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伟大祖国 构建和谐新疆
感恩伟大祖国 构建和谐新疆
不忘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弹指一挥间,我们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60华诞。回顾这波澜壮阔的6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不能忘记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更应该深刻认识到,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相互扶持,克难攻艰,早已融合为一个共同体。新疆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留下永恒足印和功绩的长篇史诗。
解放前,新疆各族人民同内地人民的愿望要求一致,都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旧中国国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疆各族人民互相支持,互相依赖,共同奋斗,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进军新疆,把新疆各族人民从地主巴依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随着新疆和平解放的到来,新疆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和历史性的跨越,各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从此奏响了新疆历史的新篇章。
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目标,成为获得新疆各族人民的又一共同心愿。各族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空前团结,昂扬向上,奋发图强。当时新疆没有工业,也几乎没有现代农业,更谈不上科研、教育。在这张白纸上,各族人民开始了创造。从解放初期的一穷二白,新疆相继建起六道湾煤矿、七一纺织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等一批企业,结束了新疆不产钢铁、不产机布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新疆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先后建立了一批能源、原材料、轻纺、食品工业企业。
新疆是祖国的一部分,离开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就没有大发展的新疆。老一代人至今不会忘记“支边”这个词汇,那时全国各个地方、各个领域的男女老少来到新疆,带来了他们支援边疆建设的热望,更是把智慧和汗水撒进这片土地。新疆没有现代医疗,缺医少药,于是上海、山东、辽宁等地的医生、教授来了,他们建起了医院,设立了新疆医学院,一边为大家看病,一边把现代的医疗技术传授给这里的年轻人。如今,新疆的医疗水平在西北地区位列前茅,这与当初国家对新疆的人才支援和老一辈人的贡献分不开。以生产建设兵团为基地,新疆淘汰解放前骑在马上撒种子的落后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的雏形开始在新疆逐步展现。这样的例子在新疆举不胜举。背靠祖国的大力支援,各族人民互相帮助,互相信赖,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这些人物和事迹又鼓励着各族人民一步一个新起点,使新疆的面貌发生着巨大改变,在诸多领域填补了历史的空白点。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多年来,许多的历史事实已经物化在各族人民的感性生活中,大家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领悟得到。
纵观新疆的发展历程,最快的发展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岁月,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是新疆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从深层次剖析,一方面,是由于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经济这盘棋下活了,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得综合实力逐年大幅跃升。但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新疆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族人民求发展、得实惠的愿望更为强烈,这一共同利益把各族人民联系得更加紧密,大家明白只有经过共同努力才能使生产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享双赢原则让各民族人民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各民族间畅通无阻。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历来有着经商的传统,“阿图什商人”的美名传遍四海。现在他们的身影在全国各地都能看的到,新疆的干鲜瓜果、美食、特产被他们带到四面八方、天涯海角。国内大批企业家来到新疆,在多个行业投资,他们的资金、人才、管理优势激活了新疆的经济,极大地调动着当地各族人民的创造潜能。许多例子就在眼前,汉族企业家在南疆设立加工企业,加工当地的棉花、瓜果、蔬菜、肉类等农副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扩大了这些农产品的销路,使它们的附加值提高,农民得以增收。企业的设立还开辟了许多就业岗位,很多的少数民族年轻人从中学到了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增长了见识,他们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再譬如,大批汉族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牧区,指导各族农民科学种田,帮助牧民科学放牧,共同的目标紧紧把大家连在一起,那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农畜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量提高,病虫害减少。这些最后都能转化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也是各民族不断取长补短,获得共同进步的历程。原来身处深山的各族牧民,逐步离开了封闭的世界,走向开放世界,数千年的游牧生活结束了,定居在政府出资建设的水、电、道路基础设施俱全的生活点。从前他们是单一放牧,现在则是可牧、可农、可工、可商,他们可以做多种选择,多一种选择就多一条生财之路,也就多一种社会角色。这些年,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中的新型社会角色不断涌现,如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教师、企业家等等,这种发展与进步的喜悦不是用言语能表现的。
当前,既是新疆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各族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改水防病、牧民定居、抗震安居等一系列造福人民群众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吃、住、行、文化、教育、就医等各个方面给各族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让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这种实惠常常不是一朝一夕为人民所察觉,而是渐渐渗透进各族人民生活中。
如今,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已蔚然成风,各族干部群众真正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人民遭殃。在我们的共同体内,民族团结的内容已经从浅层次发展到深层次,形式多种多样,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表现,在经济领域,几个民族共同组建公司,或开发矿山,或投资房产,在其它领域,这样“共同”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各族人民的密切关系早已超越了原有的狭小空间,向着更广领域迈进。
眼下,奔小康成为当前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目标追求。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自治区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作出了许多重大决策,并还将继续出台符合人民利益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促进人民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提高,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为了这个大家共同的利益目标,各族人民更应该加强民族团结,防止民族主义的挑拨离间,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只有构建一个和谐的新疆,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第二篇:感恩伟大祖国 建设和谐新疆
感恩伟大祖国 建设和谐新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受人欺凌到扬眉吐气的伟大变革。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斗争的90年,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而不屈不挠、团结奋进的90年。90年的光辉历程昭示了一个真理: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富于革命创造精神的党;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铁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奋斗并作出最大牺牲的党;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压不倒、摧不跨的党;是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党。
新疆和平解放前,占新疆总人口7%的封建地主、宗教上层人士占有着新疆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垄断着新疆物质精神财富。而占总人口93%的农牧民没有生产资料,更别说土地、牛羊和住房,更有甚者连饭锅都没有,沦为地主巴依的终身农奴。教民则要无偿为寺院耕种‚瓦哈甫‛地,而且还要向寺院交纳名目繁多的课税。就连过古尔邦节宰羊,也要将羊头、羊皮、羊肠等交给清真寺。信教群众生孩子、死人、结婚、离婚,都要花钱请阿訇念经。一切文书、契约,都要由卡孜阿訇盖章,否则无效。而盖章必须要交盖章费。‚吾守尔‛粮、‚扎卡特‛税、‚卡其布里‛粮弄得农民辛苦劳动一年的收成所剩无几。
没有一公里铁路,没有一座像样的工厂,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经济长期萧条,文化生活极端落后,各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可以说生活在死亡线上,社会动荡不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结束了几千年来剥削制度的历史,结束了100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新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改变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新疆历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新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使新疆进入了历史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
也是在1949年这一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新疆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把五星红旗插遍了天山南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进行民主改革,发展经济文化,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新疆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使新疆进入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在党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新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走上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的康庄大道。1950年,新疆少数民族干部仅3000人,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少数民族干部4.6万人,现在近35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是解放初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110倍;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56%,是解放初的562倍;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占全区妇女干部总数的66%以上。
1949年新疆工农业总产值仅有41761万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到1955年,我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2.31亿元,到1978年达到了39.07亿元,2008年达到了4203.41亿元,经济总量、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呈几十倍、成百倍的增长。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5000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539亿元,增长2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8亿元,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171.3亿美元,增长23.9%;全口径财政收入1190.7亿元,增长34.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5亿元,增长28.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95.1亿元,增长2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同比增长15.9%。
自治区提出并实施以‚一黑一白‛为重点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人民生活改善最为显著,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最多。正是在这个时期,新疆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一批重点支柱产业、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一批重要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推动国民经济进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扶贫攻坚、改水防病、牧民定居、抗震安居,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的系列爱民为民工程,改变了千百年来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新疆各族人民大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住上抗震房、喝上自来水、用上沼气灶,不收农业税,农村孩子上学不收费,好事一桩连着一桩。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由1949年的470万发展到1300多万,平均寿命由1949年的不足30岁到目前的71.12岁。
旧新疆,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文盲率高达95%,而2008年新疆已全部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2%。科技事业长足发展。民族文化得到充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等等,等等……
现在的新疆,无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城乡建设以及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解放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也呈现出十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和发展。这些辉煌成就举世公认、有目共睹。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始终是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利造福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大地上的丰功伟绩与天山共存、与日月同辉!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伟大的祖国,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新疆今天的繁荣和发展,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这是历史熔铸的结论。
饮水思源,曾经在死亡边缘线上挣扎的新疆各族人民不会忘记: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才解放了全中国、解放了新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许多知名的共产党人和其他不知名的共产党人,为根本改变新疆各族人民的命运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新中国的道路是共产党人的热血铺就的,新中国的大厦是共产党人的脊梁支撑的。现在富裕起来的新疆各族人民不会忘记: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是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政策、资金、项目上的大力支持、特殊关爱,是党中央动员兄弟省市无私援助,是党中央号召一批又一批风华正茂的全国优秀人才从祖国四面八方来新疆与当地人民共同奋斗,才有今日新疆的繁荣、今日新疆的蒸蒸日上。
新疆各族人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新疆各族人民一定要更加自觉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切实担负好守卫祖国‚西大门‛的重任,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祖国和全国人民的安宁幸福。
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新疆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祖国六分之一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保卫、建设着西部边陲这块辽阔富饶的疆土,形成了各民族间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和兄弟情谊。
‚7〃5‛事件发生后,新疆各族人民在危难时刻手牵手,心连心,互爱互帮互救,共同抵制暴徒的残忍暴行,筑起了一道民族团结的钢铁长城。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哈木拉提〃吾甫尔说:‚经历了乌鲁木齐‘7〃5’事件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团结不仅是福,而且是生命。‛83岁的维吾尔族老人买买提〃沙吾提表示:‚只要我有一口气,就会维护民族团结,就会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就是维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对于每一个新疆人来说,都必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必须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必须时时讲团结,事事讲团结,处处讲团结。
讲团结就要统一思想。统一思想是我们步调一致、有效应对一切复杂局面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首要前提和思想保障。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对当前形势的研判和重大工作部署上来,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态度十分坚决,自觉与境内外‚三股势力‛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讲团结就要顾全大局。稳定压倒一切,稳定就是大局。‚7〃5‛事件发生后,许多无辜受害群众的亲属强忍悲痛,着眼大局,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各族干部群众不信谣、不传谣、明辨是非、珍视团结,自觉维护稳定……这些都体现着可贵的识大体、明大理、顾大局的品格。就是因为顾全大局,才避免发生面向无辜同胞兄弟‚以暴制暴‛的惨剧,才避免埋下各民族间‚血债血偿‛的仇恨种子。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倍加顾全各族人民精心维护的宝贵的民族团结的大局,倍加顾全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倍加顾全中华民族抢抓机遇实现伟大复兴的大局。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是新疆2100万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我们坚信,新疆各族人民经受过共同捍卫祖国统一的风雨历程,有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有坚如磐石的团结基础,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任何敌人分裂破坏的图谋都不会得逞!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宗教观,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召唤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奋斗舞台。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传承五四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努力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疆。要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有良好的社会条件,必须有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必须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也就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
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以来,党和政府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迅速平息了事态,恢复了社会秩序。在暴徒打砸抢烧的危急时刻,各族干部群众患难与共,团结互助。事件平息后,各族群众深明大义,顾全,积极配合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为维护新疆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与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斗争中,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需要以法律为强大武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同时,也要以群众为强大后盾,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力量和牢固基础。
新疆形势正在向政治大局稳定的方向发展,但境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失败,企图挑起新的事端,制造**。我们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本着孤立打击极少数、团结教育争取大多数的原则,帮助被煽动、被蒙蔽的一般群众认清‚7〃5‛事件的本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传谣、不信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坚决挫败敌对势力的图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构筑起维护新疆稳定的铜墙铁壁。
要打牢维护稳定的社会基础,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原则,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社会稳定是当前新疆最大的民生,各级党员干部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诚关心群众疾苦,及时倾听群众诉求,着力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当前,新疆各族群众人心思稳、人心思定,对‚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深恶痛绝,这是我们做好稳定工作的坚实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充分发动各族群众,紧紧依靠各族群众,把维护稳定的工作做细做深做实,把维护稳定的基础打牢,坚决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
一、要健全和完善工会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工会组建工作力度,夯实工会维权基础
工会的组织体系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和履行维护职能的组织基础。全总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组织起来是基础,没有工会组织,要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那只能是空中楼阁,工会要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首先要按照《工会法》规定,在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工会委员会,形成自下而上多级别、多层次的工会组织。重点对重组改制单位工会组织进行重建或改建,实现工会组织横到边、竖到底的网络构架。其次,在健全组织的同时,要发挥工会协管干部的职责,积极与各级党组织协商,选拔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完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工作任务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第三,要充分发挥各族职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首先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工人阶级凝聚起来的强整体力量。这些年来,我们按照“三个最限度”的要求,将临时工、季节工、农民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充实工会组织的力量,进一步扩工会组织的基础,尤其是对新经济组织中的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为工会提高凝聚力和影响力补充了新鲜血液。同时,对已建工会,做到不但“建”起来,而且要“转”起来,即不仅要加快组建步伐,尽量扩工会组织的覆盖面,还要加强工会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企业建到哪里,工会组织就跟踪发展到哪里;职工流动到哪里,会员就跟踪发展到哪里(职工从国有企业转移到私营企业),最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让职工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同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党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将建会工作纳入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内容,为组建工作提供了组织制度保证。对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及时进行重建和巩固,在商贸楼、建筑工地、民办学校、个体私营企业和特殊行业,建立起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社区居委会工会、村级工会等全新的工会组织形式;采取建立工程项目工会小组的形式来吸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和临时性用工人员入会作为拓宽建会工作的新领域,一个适应新形势的工会组织网络已基本形成,在新建企业工会组建重点工作中,在全省实现了7个100%。
二、履行基本职责,建立健全表达和维护的机制和手段,做到敢于维权,善于维权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各级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维权既具有依法性、针对性,还具有时限性和合作性。从工会维权的这些特性出发,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自主协调机制,通过创新工会维权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认真调查了解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来源、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求,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状况;既要关心他们不同的经济利益,又要关心他们共同的政治权利,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职工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针对对职工群众的要求,合法的要尽力维护,既不合法又不合情的或者合情不合法的则应耐心解释,积极疏导。
二是积极参与协调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维护的基点是防止发生规模或整体性的冲突与对抗,维护是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在平衡中寻求合作与协调,在合作与协调中寻求“双赢”,从而使冲突和对抗始终处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工会维权就更应该讲究维权的策略和掌握维权的艺术,要学会充分利用一切社会力量为我所用。目前,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的职工群体已成为不争的实事,由于政治待遇、经济分配的差异,不同职工群体间时常产生矛盾,我们按照经济上兼顾公平,注重效率、政治上相互平等的原则,来协调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帮助企业化解内部矛盾、理顺职工情绪,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2001年五一前夕,我们接到一建筑公司施工工地的上访,因与市政府有关部门意见没达成一致,最终被全部强制停工。几百名工人交涉未果,准备集体到党委、政府静坐。我们派干部赶往建筑公司先稳定了职工情绪,再反复找相关部门协调。经过努力最后终于在接到上访的4个小时内,离职工要求时限的半小时前,使问题得到解决。一场事关社会稳定的不良事件得以平息。这场事件的顺利解决,既体现了工会工作的时限性,又突出了工会维权的合作性。在工作中能达到“双赢”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三是工会真正有效地履行维护职能,必须把一线职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把低收入职工、困难职工作为突出维护职能的重点。我们通过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千方百计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各族职工解难。针对部分职工基本生活和再就业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开展了“实现五个一批”和“工友手拉手促进再就业”帮扶活动,已在全市实现了331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协助政府加强调查研究,促进了“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尤其是“低保”政策的落实。建立了党政工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开展了与困难职工“结对子”、捐款捐物及到困难企业过组织生活等活动。今年,我们还在工会机关实行了“三个一”制度,即每位工会干部要联系一个基层工会、一个困难企业和一个困难户。每年重节日期间,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都积极参加送温暖活动,推动送温暖工程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轨道。我们除了建起了由全总授牌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外,还向基层延伸,在乡镇一级建起了困难职工帮扶站;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我们建立起了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帮扶站,开通12351职工维权热线电话,采取“三救助两援助”的方式,努力为困难职工和外来务人员提供有效服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使工会的维护职能更加具体、实际和充实,同时也使工会是各族职工群众的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得以充分体现。
三、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出发,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机制
针对人员少、工作面宽、难度的客观实际,各级工会必须以建立完善各种工作机制来确保工会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应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出发,建立健全五个方面的工作机制。
一是民主管理机制。就是要把民主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车之两轮和鸟之两翼对待,使之同步并重建设起来。首先是职代会制度,应严格执行职代会审议重改革议案的规定和涉及企业员工利益的决策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决定,这个制度的重点应该是在涉及员工切身利益和严格程序上;其次要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这个制度的重点应该是放在“职工董事应知企业事”、“职工监事应能参与企业议事”上;要根据实际,不断丰富和充实职代会内容,创新职代会组织形式,特别要探索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实现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重点处理好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党委会、工会和职代会之间的关系。第三要力推行厂务公开制度。这项制度的目的是解决职工知情权的问题,在知情和参与的过程中找到他是企业的主人翁感,重点是如何做到真公开。近年来,我们在抓好规范厂务公开工作的同时,采取召开推行厂务公开经验观摩会,召开推行厂务公开现场交流会,举办厂务公开学习班等方式,实行“厂务公开职工测评表”办法,建立了厂务公开工作“回音壁”,对公开的问题及时答复,增加了厂务公开的透明度,做到还干部一个清白,给职工一个明白。另外,我们在每两年一次厂务公开工作调查的基础上,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实行厂务公开工作责任制的意见(试行)》、《关于实施厂务公开工作责任考核暂行办法》,同时聘请了50名厂务公开信息员,做到了既反映了社情民意,又加了民主监督力度,有力地推动厂务公开工作向前发展。
二是职工经济权益保障机制。就是要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把平等协商作为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和关键环节,根据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不断充实和调整集体合同的内容,使合同条款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与职工关心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同时要加强对集体合同的履约监督,依法追究违约责任。在社会管理层面,要建立起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劳资双方对等协商谈判机制,努力解决三方不到位和缺乏公信力问题,定期不定期举行协商谈判,就工资水平、劳动保障等涉及劳动关系的敏感问题达成共识,确保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是宏观参与机制。就是要建立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联系会议制度。通过宏观参与机制的建立,使工会与行政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最终实现宏观维护的目的。
四是调查研究机制。就是要深入基层和职工群众,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思路,让工会的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具有时代特色与活力。
五是工会工作评判机制。就是要建立让职工群众来评说工会工作,以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会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彻底丢掉自我总结、自我陶醉的工作方法。
这些年来,我们对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上做了一些探讨,比如,我们在民营企业中,以职工工资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生产计划、重技术改造、岗位特殊津贴、奖惩制度和方法、管理层工资标准等,采取总经理提方案交工会,工会组织职工以班组、车间、科室为单位进行讨论,以局面形式上报总经理办公会修订后再下发,最后由职代会讨论通过生效。把企业管理过程全线纳入民主监督的过程。
四、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转变、创新工会工作方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工会工作要“求变”。作为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要自觉做到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始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局开展工作,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的基本职责,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工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要在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的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要学会根据不同情况,确立工会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体现出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二是工会工作要“做专”。当前,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比如,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专业知识强,工会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三是工会工作要“依法”。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工会法》、《劳动法》,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站,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几年来,我们为了加维权力度的能力先后多次多人参加各类法律培训班,鼓励在职干部攻读法律本科以上学历,以此增强工会干部依法工作的能力。截止目前,我们全市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已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69起,涉及449人,结案率达到100%。我们还坚持“两个合同”一起抓,要求企业通过平等协商程序签订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各项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
四是工会工作要“干实”。“干实”工会工作必须突出重点与讲求实效,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突出重点就是常说的“牵牛鼻子”、抓关键点。求实效就是要明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向党政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最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近几年来,在维权的领域中,我们顺应社会现实,重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农民工中开展权益维护情况调查,重点在建筑行业、餐饮行业等对民工权益专项检查。截止目前,我们受理和协助受理拖欠农民工资投诉257起,涉及1928人,追回工资427万元。
五、严格工会经费的收管用,为工会维权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市总工会的财务工作,不断开拓经费收缴的新思路,充分挖掘经费收缴的潜力,经费收缴率连年上升,经费收缴额逐年增长,连续五年受到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的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总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市各级党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面对**市各类企业规模较小,财政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等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解放思想,开源节流,完善机制,齐抓共管,责任到人”的工会经费管理工作思路,在巩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新路子,使工会经费逐年上升。
工会经费是做好工会工作的物质保证、“没有经费工会工作就没有物质基础”。为了保障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我们加了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各级工会组织对做好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认识,理顺与各级财政、税务、审计、统计部门以及和企业行政的关系,寻求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我们实行了工会经费上解情况一票否决制:凡拖欠或截留工会经费的县〔市〕工会,不能参加先进县市工会的评选;截留、挪用、拖欠工会经费的基层工会组织和单位,不能参加“模范职工之家”、“工会先进集体”、“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此项制度的建立,效果显著。另外,我们把工会经费的收缴情况一票否决制还纳入到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状〉、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状〉的评选管理工作中,有力地促进了经费上缴工作。近年来,我们加对基层工会在设备、职工活动等方面的投入费用近50万元。我们在严肃财经纪律、严格审查审核、严格预算制度上,做到集体理财,千元以上上主席办公会,宗支出由党组会讨论决定后实行,并在机关内部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政务公开栏的形式对包括财务在内的政务内容进行定期公开,使工会经费的收管用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六、工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
面对工会职能拓展,任务加重,难度加的客观现实,工会干部要想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改变过去形成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培养开放、创新、务实的思维方式,用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取代不合事宜的旧观念。二要勇于开拓创新。目前工会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仅凭过去的老经验是难以应付的,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要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当作事业去追求。要敢于向陈规陋习、传统观念挑战,敢于提出新假设、新观点、新方法。三要熟悉和运用法律武器。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制越来越成为工会履行职责的主要手段。无论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还是监督法律的执行,都需要不断提高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工会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作到言行都有法律、法规为依据。善于运用法律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用法律知识指导工作。在参与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时,能够及时、准确、科学合理地提出法律依据。四要学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工会工作的重要方法和优良传统,作为工会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准确把握形势的能力,通过调查研究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精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才不致于出现偏差,这也是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基本功之一。五要掌握熟悉运用多种语言,这应该是对我们生活工作在多民族地区的工会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语言是情感交流的基本工具,掌握多民族语言也是基本素质的要求之一。六是要有熟练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这种能力是工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特别在工会领导机关,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都离不开文字表达和写作技巧,因此,工会干部必须熟练掌握。这五年来,我们在州总工会机关内部开展了工作月评制度、工作失误公开制度,地提高了机关干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文字和评议表达能力。五年来我们还坚持以领导科学为蓝本的培训,从工作方法入手提高干部社会综合能力。总的来说,有三点,作为工会工作者,一要有工人阶级政治家的头脑,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从局上看问题,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政权基础看问题,把党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贯彻到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一切具体工作中去;二要有社会活动家的素质,社会活动能力是综合能力,必须切实提高组织动员职工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各种各样活动载体的吸引和凝聚。五年来,我们通过开展组织职工技术技能革新、比武,组织职工广场文化节、各类文体活动赛事,职工读月,爱国爱州等爱国主义教育,拒绝毒害、健康文明生活,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等等,体现了工会干部的社会工作能力和工会组织的社会作用。三要有协调劳动关系专家的能力,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在平等协商谈判中,工会干部一定要当主动方,既敢于维权,又要善于维权。我们在协调劳动关系的操作中,十分注重制度、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整体协商和单项条款协商相结合,尊重协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平等协商。
七、几点思考
在过去的工会工作中,我们工会工作者,能以满腔热情的精神状态,不讲得失的奉献精神履行着自己的基本职责。我们认为这只是“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的最低水平线。面对社会群体组织形式不断发生的变化,面对人这个社会主体身份的不断转换,市场主体(人、政府、企业)间矛盾表现形式的不断变化,我们如何去组织人这个主体并最化的维护他的合法权益和需求,我们如何协调政府这个主体,要求他最化地履行他服务管理的职能,我们如何协调企业既能把劳动者当主人又能保证劳动者合法的生存发展的权益。这就要求我们在维权的过程中去实现维权的宗旨,在维权的过程中去探索维权的领域,在维权的过程去研究维权的途径。比如说,一些国企在改制过程中牺牲了职工利益,这个成本单由谁来买,作为工会又如何去协调政府和企业;农民工在身份转换中的社会地位问题、经济的和政治的权益问题、劳动和生活问题,工会如何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因为他们同样是我们工会组织的组织基础。再如,弱势困难群体的问题,我们只能做到“帮”和“扶”,但我们能解决他们长久生存发展的一生利益需求吗?我们工会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又是什么呢?等等,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去思考和探讨。
第三篇:感恩伟大祖国 构建和谐校园
走进经典学会感恩龙湖中学许彦华
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感恩知报的传统在我国古已有之,《诗经》里就有“投桃报李”之说,古语还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名言。古往今来,诸多仁人志士为了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垂青史,彪炳千秋。“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记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我们又该如何来回报这份血浓于水的恩情呢?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礼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这一部分。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是让我们在家中,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从这句弟子规中我得到了一颗孝心,这颗孝心让我知道要听父母的话,不要让父母伤心!要让父母开心、快乐!《入则孝》中我还很欣赏几句,有一句是:“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我们每个人应尽自己的所能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去尊敬师长,你才会为伟大的祖国奉献一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感恩与报恩紧密相连,有着因果关系,首先要有感恩之心,才会有报恩之举;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
感恩的最高层次、至高境界是感恩伟大祖国。
从亲情、友情、乡情等等,再到自己的祖国,感恩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感恩伟大祖国体现了人们对祖**亲至高至纯、有恩必报的最为朴素的价值取向,是引导各族人民自我感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形式,是锤炼报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的必由之路。
感恩是反映历史和现实要求的一种民族文化。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用这段经典之语来解读感恩的含义,感恩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民族文化,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与历史形成的这种感恩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传统的感恩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之后,感恩的对象就从传统社会浓郁的亲情、友情和乡情特别指向了我们至亲至爱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使感恩文化又具有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属性。
普及感恩文化、重塑感恩精神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可是我们很多人早已习惯接受别人的关爱,接受别人的帮助,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声谢谢,也渐渐淡忘了幸福的感觉。现在,普遍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宠爱孩子,再加上抱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传统观念,致使绝大多
数孩子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很多孩子不体谅父母的艰辛,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学,孩子认为理所当然。有这样一篇报道《他们为何忘掉恩人》,讲的是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还有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他。
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此,我校针对目前在校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生活的安逸,助长了学生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拈轻怕重等不良习气,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了感激他人,奏响了和谐社会从小学生抓起的生动乐章。活动的同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从中我们了解到,40%的同学什么事情不愿意与父母沟通,10%的同学什么事情都与父母作对。不少同学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只是想吃好一点,喝好一点,快乐一点,有什么不对吗?!有的同学的话令人吃惊“生了我就该养我供我,天经地义啊!”
如果孩子没有了感恩意识,就丧失了做人的最起码道德。可见,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乃当务之急。
我国自古就有知恩图报的美德,并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格言。《史记》说,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是医治现在的孩子冷漠、没有责任心、缺乏爱心、不懂关心的良药。学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重点,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学科渗透感恩教育,对同学们进行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所有帮助过你的人的教育,强化学生的感恩思想,让同学们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的关心、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从而幸福愉快地生活,进而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将看到一个个性格发展和谐,懂得感恩的学生正在健康成长。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应该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为此,让学生在得到别人的关爱与帮助时心怀感恩,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
为了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应该采取系列措施和方法。
利用环境进行宣传教育,让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感恩之情。充分利用广播,播放感恩的诗歌、散文,播音员讲感恩故事,播放感恩歌曲;悬挂以感恩为主题的标语牌;在宣传栏里张贴以感恩为主题诗歌、散文、故事等材料;出版以感恩为主题的墙报、黑板报,让孩子们置身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时刻受到感恩的熏陶,感受着浓郁的情感氛围,感悟着校园环境所传递的感恩之情。
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激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感激父母的养育、教诲,感激老师的导航、栽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进而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诵读经典,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学习,去感悟,只要我们认真体会,一定会悟出其中蕴藏的更多“瑰宝”!
第四篇:感恩伟大祖国 构建和谐校园 论文作业(共)
感恩伟大祖国
构建和谐校园
Xxx系
Xxx
Xxx
感恩伟大祖国 构建和谐校园
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祖国的温暖、不忘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三个不忘”教育,是当前贯彻落实中央统一部署,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也肯定了意识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特别强调了正确的意识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作为一种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为当前新疆各族人民迎接挑战、继往开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古往今来新疆历史的宏伟画卷中,曾一次次写下爱国主义动人心魄的光辉篇章,积淀至今的这种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和热爱,这种热爱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炽烈,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感恩是什么?
感恩是一种崇高的情感,集中反映了一种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去尊敬师长,你才会为伟大的祖国奉献一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
践报国之行的必由之路。
感恩是反映历史和现实要求的一种民族文化。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用这段经典之语来解读感恩的含义,感恩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民族文化,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与历史形成的这种感恩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传统的感恩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之后,感恩的对象就从传统社会浓郁的亲情、友情和乡情特别指向了我们至亲至爱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使感恩文化又具有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属性。
普及感恩文化、重塑感恩精神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更体现了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新疆的时代发展要求。完成这样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有这样一篇报道《他们为何忘掉恩人》,讲的是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还有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
任、理解、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应该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为此,让学生在得到别人的关爱与帮助时心怀感恩,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
为了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应该采取系列措施和方法。
利用环境进行宣传教育,让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感恩之情。充分利用广播,播放感恩的诗歌、散文,播音员讲感恩故事,播放感恩歌曲;悬挂以感恩为主题的标语牌;在宣传栏里张贴以感恩为主题诗歌、散文、故事等材料;出版以感恩为主题的墙报、黑板报,让孩子们置身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时刻受到感恩的熏陶,感受着浓郁的情感氛围,感悟着校园环境所传递的感恩之情。
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激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感激父母的养育、教诲,感激老师的导航、栽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进而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
讨论,开好主题班会,开展知识竞赛,搞好主题实践活动,让每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处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8
第五篇: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校园
感 恩 伟 大 祖 国,建 设 和 谐 校 园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电气自动化09-40(1)班
姚春要
2010年11月28日
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校园
在着北风肆虐的季节,伴随着雪花的飘舞,我想说:“祖国,我爱你!”在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所能做的就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老师共建和谐校园。
打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看到了“振兴中华”的孙中山,看到了“爱国赤诚心”的张学良,看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再翻开爱国运动的历史,明天是“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六十八周年纪念日。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了抗日救亡运动。这次学生运动掀起了全国规模抗日救亡群众斗争,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高潮。
正如同学所看到的,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上曾有过亲密交往的佳话,惊涛骇浪中,遣唐使的执著奔波,鉴真东渡的千辛万苦,增进了中日人民的友谊;而近代,留给我们的是极为惨痛的一页,甲午战争、“二十一条”、山东问题、“济南惨案”,到现代,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更不用说那惨绝人寰的八年抗战,多少血泪和仇恨凝聚与我们心中,感恩不在,和平不在,友谊不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渴望和平与发展,我们也希望日本也同样肩负起这一责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国际问题,不要让悲剧重演。
北宋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思想家顾炎宗也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听过《满江红》的同学都能感受到抗金名将岳飞撕杀沙场、气壮山河的英勇气概和精忠报国的崇高责任。相信每个同学的心灵深处都充溢着沉甸甸的责任感。
感恩无处不在,作为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还要学会感恩。对自己感恩,对同学感恩,对父母感恩,对老师感恩,对学校感恩,对社会感恩,以致对国家感恩!中华民族是敢于负责和感恩的民族。“国耻未雪,何由成名”这是爱国之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奉献之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感恩之责;责任心与感恩心是密不可分的,感恩有赖与责任的依托,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会有很强的感恩之心!
感恩是人生最大的美德,当你外在的一切一文不值,一颗感恩的心会让你觉得生活并不那么坏,当别人在最痛苦的时候给予恩惠,说不定受帮助的人会用一生的时间来感激报答你。其实感恩很简单,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所有的一切;其实感恩很简单,一句真挚的谢谢,一缕阳光的笑容甚过宽阔的蓝天!
人生难得几回搏!现在不搏更待何时!现在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时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责任在心中,感恩在心中,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
和谐,多么美好的一个词语,多么美好的意境。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和谐吧: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雨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应该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但现实生活中,由于许多同学、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利益追求、兴趣爱好的差别,有些人的行为方式不利于团结互助,甚至一些损人利己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同学喜欢搞小自由主义,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班级不说,校外乱议论,导致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猜疑,引起同学之间不和睦;甚至有的同学把社会上一些:惟利是图,损人利己,爱占便宜;甚至于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的行为,也或多或少的带到了校园,这样不仅可耻,简直可以说是道德的囚犯。胡总书记把“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提出来,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们中学生在这个富有感召力的今天,我们应该做的是;同学之间要和谐,要团结友爱互助;校园要和谐,构筑一个团结友爱、文明向上的和谐校园。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有没有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是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健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弘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德。是啊!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仁爱”、行“友善”、重“人和”的传统美德。我们新一代的中学生应该传承这些传统美德、今天要为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努力,明天我们要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而付出,这是历史付与给我们的重任!这是时代付与给我们的使命!
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让我们用团结互助奏出美妙的交响乐!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校园充满和谐,让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让大家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快乐的拥抱着,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之善良的互通,频繁的亲情往来让我们激动不已。这种感知时常在我的心中静静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