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管理学概论[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1:2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管理学概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管理学概论》。

第一篇: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管理学概论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管理学概论”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简述管理的职能。

答: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员管理、指导与领导、控制、创新。

2、简述滚动计划法的优缺点。

答:滚动计划法是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后移动,把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滚动计划(也称滑动计划)是一种动态编制计划的方法。它不像静态分析那样,等一项计划全部执行完了之后再重新编制下一时期的计划,而是在每次编制或调整计划时,均将计划按时间顺序向前推进一个计划期,即向前滚动一次,按照制订的项目计划进行施工,对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偏离计划的情况,因此要跟踪计划的执行过程,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另外,跟踪计划还可以监督过程执行的费用支出情况,跟踪计划的结果通常还可以作为向承包商部分支付的依据。然而,计划却经常执行得很差,甚至会被完全抛弃。

3、谈谈职能部门化的优缺点。

答:职能部门化:按照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优点——

1、能够突出业务活动的重点,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

2、符合活动专业化的分工要求,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员工的才能,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3、简化了培训,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最终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缺点——

1、不利于开拓远区市场或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组织分工;可能助长部门主义风气,使得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配合;

2、部门利益高于企业整体利益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到组织总目标的实现;

3、不利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也不利于“多面手”式的人才成长。

4、谈谈你对适度控制的认识。

答: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微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领导现在将微信作为命令/指示下达的工具,很方便,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下达命令给员工。但是很多领导在员工下班时间、休息时间都在下达工作命令/指示,与员工讨论工作问题,这就是过度控制

凡事看开一些,虽然不一定事事管用,但是可以慢慢的让自己心胸开阔,不会事事都斤斤计较,时间长了,自己就慢慢地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5、简述决策的特点。

答:

1、目标性:目标是组织在未来特定时期内完成任务程度的标志;

2、可行性:不仅考虑采取行动的必要性,而且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

3、选择性:不仅具备选择的可能,而且具备选择的依据;

4、满意性(满意原则):用“满意”代替“最优” ;

5、过程性:决策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每项决策都是完整的过程;

6、动态性:决策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适应。

6、简述制度分权和授权的区别。

答:授权,英文是delegation,它的含义是“代表”的意思,即由他人来代表自己形式权利。言下之意:作为被授权者,只是代表授权者临时行驶职权,其本身并不长期具备这样的职权(工作完毕,即被收回权利)。因此,被授权者不需要对执行结果负主要责任(主要责任仍然由授权者承担)。

分权,英文是decentralization,它的含义是“权利下放”,顾名思义即是把部分权利分派给他人较长时间独立行驶(只要不出问题,一般不会被收回),这样被分权者的权利就增多、增大了。因此,被分权者需要对执行结果负主要责任。这样看来,分权比授权更进一层次,即先有授权,如果被授权者能胜任,则才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分权。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阐述改善组织伦理行为的途径。答:⑴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⑵建立伦理守则和决策规则。

⑶在伦理方面领导员工。

⑷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

⑸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⑹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⑺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2、结合实例阐述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答:概括起来看,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包括四大方面,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具体的要求是:(1)政治素质

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品质和工作作风。政治素质的具体要求是: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觉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要有理想,有事业心,有责任感;要有正确的思想作风;要有良好的生活作风;要有端正的工作作风。(2)知识素质

作为一名领导者,主要工作是管理,特别是对人的管理。而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对于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在知识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高层次的领导人的知识面要宽,低层次可相对窄一些。此外,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在知识结构方面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但就其共性来说,领导者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通晓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一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知识面要比较广;对于管理科学各方面的知识则要比较精通;对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实际知识也要比较熟悉,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3)能力素质

能力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体现。领导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对于能力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能力来源于学习、实践和经验,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筹划和决断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4)身心素质

领导者的指挥、协调、组织活动,不仅需要足够的心智,而且要消耗大量体力,因此,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总之,现代领导者的素质,概括起来说,应当是在政治品德好、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属于知识—能力型人才。

3、阐述创新的过程。

答:管理创新的过程 管理创新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从无到有,从认识到认知,从认知到创新的过程,它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上与原有管理理论思想的冲突。问题:(1)用双因素理论解释王强的忧虑、困惑。

答:导致王强忧虑、困惑的原因是企业激励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

(1)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2)保健因素是指人们对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及个人生活所需等,如果得到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

(3)激励因素,包括赏识(认可)、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成长、责任感等因素,如果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它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但企业必须提供某些条件以满足保健因素的需要,才可以保持人们一定的工作积极性。该公司只注重了激励因素,而忽略了保健因素。

(1)坚持物质利益原则;(2)坚持按劳分配;

(3)随机制宜,创造激励的条件;(4)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二、案例名称:刘明的目标管理 案情简介:

某公司总经理刘明在一次职业培训中学习到很多目标管理的内容。他对于这种理论逻辑上的简单清晰及其预期的收益印象非常深刻。因此,他决定在公司内部实施这种管理方法。首先他需要为公司的各部门制定工作目标。刘明认为:由于各部门的目标决定了整个公司的业绩,因此应该由他本人为他们确定较高目标。确定了目标之后,他就把目标发给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要求他们如期完成,并口头说明在计划完成后要按照目标的要求进行考核和奖惩。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中层经理在收到任务书的(2)谈一谈企业应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有效地激励员工。

答:要取得有效的激励效果,该公司主管人员必须做到: 达目标任务;

二、在管理学中成功的定义是目标加沟通。因此,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必须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分析,让所有的部门,所有的人员参与进来制定目标,并明确目标责任制,把奖罚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目标管理。用生活中一句话来形容:树上有一个苹果,如果我架梯子还摘不到的话,我可能就会选择放异。所以,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几个要素:

1、可实现的;

2、可衡量的;

3、有时间界限的。

提交截止日期:2017年6月27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

第二篇:山东大学网络教育2013年6月期末考试管理学

《管理学》模拟卷 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这个管理的定义是从哪个角度出发的?(B)

A.从工作任务角度; B.从职能和过程的角度; C.从管理所产生的组织效果的角度; D.从文化的角度。

2、职能制的优点是:(C)A.权力统一 B.命令统一 C.解决主管负责人对专业指挥的困难 D.决策讯速

3、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A)A.建立控制标准 B.分析偏差原因 C.采取矫正措施 D.明确问题性质

4、在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时,一般不用的指标是:(D)A.产品成本 B.利润 C.销售额 D.投资额

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管理的一般环境考虑的因素:(B)A.政治法律 B.科学技术 C.社会文化 D.竞争对手

6、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在管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所提出的组织原理包括职能化原理和(D)

A.彼得原理 B.人本原理 C.整分合原理 D.例外原理

7、在布莱克和穆顿创立的管理方格理论中,最好的领导方式是:(D)A.1•1 B.9•1 C.1•9 D.9•9

8、以下哪些因素不利于分权:(B)A.组织规模的扩大 B.专制的领导

C.下级能力强 D.采用新的高效沟通方式

9、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C)A.亨利•法约尔 B.马克斯•韦伯 C.泰罗 D.德鲁克

10、假如你是公司的总经理,当企业出现以下事件需要同时做出决策时,你应把精力放在哪件事上?(D)

A.某项业务标书的撰写 B.生产计划的制定

C.上月奖金的分配 D.研究在美国设立分公司的可行性

二、简答题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要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实行级差计件工资制(4)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 —3—(6)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人是有需求的动物,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激发人的动机,影响人的行为(2)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另一种需要又会出现。人的需要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3)人的需要是从低级逐步向高级发展的,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考虑上一级的需要,而低级因素不再成为激励因素。

3、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答: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现象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将人们从事管理实践的经验和教训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已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科学性。但管理必须注重其艺术性,因为:(1)经营和管理的对象最终对象是人,而人和人性是最为复杂的事物(2)管理的众多元素是变化的动态系统(3)现代企业面对充满风险和变化的经营环境(4)管理学的应用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改变

4、什么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它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事业部制是在公司总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不同产品、不同地域划分各个事业部门;而每一个事业部门分别有独自的产品和服务、独自的利益,并成为利润责任中心。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优点: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组织高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有利于事业部发展、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缺点:机构重叠、管理效率较差、事业部易滋长本位主义倾向、职能机构不易协调

5、企业在进行授权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因事设人、因能授权(2)明确所授事项(3)授权适度(4)适当控制(5)相互信赖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一谈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1、产品结构及生产技术特点:企业产品单一,生产过程连续性强,各环节协作紧密,企业高层应集权多些;企业跨多行业经营,产品生产技术差别大,市场销售渠道不同,应加大分权程度。

2、环境条件及经营战略:环境越复杂,经营风险越大,分权程度越大,环境较为简单稳定的企业可以提高集权程度。另外,稳定型战略利于提高企业集权程度,收缩型战略也必须加强高层集权,而增长型战略要求扩大分权:

3、企业规模与组织形式:企业规模越大,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次部门越多,斋要扩大分权,相反小型企业适宜于集权。

4、企业管理水平和干部条件:企业管理水平高,各级干部素质好,既有经验能力又有责任心和进取心,可以扩大分权;相反,企业缺乏优秀管理人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加强集权。

2、简述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并联系实际分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管理的系统性原理:①系统管理的整分合原则②系统管理的封闭原则③系统管理的环境适应原则

2、管理的人本性原理:①管理的动力原则②管理的和谐原则③人-机-环境协调原则

3、管理的有效性原理

4、管理的动态性原理:①管理的相关性原则②管理的弹性原则③管理的权变原则

5、管理的最优化原理:①管理效益的综合性原则②管理的价值原则③系统管理的环境适应原则

《管理学》模拟卷

B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强调无论是哪项改革或措施,都应该不仅包括实施过程,还要有监督、反馈过程,这反映了管理的哪项原则:(B)

A.管理的整分合原则 B.管理的相对封闭原则 C.管理的能级原则 D.管理的动力原则

2、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这实际上意味着:(C)A.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B.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 C.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D.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面对复杂的环境作出决策

3、管理层次较多而管理幅度较小的直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是:(C)A.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关系 B.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 C.管理严密、分工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 D.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满足感。

4、现代大型公司广为采用的组织形式是:(C)A.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B.直线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C.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D.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形式

5、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C)A.工作能力 B.工作环境 C.工作情绪 D.工作内容和性质

6、“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D)

A.预先控制 B.实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7、在管理决策中,应该同时有几套被选方案,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及时做出反应,这反映了:(B)

A.管理的反馈原则 B.管理的弹性原则 C.管理的效益原则 D.管理的价值原则

8、以下哪项不包括在经济环境的分析中:(D)A.利率 B.贸易赤字和赢余 C.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 D.就业人口的种族划分

9、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激励因素的是:(B)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B.丰厚的薪水和福利 C.职务晋升 D.领导赏识

10、从组织内部提拔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充实空缺职位有很多优点,以下所列举的各条哪一条错误的:(C)

A.有利于鼓舞士气

B.有利于受聘者更快地开展工作

C.有利于平息与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D.有利于节约招聘费用

二、简答题

1、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什么结论?

答:(1)工人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不是经济人(2)领导的责任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3)起了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存在霍桑效应

2、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为两类: 一类是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和工作条件等,称为保健因素,这类因素不能直接祈祷激励员工的作用,但能防止员工产生不满的情绪。一类是工作内容本身方面的因素,如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等,称为激励因素,只有这类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3、什么是矩阵结构?它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为两类: 一类是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和工作条件等,称为保健因素,这类因素不能直接祈祷激励员工的作用,但能防止员工产生不满的情绪。一类是工作内容本身方面的因素,如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等,称为激励因素,只有这类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4、简述现代组织发展的趋势。

答:

一、网络技术的成熟使组织趋向扁平化

二、组织柔性化,跨部门、跨地区的项目团队盛行

三、部门间、岗位间的职能分工界限逐渐淡化

四、信息垄断的打破,管理方式由命令式指挥让位于教导式指引

五、组织层级减少,中层管理职位精简,组织更倾向于通过激励员工在工作中自我实现,而非仅限于传统的职位晋升

六、权力下放和本地化

5、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1)下级双方的素质情况(2)计划的明确性(3)明确的授权(4)面对问题的种类(5)信息沟通的效率和效果(6)组织变革的速度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集体决策的好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答:当决策者多于一人且决策主体为一个集体的决策,则称为集体决策。由于现代决策问题大多是复杂而困难的,任何决策者个人,无论他阅历多么丰富、知识多么渊博,往往都不能单独胜任所面临的决策任务,因而集体决策成为现代决策的主要形式。集体决策的好处就是可以弥补个人力量的不足,使决策中所考虑到的问题能更加全面,具体,也更能照顾到多数人的意见,可以获得更多信息、方案和认同,更好地沟通和决策。但是集体决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缺乏效率,人多意见必然就多,要得出一个结论来,总是左开会右讨论的,会出现从众现象和责任不明。

2、分析X理论和Y理论对人性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评价这两种理论在企业运作中的作用。

答:X理论,人的本性是不诚实、懒惰、愚蠢和不负责任的多数人天生就是好逸俄劳,不愿负任何责任,都是为了满足基本需要。Y理论,人的本性并不是厌恶工作,而是把工作中花费体力和精力看作是游戏和休息一样的自然。在企业运作中的作用是: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人们的智慧潜能,可以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和自己具体的个人目标。

《管理学》模拟卷 C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C)A.亨利•法约尔 B.马克斯•韦伯 C.泰罗 D.德鲁克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D)A.认为人不仅具有物质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具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

B.领导的责任不仅在于对职工的监督管理,应通过增强职工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来提高生产效率;

C.在正式组织中,往往存在非正式组织;

D.最高管理者应避免处理中作中的细小问题,集中精力与“例外”或重大问题的处理。

3、管理控制工作的一般程序是:(A)A.建立控制标准、分析差异产生原因、采取矫正措施 B.采取矫正措施、分析差异产生原因、建立控制标准 C.建立控制标准、采取矫正措施、分析差异产生原因 D.分析差异产生原因、采取矫正措施、建立控制标准

4、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产生新思想、拟定被选方案的方法。在运用头脑风暴法时,人们在发言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原则,除了:(D)A.不许批评 B.多多益善 C.允许补充 D.避免观点针锋相对

5、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A)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B.灵活、及时和适度。C.客观、精确和具体 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6、“每一位职工只能接受一位上级的指挥”,这句话体现了:(B)A.分工原则 B.统一指挥原则 C.统一领导原则 D.等级链原则

7、我们经常所说的“1+1〉2”,反映了管理学中的哪项原理:(D)A.动态原理 B.人本原理 C.效益原理 D.系统原理

8、当代管理机构变革的一大趋势是:(B)A.管理层次复杂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管理幅度日益减少 D.直式结构更受欢迎

9、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越少,其管理幅度就会:(A)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10、选聘管理者主要包括填写(1)填写申请表、(2)初步面谈、(3)测验、(4)体检、(5)录用面试、(6)上级主管批准等工作,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为:(A)

A.(1)—(2)—(3)—(5)—(4)—(6)B.(2)—(1)—(3)—(5)—(4)—(6)C.(1)—(2)—(3)—(5)—(6)—(4)D.(2)—(3)—(1)—(5)—(6)—(4)

二、简答题

1、简述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答:(1)工作任务的相似程度:工作任务越相似,管理幅度就越可能加大,可采用较扁平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工作任务差异大,则应缩小管理幅度。

(2)工作岗位的接近程度: 职工工作岗位较接近的情况下,可以加大管理幅度,采用扁平的结构;反之,应采用较高耸的结构。

(3)职工的经验和思想水平:职工缺乏经验,应减小管理幅度,加强对职工的指导。职工工作自觉性高,责任感 强又有工作能力,则应提高工作的自主性,让职工自己管理自己,发挥创造性,可以采用扁平结构。

(4)工作任务需要协调的程度: 如果工作任务要求各部门之间或一个部门内部高度的协调,则应减少管理幅度,以较为高耸的结构为宜。

2、什么是扁平式结构与直式结构,它们各自有哪些优缺点?

答:扁平结构形态——扁平化组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结构 优点:信息传递快、失真少;下属积极性高

缺点:不利于对下属的有效指导和监督;信息轻重不清,加重沟通困难 锥型结构形态——直式组织:管理幅度小而管理层次多的结构 优点:对下属提供详尽的指导和监督;有利于管理沟通

缺点:信息传递慢、失真多;下属积极性低

3、什么是矩阵结构?它的优缺点有哪些?

在最高管理者领导下,既有按职能部门划分的垂直管理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管理系统,形成一种纵横交错的矩阵结构形式。

特点:双重机构,双重领导

优点: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组织结构、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适应性 缺点:双重结构易产生责任不清、资源不易配置、临时观点等

4、简述管理中人性理论的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人的本性是不诚实的、懒惰的、愚蠢的和不负责任的。普通人天生就好逸恶劳,逃避责任,宁肯接受别人的命令。管理者必须加以强制、命令、惩罚或威胁,才能使员工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Y理论:人的本性是勤奋的、积极的、主动的和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的本性并不是厌恶工作,而是看作与休息、娱乐一样自然。人是有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只要创造一定的工作条件,他们就会主动的干好工作。

5、虚拟组织有哪些特点?

(1)独立联盟,无形无界(2)目标单一,优势互补(3)柔性组合,快速反应(4)组织分散,结构扁平(5)文化整合,相互信赖

三、论述题

1、分析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在企业管理中的优点和不足。

1、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4、有利于受聘者较快的开展工作;

5、可使组织对其成员的培训投资获得回报。缺点:

1、引起同事的不满;

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

3、可能造成被提升者不能胜任工作。(彼得原理)外部招聘的优点:

1、被招聘人员具有外来优势;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4、可能招聘到一流的管理人才。

缺点:

1、外聘管理者不熟悉组织内部情况;

2、组织对应聘者情况不能深入了解;

3、外部选聘会打击内部员工。

2、简述效率、效果和效益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效果:效果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某种行为、力量、方式或因素而产生的结果,它强调这种结果符合目的性的程度。

(2)效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成果的数量,或者说某一特定系统所消耗的能量(或资源)与所收效果的比率。

效率=效果/能源(资源)损耗

(3)效益:效益是有效产生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指效果与利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某一特定系统实际产生的有益效果,又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效果好与不好的标准:是否符合活动主体的目的。

效率高与不高的标准:不仅看是否达到目的,还要看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效益好与不好的标准:不仅从活动主体角度,还要从他人、集体、社会、长远的角度。不仅看是否达到目的,还要看目标是否正确。目标正确,效率越高则效益越好,目标错误,效率越高,则效益越差。

第三篇:山大网络教育期末考试模拟试题_管理学

《管理学》A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这个管理的定义是从哪个角度出发的?(B)A.从工作任务角度; B.从职能和过程的角度; C.从管理所产生的组织效果的角度; D.从文化的角度。

2、职能制的优点是:(C)A.权力统一 B.命令统一 C.解决主管负责人对专业指挥的困难 D.决策讯速

3、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A)A.建立控制标准 B.分析偏差原因 C.采取矫正措施 D.明确问题性质

4、在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时,一般不用的指标是:(D)A.产品成本 B.利润 C.销售额 D.投资额

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管理的一般环境考虑的因素:(D)A.政治法律 B.科学技术 C.社会文化 D.竞争对手

6、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在管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所提出的组织原理包括职能化原理和(B)A.彼得原理 B.人本原理 C.整分合原理 D.例外原理

7、在布莱克和穆顿创立的管理方格理论中,最好的领导方式是:(D)A.1•1 B.9•1 C.1•9 D.9•9

8、以下哪些因素不利于分权:(B)A.组织规模的扩大 B.专制的领导

C.下级能力强 D.采用新的高效沟通方式

9、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C)A.亨利•法约尔 B.马克斯•韦伯 C.泰罗 D.德鲁克

10、假如你是公司的总经理,当企业出现以下事件需要同时做出决策时,你应把精力放在哪件事上?(B)A.某项业务标书的撰写 B.生产计划的制定

C.上月奖金的分配 D.研究在美国设立分公司的可行性

二、简答题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要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实行级差计件工资制

(4)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的产生由依赖于需要。

(1)人是有需求的动物,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激发人的动机,影响人的行为(2)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另一种需要又会出现。人的需要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人的需要是从低级逐步向高级发展的,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考虑上一级的需要,而低级因素不再成为激励因素。

3、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现象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将人们从事管理实践的经验和教训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已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科学性。

但管理必须注重其艺术性,因为:

(1)经营和管理的对象最终对象是人,而人和人性是最为复杂的事物(2)管理的众多元素是变化的动态系统

(3)现代企业面对充满风险和变化的经营环境(4)管理学的应用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改变

4、什么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它的优缺点有哪些?

事业部制是在公司总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不同产品、不同地域划分各个事业部门;而每一个事业部门分别有独自的产品和服务、独自的利益,并成为利润责任中心。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优点: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组织高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有利于事业部发展、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缺点:机构重叠、管理效率较差、事业部易滋长本位主义倾向、职能机构不易协调

5、企业在进行授权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因事设人、因能授权(2)明确所授事项(3)授权适度(4)适当控制(5)相互信赖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一谈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在任何一个组织中,都不存在绝对的集权,绝对的集权意味着只有一个管理者,也就是没有组织结构、管理幅度等问题,也无法发挥组织分工协作的优越性;当然,也不存在绝对的分权,绝对的分权说明组织的权利全部分散在下级部门,上级领导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就没有代表组织整体利益,支配组织整体活动的职权。

组织集权与分权的确定,决定着组织分工效率的高低,决不能使权利出现不合理的集中,形成上级“擅权”现象,也不能是权利不合理的分散,导致领导“虚位”。

影响因素:

(1)决策的代价。一般讲,决定采取一项行动所付出的代价大小,可能是影响权利分散程度的主要因素,领导权利越大,越趋于集权,反之。

(2)政策一致性的愿望。政策一致性趋于集权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不一致趋于分权,组织相互竞争,提高士气,涌现人才。

(3)组织规模。规模大要决策的多,管理层次增多,信息沟通、控制、决策受限要求分权。

(4)企业的历史。企业从内部发长壮大的趋于集权,合并的企业,各企业要求分权。(5)管理哲学。高层人员的信仰的哲学对集权与分权有重大影响。(6)管理人员的合用性。管理人才的缺乏与否影响到集权与分权。(7)控制技术。与其放权后去纠正错误,不如自己来管理。

(8)活动的分散性。经济全球化时代,地理位置上的分散,要求分权。

(9)组织的动态特性及职权的稳定性。组织变革的速度影响到职权分散的程度。(10)环境影响。组织内外环境影响着集权和分权。

2、简述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并联系实际分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管理原理指具体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经验的共性抽象,是对管理活动的规律性的总结。

管理原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管理指管理的性质、过程、职能、方法。狭义的管理指管理活动的知道思想和基本原则。管理原则是管理活动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管理实践为了保证其成功和其性质不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

1、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包括:

1、管理的系统性原理:①系统管理的整分合原则②系统管理的封闭原则③系统管理的环境适应原则

2、管理的人本性原理:①管理的动力原则②管理的和谐原则③人-机-环境协调原则

3、管理的有效性原理

4、管理的动态性原理:①管理的相关性原则②管理的弹性原则③管理的权变原则

5、管理的最优化原理:①管理效益的综合性原则②管理的价值原则③系统管理的环境适应原则

《管理学》B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强调无论是哪项改革或措施,都应该不仅包括实施过程,还要有监督、反馈过程,这反映了管理的哪项原则:(B)A.管理的整分合原则 B.管理的相对封闭原则 C.管理的能级原则 D.管理的动力原则

2、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这实际上意味着:(C)A.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B.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 C.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D.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面对复杂的环境作出决策

3、管理层次较多而管理幅度较小的直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是:(B)A.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关系 B.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

C.管理严密、分工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

D.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满足感。

4、现代大型公司广为采用的组织形式是:(C)A.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B.直线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C.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形式 D.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形式

5、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C)A.工作能力 B.工作环境 C.工作情绪 D.工作内容和性质

6、“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D)A.预先控制 B.实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7、在管理决策中,应该同时有几套被选方案,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及时做出反应,这反映了:(B)A.管理的反馈原则 B.管理的弹性原则 C.管理的效益原则 D.管理的价值原则

8、以下哪项不包括在经济环境的分析中:(D)A.利率 B.贸易赤字和赢余 C.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 D.就业人口的种族划分

9、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激励因素的是:(B)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B.丰厚的薪水和福利 C.职务晋升 D.领导赏识

10、从组织内部提拔能够胜任的人员来充实空缺职位有很多优点,以下所列举的各条哪一条错误的:(C)A.有利于鼓舞士气

B.有利于受聘者更快地开展工作

C.有利于平息与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D.有利于节约招聘费用

二、简答题

1、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什么结论? 答:(1)工人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不是经济人(2)领导的责任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

(3)起了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存在霍桑效应

2、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答: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为两类:

一类是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和工作条件等,称为保健因素,这类因素不能直接祈祷激励员工的作用,但能防止员工产生不满的情绪。

一类是工作内容本身方面的因素,如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等,称为激励因素,只有这类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3、什么是矩阵结构?它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 矩阵结构是把按照职能组合业务活动,以及按照产品(或工程项目、规划项目)组合业务活动的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的一种组织设计,即在同一组织内部,既设置具有纵向报告关系的若干职能部门,又建立具有横向报告关系的若干产品部门(或项目小组),从而形成纵向和横向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矩阵的组织结构形式。优点是:

1、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2、有利于顺利完成规划项目,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3、由于矩阵结构内部都有两个层次的协调,这样就能够减轻上级主管人员的负担,有利于高层管理集中精力制定战略目标、决策和规划,以及对执行情况的监督。

4、有利于职能部门与产品部门相互制约,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缺点是:组织的稳定性较差;双重领导的存在,容易产生责任不清、多头指挥的混乱现象;机构相对臃肿,用人较多。

4、简述现代组织发展的趋势。答:(1)扁平化:把原来的金字塔形组织结构扁平化,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增强组织的适应能力;

(2)柔性化:把刚性组织柔性化,表现为集权与分权及稳定和变革的统一,变分工和等级制度为合作和协调;

(3)网络化:对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组建由小型、自主和创新为特征的经营单元,构成以横向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组织结构;(4)分立化:一个公司中再分离出几个小的公司,把公司总部与下属单位之间的内部性的上下级关系变为外部性的公司之间的关系;

5、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1)下级双方的素质情况(2)计划的明确性(3)明确的授权(4)面对问题的种类

(5)信息沟通的效率和效果(6)组织变革的速度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集体决策的好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答:集体决策的优点:提供完整的信息、产生更多的方案、增加对某个方案的接受性、提高合法性。集体决策可能存在的缺陷:群体空想症:集体决策中成员把保持群体和谐一致为目的,往往不能理智地分析各种备选方案,其特征表现为:从众现象;倾向性地选择信息;盲目自信与乐观;首创精神的幻想风险转移;集体决策较个人决策具有更多的冒险性,因为:失去个性化;领导者的作用;社会比较。有事集体决策中还存在着“保守转移”的倾向。

2、分析X理论和Y理论对人性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评价这两种理论在企业运作中的作用。

答:X理论:人的本性是不诚实的、懒惰的、愚蠢的和不负责任的。普通人天生就好逸恶劳,逃避责任,宁肯接受别人的命令。管理者必须加以强制、命令、惩罚或威胁,才能使员工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Y理论:人的本性是勤奋的、积极的、主动的和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的本性并不是厌恶工作,而是看作与休息、娱乐一样自然。人是有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只要创造一定的工作条件,他们就会主动的干好工作。

X理论和Y理论是统一价值杠杆上的两个不同终端。我们从两者之中可以看出,不管你怎样看待员工,对员工提出目标并进行管理是完全必要的,既要尊重员工,诱导他们自觉地工作,又要制订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一定的纪律约束。在这个价值杠杆上,左端是X理论式管理,而右端是Y理论式管理,管理的标点应根据员工素质、公司管理基础和工作特点等条件灵活机动地进行滑动。在员工素质比较差、公司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力低下的公司,管理标点应该滑向左端,反之应向右端滑动。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员工的素质特点,善于运用这个杠杆,讲究管理艺术,将员工管理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管理学》模拟卷C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C)

A.亨利•法约尔

B.马克斯•韦伯

C.泰罗

D.德鲁克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D)A.认为人不仅具有物质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具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要求;

B.领导的责任不仅在于对职工的监督管理,应通过增强职工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来提高生产效率;

C.在正式组织中,往往存在非正式组织;

D.最高管理者应避免处理中作中的细小问题,集中精力与“例外”或重大问题的处理。

3、管理控制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A)A.建立控制标准、分析差异产生原因、采取矫正措施 B.采取矫正措施、分析差异产生原因、建立控制标准 C.建立控制标准、采取矫正措施、分析差异产生原因 D.分析差异产生原因、采取矫正措施、建立控制标准

4、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产生新思想、拟定被选方案的方法。在运用头脑风暴法时,人们在发言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原则,除了:(D)

A.不许批评

B.多多益善

C.允许补充

D.避免观点针锋相对

5、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A)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B.灵活、及时和适度。C.客观、精确和具体

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6、“每一位职工只能接受一位上级的指挥”,这句话体现了:(B)A.分工原则

B.统一指挥原则C.统一领导原则

D.等级链原则

7、我们经常所说的“1+1〉2”,反映了管理学中的哪项原理:(D)A.动态原理

B.人本原理

C.效益原理

D.系统原理

8、当代管理机构变革的一大趋势是:

(B)A.管理层次复杂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管理幅度日益减少 D.直式结构更受欢迎

9、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越少,其管理幅度就会:

(A)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10、选聘管理者主要包括填写(1)填写申请表、(2)初步面谈、(3)测验、(4)体检、(5)录用面试、(6)上级主管批准等工作,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B)

A.(1)—(2)—(3)—(5)—(4)—(6)B.(2)—(1)—(3)—(5)—(4)—(6)C.(1)—(2)—(3)—(5)—(6)—(4)D.(2)—(3)—(1)—(5)—(6)—(4)

二、简答题

1、简述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在组织规模既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呈反比。

管理幅度决定管理层次。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应先确定管理幅度而不是管理层次。

2、什么是扁平式结构与直式结构,它们各自有哪些优缺点?

扁平结构形态——扁平化组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结构 优点:信息传递快、失真少;下属积极性高

缺点:不利于对下属的有效指导和监督;信息轻重不清,加重沟通困难 锥型结构形态——直式组织:管理幅度小而管理层次多的结构 优点:对下属提供详尽的指导和监督;有利于管理沟通 缺点:信息传递慢、失真多;下属积极性低

3、什么是矩阵结构?它的优缺点有哪些?

在最高管理者领导下,既有按职能部门划分的垂直管理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管理系统,形成一种纵横交错的矩阵结构形式。

特点:双重机构,双重领导

优点: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组织结构、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适应性

缺点:双重结构易产生责任不清、资源不易配置、临时观点等

4、简述管理中人性理论的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人的本性是不诚实的、懒惰的、愚蠢的和不负责任的。普通人天生就好逸恶劳,逃避责任,宁肯接受别人的命令。管理者必须加以强制、命令、惩罚或威胁,才能使员工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Y理论:人的本性是勤奋的、积极的、主动的和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的本性并不是厌恶工作,而是看作与休息、娱乐一样自然。人是有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只要创造一定的工作条件,他们就会主动的干好工作。

5、虚拟组织有哪些特点?

(1)独立联盟,无形无界(2)目标单一,优势互补(3)柔性组合,快速反应(4)组织分散,结构扁平(5)文化整合,相互信赖

三、论述题

1、分析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在企业管理中的优点和不足。内部提升的优点:

1、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4、有利于受聘者较快的开展工作;

5、可使组织对其成员的培训投资获得回报。缺点:

1、引起同事的不满;

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

3、可能造成被提升者不能胜任工作。(彼得原理)外部招聘的优点:

1、被招聘人员具有外来优势;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4、可能招聘到一流的管理人才。缺点:

1、外聘管理者不熟悉组织内部情况;

2、组织对应聘者情况不能深入了解;

3、外部选聘会打击内部员工。

2、简述效率、效果和效益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效果:效果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某种行为、力量、方式或因素而产生的结果,它强调这种结果符合目的性的程度。

(2)效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成果的数量,或者说某一特定系统所消耗的能量(或资源)与所收效果的比率。

效率=效果/能源(资源)损耗

(3)效益:效益是有效产生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指效果与利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某一特定系统实际产生的有益效果,又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效果好与不好的标准:是否符合活动主体的目的。

效率高与不高的标准:不仅看是否达到目的,还要看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效益好与不好的标准:不仅从活动主体角度,还要从他人、集体、社会、长远的角度。不仅看是否达到目的,还要看目标是否正确。目标正确,效率越高则效益越好,目标错误,效率越高,则效益越差。

第四篇:教育概论(期末考试资料)

儿童观: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儿童身体保健:在任何方面都顺应儿童的身体,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要求。儿童哲学:儿童对周围世界或自我的积极探索、思考、认识和解释。

儿童科学:儿童对周围环境有一种一天生的好奇感,从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好奇、发问、观察开始并对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

儿童伦理学:儿童所具有的一整套道德认识。

西方儿童观演变史:古代,而就是小大人//中世纪,儿童生而有罪//文艺复兴,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新儿童观//启蒙时代,儿童的发现//教育心理学运动,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儿童观在科学层面上的出现成为可能//20实际,儿童的世纪

道德教育:儿童道德教育突出问题(刻板灌输的方法,把成人道德观强加于儿童;把相互矛盾的规则传递给儿童;无视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儿童道德教育主要方式(人际交流;游戏;童话动画片;教学社会活动)

艺术教育:必要性(促进儿童主体发育有独特价值;审美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形式,艺术教育有助于促进)//观点(工具论;本质论)//存在的问题(成人化目标;灌输式教学方法;临摹写生的教学内容)//途径(保护艺术天性;审美教育;艺术创造教育)

使儿童发展和欢乐:不需要学习死的知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发展决定教育//教识和技能//教育应当尊重发展,保证儿育创造发展//教育创造的发展要与儿童童愉快学习//学习是权力,拥有欢乐也发展规律相一致//两者相互制约,相互是权利。决定。//儿童发展具有其自然规律,教健康教育功能:促进身体的生长以及内育依赖于儿童的成熟水平,未达到某种脏的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发展骨骼肌肉成熟水平,就不应该进行高于该水平的//促进儿童精神的健康成长,培养精神教育。品质、社会态度,继承文化财富。1.儿童保健,身体保健(营养,睡眠,衣着,生活设施,环境,预防疾病)//心理卫生(满足生理需求,安全的家庭生活和基本的生活条件,表现自我的机会,适宜教育)2.儿童身体锻炼,以尊重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为前提。游戏//适量劳动//体育锻炼。儿童哲学的特点:(直观性,思辨性)求知是人类天性//哲学是人类本性,儿童哲学是儿童的本性//儿童的哲学是儿童的一种天性//儿童哲学是儿童适应环境的渴望和手段 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智慧探求,文化陶冶 儿童科学的特点:与古代科学颇为相似,与近代科学有所不同//研究对象为有趣的自然现象或事物;研究方法以观察、调查为主;研究结果形成前科学概念。科学教育是通过一定方式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目标上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内容是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方式是探究式教学.

第五篇: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

课程内容: 导论——管理概念、职能,管理学内容、特点及教学方法,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中外管理思想与理论发展;道德与社会责任

决策——概念、类型、过程、方法;计划——计划分类、过程,战略性计划,目标管理 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文化;领导——领导概念、理论,激励,沟通 控制——控制概念、过程、类型、方法;管理创新——创新概念、过程与组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管理的概念:

1.什么是组织:是由两人以上组成的有一定活动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组织的要素:两人以上;目标;结构

自从出现人群组织,管理就产生了。管理是人类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2.什么是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的社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来有效地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以实现预期组织目标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为达到一定___而进行的___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践活动。” * “管理就是决策。”(西蒙)

*“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玛丽·帕克·福莱特)*“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____,使人们在群体里____地完成既定的____。”(孔茨)

(二)“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____地完成活动的过程。*”(斯蒂芬·P·罗宾斯等)

* “管理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来____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 进行的各种活动。”(小詹姆斯·唐纳利等)

* “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 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徐国华等)

管理定义的含义:

管理的环境:条件;限制 管理的载体:社会组织 管理的目标: 管理的手段:配置和使用资源

管理的过程:活动(职能)管理的本质与核心:协调

3.管理工作: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

作业工作:直接面向生产对象,科研对象,服务对象的工作(从本质上来讲,是通过协调他人的努力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协调)他人的努力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管理的应用范围:

“管理是由心智所驱使的唯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戴维.B.赫尔茨

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营利性组织——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非营利性组织———政府、军队、学校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管理的作用:

(一)*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更为激烈的影响。——彼得·德鲁克

(二)*“日本人能出人头地的一个主要原因即在于他们的(管理)技能”—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曾说:“美国经济的领先地位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美国银行曾在其出版物《小型企业通讯》中指出:“最终分析表明,90%以上的失败企业,是由于管理无能和缺乏经验。”

(三)*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 *管理——工业化的催化剂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朱镕基:“对管理的重要性,宣传得还太少,要大力宣传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要大力提 倡振兴中国的管理科学,要总结中国管理实践的经验。”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

1.管理的四种基本职能:

计划:规定了(方向)和任务,对组织()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筹划

组织:规定了任务由谁去完成,谁向谁报告,为执行计划形成并维持合理的分工()关系

领导:调动积极性、创造性,指挥、()和激励组织成员努力工作 控制——保证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确立目标、衡量()、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

2.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决策,协调,创新处于核心地位,控制,计划,领导,组织环绕

第三节管理学的内容、特点与学习方法

1.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管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管理意识;培养管理观念;获取管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 2.管理学的内容与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研究对象:管理活动中共性的普遍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

特点:一般性、综合性(管理学涉及的学科领域: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生理学、伦理学、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论、会计学、工艺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法学„„)、历史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____性(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管理的科学性:已形成一套理论知识体系,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管理的()性: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实践。涉及人的因素。)、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生 产 过 程;生产力生产关系;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的一般职能与管理的特 殊职能;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社资相同,社资不同

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关)、不精确性、软科学性

3.如何学好管理学?

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本身、当下做起

第四节管理者的分类、角色、技能与培养

1.谁是管理者?

*管理者(Manager):负责掌管组织(资源)的使用和(协调)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的人。

*在一个现代组织里,每一个知识工作者如果能 够由于他们的职位和知识,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够实质性地影响该组织经营及达成成果的能力者,即为管理人员。——彼得·F·德鲁克

2.管理者的分类: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后勤;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 2.管理者的角色理论(明茨伯格): 三个方面,10种角色描述

人际关系 : 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象征性首脑,履行例行的社会法律义务;指导并激励人们努力达到共同目标;建立维护外部关系网络)

信息传递: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寻找、获得、筛选内外信息;传递、共享内外信息; 向内外发布组织信息)

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寻求问题和机会,发起变革和方案策划;处理重大意外**,排除和化解矛盾;配组织的各种资源;企业内、外部重要谈判中代表)3.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品德,知识水平,能力

4.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又称决策技能,是指综观(组织)、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因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的能力。

5.管理者层次与技能要求: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6.管理者的培养:美国哈佛商学院(HBS)是制造“职业老板”的工厂,美国500家 大财团中,近2/3的决策经理毕业于HBS„„

哈佛商学院院长麦克阿瑟训辞:人的一生只做一个企业经理、银行家、学者、企业 家,挣许多钱是不够的。除了事业上成功之外,你们还应设法帮助许许多多被生活遗弃的善良人。

哈佛大学校训: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更好地为祖国和同胞服务走出去。管理者的培养: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思想化

管理者的培养方法:理论知识的学习,管理技能训练,实践锻炼,生活中体会„„

第二章 管理思想与理论发展

第一节西方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

早期管理思想:早期管理思想—工业革命前: 古巴比伦《汉莫拉比法典》 古埃及: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权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古希腊:苏格拉底,色诺芬《家庭经济》;柏拉图《理想国》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莫尔《乌托邦》,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早期管理思想—工业革命后: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欧文的人事管理

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汤尼的(收益)分享制度

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1.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标准化原理(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科学管理的关键:泰勒认为: 科学管理不同于追求效率的运动,„„雇主和工人之间都必需进行一场()。这场伟大的革命就是双方把注意力从()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转向()剩余上,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共同使剩余额猛增,以致工人工资和制造商的利润都大大增加。

2.科学管理理论的传播与发展:卡尔·巴思;亨利·劳伦斯·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莫里斯·库克;亨利·福特

3.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贡献:科学实践精神;效率优化思想和科学方法 局限:“(经纪人)”假设;仅重技术因素,忽视(心理)因素;仅个别具体作业效率问题,忽视整体

组织管理学理论: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1.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能力结构

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 2.管理者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身体智力道德知识经验 3.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领导)控制

4.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集权分权适度;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5.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评价

贡献:为管理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构架;强调管理的一般性;实用的管理原则;提出管理知识可以教育

局限:管理原则缺乏弹性;未考察组织与()的关系

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1.理性-合法的(权威)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 2.特征:明确的(分工);(严格)的层级制;正式选拔人员;职业化管理者;正式程序、()和制度;非人格性、理性准则

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纪律性;能够取得高();理性;精确性;稳定性;可靠性

对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审视

贡献:提供了正式组织原型和很好的指导原则;分工、管理者(职业)化升迁、人员选拔等思想

局限性:未必适合于非常规的灵活组织活动;等级森严,机构缺乏();可能妨碍人员潜能及创造性的发挥;非人格化特征,忽视人的()因素

社会系统理论巴纳德 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组织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有意识加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系统。” 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

行为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主要内容 梅奥,《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纪人)”;存在(非正式)组织;共同的感情、规范和倾向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与人际关系 满意感 —>士气—>生产效率 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

1.教育管理者和监督者改变()和监督方式 2.提倡参与决策,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士气 3.加强意见()

4.面谈和调解制度 5.改变干部的标准

6.重视、利用和倡导各种()组织 人际关系理论的局限性

1.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2.过多强调感情的作用

3.过分否定()报酬、工作条件、外部监督 等影响

行为科学学派

在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上发展

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综合性学科。

代表人物:亚布拉罕·马斯洛;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维克托·弗鲁姆等

数量管理理论:1.运筹学2.系统分析3.决策科学化也称“定量管理学派”

核心是把运筹学、统计学、系统分析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特点:科学化;最优化;简捷化 应用:运营/作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资源计划ERP

系统管理理论:(系统:有若干相互依存的部分以一定形式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开放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

权变管理理论:.研究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强调随机制宜、随机应变。.权变变量:(环境)的不确定性等;组织规模;任务/技术的性质;(个体)差异;职位和权力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商鞅变法;万里长城;文景之治; “一举三得”重建皇宫(北宋丁谓);都江堰等大型工程 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入世精神;伦理中心;重(义)轻利;中庸之道;重视名节 勤俭传统;廉洁意识;任人唯(贤);辩证思维;家庭观念 核心:仁

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天时地利人(和);修身齐家治国;义利两全,富民强国;穷究事理,先()后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不谄不渎,上下同();知人善任,赏罚严明;刚(柔)并济,德刑并用;孝悌为仁之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

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论语·学而篇》

第三节

当代管理理论新发展

1.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关注顾客注重持续改善;关注流程;(精确)测量;授权于(员工)

2.学习型组织:发展形成了持续的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即具有自我学习能力以快速适应()变化,进行 自我调整的柔性组织。五项修炼:(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

3.精益思想: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精益思想: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消除muda,使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

4.企业流程再造:所谓企业流程再造是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5.核心能力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战略应该建立在企业的核心资源(有价值、(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上)。

核心能力: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第三章 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

1.概述: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道德在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有关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组织的道德标准要与(社会)的道德标准兼容。2.四种道德观 功利观

观点: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其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

评价:.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权利观

观点: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权和游行自由权等)的前提下做出。

评价:保护了个人的基本权利。在组织中会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不利的工作氛围。公平观

观点: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

评价:它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综合观

观点: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综合了两种“契约”:适用于社会公众的一般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适用于特定社团里的成员的特殊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

评价:商业道德观与其他三种的区别在于,它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现有)的道德准则,从而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3.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以(社会)利益为中心;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自律;超越(法律);重视利益相关者利益;重视人为()遵守道德规范不仅是获利的手段,更是组织的(一项责任),组织所推崇的,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社会)整体角度考虑问题,组织与利益相关者是相互依赖的;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是(目的),组织行为(目的)是为了人;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能够自律,对行为进行自我调节

第二节

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

道德发展的三个层次:

最低层次——前惯例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中间层次——惯例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最高层次——原则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层次

阶段

前惯例层次: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这种(利益)是由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奖赏和惩

罚决定的。

1.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

2.只在符合你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

惯例层次: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以及对(他人)的一般感觉。

3.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

4.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

原则层次: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道德准则的影响。这些准则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一致,也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

5.尊重他人的(权利)。在自身价值观和权利的选择上,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6.遵守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即使这些准则是违背法律的。

2.道德发展阶段

有关道德发展阶段研究表明:(1)人们(渐进)地通过这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2)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于任何一个阶段。(3)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于第(四)阶段。

2.个人特征:

自我强度: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自我强度(高)的管理者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会更加一致。

控制中心: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则认为命运由运气和机会决定。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更可能对后果负责,并依赖自己。()的是非标准指导行为。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更加一致。

3.结构变量:好的组织结构有助于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模糊程度最(低),并时刻提醒管理者什么是“道德”的结构有可能促进道德行为的产生。正式(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

4.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

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控制能力,以及具有承受风险和(冲突)能力的组织文化。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动指南。

5.问题强度

(1)决定问题强度的影响因素:

(2)某种道德行为造成的伤害(或利益)有多大?

(3)有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或善良的)?

(4)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或带来实际利益的(可能)性有多大?(5)行为后果的出现需要多长(时间)?(6)你觉得行为的受害者(或受益者)与你(在社会上、心理上或身体上)挨得多近?(7)道德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影响的(集中)程度如何? 问题强度(续):行为造成的伤害越(大),越(多)的人认为行为是邪恶的,行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越(高),行为的后果越(早)出现,观测者感到行为的受害者与自己挨得越(近),行为的后果越(集中),问题的强度就越大。这六个因素决定了道德问题的重要性,道德问题越(重要),管理者越有可能采取道德行为。

第三节

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确立道德(准则);招聘道德素质高的员工;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设定工作目标;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第四节

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1.社会责任的定义: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社会责任的定义(续)

社会义务:企业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

社会(反应):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能力。

社会责任:受(道德)力量的驱动,去做对社会有利的事而不去做对社会不利的事。

2.两种社会责任观

古典观:以弗里德曼为代表。主张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企业只要使(股东)的的利益得到了满足,就是具有社 会责任的表现,至于其他人的利益,则不是企业要管和所能管的。

社会经济观:他们主张企业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员工、所在的社区乃至政府等)负责。

3.两种社会责任观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比较

古典观(1)

社会经济观(2)

利润:(1)一些社会活动白白消耗企业的资源;目标的多元化会冲淡企业的基本目标——提高(生产率)因而生产率减少利润(2)企业参与社会活动会使:(1)自身的社会形象得到提升;(2)与社区、政府的关系更加融洽因而增加利润,特别是增加长期利润

股东利益:(1)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实际上是管理者拿股东的钱为自己捞取名声等方面的好处因而不符合股东利益

(2)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通常被认为其风险低且(透明度)度高,其股票因符合股东利益而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欢迎

权力:(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使其本已十分强大的权力更加强大(2)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所拥有的权力均是有限的,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责任:(1)从事社会活动是(政治家)的责任,企业家不 能“越俎代庖”

(2)企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权力,根据权责对等的原则,它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社会基础:(1)公众在社会责任问题上意见不统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缺乏一定的社会基础(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缺乏社会基础,近年来舆 论对企业追求社会目标的呼声很高

资源:(1)企业不具备/拥有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 源,如企业领导人的视角和能力基本上是经济方面的,不适合处理(社会)问题

(2)企业拥有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源,如企业拥有 财力资源、技术专家和管理才能,可以为那些需要援助的(公共)工程和慈善事业提供支持

4.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古典观: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相当狭窄,企业只需并且只能对(股东)承担责任。如果一个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股东)的利益,那它就是尽了最大的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从事一些社会活动,或为社会利益着想而把资源从企业中转移出去,则它不仅损害了(股东)的利益,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就是利润取向,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逐利润,使(股东)的利益达到最大,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就自然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福利)。

社会经济观: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很广,它包括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对非股东的利益相关者负责通常给股东的利益带来不利的影响。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社会责任活动相当于(投资)。

“大多数研究表明,在公司的社会参与与经营业绩之间有着(正)的相关关系。” “„„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公司的社会责任行动会显著损害其(长期)经营业绩。”

5.我们的论证表明,利润取向的企业要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 古典观:企业在实现利润目标的过程中就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是完全一致的。社会经济观: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会使企业的短期利益受到损害,但换来的却是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更多的(长期)利益,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其利润取向(相容)。

下载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管理学概论[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管理学概论[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理论判断题 1、西方管理学中强调领导的影响力。(√) 2、成功的领导者往往具备一些有共性的个人特质。(√) 3、哈默和普拉哈拉德总结日本公司的经验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设......

    管理学概论

    一、判断题 1. (2分) 管理主体要能够在变化中产生应对的创意和策略。   得分: 0 知识点: 管理学概论作业题 展开解析答案 对解析 2. (2分) 组织文化的中心是组织价值观......

    管理学概论

    、单选题 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下级的平均成熟程度处于不成熟阶段时,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 A.命令型 B.说服型 C.参与型 D.授权型 2、随着组织的发展,组织活动日益复杂,管理......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概论》课程论文 ——企业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的激励管理 学 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院 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03811)姓名(学号):刘彦芳(10503084004......

    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 网络教育 2013春 期末考试试题 一、 单项选择 1.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但其主要的都是用于( B )。 A.科研 B.军事 C.商业 D.管理 2.下列术语......

    体育管理学 期末考试重点 体育教育专业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伦理的说服的科学的能,创造和谐的,易于发挥集体力量的环境,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2体育管理: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管理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25×1=25分) 1. 某服装公司对于儿童服装.男装和女装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生产和销售,请问该公司是按什么方式划分组织部门的? A.不同......

    管理学期末考试总结

    1、概念解析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地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者是组织中那些指挥别人活动的人,是组织中有上下级的人。 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