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6.曾子批评子夏的故事
36.曾子批评子夏的故事
36.曾子批评子夏的故事译解
武老夫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人生问题【原文】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1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2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译文】子夏因为死了儿子而哭瞎了眼睛。曾子去慰问他,说:“我听说过,朋友丧失了视力,应该为他难过得哭一场。”说完就哭了。子夏也跟着哭,说:“天啊!我是无罪的,怎么落此下场!”曾子一听动了气,说:“商!你怎么无罪呢?我和你都在洙、泗之间跟着我们的老师学习本领,年纪大了,你就回到了西河地区,也没听说你如何称扬老师,倒是使西河的居民把你比作我们的老师,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过。你的双亲死了,居丧期间,你也没有让当地居民看到你有什么好的表现,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过。死了儿子,你就哭瞎了眼睛,说明你把儿子看得比老子还重要,这是你的第三条罪过。等等,你怎么会是没有罪过呢?”子夏听得很服气,就抛开手杖下拜说:“我错了!我错了!我离开朋友而独居,时间也太久了!”【说明】本节描述的是曾子批评子夏的故事,子夏确实错了,不宣扬老师反而显示自己的知识,这就是忘本了。父母亲去世,没有向民众显示出孝子以及孝事的道路,这也是忘本了。儿子夭折反而哭瞎了,这也是忘本了。——————————————————【注释】1.吊:(diào钓)《诗·小雅·天保》:“神之吊矣,诒尔多福。”《左传·襄公十四年》:“有君不弔。”《孟子·梁惠王下》:“诛其君而吊其民。”《淮南子·人间训》:“人皆吊之。”《资治通鉴》:“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本意为悼念死者之意,这里引申为慰问之意。2.过:(guò呙《)诗·卫风·考槃》:“独寐寤歌,永矢弗过。”《管子·小称》:“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荀子·乐论》:“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韩非子·十过》:“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微二人,寡人几过。”《战国策·赵策》:“(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这里用为错误之意。
第二篇:曾子故事
宗圣曾子的故事
曾子杀彘
选自《韩非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注音,写出本字。2、解释文中“之”字的意义。
3、解释“子”的意义:
今子欺之
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 4、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曾参杀人
选自《战国策》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1、解释划线的字的意义
曾子处费
织自若
有顷
踰墙
而走
2、你怎样看待“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的结局?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杀了人”的说法在曾子的母亲面前是没有市场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曾子克己
选自《庄子》
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屣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给下列字注音:
缊
哙
胼胝
衿
屦
踵
屣
芝兰之室
选自《孔子家语》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商:姓卜,名商,字子夏
赐:姓端木,字子贡
曾子易箦
选自:《礼记》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院,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第三篇:孔子和子夏的故事
孔子和子夏的故事
孔子是最知名的老师,天下的许多英才都千里迢迢地拜他为师。有一天,孔子收了一个新的学生,叫子夏。子夏看到孔子后,非常吃惊,因为孔子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子,论相貌,并不英俊潇洒;论身材,也不壮硕;论谈吐或聪明,也只是普通而已。
子夏就想:“我的老师是天下最有名的良师,可是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呀!会不会是传言太过头呢?”子夏又反观自己的同学,个个几乎都是人中的龙凤,有许多人身材相貌比老师英武得多,还有一些谈吐和聪明也不输给老师。
子夏想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些人既已比老师优秀,又何必从各个国家千里迢迢、翻山越岭地来追随老师呢?”
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去找老师,问个明白。他跪在老师的身边,急切地提出问题。
子夏问孔子:“老师呀!您觉得颜回的为人怎么样?” 孔子知道子夏的心思,就说:“颜回的仁义比我好。”
子夏:“那么,你觉得子贡为人怎么样?” 孔子说:“子贡的口才比我好多了!”
子夏:“那么,子路的为人又如何呢?” 孔子说:子路的勇敢远远的胜过我呀!”
子夏:那么,子张的为人又如何呢?”
孔子说:子张的为人庄重是我万万不及的呀!
子夏本来是跪着的,这时吃惊的跳起来,说:“老师!这就是我一直想不通的问题。这些学生都比您好,为什么他们要拜在你的门下学习呢?”
孔子笑了起来,说:“来,你不用跪着,也不用站着,坐下来,让我告诉你。颜回的仁义心很强,但是不知道变通;子贡的口才很好,但是不够谦虚;子路非常的勇敢,但是不懂的退让;子张为人庄重,但是和人合不来。
这些学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可以看出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发掘他们的优点,改善他们的缺点。他们虽然都有比我强的地方,却并不是完善的,这是他们一直跟着我,不愿离开我的原因啊!”
不只是师生之间是这样,父母与子女、上司与下属不也是这样吗?天下没有完美的学生,也没有完美的子女或部属。如何激发潜能,使优点长处得以发挥,并改进缺点,弥补短处,才是教导者的责任。
一个年轻的女老师怀了宝宝,于是在新学年开始的时候,这个班换了一个新班主任。面对一个新的面孔,孩子们会有哪些想法?他们急迫地想知道一些什么?怎样尽快在孩子们和老师之间建立起感情的桥梁?王黛薇老师的文章也许能给大家一个启示。
教育的效果,从某个角度讲,取决于教师自己呈现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取决于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给孩子展示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是“以人育人”。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没有尊重也不会有成功的教育。如果在孩子们眼中,老师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复述者和讲解员的形象,是“警察”的形象,是言辞刻薄的人的形象,甚至是“凶神恶煞”的形象,那么学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的教育。————刘长铭
我和我想说的话——写给初二5班的同学
王黛薇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我热爱艺术,热爱自然。
我喜欢看梵高笔下的杏花、星夜、夜色中的咖啡馆;我喜欢高更笔下拉着红色小提琴、黑色的小胡子和音符一起飘起来的男人;我喜欢流连在美术馆里,凝视能触动我的画作(我曾很喜欢7班吴溟鲲的一幅作品,那上面画着一些樱桃红和巧克力灰的色块,有说不出的美;我试图买下这幅画,但被吴溟鲲拒绝了……)
我喜欢听钢琴的每一个黑白琴键按下去的时候,飞出来的每一个不同的音符,我喜欢坐在洒满阳光的音乐教室里,听李老师的琴声、笑声和你们的歌声;也曾经在黑暗的忘记关门的琴房里,自己一个人瞎弹一气却兴奋不已;
我喜欢去感觉这个世界。感觉掠过天际的鸟拍打翅膀时的奋力,感觉每一棵树的年轻、成熟或苍老,沉静或疲惫,感觉每一朵花开放时的娇柔、努力与快乐,感觉夕阳洒满天空时远近云层的微妙变化,感觉雨水、风、水果摊上新鲜水果的气息……
我相信,是艺术和自然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觉得孤独。它们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世界的深邃与美好,让我们的心日益丰富却又日益纯净。
其次,我喜欢读书,也喜欢读人。
中学时,每周唯一没有课的一个下午,我就读书。我喜欢坐在拉上窗帘的落地窗边,开一盏暖黄的灯,放一点喜欢的音乐,读一个下午的书,读到黄昏,才恋恋不舍地爬起来去上晚自习;大学时常常夜读,记得曾一夜读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感叹文学的境界能深邃绚烂如斯……而现在,当我觉得自己内心空虚的时候,就会去书店,买上一摞自己喜欢的书,抱回来,慢慢读,就像抱回了一些很珍贵的东西。
因为,书会带你走进千万个不同的世界,每个世界都像《哈利波特》里海格为波特敲开的那堵墙后的世界那么精彩。
我喜欢读人。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缤纷的花园,我也常为窥见花园中的一点美景而欣悦兴奋。我妈妈只是普通的中年妇女,她每天都打麻将,可是我发现,她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而且,她从年轻时记日记到现在,文字简洁、明净而动人;我曾在火车上偶遇一位乡下老人,闲谈之下说起书法,他跟我要了一张皱巴巴的纸,提笔在上面写下的,竟然是飒爽飘逸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8班有一个斯文少言、一说话就脸红的女孩,一次她给我们弹古筝,琴声悠然响起,整个教室好似变成不染尘埃的万里云天……
读人,就是去发现每个人的美好之处,给生活一点惊艳,一点沉思,和自我提升的方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绝不会用分数去衡量所有学生,我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
我从来不认为教育的成功,就是所有人都考高分。因为人还有许许多多的价值,是分数这个标杆衡量不出来的。在我们那一代人里,有许多人像今天的你们这样,热爱音乐、电影、美术,或是舞蹈、篮球、桌球、棋牌……他们本来都有可能成为这些领域的佼佼者,可是,因为当时只有分数这一个衡量标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又因为兴趣被扼杀而对学习更失去兴趣,最后,他们成为教育的牺牲品、时代的失败者。
今天,我不想看到这样的悲剧。所以,如果你不爱学习,我理解;但是,如果你没有自己热爱的东西,我希望你现在就出发去寻找。
你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英雄出少年,群雄并起的时代:中国20岁出头的潘氏兄弟,已经发明了能够破解苹果公司专利、震撼世界的“苹果皮”;美国年仅27岁的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因为革新了网络交往的方式,已经位居全世界最年轻的富豪之首;而台湾26岁的服装设计师吴季刚(Jason Wu),已经能给奥巴马的夫人穿上自己设计的礼服了!而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都是对自己所做之事发自心底的热爱。
这个时代,不怕你成绩不好,怕的是你没有热爱,没有人生的方向,没有为自己梦想去努力的激情。我希望在陪伴你们走过的这段时间里,能帮助你们去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但话说回来,在我看来,也是有一些标准是可以用来衡量所有人的:你是否有在逆境中自我调整的勇气和智慧?你是否懂得体谅他人?你是否关心、尊重其他生命?对你生活的时代和国家、甚至这个星球,你是否有一份责任感?不符合这些标准的人,我尊重;符合这些标准的人,我尊敬。
有点激动了——这就是我和我想说的话——你们呢?:)你们的新班主任 王黛薇
第四篇:曾子避席故事
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跟他的几个学生谈话,忽听佣人在门外说:“先生,有客人来了!”
孔子一听,连忙让学生回避。
门一开,一位长衫高帽的男客走了进来,走到孔子席边,双腿并拢,两手合十,弯腰道:“先生大安!”
孔子也连忙起身道谢。
那客人道了安,就一屁股坐到孔子身边,迫不及待地说:“先生,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于您!”说话时,手已经碰到了孔子的衣服。
孔子觉得这人有点不太懂礼貌,做客的客人,主人请坐才坐,主人问话才说,怎么倒滔滔不绝地先说起话来?可是孔子还是耐着性子听客人把话说完,然后送客出门。
刚送走客人,孔子的学生曾子进来了,他同样坐到孔子旁边,觉得这样更能亲近老师。
孔子不希望他的学生也像这个客人一样鲁莽,就坐下来跟曾子说:“以前的圣贤之王,均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君王和臣子之间,君君臣臣,他们才相处很好。”
曾子一下明白过来——老师明里是在指点他君臣之间的道理,实际上在暗示师生之间尊卑关系。于是,立刻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学生哪里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学生。”
“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学生不能跟老师平起平坐。当曾子知道老师要向他传授学问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边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第五篇:子夏胜肥哲理故事
春秋时期,子夏和曾子都是孔夫子的学生。
有一天,两个人在街上碰见。曾子上下打量着子夏,吃惊地问道:“老兄一向瘦骨伶仃,怎么近来肥胖多了?”
子夏得意地说:“我战胜了,所以发胖了。”
“这是什么意思?”曾子疑惑不解地问。
“过去,我在书房里读到尧舜禹汤的道德仁义,十分羡慕。可是当我走到街上看见世俗的富贵荣禄,心中也十分羡慕。两种心思在我的胸中斗个不停,未知胜负,所以我痛苦不堪,不思茶饭,人也瘦了。”
曾子好奇地追问道:“那现在谁战胜了呢?”
“现在仁义战胜了。所以你看,”子夏摸着自己的双下巴,“我就发福了。”
人生哲理:在一个人的意志中,最难的是克制自己、战胜自己的各种私心杂念。人贵有自我修养,一个人能做到这点,才算是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