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省延安精神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2011(2定)
云南省延安精神进农村第二次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弘扬延安精神建设美好戌街
中共戌街乡委员会戌街乡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来自楚雄州牟定县戌街乡,非常荣幸能在此次会议上汇报我乡延安精神研究分会的工作。在此,我谨代表戌街乡党委、政府和全乡1.7万各族群众,向莅临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牟定戌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牟定地处滇中腹地,离省城昆明210公里,距州府楚雄56公里,素有‚左脚舞的故乡‛之美誉。戌街乡地处牟定县东北部,西与大姚相望,北与元谋接壤,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52公里,属于牟定县的贫困山区乡。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74个自然村、1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339人。在这片201.5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居住着汉、彝、白、傣等13个-1-
民族,源远流长的左脚舞文化和壮美秀丽的山川,蕴育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境内矿产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综合戌街的自然禀赋、历史积累、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放眼‚元双‛公路带动效应、滇中经济圈和楚雄滇中特色大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攻项目、培产业、建集镇、扩开放、重招商、促消费、兴文化、惠民生、强党建为重点,以延安精神进农村活动为契机,深入实施‚借路提速、集镇带动‛战略,全乡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1—10月,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1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20元,全乡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乡延安精神研究分会自2009年2月成立以来,始终本着‚健全组织,立足基层,积极探索,关爱后代‛的原则,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乡党委领导亲自分管,做到延安精神传播工作与乡党委党建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把延安精神视为
全乡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的新引擎,坚持把弘扬延安精神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杨善洲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全乡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先进性,使延安精神教育活动与推动全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乡延安精神研究分会在全乡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延安精神主题教育。延安精神在我乡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中的知晓度、认同感明显提高,为加快推进我乡的赶超发展步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乡的乡风、民风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改善,艰苦朴素、开拓创新的新时代延安精神在我乡已蔚然成风,和谐社会建设得以稳步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下面,我分三个部分对我乡的延安精神研究会工作向大家做个简要汇报。
一、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在思想认识上,乡党委把延安精神进农村活动作为推进全乡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教育形式,把宣传、弘扬延安精神作为加强
我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了党建目标考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州、县的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要求,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学习,进一步加深干部职工对延安精神的认识和了解。在组织领导上,切实加强了领导,选举产生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顾问,专职副书记为名誉会长,3名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分别担任会长、副会长,乡党委宣传委员为秘书长,7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为委员的乡延安精神研究分会领导机构,并专门召开了理事会会议,在全乡各自然村成立了延安精神学习小组,会员已由成立之初的74人发展到现在的2178人。在保障措施上,乡党委在乡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预算1万元经费,作为延安精神研究分会的日常工作经费,党委会定期不定期听取乡延安精神研究分会的工作情况汇报。在发展会员上,把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拥有一颗爱党爱国之心、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乡、村干部和各族群众吸收到会员队伍中来,同时要求会员在党内做个好党员,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单位里树立好形象,在家庭中做个好长辈。在职的要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事、办实
事。对于离退休会员,要求他们把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作为弘扬延安精神和老有所为的具体工作。通过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和壮大会员队伍,为全乡延安精神研究分会的工作整体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延安精神进农村活动是一项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乡党委在开展日常各项工作的时候,都把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融合进去。一是大力宣传延安精神进农村工作的任务和战略意义,增进全社会对延安精神进农村工作的了解,充分认识做好延安精神进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该项工作,并积极投身到延安精神进农村工作中来。二是大力宣传省、州、县延安精神进农村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把延安精神进农村工作的成效展现在全社会面前,让全民共同学习和模仿实践。三是表彰先进,着力为全乡传承延安精神营造浓厚氛围。为树立典型、激励先进,乡党委每年都召开声势浩大的学习实践延安精神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先后表彰实践延安精神先进户9户,延安精神进校园先进完小3个,延安精神进农村
先进学习小组4个。由于工作成效明显,措施方法得当,全乡人民群众比学赶超、艰苦奋斗、争做好人好事的人多了,工作成效也得到了州、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充分肯定,2009年,我乡在全省延安精神进农村现场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并筹办了2010年楚雄州延安精神进农村现场经验交流会。
(三)注重统筹结合,狠抓活动载体。在日常开展工作中,我乡研究分会注重与各时期党内开展的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杨善洲精神等活动紧密结合,统筹各方资源,丰富活动载体,认真组织开展工作。一是牢抓根本,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开展工作。从学校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渠道入手,让延安精神在未成年人心中扎根发芽。3年来,我乡始终把学校作为宣传延安精神的主课堂,针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智育等方面的情况,形式多样地教育引导他们。每学期开学伊始,都组织1-2名老同志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学校宣讲延安精神,讲述旧社会自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读书无纸笔墨、无课桌椅的真实事例,同时把这些事例与新形式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读书国家免除学费、学生
第二篇:在全州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会上的交流发言(定稿)
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材料
让延安精神在“三融三进”实践中绽放异彩 ——在全州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会上的交流发言
楚雄州永仁县良田招银希望小学
良田招银希望小学是招商银行在永仁县倾力重点扶持建设的一所农村希望小学,学校现占地面积10631平方米,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57人,其中寄宿学生355人。有教职工2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近年来,良田招银希望小学通过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抓实以“让延安精神融入管理、走进校园,融入教学、走进课堂,融入教育、走进师生”为主要内容的“三融三进”实践活动,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让延安精神融入管理,走进校园
(一)加强对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各项管理。一是成立了以校领导班子为主的良田招银希望小学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以小学思想品德课、社会课教师为主的学校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宣讲团,进一步加强对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时适邀请教育党委、县关工委成员和县延安精神研究会成员到学校进行宣讲。三是强化对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的管理。在年初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把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与其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并将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 1
纳入一年一度的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文明学校创建及学校德育工作综合考核评比,学校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对开展载体活动情况和活动成效适时进行跟踪、督查。四是积极创建优良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全校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培育和弘扬具有特色的学校精神,形成了以“文明、团结、求实、进取”的校风;以“敬业、爱生、博学、善道”的教风;以“尊师、守纪、合作、乐学”的学风。并通过校训、文化长廊、展板、标语、宣传牌等物质载体体现出来,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内化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外显为学校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师生精神风貌。五是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全校根据贯彻“减负”精神和推进学校“五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进一步建立学校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校园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考试评价、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学校管理体系,明确学校各年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细化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常规、考试工作、体卫艺等工作操作规程,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学生行为、教师考评和奖惩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健全实验室管理、图书室管理、食堂管理、卫生管理、学校绿化美化、“三操一活动”(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文体活动)、校园广播等方面的规章,建立监督检查激励机制,狠抓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使学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保障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了安全、有序、和谐、文明的教育环境。六是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充分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认真落实教职工大会制度,按时召开教职工会,讨论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学校的各种方案 2
及管理制度。利用好“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活动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广泛征求教师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实行党务校务财务公开,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开设“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活动,加强学校领导与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积极构建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专栏、黑板报宣传延安精神的内容、弘扬延安精神的先进事迹、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知识,努力推动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在我校的深入开展。二是在全校广泛开展延安精神大讨论活动。围绕“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对目前农村小学办学方向有何意义”、“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延安精神”和“学生学习生活中如何体现延安精神”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以此增强我校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积极推进延安精神文化进校园阵地建设。学校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空地,每一个角落,能栽花的栽花、能种树的种树,能种菜的种菜,及时对校园内通道、操场的场地,路面进行修补或更新,对已锈蚀或油漆剥落的门窗,已污染或损坏的墙壁进行粉刷,并画上生动的校园墙壁画,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体现教育性,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学校还认真建好校园广播站、各年级学习园地、宣传栏、黑板报、文化长廊、古诗词长廊等校园文化载体,通过醒目的标语、丰富的板报、规范的标牌、具有特色的文化长廊、富有文化气息的字画、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扎实开展“与经典同在,与圣贤同行”古诗词达标晋级活动,进一步构建了用延安 3
精神办学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让延安精神融入教学、走进课堂
(一)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认真开展宣讲学习。一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增加了延安精神的主题内容,继续在开展好《革命故事》、《窑洞春秋》、《中华精魂》三本书宣讲的同时,重点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讲参考材料》的宣讲。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抓习惯和引导,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组织演讲、小社团等活动,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注重延安精神在各学科的全面渗透。各年级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与科学、心理健康等课程中进行延安精神的正面渗透,使延安精神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发挥延安精神的育人功能。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三是组织“延安精神我们高歌、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板报、延安精神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延安精神是长征精神的继续和发展。四是在主题班会上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弘扬延安精神,争当优秀少先队员”学习讨论。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延安精神形成初步的认识和理解,逐步让学生形成“我要学、我快乐、我成长”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一是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鼓励所有学生勤俭节约,不比吃、不比穿,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意识。同时在学校发起“弯弯腰”活动,清除垃圾、废纸,使校园环境保持整洁。二是结合烈士纪念日,开展“崇敬
英烈,奋发上进”活动。利用每年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并利用扫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三是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勤俭节约意识。紧紧围绕“建好一个基地,办好一个食堂,救助一批困难学生”开展工作,努力从养猪、种菜等方面开展勤工俭学,在不断地改善学校环境,降低学生生活成本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及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四是深化主题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启智、明理、做人”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写“两记”(读书笔记、日记),编“两报(手抄报、作文报),开展“三会”(故事演讲会、朗诵欣赏会、读书报告会),组织“三赛”(阅读知识竞赛、作文竞赛、历史故事演讲竞赛)等活动。部分班级还利用班会和阅读课时间,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古人名言”、“优秀传统名篇”、“书海拾贝”、“好书推荐”等小板块,让同学之间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以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五是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学校每学期都多次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排球、拔河等比赛,在重大节日,如“元旦”、“六一”、“七一”等都组织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六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拓展德育教育载体。以德育课“五个一”征集活动、“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小学德育优秀案例推荐活动为载体,落实德育工作。今年共向上级推荐德育征文10余篇,开展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60多项。
三、让延安精神融入教育、走进师生
(一)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教师队伍建设中,认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一是认真组织全校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楚雄州教职工七条禁令》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牢固树立教育为本,依法办学的思想。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延安精神为动力,深入开展了“践行良好师风、争当育人标兵;践行良好学风,争当学习标兵;践行良好作风,争当服务标兵”的“三践行三争当”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全校教师真正用“心”爱护学生,用“智”教化学生,用“行”引导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力争做到教学育人做楷模、服务发展当先锋。三是围绕“强师”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采取走出去跟班学,请进来专题讲、本土研的办法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着力打造出一批学科骨干。今年共选派校长、少先队辅导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10余人次参与全省组织的家长示范学校教师培训、全省少先队鼓号培训等各类名校名师培训。
(二)坚持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学生日常教育中,认真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实践活动。一是注重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即落实“八大习惯”(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特别是待人接物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特别是预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特别是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健体习惯,特别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不随地吐痰、6
不乱扔废弃物的习惯;养成勤俭朴素的习惯,特别是不穿名牌服装、不吃垃圾食品的习惯;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特别是会做家务的习惯。二是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延安精神结合起来,并纳入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中。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每天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养成爱护公物、崇尚节俭的良好风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做人、知荣明耻,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了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是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常规检查评比活动,把学校的常规管理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每周组织带班领导、值周教师、大队委值日、中队对学生良好常规的养成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反馈,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四是好组织好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和各种大队、中队活动,在活动中穿插良好常规的教育。通过长期不懈的能力,学生养成教育效果明显,师生举止文明礼貌,仪容仪表得体大方。五是开展德育教育、学生兴趣特长培养,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依托学校资源,学校以培养音乐、舞蹈特长为引领,结合学校教师实际,开设学生各种兴趣小组活动20多项,篮球、民族舞蹈、鼓号、乒乓球等兴趣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真正体现关注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获得发展。
我校通过扎实开展“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有力 7
促进了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谐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保持在全县同类教学区的前列,学校的办学效益、艺术特色、勤工俭学特色、逐年稳步提高,成果丰硕。赢得了社会较高的声誉,2011年10被楚雄州委、州政府评为第九批州级“文明单位”;2011年12月被楚雄州教育局、楚雄州环保局评为“楚雄州第五批州级绿色学校”;2013年被楚雄州教育局评为“优秀少先队大队”;获楚雄州第三批优秀少儿歌曲推广比赛二等奖;2013年被永仁县委、政府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维稳、平安建设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单位”;获永仁县精神文明办“道德讲堂示范点”;被永仁县教育局、永仁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华魂)读书活动“先进集体”;被永定镇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永仁县“招银杯”中小学生文艺展演获“一等奖”;2014年1月被中共永仁县教育委员会评“党风廉政建设一等奖”; 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被永仁县教育局评为教育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一等奖”等奖励。
总之,胡锦涛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显然,延安精神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法宝。面对新的形式、新的任务,我们认为,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的长期工程。通过多年来长期坚持开展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活动,虽然目前我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部分教职工对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创新工作研究不够;工作队伍相对薄弱,活动载体创新不足等问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认真对上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真抓实干,不断改进,力争实现我校教育新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我讲的第一点是,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有一颗平常心。所谓平常心就是做平常事、埋头做事。不能老想着得到点儿什么名誉。老想着名誉做事,往往做不好事。有人问杨振宁,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他说,总想着获诺贝尔奖是不能得奖的。当然,他说这话,当然底气十足。因为人家得奖了,要是他没的奖,他才不会这么轻松地说呢。不过他倒是说出了一个道路,那就是做事情不能老想着通过做事捞到些什么好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如果只为获利去做事,常常就不愿意去做一些小事、琐事,而很多事情是必须要认认真真的、踏踏实实的做好小事的。北京下了一场中雨,其中有一个雨点儿是黑的,吧嗒,这个黑雨点儿正好就砸在了杨振宁的头上,巧吧,那是因为人家踏踏实实的做好了小事。
我说要做好小事,要有一颗平常心,并不是说可以没有远大的目标,恰恰相反,做小事与大目标是统一的。平常心不是不思进取,是默默地进龋我说三句话很重要:
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质变永远要有量变的积累;
三、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也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天上天天都在掉馅饼,就看你能不能接祝
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要有平常心。
我要说的第二点是,作为一名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言传和身教。这里的“言传”是指通过传授知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教。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现在的高中生,不太喜欢说教,不知什么原因。特别是高中的班主任,应该做学生知识海洋的引领者,这样才能做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大家知道,上个世纪我们中国人对日本人有好感的不多,鲁迅是其中的一个。他有很多日本朋友,而最让他深深感动的是他1904年在在日本留学时的恩师藤野先生。为什么?有一次藤野要看一看鲁迅的讲义,鲁迅交给了他,过两天讲义发给了鲁迅,鲁迅先生写道:“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鲁迅先生非常珍视这些讲义,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这位藤野先生对鲁迅一生的影响甚大,他有一句名言谈这一点,在初中当过语文老师的都应该耳熟能详。鲁迅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有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我们作为班主任的应该向藤野先生学习,他是通过传授知识给了学生尊重和爱护,给了学生奋进的力量。
至于身教,还是那句话,现在的高中学生比较反对说教,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潜移默方面多下些工夫。我们很难想象在课堂上满口崇高理想而在课下极度自私的老师能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做一个好人,尽最大的努力保持高尚的人格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要知道,一个学生,他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起至关重要的老师的品格的某种丧失,无疑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相反,学生就合尊重你、佩服你,会跟着你走。你的教育理念就会贯彻下去。因此我说,身教十分重要,老生常谈的一句话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后进生”的转化任重而道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后进生有增多的趋势。我们作为教育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老师是越来越不好当了。另外一个现实是,就我个人而言,教了快二十年了,没转化成功几个后进生。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我想首先要转变观念,要相信后进生是可以转化过来的。对他们要报以满腔的热情,要与其他同学平等对待。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任何一个学生都不想成为差生,谁不想受到别人的夸奖和称赞?有些后进生看似倔强不温顺,甚至和老师顶撞。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他们非常需要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而这种认可和尊重有时是很低的,只要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听懂了吗”之类的问候他们就受宠若惊了。在学生的心目中,不歧视差生是老师最优秀的品质。我们不要认为你偏向好学生好学生就尊敬你,有时恰恰相反,结果是好学生也不买你的账,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歧视任何学生。
其次,要付出。应该认识到,转化工作是相当繁重的。不要抱着轻松的态度。或者认为我都把心掏出来了,他还是那么不懂事。那么你再把除了心以外的东西都掏出来可能就见效了。差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也要有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的坚定信念。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谈到旧时天津一带的“青皮”,他们专门帮顾客扛东西挣脚费,有的顾客不想让他扛,他就说,“我少要点儿钱”,人家还是不想让他扛。最后“青皮”们就干脆说,“我不要钱,你让不让我扛。”鲁迅说,他非常佩服这些“青皮”的执著和韧劲儿。我们做班主任的在转化后进生方面也要有“青皮”的这种韧劲儿。我觉得学校在这方面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激励机制,大家争着管差生,争着要差生,到那时我们的教育才可以说是成功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我希望我们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多多交流经验的同时,也能多提出一些问题,一些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开一个班主任问题交流会。问题提得多了,就有研究的可能,这是研究的前提。
第四篇:在教学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在教学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灌涨小学穆红苗
我今天是诚挚地来学习的,因为我自己不会上课,说实话平时上课都是乱抓叉,所以教学成绩也不好,每次在成绩排名榜上要数半天才能数到我。在教学上我基本没怎么成功过,所以基本上没什么经验,我只能把我在历经挫败后的一些反思、一些感悟给大家说一说。
这么多年的教学是我越来越明白要想成绩好,不研究教材不行,不研究学生不行,不研究课堂不行,不研究试题不行。
一、研究教材
研究教材要能由薄到厚。教材中短短的一句或几句话、一副看似可有可无的图画都暗含着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师要认真研究,从教材中挖掘出以上要素。比如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四页的教材内容:例2 亮亮课桌有多长 下面是一幅图,图中4个孩子两两合作在用尺子量课桌的长,旁边配有他们的话。图下画了一把尺子,并标注出从0到10是1分米。就这些内容就足以体现出教学分米时的教学目标应是:①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认识到分米产生的必要性;②认识什么是1分米,掌握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应该是:同桌合作测量课桌的长,体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的不便然后可以结合自学,让学生弄清什么是1分米,并通过观察认识到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手比一比认识1分米的大约长度,建立1分米的表象。教学重点是:认识1分米,建立1分米的表象,掌握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此类概念性的知识,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就要让学生真正去理解,去操作、去探究、去体验。。。可在教学中,我往往为了图省事、省时,该操作的没有让学生去操作,该探究的没让学生探究、该让学生体验的,没让学生去体验„我总想:不理解算了,让他们记住就行了。可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不少错误就源于对概念理解、体验的不到位。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处理教材,力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研究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是第一重要的。教材吃不透,用再好的方法也不会教好,还要费更大的事,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来补救。
二、研究学生
首先在课前要对课上每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的反应做出正确的预计:这个问题学生能不能解决?可能怎样解决?解决不了怎么办?这几个问题是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若对学生充分了解,正确把握,课堂就能水到渠成,若不然课堂就会举步维艰。教师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才能做出全面的预设,课堂上师生才能配合默契,有效互动。
了解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思维特点、个性特点等,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此外还要有赖于平常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有时还可以在课前通过与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谈话来了解,还要通过学生在课堂的一些表现来分析研究。此外,搜集研究学生出现的错误也是研究学生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要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极其有效的宝贵资源来进行搜集、分析与研究。研究学生要多关注学生,对学生多施关爱,多鼓励表扬,多面对面交流、辅导。
三、研究课堂
课堂就像是立体的三维的教案。要上好课就要备好课。在备课上,我欠缺的是充分预设.设计的问题,学生能不能解决?可能怎么解决?解决不了怎么办?这些关键问题,很多时候我都未能去认真地思考,致使很多时候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贻误了时间,影响了课堂的实效性。
所以,要研究课堂就要在吃透教材、把握住学情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充分预设。研究课堂要时刻关注学生,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快速机智地在头脑中进行二次备课,机智有效的调控课堂。研究课堂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课后多想一想:哪些地方处理不妥?怎样改进?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与问题。记录并研究学生出现的错误或记下在某一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也是一种有效的反思方法。
四、研究试题
不研究试题,就很容易把劲儿用偏,很容易劳而无功。我就经常把劲儿用偏,经常劳而无功。因为我总是不能潜下心来对试题进行研究。看到一份试题,我总是习惯性地看一看:哪个题没练过?哪个题题型很新颖?赶紧把它抄下来,有空让学生做一做。而不能耐住性子、潜下心来把历年来的试题放在一起认真研究分析:哪个知识点考的几率高?以往这个知识点命题时分别用了哪些形式?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怎么能让学生把考点出的知识掌握扎实牢固?
前两天与我同班的语文老师对我说:“我发现三年级就考3篇作文,我用了一个月时间把这三篇作文怎么写给学生教会了。”我听后就很惭愧:我叫六年级数学十来年了,都还不知道六年级数学好考啥,真是惭愧之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
试题几方面做起,争取慢慢儿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成绩,逐渐缩小与各位教学高手之间的差距。
第五篇: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我讲的第一点是,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有一颗平常心。所谓平常心就是做平常事、埋头做事。不能老想着得到点儿什么名誉。老想着名誉做事,往往做不好事。有人问杨振宁,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他说,总想着获诺贝尔奖是不能得奖的。当然,他说这话,当然底气十足。因为人家得奖了,要是他没的奖,他才不会这么轻松地说呢。不过他倒是说出了一个道路,那就是做事情
不能老想着通过做事捞到些什么好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如果只为获利去做事,常常就不愿意去做一些小事、琐事,而很多事情是必须要认认真真的、踏踏实实的做好小事的。北京下了一场中雨,其中有一个雨点儿是黑的,吧嗒,这个黑雨点儿正好就砸在了杨振宁的头上,巧吧,那是因为人家踏踏实实的做好了小事。我说要做好小事,要有一颗平常心,并不是说可以没有远大的目标,恰恰相反,做小事与大目标是统一的。平常心不是不思进取,是默默地进取。我说三句话很重要:
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质变永远要有量变的积累;
三、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也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天上天天都在掉馅饼,就看你能不能接住。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要有平常心。我要说的第二点是,作为一名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言传和身教。这里的“言传”是指通过传授知识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教。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现在的高中生,不太喜欢说教,不知什么原因。特别是高中的班主任,应该做学生知识海洋的引领者,这样才能做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大家知道,上个世纪我们中国人对日本人有好感的不多,鲁迅是其中的一个。他有很多日本朋友,而最让他深深感动的是他1904年在在日本留学时的恩师藤野先生。为什么?有一次藤野要看一看鲁迅的讲义,鲁迅交给了他,过两天讲义发给了鲁迅,鲁迅先生写道:“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鲁迅先生非常珍视这些讲义,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这位藤野先生对鲁迅一生的影响甚大,他有一句名言谈这一点,在初中当过语文老师的都应该耳熟能详。鲁迅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有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我们作为班主任的应该向藤野先生学习,他是通过传授知识给了学生尊重和爱护,给了学生奋进的力量。至于身教,还是那句话,现在的高中学生比较反对说教,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潜移默方面多下些工夫。我们很难想象在课堂上满口崇高理想而在课下极度自私的老师能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做一个好人,尽最大的努力保持高尚的人格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要知道,一个学生,他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起至关重要的老师的品格的某种丧失,无疑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相反,学生就合尊重你、佩服你,会跟着你走。你的教育理念就会贯彻下去。因此我说,身教十分重要,老生常谈的一句话就是“亲其师信其道”。我要说的第三点是,“后进生”的转化任重而道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后进生有增多的趋势。我们作为教育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老师是越来越不好当了。另外一个现实是,就我个人而言,教了快二十年了,没转化成功几个后进生。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我想首先要转变观念,要相信后进生是可以转化过来的。对他们要报以满腔的热情,要与其他同学平等对待。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任何一个学生都不想成为差生,谁不想受到别人的夸奖和称赞?有些后进生看似倔强不温顺,甚至和老师顶撞。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他们非常需要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而这种认可和尊重有时是很低的,只要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听懂了吗”之类的问候他们就受宠若惊了。在学生的心目中,不歧视差生是老师最优秀的品质。我们不要认为你偏向好学生好学生就尊敬你,有时恰恰相反,结果是好学生也不买你的账,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歧视任何学生。其次,要付出。应该认识到,转化工作是相当繁重的。不要抱着轻松的态度。或者认为我都把心掏出来了,他还是那么不懂事。那么你再把除了心以外的东西都掏出来可能就见效了。差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也要有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的坚定信念。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谈到旧时天津一带的“青皮”,他们专门帮顾客扛东西挣脚费,有的顾客不想让他扛,他就说,“我少要点儿钱”,人家还是不想让他扛。最后“青皮”们就干脆说,“我不要钱,你让不让我扛。”鲁迅说,他非常佩服这些“青皮”的执著和韧劲儿。我们做班主任的在转化后进生方面也要有“青皮”的这种韧劲儿。我觉得学校在这方面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激励机制,大家争着管差生,争着要差生,到那时我们的教育才可以说是成功的教育。我们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