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材料 科学发展观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
科学发展观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
农民工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和谐社会的构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现实中他们的权益却没有受到应有的保障,特别是劳动权。现阶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主要表现在就业权受限、劳动报酬权受损、休息休假权受损、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安全缺失、社会保障权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大批涌向城市务工,形成中国特色的“民工潮”。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获得了更多的收入,但另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遭到了很多困难。农民工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特别是劳动权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处处为民着想,以服务人民为己任,关心并改善人民的生活,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另一方面,农民工的权益受损现象却并未消失,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矛盾愈演愈烈。
一、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现状
(一)就业权受限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年龄、性别、身份,都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但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多的农民工的就业权受限。
(二)劳动报酬权受损
劳动报酬权是公民通过合法劳动依法取得报酬的权利,然而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并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这具体表现在:一是同工不同酬。二是农民工被拖欠或拒付工资.(三)休息休假权受损
休息休假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休息休假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周末及法定假日的休息的权利;二是生病、妇女怀孕休假的权利。
(四)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安全缺失
劳动安全权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劳动时有获得劳动安全保护的权利。《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卫生保护的权利。
(五)社会保障权缺失
社会保障权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劳动时有获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中央已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的成国药惠及全体人民,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以人为本”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社会保障权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伤及大病医疗保险问题。大多农民工有维权意识,但受自身素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只能渴望维权。针对工伤,由于事先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当农民工因工受伤向用人单位索要赔偿时,用人单位常常以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拒绝支付相关医疗费用。二是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问题。
二、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的原因
(一)社会结构不合理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阻隔,使农民工难以享受到城镇职工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权利。受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影响,农村出现相对剩余的劳动力。为了增加收入,他们离开农村进城务工。但是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需求又不是很大,加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进城务工处于明显的劣势。另一方面,地方资金缺乏,劳动力相对过剩,地方希望把本地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减轻本地的负担,从而促进当地资本强势的逐步形成。
(二)现行法律机制不完善
虽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现行的《劳动法》规定的内容主要是维护城市劳动者的权益。农民工作为非城市劳动着他们的权益并未得到有效的维护。现行法律部分内容滞后,缺乏可操作性和预见性。对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未能根据现行法律作出合理的处理。如对于工资支付条款过于笼统,不能具体地对工资支付作出详细的规定。这给了不法用人单位克扣农民工工资的借口。另外,劳动监察部门工作量大,执法力量不足,一个工作人员做多份工作,往往想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却力不从心。
(三)农民工自身素质问题
农民工大多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欠缺。受传统文化和居住环境及当地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农民工进城务工后一时难以顺利完成由农村向城市的过渡。另一方面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因此,他们从事的多为劳动力密集行的行业,并且大多是体力劳动。三是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当自身权益受损时一般采取自认倒霉或破坏用人个人单位的设施等消极行为,而不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四是民工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工很少参加工会或工会一类的组织。农民工分散性强,缺乏一定的组织性,所以当他们的权益受损时,他们不知道有组织性地运用合法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五是农民工职业素质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缺位,宗教宗派观念强,政策水平低,劳动过程中只知道劳动而忽视现代只是的学习和先进理念的吸收。当权益受损时,强烈的族派观念影响着他们往往采用比较原始的暴力方式解决。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求发展、促发展。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让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不能损害农民工的权益,要切实贯彻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各项政策。
(一)统筹城乡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发展,离开了统筹发展就无法协调发展,也就不能兼顾各方,就有可能出现社会畸形发展甚至是停止或倒退。统筹城乡发函是五个统筹中首要的统筹,这凸显了中央重视城乡协调发展。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改变二元户籍制度,消除体制障碍,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现行的户籍制度把城乡居民分成两个等级----农业家庭户口和非农业家庭户口,这样农民工很难冲破体制的限制在城市中生存。农民工生活在体制外,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如住房、婚嫁、社会保障等。要统一城乡户口,取消户口的二元性质,把居民户口统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口。实行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政府在制定劳动力就业规范时要兼顾城乡居民的就业状况,尤其要考虑农民工的就业状况。规范劳动力市场,将城乡居民的就业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到城乡职工同工同酬、同工同权。要切实做到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工的劳动平等权。
(二)坚持以法维权
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清除并查处各种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行为。科学发展观要求维护人民的权益,农民工和城市工人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要强化监察,维护市场秩序,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执法,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制定如《农民工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对于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要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太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杜绝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做好监督农民工劳动卫生安全工作及休息休假权的实现,依法管理好合同制度。工会及各级政府应努力协调好相关部门组织建设维权体系,加大对农民工的组织教育和培训,改变农民工松散的状态,鼓励农民工加入工会等维权组织,充分保护农民工依法维权的能力。
(三)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
努力培养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宣传相关法律只是和维权方式。用人单位和政府要严格把关,讲究效率,切实为农民工创造培训的机会,并做好监督工作。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投入,采取标准的非其实性政策协调好城乡居民教育资源的分配。同时农民工自身应转变传统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适应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从目前农民工的非农业情况来看,农民工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建筑业和采掘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往往延长劳动时间,忽视劳动安全的投入。用人单位用于农民工技术培训、安全生产、医疗养老伤残补助等方面的资金很少。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我们应高度重视。只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健全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长效机制,要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5]要考虑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建立城乡区间顺畅转移接继机制。解决好农民工工伤、伤残、医疗、养老、失业等问题,家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湿度,使保险关系和待遇能够转移持续,使你工爱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受损害。
第二篇:申论:正视农民工问题 保障农民工权益
考德上——为国育才 德者为上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指导之申论范文
——正视农民工问题 保障农民工权益
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各部门以扩大就业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重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变化,其就业和维权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问 题:
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但现行的就业制度设计并没有把农民工群体充分考虑进来,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企业用工谨慎,就业岗位有限;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技能专业性不强,就业领域狭小。
农民工权益屡遭侵害。以工资待遇难以保障为主要特点的侵害农民工权益事件时有发生,用人单位随意克扣工资、欠薪逃匿的现象大量存在。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农民工很少有节假日,经常加班加点却得不到相应报酬。部分企业对农民工的劳动保护重视不够,很多农民工从事高危行业而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同时,由于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且不规范等原因,农民工发生职业病和工伤后很难获得及时、足额补偿。
农民工社会保障程度不高。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规范性文件层次较低,处罚力度不够,缺乏法律强制力,难以有效保障农民工权益。农民工参加各类社会保障的绝对数量尽管逐年递增,但相对数量仍然较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工在输入地就医报销难,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又费用较高,导致尚有部分农民工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农民工住房、生活环境卫生和饮食条件差,影响其自身及子女身心健康。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突出,如幼儿教育费用较高、入学较难、需在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等。
对 策:
继续巩固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
考德上2013国考交流群:24230832考德上——为国育才 德者为上
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的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促进建筑业、加工制造业和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增强其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巩固和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就业机会均等。
切实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坚持多管齐下,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规范工时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工的休息权和休假权,要求企业对于延长工时和休息日、法定假日加班的情况依法支付劳动报酬。强化职业安全卫生监控机制建设,深入开展职业危害专项治理行动。建立省、市、县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开辟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绿色通道”。
加快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制定全国性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对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可直接纳入城镇职工社保体系,探索建立低费率、广覆盖、可自由转移续接并能与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镇户籍限制,吸纳具备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市民。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考虑农民工对各项公共服务的需要,重点解决好农民工居住条件、子女教育和医疗卫生等问题。
考德上2013国考交流群:242308323
第三篇: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我的老家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沙疙瘩乡后新寨村,这是一个以种植业生产为主的农村,但与其他周边农村不同的是:我村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据村大队具体调查结果显示,我村共有村民约4500,但暑期实际在村村民只有不到2000人。
因为我的家庭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我格外关心这些问题,也特此惊醒了一些调查。
据我在网上调查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外出务工规模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和调查,2003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达11390万人,①比上年的11000万人增加了390万人,增长4.1%;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9%,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37.1%。②农民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间的上述双向流迁状态和他们对流入地城镇和流出地乡村的双重归属,使其在人口分类中既有别于其迁出地的乡村人口,也难以归入其迁入地的城市人口,而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一个跨越城乡界限、与城乡都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口类型。③近年来,这一群体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已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力度。
村委干部在乡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颁发了一系列的行政规章和政令,加大了监察力度。各级地方政府也对前述政策和规章政令作了不同程度的贯彻落实,并在此基础上打破原有制度的藩篱,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一些新的制度,确立和采取了一些新的行政措施。另外,政府部门参与农民工维权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从最初的劳动保障部门扩展至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建筑部门、财政部门、司法部门等。全社会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农民工自身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可以说,我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取得瞩目的成绩。
但据村委干部提供的实际情况与相关法规规定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尚存极大的差距,指出拖欠民工报酬问题是“农民工的众多被侵害的利益之中,最为严重和最被关注的问题之一”。其次,从劳动福利权和社会保障权的角度阐述了农民工休息权得不到保障,健康权、获得劳动卫生和安全权被严重漠视,没有完整的劳动保障体系和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最后从权益实现的保障程序方面分
析说明了农民工缺乏必要的劳动权益监督保障机制和在权利受侵害的时候缺乏必要的救助途径的现实状况。
虽然农民工为城市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但这个群体的正当权益却屡遭侵犯,由此引发的劳资冲突等社会问题,日渐形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消极因素。根据我调查了解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环境差,劳动保护缺乏。农民工在城市大多从事的是那些脏、累、难、险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劳动条件差,缺乏起码的劳动保护。工伤、职业病和自然疾病对农民工的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
第二,工资待遇低。由于我国在制度上将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分割成二元劳动力市场现状的存在,农民工和城市居民所享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受自身素质限制,农民工只能从事那些就业门槛较低、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的工作。第三,社会保障权利缺失。农民工作为非城市居民,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等社会保险,大多数农民工则不享有,他们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而且当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生活遭遇风险与困难时,也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他们提供援助和保护。
第四,合同签订率低。一些企业为减少企业成本,通常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生劳动纠纷后,调查取证比较困难。当遭遇工伤时,农民工往往是“责任自负”。
在于村委干部了解这些情况是,他们也是忧心重重。现如今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我们外出务工的家乡父老面临着更大的不定因素的危险和商业危机。
为了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应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修改完善。村委干部提出了这些方法,当然也是村委干部们从国家法律政策和各种政策教育中学来的:
1.最大限度地将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工会要代表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将进城务工人员最大限度地吸收到自己的组织中来。要积极在农民工中建立工会组织,变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个别劳动关系为工会与用人单位的集
体劳动关系,确立工会对农民工的集体劳动权代表者身份,变散漫无序为组织有力,变个别劳动关系的不均衡状态为集体劳动关系的市场均衡状态。
2.着力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农民工输出地工会要加强对工人运动和职工权益问题的宣传,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流入地工会可利用工会的教育培训阵地,构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帮助农民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3.坚持走依法维权之路。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工会要尽指导职责;而作为集体劳动权的代表者,工会则要直接代表劳动者群体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中有关问题进行平等协商,形成集体协议即集体合同,从而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要努力推动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并向乡镇、街道延伸拓展,争取乡镇、街道尽快全都建立;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坚持定期会商、工作联动、目标考核,充分发挥作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形成的意见,要对辖区所有用人单位形成约束力,从而真正发挥三方协商机制所应有的作用。
5.积极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会作为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在劳动争议处理的调解、仲裁和诉讼阶段,都应该履行作为集体劳动权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职责。
希望我们的河北省大名县家乡人们能够在这个社会中更安全更合法更有权力的环境中积极的工作,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关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寒假往返的列车上
调查时间:寒假期间
调查方法:访谈(与近20个民工的谈话,聊天中对民工生活有了大体的了解)
一、问题的提出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今后时期,农村富余劳动力会越来越多地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中来,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土木工程系的大学生,我对这个问题一直都很关注。正好借着这次在寒假往返的列车上近100个小时的时间里,接触了很多民工,在与他们的谈话中,我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的不易与艰辛!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
一、本问卷共发放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
三、调查结果与数据统计分析
采取面访、拦截调查方式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此次共调查552名农民工,其中固定岗位就业的427个,灵活就业的125个。此次调查发现的外出农民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工年龄均为18—50岁,以青壮年为主,40岁以下的占90%。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占农民工的7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3%。35岁以下的务工人员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0%以上,无职业技能者占41%。
1、调查显示,该村有58%的农民工从事建筑类等体力劳动,而从事家政类、餐饮类等行业的农民工只各占了2%。
2、劳动时间周期过长平均每周工作六天半。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59天,平均每天工作9.52小时。从每天工作时间来看,工作8小时和不足8小时的占43.66%。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的占56.34%。从每周工作时间上来看,69.20%的农民工每周工作7天,20.83%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5-7天,只有9.96%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5天及以下。
3、收入偏低,平均月收入仅976元,报酬常被克扣,调查数据表明,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976元。从收入分组来看:小于500元的占12.32%,500-700元的占17.39%;700-900元的占20.65%;900-100元的占11.96%;1000元以上的占37.68%。
4、劳动合同仍被忽视签订者不到四成。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占37.50%。其中,签订固定期限合同的占57.97%,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占13.04%,签订临时合同的占28.99%。比较清楚合同内容的占了38.16%,一般了解合同内容的占了20.77%,不大清楚和完全不清楚合同内容的只占14.01%和2.90%。
5、购买保险意识差绝大多数无三险,据调查,农民工没有购买保险的情况居多,94.38%的没有购买养老保险,89.66%没有购买医疗保险、96.74%没有购买失业保险、87.83%的没有购买工伤保险。
7、在问到该村农民工“是否遇到过拖欠甚至苛扣工资等情况”时,竟有74%的农民工回答“遇到过”,仅有26%的农民工回答“没遇到过”。更令人吃惊的是,其中有57.84%的农民工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竟达三次以上,一次以上三次以下的也达到了35.13%。
8、而对于用工单位拖欠工资这一情况,有48%的农民工选择了“忍起吞声”,有28%的农民工选择了“自己去用工单位索取”,而选择“去有关部门寻求帮助”的仅有24%,所占比例是最小的。
四.思考与总结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既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农民工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同时,农民工权益的保护也是一项亟待解决而又相当艰巨的任务,对农民工的差别对待是于法不容的,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持续地发展。
A农民工外出务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拖欠,克扣民工工字:许多民工一年的辛苦钱打了水漂,家里的生活没了着落。据调查,拖欠民工工资大多发生在建筑工地。在建筑攻打的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和生活条件差。而建筑工程又流动性比较大,有关部门管理相对困难,许多民工工资被拖欠和克扣。这个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民工背井离乡,常年在外卖苦力,挣的是“血汗钱“和”活命钱“,拖欠民工工资,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道义上讲,都是极其恶劣的行。据调查,拖欠民工工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筑市场不规范。有的建筑队为了揽工程垫姿施工;而垫姿款也有可能是贷款来的,一旦发生资金短缺,很容易拖欠劳动者工资,损害民工权益。有的工程层层转包,加上监管不利,很容易发生“包工头“卷款逃逸,让辛辛苦苦一年的民工们血本无归。
二 工作时间过长
国家有文件明确规定职工每日的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而据我们在当地考察了解,该村企业知法犯法,无限制地延长农民工的劳动时间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企业经营者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漠视,对农民工人身的歧视。企业通过延长农民工的劳动时间来增加产量,以获取高额利润。每天10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繁重而乏味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肉体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摧残。当地农民工反映这是他们发生工伤事故的一大诱因。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企业经营者这种完全不顾农民工死活的做法,当地政府却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
三 工伤保险与权益保障的缺失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职工在上岗前,企业必须为职工买工伤保险,该村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该村绝大部分人是从事建筑类等体力劳动,生命安全随时面临着挑战,工伤保险是他们唯一的保障。然而值得我们质疑的是,在这些企业的不规范操作下,其职工一旦遇到工伤事故,他们的医疗费又该如何解决呢?
对此,我们作了进一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46.18%的农民工回答“自付医疗费”,有18.70%农民工回答“轻伤自己付,一旦是重伤,企业承担一部分”。对于这些拿农民工生
命开玩笑的企业,其工伤的轻重的判断又存在着不合理,因此而引起许多矛盾,这是影响我国国内稳定的一大毒瘤。在劳动合同方面,该村农民工在进城务工时仅有26%人与用工单位签定了劳动合同,几乎有3/4的农民工没有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
B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社会原因。农民工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过渡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一方面,传统农业积聚了大量的社会生产力,现代农业又排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剩余;另一方面,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导使农业劳动力逐渐参与到现代工业中。在这种转变中,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农民工权益保护比较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农民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传统观念强,现代法制观念淡薄。“中国的基层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至今基本上仍上一个熟人社会。人们长期在一个地方或者同一个单位生活,形成了各种相互牵连,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人们不愿意为了一般的权利纠纷而严格依法处理,伤及这种社会关系,倒是愿意放弃一些权利,赢得一些情理,以改善同周围的社会关系。”农民工的这种传统意识和较低的文化素质,使适应工业社会需要的现代法治观念极难为他们所接受。这样,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农民工既不能以传统方式保护好自身利益,也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③农民工的无组织性,且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基本没有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微乎其微,就业渠道狭窄,在劳动力竞争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
3、政策原因
①社会保障政策的不完备
尽管国家为了保护劳动,通过《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了企业的行为,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但是,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是城市职工,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正是这些结构性的制度安排,使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而成为边缘群体,也正是这种边缘性的社会地位使其难以享受社会保障权益。农民工的工资没有保障、安全工作条件没有保障、疾病工伤治疗没有保障、福利没有保障、养老没有保障、子女的教育没有保障。对广大的农民工而言,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巨大的漏洞,这些漏洞使得少数不法企业肆无忌惮地侵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②力不从心的法律援助政策
调查数据表明,大约每四个农民工中就有一个拿不到工资,或者被拖欠,问题确实异常严重。可能人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被克扣工资的农民工不运用法律手段告雇主,而宁愿采取个人报复、私了的方式呢?这显然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不懂法有关系。但是当农民工的利益受到侵犯时,我们的管理部门也负有一定责任。对比城市管理人员对农民工罚款的“主动性”,我们就可以明显地意识到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国家法规政策的缺位。
六、结论与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日益彰显。劳动力市场化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不断提高。与此相反,传统管理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改革,城乡隔离模式下的许多制度仍阻碍着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有效地保护。从同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来看,对农民工的差别对待是于法不容的,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持续地发展。因此,从制度上消除不合理的障碍,切实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既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维护农民基本权益的建议
一是要提高对维护农民工基本权益的认识。维护农民工基本权益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研究农民工问题,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好维护农民工基本权益的工作,实现农民工体面劳动。
二是制定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各项社会保险,对农民工这支主力军来说,存在着缺陷和不适应,应采取积极措施,优先考虑农民工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三是在组织进行各种技能技术培训的同时应当重视对农民工的法律常识培训。通过法律援助公众教育和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等创新方法使农民工知晓劳动者所享有的基本权利。组织农民工参与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工素质。
四是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加大工资协商力度、提高农民工代表参加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的能力,建立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制度、工会代表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以及农民工参与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经济与农民工工资的同步增长。
五是要推动建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必须坚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社会各界和各个方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健全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形成依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合力。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实践作业
报告名称: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评阅教师:任课教师姓名
提交时间:(学期)2011—2012—2
第五篇: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摘 要] 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并迅速壮大起来,这是我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标志,他们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虽然各地针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问题采取了种种措施,⑤其权益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障和维护依然任重而道远。全面落实新《劳动法》,加强《劳动法》
执行情况的监督是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劳动法 农民工 劳动权益 保障
①
农民工常常被称为城市“候鸟”,他们常年或大部分时间从事第二、三产业。户口仍然是农民,有承包地,从事城镇职工不愿干的又脏又累的工作,但不享受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社会保险、公费医疗等劳保待遇。就是这群都市之中的“流动风景”,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②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辛勤与汗水。由于城市社会由历史的二元社会结构所形成的就业、医疗、教育、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制度不可能立即得到改变,城市管理者还没有切实地考虑和解
③决这些“新来者”的权益问题,并且还会对这些“新来者”采取一些限制和排斥措施。虽
然政府管理部门也作出了相关反应,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这些有限的改革与国家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要求来讲仍然十分不够。以户口身份为准入条件的就业、就学、人事、保险、福利、⑨医疗等相关制度仍将农民工拒之门外。作为城市发展必须点击的人群,如何让城市的“屋
檐”成为农民工温暖的“家”,是和谐社会一直没有倦怠的思考。
一、农民工权益受损的现状
1、职业危险度大,劳动保护不到位
大量农民工只能从事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福利低劣的工作。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城市的④非传统就业部门即脏、累、险、差及一些社会排序低、收入低的职业。农民工每天工作的时间较长,月平均收入也较低。用人单位为减小成本支出,对农民工从事的工作,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
2、工作不稳定,经常面临失业的窘境
许多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年签一回,农民工担心单位来年不给续约,压力很大,天天加班图好好表现,从不敢休探亲假。农民工一旦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单位就表示不再续签,并且不给农民工任何补偿。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多年却始终处于城市的边缘群体,用人单位“随便找个违纪借口”辞退农民工,农民工在城市中都有没活儿干的经历,从“失业”时间上看,失业在3个月以下的居多,当然一部分农民工的失业情况还非常严重。就业过程突然中断,对于农民工的打击比下岗对于城市职工的打击更为沉重。因为下岗职工还有稳定的住所,有一定数量的生活保障金,有家庭的直接支持。而农民工几乎一无所有,农民工可能会因为突然失业而出现全面生活危机。
3、未受劳动合同的有效保护
由于没有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少数私营、民营、“三资”等企业为掌握用工主动权,想辞退就辞退,没有依照法律法规规范用工行为,没有和农民工签订有效适用的劳动合同,有的有劳动合同也“明目张胆”不履行合同。另外,这些企业主法
④ 律意识普遍淡薄,少数经营者唯利是图,有意克扣、拖欠工资。
4、用人单位违规损害农民工的权益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1
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排开除农民工参加,制订出许多漠视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限制农民工的权利,广大农民工根本无权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审核工作。
5、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对劳动者在患病、伤残、失业、工伤、年老以及其他生活困难情况下,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在新《劳动法》颁布以前,几乎没有任何用工单位像对待城市工人那样为农民工办理基本的社会保险。在湖南岳阳的的一份调查中,265位被调查者当中只有21人参加了劳动或
⑥医疗保险,而其中劳务单位代为缴纳保险费的仅有1人。这使农民工在年老、疾病或者丧
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无法享受所需要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在遭遇疾病等天灾人祸时只能束手无策。
二、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
1、经济原因
在我国现代,农民工基本上是依靠打工维生的,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一部分是出去闯天下的乡村青年,他们出身贫穷落后困苦了世世代代的中国农民阶层,他们的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还具有农民的特点。由于农民工没有占有有生产资料,他们根本不会思考到劳动权益的维护。于是,当他们走进城市成为一名“工人”时,任何脏、累、险、差的工作都能接手,在工作中首先发扬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户口原因
1958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将中国公民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大类,在城乡之间筑起了近半个世纪的壁垒,阻碍了人员、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也造成了今天城市农民工“身份”和“职业”的尴尬。一方面城市的发展需要作为工人的他们流汗流血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城市又以他们的“身份”为由,把他们作为“临时劳动者”,提高他们的交易成本,设置包括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种种制
①度障碍限制他们个人发展,剥夺他们公平竞争的自由。
农民工一直以来总是利益的被侵害者,农民工与城市工人同工不同酬、不同时、不同权。农民工只能从事最脏、最累、最苦、最危险的活,即使在农民工获准进入的领域他们仍然低
②人一等,在薪酬和权益保障方面受到不公待遇。
3、观念原因
当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加速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时,作为城里的居民阶层还依旧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涌入的农民工,认为农民工只是作为盲流而存在,认为他们抢走了城里居民的饭碗,还带来城市里不安定的因素。在建国后的五十多年里实行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以城镇为中心,以城镇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为根本,“三农问题”只是在近些年变得
①越来越尖锐,变成了社会的一个顽疾才被中央所重视。
4、素质原因
农民工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目前,农村的文化、科技、教育等等事业的发展都远远低于城市。这导致了农村人口思想观念低、教育水平低、素质技能低下的窘况。当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时,由于自身素质技能的低下,在很多领域无法与城市居民进行竞争。同时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国家或地方出台了政策和法律而无法领悟,还是用小农意识进行思考,自行放弃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如何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建立人员自由合理流动的许可机制
针对农民工与正式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让农民工取得与正式工同等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并从制度上规定任职领域、劳动关系、薪酬待遇等相同。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解决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带来的问题,保障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农民工享有的各项权益。
2、政府与社会团体加强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合作
各级政府应建立农民进城务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法制办、公安、教育、工商、司法、城市建设、安全生产等政府部门以及工会、青联、妇联等群众组织
⑧应参加,统筹协调农民工,规划劳动管理及权益保障工作。要明确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
有关部门各自的职责,要重视发挥新闻舆论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的导向和监督作用,⑨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⑤
3、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职能
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有条件的地方应向街道、乡镇和社区延伸,力争在基层及时预防和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劳动权益的行为。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的执法力度,要加快歧视性政策的清理,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确保中央关于农民工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4、健全、落实农民工的工资保障制度
农民工进城的首要目的是要增加收入,现在的问题是农民工应该得到的劳动报酬却无法得到。如果要在当前的形势下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那么保障农民工能够如期得到他们应得的工资是最现实的。因此必须坚决贯彻、严格执行《劳动法》,保障用人单位向农民工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5、发挥工会的“保护伞”作用
工会要代表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将进城务工人员最大限度地吸收到自己的组织中来,特别要吸纳农民工加入,形成一个集体的力量,以工会出面,用联合的劳动力所有权与资本进行谈判,提高与企业、雇主谈判的筹码,实现自身的权利,维护自身的发展。确立工会对农民工的集体劳动权代表者身份,变散漫无序为组织有力,变个别劳动关系的不
⑦均衡状态为集体劳动关系的的市场均衡状态。
6、建立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
当前由于“户口”等原因,用人单位不交或少交农民工的社会保险费,农民工也认为交了社会保险没有意义,主要是农民工工作的“临时性”造成的。因此,实行全国统筹办理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账户,一旦农民工离开,账户也随人走,接受地区的社保部门也不难办理转移手续,这样就可以避免地方、企业的规避行为发生。
7、加强农民工的思想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让广大农民工坚持走依法维
①权之路,积极参与劳动争议处理。
①①钟新峰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思考》,②《今日关注:农民工权益保障》 成都日报2007-3-10
③《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④《我省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⑤《工运理论: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思考》,http://news.sina.com.cn/c/2004-09-03/09273572688s.shtml
⑥张平均《企事业单位应对新劳动法实录》,《岳阳晚报》2008-01-25
⑦梁庆朝、范海昌、张秋喜、李秀丽、吴江华、杨辉《关于进城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⑧张俊九《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央视国际(2004年03月09日 15:50)⑨孙玉栋《浅议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参考文献
⒈《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⒉孙树菡、张思圆:《都市边缘群体及其社会保障权益》,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3年3月。
⒊赵康:《论我国社会保障法体系的完善》,《政治学刊》,2001年10月。
⒋徐赛嫦:《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析》,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