过去了,但自己毕竟不是专业老师,学生的素质教育还是会受到一定影响,不利于全面发展。同时,高家庄小学现在也没有什么教具,杨言芳只好自己动手,做一些直尺、黑板擦什么的,尽最大可能方便学生学习。“现在学校的课桌已经很旧了,我最大的希望是能尽快给学生们换些新桌子。”杨言芳说。

杨言芳说,她喜欢孩子,31年小学教师的经历,已经把她与孩子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分不开了。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她最自豪的是,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后能考入大学,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一提起一串她教过的考入西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学生的名字,杨言芳的脸上就洋溢着难以掩饰的自豪与满足。

既当老师又当妈

现在高家庄小学12名学生中,有6名学生是独生子女。杨言芳对这些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妈妈。孩子们犯错误了,她都舍不得批评几句,通过耐心地讲道理,让他们自己主动改正错误。高家庄几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杨老师曾是他们的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把孩子交给杨老师他们很放心。

杨言芳的家就在高家庄小学的背后,虽然离家很近,但她在正常工作时间几乎从不回家,白天忙着给学生上课,晚上要给学生批改作业和备课,忙完这一切,夜已深了,她就在宿舍的小床上休息,值夜班。她的爱人耕种着7亩地,周末回家后,杨言芳还会帮着爱人干些农活。

皋兰县西岔镇学区校长王克宽说,杨言芳老师从教31年了,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在教师队伍和学生家长中口碑很好,她教学水平高,是一位优秀教师。几十年来,农村学校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杨言芳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从她进入高家庄小学那天起,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把她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高家庄小学的教育事业。

谈起高家庄小学的未来,杨言芳说,随着生源的逐年减少,这所学校也许要被撤消掉,学生转到其他学校上学。但在目前,由于高家庄距离段家川中心小学有3公里路程,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太小,学生家长农活忙,无法接送,为了便于学生就学,高家庄小学还要继续存在下去。“只要高家庄小学还有一名学生,我就会继续教下去。”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龙门乡麻川村立新小学,是皖南深山太平湖库区孤岛上的一个教学点,由于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缺乏教师而于1991年被迫停课。1994年,毕业于徽州师范、19岁的梅胜芳主动申请来到该校任教至今,一个人承担起几个年级所有课程的复式教学,用女性柔弱的双肩挑起深山库区孩子教育的重担,成为孩子们心中最美的教师。

今天是教师节,由重庆市教科院组织专家所做的“教师的教学环境调查”报告正式出炉。报告显示,来自十个方面的压力让教师过得并不轻松。

近一年来,调查人员对重庆市500余名一线教师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发现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工作时间长 婚姻亮红灯

教师看似每天只上几节课,其实备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要耗去他们很多时间和精力。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常常是从早上六七点到学校,一直要到晚上十点等学生睡下之后才能休息。工作时间过长,给老师的家庭生活带来极大压力。

在调查中,不少中学有女教师三十多岁还没结婚(比如复旦中学就有好几位),究其原因是从早到晚都在学校,根本没时间谈恋爱。而有的学校在分校实行全封闭的寄宿制教学,很多分校的教师不得不夫妻“同城分居”。学校占据了老师太多的时间,以致不少教师的婚姻亮起红灯。

家长要求高 教师好难当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挑剔,老师越来越难当。”很多老师在调查中称,一些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一老师在接受调查时说,过去家长都非常信任老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来教育和管理。现在,很多家长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对老师的教育方法不以为然。“孩子没有做作业,他认为无所谓;孩子与同学发生纠纷,他总认为自家孩子对。”这类家长让老师非常头疼。

有不少老师抱怨,班上几十个学生确实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在诸如安排座位、选派干部等问题上稍有考虑不周,一些过于敏感的家长就会指责老师不公平,会“伤了自尊心”、“造成心灵伤害”等,让老师们“战战兢兢”。

实行招聘制 教师怕“下课”

近年来,绝大部分学校实行了聘任制,教师不再是铁饭碗,老师们担心被解聘,工作压力也越来越重。

调查中有38.5%的老师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和领导风格不满意,但是出于对上级和领导的服从,为保全自己的饭碗,很多老师委曲求全,有好的建议也不敢提,有好的方法也不敢去试,独立的个性被磨蚀,并且过大的工作竞争压力对身心造成伤害。

调查报告认为,除了以上压力之外,教师们还存在着调整自身不良情绪的压力;找不到快乐的压力;疲劳过度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压力;收入不如其他行业的压力;学校升学率考核的压力;为职称忙碌的压力;学生家长不理解教学方式的压力等。

许多知名不知名的教育家,都曾经以“给教师的建议”为题贡献过宝贵的教育思想。这些建议,对于教师的成长,对于教师更好地胜任工作,都是有意义的。作为生活者和教育者,我们需要被提醒。由于每一个人所站的立场和切入问题的角度不同,由于人们眼界不同,志趣不同,对教育理解的层次不同,所以建议的价值取向、精神内涵就会不同。一个心灵开放和善于思考的人,一定会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别人的建议。

我在这里给予教师的建议仅仅几条,可我认为是比较根本的。

1.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

在更多的人穷得只剩下贪欲的今天,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是一个近乎奢侈的话题。我

始终认为,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文化底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对于人类的精神成就分享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还决定他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教师只有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

在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所谓“课内”与“课外”之分。教科书上的就是“课内知识”,凡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就是“课外知识”。在我看来,这有划地为牢的嫌疑。到了小学高年级,特别是中学以后,发展学生的思考力,为创造力而教,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教育追求。这都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捕捉你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

许多报刊都经常刊载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感动,为善良和美好的人性而感动,为高贵的情怀而感动。我想,一个易于被感动的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过着真正的人的生活的人。

喜欢发现并赞美生活的人,总能发现生活中点滴的幸福,并善于把它传递给身边的人。这种人就是真正成熟的人。真正的成熟不是摆出一副看破红尘的“超脱”,不是整天嘲笑别人的“幼稚”,不是生活得百无聊赖却自以为饱经沧桑的“深沉”……真正的成熟是学会重新去热爱,经历种种磨难后依然笑对生活!这是让人感动的人!

教师应让凝固的岁月生动起来,让感动常驻心田,并努力向这个世界贡献一份让人感动的思想和情怀、爱心与诗意。

3.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们总以为人生当中有太多的“不可能”,其实这无不是我们自己设置的藩篱。我们总是被受挫、失败的想像吓住,并且害怕这种经历令自己蒙羞。我们总是把“不可能”的圈子划得很大,“可能”的边界也就越来越小。其实,任何有所成就的人,必定要把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每一次真正的创造,每一次自我的提升都必须直面失败,面对“不可能”。而只会沿着“可能”的小圈子的轨迹行事的人,注定是平庸的;他“不可能”拾级而上,而只能原地打转。

给生命一种向上的力量,让崇高回归人们的情感世界,拒斥伪崇高,消除伪善,保持一颗积极、绝不轻易放弃的心,尽量发掘你周遭人或事物最美好的一面,从中寻求正面的看法,让自己能有前进的力量,而不要让借口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科学家指出,社会参与是人类的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任何形式的社会排斥,例如失恋、离婚、同事关系恶化、遭到拒绝等,都会对人的身体和大脑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人们要学会拥有乐观积极的心境。

教师应具有自省的能力,善取善舍,与时俱进,而又步履从容;将物质消费变成一种彻底的精神享受,将生存的艰辛与平淡琐屑调理为甘美与意味隽永。美丽是人生的一种格调。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说:“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我是美好的!”

4.给予学生更多真诚的鼓励

我相信每个成功人士的辉煌都源于最初的鼓励所给予他的温暖和力量。虽然说鼓励并不能使所有人都成才,但鼓励对一个人信心的获得、价值观的确立,甚至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甜蜜和美丽?生活的美好,往往是经过岁月的洗淘,在风雨沧桑过后,从心底涌出来的细腻温暖的回忆。鼓励需要对生活的闪光点进行敏锐的捕捉,细致地把握住生活中的点滴事件,从容、传神地表现那些温馨的细节。

5.有意味地言说

美好的词、美好的表达并不能消融现实的残酷,但美好的表达所包含的信念、希望和爱

心却可以使我们以从容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直面残酷的现实。人不是被决定的,我们的思想就是我们的处境。

“任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总是和他的语言世界相连接、相吻合的,精神世界的开拓同时就是语言世界的延伸,语言世界的扩展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教师教学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其实传达的是一种趣味和境界。

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1903—1991)说过:“人不仅在其说出的话中代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也正是在其说出的话中真正形成这种意见并使之明确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人同时获得了其内在的坚强性,从无名的集体存在中摆脱出来,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自我‟。”(《教育人类学》)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语可以把学生引入一方绮丽的天地,让他们品味知识之花的芬芳,采撷充满魔力的智慧之果。

与言说的草率与粗糙相反的是言说的精心打磨与精致优雅。这是教育力量赖以栖居的心灵家园。对您的言说多一点用心吧。

这是一个时代的焦虑症: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成功”观念左右着每个人。最终,叫累的还是把压力牢牢抱住不放手,只要不出意外,他们就管这叫自我实现。

世界杯突然变成欧洲人的节日。欧洲人本来就不缺节日。法国人年法定休息日150天,该国《劳动法》甚至规定,周日是法定假日,商店不得开门。如果商店营业属非法,并要受到重罚。欧洲人的休息时间占全年时间的至少40%,这是法式“浪漫情怀”及意甲、德甲狂欢的基础。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正享受500多年的历史积累,慢慢消受掉市场经济的红利。而我们的原始累积才刚刚开始。别人300年的焦虑压缩在我们这30年内承受,每个人都像是吃下市场经济的伟哥,欲望最大化,压力也最大化。当GDP飞涨之时,中国成了“睡不着”的国家。

“人无压力轻飘飘”,小时候老师经常这样教导我们,否则你怎么进步?这种变压力为动力的说法,颇与化悲痛为力量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那个时代激励我们前行的警句。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画饼。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到90年代的“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再到新世纪的“中产梦‟,画饼越做越大。整个国家的画饼就是赶英超美,50年未变。

“新富”是中国新中产阶层的代言人。他们是高官、公司高管、大学教授、时尚传媒人。“中产阶级”是商家全力打造的金矿,被赋予极高的想象力,在荧屏上、媒体上、广告上被闪烁辉煌地描绘:豪宅、私家车、时装、珠宝、晚宴,还有情调。全球跨国公司更是用“中产阶级”的菜牌大开消费主义的盛宴。年轻的中国精英正枕着媒体与商家炮制的枕头,做着中产梦。这个梦想具有商业原子弹的能量。

然而请看另一面。中国老板全球最累,平均年假仅10.9天,低于全球老板的15.4日及欧盟的21.7日。“返贫”白领开始同病相怜,再优厚的收入与高昂的医疗费和攀升的房价相比,都不过是杯水车薪。京沪穗鹏四城调查感觉“压力大”排位为:上海67%,深圳64%,广州46%,北京45%。70%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白领综合征导致抑郁症和自杀。加班没有加班费悄然变成职场潜规则。老板用一句“你的辛苦我知道,想要加薪办不到”予以回绝。一位海归叹道:“中国白领的工作强度,已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国的写字楼是世界上最累的写字楼。”

社会学家分析,中国经济正面临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窘境:楼价升、薪金升、工业原材料价格升,但由于国际竞争产品却无法加价。所幸香港遇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制造业成本内移,使香港中产阶层求得上升空间,延续至1997的十数年繁荣。香港公共政策解决医院、教育等基本担忧使中产阶层扩张为社会的大多数。反观内地中产阶层却没那么幸运,所

在企业成本无法转移,薪金不升,医疗、教育、房价成为“新三座大山”。

人无压力轻飘飘,我有压力向谁说

中国的GDP达到了空前的18.2万亿元,微超英国,“赶英”终于实现。可没人计算过中国的焦虑总量几何,恐怕早就“赶英超美”了。有了压力就说出来,但做到这点似乎很难。

解压的前提是承认压力。你承认有“幸福的童年”这回事吗?好,请老师和家长放了孩子们。你承认有“幸福的晚年”吗?好,请干脆别生下一代。你承认要“住得像个人样”吗,好,请搬出大城市。傻瓜都知道,以上大多不可能放弃。

可能的是继续变压力为动力。面向21世纪,全球竞争,终生学习。中产阶层下一代正苦读英语。少儿精英英语班,一开开到十一点半,比夜班编辑还苦。

办公楼里的白领除了衣着光鲜,更有巨大的工作压力。

压缩饼干时代盛产三明治阶层。之一就是看似春风得意的我世代,他们被父母的期待、爷奶的溺爱和及将面对的国际竞争夹在中间,他们早恋,他们上网,他们飙车。但不足以延缓他们即将到来的压力。之二是三四十岁职业阶层,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不仅上有老下有小,还要为过去几十年的社保还账。他们最大的压力来自身份焦虑,这帮从愤青跃升到准中产的阶层时时感受到地位不保。他们是中国14万亿民间存款的主力军,不过大多属预防性储蓄,动不得,因为稍不留神,即会沦为房奴、车奴然后是卡奴、病奴、学奴。

承认有压力是困难的,解决压力更困难。“我有压力向谁说”都成了问题。

“核心家庭”的集体困境

由一对夫妻加一个子女构成的两代家庭,美国人类学家G·P·默多克首先把它称作“核心家庭”。在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核心家庭”成为社会构成的主流。而失去了传统大家庭的支撑后,收入没有显著增长,支出却大幅增加。“核心家庭”正面临着集体的困境。

尽管,他们像大多数人一样努力,他们的梦想也不大,但当养小孩、买房子都变成一种惩罚时,他们开始被迫重新考虑要不要孩子,甚至打算卖掉还在还贷的房子,搬去和父母同住。

有专家根据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出中等收入家庭年均收入应在12万到48万元之间的结论。家庭平均月收入万元变成一个重要的门槛。房贷在家庭轻量化、个人化之后,变得迫在眉睫;生产下一代,随之产生的便是奶粉钱、托婴费,以及很快对学费的大量需求;车贷带来的不是移动的快捷,而是燃油费、停车费和大把的罚单;为避免任何不确定事件发生而同时产生各种各样的保险单,导致每年额外再支出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保费;再加上科技发展及都市化、电脑、手机、儿童房、宽带上网、液晶电视、美容保健……这些20年前不曾存在的概念,却成为当代小家庭的基本配备。此刻,“多少钱都能过”当然是最大的谎话。

相对于传统“柴米油盐”的必需品定义,前述消费现象巩固了都市家庭的核心概念,却也让中等收入家庭入不敷出。

然而最糟糕的是他们正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被上下两代夹杀的艰难处境中。一方面,教养小孩的支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但因学历的贬值、人力资源的稀释,新生代寄生趋势的兴起,照料下一代的时间被拉长,负担更重,而且看不到回报的一天;另一方面,人口结构呈漏斗型趋势,提前退休潮来临,银发族的医疗、赡养成为社会整体负担。越来越少的青壮族却必须同时面对下一代的“教养”及上一代的“安养”,并负担国家整体的财政支出,成为名副其实的“被夹杀的三明治一代”。

身处传统农业社会一去不返的世代,亲族崩解,手足割裂,“夫妻”成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中等阶层的收入赶不上科技商品推出的速度,赶不上油电糖价飙涨的速度,赶不上都市化新兴行业诸如托婴、看护、物业挤压开锁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在开一场背负了太多责任的竞赛中,失去游戏规则的“三明治一代”将是落败的一方。

为什么压力最大的在亚洲

日本人非常不快乐,27%的人承认不快乐,5%的人说自己根本活得很惨。而中国大陆的城市人则在焦虑房子、教育、医疗……

如今的亚洲似乎变成了“压洲”。每个亚洲人都向往香谢丽舍大街的露天咖啡座、托斯卡纳的艳丽阳光,每个亚洲人都期望生活可以慢下来。但亚洲慢不下来,亚洲还嫌自己的速度不够快。

西方资本向亚洲转移,同时也转移了压力。亚洲要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厂,亚洲要养活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亚洲要让欧洲和北美有兴趣跟你玩,亚洲要迅速崛起,亚洲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亚洲要让未来的某一个世纪成为亚洲的世纪,还要让这个时刻尽快到来。而这一切,都要用亚洲最低下的劳动成本来换取。当这一堆迫切要求分解到亚洲的每个组成部分的时候,亚洲的每一个部分还要时刻提防其他部分对它们的威胁,小心翼翼地看守着自己的碗,伸长脖子看着别人的锅。所以,先有亚洲四小龙的腾飞,然后有亚洲四小龙的压力;先有中国大陆的广大市场,然后有印度软件的飞速发展。总归都是亚洲。

有着全球“住房价格最昂贵的城市”之称的东京,市民的住宅因面积最小、人口最挤而被日本人自嘲为“兔子窝”,2003年新建住宅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7平方米左右。而在中国大陆,即使想拥有这样的兔子窝,需要付出年薪的15倍。当一个人不吃不喝15年才能独立购买到一个狭小的容身之所,你怎么敢说你能体会他这15年来所承受的压力?

早在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有两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国2亿城市人住房的“精神压力”和„资金压力”都达到一个β临界点。高房价导致5大城市家庭债务比率奇高,北京为122%,上海为155%,都远远超过美国;其他城市青岛、杭州、深圳(85%)大有赶超美国之势。

我们的压力当然比美国人大

德国精神治疗专家麦克·蒂兹说:“我们似乎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人人都拼命地表现,期望获得成功,达不到这些标准心里便不痛快,便产生耻辱感。是的,社会如此,世界如此。

最高最快最强成为所有亚洲城市的口号。台湾城市的压力来自失去标杆荣誉的失落,中国大陆城市的压力来自如何尽快成为标杆,香港的压力来自已经成为了标杆,而有人觊觎已久。

无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乃至东南亚各国,资源短缺、人口众多都是亚洲大同小异的压力基础。背负最重的包袱、要走最长的路、正跑着最快的速度、但是还要完成最高的目标,让亚洲成为一个飞速前进而没有刹车的汽车,可想而知司机和乘客的压力。

毫无疑问,亚洲人的第一压力永远来自生存,无论是想生存下去,还是想生存得更好。生存本身就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有力证据。这种社会价值观是无法逆转的。无论怎样,你必须证明自己,功利价值观的计算器已经开动,你的人生将被统计。

工作第一,生活第二

这是一个时代的焦虑症——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大家都被集体无意识的“成功”观念左右了。上司不给你压力,你琢磨是因为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老公不给你压力,你琢磨他是不是三心二意;物价不给你压力,你会主动找房市股市赌气;所有人都不给你压力,你担心世界正离你而去。

太多人不习惯享受生活,不习惯发呆、无所事事、做些自己爱好却不赚钱的事,一次一次你熬到体力、智力和情感的极限,“不淋漓尽致不痛快”,在逼近Deadline的过程中抓狂不已,压力终于熬过去了,正常的生活倒像偷欢。

年轻时以命换钱,年老时以钱换命。职场压力令英才早逝,学业和就业压力令15—25岁的人思觉失调。别信“有压力才有动力”的话,压力令理想变形(就像所有的歌手到最后都要忙着签名售碟、上电视做弱智游戏、解释绯闻,忘了自己进娱乐圈本来只是想唱歌的),令生活成为工怍的附属品(同事远多于朋友)、令生趣寡然(把职业以外的爱好全丢光了)。工

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是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是处于上行阶段的社会积极分子,是病人。

王石和潘石屹被很多老板羡慕,一个做房地产的同时能玩滑翔和登山,一个做房地产的同时能拍电影和写书。但真叫老板们也学王石做甩手掌柜(其实是只管大的决策),他们做不到,宁愿陷身于日复一日的琐事和发展压力中不能自拔。旅游、运动、聊八卦、疯狂购物、这些盛行的解压方式治标不治本。

改变自己的观念比流行的解压方式更有效。不做人上人了,所以也不用吃苦中苦了;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了,所以上司也不会压太多担子了;不住高档社区了,所以也不用成为房奴了;不挑肥拣瘦了,所以也不用单身了……但这样说等于白说,无异于劝人把钱从腰包里掏出来扔在街上,把奥迪送人换骑自行车。最终,叫累的人还是把压力牢牢抱住不放手,只要不出意外,他们就管这叫自我实现。

许多人喜欢以泰戈尔的一句诗自喻: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运气好可能是天使,运气不好可能只是,鸟人。

在《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记载着孔子“君子有九思”的一段话。“九思”即九项思考,前八项思考均为每项三个字,第九项为四个子,共用了二十八个字。这“九思”,从视听感官、面部表情、言谈举止等人的日常行为方面引发我们多方位的思考,让我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超越自我的天空中翱翔。这“九思”,貌似平常,其实寓意深远,就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香,今天读起来,仍然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深感受益匪浅。由此,我想到了从事组织与领导中小学校工作的一校之长,因为“九思”不仅对校长为人处世有帮助,也有较高的领导艺术在里面,我觉得“君子有九思”对校长提升自身素质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视思明。“视”,可以看作为眼光、眼力和眼界。“思”其意为考虑,“明”,清楚。“视思明”,是说遇到问题要考虑清楚,眼界要开阔,要做到站得高,看得远,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眼光是知识的结晶,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眼光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储备量和志向的大小。眼光与成功常常是因果关系,眼光长远,往往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目光短浅者,往往是鼠目寸光:在处事上,只看眼前利益,追逐蝇头小利,无长远打算;在对人上,也是“近视眼”,谁有用就巴结谁,谁无权无势,就远离谁甚至就鄙视谁,常常表现得极其势利;在对待事业发展上,不能高瞻远瞩,把握机遇。实践证明,这样的人最终成不了什么大器。作为校长要想做到“视思明”,就得首先要具有广博知识和终生学习的本领,能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其次,要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要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要做到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善于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科学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只有这才能做到眼观六路。

二、听思聪。“视思明”是说目明,而“听思聪”讲的是耳聪。耳聪目明是现代校长必备的成功要素。刚才讲了达到目明的方法,那么校长怎样才能达到耳聪?我想首先要学会倾听。唐太宗肯纳谏(就是肯于倾听),才有魏征敢直谏,有了纳谏和直谏,才有举世闻名的贞观之治和盛世唐朝。学会倾听就是先当学生,后当先生,既要礼贤下士又要虚心求教,听取来自不同角度的声音。事实证明,多渠道的信息是一个人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前提条件。其次,要善于倾听。要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融入他们当中,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朋友知心,就会无话不谈,谈心就是最好的沟通和交流。那样随时都可能听到他们的肺腑之言,这样获得的信息就更直接,更具有可靠性。第三,要“听以致用”。不仅要善于倾听,还要做到博采众长。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不论多高明,他的智慧也是有限的。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牢记兼听则明的古训,学会倾听,善于倾听,还要做到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第

四,要懂得偏听则暗的道理。“听思聪”还要体现刚正大气,切不可苟苟且且,小里小气,也不可以以获取小道消息为乐,尤其不可以以那些望风扑影的市井闲话为据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耳聪就是要做到耳听八方。

三、色思温。色指的是脸色;温,温和可亲,面带微笑。这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外在形象。面带微笑看起来是小事,也容易做到,但如果能坚持经常,做到发自内心的微笑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如果当校长做到了,通常情况下,你就会赢得周围的人对你的好感,势必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由此推断微笑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当领导的要力争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样可以增强亲和力,易于群众接触,往往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机关工作人员面带微笑服务,可以一改长期以来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门难进,脸难看”的形象,就会受到群众的好评;当教师的面带微笑,就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就能大大改善师生关系,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任务;当服务员的面带微笑,热情服务,就有利于招引顾客,就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由此不难看出,“色思温”是现代校长必备的外在形象。

四、貌思恭。貌,是外在形象;恭,谦恭,谦虚而又有礼貌。中华民族为礼仪之邦,温文尔雅,待人以礼,是国人千百年来的外在形象。可是,经历了“文革”之后,社会礼仪与家庭礼节很大程度上都遭到破坏,整个社会乃至于家庭仿佛已无长幼之分,无礼仪可谈。在许多家庭里已不再讲“守孝悌,次见闻”,也没有了“弟于长,宜先知”的顺序;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缺少相互尊敬与关爱,礼仪与文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好的东西就像背井离乡的亲人一样,久别思归啊!人们期盼着礼仪回归社会,社会需要文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试想一个彬彬有礼、气质高雅的人,哪怕在场合上只见一面,也会给人留下一个美好和难忘的印象,可见礼仪之重要。在校长中提倡“貌思恭”,就是要使校长做到修身养德,为人师表,举止文雅大方,场合上礼节得体,交往中礼让周到,风度翩翩,不卑不亢。校长在自己讲礼仪的同时,也要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大力提倡讲文明礼貌,树立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为祖国建设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的接班人。西方把具有高雅气质的贵族男人称为绅士,西方的绅士是有阶层之分的,绅士是上流社会的标志,百姓是不能成为绅士的。这和对校长要求的“貌思恭”还不尽相同,但美好的礼仪应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我们也应力争做到气质高雅,彬彬有礼,文明大度,在场合上注重自身形象,在修养上注重个人品位提升,形成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学校兴旺和师生和乐的良好氛围。

五、言思忠。“忠”在这里是信的意思。“言思忠”意思是要做到言而有信。孔子一直倡导言必信,行必果的思想。最典型的莫过于孔子对弟子子贡说的那段话:“子贡问:”怎样去治理政事?”孔子回答是:“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备和取信于民。”子贡又问:“迫不得已在三项中去掉一项去掉哪项?”孔子说:“先去掉军备。”子贡问:“再迫不得已在粮食和信义中去一项去哪项”孔子毫不犹豫地说:“粮食!”粮食关乎人的生命,信誉关乎国家的存亡啊!纵观古往今来成败例子,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国无信不存,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言而有信是做人做事之根本。由此可见,校长守住了信任就是守住了人品;守住了人格;守住了信用,就守住了事业。讲信用,总是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别人的,用极其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真正守信者不轻易许诺。是否许诺以能否践约为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一旦应允,必定会履行诺言的。“言思忠”,则朋友如织;无信,则孤家寡人。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人之所以有人帮助,是信的力量,言而有信吧,这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和修养。想要做点事,体现一点自身价值,言而无信肯定会无立锥之地的。因此,现代校长应是诚实守信的校长。

六、事思敬。“敬”是指敬业的意思。“事思敬”是说要专心致志做所要做的事,即我们现在常说的敬业。在我们国家,社会上的职业千百种。各行各业劳动者之间的分工都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们所从事的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需要,都是光荣而崇高的事业。

只有每一个人对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诚实劳动,整个社会生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墨子说:“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而从事焉”,“五四”运动的先驱者李大钊也说过这样的话:“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务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事实证明,在平凡的岗位上,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可以得到社会的尊敬;在比较艰苦的岗位上,可以做出超乎常人的贡献,会得到更高的荣誉。凡大取于小,凡难出于易,凡粗成于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有时细节决定成败。“事思敬”的观点提醒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在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就能做出优异的成绩。普通人尚且如此,何况校长乎?校长是学校发展的旗帜,一言一行都应是师生员工学习的榜样,因此,校长要处处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突出工作重点,解决工作难点,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事思敬”,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七、疑思问。唐朝的教育家韩愈在《师说》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看来有疑惑是每个人的正常现象。有了疑惑怎么办?孔子说“不耻下问”,韩愈说一定要从师。不论孔子还是韩愈都主张求师或求助解疑。随着时代的发展,解疑方式也多了起来,如求助于计算机、因特网、各类电子图书、各类工具书、各类词典,也含电子词典,这些解疑的办法,孔子和韩愈恐怕就是连做梦也不会想到,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我们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求师往往还是我们用的最多一种方法。不管怎么说勤学好问仍然是人人必备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校长的日常工作中,疑问也一定是很多的。特别在学习中,作为校长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害己害人。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多实践,求真知,不耻下问,无论教育还是教学还是后勤管理,校长都应成为行家里手。校长有这样的虚心好学精神,教师不但不会瞧不起你,反倒会肃然起敬,因为“术业有专攻”,谁也不可能什么都会,学问学问是学与问的结果。

八、忿思难。“忿”是发怒的意思,“难”在这里是后患的意思。郭冬林有个喜剧小品叫《冲动是魔鬼》,小品情节表现的是妻子和邻居有了小小摩擦,犯了点口角,妻子执意让丈夫为她横刀立马,大打出手,替她出这口恶气,丈夫欲罢不能,苦不堪言,只得施了个“欲擒故纵”之计,最后教育了妻子。小品演得入情入理,把冲动的危害演得淋漓尽致,生动有趣,惹人发笑,叫人反思。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发生情绪用事或感情用事的现象。如,1992年在武汉市就发生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事件,《中国教育报》以“一怒之下终身悔”为题报道了这一事件:夏礼汉因其子夏辉逃学,在盛怒之下将其子吊梁至死。人发怒时,是感情战胜了理智,难以自控,往往虑事不周,极易出错。因此人们要加强情感修养,提高自控能力,力争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常怀律己之心,常想冲动之害。要待人以宽,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多换位思考,多在和平的氛围中处理纷繁复杂的问题。盛怒之下,要多想后果,缓冲一下,平息一下情绪,可能有些尖锐的问题就会平淡化,或许内心之结会自解。另外要时时刻刻做到心中有法,督促自己在法律的框架里做事或解决问题。校长懂得“忿思难”,也不失为一条重要的工作策略。在工作中触及校长神经,令校长发怒的事常有,假如校长情绪用事,那么,校长就会深深陷入烦恼的泥潭,难以自拔。盛怒之下也容易造成校长决策失误和说话离谱,常冲动更会降低校长威信。

九、见得思义。“得”是可得的东西。“见得思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一直推崇“义”。例如,三国时期的关云长,就被历代统治者看作是“义”的化身。在《三国演义》里有赞扬他对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的“二宅分居义气高”不好色的义、也有“关云长义释黄汉升”的英雄之义,更有对其死后评价的“神威能夺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盖棺定论之义。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此可见,义比生命还重要。古有“受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的说法,讲的是不能忘恩负义;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是说对义应肩负的责任和实现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之大

义;现代社会提倡感恩教育,旨在贯彻民族之大义。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中,就讲到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是对现代“义”最佳诠释。“见得思义”里边既有感恩的思想,又有为人处事之仗义。“君子喻其义,小人喻其利”,让我们都来做仗义之君子,不做见利忘义之小人。作为校长要以学校发展为己任,大公无私,廉洁自律,以学校不断发展为大义,做一名师生满意的校长。

虽然孔子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已十分遥远,但孔子的“君子有九思”仍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读其“九思”,仿佛是在和圣人对话;“九思”的字里行间仿佛跳动着时代脉搏,还在熠熠生辉;孔子的话,是那样的凝炼;是那样的富有哲理;是那样的充满了教育意义;是那样的高屋建瓴。让我们学习“九思”,做高素质的校长吧!

第三篇:要高考心态调整

要高考了,怎样调整心态

要高考了,怎样调整心态现在功课忙,感觉同学之间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许多人变得特开不起玩笑,动不动就生气”;“升入高三后,孩子变得特别爱发脾气,一句没说好,就摔门回屋,弄得我们当父母的愁眉苦脸的”……

2012年高考报名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已经适应了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生活的高三学生们,一部分人或多或少陷入高考焦虑之中,从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针对这一现象,记者特别采访辽宁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吴飞。这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的资深教师给考生们的建议是:此时焦虑不一定是坏事,考生及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将这种焦虑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反而可以让大脑处于紧张状态,让做题更有效率。

新闻背景:12月17日上午,2012年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领军计划”面试在清华大学举行。全国211所中学推荐的258名学生参加了面试。有网友透露,此次清华的面试题非常开放,而题目主要有4个:

1、你认为最成功的人是谁?为什么?

2、谈谈你的学习生活中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3、发表一篇两分钟的竞选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的演讲。

4、你觉得人类理想社会有什么特征?人际关系敏感让内心强大起来李敏(化名)是个非常随和的女孩,上高

一、高二时,同学跟她开玩笑,她通常一笑而过。最近,她突然变得更加沉默了。偶有同学开她玩笑,她就会生气,还特别跟对方较真,甚至跟对方争吵。“我也知道同学没有恶意,但当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是想和他们说清楚。”她说,至于到底要说清楚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孩子正在准备艺术类考试的薛妈妈则郁闷地告诉记者:统考在即,自己却根本不敢跟儿子谈考试,生怕一句话没说对,儿子就发脾气。“这小子最近还学会默不作声了,无论你问什么他都仿佛听不见,没反应。再问,人家就摔门走人了。”

【专家把脉】吴飞老师表示,高三阶段,每一个同学都知道要好好努力,同学之间沟通少了,关系也疏远了,这种表现是人们面对压力的一种自我保护。面对这种压力,考生应该首先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把注意力放在能给自己带来自信的事情上。比如,为自己设定切实的阶段性目标,每一阶段都踏踏实实地完成这些小目标,只要有所进步,就应该感到高兴,而不是一味地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声音敏感凡事只跟自己比

现就读于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三女生刘欣欣告诉记者,我最近对各种声音比较敏感。比如,做题的时候,听到别人写字刷刷刷的声音,或者偶尔瞟到同学专注答题的状态,我都顿时心情沉闷。高三学生卡洛(化名)则在自己的一周总结中这样写道:这周感觉很累,每天都忙到很晚,高三焦虑症好像已经开始了。心情浮躁,容易被周围人的行为干扰,正在努力调节中。还有,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我不会写作文了,完全下不了笔。

【专家把脉】“高三复习阶段,最不恰当的比较方法,就是拿自己的成绩跟别人比,用别人的变化跟自己比,这特别不好。”吴飞老师表示,不能因为好朋友前进了几名,就马上心情沮丧。要把注意力放在能给自己带来自信心的事情上。

要高考了,怎样调整心态2正确的做法是,每天给自己设定更有针对性的目标。比如,类似“今天要好好复习物理”这样的目标过于空洞,容易忙碌一天后,反而有劳而无功的自我否定感,而将学习目标设定为“今天复习好物理第一章第一节”,这样一天结束后,更易于对自己的复习进行客观评价。

睡眠敏感愉快接纳适度焦虑

第四篇:应届毕业生如何调整好心态

应届毕业生如何调整好心态

我们常说“心态决定成功”。对于进入即将毕业考试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具有决定性作用。

只有对自己有十分的信心,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到行为上,坚定地走下去,才会调动潜能系统发挥出最大潜力,才能不被任何困难所阻挡,同时能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而实现所追求的目标。1.不适是常事

进入毕业考试很多同学都会感到学习立刻变得紧张了,试题的难度、广度以及题量增加了许多,老师也在填鸭式地增加讲授和作业内容,这让大家感到非常不适应,而且每次的考试成绩也忽高忽低起伏变化不尽如人意,不少同学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对于进入毕业考试的同学来说这都是很平常的,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大可不必紧张兮兮、烦恼不安。只要不灰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这种情形就会自然消失,成绩也会逐渐提升。

大家千万要记住:进入毕业考试后,不要去计较一时一次的得失,只有心态平和,才能“宁静致远”,目前的笑不是最好的,高考结束后的笑才是成功的笑!

2.信心、恒心不可少

拿破仑·希尔说,信心是想象和相信欲望绝对能实现。信心可以使思想充满力量。人可以在强有力的自信心的驱使下,把自己提高到无限的高峰。

信心对毕业考试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心来自于了解和信任,首先要了解和信任自己——积极、愉快、充满信心地去不断暗示自己一定能做得更

好;其次要了解和信任老师,对老师的复习安排要了解,以便于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相信老师对高考的把握,尽量与老师的安排同步而行。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毕业考试考试的频率肯定会增加,遭遇失败和困难也是常见的事儿,所以,既要对自己有信心,也要时时有表达自己信心的行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和努力,不要因为某次失败而否定自己。站起来,别趴下,成功就一定会属于我们!3.学会宽容和享受

毕业考试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容易产生焦虑、烦恼、郁闷、孤独以及烦躁的心绪,在这些心绪的影响下很容易因一些小事小非而导致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对参加毕业考试的每个同学来说,学习是压倒一切的最为重要的任务,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影响了自己的通盘计划。

同时毕业考试是训练同学们心理素质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关键时刻,如果遇到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小隔阂、小冲突,要用同理、共情、换位以及宽容的心理去对待,确保大家同舟共济,共克堡垒。

另外还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享受自己在学习、生活以及和同学交往中所带来的快乐,不管是做对了一道题、投了一个漂亮的球,还是从同学那里学得了一个简便的解题方法等等,千万别忘了自我庆贺或与朋友分享。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八大问题心理问题指导之一:

如何缓解学业焦虑?

高三学生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何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2.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3.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

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象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

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心理问题指导之二:正确看待信心问题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

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

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

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

4.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

5.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6.增强自信心。

7.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心理问题指导之三: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的问题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当然,最好还要有一些沟通的技巧,它会进一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心理问题指导之四:怎样克服精力分散?

中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注意紧张状态”理论提出学习单元时间概念。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单元时间可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最佳学习单元时间约为25分钟,通俗地讲,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即是一个注意紧张状态,学习者应避免在一个既定学习单元时间内分心。

可以尝试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第一步,当出现某种滞涩情绪时,学习者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第二步,尽快着手按已定的复习计划学习。第三步,继续学习,直到完成。

明白了上述道理,学习者就应该克服在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内注意力分散的不良习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 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家长应支持理解孩子

心理问题指导之五: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

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学生呼唤素质教育。一些高三学生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应试教育”严重,因而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有逆反心理,这样的情绪在客观上影响了高三阶段的复习和备考。

首先,我们应当肯定,学生强烈希望推行素质教育,这是积极进步的表现。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后进生,而不是只把目光投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只注重智育;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不是搞满堂灌、题海战术。

其次,我们应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备考和应试。“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目前来讲,都需要考试。虽然高考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高考仍不失为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

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大学教育,高考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我们应客观地面对这个现实,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早日成才。心理问题指导之六: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高考前,我们不主张搞题海战术,但适当的备考复习还是需要的。有些学生由于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行了,因而容易产生苦闷自卑的心理。欲胜人,先胜己。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呢?

第一,要正确看待自己。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求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跟班上成绩拔尖的同学比。你在这个班成绩是中下的,在全校也许是中等的,在全省也许就是中上等的了。

第二,要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也许是老师出题太难。

第三,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正确的态度是赶快找出原因,改变方法,调整计划,补缺补漏,再接再厉,争取高考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两军相战勇者胜,“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没有理由轻视自己。心理问题指导之七: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学生自己也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情绪;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考生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

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

再次,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在最高水平。

心理问题指导之八:家长应支持理解孩子

高三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这样一来,免不了经常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学生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

家长们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能成才,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导要得法。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高三阶段,孩子们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不妨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到公园游玩,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沟通和孩子的情感。

高三阶段,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孩子,应心平气和地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

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

教师和家长都应及时发现高三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疾患,使他们能以一种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复习备考,迎接高考,走向更广阔的人生之路!

高三学子解除学习疲劳的绝招

高三学生容易学习疲劳,在面对疲劳时重要的是采取有效措施解除学习疲劳。关键是科学用脑。

(1)掌握科学的用脑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每天有四个活动高潮期:①早晨起床后的两个小时,②上午9―11点,③下午3―5点,④晚上19―21点。这几个时间段里,人精力集中,注意力强,记忆效果好,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应是学习的高效时段。

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几个时间段,把重要的学习内容和难度较大的学习材料放在这个时间来完成。那种晚上加班加点,白天迷迷糊糊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必须调整过来。

许多高考状元在介绍学习经验时,都谈到调整生物钟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每个同学的生物钟不同,但是高考不可能照顾每一位同学,只有每一位同学去积极适应高考,所以借此寄语高三同学,用 1―2个月时间,把你的生物钟调整过来,让你的最佳用脑时间与高考时间同步。

(2)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培养出来的。正确认识不感兴趣学科的重要性,是学好该科的前提。可以通过计算高考中的比重,考试中得分的价值,学好的可能,长分的空间等,认识高考科目6-1=0的效应,从而重视薄弱学科;还可以从成功解决该科问题和攻克知识堡垒的乐趣中,逐步培养兴趣。

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来确定学习方法。偏重直觉思维的同学,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视觉记忆多看多阅;偏重综合思维的同学,边听边看边写,效果更佳;偏重形象思维的同学,多运用想象联想帮助学习;偏重逻辑思维的同学,充分运用大脑的分析综合判断理解强化学习;偏重发散思维的同学,发展自己的一题多解能力,偏重集中思维的同学,多运用归纳综合长处帮助复习。

此外,还应根据学习材料的特点,采用灵活的学习方法,文理交替,读思结合,写算并举,使大脑皮层的机能部位轮流休息,减缓疲劳,增大效益。

(3)张弛有度,作息有方。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高三学生学习时间长,思维强度大,用脑多,必须重视劳逸结合。休息有两种方式:静休息(如睡眠)和动休息(如文体活动)。

紧张繁重的学习中,别忘了每天坚持7-8小时的睡眠,要充分利用课间10分钟休息和“两课一操”的锻炼,周末不妨约几个朋友从事一些户外文体活动。还要合理安排学习、进食、睡眠、娱乐、锻炼、家庭劳动之间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及时消除疲劳,恢复脑力和体力。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情好,干什么都有精神。所以,要尽力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情。对别人好一点,那样,你会有一个好心情的。每天起床后,对自己笑一笑,多多鼓励自己。

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忘记不好的事情,每天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遵守学校的各种制度,不要受到批评和处罚,被处罚后,谁都不会有好心情的。任何时候你都要知道:情绪是会发生变化的,情绪是可以管的.

(5)重视营养和卫生保健。安排好一日三餐,不能随意增减。在饮食选择上应本着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原则,并保证营养的科学摄入。侧重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要多吃豆、奶制品等。注重维生素的摄入:维生素C可以帮我们增强免疫力,可以提高脑神经的灵活敏锐,有助于我们提高记忆力、分析力;主要在酸味水果如红果、橙子等。

维生素B对兴奋的抑制有效,主要存在于粗粮、花生、蘑菇等食物中;维生素A能够提高智力,多吃一些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油菜及黄色水果如杏、芒果等。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脑疲劳,主要存在于植物油、花生、动物肝脏中。

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入:无机盐中的钙、铁、锌对于抑制兴奋、集中注意力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多吃一些豆类、虾皮、猪肝、黑白木耳等等。同时,注意食物的酸碱平衡,即肉、鱼等酸性食品应与蔬菜、水果等保持一定比例。不要偏食。多吃清淡少盐的食物。菜肴清淡,多素少荤。坚持适当性原则。

什么都可以吃,但什么都要适量,不要吃得过饱。早餐要吃好,否则容易发生低血糖晕厥现象。此外还要让教室寝室保持安静,光线充足,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用眼用脑卫生,有效防止疲劳产生。愿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精力充沛,去迎接高考的挑战!

第五篇:开学后如何调整好心态

开学后如何调整好心态

轻松愉悦的假期生活悄然结束,有些学生意犹

未尽,还沉浸在寒假的欢乐之中。但时间仍在不知不觉中滑过,新的学期已经到来,一些学

生开学后感觉不太适应,有的出现了厌学、失

眠、焦躁不安等现象。学习时无动力,上课时

不听老师的讲课,心烦意乱。回家后爱发脾气,饭也不想吃,甚至是坐不下,站不住等。

产生上述原因,一是假期过于放松,一听开学便有恐惧心理;二是失眠导致,精神过于紧张,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

那么,怎样克服以上情况呢?专家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作息,睡前可用热水洗脚。如躺在床上难以入睡,可默念阿拉伯数字,可想大海的流水,也可听听轻松愉悦的音乐,以便尽快入睡。

2、要主动与同学交谈,可在课间多与同学聊天,也可主动找老师谈学习的感受,已缓解或减轻紧张的情绪。

3、可阅读一些写景抒情的美文,以陶冶性情,缓解压力。同时,要注意看一些名人名言,或看一些感人的事迹,如“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的事迹,以使自己积极向上,避免消极思想的侵入,从而使自己轻松愉快,奋发向上。

4、在自己焦躁不安时,要学会忍耐,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如,心情过于烦闷,可散散步,打打乒乓球,以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

5、为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在学习上要向成绩优异的看齐,不要总跟比自己差的学生比。要超越自己,参与竞争,锻炼自己的耐力,使自己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和适应。

6、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将渺小的自己融入大集体之中。如积极回答问题、多帮助老师同学等,既锻炼了自己,又使自己变得幸福、开朗,从而将一切忧愁、烦躁抛到了脑后。

总之,开学后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一切挑战,从而快乐地学习。

下载教导主任要调整好心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导主任要调整好心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调整好心态的名言

    关于调整好心态的名言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永远不要试图控制别人、别的事,但要学会控自己。一个人不应留意他人的过失,他人所完成或未完成的事,而应注意本身的行为是否妥......

    高考前如何调整好心态

    高考前如何调整好心态 下面介绍有关心态调整的一些方法,献给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们。希望你们志存高远,金榜题名! 第一,调整认知状态,做好三个正确对待。 二、要正确对待紧张。很......

    高考复读生如何调整好心态

    除了成考、自考,很多高考失利者仍不甘心地选择高复,来年重考,尽管明年要应对的是更大的挑战——新课改高考。很多人相信复读一年能成为专升本的赢家,像某复学校里,去年进校时1000......

    调整好心态,备战高考

    调整好心态,备战高考 进入了高三,我班级里的学生突然之间好像长大了,很自觉的改掉了高一高二时的一些不良习惯,可是学生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有时候甚至情绪会低落,询问了学生得知:......

    期中考试后如何调整好心态[最终版]

    期中考试后如何调整好心态 期中考试后往往会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情况,考试后的学习策略调整和学习心态调节不仅会影响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以后的状态。......

    中高考如何调整好心态(经验)

    中高考如何调整好心态随着中高考的临近,考生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备考状态。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列举的20项影响考试结果的因素里,考场心态和考前心态分别占据第一、第二名,可见考生的......

    怎样调整好学习的心态

    怎样调整好考试心态: 心态就是一个人的心情。心情的好坏,会直接地影响我们工作、学习的效果。你也能看到,在体育比赛中,由于心理状态的起伏,参赛选手的发挥会跟着有较大的起伏。......

    2014护士资格考试需调整好心态

    2014护士资格考试需调整好心态首先,在紧张的复习中,关键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说起容易做起难,需要平时有意识地去培养。比如即使进考场前非常紧张,你也要尽量静下心来。时常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