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文件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关于印发有关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文件的函
([2003]农水灌函字第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进一步做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前期、建设管理和验收等工作,确保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并指导和带动全国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根据《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我司修订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办法》,编制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经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
1、《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2、《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办法》
3、《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4、《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二OO三年七月一日
附件1:
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引导和推动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决定从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引导资金,专项用于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建设。为确保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和示范项目建设按计划全面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项目要重点安排在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灌溉效益显著、配套资金落实、灌溉水源有保证、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农业生产条件和作物种植结构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区。
第二章 目标和要求
第三条 示范项目要以增加农业灌溉技术科技含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建设“优质、高效、高产”农业为目标,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并为实现流域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四条 示范项目不同于一般的节水灌溉工程,要从系统选型、规划设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先进成果应用、科学用水、水费改革、人员培训、信息管理等方面体现“高质量、高效益和高科技含量”的原则。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和水利厅(局)要在上年的12月底前联合向国家计委和水利部报送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本年度申请中央资金示范项目申报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省级计委对可研报告的批复。
第六条 国家计委和水利部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示范项目申报材料,已安排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当年资金可能,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择优选取,联合下达年度示范项目投资计划。
第七条 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已批复的可研报告抓紧组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审批。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八条 示范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多渠道筹集,中央与地方配套的比例为:东部地区1:
2、中西部地区1:1。第九条 要严格按照审批的工程建设内容使用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十条 要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五章 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分级管理责任人,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
第十二条 示范项目的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节水灌溉材料设备选购要积极推行政府采购的方式,做到质优价廉。
第十三条 示范项目要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机制,确保示范工程的建设质量并按期完工。
第十四条 省级计委和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检查监督。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将组织有关专家巡回检查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对违反规定和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逾期不改将追究当事人和有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 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 示范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进行总结和自验,并向省水利厅(局)提出验收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会同省级计委按有关要求对示范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对通过省级验收的示范项目进行抽查。
第十六条 示范项目验收后,应及时向水利部农水司报送验收总结报告及相关资料。
第七章 建后管护 第十七条 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办理移交,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第十八条 要加强工程运行管护的责任制,明确管护职责,做到责任到人。要加强对上岗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十九条 要充分发挥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作用,改革措施,使示范项目的运行管理做到良性循环。
第二十条 要积极推行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集、积累示范项目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各种资料,使示范项目真正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二十一条 示范项目建成后,新增加的灌溉面积要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计委商水利部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办法 1.1 为做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建成的示范项目对全国节水灌溉发展切实起到示范、指导和推动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1.2 验收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自查自验,由示范项目所在县水利局负责与有关部门共同组
要积极探索和实行水价、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
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和试验,不断积累经验,注意收
附则
1.总 则
第八章 织进行;第二阶段为省级验收,由省水利厅(局)牵头会同计委等有关部门组织进行,水利部将会同国家计委对各省示范项目的验收成果报告进行审核。
2.验收依据
2.1 水利部、国家计委联合下发的《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2.2 经省级计委、水利厅(局)审查批复的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含因特殊原因导致《实施方案》有关内容进行调整或修改后的批复意见)。
2.3 财政部、水利部印发的《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2.4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
2.5 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下达的投资计划文件。
2.6 项目实施过程中签订的有关合同文件。
3.验收的基本要求
示范项目建设应具备如下条件,方可通过验收。
3.1 建设规模、各单项工程质量、技术及效益指标均达到《实施方案》中预定的目标及有关规范要求。
3.2 建设资金按计划执行,配套资金按规定比例足额到位;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3 制定了促进工程良性运行的水价政策和水费计收办法。
3.4 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工程管护新机制。
3.5 竣工决算已经完成并通过竣工审计;
3.6 验收资料齐全,符合建档要求。
3.7 项目建成后,正常使用、充分发挥应有效益,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有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为当地及邻近地区节水灌溉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验收时,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供如下资料:
(1)经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计划下达文件及地方配套资金(包括农民自筹资金来源)、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及其批复实施的文件(包括项目建设内容调整、修改后经原审批单位审批意见)、有关图表等。
(2)施工记录及质量检测报告、隐蔽工程分阶段的验收意见,项目实施期间签订的有关合同文件。
(3)经县级审计部门审计合格的示范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并出具审计结果证明。
(4)工程试运行报告、决算报告、竣工报告和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反映工程建设的相关照片及录像资料等。
(5)针对不同节水工程措施和主要作物开展的田间观测试验报告。
4.验收资料
(6)确保示范项目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建立的各项运行管护规章制度。
(7)本办法印发的有关表格内容。
5.验收的组织与程序
5.1 第一阶段验收工作由项目建设单位对照验收基本要求进行自查自验,认为已经达到验收标准后,由所在县(市)水利局向省水利厅提出验收申请。
5.2 第二阶段验收工作由省水利厅(局)负责,会同计委及有关部门,并邀请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对申请验收的示范项目进行验收。
5.3 验收步骤
(1)听取示范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审查项目单位提交的验收材料。
(2)实地考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项目区部分子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内容包括工程类型、完成面积、施工和设备质量、运行管护及效益发挥等情况,同时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
(3)验收委员会对项目情况进行评议,决定是否通过验收。项目评定分“优良工程”、“合格工程”及“不合格工程”三个档次。按《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打分说明》(附件)要求对示范项目进行评分,每个验收委员会成员独立填写《验收专家评分表》(附表1),相应各项取平均值填入《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证书》(附表2-1)。总分90分以上为“优良工程”,70-89分为“合格工程”,69分以下为“不合格工程”。验收委员会要本着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提出客观、实事求是的综合性评价意见,委员会成员均应在验收报告栏内签字(附表2-2及附表2-3)。
(4)编写验收报告。并附验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全体成员的签名(附表3)。当有部分成员对某些问题甚至验收是否通过持保留意见时,在验收报告中应予客观反映。
(5)对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验收委员会要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明确改进期限,整改后及时进行复验;对确不能通过验收的示范项目,在验收结束后一个月内如实上报。
6.验收总结与复查
6.1 省水利厅(局)在验收结束后一个月内,将有关材料上报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备案。内容包括:
(1)验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验收工作概况;项目建设任务和工程建设质量情况;投资计划完成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项目建设效益情况;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及文档建设情况;问题和建议;验收结论。
(2)示范项目工作总结及有关表格。
(3)工程建设前后照片或录相带。
6.2 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 7.1 经批复的示范项目《可研报告》、《实施方案》(设计报告和相关图表);
7.2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水利(水务)厅(局),各级政府的相关文件、规定;
7.3 资金拨付文件、7.4 项目实施期间签订的有关合同文件及隐蔽工程分阶段的验收意见;
7.5 项目试运行报告、7.6 验收总结报告、7、存档文件及资料
10%左右的比例对各省验收通过的示范项目进行抽查。工程决算报告、审计报告,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竣工报告和建设工作总结报告;《验收证书》及《验收专家评分表》、《验收委员会成员名单》;
7.7 有代表性的工程照片及录像带等资料。
其中7.6-7.7的资料应报水利部农水司备案。
8、附则
8.1 本办法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负责解释。
8.2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验收打分说明
一、前期工作(1.2分)
1.项目《可研报告》(0.4分)
项目《可研报告》按水利部下发的《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研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编制。论证充分,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和发展模式,对当地及周边地区节水灌溉的发展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0.4分);《可研报告》基本按《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研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编制、论证充分,基本达到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有一定的示范作用(0.2分);未按《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研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编制、论证不够充分,所提技术、经济指标不尽合理,缺乏示范意义(0分)。
2.项目《实施方案》(0.8分)
项目《实施方案》按水利部下发的《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要求编制,工程项目建设地点明确、技术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投资概预算精确,有明确的建设管理组织,并建立了良性运行机制(0.8分);《实施方案》基本按《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要求编制,工程项目建设地点明确、技术设计方案基本合理可行,投资概预算欠精确,建设管理组织不明确(0.4分);《实施方案》未按《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要求编制,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不明确、设计方案存在严重技术问题、投资概预算不准确,无法指导项目实施(0分)。
二、工程建设(3.0分)
1.完成情况(1.5分)
严格按省级计委和水利厅(局)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施工,并保证示范项目建设任务按时完成(1.5分);按省级计委和水利厅(局)批复的建设内容施工,建设任务未按时完成(1.2分)。
2.建设质量(1.5分)
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主体工程质量优秀(1.5分);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基本符合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质量较好(1.0分);工程设计不尽合理,工程质量问题较多(0.2-0.5分)。
三、资金使用(2.0分)
1.地方配套资金(1.5分)
满足与中央下达资金规定的配套比例,并根据年度计划需求及时到位,且专项用于示范项目建设(1.5分);不满足规定的配套资金比例,但差额部分能在下年度得到解决,且资金专项用于示范项目建设(0.8分);满足规定的配套资金比例要求,但非专项用于示范项目或不满足规定的配套资金比例,差额部分也未作安排(0分)。
2.资金管理(0.5分)
资金使用、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财务资料齐全(0.5分);资金使用、管理规章制度较健全,基本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财务资料较齐全(0.3分);资金使用与管理混乱,财务资料不齐全(0~0.1分)。
四、改革与管理(1.2分)
1.实行“三项制度”改革(0.3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三项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经验(0.3分);在实行“三项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0.15分);没有推行“三项制度”改革(0分)。
2.管理体制改革(0.2分)
因地制宜地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承包经营、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0.2分);制定了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初步效果(0.1分);没有进行管理体制改革(0分)。
3.水价改革(0.2分)
项目区实行新水新价,群众认同,做到了按成本计费,水费收入能够维持工程良性运行(0.2分);项目区采取了水价改革措施,实行新水新价,但不能达到按成本计费(0.1分);无水价改革措施(0分)。
4.管理责任制及规章制度(0.5分)
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能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及时健全工程管护组织和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0.5分);管理责任基本明确,有相关的工程管护组织和管理制度(0.3分);管理责任不明确,无相关的工程管护组织和管理制度(0分)。
五、效益(2.0分)
示范项目区内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有明显提高,节水、增产达到批复的指标要求,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同时促进了当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为当地及周边地区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分);工程设施能够坚持使用,正常发挥效益,项目区内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及水份生产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节水、增产基本达到批复的指标要求,没有进行观测对比试验,提供不出节水增效数据分析,未进行过宣传推广(1.0分);只供参观表演,不能正常使用,没有节水、增产效益,未起到示范带动作用(0.2-0分)。
六、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总结(0.6分)
工作总结内容客观、翔实,总结成绩、经验及教训有深度,对今后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0.6分);工作总结较客观,对成绩、经验及教训有一定认识,对今后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0.4分);工作总结一般化(0.2分)。
附件3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 写 提 纲
一、综合说明
1、项目背景
2、简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编制的依据和过程
3、简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实施意见
5、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及整个项目综合评价的结论
6、组织领导和管理机制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主要从资源、效益、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论证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从技术、经济条件(资金投入)及当地领导和群众对节水灌溉的认识等方面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三、项目区概况
1、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及范围
(2)水文气象
(3)地形、地貌及土壤
(4)水资源(包括现有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分析及新开发水源的可行性分析论证)
(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作物种植结构情况及今后结构调整趋势
(6)自然灾害
2、社会经济状况
(1)人口及劳力
(2)土地利用现状
(3)农业生产水平
(4)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5)水利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3、基础设施
(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主要针对灌溉和排水工程)
(2)田间工程现状
(3)交通及电力
四、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总量、构成、特点及可利用水资源量)
(2)供需平衡分区
(3)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P=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节水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1、项目建设内容
选择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确定不同节水灌溉工程措施规模。
2、节水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1)各种节水灌溉工程的总体布局(灌溉工程及有排涝任务的排水工程)
(2)与节水灌溉工程配套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
(3)节水型灌溉制度的制定
(4)典型工程设计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估算依据:工程投资估算按估算年的价格水平编制。可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地方有关文件,同时应考虑当地实际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篇: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1997年5月26日国家计委、水利部计农经[1997]93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中央关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精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节
水灌溉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为配合300个节水灌溉重点县的建设,探索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方向,决定在全国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高标准高效益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为加强项目的管理,特制定《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条 示范项目的建设应根据当地气候、水土条件,以及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以提高粮棉等主
要农产品产量和产出效益为目的,因地制宜地选择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为今后高效节水灌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探索经验,引导和推动全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第三条 示范项目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各省(区、市)计委和水利厅(局)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建设重点
第三条 示范项目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各省(区、市)计委和水利厅(局)
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
第四条 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确定的原则是:(1)项目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相对不足;(2)地方各级
领导对节水工作重视,节水灌溉推广有一定的基础,群众积极性较高;(3)地方配套资金落实,自筹能力较强;(4)项目区灌溉水源有保证,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农业生产条件和种植作物结
构在当地具有代表性;(5)示范项目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第五条 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建设,是配合完成“九五”期间增加800~1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任务的一项具体措施,因此,项目的建设应以增产粮棉,增加产出效益为主要目的来确定项目区和建设重点。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
第六条示范项目的申报和审批的具体程序为:由省(区、市)计委和省(区、市)水利(水电)厅(局)
联合向国家计委和水利部报送本省(区、市)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的实施方案应包含设备购置计划等方面的内容(见附件1),项目的实施方案由水利部商国家计委审批,项目单位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施工。
第四章 资金筹措、使用和管理
第七条 示范项目所需建设资金应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支持为辅。地方各级政府应多方筹集资金支持示
范项目的建设。地方资金与中央补助资金的比例不小于2∶1。
第八条 国家投入示范项目的建设资金,由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在中央水利基建投资(水利专项)中安排;
地方配套资金由省(市、自治区)在地方基建投资计划中落实,要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第九条 国家投资部分主要用于购置经国家计委和水利部批复同意的各种节水灌溉设备、材料和观测仪
器,不得用于非生产性建设。其它类投资(包括生产性管理设施)由地方负责,并积极引导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投劳。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十条 为确保示范项目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示范项目的建设要区别于一般的节水灌溉工程,按照高起
点、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效益和示范作用大的原则进行安排。
第十一条 示范项目建设要求
(一)技术要求
(1)示范项目所选用的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应属国内先进水平,能够起到示范样板作用,以指导和带动周围地区节水灌溉的发展。
(2)示范项目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要按水利部制订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
(二)管理要求
(1)示范项目建成后,要制订有关的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认真执行。
(2)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培训专业人员上岗,责任落实到人。
(3)要开展气象、土壤、栽培、灌水、产量、投入、效益等基础数据资料的观测、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提高,使示范项目的建设切实起到示范、指导和带动作用,各示范区要注意收集、积累示范项目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图片、录像片等资料,搞好宣传和展示等项工作。
第六章 项目考核和验收
第十二条 省(市、自治区)计委和水利厅(局)对本省示范项目的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落实示范项
目省内各项配套资金,加强对示范项目建设的管理和协调,负责编写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工作总结上报国家计委和水利部。
第十三条 要认真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将地方配套资金下达文件,技术方案,工程进度,领导机构,项目
承担单位及负责人,灌区机制改进情况、工程效益分析等材料按附件要求于12月底之前报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项目考核评分作为安排下一投资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 示范项目建成后,由省计委会同省水利厅(局)按有关规定负责初步验收。初验合格后,由省计
委和省水利厅上报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对示范项目进行最终验收。
第七章 建后管护
第十五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以保证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第十六条 项目完工后新增加的灌溉面积,要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措施。为探索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节水增效灌溉的发展方向,推广和引导全社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决定在全国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为加强项目的管理,特制定《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条 示范项目的建设应根据当地气候、水土条件,以及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以提高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和效益为目的,因地制宜地选择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为今后高效节水灌溉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探索经验,引导和推动全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
第三条 示范项目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各省(区、市)计委和水利厅(局)要密切配合,落实配套资金,切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建设重点
第四条 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确定的原则是:(1)项目所在地区的水资源相对不足;(2)地方各级领导对节水工作重视,节水灌溉
推广有一定的基础,群众积极性较高;(3)地方配套资金落实,自筹能力较强;(4)项目区灌溉水源有保证,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农业生产条件和作物种植结构在当地具有代表性;(5)示范项目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第五条 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的建设,是提高粮棉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项目应以增产粮棉,提高效益为主要目的来确定项目区和建设重点。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
第六条 示范项目的申报和审批的具体程序为:由省(区、市)计委和省(区、市)水利(水电)厅(局)联合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报送本省(区、市)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的实施方案应包含设备购置计划等方面的内容(见“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要点”附后),项目的实施方案由水利部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批,项目单位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实施。
第四章 资金筹措、使用和管理
第七条 示范项目所需建设资金应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支持为辅。地方各级政府应多方筹集资金支持示范项目的建设。地方资金与中央补助资金的比例不小于2:1。
第八条 国家投入示范项目的建设资金,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在中央水利基建投资中安排;地方配套资金由省(区、市)在地方基建投资计划中落实,要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凡具备条件的都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
监理制和招标投标制。
第九条 国家投资部分主要用于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批复同意的节水灌溉设备购置,不得用于非生产性建设。其它类投资(包括生产性管理设施等)由地方负责,并积极引导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投劳。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十条 为确保示范项目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示范项目的建设要区别于一般的节水灌溉工程,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效益和示范作用大的原则进行安排。
第十一条 示范项目建设要求
(一)技术要求
(1)示范项目所选用的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应属国内先进水平,能够起到示范样板作用,以指导和带动周围地区节水灌溉的发展。
(2)示范项目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执行管理要按国家或水利部制订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
(3)示范项目要结合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提高效益。
(二)管理要求
(1)示范项目建成后,要制订有关的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2)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加强对上岗人员的培训,责任落实到人。
(3)要结合生产开展必要的气象、土壤、栽培、灌水、产量、投入、效益、节水技术和设备的适应性等基础数据资料的观测、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提高,使示范项目的建设切实起到示范、指导和带动作用,各示范区要注意收集、积累示范项目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各种图片、录像片等资料,搞好宣传和展示等项工作。
第六章 项目考核和验收
第十二条 省(区、市)计委和水利厅(局)对本省示范项目的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落实各项配套资金,加强对示范项目建设的管理和协调,负责编写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工作总结上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
第十三条 要认真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将地方配套资金下达文件,技术方案,工程进度,领导机构,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灌区机制改进情况、工程效益分析等材料按附件要求于12月底之前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项目考核评分作为安排下一安排投资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 示范项目建成后,由省(区、市)计委会同省(区、市)水利厅(局)按有关规定负责初步验收。初验合格后,上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对示范项目进行最终验收。
第七章 建后管护
第十五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明确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以保证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第十六条 项目完工后新增加的灌溉面积,要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负责解释。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要点
一、示范区建设背景
1.1示范区概况(包括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和现状)
1.2示范区建设的必要性(从资源、效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向分析)
1.3示范区建设的可行性(从投入、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
二、示范区建设内容
2.1示范区节水灌溉技术选型及建设面积
2.2各类技术措施的初步设计方案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1设备采购计划(采用各类设备数量、型号、参数、生产厂家、价格等)
3.2工程投资概算(各类工程及设备投资分析)
3.3资金筹措(资金来源分析包括中央投资、地方投资、农民自筹投资等)
四、经济效益分析
4.1工程建设后自身的节水、增产、增收等方面的经济效益4.2工程示范效益和宏观经济分析
五、示范区建设组织与实施
六、建后管护措施
第四篇: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法规名称: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国家发改委、水利部
法规类别: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国家发改委、水利部颁布日期:2005.08.09实施日期:2005.08.09修改日期:
法规文号:发改投资[2005]1506号
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2006年)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引导和推动我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决定从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引导资金,专项用于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建设。为确保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和示范项目建设按计划全面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项目要重点安排在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灌溉效益显著、配套资金落实、灌溉水源有保证、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农业生产条件和作物种植结构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区。
第二章 目标和要求
第三条
示范项目要以增加农业灌溉技术科技含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建设“优质、高效、高产”农业为目标,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并为实现流域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四条
示范项目不同于一般的节水灌溉工程,要从系统选型、规划设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先进成果应用、科学用水、水费改革、人员培训、信息管理等方面体现“高质量、高效益和高科技含量”的原则。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厅(局)要在上年的12月底前联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申请中央资金示范项目申报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对可研报告的批复。
第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示范项目申报材料,已安排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当年资金可能,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择优选取,联合下达示范项目投资计划。
第七条
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已批复的可研报告抓紧组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审批。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八条
示范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多渠道筹集,中央与地方配套的比例为:东部地区1:
2、中西部地区1:1。
第九条
要严格按照审批的工程建设内容使用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十条
要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五章 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分级管理责任人,实行分级管理负责
第十二条
示范项目的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节水灌溉材料设备选购要积极推行政府采购的方式,做到质优价廉。
第十三条
示范项目要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机制,确保示范工程的建设质量并按期完工。第十四条
省级发展改革(计划)部门和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检查监督。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将组织有关专家巡回检查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对违反规定和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逾期不改将追究当事人和有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 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
示范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进行总结和自验,并向省水利厅(局)提出验收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会同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按有关要求对示范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对通过省级验收的示范项目进行抽查。
第十六条
示范项目验收后,应及时向水利部农水司报送验收总结报告及相关资料。
第七章 建后管护
第十七条
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办理移交,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第十八条
要加强工程运行管护的责任制,明确管护职责,做到责任到人。要加强对上岗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十九条
要充分发挥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作用,要积极探索和实行水价、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改革措施,使示范项目的运行管理做到良性循环。
第二十条
要积极推行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和试验,不断积累经验,注意收集、积累示范项目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各种资料,使示范项目真正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第二十一条
示范项目建成后,新增加的灌溉面积要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水利部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2007年新修订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节水灌溉综合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断探索和创新节水灌溉工程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和推动全国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从中央水利建设投资中安排部分引导资金,专项用于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建设。为了规范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项目的选择应重点安排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发展节水灌溉效益显著的地区;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种植业结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较快的地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优先安排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参与灌溉管理的地区。
第二章 目标和要求
第三条 项目建设应以提高先进适用的农业灌溉科技含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受益、农民增收、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相结合,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节水型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与管理示范。
第四条项目建设应充分体现节水灌溉综合技术集成与应用的效果;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有效模式;要结合灌区节水改造,发挥规模效益。同时,要结合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计量用水、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灌溉管理新理念。
第五条 项目建设要围绕节水、增产、增效开展必要的观测和记录,认真做好相关数据资料的积累和整理,为项目示范带动作用的发挥和科学评价提供基础支撑。
第三章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 项目依照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的程序,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县级发展改革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组织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联合申报。
第七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对申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批复,并于每年7月底前联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下一项目申请计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等材料。
第八条 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项目建议计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四章建设管理
第九条 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后,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资金规模,组织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经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复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并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项目建设。
第十一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落实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法人),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要细化落实项目单位应承担的节水灌溉技术培训、推广示范等责任,并加强监督检查。积极推行示范项目民主决策和公示等制度,提高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透明度,接受项目受益区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二条 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和竣工验收制,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第十三条各地水利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全面负责对本地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效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
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各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中央投资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多渠道筹集,中央与地方的安排比例为:东部地区1:
2、中部地区1:
1、西部地区1:0.5。各地要足额落实地方建设投资。
第十五条 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和标准使用资金,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中央补助的投资应全部用于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
第六章 验收管理
第十六条 项目工程建设完工后,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水利水电工程竣工验收管理的有关规程规范及水利部制订的验收办法,及时组织对项目工程建设进行竣工验收。
第十七条项目自工程建设竣工验收之日起,经一年左右的运行后,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和自查。自查完成后,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验收管理的有关要求,做好项目验收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并及时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对通过省级验收的示范项目进行抽查。
第十八条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于每年年底之前,将本省(区、市)当年项目验收工作情况及通过验收项目的相关资料报水利部(农水司)备案。
第七章 建后管护
第十九条 项目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后,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拟定的项目运行管理体制,及时明确项目使用权人,落实管护主体,组织办理移交手续。
第二十条项目管护主体要认真制定和落实工程运行管护的各项内容和责任,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切实搞好工程的运行和管护。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运行管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第二十一条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运行管护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探索有效的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同时,要探索开展项目实施的后评价工作。
第二十二条项目使用权人应根据项目示范与推广的需要,切实承担并做好必要的田间节水、增产、增效观测记录,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作物灌溉制度的试验和研究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切实发挥示范作用。
第二十三条 项目建成后,要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依法进行保护。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