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院新闻发布会用稿
高院新闻发布会用稿
全面实施行政诉讼法
推进依法行政
促进官民和谐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张海棠
(2009年4月29日)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
感谢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年是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20年前的4月4日,在党中央的直接关心和领导下,新中国第一部行政诉讼法颁布,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诉讼制度由此正式建立。
作为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相并列的三大诉讼法之一,行政诉讼法年轻而充满活力,起步晚却发展迅速。20年来,本市的行政审判在各级党委、人大的领导、监督下,在政府机关的支持配合下,在本市行政审判法官的认真履职下,在社会各界的理解、参与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促进依法治市、保护公民权利、化解行政争议、服务社会大局、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下面,我向大家通报一下行政诉讼法颁布20年来本市行政审判工作的总体概况、特色做法和近期的一些重点工作。
一、20年来本市行政审判工作的总体概况
(一)起诉条件显著拓展,收案数量大幅上升 20年来,本市行政案件的起诉条件显著拓展。一是原告资格范围显著拓展。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初,只有被诉行政行为的直接相对人才能提起行政诉讼。1991年,本市法院在一起群体性规划行政许可案件中,立足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目的和精神,在全国最早确立了与被诉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相关人也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法律判断标准。上海法院在原告资格问题上所确立的法律上利害关系标准,使原告资格范围有了质的发展,有效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得到最高法院充分肯定,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最高法院2000年修订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时采纳了这个做法。二是受案范围显著拓展。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初,本市法院已经开始受理行政案件,但是数量较少,类型也较为单一,主要限于治安管理、土地管理等少数几种行政行为。随着司法实践不断深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逐渐拓展和扩大,经过20年的发展,本市行政诉讼已几乎覆盖了所有行政执法领域,涉诉权利类型也从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初的人身权、财产权逐步扩展到受教育权、劳动保障权等多种权利类型。2004年5月1日《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实施后,本市法院在全国较早受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涉诉权利也就是通称的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这是行政诉讼法所保护相对人权利类型的更新发展。
随着起诉条件的不断拓宽,对行政相对人诉权保护力度的逐步加大,行政案件的收案数量大幅上升。1989年,全市一审行政案件(含一审行政赔偿案件)收案只有271件。以5年为计算周期,1990-1994年累计收案1666件;1995-1999年累计收案3575件,比上一个5年 翻了一番多;2000-2004年累计收案7196件,比上一个5年又翻了一番,其中2004年一年收案1881件,与1989-1994年六年的收案基本相当。此后,本市一审行政案件收案稳中有升,保持在每年1900件左右,2008年首次突破2000件。20年来,全市法院累计受理一审行政案件20742件。同期受理二审行政案件9701件,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44310件,既支持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违法行政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侵害。
(二)坚持公正与高效,审理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行政案件 面对收案数量大幅上升的形势,本市法院在公正审理案件的同时,通过严格控制延长审限、试行简便程序审理等方式,努力提高行政案件的审判效率,使司法公正得以高效实现。20年来本市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0626件,同期结案率为99.44%。审结二审行政案件9671件,同期结案率99.69%。杨浦法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行政审判效率的做法,十多年来没有1件行政案件延长审限,被《人民日报》誉为“杨浦经验”。卢湾、崇明等多家基层法院近5年没有1件行政案件延长审限,保持了较高的审判效率,使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以有效及时地实现。
20年来,上海法院审结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行政案件,多起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作为典型案例录用,或者被国家有关部委转发,作为典型和范例,指导各地的行政执法。如再胜源公司不服市卫生局卫生行政强制案系全国首例不服脐带血管理引发的行政案件,涉及脐带血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血液”,法 律问题和医学问题交叉,此案的最后处理不仅澄清了脐带血在法律层面和医学领域的不同认识,而且明确了脐带血采集和审批管理的法律维度,具有重要的先例指导作用。汇兴公司诉上海浦江海关行政赔偿案系涉及根据海关补征税款决定是否可以认定初征税款决定违法,以及不确定利益能否作为直接损失纳入国家赔偿范围的问题,此案的判决结果为此后同类案情下的司法判断确定了法律思维方向。而丰祥贸易公司不服市盐务局盐务行政强制措施案涉及行政机关在执法中如何遵守世贸规则等问题,关系到我国加入WTO之后,如何在司法审查中结合国际贸易规则对相关国内法予以合理解释和正确适用问题,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本市法院还先于全国法院较早地受理了一大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自2004年至今,已受理和审结近300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亦有相应调研成果,为最高法院行政庭所肯定,并在上海经验基础上拟定了司法解释讨论稿。
(三)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有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20年来,本市各级法院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案件审理质量,逐步完善行政审判机制。高院多年来以审判质量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制定了数十项审理规范意见、审判业务解答和相关司法政策,程序方面涉及原告资格、受案范围、审理程序、裁判文书制作等方面的规范,实体方面则涉及房屋拆迁、规划、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公安、教育、信息公开、要求履行法定职责等等各类案件的实体判断规则和法律适用解答等等,对本市各级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使上海法院的行政审判得以健 康有序发展。在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方面,本市法院认真贯彻行政诉讼法的双重目的,依法作出行政裁判。行政机关的败诉率呈现前期逐步走高,后期稳步回落的特点。以5年为统计周期,1989年行政机关败诉率为13.3%,1990-1994年平均败诉率为22.3%,1995年至1999年平均为23.2%,2000-2004年平均为11.5%。此后几年一直在10%以下,2008年为6.7%。1989年至2008年,本市行政机关总的败诉率为12.5%。从行政机关败诉率的总体趋势,反映出随着本市各级法院司法审查力度的加强,本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逐步强化,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四)行政案件协调化解工作成效明显
为妥善化解行政争议,本市各级法院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有关行政机关可以在行政诉讼中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可申请撤诉的法律规定,对一些行政行为虽合法但不合理,或者虽合法但存在瑕疵,以及虽无不当,但当事人存在实际困难的民生类行政案件,在合法性审查基础上,兼顾合理性问题的解决,注重以人民法院提出协调和解建议,当事人案外自行和解,原告撤诉结案等方式,最大程度保障原告实现其合法正当的诉求利益。高院为此制定了相关规范意见,组织论坛,召开协调和解经验交流会,探索完善多元化的行政纠纷化解机制,交流和总结行政案件协调和解经验,取得良好效果。20年间,本市法院共化解了6800多件行政案件,近1/3的案件以当事人协调和解,原告撤诉的方式结案。
(五)行政审判的司法权威逐步树立 受“民不能告官”等传统观念影响,行政诉讼法在实施之初遇到了一定阻力和困难,一些行政相对人心存疑虑,对于行政行为“不敢告、不会告、不愿告”;少数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心存误解,对于行政诉讼“不出庭、不应诉、不举证”。20年间,本市行政审判法官在各级党委的领导支持下,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坚持公正司法,推进良性互动,为行政审判赢得了发展空间,司法环境不断优化,司法权威逐步树立。当前,行政诉讼中官民平等的观念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包括行政机关的普遍共识,越来越多的行政相对人愿意选择行政诉讼作为解决行政争议、实现合法诉求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行政机关对行政诉讼表示理解、尊重和认同。行政机关不出庭、不应诉、不举证的现象基本杜绝。行政领导出庭应诉蔚然成风。2005-2008年,全市法院共有304件次案件行政机关领导出庭应诉。2008年行政领导出庭应诉145件次,占当年收案的6.71%。
(六)行政审判队伍不断壮大
在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前,本市各级法院都已经建立了行政审判庭,上海是全国最早完成组建地方法院行政审判庭的3个省、直辖市之一。但是当时行政审判法官人数较少,有的法院还存在“一人庭”、“两人庭”的现象。行政诉讼法颁布20年以来,本市各级法院不断加强行政审判队伍建设,配齐、配强行政审判力量,每个法院至少保持了一个合议庭的建制。在队伍素质和教育学历方面,近年来也有了明显提升。目前,本市各级法院共有行政庭22个,人员163人,其中法官112人,占68.71%;研究生以上学历50人(含博士1人),占 30.67%;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08人,占66.26%;大专学历5人,占3.07%。20年来,本市法院坚持以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司法能力为基础,切实加强干部培训力度和业务调研力度,先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庭审驾驭能力、法律文书制作能力、法律适用能力和协调和解能力的系统轮训,制定审判业务技能指南,开展精案精审观摩活动,建立行政审判调研人才库,等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市法院逐步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公正廉洁、纪律严明、热爱行政审判事业、胜任行政审判工作的行政审判队伍,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本市行政审判队伍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廉洁自律的良好传统,自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上海法院未发生利用行政审判权违法违纪现象。
二、20年来上海法院行政审判的特色做法
20年来,本市行政审判干部在完善审判机制、提高审判质量、拓展审判效果、深化互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特色做法。
(一)在全国率先撰写、报送司法审查情况报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本市高院针对案件审理中反映出的涉及多个管理领域的行政执法问题作了系统梳理和全面分析,撰写了司法建议送市政府有关领导,引起当时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加以批示。自2004年起,市高院每年根据上一年度本市政府部门行政诉讼情况,解析政府部门败诉原因,提出相关建议,以行政案件司法审 查情况报告(白皮书)的形式,报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等主要领导,目前该做法已坚持了六年。对促进依法行政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俞正声书记、韩正市长先后作出重要批示予以肯定,并批转各区、县政府及市政府各委、办、局认真研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高院支持和指导下,撰写、报送行政诉讼司法审查情况报告(白皮书)工作已在全市范围推行,得到各区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有效推进了法治政府的建设。上海高院的司法审查白皮书的做法在全国引起积极反响,得到最高法院充分肯定。
(二)在全国较早推出行政案件绩效评估体系,提高行政审判水平
进入21世纪之初,本市法院就在全国较早建立了行政案件绩效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包括同期结案率、结案率、人均结案数、平均审理天数等审判效率指标,上诉率、二审改判发回率、申诉率等审判质量指标,同时还包括一审撤诉率、一审服判息诉率等审判效果指标。各项评估数据由高院行政庭定期制作并下发全市法院行政庭,作为条线考评的重要参考。该做法受到最高法院关注,并委托高院行政庭起草了行政审判工作绩效评估办法的代拟稿。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对实现审判质量、审判效率、审判效果的有机统一,提高行政审判水平,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在全国较早试行行政案件简便程序审理,合理配置审判资源
与民事诉讼法不同,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独任制的简易程序。2003年以来,面对本市行政审判人员没有明显增加,但行政案件收案大幅上扬的局面,市高院经过多次试点、多方调研、多次论证,以行政诉讼法规定为基准,于2004年下发了《关于适用简便程序审理行政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在全国范围内较早试行行政案件简便审理程序。在现行法律框架之下,简便程序不是审判组织的简化,而是审理程序的简化。简便程序的试行优化了审判资源,有效提高了审判效率。2004年以来,本市法院受理一审行政案件9915件,审结一审行政案件9980件,同期结案率超过100%。2009年初,在总结简便程序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高院正式下发了《关于适用简便程序审理行政案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简便程序的审理。除提高审判效率,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之外,还强化了协调和解环节,注重营造宽松和谐气氛,以消解或缓释矛盾对立,努力促成案结事了。
(四)不断完善行政案件协调化解机制,加大协调化解工作力度近年来,本市法院根据中办、国办《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精神、第五次全国行政审判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案件协调和解工作的要求,不断完善行政案件协调化解机制,加大协调化解工作力度:2007年,市高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案件协调和解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行政案件协调和解工作应遵循的“五项原则”、可以进行协调和解的“八种案件类型”以及法官在协调和解时的“五个不得”;同一年,市高院在对协调和解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类的基础上,制定了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方法指引,明确了内部联动、社会支持、借力上级等“六种协调和解方法”; 2008年初,市高院逐步建立起“四个对接”的协调和解工作机制,即在立案庭和行政庭之间建立协调和解工作立审对接机制,在人民法院内的协调化解与人民法院外的参与化解之间建立内外对接机制,在行政案件协调和解与相关审理程序之间建立程序对接机制,在多元协调机制下建立起协调和解结果与人民法院裁判或执行之间的效力对接机制。各项协调和解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力推动了本市行政案件的协调化解工作。近年来,行政诉讼原告通过协调和解等方式最终实现其正当诉求利益的比例在35%以上,部分人民法院协调和解率超过50%。
(五)深入推进司法行政良性互动,致力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
20年来,上海法院注重正确处理与行政机关在诉讼内和诉讼外的关系。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高院就提出行政审判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法院与行政机关在诉讼内外的关系、发挥审判职能与采用多种形式提供法律服务的关系、严肃执法与扩大审判社会效果的关系。近几年,本市各级法院深入推进司法行政良性互动,不断创新互动形式,努力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
一是召开“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论坛”。自2006年起,市高院和市政府法制办每年举办一届“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论坛”,就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市政府领导出席论坛作重要讲话。2008年论坛的议题是行政纠纷多 元化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论坛中对当前形势下社会矛盾的解决方法和机制作了热烈讨论,为行政纠纷的多元化解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路。数届“论坛”的成功举行有效促进了行政执法和行政审判水平的共同提高,为化解争议,促进和谐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推动行政领导出庭应诉。行政领导出庭应诉,参与案件的审理,有助于原告对行政机关的理解和认同,促使其真正服判息诉;有助于行政领导支持和配合法院的协调化解工作,发挥行政领导在协调化解工作中的决策导向作用,妥善化解行政争议;有助于行政领导发现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近年来,高院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动行政机关领导出庭应诉工作,倡导与鼓励、肯定与支持行政机关领导出庭应诉。长宁、松江、金山等基层法院还推动区相关部门制定行政领导出庭应诉工作机制。2006年,全市共有52件次案件行政机关领导出庭应诉,2007年为79件次,2008年为145件次。部分基层法院2008年行政领导出庭应诉案件的比例达到近50%。一些区县法院还制定了有关行政领导出庭案件审理的相关规范意见,达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及时制发司法建议。本市各级法院对日常审判工作中发现的行政执法问题,积极运用行政诉讼法所赋予的司法建议权,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力图通过对个案或类案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分析,规范某一行政领域的执法行为。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本市各级法院共发出书面司法建议200余件400余条。2001年,市二中院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房地产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当时的市房地 资源局发了一个大型的类案司法建议。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韩正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所提建议很好,请市房屋土地资源局认真研究解决”。市房地资源局根据司法建议的内容,建立了全市房地产登记信息网络系统、登记机构内部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司法建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以上是行政诉讼法颁布20年来本市行政审判工作的总体概况和特色工作,而大量的常规工作和常态机制也在这20年间不断创新、完善。回顾20年来的行政审判工作,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是:只有着眼大局,行政审判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接受人大监督,行政审判才能赢得良好的司法环境;只有正确处理维护和监督的关系,行政审判才能树立司法权威;只有坚持司法为民,行政审判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只有坚持积极作为,行政审判才能保持勃勃生机。
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20年的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行政诉讼法是一部彰显法治、保障民生、维护人权的好法律,对于推进民主政治,实现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当然,与20年前相比,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法治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行政诉讼法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行政诉讼法赋予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司法审查范围和司法变更权的有限性,与原告诉求利益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导致行政案件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时难以有效统一。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只能受理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诉讼,而无权受理涉及政府部门政策文件的诉讼;只 能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裁判,而无权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与裁判;只能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予以判决变更,而无权对被诉的所有行政行为直接判决变更。这些特征,使人民法院客观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多元性和多样性的救济诉求,无法对拆迁裁决、社会保障、规划许可等领域发生的合法但不合理的具体行政行为直接判决变更,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时难以做到有效统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相关行政案件上诉多,申诉率高的状况。在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之际,我们期待行政诉讼法能与时俱进,尽快修改、完善,以更加符合行政审判的现实需要,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加促进行政法治的发展。
三、近期本市行政审判工作的重点工作
在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本市行政审判工作要取得新发展,近期需重点加强四项工作:
一是要坚持服务大局。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本市的经济影响日益加深,世博会各项筹备工作更加紧迫的形势,要妥善处理因国家经济、产业振兴政策实施,世博会筹备工作引发的行政诉讼,避免因案件处理不当影响社会稳定和世博筹办,努力为市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世博”的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行政审判司法保障。
二是要坚持端正审判理念。当前行政案件与民事、刑事案件相比,上诉率、申诉率偏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政审判工作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前面讲到行政诉讼存在“三个有限”的问题。但是,从主观上来说,全市行政审判法 官要进一步端正审判理念,正确处理维护和监督的关系,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法监督行政行为上来,转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上来,转到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特别是减少行政纠纷涉诉信访上来。
三是要坚持加强司法建议工作。要完善司法建议的启动机制,跟踪、反馈机制,考核机制,将司法建议作为推动司法行政良性互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的新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四是要坚持完善行政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坚持法院诉讼内化解行政案件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努力形成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对接机制、行政机关配合机制、行政领导推动机制、行业协会参与机制、基层组织就地劝解机制等多元化行政纠纷解决机制,多方协力共同化解行政纠纷。
各位记者朋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呵护行政审判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努力开创行政审判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篇:高院申请书
申 请 书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证据技术中心:
根据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的拍卖公示(2015101号),贵中心就古交市某公司位于古交市大川西路及金牛西大街的房地产进行委托拍卖。
我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委托人、竞买人和买受人的合法权益,执业过程中能够按时,达标地完成各项委托的拍卖标的,从未出现过违法违规的现象,我公司符合此标的的报名条件,专此申请接受贵中心委托。
特此申请
山西大合德拍卖有限公司
2015年7月27日
申 请 书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证据技术中心:
根据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的拍卖公示(2015103号),贵中心就
1、运城市铁路北36162㎡的土地;
2、稷山县粮食局第四家属院门口北门面房一间;
3、稷山县粮食局第四家属院2单元的单元楼房产;进行委托拍卖。
我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委托人、竞买人和买受人的合法权益,执业过程中能够按时,达标地完成各项委托的拍卖标的,从未出现过违法违规的现象,我公司符合此标的的报名条件,专此申请接受贵中心委托。
特此申请
山西大合德拍卖有限公司
2015年7月27日
第三篇:用稿通知书
《教学仪器与实验》用稿通知
同志:
您的来稿(编号:)远离虚假课堂 提升探究实效已审阅、修改完毕,拟分别
录用于我刊2014年第6或第7期上,发表费共为300元。
收到用稿通知后,请您在一个月之内将该文稿的电子文档(以word格式)发
到编辑部e-mail,同时寄出发表费和出版授权书,以便按时排版。文章发表后,本刊将酌付稿酬并赠送作者样刊2册。根据国家税务制度要求,支付稿酬需要作
者的身份证号,请在回执中注明第一作者的 身份证号。编辑部电话:010-62514749。
年第6或7期预排稿”。② 发表费可邮寄或从银行电汇。邮寄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大街35号 404(邮编100080),收款人:《教学仪器与实验》编辑部。电汇地址:户名:教育部教育装
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知春路支行;帐号:***1720。
③将“回执”的电子版发到编辑部邮箱的同时,将“纸质回执”寄回编辑部。
《教学仪器与实验》编辑部 2014年4月24日
------------------×(撕开)·回 执·
出版授权书
《教学仪器与实验》编辑部:
我(们)同意将文稿 发表在贵刊 年第或 期上;同意支付发表费 元。第一作者身份证号。我(们)同意将以下权利转让贵刊编辑部:① 修改删节权 ;②汇编权;③纸
型版、网络版、其他电子版的发行权、传播权和复制权。
我(们)保证:①该文稿为首发稿;② 该文稿自主独立完成,绝无剽窃行为,若有侵权行为,责任由我(们)承担;且署名正确,顺序无争议。
第一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作者联系方式:① 电话: ② e-mail:
通知:编辑部支付稿费方式改为网银支付,请填写提供你的账户信息(注意:本支付方式不
支持邮局的账户,请选用其他账户):户名账号
详细的开户行(具体到某支行或分理处):篇二:用稿通知单
《 》用稿通知单
您的稿件 《 》 已在由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主办的《 》第 期中刊登。按照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通知》(公司党宣〔2011〕36号文件)中关于新闻宣传报道刊稿奖励规定,年底对刊稿人员按标准统一计发。(转载于:用稿通知书)望您继续支持《 》,欢迎您来稿或提供新闻线索。
年 月 日
同志:篇三:商情用稿通知单(花 蕾)商 情 杂 志 社
用 稿 通 知 单
花 蕾 同志:
经本刊编辑部审议,您的论文稿件《西安众和餐饮小杨烤肉服务人员流失现象分析》一文,将在商情杂志 2013年第10期予以采用发表(国内统一刊号:cn13-1370/f;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4041;邮发代号:18-202)杂志出刊后将为您邮寄样刊。您的文章将在龙源、万方、维普等知名数据网站全文收录。特此通知!
商 情 杂 志 社 2013年3 月 7日
查稿电话:029-84200329 本刊查稿网站:篇四:用稿通知单
班 同学:
你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被初选为校刊稿件,希望你把原稿认真修改并打为电子稿,然后拷贝到德育处电脑 :f盘/社会实践/2010 /校刊稿。谢谢你的参与和支持。
德育处 tel :7511833篇五:杂志用稿通知 标准权威版
《**文学》杂志用稿通知 ***同志:
您的来稿 《************》,拟安排在本刊 2014年第 12期,拟发为4版,12月中旬出刊。
《***文学》创刊于1978年,国际、国内公开发行。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类)。《***文学》理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量,注重探讨当下文学现状,推出文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提倡文学上的百家争鸣,辟有文学论坛、文艺理论纵横、经典话语、国外文学影视„„„„等栏目,充分显示本刊的当代性、实践性、学理性。本刊国内统一刊号:77-8563/i,国际标准刊号:4568-3584。
第四篇:演讲用稿
传承李阳老师精神,让中国之声响彻全球!
李阳疯狂英语由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老师创办,李阳老师创办“疯狂英语”的初衷是让三亿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他的使命是让中国之声响彻全世界!
I enjoy losing face.Conquer English to make china stronger.[I ] [ɪn'dʒɔɪ] ['luzɪŋ]
[fes]
[,kɑŋkɚ]
['ɪŋglɪʃ ] [tu] [mek] ['tʃaɪnə]
['strɔŋə]
我 热 爱 丢 脸。
攻
克
英
语,振
兴
中
华。
My oath我的誓言
I can't stand my poor English!
我不能忍受我的破烂英语!I can't stand being looked down upon!
我不能忍受被别人看扁!I can't stand being laughed at!
我不能忍受被别人嘲笑!I want to improve my situation!
我要改善我的处境!I want to change my life!
我要改变我的生活!I want to be successful!
我要成为成功人士!
I can't want to let my parents down!
我不想让我的父母失望!
I don't ever want to let my country down!
我也不想让我的祖国失望!
Most importantly , I don't want to let myself down!
更重要的是,我不想让我自己失望!I want to speak perfect English!
我要说出一口纯正的英语!I want to write beautiful articles!
我要写一手漂亮的文章!
I want to translate freely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我要在中英文之间自由转换。
I want to be the master of the world's two :Most important languages Chinese and English.我要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汉语和英语的大师.I'm not crazy enough!That is why I am not successful enough.I need to be crazier!
我还不够疯狂,这就是为什么我还不够成功。我要变得更疯狂。
第五篇:讲课用稿
七年级下册
课文《木兰诗》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赏析木兰的英雄形象,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掌握“互文”“反复”“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 【教学过程】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能够站在这进行试讲我觉得特别的激动,成为人民教师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大的梦想,今天我能够站在这里我相信我离我的梦想又靠进了一步。
一、导入:
我们历代出现过很多英雄人物,如岳飞、林则徐、黄继光、董存瑞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英雄们,但是谁能给我们介绍几个历代的女英雄呢?(——对江姐、刘胡兰、穆桂英。)听到了这些人物的名字不禁的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话:巾帼不让须眉,当然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花木兰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关于花木兰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昨天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花木兰,去感受她的思想情感与人格魅力。
二、解题:
下面我们看一下有关《木兰诗》的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那么谁知道和《木兰诗》统称为乐府双壁的另一首是什么?(对是我们所熟知的《孔雀东南飞》),那么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花木兰这位女英雄的传奇故事呢?对,本篇文章就是叙述了古代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花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使花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三、疏通文意
下面我就带着同学们梳理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
〔注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唧唧:织布机的声音。复:又。当:对着。户:门。机杼声:织布机的声音。惟:只。〕
〔译文〕织布机的声音不停地响着,木兰对这门织布。听不见织机上的梭子响,只听到木兰叹息的声音。〔注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何所思:“所思何”,意思是“想的是什么”。忆:思念〕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亦:也。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可汗(kè hán):古代某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大:大规模。点兵:征兵。军书:指征兵的名册。十二卷:指多册(十二为虚数)。爷:与下文“阿爷”,均指父亲。〕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长兄:大哥。愿为(wèi):即“愿为(之)”,意思是“愿意为此(指替父出征)”。市:名词用为动词,“买”。鞍马:马鞍子和战马。从此:从今(以后)。征:出征、征战。〕
〔译文〕问女儿在想什么,问女儿在思念什么。女儿我没思什么,女儿我没想什么。军中文告昨夜已见,可汗正在大规模征兵。征兵名册实在很多。册册都有父亲的名。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大哥哥,女儿我愿为出征买鞍备马,从今后替父亲去从军。注译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往东边集市。(“东市”,名词做状语,以下“西市”、“南市”、“北市”用法同。)骏(jùn)马:良马。鞯:马鞍下的垫子。•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早晨。辞:辞别。暮:傍晚。宿:住。唤:呼唤。但:只(副词,表范围)〕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黑山:与下文“燕山”,均为北方的山名。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时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译文〕到东面的集市买好战马,到西边的集市买好马鞍,•到南面的集市买来辔头,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清晨告别父母出征去,傍晚住宿在黄河边,叫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奔涌水声溅溅。清晨辞别黄河出征去,傍晚来到黑山之巅,听不到爹娘呼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嘶鸣。
【注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赴:奔赴。戎(róng)机:本义“军机”,此指“战场”。•关山度若飞:象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翻过一座座山。关山•:关口、山岭。度:过。〕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shuò:北方。气:寒气。传:传送。金柝(tuò):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的器具。此指打击金柝报更的声音。铁衣: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百战死:多次战斗出生入死。百:虚数,形容极多。•壮士:勇士。十年归:(征战)多年归来。十:虚数。〕
〔译文〕万里迢迢奔赴战场,飞越过道道险关、重重山峰。北风传送着军营中击拆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映照着铠甲征衣。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勇士们征战十年凯旋归来。
【注译】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策:记下。勋(xūn):功劳。十二转:指记功晋级多次。十二:虚数。赐(cì):赏给。百千强:百千有余。•百千:虚数,形容多。〕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所欲:所要的。不用:不作。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古时尚书省为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驰:奔驰。千里足:能行千里远的好马。儿:指木兰自己。〕
〔译文〕归来后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廷大堂。给木兰记下屡屡战功,千次百次受到奖赏。君王询问木兰希望得到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只愿骑上千里快马,送我早早回到故乡。
【注译】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郭:外城。相:相互。扶将:扶持。姊:姐。理:梳理、打扮。红妆(zhuāng):古代女子的装束为红装。霍霍(huò huò)磨刀的声音。〕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阁:指闺房。•著(zhuó)穿。旧时裳:过去穿的(女子的)衣裳。当窗•:对着窗户。理:梳理。云鬓:象云样的鬓发(形容发美好看的头发。帖:同“贴”。花黄: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装饰。)
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火:同“伙”。皆:都。惊忙:惊异慌忙。同行:共同行动(征战生活)。十二年:虚数,指多年。是:判断词。•女郎:姑娘。〕
〔译文〕爹妈听说女儿归来,互相搀扶迎出城外。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喜对门户整理容妆。弟弟听说姐姐回来,磨刀霍霍向着猪羊。木兰打开东房的门,坐在西房的床上,脱下征战时的战袍,换上昔日女儿的衣裳,对着窗子梳理云发,照着明镜贴上花黄。走出门外看看伙伴,伙伴们惊奇地不能相识,朝夕征战十儿年,竟不知木兰是个姑娘。[译文]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不时的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双兔:雄雌两兔。•傍地:(一并)贴着地面。走:跑。安:疑问副词,“怎么”。辨:辨别。〕
〔译文〕雄兔前脚常不停地爬动,雌兔双眼常细细眯起,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么能辨别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呢?
四、文中修辞用法
1、对课文有了了解以后,现在我们来一起找找文中用多少种修辞手法,请大家举例说明一下。
这首诗中运用了排比、对偶、反复、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有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练。)
顶真:(第一个句末的词与第二个句的第一个词相同,意思相连。)对偶:(两个句子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思相关。)排比:(相同句子三句以上,意思并列或递进的句式。)反复:(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
夸张:(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与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互文、排比)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四句铺陈,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井然有序。意思是到各个集市买来作战用的物品。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这是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边塞夜景,表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意思是北方的寒气里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战士的盔甲上。(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对比)
这是互文,是说将军和壮士们经过上百次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得胜归来。上下句的意义互相渗透说明兼顾合指。(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
这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打仗归来后,天子为木兰记了很多功,赏赐她很多财物,这是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的铺垫。意思是(为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东西。
(5)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反复)(6)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针)(7)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对偶)
(8)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反复)
(9)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10)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顶针)
(1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排比)
(1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排比、对偶)
(1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互文、对偶)(1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互文、对偶)(15)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对偶)(16)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顶针)(1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对偶)
(1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反问)
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对,这篇文章呢就是运用了这么多的修辞手法,才使得这篇文章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的同学们也一定要在课后都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复习,在今后的写作当中也应该尽可能的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去,相信我们写作能力也一定会有所提高。了解了文中的修辞手法后,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来看一看文中所写的花木兰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呢?
五、木兰个人形象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从我们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能体现花木兰的个人形象的句子。
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勤劳孝顺、勇敢坚毅,忠孝两全、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六、总结课文
今天的课文我们讲完了,请同学们从今天所学的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木兰的性格谈谈你的学习心得体会。
我希望呢,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能够学到花木兰身上的闪光点,不断的完善自己,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七、作业
1、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
2、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八年级上册
课文《背影》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对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 【教学难点】
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起来的,我们所受的教育也告诉我们父母是爱我们的,那么,在你自己的生活当中你从哪里感受到父母的爱了呢?有吗?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像朱自清这样一个大学者,大作家,他有一篇文章《背影》说的就是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感情,今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背影》看看这位大人物和家人的感情与我们是不是一样的。
二、解题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朱自清。
1、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他的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都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他五岁入私塾,18岁中学毕业,考入北大,22岁毕业于北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这篇《背影》是他在清华任教时回忆在北大读书时的事。
2、课文背景:
我们今天所学的文章是作者追忆八年前——1917年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当时,朱自清的父亲朱鸿均被解职,再加上朱自清的祖母又去世了,这时的朱家“祸不单行”,作者当时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办完丧事后,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然而父亲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却没有怨人尤天,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自己的儿子。就是这样的一种父爱,让作者终身难忘,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背影》
三、检查预习情况 掌握生字词
奔丧 差使 狼藉 簌簌 妥贴 踌躇 蹒跚 琐屑 晶莹
四、阅读文章理解课文细节(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以下课文,看一下文章那些地方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觉得文中哪写得好,或者哪里写的还不太好?
在这一环节当中我觉得大家的收获还是比较大的,大家都能够从细节当中感受到深沉、博大的父爱,那么,这也是这篇文章打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地方。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他既然是写父爱的,但是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是父爱或是父亲,而是《背影》呢?而这又说明了背影在这篇文章当中有着很特别的意义,现在请大家迅速的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中一共提到了几次背影?谁能够在文章中找出来具体描写背影的句子。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第一段“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第6段“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第6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第7段“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那么,这四次中你们觉得哪一次是作者写的最为细致的(第3次)那么,让我们看看这一段作者是怎么写这一次的背影的,那些词语最具表现力,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了背影?
——明确作者是从父亲的外表和行动来写的,注意分析词的表意作用,引导学生重点体会“攀”“缩”“倾”等词的表达效果。写出父亲买橘的艰难不易,为我尽力才安心。
五、总结课文 父亲的背影作为儿女我们是非常熟悉的,那么在浦口送别时父亲的背影,却让朱自清终生难忘,所以,他就刻画了这样一个背影,通过写父亲的体态动作,穿着打扮,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在奔波劳碌当中一位为儿子尽心尽力的伟大父亲,这也让这篇文章感人至深。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通过感知,很快的就领会到了文章博大深沉的父爱。
六、作业
小作文:模仿今天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个自己父亲的背影。
九年级上册
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学习目标】
1、掌握预习提示里的词,了解“课下注释”中词的含义。
2、结合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文中一些句,段,进行深层理解。
3、了解作者批驳的“突破口”及逐层推进的论证方式。【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想给大家读几个曾经公开发表过的一些言论和曾经发生过的事件。
1、“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选自30年代的御用报纸
2、“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 ――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3、1934年,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请**大师求佛保佑。
4、“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选自《大公报》1934年8月24日的社论
可想而知但是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
二、简介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
三、阅读全文解决生字词
1、字:慨(kǎi)叹 省(xǐng)悟 诳(kuāng)骗 诬(wū)蔑 脂(zhī)粉 脊(jǐ)梁 抹(mǒ)杀 抹(mā)布 拐弯抹(mò)角 前仆(pū)后继 状元宰(zǎi)相 搽(chá)
2、词: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势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诳骗:说谎话骗人。
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名誉。生路:文中指维持生活或生存的途径。
家谱: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事。
怀右伤今:怀念古代的社会,哀叹现实的社会,用以表示那种悲观厌世,到退还右的思想情绪。为民请命:替老百姓说话。埋头苦干:专心地下苦功夫做事。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应用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
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地大物博:文中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四、分析课文的论证方式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有人把鲁迅的杂文比作“刺向敌人的匕首和投枪”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针对错误论断,鲁迅先生先击中了敌人的那个要害?那个同学可以谈一谈?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鲁迅先生呢,是很有技巧的,在文章一开始他并没有直接反对敌人的论点,而是先接受,有人把这种方法总结为归谬法,就是先承认他是正确的。
你说中国人没有自信力了,那我们来看中国人在没有自信力的时候,他信的是什么?那位同学可以说一下?——信地、信物
那么信地信物指的又是什么现象呢?——指的是地大物博,很骄傲。
那么他们还信什么?——信国联,国联他是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20年,二战以后自动解散了。
那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下面的注释中“特殊利益”这是令人发指的所谓上流社会的人物,也竟然信国联,这么看来,他们确实是不自信的呀,那我们在看看现在他们他们现在国联也不信了,改为信“求神拜佛”对于这一举动鲁迅先生是怎样评价的呢?——“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是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他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那我们看鲁迅指出了信求神拜佛本质上是什么问题?——自欺欺人。
如果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那我们看这些人确实是也是掉了自信力了,他们只有他信力,他们的本质就是自欺欺人。
我们来看看3—5自然段中所指的中国人的含义是什么?——“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
那么,国民党的官僚们,他们信地、信物、信国联、信求神拜佛,确实让人失望,那么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看看鲁迅是怎么回答的。我们现在看到第6—9段,鲁迅的观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代表。——“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那么这些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如毕生,李时珍。
“拼命硬干的人”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陈涉,李自成,岳飞,文天祥。
“为民请命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杜甫,白居易。
“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法显,玄奘。
鲁迅在第8自然段众所说的: “这一类的人们”指谁?——“这一类人们”指上面所说的“埋头苦干的人”。
在第9自然段中“状元宰相”指的什么人?——是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五、课文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充分感受了鲁迅先生的爱国热情。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上下一片悲观,鲁迅先生洞悉先机,发出中国人应该自强自信的呐喊!“中国的脊梁”终于在1949年把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定格在历史的大舞台;“中国的脊梁”终于把中国人的自信从20世纪带到了21世纪„„相信2010年又将是中国的自信点!
六、作业:请你来驳: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