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经验介绍
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课题组 赵卫东
2006年,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以改革促管理,以优势促发展,以发展促特色,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教育科研取得了突出成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学校加强了内部设施建设,达到了多媒体进教室,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资源共享。为此,11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验,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实验方案,并严格按实验程序进入了准备阶段,按计划开始实验。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对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认识
(一)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21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教育必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教育的深刻变革,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教育的现代化必须以信息化为前提。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研究作为信息技术极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及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应是时代的发展对学校的要求。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可以促进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结构等诸因素的深刻变革。因此,利用网络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而且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的特点是: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
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地位,要求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前提。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多媒体网络已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它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课程资源、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上的教学方法受到冲击,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教会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 的创造思维,从而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教育是人学,是培养人的科学”。其体现在教学上,则是以学生个体未来更好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群体社会和全人类在和谐的继承与创造中不断进步为出发点与归宿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去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能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教育。自我教育包括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学生相互的教育和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三个方面。衡量自我教育的维度主要是实际参与度和实际体验。课堂教学增加自我教育的成分,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实际参与度和实际体验的程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交流等能力)得到普遍提高,进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以上教育理论都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提供符合上述要求的操作平台。
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学校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改变教材呈现方式,从而促进师生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生命活力,同时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学及相关教学行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的使用更趋完善,形成特色,提升办学品位。培养一大批优秀教师,成为一流名校。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⑴、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转变教学观念、行为,提高教科研水平,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⑵、构建网络环境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⑶、利用网络开发课程资源。⑷、开发建设学校网络资源库。⑸、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6)、利用网络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三、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内容。
1、教师培训。学习打基础。教师对该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决定着实验完成的深度和广度。要搞好“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实验,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因此学校不仅扎扎实实落实实验工作,对每一位参与此项实验 的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培训,要求实验成员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而且利用科研讲座、学术报告厅对全体教师进行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让每位教师明白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实验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确保实验既扎扎实实,又卓有成效。要求以“学习发现”为主,同时“个人实践探索”。确立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论证。要求参与实验的每位教师做到六个一:读一本创新理论书籍,有一本学习笔记,有一节公开汇报课,有一篇教科研论文发表,有一次较成功的活动设计,有一套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学习有关理论的前提下,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意识,根据承担的研究内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制定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探索性实践研究。培训促提高。聘请教科研专家办科研讲座,派出教师参加科研培训。强化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为确保实验顺利实施,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件制作技术)。我们制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进行培训。每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课余时间练习。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素养。举行优质课评比时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作为一项内容,促进教师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回来后把学习内容、心得通过报告的形式向全体教师传达,达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活动推成果。实验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课件评比,创新优质课、论文、案例、反思评选,用活动促进了教师不断提高实验水平,强化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为实验积累了经验,推出了一大批实验成果。
2、实践研究。教师根据各科课堂教学特点选定具体实践内容,分学科、分阶段实施。合作实践探索,完成了既定的研究任务。
初步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实验初,教科室搜集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相关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体学习、个人学习、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加强了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利用现有优越条件(班班有多媒体、办公室有电脑、学校有课件制作室)设计、制作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组织实验教师对课件利用时机、脚本设计、最后效果作了初步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对新形势、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兴趣、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进行了有益探索。使实验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结构、网络的利用、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模式建构中的作用,在初步构建各科教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实施策略时注意了教与学的关系,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教师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用之于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有的将下载的资料进行重新组织再利用;有的制作课件共享,本教研组的其他教师直接利用或者再作修改;有的根据需要拍摄数码照片,制作幻灯片用于教学。实验中,实验教师不断探索、总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网络信息,制作课件、设 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素养,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语文---(1)创设情境,自读自悟。(2)读读议议,披文入情。(3)质疑问难,合作探究。(4)联系生活,积累运用。体现了学习情景的生动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关系的多维互动,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过程中,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主动积极地完成各种学习目标,并实现迁移、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
品德与社会---(1)预习(活动)导航,(2)活动探究:①合作活动②反馈展示③探究拓展,(3)自我总结。目的是使学生不仅学会主动合作探究、活动体验感悟,还要会学。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寻求合作、探究、交流和接受老师的指导。进而达到感情的升华,思想的碰撞,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社会价值观。
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学校网络资源信息平台、学校网络资源库。学校在完成校园网及班班多媒体工程的基础上,发挥信息技术处的作用,组织专门人员参加建立网络资源库的有关知识学习及培训,集中力量,初步建立了网络资源库框架,并对学校各办公室、各处室负责人及班主任进行了网络资源库使用培训,让老师们会使用、会充实资料、会下载资料。达到了学校资源共享。
构建学校、家庭信息共享、交流、互动平台。开发利用家校通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学生信息库。教师在家校通上向家长发布通知、学生表现、学习资源、学校事务。家长利用家校通下载学习资源、得到学生信息、和老师在线交流,学生利用家校通进行在线测试、登陆空中课堂学习。学校和家庭在学期结束进行阶段性成果交流、评选等促进了家校教育的互动。
3、总结提高。推出在课堂建构、策略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有特色有创意的课例和可供借鉴的富有创新意义的网络环境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学校利用专门的教科研研究时间对他们的做法、成功的经验、典型的案例进行总结、推广,让更多的老师学习他们的做法,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论文、课件、电教教材等资料整理工作。教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总结课堂教学实践情况,写出总结报告。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对理论学习成果和课堂教学建构成果进一步进行提高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总结研究,形成范式。
四、制度保障,创设良好实验氛围
实验开题后,我校由教科室组织,成立了校长曹其磊任组长、教科研领导及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实验课题组,这些成员都是在教育科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教师,他们热心教科研工作,又担任着课堂教学任务,对完成这项实验有扎实的实践基础。
我们学校较早地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和课堂教学研究进行了探索。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创新教育、德育教育都形成了特色,在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评价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为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 教学”打下了理论基础。多媒体进教室后,学校要求教师尽量利用多媒体上课,促进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同时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处,配备了专职信息技术管理员和信息技术员,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培训,教室信息达到了班班通,资源共享。这些都为实验的开展创设了良好条件。
学校结合教科研实际情况加强了课题实验管理。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了实验课题申报制度、学期考核制度(纳入年度考核)、实验课题管理制度、成果申报制度、公开汇报课制度、课题组长责任制。二是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管理。制订课题实验计划、总结做到三统一:统一格式、统一上交时间、统一检查。同时,每位实验教师随时用《课题实验工作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方法、收获、课例、经验、心得、教训、实验问题等。三是加强了评价管理。为了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并有效推广,要求实验教师除做好常规实验工作外,做到:一是推广自己的成果,利用说课、评课活动、公开课、研究课渗透课题实验成果。二是研讨,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实验心得交流、相互观摩、优质课评比、优秀论文、课例评比等总结、研讨、观摩、评比活动。学期结束除对实验情况通过汇报、检查资料、测试学生进行打分量化,同时将推广成果及研讨情况作为重点纳入评价考核。这样就保证了实验的顺利实施和进行。
总之,经过教师们的努力,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初步探索出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改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以人为本,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仅仅是起步,后面的路还很长。在实验中我们也有许多困惑: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验怎样才能在全体教师担任的各个学科中进行?怎样把我们的实验课题深入开展下去,使之效果更好?相信有困惑就会有研究,我们将把研究进行到底。
第二篇: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所谓优化课堂教学,转换过来是另一句话:高效率教学。这个“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 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
课堂教学应注意三方面的优化设计:1内容的优化。内容的优化无非在于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或许有人要问:大家手里 都是拿着同一本书,这个内容你怎么优化?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 的:教师在 明确教学目的、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应使其传授的知识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跳起来能将“苹果”摘到,同时,努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由此带动学生对其他知识的掌握。喻其谓,首先让学生跳起来摘到大苹果,并在摘的同时,抖动树枝,让其余已熟的小苹果自然落地,为己所得,做到挂其一而得其万。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跳摘苹果”。
如在学习“血液”时,三种血细胞的结构功能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我在教学中,精心给学生设置了3个问题:
1、红细胞偏少的人常面色苍白,头晕无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2、当我们身体某处受伤后,受伤部位周围会出现红肿现象,过一段 时间之后,红肿可能会自动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
3、当皮肤划破流血之后,过一会儿血就止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 基础上展开讨论。上述三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但学生必须在了解三种血细胞的作用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回答上述问题,这就使问题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讨论中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把问题与三种血细胞的功能联系起来,进而解决问题。
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并展开有效的讨论,把重点和难点像“众星捧月”般地凸显出来,使知识的传授,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媒体的优化。媒体的优化,就是在最需要媒体的时候,使用最恰当的媒体发挥其最大功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是越多越好,也并非简单地罗列重复,而是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又要防止媒体的“狂轰烂炸”,让学生无所适 从。
在学习“血液”时,为了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其组成,我采取实物观察的方法,而在学习三种血细胞时,由于较微观,我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显微投影与学生共同分析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为了弥补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的血小板,我利用挂图指导学生学习;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血细胞的认识,我播放了一段有关血细胞的视频,并通过表格对三种血细胞进行归纳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媒体多而不杂,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使学生对三种血细胞的结构有了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有效地辅助了教师的教学。3 语言的优化。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课,教师把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教师语言的优化,应做到:
1、表达的思 路要非常清晰
2、语言要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不含糊不清,3、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并对教学内容产生“海绵”作用。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我用了如下的语言进行描述:
如果将整个细胞比喻为一个大工厂,则细胞核相当于这个工厂的指挥总部,基因就存在于这个总部中,核糖体相当于生产车间,蛋白质就在这个“车间”里合成。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呢?总部(细胞核中的DNA)发出的指令到“生产车间”(核糖体)后,开始进行生产(合成蛋白质),这其中需要一个通讯员(mRNA)将“ 总部”的指令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生产车间”。
“通讯员”(mRNA)到达“生产车间”(核糖体)后,“搬运工”(tRNA)则把细胞中各种“原材料”(游离的氨基酸)运输到“生产车间”并连接起来。但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接合的顺序是非常严格的,怎样才能确保氨基酸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呢?——当“搬运工”(tRNA)把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时,首先要和“通讯员”(mRNA)对 “暗号”(碱基配对),如果“暗号”正确,氨基酸就在这个位置上“安家落户”,否则,这个氨基酸就要到其它能够与它对上“暗号”的位置去。氨基酸就按照一定的顺序被固定下来,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最终形成蛋白质。
那么,“通讯员”(mRNA)是怎样接受并传达“指令”(遗传信息)的呢?“搬运工”(tRNA)与“通讯员”(mRNA)之间又是怎样对“暗号”的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两个问 题。
教学表明,这种生动的讲解既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盎然,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无论从事哪个学科教学的教师,都应具有驾驽语言的高超技艺。不仅将自己的教学语言作为根据教学内容,清楚、准确地传授知识的工具,而且应该达到生动形象、化难为易、化无形似有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优化课堂教学,远非上述的三两点,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一个教师,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一步一步地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
浅析网络环境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机网络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同传统教育相比,计算机网络教育更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媒体的不足,丰富了教育技术的内涵,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孩子对于网络更是兴趣盎然,在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情况下,如何在课堂这个主体空间内,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得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的事情,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它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
一、网络环境下,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难以摆脱“以教为主”的陈旧模式,即使“演示型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也是如此,很少考虑如何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许多学校已经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一人一机、宽带上网、多媒体教学平台灵活互动的方式,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例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创设最佳情境和最佳学习环境: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操作多媒体电脑利用故事导入,学生观看“两只小兔去果园摘苹果和梨的动画场面”(并配有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摘下的苹果和梨个数不同,从而创设了“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气氛,提出了“哪种果子多?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什么是周长”中,我通过课件将学生非常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引入课题,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丢失的物品周围的脚印,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了什么是周长,整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全班一派生机,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网络环境下,创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机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是被动的教育信息,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提出,使互动式信息技术传播手段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借助计算机,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阅读下载网上信息或调用网络学习软件来进行学习交互活动。在这种互动活动模式下,学生可自己安排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资源来进行学习。
例如:“简单的数据整理”这节课是最简单的统计知识,也是即将学习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基础。统计知识在小学阶段由浅入深,为了让学生了解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统计的作用,渗透统计的思想。首先在课前,我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什么是统计,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整理的数据可以用哪些形式表示”、“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哪些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向网络信息技术求援,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或调用学习网站来进行学习交互活动。然后在课上,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信息、整理信息;接着通过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展示交流、发布信息;最后让学生进入教师提供的学习网站中实践应用、反馈评价、创作作品。正是在这样的网络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课内发布信息、课后拓展延伸三个学习层面,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又如:在数学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利用七巧板进行“创意拼图”的教学环节,许多学生拼出了有创意的作品,如:海上钻石、行进的小人、开放的花朵等等,为了在全班展示这些优秀的作品,我利用了软件中“屏幕广播”的功能,把学生的创意作品逐一调出一一进行展示,让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在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上网搜索“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利用这个功能把学生网上搜集到的“交通标志牌”、“家具图片”等许多资料,调到大屏幕上并广播到学生电脑上,实现资源共享。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网络环境下,老师可以灵活地对学生在电脑上做的练习进行评点批改;也可以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通过网络的“远程控制”功能或“语音对讲”功能,悄悄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就是网络的优势。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在机房里往往好动,老师讲课时就可以通过“屏幕肃静”功能,使大家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老师身上。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方式要求回答问题,在网络上老师可以很快捷地发现举手的学生。这些功能的使用可以使课堂更加的有序,管理更加灵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网络环境下,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教育经受着巨大冲击。今天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思维更加活跃。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开放的信息网络,已成为我们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
网络环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无限开放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上网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并且要会传递、处理和应用这些资源。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上网利用“百度”、“搜狐”等中文搜索引擎搜集与圆相关的资料,结果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大量资料,我引导他们从资料中认真进行筛选,最后形成了“研究圆的科学家”、“圆周率的知识”、“生活中圆的图片”几个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了。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能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信息技术素养自然就得到了提高;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有时需要学生用绘图工具画出一些图形,这样他们的软件使用水平和绘画水平就得到了提高;在网络资源的收集处理过程中,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特别是在一些数学游戏性的练习中,由于虚拟了一定的场景和情节,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购物》一课时,使用了一个“虚拟购物”的网络课件,给学生定额的虚拟货币和信用卡,让他们去商店购买学习用品,购物时他们可以选择各种质量和价格的商品,也可以选择不同的付款方式,最后师生一起来评一评“谁的东西价廉物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市场意识都会得到增强。
四、网络环境下,革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这个生动的个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教育平台、教育资源、教育手段的独特性,导致了教学模式、教育方法的不断变革。
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需要承认的是:学具和教具由于可以直接动手操作,所以学生都比较喜欢,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许多教学中涉及到的学具教具很难准备,在网络环境下,用二维或三维的物体图形来代替教具和学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灵活拖动课件中的物体图片来进行摆放,也可以利用三维动画来研究几何形体,这就是网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用语言交流,媒体单一,学生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逐渐被动的掌握知识;而网络环境下,学生主动参与、协作探究,自主掌握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有限,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学生只能掌握有限的知识,理解也是有限的;而网络环境下,由于高速上网,全球漫游,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生知识的建构基础就非常宽广,从而更能透彻的掌握教学难点。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通过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让学生独立操作,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等工具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其它的平面图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拼剪成长方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拼剪成正方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拼剪成三角形,学生在剪剪、拼拼的过程中欣喜地发现了平行四边形与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当个别学生感到困难时,点击“帮助”按钮,电脑会做出提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正是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了提升。
总之,网络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应用多个层面的深度变革。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它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宋洛中心学校:周子静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摘要: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所谓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有助于师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师生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适应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实施网络教学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教育所需,教师要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转变观念,投身于网络教学中。
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如何将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网络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而这一切,都源于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性。
1、探究生成性。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创造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自主学习,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探索新问题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被那点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
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2、友好互动性。传统教学,虽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在一个空间,但在教学中相互之间的交互却极为有限,教师没有办法去实施学生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广播式作用,学生很难有机会系统地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同班同学之间就学习问题进行的交流也是极少的,更不用说和外地的学生交流与协作;网络教学的设计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互助友好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以向提供网络服务的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技术而实现,可以在网络上讨论任何问题,于是学生不仅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消化和吸收;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自由进退、自主构架。
3、自主创新性。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让他们读相同的教材,听相同的讲授,参考相同的资料。教学的各种措施都是在同化人性,习惯于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来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可能完全获得满足,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即使是进行个别教学,也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为个别学生提供帮助。网络教学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在学习的进行中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利用网络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加讨论及获得在线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此外,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如专题网络、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题新闻、专业化的电子杂志等,这些网上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1、教师的创造性。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因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或无从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他可根据网上资源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时借助于多媒
体网络技术,老师的备课实质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思考者所具有的一切本领,经过这样一个准备过程及其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已的职责。
2、知识的整合性。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可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互动的合作性。这里的合作包括教师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技术建立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而且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从师生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易建立同学或共学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教师后学于学生的情况。因而,向学生学习,把学生视为亲密的合作者,成为现代教师应具有的非常重要的观念。从学生之间合作关系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三、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
根据教学实际,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在教学中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灵活应用。
1、演示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向学生演示各种教学信息,它们可以是教师装载的CAI课件,也可以是来自校园网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
由于网络能够传递和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我在教学“文字信息的处理”这章内容时,首先进行一系列的演示活动,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最后个别指导。除此之外,我还充分利用有关教学光盘、学习软件等进行演示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在这种模式中,网上的教学信息一般可分为四类:最简单的一类就是将有关的板书内容、教学挂图、实物模型等通过电脑处理后传递给学生,相当于一台高效率的、可灵活控制的投影机;第二类是各种场面的模拟,如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面貌、重大事件、交际活动等,使学生在教室中就能体验到与实际情况相类似的情境;第三类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如数学中的多面体的截面;第四类是在实验室不能或不易完成的,如科学课上植物的生长过程,生物的遗传规律,影响学生健康的实验,费用很高的实验,在实验室中无法看清的实验等。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直接延伸,但教学中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展示学生看,教师通过网络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被动地位没有改变,网络的教学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但由于教学经费、教师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模式仍将是学校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2、创设情境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了一种可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与情境。在一个教学主题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的探索、思考与解决的活动。例如:在我给同学们上flash课前,先问他们喜欢不喜欢看动画片,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再提问:假如你是一个导演,让他们自己来做的话,打算做什么动画片?让他们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创意,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构思,再根据目前已掌握的知识,看看要完成自己的作品,还有哪些不能克服的困难,哪些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哪些又是自己不能解决的。然后我再针对他们的需要,分组讲解Flash使用中的一些技巧,这样,每个学生都是带着问题在听课,所以知识接受的也特别的快,这种学习既不是简单的激趣,也不是简单的好奇,他们正是一个个的“导演”,在编织着自己的梦,在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同学们在这种情境下,在一种争取最好的想法及好胜的心理愿望和热情下,认真的设计,并在设计中学到了本课应该学到的计算机操作。
3、信息收集整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
导学生通过查询网络所提供的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点,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我在教“信息的获取”这部分内容时,为鼓励学生更好掌握“双基”,利用网络资源,要求学生在网上下载语文、数学、英语等资料,然后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上网下载资料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还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了文化课程。进而要求学生利用下载的资料,结合教材中的的“结合实践课题”制作一张漂亮精致的校报时。通过实践,使同学们更加熟悉文字信息处理的有关操作,即培养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审美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信息社会,知识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的知识,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已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反,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出新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分析、组织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此外,这种模式有利于跨文化的交际,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各国信息与文化的条件,促进了学生对外国文化与文明的了解,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很难提供外国文化环境的缺陷,使学生能将所学的语言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融合,从而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并有助于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
4、个别化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和兴趣爱好,利用电脑软件和网络上的虚拟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类似于聘请高水平的家庭教师,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加入“网校”学习是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的较好途径,它使普通的学生可以得到名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使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信息。这些网校对学生提供的教学服务一般包括各科学习材料、各科教学答疑、复习指导、考试测验、学习交流、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论坛等内容。但目前的网校并未充分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优势,许多只是传统教学在网络上的简单延伸,绝大部分都是为应付考试服务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网校也将会更加符合当前的教育要求和形式。
新型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虽然现在具备网络教学条件的学校还不多,许多学校还未联网,甚至根本没有计算机,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硬件价格会越来越低,加之素质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投资日益加大。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会日益推广和普及。硬件的到位是很容易的,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但关键问题是软件和人员的建设跟不上,教育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要实现素质教育,观念要先行。如果这种新型教学的硬件
条件已经具备,我们首先应在信息技术课上实验起来,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整体推动,各个学科逐渐融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目前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创设教学模式。
教学应有一定的模式,但绝没有定式,贵在得法。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应在课堂教学中,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以课改精神为依据,立足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把信息技术教育落到实处,让我们的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2] 嘉格伦.《网络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3]《教育技术研究》2001年第二期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常州市博爱小学王婷
内容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进程,以及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同样具有着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的特征,从而使两者的融和变的更加容易,信息技术作为美术教学的辅助媒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优化了美术的教学环节程。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网络和现代教育的关系变的越来越紧密。网络技术为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网络教学确实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它使教学变的多缘化,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美术课自主性
本文主要以《迷彩服》一课为例,谈谈网络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动物的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运用画图程序设计图案,并结合多种工具(复制、粘贴、旋转等)为动物设计一套有创意的、独特的迷彩服
3、情感目标:感受到电脑上画画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知识以及几种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能为动物设计一套有创意的、独特的迷彩服
三、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迷彩服、优秀学生作品等)、专题学习网站(图文并茂式的学习资源,动物相关图片资料)
生:课前收集动物资料、图片,并进行整理。
四、教学设计
一、认识迷彩服
1、上课了,教师身穿迷彩服走进教室,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穿的是什么服装?
(迷彩服)板书课题。
2、迷彩服和我们平时的服装有什么不同?(有彩色花纹)
板书:彩色花纹。
3、别看老师现在穿着迷彩服很精神,如果换一个环境,又会有怎样的效果
呢?课件出示一片大森林,并站到森林背景中,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迷彩服。
二、发展阶段
1、教师过渡语:哦,原来这种迷惑敌人、有彩色斑纹的就是迷彩服!动物们
也有自己的迷彩服。很多动物身体上有各种美丽的条纹斑纹。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动物的迷彩服最美丽或者最独特?
2、通过课前收集整理动物图片资料,学生自己带着图片上来说说自己印象最
深刻的动物迷彩服。
三、欣赏阶段
教师过渡语: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发现:动物身上自然形成的斑纹有的是条纹状的、有的是块状的,有的是点状的,有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有的就是看上去漂亮,吸引注意。这儿还有同学们设计的吸引人的动物迷彩服,想看吗?
1.陆地上的动物先来了,你觉得哪件迷彩服设计得最有创意?(课件出示鸟、鸵鸟迷彩服)
(小鸟的迷彩服全是用树叶设计的,很有创意)
师:这几件迷彩服都是结合生活环境来设计的。板书:(生活环境)那我们可以用画图里的哪些工具画呢?(用直线、曲线工具)
师示范画法,用直线和曲线画树叶,再结合复制、粘贴组成图案
2.海洋里的鱼儿也穿着迷彩服过来了,你们看谁的最漂亮?(课件出示多套鱼的迷彩服)(点、线、面装饰的那条鱼漂亮)
板书:点线面
3.通过欣赏这么多动物迷彩服设计,我们学习到了很多设计方法
A. 可以结合生活环境来设计(手指黑板板书)
B. 可以用点、线、面组成漂亮的图案来进行设计(手指黑板板书)
四、尝试阶段
教师过渡语:下面我们自己来当一回小小服装设计师,到专题网站里为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套有创意的独特的迷彩服,设计时注意以下几方面:(课件出示要求)
1.设计与众不同,有创意。(不受动物自然形成的迷彩服限制)
2.图案清晰,漂亮,运用多种画图程序里的工具表现
3.色彩搭配基本协调
教师巡视辅导,必要是进行示范。示范一些技巧
五、展示评价
教师过渡语:谁觉得自己可以拿最佳设计奖?
1.先自己评评自己的作品(最满意的在哪里?)
2.再请其他同学评评(他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哪里?还能给他提些建议吗?)
3.教师做简要点评
对于勇于表达自己想法的鼓掌表示肯定
师:你们说得太精彩了,今天我们设计的动物迷彩服图案还可以做成头饰(出示范作)你觉得还能做什么?
生:装饰画、包装纸……
一、利用信息技术,使得美术课更完美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我对学生的分析,我认识到学生对于迷彩服并不陌生,但对于迷彩服设计还是比较模糊的,而且往往只会为教材中的几种动物设计,所以要只通过简单的教材让学生设计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而网络技术为学生了解更多的动物图片及知识提供了技术平台。信息技术的形象性、生动性、演示性,可操作性以及交互性为迷彩服一课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二、利用网络创设情景,优化美术欣赏环节
(一)在美术欣赏方面,现有教材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美术欣赏的需求,尤其是本课主要是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料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因此我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美的氛围,在专题网站中为学生提供了数十种不同的动物资料图片等。
1、搜集与整理,为搭建一个虚拟的“动物世界”网页搜集素材。首先我以现有图片资源库为基础,以网络资源为辅助,筛选出适合学生的内容,搜集动物文字知识资料(如:动物名称、动物生活习性、动物特征等)构建了一个小型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资源库。
2、以资源库为依托,运用powerpoint等工具加工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简单的动画、声音、影像以及丰富的图片。形成了一个多维立体的感知环境,大大加强了课件对学生的感官刺激。
3、美术欣赏在这在这种环境下,由课本中的十多幅图片丰富为数十张图片、多个动画,丰富了知识的感知量,加强了通欣赏激发兴趣的作用,促使学生的美术
欣赏能力得到提高。
4、在课件中有意识的渗透本课的知识点:动物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表现方式等。有意识的提高重点知识在课件中的出现频率,促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初步感知知识点。
三、信息技术网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简单的图片书本画笔和纸张不能充分的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单方面的展示和个别学生的实践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动物迷彩服设计的兴趣,单一的师与生的课堂教学环境难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了解动物知识,自主探究知识提供了信息平台,学生通过可操作性的课件自主探究动物知识,利用虚拟的网络学习环境呈现知识的多样性,获取知识的自主性。
(二)信息技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了一条无形的桥梁,在此环境下,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作用。我采取走到学生身边的方法与学生进行近距离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指导学生研究问题。利用网络反馈、展示的方法,使学生自主获取的不同知识、感受,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相互传播,促进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变为知识的研究者、传播者,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四、运用电脑绘画,提高学生美术实践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动物基本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电脑作为学生实践的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借助这种优势教师可以对课堂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优势一:方便快捷。本课我事先创设一个包括多幅动物外形图片的网页,学生打开图片,点击鼠标进行加工处理;避免了以往工具准备上的繁琐,以及学生操作中的复杂。
优势二:省时省力。电脑绘画方便学生大面积涂色,方便学生修改;电脑绘画有效的避免了以往学生在涂色练习中的时间长、易出错等弊端;并且有效的解决了过去儿童绘画中“磨破橡皮擦不净,涂上颜色甭想改”的老问题,使得绘画变成为一种“轻点鼠标一挥而就,移形换色随心所欲”的新形式。
优势三:便于交流。本课中我利用网络为学生搭建起了一个便于交流的环境,学生可以查询参考任何一个小组的绘画情况,比如:某一小组绘画中出现分歧、遇到难点;教师得到反馈后,利用网络来广播其他小组的绘画进程,便于学生借鉴
参考;在网络环境下的电脑绘画,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同时也便于教师进行查询学生绘画情况,方便教师掌握课堂节奏,方便教师促进学生交流。
电脑绘画的优势还很多(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节能环保,变静为动等等)如今就不一一列举,针对本课我只做了如上的尝试。
五、丰富课堂的交流形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一)利用信息技术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等特点,来创设美术课堂中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1、优化自主性评价(如:某学生在对其作品进行自主评价的同时,教师利用网络广播,使同学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其作品。)
2、优化相互评价(如:当学生们对于某幅作品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广播本作品、相关知识点、相关其他作品等方法,促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评价的内容。)
3、优化小组评价机制(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合作的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组内、组与组之间的评价,加深学生对于实践的认识,反思自己的能力。)
通过信息化网络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实践表明,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手段的先进、效率的提高,它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与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它拓展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空间,更打开了学习思维的闸门。它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接触电脑网络的机会,更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的工具,增强了学习的能力。
通过整合充分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进辅助美术教学,不仅是教师操作,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顷刻间变成画面,成为作品。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自信心的途径。参考文献:(1)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