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海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19-05-13 11:4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上海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上海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篇:浅析上海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上海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青浦区政府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首页 基本概况工作动态信息公开基层司法互动交流 今天是 114年08月14日

星期四

全站搜索:

上海市司法局 青浦区政府

浅析上海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1-09-28

办公室:韩冬云

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上海市作为试点单位之一,于2002年8月就着手开展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试点运行,2004年8月起,在全市各区县范围内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矫正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刑事政策日趋理性化的重要标志。从几年的试点来看,社区矫正强大的生命力已初见端倪,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的刑罚思想以及群众的观念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加上社区矫正本身的合法性尚未得到法律确认,相关配套制度很不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现已发展到瓶颈阶段。

一、上海市社区矫正运行模式

上海市社区矫正模式采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推动民间社团的自主运作,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化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强调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运用到社区矫正的过程,实行专门化机关管理和社会化管理相结合。2004年2月,上海市组建了三个民办非企业性质社团组织(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和上海市阳光青少年事务中心),三个社团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费用,承担政府指定的服务项目。在区级层面,对应三个社团各区(县)相应有三个社工站,各个街道都设有社工点。上海市成立了以市委政法委牵头协调,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社区矫正办公室、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作为政府主导推动机构负责统筹规划三项工作。矫正社工通过政法选聘与社会招聘两种方式建构,社会招聘的工作人员按1:50的比例配置。市社区矫正办分别对矫正工作站、社工点进行考核,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管理职能。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内容包括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学习教育、公益劳动、帮困解难、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建设等五大工作内容,并分门别类建立工作台账。社区矫正对象也大部分都能够严格按照司法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要求,积极进行社会化改造,矫正其行为恶习和心理恶性。

二、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社区矫正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

社区矫正是一项专业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目前专职干部及社工的具体情况与专业素质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是社会招聘社工时对人员的专业没有任何要求,最终招聘的人员大约只有12%左右的专业为社会工作与法律。而矫正专职干部是司法所的公务员,法律专业或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员也不多。以青浦区为例,现有矫正社工16名,其中只有4名是社会工作和法律。矫正社工除了在正式上岗前进行120个课时的集中封闭式训练外(授课老师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法学专业的专家与教授),自2004年上岗以来,除了听一些讲座报告,或区级层面的一些以会代训等具体工作的强化指导,可谓再也没有举办过系统的、专业性的、针对性的培训,从而弥补专业不对口所带来的“先天不足”。矫正专职干部亦是如此,每个司法所有一名专职干部(个别司法所有两名),法律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几乎没有。队伍建设的不足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

2、日常管理考核过于形式化和台账化 上海市社区矫正考核工作以“达标”为抓手,相继对全市各基层司法所开展了“达标”验收及复查。检查的主要方式是查看台账、召开座谈会及与个别矫正对象代表谈话等。为了保证达标验收通过,一些司法所会向一些已经通过验收的司法所学习取经,但主要是台账的简单复制,通过重新制作格式统一、页面精良的台账博得验收小组的眼球,而不能真正学习先进司法所的成功做法。检查考核手段本身的局限性使得许多工作光看数量与台账,不能真正起到考核的作用,出现了“做得好不如做的多,做得多不如讲得多,讲得多不如写得多”的现象。

3、对矫正对象重于帮教,轻于惩罚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监禁刑的一种非监禁刑刑罚执行活动,尽管社区矫正的目的是对罪犯进行教育、矫正和帮助,使他们尽快回归社会,顺利实现再社会化,但社区矫正制度是对实施了一定犯罪行为的人进行的矫正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惩罚性。从几年来的社区矫正实践来看,现在的矫正制度对矫正对象倾向于帮教,惩罚和矫正的一面明显不足。不少基层司法所以矫正对象定期交思想汇报、定期报到及司法所家访和走访群众为矫正标准,公益劳动流于形式。由于考核的局限性,司法所侧重于重新违法犯罪率的数据,对矫正对象都是“好言相劝”,希望他们在矫正期内“平安”度过,对矫正对象过分宽容,造成社区矫正工作是人性化有余、个性化不足,没有威慑力。

4、社区矫正工作主体的执法权威不够

从现有法律及规定来看,上海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是公安机关,而实际执行的工作主体是司法行政部门。街镇司法所承担者社区矫正的一线工作,负责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的分离导致现在的司法所从事社区矫正工作时缺乏法理和政策依据。虽然公安派出所指定了专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但由于社区民警肩负着治安维稳等多项工作,对矫正对象的监管多半是疲于应付。实践工作中,司法所只能靠“说”劝诫矫正对象,不能直接采取强制性措施,对于不配合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缺少权威和威慑力,导致矫正的执行出现困难。这种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相分离的格局,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开展。

5、社区矫正工作缺少法律支持

我国现行有关非监禁刑的法规已不适应目前的实际需要,特别是不适应进一步改革、发展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需要。目前全国的社区矫正工作都是在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的基础上开展的,各地区出台了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上海市司法局编印了《上海市社区矫正工作指导手册》,对社区矫正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基本工作内容与方法、分类分阶段分级矫正、评估与奖惩的运用等几大方面进行了规定。但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种顺应刑罚发展历史潮流的刑罚执行方式,作为一项惩罚和改造罪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必须要从法律的高度确认其地位,并且要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具体的执行主体和执行程序,从而维护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威慑力。从社区矫正运作本身看,由于社区矫正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公安、检察、法院、民政、劳动等诸多政府职能部门,也需要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的协助,而组织协调这样广泛的社会部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单靠一般的行政文件是力所不能及的。

从近几年的试点实践来看,社区矫正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制度引导和规制的弊端日渐显现,如组织体系不完善,上海市在区县主管社区矫正工作的是司法局的安帮科,缺乏专门的执行机构;基层司法所只有一名专职干部,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社区矫正经费由司法所每年向所在街镇申请,能不能申请到要视各街镇的经济实力而定,经费得不到保障;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够,在矫正资源和矫正力量的利用上社会化程度不高等。如此多的问题,若不通过立法解决,就难以保证社区矫正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在健全完善的机制下有效运行。

三、对上海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几点建议

社区矫正最终必须而且必定要走上立法的道路,但由于我国城市、农村、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区的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在全国制定一部统一的社区矫正法的条件可能尚不成熟,但社区矫正这一刑罚制度的改革又迫切需要有关法律规范来加以调整,因此制定地方性的社区矫正法规应该说是迫在眉睫。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实力雄厚,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较好的社区环境,基层组织和文明建设发展较快,市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较高,理应突破现行社区矫正工作的瓶颈,为全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探索出有效、可行、成功的模式。

1、增加矫正类型,充实矫正内容,进一步明确违反矫正规定者的处罚措施

参考国外矫正的实践,结合上海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现状,发展切实可行的矫正类型,如社区公益劳动、惩罚性服务、家庭监控、禁毒矫治、禁止出入特定区域、半开放式工作等,设计的矫正类型之间应有惩罚和矫正力度的区别,最好能形成轻重渐变的矫正阶梯。可以根据每种类型的特点、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在矫正内容中加入相关学习、接受治疗和教育、汇报和联络、监督和管教、职业培训等内容,确定被矫正人应遵守的条件,以针对不同的矫正群体和个体开展个性化的矫正活动,给他们提供切实有益的帮助。但应注意,在规定矫正类型、矫正内容和应遵守的条件时,应考虑社会的需要以及罪犯和受害者的需要和权利,规定的内容应切实可行、明确,以减少罪犯重新染上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并增加他们重返社会的机会。

2、进一步强化公益劳动监管,增设无偿社区服务项目

无偿公益劳动是上海市对社区矫正对象最主要的带有惩罚性质的矫正内容。以青浦区为例,目前的矫正对象公益劳动的内容大部分是到村(居)委会的老年活动室、敬老院等进行卫生打扫工作,由村(居)委会干部负责考勤登记,公益劳动内容单一,且流于形式,不能通过无偿公益劳动真正体现对其犯罪行为的否定和惩罚。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矫正对象公益劳动的时间和劳动量的监督管理,为解决基层村(居)委干部工作条线多而疲于应付的状况,建议由司法所联合社工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参加集中公益劳动,要求他们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劳动内容,通过加强公益劳动的管理,不仅有利于矫正对象的改造,也有利于扭转被害人及其他社会成员对社区矫正制度的误解。目前的公益劳动内容比较单一,需要进一步丰富社区服务项目,如让矫正对象在休息日陪同照顾孤寡老人或者帮助残疾、智障人士等,让矫正对象在公益劳动中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乐趣,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加强矫正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矫正队伍

以青浦区为例,每个司法所配备一名社区矫正专职干部和一名社区矫正社工(个别所配有2名社工),部分专职干部同时兼五年内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专职干部主要负责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表现进行考核,开展帮扶和教育工作,并主动与公安机关联系,将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向公安机关等执法机关进行及时反映。社工主要负责协助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疏导、生活救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招聘社工对专业没有要求,只有少数人的专业是法律和社会工作,这也制约了专业矫正工作的开展。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社区矫正对象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二是对社区矫正的工作要求亦是越来越高,这样的人员配备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壮大矫正队伍,提高矫正人员专业化素质是继续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条件。从长远来看,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的矫正官队伍也是社区矫正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

4、加大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长期以来,受报应刑和重刑主义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将犯罪人监禁是防止他们重新违法犯罪的不二途径,对社区矫正这样的非监禁刑难以接受,加之我国公民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还比较缺乏,认为对罪犯的改造是国家的责任,没有真正形成社区矫正文化。“社区矫正在我国开展最大的障碍就是作为一种制度,缺乏对其进行培育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接纳、认同非监禁刑并不断扩大非监禁刑适用的社会观念”。[①]更新观念也是推动社区矫正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实施社区矫正具体工作的司法行政部门、新闻媒体及理论工作者等有义务积极广泛地宣传社区矫正工作,引导民众正确认识社区矫正,了解非监禁刑对于克服监禁刑的弊端、实现罪犯再社会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矫正的志愿服务中,为社区矫正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社区矫正作为一项新的刑罚制度,对于贯彻落实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降低刑罚执行成本,提高刑罚执行效率,完善我国的刑罚执行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从上海社区矫正的现行开展情况来看,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的分离格局严重影响了矫正效果的发挥,是制约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问题,必须从立法上予以解决。当然,一项新的刑罚制度从发展到成熟,以致臻于完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社区矫正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立法部门积极推动,在社会各界多方参与的基础上,逐渐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①] 荣容、肖君拥主编:《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制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页。上一页 1 2 1 2 下一页 首页 基本概况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基层司法 互动交流

上海市青浦区司法局版权所有Copyright Justice Bereau Qingpu Shanghai All Rights Reserved 青浦区青松路231号 邮编 201700 联系电话 021-59728068

第二篇:合山市社区矫正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合山市社区矫正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合山市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初步形成理解、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了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一支社区矫正队伍。同时,社区矫正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困难和不足:

一、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长期受刑罚观念的影响,过分依赖监禁刑,忽视非监禁刑,部分群众对社区矫正的认识还很不够,对矫正概念、内容、意义知之很少。所以,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在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正确理解社区矫正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其法定性、长期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准确把握社区矫正的关键环节,坚持以人为本,把切实提高矫正质量。

二、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衔接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有少数矫正对象不能按时到司法所报到,接受矫正。目前我市有少数矫正对象因审判机关或监狱、看守所与矫正机构之间没有依法交接,而不能按时到司法所报到并接受矫正,存在脱管、漏管现象。基层事多人少,部门间协同配合的情况较少,客观上存在把矫正对象移交给司法所以后就很少问津的现象。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在从事这顶工作时,如果没有公安机关及其它有关部门的配合,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很多尴尬的境况。司法行政机关是具体组织

实施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社区、村委会等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才能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但实际操作中衔接、配合的不够。只有协调好与上述部门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有力的支撑。

三、出现一些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打工现象。依照现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般原则,被管制、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不允许外出打工。现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的难度正在加大,使得有相当一部分人外出打工。矫正人员一旦外出打工必然出现流动性强,生活场所不固定的现象,有的很可能过一段时间就没了音信,即使保证每周都能够电话联系、每月能邮寄思想汇报,也都是全凭他们自己说了算,是真是假,难以考证,很可能让这部分人处于放任脱管的状态。

四、基层司法所建设总体上还很薄弱,许多司法所人员编制不足,现有的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

五、经费不足,影响工作的开展。

对于以上存在的几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新闻媒体、业务信息、各种会议等多种载体,及时宣传报道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成功经验、典型事例,反映工作动态和问题。定期召开业务培训会和经验交流大会,及时进行经验交流,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教育让社区矫正对象能够从思想上认罪服法,从而矫正其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在此前提下再帮助解决其在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矫治是根本,帮助是保障,不能一味地重帮教而轻矫治,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必须按规定要求其每月到指定的地点参加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以体现对其的监管和矫治。对于在基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要定期招开培训会和经验交流会,在全面系统培训他们业务技能的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平台,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有利于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二、坚持衔接工作走在前,从源头做起。社区矫正对象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法院以法判决产生,二是由监狱、看守所在刑法执行的过程中产生,为了保证衔接工作有序有效,法院、监狱、看守所在决定对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刑以前应通知和征求当地社区矫正机构的意见。这样做的好处有:1,社区矫正机构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不脱管不漏管,2,避免个别社区矫正对象接到矫正决定书后不到当地司法所报到,直接到外地打工,而当地的社区矫正机构还不知情的情况发生,同时又密切了法院、司法、监狱和看守所等社区矫正相关部门的联系,使衔接工作不留空档。3,间接坚立了社区矫正机构的威信和影响力,对社区矫正对象产生威慑作用,从而促使其日后能自觉接受矫正。

三、加强业务指导与培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有计划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对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居)委会干部和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进行社区矫正工作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整个社区矫正

工作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保证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教育质量。

四、保障社区矫正经费到位。社区矫正涉及多方面的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予以保障。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机制,树立一线人员威信。应该从保障经费、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素质和业务技能、相关部门配合等方面着手,保障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前进。同时应注意加强基层司法所的装备。树立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威信。

五、多措并举拓宽社区矫正人员就业渠道。一是加强对服刑人员的创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加快服刑人员职业技能教育的社会化进程,力争实现服刑人员释前都参加了就业培训教育,提高刑释人员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刑满就业提供保障。二是积极为刑释人员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合山市基层股

二O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第三篇: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

1、司法所力量比较薄弱。

根据规定,街道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但目前我区很多司法所只有一两个人负责这项工作,其中司法行政人员更少,有的所只是聘请的社工在专职负责此项工作,大多数的人还要身兼数职,而一个所的在册社区服刑人员基本上都在二、三十人以上,个别所达到七、八十人。一两个人要负责这么多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大家普遍觉得力不从心。例如我们所目前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有49人,最多的时候近60人,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区矫正工作者1人,社工1人;虽然表面上看有两人在从事此项工作,但是两人中一人还担负着所内其它工作,而社工也没有从事社区矫正工作,而是被街道抽调去做拆迁工作。工作人员少制约着社区矫正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发挥。

问题

2、各部门之间工作配合、衔接不密切。

社区矫正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根据两高两部的通知精神,司法行政机关是具体组织实施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监狱等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此项工作只有司法行政机关在具体操作,其它相关部门对做好这项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各部门之间缺少牵头协调单位工作起来存在推诿现象,反而使工作复杂化。由于司法行政部门没有执法权,很多时候对于一些不遵守社区矫正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惩处措施,使得此项工作的严肃性不够,对有关规定的执行困难,效果不够明显。最后司法行政部门也只能因陋就简。问题

3、司法行政机关没有矫正强制权,不利于维护法律权威与尊严。

社区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但根据有关规定,司法行政机关是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公安机关是社区矫正的执法单位。据我们统计,矫正对象一般都没有正式的工作,他们对司法行政机关的考核奖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矫正对象以经济、生活等种种理由不参加有关矫正活动,有的迁居或离开居住区域根本不向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报告,由于司法行政机关没有强制权力,社区矫正工作者面对这些现象也无计可施,使社区矫正工作形成虚设,严重影响刑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想法与对策

对策

1、通过工作实践,深感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首先,需要业务素质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的矫正工作者,管理矫正人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有关部门、人员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的实施和完成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虽然开展的时间较长了,但是从社会认知来看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着力提高政治信念、专业素质、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整体素质高、综合实力强,既能解决复杂矛盾又廉洁奉公的社区矫正队伍。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我们结合管辖区域的实情,多动脑、多付出、多辛苦,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认真研究和思考,用科学发展理论观点,为我社区矫正工作积累经验。以我们的积极工作态度来克服人员配备上的不足。

对策

2、坚持衔接工作走在前,从源头做起。

即是:法院、监狱、看守所应当与社区矫正机构建立事前联系制度。为了保证衔接工作有序有效,法院、监狱、看守所在决定对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刑以前应通知和征求当地社区矫正机构的意见。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不脱管不漏管。避免个别社区矫正对象接到矫正决定书后不到当地司法所报到,直接到外地打工,而当地的社区矫正机构还不知情的情况发生,同时又密切了法院、司法、监狱和看守所等社区矫正相关部门的联系,使衔接工作不留空档。同时树立了社区矫正机构的威信和影响力,对社区矫正对象产生威慑作用,从而促使其日后能自觉接受矫正。

对策

3、建议全国人大对司法行政机关立法授权。

司法行政部门是行政机关,工作遵循的原则之一是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为。为避免法律空白而出现工作漏洞,为维护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全国人大为制定的《社区矫正法》中,应赋予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必要的行政强制执行权。在矫正对象无故不参加矫正活动、脱管或违法对抗时,可以行使必要的强制管理手段,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

第四篇:浅谈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0-11-17 15:24作者:朱承阳 张殿高新闻来源:正义网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通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使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但笔者认为社区矫正工作还有许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矫正工作存在法律冲突。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监外罪犯的监督考察主要由公安机关执行。2003年7月10日,两高两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六个省份的部分城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5 年 1 月,两院两部又下发了《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进一步扩大的社区矫正试点的范围,并确定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是司法行政部门,即司法行政机关具体承担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帮助、教育工作。该通知的精神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存在差异。这种执法与执行相分离的状况,一是影响了刑罚执行工作的统一性,不利于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弱化了刑罚的效能;二是导致执行机构之间的矛盾,影响了执行机构的工作积极性,有些问题是谁也管、谁也不好好管的局面;三是出了问题无处问责。另外,刑罚执行权必须由法律授予,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社区矫正工作面临合法性缺位的问题。

2、社区矫正内容不健全。《两院两部通知》中规定,社区矫正的任务是:一是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三是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在试点工作中,各地要根据社区矫正工作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努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这一规定太笼统、可操作性太差,导致实践过程当中,在对罪犯执行社区矫正时,执行机关仅仅起到了监管的作用,而实现不了矫正的价值,不能针对不同罪犯的个案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矫正方案,充分利用社区和罪犯各自的长处和优越条件进行矫正,优势互补。另外。由于场地、经费、人力资源严重缺乏,加之交叉感染的顾虑,很多矫正项目得不到有效开展,思想汇报和谈话教育流于形式,集中学习培训工作基本上没有展开,公益劳动的时间和效果也得不到有力保障,矫正只能做到基本的“控制”,而无法实现较高矫正水平的“教育”和“矫正”。

3、文书送达不及时不规范。法律文书送达不及时不规范导致监管单位无法及时进行监管,这是监外罪犯脱漏管的重要原因。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一是裁决机关没有及时将有关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二是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未及时将法律文书转送至负责监管的派出所、司法所。三是裁决机关未将文书送达检察机关,致使检察机关不能全面掌握监外执行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外地裁决机关。这给检察监督工作带来难度,这种文书送达不及时不规范的行为,在实践中容易导致见人不见档、见档不见人,甚至人档都不见的情况,造成脱漏管。

4、观念落后,社区矫正的正面宣传不够。一方面,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这一新生事物表示陌生,对接受社区矫正的犯罪人普遍存在防范心理,认为他们会给自己正常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基层社区组织社区服刑人员从事公益性活动较少,普遍存在怕出问题、怕发生重新犯罪的顾忌,造成社区服刑流于形式

5、对矫正对象不服从监管的处理力度不够。按照规定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规定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监外执行罪犯,公安机关应给予相应的治安处罚或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撤消监外执行的建议等。但由于个别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对监管规定了解不够全面、深刻,对监外罪犯的违规现象不知道怎么处理,束手无策。

6、检察方法单一,影响了检察监督效果。在“两高两部”的《通知》中对检察监督只是做了原则的规定,该检察方法主要还是参考2008年由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中的规定。针对规定,无论是交付执行检察,还是监管活动检察、变更执行检察、终止执行检察等,检察的方法是书面检察、实地考察,与有关人员或组织谈话;对于交付执行的有关法律文书的传递,主要靠法院送判决书、外地监所科寄等方式进行。该种方式进行检察监督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因为到实地去考察,还是由法院送判决书或由外地监所科寄材料等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该时间段是监管的良好时机,因该段时间内是掌握罪犯是否报到,检察社区矫正主体是否存在脱管、漏管现象的好机会,能真正体现检察监督的及时性、预防性。另外,有些材料如果外地没寄或者其它情况,就无法全面掌握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情况。同时,在《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中规定只是每半年至少展开一次全面大检察,发现的问题只是少量的且时间滞后,这样使得社区矫正工作在偶尔法律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影响了法律监督的效果。

二、社区矫正工作的对策

1、完善社区矫正立法

一般来说,开展社区矫正的国家大都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社区矫正执行的刑罚种类、适用范围、执行制度、适用程序、步骤以及刑事执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等。这些规定是社区矫正执法活动最原始、最权威的依据,也是国际有关“人权公约”及各种刑罚适用及执行规则的一贯要求。国外社区矫正的立法主要有:制定专门的刑事执行法典、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定单行的社区矫正法规等。另外,国外为保障社区矫正的实施,还制定有配套的规章、制度、政策。

就我国而言,首先需要适时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目前,只有司法部有对社区矫正的规定,其级别不高,且规定与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冲突,从本质上说,行刑权是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统一,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行使,既符合刑事司法权力合理配置的需要,也符合国际惯例。因此,有必要先修改目前相关法律规定,适时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对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适用范围、监督管理措施、保障体系、工作程序以及社区矫正机构和人员的设置、职责、权利和义务、执法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特别要明确公益劳动、日常奖惩等矫正措施的法律性质,解决业已存在的法律依据不足、监督客体模糊等问题,为社区矫正健康顺利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

2、完善法律文书送达和交付执行制度

法院对罪犯判处、裁定监外执行后,应当将监外执行罪犯的判决书、裁定书以及执行通知书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公安机关治安大队、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办公室和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应及时办理接受监管、矫正手续。监外执行罪犯未按规定到派出所、司法所报到的,司法所、派出所应当将情况及时反馈交付机关和检察院监所检察科,以便交付机关及时采取措施查找,避免监外执行罪犯不自行报到造成漏管。

3、建立健全公检法司各部门联动机制

一是实行联合监管,即公检法司各部门在市政法委的领导下,共同对监外执行罪犯开展监管、考察、监督,形成一个由派出所负责日常监管,司法所负责日常教育矫正,社区村组干部、群众负责日常监督的群防群治工作网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及时处理和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由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司各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衔接、交付执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检查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加大监控处罚力度

一是公安、检察、司法机关在法律框架内履行考察、监督、管理矫正对象的职责。要求罪犯遵守法律、法规,接受监督;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应报经公安机关批准等。二是对监外执行罪犯再犯罪的要进行严肃惩处,保证刑罚执行的威慑力,促使其他监外执行罪犯主动接受教育改造;同时对监外执行罪犯存在违法违规现象要坚决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符合收监执行条件的,要坚决进行查处,收监执行。

5、加大检察监督力度

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应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督促执行机关规范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一是加大对监外罪犯执行的监督检察,督促执行机关更好地落实监管措施。二是监所检察部门每年会同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对监外罪犯开展二次以上联合检查,不定期开展抽查,督促纠正发现存在的脱管漏管,建议收监严重违法的监外执行罪犯;三是要加强对监外执行中违法行为的查处,尤其要着重查办牵涉其中的职务犯罪案件。

6、加大帮扶力度,解决生活困难

司法行政机关要最大限度的争取其他单位和部门的配合,针对性的组织监外执行罪犯参加各类劳动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就业机率;执行机关要加强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促使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为监外执行罪犯提供平等的择业机会;对于生活确实困难的,又无生活来源的,要协助其做好申请低保等工作,切实帮助其解决生存问题。

社区矫正在我国刚刚起步,尽管从宏观上而言,其实施条件和环境仍存在很多缺陷,但其独有的轻缓化、人性化、成本经济性的特征,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随着社区矫正试

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必将形成。

第五篇:营山:社区矫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本站推荐)

当前我县社区矫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营山县司法局基层股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全面启动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我县社区矫正工作今年正式启动并开展工作,但由于工作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着矫正工作的正常、有效的展开,与上级文件要求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和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执法主体和工作主体分离,司法所行使社区矫正日常管理职能缺乏法律依据、权威性不高。

1、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无相应的法律依据,目前相关法律并未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履行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刑罚执行权力。我国《刑法》规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在缓刑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监外执行……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缓刑罪犯,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管制、剥夺政治权力由公安机关执行”,若罪犯在假释中违反规定,由“公安机关提请法院审核裁定”。可见,除执行缓刑时公安机关将罪犯交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考察尚有法律依据外,其他的社区矫正方式都没有提到基层组织或别的组织可以参与刑罚的执行。司法行政机关要履行社区矫正职能,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强制措施作保障,又如何履职尽责?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只能对其进行一般的监管和教育,这仅仅对于一般表现较好的人员能奏效,但对于一些矫正态度不端正矫正行为不积极,综合表现不好的矫正对象,我们没有严厉的惩罚手段,仅仅是计分或扣分,真要给其一定处罚还要报请各部门研究,对一些严重不服从管理对象,需撤销其在社区服刑的手续就更加繁琐;这也使得司法所在矫正执法过程中“有责无权”、无法可依,其权威性大打折扣。

门,公安机关不可能按照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来监管社区服刑人员,加之协调、沟通不及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必然造成权责不清、监管工作脱节等情况发生,导致刑事执行权力不能产生效益,不利于国家权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权力效用的发挥,最终的后果就是导致监管效率低下。全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开展以来,实际上已改变了公安机关作为非监禁刑及监禁刑社会执行的执行主体地位,依法赋予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刑罚执行主体地位势在必行,有利于对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帮困扶助。

二、社区矫正工作内容单一,矫正效果缺乏考核标准,解决实际问题有限。社区矫正主要任务是: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帮困扶助。对服刑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帮助他们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适应社会生活,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教育内容、矫正方案要详实、具体,注重个案矫正。在工作启动以前,由于公安机关缺乏专门的执行机构与执行人员,基层派出所只做了材料接转手续,检查出狱证明、释放证明或解教证明,并列入重点管理范畴,进行入户登记,建立监控档案,上报县公安局和检察院。对社区矫正的真正执行实际上都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要求对罪犯既要进行监督和管理,也要进行有效地教育、改造、帮助和服务。公安机

两个途径移交公安机关执行。社区矫正工作正式启动后,由司法所负责教育矫正,公安派出所负责监督,执法主体交叉管理容易出现衔接工作空挡,反映出统计不全,情况不实,人册不符且核对不清的问题,加之社会转型时期人员流动大,社会面控制难度大,客观上存在脱管、漏管、失控的现象。

四、矫正工作机构不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设置,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相关文件规定,但到目前为止,从国家司法部到省、市、县司法厅(局)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设置不统一,没有统一的机构模式。特别是县级司法行政部门还没有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没有专项的行政编制,只有挤占原有工作职能的司法行政编制,目前“机改”方案中又不同意增设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势必影响工作的开展。

五、专业矫正力量不适应。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所承担,而基层司法所的现状是人员少,工作量大,我县现有在编的13个司法所中,有2名(含以上)司法助理员的所2个,有1名司法助理员的所9个,还有2个司法所是有编制无人员。县司法局也没有专门工作机构和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人少事多,已成为制约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瓶颈因素。此外,司法所的办公设备简陋,没有必要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

六、专项工作经费无保障。政法经费实行预算管理,大多由中央、省级转移支付解决,由于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全

多的空白,各级宣传主管部门没有涉及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内容,社会大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偏低,“罪犯只能在监狱高墙内服刑”的定式思维仍然存在较大的社会影响面,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现象在我们下一步大力推进社区矫正的工作中仍将不同程度地出现,需要引起重视。十、三项基地建设困难。目前我县没有警示教育基地、公益劳动基地、技能培训基地。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六日

下载浅析上海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上海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社区矫正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1、矫正工作队伍素质不高,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 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现有的社区矫正工作......

    浅谈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纳溪区司法局副局长 任冰)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犯罪性质比较轻微和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罪犯臵于......

    浅谈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建议探析

    浅谈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建议探析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肖燕 杜霞编辑:studa1211论文摘要 社区矫正是一种利用社会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两委班子存在问题及建议

    社区两委班子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社区两委班子年龄结构不合理应严格按区委办201085号文第二十二条执行男到60岁女到55岁就不在列为候选人。 二、由于历史的原因社区幅员面积......

    社区存在问题及建议(共5篇)

    工人街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 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 一、 我社区辖区范围为:东至劳动北街、西至胜利北街、南至宏力大道、北至九中路,面积约为0.25平方公里。辖......

    社区团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社区团组织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是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团组......

    社区团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社区团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社区团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2010-06-29 18:54:5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社区团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社区团建工作存在问题及......

    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