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农业局关于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XX县农业局
关于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的汇
报
按照XX县督考办《关于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工作上报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承担的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聚焦优势特色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业结构。县政府制定了《2018年XX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将调整的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作物和品种,并明确责任人。2018年,全县25个乡镇将新增新建和改扩建种养殖基地(小区)项目475个,预计总投资将达到10.1亿元,将新建牛舍24.9万平方米,新增养牛规模将达到3.8万头;新建蔬菜冷棚4128个,日光温室510个;建设中药材基地36个;新建草莓冷棚1830个,日光温室30个;建设食用菌基地12个;建设杂粮基地65个。完成压减籽粒玉米面积38350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6.5%。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33.47万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26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6.27万亩,草莓种植面积6700亩。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上半年新争取和续建项目10个,总投资23476.2万元,其中国家和省投资15130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县新建圈舍14万平方米,青贮窖池1万立方米,贮草棚0.8万平方米;新修田间路28.64千米,新打机井、梅花井及配套102眼,配套移动喷灌16800亩,稻田防渗渠节水工程3200亩,干砌石护地坝2.7千米,浆砌石护地坝1.71千米,干砌石泄水沟0.4千米,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为农业增产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推进“三权分置”,释放土地供给活力。全县完成承包土地测绘69万亩,相关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扫尾阶段,预计年底前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7.8万亩,占全县农户家庭承包面积(59.1万亩)的31%,涉及农户4.2万户。通过土地承包流转,全县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达到473个,这些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有效促进我县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同时,不断培优农业龙头企业,指导合作社规范运行,引导支持家庭农场有序发展。上半年共认定家庭农场19家,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63家。
4、注重科技推广,提高农业效益。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沟通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县优势产业全产业链技术水平。今年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23个,推广应用技术成果26项。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2%,农业科技普及率达到98%。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2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2000余人,培训科技示范主体167个,普训农民6万余人次。
(二)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
1、完善农业综合管理云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一是建设XX县大数据农产品监管平台,把全县139个规模肉牛养殖场,蔬菜、草莓、中药材种植基地全部纳入监管平台,做到远程智能操作和监控,实现“基地生产-基层区域站全程监管-县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信息汇总分析发布”一条龙式多元化推广模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服务,让我县的新型经营主体真正实现“智慧共享”。二是开发牧易管理系统,使产业摸底调查、扶贫攻坚建档等大量繁重复杂的基层基础工作纳入轻松的电子化管理。
2、构建农技推广云平台,打通服务农户“最后一公里”。依托省“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平台”和“农技宝”云平台,开通农技推广云平台网络建设移动终端272户,其中:确定了76名农技指导专家、农技管理员10名和技术指导员84人,102名优秀科技示范户作为网络平台的信息员。信息员可充分发挥平台实时、快速、便捷、互动的功能,定期发布农技信息,通过实时视频、图片,及时对农户生产技术、疫病防控、病虫害防治进行“零距离”指导。
3、推进农产品追溯平台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正式启用并运行省农产品追溯平台,该系统集服务监管人员与农产品生产者和广大消费者于一体,实现了监管工作和农业生产活动的精准化、实时化、痕迹化管理,为落实监管责任、生产者主体责任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实施信用管理、追溯管理奠定了基础。目前,已经录入相关监管单位12个,录入区域站10个,录入相关监管人员31人,录入监管对象174个。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全域牛、两河稻、御道菜、东川游、西川药”的总体产业发展布局,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和2018年实施方案。各乡镇均已建立结构调整台账、绘制产业发展蓝图,真正将产业覆盖到地块、到人头,建立了“一本账盯到底、一张图要结果”的工作推进机制。县、乡、村三级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部门、乡镇、村组的责任,明晰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同时,抓紧签订产业结构调整目标责任书,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底考核。
(二)加大资金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合理安排涉农资金,对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给予项目倾斜。县政府制定了《XX县2018年促进扶贫产业全覆盖若干政策》(X政发[2018]1号)文件,在农业产业补贴上,对新建舍饲存栏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圈舍建设上按照140元/平米的标准予以补贴。对新建集中连片标准日光温室10个以上,冷棚30个以上,种植蔬菜和水果,每个使用面积0.8亩以上,且每个暖棚带动一户贫困户或三个冷棚带动一户贫困户,能够实现三年内每年每户增收3200元的,按照日光温室3万元/个、冷棚5000元/个的标准予以补贴。同时,可按照日光温室5万元/个、冷棚5000元/个的标准予以“政银企户保”贷款支持。对新建集中连片300亩以上,发展桔梗、苍术、黑柴胡、枸杞、黄花、大蓟等产业的,给予600元/亩种苗补贴。
(三)强化服务指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基层,搞好组织协调,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技术指导,改进服务方式,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确保广大生产者掌握新作物、新品种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帮助解决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尝试种植新品种,同时推动土地有序流转,鼓励农民通过各种形式联合,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农民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而且越是贫困群体,这种情况越发突出,进而给产业发展带来很大难度。二是基层科技人才短缺和年龄老化,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地方的“土专家”更少之又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区域站基础设施较差,办公场所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与蓬勃发展的产业之间的矛盾凸显。
(二)缺乏大型龙头企业。我县农业产业大而全,但长期处于原始粗放的生产状态,农产品大多数以原材料方式销售,附加值不高。产业扶贫受市场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虽然有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但缺乏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研发能力低,新产品开发少、包装差,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同时许多龙头企业大都是自己建生产基地,和农民种养殖联系不够紧密,在解决贫困户长远稳定收入方面还不够。
(三)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千余家,但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不规范,达到规范要求标准的不到百余个。很大一部分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只是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团体,缺乏组织能力强、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有限。
(四)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虽经几年努力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山东寿光等全国知名度高的农业大县、农业强县来说,我们的品牌多是一些地域性品牌,对外知名度不高,难以形成大的规模带动效应。
(五)农业产业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个别村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还依然存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设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化肥增量等面源污染。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科学发展中加以解决。
四、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一)加大投入力度,扶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多渠增加农业特色产业资金投入并扩大其投入范围,对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冷藏设施建设、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采取政府推动、市场主导、金融支持、科技支撑、企业和农民投入的方式,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是要持续加大专项资金对农业特色产业支持发展力度,逐年加大投入标准;二是要放宽对农业特色产业的贷款优惠政策和贷款额度,探索实施基地担保抵押和财政贴息制度;三是有效整合扶贫、农业、林业等部门的相关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投入;四是要鼓励多方引进外资和社会资金,通过合作、合营、租赁、合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开发,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融资渠道。五是持续发挥扶贫资金作用,延长贷款年限,认真解决农民和农产品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加强品牌宣传保护,提升综合竞争力。一是以县为单位,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整合培育、包装推介一批“隆”字号农产品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扩大“XX草莓”、“XX肉牛”等品牌的影响力。注重整体包装营销,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在京津甚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的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品牌优势。二是加大对企业参加全国“绿博会”、“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的资金扶持,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并积极探索在京津冀的大中城市定期开展推介活动。三是结合红叶节、草莓文化节等旅游资源,开展“XX肉牛”、“XX草莓”、“XX大米”等为主题的各种文化旅游活动,扩大品牌效应。
(三)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企业产品宣传和包装,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二是加大对企业在贩卖、销售、运输等环节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企业按照订单以保护价收购农产品补贴制度,促使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联接、利益合理分配的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机制。三是抓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在培育壮大传统规模种养殖基地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范围广的新型种养殖基地(场),使其发挥 “排头兵”作用,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增收。
(四)突出与京津合作,实现XX特色农业优势互补。要以天津、迁安等对口帮扶为契机和平台,突出农业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对接和生态旅游观光等,加快实施贫困户发展肉牛、建设生猪基地等的合作项目进程,努力打造对口帮扶示范区。以食品加工园区为窗口,不断扩大合作交流范围,全面提升农业合作层次,努力在招商引资、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合作,特别是农业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物流业、观光休闲农业等领域取得新突破。要积极构建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和鼓励与企业、大专院校和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农业推广单位携手合作,建立农业产、加、贸一体化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五)创新服务机制,提升特色农业服务水平。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着力完善区域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着力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缺少和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要以两河流域为重点,与落实河长制相结合,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结合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做好农业环保工作。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我县与京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对接与合作,拓宽我县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农村市场信息化建设,利用农业业综合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购销对接等服务。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种养大户、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领办或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适时开辟绿色通道,在金融支持、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予以支持。
2018年7月17日
第二篇:国务院安委会督查汇报12.13
石嘴山市交通运输和口岸管理局 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督查组各位领导:
2010年,我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督、落实责任为重点,不断深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安全生产日常监管,以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为契机,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认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全面落实交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市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继续保持了全行业无安全责任事故的好成绩。
一、强化宣传教育、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结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成立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要求,期间全系统办公场所、车站及辖区主要街道悬挂安全生产宣传条幅36幅,设立集中宣传点7个,制作宣传展板20块,散发交通安全生产宣传资料近20000份。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进机关、进车站、进班组、进工地、进农村活动,局安委会充分利用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深入基层企业单位检查的机会,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应急救援知识,全年组织安全管理人员集中学习6次,深
入基层站所、企业宣传96次。通过全方位的安全知识宣传,大大提升交通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和“一岗双责”。建立和完善了各单位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其他成员各负其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一是强化领导。根据人员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局安委会成员进行了调整,并结合机构改革调整增设了综合监督科,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力量。系统各单位安全生产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经费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和责任网络。二是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局安委会与局属各单位、各监管单位与监管企业、企业与班组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部门监管责任、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三是落实行业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安全生产例会,传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通报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分析研究部署安全工作,为安全生产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日常监管、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认真贯彻全国、全区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危险货物运输、危桥、公共客运、渡船渡口和交通工程建设等重点环节和部位,以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为契机,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安全生
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先后多次深入辖区交通运输监管单位、客运站场、危货运输企业进行隐患排查。一是以道路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为重点,对辖区道路运输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排查运输企业28家,查出一般安全隐患26处;二是以在建交通工程和列养道路为重点,结合“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对辖区危险路段、危桥和施工工地进行了排查,排查公路施工及养护企业、工程项目部19家,查出一般安全隐患30处;三是以查处“三无”船舶为重点,对辖区水域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排查出一般安全隐患3处。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逐一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并进行了跟踪复查,截止目前56处安全全部整改完毕,整改率达到100%。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日常监管。局安委会及局系统各单位除集中组织隐患排查以外,还坚持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开展专项检查。采取“一听、二看、三查、四纠”的方法,听取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工作汇报,详细查看日常安全管理记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确保安全生产日常监管落实到位。“五一”、“十一”黄金周、全国两会、广州亚运会、宁夏中阿经贸论坛、建市“五十”大庆等重大活动期间,均根据实际制定了安全保障措施,组织开展了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并认真落实了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活动期间交通运输的安全畅通。
积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等安全防范工作。对汛期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项安排,成立工作机构,明确了相关单位责任,并与气象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了气象信息及时传达到基层运输企业和生产一线,气象信息服务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确保了安全度汛。及时修订完善了防震救灾应急预案,落实了物资储备、救援队伍,并开展了演练。及时对冬季防火工作进行专题安排,并组织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建立了反恐工作联动机制,调集人员装备参与了全市反恐实战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组织开展了学校周边交通运输秩序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对出租车、公交车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校园周边的安全检查,基本消除了校园周边交通运输安全隐患,为学校周边营造了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6.26海原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以后,召开专门会议通报关情况,并对辖区道路、水上运输安全工作做了部署,并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检查。
三、突出行业重点、加大安全生产执法监督力度 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契机,以集中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为重点,不断深化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围绕交通运输企业、公路施工企业和行业管理,开展经常性安全执法行动,及时查处和纠正违章行为。
一是强化道路运输安全执法。加大对道路非法营运、车辆超载超限、破坏公路设施等非法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严
厉查处无证经营、不按规定站点随意停车争客、等违章行为,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继续对“黑的”、学校路段交通运输秩序进行了整治。累计出动执法稽查人员5200人次,查处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非法运输车辆253 辆,有力打击了各种非法运输行为,有效遏制了非法运输的蔓延,促进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行业稳定。对全市35家客货运输企业进行了5次拉网式检查,检查客车524辆、危货运输车辆236辆,没有发现无证经营的问题,但是执法过程中检查出经营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98处,下达整改通知书36份,已全部进行了整改。对110国道两侧和隆湖一站的80家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其中110国道沿线64家、隆湖一站16家,对这些企业中存在以卖代修、占道超范围经营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规范。
二是强化了交通运输建设施工安全监管。加大了对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无证无照、施工现场违章作业和建设项目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盲目冒险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对承建的14个标段,采取了查阅相关资质证书、内业资料,查看施工作业现场等方法进行了执法检查,没有发现无证无照施工和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的问题;但在施工作业现场排查出安全隐患点9个,主要是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均责令现场进行了整改,消除了安全隐患。
三是强化水上安全执法监督。加大了对“三无”船舶、违章航行、不落实安全措施的船舶监管力度,对非法从事渡口渡运、违法载客、船舶未按要求配齐安全设施设备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执法检查。检查渡口2个、水运企业2家,查处水上违章行为3处。
四、坚持预防为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一是制度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按照安全生产“双基”建设的要求,在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力度的同时,不断加强行业内部安全制度建设。市局安委会、各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局属各单位及辖区各运输企业均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技术规程、岗位职责、准入标准,市场退出机制等进行了修订完善,增强了可操作性,做到了关口前移,为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奠定了基础。
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按照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对行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公路施工、养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道路、水上交通运输救援应急预案》、《防汛救灾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明确了预案实施责任主体,建立了应急救援数据库,充实了救灾物资储备,编制在册应急运输车辆200台,各类工程抢修专用机械46台,水泥 编制袋 并与气象、地质等部门建立了的信息互通机制。与此同时,为了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应急反应能力,还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应急演练,今年调集应急分队近200人次,先后组织开展了交通战备运输保障、防震减灾、反恐怖和水上搜救等4次实战演练活动。通过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开展应急实战演练,行业安全生产应急反应能力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和专业技能。各级安委会成员和安全监管人员每年进行教育培训4次;从事安全生产和应急的工作人员每年组织学习培不少于36课时;新调整和录用人员及时进行岗前培训;客运驾驶员、危险品运输驾驶员及押运员均持证上岗。基层各单位应急队伍逐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重点路段安全标志、水域航标、危货运输标志,JPS安全动态监管落实到位。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别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尚不够健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收缴落实不及时。一些单位安全应急预案责任分工不具体,操作性不强。道路施工企业因施工周期短、人员进出频繁,施工中的安全生产各环节安全落实还不到位。个别危货运输企业管理体制松散,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交通行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流动性大,查处取证困难,加之执法装备落后,给打击治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增加了打击非法营运治
理的难度;部分汽车维修企业转为汽车配件经营后,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存在以卖代修的现象。
六、2011年的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我们要继续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为重点,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强化监管,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确保全市交通行业安全稳定。
一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日常监督与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数据台账,推行分级挂牌督办制度,将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确保各类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消除,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二是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监管,进一步加大道路、水路运输安全源头监管力度,严把“三关一监督”,督促运输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行车安全管理,确保道路运输安全。强化城市公交、出租行业和危货运输企业监管,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严把准入关。逐步完善安全监管手段,扩大JPS定位系统的安装范围,在巩固客运班线和危货运输动态安全监管的基础上,逐步在汽车二级企业、城市公交领域推行安装
动态监管设施,不断提高行业安全监管水平,努力创造安全畅通的运输环境。全面落实工程项目“三同时”各项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公路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加强施工项目审批、施工、现场管理和交竣工各环节的安全监管,确保项目建设领域安全稳定。
三是全面落实各类应急预案。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装备,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切实加强恶劣天气的预测、预警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防控机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工作联系,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及时掌握恶劣天气的发展动态,做到早准备、早部署、早行动。对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适时组织演练,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将损失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四是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进入冬季以来,冰冻雨雪等恶劣气候明显能增多,为防止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各类季节性事故,确保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稳定,要结合冬季特点及时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做好应对准备。运管部门要加大源头管理;公路管理部门要备足除雪设备和防滑材料,充实应急抢险队伍,切实做好公路应急保畅工作,同时要加强公路的养护巡查,及早发现和排除公路损毁、坍塌、滑坡、落石等险情,做好修复抢通工作,保障冰雪雨雾等恶劣天气状况下道路通行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要督促施工企业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对冬季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海事管理部门要加大船员的资格审查和船舶浮桥的技术检测工作力度,对冬季水上项目及救生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不出事。
要加强安全值班、信息和事故报送制度,确保信息畅通。要坚持将宣传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不断交通安全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和安全知识进机关、进站所、进工地等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对市政府人民议政网和96779运政热线投诉,市民反映的交通运输安全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整改落实。
第三篇:xx乡林改工作进展情况督查汇报材料
XXXX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我乡综合配套改革和林下经济及春季绿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安排布臵此项工作。现将我乡综合配套改革和林下经济及春季绿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地处肃州区城郊,全乡辖6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总农户3749户,总人口 13605 人,耕地面积29822亩,全乡共有集体林地18处,面积3234.7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92.9亩,树木33416;宜林地面积2741.8亩。自2009年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广泛宣传动员、产权明晰、承包到户”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规范程序,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乡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在先后经历了前期摸底调查、承包方案、勘界确权等五个大阶段187个小步骤后完成了全乡6个村15个村民小组18处3234.7亩的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同时完成511户的林权证书打印任务并按时发放林权证,确权到户率达到100%,全乡共装订187卷的档案装订工作。建立了林权登记和档案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了档案管理专柜。并顺利通过了区、市两级的验收,得到了区林业局有关领导对我乡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的认可。
二、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情况 根据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召开相关会议,编制了我乡的《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方案》和《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为我乡今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和林下经济确定了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化林业综合配套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我乡林业改革和发展,为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加快兴林富民步伐,真正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林业经营管理新机制,我们制定出了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意见与工作方案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各村开展综合配套和林下经济发展工作。
三、林下经济发展和示范点建设初具效果。
截至目前,我乡已初步形成了以农家乐、生态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产业经营、自种自销、环保节约的产业模式。依靠自身的自然条件,各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精力逐步发展以农家乐钓鱼休闲为主要发展模式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高闸沟、小坝沟村为主的农家乐每户平均年产值达到5万多元。西沟村二组集体果园占地10亩,至今已有50多年,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果树存在树种老化、更新速度慢、无人管理等因素逐步到无人经营的地步,09年初,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在省、市、县、区的实施,西沟村二组集体果园先后通过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召开会议、勘界确权等改革步骤后确权到户。今年刘生福四兄弟通过积极联系区、乡林业部门对果园进行整体整治、嫁接、优化树种结构等措施使果园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刘家四兄弟计划在林下空地种植西瓜配套种植大叶苜蓿,为来年发展林下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两年的规划发展,预计年底果园的总体收入将达到10万余元,刘家四兄弟积极投身发展林下经济在西沟村乃至全乡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五项制度”改革和“五个体系”建设情况
根据有关文件,建立起投融资政策完善、林木采伐管理科学、林权交易规范有序、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要过到预期的目的,必须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制度改革和五个体系建设。
第一,推进林业管护制度改革,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管护好林地林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要针对主体改革后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分散管护难度大的实际,建立健全林业管护新机制,解决好林地林木怎么管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树立“不破坏就是发展”的理念,尽快建立区级林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与农户相结合的双重管护制度,形成政府领导下的群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防盗的“三防”工作长效机制。要按照“落实主体、维护权益、强化保护”的要求,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采取家庭承包管护、联户管护、专业管护、委托管护等形式,切实做好对承包林地林木的管护工作。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适时开展专项行动,对涉林违法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我乡森林资源安全。
第二,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放活林木经营权。要适应家庭承包经营的新体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林木采伐的新机制。一要放开非林业用地栽植林木的采伐,对农户房前屋后栽植的零星林木以及在耕地等非规划林业用地栽植的林木(不包括农田防 护林),经村委会审查报乡政府备案后,可由农户自主采伐。二要放活商品林采伐,简化采伐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给经营者更多的自主权。三要加强公益林管护,按照“确权到户、补偿到户、科学经营、适度利用、有序管理”的原则,依法开展抚育性采伐、更新采伐、低产(效)林改造采伐。确保水源涵养区、生态脆弱区等重要区域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严格禁止一切以生产木材和商业性经营为目的的采伐作业。
第三,推进林权流转制度改革,落实处臵权。规范有序流转集体林权,盘活林业生产要素,是进一步激发林业生产活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必须要求。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性质、用途和不损害农民承包经营权益的前提下,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等形式,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要加快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建设,制定林权交易规则和受让方资格管理办法,建立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林权登记、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一体化的流转市场。要加强对林权流转工作的管理,规范流转行为,注意防止农民在林地承包初期因对林地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低价流转林权和侵害农民权益的问题发生,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措施。乡林业站要加大对集体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林业执法体系建设等纳入基本建设规划,将国有林场、公益林管护区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行业发展规划,要按照“产权到户、补偿到户”的要求,将中央和省级各类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及时足额兑现到承包户。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机制,对农户在承包林地造林、中幼林抚育、经济林和苗木基地建设上给 予扶持。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补偿制度,各类建设项目需征占用农户承包经营的林地,必须依法办理审核审批手续,向林地承包经营户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安臵补助费。
第五,推进林业投融资制度改革,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推进林业投融资制度改革,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必须认真贯彻《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完善林业信贷担保方式,创新林业信贷产品,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门槛,扩大贷款规模,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重点要扩大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要按照“低保费、低保额、低成本”的原则,积极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发展林业保险业务,降低农民经营风险,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六,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林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促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要以亲情、友情和资金、技术为纽带,通过不断的引导和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将林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环节连接起来,解决政府“统”不了、部门“管”不了和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问题。安排一定资金,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教育培训、信息交流、林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引导农户自愿组合、自定章程、自收会费,建立各种林业专业协会,提高互助合作水平,提高林业经营效益。
第七,推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高林业发展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人才作用,大力推广和应用林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重点抓好良种引进繁育、新法栽植、嫁接换优、病虫害防治、综合管理、林产品精深加工、储藏保鲜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强科技合作,从当地自然 条件和林地林木实际出发,加强与有实力的林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林业和无公害林产品,通过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应用,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推进产业升级。加强林业科技示范县建设。选择区域特色明显、基础条件较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乡镇,实行对口帮扶,按照“推广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区集体林业快速发展。加强林业科技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编印技术资料、开设服务热线和林科网站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农民科技人才,实现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
第八,推进生态体系建设,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我乡的集体宜林地发展空间很大,积极发展林业资源是农村造林绿化的重点区域和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各村委会要把培育森林资源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认真履行承包合同规定的造林绿化义务,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鼓励和支持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四旁”地,大力发展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原则,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纳各类社会投资主体与农户合作造林。加强良种苗木基地建设,为大规模植树造林提供充足的苗木保证。
第九,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做精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全力做精第一产业”的要求和“发展精耕累作农业、精品珍品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的思路”,今后林业产业体系建设,要着力在促进林业转型、转变经营方式、精心培育特色优质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积极主动与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采取龙头带动、基地支撑、嫁接包装、行业认证、协会联系等方式,实施创先、创优、创品牌战略,带动我乡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采取招商引资等措施,大力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结合各自的优势,科学合理地利用林地资源,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和林下经济,实现长中短有机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农林牧协调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第十,推进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效能。我乡积极按照《甘肃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要求,尽快组织建立林业综合服务机构,加强对林权、林地、林木实行动态监测监督,开展林权登记管理、法律政策咨询、林业科技培训、林权抵押登记、市场信息发布、资源资产评估、产权交易、林木采伐运输办证、森林植物检疫等综合服务工作,实行 “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进一步加强乡林业工作站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林业站在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作用。加强对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林业专业协会、农村林业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的指导与联系,积极开展农户委托代办业务,形成上下贯通、便捷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五、春节造林绿化完成情况
年初根据肃州区全区林业工作安排意见的文件要求制定了XXXX2012年绿化及植树造林工作安排意见,根据安排意见下达的内容我乡造林任务总面积250亩,其中;农田防护林18公里,绿色通道3公里,成片治沙造林140亩,义务植树应参加人数0.86万人,义务植树5.5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5个,育苗面积40亩,新育30亩。同时在植树造林前期乡党委、政府领导与区林业局积极争取,共争取新疆杨14600株,樟子松86棵,折合资金达41580元。我站工作人员积极联系发动双管单位、企业投入到全乡造林绿化活动中,通过开挖回填和拉运沙石、土方等措施改造林带8公里,累计出动参与植树造林人数达5640人次,应收缴绿化费10500元,现收缴绿化费金额40800元。共计绿化费用支出达11万元。今年的植树造林任务涉及全乡6个村8个村民小组,共计完成造林面积268亩;其中完成千米农田防护林18公里,绿色通道4公里,成片治沙194亩地,新育苗面积69.5亩。圆满完成了今年全乡造林工作任务。
六、集体林权综合配套改革及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集体林权综合配套改革及林下经济发展林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全乡集体林权综合配套改革及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规模总量不大,缺乏龙头带动。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发展以林为主的休闲农家乐和林下养殖产业,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
(二)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目前,全县林下经济仅有“以林为主的农家乐”和“林下养殖、种植”两种模式,不仅发展模式较少,而且林下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三)基础设施条件差。林地属于涵养水源的生态林,主要集中在水库周边,这些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四)群众认识理解有偏差。一是农户普遍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普通种养;二是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热情;三是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畏首畏尾,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五)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二是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因缺乏行业协会组织,没有形成订单农业,各农户单兵作战、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管理技术水平不高,由于技能培训与服务指导跟不上,农户在种养过程中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造成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致使种养成本过大,经济效益不高。
七、对策建议
(一)扩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和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与优势,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广大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扩大发展林下经济的宣传力与影响力。一方面,让“走出去”的群众解放思想、开拓眼界,增强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与决心;另一方面,让“引进来”的投资者能扎根林下经济,起到导向作用。
(二)培育龙头,示范带动。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 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优势,培育种养大户,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要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拓宽林间种植、养殖类别,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四)强化服务,合力推动。发展林下经济,需要众多部门通力合作、协调服务、形成合力。一要搞好技术服务。整合技术服务资源,二要搞好市场服务。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发展经纪人队伍,加强市场研究,建立预警机制,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林下经济是我乡设施农业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关键在领导。一要成立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对全乡有林地资源进行规划、管理和指导、协调与服务。二要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将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分解到对应的村组,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严格考核。三要实行乡林业站保督导责任制,帮助建立示范基地,培育和扶持种养大户,组建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组织化程度。
总之,我乡要继续深化、巩固、提升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成果,切实增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切实把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以尊重民意、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解决具体问题。积极研究和落实配套改革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科学制定规划,完善支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把林下经济产业建设成为林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柱。
二〇一二年八月九日
第四篇:水城县农业局督查汇报(14乡镇)
水城县大战一百天农业产业发展工作进展
情况汇报
根据要求,现将一周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乡(镇、街道)上报情况。截止2015年12月6日数据统计,农业局督查指导的14个乡(镇、街道)计划种植38.8682万亩,已完成种植面积10.8674万亩,占计划数的27.96%,本周种植面积2.372万亩。
1.按产业名称划分
核桃产业:计划种植13.0344万亩,已种植1.382万亩、本周种植0.492万亩;刺梨产业:计划种植3.4083万亩,已种植2.7711万亩、本周种植0.9637万亩;猕猴桃产业:计划种植2.3789万亩,已种植1.4344万亩、本周种植0.1685万亩;烤烟产业:计划种植2.9万亩;红豆杉产业:计划种植1.71万亩;已完成0.11万亩;蔬菜产业:计划种植4.0012万亩,已种植1.7896万亩、本周种植0.3511亩;中药材产业:计划种植0.93万亩、已种植0.087万亩。本周种植0.001万亩;茶叶产业:计划种植1.7968万亩,已种植0.4345万亩,本周种植0.0517万亩;特色经果:计划种植4.5856万亩,已种植2.8233万亩,本周种植0.339万亩;其它:计划种植、花卉苗木景观树、苗圃、香草等4.123万亩。已种
植0.0355万亩。本周种植0.005万亩。
2.根据产业布局乡(镇、街道)划分
(1)都格镇:计划种植12683.3亩,其中:刺梨883.3亩、核桃8800亩、特色经果2000亩、红豆杉1000亩。累计种植刺梨2450亩,其中:刺梨490亩、核桃打坑1720亩、特色经果240亩;本周种植刺梨750亩。
(2)尖山街道:计划种植4750亩,其中:核桃2000亩、蔬菜1600亩、花卉苗木景观350亩、中药材800亩。累计种植1260亩,其中:核桃300亩、蔬菜500亩、花卉苗木景观树100亩、中药材360亩。累计种植1270亩,其中:核桃300亩、蔬菜500亩、花卉苗木景观树100亩、大宗药材370亩。本周种植10亩。
(3)玉舍镇:计划种植48162亩,其中:蔬菜2812亩、苗圃100亩、红豆杉1100亩、马铃薯34950亩、核桃1200亩,葵花1000亩,中药材7000亩。累计种植2790亩,其中:红豆杉1100亩、蔬菜1590亩、苗圃100亩;本周种植蔬菜110亩。
(4)勺米镇:计划种植3130亩,其中:茶叶600亩、核桃1900亩、特色经果170亩、猕猴桃460亩。累计种植2160亩,其中:茶叶600亩、核桃1000亩、猕猴桃460亩、特色经果100亩。
(5)猴场乡:计划种植8413亩,其中:猕猴桃3069
亩、核桃4444亩、特色经果900亩。累计种植2710亩,其中:猕猴桃2200亩、核桃100亩、特色经果410亩;本周种植350亩猕猴桃,其中:猕猴桃350。
(6)双水街道:计划种植1950亩,其中:刺梨1000亩、特色经果750亩、其它(花卉苗木景观树)200亩。累计种植350亩,其中:特色经果300亩、花卉景观树50亩;本周种植300亩,其中:特色经果250亩、花卉苗木景观树50亩。
(7)陡箐镇:计划种植35500亩,其中:核桃27500亩,特色经果8000亩,其中:樱桃3000亩、梨子5000亩。累计种植8500亩,其中:樱桃5100亩、梨子3400亩;本周种植梨子700亩。
(8)阿戛镇:计划种植113335亩,其中:猕猴桃12660亩、茶叶400亩、刺梨14000亩、核桃26700亩、蔬菜3100亩、中药材15000亩、特色经果24475亩、黄姜1000亩、烤烟16000亩。累计种植46108亩,其中:蔬菜5992亩、特色经果17083亩、猕猴桃6701亩、刺梨12532、核桃3800亩;本周种植10435亩,其中:猕猴桃935亩、刺梨4500亩、蔬菜3000亩、特色经果2000亩。
(9)南开乡:计划种植64500亩,其中:刺梨5000亩、核桃30000亩、蔬菜20000亩,中药材1500亩、烤烟8000亩。累计完成15300亩,其中:刺梨8000亩、核桃4000亩、蔬菜2800亩、中药材500亩(灯盏花)。本周完成7600亩,其中:刺梨4500亩、核桃2800亩、蔬菜300亩。
(10)杨梅乡:计划种植19200亩,其中:茶叶12000亩、特色经果2200亩、乌洋芋5000亩。累计种植茶叶2000亩,本周种植茶叶400亩。
(11)蟠龙镇:计划种植30670亩,其中:猕猴桃4600亩、茶叶1000亩、刺梨1500亩、核桃19800亩、蔬菜500亩、特色经果2690亩,其它580亩。累计种植6400亩,其中:猕猴桃2700亩、茶叶1000亩、刺梨1500亩、核桃400亩、蔬菜500亩、特色经果200亩、其它100亩;本周种植猕猴桃200亩。
(12)顺场乡:计划种植16839.2亩,其中:茶叶3968亩、刺梨1700亩、蔬菜10000亩、特色经果1171亩。累计种植7418亩,其中:茶叶745亩、刺梨1159亩、蔬菜5514亩;本周种植365亩,其中:蔬菜101亩、刺梨149亩、茶叶117亩,组织打坑527亩。
(13)坪寨乡:计划种植12050亩,其中:核桃5000亩、蔬菜1000亩(红香椿)、精品水果1000亩、烤烟5000亩、香草50亩。累计种植3705亩,其中:核桃2500亩、红香椿1000亩、精品水果200亩、香草5亩;本周种植核桃1800亩。
(14)米箩镇:计划种植17500亩,其中:猕猴桃3000
亩、刺梨10000亩、核桃3000亩、特色经果1500亩。累计种植7513亩;其中:猕猴桃2283亩、刺梨4030亩、精品水果1200亩;本周种植700亩,其中:猕猴桃200亩、刺梨300亩、精品水果200亩。
(二)十四乡(镇、街道)排名情况
十四乡(镇、街道)完成情况分累计种植面积排名、累计完成种植面积占总计划排名和本周完成种植面积排名三种情况(具体见附表)。注:累计完成种植面积数占总计划数排名,根据“乡(镇、街道)累计完成数(不含蔬菜、烤烟、马铃薯)÷{各乡(镇、街道)上报的总任务数-(蔬菜+烤烟+马铃薯计划数)}×100%”进行测算。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近期还存在干旱情况,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工作推进;二是水利配套设施滞后;三是乡(镇、街道)对产业调整力度还不够,导致群众意识上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部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四是苗木、水泥杆等物资准备严重不足;五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缺乏劳动力。
三、下一步建议
(一)各部门、乡(镇、街道)必须认清形势,切实加强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项艰巨系统性工程的紧迫感,使命感,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参与到各项产业发展攻坚工作
中来,抢抓时令,确保各产业在规定时间全部完成种植任务。
(二)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各平台公司各司其职,做好组织、发动、苗木采购、苗木质量把关等工作。
(三)做好产业融资工作,群策群力,解决产业发展中资金缺乏问题。
附件:14乡(镇、街道)农业产业发展工作进度排名
2015
水城县农业局 年12月6日
第五篇:工作进展汇报
工程机械车间党支部“找差距”
2012年,神华集团号召全子公司开展“全国学神华,我们怎么办”活动,努力开创神华安全发展的新境界。为此工程机械车间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着找差距、抓整改,努力提高工程机械车间的各项工作质量,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今年的主要工作紧紧围绕“全国学神华,我们怎么办”这个主题开展各项工作,对车间工作进行找差距、抓源头。
1、各班组之间通过3次相互检查和学习,把班组内业相互对比,对各自不足的地方向其他班组学习、改进,提高安全内业方面内容,文明生产方面。
2、车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车间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要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科技存量,形成优势加快发展。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车间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挥中心党支部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3、要把领导班子的学习当作大事常抓不懈,加大调学力度,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干部对理论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培训,使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能胜人一筹,能走在社会和时代的前列,才能领导企业。
4、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议事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廉洁自律,率先垂范。
5、完善内业资料。通过学习汽修车间、吊斗铲车间的内业资料的内容和模式,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把一些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内容进行逐步完善,把车间党支部管理的痕迹进一步加深。以提高每位职工的思想意识为目标,配合党支部每月检查,车间内业要求全车间参与,各班组成员每月进行学习和检查,车间对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进行改进,通过互相学习和监督的办法,促进内业资料的完善和提高。
工程机械车间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