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模范罗来弟老师宣传栏事迹
弘扬美德,身先力行
“佛山好人”罗来弟老师
罗来弟老师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工作上,她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生活中,她孝亲、尊老、爱幼,与邻和谐相处,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
罗来弟老师十几年如一日重视弘扬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她经常志愿参加各种弘扬中华文化慈孝活动,倡导社会大众献爱心,创造积极的人生价值。面对广大孩子,她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她一边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一边主动申请做班主任工作。每天早上她带领孩子们读《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用经典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她爱生如子,因材施教,再顽劣的孩子都能在她的努力下成功转化。业余她积极投身义教学堂,近十年来逢周六义务上课不间断,每个寒假、暑假组织夏冬令营教育活动。她以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弟子规》《孝经》及视频光碟为教材,每月都要进行一次公益家庭教育讲座或者亲子活动,近几年,她参与举办的大小活动、课堂教学近百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教育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很多参加这些传统教育的孩子,更能孝顺父母,力行做家务,友爱周围的人,她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效果良好,受到很多家长的好评。
面对广大家庭,她总是定期举办公益家庭教育讲座,以家庭伦理之道为主题:夫妻之道,婆媳之道,父子之道等,希望用传统美德感化更多的家庭。她还多次到周边各村,顺德龙江、南海西樵、罗定等地公益讲课,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传统经典教育,重视传统美德。
面对社会上的孤独鳏寡,她经常嘘寒问暖,从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爱,经常到养老院探访老人。每逢节日她组织村里老人参加敬老活动,给老人发礼品,发红包,为老人表演节目,给老人家带去幸福快乐。
罗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影响着身边的人,带领学校教师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深入社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努力践行着中华传统美德,互爱互助在龙小蔚然成风,并辐射到周边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二篇:小学道德模范宣传栏
小学道德模范宣传栏
周芳:有风有雨有阳光,有汗有泪有欢笑,这是周洁芳工作十几年来的真切感受,工作虽然艰苦,但她更多感到的是爱的快乐。用她自己的话说:我饯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恪尽职守,永不言悔。她先后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语文学科先进带头人、开平优秀教师、教育宣传工作模范通讯员。
(2011年第三期)
小学道德模范宣传栏
我注重于从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利用午休及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还利用这个网络媒体,我可以了解学生学习以外更私密的情感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多以鼓励为主,做学生的朋友,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都很乐意与我交往,接纳我的建议甚至批评。对于后进生,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当然,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更应严格要求自己,身教胜于言教;用诚实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做到真情教育。我所带的班级纪律稳定,气氛和谐,团结向上,在区、校各项评比中成绩突出,并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先进班”、“ 成绩达标班”、“示范班”等。
王东、王方、余永峰、张海燕:感动上海的平民英雄。王志茹 女,1970年12月出生,蒙古族,肇源县第三小学教师。1990年参加教育工作,始终担任班主任工作。中共党员。她努力工作,注重学困生转化,关心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在她的努力下,她所教的班级无差生、无辍学生。她积极把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人,多次参加县里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村教师展示优质的课堂教学资源。从教以来,包志茹先后12次在全县语文研讨会上出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9次参加省、市赛课,6次获省市教育科研成果奖,4次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两次市级教学能手、两次省级教学能手,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做为拔尖人才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被评为全省优秀青年特级教师;2008年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201
1年第四期)
董庄社区道德模范宣传栏
张媛媛 兴城市曹庄中心小学五年二班班长,连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2008年被评为学校“学雷锋标兵”。她热爱学习,肯动脑筋。她非常热爱英语,带着无限的兴趣和成就感去学习英语,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买英语资料,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在全国英语竞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学习上她从不认输,过去她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名列前茅,但她不停地勉励自己,并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她要求自己先独立思考,若实在解决不了,就向同学或老师求教,并分门别类地整理到错题集上。她爱好广泛,绘画、计算机、舞蹈、器乐、体育样样精通,在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她都有突出表现。在学校组织为汶川灾区捐款活动中,她把所有的零用钱200元全部捐出,为灾区的小朋友献上了爱心。
(2012年第一期)
董庄社区道德模范宣传栏
祁克顺:老百姓心中的“亲人民警”。淮北市濉溪县民警祁克顺曾在县公安局多个基层派出所工作,倾力为民服务,先后获得市、县及县局诸多荣誉称号。最让人信服的是:他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典型。2011年,祁克顺由铁佛派出所副所长调任韩村派出所副所长,铁佛镇广大干部群众联名写请愿书,并到县公安局和铁佛镇政府请愿,要求把“亲人民警”祁克顺留下来。祁克顺为民服务主动热情,工作严于律己。2010年9月的一天中午,祁克顺还没有 吃午饭,铁佛镇朱暗楼村的一位老太太来办理证件。从朱暗楼村到镇里,单趟行程就要20多公里,祁克顺说:“饭早吃一会晚吃一会都无所谓,但不能让老人家来回跑。”刚给老太太办完证件,又来了一个办证的群众。祁克顺顾不上吃饭,继续为这位群陈琦 建昌县牤牛营子乡什大营子小学四年一班班长。她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从一年级到现在,各科成绩一直在年级组名列前茅,年年获得学习奖励。作为班长,她不仅是老师的助手,也是同学们的“小当家人”,经常协助老师做一些班级的工作,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不但自己学习,还经常协助老师帮助班级的学困生复习功课,使这些学生成绩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美化、净化校园活动中,她带领全班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打扫卫生,冲洗厕所。她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邻里,在学校见到老师总是主动问好,对待同学也是一样;在家里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邻里有活她也会主动帮助。她们班一名女同学不小心胳膊骨折了,一个星期没来上学,她主动去帮助补习功课。汶川大地震,她主动奉献了爱心。
众办理。
(2012年第二期)
董庄社区道德模范宣传栏
李艳波 女,汉族,1975年10月出生,大学文化,肇源县第二中学教师。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在全省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优质课一等奖。《死海不死》在全市中小学课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语文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在2010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师范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师专业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交流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她的学生在各类征文比赛中频频获奖,徐睿俊、徐萍同学的征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王大鹏同学获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魏天驰同学获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王星宇同学获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本人先后被县政府先后授予先进工作者、县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获得多个学科奖。
(2012年第三期)
杨航 绥中县前卫中学八年四班班长,多次被评为镇“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级干部”。他是一个偏远山村的农家娃,爸爸在一次车祸中过早地离开了他,家里所有的积蓄也都用在抢救爸爸的生命上,至今仍然负债累累,妈妈改嫁后,年仅8岁的他开始和爷爷奶奶过拮据的苦日子。他从小就懂事,尽力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拾柴、下地、收拾屋子、洗衣服、喂养家禽样样都会。上学后,他努力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成为班长。他处处以身作则,是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好干部。他发奋努力学习,用坚定的信念、辛勤的汗水和不怕艰苦的精神奋斗,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一直名列班级前茅。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每次都带头捐款捐物,甚至把他一周吃午饭的钱也捐给更困难的同学。
马跃 建昌县镇南小学五年一班班长。在学校她关心集体,处处以身作则,组织同学开展各种公益活动,长期为学校食堂收拾餐具、拖地,为会议室、微机室打扫卫生,为一年级小同学擦玻璃、抬水。在学习上,她从不示弱,她患过脑炎、胃炎,但从不耽误学习,住院期间也是手不离书,各科成绩都排在前面。有的同学学习有困难,她就主动热情地给讲解;有的同学在校生病,她就主动掏钱给同学买药;有的生病不能上学,她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为同学买食品去看望;在美化校园活动中,她把自己节省的零用钱拿出来,为学校买了好几盆花儿。父母长年在市场做买卖,有时到外地进货、送货,她不仅给自己做饭菜,还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她经常主动帮助邻里和有困难的人做这做那,是被公认的讲文明、树新风的好少年。
马跃 建昌县镇南小学五年一班班长。在学校她关心集体,处处以身作则,组织同学开展各种公益活动,长期为学校食堂收拾餐具、拖地,为会议室、微机室打扫卫生,为一年级小同学擦玻璃、抬水。在学习上,她从不示弱,她患过脑炎、胃炎,但从不耽误学习,住院期间也是手不离书,各科成绩都排在前面。有的同学学习有困难,她就主动热情地给讲解;有的同学在校生病,她就主动掏钱给同学买药;有的生病不能上学,她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为同学买食品去看望;在美化校园活动中,她把自己节省的零用钱拿出来,为学校买了好几盆花儿。父母长年在市场做买卖,有时到外地进货、送货,她不仅给自己做饭菜,还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她经常主动帮助邻里和有困难的人做这做那,是被公认的讲文明、树新风的好少年。
第三篇:道德模范事迹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一、助人为乐
许月华,女,汉族,195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湘潭市福利院供养人员。
她12岁时高位截瘫,两个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撑;17岁时,她被送进了社会福利院,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在,她是130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撒播着伟大的人间母爱。37年来,她始终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热心助人。她的事迹在网上热传,无数网民为之动容,亲切地称她“板凳妈妈”。
在福利院,许月华从没有休过节假日。有回她肾结石急性发作住院,刚出院她就直接进了福利院幼儿宿舍,一工作就是30多个小时。“我要把欠孩子们的时间补回来。”护理班长心疼她:“月华,你这样下去会累死的。”许月华轻轻一笑:“真这样累死,我乐意。我还留了几十块钱,就拜托你替每个孩子买件衣服,算是我给他们的一个纪念。”
随着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婴幼儿不断增多,许月华抚育的“儿女”也越来越多,最多时同时带着15个。为了方便,她让孩子们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铺太窄,就不断加宽,最后加宽到了5米,她那张大床成了一座小型幼儿园。白天,许月华给他们喂奶,换尿布,陪他们玩,逗他们笑,常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晚上,这个刚睡下那个又醒了,这个刚停止哭那个又扯开嗓子喊,许月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37年里,许月华带大了138个孤儿。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来了。这些不少都已成家立业,他们在填履历表时,在“母亲”一栏里,写的都是一个共同的名字:许月华。
许月华2010年被人民网评为“十大责任公民”,2011年被中央电视台授予全国“三农”人物奉献奖。
(减缩事例、感悟):
许月华
她命运坎坷,1岁丧父,12岁丧母,为谋生计她跑到铁路上捡煤渣,被从背后驶来的火车碾碎双腿。
一天,她看到,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孩,搬张小凳子学走路。她想,自己也可以用凳子把身子顶起来走路„„于是,她主动请缨,撑着板凳,以残缺之躯做起了138个孤儿的妈妈,一做就是37年。
她是许月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难以想象,一个失去双腿的姑娘,是用怎样的勇气和毅力“站”在了板凳上。
从失去双腿的少女,到来去自如的“板凳妈妈”,苦难让只有半截身子的许月华释放出了强大的力量——
就像,苦难中盛开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顽强绽放。
郭明义
一个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他追求纯粹,做好事不求人知,矢志不渝地追求真善美。他善小而为,15年里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16年间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元,20年来55次无偿献血,挽救数十人的生命。他坚信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幸福,数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博大爱心、满腔热血铸就了人间大爱,被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
德不孤,必有邻。郭明义不仅自己无怨无悔地无私奉献,还带动身边工友和全国各地志愿者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形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爱心团队。目前,郭明义爱心团队下设的希望工程郭明义爱心联队、郭明义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郭明义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大队等7个大队,仅在鞍钢矿业就有成员近万人,全国已有4万余人加入到郭明义爱心团队,全国各地不断传来郭明义爱心团队分队成立的消息。
颁奖词:向助人为乐模范致敬!
善行无疆。是你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二、诚实守信
孙东林,男,汉族,1970年12月生,武汉东方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湖北省“信义兄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9年,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组建起一支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包建筑工程。20多年来,孙东林守信如金,不论是对承包的工程,还是对农民工兄弟,都讲一个诚信,都讲一份责任。孙东林常说:“我也是农民出身,农民工兄弟跟咱辛苦干了一年,还拖欠他们的工钱,怎么能说得过去呢,明年谁还跟咱干呢?无论遇到多大困难,绝不能影响工程质量、绝不能拖欠农民工兄弟一分钱。” 20多年来,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正是凭着这种“讲诚信、重质量”的坚持,孙东林参与了北京顺义区几乎所有重点工程的施工,而且个个都是样板工程。2010年2月9日,为了抢在春节前将农民工的工资发放到位, 哥哥孙水林连夜开车从天津赶回黄陂,却在南兰高速河南兰考段遭遇重大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孙东林带上事故车上的26万元钱,驱车15小时返乡替兄发放农民工工钱,钱不够发,孙东林毅然从自己的账户上取出6.6万元,仍然不够发,70多岁的老母宋腊梅把自己的养老钱1万多元拿了出来。由于孙水林已经遇难,农民工的工资清单已不知去向,孙东林就根据农民工凭良心报出的钱数,报多少给多少,终于赶在除夕前将33.6万元钱足额发到60余名农民工手中,完成了感天动地的生死接力送薪义举。
孙东林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支持和慰问,孙东林将社会各界捐赠的33.4万元慰问金如数捐出,发起设立了湖北省“信义兄弟”农民工帮扶基金会,帮助困难农民工。截至目前,已接受各类捐赠200余万元。
今年4月25日,由孙东林担任董事长的湖北信义兄弟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孙东林向社会庄重承诺: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决不拖欠工人一分钱工资;注重打造名优精品工程,提供优质服务,决不搞偷工减料;签订施工合同后,不搞欺诈、不拖延工期;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将积极参加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并竭力为困难家庭的工人提供必要的帮助。
社会各界也掀起了向孙东林及孙水林学习的热潮。孙东林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我只是希望诚信的阳光能够洒遍每一个角落,照进所有人的心里。”
一诺千金。是你们,用宽广的心胸,标定了人间的公平;是你们,经历困苦,信守承诺,显示了中华文明代代传承的善良天性!那就是,对待他人,将心比心;对待自己,方正严明。
(减缩事例、感悟):
总有一些事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些人让心充满温暖。
他是哥哥,为给家乡的农民工结清工钱,寒夜上路,不幸一家五口遭车祸全部遇难。
他是弟弟,得知哥哥遇难消息后,义无反顾地赶在大年三十前返乡,代哥哥将33.6万元工钱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位农民工手中。
他们在一家五口遭车祸遇难的情况下,不躲、不藏、不找借口,没有账目农民工自己报多少工钱给多少工钱,不够一家人凑钱,认的是“干活给钱天经地义”的理,守的是做生意应有的信。
他们生死接力,信守承诺,在当前社会风气下使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们是“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三、敬业奉献 邓前堆
怒族,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
28年来,本着对救死扶伤信念的坚守,邓前堆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一条100多米的溜索在怒江两岸往来,随叫随到出诊5000多次,步行60万多公里为村民治伤疗病、防治传染病,用艰辛付出换来了百姓的健康,用十几年如一日的溜索行医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自从担任拉马底村的乡村医生,邓前堆就牢记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情系农村,心想村民,随叫随到,及时尽责。为给两岸村民看病,他的行医之路与过江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随身形影不离带着一个药箱、一把溜梆这两件“宝物”。他跑遍了乡村每一条小道,清楚知道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种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他的心中都装着一本明细账。他每天在拉马底村卫生室坐诊,一旦接到病人的求助电话,即背上药箱、带上溜梆出发。在当地村民的印象里,无论深夜白天,还是暴雨江水上涨,邓医生总会及时赶来就诊,给病痛乡亲们带来安康,带来希望。邓前堆说:“过溜索再危险,走山路再辛苦,只要乡亲们身体健康,也值得!”
在28年的行医过程中,邓前堆谨记“服务乡亲、奉献家乡”的信念,对病人倾注了满腔爱心,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他用傈僳语向村民宣传解释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传染病的防制知识,注射疫苗,服预防药,随访,该村免疫规划建卡率达100%,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传染病防制工作在这里落实到位。
超常的付出,邓前堆得到的却是微薄的报酬,过着清贫的生活。家里除了一台过时的小电视、几件破旧的家具和一辆旧的自行车,别无他物。这些年先后有3个人在拉马底村与邓前堆一道工作,但是由于工资低等诸多原因离开了乡村医生工作岗位。而邓前堆为了做治病救人的医生,谢绝了当村干部,放弃了去外地打工挣钱。邓前堆说:“我不干,这么贫穷的村寨,谁愿意来干医生呢?”邓前堆手中有一大把无法兑现的欠帐条。这两年,收入微薄的他已经为乡亲们垫付了1000多元医药费,但他并不认为是吃了亏。“只要手里宽裕,乡亲们是不会欠我的。有时候没有钱,他们就给我送来鸡蛋、苞米什么的。如果他们不主动来还,一定是太困难了。”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乡亲们的尊敬和信任,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自家人、可靠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邓前堆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国内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面对这些,邓前堆很高兴,也很平静,他只有一个心愿,盼望着有一天村两端能架起一座可以通汽车的大桥,无论乡亲们得了什么病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大医院救治。
(减缩事例、感悟):
悬空30米,跨越120多米的距离,不足20秒就能抵达。
当你以旅游者心态去尝试溜索时,你体会到的或许只是溜索带来“高”与“快”的刺激。
其中的危险,或许只出现在你的潜意识里„„
肩背药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紧扣在粗粗铁索上的滑轮瞬时向彼岸溜去。身下三十多米,是奔腾不息的怒江。
他知道有人曾从他必经的行医索道上滑落,再也没有爬起来。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诊5000多次,从来不收出诊费。他叫邓前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28年来,他的行医之路与那条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
2011年2月1日上午9点17分,大年廿九,邓前堆收到一条来自中央文明办的短信,让他确信他可以实现修桥心愿了„„
四、见义勇为
7月,杭州,生死瞬间,一个平凡的女人创造了一个爱的奇迹——她不顾个人安危的惊人一抱,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她叫吴菊萍。人们称她是中国的“最美妈妈”。
人们感动着,感慨着,传播着,传递着,全世界都知道了吴菊萍救起小妞妞的故事。在关于她的故事中,人们发现,有几个词反复出现:本能、普通、习惯性流露——
吴菊萍说: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我一直蛮普通的,真没啥特别的。吴菊萍的丈夫说:她平时和今天所做的都只是这些善良的习惯性流露而已;菊萍也不想大家把她称为英雄,因为她觉得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吴菊萍的老师同事说:她平时就是一个挺善良,挺有责任感的人;她伸手救妞妞,其实是这种本性的习惯性流露。吴菊萍的乡亲们甚至说:我们身边英雄很多,有些人比菊萍救小孩还更英雄;菊萍就是这些好人中的一个。
由此,更让我们思考的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做了自认为普通的事,却为何在全社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其一,普通人的高尚行为更能体现纯洁的人性,更具震撼力量。如果接住妞妞的是超人或蜘蛛侠,原本也不值得惊叹了。而吴菊萍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有一个8个月大的儿子,她却以生命的代价去托住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孩子。这种“本性的习惯性流露”,看似自然又简单,其实最艰难,是一种经年的累积,如果不是长久以来的善良积淀,很难想象会有危急时刻爱的爆发。
其二,“最美妈妈”做了别人或许想做但却未必会做的事,她的行为触动了人们心中共有的善念。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依此来看,现实社会中人们在需要帮助的人或事面前止步,确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最美妈妈”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人们心灵。她于平凡中孕育出人性的光辉,激发了人们心底向善的力量。
吴菊萍那关键时刻的一伸手,展现了人性的精彩。人们为这份精彩喝彩,这是向善社会的一大进步。希望每一个普通或不普通的人都能记取这份精彩的传递,善待身边的人,用爱交织身边的事。
颁奖词:向见义勇为的模范致敬!
舍己为人。是你们,面对灾难和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是你们,用流血和牺牲,将灾难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怀的课堂。
(减缩事例、感悟):
如今延续到现实生活中,她拥有一个最响亮的名字——“最美妈妈”。
2岁的妞妞从十楼坠地的一刹那间,她甩掉高跟鞋,向空中伸出了一双接抱的手„„十天以后,妞妞醒了,这是她缔造的生命奇迹。
这位名叫吴菊萍的80后母亲,很平凡,平凡得没有人能说出她以前曾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她确实又很伟大,中国人传统的勤劳勇敢、乐观善良、见义勇为等美德的滋养,让她在伸手一接的刹那绽放出最美丽的大爱光辉。
网络上,网民们在感动:世界上最动人的传奇,就是那一接的大爱和美丽;社会上,人们在思考:走近了她,该怎样熏陶你我?读懂了她,该获得怎样的力量?
五、孝老爱亲
孟佩杰,女,汉族,1991年11月生,共青团员,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学生。
孟佩杰5岁那年,生父去世。迫于生活压力,母亲将她送给刘芳英夫妇收养。1998年,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经过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双拐勉强走路。一年后,养父无法忍受艰难的生活,悄悄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一年,孟佩杰只有8岁。
从那时起,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北方的冬天要烧炉子,孟佩杰每天早早起来给炉子添炭、掏灰。身子小,够不着灶台就站在小凳子上,摔伤、烧伤已记不得多少次;为娘俩洗衣服、为养母擦洗身子,手冻得又红又肿,膝盖不知磨破了几层皮;到市场上买菜,不认识葱姜蒜,她就按妈妈编着顺口溜记:“圆圆的是蒜、长长的是葱,扁扁的豆角绿茵茵„„”
2007年,孟佩杰初中毕业,刘芳英的病情却开始恶化,最终瘫痪并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还未成年的孟佩杰主动选择了在临汾学院隰县基础部学习,就近照顾养母。2009年,按照学校的安排,在隰县上完两年后,孟佩杰还必须到临汾(总校)再接受3年教育。孟佩杰做出了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带上母亲去上学!
为了及时照顾母亲,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孟佩杰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帮养母穿衣服,给她洗脸、梳头,然后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后,又匆忙赶回家,做饭、喂饭,给母亲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下午两点再赶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她又匆匆赶回家中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母亲睡觉。每天就这样奔波在课堂和出租屋之间。
养母久病卧床、大小便失禁,患上了褥疮,孟佩杰一天要帮其翻身擦身多次。为防止褥疮扩散,每天放学回来她都要给养母洗衣服和床单。她还专门跑去向老中医请教护理方法,天气暖和时,就抱母亲到窗前晒太阳。遇到母亲排便不畅时,她就用纤细的手指,帮母亲一点点抠出那些又黑又硬的粪便。刚强的母亲瘫痪后脾气也越来越大,孟佩杰就经常提醒自己,不能惹母亲生气,平日里功课再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陪母亲聊天。懂事的孟佩杰从来不乱花钱,时刻惦记着家里卧床的养母,对养母十几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2009年,临汾市委授予孟佩杰母女文明和谐家庭荣誉称号;2010年,孟佩杰成为临汾市年龄最小的十佳道德模范。
颁奖词:向孝老爱亲模范致敬!
大爱无声。是你们用人间大爱,诠释生活的真谛;用人间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你们的一颗颗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
(减缩事例、感悟):
5岁时,父亲惨遭车祸,她被送到养母身边;
8岁时,养母病瘫,养父出走,她开始一边学知识,一边学家务; 17岁,她背着养母上大学„„
她叫孟佩杰,今年19岁。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人道是:久病床前无孝子。12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的照料,谁家的亲女儿能做到?
而孟佩杰,一个90后的养女做到了!
我们可以没有孟佩杰这般多舛的命途,却不能失掉孟佩杰这般面对生活的态度。
尽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小孟,祝你和妈妈都幸福!
第四篇:道德模范事迹
介绍主要事迹,观看相关媒体报道
一、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吴天祥
吴天祥始终坚持“人生在世,‘奉献’二字”的人生观,乐于助人,乐于结交“穷亲戚”、“穷朋友”,经常为生活有困难的群众提供帮助。多年来,他利用休息时间,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万人心,帮助了无数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人们视他为亲人。他为政清廉,拒绝吃请,拒收礼品,淡泊名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二、王争艳:百姓的好医生
“被人需要、被人感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那才是真正的幸福,那才算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一个人一辈子,能吃多少、用多少?天天钻在钱眼里,有什么意思?像我这样,天天走在路上,都会被很多病人祝福和感谢,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很幸福。”王争艳说。
三、诚信无价--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道德与责任是社会得以前行的基石。温总理曾指出,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孙家不是最有钱的商人,却闪耀着道德与责任双子星的璀灿光芒--最亮最温暖。孙家派发给民工与社会的,是比33.6万元更珍贵更沉甸的精神财富,真情款款,义动天地。
四、身残志坚的董明
高位截瘫的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志愿奉献社会的聋哑学校志愿老师、世界禁烟大使,曾作为汶川抗震救灾心理干预志愿者,唤醒了2位植物人;作为残奥会形象大使,在北京残奥会水立方赛场志愿服务期间,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会主
席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荣获“2008北京十大志愿者”称号。
五、“能帮一个是一个”的甘金华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甘金华经常说的话。2006年,当选为武汉市人大代表的甘金华在两会期间呼吁:尽快为慈善事业立法,鼓励更多人向慈善的太阳奔跑。
第五篇:道德模范事迹
萤火之光 照亮社区
-------------记西河社区道德模范谭米花
有一种美德叫助人为乐。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关爱与帮助,每个人都渴望在帮助别人的行动中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而这正是助人为乐的真正内涵。永定路街道西河社区志愿者谭米花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用她的实际行动演绎着一曲曲动人的助人之歌,而她的事迹也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光亮,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正能量。
谭米花一位淳厚而朴实的下岗工人,她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美好品格,为街坊邻居津津称道。
在家中,她是一位贤妻良母,她勤俭持家,从不铺张浪费,精心操持着她们那温馨的3口之家。她丈夫也是一位下岗工人,在生活中她们总是相互扶持,在孩子教育上,她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与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2007年她听说社区招募志愿者就毅然决然的来到了西河社区担任社区服务及工青妇工作,投身于她热爱的志愿者事业。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休息时间,每天与社区工作人员同步作息,并经常提前来到服务站打扫卫生,收拾资料。多年来她本着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热心,无私的帮助别人,主动为社区分担责任,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年迈居民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扶老携幼,主动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主动当起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在自愿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同时升华自己,播撒爱心。无论是炎热还 是寒冷,多年如一日,而且从不宣扬,默默无闻。
爱,如果仅停留在一家人中,那么这种爱是狭隘的。可谭米花却把这种爱延伸到亲朋邻里、社区之中。谭米花在处理好自己家庭事务的同时,对社区的老人也特别关心,不定期上门走访看望社区老人,了解老人的需求,帮助解决老人们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居住在西岩新村家属院的王桂莲老人,79岁,丈夫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病故,她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孩子拉扯大,患有一身疾病:心脏病、哮喘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双腿变形,行走不方便,不幸的是六七年前她的儿子和女儿相机因意外事故去世,老人接连收到这么大的打击,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谭米花这几年经常利用空闲之余,到她家看望她,陪伴老人聊天解闷,陪她看病抓药,帮她提水,整理家务,帮老人办理医疗保险,领取养老保险金,低保金。老人病了,她跑到社区、街道、医院办理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你们不用担心我,因为我不是孤老,我有一个最贴心的女儿!”这是王桂莲老人见到居委会的干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制药厂家属院三号楼三单元702室住着二级肢体残疾人韩红梅和女儿梁悦。韩红梅今年44岁,原敬东厂下岗工人,谭米花配合社区干部以房管人入户时,了解了她家情况,丈夫原是制药厂下岗工人,2003年单位买断下岗,丈夫下岗后长期有病,数年后也因肝硬化于2009年7月病故,原来家里的收入就不高,因为丈夫患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亲戚朋友的钱,生活的重担子全压在了韩红梅的肩上,生活的拮据让这个柔弱的女人在下班回家时路上晕倒,致使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家里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全靠低保金维持生活。每月买了药治病后,家里连吃的面粉都要靠赊取,女儿梁悦上高二,17岁,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年韩红梅病情严重的时候,女儿一度要放弃上学照顾母亲,经过大家劝说后,孩子虽然上学了,但有时候下午还是在家里照顾母亲,韩红梅再催促,她说是下午上副课不要紧。知道孩子因照顾母亲弃学或者逃课这件事后,谭米花经常去看望她们,鼓励梁悦好好学习,不要有思想负担,有困难大家想办法,她把她的电话号码留给韩红梅,当她有需要时可以随叫随到,进行帮助。在空闲之余,给她们母女俩出钱办理了医疗保险,帮助韩红梅办理大病救助手续,低保金发放了及时到她家把低保金三联单送到她女儿手上,她知道这家人正眼巴巴地盼着这点钱要生活。
2013年4月,韩红梅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每天早上7时,洗漱完毕的谭米花就骑着自行车来买上早餐,来到制药厂家属院的韩红梅家,打开窗户透气,打扫卫生,端屎倒尿,然后帮韩红梅洗脸、擦手,再给她倒一杯热水。中午韩红梅的女儿放学回家,谭米花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业,让她能够早点吃晚饭去休息,谭米花首先到韩红梅家给她们一家做饭,当韩红梅一家开始吃饭的时候谭米花就有马不停蹄的回到自己家才给自己家人做饭,刚开始她的丈夫周世英还抱怨她,但由于谭米花的坚持她丈夫慢慢的支持她的工作,一年下来谭米花瘦了10多斤,但她还乐此不疲。长久卧床的人最容易得褥疮,晚上下班之后,谭米花就来到韩红梅家用热水给韩红梅 擦身、并帮他翻身、揉背。谭米花身高1米65多,体重比韩红梅重10多公斤,但谭米花照顾起来相当吃力,可韩红梅瘫痪在床近一年多,身上一个褥疮都没有。
经过谭米花细心的照顾韩红梅的心情状态好了,病情也慢慢地有所缓解,到今年韩红梅已经可以自由活动,生活可以自理了。
谭米花更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她把个人兴趣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深入群众,平时居民上班不在家,谭米花就利用中午晚上休息时间去辖区居民家中上门收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居民“零距离”解答各种政策信息,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和想法,做好上情下达,真正当好“政府的耳朵、社会的减压器”。2013 社区居民高胜贵、康学林、何淑芳的孩子刚考上大学,由于家庭困难难以凑齐学费,谭米花得知情况后先后多次向民政局询问政策并且帮助他们申请到了每人3000元的助学补贴,使他们能够及时到学校报到。
一旦辖区有了什么事总是能看到她跑上跑下、忙里忙外的身影。在谭米花的身上随时装着一个”民情”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辖区困难居民的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以及这些家庭最近的生活情况和最近需要迫切解决的困难问题,使社区能够及时掌握情况。“西河村有几个居民的医疗保险需要上门收缴.....” “公园路上还有几个小区养老保险政策没有宣传到需要通知知....”
“低保户何淑芳家的儿子今年上大学....”
“社区困难家庭李鸿强今年搬进了廉租房....”等等。一段段话语记录着谭米花对居民生活的关心。
社区的环境问题一直是居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西岩桥河道两边的垃圾乱堆、乱扔现象严重,谭米花发现问题后一边及时社区反映,一边就到附件居民家中发放宣传单劝导住户把垃圾放到垃圾固定点,并组织辖区4050人员对卫生进行清理,及时杜绝环境卫生脏乱差,做好社区环境卫生工作。邻里闹纠纷,她主动去帮助调解。谭米花在社区志愿服务岗位一干就是7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到1.5万小时。
在讲求价值规律的今天,谭米花却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谱写着助人为乐、文明幸福之歌。常有人这样问她:“你这么干,不觉得累吗,图啥?”“其实人最怕的就是‘老来难’,我父母在外地,觉得社区的老人们就像我在远方的父母,社区的居民就是我的亲人,我只不过使做了生活中一点平平常常的小事”正是基于这种朴实的想法,支撑她在这十几年的工作中默默无闻地照顾孤寡老人,为家庭牺牲,为社区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颂歌。
多年来,谭米花被永定路街道办事处评为“道德模范”、“社区先进工作者”、“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安定区国家税务局评为“光荣纳税服务志愿者”,2011年被安定区总工会评为安定区“优秀基层工会工作者”,2012年评为安定区“先进基层工会工作者”。2013年被定西市老龄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市“孝亲敬老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