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法办案题(经检队)
执法办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媒介发布违法广告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由()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
A、广告发布者
B、广告主
C、广告经营者
答案:A
2、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两个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都有管辖权的,由()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
A、先立案
B、后立案
C、最先立案
D、最后立案
答案:C
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违法行为()犯罪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A、构成B、涉嫌
C、属于
D、形成答案:B
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投诉、申诉、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的材料之日起()个工作日内予以核查,并决定是否立案。
A、五
B、七
C、十
D、十五
答案:B
5、办案人员调查案件,()少于两人。
A、不得
B、可以
C、应当
D、一般不得
答案:A
6、办案人员调查取证时,()着工商行政管理制服,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证》。
A、可以
B、应当
C、一般可以
D、一般应当
答案:D
7、办案人员()要求当事人及证明人提供证明材料或者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其他材料,并由材料提供人在有关材料上签名或者盖章。
A、可以
B、应当
C、一般可以
D、一般应当
答案:A
8、()对抽样机构或者方式有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委托相关机构或者按规定方式抽取样品。
答案:D A、法律
B、法规
C、法律、法规、规章
D、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9、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或者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
A、负责人
B、主要负责人
C、局长
D、副局长
答案:A
10、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另有规定的除外。
A、法律
B、法律、行政法规
C、规章
D、法律、法规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办案人员应当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原始凭证作为证据;调取原始证据有困难的,可以提取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本,由证据提供人()。
答案:ABCD A、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B、注明出证日期C、注明证据出处D、签名或者盖章
2、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证据。
A、损毁
B、销毁
C、转移
D、使用
答案:ABC
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抽样取证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办案人员应当(),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在封条和相关记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A、制作抽样记录
B、当场检测
C、对样品加贴封条
D、开具物品清单
答案:ACD
4、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交当事人一份,并当场交付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A、当场清点
B、由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C、开具清单
D、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答案:ACD
5、罚没款及没收物品的变价款,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A、截留
B、私分
C、变相私分
D、占有
答案:ABC
6、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依据;没有依据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A、法律
B、法规
C、规章
D、规范性文件
答案:ABC
7、案件处理过程中()等时间不计入前款所指的案件办理期限。
A、听证
B、公告
C、调查
D、鉴定
答案:ABD
8、办案人员应当依法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证据包括()A、书证、物证、证人证言
B、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
C、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
D、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答案:ABCD
三、案例
1、案情:当事人马某无营业执照,擅自在某县经营化肥,该县工商局经调查清楚事实后,于2008年3月23日(星期四)向其下达了行政处罚告知书,拟对其罚款1000元。当事人在三日内没有任何表示,该局于3月27日制作了行政处罚决定书,但在当天送达时,当事人拒绝在送达回证上签字。工商人员于是在4月7日又到当事人住处,恰好其16岁的儿子在家,工商人员就把上次的处罚决定书给了他,并让其签了送达回证。15天缴款期过后,直到4月24日,马某一直没有履行处罚决定,工商人员于当日制作了强制执行申请书,向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马某。
问题:请找出以上执法程序中错误的地方。参考答案:
(1)3月23日下发行政处罚告知书,3月27日不应该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因为不足三个工作日。应当在当事人签收告知书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后,才可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2)第二次送达的处罚决定书不应该交给马某16岁的儿子,因其是未成年人,应交给与马某同住的成年家属。
(3)4月7日送达的处罚决定书仍是3月27日制作的处罚决定书,这是错误的,因为若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4)申请强制执行时间过早,因法定起诉期还未届满。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处罚决定,应当自被执行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天内提出。
2、案情:2008年5月16日,我局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某饭店名称生疏,怀疑该饭店未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于是出示执法证后进入该场所进行检查。经对该饭店负责人张某询问和检查帐目发现,该饭店从租用他人房屋2008年4月16日开始经营至检查时,经营获利5000元,张某不能提供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问题:
(1)此案应收集哪些证据证明。(2)询问笔录应当询问哪些内容。参考答案:(1)现场笔录;当事人张某的询问笔录;房屋租赁协议;经营帐目,当事人身份证件。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从何时开始经营,违法所得有多少;该场所是否有租赁协议;是否有帐目记录;是否有营业执照及卫生许可证。
第二篇:工商系统经检机构执法办案研讨会材料
工商系统经检机构执法办案研讨会材料
一、影响当前执法办案工作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方法
1、体制改革难免影响到人的思想
不管是如何强调、如何要求,新的体制改革关乎全系统人员的未来工作状况及待遇情况,对于每位工作人员的影响毋庸置疑。体制改革越早结束才会早日恢复人员思想稳定,有利于经检执法工作的开展。为此在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稳定人的思想,改变执法状况注入新的理念,集中行使执法权,提高人员办案积极性就是眼前必须做好的工作。
2、体制转换及服务型政府的不断落实,各项工商法律法规、服务项目的新要求的不断变化,经检执法需要适应。
现在有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执法办案中有的法律法规规定现在到底还是否有效,是否已经修改或废止?因为国家也在不断减少行政方面的各项审批等方面的规定,所以有时具体工作时怎么适用相关法条有些茫然。这就同时需要我们加强法律法规学习,随时关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变化动态,及时学习改变原有观念,适应新的体制。
3、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最大限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各项“宽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企业和个人投资的积极性。然而,放松准入,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而是对工商部门履行监管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经检执法办案工作?结合我局的做法谈谈一点儿看法吧。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社旗县工商局建立了专业集中办案机制,整合执法资源,成立五个经济检查大队,实行案源登记归口管理,处罚权统一集中行使,执法办案工作呈现出良好局面,较快适应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和工商职能调整。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在进一步明确经济检查大队主要职能和工作内容的基础上,明确经济检查大队是全局的综合执法办案机构,负责辖区各类违章违法案件的查办工作,指导、督促、检查全局业务科室、基层工商所的执法办案工作。
整合执法资源。建立完善的执法队伍,分工负责查办所辖基层工商所及业务科室提供的一般程序案件。
加强案件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实行案件线索统一掌控,所有案件线索必须报由法制科审核把关,有效避免了案件线索的丢失及随意立销案现象的发生。实行行政处罚建议集中定审,所查办的一般程序案件,必须由办案单位、案件线索提供单位负责人及办案人员集体定审处罚建议,并在相关文书上签字。
建立案例学习习惯,从内网、外网集中搜集各个领域的案例,不重复、求新颖,便于大家学习借鉴;对于案源分析结合实际,根据查办的案件,搜集每个行业的相关线索动向、违法表现形式、种类等,集中掌控线索,经过甄别、研判、检验,安排查办。
三、取得的成效及思考
办案实绩明显增加。围绕公用企业、金融行业、汽车4S店、房地产等与人
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突出整治商业贿赂、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滥收费用、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今年共查办各类案件66件。
建立集中办案机制,较快地适应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拓宽了执法领域,规范了执法程序,提升了案件质量,加快了执法专业化进程。
优化了执法资源配置,提升了执法效能。集中办案机制很好地解决了工商职能调整、人员划转带来的执法力量不足的现实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职能交叉、多层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重复办案、互抢案源、监管缺位等执法扰民问题;避免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降低了执法成本,提高了办案人员能力。
提高了案件质量。由于建立了办案指导统一,案件查办统一,案件定性、裁量、处罚统一的执法机制,解决了多头指挥、案件定性处罚标准掌握不一致、处罚畸轻畸重等问题;由于集中执法和发挥经济检查大队执法办案主力军的作用,办案质量得到提高,工商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得到增强。
拓展了领域类型。职能调整后,及时调整执法方向和重点,发挥经济检查大队的拳头作用,从人民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涉及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行业入手,加大对商业贿赂的专项整治力度,查办了3件涉及商业贿赂案件,有效拓展了工商行政执法的领域,树立了工商执法权威。
第三篇:经检队执法工作自查自纠总结
大武口一分局经检队执法工作自查自纠总结
大武口工商一分局经检队在执法办案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落实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提高执法效能,明确执法责任,促进依法行政,现就大武口工商一分局经检队执法办案工作自查自纠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意识教育
大武口工商一分局经检队进一步强化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法为上、理为先、和为贵”的执法理念教育,充分认识遵循法律法规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在夯实行政执法基础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寻求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严格依据法律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决纠正仅考虑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忽视法律规定开展执法办案工作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学习不够、作风浮躁、工作不实等问题给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带来的危害性,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现象发生。
二、建立健全执法办案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
大武口工商一分局经检队以确保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为目标,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开展执法工作,加强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执法办案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重点强化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案源先行备案制度。大武口工商一分局经检队坚持实行案源先行备案制度。获取案源后,先向分局法制科备案,以防止执法人员在案源的核实过程中随意处置案源行为的发生。
(二)强化立销案制度。在案源核实的当日即填写《立案审批表》,报局长批准后送分局法制科备案。对已立案的案件,在调查过程中若发现违法事实不成立、证据不足、当事人逃匿等情况,办案机构及时填写《有关事项审批表》,详细说明销案的理由并附带相关材料,报局长批准并送分局经法制科备案后,方可销案。
(三)强化行政强制措施先行报批和备案制度。进一步强化行政强制措施先行报批和备案制度。强制措施相关法律文书由分局法制科统一印制、编号,领取严格登记,并经机关负责人批准后领取,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前填写《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经机关负责人批准后,方对当事人的财物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情况紧急或交通不便的必须先征得负责人口头同意,事后在2 个工作日内补办相关手续。对已实施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有明确的期限规定的,最迟于行政强制措施到期前2天,根据案件调查的需要,填写《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提出相关意见,报局长批准后及时处理。使用后的强制措施文书交回法律科,由法制科监督强制措施文书使用的全过程。
(四)健全扣留(封存)、罚没财物监管机制。扣留(封存)的财物,在扣留(封存)财物的当日或次日将财物清单交分局法制科备案。依法暂扣的现金,于实施暂扣措施的当日上缴分局财务科暂存帐户(特殊情况于次日上缴)。杜绝设立“小金库”,挪用、私分或变相私分暂扣款和罚没款。根据案件情况需要退还当事人或转入罚没上缴财政的,填写《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报局长批准后,按照程序规定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扣留(封存)的物品按规定程序交办公室统一入库保管,处置按法定程序进行。变价处理或销毁依法予以没收的财物时,事先填写《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经局长批准后,由执法人员会同法制工作人员共同处理。无使用价值需销毁的物品,由制定销毁方案。销毁物品时,的执法人员填写《物品处理记录》,法制、监察科工作人员监督销毁并在《物品处理记录》见证人一栏签字。
(五)加强案件处理的透明度。防止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出现以罚代刑、大案轻罚、小案重罚等现象,进一步提高案件立(销)案、调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调查终结、定性处罚、执行及暂扣罚没款物处理的透明度,大力推行“主办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每起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先由案件主办人提出处罚建议,经集体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后,按照规定送法制科核审、报局长审批。
三是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进一步规范立案、调查取证、核审、告知、听证、集体决定等行政处罚程序,严格执行重大案件
集体会审、自由裁量权行使、涉案财务管理等制度,减少行政执法的随意性。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认真做好案件移交、移送工作,杜绝“以罚代刑”;所办案件不属于工商部门管辖的,一律移送相关部门,不越权执法。积极推行行政指导、行政告诫、行政建议等非强制性、非处罚性执法方式,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的公信力。要做好贯彻“六五”普法规划工作,力求普法教育有新思路,取得新成效。
大武口工商一分局经检队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关于基层经检办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基层经检办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工商执法的内容、形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工商的执法地位、执法能力、执法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执法工作机制尚没有完全确立,职能转换尚没有到位,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执法办案模式。此外,还存在着执法观念、执法手段、执法队伍法律素养欠缺等诸多不适应之处。
我们讲强化办案力度,不仅仅是对罚没力度的追求,更应是一种有效履行执法职责的思路。在多年的办案实践中,本人认为目前基层执法在存在着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执法体制不完善
1.目前基层分局执法机构不健全,大部分分局没有真正建立起经检中队,分局的办案人员是由基层分局长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的,没有相对固定的执法办案人员,虽然上级要求人人会办案,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提法有些不太现实的。
2.执法办案体制不顺畅,实际工作中,市局、县局、基层分局相对独立,各自为战,加上这些年来上级的考核导向,各自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互相争案源,有时候对一家企业有好几个办案机构几乎同时进行检查,造成了上下矛盾、左右冲突。另外上级对下级的指导职能形同虚设,没能有效整合办案力量。
二、人员素质及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唯钱办案意识长期存在。多年的收费体制以及唯数字论英雄的考核导向,在事实上已经造成唯钱办案的执法办案意识,这种意识影响我们十几年,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特殊的办案意识,培养了我们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意识指导下,部分办案人员执法手段单一,法制意识淡漠。这种意识如不能引起上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必然要影响今后工作的深入开展。
2.执法办案的专门人才严重缺乏。事实上,我们工商部门不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而是我们没有把这些人才充实到执法办案的队伍中来,导致了办案专门人才的缺乏。
三、在查办案件类型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多年来基层办案都是以完成数字为目标,加之受执法人员的数量、执法人员的素质、办案经费的制约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办案中过多地要考虑办案成本,尽可能多地去办一些成本很低,罚没款容易入库的案件,导致处罚主体以个体户居多,而对大中型企业的执法,对商业贿赂、“二虚一逃”、需要外调的案件则尽量不去问津,影响了对执法领域的拓展。
针对上述问题,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一、调整办案机制,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工作力度。
首先要充实完善基层分局经检中队,办案人员由县局从分局长推荐的、业务比较熟练及拟培养为办案人员的新进公务员中选拔;理清县局和分局在执法办案中的职责分工,改变局机关对基层办案指导可有可无的现状,县局经检大队则应立足专业办案队伍这一定位,充分发挥其执法力度较大、人员素质交稿和办案经验较丰富的优势,重点开拓在本辖区具有导向性的新型案件,多办基层分局难办或办不了的案件。县局则赋予经检大队对本辖区办案工作具有组织、协调、督查的职责,从而做到协调督促到位、指导培训到位、经验推广到位。
其次,建立办案联动机制。随着办案要求的不断提高,案件查处工作的压力和难度越来越大,为提升执法办案效率,必须建立紧密型联动机制,形成市局、县局、基层分局三级办案联动机制,对影响力较大的大案、要案,特别是下级查处有困难的重大案件,上级局应接受办案单位的申请,及时给予必要的支持、协助和指导,以进一步加大案件的交办、联办、督办力度。建立有效的突发案情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基层分局应保证在任何时候尤其是非工作时间,能于一定时限内集中一定数量的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以应付突发性的制假售劣、传销等大要案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群诉群访事件,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工作效能。
第三,建立办案交流机制。经济违法行为大多具有共存性、关联性,一个地方的违法行为往往可以在同一时期内在另一个地方发现,为有效挖掘案源,预测案发态势,协调办案步调,建立办案交流例会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一执法交流平台,重点交流各地有推广价值的办案经验,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回顾和通报典型案件,找出当前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这一制度,一方面可以掌握经济违法近期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异地同类的、苗头性、倾向性的违法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执法对策;另一方面,能有效增强对系统执法办案工作的协调指挥功能,强化对基层执法工作的督促,更好地整合执法资源,确保全市各个阶段执法工作有序开展。
二、制定办案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为工商执法提供长期的人才支撑。
强化培训指导,着力抓好基层办案队伍素质建设。法律法规再完善,办案手段再强硬,如果没有相应素质的工商执法人员去实施,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还是一句空话。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配好素质高、业务精的执法办案领导班子基础上,加强执法业务培训,强化办
案指导,全面提升一线执法办案人员的办案水平,提高执法办案能力。一是组织业务培训。建立分级负责、分类培训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召开座谈会、答疑会以及办案经验交流等途径,采取案例剖析、以案说法、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形式解决执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突出从接触案件线索开始到整个案件办结中的程序、具体操作要求及办案技巧等。可以请系统内的一线办
案骨干进行现身说法,使大家从身边的案件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也可以邀请上级局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法院等专业部门同志进行授课辅导,做到有理论、有针对性地指导办案实践。二是加强服务指导。在强化执法培训的同时,还应紧贴基层的执法办案工作实际,加强办案层面的指导服务。一方面加强面上执法工作的协调,对内重点协调好交叉地域的案件管辖,防止出现执法“盲区”和多头办案现象;对外重点协调好与地方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关系,清除执法阻力,化解办案矛盾,为基层营造良好的执法办案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具体办案工作的指导服务,挑选不同类型的基层分局作为样板,建立经检、法制等部门负责人基层联系点,通过走访了解、指导办案、排解困难等形式,及时了解执法办案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基层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通过具体的指导帮助,以点带面,做到服务一个,指导一批,帮助一个,提高一片,真正体现为基层服务,为办案服务。三是每年定期举办实战中的执法大练兵活动,组织本局所有的办案人员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在全县查处案件。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办案人员之间的相互切磋与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对办案人员的一种检验,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四是严格办案纪律。要进一步强化执法干部的垂直意识、执行意识和组织观念,加强廉洁自律和依法行政观念,坚决克服特权思想,严格依法办案,杜绝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现象,实现对行政处罚过程的动态监管,加强对执法人员日常检查、立案查处、自由裁量、罚没物品、处罚执行以及申诉复议等各环节的全程化监督。坚持集体定案,做到执法公开,逐步实行重大执法公示、处罚结果公布、大要案回访等制度,体现透明化、人性化的办案理念,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的工商执法办案队伍。
三、做好基础工作,积极探索执法工作“办大案,抓要案”的思路。
实际工作中不是没有大案要案,也不是没有发现大案要案,而是很大程度上存在急功近利、畏难情绪以及患得患失的想法。一方面局领导在人员、设备、经费的配备上应当适当考虑,使办案人员放开手脚能办、敢办大案要案。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执法办案情报信息网络建设,重视案件情报信息在整个办案过程中,尤其在查办大要案件中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培养和增进辖区社会各界对工商执法工作的信任感和认同感,促使法人和公民及时举报和揭露经济违法;强化“12315”与执法办案单位的联系与衔接,利用举报投诉中心等信息平台,建立投诉举报信息分析制度,通过对来自社会的庞大的投诉、举报、咨询、建议信息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和挖掘,变成种类分析数据,实现对信息定量、定性、深层次的分析,提供办案导向服务,为拓展案源提供源源不断的案件情报信息。
第五篇:执法办案
执法办案、队伍建设、审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大局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法院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江必新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要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的推进,努力使三项重点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的结合点成为人民法院工作的新亮点。二要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既要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也要注重办案的社会效果,切实提高案件质效。三要抓好审判管理,完善管理的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四要抓好改革创新,积极实施各项改革措施,加快推进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的贯彻落实。五要抓好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不断改进人民法院的司法作风。六要抓好硬件建设,增强司法保障力度,为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创造条件。
开展立案信访文明窗口建设,抓紧落实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功能设置,使立案信访窗口具备诉讼引导、立案审查、立案调解、救助服务、查询咨询、材料收转、信访接待、判后答疑等8项功能。基层人民法院新建的审判楼,一定要单设立案信访窗口,原建的审判楼也要改建。通过改进完善,使立案信访窗口单设,拓宽便民利民的便利通道,减轻各族群众的诉讼成本,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引导信访下移,督促地方法院依法将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
监督指导。完善培训制度进一步创新审判工作的方式方法,出台便民新举措,满足新形势下诉讼工作需求。
歙县法院继开设交通法庭、巡回法庭后,又在王村镇首推“午间便民法庭”。“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的工作方针,坚持重心下移,不断强化对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服务和保障一是司法理念进一步端正。以“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确立了“公正、廉洁、为民”的人民法庭庭训和司法核心价值观,开展了司法作风大检查,积极宣传陈燕萍等先进典型,广大基层法官对人民法院人民性的理解和实践进一步深化,基层法院坚持“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更加坚定,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更加坚决,“司法依靠群众、群众参与司法;司法服务群众、群众认同司法”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二是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按照“一个目标、两个转变、三个倡导”的教育培训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基层法官培训工作,共组织培训人民法庭庭长8899人,自2009年起举办了12期中级、基层法院院长培训班,培训院长3622人。不断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积极探索立案调解、委托调解等调解的新方式,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2010年基层法院共审执结各类案件9337669件,占人民法院审执结案件总数的84.89%,民事一审案件调解撤诉结案3990746件,调解撤诉率为65.29%。
三是司法便民措施进一步完善。各基层人民法院按照“符合国情、群众欢迎、简便易行、公正高效”的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普遍设立立案大厅或诉讼服务中心,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认真做好立案信访接待、诉讼风险提示、诉讼活动引导、诉讼疑问解答、判后答疑等工作,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审判法庭无障碍设施建设,方便残疾人诉讼。合理布局人民法庭,大力推广巡回审判,通过“流动法庭”、“假日法庭”等多种方式,就地办案,方便群众诉讼。
四是物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司法保障体制改革,制定下发《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和《基层人民法院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人民法院物质装备、经费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和投资补助力度,对基层法院所需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及“两庭”建设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更大的支付责任和比例。2010年中央财政对基层法院转移支付资金68.8亿元,较前年增加7.5%。截至2010年底,全国80%的基层法院完成了局域网建设,一大批基层法院完成了审判法庭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同时新建、改建人民法庭6000余个,总投资54.6亿元。一是着力提高基层法院执法办案水平。继续加大对基层法官的教育培训力度,除了对新颁布的法律、司法解释和司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培训外,还要把会做、善做群众工作,掌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贯穿于基层法官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建立基层法官轮训制度,逐步构建多形式、全覆盖的基层队伍全员培训体系。上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基层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工作的监督指导,通过重点案件跟踪督办、审级监督、发改案件分析通报以及典型案例指导等方式,不断增强监督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帮助基层法院进一步提高司法水平。
二是着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官职业规范、司法作风和文化建设,认真践行“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推进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和扩大在职法律职业人员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改革试点工作,落实中央关于解决法官提前离岗离职问题的政策,努力解决西部及贫困地区基层人民法院法官来源不足、断层严重、人才匮乏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司法保障机制改革,适当提高基层人民法院法官职数比例和政治待遇,逐步完善法院工作人员津补贴制度。研究制定实施基层聚才工程规划,形成优秀人才向基层聚集,优秀干部在基层产生、成长和锻炼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恤干警,激励大家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三是着力提高基层物质装备保障水平。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经费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关心支持,继续推进法院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改善基层经费保障状况。加快装备更新,尽快实现审判法庭专业设备、档案存储设备、交通工具以及安全保卫装备等标准化配置。建设覆盖基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的局域网络,全面应用司法审判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推广远程立案申诉、电子签章等措施,努力提高基层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全省人民法庭紧紧抓住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独特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人民法庭工作机制,切实保证公正廉洁司法,各项工作得以稳步提升。全省人民法庭要继续抓好涉诉矛盾化解工作,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调解、大调研”活动,抓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在各个程序和方面大力加强调解工作,努力形成上下齐心、内外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积极推进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扩大“庭所共建”的签约面并将工作重心放到落实共建协议上,发挥其矛盾纠纷的提前预防与合力化解作用;要切实提升公正廉洁司法形象,切实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强审执配合和监督制约,切实推进司法公开进程。王胜俊说,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了“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的基层工作方针,着力完善基层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司法能力,改善基层司法环境,确保基层法院、人民法庭成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防线。最高人民法院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去年以来已完成对三千多名基层法院院长的轮训工作,目前正在开展对一万余名人民法庭庭长的轮训,着重提高院长和庭长把握工作大局、善于做群众工作、依法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
必须坚持审判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方向。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处在最基层,其工作与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息息相关,尤其是与党的“三农”政策的落实和基层的稳定密切相连。只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把审判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配合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人民法庭的各项工作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党委的肯定和政府的支持,才能充分显示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的生命力。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人民法庭的职能发挥和自我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实践证明,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切实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人民法庭的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等方面才能够取得实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才能及时得到解决,人民法庭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必须坚持司法为民的要求。司法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审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其核心就是要在司法领域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法庭的设置必须按照“两便”原则的要求进行,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必须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必须采取符合审判规律的各种司法为民的措施。只有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思想,切实解决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人民法庭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必须坚持做好诉讼调解和指导人民调解的工作。诉讼调解是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调解因能够较好地平衡当事人自身的利益,没有上诉,很少申诉和上访,易于执行,有利于消除当事人因诉讼带来的对立情绪,是当事人之间解决纠纷的最好方式。人民调解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加大人民法庭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才能有效地运用社会力量及时解决民间纠纷,减少诉讼,让有限的审判资源发挥更好的作用。
必须坚持加强对人民法庭的管理。人民法庭设置在最基层,绝大多数远离基层法院机关,法官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管理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审判管理、行政管理和队伍管理,才能保证人民法庭审判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庭长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和勤于管理。要建立科学的制度进行管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是人民法庭各项工作取得成绩的制度保证。
必须坚持对人民法庭实行分类指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文化差异大,与此相适应,各地人民法庭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既要符合司法工作规律和特点的要求,又要考虑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既要着眼未来,制定整体规划,又要注意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不能搞一刀切。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对策,实行分类指导,制定的政策和标准才切实可行,对人民法庭的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的高素质人民法庭队伍。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必须加强思想建设。人民法庭队伍的思想建设,重点是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武器,牢记法官职业道德准则。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建设活动,特别是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让人民法庭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通过思想建设活动,树立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要通过思想建设活动,树立公正与效率、司法为民、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观念,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要通过思想建设活动,加强人民法庭的作风建设,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要通过思想建设,加强人民法庭的廉政建设,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和金钱案。
必须加强业务建设。法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民法庭审判工作和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质量的高低。各级人民法院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民法庭法官的业务建设。首先,要重视人民法庭法官实用性法律业务知识的培训。人民法庭的法官审理的案件大多数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相关联的传统民事案件,他们迫切需要掌握与处理这些案件相关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房屋租赁、相邻关系、土地承包、货物买卖、婚姻家庭、债权债务、人身损害以及简易程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同时,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提高熟练驾驭庭审的能力、运用证据规则正确认定事实的能力、准确适用法律的能力和制作优秀裁判文书的能力,也是他们的迫切需要。其次,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法学基本理论的培训。法学的基本理论,是整个法律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就有了掌握整个法律知识的基本功。因此,我们在进行业务建设时,不能满足于急功近利式的培训,应当具有长远目光;既要授人以鱼,以解其一时之求,更要授人以渔,以足其一世之需。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培训的法官就始终只会吃鱼而不会捕鱼,始终只会当徒弟而不能当师傅。同时,审判又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法官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因此,人民法庭法官的业务建设,还应当通过调查研究,加强对中国和当地社情民意、风土人情、习惯习俗的了解,要尽量用通俗的、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去解读法律,让有理的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无理的当事人输得口服心服,旁听的人觉得明明白白。这样才能保证案件的处理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必须加强组织建设。人民法庭的组织建设.是人民法庭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人民法庭的组织建设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要抓好人民法庭的党组织建设。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充分认识到党组织建设在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民法庭的党组织建设抓紧抓好。能够设立支部的要设立支部,不能设立支部的要设立党小组。基层人民法院党组和机关党委,要加强对人民法庭党组织的领导,以保证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其次,要解决好人民法庭的职级问题。目前,不少高级人民法院通过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委组织部协调,已经解决了人民法庭庭长由科级以上干部担任的问题,有的地方还解决了人民法庭庭长的副处级待遇。还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高级人民法院,要积极争取这一问题的解决。最高人民法院目前也正在抓紧做这方面的工作,争取这一问题能够得到圆满解决。再次,要把人民法庭办成人民法院干部成长的基地。今后在干部任用上,基层人民法院推荐的院领导人选一般应有人民法庭庭长的任职经历,选任基层法院业务庭的中层干部,一般应有不低于二年的人民法庭工作经历;新分配到人民法院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要安排到人民法庭锻炼;要鼓励高素质的人才到人民法庭工作。
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人民法庭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是搞好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司法为民的要求开展审判工作,做到规范执法;要树立人民法庭的良好形象,做到文明执法;要模范地遵守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自觉接受监督,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艰苦奋斗,做到廉洁执法;要贯彻执行《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清除少数人员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把人民法庭建设成“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审判机关。
要关心人民法庭干警的工作和生活。人民法庭干警工作在最基层,条件最艰苦。他们有的夫妻两地分居,小孩上学在县城;有的父母或子女不在身边,家属没有工作;不少中西部地区人民法庭的干警不能按时领到工资,甚至出差办案费用和生病后的医药费不能报销。虽然如此,他们仍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为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为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各级法院领导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的领导,一定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尽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既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也要力争用待遇留人。
(六)加强对人民法庭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人民法庭工作不仅是人民法院的基层基础工作,也是党和国家的基层基础工作。各地人民法院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当地党委和人大汇报人民法庭工作,主动接受党委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要及时就人民法庭工作的情况同政府沟通,争取政府对人民法庭工作特别是物质经费保障工作的支持。
为了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各级人民法院都要成立人民法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一名院领导担任组长,民一庭等相关业务庭的负责人、政工部门、行政装备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成员单位参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研究决定本辖区人民法庭工作的重大事项,部署人民法庭工作的任务,检查和考核任务的贯彻落实情况。
除基层人民法院外,高、中级人民法院的人民法庭工作领导小组,应下设办公室作为工作机构,负责辖区内人民法庭日常工作的指导。有条件的法院办公室可设为占编制的专门机构;条件不具备的法院,办公室可依托在民一庭,但应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
要加强对人民法庭工作的研究。为使上级人民法院对人民法庭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各级法院领导都要转变作风,重心下移,深入人民法庭开展调查研究。人民法庭的同志对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逐级上报,以便上级人民法院及时掌握和指导。
以上是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如果我讲的与修改后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有不一致的,以决定为准。
同志们,人民法庭工作是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人民法庭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