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实现课堂阅读教学的高效
浅谈如何实现课堂阅读教学的高效 ——以利激趣
以考促教
以技提能
(“少教多学”在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研究)
渭源县莲峰中学
王国斌
748208 从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看,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足,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高,因而成绩不理想。
要调动师生的教学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师生的功利思想,首先就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让师生们自己积极地主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师生们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师生们自己有这样的研究兴趣。
要使学生成绩大面积地提高,就要从训练解题技巧入手,训练方法和技巧,形成知识和能力,“授之以渔”。也就是教学生怎样运用知识,怎样根据需要学习知识,怎样训练思维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能够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做表格式的笔记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表格式的解题方法训练涉及到阅读文本、解题活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训练步骤:
一、交代考题信息
主要项目有考题来源、文本类型、题型等,让学生对文本的初级信息加以了解。
二、解题活动
(一)初读文本
把握信息。让学生记录阅读时间,计算阅读速度,填写内容概要等。要学生养成答题时对文本材料阅读的习惯。要督促同学认真填写。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 “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而设计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产生自觉提高阅读速度的愿望。尤其对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答题状态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内容概要,是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相信随着实验、训练的逐步深入,学生填写会越来越整齐,内容会越来越充实。
(二)审题答题。要切实过好审题关,教给学生审题、答题的方法,比如抓审题点,寻找题干以及选项的关键词语,并且能够找到信息源(题目与文本对应的文句和段落),分析归纳答题要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这一环节是训练的重头戏,要给学生充分的训练时间,要个别指导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理解不同而区别对待,要做到因材施教,给每个同学以信心。坚持训练,耐心指导,不久他们将会不再害怕阅读题,而且会在训练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审题、解题方法,那时我们只需要给他们参考答案,他们自会去研读文本材料,自会去审题,自会去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我们将会“无事可做”!
三、总结提高
(一)学生把自己的审题、解题方法技巧和老师讲解的以及资料上介绍的方法技巧加以比较,看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自己还没有理解还没有掌握,哪些还不够熟练,哪些还需要改进,以待下次更进一步加强训练。
(二)逐题地把自己组织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比较找出错误点,并且分析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寻找原因是为了对症下药,使训练更具有目的性,使训练更具有针对性,使训练更具有高效性。
(三)审题和答题思路的总结,针对不同的文体材料,就应该有不同的思维和阅读方法,把握其关键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如果这个东西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那么,我们的“教”就会越来越“少”,学生的“学”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教学就会出现学生不待教而自会去学,“教是为了不教”的良好局面就会形成。
(四)知识点、采分点的分析。要让学生知道“学以致用”,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知识,要用这些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怎样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更要让学生知道平时学习中要主动学习掌握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要准确记忆,哪些是要理解,哪些是要在实践运用中形成能力;等等。这是教给学生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其作用难以估量。
(五)易错点、失误点分析。把多次训练中易错点或者失误点作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纵向的分析,也可以是全体同学横向的分析总结。然后小组讨论,或求助于参考资料,或者与教师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六)答题思路及技巧的总结。先要训练按照套路出牌的思维,熟能生巧,然后才能求异、创新,才能形成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创新变异思维。要充分肯定学生总结的和别人不一样的思路或者技巧。且统计公布,让所有同学明确自己的优劣之处,对比自己的得失,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七)解题启示。要学有所得,要学有所成。把学生的成就感形诸于文字,使其思想外露,明朗化,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内在的督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要实现学生的“多”学,这一环节要十分重视。
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希望他们自己能够进行其他题型的自我训练,相信我们会以逸待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督促检查
因初、高中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学科压力大,如果不是教师强制(大多数情况下),很少有学生说“我喜欢读考题文本材料”、“我经常总结各种方法和技巧”、“我时常写纠错笔记”、“我是有意识地强化训练从而形成能力的”、或者说“我喜欢学语文”。因此,要在起初的训练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进行“强制”训练,即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给学生施加压力,班级小组长、家长、科任教师,多方协调,共同监督。逐步改变学生解答阅读题惧怕心理,让他们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学习。
总之,表格式训练的可操作性强,便于控制训练过程,方法易于掌握,训练步骤简单明了。能够集中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多”学和教师指导过程的“少”教。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有效方法。希望对各位一线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希望能够为大面积的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做出贡献,希望能够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铺路搭桥。
第二篇: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乐化镇中心小学
邓舒文
摘要:培养身心健康后劲十足的劳动者,培养品学兼优极富创造力的杰出人才,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成为社会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迫切要求。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效
和谐
课堂心理气氛
学习动机
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的高效应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高效率、高效益,体现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高效率、高效益。课堂教学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完成,其中教师是发动者、引导者和主导者,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主要还在于教师导和教的高效。结合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如有不妥望指正。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老师认识学生
首先要尽快地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都会第一时间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将每位学生的名字记住,并当众点出每位学生的姓名。每次点名完后,我都会赢得热烈的掌声和惊讶的目光。我们天天与学生相处,相处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不能只顾两头,漠视中间,以致学生快毕业了还张冠李戴。
其次,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科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情类型,家庭境况,人生理想等。只有这样因材施教才有可能。教育教学才能因势利导,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再次,尊重学生。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姓名就是教师在乎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之一。平时师生见面问候,老师可以先主动招呼学生,当学生问候我们时,应积极回应,不能轻描淡写地点头应答,更不能目光漂移。尊重学生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正当兴趣、爱好及个性等。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尊重人和被人尊重是幸福的。
2、让学生认识老师
要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对学生要求的一致性。
要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他们可靠的朋友,是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
要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的劳动是真正为他们好,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件使其受益终身的事;学习的过程不光是愉快的,还可能是也一定是枯燥甚至痛苦的过程。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
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正直、无私、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师生通过相互认识,不断了解,加深印象,缩短心理距离,逐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便水到渠成。
二、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要变得积极而非消极甚至对抗,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关键还是在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驾驭能力,我认为。
1、教师要胜任所教的课程。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占有大量资料,不光是本专业,更在专业之外。博闻强识,前后贯通,信手拈来,在学识上征服学生,让自己变成一个强大的磁场,对学生有无穷的吸引力,长久地被学生期待。
2、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将抽象知识以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讲授尽可能生动形象,有说服力,否则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厌学甚至放弃该科学习。
3、讲授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讲课精神饱满,热情大方,态度友好坦率,有亲和力。若身体欠佳要向学生坦言。
4、讲课语速快慢适中,抑扬顿挫。语言富有个性,有创造性、有吸引力,避免视听疲劳。
5、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合理安排余暇。
6、思维敏捷,有洞察力。巧妙智慧地应对突发情况,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思维敏捷还体现在解题能力上。
7、幽默。素材来自学生的临场表现,老师能敏锐捕捉,准确揣摸,巧妙利用;也来自老师的自嘲,自省,以及对某些社会生活现象的针砭时弊,口诛笔伐。让学生们在轻松诙谐中或在严肃沉重的气氛中接受熏陶教育。
8、重视提问技巧,多用启发式提问,避免学生不动脑筋地回答问题,养成惰性。
学生喜欢上你,爱上你的课堂,课堂心理气氛自然变得积极而非消极,师生形成强大的合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才有可能。
三、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我紧扣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特点,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习动机,唤起学生注意。
1、培养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面临新奇刺激情况时,产生惊奇而要探明现状与原因的一种倾向。【初中《思想品德》
陕教版】青少年的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对身边的事物习以为常,熟悉和陌生的事物往往阻碍了人们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某种程度上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于是我给同学们选讲一些关于好奇心的故事。
湖北监利县一小朋友因为好奇,通过实验推翻了生物界长期以来的定论——蜜蜂等昆虫的发声靠翅膀的振动。既然如此,那靠什么发声呢?他是这样实验的:先把蜜蜂的翅膀沾起来,不让振动,结果仍有嗡嗡的声音,于是开始怀疑教科书,努力寻找答案。他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在两侧翅膀的根部各有一个小黑点——鼓膜,一张一翕,为了确证声音发自鼓膜,他用大头针把鼓膜破坏后再把翅膀解放,置于蚊帐中,任其飞舞,结果没有先前的嗡嗡声,答案便水落石出。
国外一个叫姆攀巴的孩子在学校因为与同学们抢占有限的冷冻空间,自制冰激凌,意外发现一个奇怪的物理问题,那就是“质量相当的相同的饮料,温度不同,同时冷冻相同时间,结果温度较高的先冻结。”他的发现,在小学老师,中学老师那里不同程度的遭到否定,甚至笑话,但他没有放弃,最后在一位著名教授那里得到尊重和承认。教授做实验得到相同结论后,再写文章,同时署名,将这一发现公诸于众。姆攀巴的物理问题成为物理学界的一个悬案。
多么精彩的实验!多么精彩的发现!方向正确的好奇心会促使青少年学生善于观察,不断探究,勇于创新。好奇是研究之父,好奇是成功之母。由此启发同学们充满好奇,做生活的细心人,勤思考,勤动手,勤置疑,伟大发现之门随时等待着您的开启。
除了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启迪学生,我还带领学生大胆开展创造性的实验,培养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高一讲“金属钠”,开篇就来一个动人心魄的实验:把一大块钠(3-4g)想法沉入水桶中,随着一声巨响,水柱被高高掀起。巨大的好奇瞬间被激发,同时也在学生的记忆里打下深深的烙印:钠遇水如此危险!我今后可得当心了!
高二讲“羧酸”,我带给学生的礼物是数只又大又黑的蚂蚁,干什么?让学生舔舔蚂蚁的屁股,是什么味道——酸的!这个秘密还是一个小朋友告诉我的。同时还准备一撮“酸溜溜草”让学生尝草酸的味道,于是引出羧酸的概念,羧酸的结构,羧酸的性质,羧酸的用途等知识的教学。
知识抽象吗?枯燥吗?不,它就在我们身边,它如此的生动。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上路,怀着浓烈的兴趣攀登科学高峰,一路将风光无限,收获颇丰。
从本能的好奇,上升为理性的自觉,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这样的引导才是成功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这样的兴趣激发才是更高层次的,本质的,高效的,持久的。
2、培养成就感
火药,众所周知,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领略先人智慧,每届学生我都要让他们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亲手配制黑火药,伴着优美的火花和刺激的硝烟味儿,同学们的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高三讲“胶体”我让同学们亲手把豆浆变为豆腐,类似的还有教他们如何制作水果电池,如何酿葡萄酒等,品尝知识的甜美。
这样一来,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神奇,充分体验到掌握知识的乐趣和巨大成就感,无形中便有了一学到底的冲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世界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人侯德榜先生就曾经在乐山五通开办碱厂,于是“寻访名人足迹,记录名人点滴”的调查报告就成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之一。通过实践弄清纯碱的制备工艺,通过实践了解国家和民族的苦难,通过实践看到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和振兴,通过实践领略伟人的风采和伟大情怀,通过实践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知识不仅仅在书中,更在书外,科学知识重要,人文素养更重要。
3、培养责任感
随着我们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核污染、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战争与恐怖活动、自然灾害等不断威胁着我们。为了美好明天,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学好文化,有责任有义务改善环境,改造世界。
例如高二“乙炔”的教学,我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引入课题: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翻倒在河中,赶到现场的记者疑惑了:为什么河水变为乳白色?为什么水面在熊熊燃烧,并伴有浓烟?如果你是环保局长,该怎么办?由此引出电石的作用,乙炔的制备,乙炔的性质,乙炔的用途……带着问题展开讨论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光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关注社会知识,社会实践,关注环境,关注民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再如生活中不断披露的假酒、假奶粉、毒大米、黑心棉、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一滴香、瘦肉精、制毒贩毒等危害人民生命的重大事件,作为中学生的你作何感想?你该怎么办?我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清“毒品”的本质;再让学生从生产、流通、监管等环节入手进行调查、讨论。把学生从知识的角度自然过渡到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经济,激发学生的良知,培养正义感,培养社会责任感,我们老师义无返顾、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4、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勤于思考,勤于总结。老师要为学生夯实“双基”,习题要精选精练,重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成长路上,老师要为他们保驾护航,为他们清除知识障碍和心理障碍。学生有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不会被失败和挫折击垮;才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实现良性循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重信息反馈,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乐于接受学生意见和建议,有错或有不妥之处及时改正、改进,并诚恳地向学生道歉。适时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给出评定,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找到自信,在失败挫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精选习题,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科学用脑,懂得遗忘规律,会用最少时间达到知识的巩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课堂是大舞台,课堂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如何运用有限的时间,调动有限的“兵力”,利用有限的消耗,导演出一台台大戏,打出一个个漂亮的胜仗,作为导演的老师,作为军事指挥家的老师,您准备好了吗?
青春是美丽的!把时间、思考、欢笑、阳光和浪漫还给青春年少的学子们!把疲劳战术,题海战术,枯燥说教统统抛到九霄云外!让我们带着莘莘学子自由的尽情的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一边歌唱,一边收获,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社会需要具有积极人生态度、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一代,作为老师的我们任重道远。
当然,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跟学生的禀赋和环境因素有关,也与校风班风等因素有关。只要师生一道,不断努力,共同探索,革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就一定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培养出大量的身心健康后劲十足的劳动者,培养出越来越多品学兼优极富创造力的杰出人才。
第三篇:如何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
如何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
神木一小 常光菊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都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认真研究小学科学的课程标准,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使课堂高效呢?谈谈我在近半年教学中的认识:
一、注重非智力因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师生关系和谐,教师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善意的批评、提醒可能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
(二)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怕”你、又“不怕”你,“怕”主要体现在当学生犯错误时或者没完成任务时;“不怕”主要体现在当学生和你谈心或者争论问题时。
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充分把握教材。
把握教材首先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明确各部分的要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合理分组,各尽其能。
小学生在科学课上的探究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组织得不好,经常会出现下列一些情况:一是有些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甚至嘻笑打闹,影响课堂秩序;二是小组内少数人活动,甚至是个别人活动,多数人旁观,不愿动手,或不知道怎么办?
三是各人做各人的,缺乏研讨交流,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或根本没有收获。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在学期开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素质、性格、性别等,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合理搭配。引导学生在组内推荐产生组长、材料员、记录员、纪律提醒员,并对每类人员提出具体的职责要求:组长负责全组的协调、实验单的填写;材料员负责实验材料的领取、归还;记录员负责小组实验过程中的记录;纪律提醒员负责组内探究过程中的纪律调控。这样,科学探究时,学生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个个是能人,人人有事做。
四、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实验时要做到:(1)明确目的。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2)设计实验。此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设计好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3)明确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另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4)明确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5)应用结论。学科学,关键是要用科学,如在教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后,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巧取缝衣针”,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这时,再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铁的例子,也为后面学习“磁的应用”作了铺垫。
五、设问质疑,增强实验的有效性 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在科学课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那就要设问或者由学生质疑,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情境。例如教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我就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给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是怎样种植土豆的?我们用的是他的种子还是根或是茎?(呈现其种子,根和茎)用类似的方法演示提问,最后加以概括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发给学生材料动手用种子栽培。
许多研究表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一个教师如果不经常反思,他便会停滞,甚至会倒退。科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很广的学科,它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更深厚。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与实际往往会有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及时“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
六、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课堂讨论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好坏,在于时机的适宜。当学生处于那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时讨论效果最佳。我认为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必须因材施“论”,精心安排。不必要的问题或简单的问题不要生搬硬套安排讨论;高深莫测的、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也不必要安排讨论。要抓住讨论的契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否则,课堂讨论就变成形式化和表演化,课堂讨论就会“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且影响了课堂纪律。
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动画演示实验过程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也进入了学校校园,我们就可以充分的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如教学《呼吸和血液循环》这一单元,我们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图片和演示动画,制作成演示课件,让学生观看,教学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试验》这一课,主要就是利用实验演示。如《岩石变化的原因》、《光和影》等内容的教学,我们都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例如教学《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磁铁的性质,我问:“现在有两根完全不同的圆柱形材料,一根是铁棒,一根磁铁,你不借用其他材料,能把他们区别开吗?”学生经过认真的实验和讨论,各抒己见,有的提出把他们悬挂起来,能指南北的是磁铁。立即有同学提出异议,条件是不借用其他材料。同学们又经过反复实验,有的小组发现:“用其中一根接近另一根中间部分,若能吸引,则手持的是磁铁,另一根是铁棒。”我立即表扬了这个小组,鼓励他们自己继续思考。很快又有同学提出:“铁屑不能吸引铁屑,如果用其中的一根去吸本身被敲下的碎屑,能吸引的是磁铁,不能吸引的是铁棒。”接着又有同学抢者说:“把他们都分成两段,不能相吸的是铁棒。”等等。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观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观察发现问题是创造的起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根据小学生具有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从不同角度洞察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以及变化发展的规律,发现其中的矛盾或问题,尤其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一个好的科学教师,一节好的科学课,都是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入手来训练学生的。教师精心准备了“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在与材料的作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用语言准确地提出问题,完成学习的初始阶段。例如我上《无处不在的力》时,先让学生观察未被揉捏的橡皮泥的形状,经过学生的揉捏后,再让学生观察其形状,两次的对比观察,学生通过动手,明白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九、科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
科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植物的根和茎》一课时,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后,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此时学生思维积极,设计方案也层出不穷,有的学生干脆走上讲台,像个小老师一样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台下的同学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对设计得好,讲得精彩的,还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样的课堂效果比一味的说教来的优势吧。放大学生的优点,进步生能变成优生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用心走进学生的心里,对一些学习困难的或甘于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保护学生的自尊,重树学生的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课堂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学会选择;课堂上学习是快乐的,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和感悟;课堂中是充满挑战的,给孩子一点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课堂外是不断延伸的,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孩子每次成功的机会,就是给自己最成功的、最大的机遇!
第四篇: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再思考
云南省禄丰县金山镇小学邓德铭
云南省禄丰县金山小学吴战仙
(ynlfdm@126.com)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只要一走进课堂,我们都能够看到一幕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热闹景象。但只要细细观察,不难发现许多课堂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从组内讨论、交流、倾听、质疑、记录、汇报,到全班交流、发言,学生往往浅尝辄止,自由散漫,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十分薄弱。课堂中出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虚假繁荣”,也让教师们感到无奈。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体现,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笔者从以下五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要有合理的分组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体现的重要前提,而这恰恰又是许多教师容易忽略的地方!大多数教师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好、中、差,将学生按照4—6人搭配,分为一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异质分组”。
但笔者认为,合理分组更应该是“同质分组”,至少在一个班级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分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该组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同质分组”,有利于保护班级里这部分“弱势群体”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避免小组学习时的“语言霸权”,避免班级中“两极分化”的突出现象。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这些基础薄弱小组的学情,对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在交流汇报的时候,把更多的机会留给这部分学生,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赏识、激励、评价和有效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要有明确的任务
明确的任务是小组学习的重要保障。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以,教师组织的每一次学习活动,都必须在有明确学习任务的引领下进行。并且,学生对每一次学习活动的任务,必须有植根于心的深刻认识,在随后开展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能够清醒的牢记自己这次学习活动的任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心二用”的能力,既让学生要“钻进书本中”潜心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更要“跳出书本外”,牢记自己此次学习活动的任务,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只有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才有实践的真正价值,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充分体现。
三、要有充足的时空
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教师为了体现新课堂的痕迹,教学中动辄就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一出,学生就炸开了锅,“热热闹闹”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可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不到几分钟,有的甚至还不到一分钟,学生就小手林立,急于进行交流汇报。为了
“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有的教师还做了意向性的引导:“完成了合作学习任务的小组,请给老师一个明确的信号!”教师也就顺水推舟,急促地组织学生进行全班的交流汇报。
试想,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没有给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学生的交流汇报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交流的结果就只会是浅表性的隔靴搔痒,宝贵的时间就在这些无效的活动过程中流逝。
四、要有思考的交流
在合作学习的沟通、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中,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独立学习的知识、智慧和方法,能力在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中不断内化和提高。如果离开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通过对自主学习获得的信息进行内化、整合,理清思路这个前提,合作学习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明确任务,带着任务进行学习、探究活动。自主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有一个对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刍”、整理和“二次加工”的内化过程,理清思路。只有这样,学生的交流汇报才会有深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够得到体现。
五、要有有效的指导
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而且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或是只顾板书、读书、观察学生学习、做自己的事,或是游走于小组之间无所适从等等,而是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平等中的首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笔者认为,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主导功能应该得以充分的体现,教师应该肩负着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的重任!
学生如何自主读书、如何观察验证、如何倾听思考、如何交流分享、如何内化提高,等等这一切合作学习的能力,都需要教师进行细致有效地悉心指导,引导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活动进行“定型训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习得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能够灵活自如地迁移习得的学习方法进行新的学习实践活动。只有在教师有效指导、正确评价和赏识激励下的合作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在学生有明确的任务驱动,有充足的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有探究学习后的独立思考,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间的有效沟通、相互支持、配合和小组成员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以及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及时进行评估和有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够得到逐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不断加强。
第五篇:如何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如何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张志荣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要求
(一)、科学发展观与课程改革
1、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核心:人本;
要义:发展。)
2、新课程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活,提升素质,促进发展。
3、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文字的,文学的,文化的。
4、三维目标解读:
(1)、目标含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目标指向:一个主旨------二个方面------三个维度
(素质)
(师生)
(知能情)
(3)、理论基石:教育学、心理学、情商学的整合运用。
(情商决定命运:情感威力------江苏台播的无性婚姻)
(4)、内在联系:目的------------------方式-------------------前提
(含方式与前提)(脱茧、龟鹿智慧跑)(情商:暗示例)
(5)、综合作用:相辅相成,形成合力。(“聪明”一词的教学)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的追求
(1)、“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内涵 目标 教学);
(2)、“基于学生经验”的内容组合(对课程含义:多样理解、本质解读;对课程教学:体念);
(3)、“从灌输到对话”的操作原则(关注学和主动参与)。
2、课堂教学的景观
(1)、课堂是社会交往的舞台(交往、情景、互动、交流、理解);
(2)、课堂是文化生活的沃土(文化传承、经验融合、知能形成);
(3)、课堂是生命活动的历程;
(4)、课堂是精神生活的空间;
(5)、课堂是异彩纷呈的画卷。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现状
1、优势:部分教师角色转换好,课堂生机勃勃,质量稳步提升。
2、困惑:部分课堂教学方式陈旧,效益低下。
“四多四少”之弊:
内容讲得多
探究说得多
分析包得多
结论代得多;
学生读书少
关注学生少
课堂容量少
笔头练习少。
三、实现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建议
(一)、落实四个方向策略:
1、树立目标意识、效率意识(速度、收益、体验)(穿玉米地)
2、实现教师角色转型,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最有效的学习是引领学生在参与体验与创新的过程中学习。
3、教学设计与操作都要致力于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犟龟教学)
4、教学中要重视生成,落实运用。(“春”中“偷偷、钻”教学)
(二)、构建一种教学机制:
具体说来就是要从“教——学——控”(“教与学”是课堂教学中两个最关键的内容,“控”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三个方面入手来建立以下四种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
1、教学模式(方式转型):(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我们建立的模式:体验——生成——运用。
可以表述为:品——思——用。三个模块基本遵循三个三分之一的运作。
体验的内容:文本内容,三维目标
途径:课内读透文本,课外联系生活
方式:以自主、合作、对话、互动的探究式为主
体验亦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及互动交流,落实以读为主,解决字词句篇章结构等问题,再从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等文本内容入手,调动学生亲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反复品味文本内容,准确把握语音信息,及时形成正确的语感,以达到弄懂教材的目的,让学生做到“读懂”。
生成的预设生成(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弄懂、掌握
习得生成(师生):文本信息的吸收---知能、经验、教化
创新生成(学生):产生了文本内涵以外的新东西
生成亦即在初步掌握教材要领的前提下,建立话平台,以问题引爆思维碰撞,通过工具性(字词句的运用)、艺术性(篇章结构的布局、写作特色的体现,情感态度的表达等艺术形式)、思想性(文本主旨,义乃文之本),情感性(作者感情,情乃文之根)等方面反复的多形式的探究,以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体系,使学生把“星星点灯式”的零散知识点,编结成“集装箱式”的系统知识树,并由此建立创新思维,以求有新的感悟生成,让学生做到“读透”。
运用指练习中的运用(动手做题)------掌握
学习中的运用(学新用旧)------巩固
生活中的运用(解决问题)------价值
运用亦即把掌握到的教材内涵和新生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扎实的过手训练,让学生做到“读熟”。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地落实,使学生们的读书学习达到“弄清了,记准了,用对了,生根了”,以实现学以致用,达成多元的智能目标,并能终身铭记与受用,实现读书学习的真正价值取向。
(用模举例:木兰诗教学、捉错别字的综合性学习)
2、监控机制(组织艺术):
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方法与表述很重要,应产生以柔克刚的最佳效应。
(水与石;妻唤夫归;英语和美术老师对迟到女生的不同表述)
心理监控: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认知状况作好掌握、引导、监护、调控,并以正面激励的教育方式为主,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叶圣陶三颗糖果的故事)
行为监控:研究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养成“读思练结”的科学行为习惯。
(言行---习惯---性格---命运;龟与蜥的故事)
课堂调控:(1)、激励导向。以表扬和示范为主要教育方式,决不吝惜对学生点滴进步的表扬,必须以正面引导,默默示范(三朵玫瑰中的教育方法);(2)、形象亲和。从穿着合时,举止文雅,富有亲和力和爱心,注重幽默等方面塑造老师形象,最大限度的增强老师的亲和力(广东评阳光教师);(3)、情景魅力:营造具有个性魅力的教学情景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打心眼里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你这个老师和你教的课,这就会在充分保证课堂纪律和教学效率最大化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热情,以真正让学生内化,并从根本上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魏书生教“死海”、杜老师赛课“空城计”的导入情景)。
3、训练机制(过手实招)
(1)、训练的意义:形成有效生成。
专家观点:听过了------忘记了(掌握10%)
看过了------理解了(掌握20%)
作过了------生成了(掌握80%)
(2)、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方法训练等。
通过运用知识技能的“读、背、答、活动参与、生活应用、试题解答”等多形式的训练式,以真正习得教学内涵,是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方面。每位教师应致力于对训练内容的研究,细化教学目标体系的各个点位,设计训练内容。坚持教材上作业及辅助练习一定在课内完成,课外阅读附录要求的名著知识内容,参加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训练后应及时纠错,作到练后100分。还要坚持定期总结,落实好经验借鉴,问题归因,目标举措,监控策略等分析。
(练基础:阅读复习课教学;练思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教学;练方法:生活中学问路的口语交际课)
(3)、训练的方法:练习法、提问法、对比法等。
(三个和尚看图作文中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写作练习;“孔乙己”“江雪”“看蝴蝶作文”的提问教学;“空城计”的原著和影视作品的对比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