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三突出(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2:2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三突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三突出》。

第一篇: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三突出

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三突出”

厦门市集美区双塔小学 张燕娇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微课”主要是教师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而制作的微型视频,通过教师对某个教学难点的讲解或操作演示,学生反复观看,进而掌握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三突出”主要表现在:利用“微课”突出分层教学;利用“微课”突出自主探究;利用“微课”突出教学重难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微课;分层教学;自主探究;三突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的影响”,未来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顺应了教育信息化。“微课”的类型很多,但应用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以“微视频”为主,主要是教师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而制作的微型视频,通过教师对某个教学难点的讲解或操作演示,学生反复观看,进而掌握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它能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利用“微课”辅助教学的优势

1.网络课堂,人手一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差异就“是网络课堂、人手一机”。“微课”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自主观看和学习,才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否则和一般的教学课件、视频无异。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拥有人手一台的电脑和网络,“微课”视频教学很容易在信息技术课堂实现。这就为微课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教学平台。学生完全可以自由选择观看时间和进度,甚至可以反复观看,自行操作。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优势,制作快捷。信息技术教师在微课制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无论是在PPT制作,录屏软件使用,还是视频后期剪辑制作方面,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有优势。制作微课视频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没有技术方面的难题。另一方面,对于教育技术的革新,信息技术教师比普通教师会更及时了解,并且更容易接受新教育技术的革新。

3.提高效率,减少重复。由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每个班级一周只有一节课,但班次多,这就造成同样的一节课,有可能重复好几次每节课雷同的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指导,既考

验了老师的耐心,也消耗了老师的精力。如果将课堂上的重难点或教师的必要讲解制作成一个个微课视频,就可以大大的提升教师上课的效率。

二、利用“微课”突出分层教学。

“微课”进入信息技术课堂,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高效学习的空间。我们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借力“微课”这一教学资源,实现高效课堂建设。

信息技术学科在学生的个体差异方面表现在:学生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同,有的学生课余时间经常与计算机为伴,从对键盘鼠标操作熟悉,对各类软件的安装使用也有较多接触;而有的学生却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连打字都不熟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因材施教,开展比较有效的分组分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

但长期实践下来,我们发现分组分层教学的落实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传统的分组教学是将优生和学困生分为一组,实现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但这种分组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很难提供分层任务实现真正的分层教学。如果我们把知识点分散,制作成各个知识点的微课,通过教师的课前引导,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各项学习任务,每个学生均能对自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这就能真正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学发现,利用“微课”实现分组分层教学是确实可行的,具体做法如下:

将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利用“微课”实现分层教学就轻松自如了。比如说四下《制作课程表》一课,教师在课前就制作三节“微课”,分别是①合并单元格、②拆分单元格、③绘制表格斜线,当师生一起讨论完课程表如何制作后,便放手让各组学生根据三个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1)插入9×8表格,合并相关单元格,输入课程表内容。(2)在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将体现单双周的课程,利用“拆分单元格”的方法;(3)在1、2步的基础上制作课程表表头(利用绘制表格斜线的方法),并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及对齐格式。三个明确的学习任务,ABC三个层次小组完成的任务分别是:A组——按顺序完成全部的学习内容;B组——按顺序完成前两步的学习内容;C组——只完成第一步的学习内容(鼓励向高一层次挑战)。

由于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同一水平之间的自主探究也让学生“平等对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同一节课中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欣喜的发现,学困生不仅能很好的完成C层次的任务,当他们向B层次任务挑战时,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而优等生不仅在课堂上“吃得饱”,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能一对一帮助学困生。这样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实效全部得归功于“微课”的有效应用。

三、利用“微课”突出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应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传统的课堂是教师演示、操作后,学生模仿操作,自主探究的环节比较缺乏。而在在信息技术课堂引入“微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反复讲解演示的过程,在师生提问、互动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利用“微课”主动获取知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学,我们发现:比起传统的教师演示操作,学生更愿意接受“微课”视频。学生在课前10分钟左右时间与教师共同探讨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带着问题与任务,开始一节课的自主探究学习之旅。比如四下《设计电子板报》这一课,课前师生通过讨论明确设计板报的具体步骤:插入标题——规划版面——收集素材——美化版面,然后教师提供每个步骤的微课视频,其中“规划版面”是难点,学生可反复观看微课,直至学会如何规划版面。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会出现各组学生完成任务时间不一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可利用电子教室的优势,采取分组教学、讲评的方式,对每一个小组进行辅导和评价。

由此可见,“微课”的有效应用,使信息技术课堂由传统的学习模式(教师演示操作——学生模仿练习——创作拓展)华丽翻转为“学生自学探究——教师指导反馈——拓展创新”,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

四、利用“微课”突出教学重难点。

突出、突破重难点是一堂数学课效率高低的关键,也是能否完成预设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课堂的重难点,解除困惑,是评价一节课的标准之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些重难点教师总是要反复操作、反复讲解,等学生自己完成各种练习操作时,又忘了前面老师操作的步骤内容。这就造成老师讲解演示的时间多,可学生还是存在学习障碍,教学效果自然就低下。

微课短小精悍,学习时间较短,利用“微课”可以实现教学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将每节

课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堂操作学习中反复观看,既减少教师讲解时间,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如四年级word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是“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此操作学生往往要好几节课才能掌握,因此,教师将“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的操作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反复观看,一边学一边尝试操作。这样的学习比教师反复演示效果要好得多。又如三年级画图中“曲线的使用”,双曲线和闭合曲线的画法是教学难点,学生总是把握不好,总是要出现最后一笔没有定位导致图形扭曲的情况。因此,教师制作“如何画双曲线和闭合曲线”微课视频,通过操作演示配上文字强调和说明,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很容易就学会了两种曲线的画法,而且错误率低了许多。

由此可见,利用“微课”突出、突破教学重难点,不仅能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反复讲解、演示,而且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三突出”,能最大限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用好、用对“微课”。但在运用微课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将微课简单的用于课堂,完全代替课堂教学的有关环节,它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而非颠覆。微课的背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仍然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石,教师新的课堂组织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更新。【参考文献】

1.吴晓茜 《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课程教学研究 2013(07)2.魏小山 《从微课到翻转课堂的构建设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12)3.李珊君《用微课翻转信息技术课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5(03)

第二篇: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利用微课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沛县曙光小学盖鸾英事迹材料

盖鸾英,女,江苏沛县曙光小学语文老师。1987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曾获得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徐州市课程改革先进十佳标兵、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盖鸾英老师在2013年10月到12月份,参加了徐州市电教馆组织的“名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初次接触到“翻转课堂”、“微课”、“微课程”的理念,这次培训对她的触动和启发很大。她认识到微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的变化密不可分,非常适合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让学生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学习。

一、利用微课,推进课外阅读。

沛县曙光小学是“经典诵读”特色项目学校,在刚开始启动这个项目的时候,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比较匮乏,家长和教师都缺少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阅读效果的评价方式简单粗放。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盖老师编写了一套课外阅读校本教材,这套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诵读的内容,在使用的过程中做了配套的PPT。她想,把微课和经典诵读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优质、经典的学习内容,而且可以利用微课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阅读兴趣,开拓学习时空,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思考,盖老师在掌握了微课的制作方法后,就进行了经典诵读系列微课的开发与录制工作。徐州市电教馆在“彭城课堂”上专门为盖老师的班级建了“快乐诵读100课——微课社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平台。盖老师分20个专题开发上传了160多节经典诵读微课。诵读作品包括:古诗文、儿童诗,儿歌童谣、经典绘本等。具体到一节微课的设计,盖老师努力体现内容的经典性、方法的指导性和学习的趣味性,利用视频传输的有利条件,在以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为主的前提下,恰当使用图片、音乐和视频等,把学习内容以一种好玩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愿意学习。

微课社团有写学习收获的互动功能,不少学生在学习收获栏里,写对诗歌和故事的理解,仿写、创作诗歌。很多家长反映,孩子特别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强,每天放学后催着家长开电脑上网学习,而且学习效果好,声音、画面加上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背诵积累是水到渠成的事。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更坚定了她继续做下去的信心。

这种做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个学期,有25名学生出了自己的人生第一本书,平均每个学生写了35篇习作,包括诗歌、童话等。人均阅读整本的书30本,最多的读完42本。而且学生没有感觉到有学习负担,非常轻松愉快。微课给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帮助

学生开启了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大门,不仅扩大孩子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孩子和家长的信息化素养,树立大课堂观念,知道在这个信息开放的社会中,学习资源无处不在,课堂可以无限开放,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从而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二、利用微课,变革课堂教学。

除了利用微课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外,盖老师还探索“微课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把现行教材的内容制作成系列微课,通过微课导学,变革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通过问题引导和任务驱动,把一堂语文课的重点内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在家提前开展个性化的学习。盖老师在与微课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上设计了“学习困惑建议”栏目,“微课社团”上有签写学习收获和问题反馈的功能,学生在这两处都可以提出问题和困惑,老师课前查看这些问题,把问题进行归类梳理提炼,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反馈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案。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汇报,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合作学习,解决难点,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个性化的指导。合作学习后进行展示交流、成果汇报和拓展提升。由于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前置学习,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用于交流展示与巩固提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初步实现了翻转。学生真

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爱学、想学、乐学、会学,开朗自信,乐观大方,人格健全,不仅考试成绩优异,各种综合素质都全面发展。学生参加演讲、征文、经典诵读、书写等比赛等各类竞赛经常获奖,考试成绩遥遥领先,在平行班级中总是名列前茅,在全镇、全县教学质量检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微课使盖老师班的语文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彻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高。教师有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生的参与面广,学习活动能充分展开,学生踏上了“轻负高效”的学习之旅,学习效果好。牵手微课,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在课堂中幸福成长;老师转变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收获了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盖鸾英开发上传的系列微课,受到了包括市教育局张德超局长在内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家长的高度关注。张局长把盖鸾英老师在微课资源开发与教学应用方面的事迹写进了“徐州市2014年教育工作报告”中,在2014年教育工作会议上,专门点名表扬盖鸾英在微课制作方面做的工作,号召全市老师向她学习。

三、引领示范,积极服务社会。

盖老师积极培训教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开发微课的过程中,盖老师深切感受到,开发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认真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思考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过程,制

作微课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盖老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微课相关理念和制作方法的培训,曙光小学的骨干教师已经学会了制作微课,多人在徐州市微课比赛中获奖,部分老师已经开始利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县教研室、电教馆的安排下,盖老师多次为全县老师上微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示范课,对全县教师进行微课开发与制作培训,激发了一大批教师开发微课用于课堂教学的热情。她还通过网络,解答老师们在微课制作方面的疑难问题,帮助老师们学会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学习。

2014年4月,徐州市信息技术推进会上,盖鸾英作为唯一的教师代表作了《与微课幸福牵手》的专题报告;在徐州市推行“学讲计划”课程改革推进会“先行一步”论坛上,做了《微课,让学习更个性化》的专题发言,录像放在徐州市教育局网站的“名师课堂”上供教师学习。2014年5月,盖鸾英在“全国小学课改新思路新特色新方法研讨会”上,做了题为《微课与学讲方式——教学方式转变和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合》的主题报告,受到来自全国24个省市骨干教师代表的一致好评,激发了大家学习微课制作与应用的热情。2014年7月份,盖老师应邀为四川省德阳市的教师做微课制作与应用的培训,收到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2014年8月份,盖老师应《小学教学设计》编辑部的邀请,利用视频在“空中课堂”为全国广大教师进行微课培训。

盖老师说她将继续走在探索的路上,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

2014.8

第三篇:利用微课构建翻转课堂

利用微课构建翻转课堂

[摘 要]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是每个教师的愿望。以“平均数”的教学为例,借鉴金陵老师的微课程教学法理念,利用“微课”构建翻转课堂进行课堂教学创新。通过检查预学、当堂测试、协同探究、拓展提升、总结学习五个步骤,进行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随学而导”“导学一体”的教学实践,体现了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更好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平均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5-0024-03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在当前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已成为教育的核心。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笔者以“平均数”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对“平均数”教学内容的研读和再认识

“平均数”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中的内容。这是学生在积累了简单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简单折线统计图之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有关数据分析的统计量。平均数是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为突出平均数的特征,教材安排了一个数字记忆的游戏,教学实施建议教师结合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整理、表示、分析数据的过程,结合问题解决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结合具体的统计图表,学会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培养数据分析的观念,发展统计意识。

众所周知,教学平均数不能只局限于教会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应该更侧重于从统计活动出发,引导学生对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活动应该选择真实的、现实的、熟悉的教学情景,摒弃那些人为设计的、似是而非的问题编排,让学生亲历统计过程,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理解“平均数代表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数是一个统计量,它的计算虽然用到了所有原始数据,但它具有虚拟性”,教学时还应该提供平均数与原始数据都不相同的实例,例如,四人平均投中球的个数是7.5个。这时,部分学生会出现认知困惑:投中球的个数只能是整数,怎么可能出现小数呢?表面看来是学生生活常识对数学分析的干扰,实际上正是学生思维的胶着点,需要教师理性引领,以及帮助学生提升的关键之处。

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在十岁左右,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他们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他们自我意识日趋强烈,愿意接受新事物,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增强。因此,教师在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的前提下,尽可能鼓励学生自主?W习,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借助“微课”构建翻转课堂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借鉴金陵老师的微课程教学法理念,我决定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这一课的教学。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活动安排如下图所示:

传统课堂主要表现为在课堂学习新知识,通过作业在课外内化知识。翻转课堂的不同主要在于对课堂结构的调整,即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对于课堂外的新知学习,我准备了高质量的微课和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定进度、独立学习、整理收获、提出问题,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课堂上的内化不仅是一般意义的练习和检查,我将进行创新设计,提供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协同探究,完成课后练习,增加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全程陪伴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这样设计的翻转课堂是依据萨尔曼?可汗发现的人性化学习理论,即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应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国家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上找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微课资源,选取了中央电教馆制作的微课“平均数的初步认识”,这是一节由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啜临峰老师讲授的优质微课。我将微课发到班级QQ群,并提出自主学习建议,要求学生在家下载并观看,完成自主学习。为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个性化学习,我要求学生务必根据自身的情况观看视频,遇到需要思考的地方可以暂停播放,遇到难以掌握的知识,可以倒回去重新播放,如果仍然没有理解,可以反复播放,直到掌握为止,最后在充分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这样的安排把课件为教师的“教”服务变为微课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人机一对一”,只要教师提供的微课重点突出并具有一定趣味性,学生就能做到注意力集中,很快进入有效的个性化学习。但是这一切又没有脱离教师的“教”,可以说,课前预学虽然没有教师的面授,但每一步都渗透了教师的引导,也可以说课前做到了“导学一体”。

三、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堂教学创新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课内学习的目的是内化知识、拓展能力、感悟方法。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通过学习,对平均数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那么课堂教学就只有创新才能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达到教学预期的目的。为此,在课堂教学创新中,我设计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

1.检查预学,回顾重点

开课即询问学生利用微课学习的实际情况,让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自主学习任务单》,交流预学情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点评,安排同桌互评。在评价方面,能够完成任务并回答正确的学生得三颗星,能够完成任务但有一些问题的学生得两颗星,能够完成任务但理解偏差较大的学生得一颗星。最后,投影典型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在全班范围内展示与交流。

其中,就两个重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回顾。

(1)记数游戏――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出示淘气5次记数情况统计表。

先提出问题一:“‘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到的?”师生讨论,归纳出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借助图形,移多补少,直观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第二种是用公式“总数÷份数=平均数”计算出平均数。然后提出问题二:“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平均数是6,这是怎么回事啊?”在学生讨论后,教师梳理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6是匀出来的”,“6是通过移多补少得出来的”,“五个数字相加,再除以次数5就能算出6”,进而总结出“平均数6是这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平均数是一个统计量”,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特征的理解,突破学习难点,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接着教师追问学生:如果再记一次,平均数会发生变化吗?

第六次记住()个数字,六次的平均数不变;

第六次记住()个数字,六次的平均数变大;

第六次记住()个数字,六次的平均数变小。

学生讨论后找到影响平均数变化的规律,并明白平均数的范围应该在这组数据的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

(2)游泳池――在实例中体会平均数的特点

教师出示游泳池情景图:我身高140厘米,在平均水深1.1米的水池里游泳,会有危险吗?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有危险。因为平均水深是游泳池水深情况的一个代表,但并不是说明游泳池每一处水深都是1.1米,可能比1.1米浅,也可能比1.1米深。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去掉遮盖的图片,让学生看到游泳池水深的实际情况,直观理解平均水深具有的迷惑性,进一步体会到平均数的特点。

以上各环节的学习内容都是来自于《自主学习任务单》,目的是把重点问题当堂厘清,帮助学生巩固自主预学效果,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分析过程,尤其是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顺利掌握平均数这一新知识点,在自主预学的基础上,构建正确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学生预学情况的真实反映,在这个交流检查的过程中,学生能看到伙伴的预学情况,并反过来思考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觉调整认知。尤其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三星评价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既是肯定与赞赏,也是激励与鞭策,一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于教师来说,《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学习支架,微课是教师制作或者选择的知识载体,学生自主预学完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学习过程变成了在教师引导下的“随学而导”“导学一体”,更有利于发挥四年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

2.当堂测试,一展身手

当堂测试的难度不能超出任务单的难度,因为当堂测试的目的在于直观快速地反馈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构建平均数的概念,展示学生新的收获。我借助Notebook交互式电子白板的Lab功能,提前将六个有关平均数的习题嵌入游戏中,课堂上选择两名学生在?车情景中竞相答题(正确者赛车速度更快;早到终点者获胜)。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竞赛答题又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思考和快速反应,虽然台上是两人PK,实际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测试,效果非常好。

3.协同探究,深入理解平均数

为突出教学重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选取了两个课后习题的情景,对其加以变化后科学利用,设计成了两个探究任务。

探究一:一分投球游戏

出示奇思四次投球情况统计表,要求四人小组协同探究:如何求奇思四次投球的平均数?

学生归纳得出:像这样较小的数字,可以采用移多补少的办法直接求出平均数。

接着出示本年级三位同学和体育老师一分钟投球游戏的视频,根据视频采集数据,得到如下统计表。要求四人小组协同探究:如何求四人投球的平均数?

学生发现“移多补少难以均分,因为有剩余”,进而探究得出: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

探究二:平均气温

出示课本中的习题,引导学生读懂表格中的信息。

要求学生独立探究:估一估平均最低气温和找出最高气温的范围,并计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在传统教学中,作为巩固和拓展,这两道习题都会被安排成课后作业,但是部分学生由于思维不全面,表达不严谨等问题,常常出错,学习效率低下。翻转课堂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课前的自主预学,在课始的15至20分钟内,学生就可以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教学难点也得以突破。随后就是协同探究和拓展,把原本需要学生独立面对的习题,变成课堂协同探究的问题,不仅提高了教材习题的利用率,而且避免了反馈延迟的问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4.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在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小结学习收获,教师出示报刊中的信息,鼓励学生从这些信息中找出平均数,并谈谈自己的理解。这里把平均数的学习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让学生根据对平均数的理解,谈谈自己对数据的感受和分析,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意识。

5.总结学习,布置作业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已经顺利完成,我不必再设计有关平均数计算方法的巩固性作业,也不必再就统计图表的相关分析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我只布置了一个作业“寻找身边2~3个平均数的实例”,旨在引导学生放眼广阔的生活场景,用统计的眼光观察各种数据,分析理解数据,体会平均数的现实意义和具体应用。

总之,采用微课进行教学,一个重点是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课视频,为课前自主预学做好引导,另一个重点是实施翻转课堂创新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内化新知、感悟方法、拓展能力、培养素质。这样的设计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随学而导”“导学一体”,更适应了“互联网+”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能更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构建一种全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

[ 参 考 文 献 ]

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责编 金 铃)

第四篇:利用微课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石柱中学 宁小桃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究背景:

当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的一切,时刻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渗入到我们的基础教育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要求,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信息化学习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更促进了信息化学习的发展。

2、课题核心概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短小精悍,针对性较强,而且使用方便,不受时间、场所限制,方便学生学习。

3、课题所要解决问题: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分析与研究,总结造成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的原因,希望通过微课教学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微课教学的可行性,同时将微课与信息技术教学深度融合,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地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2)分析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3)微课教学的实际意义

(4)微课与信息技术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

2、研究方法和原则

本课题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1)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有效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采用个案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总结验证课题假设。

(3)总结阶段,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实际使用情况,形成研究报告。

研究原则:本课题研究遵循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三、课题研究选读书目

理论书籍,阅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构建教育模式》等书籍,从而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方。

四、完成读书心得与案例分析、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读书心得,以及自己的课堂教学,结合一个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写出方案,重在对问

分析和总结,以总结近期研究成果。

2、,在阅读《初中新课程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的书籍后,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准备结题材料,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本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撰写研究论文和案例分析。

阅读全文(1203)| 回复(0

第五篇:信息技术微课

信息技术微课 教学设计

课 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 授课地点:科教楼录播室 授课时间:2016年9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3)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1)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自我探

索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增强学生合作精神。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及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分组协作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课时: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只有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是不能直接使用的,还需要我们给它安装一系列的软件才行。但是,面对这么多的软硬件资源,就必须要有一个管理者来进行合理统一的管理,才能使计算机正常高效地工作,这个管理者就是计算机操作系统。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下计算机操作系统。

(用课件出示课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

(二)新课

1、计算机操作系统

最初的计算机是没有操作系统的,科学家是通过各种操作按钮来控制计算机,直到后来操作系统的诞生,才使得计算机普及开来。其实,刚才同学们开机时出现的画面就是操作系统WindowsXP的开机画面,现在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WindowsXP的桌面。

那么,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应用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就是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交流的桥梁。

(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任务:处理器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存储器管理、应用程序接口管理、用户界面管理。)

2、操作系统的发展

我们刚刚提到的WindowsXP,是现在最常用的、风靡全球的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最早出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并不是Windows操作系统,而是DOS(Disk Operation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它是1985年到1995年的个人电脑上最主要的操作系统,是对磁盘上的文件进行管理,曾经占领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的大半壁江山,全球绝大多数电脑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那么DOS操作系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3、探索活动: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来认识DOS操作系统。(1)进入DOS环境 单击“开始”——“运行”——“输入cmd”,进入到DOS环境下。进入DOS操作系统后,我们发现界面不是桌面和图标,而是一个字符界面。在字符界面中,我们只能通过键盘输入字符命令来指挥计算机工作。

(2)在DOS操作系统下向计算机发出命令

学生活动:

①请大家在键盘上输入time然后按回车键,观察执行了什么操作;

②敲回车后再输入date,然后按回车键,又观察执行了什么操作;

③输入 exit后,按回车键,又执行了什么操作。

(3)老师小结

DOS操作系统没有桌面,采用的是字符界面,是纯文本界面,用户对电脑的操作是通过键盘命令完成,完成每一项操作都必须键入相应的命令,是单任务系统,它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界面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掌握。随着软硬件的发展,该系统已经不是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已被Windows操作系统代替。现在的计算机一开机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桌面,每一项操作基本都是用户通过鼠标操作完成。Windows是在DO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两个是同根的,DOS——Windows3.0——Windows95——Windows2000——Windows2003——WindowsXP——Windows7到现在的Windows8都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一步步完善,一般直观的感觉Windows跟DOS不同的就是采用图形化界面,操作更人性化,使我们更容易更快捷地操纵计算机。

(依次出示各个操作系统的界面)

4、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

在日常操作中,我们发现Windows具有如下特点:(1)直观、高效的图形用户界面

Windows的用户界面统一、美观,便于操作者学习和使用,Windows所有的程序都拥有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外观,包括窗口、菜单、工具条等,使用者掌握了其中一个就不难学会其他软件的基本操作。(2)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环境

多任务:它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每个程序都是以窗口的形式出现在桌面上。(演示加以说明)多用户:还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为每个用户保留独立空间,不同的用户在登录时通过输入不同密码进入到自己的设置环境中。(举例加以说明)

(三)知识拓展

1、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

Windows操作系统1985年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些什么发展历程呢?请同学查阅资料将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中的不同版本查找出来。

2、计算机除了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外还有那些操作系统呢?

下载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三突出(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利用微课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三突出(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课让信息技术课堂更高效(范文大全)

    微课让信息技术课堂更高效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微博、博客、QQ、Youku等一样,微课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环境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核心是组建相关教学视......

    整合信息技术 实现高效课堂

    整合信息技术实现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

    浅谈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浅谈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强调“面向学......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强调“面向学习者......

    浅谈微视频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利用

    浅谈微视频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利用 作者:周晓灵 工作单位:长沙市岳麓区第一小学 联系电话:*** 摘要:随着“微课”、“翻转课堂”、“预学习”等网络教学代名词......

    浅谈课堂中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对每个使用者来说应做到有的放矢。......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精选五篇)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高级中学 陈伟平内容摘要:针对现行的地理教材出现的特点,把知识的讲解和活动内容串起来,优化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