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文件
发改办高技[2008]2494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09年
信息安全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
教育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科院,国家密码局,国家保密局办公厅(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和《国家信息安全“十一五”规划》(国信安[2007]2号)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提高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竞争力,提升信息安全专业化服务水平,增强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能力,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组织实施2009年信息安全专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09年信息安全专项重点
专项按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完善产品性能和功能,培育专业化服务,推动标准化建设,扶持骨干重点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及重要信息系统自主可控能力的指导原则,重点支持:
(一)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及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提供支撑的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
1、重点支持基于国产可信计算芯片的安全应用产品,以及基于自主密码技术的高性能集成应用产品的产业化;
2、重点支持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恶意代码防治、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网络数字版权保护、电子数据取证、安全保密检查等产品,移动终端、桌面终端安全防护等计算机安全保护产品,以及面向无线网络的安全管理与安全应用产品的产业化;
3、重点支持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中间件、安全服务器、安全接入设备、安全存储、容灾备份软件、安全办公软件等产品的产业化;
4、重点支持高性能专用安全芯片和专用安全设备,以及适用于新一代网络环境的具有高性能、多安全功能的软硬件集成化产品的产业化。
(二)为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的信息安全专业化服务
重点支持基于介质的数据恢复,容灾备份,面向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金融、电力、交通等重要信息系统的应急响应,支撑国家信息安全监管政策的安全测评与检查,针对信息安全事件的信息发布与咨询,以及包括对信息系统安全监控管理的托管服务。
(三)面向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安全标准体系及重要信息安全产品的关键标准 重点支持面向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重要信息安全产品的,有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应急与灾备、安全服务等方面的关键标准研究。
(四)采用自主信息化装备的信息系统示范工程
在电子政务和银行、证券、电力、电网等重要领域,重点支持采用自主信息化装备,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组织建设的信息系统示范工程,以加快推进我国自主产品在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为提升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积累经验。
二、申报要求
(一)请项目主管部门根据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项目组织和备案工作,组织编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并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环保等相关建设条件,同时汇总相关申请材料并报我委。
(二)项目主管部门应对报送的材料(如资金申请报告、银行贷款承诺、自有资金证明、销售许可证明等)进行认真核实,并负责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三)为加强项目管理工作,本次专项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服务和标准类项目采取纸质材料申报和网上申报并行的组织实施方式。请项目主管部门在报送项目纸质申报材料前,先登陆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系统http://ndrc.jhgl.org/xxhc,履行相关网上申报手续,纸质审申报材料的具体报送地点将在网上申报系统首页另行通知。
项目纸质申报材料包括: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项目简表和项目汇总表,上述材料一式三份。项目所需的项目备案文件和自有资金情况、投资及信贷承诺等证明资料须用原件,并单独装订。纸质材料和网上申报的项目信息原则上应完全一致(请认真审核网上申报材料不能含有涉密内容,如却有不便通过网上申报的文件材料,可在申报纸质材料时予以补充),未履行网上申报手续的项目将不予受理。
(四)申报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应为企业法人。申报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1)按规定在当地政府备案;(2)已落实项目建设资金;(3)采用的科技成果应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归属明晰;(4)项目申报单位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项目实施能力,具备较好的资信等级,资产负债率在合理范围内;(5)申报产业化的产品应具有公安部门出具的销售许可证明,如是密码类的产品应具有国家密码局出具的销售许可证明。资金申请报告的具体编制要求请详见附件一。
(五)申报信息安全服务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为企业或事业法人。申报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1)按规定在当地政府备案;(2)已落实项目建设资金;(3)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项目实施能力,具备较好的资信等级,资产负债率在合理范围内。资金申请报告具体编制要求请详见附件二。
(六)申报信息安全标准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可为企业或事业法人。申报的项目应属于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领域,并已列入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制修订计划。资金申请报告具体编制要求请详见附件三。
(七)申报示范工程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银行、证券、电力、电网等企业。申报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本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2)已落实项目建设资金;(3)全部采用自主信息化装备开展工程建设。申报材料的具体编制要求请详见附件四。
(八)2009年信息安全专项项目分为两批申报,第一批项目申报日期截止至2008年12月3日,第二批项目申报日期截至2009年3月6日。在经我委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选后,第一批项目在2008年12月中旬组织现场答辩,第二批项目在2009年3月下旬组织现场答辩。具体项目答辩名单、答辩时间和地点,将在专家初 4 选后另行通知。
附件:
一、信息安全产品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二、信息安全专业化服务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三、信息安全标准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四、示范工程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五、信息安全项目及承担单位基本情况简表
六、信息安全项目汇总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第二篇:发改委文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 印发《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3号)部署要求,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制订并印发了《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具体如下: 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应急产业发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做好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等规定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基地是指为满足国家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需要,以促进应急产业聚集发展为目标,对应急技术研发、应急产品制造和应急服务发展具有示范、支撑和带动作用且产业特色鲜明的依法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聚集区)以及国家规划重点布局的产业发展区域。
第三条
示范基地分为专业类和综合类,专业示范基地集中发展某一应急产业领域且具有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保障的能力;综合示范基地集中发展两个以上应急产业领域且具有为跨省级行政区域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提供综合保障的能力。
第四条
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遵循培育和发展相结合,培育期一般为3年。
第五条
示范基地设置要在全国范围内依据资源禀赋,兼顾区域分布,协调类型布局,合理定位。第六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负责全国示范基地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简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示范基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设置条件与评价指标 第七条
示范基地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法人单位为组织实施单位;具有公共服务机构,服务内容明确,服务标准规范。
(二)具有区位、产业及人才优势,具备应急科研创新能力,应急产业相对集中且有一定规模。
(三)综合类初步形成产学研用多个应急产业集群及其合作机制,专业类已经形成一个应急产业集群,具有明确的发展区域,行业带动性强,市场前景良好。
(四)具有较强应急服务优势,具备一定应急培训、应急演练等基础条件,拥有完备的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和完善的应急物资集疏运网络系统。
(五)具有一定数量的骨干企业,企业主导产品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能够开展一定规模的实物储备,拥有良好管理能力。
(六)示范基地具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规划建设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所在地人民政府有统筹安排和支持措施;能以一定的引导资金,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示范基地发展。
第八条
示范基地的评价指标:
(一)产业规模:示范基地内现有应急产业企业数量、企业销售总收入、核心企业数量及销售收入等情况,其中综合类示范基地年产值不低于60亿元,专业类示范基地年产值不低于20亿元。
(二)创新能力:自主研发机构及固定研发人员数量情况、研发经费情况、研发成果和专利情况等。
(三)应急保障: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运等能力情况,拥有应急资源情况,其中综合类具备为周边2个以上省级行政区域提供应急保障能力。
(四)企业发展:核心产品自主品牌、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等情况,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储备制度。
(五)发展环境: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资金支持等情况;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情况;应急产业发展状况。第三章
示范基地申报程序 第九条
示范基地申报:
根据示范基地设置条件和要求,拟申请示范基地的管理单位向属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发展改革、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后联合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报送材料;其中综合类示范基地若涉及多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可由涉及区域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主管部门联合申报。第十条
申报材料
(一)申报材料包括:
1、申报单位所在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主管部门的上报文件;
2、示范基地建设方案(见附件);
3、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的论证意见(原件);
4、示范基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情况说明;
5、涉及第七条和第八条需要提供的补充材料。
(二)申报材料中的有关数据以各级统计机构和职能部门公开数据为准。
(三)上述申报材料要求提供纸质文档一式3份及电子文档光盘。第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组织专家,对申报的示范基地进行评审,必要时可组织现场考察。评审结果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网站及有关媒体公示10个工作日。第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对公示无异议的示范基地进行命名,其中综合类命名为“国家应急产业(综合)示范基地”,专业类命名为“国家应急产业(专业)示范基地”。第四章
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
第十三条
培育期内,示范基地所在地的政府领导机构,应当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统筹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对涉及多个行政区域的综合示范基地,应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
第十四条
示范基地3年培育期结束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评估不合格的撤销示范基地命名。
第十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通过现有渠道对示范基地给予支持,优先推荐示范基地的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引导各类资源向示范基地聚集。
第十六条
每年3月底前,示范基地应将上一年工作总结和本工作计划上报至所在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主管部门,并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第十七条
培育期评估合格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每3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示范基地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不合格的,责成限期改进;经整改无效的,撤销示范基地命名。评估办法另行制定。第十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示范基地未按规定上报统计数据或者上报数据不真实、所提供的应急产品和服务或企业行为对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予以警示。
第十九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对示范基地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示范基地命名、有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行为累计受到2次警示的予以撤销示范基地命名。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主管部门可比照本办法,组织开展省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
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编制要点
一、发展现状
主要包括区域突发事件特点,本地产业特别是应急产业发展现状,示范基地区位优势,以及建设示范基地的现有基础、比较优势和需求分析(包括国际市场)。
二、总体思路 主要包括总体思路(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等,特别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情况),发展目标(主要指三年培育期内产业培育、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产业链发展、应急保障等)。
三、重点任务
围绕把示范基地打造为国家处置突发事件综合保障平台,引领国家应急技术研发、应急产品生产制造和应急服务发展,包括但不限于:重点发展领域及其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机构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国际合作、应急保障能力等。
四、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示范基地培育组织措施、促进应急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示范基地发展规划、区域应急产业保障协调机制、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投融资渠道等。
五、工作进度
三年培育期内,各时间节点重点任务分解安排。
第三篇:发改委585文件
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整顿住房建设收费取消部分收费项目的通知 计价格〔2001〕5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
近年来,各级政府针对住房建设领域收费混乱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整顿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住房建设收费过多,仍是当前影响住房建设和消费的一个突出问题,企业和群众意见很大。为深入贯彻《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加强房地产价格调控加快住房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发〔1998〕34号)精神,切实减轻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负担,加快住房建设和销售步伐,促进经济发展,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决定进一步开展整顿住房建设收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整顿住房建设收费的范围和重点。整顿住房建设收费的范围,包括住房建设项目规划、立项、征地、建设、销售及使用全过程的各种收费。整顿的重点是,取消所有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设置的收费项目;取消虽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设置,但与现行产业政策、行政管理体制变化情况不相符合已失去合理性的收费项目及重复设置的收费项目。
二、取消一批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各地执行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凡与本通知公布取消的收费项目(见附件)性质、内容相类似的,不论冠以何种名称,一律取消。同时,1999年财政部、国家计委在批复地方涉及企业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时,已明确规定到2000年底取消的收费项目,必须取消。除统一公布取消的及限期取消的收费项目外,其他涉及住房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各地也要进行逐项清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提出取消、保留、合并、降低收费标准的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财政部、国家计委备案。
对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价格部门要随即办理收费许可证注销手续,财政部门要及时收缴已发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上述收费项目取消后,有关部门履行政府规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所需必要的经费开支,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预算酌情予以安排。
三、整顿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凡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取消部分建设项目收费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收费管理的通知》(计价费〔1996〕2922号)颁布前,已按规定的审批权限批准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其他专项配套费的,由省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对各类专项配套费进行整顿,将其统一归并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取消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重复收取的水、电、气、热、道路以及其他各种名目的专项配套费。统一归并后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由省级价格、财政部门根据近年来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和调整情况,按照从严控制、逐步核减的原则重新核定收费标准。凡是未按规定审批权限批准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或其他各类专项配套费,以及计价费〔1996〕2922号文件颁布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出台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或其他专项配套费,一律取消。
四、合并部分收费项目,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已征收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地区,不得再征收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将现行“工程定额编制管理费”和“工程劳动定额测定费”合并为“工程定额测定费”,收费标准按照建安工作量的0.4‰—1.4‰收取,西部地区建安工作量较小的城市最高不超过1.5‰。降低政府部门收取的征地管理费、房屋拆迁管理费、工程质量监督费、劳动合同鉴证费、建筑合同鉴证费、工程承包合同鉴证费,收费标准均按现行收费标准的70%计收,并由省级价格、财政部门逐项予以重新核定。按照从严控制住房建设收费的原则,改革白蚁防治费、地震安全性评价费、核设施环境影响评价费、房屋所有权登记费等收费项目的计费方式,重新核定收费标准,具体办法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另行制定。整顿规范住房交易服务收费。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房地产评估、委托拆迁服务等经营服务性收费要坚持自愿委托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的收费办法执行。
五、规范垄断企业价格行为。对住房开发建设过程中,经营燃气、自来水、电力、电话、有线或光缆电视(简称“两管三线”)等垄断企业的价格行为进行全面整顿。“两管三线”安装工程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向社会公开招标,自主选择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承担安装工程;所需设备材料由承担安装工程的单位自主或委托中介组织采购。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两管三线”材料费、安装工程费等相关价格的管理,规范垄断企业价格行为。严厉查处垄断企业强制推销商品和服务及强制收费的价格违法行为。
六、严格控制住房建设收费。为促进住房建设和消费,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将住房建设中行政事业性收费占住房价格的比重控制在10%以内。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外,近期内不再出台新的涉及住房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保留的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不得提高。各地要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加强对住房建设收费的管理。
七、加强监督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组织价格、财政等有关部门对公布取消的收费项目和降低的收费标准进行检查。对不按规定取消收费、降低收费标准或变相继续收费的,要依照有关规定从严查处;对有关责任人,要按照《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国家计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贯彻落实本通知情况进行抽查。
八、整顿住房建设收费,进一步规范住房价格构成,保持住房价格合理稳定,关系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住房消费,积极扩大内需政策的贯彻落实,对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进程,促进住房建设健康发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反对腐败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应当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贯彻落实本通知的情况,于2001年9月底前报国家计委、财政部。
附件:经国务院批准取消的涉及住房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国家计委
财 政 部
二○○一年四月十六日
暖气、天然气开户费早在2001年4月16日国家发改委585号文件就已经严令取消
暖气、天然气开户费早在2001年4月16日国家发改委585号文件就已经严令取消,山东省也于2001年301号文件重申。光是焦点访谈就先后于2006年12月15日针对福州市及2008年1月10日针对山西太谷县做了两次详尽报道,并对某些顶风而上的小区作了曝光.中央二套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第一时间栏目也相继作了大量翔实、权威的报道。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无视老百姓的疾苦,仍然默许开发商违规收取开户费。根据国家发改委585号文件,这些费用都属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在开发商购买土地时就已经由开发商缴纳,否则按照国家规定不能办理规划、立项手续。(这些办事流程大家可以到各地的建设局或规划局办事大厅查看悬挂的办事指南,应该有清楚的表示)这些费用已经计入房价,不得冠以任何名义重复收取(见发改委585号文件第二条或2008年1月10日焦点访谈),而开发商无视国家规定,反过来将这些费用转嫁给购房者头上,这显然是偷梁换柱、推卸责任。焦点访谈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难道做火车的人除了购买火车票以外还得买下火车吗?本来的交费流程应该是:开发商买地---->开发商交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给财政局并领取收费通知单----->规划局、土地局凭配套费交纳通知单准予规划、立项----->财政局拿出开发商交纳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给暖气、燃气公司铺设管道。但是现在的流程变成了:开发商交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给财政局以后,财政局并未将这笔费用交给暖气燃气公司,暖气燃气公司只好向开发商要钱,而开发商为了自己的房子有竞争力,只好甘愿“挨宰”,反过来向购房者收费。在中央电视台大量报道之后,特别是全国第一例拒交开户费胜诉案以后,全国许多小区都相继取消了开户费,然而至今尚有许多小区继续负隅顽抗、隐瞒欺诈试图掩耳盗铃蒙混过关。现在大家可以发现购房合同中都不再注明收取开户费了,这决不是开发商的疏忽,他们都有一整套成熟的策略,绝不会犯此低级错误,这是因为购房合同受国家监督,违法的东西是不敢写上去的。各位购房朋友,法律早已十分清楚,难道面对铁一般的事实,面对中央电视台几十次的权威报道,面对全国诸多拒交开户费胜诉案例,您还要委曲求全地交开户费、当”冤大头”吗?一旦您交了这些钱,再想要回来就更困难了。
第四篇:信息安全文件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文件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信息中心信息安全文件的制定、发布、评审和修订活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中心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所有制度。
第二章 信息安全文件制定
第三条 中心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中心层的信息安全文件,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文件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安全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中心层面用户协议。
第四条 各部门信息安全组织遵照中心下发的信息安全文件,结合本部门系统实际情况,制定和细化成适用于本部门的具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等,不得与中心的规章制度相抵触,并须报中心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条 中心信息安全文件中不得出现中心的涉密信息。
第六条 对中心信息安全文件进行汇编时,必须保留各信息安全文件的版本控制信息和密级标识。
第三章 信息安全文件发布
第七条 信息安全文件必须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发布施行。
第八条 中心信息安全文件由中心安全管理小组制订,中心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审批、发布。
第九条 信息安全文件发布后,如有必要,信息安全工作小组应召集相关人员学习信息安全文件,详细讲解规章制度的内容并解答疑问。
第十条 信息安全文件修订后需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重新发布施行,修订后的策略也需经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签署发布的规章制度必须标明该规章制度的施行日期。
第四章 信息安全文件修改与废止 第十二条 必须定期对信息安全文件进行评审,对其中不适用的或欠缺的条款,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对已不适用的信息安全制度或规定应及时废止。
第十三条 当现行信息安全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必须及时修改:(1)当发生重大安全事件,暴露出信息安全文件存在漏洞和缺陷时;(2)组织机构或信息系统进行重大调整和变更后;(3)同一个事项在两个规章制度中规定不一致;(4)与上级部门的信息安全文件相抵触;(5)其它需要修改信息安全文件的情形。
第十四条 当现行信息安全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必须及时予以废止:(1)因有关信息安全制度或规定废止,使该信息安全制度或规定失去依据,或与上级部门的信息安全文件相抵触;
(2)因已规定的事项已经执行完毕,没有存在必要;(3)已被新的规章制度所替代。
第十五条 中心信息安全文件的修改与废止须经中心信息安全领导组织审批确认,中心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 信息安全文件的评审
第十六条 信息安全文件发布实施后,各部门应就信息安全文件制度或规定的贯彻执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规章制度修改或废止的意见建议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安全管理小组。
第十七条 为保障各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中心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定期检查信息安全文件的落实情况,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是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十八条 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结束后,在起草检查报告时,必须通报信息安全文件的落实情况,对执行不力的行为必须提出整改意见,限期纠改,并继续追踪其落实情况。
第十九条 信息安全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必须作为重要的考核项目,纳入考评体系。
第二十条 为信息安全文件落实做出显著成绩的部门或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或个人,应追究当事人、相关单位及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心信息领导委员会负责解释并督促执行。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省中心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发改委调价文件(最终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提高国产陆上
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能源市场供求形势变化,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促进资源节约,理顺天然气价格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引导天然气资源合理配置,决定适当提高国产天然气出厂价格,完善天然气相关价格政策和配套措施。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国产天然气出厂价格,完善相关价格政策
(一)适当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取消价格“双轨制”。各油气田(含西气东输、忠武线、陕京线、川气东送)出厂(或首站)基准价格每千立方米均提高230元。同时将大港、辽河和中原三个油气田一、二档出厂基准价格加权并轨,取消价格“双轨制”。调整后的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见附表。
(二)扩大价格浮动幅度。国产陆上天然气一、二档气价并轨后,将出厂基准价格允许浮动的幅度统一改为上浮10%,下浮不限,即供需双方可以在不超过出厂基准价格10%的前提下,协商确定具体价格。
上述出厂(或首站)价格政策自2010年6月1日起执行。
(三)明确今年进口中亚天然气价格政策。鉴于2010年进口中亚天然气数量较少,进口中亚天然气价格暂按国产天然气供同类用户价格执行。
二、合理安排天然气销售价格
(一)从紧控制销售价格提价幅度。天然气出厂(或首站)基准价格调整后,各地调整销售价格要按照从紧的原则安排。配气价格和城市燃气公司收益偏高的城市,要适当降低配气价格,缩小提价幅度。
居民用气价格调整,应按有关规定,履行听证等相关程序。
(二)简化气价分类。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划分用户类别,气价分类复杂的城市,要适当归并简化分类。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有关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气价格与工业用气同价政策。
(三)研究推行差别气价政策。用气量季节差、峰谷差较大的城市,可以研究推行天然气季节性差价、峰谷差价和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气价政策,以引导用户合理消费,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缓解天然气供应压力。
(四)理顺车用天然气与汽油比价关系。各地要按照与90号汽油最高零售价格不低于0.75:1的比价关系,理顺车用天然气价格,保持车用气的合理比价。目前车用天然气价格较低、一步执行到位确有困难的地区,此次可先按不低于0.6:1的比价关系调整,两年内调整到位。
三、健全相关配套措施
(一)确保出租车和城市公交行业稳定。车用天然气价格调整后,与用油相比,用气车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本次天然气价格调整对出租车的影响,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已建立的燃料价格与运价联动机制,通过调整出租车运价或燃料附加标准予以疏导;运价调整前,统筹考虑当地用油、用气车燃料成本差异和补贴情况,以及经营者承受能力,由地方政府采取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缓解气价提高对出租车行业影响,确保出租车行业稳定。对城市公交,由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各地在合理核定CNG加气站购销差价的基础上,车用天然气销售价与购进价之间的价差扣除CNG加气站的合理购销差价后形成的收入,上交地方财政,统筹用于天然气价格调整发生的补贴支出,具体办法由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另行确定。
(二)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补助。各地要通过统筹安排对困难群体的各项补助,确保低收入群体不因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调整而降低生活水平。
四、加强市场监管和舆论宣传引导
(一)保障市场供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公司以及其他天然气经营企业,要认真做好天然气生产和运输工作,保障市场供应,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天然气价格政策。
(二)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监测。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天然气价格政策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反价格政策的行为,维护天然气市场稳定。同时要加强天然气市场动态和价格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三)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各地要认真做好此次天然气价格调整的宣传解释工作,加强与当地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引导社会舆论准确把握相关政策规定及政府的决策意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附: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或首站)基准价格调整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