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古乡两基汇报材料
红古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
红古乡人民政府(2011年8月3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乡党委、乡政府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乡检查指导“两基”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乡三年来“两基”迎国检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红古乡位于红古区中部,北与永登县七山乡接壤,南与青海省民和县隔河相望,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14325人,其中农村人口12688人,城镇人口1637人,201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30多元。
全乡有八所中小学,其中7所完全小学,1所完全中学(兰州24中学),有兰州市一级一类标准化小学1所,二级二类标准化小学1所,三级三类标准化小学5所。兰州二十四中学已建成标准化初中;全乡中小学生1413人,其中小学生833人,初中生580人。
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
(一)普及程度
1、正常儿童、少年入学率
(1)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年度均为100%。
1(2)初中阶段入学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年度分别为110%、125%、125%、118%,其中女少年入学率四学年度分别为138%、124%、119%、114%。
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年度均为100%。
3、在校学生辍学率
小学辍学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年度均为0。初中辍学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年度分别为0.29%、0.46%、0.51%、0,其中女少年辍学率四学年度均为0.29%。4、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年度均为100%。5、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年度均为98%以上。6、15周岁人口文盲率:2008年至2011年四学年度均为0。
(二)师资水平 全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181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08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7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率达到100%。2001年以后新补充教师36名,其中小学新补充教师6名,初中新补充教师30名,学历合格率均为100%。
(三)办学条件
小学校舍总面积18313平米,生均22平米,初中校舍总面积13266平米,生均11.2平米,小学生均图书13册以上,达标率为100%;初中生均图书20册以上; 2所学校配有微机室,7所学校配备了农村远程教育设 备。全乡中小学均按省定标准配备了数、理、化、生、科学、音、体、美等器材,均已达标。
(四)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近三年,小学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率达到98%以上,初中毕业生85%以上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
(五)教育经费
全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区财政保障范围,教师工资由区财政按时足额拨付到教师个人工资帐户,并办理了“三金”和享受600元的取暖补助。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8年为240元,2009年为300元,2010年为400元。
(六)学校安全管理
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来抓,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的理念,开展了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校长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乡政府与学校、学校和教师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加强安全教育宣传,确定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为安全教育课,开学的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教育学生注意交通、饮食和防火安全,同时,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填写好安全台账。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到位,全乡师生安全意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近三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七)扫盲工作
2010年全乡青壮年总数为9277人,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率达100%。近三年脱盲后巩固提高211人,脱盲人员巩固率达100%。全乡8个行政村都建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覆盖面达100%。
三、巩固“两基”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我乡始终把发展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立了由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中心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同时,根据市区“两基”迎国检会议精神,明确“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多次召开专题会,听取“两基”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召开有全乡村干部和各校校长参加的“两基”迎国检工作会议,对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出举全乡之力,抓好“两基”迎国检工作的要求。
为强化“两基”巩固提高攻坚意识,增强责任感,乡政府与各部门和中小学签订了“两基”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职责任务。实行各村、学校定期向乡政府汇报“两基”工作制度,将巩固提高效果列入各部门及村两委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两基”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指导作用,加强过程督导,先后进行了“两基”资料滚动,学校图书配备使用、实验教学设施配备、实验教学管理、控辍工作等专项评估检查。有力地推动了我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了“两基”工作的效益和质量。
(二)落实分级办学方针,提高办学质量。近年来,乡村两级投资教育事业资金达51.19万元,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公平在我乡得到充分体现。一是加快硬件建设。新庄、红古、水车湾、旋子、新建等5所小学按照模式二配备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白板教学设备。王家口联校、24中学按照模式一建成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全乡中小学都有电脑并接通了宽带。2011年,投资14万元为各学校配 备图书4000多册,配备音、体、美、数学等教具和教学器材300余件,配备打印字复印机4台,配备书柜、书架20个。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万元,完成水车湾小学沼气厕所建设任务。投资49.5万元,硬化小学校园4420平方米,修建围墙1250米,翻建厕所1个70平方米,修建花坛8个,处理校舍屋面1320平方米。改造D级危房2000多平方米。建成了兰州二十四中教学楼、宿舍楼、综合实验楼、餐饮楼。投资10余万元,修建王家口联校围墙150米,花坛4个,硬化道路100多米,同时购臵了教具、体育器材等用品。三是强化人文关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针,在“三八节”、“教师节”及“六一儿童节”期间组织乡党政领导及各村“两委”班子成员赴各个学校对教职工进行慰问,累计发放慰问金8万余元。
(三)坚持依法治教,抓好“保学控辍”。一是加强宣传。成立了义务教育宣传队和执法队,通过宣传《义务教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了群众依法送子女入学的意识。二是明确责任。通过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 “保学控辍”工作职责,坚持“保学控辍”工作“四包六到位”,即机关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片、校长包学校、教师包学生和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动员工作到位、执法到位。三是实行学校承诺制,减少学校因素的辍学。组织学校向社会承诺: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以任何借口迫使学生退学、转学,不歧视后进生,不乱收费。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保证了学生不能因贫困而辍学。由于“保学控辍”措施有力,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辍学现象的发生。
(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扫除青壮年文盲。一是稳定成教队伍,保证成教工作的连续性,乡上成教专干坚持三年不变更。二是做好宣传工作,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优抚军烈属,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等活动中,宣传《扫盲工作条例》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三是采取集中上课与分散辅导相结合的扫盲办法。利用农闲时间,在乡政府或中心校集中开办扫盲培训班,学校负责上文化课,乡农技部门负责讲授农技知识。同时,借助学校的教学设施实行“日校办夜校,一长管两校,一师任两教”的办学方式,使学习文化知识与农业科技培训有机地结合,达到学一门技术、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的。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和初三毕业生的劳动技能培训。
(五)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学校都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了以制度管理教师,以制度创新激发学校活力,先后修订完善了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和目标管理奖罚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师生行为,教师的自律意识明显加强,师德师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严格按照新课程方案,课时计划组织教学工作,制止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和占用双休日、节假日补课现象,严禁给学生征订各种不同的教辅材料,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实行全员聘任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定岗位,定职责,定绩效,推行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建立了配套的考核方案,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三是认真落实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第二轮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培训和信息技术等培训,每年派出60多名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学新秀观摩教学活动,派出30多名教师参加国家和省上教育专家在甘肃省的专题讲座。目前,我乡有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劳模1名,市级优秀教师2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市级教学新秀1名,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5名。四是加强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学校管理,做到学校内部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必须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实行政务、校务公开制度,各校都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凡是学校人事安排,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学校建设、收费及财务支出等情况均在校内公开,接受教师及群众的监督。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上级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农村小学生源减少,办学特色不明显,学校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二是教育教学方式陈旧,师资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以继续抓好“两基”的巩固提高为根本,以这次验收为动力,措施不丢,力度不减,再接再厉,打好“两基”迎国检的攻坚战。
第二篇:红古小学两基汇报材料范文
红古小学两基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红古小学创办于193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乡村六年制完全小学,丹拉线、109国道和甘青线横穿红古村,交通极为便利。学校北邻古丰渠,南邻大通河。地理位置优越、独特。学校占地面积7077平方米,建筑面积955平方米,绿化面积707.7平方米,教学班6个,现有职工14名,学生108名。1990年被评为兰州市三级三类标准化学校,2006年被确定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醒目学校。学校坚持“让每个学生都成材”的办学理念,以“爱是教育的基础”为座右铭,努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奋斗。
二、“两基”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
红古小学主要服务于红古一个个行政村。2008—2009学,适龄人口128名,在校就读130名,其中外乡借读的人2名,适龄少年12—13周岁已完成初级中等教育或升入高一级学校的32名,毕业率为100℅,入学率为100℅。上学年初在校学生数152名,上学年初毕业班人数34名,毕业率为100℅。
(二)师资水平
2008—2009学红古小学在校教职工14名,专任教师13名,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10名,学历合格率为91.67℅,小学一级以上9名,任职合格率100℅,校长1名,已取得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合格率为100。
(三)扫盲成果
1、扫盲班按冬季农闲集中学习,教师上门督促学习和学生帮扶形式展开。
2、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及时把农牧局致富复印,发给学员,让他们学习
(四)办学条件
我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学校占地面积7077平方米,建筑面积955平方米绿化面积707.7平方米,教学班6个,学生108名。学校现有图书6000多册,生均60册,学校配备计算机3台,用于办公。安装宽带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为现代教学手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措施和作法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两基”工作扎实有效
市、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工作,始终把普九迎国检为重要工作内容,区教育局和中心校经常检查、督促、指导学校“两基”具体业务,真正落实了政府包入学、学校包巩固的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学校相应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并抽出专人具体负责“两基”档案建设,真正体现了领导重视,学校组织落实,人员安排到位,保障措施得力,使“两基”复查工作扎实有效。
(二)坚持“软、硬俱严”的基本原则,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强化管理、创新发展”的办学宗旨,在“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广大教职工发扬“求实开拓、团结奋进”的工作作风,积极倡导“严谨、务实、创新”的教风,使学校工作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2、加强领导,团结协作。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协作、务实苦干,逐步建立了一支素质过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实施教师形象工程,为此学校开展了发扬无私的奉献精神,热爱学生的慈母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为内容的“铸师魂,树形象”活动,教师的考核以“尽职责、精技能、守纪律、看实绩、比奉献”为主要内容,使学校形成了以“教学育人为中心、管理育人为主导、活动育人为主体、道德育人为主线”的学校工作体系。
3、抓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始终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其一,提倡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校行政会成员大都在教学第一线课。其二,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完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构建创新教育新模式,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其三,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扎实搞好“向40分钟要质量”工程,抓好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改进教学常规要求,并具体细化到计划、备课、作业、辅导、测评、听课和总结八个常规环节的规范要求之中。其四,狠抓小升初工作,以考促教。第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实施课程资源整合,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4、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键在教师。学校十分重视专任教师的选拔、培养和提高。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一支“一高”(即高尚师德)、“二爱”(即爱教育事业、爱每一个学生)、“三强”(即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教育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我们的具体措施:①坚持每周一政治及业务学习,做到学有内容、学有笔记、学有心得。②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③鼓励教师在职学习,提高业务素质。④加强校本培训。计划性、经常性开展师德集中培训、教研活动、教学反思等活
动。认真、如实填写《校本培训册》。
四、存在问题和以后打算:
回顾过去,我们虽然做了许多艰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是一所农村,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实际存在地困难和问题,具体如下:
1、硬件设施设备达标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设备严重不足,仪器室、医疗室、保健室等室中没有设备。
2、学校资金紧张,制约各项活动的开展和教师的培训。
3、多数教师不能正确操作计算机。
4、学校没有一个正规的操场,没有办法举办大型的体育活动。
下阶段,我们将以此次迎“国检”未契机,积极听取各级领导和各位专家的指导和意见,落实到具体实际的工作中去,为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乡两基最终汇报
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 “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
一、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基本情况 我乡于2011年2月全市“两基”迎“国检”工作动员会议召开以来,积极筹备迎检工作,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从2011年3月份开始分五个阶段,有秩序、有计划地分步实施。为了促进我乡“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争取主动,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级“两基”达标验收,我乡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和对“两基”各项指标的检查督促落实的力度,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市政府和市教育局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我乡教育教学改革,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多半年的努力,我乡对照国检的七项指标一一进行自查整改,完善档案资料,营造氛围做好宣传。随着“两基”和实验教学工作的推进,全民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全乡人民更加意识到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的重要性。为此,就我乡“两基”和实验教学工作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党政重视、措施具体、确保“两基”工作巩固提高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不仅是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重要步骤,更是兴民富乡的长远大计,为此,党委政府上下一条心,常抓不懈。
1、加强了对“两基”巩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乡长马建国同志为组长,党委委员蔺建春同志为副组长,人大、乡财政、派出所、农业服务中心、计生领导、民族学校校长为成员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两基”迎“国检”、实验教学培训动员会、教师表彰会、控辍保学专题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专题等大小会议8次。
2、乡政府制订了《小金湾东乡族乡义务教育发展计划》,做到“两基”工作有长远计划,又有短期目标。
3、建立并落实“双线”目标责任制。同时与村签订“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责任状,做到“两基”工作任务到头,责任到人。
4、建立了“两基”考核评估机制,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纳入每工作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确保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标,确保了学校师生安全。
5、为了确保学生的在校巩固率,降低全乡文盲率,乡党委、政府先后下发了《小金湾东乡族乡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通知、《小金湾东乡族乡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和扫除文盲的意见》、《小金湾东乡族乡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小金湾乡党委、小金湾东乡族乡人民政府关于对“两基”、实验教学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和措施,加强依法组织入学、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力度。
6、加强收费管理,乡政府与民族学校签订了收费责任状,严格执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优化政策,使特困家庭子女全部入学。
二、“两基”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普及程度
本,我乡小学在校学生84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学生巩固率100%,小学在校学生无辍学;初中在校学生172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01.2%,净入学率100%;残疾儿童0人;小学留守儿童17人,初中留守儿童3人,留守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在非服务区学生223人,初中在非服务区学生6人,非服务区学生入学率100%;15周岁人口85人,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66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3.93%;当年小学毕业67人,升入初中比例100%;当年初中毕业94人,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94人,升学率100%;15周岁人口文盲率0。
2、师资水品
目前,全乡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小学33人,初中15人,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100%,学历达标率100%。2001年以来新补充小学教师27人,中学教师10人,学历合格率100%。全乡中小学校长2人,参加校长岗位培训2人,合格率达100%。小学生师比27:1,初中生师比13:1,无代课教师。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33人,专科率100%,初中本科以上学历9人,本科率80%,教师继续教育参学率100%。教师学科结构合理。
3、办学条件
民族学校现有占地面积4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28平方米,无D级危房。建有:教室 7 栋,面积 976平方米;图书室、阅览室各1间,面积108平方米;办公室2栋,面积330平方米;实验室2间,面积 108平方米;教师宿舍2栋,面积508平方米,公寓楼1栋1240平方米;教学楼1栋,面积1193平方米;其他用房165平方米。全校生均校舍面积达到了省定标准。2011年,校园生均占地面积44.3 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6 m2。
图书19850册,生均图书达20册以上。
按照基本配备标准配备有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小学科学实验室。
全校23个教学班。小学18个,其中班额在50人以上的3个。初中5个班,班额符合国标标准。
信息建设按照三级标准配备,有计算机室1个,电教室1个,有计算机50台,2010年,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机比22:1。
体育场地面积13760平方米,按十二个班以上标准配备有总价值21.8万元的体育器材,音乐、美术按照三类标准配备,总价值为3.8万元和4.8万元
建成农村远程教育项目“模式二”1套,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和仪器配齐率均达到100%。
4、教育质量
我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订的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广泛开展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保障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均在100%。学校经过连续几年的“三化”建设,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园布局规划合理,育人氛围浓厚。
5、教育经费
2001年以前教职工国标工资无拖欠。2002年以后教职工工资无拖欠。
目前“两基”债务已全部解决。
2007年以来我乡民族学校1190名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享受比例100%,无住校生,补助公用经费201437元。2008年我校1103名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享受比例100%,无住校生,补助公用经费526909元。2009年我校1104名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享受比例100%,无住校生,补助公用经费353500元。2010年我校1098名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享受比例100%,无住校生,补助公用经费468461元。历年来无截留、挤占和挪用教育经费情况,无非法收取和摊派费用现象。
6、扫盲工作
我乡认真贯彻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切实加强扫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2006年至2008年三年累计完成扫盲任务1936人。2008年全乡15—50周岁人口3471人,非文盲率100%,脱盲人口巩固率100%。自2008年后,我乡工作重点主要是完成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工作,我们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主阵地,将扫盲教育、成人教育与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民族乡群众受教育水平,努力做到青壮年每人至少接受1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人至少掌握1项实用技能,至2010年,共举办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班30期,累计参加培训青壮年4141人次。不断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文化技术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
7、安全工作
乡党委、政府政府把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纳入全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把学校安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小金湾乡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经常性联合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切实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同时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安装了技防设施,从人防、物防、技防下大力气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学校定期举行地震、火灾等逃生自救演练,进行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通过举办讲座、开设综合课、组织参观图片、观看录像、散发宣传材料等方式,注重了知识普及与实践运用的紧密结合,防患于未然,保障了学校的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开展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的继续教育科研工作。
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全员培训和学科培训,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在培训中学到的课堂评价理论与实践等新理念、新策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大胆进行新课程教学实践。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1、存在的问题
(1)、初中辍学率偏高,主要是受打工潮的影响,学生流动跟踪比较困难,辍学返校生不稳定,保学困难;
(2)、学校附属设施普遍简陋,校园绿化,美化,文化建设还不尽人意;
(3)、我乡为东乡族移民乡,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入班率较低。
(4)、实验教师素质还需要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还需加强;
2、今后的计划和打算
在“两基”迎“国检”工作的促进下,我乡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两基”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两基”工作是一项浩大的育人工程,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为此,我们将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继续扩大学校办学规模,整体改善办学条件。二是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巩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三是坚持科研兴教,鼓励和支持教育教学创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和后备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两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抓基础、求深入、创特色,不断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使我乡教育教学成绩再上新台阶。
小金湾乡东乡族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日
第四篇:江格斯乡两基汇报
江格斯乡“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江格斯乡党委、政府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地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下面,就我乡这几年的“两基”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江格斯乡位于裕民县县城以西三公里处,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贫困乡现有9个行政村,总人口5873人,现在全乡共有两所学校,其中:六年制牧业寄宿制中心校一所,下辖两个教学点,村级小学一所。共有23个班级,在校生1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3.18%,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小学生辍学率为0,十五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十七周岁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2.68%,十五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全乡共有专任教师41人,小学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新任教师合格率为100%,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全乡青壮年人口总数3381人,其中失能3人,非文盲率99.94%,基层单位扫盲工作达标率为100%。近三年来,历年脱盲人员参加巩固班学习无复盲现象,复盲率为0。全乡有乡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村级教学点9所,(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办学面达100%。
二、主要工作
我乡顺利的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验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根据自治区、塔城地区、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部署和相关指示精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地区、县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乡党委、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工作重中之重 1 的地位,制定了“两基”巩固提高的具体措施,并狠抓各项整改工作落实。把做好教育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最大政绩和执政能力的最佳体现,强化“抓教育就是抓第一资源,就是抓发展后劲,抓持续发展,也就是抓‘第一要务’”的意识,立足于教育强乡的指导思想,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了“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为我乡教育事业整体上台阶做出了努力。
(一)领导重视,强化政府行为
1、乡党委、政府坚持“一把手”工程。我乡始终坚持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根据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整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各校校长和村队支部书记、村队委员会主任为成员。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检查。同时为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稳步发展,我们层层制订责任状,签订责任书,即乡党委、政府与各村队签订责任状,将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增强了各级领导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江格斯乡是一个农牧结合的乡,人口居住分散,给全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依法治校的原则,严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法》的要求,积极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宣传《九年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通过张贴标语、办板报、走访等形式向学龄儿童及其家长广泛宣传,使《四法一纲二条例》家喻户晓。通过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仅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同时也形成了尊师爱教的良好社会风气,而且为顺利开展“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3、完善各项就学措施,确保适龄少年儿童的受教育权。多年来,乡党委、政府就对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就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普九”控辍领导小组,为了保证学生按时入学,各学校均实行了 “入学通知书”制度,严格控制学生辍学现象的发生。建立学生一天不到校,教师要过问,两天不到校的学生要家访,三天不到校的报乡党委、政府,由乡党委、政府组织人员调查情况,做好做细说服教育工作,对特困户开展扶贫、济困救助活动。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采取收回生产资料—土地等形式降低辍学率,提高入学率。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实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好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乡党委、政府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认识到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年多来,进一步完善了校长责任制,教师全员聘任制,教育岗位目标责任制。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的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2、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乡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学习进修,提高教师学历和专业水平。在县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下,我乡中心校校长远赴江苏东海县学校挂职学习,带来了内地名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我乡2名学校校长还参加了校长提高班的学习。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我乡的教育管理人员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加快骨干教师和学科教改带头人的培养,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组织青年教师评优课、素质课等活动,为优秀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2005年3月,全乡各学校及教学点在中心校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开展了新课程校本培训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校本培训所规定的教材,认真撰写报告册,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融合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使一支能战斗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个人。目前,我乡专任教师全部参加了第三轮教师继续教育,经过培训,引领了教师走专业化 发展道路,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快速提高。
3、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工作为主的方针,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辖区各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工作方针,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一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在全体教师中着力弘扬四种精神,即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所有学生的关爱精神、对教育科学的求真精神、对教育艺术的创造精神,大力宣传推介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教育思想。二是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办学体系。学校各项政治活动都有党支部组织实施。学校各项工作都经党支部审议,发挥了党支部在学校德育及其他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设有专职少先队辅导员,负责学校少先队工作。另外,学校还设有政教处,具体负责学生德育工作。四是认真贯彻德育大纲,把德育工作同各科教学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真正做到文德结合。五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使其成为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六是加强学校法制教育,聘任法制副校长,讲授法制课。通过各项活动,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法制意识。
(三)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管理
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江格斯乡教师队伍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教学质量较差,为此,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教育管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每位教师签订了《教师目标管理责任书》,从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家长评议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三定”挂钩。同时我们对全乡教职工实行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由于实行了科学规范化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我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使我乡的“普九”工作在师资力量上有了保障。
2、狠抓行风建设工程,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争树优良作风,争创一流业绩”活动,学校行业之风明显提高。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两免一补”。进一步规范了学校财务管理,加强学校日常公用经费管理和会计核算,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展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建立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营造了安全、健康、稳定的教育发展环境。
(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1、我乡是自治区级贫困乡,可是,各校在资金短缺和技术缺乏的情况下不等、不靠,突破了各种客观原因的束缚,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苦干不苦熬”的裕民精神为动力,在师生之间掀起了美化、硬化校园,争创花园式学校的热潮,各校在以往校建工作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拉沙石,平整校园,维修、粉刷校舍,种植花草树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心校和苇湖学校分别荣获了地区级文明学校以及县级德育达标学校。
2、为了增强学生的边防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普法知识,中心校与驻地派出所建立了“友好共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派出所清扫积雪,打扫卫生,派出所的民警同志也到学校为师生进行了军训和普法知识讲座,使校风、教风、学风得到了很大的转变。
3、各校在加强校园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了“放风筝”、“学公民道德,树文明新风”、“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演讲比赛活动。今年教师节各校组织师生为广大教师与当地群众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8月份,在中心校的组织下,由二十余名师生组成的演出团到本乡偏僻的村队开展了 “送文化下队”活动,在演出期间,师生们还把印有《四法一纲二条列》等知识的宣传单发给当地居民,不但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还起到了尊师重教与教育政策、法规的宣传作用。
(五)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扫盲工作
我乡自1997年通过扫盲验收以来,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继续加大扫盲工作力度,乡党委、政府把扫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来抓,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扫盲工作,巩固扫盲成果。
扫除文盲是一项难度大、涉及面广、任务重的工作。多年来。我乡按照上级要求把扫盲工作及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并专门成立成教工作领导小组,乡长、副书记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书记、乡长与村队书记、村长,层层签订责任状,责任到人,使这项工作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青壮年劳动力的培训工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做好扫盲工作,乡农技站、文教、妇联、司法、卫生等业务站所按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使他们学政治、学科技、学法律,成为江格斯乡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各村队依托“科技之冬”与“科技之夏”分别开办了科技培训班,编写了适合本乡实际的教案和讲义,向广大农牧民进行牲畜及疾病防治、家禽疾病防治、小畜冷配、果树栽培技术、农技维修保养技术等知识的培训。三年来,全乡累计培训青壮年劳动力3033人,培训面达91.52%。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1、政府对教育的督导职能需要进一步强化。
2、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3、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普及程度还需要加大力度,经济效益提高幅度缓慢,对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宣传和普及还需要进一步完 善。
4、继续深入广泛宣传《九年义务教育法》仍是我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5、进一步改革牧区办学模式,加强“双语教学”,加快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步伐。
6、继续巩固“两基”工作成果,防止产生新文盲。
以上汇报是我乡这几年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两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抓基础、求深入、创特色,不断巩固“两基”成果,为实现我乡“加快发展、富民强乡”的目标而努力。进一步提高“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我乡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江格斯乡人民政府 二00七年十月十一日
第五篇: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乡“四班子”成员对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近年来,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全乡人民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有了长足发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水平跃上了新台阶。今天,各位领导心系山区教育,不顾路途遥远到我乡检查验收“
两基”教育工作,这将会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向前发展。下面,我就乡近来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全乡基本概况和教育基础现状
(一)全乡基本概况
乡位于县东南部,距县城82公里,国土面积561.38平方公里。全乡辖11个村委会、116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户数6402户、人口27063人。其中农业人口5870户、25511人,占总人口的94.27%;非农业人口1552人,占总人口的5.73%;人口自然增长率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人。,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
可以说,近年来,乡的发展速度纵比较快,但与其他乡镇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县的排位是倒数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倒数第一,人口总数是倒数第一。但在全面发展中,乡也蕴含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从总体上看来,有“四大优势”需进一步发挥,“四大瓶颈”亟待解决。
四大优势:一是生态优势:境内群山叠翠,谷壑幽深,溪流蜿蜒,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秃杉、红花木莲、金丝榔、红椿等珍贵树种;有猕猴、野猪、白腹锦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全乡有林地面积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9.5%;人工林面积达32万亩,其中,商品林面积达21万亩。位于坝林村委会的丁累大箐是全市仅存的少有原始森林之一,也是滇东旅游片区不可多得的天然原始森林。二是区位优势:乡地处“两省(区)三地州四县”的结合部和南盘江与清水江夹角处,是曲靖的“南大门”。境内交通便捷,省道“以马线”贯穿南北连接文山邱北;通省公路“高布线”纵跨东西直入广西西林;南盘江穿境而过直达黔桂,是一条出滇入海的重要航道。三是气候优势:境内最高海拔2030.5米,最低海拔737米,每年5—10月为雨季,近10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11月—翌年4月为干季,最高气温达40℃,最低温度10℃,年平均气温18.5℃,平均气温为20℃,日照时数年平均值为2013小时,积温5650℃—6100℃,相对湿度达82%,全年基本无霜,属典型的低热河谷槽区,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特别有利于发展热带农作物和冬季反季蔬菜。四是民族文化优势: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有壮、苗、瑶、彝等少数民族4541户、19913人,占总人口的73.58%。其中,壮族2101户、9370人;苗族1924户、8466人;瑶族465户、1897人;彝族51户、180人。每一种少数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服饰文化。其中,壮族的“三月三”、祭老人房,苗族的踩花山,瑶族的盘王节、度戒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意蕴悠远,每年都按时举行,吸引了周边市、县各族群众前来参加,为发展民俗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大瓶颈:一是交通瓶颈:境内唯一一条通省通道“高布线”至今没有硬化,道路等级低,大部分通村委会的公路都是砂石路面,没有硬化,通村小组的道路是泥巴路,经常是晴通雨阻,加之山高坡陡,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教育瓶颈:近年来,虽然在教育方面争取了大量的投入,教学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发展规划起步较晚,投入少,群众居住分散,小学校点撤并难度大,民族中学继续提升困难多。三是基础设施瓶颈:是全县唯一没有烤烟的乡镇。近年来,没有烟水农田建设项目,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几乎为零,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四是产业发展瓶颈:全乡的林业发展较快,但由于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规范的样板林、特色林基地和林区道路建设较少,林业采伐指标少,加工困难,离县城较远;没有工业,实体经济落后,推动发展的内动力不足。
(二)教育基础现状
一是教育基本情况。全乡有初级中学一所,村完小12所,村小教学点28个,民办幼儿园2所,学校占地总面积134398㎡,中学总占地28770.8㎡。有教职工236人,其中中学56人,本科学历31人,专科学历24人,工人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小学180人,小学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7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1人,特岗教师14人,合同制工人5人,代课教师83人;公办教师中本科学历18人,专科学历133人,中专学历24人;成技校有学员260人,幼儿园有学生 283 人。中考,上曲一中6人,其中全县第一名、第二名都在;128名学生上普高线,中考成绩居全县16所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