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构建新疆和谐语言生活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新疆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引导构建新疆和谐语言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先后召开了三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分别是1986年自治区首届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1992年自治区第二届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2004年自治区第三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会议精神的指引下,新疆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不断完善,队伍不断壮大,法制建设取得突破,依法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民族干部群众互相学习语言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为构建和谐新疆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新疆首届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新疆35年来开展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筑建了新疆语言文字工作的正确轨道,开创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对各民族语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党关于尊重和保障学习、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开始全面贯彻落实。新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步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语言文字的基本建设逐步加强;开展了全区范围的语言调查,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语的正字、正音研究、新词术语的规范和胡都木蒙文的推行工作;民族语文翻译工队伍不断壮大,各民族干部群众互学语言活动逐步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受到社会尊重,并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新时期,新疆的语言文字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新疆民语委原党组书记、副主任杨秉一说:“从1950年10月,新疆成立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至首届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的30多年间,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的名称和工作职能数次变化。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改革少数民族文字,推行维吾尔、哈萨克新文字。当时,人们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文字改革’的层面上。加之,“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影响,‘左’的思想(语言融合论、少数民族语言无用论)还未完全肃清,社会上对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意义、地位、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全面深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提高社会各界对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就显得十分迫切。” 因此,加强民族语文政策理论建设,加强党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宣传,全面总结35年来开展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经验教训,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使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更好地为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成为新疆首届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1986年1月,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研究和管理成为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为结合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新疆首届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于1986年11月在乌鲁木齐召开。新疆民语委副主任的艾力·阿比提在工作报告中全面回顾总结了35年来的工作经验教训,阐述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新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对今后一个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作了部署。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贾那布尔在会议结束时作了重要讲话。他进一步阐述了做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要求进一步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真正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强调要积极倡导各民族干部群众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会议提出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法令、法规,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做好维、哈、柯新正字法、汉语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和胡都木蒙文的推广、推行、普及工作。搞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建设,加强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会议发出了《大力组织各族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倡议》。杨秉一在作会议总结时说:“这次会议明确了新时期民族语言文字的指导思想明确和任务,是一次成功的大会,是开创我区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的大会。”
这次会议召开后,自治区及各地州市加强领导、采取措施,认真贯彻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了新疆语言文字工作的健康发展。1988年12月23日,自治区主席铁木尔·达瓦买提以《政府三号令》的形式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管理暂行规定》,这标志着新疆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管理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转向依法行政。新疆民语委及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三号令”,对各级党政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贯彻党的民族语文政策和民、汉文字行文以及社会用字情况进行检查,全社会对做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社会用字混乱状况得到改观。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确定了现代维吾尔文学语言,编纂了《维吾尔语详解词典》、《哈萨克语详解词典》,开展了《维吾尔语描写语法》研究等重大语言工程项目。按照“从实际出发,按照语言的内部规律办事,着眼于群众”的总原则,维、哈、柯、蒙、锡名词术语规范审定小组审定规范了大量常用名词和科技名词,为社会遵照使用。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推行胡都木蒙文工作全面铺开;电 子计算机民文信息处理工作取得突破,研制出博格达维、哈、柯、汉、英、俄多文种印刷排版系统和维、哈、柯、汉多文种办公室自动化系统;汉语言文字工作逐步展开,新疆双语教学体制初步形成,民族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汉语课;大力倡导各民族干部群众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新疆民语委与新疆电视台合作开办了《每周一句话》电视教学节目,编写双语学习教材,促进了双语活动的开展。民汉语言文字和谐使用的环境初步形成。
新疆第二届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国务院32号文件和全国少数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精神,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新疆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进入实现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导致动荡乃至分裂,民族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和平演变”,企图“西化”、“分化”我国。作为民族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语文工作必须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在关键时刻,国务院于1991年6月颁发了32号文件,即:《国务院批转国家民族事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报告的通知》,提出新时期民族语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平等原则,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从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出发,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慎重、稳妥地开展民族语文工作,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 加强民族语文法制建设;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语文理论、政策的宣传;搞好民族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促进民族语文的翻译、出版、教育、新闻、广播、影视、古籍整理事业;推进民族语文的学术研究、协作交流和人才培养;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杨秉一说:“这个文件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民族语文工作的规律,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既是过去政策的继承,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针对性,是新时期我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1991年12月,国家民委召开了全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部署今后今后工作任务。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在讲话中说:“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我国民族语文工作的史册。”
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32号文件和全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新疆民语委的请示,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92年3月在乌鲁木齐召开了新疆第二届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贾那布尔指出:“国务院32号文件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强调必须充分尊重和使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必须进一步加强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克尤木·巴吾东阐述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民族语文工作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会议提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和全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的十项任务。一是进一步提高对民族语文工作地位、作用、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二是认真贯彻国务院32号文件和全国民族语文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语文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三是按照民族语言文字的内 部发展规律,开展科学研究和规范化工作;四是健全和完善民族语文的法制建设;五是加强各民族母语教学;六是重视双语教学;七是积极提倡和鼓励各族干部群众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八是积极培养民族语文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进一步加强民族语文工作队伍建设;九是加强对民族语文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级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十是加强同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在会议总结时,新疆民语委副主任的托乎塔森·巴特尔汗说:“这是一次提高认识、增强信心、鼓干劲的大会。”
这次会议到第三次新疆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的12年间,新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进入健康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职能得到强化、宏观管理能力显著提高。1997年以后,新疆先后召开了全区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锡伯语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会议、全疆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以及自治区表彰20佳翻译工作者暨新疆译协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自治区语委主任会议、自治区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会议等。这些会议对加强管理,促进自治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行业相互配合的分工负责、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语言文字工作宏观管理机制。从2001年开始启动的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有力地促进了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进程。二是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199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2002年进行了修正,新疆语言文字法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三是各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语言文字的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及时规范审定和公布4个民族语言名词术语,先后编纂出版了《现代维吾 尔文学语言正字正音词典 》、《 现代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正字词典》、《现代锡伯文学语言正字词典》、《汉英维科技大词典》。积极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少数民族语言正字正音水平工作。研究制定并推行了维吾尔、哈萨克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则。胡都木蒙文在新疆蒙古语文教育中基本普及。四是随着时代发展,“双语”学习日益摆上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各民族干部群众互学语言取得明显成效。五是加强翻译人员培训,提高了翻译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翻译技能。新疆语言文字工作基础得到巩固、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各民族语言文字和谐共存,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次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突出在双语大环境下做好民族族语言文字工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为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工作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实施,新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语言文字作为人们交际的基本工具,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曾指出:“语言不通,封闭落后,文盲太多,这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多次强调,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基层的少数民族干部学习和精通汉语,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汉族干部也要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双向学习语言,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浓厚氛围。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正确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特点,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与时俱进、规划未来,找准为自治区中心工作和全局服务的位置,实现科学发展是新疆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根据新疆民语委党组的请示,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4年7月召开了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新阶段的语言文字工作。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地从充分认识新时期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依法加强语言文字管理,积极推进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指出了语言文字工作方向和任务,强调要从战略高度大力加强双语学习和使用。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努力·白克力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根本指导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强调“现阶段,就是要以少数民族发展进步作为最高目标,以变化了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现状为工作依据,在双语大环境中继续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关于“双语”学习,他指出:“要站在是否有利于民族发展进步的高度看待民族语文的社会功能,要从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看待双语学习。”并要求“将这项真正为民、富民、安民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到底”。
参加会议的代表进行了讨论热烈,大家一致认为: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主席和努力·白克力副书记的讲话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对语言文字工作新的更高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和各级语言文字工作者的愿望,令人振奋,是做好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会议明确了今后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 和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工作,大力倡导和推动双语学习。会后,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学习,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
这次会议召开后,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在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和谐新疆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凸显。人们的语言观念和社会语言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热情空前高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一步普及,各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一个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语言文字环境和工作体系正在形成。到2007年底,新疆完成了一类城市乌鲁木齐市和阿克苏市、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哈密市、伊宁市、塔城市等6个二类城市的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开展了10届普通话宣传周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提高人们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全区22万名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各类高校毕业生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2.3万名用少数民族语言工作的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师范院校毕业生等参加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民族语言的正字正音水平测试。为稳定翻译队伍,提高翻译人员素质,自治区加大了翻译人员培训力度,启动了“少数民族语言高层次专门人才特培计划”,培养民汉兼通的高层次双语人才。少数民族语文规范标准和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规范、审定和公布了大量的社会急需的维、哈、柯、蒙古、锡伯等语种的常用名词和科技名词,学科范围扩大至15个学科,出版了一批汉维、汉哈、汉柯、汉锡规范化名词词典,基本满足了各行业对民族语言名词术语的使用需求。完成了《现代维吾尔文学语言正字法、正音法及正字词典》、《维吾尔文拉丁化方案》、《哈萨克文拉丁化方案》、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等国家课题研究,编纂出版《维汉大词典》、《汉英维科技大词典》、《汉哈规范名词词典》、《汉英哈科技大词典》等规范化大中型专著,“信息交换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文标准研究”等一批少数民族语文信息技术标准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自治区“双语”学习教育工作取得突破。2004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作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后,各级党政重视支持、师生员工广泛参与、人民群众积极拥护,自治区“双语”学习教育活动的高潮兴起。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双语”培训力度,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把“双语”水平作为考察县乡基层干部的一项内容。社会窗口服务行业注重开展双语学习,要求从业人员使用双语开展服务。到2007年底,新疆“双语”教学班总数已增加到近5000个,就读学生近15万人。“内高班”和疆内初中班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新疆语言文字工作大发展的30年。以新疆三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为标志,新疆语言文字工作从全面恢复到巩固提高,再到科学发展,实现了历史跨越。目前在新疆,语言文字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一种重要的国家资源,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在经济、政治、司法、新闻出版、文化、科技、教育等社会各领域广泛使用,多民族语言文字和谐共存、共同发展。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新疆语言文字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继续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作出不懈努力。
(齐建军)
第二篇:构建和谐语言生活3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
极乐乡中心学校第十五届推普周活动总结
2012年9月14日~20日是第1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搞好全校推普周活动,根据大通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第十五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的通知(大教131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活动方案,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开展了推普周的舆论宣传。从9月14日起在校园内显示屏上滚动播出“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等宣传口号。
2. 9月份第三周(17日)在国旗下讲话以“全国第十五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主题。
3、9月17日在全校范围内发出《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的倡议,并在活动黑板上书写“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置于醒目指出,让全校师生引起注意。
4.以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主题,举行了一次黑板报比赛和主题班会。
5.开展了“啄木鸟”活动。组织学生对作业本、班级黑板报等用字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校园公共场所用语用字情况进行检查。
6、“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使学生家长和家庭参与进来。
经过全校师生共同的努力,一个空前的推普氛围已经形成,所有在校人员逐步感受到普通话说得好是有文化、有修养、有气质的标志,使全体教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把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看作是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和对美的追求,使推广普通话导入一个新的境界。
第三篇: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众所周知,普通话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通用语言,是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却听不懂你所说的方言。说普通话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对于我们的在校师生而言,推广普通话更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在校园内普及、使用普通话,既可以提高交流效果,规范师生言行,又可以提高师生文明意识,美化校园育人环境。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坚持课堂内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使用普通话,并能达到准确流利。
2、课后与老师同学交流使用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
3、坚持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普通话,为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尽一份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的发展现在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地步。许多严重分歧的方言妨碍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交谈,造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许多不便。语言中的某些不统一和不合乎语法的现象不但存在在口头上,也存在在书面上。在书面语言中,甚至在出版物中,词汇上和语法上的混乱还相当严重。为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的进-步发展的利益,必须有效地消除这些现象。所以,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说普通话四海同音,写规范字九州一体.老师们,同
学们,让我们从自己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大力推广,加强规范,全面提高,使普通话从校园走向校外,真正做到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学生姓名:蔡文静所在院校:开封市第七中学
第四篇:巩固民族关系构建和谐新疆
和田地区党校系统第八届理论研讨会
巩固民族关系,构建和谐新疆
作 者:阿瓦古丽.艾合买提 单 位:和田市委党校 职务 职称:教师 讲师 联系 电话:***
巩固民族关系,构建和谐新疆
内容摘要: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因为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使得新疆的民族关系问题一直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问题。对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国外敌对势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巩固新疆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疆的相关措施,能为新疆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稳定大局的不断巩固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关系;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措施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产、生活,共同开发新疆、建设新疆,把新疆建设成一个今天的富饶美丽的地方。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生活着55个民族,全国56个民族中除基诺族外其他民族在新疆均有分布,民族大杂居的特点十分明显。在党的新时期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新疆的民族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民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日益巩固。但因为各种原因新疆民族关系某种程度上收到了破坏,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找出有效措施,巩固民族关系,保障新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新疆民族关系有史以来影响民族团结和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不断巩固民族关系,维护稳定和团结,构建和谐新疆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永恒题 目。
一、民族关系是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制约因素。
邓小平指出:“新疆稳定是大局。新疆一定要稳定,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影响新疆稳定的因素有多种,然而民族关系却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与其他因素相比,占有特殊地位。其所以如此,是由以下区情决定的。第一,行政区划分,新疆是自治地方多层次构成了自治地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还有哈萨克、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和锡伯族的五个自治州,六个自治县。这就形成了一种民族自治地方层层相因,环环相扣的特点,也形成了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关系的复杂性。第二、从新疆人口的民族成分看。新疆本来就是个多民族地区,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多民族交往的增多,新疆的民族成分还在增加。从新疆人口的民族比例来看,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之高,仅次于西藏,在全国占第二位。,占60%以上。第三、从宗教信仰情况看,新疆是多宗教地区,如同全国一样有十个大多数人口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仅维吾尔族就有700多万,加上回、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900多万人。另外,蒙古族、锡伯族、达乌尔族中,信仰藏传佛教的比较普遍。部分汉族群众分别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这样,新疆信教群众占信教人口的一半以上,对新疆社会生活影响最大是伊斯兰教。其次是藏传佛教。第四、从民族文化传统看,不仅仅汉族和少数民族,就是少数民族之间相比,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也比较明显。维吾尔主要从事农业,而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则主要从事畜牧业,如上各民族之间的语言文 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的差异,民族之间的界限是十分明显的。第五、新疆有跨界民族比较多,及时不是跨界民族,有些民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与周边国家的一些民族也有相同的特点,容易受到境外的影响。以上五个方面,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比较独特,而这些情况自然决定了新疆民族问题较多,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中,历史一再表明,当新疆民族关系好的时候,也就是新疆社会稳定的时候,相反,当新疆民族关系受到严重损害的时候,新疆的社会稳定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50年代有些学者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黄金时代,也就是新疆社会最稳定的时期。文革时期,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受到“左”的政治路线的严重破坏,同样也伤害了新疆的民族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左的禁锢,大大改善了民族关系。同时在国内外一些特定因素影响下,新疆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也乘机活跃起来,发生了一系列严重排汉,仇汉事件也严重影响了新疆社会的稳定。党中央及时做出了明确指标,自治区党委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巩固了稳定发展的大局面。这再一次证明社会稳定与民族关系客观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全面认识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各种不利因素。
半个世纪以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新疆的社会面貌,各组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山南北,是一片百业兴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政治上 彻底废除了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各族劳动人民得到了翻身解放。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收到了全社会的尊重,更体现了各族人民政治上的平等。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另一方面,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的民族、宗教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地区,民族分裂主义有所抬头,境外敌对势力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情绪,加紧进行渗透和分裂活动,威胁着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1。要完善新疆的民族关系、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就必须和经济建设○对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全面准确的把握。1.经济方面的因素
(1)广大人民群众改善提高物质生活条件的迫切要求与新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内地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产生的矛盾。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原有基础薄弱,在一段时间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还可能有拉大的趋势”②。新疆正是这样,在农牧区有249万贫困人口,其中主要是少数民族③,这种差距的拉大在新疆整体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之间,以及南北疆不同地区之间都有体现。
1《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③张学礼《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内部资料)自治区党校负责编写
经济发展的落后和区域经济差距的拉大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很大○1。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互助,另一方面由于共同利益的需要,各民族之间关系会逐渐变得和谐而紧密。区域间民族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应尽快加以解决。
(2)部分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竞争能力与竞争机制不适应。解放前的新疆是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居民普遍缺乏商品经济的意识。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不仅干部职工都有铁碗,少数民族还有保护性照顾。而如今却要面对竞争上岗,优化组织,全员聘为,甚至下岗。观念一时转不过来,在激烈的竞争中,难免要丧失许多令人羡慕的机会。他们都成为了竞技场上的弱者,产生埋怨,不满情绪也在所难免。
政治方面的因素
(1)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犯罪的破坏问题。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与多国家接壤,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边防前哨。历史上,帝国主义国家多次侵略我国,在新疆地区搞分裂活动,均被新疆各族人民挫败。从20 世纪90 年代三股势力在新疆的分裂活动非常频繁,他们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破坏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
1许尔才、张建军《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诸多因素分析》中华民族宗教网 ○ 6 认同,企图把新疆分裂出祖国。同时他们还利用各种机会制造民族纠纷,煽动宗教狂热,宣扬民族对立与民族仇恨情绪,在社会上散步各种反汉、仇汉言论,挑拨离间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这些都给生活在新疆各民族的日常交流造成很大的影响,成为当前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方面的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重要的一项政治制度,也是我国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则是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神的操作性的法律。实践证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巩固祖国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都是不可缺少的。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与《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的发挥体系尚未完成,二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法》执行情况尚未形成监督检查的有效机制,一定程度上使《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上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3)西方敌对势力,西华、分化战略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民族问题作为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突破口,妄图通过民族、宗教、人权问题牵制我国,挑拨我国的民族关系,引发民族冲突。国际敌对势力的这些活动对新疆民族团结、民族关系和社会稳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其他因素
(1)文化方面的因素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他民族的主要标志,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支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各民族文化不断发展、不断繁荣的阶段,不是民族文化实现最终融合的阶段,各民族的文化特点、文化差异将长期存在。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也是多元文化汇聚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疆与外界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人员往来不断增多,因民族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对民族关系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汉族群众对其他民族的文化缺乏不了解,对民族知识、民族风俗习惯、民族生活方式、民族传统抱有一些陈腐的认识,导致民族文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出现一些有损民族关系的问题①。另一方面,也存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某些人对本民族文化抱有狭隘的自负心态,轻视甚至歧视他民族文化,不愿意主动、全面了解他民族文化,拒绝与其他民族合作发展。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对立,影响民族关系。
(2)民族意识不断增强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民族意识是周恩来总理所说的“民族观念”、“民族立场”、“民族思想”。民族意识是构成民族的重要因素之一。民族意识是和民族与生俱来的一种社会意识。在整个民族过程中,民族始终是民族意识的载体。它伴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伴随民族演变而演变,最终也将民族的消亡而消亡。民族意识有稳定性、传承性、排他性等社会特性。
1.①许尔才、张建军《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诸多因素分析》中华民族宗教网 民族意识的社会作用无论对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还是对族际关系的影响都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不能一概而论。当一个民族受到别的民族的掠夺、剥削时,他们会化维护民族民族利益的旗帜下奋起反抗;当遇到别的民族同化时,他们又会在维护民族传统的口号下进行抵制等等,都是它的积极作用。但民族意识所要争取、维护的都是“本民族”一族的权益,就不可避免的含有自私,利己,狭义的性质,特别是在多民族地区、多民族国家,民族意识的消极性就更加明显。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民族政策的指引下,新疆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由于是民族文化素质迅速提高,也提高了各民族的社会认识能力和民族意识。各个民族的观念意识既然已经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行为,立场上来,由于权力、地位的意识增强,人员调动,领导班子的配套组织人士工作的难度增大。维护民族传统的意识增强,使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问题更加敏感,稍有不慎或略有触犯,就会引起激烈的反映,有的事件由于化解疏导工作不力而成为恶性突发事件的导火线。同类意识增强,“党护族类”的偏见扭曲了一些人的非观念,无原则的亲一方疏一方,迁就一方排齐一方,甚至严重丧失政治立场,庇护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宗教极端势力的为首分子。自私利己的意识膨胀,在经济建设,资源开发等问题上,不顾整体利益,一味强调本地区,本民族的利益,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新疆的民族关系。
(3)民族之间相互理解缺乏的问题。因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的生存、生活、生产方式有所不同从而产生民族之间的差别。我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开发祖国领土,共同生产生活、共同发展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逐步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同时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之间的来往日益密切,相互理解也不断增强,民族融合不断促进,但民族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并长期存在,各民族彼此之间的理解还不够深,产生互相排斥的现象。这些问题必然影响民族关系,引发民族问题。
三、巩固民族关系,维护新疆社会稳定
(1)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也是新疆各组人民的根本利益。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是我国当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市严肃的政治斗争,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各族干部不论出身于那个民族都应该自觉站到反对民族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真正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2)要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民族宗教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长期以处理国内民族关宗教问题的经验结晶,也是巩固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所以要始终坚持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要重视民族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出现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经济问题以及涉及到 各个民族利益问题上要始终坚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都要体现自治法的精神,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好政策。要向干部群众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用正确的思想和道德方针政策武装群众。要有针对性,站在正确的立场上阐述回答显示生活中提出的具体问题,使受教育者收益,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任何时候,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体现自治法的精神。
(3)重视民族意识问题,巩固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由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心里的变化,民族问题更复杂,更敏感,民族工作的难度增强。民族工作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形势。特别是有关民族权力、地位、利益的事务必慎重,谨慎,作为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对某些事物有不尽相同的认识和主张是正常的现象。不要把任何差异都简单的的看成政治问题只要不背离思想基本原则,不高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暴力活动,就应允许一些干部群众在认识上存在某些差异性。
(4)提高各族干部的政治素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邓小平同志指出:“干部问题具有极端重要性,新疆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江泽民同志1998年考查新疆工作时强调把新疆的工作全面推向前进,关键在干部,关键看全区各族干部的素质,工作水平。
张学礼《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内部资料)自治区党校负责编写
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分裂活动的破坏和国外敌对势力渗透的条件下,也保持了社会的持续稳定,经济的稳步发展,主要表明,新疆有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但目前新疆复杂稳定形势要求我们更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保障民族宗教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提高各级干部的政治素质,就要做好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作风端正,纪律严明的领导集体。只要这样才能,把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
(5)加快发展新疆经济,巩固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的落后和区域经济差距的拉大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很大。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互助,另一方面由于共同利益的需要,各民族之间关系会逐渐变得和谐而紧密。区域间民族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应尽快加以解决。目前19个省市援疆工作已经实施了,并取得了很大效果。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我们要持续保持稳定,就要绝不动摇的发展经济,巩固稳定基础,达到各个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最终目的。我们必须记住“没有共同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共同的行动。因此“要使各民族真正1,协调好各民族间的利益关 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1张学礼《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内部资料)自治区党校负责编写 ○ 系,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新疆的稳定大局。
(6)加深民族间的理解和友谊,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 们要提倡民族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各民族干部群众之间各级领导与少数民族之间多接触,多谈心,真正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了解彼此的意愿和要求,了解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立场,这样民族关系肯定会得到加强。参考资料:
1.张学礼《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内部资料),自治区党校负责编写
2.许尔才、张建军《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诸多因素分析》中华民族宗教网
3.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4.《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疆统战工作》,1994年第一期
第五篇:感恩伟大祖国 构建和谐新疆
感恩伟大祖国 构建和谐新疆
不忘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弹指一挥间,我们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60华诞。回顾这波澜壮阔的6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不能忘记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更应该深刻认识到,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相互扶持,克难攻艰,早已融合为一个共同体。新疆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留下永恒足印和功绩的长篇史诗。
解放前,新疆各族人民同内地人民的愿望要求一致,都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旧中国国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疆各族人民互相支持,互相依赖,共同奋斗,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进军新疆,把新疆各族人民从地主巴依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随着新疆和平解放的到来,新疆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和历史性的跨越,各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从此奏响了新疆历史的新篇章。
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目标,成为获得新疆各族人民的又一共同心愿。各族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空前团结,昂扬向上,奋发图强。当时新疆没有工业,也几乎没有现代农业,更谈不上科研、教育。在这张白纸上,各族人民开始了创造。从解放初期的一穷二白,新疆相继建起六道湾煤矿、七一纺织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等一批企业,结束了新疆不产钢铁、不产机布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新疆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先后建立了一批能源、原材料、轻纺、食品工业企业。
新疆是祖国的一部分,离开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就没有大发展的新疆。老一代人至今不会忘记“支边”这个词汇,那时全国各个地方、各个领域的男女老少来到新疆,带来了他们支援边疆建设的热望,更是把智慧和汗水撒进这片土地。新疆没有现代医疗,缺医少药,于是上海、山东、辽宁等地的医生、教授来了,他们建起了医院,设立了新疆医学院,一边为大家看病,一边把现代的医疗技术传授给这里的年轻人。如今,新疆的医疗水平在西北地区位列前茅,这与当初国家对新疆的人才支援和老一辈人的贡献分不开。以生产建设兵团为基地,新疆淘汰解放前骑在马上撒种子的落后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的雏形开始在新疆逐步展现。这样的例子在新疆举不胜举。背靠祖国的大力支援,各族人民互相帮助,互相信赖,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这些人物和事迹又鼓励着各族人民一步一个新起点,使新疆的面貌发生着巨大改变,在诸多领域填补了历史的空白点。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多年来,许多的历史事实已经物化在各族人民的感性生活中,大家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领悟得到。
纵观新疆的发展历程,最快的发展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岁月,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是新疆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从深层次剖析,一方面,是由于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经济这盘棋下活了,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得综合实力逐年大幅跃升。但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新疆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族人民求发展、得实惠的愿望更为强烈,这一共同利益把各族人民联系得更加紧密,大家明白只有经过共同努力才能使生产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享双赢原则让各民族人民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各民族间畅通无阻。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历来有着经商的传统,“阿图什商人”的美名传遍四海。现在他们的身影在全国各地都能看的到,新疆的干鲜瓜果、美食、特产被他们带到四面八方、天涯海角。国内大批企业家来到新疆,在多个行业投资,他们的资金、人才、管理优势激活了新疆的经济,极大地调动着当地各族人民的创造潜能。许多例子就在眼前,汉族企业家在南疆设立加工企业,加工当地的棉花、瓜果、蔬菜、肉类等农副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扩大了这些农产品的销路,使它们的附加值提高,农民得以增收。企业的设立还开辟了许多就业岗位,很多的少数民族年轻人从中学到了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增长了见识,他们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再譬如,大批汉族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牧区,指导各族农民科学种田,帮助牧民科学放牧,共同的目标紧紧把大家连在一起,那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农畜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量提高,病虫害减少。这些最后都能转化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历程,也是各民族不断取长补短,获得共同进步的历程。原来身处深山的各族牧民,逐步离开了封闭的世界,走向开放世界,数千年的游牧生活结束了,定居在政府出资建设的水、电、道路基础设施俱全的生活点。从前他们是单一放牧,现在则是可牧、可农、可工、可商,他们可以做多种选择,多一种选择就多一条生财之路,也就多一种社会角色。这些年,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中的新型社会角色不断涌现,如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教师、企业家等等,这种发展与进步的喜悦不是用言语能表现的。
当前,既是新疆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各族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改水防病、牧民定居、抗震安居等一系列造福人民群众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吃、住、行、文化、教育、就医等各个方面给各族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让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这种实惠常常不是一朝一夕为人民所察觉,而是渐渐渗透进各族人民生活中。
如今,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已蔚然成风,各族干部群众真正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人民遭殃。在我们的共同体内,民族团结的内容已经从浅层次发展到深层次,形式多种多样,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表现,在经济领域,几个民族共同组建公司,或开发矿山,或投资房产,在其它领域,这样“共同”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各族人民的密切关系早已超越了原有的狭小空间,向着更广领域迈进。
眼下,奔小康成为当前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目标追求。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自治区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作出了许多重大决策,并还将继续出台符合人民利益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促进人民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提高,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为了这个大家共同的利益目标,各族人民更应该加强民族团结,防止民族主义的挑拨离间,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只有构建一个和谐的新疆,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