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公企业党建存在问题汇总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特别是自然人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比较突出。
二、党的力量比较薄弱。
三、党组织关系不顺。
四、党内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开展的不正常。
五、党员职工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非常难。
六、企业主有顾虑。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思想基础脆弱。
2、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缺少坚实的物质保证和后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产权私有,除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实行依法管理外,对其生产经营、组织机构设置、人事用工制度等缺少调控权。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上级党委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还存在差距。二是非公有制企业主在认识党组织作用发挥上还不够到位。
三是企业党务工作者在推进党组织作用发挥上还缺乏动力。
四是企业党员在促进党组织作用发挥上还相对滞后。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党组织组建率偏低,党员发展数量偏少。
(二)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党员开展活动比较困难。
(三)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到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个别党员干部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是一些企业主对在本企业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还有一些疑惑和顾虑。三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还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四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党员意识比较淡薄。
存在问题
1、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2、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体系尚未完全理顺。
3、党组织生活不够正常、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4、非公企业党组织难以发挥作用。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有些民营企业主及其党员受现实经济利益思想的支配,认为私营企业只要抓好生产,实现效益、利润的最大化,党组织建设对企业生产发展影响不大,对企业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
二是民营企业党员流动性大,组织关系分散,三是部分民营企业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对党员发展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完全建立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机制,给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员工带来入党难问题,四是民营企业党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
第二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主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它的财产具有私有性,员工具有“雇佣”性,业主对企业领导有绝对的权威。因此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业主的认同。由于部分业主对组建党组织工作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有的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导致这些企业的党组织组建工作难以顺利实施。
2、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与非公企业经济发展不成正比。
随着我县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党组织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措施还不够得力,党组织组建工作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还是提得多,做得少,文件会议多,落实到位少。
3、非公企业党员流动性大
非公有制企业从业党员流动性大,数量不固定,党组织不够稳定。党员数量少,党员流动性大,“朝增暮减”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部分企业党组织组建后得不到巩固。
4、非公企业的发展性质,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着党建工作。
由于非公企业党员流动性大,发展新党员少,导致非公企业整体党员人数偏少,与员工数量相比比例偏低,致使党组织的影响力和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三、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打算
(一)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党组织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有群众的地方就要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要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要开展党的活动”这一要求,理直气壮地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他们积极支持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把党的工作自觉渗透到经济领域中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力度
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必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和扩张,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和党员转移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要敢于突破传统党建工作格局的影响,着力于党建理念与工作思路的创新,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这不仅有利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政治领导和经济监管,也有利于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团结带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努力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
根据不同类型,注重分类指导。对党建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的,采取主要领导分工挂钩的办法,进行整顿或帮扶;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机制,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
(四)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
在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由非公企业党工委具体负责本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筹划、组织、协调、督查和考评等工作,党工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实行定期研究、定期通报、定期会办、定期督查,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列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的整体规划。
第三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我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现在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组织结构和形式不断变化的现状相比,党建工作还不尽人意。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1、思想认识上依然滞后。
目前、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必要性、紧迫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从更深层次上看还未真正到位。一是少数党组织和领导虽然已认识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必要,也很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工团组织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确定政治核心地位心存疑虑。认为非公有制性质就决定了企业主是唯一核心,在其中建立党组织都必须以企业主的意愿与否为前提,党工团组织要有权威,发挥很大的作用有难度。二是一些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上仅仅着眼于建立组织,对如何搞好组织的自身建设,探索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等关注不够、研究不多、精力投入不多、导致一些党组织建立后活动不多、作用不大、地位不高、甚至形同虚设。三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企业经营者满足于有“牌子”有“班子”对党组织在企业中应有的作用、地位缺乏认识,甚至认为党组织开展活动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而持抵触情绪,以致于党组织应有的活动经费、时间、场所等得不到有效保证和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组织的作用发挥。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非公有制企业主由于各自经历不同,觉悟程度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有的对党的宗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目的、作用、意义没有正确理解,特别是党内的一些腐败现象和少数党政机关干部的不良作为,使他们对党的工作产生误解。还有的私营企业主认为党组织对企业经济发展没有推动作用。有的企业主迫于外部压力而建立党组织,但是对党组织的活动持“冷漠、戒备、压制”的心态
2、党的力量依然薄弱。
一是党组织组建率和党员比例低,分布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中小企业仍然是党的力量的“空白点”。二是党员地位偏低。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多数党员是从农村来的,虽然他们较一般的农民思想活跃,文化较高,年纪较轻,但是进入企业后,因为缺乏专长,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先进性不突出,在职工中缺乏影响力,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虽然已基本进入了企业领导班子或经营管理层,但还有不少党员扔处在一般操作工作岗位,客观上削弱了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同时,由于企业的党员发展对象一般以企业骨干为主,而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特别是有一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的企业骨干流动性比较大,“攀高”和“跳槽”现象较为普遍,给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的支部甚至因其中个别党员离开本单位转出组织关系后,支部仅有1----2名党员,支部已是名存实亡。
3、党组织作用发挥局限性大
虽然党的十六大报告和新《党章》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出了明确定位和原则要求,但是由于缺少具体地,可操作性的政策规定,党组织作用发挥还存在诸多局限。一是党组织的作用、地位未得到真正体现。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组织活动,往往只停留组织学习文件或偶尔组织几次外出参观学习,调整各别职工与企业主的矛盾。没有全面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和应有的作用。对党员教育管理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一些职工人数较少,知名度不高的企业,建立党组织只是向外挂牌子,提高知名度。有些则将党组织视为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工具,企业党组织要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和发挥应有的政治核心作用十分困难。二是党组织参与和影响重大决策有难度,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党支部组织的一些文体活动或岗位技术比武等活动固然支持,因为那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凝聚力,但对党组织能否参与本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则完全取决于企业主的意愿,“老板说了算”的概念难以更改。
4、“隐形”党员问题依然难解决
据不完全统计,有大部分所谓“隐形”党员不愿将组织关系迁转到企业,其主要表现在“四怕”即转移组织关系怕麻烦、怕丢、怕高交党费、怕卡。造成这些原因有:一是一些外地来的打工者党员,因路途遥远接转组织关系不便,工作关系频繁流动,担心组织关系转入后被企业扣住。二是一些党员担任着行政村或其他单位的主要领导职务,转出组织关系会影响原单位工作。三是从外地引进的技术人才是党员的,确与原单位有着各种密切联系,不便转出组织关系。四是一些来自农村的普通党员为了个人、家庭或派别利益,不愿意将组织关系转入企业。“隐形”党员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党员的教育管理,而且影响了党组织、党员作用的发挥和党员的自身形象。
5、企业党建与农村党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涌向非公有制企业,对农村党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优秀青年的外流,在一些行政村中出现了没有合适培养对象的问题,有的村党支部由于大部分年轻党员外迁,剩下的党员老龄化的现象十分突出,使得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呈现弱化的趋势。在发展党员中,许多农村党支部对企业发展党员意见较大,对企业党组织来村征求意见、政审、公示等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如何统筹兼顾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和农村党建双推,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意见和建议:
1、建议非公有制企业工委利用各方面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老板”知道建立党组织的益处。
2、建议非公有制企业工委,能够协调企业主给已建党组织的支部给一定的经费保障。
3、建议上级党组织引导已建党组织的企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党性实践活动。
4、建议上级党组织加强非公党建人员和党建指导员的培训力度。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于非公有制企业践行党建工作过程中显露的主要问题,本文将从思想层面、组织建设机制、组织活动形式、教育管理及发展这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剖析突出问题,研究针对性方案,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更好发展。
一、引言
将党建工作向非公企业拓展的决定也是国家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获得了各级党委领导的日益重视。通过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贯彻落实“两学一做”,从而实现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拓展至广大党员群体的新领域。
二、目前党建工作在非公企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的党建意识淡薄
非公企业出资人在企业性质方面仅将视角放在其营利性上。由于多数出资人不是党员,导致思想较为局限,对于“党建”这个词似乎还处于相对陌生的状态。大多时候也只是迎合上级领导的审查,或是打着党建的旗号进行片面的社会宣传。出资人若不能真正意义上了解党建工作,对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给予应有的支持,那么一切的形式主义将都是徒劳无功的。
(二)党务工作者独立性受限
对于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组织而言,党务工作者可能迫于企业上层压力,使党建工作难以与经营活动相剥离,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相较于企业的基本经营任务,党务工作者在自主组织和开展企业内部党建活动中可能得不到企业领导的支持和相关人员的配合,使党建工作停滞不前。组织党建活动会不会给企业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会不会造成工作秩序的不稳定,这些问题都将困扰党务工作者。
(三)党建活动在非公有企业中的局限
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生命周期短、人力资源多样化等,导致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流动性较大。企业的资源都将用于日常经营活动,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创造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企业内部党建工作的需求。这样的企业环境明显限制了党员人数,限制了党建活动时间和经费,从源头上就给组织企业内部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四)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
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务工作者要么缺乏先进的思想政治指导,要么缺乏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这对于本就党员稀少的非公有制企业来说,从中选出一个既懂思想政治培养又懂发展经营管理的党务工作负责人,相当困难。
三、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出资人思想层面的引导
加大各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加强对非公有企业业主思想层面的引导。利用优秀工作成果,展示其在非公有企业中是如何践行的,及其具有的深远意义。培养非公有制出资人的政治思想,树立全局发展观,提高党建工作热情,积极协调各方,主动承担起党建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责任。
(二)提高党务工作者的任用标准
党务工作者是党建工作的执行者,是党建工作的核心推动力。建立完善的选拔任用机制,在党务工作者的选配上应当避开“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的党务人员。特别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党务负责人,更应该选取有较强组织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能不断适应新形势的优秀党员。
(三)重视党务工作者的教育问题
在新形势下,着重培养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素养是做好党建工作的基础。我们应当紧抓教育中心,重视引导与交流,将示范作用推向各学习渠道,以培养一批作风端正、不拘泥于形式、业务熟练且精通党建的党务工作人员为目标,加强“再学习”思想,组织培训和实践探究,争取深度解读党建内涵,提升思想觉悟与工作能力。
(四)完善党建活动的保障机制
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我们应当践行党组织活动保障制度,以灵活的方式逐项解决难以开展的问题。针对党务经费不足的局限,非公有制企业应当编制预算,将党建的工作经费纳入管理费用,并做到专款专用。针对活动时间的局限,党建活动基本以日常闲散的业余时间为主,但必须到落实每个月。如若需要占用工作时间,企业应当给予支持。
(五)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度
第一,尽快建立责任制度,通过区别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党务工作的责任分工,确定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由“第一责任人”负责企业内部党建工作计划和践行,明确企业内部党务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
第二,健全党务工作监督和考核机制,以确保党建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制定日常考核与考核机制,从综合评估到重点评估,能更快地了解党务人员的工作成绩。日常考核依照党建人员平时的行为和作风,以是否积极参与党建活动和培训为主要考核标准。考核依照党建具体工作内容评定,与党建工作的工作进度和完成度挂钩;同时还要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估,必要时依照党建工作中的侧重点单独评估。
第三,尽快出台党建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相关法律法规,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制度化的法规中。特别是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司法》,更要明确增加党建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内容,以增强法律保障力度。
四、结语
随着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党建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应当尽快找到存在的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对策。
第五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存在的问题分析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者:方 鹰 时间:2004-2-
4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张,组织结构和形式不断变化的现状相比,党建工作滞后的现象依然存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1、思想认识上依然滞后
目前,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必要性、紧迫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从更深层次上看还未真正到位。一是少数党组织和领导虽然已认识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必要、也很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工团组织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确定政治核心地位心存疑虑。认为企业的非公有制性质就决定了企业主是唯一核心,在其中建立党组织都必须以企业主的愿意与否为前提,党工团组织要有权有位、发挥很大的作用有难度。
二是一些乡镇和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上仅仅着眼于建立组织,对如何搞好组织的自身建设、探索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等关注不多、研究不多、精力投入不多,导致一些党组织建立后活动不多、作用不大、地位不高,甚至形同虚设。
三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思想认识未到位。企业经营者满足于有“牌子”、有“班子”,对党组织在企业中应有的作用、地位缺乏认识,甚至认为党组织开展活动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而持低触情绪,以致于党组织应有的活动经费、时间、场所等得不到有效保证和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组织的作用发挥。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非公有制企业主由于各自经历不同,觉悟程度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有的对党的宗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目的、作用、意义没有正确理解,特别是党内的一些腐败现象和少数党政机关干部的不良作风,使他们对党的工作产生误解。据对480名非公有制企业主调查,有8.8%的企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表示不重视,17.5%的企业主认为党组织对企业经济发展没有推动作用。有的企业主迫于外部环境压力而建立党组织,但对党组织的活动持“冷漠、戒备、压制”的心态。据调查,目前组织无单独活动场所占24.4%,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经费表示不支持的占9.8%。2、党的力量依照薄弱
一是党组织组建率和党员比例低。全市有50名职工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3102家,而建立党组织只有1585家,仅占51.1%,其中100名职工以上的899家非公有制企业,已有728家建立了党组织,占81%;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所辖党员17793名,仅占从业人数的1.9%。二是党员分布结构不合理,全市党员基本上分布在50名以上用工的企业中,大部分小企业中仍是党的力量的“空白点”。
三是党员地位偏低。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多数党员是从农村转来的,虽然他们较一般的农民思想活跃,文化较高,年纪较轻,但进入企业后,因为缺乏技术专长,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先进性不突出,在职工中缺乏影响力;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虽然已基本进入了企业领导班子或经营管理层,但还有不少党员仍处在一般操作工岗位,客观上削弱了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同时,由于企业的党员发展对象一般以企业骨干为主,而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特别是有一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的企业骨干流动性比较大,“攀高”和“跳槽”现象较为普遍,给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的支部甚至因其中个别党员离开单位转出组织关系后,支部仅有1-2名党员,支部已是名存实亡。
3、党组织作用发挥局限性大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新《党章》虽然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职责和地位作出了明确定位和原则要求。但由于缺少具体地、可操作性的政策规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还存在诸多局限。一是党组织的作用、地位未得到真正体现。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往往只停留在组织学习文件或偶尔组织几次外出参观或调整个别职工与业主的矛盾上,没有全面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和应有的作用。对党员教育管理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一些职工人数相对较少、企业知名度不高的企业,业主对建立党组织的功利倾向比较突出。有的建立党组织只是对外挂个牌子,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有的则将党组织视为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的工具。企业党组织要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和发挥应有的政治核心作用十分困难。二是党组织参与和影响重大决策有难度。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党支部组织的一些文体活动或岗位技术比武等活动固然支持,因为那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凝取力,但对党组织能否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则完全取决于业主的意愿,“老板说了算”的观念难以更改。
4、党组织自身建立水平依然不高
除了为数不多的党建工作示范点在自身建设方面形成一定特色,取得一定成效外,大部分企业党组织在自身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党务工作者队伍素质偏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素质状况,是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员业主兼任的占45.5%,业主亲属或配偶担任的占22.7%,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老同志担任的占28.1%,各级机关下派干部担任的占3.8%。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在业务知识、工作经验、年龄文化结构和开拓创新意识等方面存在“先天”缺陷,整体素质不是很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条件下搞好党建工作。二是党组织工作层次不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虽都或多或少建立了一些工作制度,但不系统、不全面、创新少、针对性不够强,且得不到很好地落实,党组织关系接转不及时,党员隐瞒身份、混同于普遍职工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党员教育管难度大。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成份比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受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思想上的临时观念和雇佣观念比较严重,加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政治意识的淡薄化,给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5、“隐型”党员问题依然难解决
据统计,在全市50名职工以上企业中,“隐型”党员有1400余名,甚至在一些企业中“隐型”党员已经超过在册党员。据问卷调查显示,有73%的“隐型”党员表示不愿将组织关系迁转到企业。其主要表现在“四怕”,即转移组织关系怕烦、怕丢、怕失、怕卡。造成转移组织关系“四怕”的原因有:一是一些外省市县来的打工者党员,因路途遥远接转组织关系不便,或工作关系频繁流动,担心组织关系转入后被企业扣住;二是一些党员担任着行政村或其他单位的主要领导职务,转出组织关系会影响原单位工作;三是一些从外省、市引进的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党员,确与原单位有着各种紧密联系,不便转出组织关系;四是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包括离退休党员),养老、医疗保险等与原单位之间有紧密关系,担心转出组织关系后个人利益受到影响;五是一些来自农村的普通党员为了个人、家庭或房头、派别利益,不愿将组织关系转入企业等等。
非公有制企业“隐型”党员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党员的教育管理,而且影响了党组织、党员作用的发挥和党员的自身形象。
6、企业党建与农村党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的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涌向非公有制企业,对农村党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优秀青年的外流,在一些行政村中出现了没有合适培养对象的问题。有的村党支部由于大部分年轻党员外迁,剩下的党员年龄老化的现象已十分突出,使得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呈现弱化的趋势。在发展党员中,许多农村党支部对企业发展农村党员意见较大,对企业党组织来村征求意见、政审、公示等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如何统筹兼顾,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和农村党建双推动,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