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心一意谋发展 真情为民办实事
一心一意谋发展 真情为民办实事
——徐家坪镇党委、政府先进事迹材料
徐家坪镇位于嘉陵江畔,略阳县城以西18公里处,宝成铁路穿镇而过,全镇辖18个村1个居委会75个村民小组,3228户14077人,全镇总面积204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16257亩。该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境内没有工矿企业,道路交通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民增收步伐缓慢。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政策机遇,同心同德,共谋发展,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促落实、保增收,使全镇经济社会在短期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9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5783.2万元,较上年增长70%。社会固定资产方面,年初计划投资1028万元,全年实现投资4727万元,较年初计划增加近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0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幅达到31%。
一、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党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镇党委、政府面对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深刻认识到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干部是关键。只有拥有一支素质优良、作风扎实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才能促进全镇的快速发展,才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镇党委首先从班子自身建设做起,建立了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议、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和分工负责的工作制度,明确了领导责任,定期碰头通报工作进度,不断增进了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着重加强了制度建设,狠抓了干部日常教育和管理,注重开展工作督查和定期考核,实行每半年对镇村干部进行一次考核,年底兑现奖惩,较好的调动了 镇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和党员联系群众反映民情三项载体活动,使党员队伍的整体作用得到更好发挥。镇党委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从抓学习、找差距、促整改入手,狠抓了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干部上班签到、请销假、问责问效和失职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落实。随着干部作风的明显转变,老百姓真切的感受到干部和群众的距离近了,关系融洽了,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了,镇党委、政府真情为民和干部作风优良的良好形象逐步树立起来。
二、抓产业,调结构,促增收,全镇经济实现明显增长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保增长就是保民生、保增长就是保稳定的工作理念,立足镇情实际,积极挖掘增收潜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强化富民措施,使镇域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实现了大幅攀升。突出抓了烤烟、养殖、劳务输出三大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农户发展葵花、中药材、蔬菜、干果等特色产业,加强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信息和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为壮大农业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2009年全镇种植烤烟2487亩,较上年净增855亩,烤烟总产量达到32.33万公斤,实现收入368万元;生猪存栏6517头,出栏9205头,乌鸡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农户发展养殖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由养殖大户牵头先后申请成立了略阳县清水乌鸡养殖和众信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间作套种的办法,全 镇栽种葵花3924亩,蔬菜2612亩,中药材36351亩;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785人次,估算实现货币收入1390余万元。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依托集贸市场带动和本地资源优势,扶持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产品流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31%,达到3360元,实现大幅攀升。
三、抓机遇,搞建设,促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徐家坪镇是略阳县5.12重灾乡镇之一,受灾面大,重建任务十分繁重。镇党委、政府面对压力和挑战,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于2008年底全面完成了全镇1276户群众灾后建房任务,确保了灾民安全过冬。在搞好灾民建房工作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申报了一批灾后恢复重建和国家扩大内需项目,为全镇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9年,根据形势任务需要,该镇及时转移工作重心,将2009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实行项目包抓责任制,明确了每个项目的牵头领导、包抓干部和完成时限,建立了周汇报和不定期督察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09年5月该镇完成了六个集中安置点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2009年底实现了15.5公里投资573.5万元的徐木路A标段建成通车,投资280万元的B标段将在今年5月下旬全线贯通,届时将全面结束秦河片区6000余名群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行路历程。争取天津援建资金和部省共建项目资金397万元实施了徐家坪村上坪、街口村和朱儿坝村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争取代赈 资金41万元建成了明水坝平板桥,投资151万元的药木院村张家坝西汉水大桥已于今年初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当地群众行路难、过河难的问题。争取烟草、代赈、电力等部门支持和社会力量援助,先后实施了投资166万元的大水沟、邓子院烟田机耕路工程和张家庄烟水配套工程;施工完成了猫儿沟、街口、二房山等九处人饮工程;顺利完成了明水坝、二房山两个村的农电改造,保证了农户的用水、用电需求。抓住天津援建、红十字会援建等机遇,于2009年5月建成了投资363万元的徐家坪区域性敬老院;完成了总投资达1032万元的徐家坪镇中心小学、秦家坝小学、药木院小学校建工程,投资848万元的徐家坪初级中学校建工程也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60万元的徐家坪中心卫生院建设工程竣工,全镇新建10个、维修7个村卫生室和新建3个村级活动场所均已投入使用。据统计,2009年该镇共实施完成天津援建、中央财政灾后重建、以工代赈等建设项目39个,建设投资总额达6300万元。2010年以来,徐家坪市场建设、徐木路路面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开展。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建成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群众对基层组织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是抓安全,保稳定,促和谐,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保持安全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既是确保全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群众的迫切需要。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工作理念,在全镇深入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加大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坚持 按月排查矛盾纠纷,镇村调解组织及时予以调处,化解理顺了群众情绪,全年共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76起,处理治安案件12起,较好的维护了社会稳定。加强了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镇参合人数达到3060户12378人,参合率为98.8%。有效预防了甲型H1N1流感、狂犬病、猪蓝耳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蔓延。全面完成了中小学校建工程,按政策落实“两免一补”资金20万元,实施了蛋奶工程。更加关注低收入人群生活,按时足额为62名五保户和618户1604名低保群众发放了生活补助金共计94万元,陆续给困难群众发放棉被74床,救灾粮8万斤。建成了明水坝、上坪文化体育广场两个,秦家坝农民文化书屋一个,信息化示范村8个,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回顾过去,徐家坪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大胆开拓进取,真情为民服务,取得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成绩,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好评,也树立起了团结协作、开拓奋进、为民办事、作风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形象。有了这些良好的工作基础,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该镇干部群众一定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共谋发展,这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一心一意谋发展
一心一意谋发展,废寝忘食只为民——记淄博张店区商家村村党总支部书记宓崇春商家村,地处张店东郊,位于309国道与102省道交汇处,南靠胶济铁路线,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现有农村人口2568人,党员130人,村庄占地约610亩人,均耕地0.5亩。现有居住楼房40栋,村内民营企业30余家,形成了以化工、商贸、物流、水泥制品为龙头,纸制品、服装纺织、储存以及高科技产业为一体的多元化经济发展体系,人均纯收入9600元。商家村两委紧密围绕在杏园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领导周围,开拓进取,大力发展经济,促进文明。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村”“淄博市民营企业发展先进村”“淄博经济强村”等荣誉称号。
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商家村还是淄博市出了名的贫困村,老百姓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其他的就更不用谈了。如今,整个商家村发生了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商家村村党总支部书记宓崇春!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虽然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是巨大的。宓崇春就是整个村居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关键人物。每每提到他,村民总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夸耀,仿佛宓崇春才是整个村最值得骄傲的。
高瞻远瞩,创致富之路
宓崇春,1966年出生在商家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参军,有幸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锻炼了4年,并荣立三等功。1986年,20岁的宓崇春不对退伍之后,通过招考,回到了商家村,并且当上了“经济合作社社长”。这么年轻就当上了村干部,很多村民心里不服气,甚至有点轻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面对村民的不解和质疑,宓崇春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干出个样来,带领村民尽快走上致富的道路。
上班第一天,宓崇春通过查看村里近年来的经济报表发现,这些年村里经济完全处于负增长的状态,并且欠下大量的外债,村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因此他深深地意识到,商家村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要尽快让村民脱离贫困。通过近两个月的走访与考察,宓崇春提出了“发挥区位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的商家村的总体思路”。
那时的商家村土地很多,村民全部靠种地为生,一年下来,仅够一家人吃饱饭,根本攒不下钱。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遍地都是机会,只要能够抓住机会,便能把握住通往成功的钥匙。当时村里只有一个瓦厂,还是半死不活的,其他没有任何企业,为了挖掘商家村的潜力,宓崇春整合了村里的小建筑队,将一个个的“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开始承接一些大工程,还组织成立了涂料厂、石料厂、石灰厂等十几个企业。一时间,村里各种各样的企业遍地开花,村民也不再天天在地里埋头苦干,而是穿上了工作服,来到了企业打工。种着地,打着工,村民忙得不亦乐乎,宓崇春也没闲着,他时刻关注着市场的动态,为这些企业提供方向上的支持,让它们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为村民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与此同时,宓崇春还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主,加快商家村的经济建设,通过制定一系列“你发展、我服务”的优惠政策,并在多方努力协调下,使许多企业纷纷落户商家村工业园。企业落户后,宓崇春又忙着给予他们技术上的一系列支持,专门从北京聘请高级知识科技人才现场指导技术工作,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迄今为止,工业园内已有30多家企业,实现年产值20多个亿,村集体年收入600多万元的高记录。招商引资,不仅发展和壮大了商家村的经济,并且实现了本村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和极大地带动了三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筑巢引凤,这一思路无疑让商家村人端上了“金饭碗”。
抓“旧村改造”契机,加强公益投资建设
进入到2000年以后,党中央开始下发农村大规模实行“旧村改造”的政策,并给予一
系列优惠条件和超额补偿。宓崇春便以此为契机,在坚持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顺利地开
启了以“旧村改造”为主线的新农村建设。2005年,在第一轮的旧村改造中,他带领乡亲
们拆迁了包括原村委大院在内的27户村民住宅房屋,共新建住宅楼13栋,使全村80%以
上的村民都搬进了设计合理、配备完善、宽敞明亮的楼房,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公益事业的投
资建设:
——投资260万元,建设“省级规范化幼儿园”一处,解决了全村幼教难的问题;
——投资近400万元,建老年公寓两栋,公寓单独设有伙房,卫生间等,水、电、暖配套齐全,使全村66对老年人有史以来住进了配套完备的老年公寓,充分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投资150多万元,建设800多平方米的村卫生室,配备5名医护人员,除免费为村民查
体外,还使村民小病不出村,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投资380万元,对全村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并按照“五化”标准进行了美化、绿化;
——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4座供热站,彻底解决了村民冬天供暖问题;
——投资420万元,建起了占地80亩的公园,内有1000多平方米的大理石广场,广场内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门球场、体育健身广场等,并建有大戏台、排练房、艺术
长廊、凉亭、假山及各种树木的绿化;
——投资24万元,购买了一辆“新型大客车”专门接送学生;
——投资200万元,为南区600多户居民安装了天然气;
不仅如此,宓崇春还针对村里每一年龄段的村民进行福利补贴,范围上至小孩,下至老
人。商家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507位,每人每年都能领到3200元的养老补贴;45-59岁的村民204人,每人每年能够领取2400元的养老补贴;针对孩子,3-6岁的孩子可免费入
学,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对于考入大学的学生,村委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鼓励他们
好好学习。2011年,由于村里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宓崇春决定再投资1400多万,建设9
栋老年公寓,共357套,总面积约16000平方米左右,使全村60岁以上老人均住进公寓。
十多年来,宓崇春作为一名具有远见卓识的村居领导人,日日夜夜考虑的全是商家村的发展,如何繁荣经济,如何改善民生„„他的最终目的就是建设一个富裕和谐的商家村。村
民们一天天目睹着自己生活的切身变化,早已不再怀有当初对宓崇春的质疑和嘲讽,而是一
心一意地跟着他发展乡村经济。
紧抓党建不松懈,清正廉洁赤子心
商家村今日的发展能够如此日新月异,离不开一个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坚
持党建工作常抓不懈,锻造一支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做好“发展”这篇
大文章的有力保障,宓崇春正是深谙此理,才有了今日的商家村。
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宓书记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常抓不懈,并把党建工作和村居发展有机
结合起来,以传播党的方针政策为重任,积极推进民主建设,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目标,最大限度的凝聚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如此
一来,不仅增强了党在基层的凝聚力,迎来了村居大跨步大发展,而且带出了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领导班子。此外,宓崇春还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收听、收看远程教育,严格落
实“三会一课”、“民主评测”等制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而且他还要求党员干部求真
务实、真抓实干,要树立起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对于村居的发展既要“大手笔做文
章”,又要“于细微处下功夫”,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结合商家村的实际并借鉴
先进的工作经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发展战
斗堡垒作用,以一流的党建促一流的班子,以一流的班子促一流的服务,以一流的服务促一
流的发展。作为班长的宓崇春,在具体的工作中,更是率先垂范,并做到“五个坚持、五个
带头”、即坚持思想领先,带头学习政治;坚持民主集中制,带头执行决议;坚持廉洁勤政,带头执行制度;坚持率先垂范,带头苦干实干;减持股安全大局,带头搞好团结。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措施,认真落实,在干部内部实行责任制,使村里上下出现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虽然各有分工,却坚持做到分工不分家,分工不分心,分工不分力,你丢了我拾着,我掉了你捡着,相互支持,拾遗补缺,相互协作,形成了一心一意搞建设,众志成城谋发展氛围,真正发挥了领导班子的堡垒作用和带头作用。
鉴于宓崇春在商家村上任后的突出表现,2008年12月,他获得了市委宣传部、老龄委、市电视台颁发的“孝感淄博十大模范人物”以及市电视台的“淄博十大孝子”荣誉称号;2011年1月27日,《联合日报》登载的“2010年影响山东风云人物榜”中,宓崇春名列第10名;2012年,宓崇春又入选第五期“山东好人名单”,名列第2名;2013年,在全省举办的政工职称考试中,宓崇春又以优异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嘉奖。
商家村的发展,离不开宓崇春每个废寝忘食的日夜,但他一直信守着自己最初的承诺:“一定要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一定要让村里的每一个人都过上好日子”,也正是因为他的执着努力,才有了商家村的今天。相信未来的商家村,一定会在宓崇春的带领下,继续大跨步地向前奔跑!
第三篇:苦干实干谋发展 一心为民办实事
苦干实干谋发展 一心为民办实事
郝家桥镇王家嘴村创先争优事迹材料
王家嘴村是一个回汉群众聚居的老灌区村,全村共有16个自然村764户3076人,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66%。近几年来,村党支部立足本村实际,围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使王家嘴村形成了以设施农业、草编业、建筑业和废旧金属收购加工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攀升,从2006年人均不足2000元到如今人均达到5800多元。
“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农民才能信任你、支持你、跟着你”,这是王家村党支部一人班人的共同认识。王家嘴村人多地少,如何才能使农民尽快富起来,这是摆在村支部一班人面前的首要问题。在通过深入调研后,村支部形成了共识,要不受人多地少矛盾的制约,实现快速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是在提高土地效益上下功夫,一是在发展二三产业上找出路。王家嘴村群众有种菜的传统,但收益却一直不高。村党支部经过认真分析后,得出结论:大田菜上市是正是菜市饱和期,价格自然低,只有发展反季节菜,才能提高收益。有了这样的认识,村党支部果断决定发展以二代日光温棚为的设施农业。路是想对,可群众不接受,为了让群众看到效益,村党支部首先号召干部和党员发展,还组织群众多次到青铜峡、玉泉营、银川等地参观学习日光温棚蔬菜种植技术。当年的发展就有了成效,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积极性一下就高了,在短短2年时间里,全村日光温棚就发展到了6000多间,年创收200多万元。本村的土地不够,尝到甜头的群众自发在吴忠东塔乡、红寺堡开发区等地 承包了500多亩土地发展日光温棚,户均又增收2万元以上。2008年,村党支部又积极争取自治区农牧厅资金支持,率先在王家嘴新建了第5代高效日光节能温棚技术示范项目200亩。为了使这一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成立了王家嘴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合作社不仅负责指导群众病虫害防治,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还在工商部门注册了蔬菜商标,统一为群众销售蔬菜,保证了群众的利益。村党支部认识到一条腿走路,始终是走不快。为了加快群众致富步伐,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立足本村实,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王家嘴汉族群众有草苇编的习惯和技术,村党支部就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多方协调,成立了草编园区和协会,鼓励支持大户带小户发展草编产业。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草编来迅猛发展,从1个园区发展到3个专业园区,从业人员达到500多人,年产值达到1560多万元,成为群众又一增收支柱产业。郝家桥镇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废旧金属收购加工集散地,王家嘴村也有一些人从事旧金属收购,但规模和效益一直都不大。为了加快这一产业发展,村党支部把这些从业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一个专业协会。没有地方、资金,村党支部就想方设法给解决,在村党支部的努力下,王家嘴旧金属收购从无序盲目发展到规划化、正规化发展,成为引领全镇旧金属收购加工产业的排头兵。如今的王家嘴给外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产业多、老板多、富户多。村党支部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群众更加支持村上的工作,村上要建学校,一些老板和大户主动带头捐款捐物,村上修路修渠,群众更是积极支持。今年市上统一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面对人多宅基地少群众住房困难和历史遗留等突出问题和矛盾,在拆迁 和整治中许多农户受到损失,但没有一户拦挡,群众都自发参与到村上的整治活动中来,全村过去乱占乱建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不仅要让群众物质上富起起来,更要让群众精神富起来”。富起来的农民开始沾染一些黄、毒、赌丑恶陋习。为了在全村弘扬社会主义良好风气,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村党支部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了农民文化书屋、棋牌室、体育活动室,配备了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村党支部还以大户为主在全村建立了3家文化大户,为大户配备了功放、音箱、电脑和书籍,吸引周围群众经常参与活动。2008年在村上的支持下,王家嘴农民秧歌社活队和农民罗鼓队又成立了,平时群众聚在一起自娱自乐,逢年过节还参加市乡组织的活动,为各个单位活动演出,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同时还增加了经济效益。党支部通过一系列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使全村崇尚科学、健康、文明风气蔚然成风。
“自身硬才能理直壮面对群众、面对工作和矛盾”。村党支部认识到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更好地带领群众、服务群众必须不断加强支部自身建设。村党支部首先从制度建设上着手,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工作机制,村里大小事务,从不搞一人说了算、干部说了算,遇事都要与群众商量。多年来,村里的民主议政日、一事一议和民主理财等制度成了沟通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通过大家民主决议定了的事,全部能够顺利实施,群众对干部也更加信任和支持。“村干部要清白干事,必须要民主管理。”村党支部是这样向群众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于群众关心事,村党支部都要全面的征求群众意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也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村民大会、户代表会、村民议事小组、理财小组机构健全,工作到位,充分发挥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每季度按期公布全村政务、事务、财务情况,坚持每年专项审计村级财务收支账目。多年来全村无一起因群众对村上财务、村务管理不满意而上访一事件。
为了让干部要更地服务于群众,村党支部一方面加强对干部学历再教育,5名村干部有3名得到大专文凭,另一方面强化对村干部服务新形势下农村工作能力培养,全面实行分工负责和责任制,每个干部年初都要向群众承诺一年的工作,每季度向群众述职一次,接受群众的评议,促进干部工作。村党支部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村干部经常奔波在田间地头,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2007年,村党支部抢抓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利时机,多方筹集资金2万多元,解决了八个自然村淌水难的问题。2009年,又自筹资金107万元,争取交通部门资金71.68万元,带领全村群众迎难而上,完成了16个自然村16公里柏油路建设,彻底结束了群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的问题。对村里低保户党支部更是时刻牵挂在心,共发起爱心结对5次,资助人数64人,资助资金3万多元,全村共帮困结对80对。11队村民朱学成因病去逝,妻子李春梅不幸因车祸死亡,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三个孩子身上,为了三个孤儿生活有着落,村党支部多方为孩子争取生活抚养费5.8万元,又帮助建起了新房,解决了孩子的衣食住行问题。10队80多岁五保户杨月英,又聋又哑,常人无法与她交流,村党支部不仅每月一号按时将她的生活补 贴送到老人手中,还安排干部定期为老人打扫卫生,照顾老人起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村党支部认识到发挥好党员的作用,才能使支部更有活力。针对近年来全村党员年龄老化、结构失衡、发展不足的现状,支部把群众和党员公认的懂经营、善管理、致富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优秀青年作为发展对象,进行重点培养,突出经济能人、高素质青年、非党村干部三个重点,从而优化了党员结构,破解了本村党员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等结构失衡的难题。为了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积极开展各种培训,通过培训、引导等方式,提高党员致富的本领,使其尽快成为经济能人。目前,全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劳动能力的党员均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其中28名党员已成为致富能手。党员自己富了不算富,支部还要求每名党员都要联系一定户数的群众,帮助他们共同致富。草编党员大户杨立军在发展草编业上懂技术,会经营,而且很有市场意识。为了发挥他的优势,带领更多的群众一起致富,村党支部把他培养成为后务干部,由他牵头成立了草编专业合作社,使全村的草编业很快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村党支部不仅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也得了上组织的肯定,先后被评为灵武市“两强村”、银川市“红旗村”和自治区先进村。
第四篇:为民办实事,聚力谋发展
为民办实事,聚力谋发展
——记埇桥区政协委员、***村下派第一书记***
2006年11月6日按区交通局和区选派办要求,***下派到***村任第一书记。自任职以来,该同志紧紧围绕省委对选派工作“六句话”要求,怀着对农民的一片深情,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以村为家,履行职责,围绕根本强组织,一心为民办事实,凝心聚力抓发展,创建文明促和谐,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阵地---凝聚班子
***到村任职时,***村办公地点存在设备不全、脏乱差等问题,为改善办公和活动环境,***向局党委申请资金2000多元,为村里添置了文件柜,订做了制度牌及电视橱柜等设备,并组织村里党员,对党员活动室、办公室进行装修改造,整修一新,基本上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2009年初***村重新选址建村部,***又从局党委协调资金20000余元安装门窗和办公桌椅,现已投入使用。
在支部建设上,注重加强党员的管理。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和民主生活会,培养、提高党员素质;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的自律教育,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责任心。同时积极与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沟通,不断强化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完善“五个载体”建设,促进党建工作。一是“围绕党建抓经济,抓好经济促党建”,制定村级长远发展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从村党员构成出发,针对不同情况,制定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履岗情况在每季度的党员大会上进行座谈汇报、互相交流、1互相促进,至今为村民代理服务33起。三是落实村务公开和党员承诺制度,达到“六规范、一满意”,对承诺事项建立台帐,存在问题盘点销号。四是完善“双培双带”档案,落实具体措施,培养一批致富能手,通过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人员名单,***村由2006党员发展空白村变成发展党员先进村,2007年至今,***村就有名6同志加入了党组织,另外有10名同志被培养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五是建立流动党员台帐,发放流动党员证,明确责任人,外出党员每季度通过责任人向组织汇报工作,学习情况。
谋发展---帮民致富
针对部分村组农田状况,***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实施“一村一品”。在他的引导下,党员中心户郭继成率先示范,带动一批农户搞起了蔬菜种植。***积极争取“三增”项目资金40万元,在村原有基础上帮助村民新建蔬菜大棚100多个,面积达150余亩。协调贴息贷款30余万元,新建鸡舍10多个,养鸡100多万只,并与镇龙头企业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走“公司+农户”形式共同发展。同时邀请农委专家来我村进行两次讲座,发放传单500多份,与市农委签订协议,建立500亩棉花良种繁育基地。他还鼓励林业承包大户扩大经果林的种植规模。目前,风景树、油桃、吊瓜、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都有了一定规模,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尝到了甜头。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立足村情,开展招商引资。***和村两委一班人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村民张飞是一位多年在外打工青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有自我创业的念头。***在获悉这个情况后,多次与他联系,动员他回乡创业。在***的真诚打动下,今年初,张飞投
资近60万元建成菜板厂,共解决就业青年30多名。同时还帮助村民翟志礼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建成建筑钢材加工厂。在他们的带动下,先后又有3户在外务工人员、“双培双带”重点培养对象回乡创业。
办实事---心系群众
一年多来,抓住***镇“生态农业园区”建设这一契机,***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把4万元专项资金投在***村江庄村民组鱼塘,建成了鱼塘养殖兼休闲垂钓为一体的娱乐中心,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万元。2006年“村村通”工程在全区开展,***村的菜农们一直为“路难行”发愁,作为区交通局下派干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争取“村村通”项目,多次到局里协调为***村修了8公里“三横三纵”的公路网,并解决了配套资金24万元,改善了交通环境,使村民们真正走上了致富路,促进了***村经济发展。坚持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并重,推进新农村建设。2008年初,***村自筹资金积极争取省卫生厅扶持资金共30余万元,大力实行“四清四改”工程,改变村民的居住环境。
2007年7月4日,***受到有史以来的特大暴雨袭击,一夜降水达到168毫米,加之后来的降雨,***镇大部分洼区积水严重,***村受灾面积4000亩以上,***同班子成员一起走家串门询问受灾情况,积极组织村民生产自救2000多亩,并通过***镇民政部门向上级争取救灾资金,解决危房居住问题。和农委取得联系***村被列为惠农项目区村,07年秋种,得到良种补贴60000斤,村民享受了每斤0.7元的补贴,区农委进行了免费测土配肥,使村民真正享受了国家的惠农政策。去年年底和今年“七一”,他主动回单位汇报,牵线搭桥,对全村7名困难老党员进行了慰问,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和取得了群众对村工作的支持。
抓文明——促进和谐
一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也是选派干部要切实抓好的工作重点,***和村班子其他成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对村民进行教育,丰富村民生活,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组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二是推进农民民主政治建设,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村级大力开展“四民主,两公开”即深化和规范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坚持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保证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三是推进和谐村进程,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平安和谐乡村,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2008***村被评为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镇“岗责目标考核金奖”。
光阴如梭白驹过,不待扬鞭自奋蹄。***这位不尚空谈、务实苦干的年轻人深知前方的路还很长,用他的话说,“三年任期很快会过去,要做的事还很多。我要带着村两委一班人,把一天当两天使,踏踏实实多干事,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不愧于***村的百姓。”
第五篇:一心一意谋发展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调查
东方科技学院2009级英语1班,学号200941908115
东方科技学院2009级英语1班,学号200941908119
摘要:近十年来,长沙休闲农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由于休闲农业聚集区是以农民自有住房为乡村旅游接待场所,不少农家乐负责人普遍反映,即便在“不差钱”的情况下,也没法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因为土地问题无法解决。虽然我市休闲农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小而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学生:许湘陵子
关键词:休闲农业,辰午山庄,现状调查,发展局限
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是集吃住行游玩购于一体的新兴业态。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消费观念不断转变,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前景越来越好。近十年来,长沙休闲农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目前,全市现代休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共有休闲农业企业1592家,直接或间接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人,带动40多万亩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2009年,共接待游客1280万人次,实现收入18.2亿元,占全省休闲农业收入的47.8%。近年来,在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扶持下,长沙乡村旅游走特色经营之路,以其优雅的环境,独具特色的项目,浓郁的乡土气息名扬业界内,特别是以农家乐为代表乡村旅游更是被国家旅游局领导人称赞为:“农家乐起源于成都,发展于长沙”。今年暑假,我们通过走访辰午山庄和跳马镇石燕湖村的一些休闲农业聚集区,对长沙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作了一个基本调查,也发现了一些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一)辰午山庄概况
我们调查小组从万家丽路一直往南走,到了石燕湖路口转到跳马公路,过了跳马镇的三叉路口有指示,左边就是去辰午山庄的路了。当时正值炎炎夏天,我们沿着路旁栀子花的清香,来到了辰午山庄。这是一个看上去古老幽静的山庄,于四面环绕的青山间静静矗立,含蓄内敛,它如一位从古典诗词中走出的身着旗袍的女子,扑面而来的是满身的古风韵味。长沙县辰午山庄位于长株潭交汇的石燕湖生态公园旁,距离长沙市区仅30多分钟车程。辰午两字对应的龙马,合在一起寓意龙马精神,也代表了事业的朝气蓬勃。正是这样的精神的浸染让辰午山庄美名延续,成为长沙最有资历的老字号品牌。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看上去古老幽静的山庄,依山傍水自然景观极其优美,加上山庄在建设过程中,丝毫没有破坏周围年岁已久的林木,隔着青竹绿野品位着山庄古式建筑,纯手工的湘西吊脚木楼,全省唯一座最高的鲁班木艺八角亭,白瓷砖青别具一格,木质房梁立柱格外引人。古树、红花、葡萄架,清风摇弋,不同的风景演绎别样的韵味。独特的明清建筑,错落有致,现代化的休闲设备,跑马场与骆驼场,可满足不同层次的休闲度假及高档宴请的接待需求。鱼塘边,观赏游人闲情垂钓,混合养殖鱼类品种繁多,下钓时时有惊喜。走入靠近湖边供人休的长廊,葡萄架下,苍木林间的鸟叫声,山仿佛在水间颤动,水环山处流淌。山庄采用生态养猪养鱼与无公害蔬菜培育的方法,原汁原味的农家土菜让人赞不绝口。山庄的整个建筑整体上风格是统一的,充满明清时期古老中国的文化气息,青砖墙、黑瓦、青石门楣,木制的门柱和雕刻,青花瓷的座椅,古典的吊灯„„每栋建筑又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这些仿古出新的特色建筑,在秀丽山水中更显露出意蕴。新近落成的餐厅与卡拉OK厅威武气派,可同时容纳200人的大型团队用餐与娱乐。石狮,古松,古亭阁,一派古代武侠小说中的气派,正是 “龙飞甘露喜观万物皆春色,凤舞清香寻求一处胜桃园”。
(二)休闲农业聚集区概况
我们小组所调查的休闲农业聚集区由10-50个独立经营或联合经营的接待户组成,主要以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休闲农家等分户经营的方式接待游客,以农民自有住房为乡村旅游接待场所。跳马镇环境优雅,绿海无涯,绿的广,绿的深,绿的富厚,绿的专精,花香鸟语,水秀山清,到处是盎然绿意,葱茏生意,缓坡低岗锦绣万幅,古桩名木价值千金,特色彰显。与花木之乡美誉携手而来的,还有农家乐三百家,依托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休闲。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石燕湖村,重点整治村中的嵩山、新田、关刀村,村新貌美,吸引着水泥楼林中缺氧的都市人群,前来森林氧吧,借助城市绿肺,呼吸清新空气,享受自然野趣。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这次暑假我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对位于长沙县跳马乡石燕湖村的辰午山庄和跳马镇石燕湖村的一些休闲农业聚集区进行了调查。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区域特色
辰午山庄是长沙市休闲农业协会、乡镇企业局等重点发展的农庄。目前是4星级农庄、3A景区的特色农庄,新落成的餐厅与卡拉OK厅威武气派,可同时容纳200人的大型团队用餐、会议和娱乐。农庄有1080亩,投资一千多万。来到这里的游客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自然。这里倡导最自然的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这里养的猪不吃任何饲料添加剂,烹调后猪肉的味道可以说明一切。他们饲养了900头左右的猪,周末都会根据游客的需要杀一两头。在用餐时,我们也品尝到了经理刘晓强所说的美味。这里不仅猪肉是美味,山上的一千多只吃住在山里放养的土鸡就让游客有不少的冲动。就连40亩蔬菜基地的蔬菜也不用任何化学肥料,因为这么多的农家肥料派上了用场。山庄的所有建筑遵循“生态、低碳、自然”的原则,不破山,不添水。所有的建筑依地建设,保持生态园林的原汁原味。“山庄的设计都是老板张总在参观苏州园林之后偷学回来的。”经理刘晓强向我们介绍道,“不仅如此,苗木与园林栽培张总也是自学成才。园林中一些古老的树木不仅保存完好,还引进了许多新的名贵树木,比如罗汉松、红豆杉、竹柏等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里有红豆杉林一千多株,这样数量的杉林在湖南是罕见的。飞檐翘角,造型别致,这里有湖南省惟一一座纯手工的湘西吊脚木楼,全省唯一一座最高的鲁班木艺八角亭,木质房梁立柱格外引人。预计是准备将一楼用来住房,二楼喝茶,三楼观赏景色的。踏上观景台,辰午山庄的美景尽收眼底。
而石燕湖村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有舜帝南巡留下的舜帝石、关公跳马的跳马涧、南岳七十二峰的玉屏峰,有金龟岛、观音庙、昭山古洞、天鹅池、少奇先祖墓、明吉简王墓、五子登科树等名胜古迹,有地质学上著名的三亿年前的泥盆纪跳马涧系岩层标准组石,在这里发现过大量的鱼化石、石燕化石,石燕湖便得名于此。这里现已开发了篝火晚会、放烛心愿、跑马、飞索、游湖、赛龙舟、垂钓、生态潜水、生态科考、野生动物园、拓展训练等数十个独具生态特色的游乐项目。已建成的石燕湖山庄、融景宾馆等星级酒店,功能齐全,可同时接待 2000人会议和就餐,还可在休闲农业聚集区的农家餐厅享用原汁原味的农家饭菜,煮一壶土酒、采一把野菜,米汤锅巴、寻常小炒、农家腊味、别有一番滋味。
(二)发展局限
就此次暑假调查来看,休闲农业聚集区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由于休闲农业聚集区是以农民自有住房为乡村旅游接待场所,不少农家乐负责人普遍反映,即便在“不差钱”的情况下,也没法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因为土地问题无法解决。据了解,目
前新建的乡村旅游项目所使用的土地多是以租赁方式来获得短期的使用权,租来的场地让投资者们很没有“安全感”,连房子也不敢建,只能维持较为简单粗放的经营模式——摆几张桌子卖卖农家饭。因为单纯地卖“农家饭”,没有太多特色,很多农家乐陷入同质化竞争,就连一些四星级以上的农家乐也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农家乐经营过程中不够低碳环保的方面,和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宣传、环境保护、游客出行交通方式、资源短缺、人多地少、政府支持力度等几个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到在农家乐兴办初期,网络不发达,农民甚至亲自到路边拉客,而且旅客不了解情况,导致游客较少,可谓创办艰难。现在石燕湖村的大多数村民一般都是自费联系网络公司在网站上进行宣传,比如出城网、地图网和手机网等等,宣传成本很高,农民负担较重,而且有的网站存在欺骗、宣传不力的情况,农民花了大量金钱投资宣传,但并没有带来游客的增多,直接导致了农民的损失。我们了解到,虽然政府每年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来扶持农家乐发展,但很多农家乐的经营者更希望获得土地、金融、供水、供电等部门的支持。从改进休闲农庄的角度看,许多农庄的卫生条件不是很好,地面比较脏乱;由于农庄面积不大,人手较少,菜品不丰富;服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服务态度还有待改进。
四、思考建议和案例
虽然我市休闲农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小而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休闲农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社会资本投资休闲农业领域达到一定规模的,可以享受创业富民、招商引资、税费减免、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金融机构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新增农业休闲项目三年扶持期内,市属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服务性收费按照公开、自愿的原则统一归口收取,税收中地方所得部分全部用于创业扶持。扶持期以后,成长性好的企业可继续给予两年奖励性政策扶持。市财政农业和旅游切块资金中每年都要安排500多万元,专项用于现代休闲农业扶持。此外,各区县(市)也相继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休闲农业发展。如长沙县对规划新建的100个现代农业园,前三年按每年每亩3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其中投资者每亩200元、自主流转土地的农户每亩100元,并按流转耕地面积的7%配套生产、生活用地。在各级优惠政策的共同引导下,近年来我市休闲农业投资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去年投资达到7亿元。全市现有投资过千万元的休闲农业企业30多家,涌现出了千龙湖、滴翠山庄、圣毅园、润泉山庄等一批精品休闲山庄,光明蝶谷、梅溪湖、关山村、靖港古镇、莲花镇等休闲农业基
地。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水沛温适”的环境。硬件环境方面:我市将新农村示范点、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与休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光明村、关山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农村电力扩容、公路通达、安全饮水、环境整治“四大工程”首先在休闲农业布点区域实施,拓展了休闲农业发展空间,降低了休闲农业发展成本。政务环境方面:建立由市乡镇企业局牵头,农办、旅游、规划、国土、林业、畜牧、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休闲农业服务体系。市场环境方面:我市率先全国出台了《长沙市休闲农业星级划分及评定标准》,通过对经营户的周边环境、接待人数、旅游安全、旅游设施、卫生标准和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将农家乐划分成五个星级,进行统一授牌,接受社会监督。“创星”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广大商户和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全市星级农家乐中授予五星的20家、四星的23家、三星的34家。此外,大力扶持发展休闲农业协会,着力提高休闲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如全省首家休闲农业协会——开福区生态休闲农业协会主动邀请31家旅行社到辖区内考察,并与多家达成了合作协议。为加大休闲农业宣传推介力度,我市还可以策划一些活动,例如长沙市就先后策划举办了四届乡村旅游节、乡村休闲旅游采风、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十佳休闲旅游好去处”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此外,各区县(市)结合自身实际,都有自己的自选动作,如浏阳市举办油菜花节、长沙县的采茶节、宁乡县举办佛文化节、望城县举办全国超轻型飞机锦标赛。这些活动的广泛开展,能为长沙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
通过此次暑假深入长沙县的休闲农庄进行调查,我们小组感触良多。与前几年相比,农民经济发展速度得到提高,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而他们的生存方式和手段也从单一的耕种渔牧,到建休闲山庄,开展富有乡土特色的“农家乐”来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吸引游客。这些都是党的阳光政策,有了这些政策,农民们都沐浴在党的温暖阳光中,生活更富裕了。我相信,随着更多措施被改进和执行,农民的生活可以越过越好,“农家乐”的活动也能够蒸蒸日上。另外,我们也了解到了现在城乡结合下的农村生活的多元化。在都市生活的人们可以通过农家乐体验农村生活的质朴与自然,而农家的主人也达到了想要的经济效果,是现实意义的双赢。
五、参考文献
1] 胡卫华,王庆:《“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开发方向》,《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2] 李同,等: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4,(9)
3] 杨继瑞,黄善明:“农家乐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考[J].决策咨询通讯,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