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利用微课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沛县曙光小学盖鸾英事迹材料
盖鸾英,女,江苏沛县曙光小学语文老师。1987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曾获得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徐州市课程改革先进十佳标兵、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盖鸾英老师在2013年10月到12月份,参加了徐州市电教馆组织的“名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初次接触到“翻转课堂”、“微课”、“微课程”的理念,这次培训对她的触动和启发很大。她认识到微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的变化密不可分,非常适合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让学生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学习。
一、利用微课,推进课外阅读。
沛县曙光小学是“经典诵读”特色项目学校,在刚开始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比较匮乏,家长和教师都缺少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阅读效果的评价方式简单粗放。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盖老师编写了一套课外阅读校本教材,这套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诵读的内容,在使用的过程中做了配套的PPT。她想,把微课和经典诵读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优质、经典的学习内容,而且可以利用微课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阅读兴趣,开拓学习时空,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思考,盖老师在掌握了微课的制作方法后,就进行了经典诵读系列微课的开发与录制工作。徐州市电教馆在“彭城课堂”上专门为盖老师的班级建了“快乐诵读100课——微课社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平台。盖老师分20个专题开发上传了160多节经典诵读微课。诵读作品包括:古诗文、儿童诗,儿歌童谣、经典绘本等。具体到一节微课的设计,盖老师努力体现内容的经典性、方法的指导性和学习的趣味性,利用视频传输的有利条件,在以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为主的前提下,恰当使用图片、音乐和视频等,把学习内容以一种好玩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愿意学习。
微课社团有写学习收获的互动功能,不少学生在学习收获栏里,写对诗歌和故事的理解,仿写、创作诗歌。很多家长反映,孩子特别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强,每天放学后催着家长开电脑上网学习,而且学习效果好,声音、画面加上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背诵积累是水到渠成的事。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更坚定了她继续做下去的信心。
这种做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个学期,有25名学生出了自己的人生第一本书,平均每个学生写了35篇习作,包括诗歌、童话等。人均阅读整本的书30本,最多的读完42本。而且学生没有感觉到有学习负担,非常轻松愉快。微课给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帮助
学生开启了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大门,不仅扩大孩子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孩子和家长的信息化素养,树立大课堂观念,知道在这个信息开放的社会中,学习资源无处不在,课堂可以无限开放,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从而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二、利用微课,变革课堂教学。
除了利用微课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外,盖老师还探索“微课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把现行教材的内容制作成系列微课,通过微课导学,变革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通过问题引导和任务驱动,把一堂语文课的重点内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在家提前开展个性化的学习。盖老师在与微课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上设计了“学习困惑建议”栏目,“微课社团”上有签写学习收获和问题反馈的功能,学生在这两处都可以提出问题和困惑,老师课前查看这些问题,把问题进行归类梳理提炼,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反馈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案。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汇报,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合作学习,解决难点,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个性化的指导。合作学习后进行展示交流、成果汇报和拓展提升。由于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前置学习,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用于交流展示与巩固提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初步实现了翻转。学生真
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爱学、想学、乐学、会学,开朗自信,乐观大方,人格健全,不仅考试成绩优异,各种综合素质都全面发展。学生参加演讲、征文、经典诵读、书写等比赛等各类竞赛经常获奖,考试成绩遥遥领先,在平行班级中总是名列前茅,在全镇、全县教学质量检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微课使盖老师班的语文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彻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高。教师有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生的参与面广,学习活动能充分展开,学生踏上了“轻负高效”的学习之旅,学习效果好。牵手微课,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在课堂中幸福成长;老师转变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收获了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盖鸾英开发上传的系列微课,受到了包括市教育局张德超局长在内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家长的高度关注。张局长把盖鸾英老师在微课资源开发与教学应用方面的事迹写进了“徐州市2014年教育工作报告”中,在2014年教育工作会议上,专门点名表扬盖鸾英在微课制作方面做的工作,号召全市老师向她学习。
三、引领示范,积极服务社会。
盖老师积极培训教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开发微课的过程中,盖老师深切感受到,开发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认真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思考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过程,制
作微课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盖老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微课相关理念和制作方法的培训,曙光小学的骨干教师已经学会了制作微课,多人在徐州市微课比赛中获奖,部分老师已经开始利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县教研室、电教馆的安排下,盖老师多次为全县老师上微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示范课,对全县教师进行微课开发与制作培训,激发了一大批教师开发微课用于课堂教学的热情。她还通过网络,解答老师们在微课制作方面的疑难问题,帮助老师们学会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学习。
2014年4月,徐州市信息技术推进会上,盖鸾英作为唯一的教师代表作了《与微课幸福牵手》的专题报告;在徐州市推行“学讲计划”课程改革推进会“先行一步”论坛上,做了《微课,让学习更个性化》的专题发言,录像放在徐州市教育局网站的“名师课堂”上供教师学习。2014年5月,盖鸾英在“全国小学课改新思路新特色新方法研讨会”上,做了题为《微课与学讲方式——教学方式转变和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合》的主题报告,受到来自全国24个省市骨干教师代表的一致好评,激发了大家学习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热情。2014年7月份,盖老师应邀为四川省德阳市的教师做微课制作与应用的培训,收到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2014年8月份,盖老师应《小学教学设计》编辑部的邀请,利用视频在“空中课堂”为全国广大教师进行微课培训。
盖老师说她将继续走在探索的路上,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
2014.8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姓 名: 韩 思 月
工作单位:临 江 中 心 校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改革,我们国家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过去只是单一的重视学生成绩,到现在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健康,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里健康,为孩子们留下一片干净的净土。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更一步的掌握知识和对信息处理的方法,因为打破了学生的传统理念,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上的需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对学生学习上的认知,对学习兴趣的体现来制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弥补学生的不足,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爱好,树立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不仅仅要作为学生“白莲花”也要做学生的护花使者,让花朵有分辨善恶的能力,有明辨是非的意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融合 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
正文
在音乐课中。回忆起童年每次音乐课老师都是放磁带,或者播放音箱。那时候的音乐课虽然喜爱,但是少了一些新鲜的事物,那时候教师做备课,也是简单的手写,简单的音符也要写在备课笔记上,现在的音乐课截然不同,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借鉴别的同事的成果,也可以在网上观看大师级别的公开课,可以说现在的网络传播也是非常快捷便利的。
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我们也要因材施教,教师就要做到坚决不能拔苗助长,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我的课堂之中,每个学生的歌唱水平也都是不一样的,针对学生的水平,作为教师就要竖起耳朵听声音。帮助其学生解决课堂问题。
一、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我校自从实行分层教学以来,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身心成长,比成绩更为重要的就是我们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在的学生普遍自尊心强,在教师提问时我校教师从不以点名的形式来提问学生,都是编好序号,进行提问。一是不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二也帮助学生培养文化素养。为缓解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按照教学目标分层次,课堂教学辅导有层次,综合练习分层次的方式进行,从而有效地使全体学生受到系统培训。在信息时代中,知识的更新效率快。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涉及知识的态度并能付诸于课堂实践中,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学习过程,对学习能够自我评估。
二、在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中如何做到分层教学
首先要确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通过学生的考试的形式来确定的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考试的成绩来划分。我分为ABCD四组。A组的是学生成绩优异的,B组是学生此处较低的,C组是犯错误次数稍多的,D组为基础较差的。教师也要根据每一位不同学生的程度来划分来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法,A组的同学成绩一直都是拔尖的,作为教师可以适当的鼓励,但是怕小学生的沉浮不够深,表扬和鼓励也要适当的选择对象和场合。B组同学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错误进行帮助,根据每个学生的错误进行辅导。也可以让A组的同学来扮演老师的角色,教师可以一旁关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我的理解是,同龄孩子的共同语言会更多,更加会敞开心扉。在B组同学上要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发现孩子更多的闪光点。C组同学是基础稍差的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教师要有一颗耐心,找到学生基础差的原因,是否上课精神注意力集中。及时的和家长做家访,让家长和教师一起来找原因,并且帮助孩子解决问题。D组同学是基础较差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个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找到针对这些学生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组的同学要重点培养的培养,虽然他们基础较差,但是激发学习兴趣成功后。他们将是最有潜力的同学。教师在分层教学中也可以根据玩游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基础上基础上增加教学知识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1.教师能力上的融合在实践教学上,现在通过新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过去的差生,现在进化到后进生,对学生也是一种肯定和帮助,作为一名教师要深抓学生的长处,扬长避短,抓住学生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教师不仅要有一片大海的知识储备力量,也要有给孩子们稳稳端着一碗水的能力。扎实的教学能力是帮助孩子学习的基本。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有一个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面对家长,要作为及时家访,面对后进生,教师也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也要有一个处理危机事情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上甄选的好课片段针对学习者进行分享。
2.在备课上应用融合为了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一节生动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学生每一个成长的过程,做好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
3教学设计上的分层
做好教学设计。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是指教师运用现代理论为基础,一句每个教师的特点、观点、风格运用自己的手法分析在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和步骤,并且合理的安排重难点的顺序,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生动,激发
学生的学习情趣,做好教学设计的预设、教学设计中的内容要鲜明。教学设计中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划分重难点,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针对后进生也要做好分析问题的准备。选择一个好的教学手段,教学设计的完成就会事半功倍。教学内容的手法和设计上是相互依存的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通过一个好的教学手法来体现就会发挥一个优化作用。
4课堂练习和课后布置的分层
做好课后练习和布置,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脑对新事物遗忘遵循的是“遗忘曲线”规律,并且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如果学生对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做好及时的复习,非常容易遗忘。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练习可以有效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在接下来的学习可以做一个很好的铺垫,并且有意识的去寻找新的方法和思维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总结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中国教育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随着分层教学的完善,我国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再一味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德育发展。通过分层教学我过不在有差生这个名次,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学生和老师都是平等的。信息技术于分层教学的融合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师为中心改变为课堂为中心,教师既能发挥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注释:因材施教:是根据不同的程度的学生施展不同的教学手法。
参考文献;《教育学》《教育概论》
申报时间:2020年11月15日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1、你是怎样认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的?
2、在实际教学中,你是怎样做的?
3、据你了解,你校在这项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
1、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请专家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较熟练的使用电子白板上课让现代教育技术将逐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2、征集教师原创教学课件,并在备课组内交流使用。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始建设第十中学教学课件数据库。
3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程度作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准。
4、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你有什么困难和建议?
一是现有的课件资源少,即使有也存在不符合自已教学实际的问题; 二是自已开发课件素材少,同时还缺少时间。不好保证质量。三是在硬件上应该给每位任课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这样能更方便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及收集素材。
第四篇: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无疑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传统教学方式单调而枯燥,尤其是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学生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了——见多识广的孩子们对于机械化课堂的感觉越来越乏味。一旦学生失去兴趣,课堂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让课堂实现在教学生活中应该起到的作用?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似乎为这个僵局带来了新的生机。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改革的关注点在于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由传统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的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转变的过程。实现课程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令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那么如何令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一个人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他自然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燃烧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这就需要引入新的血液——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幅图画、一段声音、甚至一部视频短片,教师通过这些手段将某个情境在学生面前重现、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的事物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主体变成课堂的主人,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写到底的单箭头授课方式。当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我们既需要信息技术给陈旧的教学模式带来活力与生机,又不可迷信新技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之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其分寸,做到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合理整合,这些整合还得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工具。
第五篇: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
浅谈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步深入,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新颖生动,形象直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与理解多数教师仍是停留在公开课。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具前瞻性,尤其是理念更要适度超前。要想让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正确认识、理解和应用,确实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这不仅是应用在教研等活动中,而课堂教学才是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