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州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会上的交流发言(定稿)
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材料
让延安精神在“三融三进”实践中绽放异彩 ——在全州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会上的交流发言
楚雄州永仁县良田招银希望小学
良田招银希望小学是招商银行在永仁县倾力重点扶持建设的一所农村希望小学,学校现占地面积10631平方米,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57人,其中寄宿学生355人。有教职工2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近年来,良田招银希望小学通过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抓实以“让延安精神融入管理、走进校园,融入教学、走进课堂,融入教育、走进师生”为主要内容的“三融三进”实践活动,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让延安精神融入管理,走进校园
(一)加强对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各项管理。一是成立了以校领导班子为主的良田招银希望小学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以小学思想品德课、社会课教师为主的学校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宣讲团,进一步加强对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时适邀请教育党委、县关工委成员和县延安精神研究会成员到学校进行宣讲。三是强化对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管理。在年初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把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与其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并将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 1
纳入一年一度的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学校创建及学校德育工作综合考核评比,学校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对开展载体活动情况和活动成效适时进行跟踪、督查。四是积极创建优良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全校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培育和弘扬具有特色的学校精神,形成了以“文明、团结、求实、进取”的校风;以“敬业、爱生、博学、善道”的教风;以“尊师、守纪、合作、乐学”的学风。并通过校训、文化长廊、展板、标语、宣传牌等物质载体体现出来,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内化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外显为学校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师生精神风貌。五是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全校根据贯彻“减负”精神和推进学校“五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进一步建立学校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校园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考试评价、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学校管理体系,明确学校各年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细化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常规、考试工作、体卫艺等工作操作规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学生行为、教师考评和奖惩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健全实验室管理、图书室管理、食堂管理、卫生管理、学校绿化美化、“三操一活动”(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文体活动)、校园广播等方面的规章,建立监督检查激励机制,狠抓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使学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保障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了安全、有序、和谐、文明的教育环境。六是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充分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认真落实教职工大会制度,按时召开教职工会,讨论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学校的各种方案 2
及管理制度。利用好“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活动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广泛征求教师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实行党务校务财务公开,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开设“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活动,加强学校领导与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积极构建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专栏、黑板报宣传延安精神的内容、弘扬延安精神的先进事迹、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知识,努力推动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在我校的深入开展。二是在全校广泛开展延安精神大讨论活动。围绕“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对目前农村小学办学方向有何意义”、“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延安精神”和“学生学习生活中如何体现延安精神”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以此增强我校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积极推进延安精神文化进校园阵地建设。学校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空地,每一个角落,能栽花的栽花、能种树的种树,能种菜的种菜,及时对校园内通道、操场的场地,路面进行修补或更新,对已锈蚀或油漆剥落的门窗,已污染或损坏的墙壁进行粉刷,并画上生动的校园墙壁画,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体现教育性,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学校还认真建好校园广播站、各年级学习园地、宣传栏、黑板报、文化长廊、古诗词长廊等校园文化载体,通过醒目的标语、丰富的板报、规范的标牌、具有特色的文化长廊、富有文化气息的字画、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扎实开展“与经典同在,与圣贤同行”古诗词达标晋级活动,进一步构建了用延安 3
精神办学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让延安精神融入教学、走进课堂
(一)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认真开展宣讲学习。一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增加了延安精神的主题内容,继续在开展好《革命故事》、《窑洞春秋》、《中华精魂》三本书宣讲的同时,重点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讲参考材料》的宣讲。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抓习惯和引导,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组织演讲、小社团等活动,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注重延安精神在各学科的全面渗透。各年级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与科学、心理健康等课程中进行延安精神的正面渗透,使延安精神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发挥延安精神的育人功能。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三是组织“延安精神我们高歌、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板报、延安精神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延安精神是长征精神的继续和发展。四是在主题班会上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弘扬延安精神,争当优秀少先队员”学习讨论。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延安精神形成初步的认识和理解,逐步让学生形成“我要学、我快乐、我成长”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一是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鼓励所有学生勤俭节约,不比吃、不比穿,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意识。同时在学校发起“弯弯腰”活动,清除垃圾、废纸,使校园环境保持整洁。二是结合烈士纪念日,开展“崇敬
英烈,奋发上进”活动。利用每年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并利用扫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三是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勤俭节约意识。紧紧围绕“建好一个基地,办好一个食堂,救助一批困难学生”开展工作,努力从养猪、种菜等方面开展勤工俭学,在不断地改善学校环境,降低学生生活成本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及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四是深化主题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启智、明理、做人”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写“两记”(读书笔记、日记),编“两报(手抄报、作文报),开展“三会”(故事演讲会、朗诵欣赏会、读书报告会),组织“三赛”(阅读知识竞赛、作文竞赛、历史故事演讲竞赛)等活动。部分班级还利用班会和阅读课时间,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古人名言”、“优秀传统名篇”、“书海拾贝”、“好书推荐”等小板块,让同学之间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以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五是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学校每学期都多次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排球、拔河等比赛,在重大节日,如“元旦”、“六一”、“七一”等都组织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六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拓展德育教育载体。以德育课“五个一”征集活动、“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小学德育优秀案例推荐活动为载体,落实德育工作。今年共向上级推荐德育征文10余篇,开展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60多项。
三、让延安精神融入教育、走进师生
(一)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教师队伍建设中,认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一是认真组织全校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楚雄州教职工七条禁令》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牢固树立教育为本,依法办学的思想。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延安精神为动力,深入开展了“践行良好师风、争当育人标兵;践行良好学风,争当学习标兵;践行良好作风,争当服务标兵”的“三践行三争当”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全校教师真正用“心”爱护学生,用“智”教化学生,用“行”引导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力争做到教学育人做楷模、服务发展当先锋。三是围绕“强师”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采取走出去跟班学,请进来专题讲、本土研的办法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着力打造出一批学科骨干。今年共选派校长、少先队辅导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10余人次参与全省组织的家长示范学校教师培训、全省少先队鼓号培训等各类名校名师培训。
(二)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学生日常教育中,认真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实践活动。一是注重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即落实“八大习惯”(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特别是待人接物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特别是预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特别是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健体习惯,特别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不随地吐痰、6
不乱扔废弃物的习惯;养成勤俭朴素的习惯,特别是不穿名牌服装、不吃垃圾食品的习惯;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特别是会做家务的习惯。二是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延安精神结合起来,并纳入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中。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每天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养成爱护公物、崇尚节俭的良好风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做人、知荣明耻,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了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是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常规检查评比活动,把学校的常规管理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每周组织带班领导、值周教师、大队委值日、中队对学生良好常规的养成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反馈,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四是好组织好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和各种大队、中队活动,在活动中穿插良好常规的教育。通过长期不懈的能力,学生养成教育效果明显,师生举止文明礼貌,仪容仪表得体大方。五是开展德育教育、学生兴趣特长培养,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依托学校资源,学校以培养音乐、舞蹈特长为引领,结合学校教师实际,开设学生各种兴趣小组活动20多项,篮球、民族舞蹈、鼓号、乒乓球等兴趣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真正体现关注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获得发展。
我校通过扎实开展“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有力 7
促进了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谐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保持在全县同类教学区的前列,学校的办学效益、艺术特色、勤工俭学特色、逐年稳步提高,成果丰硕。赢得了社会较高的声誉,2011年10被楚雄州委、州政府评为第九批州级“文明单位”;2011年12月被楚雄州教育局、楚雄州环保局评为“楚雄州第五批州级绿色学校”;2013年被楚雄州教育局评为“优秀少先队大队”;获楚雄州第三批优秀少儿歌曲推广比赛二等奖;2013年被永仁县委、政府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维稳、平安建设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单位”;获永仁县精神文明办“道德讲堂示范点”;被永仁县教育局、永仁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华魂)读书活动“先进集体”;被永定镇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永仁县“招银杯”中小学生文艺展演获“一等奖”;2014年1月被中共永仁县教育委员会评“党风廉政建设一等奖”; 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被永仁县教育局评为年度教育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一等奖”等奖励。
总之,胡锦涛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显然,延安精神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法宝。面对新的形式、新的任务,我们认为,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的长期工程。通过多年来长期坚持开展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虽然目前我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部分教职工对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创新工作研究不够;工作队伍相对薄弱,活动载体创新不足等问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认真对上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真抓实干,不断改进,力争实现我校教育新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经验交流
大姚县金碧小学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经验交流
弘扬延安精神 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这是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大推动,大提炼,借此机会,我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各位领导作简要的工作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大姚县金碧小学地处县城中心,始建于1939年,最初名“旭光小学”,由爱国民主人士李一平先生任校长。通过2004年7月和2008年3月两次城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学校现占地34亩,建筑面积9894平方米,有教学班30个,学生1441人,在职教职工80人。
学校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扶持下,坚持“精致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始终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素质为根本。构建了“希望教育”体系,扎实贯彻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立足学校实际,注重强化“知、情、意、行”的引导,注重抓实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在教师培训、德育、课程和教育科研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呈现了人心齐、精神振、士气足、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形成了 “精细和谐,崇实求真”的校风,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发展。先后获得 “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云南省优级乙等学校”、“云南省校本培训先进集体”、“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
(一)创新办学理念,深化学校文化建设。
在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中,我校始终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和谐校园建设中,认真抓实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学校于2010年在继承的基础上,确立了 “精致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此后,紧紧围绕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从校训(“每天靠近希望一点点”)、校歌、校徽、校风(精细和谐,崇实求真)、教风(尊重规律,博学善导)、学风(脚踏实地,自主乐学)等内容着手,构建了“希望教育体系”。
1.塑造建筑文化,从走道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活动区文化以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入手,积极创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班级文化和墙壁文化,包括所有的听觉和视觉文化,都准确反映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每天靠近希望一点点”,校园环境实现了的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对师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夯实课程文化,在夯实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开发了适合我校儿童的四类校本课程: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的口语、诵读、速算、艺术、体育五种学科拓展课程;二是每早上开展的30分钟“希望体育”和15分钟大课间活动的体育拓展课程;三是以突出我校特色的艺术、球类、英语、科学特长的拓展选修课程;四是以主题教育为主的德育课程。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实施中受到了全面的教育。
3.强化活动文化,“全面、合格、特长”是学校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总目标。为此,学校在开展落实好“三操一活动”(希望体育活动、大课间、眼保健操、室内操)常规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科目的教学,体现学科特色。切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特长教育,在充分发挥本校教师优势的同时,聘请“咪依噜演艺公司” 的专业人士和民间艺人到我校开课培训,实现了特长活动专业化,初步实现了“让每一位学生在校都能学到一种特长”的素质教育目标。
4.创新管理文化。我校以提高学校管理绩效为重点,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机制,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强化环节检查与过程管理。在完善规章制度管理的同时,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推行了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有机结合的民主管理方略,构建和谐校园,确保学校的安定团结和发展。同时构建了民主、开放,能提高管理效能的组织架构,强化了三层两线(即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和教育教学线)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使全校教师更加明确了各自的育人职责,各司其责,使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井然有序。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和谐、内涵的发展。
(二)积极创新德育模式,实践“德育生活化”理念。
1.始终把育人工作摆在首位。以“五爱”为主要内容,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为核心,从“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节气、民族文化”四个方面内容着手,以三生教育为突破口,以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积极创新德育模式,实践“德育生活化”理念。构建了包括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爱的教育、感恩教育、愉快教育和挫折教育等德育课程体系,主要以“每月德育生活化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按“主题宣讲、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的活动程序,以年级、班级文化墙为展示平台,以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实现“养成好习惯、形成好品质”为目标,以评比“希望学生”“希望班级”“希望家长”为基本评价方式,扎实开展有效德育,有力地保证了“德育为首”办学方针的落实。
2.2013年,又充分挖掘优质资源,丰富德育途径,优化德育效能。在持续做好“德育生活化”主题实践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辐射作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实行“家长进课堂”活动,各班每月开展一次“家长进课堂”活动,做到了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实践、系统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链接,更主动、更有趣、更全面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师生及家长的赞誉。
3.以《守则》、《规范》为蓝本,建阵地、找载体、抓渗透,坚持国旗下的讲话,开展了丰富多采的班队活动和主题活动,开展了全校性的课题研究——“礼仪教育”,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学校党政——德育室、团支部——年级组——班主任这一德育教育网络,注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和常规抓起,在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意志品质、执着专注精神的养成上下大功夫。校内现已形成一股团结互助、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良好风气,比学习、比进步已蔚然成风,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
(三)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紧紧围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这一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命题,一方面,抓学习、抓师德、抓建设,形成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勤奋高效的教职工队伍。近三年来,有21名教师分别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奖励。另一方面,坚持 “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办法,与省内外的多所名校建立友好合作互动机制,打造骨干教师和名教师队伍。目前,楚雄州省级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由本校音乐教师杨洪升担任主持人。另有10名教师分别作为楚雄州省级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语文、数学、科学、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体育科目的名师工作室工作。
2.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进课堂、教研组长工作室、教学工作展示交流、集体备课和教学工作专项督查聚焦课堂“五项制度”。强化了教学三级管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在狠抓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随堂抽听课制度、全员听课评课制度,抓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最优化。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小学的前列,多次被县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评估一等奖,多次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3.作为大姚县小学教师培训基地,除不断做好校内教师培训的同时,还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多次组织全县小学教师进行课堂研修培训,辐射全县小学教学。继2012年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的基础上,2013年组织了四期骨干教师提高培训,2014年组织了三期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共培训小学教师700人,全部通过考核,被县教育局认定为“县级骨干教师”。通过大规模、高质量的课堂研修培训,使我校“疑探练思高效课堂模式”在全县得到有效推广普及,同时也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不断深化以深入推进“大姚教学范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育科研。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疑探练思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课题,通过三年的深入研究实践,现已结题,研究成果在全县得到成功推广;校级课题“小学德育生活化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研究”和“城镇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正在深入开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以“突破课改核心要素,构建学习新思维”为主攻方向的“大姚教学范示”第三阶段研究与实践正在我校起步。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在我校不断得以彰显。
三、探索与展望:
过去的几年,我校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鼎立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有些差距,今后,我校将在以下方面持续努力:
1.切实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把培训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和实践新课程的能力上来。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全体老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通过扎实开展“疑、探、练、思”高效课堂第三阶段研究,在校内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之风,促进广大教师自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强化德育主题教育,增加针对性、实效性,在以卫生和礼仪为代表的养成教育水平努力见成效。
3.持之以恒构建好校本课程体系,强化特色教育,改进工作方法,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活动形式,注重活动绩效,切实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着力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孩子的个性。
4.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四个能力”为重点,围绕“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校园文化特色化、课堂教学精细化、后勤服务优质化”的“五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现代教育试点工作。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和特色窗口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5.着力打造“和谐校园”、“书香校园”、“节约校园”、“平安校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仅大力倡导“勤俭节约”之风,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杯水、一支笔、一把扫帚开始,而且积极推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节约新理念努力打造节约型校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读书氛围,持之以恒地开展“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创建活动。让全校的每一面墙都蕴含丰富的教育信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都学会读书,都能读好书。
6.关注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加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在教育的征程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超越,不断发展,才有生机,才具活力。目前,金碧小学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学校的发展进程。学校正以“全面育人,精致办学”为理念,发扬“励志进取,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创新载体、抓实活动,追求“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教育境界,争取持续提升教育服务品质,成为一所社会信任、学术认可、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学校。
以上汇报,若有欠妥,望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工作中的缺欠和不足期盼各位领导给予点拨指导。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二日
第三篇:小学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材料
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材料
强化引导
抓实活动
让延安精神指引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县**小学
**小学是**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7375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429人,在职教职工74人。2000年获“**省文明学校”称号。近年来,在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和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在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中,始终立足学校实际,注重强化“知、情、意、行”的引导,注重抓实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健康、生动、促人奋进的育人环境和亲密和谐的人文空间,学校出现了人心齐、精神振、士气足、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全校一千多学生通过学习和践行延安精神,理想信念更坚定、学习热情更高涨、感恩意识更强烈、成才行动更扎实。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一、强化“知”的引导,抓实课堂教学活动
“知”就是对延安精神的认知。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理论创新的瑰宝、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共产党人终生必读的教科书。这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可能自发地懂得,更不可能自发地认同和践行延安精神,只有通过教师的传播,才能为学生所了解。为此,输是重要的,但仅有灌输是远远不够的。灌输的效果再好,还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延安精神要真正存于学生的心中、见于学生的行动,还需要进行情感教育。为此,在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中,我校始终抓实情感教育。一是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讲革命故事,引导全体青少年儿童努力做到“心中有祖国”,感念革命前辈为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邀请县延安精神研究会领导、老红军到校开展延安精神专题讲座,让学生在精彩的故事实例中了解中国的发展史,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增强爱国热情,树立努力学习,回报祖国的良好意识。三是每当重要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学校都结合延安精神的宣传开展一些主题教育,使师生受到延安精神的影响、熏陶和感染,自觉把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四是每学期学校都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臧金贵党员教育基地、**工业园区建设、**万亩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等活动,让学生在参观活动中进一步得到教育和启迪。五是学校建立了固定的延安精神宣传专栏和德育展室,粘贴、悬挂延安精神放光芒画册,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使学生经常受到延安精神的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爱国、爱家、爱校的高尚情操。六是学校每学期都认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学生从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和养成学会回报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的意识。七是积极开展三生教育活动。通过听讲座、看教育片、写体会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学风以及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师生精神风貌。五是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学校根据贯彻“减负”精神和推进学校“五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建立学校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校园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考试评价、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学校管理体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细化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常规、考试工作、体卫艺等工作操作规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学生行为、教师考评和奖惩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健全实验室管理、图书室管理、卫生管理、学校绿化美化、“三操一活动”(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和少先队课外文体活动)、校园广播等方面的规章,建立监督检查激励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保障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了安全、有序、和谐、文明的教育环境。六是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充分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认真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按时召开教代会,讨论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学校的各种方案及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实行校务财务公开,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开设“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活动,加强领导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七是深化主题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启智、明理、做人”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写“两记”(读书笔记、日记),编“两报(手抄报、作文报),开展“三会”(故事演讲会、朗诵欣赏会、读书报告会),组织“三赛”(阅读知识竞赛、的思想品格。三是开展“崇敬英烈,奋发上进”活动。学校利用每年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组织全校师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并利用扫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四是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以“爱我家乡”为主题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及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五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拓展德育教育载体。以德育课“五个一”征集活动、“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小学德育优秀案例推荐活动、班集体争夺“纪律、卫生、礼貌、安全”四面流动红旗,个人争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系列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落实学校德育工作。
总之,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博大精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源泉。近年来,在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中,由于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方面有关知识的灌输,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学校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师生精神面貌良好,校风、教风、学风明显好转,班级管理成效显著,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邓云涛、朱洪波等同学先后获楚雄州“小公民标兵”奖。学校被州妇联命名为“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示范基地”。先后荣获“**省一级示范小学”、“**省学校督导评估优级学校”、楚雄州“优秀家长学
第四篇:延安精神育人办学交流材料
通过“两个坚持”,把用延安精神育人落在实处
我们学院在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中,始终坚持“认知、情感、意志”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使我们在用延安精神育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突出主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转变教育思路,改变教育方法,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强化学生对延安精神的情感认识。除以不同形式学习《振兴中华的精神动力》、《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等内容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我们两课教师围绕新东方集团的创办者——余敏洪的故事,自学成才被称为——清华大学编外生的张立勇的故事,展开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没有理想信念,是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与成功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习中,对比“好人丛飞”和“马家爵”的故事与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应该完善的方面,让他们懂得:人在世上生存,只有不断的奉献、追求,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主题班会教育中,紧紧结合三生教育,开展“牢记父母嘱托,珍惜青春美好时光”、“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主题班会,让学生珍惜生命、学会感恩;开展“学习十七大精神,关注国计民生”、“廉政教育 从学生抓起”等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强化学生的政治信念;针对学生不知节约的现象,在主题班会上要求学生分别对自己一学期、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逐一进行统计,同时计算自己的个人消费占了全家收入比例的多少?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白,作为家庭中的纯消费者,对个人的生活应该有所计划和安排,应该学会理财,更应该勤俭节约。
二、加强培养,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素养
以党校、团学干部培训为载体,在各种活动中宣讲延安精神,使党团的思想教育覆盖比较广大的层次和群体。学生工作党支部抓紧抓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延安精神作为教育培养的重点内容,做好入党前后的教育培养工作,在每年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安排有“切实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讲座,在党课教育中安排有“学习党史、坚定信念”、“廉政与勤政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等专题,对党的性质、奋斗目标、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内容作全面的讲解。学院团委每年开展的团干部培训,除共青团的业务知识外,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各班团支部广泛开展学习十七大精神、学习杨善洲等活动,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树立宗旨意识,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立志为社会服务。
三、创新载体,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弘扬延安精神,需要的不仅仅是认识和理解,更应该内化为激励我们克难奋进的强大动力,指引我们开拓创新的强大法宝,这种内化的过程不是靠说靠学就能吸收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培养我们面对和解决困难的勇气、智慧和精神。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举办了“唱红歌、跟党走、颂祖国”歌咏比赛;为展示第二课堂教学成果,展现青年风采,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举办了“青春万岁”五〃四专题文艺晚会;为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困苦,努力争取胜利的拼搏精神,组织了团队协作大赛;为拓展知识,锻炼辩证思维,开展了以“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人文精神还是科学精神”、“中国应该/不应该推广转基因主粮”、“反腐倡廉廉政文化建设/廉政制度建设谁更重要”、“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为主题的校园辩论赛;为创建文明学校,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讲文明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组织了“漂亮我的家”宿舍形象设计比赛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我们都把握导向,突出主题,把用延安精神育人的要求贯穿于其中。在这些不同的文化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受到不同的挫折,也由此培养和锻炼学生即时的反应和应变能力,提高相应的知识和心理素质,最终获得战胜和解决困难的智慧和力量。
四、积极参与,有效组织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有效教育方法,是实施 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以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红十字会为主要载体来体验和展现延安精神。一是倡导“自立自强”的勤工助学理念,学院共设有102个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学生的自身劳动换取一定报酬,既能对家庭贫困学生给予一定帮助,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除了完成额定的工作任务,还需要无偿参与学院会场布置、大型活动的后勤服务工作等,对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建设,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先后组织青年志愿者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长期开展公益劳动、到敬老院开展服务等活动;发起为农民工子女献爱心活动;参加“119橙丝带”消防宣传活动和传承爱心、济困助学活动等。三是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组织开展“红十字知识竞赛”、“防灾避险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 “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面对灾情时,积极组织向灾区群众伸援手、献爱心活动;参加州红十字会组织的禁毒防艾、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延安精神有了深刻的体验和理解,更使延安精神转化为他们的信念和行动。
五、巩固阵地,营造宣传氛围
我们以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为目标,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校园内,有统一制作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标志,让这些载体潜移默化 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橱窗宣传栏中,设置延安精神教育板块,进行直观教育。校园网上,不定期的有延安精神的宣传内容;在《简讯》上,凡学校有延安精神方面的活动和内容,都刊登宣传,发到每一个教学班。学生会创办的文学刊物,不定期地刊登一些延安精神的内容和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和作品。利用这些阵地,广泛传播延安精神。
六、加强建设,提高会员素质
一是组织学习,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坚持把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延安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去年以来,为会员发放《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征文选编》、《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选编》、《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等学习教材,集中组织学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延安精神的论述》。年内,我们将组织以《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为主要内容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今后,我们也将延续和丰富这项读书活动,保证每年最少发一本延安精神内容方面的书籍供会员学习交流。二是创造条件,加强经验总结交流,相互学习。去年以来,我们组织部分会员到贵州的息烽营、遵义,重庆的渣滓洞、白公馆,江西的井冈山、瑞金等地进行参观考查;组织会员与其他延安精神研究小组进行交流,两家分会、小组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特色,就如何突出重点,将延安精神融入工作实际作了交流发言。通过经验的总结 和交流,为我们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工作内容提供了思路。
通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在用延安精神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优良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培养造就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的新型大学生提供了有效途径。我们深知,弘扬延安精神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常抓不懈,只有不断的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地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才能将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第五篇:禄丰县龙城中学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材料
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
——禄丰县龙城中学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材料随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教育工作已站在了新的起点,进入了新的阶段,揭示着新的特征。新起点,即:“上好学,读好书”;新阶段,即: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新特征,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新起点、新阶段、新特征的旗帜下,必须用延安精神作指导来
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我校积极推进延安精神
进校园活动,现把一年来我校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延安精神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学校利用政治学习、教职工大会、国旗下讲话、班会、午会等集会向广大师生宣传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弘扬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教育全校师生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同时让师生明确在学校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使它成为学校办学方向;教职工管理、服务、育人的行为准则;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学会做人的根本。
通过学习教育,全校师生都能掌握延安精神蕴含着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充分认识到了延安精神进校园的现实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德育为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加强领导,确保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顺利进行
1、成立了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指导小组。
组长:张子惠
副组长:刘国洪
成员:刘静、杨海、张自富、王进先、王终洪、廉美英、杨洁、贺泉 指导小组负责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全面负 责这项工作的落实。
2、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了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方案。并在《方案》中,确定各年级教育目标。有针对性的把成功教育与弘扬延安精神结合起来,形成我校特色。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迈入初中,紧张繁忙的初中学习生活与小学轻松快乐的学习生活相差甚远,一时很难适应,其教育重点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八年级学生青春期过度重
1要阶段,面对主要问题是学习分化,其教育重点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走向成功;九年级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其教育重点是指导、帮助学生明确社会责任与使命,学会选择,争取中考取得好成绩,以回报祖国、学校、父母的教育之情。
(三)加强宣传,大力营造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政治课、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了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要求,使延安精神走进校园深入人心。各班6月份办了一期以“扬延安精神 争做四有新人”主题的黑板报,学校办了一块宣传展(内容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论述、革命圣地延安、延安精神的实质和基本内容。)
(四)精心组织、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
以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原则;围绕教学中心,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年龄特点,分年级,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1、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学校能充分利用 “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军节、“八一”建党节、11.28日感恩节等节日对学生实施灵魂塑造工程。一是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等形式,结合延安精神的相关书籍(如《窑洞春秋》等),宣传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弘扬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使师生受到延安精神的影响、熏陶和感染,自觉把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二是发挥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要求所有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中注重渗透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最集中地反映在毛主席延安时期的著作里,这个时期的著作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所以,讲毛泽东思想,重点之一就是要讲延安十三年党的理论创新和光辉实践。同时,其他学科结合自身的特点,有的放矢的穿插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手拉手互助活动
学校结合教育对口支援活动和每年的“3·5”学雷锋活动日等节日,在师生中积极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伸出一双温暖的手,献上一片热诚心”、手拉手互助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五爱”精神、助人为乐、关心社会的思想品格。2008年12月5日,我校同高峰中学的师生举行了联谊交流活动。通过展示课、交流课和各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座谈,交流了课改的经验和做法,增
进了互相的了解和沟通。同时我校全体师生和学校共捐赠人民币2000元,价值500余元的学具和1480余件衣物,帮助高峰中学部分贫困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我校教师任学会的女儿患脑肿瘤病,今年5月全校师生以奉献一片爱心为主题,向任学会老师的女儿捐款贰万伍仟余元。
3、实行班级轮流值周制度,设立“文明卫生监督岗”
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的管理监督作用,我们实行了班级轮流值周制度,设立“文明卫生监督岗”。由每个班级轮流值周,从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加以规范和督查,通过对校园环境卫生、学生文明礼仪和仪容仪表的检查,培养学生遵规守纪和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4、开展了读书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我校分别在三个年级开辟了三个书屋,每天晚饭后学生可到书屋里看书,各年级的书屋是学生光顾最多的地方,学生在其中深受教育。并依托语文教研组开展了“读一本好书”活动,要求学生利用下午或周末的时间广泛阅读,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学校还规定每天晚自习前15分钟为学生固定写日记时间,也可利用这段时间看书。
5、各班办了一期“弘扬延安精神,争做四有新人”的黑板报。
6、开展新生军训,磨练意志
我校七年级新生进校第一课就是为期一周的军训,首先开展严格的训练,每天训练时间达6小时以上,还要顶烈日、战高温,军训使学生政治素质得到提高,组织纪律性得到加强,国防意识得到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得到锻炼,尤其是革命意志得到了锤炼、同学们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顽强拼搏,战胜了自我,有的同学说,军训的实践使我读懂了什么叫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彩虹总在风雨后,梅花香自苦寒来。
总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效果已初见成效,为良好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大师生通过学习和践行延安精神,理论信念更坚定、修身实践更自觉、感恩意识更强烈、成才行动更扎实、学习热情更高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延安精神进校园的现实意义,把此项工作引向深入。
禄丰县龙城中学
2009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