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11:2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

第一篇: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

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 座 谈 会 典 型 县 材 料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为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水利保障

(吉林省通榆县水利局

2010年8月3日)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幅员面积849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6个国营畜牧林场,耕地300万亩。全县总人口为36.2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83万人。通榆县多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左右,近14年来平均降水在200毫米左右,且降水量集中在7、8、9月份,为全年的80%多,年蒸发量在1870毫米左右。干旱是主要气候特征,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38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0.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1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0%。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干旱使得流经通榆县的两条季节性河流几乎全年断流,三座大中型水库中的两座已经6年干涸运行,另外一个也接近死库容。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通榆人民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引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经过十几年艰苦不懈努力,走出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一条新路。

一、节水灌溉的发展历程

面对十年十旱的现实,从1995年起,通榆县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开始走打井灌溉发展之路。1996年,我县被列入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从此节水灌溉 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第一阶段,发展井旁经济模式,即在每一眼井周围,种植1~2公顷经济作物。1995年培育了两个全程灌溉的“井旁经济模式”的典型户,并在全县宣传推广这一模式,号召农民打井用井。县政府出台打井补贴(打一眼小井补贴200元,大井补贴3000元)和利用信贷、农发资金为农民打井的政策,全县掀起了打井热潮,1996年,仅东部4个乡镇打井就超过3000眼。第二阶段,发展管道输水灌溉。1997年的严重干旱,该地区部分浅井和小口径井出现水量不足或成为枯井,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开始利用塑料管、小白龙代替田间土坝渠道输水的节水技术,尝试地埋软管、地埋硬管节水灌溉模式,通过管道输水,减少蒸发、渗漏等损失,节约水资源,扩大单井控制面积。地面小白龙灌溉方式因工程投资少、使用灵活、便于管理等优势得以大面积推广。第三阶段,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从1997年开始,我县先后赴江苏、新疆等地考察学习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针对通榆实际引进了5个类型的节水设备进行了试验示范。从1998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借助国家水利资金支持,建设了双鸿、新兴等5个总面积为13万亩的大型节水灌溉示范园区,购臵安装大型喷灌设备500多套。当年示范区作物增产30%,广大农民享受到了节水新技术带来的丰收喜悦。农民投资购买地面喷灌设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又一次掀起了打井和配套节水设备的热潮,并且长久不衰。第四阶段,发展大田膜下滴灌。从2006年起,我们又引进膜下滴灌技术在全县布点试验、示范,2010年采取多地布点示范的方式,发展膜下滴灌面积1.5万亩,分布在9个乡镇,11个村,目前作物生长表现十分显著。大田膜下滴灌正逐渐被老百姓认识并开始接受。

二、节水灌溉的成果和基本经验

(一)取得的成果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县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全面普及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截止目前,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88亿元,全县抗旱井总数达到3万多眼,节水灌溉设备达到1.5万台套,1万亩以上的节水灌溉示范区14处,各种类型的水泵和输水管带普及千家万户,每年配合农田灌溉采用地膜覆盖等保水节水措施的农田都在20万亩以上。全县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5万亩,其中:小白龙低压输水管道灌溉面积26.95万亩、喷灌面积46.55万亩、膜下滴灌面积1.5万亩。基本农田具备全程化水利灌溉条件的乡镇场6个,行政村28个,常年全程使用节水设备农户达到1.25万户。节水灌溉工程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一是提高了抗旱的能力。从1996年后,水源工程及节水灌溉工程发挥了效益,每年有效杜绝农业经济损失2.8亿元。尤其是2009年我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伏旱,高温无雨天连续达到40多天,各类农作物减产40万吨左右,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整个年景在三成半左右。面对严重旱情,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群众开动所有水利设施展开抗旱自救,把抗旱工作当作全县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确立了“保口粮田、保高效经济作物、保订单作物”三个重点,新增打抗旱水源井2700眼,全县75万亩水浇地实现了保丰收,凸显了优势。二是优化了种植结构。随着水源工 程建设及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大力发展适应高效农业,推广抗旱节水作物和技术,重点突出了杂交葵花、棉花、花生、芝麻、辣椒等节水耐旱高效经济作物,到2009年种植面积已达到23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6.7%。三是节约了水资源。节水灌溉使水的利用率普遍提高20%以上,每年可节水0.84亿立方米,既扩大了农业灌溉面积,又为工业发展和安全饮水提供了保障。四是增加了农户经济收入。经实测,喷(微)灌一般比常规漫灌增产20%至30%,采用膜下滴灌可达40%,作物品质等级可增加1到2等。有灌溉条件的农田公顷均纯收入超过万元,高的超过2.5万元。五是促进生产方式转变。采用喷灌、微灌,特别是膜下滴灌先进灌溉技术,对传统、粗放的灌溉方式进行改革,既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又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并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施药,从而推进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的变革。

(二)基本经验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推广开始就采取了超常规的政策措施。行政手段上,要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支部书记、村长要当“打井书记”、“打井乡镇村长”和“节水书记”、“节水乡镇村长”,将打井、发展节水灌溉作为农村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和一票否决项目。经济手段上,每年将农业信贷资金的20%,财政支农周转金的30%,农发项目资金的50%投入到水利建设中,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连续四年每年拿出100万元补贴农民打井,购买喷灌设备。

2、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一是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1999年编制了以节水灌溉为主要内容的百万亩稳产高效基本农田规 划,从通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出发,细化到了具体的地块的大小形状和适宜种植的田间作物,规划期15年,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严格按规划进行。二是正确把握节水灌溉从示范推广到普及的每个环节。对节水灌溉普及推广不操之过急,采取了由户到屯、由点到面逐步延伸的策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3、国家产业政策强力支持。通榆是国定贫困县,财政困难,群众贫穷,没有国家支持去搞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技术推广是不可想象的。十几年来国家、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累计投入的2.88亿元资金中,国家投入占到70%以上。

4、转变群众思想认识。采取典型引路、事例教育、政策倾斜等办法,力促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一是在节水示范区内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通过高产栽培获得高效益,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节水技术。二是广泛宣传盲目打井和传统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的例子,教育群众树立危机意识和节水观念。三是实行优惠政策向节水技术倾斜的措施。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执行“四优先”原则:即实行节水灌溉地区优先、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优先、高效示范园区优先、群众投资水利建设积极性高、自筹资金有保障的优先。“四优先”中,节水灌溉放在第一位,让群众认识政府发展节水的决心。

5、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在节水灌溉方式上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前几年我们大力推广适合我县地形条件的喷灌工艺,在节水、增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逐渐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从2006年起,我们又引进膜下滴灌技术进行试验、推广,今年已发展膜下滴灌面积1.5万亩,群众积极性越来越高,计划明年达到5万 亩,“十二五”期间发展到30万亩。在项目区的选定上,选择当地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节水意识强的村屯,并采取召开村民大会,逐户走访等形式将项目建设内容和相关要求向群众公布,让群众充分知情。按照“两集中、一倾斜”(向高效作物示范区集中,向农业科技带头人集中,向对水利建设有积极性自筹资金有保证的农户倾斜)的原则,将工作细化,并将具体工作量化细化到了农户,农户在符合上述条件前提下通过自愿报名、村级“两委”班子研究、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方式,最后确定受益区域和受益农户。项目下达后,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通过招标选定技术力量雄厚,信誉度高的企业施工单位,在设备购臵上采取公开招标或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购买质优价廉的机械设备,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6、规范工程建设,强化民主监督。工程开工以后,我们均召开由项目区乡镇主管领导,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的项目建设专题会议,从工程建设顺序、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建设标准三方面向群众作出承诺,并将承诺打印成宣传单下发到受益村屯,让村领导和群众从水源井的进尺、造价、出水量的保证及配件输水管带长度、喷灌设备价格以及农户应配合和提供条件等全面了解,掌握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配合的义务,在群众知道的明明白白后,便主动参与监督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规范了施工单位的行为,杜绝不合格工程的产生。使群众心情愉快,消除了顾虑和疑团,积极配合工作,使得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实施。

7、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在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上实行了“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的管理机制,明晰井的所有权,以及户有户管、联建联管、村有村管、统种统灌分管等多种管理形式,保证水源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切实发挥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农民投工投劳、筹资为主的农田水利发展机制亟待改变。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大多以生产合作为基础,农民种粮与兴修水利利益一致,积极性高;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农民对兴修集体所属的农田水利积极性不高。2004年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农民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制度,农民每年投工投劳修水利数量锐减。由于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困难,农民收入低,而按照现行政策,多是以农民投工投劳、筹资为主,财政为辅的项目建设模式,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2、配套不完善,运行困难。由于行业管理原因,绝大部分农田抗旱井均没有上电,灌溉依靠柴油机,而柴油价格日益上涨,农民承担不起,存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现象,制约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推广和普及,对农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3、缺乏监管机制,群众节水意识不强。由于农民打井不需审批,随意性强,没有统一规划,造成部分地区井群过密,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出现井不出水现象,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监管,存在混层取水现象,造成地下水污染。另外由于对农民取水用水不收取任何费用,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

四、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以节水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化建设投资,确 立“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高效、节水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农田水利特别是节水灌溉设施是农业和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弱质产业,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也应确立以“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建议国家承担的投资项目应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主,多建设规模化的示范区,带动群众自筹建设高效、节水农业园区的积极性,整体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2、统一规划,大幅度增加投入,全面发展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工程门类多、数量大。目前,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规模小,部门多,标准不一,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计划和综合考虑。建议由水利部牵头,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做好各地农田水利发展规划,多规划高效、节水灌溉,统一审批,明确责任。

3、对农田水利所需节水机具、施工机具及材料、用水、用油等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农业节水主要是社会效益,其所需的设施、材料及节水机具,国家财政应予以补贴;在农业用水成本高、农民负担不起的地方,国家财政应予以补贴;购臵农田水利施工机具,应仿照农业机械财政补贴政策,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

4、加大蓄水工程建设投资力度,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建议国家对像通榆这样的水资源贫乏地区多投资建设拦蓄水工程,使有限的地表水得以滞留充分利用,补充地下水资源。投资建设引水工程,提引其他流域地表水,为通榆工农业发展增加水源,同时补充地下水。

5、建议国家对节水立法,依法管理水资源,控制水资源的浪 费,以进一步增强群众节水意识。建议国家投资对水资源贫乏地区建设地下水监控设施,对所有地下水源井进行监控,对农业生产实行定额、定量供水,对超出定额部分收取水费,所收费用用于奖励采用先进节水技术的节水示范户,强制实施节约用水。

6、国家出台政策,强化对地下水资源开采的管理。首先对农民打井实行审批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保护地下水资源。同时对打井钻机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实行资质考核,持证上岗。

以上是我县在农业节水灌溉方面做的一些具体工作和一点想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通榆旱作农业的发展而言,工作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县市相比差距很大,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不断推动节水灌溉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

第二篇: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1997年5月26日国家计委、水利部计农经[1997]93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中央关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节

水灌溉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为配合300个节水灌溉重点县的建设,探索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方向,决定在全国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高标准高效益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为加强项目的管理,特制定《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条 示范项目的建设应根据当地气候、水土条件,以及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以提高粮棉等主

要农产品产量和产出效益为目的,因地制宜地选择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为今后高效节水灌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探索经验,引导和推动全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第三条 示范项目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各省(区、市)计委和水利厅(局)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建设重点

第三条 示范项目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各省(区、市)计委和水利厅(局)

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

第四条 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确定的原则是:(1)项目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相对不足;(2)地方各级

领导对节水工作重视,节水灌溉推广有一定的基础,群众积极性较高;(3)地方配套资金落实,自筹能力较强;(4)项目区灌溉水源有保证,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农业生产条件和种植作物结

构在当地具有代表性;(5)示范项目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第五条 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建设,是配合完成“九五”期间增加800~1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任务的一项具体措施,因此,项目的建设应以增产粮棉,增加产出效益为主要目的来确定项目区和建设重点。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

第六条示范项目的申报和审批的具体程序为:由省(区、市)计委和省(区、市)水利(水电)厅(局)

联合向国家计委和水利部报送本省(区、市)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的实施方案应包含设备购置计划等方面的内容(见附件1),项目的实施方案由水利部商国家计委审批,项目单位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施工。

第四章 资金筹措、使用和管理

第七条 示范项目所需建设资金应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支持为辅。地方各级政府应多方筹集资金支持示

范项目的建设。地方资金与中央补助资金的比例不小于2∶1。

第八条 国家投入示范项目的建设资金,由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在中央水利基建投资(水利专项)中安排;

地方配套资金由省(市、自治区)在地方基建投资计划中落实,要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第九条 国家投资部分主要用于购置经国家计委和水利部批复同意的各种节水灌溉设备、材料和观测仪

器,不得用于非生产性建设。其它类投资(包括生产性管理设施)由地方负责,并积极引导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投劳。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十条 为确保示范项目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示范项目的建设要区别于一般的节水灌溉工程,按照高起

点、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效益和示范作用大的原则进行安排。

第十一条 示范项目建设要求

(一)技术要求

(1)示范项目所选用的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应属国内先进水平,能够起到示范样板作用,以指导和带动周围地区节水灌溉的发展。

(2)示范项目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要按水利部制订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

(二)管理要求

(1)示范项目建成后,要制订有关的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认真执行。

(2)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培训专业人员上岗,责任落实到人。

(3)要开展气象、土壤、栽培、灌水、产量、投入、效益等基础数据资料的观测、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提高,使示范项目的建设切实起到示范、指导和带动作用,各示范区要注意收集、积累示范项目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图片、录像片等资料,搞好宣传和展示等项工作。

第六章 项目考核和验收

第十二条 省(市、自治区)计委和水利厅(局)对本省示范项目的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落实示范项

目省内各项配套资金,加强对示范项目建设的管理和协调,负责编写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工作总结上报国家计委和水利部。

第十三条 要认真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将地方配套资金下达文件,技术方案,工程进度,领导机构,项目

承担单位及负责人,灌区机制改进情况、工程效益分析等材料按附件要求于12月底之前报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项目考核评分作为安排下一投资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 示范项目建成后,由省计委会同省水利厅(局)按有关规定负责初步验收。初验合格后,由省计

委和省水利厅上报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对示范项目进行最终验收。

第七章 建后管护

第十五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以保证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第十六条 项目完工后新增加的灌溉面积,要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措施。为探索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节水增效灌溉的发展方向,推广和引导全社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决定在全国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为加强项目的管理,特制定《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条 示范项目的建设应根据当地气候、水土条件,以及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以提高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和效益为目的,因地制宜地选择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为今后高效节水灌溉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探索经验,引导和推动全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

第三条 示范项目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各省(区、市)计委和水利厅(局)要密切配合,落实配套资金,切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建设重点

第四条 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确定的原则是:(1)项目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相对不足;(2)地方各级领导对节水工作重视,节水灌溉

推广有一定的基础,群众积极性较高;(3)地方配套资金落实,自筹能力较强;(4)项目区灌溉水源有保证,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农业生产条件和作物种植结构在当地具有代表性;(5)示范项目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第五条 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的建设,是提高粮棉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项目应以增产粮棉,提高效益为主要目的来确定项目区和建设重点。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

第六条 示范项目的申报和审批的具体程序为:由省(区、市)计委和省(区、市)水利(水电)厅(局)联合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报送本省(区、市)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的实施方案应包含设备购置计划等方面的内容(见“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要点”附后),项目的实施方案由水利部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批,项目单位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实施。

第四章 资金筹措、使用和管理

第七条 示范项目所需建设资金应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支持为辅。地方各级政府应多方筹集资金支持示范项目的建设。地方资金与中央补助资金的比例不小于2:1。

第八条 国家投入示范项目的建设资金,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在中央水利基建投资中安排;地方配套资金由省(区、市)在地方基建投资计划中落实,要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凡具备条件的都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

监理制和招标投标制。

第九条 国家投资部分主要用于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批复同意的节水灌溉设备购置,不得用于非生产性建设。其它类投资(包括生产性管理设施等)由地方负责,并积极引导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投劳。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十条 为确保示范项目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示范项目的建设要区别于一般的节水灌溉工程,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效益和示范作用大的原则进行安排。

第十一条 示范项目建设要求

(一)技术要求

(1)示范项目所选用的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应属国内先进水平,能够起到示范样板作用,以指导和带动周围地区节水灌溉的发展。

(2)示范项目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执行管理要按国家或水利部制订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

(3)示范项目要结合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提高效益。

(二)管理要求

(1)示范项目建成后,要制订有关的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2)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加强对上岗人员的培训,责任落实到人。

(3)要结合生产开展必要的气象、土壤、栽培、灌水、产量、投入、效益、节水技术和设备的适应性等基础数据资料的观测、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提高,使示范项目的建设切实起到示范、指导和带动作用,各示范区要注意收集、积累示范项目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各种图片、录像片等资料,搞好宣传和展示等项工作。

第六章 项目考核和验收

第十二条 省(区、市)计委和水利厅(局)对本省示范项目的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落实各项配套资金,加强对示范项目建设的管理和协调,负责编写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工作总结上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

第十三条 要认真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将地方配套资金下达文件,技术方案,工程进度,领导机构,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灌区机制改进情况、工程效益分析等材料按附件要求于12月底之前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项目考核评分作为安排下一安排投资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 示范项目建成后,由省(区、市)计委会同省(区、市)水利厅(局)按有关规定负责初步验收。初验合格后,上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对示范项目进行最终验收。

第七章 建后管护

第十五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以保证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第十六条 项目完工后新增加的灌溉面积,要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负责解释。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要点

一、示范区建设背景

1.1示范区概况(包括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和现状)

1.2示范区建设的必要性(从资源、效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向分析)

1.3示范区建设的可行性(从投入、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

二、示范区建设内容

2.1示范区节水灌溉技术选型及建设面积

2.2各类技术措施的初步设计方案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1设备采购计划(采用各类设备数量、型号、参数、生产厂家、价格等)

3.2工程投资概算(各类工程及设备投资分析)

3.3资金筹措(资金来源分析包括中央投资、地方投资、农民自筹投资等)

四、经济效益分析

4.1工程建设后自身的节水、增产、增收等方面的经济效益4.2工程示范效益和宏观经济分析

五、示范区建设组织与实施

六、建后管护措施

第四篇: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法规名称: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改委、水利部

法规类别: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国家发改委、水利部颁布日期:2005.08.09实施日期:2005.08.09修改日期:

法规文号:发改投资[2005]1506号

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2006年)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引导和推动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决定从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引导资金,专项用于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建设。为确保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和示范项目建设按计划全面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项目要重点安排在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灌溉效益显著、配套资金落实、灌溉水源有保证、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农业生产条件和作物种植结构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区。

第二章 目标和要求

第三条

示范项目要以增加农业灌溉技术科技含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建设“优质、高效、高产”农业为目标,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并为实现流域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四条

示范项目不同于一般的节水灌溉工程,要从系统选型、规划设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先进成果应用、科学用水、水费改革、人员培训、信息管理等方面体现“高质量、高效益和高科技含量”的原则。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厅(局)要在上年的12月底前联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申请中央资金示范项目申报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对可研报告的批复。

第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示范项目申报材料,已安排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当年资金可能,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择优选取,联合下达示范项目投资计划。

第七条

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已批复的可研报告抓紧组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审批。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八条

示范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多渠道筹集,中央与地方配套的比例为:东部地区1:

2、中西部地区1:1。

第九条

要严格按照审批的工程建设内容使用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十条

要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五章 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分级管理责任人,实行分级管理负责

第十二条

示范项目的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节水灌溉材料设备选购要积极推行政府采购的方式,做到质优价廉。

第十三条

示范项目要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机制,确保示范工程的建设质量并按期完工。第十四条

省级发展改革(计划)部门和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检查监督。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将组织有关专家巡回检查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对违反规定和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逾期不改将追究当事人和有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 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

示范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进行总结和自验,并向省水利厅(局)提出验收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会同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按有关要求对示范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对通过省级验收的示范项目进行抽查。

第十六条

示范项目验收后,应及时向水利部农水司报送验收总结报告及相关资料。

第七章 建后管护

第十七条

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办理移交,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第十八条

要加强工程运行管护的责任制,明确管护职责,做到责任到人。要加强对上岗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十九条

要充分发挥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作用,要积极探索和实行水价、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改革措施,使示范项目的运行管理做到良性循环。

第二十条

要积极推行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和试验,不断积累经验,注意收集、积累示范项目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各种资料,使示范项目真正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第二十一条

示范项目建成后,新增加的灌溉面积要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水利部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2007年新修订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节水灌溉综合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断探索和创新节水灌溉工程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和推动全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从中央水利建设投资中安排部分引导资金,专项用于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建设。为了规范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项目的选择应重点安排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发展节水灌溉效益显著的地区;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种植业结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较快的地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优先安排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参与灌溉管理的地区。

第二章 目标和要求

第三条 项目建设应以提高先进适用的农业灌溉科技含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受益、农民增收、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相结合,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节水型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与管理示范。

第四条项目建设应充分体现节水灌溉综合技术集成与应用的效果;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有效模式;要结合灌区节水改造,发挥规模效益。同时,要结合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计量用水、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灌溉管理新理念。

第五条 项目建设要围绕节水、增产、增效开展必要的观测和记录,认真做好相关数据资料的积累和整理,为项目示范带动作用的发挥和科学评价提供基础支撑。

第三章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 项目依照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的程序,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县级发展改革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组织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联合申报。

第七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对申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批复,并于每年7月底前联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下一项目申请计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等材料。

第八条 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项目建议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四章建设管理

第九条 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后,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资金规模,组织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经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复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并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项目建设。

第十一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落实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法人),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要细化落实项目单位应承担的节水灌溉技术培训、推广示范等责任,并加强监督检查。积极推行示范项目民主决策和公示等制度,提高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透明度,接受项目受益区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二条 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和竣工验收制,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第十三条各地水利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全面负责对本地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效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

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各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中央投资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多渠道筹集,中央与地方的安排比例为:东部地区1:

2、中部地区1:

1、西部地区1:0.5。各地要足额落实地方建设投资。

第十五条 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和标准使用资金,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中央补助的投资应全部用于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

第六章 验收管理

第十六条 项目工程建设完工后,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水利水电工程竣工验收管理的有关规程规范及水利部制订的验收办法,及时组织对项目工程建设进行竣工验收。

第十七条项目自工程建设竣工验收之日起,经一年左右的运行后,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和自查。自查完成后,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验收管理的有关要求,做好项目验收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并及时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对通过省级验收的示范项目进行抽查。

第十八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于每年年底之前,将本省(区、市)当年项目验收工作情况及通过验收项目的相关资料报水利部(农水司)备案。

第七章 建后管护

第十九条 项目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后,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拟定的项目运行管理体制,及时明确项目使用权人,落实管护主体,组织办理移交手续。

第二十条项目管护主体要认真制定和落实工程运行管护的各项内容和责任,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切实搞好工程的运行和管护。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运行管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二十一条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运行管护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探索有效的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同时,要探索开展项目实施的后评价工作。

第二十二条项目使用权人应根据项目示范与推广的需要,切实承担并做好必要的田间节水、增产、增效观测记录,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作物灌溉制度的试验和研究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切实发挥示范作用。

第二十三条 项目建成后,要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文件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关于印发有关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文件的函 ([2003]农水灌函字第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办法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办法1.总 则 1.1 为做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建成的示范项目对全国节水灌溉发展切实起到示范、指导和推动作用,根据国家有......

    宜君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宜君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实施方案 1、项目基本情况 宜君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水资源比较贫乏,地下水埋藏较深,多属于大气降水补给。农业生产受水资源制约,产量不高,一直沿用“靠天......

    河南省2009年度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资金项目指南

    附件1 河南省2009年度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建设资金项目指南 一、项目名称 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专项资金 二、项目建设方向和目的 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农业生......

    通榆县节水灌溉经验在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推广

    通榆县节水灌溉成功做法在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 作座谈会上推广 8月3日,从水利部在河北省举办的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传回喜讯,通榆县水利局局长王东秀......

    节水灌溉典型村

    谱写节水灌溉的新篇章,为发展高效精准农业打基础 ———XX乡xx村高新节水先进村申报材料XX村是XX乡最偏远的村,总人口数667人,劳动人口497 人,耕地面积10002.3亩地。人均亩数14.......

    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共5篇)

    【发布单位】国家计委、水利部 【发布文号】计农经[1997]931号 【发布日期】1997-05-26 【生效日期】1997-05-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

    水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总结提纲

    附件2 水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总结提纲 一、示范项目基本概况 工程位置及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内容,可研及实施方案的批复情况等。 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及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