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项机制”如何与学校工作有效结合 高振武 实验初中

时间:2019-05-13 11:0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三项机制”如何与学校工作有效结合 高振武 实验初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三项机制”如何与学校工作有效结合 高振武 实验初中》。

第一篇:浅谈“三项机制”如何与学校工作有效结合 高振武 实验初中

浅谈“三项机制”如何与学校工作有效结合

渭南市实验初中 高振武

今年以来,我们临渭区把学习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在临渭区教育局党委安排下,我们渭南市实验初中也开展了专题学习,自学研讨等方式,明白了“三项机制”的制定背景和核心要求,目的是解决干部动力不强、活力不足、压力不够等问题,为我们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升注入了新活力。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我想谈谈学校工作如何与“三项机制”有效结合。

结合我们学校工作的实际,首先,是解决教师动力不足的问题。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刚开始几年都是激情万丈,过几年后,都会出现职业倦怠,发展提升的出现瓶颈。鼓励激励机制是激发教师工作活力的“动力源”。在学校工作中落实鼓励激励机制,就是要重点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活动中动力不强的问题。让爱教育、能干事、会干事、出成绩的教师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影响上有提升。通过大力树立典型进行表彰学习,业务上重用教师,让有管理能力的老师得到提拔重用,对每年评选的优秀教师和年度考核为优秀档次,大力表彰,也可提拔重用,即为精神奖励。所谓物质上奖励就是通过考核档次和绩效工资挂钩,按照贡献大小成绩高低进行发放,起到奖勤罚懒、激优惩后的作用。

其次是解决了教师活力不足的问题。在学校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就是要重点解决教师在工作中活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对那些思路清、方法活、敢实践、能创新的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和偏差,用宽容失误、纠正偏差、鼓励探索等方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积极上进的老师打消顾虑,引导广大教师立足工作岗位,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善于钻研,主动创新,打造高效课堂,创新德育教育手段和方法。善于干事的教师就容易出错,出错我们不怕,就怕知错不改,只要改正,就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允许别人出错,容得下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保护大家工作积极性。不干事的人永远不会出错,但也没有发展的活力,我们做事就是在不断出错纠错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通过准确把握、分析比较、寻找原因,真正把那些踏实干事、善于思考,勤于创新的好教师考核出来,真正使德才兼备、埋头苦干、成绩突出的教师得到褒奖,给予教师能手、名师、标杆、骨干、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有管理能力的给予提拔重用。让工作不力、不犯错、不作为的“庸懒散”教师难以生存,做到让吃苦的人吃香,让有为的人有用武之地。

再次是解决了压力不够的问题。在学校管理队伍中;在教师的名师、能手、骨干、标杆、优秀等荣誉称号;教师职称上也尽力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落实能上能下机制,就是要重点解决教师工作压力不够的问题,树立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应者下的鲜明导向。让有本事、作风硬、善作为的教师有施展拳脚的舞台。对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履职不力、工作平庸的教师停课学习,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对已取得各种荣誉、提拔重用后的教师,如果其表现浑浑噩噩、干事劲头不足、进取意识不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教师取消既得荣誉称号、领导进行调整。对履职不力、工作滞后,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管理人员进行调整。对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现代教育理念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的党员干部、教师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教育不思悔改的进行调整。对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严重违反教师“八不准”及职业道德规范的,出现学生及家长反响强烈的领导和老师要启动问责程序严肃问责,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这样有了就会对每个人形成工作压力,有了压力就有积极工作的动力。

我认为,如果把省市区制定的“三项机制”和学习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会对学校整体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促进管理人员和教师增强动力,有了压力,激发活力,使整体工作充满活力,富有生气。

2016年10月18日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结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结合

渠县安北乡中心学校

王政

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入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介绍了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与这三个方面的教学如何一一进行有效结合。经过分析,我们得出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更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有效的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 有效结合

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正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信息化速度的逐渐加快,也向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考验。而目前新课程的改革也要求我们必须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帮助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有效结合网络技术与课程资源、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刻不容缓,那我们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有效结合呢?就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结合问题,作以下浅谈。

一、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事实上,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对此更感兴趣。众所周知,网络信息具有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信息资源,引入课外信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这也可使教师开阔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比如学生对图形平移、旋转的概念理解往往是较为困难的,我们在设计图形平移、旋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图形平移、旋转的过程展现出来,以便让学生直观理解图形平移、旋转的性质及概念。又比如: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展现一个转动的立体图形,并且每一面的颜色都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把画在黑板上的立体图形误以为是平面图形的困扰,而且更直观学会看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形式的有效结合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教师可以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初一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上这一节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

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三、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就将传统教学方法不好解决的问题,通过变静为动解决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像 “垂线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比如:图形中移动C点或E点始终有CE∥DF。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方式

1、结合的基础——资源结合。资源结合是一种以优化教育资源为目标的组织形式,是教育者,特别是管理者通过对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以及课程资源的有机构建来实现组织形式的“优化结合”,这是课程结合的保障与基础。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不仅要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软件资源等,还要能够将其合理、有效的利用,让它们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2、结合的途径—过程结合。“过程结合”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以教与学为目的的具体操作形式。即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运用于学科课程的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对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同化”与“顺应”的目的。这是课程结合的主体,也是实现课程结合的途径。这一过程结合包括三个基本阶段: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及课后拓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分别是:

课前准备阶段:以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为主。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寻找切入点;浏览相关网站主页搜寻信息,捕捉结合点;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链接,搭建教学平台;检测网络安全性、交互性,进行网络文明公德教育。让学生根据自己自学的能力,针对相关问题,在网络上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

课堂实施阶段:强调师生互动。依据教学方案,进入学习。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目标(包括必要的网络知识学习),以及相应的学习方式(个别学习或小组学习);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入问题,相对自主地决定学习方式,尝试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各种手段,展开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充分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课后拓展阶段:以学生活动为主。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形:对网络知识的巩固应用;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对课程知识的加深;通过应用网站等对课程知识进行拓宽;利用EMAIL等方式与教师、同学甚至与其他网上学习者展开讨论。教师要做的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网站、网址、自己的EMAIL地址,并对学生加强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及学习目的的教育。这个过程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加深,而且也是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有效实践。

3、结合的目的—能力结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课程结合”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手段也概莫能外。“能力结合”指的是通过研究“资源结合”和“过程结合”这两种课程结合的形式,借助日益发达的教育技术,培养既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又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不断学习的新世纪的学生。这种能力的结合是指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分享、应用的能力和传输、创新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人的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提倡计算机辅助教学。但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效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则是我们应该加以注意的。

参考文献:

[1] 《中学教学全书》(数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三版

[3]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陈旭远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第三篇:高庄小学家长参与学校安全工作机制

高庄小学家长参与学校安全工作机制

1、利用家校联系卡,开设家校互动板块,介绍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方面的措施和做法,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课堂,进行安全知识讲座。

3、学校定期发放安全知识方面的宣传单,以求达成共识,认真遵照执行。

4、在镇派出所等部门建立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开展活动。

5、学校大队部每学期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方面的大队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人事来校参加活动。

第四篇:地税系统构建“业务”与“财务”工作有机结合机制初探

地税系统构建“业务”与“财务”工作

有机结合机制初探

在“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如何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有效协调预算前臵和业务滞后之间的矛盾,是摆在我们面临一道课题。我们要深入调研“业务”与“财务”工作现状,积极探索“业务”与“财务”深度融合的举措方法,更好地促进地税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构建“业务”与“财务”有机结合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1、预算编制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近几年实际编制预算执行情况看,部门经费预算编制的依据主要是根据上年实际收入支出规模而测算的,普遍存在着按实绩定指标的现象,无法科学合理的制定单位日常费用开支预算。预算编制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预算与税收业务实际需求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地解决机制。

2、厉行节约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缺乏从制度上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制度的约束力不够,节约习惯尚未养成。另一方面资源配臵科学化程度不够,资源功能没有全部发挥,使用效率不高造成浪费。

3、队伍人员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系统内既能熟悉内部财务管理要求又掌握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加之财务人员与税收业务人员职能相对独立,信息交换机制

不畅,必然导致财务收支预算编制与实际业务需求的脱节,使得业务实际需求信息失真,进而影响以后的预算编制。

4、预算执行监督分析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分析只是计算几个常见的财务指标和进行有限的对比,局限于简单地报告钱花了多少,至于为什么要花,怎么花,花到哪里去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是为完成指标而花钱还是制定的指标不够都很难监督到位,没有将决算分析臵于财务管理的视野下进行全方位分析,不能正确地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

二、构建 “业务”与“财务”有机结合机制的几点想法:

1、完善预决算编制机制,提高预决算管理的水平。要进一步完善预决算编制的科学机制,加强预算编制与税收业务实际需求的信息交换与对接。“业务”上基层单位要加强需求调研,科学合理提出意见建议,由县局先集中后统筹,既保障地税部门各项业务的开展又避免重复浪费。“财务”上既要参考上的实际支出,更要根据业务需求,科学调整预算指标,避免因财务问题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2、健全制度规范流程,建立厉行节约长效机制。

要建立健全厉行节约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干部职工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完善制度执行督查机制,提

高制度的执行力和震慑力。梳理排查闲臵资产以及资产设备中尚未使用的功能,加强固定资产调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臵审批制度,杜绝重复购臵或者在购臵中一味求大求全,造成资源浪费和功能浪费。要提高各类培训效果,强化培训学习的针对性,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切实提升队伍业务素质。努力降低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3、加强财务监督分析,促进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不断提升。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加强对财务的监督分析。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合理选择设臵和“业务”建设的实际成效调研,进行“财务”和“业务”的关联度分析评估。要通过监督分析正确揭示预决算编制的科学与否,财务状况变化的真正原因,不断修正评估指标参数、分析评估方法,逐步缩小预算前臵可能导致的偏差,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提高促进业务的实际效果。

4、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满足业务与财务的融合需求。地税发展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地税各项业务的整合提升更需要一批跨领域,跨部门的复合型人才的脱颖而出。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地税系统要构建“业务”和“财务”两个业务的深度融合,就要培养熟知两个方面业务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财务”对“业务”的支撑作用,达到互相促进、共同

提高的效果。

构建地税“财务”与“业务”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是个很好的课题,也是突出“财务”职能作用,更好地促进系统“业务”水平的积极探索。我们既不能因为“财务”的规定影响了“业务”的发展,也不能因为“业务”的需要破坏了“财务”制度。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更加合理有效的途径加以解决。以上的几点想法仅是笔者个人的疏浅认识,不妥之处敬请见谅。

地方税务局

二〇一四年三月七日

第五篇:初中学生个体差异与分层教学有效结合的探究论文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上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对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实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对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学生分层、分组

我们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分成成绩优秀层(A层)、成绩中等层(B层)和学困层(C层),在编排座位时,六人一组,A、B、C各2人。把本班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学习组长和纪律组长,以便讨论、交流、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的互助作用,对课堂、作业、测试实行小组集体评价、量化,每学期评出两个优秀小组予以表彰。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老师才能有的放矢。

二、教学内容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所以同一教学内容,对C层学生一般以识记、模仿为主,而A层学生则可适当地将多知识点综合在一起,以理解创造为主。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对C层的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B层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转化思想教学,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并掌握这一方法。对A层的学生可补充例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答,培养A层学生理解创造力。

三、课堂提问分层设计

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层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层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层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在课堂提问中,我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又增加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六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分层

练习设计要因层制宜。具体做法是:练习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时间完成最基本的练习,及时巩固新知,也有机会适当拓展;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而不至于“无事可干”,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作业分层

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我们对课外作业进行了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给三个层次学生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同。例如我们给C层学生的作业以单一机械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比较容易的布置给他们;给B层学生的作业主要从单一机械练习和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中等难度的;给A层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单一机械的练习中选一些较难的布置给他们。或者三组学生同时接受同一难度的作业,但要求他们仍按三个组收齐,批改时则把精力集中在C层学生的作业上。对C层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B层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透彻理解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对于A层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上下功夫,掌握一般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题规律、技巧。

总而言之,适应目前初中教学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有效教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层次地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下载浅谈“三项机制”如何与学校工作有效结合        高振武 实验初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三项机制”如何与学校工作有效结合 高振武 实验初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