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贫项目申报材料
扶贫项目申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秦巴地区位于川、渝、陕、鄂、豫五省、市交界处,在行政区划上,包括今天陕西汉中、安康、商洛,湖北襄樊、十堰、荆门、随州、神农架林区,四川达州、巴中,重庆万州以及河南南阳等地市。本区有东西走向的秦岭、大巴山横亘其中,有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水流贯其间,具有地理上的完整性和自然——生态条件的一致性,而且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导致本区内部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经济发展水平颇为接近。在当今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作为接受东部经济辐射的入口和西部大开发前哨阵地的秦巴地区,受到了人们的瞩目。
剑阁县古为四川四景: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剑门关天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它的四周,东邻苍溪县,西界梓潼县、江油市,南连阆中、南部县,北接广元市中区,108国道、宝成铁路纵贯境内,嘉陵江依县东而流,交通快捷方便。全县辖57乡,人口67万。县内源出西北山麓的西部、闻溪河、店子河、白(镇)龙河纵贯全境,河流总长670公里,皆汇入嘉陵江。气候温和温润,大势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剑阁属四川省松栎林亚区,盆地北部柏林、马尾松疏林小区。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5.06。这里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较为珍稀的有牛羚、金钱豹、锦鸡、香獐、小熊猫、剑门画眉等。已探明和发现的地下矿藏30余种,其中石英砂、煤、铁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颇具开发潜力。
二、86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的扶贫开发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年)第二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年)。第三阶段: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
从2001年到2010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二)86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1986年全县生猪23.04万头,产值2740万元大牲畜产值268万元羊产值9万元小家禽产值194万元,牧业总产值3705万元;1990年全县生猪38.9万头,产值8074万元大牲畜产值621万元羊产值77万元小家禽产值697万元,比牧业总产值11114万元,1986年增长200;1993年全县生猪43.93万头,产值13390万元小家禽产值1508万元,牧业总产值18794万元,比1990年增长69.1;1994年全县生猪88.1万头,产值22377万元,小家禽产值1638万元,牧业总产值28729万元,比1990年增长158.5;2000年全县生猪68.05万头,产值20823万元小家禽产值47423万元,全年牧业总产值33230万元,比1990年增长199;2002年全县生猪64.42万头,产值21955万元小家禽产值10036万元,全年牧业总产值34919万元,比2000年增长5.1;2003年全县生猪80.04万头,产值25878万元小家禽产值10207万元,牧业总产值39674万元,比2000年增长19.4;2004年全县生猪80.44万头,产值26006万元小家禽产值11050万元,牧业总产值40470万元,比2000年增长21.8;2005年全县生猪85.64万头,产值27683万元小家禽产值12530万元,牧业总产值43431万元,比2000年增长30.7;2006年全县生猪97.05万头,产值31348万元小家禽产值13844万元,牧业总产值48544万元,比2000年增长46.1。
由上可能看出,与1986年相比,2006年全县生猪出栏头数增长了321,产值增长了1044小家禽产值增长了7036,牧业总产值增长了1210。同时建起了一批品改站大大扩大了生猪三元杂交面,从而提高了商品肉猪品质;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和应急预案,确保了畜禽生产顺利进行。
(三)主要工作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1)成立以县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领导畜牧项目发展领导小组,主抓项目的监督、考核、4验收等工作。同时,项目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搞好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2)成立群众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在项目实施区内组织村组干部、部分群众代表,成立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建立项目实施事项审议制度,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程监督、重大事项讨论、决策、参与建议等工作。
2项目物资及资金管理(1)物资投放管理实行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制、物资投放公示制、直补制,对项目实施中的种猪、三杂仔猪、土鸡、肉羊、肉牛、毛兔和草种等物资采购实行政府采购制;项目实施前后,在项目村进行项目农户实名公示,将补助资金规模、补助标准、补助环节、受益对象等内容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公示期满后,由县级相关部门在项目区当地党政、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的监督配合下进行物资直接投放到户,并登记造册,建立完整的物资投放档案。
(2)资金管理项目由县畜牧食品局具体组织实施,国家补助部分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预拨制、会签制管理。该资金由县财政局实行专人、专账管理、专户储存。项目实施后,根据工程进度,财政局将资金分阶段拨付给县畜牧食品局,根据项目取得的各类原始凭证,经过严格审核后,由股长、局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会签,方能列支。
53、技术措施(1)技术支撑、保障组织县畜牧食品局成立项目实施技术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成员由生产科教股、技术推广站和项目实施地区乡镇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具体负责项目的技术培训、指导、服务、疫病监测防制、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2)主要技术方案采用当前较先进的“DLY”杂交组合配种模式,大力推广“畜禽饲、、养管理新技术”“畜禽疫病防治技术”“良种母猪人工输精技术和毛、兔采毛技术”“仔猪早期断奶及育成技术和提高仔幼兔成活率技术”等配套技术;加强生猪疫病监测防制,防止疫病发生;严格牧业“投入品”的管理,加强“源头”控管,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种植优质饲草,降低精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结合农能项目,配套修建沼气池,搞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
(3)技术培训推广措施项目技术小组根据项目需要,按阶段分期分批地对项目区农户、技术人员、党政干部等采取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编发有关技术资料,发放到农户。县畜牧食品局为每一个项目乡镇指派局机关及项目区片区、乡镇兽医站技术人员3~4名技术人员蹲点指导,实行“定项目、定任务、定地点、定时间、定奖惩”的“五定”责任制,其工资、奖6金与技术指导成效挂钩,保证户平有一个技术明白人,并能真正掌握“无公害”优质畜产品生产成套技术。
4、疫病监测防治措施由各项目乡镇畜牧兽医站确定专人划片服务,加强项目区畜禽疫病监测防治力度。对畜禽生产要完善免疫程序,如生猪重点做好猪瘟、猪肺疫、猪丹毒苗(三联苗),口蹄疫苗,链球菌病苗等的防疫注射,广泛推广“仔猪骟割双免”技术,做好春秋两季接种“三联苗”。同时,对种猪所需注射的细小病毒病苗、伪狂犬苗等特定疫苗品种进行按时注射,毛兔重点要做好兔瘟、兔巴氏杆菌等疫苗注射,并常年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防止疫病发生,为项目顺利、圆满实施保驾护航。
5、依托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创新发展机制(1)依托龙头畜产品加工企业,在项目区内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纽带,大力发展签约农户,实行“保护价”收购,保护养殖农户的利益,实现共同发展。
(2)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项目区建立剑阁县畜牧业各种协会分会,充分发挥养殖专业协会的技术指导,产销信息、培训、企业沟通等各类服务功能,减少养殖户在市场上遇到的各种风险,有利于生产、加工、协调发展,保护农户、企业利益,促进共同7发展。
(3)进一步建立完善“扶优扶强”和“放水养鱼”的政策,从资金、税费、用地、林木等方面对发展养殖业优先扶持,着力引导民间资金通过发展规模转化为民间资本。
三、我县贫困的主要根源
(一)我县贫困现状
1、贫困规模大,程度深全县现有重点贫困村224个,占全县行政村的42.42,有贫困户53300户左右。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根据对我县农村贫困调查指数、贫困深度指数、强度指数进行的测算,我县农村贫困的程度较深。
2、区域贫困程度差异大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特别是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部分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少于487元,人均占有粮食少于239公斤,与我县城区居民相比差异较大。
3、反贫困难度大我县大部分贫困农村,具有共同特征是:自然气候恶劣,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畜饮水困难、人口素质低下、生态失调,脱贫的压力和难度很大。
4、返贫问题突出据调查,我县因98年洪灾,县城搬迁,升钟水库建起后淹没78个乡镇大片良田和沃土,以及天气十年九旱,造成农村因灾返贫、因病返贫、因淹返贫、市场风险返贫、天然林禁伐等是返贫率高的主要原因。如升钟水库自1980年建成后,水位逐年升高,淹没七乡镇的27个村。因蓄洪排涝等水利措施形成的季节性、时段性淹没区,冲刷浸蚀的土地范围更大。沿河两岸良田沃土、经济林木被淹,剩余的耕地大多是高山瘠薄的页岩土质,能够灌溉的土地面积小,生产成本高、产出低,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仍是传统农作物生产为主,群众生活形成“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致富难”等“五难”问题。
(二)我县致贫因素分析导我县农村贫困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结合我县农村贫困现状,分析我县农村贫困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条件因素我县农村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极差的山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化,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农民靠天吃饭,农民生存和生产条件很差。自然环境的恶劣,对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2、人口素质因素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低下的人口素质不仅导致现实经济发展的落后,还将持续不断地创造新的贫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素质差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素质低,求稳苟安,缺乏进取精神;自卑志短,9“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科技文化素质低。三是身体素质差,由于卫生条件差,经济水平低,长期营养不良,缺医少药造成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差。因此高新养殖技术推广相当困难,而要真正实现产业化、生态化,必须有特定技术作为支持,然而,我县这些方面的技术相对达不到标准,特别是青年农民劳务输出比重大,现有农民技术水平偏低,接受能力差,相关技术推广周期长,科技成果转化难,都是当前普遍的技术缺憾,导致剑阁县产业要实现有较大提升,碰到了技术瓶颈。
3、资金短缺因素资金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本和投资的缺乏是构成贫困的重要因素。目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形成与供给困难。首先,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财政信贷有限,并且使用分散,生产性投资很少。其次,贫困地区资金的自身积累速度缓慢,规模有限。我县大多贫困乡镇基本上是财政赤字大户。再次,贫困地区引进外部资金包括国外和区外的能力低。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导致投资收益率低;由于受资本趋利性影响,这些地区在争取外部资金方面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不仅得不到外部资金的补充,而且造成资金外流,这对资金本来不足的贫困地区更是雪上加霜。投资严重不足、机制不健全成为制约的我县又一主要原因。尽管从80年代初以来,我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比例一直偏低,与产业化发展有较大投入相比还远远不够。我县资金缺口太大,捉襟见肘,致使有些10建设举步维艰。
四、发展方向我县是农业大县,在县委、县府制定的“南梨北桃全县桑、南禽”跨世纪的宏伟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后,我县全北牛(羊)全县猪(兔)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明显加大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加工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把我县农村建成“生态小康村”,把农户建设“小康户”。
我县畜牧的目标是用三至五年时间,努力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和条件,以县内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汇丰食品公司)和科技服务网络为依托,以标准化生产为前提,努力培植一批专业养殖户、养殖大户、专业村组、专业场站、规范畜禽品改良站,新建一批专业市场,培植专业合作组织,在基地内推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同时加强乡镇基层畜牧兽医站建设,新技术推广站建设,畜禽疫病监测防治站建设。到2022年末,争取把我县建设超标准化畜产品基地,全县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其中依靠畜牧业增收实现1300元,进而确保我县人民尽快脱贫致富。
五、急需国家扶持的项目我县畜牧产业要想迈上一个较大台阶,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我县各地畜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
1、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11项目规划以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生猪生产和小家禽生产为主,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度发展肉羊养殖户,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大户、专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基地等多种形式。
生猪生产上,主要引进良种LY、YL二杂良种母猪和二杂仔猪,以冷配为主,自然交配为辅,大力推行“DLY”生猪三元杂交生产,以提升猪肉品质。
小家禽生产上,主要推广饲养剑门土鸡肉鸡、天府肉鹅、花边鸭等优质肉禽。肉羊生产上,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引进南江黄羊种羊和波尔山羊,大力推行用南江黄羊或波尔山羊冻精改良配种本地山羊,发展优质肉羊生产。
2、加强和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配套设备设施,加强各种高新养殖技术、圈舍改造技术、优质牧草种植技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准确把握市场信息技术等培训推广工作,扶贫先扶智,让养殖农民从根本上富起来。
3、建立健全畜禽品种改良体系建设在全县57个乡镇建立健全生猪、役用牛、肉牛、奶牛、山羊等品改站。
4、畜禽疫病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完善片区兽医站和5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加大畜禽疫病监测防治力度,杜绝疫病发生。126、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在57个乡镇的场镇人口集居地,新建和完善畜禽交易市场,以保证畜产品流通渠道畅通。
六、项目建设规划
第二篇:2020年国家扶贫项目申报书模板
2020年国家扶贫项目申报书模板
扶贫开发项目申报书
一.项目申报理由
1.项目背景
中共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
2.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尽快争取加速脱贫致富的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发展旅游是我村的优点:新四——民俗文化村,群山环抱,山高林立,古树、古桥、古民居一应俱全。在明清朝代,曾拥有“客家围龙屋和四角楼等。赫赫声名的东江之王“千年古榕树”和中国国树之一的“古银杏夫妻树”就落在我村。牙沙嶂村革命红色老苏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更是年轻一代了解历史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又是旅游休闲和”夏令营“的好去处。可以说新四是集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佳境,完全能够满足人们观光、休闲、科考旅游的需要。
置身于新四村西面一个小山之中的600多年古墓——牛阿公墓,是一个可以满足人们研究“奇穴”风水的古坟墓,村中的“三宝山”远远看去栩栩如生。咸丰八年建的华光庙长年香火不断。长达8公里的古石阶路便于行旅与农人憩息和品味古人的艰辛。窥探当今人的之轮回的寻幽探秘之所,新四可以填补我县考古探秘旅游的空白。也可丰富我县旅游区(点)单薄局面。可以肯定地说,新四是一块极具开发前景的旅游胜地。
二.项目区选择的原则和规划区的基本情况
1).原则
最适宜发展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和休闲
1.交通情况
新四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县四黄公路干线通过村落西侧,每天都有营运班车直达我村。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均已开通,农村电网改造也已完成。
2).规划区基本情况
1.基本乡情
新四村位于四都镇的东北部,交通便利,平均海拔400公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历来以盛产柿子和油茶而久负盛名。是全国苏区村。全村辖XXX个村民小组,XXX户3200多人,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近几年来,村利用生态家园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机遇,力争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柿子和油采茶种植,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XX元。户户用上了优质低价电,村主要道路安装上了路灯。电视普及率XX%,通讯普及率XX%。,三改入户率达到XX%。基本实现了大小村庄通公路,正在朝着产业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目标迈进!
2.经济概况
总面积632.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000亩,人均土地面积0.97亩,是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全村经济以劳务经商经济为主,2008年全村经济总量为XXX万。
我村集体经济从来就没有收入,是典型的穷村。多年来,村两委一班人都是靠镇政府支持,经济十分落后。劳务经商是我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年近2000多人在外出劳务经商,2008年我村劳务经商的总纯收入XXX万元
3.产业发展;目前无其他产业发展。
三.项目目标
1.总目标:通过这个项目的发展带动。生产总值达到人均收入2XX元
2.具体目标
1.年产值:XX.X万元
2.纯收入XXX万元
3.项目建设带动:可以带动XXX户,户增加收入1352
四.项目规划编制依据和规划过程
1.依据
广东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扶贫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03〕1号);、《广东省旅游扶贫专项管理办法》粤财处〔2003〕33号)
2.条件
1)申请项目所在地属于贫困地区
2)符合广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旅游资料有特色,开发条件好,预期扶贫效益显著,对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拉动农村经济能起到促进作用。
2.规划过程
项目在村委员会的带头下和农户自愿形成项目规划
五.项目内容和规模
1.项目内容:朱氏客家围龙屋,古银杏夫妻树,古墓——牛阿公墓,朱万户的跑马场,朱万户爱妻小花,千年古榕树,牙沙嶂村革命红色老苏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8公里的古石阶路,华光庙,朱子文化书院。
2.规模:以朱氏客家围龙屋为中心,东至牙沙嶂村,南至铺南下村,西至半田下柏村,北至梅树下村。
六.项目技术标准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七.项目慨算和项目资金来源
国家扶贫资金2XXX万元
八.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资金到位,马上开工。
九.项目实施和管理安排
突出重点,相对集中,1).项目组织实施原则
2).管理
1.项目管理实施
加强领导,强化项目实施,成立领导小组
2.资金管理
专款专用。
3.建立责任制
真正见效益。
十.项目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户平均增加收入1XX元
十一.环境影响和风险分析
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十二.结论和建议
旅游开发,势在必行,增加收入,拉动农村经济。
此致
龙川县旅游局
河源市旅游局
农村扶贫项目申报书
村委会:
我家住
组(自然村),家庭人口
人,其中,有劳动能力
人,老年人
人,残疾人
(残疾鉴定为
级)人,重病
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
元。具体情况如下表:
家庭基本情况表
申请扶贫项目表
申
请
人:
申请日期:
****年**月**日
第三篇:国家扶贫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扶贫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日期:2011-09-27 12:02:01.0浏览次数:213 次
一、扶贫资金项目安排的基本原则
(一)财政扶贫发展资金分配使用,按照“规范、有序、安全、有效”使用的原则,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纲,改平均分配为谁积极就支持谁和市场导向效益优先,改分散使用为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改投向分散为突出产业化扶贫重点,通过市场导向规划先行,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做大做强产业。
(二)以工代赈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分配使用,在按省发改委、省民委原既定管理渠道申报、立项、审批、实施的同时,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使用,形成合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三)社会帮扶资金(含对口城市财政扶贫资金和有关部门的帮扶资金)管理使用,按照“统筹规划、自主选择、集中使用、提高效率”的原则,社会捐赠资金依据捐赠者意愿和方式使用。
二、扶贫资金项目的基本分类及安排方式
(一)以工代赈资金(发改局)以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为主,旨在改善项目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民宗局)主要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类项目;
(三)社会帮扶资金(对口帮扶城市、县市及单位)项目安排在所对口的乡镇、村及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类项目。
(四)财政扶贫发展资金项目主要分类及安排方式如下:
1、整乡推进扶贫项目。选择区域、县、乡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实行整乡推进,梯次培育不同层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主要有三种方式。⑴产业化扶贫项目。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县,省级蔬菜、油茶、果(药、竹)产业扶贫规划范围的县。⑵40个省、地、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的特色经济整乡推进扶贫项目以发展地方性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分别在40个县所辖乡镇通过“竞争入围”产生项目区。
⑶9个革命老区县643个“两个确保”贫困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
2、贫困地区干部和农村劳动力能力建设培训项目。主要用于贫困地区“两后生”为主的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满足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从事扶贫开发工作的干部能力建设培训。
3、扶贫贷款贴息项目。包括产业化扶贫项目、扶贫龙头企业贷款项目和小额扶贫到户贷款项目、妇女创业就业贷款项目。
三、扶贫项目资金申报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一)规划先行、择优立项。按照“纲要—>规划—>项目申报—>下达立项计划—>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下达项目资金计划—>组织实施”的工作思路。未列入规划和项目库的扶贫项目,一般不安排扶贫资金。
(二)逐级申报、分级管理。坚持扶贫项目到村到户的原则,明确扶贫项目申报流程为:
1、产业化扶贫项目和国家及省级扶贫试点项目。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涉及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油茶、果(药、竹)的扶贫项目以及国家和省确定的扶贫试点项目,均由项目实施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立项申请,经县扶贫部门及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通过,报市(州、地)扶贫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后,择优推荐上报省扶贫办。省扶贫办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评审、竞争入围,完成立项审批。
2、乡镇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扶贫项目。省、地、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规划建设的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扶贫项目及其它扶贫项目,由项目实施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项目立项申请,经县扶贫部门及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报市(州、地)扶贫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立项审批,同时报省扶贫办备案确认。
3、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其中,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贫困地区农村新增劳动力开展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培训,初级技工(含专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及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大中专院校,均由县申报,经州报省审批;产业化技能培训项目,主要围绕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油茶、果药竹等产业化扶贫项目和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的农户(单位),由县申报,经州审批后,报省扶贫办备案;
4、信贷扶贫项目。包括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项目贷款贴息。小额信贷贴息资金主要集中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定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及非重点县的贫困村农户,围绕草地生态畜牧、蔬菜、油茶、果药竹等产业化扶贫项目发展
生产。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由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达的全省规模计划,向各市(州、地)下达指导性计划。各县(市、区、特区)扶贫部门按规定程序逐级推报贴息项目,经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共同审查同意后,逐级下达和拨付资金到县财政,再由财政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5、社会帮扶项目。由项目所在地乡镇党委政府提出项目申请,经县扶贫部门及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通过,报市(州、地)扶贫办汇总综合平衡,并与对口帮扶城市共同研究审批后,报省扶贫办备案。
——责任编辑:
第四篇:陕西省2014年产业化扶贫项目申报书
附件
3陕西省2014年产业化扶贫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单位(章):
项目主管部门:××县(市、区)扶贫办(章)
财政部门:××县(市、区)财政局(章)
项目申报日期:2013年月日
××××项目申报书(提纲)
一、项目背景及建设有利条件
阐明项目建设的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基础以及项目建设的各种有利因素。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明确项目建设覆盖的乡村及贫困人口情况(户数和人数)。并简要介绍项目区内乡村发展现状。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介绍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等。
四、对低收入农户的扶持情况
阐明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的情况,对贫困户的扶持方式等内容。
五、资金筹措方案及财政扶贫资金用途
阐明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及资金筹措方案,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用途,明确具体支持环节和补助标准。
六、项目经济效益和扶贫效果分析
对项目建设预期经济效益和扶贫效果进行分析。附表:3-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3-2.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表
3-3.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表
3-4.贫困户参股情况表
第五篇:2015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及创业扶贫项目申报指南
2015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及创业扶贫项目申报指南
各区县科委(科技局):
根据工作安排,本次启动2015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及创业扶贫专项计划项目申报,请按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有关管理办法要求做好组织申报工作,填写项目立项申请书。现将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2015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及创业扶贫专项计划重点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农业“星创天地”建设和科技扶贫技术示范三类项目:
(一)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面向区域重点效益产业,依托各类农业科技园区以及示范基地,通过人才、项目、技术、成果等科技资源的集中投入,整体打造,引导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入园创业兴业,带动园区(基地)及其特色产业发展,形成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展示窗口和创新服务的新机制。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建设。重点支持科技特派员(团队)就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开展以技术孵化和产品开发为主的创业活动,提升农业产业链科技含量。
2、创业核心展示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新建1个以上的核心集中展示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加工物流新技术等的集成应用与示范,引导园区(基地)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星创天地”建设
重点支持建设围绕现代农业、农业新兴产业及农村服务业等,利用平台建设、政策扶持、创业辅导、公共服务、宣传推介等多种手段,能够为中小型农业企业、农村能人、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村官等提供农业创意、规划设计、农业工程、检测检验、市场营销等低成本,便利化,信息全的一站式服务的农业“星创天地”,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科技扶贫技术示范项目
重点支持优质农作物、中药材、畜禽生产新品种引进与示范,优势特色产业现代新技术(如营养诊断、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滴灌、养殖环境安全、健康养殖新技术等)的集成推广应用以及新肥、新药、新种子、新农机示范推广应用。
二、资助强度
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类项目(包含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和核心示范基地内容),为重点项目,支持额度为60万元,原则上要求自筹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农业“星创天地”建设类项目为重点项目,支持额度为60万元,采取前期引导与后补助相结合的支持方式。原则上要求自筹经费比例不低于1:1。
科技扶贫技术示范类项目为一般项目,支持额度为30万元。
三、申报数量
本次申报由各区县科委组织申报,每个区县申报项目总数(含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类项目、农业“星创天地”建设类项目与科技扶贫技术示范类项目)不超过3项。
四、申报方式
本次申报统一实行网上申报,未在项目申报系统中注册的项目申报人及参研人员需在“重庆市科技人才库”中进行注册并完善相关信息后,方可进行网上项目申报;已在项目申报系统中注册的项目申报人及参研人员需在“重庆市科技人才库”中完善相关信息后,方可进行网上项目申报。所有项目申报人在完成网上申报后,需同时向市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提交纸质申请书、相关附件材料一份。
五、申报条件
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是重庆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为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充足匹配经费的能力;
(二)申报的科技项目应符合本指南的要求,并在重庆市内实施;
(三)项目负责人具有与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积累,在本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技术优势;
(四)项目负责人具有良好的信誉以及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五)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无逾期未结题的市级科技项目;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主持在研的市级科技项目不超过1项(含1项)、参加在研的市级科技项目不超过2项(含2项)。
申报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及创业扶贫项目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类项目应当包括创业链和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两项内容,但可以其中一项内容为重点:
1、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建设要求:
(1)创业链建设应依托具有一定实力的创新主体,如涉农科技型企业、农村新型经营组织,或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成的产业技术联合体。
(2)科技特派员参与程度高、带动农户能力强,已集聚一定数量的科技特派员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开展创业服务,带动较多农户进入产业链,与农户实现共赢。
(3)产业发展基础好,区域特色明显,有一定的产业化经营基础,产业链比较完整,具有培育发展潜力。
(4)针对产业链上存在的关键问题所研发的主营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
(5)建设规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预期成效显著,组织保障有力。
2、核心示范基地建设要求:
每个创业示范基地应当支持新建1个以上的核心示范基地:
(1)有能够孵化和培育科技特派员创业实体的创业园区等。
(2)有满足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加工物流新技术等的集成应用与示范的核心集中展示片。
(3)有健全的管理体系,管理机构完善,建立了规范的资金、人才等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引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的运行机制,有较高素质的服务和管理队伍,运作高效。
(4)能集成推广10项以上新技术,核心基地的单位面积产值提高50%以上,直接带动1000人以上增收。
(二)农业“星创天地”建设要求
1、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建设农业“星创天地”应具有良好的产业背景和科技着力空间。
2、具有明确的实施主体。要依托农业科技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服务组织,以及相关事业单位等独立法人机构。
3、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能提供良好的科研创新示范平台、创意创业工作空间、信息交流共享体系、社交和政策金融保障体系。
4、具有良好的专家团队聚集能力。要有协同创新良好的10名以上、覆盖全产业链、包含创新创业科技指导与经济发展效应评估的科技特派员团队。
5、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保障机制和条件。要利用技术参股、利益分红、股权转让等方式,与农业创业者结成“利益共同体”。
(三)科技扶贫技术示范类项目申报面向全市18个贫困区县和万盛经济开发区的南桐镇。属于市重点扶贫片区或市科委对口扶贫区县申报的,优先给予支持。
(四)项目立项依据充足,实施方案合理可行,经费预算合理。
六、申报时限
2015年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及创业扶贫项目应于 6月8日下午15时起开始受理网上申报,申报截止时间为6月19日下午17时。
为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以便我委尽快组织专家评审,请各单位注意申报时限要求,按时申报。我委将于6月19日下午17时关闭网上申报系统,各单位申报项目清单和纸质申报材料请于6月19日下午17时前送市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逾期不报送纸质材料的作为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处理,不进入项目管理流程。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不受理网上未申报项目的纸质材料。
七、注意事项
(一)本批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类项目、农业“星创天地”类项目、科技扶贫技术示范类项目,请填写重庆市集成示范计划项目申报书。网上提交前请务必进行预览,一旦提交至市科委,将不予修改、退回。
(二)各申报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应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好申报质量关。严禁各单位将项目申报控制数简单分解,直接指定有关人员申报、限制其它科技人员申报项目。市科委将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重复申报或不符合要求的不进入项目管理流程、不予补报,并予通报。
(三)各申报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网上申报工作,并妥善管理申报帐号。
(四)申请书必须从申报系统在线打印,只有带数字指纹的申请书纸质件有效。
(五)其它计划项目的申报由市科委另行通知。
(六)对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过程中的违规违纪或不当行为,请直接向市科委纪检监察部门举报。
八、咨询电话
市科技项目中心:周琦凯 雷阳星 67512626 67512869(传真)
市科委农村处: 奚 欢 67611513 李娟 67515681
驻市科委监察室:赵小平67513692
网络技术支持: 文稷培 675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