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汇报材料
汇 报 材 料
一、矿井概况
郏县景昇煤业有限公司是在原河南省景家洼煤业有限公司基础上由中国平煤神马重组成立的新公司,兼并重组主体为大庄矿实业有限公司。矿井井田面积6.3km2,批准开采煤层为二
1、五
2、六2煤层,二1煤层尚未开采。矿井属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属技改矿井,三斜井多水平上下山联合开拓,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现可采储量1196.52万吨。服务年限26.5年。矿井重组工作2010年6月管理团队进驻,2012年4月开始井下维修和隐患整改工作,2013年9月经平顶山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指挥部(平煤兼指[2013]4号文批准恢复技改施工,现正在进行联合试运转各项准备工作。
二、矿井机电装备情况
(一)提升运输设备
1、主井提升
景昇煤业矿井为三斜井多水平上下山联合开拓,主斜井布置在井田中南部,主井斜井长度1054m,倾角23°,主井斜井井筒安装两部带宽1000mm的钢绳芯带式输送机。
一部带式输送机:型号:DSJ-1000/20/2×280S,输送量:400t/h,带速:2.0m/s 机长:621m,电动机型号:YB400M2-4,功率:2×280KW电压等级:6KV,转速:1488r/min驱动方式:采用头部双滚筒双电机驱动,软启动传输。二部带式输送机:型号:DSJ-100/20/2×220S,输送量:400t/h,带速:2.0m/s,机长:497m。电动机型号:YB2-315M-4,功率:2×220KW,电压等级:660V,转速:1486r/min,驱动方式:采用头部双滚筒双电机驱动,软启动传输。
2、辅助提升及运输
矿井副井位于井田西部老工业广场内,斜长560m,技改二期完工后斜井延长到710米,倾角22°。副井辅助运输系统采用JTP-1.6矿用提升绞车运输,电动机型号为:JR127-8,功率KW。副井筒还安装有型号为RJZ55-35/1500U(A)架空乘人装置,用于运送人员。
矿井井下辅助运输采用3t防爆型蓄电池电机车,大巷运输采用18kg/m重轨,1t非标矿车运输。
采煤工作面铺设40T型刮板输送机,工作面运输顺槽安装SPJ-650皮带输送机,担负回采工作面原煤运输。岩巷掘进工作面耙装机装渣,轨道运输出渣,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30T型刮板输送机或皮带运输出渣。
(二)矿井供电设备
1、地面供电
景昇煤业矿井电源为双回路供电。电源均引自宏安35KV变电站。在副井新建一座6KV地面变电所用于向井下供电,副井变电所6kV馈出线共8回,均为电缆线路。其中空压机、井下6kV中央变电所、变电所动力变压器、电容器自动补偿装置各两回路,地面生活区一回路,备用1回。
副井地面变电所内设2台SCB10-800/6/0.4 变压器,7台GDS型低压抽屉式配电柜。主要向绞车房、锅炉房、机修车间、材料库、架空乘人装置、空压机房、调度监控中心、洗衣房、矿灯房等提供动力电源,向办公楼、宿舍楼、照明及工业场地室外照明设施供电。副井6kV变电所内操作控制电源为直流220V,配置220V直流系统一套。变电所内动力、照明及直流电源装置电源分别取自所内低压配电屏。控制、信号、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采用直流电源屏供电。
主井地面利用原有一座6kV变电所,变电所6kV馈出线共6回,均为电缆线路。其中主井一部带式输送机、变电所动力变压器、各两回路,地面生产两台生产变压器各一回路,备用1回。6KV配出线路均装设电流速断,过电流及漏电保护。主井变电所6KV开关柜选用XGN2-10型高压开关柜11台。主井变电所内设2台S11-M-1600/6变压器,15台GGD型低压配电柜,主要向灌浆泵站、设备库、机修房、主扇房、职工宿舍、照明及工业场地室外照明设施供电,另外2台变压器向地面带式输送机提供动力电源。
2、井下供电
景昇煤业矿井在副井底中央泵房附近建有一座井下中央变电所。在六
2采区上山中部的运料斜巷下段建有六2采区变电所,在主井±0m水平建有五2采区变电所,构成了全矿井的井下供电系统。
副井地面工业场地6KV变电所经副斜井井筒向井下中央变电所供电,每回路长800m。变电所6KV采用分段并列运行方式。6KV配电设备采用矿用隔爆型高压开关,型号为PBG9L/6Y型,低压系统设备采用KBZ隔爆型低压智能馈电开关,变电所所内设有一台KBSG-315/6 /0.69kV型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一台KBSGZY-500/6 /0.69kV型矿用隔爆型干式移动变电站作为所内用电及供水泵房、六2区段运料大巷低压等负荷用电。
在±0m水平建有主井底变电所,由六2采区变电所向主井底变电所供电,每回路长560m。变电所6KV采用分段并列运行方式。6KV配电设备采用矿用隔爆型高压开关,型号为PBG9L/6Y型,低压系统设备采用KBZ隔爆型低压馈电开关,变电所所内设有两台KBSGZY-500/6 /0.69kV型矿用隔爆型干式移动变电站,作为主井底泵房和照明等负荷用电。
井下所有电气设备均选用矿用隔爆型设备。低压电动机均采用真空磁力起动器控制。
(三)矿井排水设备
景昇煤业矿井副井底+110m水平建有中央水仓,选用三台耐磨多级离心泵,分别为MD155—30×
10、PJ80×
9、MD100-33×9。三台水泵电源引自与水泵房毗邻的井下6KV中央变电所。水泵采用直接起动,配电柜置于变电所内,水泵房设水泵就地控制装置。排水管选用Φ150mm无缝钢管一趟和Φ108mm无缝钢管一趟,排水管路经泵房、副斜井井筒敷设至地面排水系统,满足矿井正常及最大涌水期间排水的需要。
主井底±0水平建有采区水仓,安装MD85-45×7、132KW水泵二台和MD85-45×8、132KW水泵一台。
(四)通风设备
矿井通风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风井和主井位于井田中央,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主井、副井进风,风井回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FBCDZ-8-NO21型矿用隔爆轴流式主要通风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型号:YBFE280M-6,功率2×132KW,风井口建有防爆门。主扇额定风量48.8-98m3/s,额定风压888-2286Pa。掘进工作面均按设计配备FBD№6.0型对旋局部通风机,并安装阻燃风筒,局部通风机额定功率2×7.5kW,额定风量260~447m3/min。
(五)压风及供暖设备 副井新建地面压风机房一座,安装LG46型空气压缩机2台,新铺压风管路(主管Φ155,支管Φ108)4000米。新铺设井下供水管路(主管Φ108,支管Φ80、Φ50)3100米。目前压风和供水管路已敷设至井下个采掘工作面和机电运输巷。副井新建锅炉房一座,安装DZL-4型蒸汽锅炉2台,新铺供热管路1300米。目前,职工浴室、办公室、井口均可实现冬季供暖。
三、机电管理工作情况
(一)机电管理工作现状
景昇公司设有机电副经理、机电运输部和两个机电区队。
机电运输部负责全矿机电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设有部长、技术员、设备员、防爆检查员及设备维修组。
机运一队负责副井区域机电运输设备运行及安全管理,机电二队负责主井区域机电运输设备运行及安全管理。设有队长、书记、副队长、技术员、班组长及各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
机电安全管理系统初步形成。建立和健全了机电系统所有部门及岗位的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所有岗位操作规程及机电管理制度,实现并通过工人包设备、干部包区域的方式全部得到落实。
(二)存在问题 1、2、四、下一步机电管理工作打算
一是搞好安全技术管理,强制完成所有大型设备的技术测定工作,并对关键环节和重要设备进行重点督查;二是强化现场技术管理工作,确保机电系统安全保护设施完善、齐全、可靠;三是设立了机电技术档案室,收集、整理各种机电设备及机电工程的图纸资料、技术档案及施工档案。
4、重视机电队伍素质的培养;
首先,对所有的机电系统岗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特殊工种全部做到了持证上岗。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基层技术培训工作,各基层单位通过坚持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技术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目前,已基本满足机电安全运行的需要。
第二篇:工作汇报(国务院参事室汇报)
工
作
汇
报
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就张掖市生态风险治理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张掖概况
张掖古称甘州,西汉时设张掖郡,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65个乡镇(街道),128万人,有38个民族,其中分布在祁连山北麓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集中居住在张掖的一个较少民族。
张掖地处西北多姿多彩自然生态景观线与绚烂神奇丝绸之路文明线交汇的金色十字上,地形地貌独特,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甘肃省仅有的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湿地、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雪山冰川、森林草原、七彩丹霞、绿洲沃土、湖泊湿地、沙漠丘陵等地貌交相辉映,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地貌景观大观园。1986年,建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国务
—1—
院又批准建立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由此成为坐落在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中的城市。2012年4月,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林业局列为全国13个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之一,在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成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绿色生态城市”。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上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因地制宜,顺时而为,坚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围绕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发展定位,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项重点,着眼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建设目标,立足“一山一水一古城”资源禀赋,彰显“多姿多彩多优势”特色风貌,加快“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步伐,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6.6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5亿元,公共预算收入1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67元。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市”、“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
二、生态风险治理主要措施及成效
张掖位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接壤之处,南依祁连山脉,北望巴丹吉林沙漠。南部祁连山和中部黑河湿地在维护青藏 —2—
高原生态平衡,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南侵,维持走廊绿洲发展稳定,保障黑河径流补给等方面构筑了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保护国防安全和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海绿洲恢复的重任。多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按照“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部优化绿洲生态城市”的思路,大力组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狠抓林草植被建设和湿地保护,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构筑北部荒漠区“绿色长城”,区域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生态治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按照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确立了张掖作为全国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战略定位,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大市建设的意见》,提出打造宜居宜游生态张掖的发展目标,把生态建设确定为强市富民的重大战略和首要工作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生态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统一行动。切实强化生态建设工作的制度保障,健全完善领导干部生态治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之中,作为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签订责任书,建立
—3—
联系点,全力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生态建设和绿洲经济发展。连续三年举办绿洲论坛,借助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力量,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高端指导。
(二)坚持生态特色,着力推动绿色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张掖是一座绿洲城市,最大的特色是生态。市委、市政府顺应自然规律、顺应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意愿,大力培育生态城市、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三大生态产业体系,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经济已成为张掖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设施农业快速推进,“金张掖红提葡萄”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荣获“中国设施延后葡萄第一市”称号。“张掖玉米种子”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内14家种子骨干企业落户张掖,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占到全国用种量的50%。3个县区进入全省蔬菜产业大县,蔬菜生产成为全国五大基地之一,肉牛产业跃居全国前列,全市六个县区分别进入全国产粮大县和全省肉牛、肉羊产业大县,张掖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新型工业加快推进。大力发展以水电、风电、光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钨钼合金、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肉牛、马铃薯、番茄加工为重点的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两新一特”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发展速度 —4—
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17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由12户发展到27户,形成了500万吨矿产开采、150万吨原煤生产、150万吨农副产品加工和6000万美元的出口创汇能力。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特别是光电、水电等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仅今年上半年就开工建设新能源项目13个,全市基本形成了千兆瓦光电、300兆瓦风电、200万千瓦水电的能源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坚持把培育壮大第三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推动旅游、文化、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深入开展“旅游发展年”活动,大湖湾旅游文化产业园、甘州至祁连黑河大峡谷旅游公路等28个重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西夏国寺创建5A级景区和山丹大佛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红西路军纪念馆创建4A级景区工作进展顺利,一批特色鲜明、功能突出、支撑作用明显的精品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沙漠体育公园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成为国内第一家国家沙漠体育公园;肃南县祁连玉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已被文化部公示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全国露营大会、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法国房车中国行丝绸之路张掖游等活动,承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张掖段赛事,全方位宣传展示张掖的特色和优势,张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加大管护力度,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有效提升。祁连山孕育了疏勒河、黑河、石羊河三大内陆河33条大小支流,养育
—5—
了甘肃河西地区和内蒙古西部500多万各族人民,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和“母亲山”。祁连山张掖段占祁连山区总面积的78.36%,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核心区和黑河流域主要径流形成区。多年来,我们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大力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滩)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重点公益林管护等工程,切实强化林地、草地、湿地及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管理,持续开展生态保护、植被恢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累计完成封山封滩禁牧2246万亩,人工造林6.5万亩,天保工程封山育林24.65万亩,培育各类苗木1.2亿多株,草场补播改良508万亩。与此同时,积极实施林区移民搬迁工程,有效缓解了水土资源矛盾和生态压力,使林草植被得到较快恢复,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实施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遵循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和生物学特性,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科学编制造林绿化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治则治、宜荒则荒,造封固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全市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06.98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83.8万亩、中央财政补贴造林7.4万亩、森林抚育3.5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056公里,新建及更新恢复农田林网9万亩。全市纳入国家森林生态补偿范围的非天保区重点公益林面积达到328.3万亩。依托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治理荒漠化土地416万亩。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6—
义务植树4000多万株。强势推进城乡生态景观绿化,全力打造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68平方米,村镇驻地绿化率达到26%。
(五)打造戈壁水乡,黑河流域湿地保护特色凸现。立足资源禀赋,顺应自然规律,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耦合方式,大力实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走出了一条“以湿地保护引领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戈壁水乡”、“湿地之城”特色优势进一步显现。先后组织实施“甘肃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建设”、“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恢复与治理工程”等项目,强力推进张掖滨河生态新区、高台黑河湿地生态恢复保护示范区、临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湿地保护工程,建立重点湿地保护区9个,恢复湿地11.5万亩,封滩育草9000亩,疏浚水系20多条37.6公里,退耕还湿地3600亩,全市316万亩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成功获批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依托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了20平方公里水天一色的滨河生态新区和集收集、展示、宣教、科普、研究于一体的湿地博物馆。
(六)强化流域治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自2000年以来,我市立足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大力实施黑河近期治理、农牧区节水灌溉等工程,推广管灌、滴管、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高效节水面积67万亩,巩固以渠道衬砌、垄作沟灌、地膜
—7—
覆盖等为主的常规节水面积250万亩,200多个企业、学校、社区开展了城市节水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全市单方水GDP产出由2.8元提高到12元,农业用水比例由87.7%降低到80.2%,干、支、斗三级渠系水利用率由2000年的59%提高到64%,基本实现了节约用水和经济发展“双赢”目标,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全面完成黑河调水任务,实现了东居延海自2004年以来连续8年不干涸,最大水域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额济纳旗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沿河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流域生态保护与和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祁连山生态系统依然脆弱。通过多年的保护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但随着气候变暖、人为活动等诸多因素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呈局部治理整体恶化趋势,冰川萎缩、雪线上升,天然林缩减、功能削弱,林线上移、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加强祁连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是生态建设用水缺口较大。黑河调水12年来,共计向下游调水达129亿立方米,占到黑河年径流量的57.3%。由于调水量大,加之一些工程措施对生态用水的影响,致使我市生态用水缺口增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用水配额不足,林粮争水矛盾突出,生态林灌水无保障,导致全市生态林成片死亡面积达9.22万亩,濒临死亡面积达17.31万亩,还有近40万亩存在潜 —8—
在死亡危机,天然湿地减少22万亩,荒漠化面积增加了90万亩,地下水位年降幅0.25~1.5米,若不采取有力措施,张掖绿洲生态恶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三是荒漠化防治任务艰巨。我市荒漠化扩展趋势整体得到初步遏制,沙化面积逐年减少,但荒漠化面积仍占国土面积的16.02%,风沙危害仍未有效控制。防护林体系大多老化退化病化严重,防护功能衰退,亟待更新提高。沙区经济贫困,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依然存在过度利用沙地资源的行为,荒漠化人为因素没有根本消除。
四是湿地保护建设进展不平衡。由于流域内湿地总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地理环境复杂,湿地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加之地方财力有限,湿地保护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工程进展不均衡、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日益凸显,已严重制约了黑河流域湿地的保护管理和恢复。
五是退耕还林政策亟待完善。由于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面积有限,加之2007年以来实行结构性调整,致使我市祁连山沿山浅山区尚有106万亩坡耕地没有实施退耕还林,近300万亩荒山荒滩没有实行封育。同时,随着物价和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经济作物种植比较效益升高,现行的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偏低,受利益驱动,林、农争地矛盾突出,工程管理难度加大。
六是国有林场生态建设能力较弱。国有林场是我市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体,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和林业科技示范推
—9—
广的平台,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国有林场(保护站)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区域内保护面积大、战线长,林区道路年久失修,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交通通讯等设施设备缺乏,制约了生态保护与建设事业的发展。
七是生态治理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市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做大做靓宜居宜游战略部署的攻坚阶段,也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缺乏国家的大项目支撑,诸多长期性、根本性的保护治理措施难以实施,生态环境承载力难以有效提升。
八是补偿机制缺失保护压力加大。湿地保护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湿地资源体现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国家尚未对我市湿地保护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区内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保护区内及周边人民群众生活困难,脱贫致富的压力还相当艰巨。为了恢复和保护黑河下游生态系统,10年来,张掖人民顾全大局、牺牲自身利益,全力以赴实施黑河调水,导致中游地区生态用水严重不足,生态已呈恶化趋势,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且这种影响长期存在,亟待国家建立调水投入和补偿的长效机制。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立市的取向,立足“一山一水一古城”的资源禀赋,着力建设“宜居宜游、多姿多彩”的生态城市,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更加紧密地融入国家、省上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以上游涵养水源、中游节 —10—
约用水、下游恢复生态为主线,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黑河湿地恢复、草原奖补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为载体,加快森林、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努力构建西北地区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积极争取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争取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实施林地、草地、湿地保护和建设,水土保持、冰川环境保护、科技支撑工程建设,以及支持产业发展、实施农牧民转移安臵和争取扩大公益林生态补偿等综合治理措施,推进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建设,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大力实施祁连山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有效增加祁连山区雨雪,增加黑河流域水资源供给。
(二)加快推进造林绿化步伐。稳步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公益林管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和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工程,营造大型农田防护林带,完善防护林体系,提升综合防护功能,为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紧抓国家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的政策机遇,依托全国防沙治沙张掖地级综合示范区,力争将全市列入试点范围,创新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模式,采用封滩育林育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措施,促进沙生植被自然恢复。
(三)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组织申报湿地项目,—11—
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逐步完善湿地生态监测保护体系,建立湿地保护长效机制,严格保护天然湿地,科学修复退化湿地,加强动植物资源保护,形成全面完善的湿地保护网络,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依托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以湿地生态经济试验示范为课题的项目研究,探索湿地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建设以湿地展览馆为主的科普、展示、教育基地,打造内陆河流域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景区,促进湿地生态经济长足发展。加快生态、安全、绿色、高效、节水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种植、养殖业,构建循环农业体系,努力增加湿地保护区农民收入,化解区域内农耕地与湿地保护用水的矛盾。加快张掖滨河新区、高台大湖湾生态新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张掖湿地博物馆等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带动玉水苑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具有西部高原内陆河流域特色、主题突出的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景区,推动以生态旅游为引领的第三产业转型跨越发展。
(四)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争取立项实施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项目为载体,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障生态安全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并举,全面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循环农业,加快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合理优化三次产业的用水比例,推进工 —12—
业和城市生活节水,千方百计提高单方水的产出效益,促进用水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建立起节水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走出北方干旱地区恢复自然生态、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五)精心打造国家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围绕“节水、生态、循环、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肉牛、设施葡萄、高原夏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低效高耗模式向节水高效和循环农业、设施农业转变,加快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切实抓好张掖国家级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各类试验示范研究,潜心打造集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为一体的“三农”综合试验示范区,力争将试验示范区打造成高值农业的先锋、院地合作的窗口、“三农”工作综合试验示范的平台,成为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特色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六)大力实施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工程。积极谋划、论证、筛选一批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的重点项目,主动向上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的项目资金支持。继续办好“绿洲论坛”,运用绿洲发展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指导张掖生态建设实践。借鉴国内外湿地综合开发利用中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建设工作,着力培育一批生态乡村、绿色社区、生态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开展
—13—
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不断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以生态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构筑统筹生态建设与现代产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力争建成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区、西部生态经济发展的试验区、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先行区。
五、几点建议
(一)建议国家尽快启动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落实生态补偿政策。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祁连山生态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加大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研究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这是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建议国家研究并尽快启动建立生态补偿试验区,通过政策倾斜、财政补贴、项目实施、税费改革等手段,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和完善祁连山生态补偿机制,对祁连山实行强制性保护,确保西部生态安全。
(二)建议国家尽快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2009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多次联合调研,2009年11月-2011年3月在国家发 —14—
改委的关心支持和协调指导下,甘青两省编制完成了《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2011年6月《规划》已通过中咨公司评估,已由国家发改委正式上报国务院。《规划》的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国家尽快批复《规划》,争取早日启动实施。
(三)建议国家增加张掖生态用水、建立黑河调水补偿机制。黑河调水由于未能充分考虑中游生态用水,导致中游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用水严重不足,生态问题突出。建议国家对黑河分水指标进行调整,统筹考虑中下游生态用水,增加中游生态用水,同时,尽快建立调水补偿机制,以促进中游经济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四)建议国家对黑河流域中游节水予以重点支持。中游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保护黑河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国家加大对黑河中游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投入,支持张掖建设河西走廊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区,在节水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倾斜,进一步完善田间配套工程,科学应用管灌、滴灌、喷灌、微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大力推广垄作沟灌等农艺节水技术,促进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向高效化、集约化转变,切实提高黑河流域中游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
(五)建议加大对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支持力度。201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市委托环保部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了《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
—15—
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计划投资12亿元,完善湿地恢复和保护、管护设施,建设湿地补水和生态旅游工程及管理体系。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建议国家及相关部委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我市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黑河流域湿地保护,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与河西走廊乃至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六)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基于祁连山是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的重要水源区,为改善祁连山沿山、浅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建议国家将我市祁连山沿山区106万亩坡耕地按生态极脆弱区实施退耕还林,对300万亩的荒山荒滩实施封育保护,加快保护与恢复林草植被。同时,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是12年前制定,建议国家根据粮食价格、劳务成本、水电费用逐年上涨等因素,将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提高至600元/亩,封育补助标准提高至100元/亩,以保护退耕农户切身利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七)建议国家出台支持国有林场改革的优惠政策。我市现有27个国有林场,其中有9个分布在祁连山区,承担着祁连山生态管护的主要任务。按照国有林场改革指导意见,均应划定为公益型事业单位,各类经费由市县财政供给,由于我市财力十分有限,全部承担改革后国有林场的事业经费将非常困难。建议国家立足当前加强祁连山保护的实际出台相关政策,对祁连山区国有林场改革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16—
第三篇:国务院安委会督查汇报12.13
石嘴山市交通运输和口岸管理局 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督查组各位领导:
2010年,我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督、落实责任为重点,不断深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安全生产日常监管,以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为契机,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认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全面落实交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市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继续保持了全行业无安全责任事故的好成绩。
一、强化宣传教育、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结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成立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要求,期间全系统办公场所、车站及辖区主要街道悬挂安全生产宣传条幅36幅,设立集中宣传点7个,制作宣传展板20块,散发交通安全生产宣传资料近20000份。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进机关、进车站、进班组、进工地、进农村活动,局安委会充分利用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深入基层企业单位检查的机会,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应急救援知识,全年组织安全管理人员集中学习6次,深
入基层站所、企业宣传96次。通过全方位的安全知识宣传,大大提升交通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和“一岗双责”。建立和完善了各单位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其他成员各负其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一是强化领导。根据人员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局安委会成员进行了调整,并结合机构改革调整增设了综合监督科,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力量。系统各单位安全生产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经费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和责任网络。二是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局安委会与局属各单位、各监管单位与监管企业、企业与班组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部门监管责任、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三是落实行业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安全生产例会,传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通报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分析研究部署安全工作,为安全生产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日常监管、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认真贯彻全国、全区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危险货物运输、危桥、公共客运、渡船渡口和交通工程建设等重点环节和部位,以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为契机,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安全生
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先后多次深入辖区交通运输监管单位、客运站场、危货运输企业进行隐患排查。一是以道路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为重点,对辖区道路运输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排查运输企业28家,查出一般安全隐患26处;二是以在建交通工程和列养道路为重点,结合“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对辖区危险路段、危桥和施工工地进行了排查,排查公路施工及养护企业、工程项目部19家,查出一般安全隐患30处;三是以查处“三无”船舶为重点,对辖区水域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排查出一般安全隐患3处。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逐一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并进行了跟踪复查,截止目前56处安全全部整改完毕,整改率达到100%。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日常监管。局安委会及局系统各单位除集中组织隐患排查以外,还坚持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开展专项检查。采取“一听、二看、三查、四纠”的方法,听取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工作汇报,详细查看日常安全管理记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确保安全生产日常监管落实到位。“五一”、“十一”黄金周、全国两会、广州亚运会、宁夏中阿经贸论坛、建市“五十”大庆等重大活动期间,均根据实际制定了安全保障措施,组织开展了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并认真落实了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活动期间交通运输的安全畅通。
积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等安全防范工作。对汛期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项安排,成立工作机构,明确了相关单位责任,并与气象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了气象信息及时传达到基层运输企业和生产一线,气象信息服务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确保了安全度汛。及时修订完善了防震救灾应急预案,落实了物资储备、救援队伍,并开展了演练。及时对冬季防火工作进行专题安排,并组织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建立了反恐工作联动机制,调集人员装备参与了全市反恐实战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组织开展了学校周边交通运输秩序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对出租车、公交车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校园周边的安全检查,基本消除了校园周边交通运输安全隐患,为学校周边营造了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6.26海原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以后,召开专门会议通报关情况,并对辖区道路、水上运输安全工作做了部署,并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检查。
三、突出行业重点、加大安全生产执法监督力度 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契机,以集中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为重点,不断深化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围绕交通运输企业、公路施工企业和行业管理,开展经常性安全执法行动,及时查处和纠正违章行为。
一是强化道路运输安全执法。加大对道路非法营运、车辆超载超限、破坏公路设施等非法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严
厉查处无证经营、不按规定站点随意停车争客、等违章行为,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继续对“黑的”、学校路段交通运输秩序进行了整治。累计出动执法稽查人员5200人次,查处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非法运输车辆253 辆,有力打击了各种非法运输行为,有效遏制了非法运输的蔓延,促进了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行业稳定。对全市35家客货运输企业进行了5次拉网式检查,检查客车524辆、危货运输车辆236辆,没有发现无证经营的问题,但是执法过程中检查出经营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98处,下达整改通知书36份,已全部进行了整改。对110国道两侧和隆湖一站的80家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其中110国道沿线64家、隆湖一站16家,对这些企业中存在以卖代修、占道超范围经营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规范。
二是强化了交通运输建设施工安全监管。加大了对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无证无照、施工现场违章作业和建设项目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盲目冒险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对承建的14个标段,采取了查阅相关资质证书、内业资料,查看施工作业现场等方法进行了执法检查,没有发现无证无照施工和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的问题;但在施工作业现场排查出安全隐患点9个,主要是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均责令现场进行了整改,消除了安全隐患。
三是强化水上安全执法监督。加大了对“三无”船舶、违章航行、不落实安全措施的船舶监管力度,对非法从事渡口渡运、违法载客、船舶未按要求配齐安全设施设备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执法检查。检查渡口2个、水运企业2家,查处水上违章行为3处。
四、坚持预防为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一是制度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按照安全生产“双基”建设的要求,在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力度的同时,不断加强行业内部安全制度建设。市局安委会、各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局属各单位及辖区各运输企业均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技术规程、岗位职责、准入标准,市场退出机制等进行了修订完善,增强了可操作性,做到了关口前移,为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奠定了基础。
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按照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对行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公路施工、养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道路、水上交通运输救援应急预案》、《防汛救灾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明确了预案实施责任主体,建立了应急救援数据库,充实了救灾物资储备,编制在册应急运输车辆200台,各类工程抢修专用机械46台,水泥 编制袋 并与气象、地质等部门建立了的信息互通机制。与此同时,为了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应急反应能力,还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应急演练,今年调集应急分队近200人次,先后组织开展了交通战备运输保障、防震减灾、反恐怖和水上搜救等4次实战演练活动。通过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开展应急实战演练,行业安全生产应急反应能力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和专业技能。各级安委会成员和安全监管人员每年进行教育培训4次;从事安全生产和应急的工作人员每年组织学习培不少于36课时;新调整和录用人员及时进行岗前培训;客运驾驶员、危险品运输驾驶员及押运员均持证上岗。基层各单位应急队伍逐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重点路段安全标志、水域航标、危货运输标志,JPS安全动态监管落实到位。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别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尚不够健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收缴落实不及时。一些单位安全应急预案责任分工不具体,操作性不强。道路施工企业因施工周期短、人员进出频繁,施工中的安全生产各环节安全落实还不到位。个别危货运输企业管理体制松散,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交通行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流动性大,查处取证困难,加之执法装备落后,给打击治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增加了打击非法营运治
理的难度;部分汽车维修企业转为汽车配件经营后,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存在以卖代修的现象。
六、2011年的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我们要继续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为重点,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强化监管,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确保全市交通行业安全稳定。
一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日常监督与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数据台账,推行分级挂牌督办制度,将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确保各类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消除,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二是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监管,进一步加大道路、水路运输安全源头监管力度,严把“三关一监督”,督促运输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行车安全管理,确保道路运输安全。强化城市公交、出租行业和危货运输企业监管,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严把准入关。逐步完善安全监管手段,扩大JPS定位系统的安装范围,在巩固客运班线和危货运输动态安全监管的基础上,逐步在汽车二级企业、城市公交领域推行安装
动态监管设施,不断提高行业安全监管水平,努力创造安全畅通的运输环境。全面落实工程项目“三同时”各项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公路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加强施工项目审批、施工、现场管理和交竣工各环节的安全监管,确保项目建设领域安全稳定。
三是全面落实各类应急预案。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装备,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切实加强恶劣天气的预测、预警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防控机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工作联系,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及时掌握恶劣天气的发展动态,做到早准备、早部署、早行动。对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适时组织演练,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将损失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四是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进入冬季以来,冰冻雨雪等恶劣气候明显能增多,为防止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各类季节性事故,确保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稳定,要结合冬季特点及时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做好应对准备。运管部门要加大源头管理;公路管理部门要备足除雪设备和防滑材料,充实应急抢险队伍,切实做好公路应急保畅工作,同时要加强公路的养护巡查,及早发现和排除公路损毁、坍塌、滑坡、落石等险情,做好修复抢通工作,保障冰雪雨雾等恶劣天气状况下道路通行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要督促施工企业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对冬季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海事管理部门要加大船员的资格审查和船舶浮桥的技术检测工作力度,对冬季水上项目及救生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不出事。
要加强安全值班、信息和事故报送制度,确保信息畅通。要坚持将宣传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不断交通安全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工地”和安全知识进机关、进站所、进工地等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对市政府人民议政网和96779运政热线投诉,市民反映的交通运输安全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整改落实。
第四篇: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汇报材料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汇报材料
2012年4月5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共八章62条,内容包括《条例》的立法目的,校车的定义,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发展公共交通,国家支持校车服务的政策,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校车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校车安全标准的制定以及校车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社会各方面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的责任,以及违反校车安全管理规定行为的投诉举报和处理机制等。有以下特点:
(一)明确了政府领导的责任。整个条例贯穿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总责的原则。要求政府:一是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二是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对确实难以达到上述两个条件的农村地区,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三是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校车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方案,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二)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一是教育部门负责受理
校车使用许可的申请,提出意见报政府批准,指导、监督学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二是公安部门负责参与审查校车使用许可、审批校车驾驶资格、校车通行安全管理及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三是交通部门负责参与校车使用许可的审批,整治校车通行路段安全隐患,设置校车停靠站点预告标识和校车停靠站点标牌,施划校车停靠站点标线。
(三)明确了校车服务提供者。一是学校可以配备校车。二是依法设立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以及根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可以提供校车服务。三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管理办法,组织依法取得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的个体经营者提供校车服务。
(四)明确了校车及驾驶人行政许可审批程序。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材料。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分别送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征求意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回复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决定批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校车标牌,并在机动车行驶证上签注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不予批准的,书
面说明理由。
机动车驾驶人申请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的材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
(五)明确了学校的校车乘车安全主体责任。一是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乘坐校车安全。由校车服务提供者提供校车服务的,学校应当与校车服务提供者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校车运行安全管理措施。二是学校应当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并定期组织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三是配备校车的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校车服务提供者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双方可以约定由学校指派随车照管人员。
(六)明确了校车安全的法律责任。对校车提供者、驾驶人等违反《条例》的行为,规定了具体的处罚标准。对政府、各部门、学校不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致使发生校车安全重大事故的,明确提出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发生校车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我市校车安全管理的现状
全市共有接送学生车辆380台,涉及学校和幼儿园110所,乘坐学生和幼儿约15700人。按《湖北省校车交通安全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37号)已办理校车专用标牌车辆45台。标准校车只有34台,其中楚捷公司31台、幼儿园自购3台。对照《条例》,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符合校车资质的车辆少。《条例》规定自公布之日(4月5日)起施行。但我市标准校车只有34台,不到接送学生车辆总数的10%。即使考虑过渡期,按省政府337号令取得校车资质的也只有45台,占接送学生车辆总数的11.8%,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是符合资质的校车驾驶人少。我市现在的34台标准校车都是大型客车,但只有——人持有大客驾驶证,只占——%。
三是校车通行线路存在安全隐患。绝大多数接送学生车辆没有固定线路和停靠站点,有的通行线路达不到客车通行标准,有的没有固定接送对象,招手即停,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三、相关工作建议
《条例》规定自施行之日起90日内(即7月5日前),原有的校车及校车驾驶人,应依照《条例》的规定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资格。为了在9月份新学年开学前,规范全市校车安全管理,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成立全市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
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和安全工作的市领导任副组长,教育、公安、交通、安监、财政、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负责具体履行校车安全管理政府领导职责范围内的日常工作。教育、公安、交通、安监局部门依职责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责任。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支持校车服务所需要的财政资金。税务部门负责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制定支持校车服务的税收优惠办法。审计部门负责会同教育部门核算校车运营成本,制定校车服务补贴办法,明确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
二是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这是《条例》倡导的学生乘车模式。建议在我市熊口模式的基础上,由交通部门将客运车辆运行线路延伸到村组,由客运公司在上下学时段统一调配车辆,加挂“学生用车”标牌接送学生,其它时段参与线路营运。并出台对接送学生的客运车辆适当补助或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明确校车运营模式。市内现有二种校车运营:一种专营模式(楚捷模式),即组建学生用车专营公司,由公司统一购买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校车,专门承担学生接送工作,不参与其他业务营运;一种学校专用模式,即学校和幼儿园自购校车接送本校学生。考虑校车运营成本和安全管理难度,建议在浩口、杨市“公司运作,政府补贴”的试点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在全市推广专营模式。
四是规范校车运行线路。建议由市校车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牵头,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校车使用规划,明确校车运行
线路。在9月份新学年开学前,由交通公路部门整治校车通行路段安全隐患,设置校车停靠站点预告标识和校车停靠站点标牌,施划校车停靠站点标线。
五是开展部门培训和社会宣传。教育、公安、交通部门要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解读《条例》,做到知晓法规规定、知晓工作流程、知晓法律责任。教育部门要组织学校开展校车交通安全教育,编写校车交通安全手册,提醒广大学生乘坐校车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公安、交通部门要深入校车运营企业,对校车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同时,要紧密结合“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条例》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规定,努力提高《条例》社会知晓率,积极倡导全社会自觉礼让校车,努力营造关爱学生、礼让校车的氛围。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国务院紧急通知
2011年五月十五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征地拆迁紧急通知原文
2011-5-18 20:46 提问者: 欣及
|浏览次数:1963次 我来帮他解答
回答共2条
2011-5-19 10:07 xiyushentu|二级
是2010年5月15日吧 国务院办公厅发电
国办发明电(2010)15号
中机发566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期,一些地区在农村征地和房屋拆迁(以下简称“征地拆迁)中,相继发生多起致人死伤事件,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批示要求做好有关工作。为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严厉打击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征地拆迁管理,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征地拆迁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征地拆迁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坚决制止乱占滥用耕地,严格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坚决纠正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征地拆迁管理,妥善处理城市发展和征地拆迁的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端正城乡建设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行为。要改进工作作风,完善工作机制,下大力气化解征地拆迁中的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严格执行农村征地程序,做好征地补偿工作
征收集体土地,必须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依法规范有序开展。征地前要及时进行公告,征求群众意见;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须妥善予以解决,不得强行实施征地。要严格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征地补偿标准。尚未按照有关规定公布实施新的征地补偿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于20lO年6月底前公布实施;已经公布实施但标准偏低的,必须尽快调整提高。要加强对征地实施过程的监管,确保征地补偿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防止出现拖欠、截留、挪用等问题。征地涉及拆迁农民住房的,必须先安置后拆迁,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户的居住问题,切实做到被征地拆迁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征地拆迁的,要带头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和补偿标准。
三、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依法依规拆迁
城镇房屋拆迁,必须严格依法规范进行,必须充分尊重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货币补偿等方面的意愿。立项前要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被拆迁人的意见,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控制拆迁规模,对于没有经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或群众意见较大的项目,一律不得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要严格控制行政强制拆迁的数量,实施行政强制拆迁要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并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程序不合法、补偿不到位、被拆迁人居住条件未得到保障以及未制定应急预案的,一律不得实施强制拆迁。
四、强化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地要立即对所有征地拆迁项目组织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清理,重点检查征地程序是否合法、拆迁行为是否规范,补偿安置是否合理、保障政革是否落实等情况,限期整改排查清理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对采取停水、停电、阻断交通等野蛮手段逼迫搬迁,以及采取“株连式拆迁”和“突击拆迁”等方式违法强制拆迁的,要严格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因暴力拆迁和征地造成人员伤亡或严重财产损失的,公安机关要加大办案力度,尽快查清事实,依法严厉惩处犯罪分子。对因工作不力引发征地拆迁恶性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以及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严厉追究刑事责任。对随意动用公安民警参与强制征地拆迁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党政领导的责任。
五、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信访评估到位、审批程序到位、政策公开到位、补偿安置到位的要求,建立健全征地拆迁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及时掌握和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矛盾积累激化。要健全征地拆迁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快建立上下贯通的信访信息系统,积极探索征地拆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防止简单粗暴压制群众,避免困征地拆迁问题引发新的上访事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深入到问题较多的地方去接访、下访,主动倾听群众诉求,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各地要加强形势分析与研判,一旦发生恶性事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稳控工作,防止事态扩大。要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的重要作用。
六、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工作责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做好征地折迁管理工作作为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自容,列入近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征地拆迁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切实加强对征地拆迁规模的总量调控,防止和纠正大拆大建。市、县人民政府对征地拆迁管理工作负总责,要明确政府分管负责人的责任,对出现群体性事件的,市、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临现场做好相关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地征地拆迁工作的指导监督,联合查处典型案例,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向国务院报告重要情况。
各省、自站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在2010年8月底前将落实本通知情况报国务院,同时抄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
国务院办公厅
二0一0年五月十五日
务院《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
2010-11-22 14:22 提问者: liuyewei58
|浏览次数:1514次
地方政府和人大签发的征地拆迁文件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道》相抵触的部分,如何才能得到纠正?是依据《通知》就能改正地方文件中这些相抵触的内容,还是由地方文件的签发者自己宣布这些与《通知》相抵触的部分无效,自动停止野蛮拆迁?《通知》发表了半年了,我们这儿的„野蛮拆迁‟,„无证拆迁‟还是依照地方政府和人大在《通知》发表以前签发的征地拆迁文件进行。国务院哪个部门在检查《通知》的执行情况?如何同这个检查部门联系,向它反映情况?谢谢!我来帮他解答
2010-11-22 14:39 满意回答
一般这种事情,不能依靠文件来执行了。
毕竟野蛮拆迁的后台的人,就是机关大楼里座的最稳得人。
老百姓很难能把他们拉下马,如果你要维护自己的权利,那么你就要做好一个特种兵。拿起所有的法律武器以及“其他武器”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搞垮他们。首先你要有足够的对方的犯罪证据,最好是录像+文字一应俱全。然后按正常的模式走程序、县法院、市法院、省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第二、法院有时候也不一定好使、因为有很大的保护伞、保护着他们,所以你还要让大伙都知道,最好是全中国人都知道,关注的多了,保护伞就没了。
野蛮拆迁、无证拆迁最有利的方式,你就是要熟读《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国务院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05号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已经2001年6月6日国务院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朱镕基
二00一年六月十三日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旧区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文物古迹。
第四条 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被拆迁人应当在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本条例所称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本条例所称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
第五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房屋拆迁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互相配合,保证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与城市房屋拆迁有关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六条 拆迁房屋的单位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
第七条 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五)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
第八条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同时,应当将房屋拆迁许可证中载明的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事项,以房屋拆迁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和拆迁人应当及时向被拆迁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第九条 拆迁人应当在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内,实施房屋拆迁。需要延长拆迁期限的,拆迁人应当在拆迁期限届满15日前,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出延期拆迁申请;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延期拆迁申请之日起10日内给予答复。第十条 拆迁人可以自行拆迁,也可以委托具有拆迁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得作为拆迁人,不得接受拆迁委托。第十一条 拆迁人委托拆迁的,应当向被委托的拆迁单位出具委托书,并订立拆迁委托合同。拆迁人应当自拆迁委托合同订立之日起15日内,将拆迁委托合同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备案。
被委托的拆迁单位不得转让拆迁业务。
第十二条 拆迁范围确定后,拆迁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下列活动:
(一)新建、扩建、改建房屋;
(二)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租赁房屋。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就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办理的书面通知应当载明暂停期限。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拆迁人需要延长暂停期限的,必须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批准,延长暂停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十三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租赁房屋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第十四条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代管的房屋需要拆迁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办理证据保全。
第十五条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第十六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拆迁人依照本条例规定已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者提供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第十七条 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十八条 拆迁中涉及军事设施、教堂、寺庙、文物古迹以及外国驻华使(领)馆房屋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尚未完成拆迁补偿安置的建设项目转让的,应当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同意,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有关权利、义务随之转移给受让人。项目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书面通知被拆迁人,并自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予以公告。
第二十条 拆迁人实施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资金应当全部用于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不得挪作他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拆迁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三章 拆迁补偿与安置
第二十二条 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
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二十三条 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除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外,被拆迁人可以选择拆迁补偿方式。第二十四条 货币补偿的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条 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计算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和所调换房屋的价格,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拆迁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
第二十六条 拆迁公益事业用房的,拆迁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给予货币补偿。
第二十七条 拆迁租赁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的,或者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的,拆迁人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产权调换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迁人应当与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订立房屋租赁合同。
第二十八条 拆迁人应当提供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房屋,用于拆迁安置。
第二十九条 拆迁产权不明确的房屋,拆迁人应当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拆迁。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迁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三十条 拆迁设有抵押权的房屋,依照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执行。第三十一条 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迁补助费。在过渡期限内,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处的,拆迁人应当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迁人提供的周转房的,拆迁人不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二条 拆迁人不得擅自延长过渡期限,周转房的使用人应当按时腾退周转房。因拆迁人的责任延长过渡期限的,对自行安排住处的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应当自逾期之月起增加临时安置补助费;对周转房的使用人,应当自逾期之月起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第三十三条 因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拆迁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四章 罚则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实施拆迁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拆迁,给予警告,并处已经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拆迁人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并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1%以上3%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拆迁人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拆迁,给予警告,可以并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3%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
(一)未按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实施房屋拆迁的;
(二)委托不具有拆迁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的;
(三)擅自延长拆迁期限的。
第三十七条 接受委托的拆迁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转让拆迁业务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合同约定的拆迁服务费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以及其他批准文件后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或者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在城市规划区外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01年11月l日起施行。1991年3月22日国务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