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禄丰县金山小学2009--2010年 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材料(定稿)
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禄丰县金山小学2009—2010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总结
禄丰县金山小学始建于1902年,是一所融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全面与特色为一体的百年老校,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面向全县推广教育教学经验和开展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实验的任务,在全县小学中起着积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现已发展成为云南省一级示范性学校、“省级文明学校”。学校现有学生1500人,编为25个班,有专任教师68人。
一年来,学校坚持“规范+特色、合格+特长”的办学目标和育人模式,以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载体,以少先队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革命故事》的宣讲为主线,认真开展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工作组织领导,提高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思想认识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的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在取得的成绩面前,怎样继续克难攻坚、创造新的奇迹、夺取新的胜利,成为了摆在学校面前新的课题。为了让延安精神成为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把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摆在了学校全面育人、加快发展的高度来规划和落实。二是认真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工作计划,不断拓宽工作渠道,丰富活动载体,做到让延安精神在广大师生中“入课堂、入脑、入心”。三是精心发展和补充“延安精神研究小组”成员,让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 骨干教师加入到研究小组中来,不断扩大研究人员队伍,增添新鲜血液,为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和提供人员保障。
二、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壮大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主导力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希望所在,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学校认真抓好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队伍的建设,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1、狠抓师德建设。学校的做法:一是多种形式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利用开学典礼、建党节、庆祝教师节等契机,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国旗下讲话、集体宣誓等活动;扎实开展“爱与责任”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并形成了长效机制;利用每周例会,组织学习先进教师事迹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补充“师德营养”,同时将“教职工七条禁令”作为教师坚守职业道德的标准来加以落实,注重过程监督、管理,年末实行师德师风互评打分排名,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大力开展“转化后进生”活动,让教师与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为学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促使全体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二是开展“树典型、学先进”活动,发挥榜样的力量。每年评出“十佳教师”、每学期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五好文明家庭”等进行表彰奖励,大力宣传优秀事迹,带动师德水平的整体提高,使民主、平等、宽容、博爱的精神成为学校的主旋律。三是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参与学校校舍改造和建设工程。2008年暑假,学校实施校舍改造工程,对危房进行了拆除,扩建了运动场地,进行了绿化、美化。整个假期中,全校20多名党员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放弃休息,奋战在学校工地;去年2月以来,县委、县政府启动学校搬迁新建工程,学校所有男教师放弃周末和暑假休息,轮流到施工工地进行工程的监督、管理,风吹日晒辛苦劳累,没有一个人叫苦和报怨。今年2月19日,全校教 师收假,进行了为期两周之多的学校设备设施的全面搬迁工作,所有搬迁工作都是我校教师一桌一椅亲手搬迁,接着是近两个月的搬迁后续工作,是在校长的亲自率领下,所有男教师放弃所有双休日来完成的。搬入新校区后,学校食堂的创建和开办、是在校长的带领下多次反复到昆明市场考查价格购回厨具,学校教师一手操办的,学校的绿化美等千头万绪的工作,也是校长带领教师到县城附近的农村和山林挖树回学校来栽的。3月份开学到现在,我校男教师几乎没有一天休息过。
通过狠抓师德建设,使学校全体教职工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大解放,作风上有了一个大转变,环境上有了一个大改善,对开展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深远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开展好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配强宣讲队伍。延安精神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信念,要让她深入人心,化为动力,单靠枯燥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让其有载体,有事例要可依,有榜样可学,使学生得到熏陶感染,而后才能化为内在的动力。为确保用好教材《革命故事》,落实好宣讲,学校在原有19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的基础上,抽调了4——6年级中思想素质好、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7名教师担任“延安精神进校园宣讲员”,到本学期为止,我校共有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26人,其中,延安精神宣讲员12名。学期初认真熟悉和钻研教材,制定详细的宣讲活动计划,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形成电子教案,结合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班队活动、道德实践活动等开展宣讲。
三、创新教学形式,认真开展好《革命故事》的宣讲
《革命故事》是学校“延安精神进校园”教育的主要教材,学校以《革命故事》的宣讲为主线,带动和辐射全校“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革命故事》全书共六个篇章67个故事,涵盖理想、为民、奋斗、风范、学习、友情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着重描绘和表现延安时期的困难和毛泽东等领袖的风范,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刻画生动,教育意义深刻。为认真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革命背景,认识革 命前辈们为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伟大情怀,学校创新宣讲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宣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学校利用全校每个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由宣讲教师通过网络收集与宣讲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革命故事》内容相关的影视,配合宣讲,创设良好的宣讲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搜集伟人图像及其生平介绍,让学生了解革命领袖的成长历程;下载电影《张思德》、《白求恩》、《叶挺将军》、《南泥湾》、《延安颂》等为学生播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革命伟人,体会延安当时开展的革命斗争和生产运动。同时宣讲教师还进行分工合作,将宣讲内容制作成课件,大家共享,并在宣讲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2、将《革命故事》的宣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相渗透。为拓宽宣讲渠道,学校还要求语文、思想品德等科任教师将学科教学与《革命故事》的宣讲进行结合和渗透。比如在教学语文第十册23课《毛主席在花山》一课时,教师将《革命故事》一书中的《让群众坐在前面》、《毛主席给群众拜年》、《这是我们的纪律》等小故事引入课堂向学生进行宣讲,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民、爱民、亲民的崇高形象;在教学语文第十二册第4课《为人民服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电影《张思德》的片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在《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中,教师将描写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多有贡献》、描写坚强不屈、奋斗不止的革命前辈徐特立的《坚强的老战士》、描写周恩来主席勤俭节约的《半截铅笔头》等小故事引入教学,通过伟人和革命前辈的故事教育学生。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充分利用教材中反映中华传统美德、讲述革命传统和历史的课文、诗词等,教育学生热爱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学习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利用班会课、少先队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反映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优秀文化的古诗文、格言 和名篇佳作的诵读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以活动的开展丰富宣讲形式。为了让学生利用《革命故事》中的小故事所反映的革命精神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校还利用少先队活动、班会等在班级和年级中开展“讲革命故事”竞赛活动,组织开展介绍老红军、老英雄和各条战线的模范人物的革命故事、先进事迹的活动,使学生从英雄模范人物身上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通过学生自己讲革命故事,达到自我教育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开展“唱革命歌曲”比赛活动,大力营造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的良好氛围;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健康生活、快乐成长”、“崇尚廉洁,勤俭节约”等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明白眼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伟大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开展“我心中的延安精神”作文竞赛和手抄报比赛活动,让学生抒发自己对延安精神理解,对革命前辈的情怀,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开展“我是节约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学生收集平时学习中的废旧书本,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深入社区、工厂进行环保调查,将延安精神内化为实际行动;利用“六一”节、元旦节等主要节日开展绘画、书法作品展览,把武术操、民族舞蹈引入课间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浓厚的艺术、文化的底蕴。
4、加强革命教育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图书建设。针对《革命故事》教材紧张的情况,学校拔出经费将《革命故事》进行翻印,达到每个年级60本的存书量,让教师定期将学生带到阅览室进行阅读。同时每年增加爱国主义教育书籍和刊物,满足学生阅读要求。
三、拓宽活动渠道,丰富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工作载体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为使活动得到深入有效的开展,学校围绕“弘扬延安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知荣辱、树新风、我 行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活动,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做到“五个结合”。
(一)与“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国旗下的演讲等形式,广泛宣传延安精神的重要内涵。通过红领巾广播,大力宣扬学习生活中学校师生、社会各界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以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利用国旗下的演讲,让学生知道如何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如何树立远大的理想、怎样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二)与“诚实守信,知荣明耻”教育相结合。
1、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学习“八荣八耻”活动。通过举办“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专题演讲比赛、“知荣明耻、共建和谐——唱八荣八耻歌”等活动,增强学生勤俭廉洁、诚实守信、知荣辱、讲文明的思想意识
2、在教育教学和学校其他各项工作中,加强诚信管理、诚信服务,落实诚信考评,建立诚信制度,营造诚信文化;
3、利用信息技术课、班会课结合网络道德、网络文明教育,在广大学生中开展“我是网上诚信小卫士”活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诚信上网。
4、倡导“无考试作弊、无作业抄袭、无欺骗他人”的“三无”诚信学习活动。平时加强引导教育,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杜绝相互抄袭作业的不良风气。加强考试管理及教育,提倡诚实应考。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班队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装做诚实守信之人。
4、引导学生做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为人行事准则,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与“遵章守纪,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
1、每学期开学后,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通过开展 新守则、新规范学习宣传活动、文明礼貌、安全卫生校专题教育活动,从思想上、行为规范上给予教育整顿。
2、以少先队工作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星级好少年”评比等活动,在全校各班级中形成“我是班级小主人,我为班级争光彩”的争先创优氛围。
3、制定符合校园实际的文明礼仪规范,开展“说普通话、用文明语、写规范字”活动;选取学生优秀书画作品进行统一装框,在各班教室悬挂展示;发动学生创作格言警句,并择优统一印制,悬挂于教学楼走廊和过道;在楼梯口处制作文明礼仪宣传橱窗,营造浓郁的文明氛围。
4、提倡集体活动讲秩序,下课、放学坚持集队出行,个人活动守纪律,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教室、走廊追逐打闹,设立“红领巾监督岗”,记录讲卫生、讲纪律的正面典型进行表彰奖励,通过正面引导和制度约束,创建文明和谐和校园环境。
(四)与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
1、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历史,使学生了解和体验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同时通过远足也让学生体验革命先辈们当年经历的艰难的革命历程。
2、开展“三月文明礼貌月”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清扫城区街道,清除沿街非法小广告;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义务劳动,帮助老人们打扫庭院,洗衣服、收拾房间和床铺,为老人们表演小节目等;坚持开展“孝老爱亲”教育活动,举行“我为父母洗脚”、“做张贺卡给父母”等活动。
3、开展为灾区、“手拉手”学校爱心捐助活动。学校与本县部分乡镇山区学校结成“手拉手”共建学校,充分挥学校教育教学优势,积极选派教师到结对学校开展教学交流和专题讲座活动;每年的“六一”节前后,学校号召全校师生捐资捐物,进行贫困学生的帮扶,曾先后为结对学校捐赠建校资金3000多元,价值4000多元的图书,学 具、衣物2360多件,扶持9名贫困学生至六年级毕业。在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学校积极响号召,发动师生为灾区捐款30800多元,24名在职党员缴纳特殊党费2400元。2009—2010年我省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我县“2.25”高峰地震及“4.14”青海玉树地震,学校全体师生积极为灾区捐款31000多元。
(五)与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
1、组织学生课外兴趣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开展小制作、小种植、小养殖等活动,各班在教室开设“艺术角”,定期展示学生创作成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邀请社科部门科技工作者到学校开展科技展览、知识讲座。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邀请延安精神研究会老领导到学校宣讲革命战争经历。
通过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开展,学校环境美了,以往 “脏、乱、差”的校园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和优美了。师风正了,广大教师团结进取、爱岗乐教,敬业奉献。学风纯了,同学们在学好知识、报效家乡、报效祖国的动力指引下健康成长。通过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开展,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学校在楚雄州“优秀家长学校”,国家级和省级“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的基础上,2008—2009年,连续两年获得禄丰县教育局颁发的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去年被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授以“州级文明单位”称号,分别被州、县、镇三级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集体”。
四、工作中的不足和下一步的打算
回顾一年来我校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活动情况,我们欢欣鼓舞,但也有不足之处,在下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原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使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深入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狠抓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教育。
2、结合学校的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狠抓学生“知荣辱、树新 风、我行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教育。
3、不断创新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教育方式和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的开展工作,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教育形式,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老革命、老模范亲自为我校学生作专题讲座,使之形成学校、社区共同参与的教育网络。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富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作为学校,我们要结合时代特征,加强延安精神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感受到延安精神,而且要让他们一代一代永远自觉地,在实际行动中实践和发扬延安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这是我们今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禄丰县金山小学
二0一0年五月
第二篇:小学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材料
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材料
强化引导
抓实活动
让延安精神指引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县**小学
**小学是**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7375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429人,在职教职工74人。2000年获“**省文明学校”称号。近年来,在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和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在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中,始终立足学校实际,注重强化“知、情、意、行”的引导,注重抓实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健康、生动、促人奋进的育人环境和亲密和谐的人文空间,学校出现了人心齐、精神振、士气足、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全校一千多学生通过学习和践行延安精神,理想信念更坚定、学习热情更高涨、感恩意识更强烈、成才行动更扎实。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一、强化“知”的引导,抓实课堂教学活动
“知”就是对延安精神的认知。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理论创新的瑰宝、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共产党人终生必读的教科书。这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可能自发地懂得,更不可能自发地认同和践行延安精神,只有通过教师的传播,才能为学生所了解。为此,输是重要的,但仅有灌输是远远不够的。灌输的效果再好,还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延安精神要真正存于学生的心中、见于学生的行动,还需要进行情感教育。为此,在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中,我校始终抓实情感教育。一是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讲革命故事,引导全体青少年儿童努力做到“心中有祖国”,感念革命前辈为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邀请县延安精神研究会领导、老红军到校开展延安精神专题讲座,让学生在精彩的故事实例中了解中国的发展史,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增强爱国热情,树立努力学习,回报祖国的良好意识。三是每当重要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学校都结合延安精神的宣传开展一些主题教育,使师生受到延安精神的影响、熏陶和感染,自觉把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四是每学期学校都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臧金贵党员教育基地、**工业园区建设、**万亩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等活动,让学生在参观活动中进一步得到教育和启迪。五是学校建立了固定的延安精神宣传专栏和德育展室,粘贴、悬挂延安精神放光芒画册,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使学生经常受到延安精神的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爱国、爱家、爱校的高尚情操。六是学校每学期都认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学生从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和养成学会回报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的意识。七是积极开展三生教育活动。通过听讲座、看教育片、写体会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学风以及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师生精神风貌。五是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学校根据贯彻“减负”精神和推进学校“五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建立学校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校园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考试评价、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学校管理体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细化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常规、考试工作、体卫艺等工作操作规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学生行为、教师考评和奖惩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健全实验室管理、图书室管理、卫生管理、学校绿化美化、“三操一活动”(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和少先队课外文体活动)、校园广播等方面的规章,建立监督检查激励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保障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了安全、有序、和谐、文明的教育环境。六是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充分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认真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按时召开教代会,讨论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学校的各种方案及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实行校务财务公开,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开设“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活动,加强领导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七是深化主题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启智、明理、做人”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写“两记”(读书笔记、日记),编“两报(手抄报、作文报),开展“三会”(故事演讲会、朗诵欣赏会、读书报告会),组织“三赛”(阅读知识竞赛、的思想品格。三是开展“崇敬英烈,奋发上进”活动。学校利用每年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组织全校师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并利用扫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四是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以“爱我家乡”为主题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及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五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拓展德育教育载体。以德育课“五个一”征集活动、“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小学德育优秀案例推荐活动、班集体争夺“纪律、卫生、礼貌、安全”四面流动红旗,个人争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系列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落实学校德育工作。
总之,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博大精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源泉。近年来,在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中,由于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方面有关知识的灌输,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学校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师生精神面貌良好,校风、教风、学风明显好转,班级管理成效显著,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邓云涛、朱洪波等同学先后获楚雄州“小公民标兵”奖。学校被州妇联命名为“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示范基地”。先后荣获“**省一级示范小学”、“**省学校督导评估优级学校”、楚雄州“优秀家长学
第三篇: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经验交流
大姚县金碧小学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经验交流
弘扬延安精神 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这是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大推动,大提炼,借此机会,我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各位领导作简要的工作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大姚县金碧小学地处县城中心,始建于1939年,最初名“旭光小学”,由爱国民主人士李一平先生任校长。通过2004年7月和2008年3月两次城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学校现占地34亩,建筑面积9894平方米,有教学班30个,学生1441人,在职教职工80人。
学校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扶持下,坚持“精致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始终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素质为根本。构建了“希望教育”体系,扎实贯彻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立足学校实际,注重强化“知、情、意、行”的引导,注重抓实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在教师培训、德育、课程和教育科研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呈现了人心齐、精神振、士气足、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形成了 “精细和谐,崇实求真”的校风,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发展。先后获得 “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云南省优级乙等学校”、“云南省校本培训先进集体”、“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
(一)创新办学理念,深化学校文化建设。
在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中,我校始终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和谐校园建设中,认真抓实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学校于2010年在继承的基础上,确立了 “精致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此后,紧紧围绕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从校训(“每天靠近希望一点点”)、校歌、校徽、校风(精细和谐,崇实求真)、教风(尊重规律,博学善导)、学风(脚踏实地,自主乐学)等内容着手,构建了“希望教育体系”。
1.塑造建筑文化,从走道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活动区文化以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入手,积极创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班级文化和墙壁文化,包括所有的听觉和视觉文化,都准确反映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每天靠近希望一点点”,校园环境实现了的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对师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夯实课程文化,在夯实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开发了适合我校儿童的四类校本课程: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的口语、诵读、速算、艺术、体育五种学科拓展课程;二是每早上开展的30分钟“希望体育”和15分钟大课间活动的体育拓展课程;三是以突出我校特色的艺术、球类、英语、科学特长的拓展选修课程;四是以主题教育为主的德育课程。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实施中受到了全面的教育。
3.强化活动文化,“全面、合格、特长”是学校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总目标。为此,学校在开展落实好“三操一活动”(希望体育活动、大课间、眼保健操、室内操)常规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科目的教学,体现学科特色。切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特长教育,在充分发挥本校教师优势的同时,聘请“咪依噜演艺公司” 的专业人士和民间艺人到我校开课培训,实现了特长活动专业化,初步实现了“让每一位学生在校都能学到一种特长”的素质教育目标。
4.创新管理文化。我校以提高学校管理绩效为重点,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机制,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强化环节检查与过程管理。在完善规章制度管理的同时,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推行了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有机结合的民主管理方略,构建和谐校园,确保学校的安定团结和发展。同时构建了民主、开放,能提高管理效能的组织架构,强化了三层两线(即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和教育教学线)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使全校教师更加明确了各自的育人职责,各司其责,使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井然有序。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和谐、内涵的发展。
(二)积极创新德育模式,实践“德育生活化”理念。
1.始终把育人工作摆在首位。以“五爱”为主要内容,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为核心,从“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节气、民族文化”四个方面内容着手,以三生教育为突破口,以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积极创新德育模式,实践“德育生活化”理念。构建了包括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爱的教育、感恩教育、愉快教育和挫折教育等德育课程体系,主要以“每月德育生活化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按“主题宣讲、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的活动程序,以年级、班级文化墙为展示平台,以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实现“养成好习惯、形成好品质”为目标,以评比“希望学生”“希望班级”“希望家长”为基本评价方式,扎实开展有效德育,有力地保证了“德育为首”办学方针的落实。
2.2013年,又充分挖掘优质资源,丰富德育途径,优化德育效能。在持续做好“德育生活化”主题实践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辐射作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实行“家长进课堂”活动,各班每月开展一次“家长进课堂”活动,做到了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实践、系统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链接,更主动、更有趣、更全面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师生及家长的赞誉。
3.以《守则》、《规范》为蓝本,建阵地、找载体、抓渗透,坚持国旗下的讲话,开展了丰富多采的班队活动和主题活动,开展了全校性的课题研究——“礼仪教育”,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学校党政——德育室、团支部——年级组——班主任这一德育教育网络,注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和常规抓起,在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意志品质、执着专注精神的养成上下大功夫。校内现已形成一股团结互助、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良好风气,比学习、比进步已蔚然成风,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
(三)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紧紧围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这一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命题,一方面,抓学习、抓师德、抓建设,形成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勤奋高效的教职工队伍。近三年来,有21名教师分别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奖励。另一方面,坚持 “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办法,与省内外的多所名校建立友好合作互动机制,打造骨干教师和名教师队伍。目前,楚雄州省级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由本校音乐教师杨洪升担任主持人。另有10名教师分别作为楚雄州省级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语文、数学、科学、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体育科目的名师工作室工作。
2.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进课堂、教研组长工作室、教学工作展示交流、集体备课和教学工作专项督查聚焦课堂“五项制度”。强化了教学三级管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在狠抓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随堂抽听课制度、全员听课评课制度,抓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最优化。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小学的前列,多次被县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评估一等奖,多次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3.作为大姚县小学教师培训基地,除不断做好校内教师培训的同时,还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多次组织全县小学教师进行课堂研修培训,辐射全县小学教学。继2012年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的基础上,2013年组织了四期骨干教师提高培训,2014年组织了三期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共培训小学教师700人,全部通过考核,被县教育局认定为“县级骨干教师”。通过大规模、高质量的课堂研修培训,使我校“疑探练思高效课堂模式”在全县得到有效推广普及,同时也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不断深化以深入推进“大姚教学范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育科研。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疑探练思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课题,通过三年的深入研究实践,现已结题,研究成果在全县得到成功推广;校级课题“小学德育生活化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研究”和“城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正在深入开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以“突破课改核心要素,构建学习新思维”为主攻方向的“大姚教学范示”第三阶段研究与实践正在我校起步。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在我校不断得以彰显。
三、探索与展望:
过去的几年,我校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鼎立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有些差距,今后,我校将在以下方面持续努力:
1.切实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把培训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和实践新课程的能力上来。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全体老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通过扎实开展“疑、探、练、思”高效课堂第三阶段研究,在校内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之风,促进广大教师自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强化德育主题教育,增加针对性、实效性,在以卫生和礼仪为代表的养成教育水平努力见成效。
3.持之以恒构建好校本课程体系,强化特色教育,改进工作方法,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活动形式,注重活动绩效,切实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着力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孩子的个性。
4.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四个能力”为重点,围绕“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校园文化特色化、课堂教学精细化、后勤服务优质化”的“五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现代教育试点工作。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和特色窗口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5.着力打造“和谐校园”、“书香校园”、“节约校园”、“平安校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仅大力倡导“勤俭节约”之风,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杯水、一支笔、一把扫帚开始,而且积极推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节约新理念努力打造节约型校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读书氛围,持之以恒地开展“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创建活动。让全校的每一面墙都蕴含丰富的教育信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都学会读书,都能读好书。
6.关注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加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在教育的征程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超越,不断发展,才有生机,才具活力。目前,金碧小学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学校的发展进程。学校正以“全面育人,精致办学”为理念,发扬“励志进取,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创新载体、抓实活动,追求“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教育境界,争取持续提升教育服务品质,成为一所社会信任、学术认可、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学校。
以上汇报,若有欠妥,望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工作中的缺欠和不足期盼各位领导给予点拨指导。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二日
第四篇:延安精神育人办学交流材料
通过“两个坚持”,把用延安精神育人落在实处
我们学院在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中,始终坚持“认知、情感、意志”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使我们在用延安精神育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突出主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转变教育思路,改变教育方法,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强化学生对延安精神的情感认识。除以不同形式学习《振兴中华的精神动力》、《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等内容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我们两课教师围绕新东方集团的创办者——余敏洪的故事,自学成才被称为——清华大学编外生的张立勇的故事,展开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没有理想信念,是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与成功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习中,对比“好人丛飞”和“马家爵”的故事与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应该完善的方面,让他们懂得:人在世上生存,只有不断的奉献、追求,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主题班会教育中,紧紧结合三生教育,开展“牢记父母嘱托,珍惜青春美好时光”、“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主题班会,让学生珍惜生命、学会感恩;开展“学习十七大精神,关注国计民生”、“廉政教育 从学生抓起”等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强化学生的政治信念;针对学生不知节约的现象,在主题班会上要求学生分别对自己一学期、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逐一进行统计,同时计算自己的个人消费占了全家收入比例的多少?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白,作为家庭中的纯消费者,对个人的生活应该有所计划和安排,应该学会理财,更应该勤俭节约。
二、加强培养,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素养
以党校、团学干部培训为载体,在各种活动中宣讲延安精神,使党团的思想教育覆盖比较广大的层次和群体。学生工作党支部抓紧抓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延安精神作为教育培养的重点内容,做好入党前后的教育培养工作,在每年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安排有“切实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讲座,在党课教育中安排有“学习党史、坚定信念”、“廉政与勤政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等专题,对党的性质、奋斗目标、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内容作全面的讲解。学院团委每年开展的团干部培训,除共青团的业务知识外,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各班团支部广泛开展学习十七大精神、学习杨善洲等活动,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树立宗旨意识,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立志为社会服务。
三、创新载体,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弘扬延安精神,需要的不仅仅是认识和理解,更应该内化为激励我们克难奋进的强大动力,指引我们开拓创新的强大法宝,这种内化的过程不是靠说靠学就能吸收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培养我们面对和解决困难的勇气、智慧和精神。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举办了“唱红歌、跟党走、颂祖国”歌咏比赛;为展示第二课堂教学成果,展现青年风采,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举办了“青春万岁”五〃四专题文艺晚会;为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困苦,努力争取胜利的拼搏精神,组织了团队协作大赛;为拓展知识,锻炼辩证思维,开展了以“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人文精神还是科学精神”、“中国应该/不应该推广转基因主粮”、“反腐倡廉廉政文化建设/廉政制度建设谁更重要”、“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为主题的校园辩论赛;为创建文明学校,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讲文明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组织了“漂亮我的家”宿舍形象设计比赛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我们都把握导向,突出主题,把用延安精神育人的要求贯穿于其中。在这些不同的文化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受到不同的挫折,也由此培养和锻炼学生即时的反应和应变能力,提高相应的知识和心理素质,最终获得战胜和解决困难的智慧和力量。
四、积极参与,有效组织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有效教育方法,是实施 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以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红十字会为主要载体来体验和展现延安精神。一是倡导“自立自强”的勤工助学理念,学院共设有102个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学生的自身劳动换取一定报酬,既能对家庭贫困学生给予一定帮助,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除了完成额定的工作任务,还需要无偿参与学院会场布置、大型活动的后勤服务工作等,对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建设,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先后组织青年志愿者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长期开展公益劳动、到敬老院开展服务等活动;发起为农民工子女献爱心活动;参加“119橙丝带”消防宣传活动和传承爱心、济困助学活动等。三是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组织开展“红十字知识竞赛”、“防灾避险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 “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面对灾情时,积极组织向灾区群众伸援手、献爱心活动;参加州红十字会组织的禁毒防艾、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延安精神有了深刻的体验和理解,更使延安精神转化为他们的信念和行动。
五、巩固阵地,营造宣传氛围
我们以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为目标,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校园内,有统一制作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标志,让这些载体潜移默化 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橱窗宣传栏中,设置延安精神教育板块,进行直观教育。校园网上,不定期的有延安精神的宣传内容;在《简讯》上,凡学校有延安精神方面的活动和内容,都刊登宣传,发到每一个教学班。学生会创办的文学刊物,不定期地刊登一些延安精神的内容和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和作品。利用这些阵地,广泛传播延安精神。
六、加强建设,提高会员素质
一是组织学习,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坚持把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延安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去年以来,为会员发放《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征文选编》、《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选编》、《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等学习教材,集中组织学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延安精神的论述》。年内,我们将组织以《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为主要内容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今后,我们也将延续和丰富这项读书活动,保证每年最少发一本延安精神内容方面的书籍供会员学习交流。二是创造条件,加强经验总结交流,相互学习。去年以来,我们组织部分会员到贵州的息烽营、遵义,重庆的渣滓洞、白公馆,江西的井冈山、瑞金等地进行参观考查;组织会员与其他延安精神研究小组进行交流,两家分会、小组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特色,就如何突出重点,将延安精神融入工作实际作了交流发言。通过经验的总结 和交流,为我们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工作内容提供了思路。
通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在用延安精神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优良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培养造就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的新型大学生提供了有效途径。我们深知,弘扬延安精神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常抓不懈,只有不断的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地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才能将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第五篇: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课题研究指南
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课题研究指南
为了贯彻和落实延安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破解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学质量,确立十三五期间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研究方向,现以“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研究”为总课题,面向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征集市级子课题研究。特拟本指南,以供参选。同时,鼓励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思考,自拟子课题,积极申报课题研究。
一、重点课题
1.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理论研究 2.用延安精神开放办学理论研究 3.用延安精神发展校园足球研究 4.用延安精神落实德育教育研究 5.用延安精神寻求教育创新研究 二、一般课题
(一)教育管理
1.延安精神促进专业发展实践研究 2.用延安精神促进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
3.用延安精神加强教师管理的理论研究
4.用延安精神加强教师管理的实践研究
5.用延安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6.用延安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二)德育教育
1.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理论研究
2.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实践研究
3.延安精神励志教育价值研究 4.延安精神教育故事挖掘整理研究
5.借助延安精神开展体验式德育教育的理论研究 6.借助延安精神开展体验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三)课堂教学 1.延安精神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2.延安精神小学校本教材建设研究 3.延安精神初中校本教材建设研究 4.延安精神高中校本教材建设研究 5.延安精神幼儿园绘本设计研究
6.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延安精神教育资源挖掘研究 7.小学历史教材中的延安精神教育资源挖掘研究 8.小学思品教材中的延安精神教育资源挖掘研究 9.小学社会教材中的延安精神教育资源挖掘研究 10.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延安精神教育资源挖掘研究 11.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延安精神教育资源挖掘研究 12.初中思品教材中的延安精神教育资源挖掘研究 13.初中社会教材中的延安精神教育资源挖掘研究 14.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延安精神教育资源挖掘研究 15.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延安精神教育资源挖掘研究 16.高中思品教材中的延安精神教育资源挖掘研究 17.高中社会教材中的延安精神教育资源挖掘研究
18.延安精神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教育研究
19.延安精神与初中生核心素养的融合教育研究 20.延安精神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融合教育研究 21.延安精神与幼儿园核心素养的融合教育研究
(四)教育心理
1.延安精神的心理疏导价值研究
2.用延安精神强化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用延安精神强化初中生心理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用延安精神强化高中生心理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五)教育信息化
1.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研究 3.边远农村学校学科教学方式转变途径研究 4.边远农村学校学科学习方式转变途径研究
5.延安精神教育资源在小学信息化教育中的呈现方式研究 6.延安精神教育资源在初中信息化教育中的呈现方式研究 7.延安精神教育资源在高中信息化教育中的呈现方式研究 8.延安精神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中实现泛在化的途径研究 9.延安精神教育资源在初中教育中实现泛在化的途径研究 10.延安精神教育资源在高中教育中实现泛在化的途径研究 11.延安精神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实现泛在化的途径研究 12.延安精神教育资源在幼儿园信息化教育中的呈现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