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时间:2019-05-12 19:4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第一篇: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10级化学粉体材料与工程潘玉杰1003012027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的劳动力群体。据统计资料显示,现阶段年我国外出务工农民达到1.5亿,并且规模还有持续增大的趋势。这表明农民工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略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的出现并迅速走向大规模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农民工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现阶段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坚定力量。

然而,农民的的劳动权益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近来不断有媒体报道黑心企业主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农民工上班时间严重超时、农民工不断发生工伤等事件,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人利用暑假时间,通过问卷调查、与出工作的农民工老乡谈话和网上找资料等方式结合在一起,做了关于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关键词:农民工劳动权益权益保障

正文:

一、农民工及其劳动权益

农民工是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人口群体,截止2008年,我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1.5亿。农民工,就其内涵来讲,是指户口仍在农村、户籍身份仍是农民,但是长期生活在城镇或城市,长期或临时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以此来获得主要收入的劳动者。

农民工作为一名劳动者,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农民工应享有劳动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安全卫生权、社会保障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和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主要权利

二、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现状

1、劳动权得不到充分保障。就业政策不平等,许多政策为农民工就业设置了种种障碍。例如,许多地方政府或企业单位在招聘中明确规定只招本地户口的员工,外地人员一律不招。这样,就剥夺了很多农民工的劳动权利。

2、休息权得不到保证。由于农民工从事的大多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高、环境条件差的工作,很多农民工的休息权难以得到保证。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超过90%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休息时间都不满意,只有5%的感到满意。我国《劳动法》规定每周劳动时间40小时,但据有关部门调查,有些地方农民工月工作时间竟高达306小时,加班时间是最高时限36小时的3.86倍,有些甚至达到每周工作84小时。这种血汗工厂对农民工身心造成极大伤害,以致农民工“过劳死”时常见诸报端。

3、劳动报酬权遭侵害。通过劳动取得报酬,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内容包括报酬协商权、报酬请求权和报酬支配权。现实中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却屡屡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近年来,企业主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屡屡被媒体披露,而且还发生过总理帮农民工讨薪的事件,可见,农民工的报酬权极容易被侵害。与在家老乡的交谈中,关于薪酬的问题,他们都有过被企业或“包工头”拖欠工资的经历,很多时候企业方在开始时都会答应按时发工资,然而在月末总会找一大堆理由来搪塞,或者干脆就“躲账”。老乡们表示,对于这种事,很多时候都是无助、忍让。

4、职业安全权没保障。职业安全权是指劳动者在职业劳动中人身安全和健康获得保障、免遭职业伤害的权利。然而,很多被调查者都表示,职业安全权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很多农民工限于自己的文化水平,往往从事于采矿、冶炼、建筑、制造等行业。很多企业不按国家标准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很多农民工工作环境非常恶劣,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致使农民工成为我国工伤和职业病的高发人群。媒体经常报道农民工矽肺病、尘肺病、碳肺病等群体性暴发,而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受伤害的90%是农民工。

5、社会保障权基本缺失。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没有他们,就没有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就没有“鸟巢”、“水立方”。但是,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倾尽了全力,却没有享有和城市人一样的社会保障。目前多数城市尚未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普遍缺失,如用人单位给农民

工社会保险

投保率低、劳动合同签约率低,有些危险行业甚至强迫农民工签订“生死合同”。对此,出外工作的老乡们意见很大。他们的小孩往往被拒绝于当地学校门外,或者要交上一大笔“赞助费”才可以入学。对于本来收入就不高的他们老说,无疑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而且,这种不平等,在小孩子心中也有一种阴影。

总之,现在的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是很脆弱的,没有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的权益,而且在执行方面,又没有足够的保证力度,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还任重道远!三,国家为什么要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权利属于人民。

2:我国政府是人民权利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3: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4:我国政府有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以及文化职能,国家履行这些职能。

四、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体制原因。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形成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身份、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障、民主权利和公共服务上的二元结构,政策性、制度性因素依然不同程度地制约农民工权益保障。

2、认识偏差及新的城市管理服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社会原因。有的地方片面追求发展经济,对维护包括广大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重视不够;有的地方过分看重因少数农民工给城市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政策。城市公共管理服务不到位,影响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3、现行法律体系在保障上还存在问题。农民工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收到《劳动法》的保护,但《劳动法》本来就不够完善,存在位阶低、缺漏过多、操作性不强,对劳动者保护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另外,与《劳动法》相关的配套法规不健全。再者,《劳动法》及相关法规没有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诸多方面和诸多问题直接加以规定。农民工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往往得不到实质的不平等待遇。

4、缺乏组织保障,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关键原因。农民工很少加入就业地的党、工、团组织,有组织的外出务工更少。农民工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依靠组织的力量得到维护。

5.自身素质低,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内在原因。农民工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低,导致农民工经常被“黑职业介绍所”和用人单位欺骗、利用。另一方面,农民工的法制意识薄弱,在受到侵害时,很少通过合法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对策

1、继续深化改革二元户籍管理制度。随着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传统的户籍制度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应彻底打破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身份限制,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籍制度,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

2、改革现行就业制度。政府应继续清理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审批,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不得干涉企业自主合法使用农民工。要严格审核、清理农民进城就业的手续,取消专为农民工设置的登记项目,实行暂住证一证管理。各行业和工种尤其是特殊行业和工种要求的技术资格、健康等条件,对进城就业农民和城镇居民要一视同仁,让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自由地流动和择业。应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提供信息服务,增强市场透明度,降低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方面的社会保险范畴中。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先做好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因为这两者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生存和劳动力的恢复再生。政府还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社会救济制度,当农民工遭遇天灾人祸时给予紧急救济,当处于失业时,给予贫困救助,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给予法律援助当然,以有效地解除其后顾之忧。

4、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保持顺畅的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资强劳弱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掌握的资源很少,农民工尽管人数众多,但在公共决策中缺乏话语权,属于“沉默的大多数”。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时候,往往要靠政府和大众媒体来为他们说话。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例如社会舆论的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等,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在农民工中建立工会组织不仅可以维护农民工最基本的合法权益,而且能使工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助推器”。

5、规范劳动关系。企业是农民工的劳动场所,也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环节。政府要按照现行法规,从加强规范用工入手,要求所有用工单位都必须签订合同,并加大对欠薪及劳动卫生条件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损害农民工权益的单位,要责令其进行赔偿,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处理。要制订适合农民工就业特点的劳动合同文本,重点督促、指导使用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餐饮、加工等行业的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结论:

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略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在举国上下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的时候,我们更不应该忽视农民工的权益,政府和用人单位应该抱着以人为本的态度,积极地制定合理健全的农民工用工、管理以及社会保障等制度,来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利益的保障。

致谢:对支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的其它人和单位表示感谢,对实践地点的XXX人员调查的配合表示感谢,对给予我指导和协助开展工作的广大农民工同志和领导表示由衷的感谢。

第二篇:关于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修改版

赴唐山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 管理系 09级信管专业 高鸿运 0913011050

关于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的劳动力群体。据统计资料显示,现阶段年我国外出务工农民达到1.5亿,并且规模还有持续增大的趋势。这表明农民工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略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的出现并迅速走向大规模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农民工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现阶段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坚定力量。

然而,农民的的劳动权益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近来不断有媒体报道黑心企业主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农民工上班时间严重超时、农民工不断发生工伤等事件,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人利用暑假时间,通过问卷调查、与出工作的农民工老乡谈话和网上找资料等方式结合在一起,做了关于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关键字:农民工、劳动权益、权益保障、社会保障、法律意识、制度

正文:

一、农民工及其劳动权益

农民工是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人口群体,截止2008年,我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1.5亿。农民工,就其内涵来讲,是指户口仍在农村、户籍身份仍是农民,但是长期生活在城镇或城市,长期或临时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以此来获得主要收入的劳动者。农民工作为一名劳动者,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农民工应享有劳动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安全卫生权、社会保障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和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主要权利

二、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现状

1、劳动权得不到充分保障。就业政策不平等,许多政策为农民工就业设置了种种障碍。例如,许多地方政府或企业单位在招聘中明确规定只招本地户口的员工,外地人员一律不招。这样,就剥夺了很多农民工的劳动权利。

2、休息权得不到保证。由于农民工从事的大多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高、环境条件差的工作,很多农民工的休息权难以得到保证。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超过90%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休息时间都不满意,只有5%的感到满意。我国《劳动法》规定每周劳动时间40小时,但据有关部门调查,有些地方农民工月工作时间竟高达306小时,加班时间是最高时限36小时的3.86倍,有些甚至达到每周工作84小时。这种血汗工厂对农民工身心造成极大伤害,以致农民工“过劳死”时常见诸报端。

3、劳动报酬权遭侵害。通过劳动取得报酬,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内容包括报酬协商权、报酬请求权和报酬支配权。现实中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却屡屡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近年来,企业主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屡屡被媒体披露,而且还发生过总理帮农民工讨薪的事件,可见,农民工的报酬权极容易被侵害。与在家老乡的交

谈中,关于薪酬的问题,他们都有过被企业或“包工头”拖欠工资的经历,很多时候企业方在开始时都会答应按时发工资,然而在月末总会找一大堆理由来搪塞,或者干脆就“躲账”。老乡们表示,对于这种事,很多时候都是无助、忍让。

4、职业安全权没保障。职业安全权是指劳动者在职业劳动中人身安全和健康获得保障、免遭职业伤害的权利。然而,很多被调查者都表示,职业安全权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很多农民工限于自己的文化水平,往往从事于采矿、冶炼、建筑、制造等行业。很多企业不按国家标准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很多农民工工作环境非常恶劣,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致使农民工成为我国工伤和职业病的高发人群。媒

体经常报道农民工矽肺病、尘肺病、碳肺病等群体性暴发,而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受伤害的90%是农民工。

5、社会保障权基本缺失。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没有他们,就没有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就没有“鸟巢”、“水立方”。但是,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倾尽了全力,却没有享有和城市人一样的社会保障。目前多数城市尚未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普遍缺失,如用人单位给农民

工社会保险

投保率低、劳动合同签约率低,有些危险行业甚至强迫农民工签订“生死合同”。对此,出外工作的老乡们意见很大。他们的小孩往往被拒绝于当地学校门外,或者要交上一大笔“赞助费”才可以入学。对于本来收入就不高的他们老说,无疑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而且,这种不平等,在小孩子心中也有一种阴影。

总之,现在的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是很脆弱的,没有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的权益,而且在执行方面,又没有足够的保证力度,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还任重道远!

三、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体制原因。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形成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身份、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障、民主权利和公共服务上的二元结构,政策性、制度性因素依然不同程度地制约农民工权益保障。

2、认识偏差及新的城市管理服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社会原因。有的地方片面追求发展经济,对维护包括广大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重视不够;有的地方过分看重因少数农民工给城市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政策。城市公共管理服务不到位,影响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3、现行法律体系在保障上还存在问题。农民工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收到《劳动法》的保护,但《劳动法》本来就不够完善,存在位阶低、缺漏过多、操作性不强,对劳动者保护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另外,与《劳动法》相关的配套法规不健全。再者,《劳动法》及相关法规没有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诸多方面和诸多问题直接加以规定。农民工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往往得不到实质的不平等待遇。

4、缺乏组织保障,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关键原因。农民工很少加入就业地的党、工、团组织,有组织的外出务工更少。农民工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依靠组织的力量得到维护。

5.自身素质低,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内在原因。农民工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低,导致农民工经常被“黑职业介绍所”和用人单位欺骗、利用。另一方面,农民工的法制意识薄弱,在受到侵害时,很少通过合法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对策

1、继续深化改革二元户籍管理制度。随着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传统的户籍制度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应彻底打破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身份限制,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籍制度,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

2、改革现行就业制度。政府应继续清理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审批,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不得干涉企业自主合法使用农民工。要严格审核、清理农民进城就业的手续,取消专为农民工设置的登记项目,实行暂住证一证管理。各行业和工种尤其是特殊行业和工种要求的技术资格、健康等条件,对进城就业农民和城镇居民要一视同仁,让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自由地流动和择业。应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提供信息服务,增强市场透明度,降低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方面的社会保险范畴中。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先做好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因为这两者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生存和劳动力的恢复再生。政府还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社会救济制度,当农民工遭遇天灾人祸时给予紧急救济,当处于失业时,给予贫困救助,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给予法律援助当然,以有效地解除其后顾之忧。

4、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保持顺畅的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资强劳弱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掌握的资源很少,农民工尽管人数众多,但在公共决策中缺乏话语权,属于“沉默的大多数”。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时候,往往要靠政府和大众媒体来为他们说话。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例如社会舆论的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等,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在农民工中建立工会组织不仅可以维护农民工最基本的合法权益,而且能使工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助推器”。

5、规范劳动关系。企业是农民工的劳动场所,也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最直接、最主要的环节。政府要按照现行法规,从加强规范用工入手,要求所有用工单位都必须签订合同,并加大对欠薪及劳动卫生条件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损害农民工权益的单位,要责令其进行赔偿,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处理。要制订适合农民工就业特点的劳动合同文本,重点督促、指导使用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餐饮、加工等行业的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略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在举国上下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的时候,我们更不应该忽视农民工的权益,政府和用人单位应该抱着以人为本的态度,积极地制定合理健全的农民工用工、管理以及社会保障等制度,来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利益的保障。

结论:唐山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和全国其他城市大致一样,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还有待完善,从而更好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充分体会到社会的温暖。

致谢,在此向王领导以及黄老师对于本人完成此项报告表示感谢

第三篇: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我的老家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沙疙瘩乡后新寨村,这是一个以种植业生产为主的农村,但与其他周边农村不同的是:我村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据村大队具体调查结果显示,我村共有村民约4500,但暑期实际在村村民只有不到2000人。

因为我的家庭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我格外关心这些问题,也特此惊醒了一些调查。

据我在网上调查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外出务工规模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和调查,2003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达11390万人,①比上年的11000万人增加了390万人,增长4.1%;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9%,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37.1%。②农民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间的上述双向流迁状态和他们对流入地城镇和流出地乡村的双重归属,使其在人口分类中既有别于其迁出地的乡村人口,也难以归入其迁入地的城市人口,而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一个跨越城乡界限、与城乡都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口类型。③近年来,这一群体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已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力度。

村委干部在乡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颁发了一系列的行政规章和政令,加大了监察力度。各级地方政府也对前述政策和规章政令作了不同程度的贯彻落实,并在此基础上打破原有制度的藩篱,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一些新的制度,确立和采取了一些新的行政措施。另外,政府部门参与农民工维权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从最初的劳动保障部门扩展至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建筑部门、财政部门、司法部门等。全社会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农民工自身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可以说,我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取得瞩目的成绩。

但据村委干部提供的实际情况与相关法规规定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尚存极大的差距,指出拖欠民工报酬问题是“农民工的众多被侵害的利益之中,最为严重和最被关注的问题之一”。其次,从劳动福利权和社会保障权的角度阐述了农民工休息权得不到保障,健康权、获得劳动卫生和安全权被严重漠视,没有完整的劳动保障体系和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最后从权益实现的保障程序方面分

析说明了农民工缺乏必要的劳动权益监督保障机制和在权利受侵害的时候缺乏必要的救助途径的现实状况。

虽然农民工为城市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但这个群体的正当权益却屡遭侵犯,由此引发的劳资冲突等社会问题,日渐形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消极因素。根据我调查了解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环境差,劳动保护缺乏。农民工在城市大多从事的是那些脏、累、难、险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劳动条件差,缺乏起码的劳动保护。工伤、职业病和自然疾病对农民工的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

第二,工资待遇低。由于我国在制度上将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分割成二元劳动力市场现状的存在,农民工和城市居民所享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受自身素质限制,农民工只能从事那些就业门槛较低、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的工作。第三,社会保障权利缺失。农民工作为非城市居民,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等社会保险,大多数农民工则不享有,他们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而且当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生活遭遇风险与困难时,也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他们提供援助和保护。

第四,合同签订率低。一些企业为减少企业成本,通常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生劳动纠纷后,调查取证比较困难。当遭遇工伤时,农民工往往是“责任自负”。

在于村委干部了解这些情况是,他们也是忧心重重。现如今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我们外出务工的家乡父老面临着更大的不定因素的危险和商业危机。

为了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应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修改完善。村委干部提出了这些方法,当然也是村委干部们从国家法律政策和各种政策教育中学来的:

1.最大限度地将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工会要代表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将进城务工人员最大限度地吸收到自己的组织中来。要积极在农民工中建立工会组织,变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个别劳动关系为工会与用人单位的集

体劳动关系,确立工会对农民工的集体劳动权代表者身份,变散漫无序为组织有力,变个别劳动关系的不均衡状态为集体劳动关系的市场均衡状态。

2.着力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农民工输出地工会要加强对工人运动和职工权益问题的宣传,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流入地工会可利用工会的教育培训阵地,构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帮助农民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3.坚持走依法维权之路。对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工会要尽指导职责;而作为集体劳动权的代表者,工会则要直接代表劳动者群体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中有关问题进行平等协商,形成集体协议即集体合同,从而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要努力推动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并向乡镇、街道延伸拓展,争取乡镇、街道尽快全都建立;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坚持定期会商、工作联动、目标考核,充分发挥作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形成的意见,要对辖区所有用人单位形成约束力,从而真正发挥三方协商机制所应有的作用。

5.积极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会作为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在劳动争议处理的调解、仲裁和诉讼阶段,都应该履行作为集体劳动权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职责。

希望我们的河北省大名县家乡人们能够在这个社会中更安全更合法更有权力的环境中积极的工作,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

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农民工劳动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农民工劳动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普遍存在,保障农民工的劳动合法权益,已成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迫切需要,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调查目的农民工,是指那些在城镇从事非农职业,但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的劳动者。这是生活在城市社会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城市中生存的状况不容乐观,各项权益缺失非常严重。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56%,这就意味着今后每年要有上千万的农民进入城镇,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农民工,然而农民工的处境却非常尴尬,他们长期或短期离开土地,尤其是长期离开的成为非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居民,同时进入城镇后,他们没有城镇户口,其户口及所有社会关系都在农村,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们又不是城镇居民。这样他们就成了夹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边缘人,这种边缘人的身份导致他们的劳动保障问题缺位,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要保障这一部分人的合法权益。

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是以人为本,社会要充分尊重和体现人的价值。人,是社会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的元素。这种元素只有在获得最大化的尊重后,其活力、创造性才可能迸发,才可能产生出巨大无比的力量。这应该是我们对待全社会任何一个良性群体的根本态度,对农民工尤应如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农民工是活跃在城镇和乡村中最积极、最能干、最可敬的新生力量。农民工因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而赢得了全社会的根本性认可,这使得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早已成为推动城市快速向前的万不可缺的中坚劳动力量,他们的福祉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维护农民年工权益,增加农民工的满意度,是检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温度计”,是体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元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所以,保障农民工权益,让他们对社会的满意度更快提高,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都是无可估量的。

(二)调查方法

我们选择了农民工流动量比较大的武昌火车站作为了我们的调查地点,针对目标为那些返乡的农民工和一些启程去往打工地点的农民工,采用了口头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我们的调查信息,问题主要涉及5个方面:

一、农民工健康安全问题;

二、农民工劳动所得权;

三、农民工的子女受教育权;

四、农民工日常娱乐文化生活;

五、农民工劳动环境等

(三)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劳务产业是一个大而不强的新兴产业, 发展潜力很大;对于农民工来说, 存在务工环境差、政策不配套、打工收入低、精神压力大等问题;对于社会来说, 大量人员外出给家庭带来了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一些新的问题。目前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1、找到工作难。外出务工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无一技之长, 在竞争激烈的劳务市场中处于不利的弱势地位。外出人员特别是初次外出人员很难找到一份工作,平均找到工作的时间在 20 天以上,多从事 “重、脏、危” 体力劳动, 工资水平偏低。

2、身体难承受。外出务工人员为承担养家糊口重担, 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 工作时间普遍在 10个小时以上, 有的甚至达到 14 小时,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外出务工人员多集中在厂矿、企业, 工作危险性较大, 如一些鞋厂有毒物质、气体对务工人员身心健康有较大危害, 在山西从事煤矿开采业的, 危害生命安全的隐患无处不在。

3、权益维护难。国家规定用工企业必须执行的有关劳动者的保险、劳保待遇, 外出务工者一般不能享受。如企业大部分未缴纳工伤、失业、养老等保险, 有的企业唯利是图, 尽力逃避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在采煤、建筑等高危性行业,“权益维护难”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山西私营煤矿招收采煤工, 一般只投简易人身保险, 而不参加工伤、失业及养老等保险, 出了工伤事故, 一般都是企业、劳动者私下协商处理, 企业除付医疗费外, 极少作出其他按法律规定应该给予的补偿。此外, 不签劳动合同、随意克扣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等行为时有发生, 劳动者合法权益被严重剥夺。

4、孩子教育难。一是 “留守儿童” 教育难, 儿童父母均外出的, 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他人代管。由于缺乏父母管教、沟通和关爱, 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偏常, 行为失范, 性情乖张, 染上恶习。长此以往, 可能造成新的社会问题。二是孩子上学难,随着农村教育布局调整, 学校分布在集中地带, 孩子上学路程远、接送不方便、交通不安全。三是随父母外出上学的, 大多没有真正享受到平等的上学权利。

5、精神压力大。外出人员普遍有 “四怕” : 一怕丢工作, 外出人员大多上有老, 下有小, 承担着养家糊口重担, 为保住工作, 对企业老板的一些过分要求不得不忍气吞声;二怕家里遇麻烦, 由于主要劳力不在家, 最怕家中出现困难无人帮忙照应;三怕生病, 生病不但意味着失去工作, 还意味着从家里倒拿钱。同时, 由于合作医疗对象跨区域报销难, 基本上不能享受合作医疗的好处。例如阳坡村李延华, 2006 年在福建打工, 在当地住院费 7000多元, 因是跨区域报销, 仅报销了 300 多元。四怕受歧视, 部分城市人视农民工为 “二等公民” , 不少人因此受到不公正待遇。

(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我们小组人员无不为调查的结果感到震惊,做为城市建设者的他们居然承受着如此多的压力,我们不满于制度的缺失,不满于人心道德的沦落,不满于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居然还会有如此丑陋的社会现象、如此弱势的群体的存在。但反过来我们又不得不思考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究竟这些是天灾还是人祸呢?

我们经过讨论与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原因如下 :

1.立法上的原因

第一,现行法律体系在保障方面存在问题。首先,农民工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我国的《劳动法 》 及相关法律、法规适用于其合法权益的保护,但这并不能说明农民工合法权益就有了法律保障或有了较为充分的法律保障。因为目前的劳动法本身还很不完善,存在的漏洞缺陷较多、操作性不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不够。其次,与《劳动法 》 相关的配套法规也不健全,表现为层级低、冲突多、难以操作等。第三,《劳动法 》 及相关法规没有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诸多方面和诸多问题直接加以规定。农民工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往往得不到实质上的平等待遇。所以从劳动法看,现行的劳动法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还存在一些盲点。另外,一些地方政府过分迁就企业主的利益,同时城市有关劳动执法人员时常出现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现象,面对农民工权益受损时行政不作为,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保护。

2.体制上的原因。

城乡二元户籍体制是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缺失的根本原因。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把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类,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二元户籍制度赋予每个人以户籍身份,而且几乎不能改变。城乡有别的户籍体制造成了城乡权益保障上的不平等,它一方面凝固了二元的利益结构;另一方面,这种二元利益结构的形成与加深又反过来妨碍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消除。这种利益差距是导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根本性因素,也是我国户籍体系背后最重要的支撑。我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惟一与工人概念的不符之处就是户口。尽管这几年户籍制度有了一定的松动,但效果并不明显,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到城市后仍然受到“ 名亡实存 ” 的户籍制度的阻碍而无法融入城市的社会经济组织内,不得不在体制外生存,变成漂泊不定的流动人口,各种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一制度是造成农民工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根本原因。因此,农民工这种非农非工的尴尬身份凝固了其与城市人口在权益保障上的差别。

3.思想观念上的原因。

歧视农民工的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虽然农民工已经进城,但是其农民的身份并未得到改变,城市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农民工均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性。在城市里,农民工被一些城里人看成“ 盲流” ,得不到作为公民应有的基本尊重。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思想深处存在着农民工不应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权益和待遇的意识。他们无视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贡献,错误地强调给农民工平等待遇会加重城市管理的成本和难度,会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和地方财政收入。种种原因造成了农民工的自卑感,使他们对自己的处境得过且过,甚至在受到歧视和冷遇的时候也无动于衷。因此,这种观念上的落后也是农民工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因素。

4.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法律意识、就业特点等等也与其劳动权益受侵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农民工群体普遍具有文化素质低、知识结构单一的特点,这限制了他们在找工作时的范围,决定其只能在那些对知识技能和科学技术要求比较低的行业里工作,从事的基本上都是些体力劳动。(2)农民工在进城务工和择业上,主要依靠“血缘、人缘、地缘” 关系,盲目性大,且各自为“工 ” ,失去了参与社会活动的正式组织依托,缺乏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渠道和载体,在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能借助组织、集体的力量去

解决问题。同时,农民工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权益受侵犯时不知如何维护。(3)农民工基本上是非正规就业。由于非正规就业人员本身的特点以及我国非正规就业体系发育和管理的限制,给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增加了现实的难度。首先,非正规就业的规范化程度不高,使得非正规就业处于法律法规的边缘地带,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保障的后盾。其次,非正规就业为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发挥作用提出了新挑战。第三,非正规就业制约着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非正规就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农民工往往很难在一个稳定的岗位工作相对长的时间,以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不似正规就业的劳动者那样有相对稳定的提供者,目前看来,我国流入城市打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在就业、医疗、劳动保障、福利、养老等方面还没有纳入正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当中。

5.公众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善的原因。

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民工具有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维持基本尊严、获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利益诉求渴望,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在公共政策决策中没有话语权,缺乏较为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一方面,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非公企业没有建立能维护农民工利益的工会;另一方面,根据目前的法律诉讼制度,他们承受不了过高的诉讼成本与风险代价。在资源匮乏,缺乏合法、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的情况下,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不得不采用如静坐、集体上访等施压性集体行动,甚至被迫采用自焚讨薪、跳楼讨薪等等极端方式来宣泄利益诉求。我国的公众利益诉求机制在合法性、公开性和透明性上还有待发展,否则将很难解决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问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对策

1、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参照国际组织制定的规章和原则,借鉴各国社会保障立法的经验制定一部确立社会保障性质、目的、宗旨和原则的法律,规定国家财政部门、民政部门、司法部门、劳动部门等在内的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内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和协调社会保障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以保证社会保障制度能被公正、合理、有效地执行。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将社会保障写入宪法: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

2、改革户籍制度,创造公平环境 要想真正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最终的解决方式还是使其真正融入其所就业生活的城市,打破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限制。旧有的户籍制度一直是阻碍农民工真正融入所在城市的根本所在,正因为户籍的划分,使得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平等的财产权、教育权、劳动权、社会福利保障权等等。因此,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民工能够突破户籍制度障碍,实现由“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变。而且,城市的就业政策上也应消除对城乡居民不平等的待遇,取消对农民工市场准入的门槛,给予农民工平等的用工机会,加强对规范用工的监督,强制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用工合同。

3、强化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我国农民工群体的整体素质不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易处于失业状态。对失业的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对既有人力资源的挽救和水平提升意义重大:它可以提高失业农民工从事原工作或新工作的技能,增强他们对新工作的适应能力,以便为其重新择业、就业莫定基础,对于消除结构性失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可以纠正其在过去工作中所养成的不良行为,诸如磨洋工、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等问题,稳定农民工的情绪。据统计,在目前全国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

业难度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实现技能就业,增加就业的稳定性。

4、着眼于更多人的参保,坚持低标准准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确定社会保障水平的基线时,一定要谨慎。因为社会保障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某些措施一旦出台,基线一旦确立,那只会上升难于下降。

(六)总结

这一次调查研究使我们对农民工这个社会弱势群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解决好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也在思考我们可以为这些群体做点什么,我们关注,我们关心,我们关怀,我们希望可以用我们的真心去换来他们的自信与尊严,也许有时候只要我们一点点的付出。另外,这次调查也增强了我们小组的合作协调能力,提高了我们的责任心与团队精神,但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少可以有能力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面对陌生人我们还不够的自信;调查研究方法还不够科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需要改进的。总之,十分感谢概论课给了我们这么一次锻炼的机会,让我们站在主人的角度上去发现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为我们的以后的成长与发展指明了道路。

(七)参考文献

【 1 】王健,郝峰.关注农民工进城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理论研究, 2002,(6)。

【 2 】李连根,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第8卷,第2期。

【 3 】邢芳华,论农民工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议。

【 4 】***,关于社会稳定问,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报

【 5 】金焕玲,崔子修,对农民工不公平境遇的社会伦理回应,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第五篇: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摘 要] 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并迅速壮大起来,这是我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标志,他们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虽然各地针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问题采取了种种措施,⑤其权益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障和维护依然任重而道远。全面落实新《劳动法》,加强《劳动法》

执行情况的监督是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劳动法 农民工 劳动权益 保障

农民工常常被称为城市“候鸟”,他们常年或大部分时间从事第二、三产业。户口仍然是农民,有承包地,从事城镇职工不愿干的又脏又累的工作,但不享受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社会保险、公费医疗等劳保待遇。就是这群都市之中的“流动风景”,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②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辛勤与汗水。由于城市社会由历史的二元社会结构所形成的就业、医疗、教育、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制度不可能立即得到改变,城市管理者还没有切实地考虑和解

③决这些“新来者”的权益问题,并且还会对这些“新来者”采取一些限制和排斥措施。虽

然政府管理部门也作出了相关反应,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这些有限的改革与国家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要求来讲仍然十分不够。以户口身份为准入条件的就业、就学、人事、保险、福利、⑨医疗等相关制度仍将农民工拒之门外。作为城市发展必须点击的人群,如何让城市的“屋

檐”成为农民工温暖的“家”,是和谐社会一直没有倦怠的思考。

一、农民工权益受损的现状

1、职业危险度大,劳动保护不到位

大量农民工只能从事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福利低劣的工作。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城市的④非传统就业部门即脏、累、险、差及一些社会排序低、收入低的职业。农民工每天工作的时间较长,月平均收入也较低。用人单位为减小成本支出,对农民工从事的工作,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

2、工作不稳定,经常面临失业的窘境

许多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年签一回,农民工担心单位来年不给续约,压力很大,天天加班图好好表现,从不敢休探亲假。农民工一旦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单位就表示不再续签,并且不给农民工任何补偿。

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多年却始终处于城市的边缘群体,用人单位“随便找个违纪借口”辞退农民工,农民工在城市中都有没活儿干的经历,从“失业”时间上看,失业在3个月以下的居多,当然一部分农民工的失业情况还非常严重。就业过程突然中断,对于农民工的打击比下岗对于城市职工的打击更为沉重。因为下岗职工还有稳定的住所,有一定数量的生活保障金,有家庭的直接支持。而农民工几乎一无所有,农民工可能会因为突然失业而出现全面生活危机。

3、未受劳动合同的有效保护

由于没有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少数私营、民营、“三资”等企业为掌握用工主动权,想辞退就辞退,没有依照法律法规规范用工行为,没有和农民工签订有效适用的劳动合同,有的有劳动合同也“明目张胆”不履行合同。另外,这些企业主法

④ 律意识普遍淡薄,少数经营者唯利是图,有意克扣、拖欠工资。

4、用人单位违规损害农民工的权益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1

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排开除农民工参加,制订出许多漠视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限制农民工的权利,广大农民工根本无权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审核工作。

5、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对劳动者在患病、伤残、失业、工伤、年老以及其他生活困难情况下,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在新《劳动法》颁布以前,几乎没有任何用工单位像对待城市工人那样为农民工办理基本的社会保险。在湖南岳阳的的一份调查中,265位被调查者当中只有21人参加了劳动或

⑥医疗保险,而其中劳务单位代为缴纳保险费的仅有1人。这使农民工在年老、疾病或者丧

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无法享受所需要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在遭遇疾病等天灾人祸时只能束手无策。

二、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

1、经济原因

在我国现代,农民工基本上是依靠打工维生的,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一部分是出去闯天下的乡村青年,他们出身贫穷落后困苦了世世代代的中国农民阶层,他们的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还具有农民的特点。由于农民工没有占有有生产资料,他们根本不会思考到劳动权益的维护。于是,当他们走进城市成为一名“工人”时,任何脏、累、险、差的工作都能接手,在工作中首先发扬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户口原因

1958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将中国公民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大类,在城乡之间筑起了近半个世纪的壁垒,阻碍了人员、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也造成了今天城市农民工“身份”和“职业”的尴尬。一方面城市的发展需要作为工人的他们流汗流血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城市又以他们的“身份”为由,把他们作为“临时劳动者”,提高他们的交易成本,设置包括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种种制

①度障碍限制他们个人发展,剥夺他们公平竞争的自由。

农民工一直以来总是利益的被侵害者,农民工与城市工人同工不同酬、不同时、不同权。农民工只能从事最脏、最累、最苦、最危险的活,即使在农民工获准进入的领域他们仍然低

②人一等,在薪酬和权益保障方面受到不公待遇。

3、观念原因

当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加速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时,作为城里的居民阶层还依旧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涌入的农民工,认为农民工只是作为盲流而存在,认为他们抢走了城里居民的饭碗,还带来城市里不安定的因素。在建国后的五十多年里实行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以城镇为中心,以城镇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为根本,“三农问题”只是在近些年变得

①越来越尖锐,变成了社会的一个顽疾才被中央所重视。

4、素质原因

农民工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目前,农村的文化、科技、教育等等事业的发展都远远低于城市。这导致了农村人口思想观念低、教育水平低、素质技能低下的窘况。当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时,由于自身素质技能的低下,在很多领域无法与城市居民进行竞争。同时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国家或地方出台了政策和法律而无法领悟,还是用小农意识进行思考,自行放弃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如何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建立人员自由合理流动的许可机制

针对农民工与正式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让农民工取得与正式工同等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并从制度上规定任职领域、劳动关系、薪酬待遇等相同。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解决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带来的问题,保障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农民工享有的各项权益。

2、政府与社会团体加强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合作

各级政府应建立农民进城务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法制办、公安、教育、工商、司法、城市建设、安全生产等政府部门以及工会、青联、妇联等群众组织

⑧应参加,统筹协调农民工,规划劳动管理及权益保障工作。要明确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

有关部门各自的职责,要重视发挥新闻舆论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的导向和监督作用,⑨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职能

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有条件的地方应向街道、乡镇和社区延伸,力争在基层及时预防和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劳动权益的行为。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的执法力度,要加快歧视性政策的清理,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确保中央关于农民工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4、健全、落实农民工的工资保障制度

农民工进城的首要目的是要增加收入,现在的问题是农民工应该得到的劳动报酬却无法得到。如果要在当前的形势下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那么保障农民工能够如期得到他们应得的工资是最现实的。因此必须坚决贯彻、严格执行《劳动法》,保障用人单位向农民工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5、发挥工会的“保护伞”作用

工会要代表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将进城务工人员最大限度地吸收到自己的组织中来,特别要吸纳农民工加入,形成一个集体的力量,以工会出面,用联合的劳动力所有权与资本进行谈判,提高与企业、雇主谈判的筹码,实现自身的权利,维护自身的发展。确立工会对农民工的集体劳动权代表者身份,变散漫无序为组织有力,变个别劳动关系的不

⑦均衡状态为集体劳动关系的的市场均衡状态。

6、建立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

当前由于“户口”等原因,用人单位不交或少交农民工的社会保险费,农民工也认为交了社会保险没有意义,主要是农民工工作的“临时性”造成的。因此,实行全国统筹办理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账户,一旦农民工离开,账户也随人走,接受地区的社保部门也不难办理转移手续,这样就可以避免地方、企业的规避行为发生。

7、加强农民工的思想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让广大农民工坚持走依法维

①权之路,积极参与劳动争议处理。

①①钟新峰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思考》,②《今日关注:农民工权益保障》 成都日报2007-3-10

③《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④《我省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⑤《工运理论: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的思考》,http://news.sina.com.cn/c/2004-09-03/09273572688s.shtml

⑥张平均《企事业单位应对新劳动法实录》,《岳阳晚报》2008-01-25

⑦梁庆朝、范海昌、张秋喜、李秀丽、吴江华、杨辉《关于进城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⑧张俊九《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央视国际(2004年03月09日 15:50)⑨孙玉栋《浅议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参考文献

⒈《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⒉孙树菡、张思圆:《都市边缘群体及其社会保障权益》,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3年3月。

⒊赵康:《论我国社会保障法体系的完善》,《政治学刊》,2001年10月。

⒋徐赛嫦:《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析》,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3年10月。

下载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研究 汤晓静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社会、人身等方面的权益严重缺损,究其根源主要在......

    关于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

    关于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 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市煤炭、造纸、耐材、建材等行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外来农民到我......

    关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调查报告调查地点:寒假往返的列车上调查时间:寒假期间调查方法:访谈(与近20个民工的谈话,聊天中对民工生活有了大体的了解)一、问题的提出农民工是我国改......

    申论:正视农民工问题 保障农民工权益

    考德上——为国育才 德者为上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指导之申论范文 ——正视农民工问题 保障农民工权益 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群众......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调研建议

    一、农民工是工人阶级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应享有城镇职工同等权益和保障(一)农民工的界定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探究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班级:06级法学二班 姓名:王慧芳学号:20064010222 课程论文题目:关于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探究 课程名称:农业法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成绩......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调查报告(推荐五篇)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土木工程系的大学生,我对这个问题一直都很关注。正好借着这次在寒假往返的列车上近100个小时的时间里,接触了很多民工,在......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

    摘 要 在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方面,我国现行法律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使广大农民工成为地地道道的“二级公民”,造成这样情况既有社会历史原因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