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政宣传材料
民政政策法规宣传材料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确定程序和救助标准
1、保障对象: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城市低保标准的持有本市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的持有本市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
2、办理程序:
(1)申请。城(乡)居民申请城(乡)低保待遇,由户主到户口所在地居(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
(2)审查。居(村)委会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并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经评议小组评议,对符合条件的发给城(乡)低保申请审批表,提出审查意见报街道(乡镇)。
(3)审核。街道(乡镇)对居(村)委会上报的申请人情况,组织评议委员会进行综合复评,对有争议的要重新组织调查,对符合条件的提出审核意见报县级民政部门。
(4)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对街道(乡镇)上报申请人情况,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审批,并发给城(乡)低保金领取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保障标准: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每人每月220元,其余县(市)为每人每月180元以上(具体标准由各县、市自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元以上(标准由各县(市、区)自定)。
4、保障金的发放原则:
(1)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的城乡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2)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乡居民,批准其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即:实发救助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人口-家庭月总收入。
二、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的主要政策
1、救助对象:城市医疗救助对象为城市低保对象,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为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县(市、区)政府确定的其他特殊困难的人员。
2、救助方式和救助标准(1)医前救助。对患重大疾病而无力支付个人负担费用的救助对象,由民政部门采取先预付,后结算的方式,根据当地大病医疗救助政策给予一定金额的医前救助。目前我市有章贡区、大余、崇义、龙南等县(市、区)实行了医前救助。
(2)医中救助。救助对象凭《城乡低保金领取证》和《农村五保供养证》及本人身份证到县以上公办医疗机构就医时,门诊患者免收普通挂号费、治疗费、换药手续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可享受“三大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护理费各减免50%的医中救助。
(3)医后救助。救助对象一般按其个人(家庭)支出医药费总额的20%-30%给予救助。城乡低保非常补对象一年累计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6000元;城乡低保常补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一年累计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0元(以上标准由各县(市、区)自定)。
3、申请材料:向户籍所在街道(乡镇)居(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时,应如实提供居民身份证、低保金领取证或五保供养证;公办医疗的正式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材料;医疗保险部门、合作医疗部门的有关单据等证明材料;县级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三、国内公民办理结婚登记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办理程序如何?
1、登记条件:
(1)当事人必须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2)当事人必须是自愿结婚和无配偶;
(3)当事人为非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4)当事人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5)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本辖区内的常住户口;
(6)申请结婚登记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同时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不得委托他人代理。
2、申办材料:婚姻登记双方当事人的户口薄、居民身份证、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复婚的按上述规定办理。
3、办理程序:当事人出示证件→当事人填写《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婚姻登记机关审查→颁发《结婚证》。
四、国内公民申请办理收养登记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办理程序如何?
1、申办条件:
(1)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30周岁。
(2)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为送养人:孤儿的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3)下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父母双亡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2、申办材料:
(1)收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2)收养人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能力的证明。
(3)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检查证明。
(4)收养社会福利机构弃婴、儿童的,应提交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生育情况证明。
(5)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应当提交收养人经常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无子女的证明;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证明。
(6)收养继子女的,应提交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和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生父或生母结婚证明。
3、办理程序:根据收养人向收养登记机关提交的收养申请书和有关证明材料,收养登记机关进行审查。对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收养登记机关应在登记前公告查找其生父母,自公告之日起满60日,弃婴、儿童的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未认领的,视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公告期间不计算在登记登记办理期限内。
第二篇:民政宣传重点专题
省民政厅:民政工作宣传要点
时间:2005-1-26 15:24:07
来源:海南人大网
“省人大三次会议”期间
民政工作宣传要点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民政部的指导下,我省民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四届四次、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创新务实,推动了我省民政事业稳步、协调、全面发展,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
救灾救济工作。全省共核发《农村特困户救助证》14.1万张、灾民救助卡32万张,安排救灾救济资金5859万元,救助灾民36万人。积极开展灾民危房改造,帮助特困群众解决住房难问题。研究制定我省民政系统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为规范救灾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城市低保工作。启动了农垦森工的低保工作,农垦系统困难职工已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基本做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及时采取措施缓解了物价上涨给低保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积极推行“分类施保”,对重病、重残和无经济收入等低保家庭给予重点救助。规范了低保工作程序,特别是借助人大对低保工作的监督,确保低保制度有效实施和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年共安排低保资金1.14亿元,全省有6.2万户、13.5万人享受低保;全省平均低保标准127.61元,人均补差每月54.93元。农村五保供养和特困户救助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规范了五保供养工作,明确了五保供养资金由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使2.05万名五保户的供养经费得到保障。在文昌市和保亭县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投入农村低保资金1200万元,享受农村低保3万户、4.7万人;全省农村低保标准52.5元,人均补差每月28.6元。医疗救助工作。在琼海、五指山市开展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全省已有1.3万名五保户、特困户得到医疗救助。老区工作。认真落实卫留成省长有关老区建设“六条”批示精神,投入2000万元重点帮助老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小型水利维修、学校危房改造等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省老促会的作用。
(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和村务公开工作顺利实施,婚姻登记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第四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省共有2945个村(居)委会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占全省村(居)委会总数的99.6%。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全省17个市县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或相关机构。省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在琼海市和陵水县开展了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示范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婚姻登记体制改革工作。广泛宣传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完成婚姻登记体制改革。培训了婚姻登记员,开通了政务公开咨询热线。加大婚姻登记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全省有2个婚姻登记机关和5名登记员受到全国的表彰。此外,还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乡镇长培训班和开展争创“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开展我省第一期和第二期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工作,组织指导海口市美兰区代表省参加全国社区文明风采电视大赛并获得一等奖。
(三)积极培育、依法监管,促进了民间组织健康快速的发展
按照总量控制,提高质量,布局合理,重点培育的原则,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特别是针对海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特点,与有关部门配合,重点培育发展了一批瓜、果、菜等行业协会,全省共新批准登记各类社会团体29个,总量达到908个;新批准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74个,总量达到547个;成立登记基金会5个。做好《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抓好民间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通过年检,进一步了解掌握民间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经费收支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整改,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全省有9个民间组织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成立了海南省民间组织促进会,强化民间组织的自律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四)建立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推进安置工作改革和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
双拥工作成效显著。认真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筹备召开了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九次全体会议、省双拥工作会议和省双拥办主任会议。发布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军人参观旅游场所免收门票的通告》。研究制定了《海南省双拥模范城(县、区)创建命名管理办法》、《海南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修订完善了《海南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全省有6个市县被民政部、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2个单位和2名个人分别被命名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爱国拥军模范个人。优抚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认真做好节日期间的拥军慰问活动,密切军政军民团结。调整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尤其是着力抓好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省共支出抚恤事业费4915万元,保障了2.6万名重点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城镇退役士兵和军休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好安置计划的落实,特别是深化安置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海南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送审稿)已列为省政府立法研究项目。有20个市县(区)推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政策,妥善解决了安置难问题。2004年,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人数占城镇退役士兵总数的68.9%。认真做好第五批军休人员安置工作,并抓好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的落实。2004年我省共接收军休人员76人。省军供站大力推行人事制度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被国家“四部一局”评为全国军供工作先进单位。
(五)抓好“星光计划”建设项目收尾和“明天计划”启动工作,努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积极实施第三批“星光计划”建设项目收尾工作。及时下拨社会福利资助金600万元,做好第三批“星光计划”项目收尾工作。研究制定《海南省第三批“星光计划”项目检查验收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启动前期工作。成立了实施“明天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孤残儿童情况调查,制定“明天计划”工作方案。据调查,2004年可进行手术治疗的在院孤儿为163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积极沟通与协调,抓好机构、编制和经费的落实。全省共成立救助管理站6个,积极实施救助管理工作。此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切实加强行风建设,省救助管理站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基层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
(六)抓好宏观研究和总体规划,推进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开展行政区划调整专题研究工作。与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海南省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和《海南省政区层次结构研究》等课题调研。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就部分市区划调整问题开展调研。开展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有关工作。加强对市县界线联检工作的指导,联检任务基本完成。下大力气抓好乡镇界线勘定工作,其中海口、三亚、东方、屯昌、白沙5市县已完成乡镇勘界任务。切实抓好省级地名数据库建设,其中第一期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
(七)扩大发行、强化管理,推进彩票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2004年,全省共销售福利彩票1.34亿元,筹集社会公益金4600多万元,是建省以来我省福利彩票销量最好的一年。同时,认真抓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先后制定了《福彩信息通报与反馈制度》、《市县发行销售奖励制度》等9项制度,使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日趋规范。
(八)抓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不断推动老龄工作发展
加大了保障老年人权益工作的力度。调整充实省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健全老龄工作制度。完成《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起草和送审工作。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开展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创建和“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各级老龄办充分发挥作用,深入、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城乡老年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全省有6个市县(区)被评为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有11人受到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活动组委会表彰,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敬老院管理员豹爱芳获得“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衔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今年我省民政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创新;开创慈善事业新局面;完成乡镇勘界工作任务;启动城乡低保、地名等信息网络建设;完成1.5亿元福利彩票发行任务;争取省人大、省政府出台2-3个民政工作法规。
(一)围绕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加强各项为民解困工作
救灾工作。全面落实《海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我省民政系统救灾应急预案,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济综合协调能力。力争建立省级救灾储备仓库,并指导市县不断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建设,抓紧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加强灾荒救助管理,完善灾民救助卡管理制度。完善灾情信息管理机制,提高灾情报告的时间性和准确性。
社会救济。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城市低保、农村五保、特困户救助制度为基础,临时社会救济为补充,专项救助相配套,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城市低保工作要做好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推进和完善“分类施保”。根据省委四届四次全会和《海南省农村改革方案》的要求,力争2005年底前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稳定资金来源,加强资金管理,解决五保供养对象“应保未保、不按标施保”问题。认真搞好农村医疗救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完善大病救助办法,力争今年建立起覆盖全省所有乡村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海口市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探索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全省城乡低保网络建设,加强城乡低保业务骨干培训。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住房、教育、司法等项救助工作。
慈善事业。健全我省各级慈善机构,创新慈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省慈善总会和各市县慈善会的作用。在做好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有声有色、有势有效的慈善活动。探索建立“慈善超市”、“爱心超市”,营造全社会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慈善氛围。
老区工作。落实好卫省长有关老区建设的“六条”批示精神,切实帮助老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快我省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二)围绕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发挥城乡群众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作用
村民自治工作。认真落实《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督促全省各乡镇组建村务公开领导机构,完善各级村务公开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督促县乡两级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施意见,完善各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做好《海南省村务公开办法》出台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做好出台后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推广琼海市和陵水县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示范经经验。举办全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培训示范班、乡镇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专题培训班。
社区建设工作。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为目标,完善居委会工作制度,强化居委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继续抓好第二期和第三期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及万家社区读书活动,争取年内在全省425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起社区图书室,为社区广大居民开展读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广海口市美兰区、东方市等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第二批 “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创建活动。合理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社区资源,鼓励和引导卫生、劳动、教育、法律、科技等服务进社区,加速社区服务社会化进程,为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促进社区再就业作出贡献。
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以培育发展、监督管理、发挥作用为重点,着力抓好民间组织自身能力建设。要科学规划,注重培育符合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民间组织。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部分行政职能转变的新形势,注重行业协会的培育和发展。继续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加强基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和“山东会议”精神,结合海南建立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海洋大省的实际,集中精力培育和发展一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影响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坚持开展对民间组织的全面检查,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要完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方式,确保民间组织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自主开展活动。坚决依法查处违法、违纪的民间组织。要按照控制发展、从严管理的方针,严格实行由省民政厅和省社科联双重负责的属地化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的管理。加强指导,抓好民间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指导行业协会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自律机制,使之依法按章运作。
(三)围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做好双拥工作
完善落实抚恤优待政策。把着眼点放在《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宣传和贯彻落实上,做好《海南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的修订工作。建立健全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提高抚恤补助标准,确保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达到或略高于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按照“四个结合”的原则,将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医疗救助体系,使其得到特殊的照顾和优待,力争出台《海南省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优惠办法》,使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优抚经费发放管理制度,防止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加强光荣院、烈士纪念建筑物等优抚事业单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强化管理和服务。
实现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突破。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自谋职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力争出台《海南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工作。切实加强退伍兵职业技能培训,以增强其社会就业竞争力。按照“科学筹划部署,合理调配力量,抓住关键环节,严格落实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做好军休干部安置工作,确保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的落实。抓紧办理军休干部医疗保障有关手续,抓好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
广泛开展双拥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新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海南省双拥模范城(县、区)创建命名管理办法》,确实解决好军人及其家属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并采取重点抽查和普遍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双拥模范城(县、区)创建和管理。充分发挥双拥办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基层双拥工作的指导力度。
(四)围绕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组织实施“明天计划”。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多种形式募集资金,为孤残儿童实施康复手术。严格手术申报计划,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确定医疗机构,保证手术成功率。努力将“明天计划”做成实施效果好、社会影响大的善事善举。
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认真落实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三院合一”建设三年规划。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办法,探索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采取社会收养、集中供养、公民助养、家庭寄养等多种形式安置孤残儿童。充分发挥 “星光老年之家”的作用,加强现有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建设管理,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探索多种养老途径。
加强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完善制度,科学规划,从严管理,在巩固发行成果的基础上,力争稳中有升。重点抓好技术系统建设、营销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建设、销售组织建设,力争2005年福利彩票销售实现1.5亿元。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安全发行。
认真做好老龄工作。以农村老龄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老龄工作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农村老龄工作体系。进一步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老年人维权工作。要积极抓好老龄协会的建设,加强农村老年协会的指导和扶持。要组织和动员老年服务机构积极参加中国老龄事业基金会发起的“老年休闲养生服务网络”,推动我省老龄事业的发展。
(五)围绕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加强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文明服务
区划地名工作。继续搞好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和海南省政区层次的课题调研工作。根据民政部有关文件要求,从2005年开始,用2年时间建立起海南省市、县(区)级行政区域界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勘界成果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行政区域管理水平。从2005年起,用2年时间完成对我省无居民海岛的测绘、命名、更名和名称标志的设立,以及海岛资源相关信息调查工作。继续加大对乡镇勘界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力度,力争2005年全面完成我省乡镇勘界工作任务。努力完成第二期省级地名信息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大城市设标工作力度,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我省城市设标工作。
婚姻(收养)登记工作。以有关法规政策为依据,推动登记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婚姻(收养)登记服务水平。加强婚姻(收养)登记员培训,努力提高登记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其依法行政和为民服务意识。抓好各项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婚姻(收养)登记员行为,抓好婚姻(收养)登记窗口的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民政形象。
救助管理工作。创新工作方式,破解工作难题,制定配套政策,抓好队伍建设,搞好部门协调,切实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加快省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加强救助管理设施、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救助管理水平。
殡葬管理工作。大力推进殡葬改革,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引导、规范群众殡葬行为,倡导骨灰处理多样化。修订起草《海南省殡葬管理办法》,不断推进我省殡葬改革与管理工作。
(六)围绕民政事业改革与创新,认真抓好“三院合一”和乡镇办公用房规划建设
实施“三院合一”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2005-2007年),建设“三院合一”项目18个(其中新建5所,扩建9所,改建4所),总投资3326.6万元,总占地面积440亩,总建筑面积26395平方米,可新提供床位1490张。2005年实施“三院合一”建设重点市县是:文昌、万宁、五指山、屯昌、临高、澄迈、乐东等。
制定乡村办公用房建设规划。一方面要进一步做好乡(镇)村办公用房及乡镇干部住房的核查工作,特别是对无房、危房的单位和个人的调查统计;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整体规划,研究提出解决的政策措施,为基层办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
关于做好2011年民政宣传工作的通知
来源: 湖南株洲民政
时间:2011-03-28 13:39
各县市区民政局、机关各科处室、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2011年全省民政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宣传工作在“四化两型”建设和民政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民政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民政宣传工作是民政工作的公众舆论渠道,是民政对象的代言人,是民政事业的促进者,进一步加强民政宣传工作意义重大。民政宣传工作通过信息公开、新闻发布、政策解读,传播党和政府的民政政策决策,展示民政工作业绩和新时期民政人风采,塑造民政工作良好形象;通过信息收集、舆情分析、下情上达,反映群众疾苦和呼声,推进决策参考,维护民政对象的合法权益;通过褒扬先进典型,推介成功经验,激励鞭策民政工作者,感染社会公众,赢得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对民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把民政宣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手抓民政业务,一手抓民政宣传工作,努力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二、认真做好2011年全市民政宣传工作
2011年全市民政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推进福利事业发展、加强社会管理与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宣传报道,服务全市民政事业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1年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宣传:
(一)提高保障水平的宣传
1、做好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宣传。重点宣传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水平提标、城市四区和云龙示范区城乡低保统筹、社会救助“阳光行动”和“一帮一”活动成果、农村敬老院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和临时社会救助制度长效机制建设情况。(四季度完成,责任科处室:救助处,办公室配合)
2、做好民政优抚对象帮扶工作的宣传。重点关注新型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以“四帮”为主要内容的“关爱优抚对象”活动,继续做好创建2011年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宣传。(三季度完成,责任科处室:优抚科,办公室配合)
3、做好救灾减灾工作的宣传。围绕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结合重大自然灾害救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做好宣传,突出做好《湖南省<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实施办法》实施工作的宣传报道。(四季度完成,责任科处室:救灾科,办公室配合)
(二)发展福利事业的宣传
4、加大对儿童福利工作的宣传。重点宣传报道落实保障政策,切实解决好孤儿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困难的情况。继续关注“重生行动”、“明天计划”等项目实施情况。(三季度完成,责任科处室:福利科,办公室配合)
5、加大对老年福利工作的宣传。重点宣传报道《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制定实施工作和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的具体做法,同时,继续关注高龄老人津补贴制度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和农村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工程。(三季度完成,责任科处室:老龄办、福利科,办公室配合)
6、加大对福彩慈善工作的宣传。以《湖南省募捐条例》实施为契机,加大对福彩公益金和慈善募捐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宣传,策划和组织实施品牌公益活动,提升株洲福彩和株洲慈善的公益品牌形象。(四季度完成,责任科处室:募捐办、慈善办、福利科,办公室配合)
7、做好民政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的宣传。邀请新闻媒体深入到福利院、敬老院、救助站进行深度报道,展示近几年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三季度完成,责任科处室:相关业务科处室和政工科,办公室协调配合)
(三)规范社会管理的宣传
8、关注社会组织发展长效机制建设实践。重点宣传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创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模式和登记制度,宣传探索政府建立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和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器”试点工作情况,宣传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典型。(四季度完成,责任科处室:民间组织管理处,办公室配合)
9、关注区划地名管理和社会专项事务管理创新实践。配合长株潭(3+5)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推介县城管理体制改革和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同时,做好婚姻登记、殡葬管理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创新实践的宣传。(三季度完成,责任科处室:区划地名办、殡葬管理办公室、市救助站、婚姻登记处,办公室协调配合)
(四)加强基层自治的宣传
10、加大对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实践的宣传。结合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宣传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各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和“难点村”治理的做法和经验。(四季度完成,责任科处室:基政处,办公室配合)
11、加大对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的宣传。做好“四有一化”建设、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和“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活动的宣传,重点宣传各地推动社区综合服务机制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做法。(四季度完成,责任科处室:基政处,办公室协调配合)
(五)创新体制机制的宣传
12、结合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向湘潭市社会福利院“板凳妈妈”许月华等民政系统系列典型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深化陈声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成果。各单位要注意发现和总结本单位最具代表性、最具推广意义的先进典型,每年有计划地树立几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特别是要树立基层一线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引导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勤政务实、爱岗敬业,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在民政系统营造争先创优、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四季度完成,责任处室:机关党委、政工科、办公室,有关科处室配合)
13、在社会媒体和民政媒体上进行系列宣传报道,重点关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支持民政工作及落实民政工作经费,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及其能力建设,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和部署,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四季度完成,责任科处室:办公室)
14、注重宣传各单位落实全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出台有关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政策举措,总结交流各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引导各单位工作的不断创新。(四季度完成,责任科处室:办公室)
第三篇:民政系统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计划
民政系统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计划
为扎实做好民法典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根据《》要求,为切实做好全县民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工作,结合民政部门实际,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民法典学习宣传贯彻目的。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不仅集中反映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和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更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民法典作为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有大量规定与民政工作密切相关,完善了民政领域法律制度,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法治需求,为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全县民政系统干部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法治负责的态度,将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民法典学习宣传内容。
(一)阐释好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要把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融入民法典学习宣传全过程。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民法典编纂工作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讲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切实抓好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学习宣传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讲清楚民法典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人民法治需求、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习宣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宣传民法典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鲜明特色。
学习宣传民法典所贯彻的生态文明思想,引导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学习宣传民法典所贯彻的总书记有关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推动弘扬家庭美德、树立优良家风、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学习宣传总书记对疫情防控所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民法典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规定,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二)阐释好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重点问题。
重点宣传民法典关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立法目的;广泛宣传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重要财产权,物权法律制度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是最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之一;宣传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宣传婚姻家庭制度是规范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宣传继承制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传承的基本制度;宣传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对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权利,关系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是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权利;宣传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宣传民法典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的关系,让民法知识家喻户晓,让民法精神深入人心。(三)阐释好民法典基本原则和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
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宣传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讲清楚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要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关于自然人、法人、民事权利、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方面的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必须遵循的规范。
三、民法典学习宣传方式。
民法典与婚姻法、收养法等民政部门执行的法律息息相关。全县各级民政部门要将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纳入党组会议部署,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民法典涉及民政业务重大修订内容的梳理和学习,充分掌握条文新旧变化,准确把握和正确理解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和涉及民政工作的主要制度设计,并组织开展相关专题培训。
要把好讲解关、教材讲义关,突出政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严格按照立法精神、立法原意解读民法典,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要创新学习培训形式,采用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家讲授与原文研读相结合,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条文解析与案例剖析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扩大培训覆盖面和深度。
要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对民政系统特别是基层民政干部学习贯彻民法典的情况及时进行报道,充分展现民政系统贯彻实施民法典的生动场景、鲜活画面。
要让民法典的规定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全面提升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运用民法典的能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三、靠实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民法典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民法典宣传“落下去”“活起来”的重要举措,全县各级民政部门要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指导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正确政治方向。要着眼于提高民政系统依法行政水平,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民政系统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工作领导小组。全县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要当好表率,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不断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民法典在民政系统落地生根。
五、民法典学习宣传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X年X月X日);第二阶段:召开专题培训(X年X月中旬);
第三阶段: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进行原文研读,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规定篇目的学习。(X月底前完成)
第四阶段:宣传(和学习同时进行,X月底前完成)。
第五阶段:学习总结,根据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X月中旬前召开X次学习成果交流会,班子成员交流学习成果,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逐个点评。通过深入研究调查,把“点”上经验提炼为“面”上对策,形成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六、民法典学习宣传要求。
(一)在加强普法宣传上下功夫。持续抓好、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结合“法律十进”、“七五”普法验收、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等,进一步靠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民法典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单位、进网络,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要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学习宣传,讲准讲透讲活民法典精神,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在推进依法行政上下功夫。
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履行好各项职责,不断提升民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管理,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确认等行为。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等积极作用,推动社会力量和基层组织参与相关民事纠纷调处,帮助民政服务对象实现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在完善地方立法上下功夫。加强我县现行地方性民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推进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建设,对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有关规定,要及时提出清理意见,该制定的制定,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要在组织推动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监护、收养、继承,及社会组织登记、婚姻登记、基层政权建设、养老服务、区划地名等民政业务工作时,注重科学合理谋划,与民法典有效衔接统一起来,确保各项民政政策的制定务实管用、符合法律规范。
第四篇:民政
工作人员工作准则
服务大局
以民为本 爱岗敬业
廉洁公正 团结务实
开拓创新 替国分忧
为民解难 乐善好施
怜悯宽容 依法行事
维护稳定
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待人热情诚恳 服务认真周到 衣着整洁大方 举止文明礼貌 作风求真务实 办事公平公道 工作雷厉风行 方法创新高效
双拥优抚工作制度
拥军优属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为进一步促进“双拥”工作的开展,确保工作计划的实施,深化优抚工作,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制定优抚工作制度如下:
一、学习宣传制度。认真学习和领会“双拥”工作的有关文件和自立,积极贯彻落实优抚工作任务。增强宣传力度,利用会议、黑板报、横幅、宣传牌、文体活动等载体宣传“双拥”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优抚工作的意义和巩固国防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优抚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走访慰问制度。在春节、“八一”重大节日期间,积极做好对共建部队、优抚对象的走访慰问工作。平时不定期地对军烈属进行走访,以便及时了解情况,尽力帮助解决困难,不仅对军烈属提供物质上的优待,更使他们在精神上提高荣誉感。从而促进军地“三个文明”建设。
三、包户工作制度对包户对象做到经常上门联系,了解包户对象情况,力所能及地为包户对象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一时难以解决的及时向上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反映,落实解决办法。包户组人员每月至少一次对
包户对象上门走访,了解情况。
四、优惠服务制度。充分发挥社区优惠服务网站的特色,积极为军烈属提供优惠服务。努力做到主动招呼,热情接待,对行动不便的军烈属实行优质优价服务。通过一系列的军烈属优抚工作,提高他们的光荣感,同时体现我们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怀。
五、台账记录制度。对优抚对象的走访、慰问,所了解的情况,处理意见及解决结果和为优抚对象组织的优惠服务情况,进行台账登记、做好记录,提高优抚工作水平。
白驹镇民政办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民政工作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协助分管领导搞好民政工作。
二、贯彻和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申报、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实行动态管理。
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老龄事业的政策、法规,承担老年人、孤儿、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权益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
四、负责本乡镇优抚对象抚恤金、优待金、定期定量补助的发放工作;组织、指导拥军优属活动,承担拥军优属的日
常工作。
五、负责本镇因灾生活困难群众的救济和社会临时救济工作,检查灾情,做好灾情上报工作。
六、负责婚姻、收养登记等有关规定的宣传和咨询工作。
七、指导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八、负责民政信访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
九、按时完成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
村务公开“四公”原则 事前公示
事决公议 事中公察
事后公布
村务公开工作制度
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设立村务公开栏,及时公布下列事项,其中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三个月公布一次。
1、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及实施情况;
2、村级财务收支详细情况;
3、救灾救济物资的发放情况;
4、国家投入的扶贫、农业开发、以工代赈等资金的使用情况;
5、征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情况;
6、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情况;
7、水电等费用收缴情况;
8、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
9、涉及村民利益和村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
五保供养工作制度
1、五保供养享受对象的范围: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者法定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无生活来源的。
2、五保对象审批程序:由村民本人申请(不能申请的由所在村民代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入户调查初审,由镇人民政府审核后合格,上报区民政局核实批准,并发《五保供养对象证书》。
3、五保供养对象的停止情形:有了法定扶养义务人,且法定扶养义务人具有扶养能力的,重新获得生活来源的。
4、五保供养的形式: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
5、认真落实对五保供养对象的审核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在工作过程中严禁优亲厚友,放宽政策,不按规矩办事。
救灾救济工作制度
1、救灾救济工作方针:坚持“以防为主,放救结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基本方针。
2、救灾救济工作的指导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3、救灾工作原则:以地方为主,国家不相互为辅。
4、救灾工作有关政策规定:查灾、计灾、报灾及时深入灾区调查,核实灾情,准确掌握实情损失情况,实现对自然灾害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生产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5、准确核实,计算受灾面积和各种灾情,有关数据及时上报。
6、管好用好救灾款物,做好专款专用,禁止截留、挪用和私分贪污。
7、及时做好救灾物资的发放和灾后服务以及生产自救工作。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制度
1、救助范围: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其他特困群众等当年内患文件规定的大病。
2、救助标准:根据《大丰市社会救助工作实施细则》的文件规定执行。
3、救助程序:本来户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申请,村(居)委会在规定时间内入户调查核实,召开相关会议开展民主评议,并张榜公布,群众无异议后,上报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核结束后,报市卫生局、民政局审批,救助资金由市局发放。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工作办理流程
以户为单位,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申请材料送户籍所在的村(居)委员会并出具身份证和户口本复印件,填写《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村(居)委会调查核实后,张榜公布,进行民主评议和征求群众意见,提出初步审查意见,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人民政府审核。镇人民政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后,上报市民政部门审批。
第五篇:民政厅厅长在2017年全省民政宣传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省民政宣传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民政宣传工作,分析当前民政宣传工作形势,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近年来,我省民政宣传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和各新闻媒体的帮助指导下,通过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民政宣传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生动真实地记载了全省民政工作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全面展示了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良好形象,为推动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省民政系统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2·19”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唱响主旋律,倡导正能量”作为目标,按照对内凝聚“民政力量”,对外展示“民政形象”的要求,狠抓民政宣传工作,促进民政宣传工作呈现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好向上的良好态势,形成了许多新亮点、新经验。
一是与新闻媒体的互动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网、xx日报、当代xx、xx广电传媒、多彩xx网等新闻媒体建立了战略合作机制,与新华社、中新社等央级媒体长期保持良好互动。主动邀请中央驻黔及省内媒体,宣传报道民政政策和法律法规,连续推出“感动中国”的肖兴英妈妈、“最美老师”刘芳、“传承长征精神”的李光老红军、“人民好支书”刘善平等一批正能量人物,唱响了新时代民政宣传工作主旋律。及时公开重大信息,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对民政工作的监督,引导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受社会关注民政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了民政良好形象。
二是发挥互联网媒体作用进一步显现。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利用互联网平台互动交流、即时海量传播、充分开放竞争等特点,增强精品意识,升级改版xx民政门户网站,消除“僵尸”栏目,增大信息量,确保了网站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深度。开通省民政厅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增强互动意识,实现网上政、民互动,民生民政信息传播快速,回应社会关切更加及时有效。
三是新闻发布力度进一步加大。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政府“在线访谈”、“阳光x党风政风行风热线”等,对贯彻实施《慈善法》、开展第十届村(居)委员会换届选举、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等重点工作及时进行权威发布,积极筹划城乡社区建设、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减灾安居工程建设等6次现场观摩推进会集中宣传报道。举行了慈善组织登记募捐资格情况、为艾滋病儿童“圆梦行动”启动等3次媒体通气会,网络互动x余次,对20多项政策制度进行了专题解读,及时有效地将民政事业的建设进展、法规政策制度、创新举措、改革成效、督查结果等向媒体发布,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
四是舆情的时、度、效进一步快速应对。与民政部新闻办、省委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在网络舆情方面加强沟通联系,对问题苗头提前预防研判,对片面和不实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目前“xx民政”政务微博微信订阅关注量累计有x余人次,在“厅长信箱”、“基层民意网络直通车”、“热点回应”、“信访平台”等互动栏目中有近万名网民在留言板参与讨论。省、市(州)、县民政局及时核实调查网民反映,共同有效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解决了x余件民生诉求。
五是民政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与公益组织、爱心企业、新闻单位通力协作,以“一期培训班、一场新闻发布会、一次广场宣传活动、一台公益慈善晚会”掀起了宣传贯彻《慈善法》的热潮,慈善集中宣传推广活动募集慈善资金5亿余元。积极筹划宣传了“防灾减灾救灾日”、“长征英烈纪念行”、“敬老爱老·大孝xx”、艾滋病儿童“圆梦行动”等系列活动。xx社会救助“五个精准”得到国办的充分肯定,“温暖xx”公益品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大手牵小手”子系列荣获全国福彩“最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福音工程”子系列活动得到央级和省级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省政府“民生看台”栏目多次报道民政信息。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委宣传部和央级、省级等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民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省民政厅向关心民政宣传工作的同志们和支持民政事业发展的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敬意!
过去一年,全省民政宣传工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民政宣传综合能力建设,在行为规范和导向引领相结合中健全了民政宣传制度机制,在舆情处置和改工作进相联系中树立了民政良好形象,在政务公开和回应民意相衔接中增强了民政工作的公信力,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统筹中拓展了民政宣传的平台。可以说,经过不懈努力,民政宣传工作不断焕发生机活力,在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力推动了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但我们应看到,当前我省民政宣传工作与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党委、政府和人民的新要求新期待仍有差距。
一是对民政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不少市、县民政部门对民政宣传工作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看到宣传工作对于促进单位工作、展示形象、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作用。不少同志特别是部分民政部门领导干部“重业务轻宣传”,片面地认为只要把各项业务工作任务完成就是尽职尽责,没有树立起新闻宣传执政的理念。
二是民政宣传载体简单、质量不高。尽管省厅已经建立了“一报一刊”、“一站双微”的宣传平台,部分市、县办有期刊或专刊,但是与先进的省份相比,水平和档次依然很低。市、县民政部门自办宣传工作载体少,与媒体没有建立固定协作关系,宣传的敏感度不高、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综合性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既没有声势,也缺乏宣传精品。
三是民政宣传工作的力度不大。各地宣传工作推进不平衡,不少地方和单位领导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匮乏,开展工作比较困难。在宣传中,典型宣传量少,缺乏对民政工作规律性的提炼。
四是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力度不够。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对促进科学决策、推动民政工作起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我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近年全国民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比中,我省获奖成果较少,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还开展得不够,数量、质量都有待提高。
五是与媒体沟通有待加强。各级民政部门在抓大事、办实事中,存在着与多方媒体应急沟通、细致沟通不够等问题。比如对媒体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对新媒体的使用有待学习,对媒体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缺乏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