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合信息技术 实现高效课堂
整合信息技术
实现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将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整合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去,把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整合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或仅对经历过的事物有一定印象。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仔细,缺乏生活体验,知识的积累较为贫乏。信息技术的介入,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态。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达到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语文教学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深入,教学环境的逐步改善,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信息技术以其巨大的魅力和独特的作用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是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津津乐道,并成为一个必不可少、备受欢迎的主要教学途径之一。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如何更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思考的逻辑起点,实践的起跑线;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尝试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为渠道的教学模式。
一 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技术所起的作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崭新的模式,为语文教学的过程扩宽了空间,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阅读教学,调动思维潜能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如《观潮》一课里,学生较难理解文中 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等,教师把多媒体重点放 在让学生感受潮的雄伟上,教师将选用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图片同时出现在 屏幕上,让学生概括潮的特点,并配上话外 音,在仿读中理解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把 握充满了主动性.在阅读教学方面,要完成教学目标,关 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 程。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 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对 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 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 识境界.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建构主义 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改 造和重组的过程,学生是积极意义建构的 主体。所以,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活动,他们的理解和运用的技能才能获得和形 成,才能逐渐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苏霍姆 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 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 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 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在教学中培 养学生创造能力必须落实学生在课堂活动 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从事主动经历 和探索发现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主动参 与上下功夫,必须通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主动探 索的动机,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态度,激励 学生主动开拓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推荐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们的做法是每学年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研读,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研读网页。如《西游记》研读网页内容包括:《西游记》电视剧和《西游记》全文,专家研究西游记的论文,网上有关西游记的精彩贴子,及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三国演义》研读网站内容包括:《三国演义》全文,《三国演义》电视剧本,大量研究诸方面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连环画、漫画,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网站的链接,也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事实证明,名著研读网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尤其是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互动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新课标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作文教学
多媒体的运用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认识事物的相对完整有序的表现。既可再现难忘的往事,也能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可围绕同一主题利用多媒体展开广泛的收集。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
如指导学生写作《小学生活二、三事》时,将摄录的拔河比赛和校运会等情况播放,录像显示的沸腾场面一下子扣动了学生的心弦。镜头中学生不仅看到别人的形象,也看到自己的表情、动作,还能看到参赛时所忽略的情景。慢放比赛高潮阶段,启示学生捕捉精彩的细节,学生情绪得以充分调动,情动而辞发,写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创造性”。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用电脑显示中国地图,上面配有线条、颜色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看着地图,去寻找向往的首都,去寻找长江、黄河,并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生动的语言,把寻找的地方描述出来,我可以经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使他张开想象翅膀,激起浓厚的写作兴趣。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大海;录上段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出海场面、告别情形、欢腾闹市、正在启动的火车。
(三)、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综合性学习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减小了教学难度。
面对新时代的教学要求,课堂容量的增大,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的引入,有效地化解了这一难题,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面黑板、教师的一张嘴”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使用多媒体能够增大课时容量,又不使其呆板、枯燥,避免了教师大面积的书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是课堂生动、活泼、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研究中,有意识地注重语文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我在设计《笋娃娃》一课的课件中,画面上用文字或鲜艳的色彩予以突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直观地再现了笋娃娃从泥土里“钻出来”“冒出来”“顶着石头” 的样子。学生观看课件后,很快体会这几个动词所表现出的笋娃娃的生长状态。
既充分展示了现信息技术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让语文课堂更优质,更高效。通过信息技术,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问题化;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研究化;通过信息技术,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网络化;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结果创新化。
二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存在的几个问题
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作用是应当肯定的,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刻意重视教学手段的制作,而轻视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只重视过程,而忽视了教学结果,过分地强调了多媒体的体现,造成多媒体运用不当,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经过长期观察、思考,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经常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多媒体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近年来,有些学校为了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拿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坐标准,一些教师得花大力气,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备课,不管是否合理,一味地强行硬拼,而忽视了教学宗旨,结果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电子课件由于容量大,知识点繁多,在授课时,因时间关系,往往播放速度太快,一闪即过,学生做笔记根本就跟不上,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语文具有独特的学科魅力,如果打开了想象的闸门,那就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获得对所学知识以深层的感悟。再者,现代教学理念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就得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而过分地强调采用多媒体手段,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偿失,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给教学带来莫大的损失。
(三)不利于课堂上师生互动与交流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贯穿中外、古今。语文教学的主体是通过教材给学生以人知、理解、运用之过程,老师置于学之其中,通过讲述,让学生去感知。利用悦耳的声音,伴以优美的动作,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讲述,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而多媒体的过分运用,则会喧宾夺主,使师生不能进行正常的互动与交流,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 怎样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时刻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确定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把多媒体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合理搭配、使其融为一体,做到切实可用,不拘形式,打造真正的精品,为教学服务,我认为要做到这点必须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多媒体与传统相结合,互为补充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有点引入语文教学,生动活泼、直观、灵活,且容量大,能是静止变动态,抽象变具体,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又有其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应该继承其精华,不能冒然抛弃。世界上任何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其长,必有其短。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我们应当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其所长,补其所短,互相运用,共同发展,从实际需要出发,制作切实可行的课件为教学任务。
(二)深挖教材,突出重点、难点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是为教学服务的,它的采用必须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具体点教学内容相结合,借助它来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实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以学生为主要对象,遵循其特点、结合教材,灵活应用。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时反馈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做好笔记,不但能够加强记忆能力,而且还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所以在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应预先设计好屏显的速度,把握正确时机。以适应学生记录及思考的需要。
总之,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应遵循合理的原则,决不能生搬硬套,使其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
第二篇:如何实现高效化学课堂
如 何 实 现 高 效 化 学 课 堂
李 兆 春
中学生很多感到化学是难学的课程之一,其实初中化学内容不多,但学生学起来不是轻松,不少教师也深感难教。怎样才能改变化学教学的这种困境,使得学生愿学乐学化学,既能减轻学生沉重的负担,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更新理念是前提
泰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学习,他们所汲取的知识营养和生活智慧都会让自己终生受益。课堂是教学的阵地。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应该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和探索
者,而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学生
间互相学习、共同讨论才可蔚成风气;课堂上教师的启发引导才能水到渠成。
二、重视设计是基础
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整合三维目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有效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合理选择组织学习内容;要考虑化学启蒙教育基础性的特点,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概念的严谨,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结合自然现象和社会热点介绍化学知识、观点和方法;要考虑如何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认知方式相适应的教学程序和方法,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基础出发,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科学素养。
三、改变方式是核心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 “听、记、背”的被动状况。要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与思考、调查与分析、资料查阅与信息收集、阅读与发现、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学习与探究乐趣。(1)组内交流,明确目标
学生把通过预习认识到的重、难点在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再通过集体的认同,老师再把与其他老师合作后形成的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学生交流,共同参与,形成本课目标。
根据需要,按照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实际,将具体任务责任到人,使小组内的成员优带中,中带差,团结协作,积极搜集资料,优质高效地完成本组的任务。
(2)展现自我,巩固所学
各小组在展现完成的任务过程中,方式多样:有精彩的对话:有创造的质疑:有简短的答与辩;有创新的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帅要认真观察,全心投入到共同的体验中去,抓住学生学习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措施中的“亮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多层次多侧面地巩固知识点:适时地设疑置障,提高学生面对不同问题时的应变能力:把握好学生对重难点 的分析,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所学内容,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穿插巩固.拓展拔高
在各小组巩固好本小组任务后的重要一环是穿插巩固,将别的小组的学习成果融入自己的知识系统。可以采取生生互动方式,也可采取抢答方式.(4)、达标测评
为了及时反馈本课的掌握情况,教师将于其他教师合作后形成的认识以题目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让同学们板演、讲解,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再现巩固,并出现知识相应的变式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课堂反思
每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的学习所得也是不一样的。一节课下来,为了使同学们清醒的认识自己的收获,课堂反思成为必要一环。给学生两到三分钟的时间,用于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反思一节课自己的所得与失误,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每一个环节运用的方法,每一个问题的设计方式等,以便下一节课有一个自我突破。这样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四、优化实验是重点
《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41个实验系列,其中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可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学习“分子的性质”、“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酸雨的形成及危害”、“钢铁制品生锈的条件和防锈方法”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参与设计实验方案,再按自己的方案动手实验,收集证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只作为设计的引导者、实验的指导者、讨论的组织者、过程及结果的评价者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信息,形成结论,从而学会探究的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
五、整合媒体是手段
媒体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可以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集于一体,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送效率,同时还可以把学生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构成与运动形象展现出来,把化学反应“由快变慢”(如用慢动作播映爆鸣气燃烧现象)、“由慢变快”(如把铁制品锈蚀的现象用几个镜头浓缩表现出来),教师可以用电脑多媒体灵活自如的移动、修改、叠加实验装置,绘制装置图,比在黑板上绘制既省时、效果又好,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
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应让学生有平和的心态,稳定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乐观的心态,幸福的感受,这些内心活动背景只有被激活、被点燃,才能使学生的课堂有生气、有动力、有效力。
第三篇:语文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语文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1.理念上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在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各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书,课堂的功能也不仅仅是传爱知识,更主要的应该是教师要利用课堂这一主渠道,通过学科教学来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需要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简而言之,高效课堂要处处体现在“努力使学生想学、会学、肯学、学会和立志学”这一指导思想。
2.手段和方法上的灵活性:因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任务、教学时机、学生构成等不是一成不变的,故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应因时因事因人而异。我们常说,最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现在将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变成学生的自我期望和自觉要求,这其中也隐含着手段和方法的无穷变化。课堂上一味地讲,一味地作(题目)、一味地看(幻灯片),或者是像开会(杂)、像演戏(乱)、像比赛一样一味地追求新、奇、异,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更难以持续,只有适合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规律,顺应学科知识特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会使学生满意和接受,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呈现方式上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把教育看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这说明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同样45分钟,同样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由于是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手段、方法和策略,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天壤之别,有的课堂可能单调乏味、令人生厌,而有的课堂则可能使学生如浴春风、心存期盼,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的学习状态某种程度上折射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课堂教学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艺术性,使我们的课堂具有动感、情感、美感,才会使课堂产生感染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入其门,达其成
第四篇:如何实现地理高效课堂
如何实现地理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就是以发展思维为目标的课堂,就是从教到不教的课堂。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教育形式了,而当前的高效课堂正是我们中学阶段所大力倡导的教学新模式。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实现地理高效课堂,就要努力做到:积极主动,目标达成,注重生成,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高效学习。下面我就结合近期学习及个人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备课
要上好一节课,实现地理教学高效的基础就是我们老师要精心备课。备课不但要备课本,备学生,还要备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案设计和课堂设计),这是一项很复杂很劳累的工作,需要我们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平常我在备课中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把课本读“厚”。我通过上网等各种途径去查阅大量资料来解决本部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个过程的任务最重,尤其是遇到知识点较多的章节时,这一步就显得更繁杂了,在如山如海的知识资料中,我要精心筛选出与本节课内容相符的材料,然后再按照知识系统循序渐进地整理出来。二是把课本读“薄”。我在熟悉了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努力把课本上的文字变成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语言。基于这两点,我先把我的教学思路以教学案的形式设计成文字形式,也就是预习交流-互动探究-当堂达标-质疑反思。
1、“预习交流” 这一环节先列出这节课的知识结构,下面给出适量的思考探究题目,或以填空形式或是简答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先自学,自主掌握本节的大部分简单的知识点,也为下一环节节省时间。
2、“互动探究”
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最重要的一步,我在教学案上,常常分条理、循序渐进地列出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发给学生先自主探究,等到上课的时候,我就指导学生逐一解决这些问题,遇到比较难懂的问题就适当展开讲解,当然一节课不会有太多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多以小组讨论、组内达成共识、组与组之间归纳出结论的形式进行。在这一环节上,你若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了,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思维原来是那么的活跃,那么的有见解,很多学生都能够一语中的地说出问题的实质。我想这种惊喜才正是我们所渴求的学习效果吧。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要部分,用时约25分钟,视具体章节而定。
3、“当堂达标”
这一环节就是我搜集了适量的极具典型性的题目,定时让学生当堂做完,当堂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当堂检测自己的学习效率。这部分题目是我花大功夫大精力在众多的题目中精挑细选筛选出来的,通过上课来看,当堂巩固效果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我越来越感觉茫茫题海,只要你下功夫花心思去找,总会找到好题的。
4、“质疑反思”
这一环节是留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及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自主进行质疑反思,有疑问的,或小组内讨论解决,或向老师请教解决。我还会指导他们写写学后反思,试着写一写这节课的心得体会,或是新的认识等等。这部分在教学案上都是以鼓励语的形式出现。如:“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分量,这就是善于思考的结果”等等。
二、用心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地理高效课堂的最重要途径。下面我就从上课的几个主要环节来说一说我的做法。
1、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是地理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节课堂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往往是教学的一个良好开端。所以地理课的导入要以趣激趣,用生动诱人、精炼点题、设有悬念且探究性强的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我认为好的新课导入应该是画龙点睛之笔。例如,在教学天气变化时,我就引用了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兵困上方谷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具体理解诸葛亮的一把大火烧得司马懿正欲兵败时却下起了瓢泼大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有效果。
2、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课堂的精髓所在,一节好课,应该有好的学习过程。首先,课堂上的“讲”和“学”。
①课堂上的“讲”
课堂不是讲堂,老师得先明白这节课“该讲什么、怎样讲”。“该讲什么”就是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问题必讲;“怎样讲”就是讲的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课堂上“讲”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确、精炼和精彩。
②课堂上的“学”
新课程倡导学生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我要学”;探究学习就是“我会学”;合作学习就是“我乐学”。这三种学习方式要因时因情况而用。其次,课堂上的“讨论”。
地理高效课堂是建立在课堂上的有效讨论学习基础上的,所以有效的课堂讨论就要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因此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广度,给学生足够的谈论时间,而不是急于走形式,简单化、随意化。最后,课堂上的“提问”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老师将关注的焦点从课堂转移到学生身上。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学生的思考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
3、课堂小结
凡是都要善始善终,地理课堂也不例外,也应该有课堂总结。老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而且也能引导学生在课下主动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力求把学习的最佳效果从课堂辐射延伸到课下。
三、细心批改作业
细心改作业,耐心辅导都是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与工作。通过改作业,你会发现不少课堂上你没注意到的问题,发现了问题才能巩固强化所学,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耐心辅导,不仅能够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还可以拉近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
四、专心抓落实
“再好的教学如果不落实到学生身上,都是无效教学。”因此老师要在学生落实所学上常抓不懈,绝不放松。课堂上要将所学落实到课本上、学案上、笔记上;课下要落实到作业上,不仅要按时独立完成,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对于那些做不完或完成不好的学生一定别放过,要及时监督、督促做完。我深感“抓落实”的重要性,的确,学生的“学”要比老师的“教”更重要呀。
教学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学习与研究;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立教于学;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技巧方法。实现地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以期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更精彩、更高效!加油!
第五篇:如何实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如何实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初中化学的“高效教学”是很重要的。就从充分准备教材知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应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有效实验以及学生有所收获阐述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课堂的质量。
关键词:准备教材 持久的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不是天生具有的,对某学科产生兴趣有一个过程,它是逐渐形成的。如何准备教材知识和培养持久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厌学情绪的产生,毫无疑问地成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实现的首要任务。[1]
一、充分准备教材知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涵盖了“备、讲、批、辅、考”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备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教师要想达到高效的教学,就应该立足于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并制订出周密的教学计划,指出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1.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研究从而创造新知识。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教师可以先做几个实验,如:“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燃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整个课堂摘 要: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不断开展,我国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课堂是教学活动进行就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2]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出特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兴奋点,以便调动学生的兴趣。如:设计出精彩的引言、向?W生讲述化学家的成长故事、化学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3.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点
一般而言,对于初中化学知识,往往会涉及很多理论知识,如:微观粒子的结构、运动及变化,较为抽象,与宏观现象有着根本的区别。由于多媒体有机地融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内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生动的画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以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知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例如:在讲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的时候,倘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很好地向学生阐述出水分子分解的具体过程,从而学生对于书本中所讲述的“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的知识就很容易理解了。
4.开展有效实验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证
从初中生角度来分析,由于化学属于一门新课程,对于化学实验还处于启蒙的阶段,通常在这个时期开展实验的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从而了解其中的原理,所以,要求有些实验需要老师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从而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在课堂中要保证实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注意的是,实验一定要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够看到。例如: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时候,在进行试剂添加的时候,一定要把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然后慢慢往下添加,在观察试剂逐渐有红色变化为无色的时候,提前准备好一张白纸,放在试管的后面,以便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的变化。
5.学生有所收获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和回报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学生的收获也是衡量课堂教习有效性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深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教学的有效性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也逐渐由不懂变为懂,懂得少变为懂得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喜欢上化学课了。也就是说,高效教学能够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要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同时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中不断升华。
总之,有了教材知识有了兴趣,就有了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初中化学的“高效教学”是很重要的,同时要注意的是,实现“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从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参考文献
[1]沈仕平等.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M].重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7-130.[2]郑长龙编著.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