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继宏同学的先进事迹(修改2)(本站推荐)
推荐“思想道德模范”评选材料
“他是我们的好班长”
-----------记白继宏同学的先进事迹
白继宏,男,拉祜族,今年18岁,现是云南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二76班班长。该学生进校以来,刻苦学习、模范守纪、乐于助人,是一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由于他关心集体、处事公正、热心服务,被推选为班长。尽管白继宏每天要拿出不少时间做好班级事务,对学习多少有一定的影响,但他仍然做到读书学习和班级工作两不误,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他是我们的好班长”!
“班主任信赖的白助理”
白继宏担任班长工作后,并没有“高高在上”,而是更加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听取同学们对班级事务和活动的建议和意见,很好地将学校和班主任老师的各项要求落实到76班的管理中。在班主任老师的建议下,白继宏依据学校规章制度,草拟一个“班级公约”得到全班同学一致通过。于是,班委和团支部就按照班级管理细则分工协作,使班级各项管理工作井井有条进行下去。白继宏在同学们中间有较高的威信,尤其是卫生大扫等劳动中,他常常是“率先垂范”,哪里的活最脏最累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也是一名“篮球健将”,喜爱体育运动。课余时间,他和其他班干部常常组织班级间的篮球比赛,带动班级文体活动的开展。班主任对他很放心,常常许多事情都交给他办,白继宏同学总是处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集体活动或是自习课(含晚自习),偶有老师有事来晚或不在,因为有了白继宏等同学,班级活动或自习纪律照样井然有序。
在班主任的支持下、在其他班干部的配合下,白继宏主动行使好班长的职权,大胆管理,使班级工作和活动规范化、正常化。许多时候老师在与不在是一个样,是因为有了像白继宏这样的好班长积极带头、勤奋好学、模范守纪,同学们也都听他指挥和安排。于是,白继宏同学又多了一个称呼“白助理”——班主任助理!
“乐于助人的好白大哥”
有一天,白继宏发现班上一名女同学脸色不太好、人很疲惫。是不是她身体不好、生病啦?白继宏把看到的情况给班主任反映后,班主任老师前去询问,果然这名女同学确实身体不舒服,班主任电话通知家长赶来学校,后来家长在老师的陪同下把女儿送到医院做检查。结果这名同学患了严重的肾病,得立即住院治疗。得到这个不好的消息后,白继宏同学想到的是如何发动大家给这位同学以实际的帮助,让她坚强起来,克服困境、与疾病作斗争、早日康复、重返课堂。他为这位同学募捐的想法和班主任老师的计划不谋而合,于是一次“献一份爱心、帮助××同学渡过难关”的活动在高二76班有序开展起来。后来白继宏又与学校团委联系,将捐款活动进一步推向全校。结果全校师生的积极捐助达上千元,为该同学治病解燃眉之急。
随后,白继宏像大哥般的尽力给这位同学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发动和组织班级同学分成“学习”、“后勤”等小组,有给她补抄课堂笔记和做讲解的,有为她打开水、洗衣服的。一个多月过去了,由于西盟县医院医生护士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再加上白继宏等同学和班主任等老师的热心帮助和周到照顾,这位女同学的急性肾炎就基本痊愈了,而且还能继续跟班上课„„。白继宏像兄长般的对待同学们,于是同学们又称他为
“我们的好白大哥”!
“既讲法理又讲感情的好青年”
一个双休日的黄昏,白继宏从家中出来准备到学校温习功课,路上他亲眼目睹了一位学生被一辆摩托车撞倒了„„。白继宏急忙赶了过去,和路上其他好心人一起帮助抬的抬、扶的扶,送到医院检查和处理伤情。家长闻讯赶来,看到受伤儿子痛苦的表情颇为激动,找肇事者评理和要求支付所有的费用。本要急于去办事的肇事者却因此事给耽搁下来,心情也不爽,就强调是因为被撞学生快速横穿马路,令他措手不及所致,不愿承担所有的费用。而家长看着儿子因被车撞伤躺在医院,担心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不仅耽误读书学习,而且还连累家人来陪护和照顾,一定要肇事者支付所有的一切费用。他们争执不下、各不相让。白继宏知道事件的起因:一方面是该同学突然横穿马路、造成驾驶员处理不及;另一方面天色渐暗,肇事者行驶速度过快所致。双方都有一定的过错,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于是,白继宏建议双方要么请交警部门来裁决,要么双方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家长和肇事者心想:现场已不复存在,靠目睹事件的行人来作证,对双方都有不利的因素。结果双方愿意自行协商解决。白继宏同学就像法官一样的给双方摆事实讲道理:受伤的学生是未成年人,没有完全行使民事行为能力,属于受关心帮助的弱者,自己来承担医疗费用显然不合理;而肇事者是具有完全行使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在限速车道上过快驾驶违反交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支付全部医疗费。但考虑事发后,驾驶员主动关心帮助伤者,和其他好心人一起把受伤的学生送到医院,属于主动担责,认错态度好,请家长考虑是否可以适当减轻肇事者的费用赔偿。
白继宏同学既既重法理又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使肇事者和家长心服口服,肇事者随即将原来只同意支付一半的医疗费改为赔偿三分之二的费用。而家长看到受伤的儿子伤情也不算重,受伤学生本人也认识到自己也有过错:过马路应该看看左右两头是否有行驶的车辆,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教训。后来,经过白继宏等其他好心人的调解,受伤者本人和父母亲都接受驾驶员的赔偿数额,把一触即发的冲突友好地化解了。据说事后的第三天,肇事者还拿了不少营养品去看望受伤的学生。不少师生在了解这件事情后,又称白继宏是“正直仗义、既讲法理又讲感情的好青年”。
“热心社会公益的好学生”
西盟县城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卫生往往没有及时清扫和有效维护,会形成一些卫生死角、盲角。针对这种现状,县环保局和卫生局等有关部门提出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卫生环境整治行动。白继宏知道这个消息后,想到上学路上走过的一块被废弃的土地,那块地由于产权不明,自然成为一块卫生盲角和死角。那里垃圾成堆、杂草众生,晴天时会有臭气从哪里传出„„。白继宏主动找到学校团委负责老师,提出由自己带领同学们前去锄草保洁。团委老师看着他真诚的面容、勇敢的眼神,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向有关方面做了汇报。经有关部门同意,那块无主荒地的整治和保洁工作就由白继宏等同学来负责完成。
清理整治的那天,白继宏和他的同学们早早的来到那块荒地,这时才发现荒地的实际情况比他们预料的要严重得多。杂草重生的荒地里各色垃圾,有的已经腐化,发出阵阵恶臭。看到这一场景,有些同学的脸上流露出畏缩、懊恼神色。白继宏也不禁皱了皱眉,但马上恢复了以往的从容镇定,开始有条不紊地分配同学们各自的任务:一部分同学在外围先行铲除
杂草;另一部分同学由白继宏率领,在荒地里清理和焚烧垃圾。在烈日照射下,同学们顶着恶臭、挥汗如雨、喘着粗气,都很想离开此地找个清凉地方去休息休息。然而,看到他们的班长——白继宏,依旧埋头努力地在杂草中寻找拾取各种垃圾时,他们马上也投入了艰苦的劳动。当荒草锄尽、垃圾清除,这块土地以整洁的面目重新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时,白继宏和同学们都不禁欢呼了起来„„。白继宏热心社会公益的事情很多,在西盟一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也是被师生一致公认为是“热心社会公益的好学生”!
上面所介绍的白继宏同学先进事迹,只不过是他在西盟一中学习生活中众多事情中的四件小事。他是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什么见义勇为的惊人之举。但正是从他所做的小事中,我们能看到白继宏同学身上难能可贵的品质:热爱集体、工作负责,大胆管理、关心同学,勤奋学习、乐于助人,崇尚科学、尊重师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重情重义、胸怀大志。他不愧是班主任信赖的“好助理”、不愧是乐于帮助同学的“好大哥”、不愧是遇事既讲法理又讲感情的“好青年”、不愧是热心社会公益的“好学生”!他的思想、他的品行是西盟佤山众多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值得西盟一中全体学生学习的。
西盟一中政教处 2011年4月12日
第二篇:白继忠讲话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探索甘肃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白继忠
(2008年9月26日)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列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新时期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几年来,我省基础教育经过了艰难的探索、发展,从以“两基”攻坚为主题的庄浪会议,高中建设、后勤改革为主题的酒泉张掖会议到目前进行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经历了以“两基”攻坚为重中之重、着重解决学生“有学上”、“上得起学”向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着重解决学生“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新的突破和发展机遇。在这种形势下,省教育厅选择在酒泉市召开这次会议,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我省基础教育的发展问题,寻求一条切合我省实际的、具有我省特色的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对于指引我省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基础教育全面发展
过去5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基础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今后我省基础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义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省基本完成了“普九”任务。到2007年底,全省共有79个县实现了“两基”,“两基”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5.20%,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全省人民为之奋斗几十年的理想成为现实。
(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国家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公共财政的切实保障。国家免除了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并为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基本解决了学生“上得起学”的问题。农村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布局结构得到优化。抓住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的有利时机,对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进行了有力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合理配置了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巩固了义务教育成果,为全面完成“普九”的历史性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全面执行,新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全面建立并有效实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覆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校本课程建 1 设、综合实践活动受到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普遍关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初步形成,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五)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发挥效益,教师队伍得到加强。连续三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使农村教师队伍数量得到稳定补充,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素质有了整体提高,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
(六)高中教育、幼儿教育同步发展,拉动和提升了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高中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中后勤社会化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升学率逐年提高,有效解决了义务教育的“出口”问题。学前教育愈加受到人们重视,农村家长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意识不断加强,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逐步增加,提高了义务教育的“进口”质量。示范性高中建设、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引领着当地高中教育、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近5年来,我省基础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前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绩。但是由于我省经济、教育基础薄弱,在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比如: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与城乡间、区域间以及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并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旺盛的矛盾并存;建立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提高教育质量与传统的分散办学模式、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并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与高中教育、学前教育体制的不太完善的矛盾并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矛盾并存,等等。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是基础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20多年时间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用上百年时间所走完的路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相对应,西方发达国家用上百年时间所化解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也要在较短时期内化解,因而我们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更加集中。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其实质都是发展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基础教育全局,统筹兼顾,加快发展。当前就是要抓好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特征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整合资源,探索一条穷省办大教育、穷省办强教育的新路子、新模式。
1.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规模和效益。随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源的持续减少,以及农村孩子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的合理流动,一些农村地区、边远山区的学校办学规模持续下降,教学活动难以正常开展。通过撤点、并校、建立寄宿制学校等措施,一些边远山区的教学点和办学规模较小、质量效益不明显的学校得到合理撤并,学生适当向县镇和中心校集中,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师资力量得到加强,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有所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按人口状况和行政区划状况设点办学、乡乡办初中、村村有小学的格局。同时使学校服务的覆盖半径、服务功能大大提高,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2.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城市和农村、县城和乡镇、农区和牧区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不对称,城乡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很难公平。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可以预见,在国家发展小城镇和提高城市人口比例的政策引导下,将有大量的农牧区人口流向城镇,偏远农牧区的人口将越来越少,城镇人口将大量增加。通过布局结构调整,在城镇建立一些寄宿制学校,把农牧区的孩子集中到城镇上学,享受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教育差别。既有利于增加城镇人口,拉动城镇消费和服务业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城镇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
3.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于 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到寄宿制学校上学,可以减轻农民家庭照顾孩子的负担,解除农民家庭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校舍可以用来发展学前教育、举办农民夜校、搞农民文化站,还可以利用保留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搞农业技术培训,促进农村教育、文化、科技事业整体发展,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酒泉的经验证明,寄宿制学校建设还有利于新建移民区的移民安置,有利于巩固边防和促进民族团结。
4.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水平不高的问题。由于农村生活条件有限,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客观上造成教师不愿意扎根农村,农村教师流动性大,有的偏僻地方派不去公办教师,只能依靠代课教师。把学校集中办到县镇,较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实际生活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有人担心到寄宿制学校上学会增加农民的负担,这种担心我认为是不必要的。我们应当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已不再满足于衣、食、住、行等简单需要,而是转而寻求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要,其需求层次已发生悄然变化。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也提上了更多家庭的议事日程。让子女转往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的学校就读,已成为现阶段一部分农村家庭首当其冲的第一选择。再加上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学生上学的负担大大减轻,到寄宿制学校上学,早已不是高中和大学的专利。民勤县多年前就出现了寄宿制小学。作为政府,不仅要满足农民更好的物质生活追求,更要满足农民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才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体现,也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提升。
二、深化改革,创新模式,探索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几年来,各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内涵发展,深化改革,在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强化政府行为,优先发展教育。多年来实践充分证明,政府行为到位是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关键。政府行为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思想认识到位。这是政府行为到位的前提。党政领导必须深刻认识教育对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才能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是教育发展机制到位。这是政府行为到位的保证。要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构建党政领导重视教育的长效机制,从机制上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是确保教育投入到位。这是政府行为到位的核心。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多方筹资,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四是科学决策,政策到位。科学制定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制定教育发展优惠政策,在学校建设用地、项目立项审批、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教师编制等方面对教育实行政策倾斜。五是组织管理到位。加强对重大教育发展、改革项目的领导,对教育发展项目实行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教育部门组织落实。政府领导积极出面为教育争取发展项目,牵线搭桥,引资助学。六是带头营造尊师重教、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这六个方面共同构建形成了政府行为到位的新模式。
(二)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对口帮扶支教的新模式。在“两基”攻坚中,我们积极开展对口帮扶支教活动,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形成了“省外省内、企业高校机关多途径,人、财、物、智全方位开展对口帮扶”的新模式。这一新型支教模式的形成,经历了省外省内两条线对口帮扶和教育系统“三位一体”对口帮扶两个发展阶段。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开展“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活动,天津与甘肃开展对口支援,每年选派200名教师来甘肃贫困地区支教。根据这一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同时开展省内学校对 3 口帮扶,组织省内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大中企业与贫困县开展对口帮扶,建立长期支教活动。天津对口帮扶支教与省内对口帮扶支教两条线同时进行,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帮助和支持,为全省“两基”作出了重要贡献。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对天津市组织优秀教师到甘肃巡回讲学活动给与肯定和好评,指出:“这种做法很好,值得提倡”。2004年,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发出了“两基”攻坚总动员令,强力实施“两基”攻坚。省教育厅与时俱进,科学决策,及时做出了教育系统“三位一体”对口支援“两基”攻坚县的决定,即省教育厅机关一个处室、一所高校、一个厅直属单位共同帮扶一个“两基”攻坚县,举全厅和全教育系统之力,对 18个“两基”攻坚县进行对口帮扶支教,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有智献智。教育系统“三位一体”对口帮扶在省外省内两条线对口帮扶的基础上,突出了“智力帮扶”的内容,使我省对口帮扶支教工作从内容到形式更加完善,有了创新和发展。教育系统“三位一体”对口帮扶与省外省内两条线对口帮扶共同构成了具有我省特色的、重在贫困地区“两基”攻坚的对口帮扶支教新模式,为确保全省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引进社会资金,探索高中建设和后勤管理新模式。进入21世纪后,我省高中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普通高中校舍严重不足、班额过大的矛盾更加深化。省教育厅及时提出了“普通高中办学向县城以上城市发展,调整办学结构、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的高中发展思路,鼓励已经“普九”的县区,适时把工作重点转到发展高中教育上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县城及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建设一批有规模、有质量的寄宿制普通高中。2003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设立了《城市教育费附加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当年拨款2990万元,之后省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左右资金,对每个新完成“两基”的县,给予100万元奖励,专项用于建设普通高中。几年来,共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扶持各地建设了一批普通高中学校。这些资金对于经济发达的省份来说,尚不够一所高中的建设,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教育底子薄、“两基”任务尚未完成的穷省来讲,发挥了重要的结构调整作用。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这是我省集中地方有限财力,自主设立的一个教育发展项目,有力地推动了高中建设和发展。面对政府高中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办学条件较差、老百姓上高中需求旺盛的矛盾,张掖、酒泉等一些地方的普通高中,不等不靠,通过“市场运作”的形式,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把学校后勤服务推向社会,率先搞起高中后勤社会化改革,实现了“没钱”也能搞建设的愿望。在保证学校始终坚持对宿舍、食堂等公用设施绝对管理权、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学校引资办学,建起了宿舍、食堂,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高中教育超前发展,闯出了一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超前发展高中教育的路子,形成了“社会投资、学校管理、学生使用、回馈社会”的高中建设和后勤管理新模式。2003年10月,省教育厅在张掖、酒泉地区召开全省高中教育建设现场会,学习推广这一模式。实践证明,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一发展模式推动了高中教育超前发展,完全符合我省实际。
(四)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探索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我省地域分散,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各地坚持因地制宜,以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为抓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探索不同区域内、不同条件下教育协调发展的路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酒泉市遵循“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适度集中,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巩固 “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城乡差异;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按照“高中、初中向城区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区学校和乡镇所在地学校集中”的思路,对全市中小学进行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对五个农业县市区,原则上规划人口在8000人左右的乡镇,按“一乡一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模式调整,人口在10000人左右的乡镇,按“一乡两校”(一所初中一所小学)4 模式调整;对肃北、阿克塞两个民族自治县,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全部集中在县城举办,高中教育从2006年开始全部到敦煌市办学,已经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金塔县、瓜州县为代表的 “大集中”模式,以玉门市为代表的“分片集中”模式,以肃州区为代表的“相对集中”模式,以肃北、阿克塞县为代表的高中教育“跨区域办学”模式。
庆阳市提出以撤并校为基础,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坚持走“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规模办学路子。采取“撤、并、挂、建”等措施,优化学校布局。“撤”即撤并和改造布点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薄弱学校;“并”即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可兼并周边邻近的村小学,形成规模优势;“挂”即极度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可适当保留教学点,挂靠在相距最近的小学,实行“一校两区”或“一校多区”管理;“建”即建办寄宿制学校。布局调整后,使较大乡镇只保留一所寄宿制初中和若干所小学;中等乡镇只保留一所寄宿制初中和寄宿制中心小学;山区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小乡镇,建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形成城乡布局均衡协调,教育资源配置得当,质量效益稳定提高的新的教育布局体系,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为此,庆阳市委、市政府计划三年投资4.8亿元,用于布局调整和灾后重建,确保三年基本完成学校布局调整任务,五年达到学校布局优化目标。这种投入力度、这种发展教育的气魄在庆阳乃至全省其他地区还从来没有过。
甘南州认真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新建、改扩建了95所寄宿制学校,扩大了城区和集镇办学规模,使民族地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学形式,逐步向优化布局结构、相对集中办学发展。结合“两基”攻坚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甘南州创造性地提出并全面实施了以校园“四化”(硬化、绿化、美化、教育化)、“四新一亮”(教室新、桌子新、凳子新、讲桌新、电灯亮)、“一人一床”、“八配套”(校门、围墙、厕所、旗台、操场、实验仪器、图书、食堂)为内容的“四项工程”,完善了学校硬件功能,弥补了单纯进行项目建设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最大程度的发挥了项目效益。“四项工程”得到了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她指出这是甘南民族教育发展中的一大创举,必将全面改善学校办学环境,有力地推动甘南民族教育发展。
三、团结一心,振奋精神,为建设西部教育强省而奋斗
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要更加重视教育公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要更加重视统筹兼顾,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当前要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城乡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为此,要把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来抓,以政府投入为保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化教育资源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目标,做好布局调整工作,带动城乡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对教育事业的新定位、新要求。优先发展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各级政府领导要深刻领会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放在关注民生的首位,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优先安排,在经费投入上优先保证,在政策管理上优先照顾,全力支持和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规模办学、寄宿制办学是新时期政府办学能力的一种提升,是基础教育办学模式的重大改革,也是教育发展阶段的新跨越、新起点。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以建办寄宿制学校为核心的学校布 5 局结构调整工作,把它作为新时期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加大投入,完善体制,确保政府行为到位。
(二)立足省情,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布局调整。规划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科学合理制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规划要有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必须与灾后重建结合起来,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结合起来。按照有利于“普九”成果的巩固提高,防止学生辍学流失,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总体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全市(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实施方案和目标任务。新建的高中一定要办在县城,初中要建在城区或大的乡镇,中心小学要有寄宿条件,教学点设在行政村,自然村不再设置教学点。城里多办几个大的寄宿制高中、初中,把能集中的乡镇学生都集中起来到城里上学,扩大规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坚持先建设、后调整,先修渠、后放水,先立后破,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酒泉经验适合于在河西地区推广,可称为“河西模式”;庆阳经验适合于在河东地区推广,可称为“河东模式”。甘肃南部和少数民族地区也要认真总结适合自己办学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办学模式。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布局结构调整要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重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统筹兼顾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协调发展。要认真研究调整后农村富余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确保国有教育资源不流失、不浪费。可以考虑通过置换或租赁的方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前班,幼儿只能接受学前一年教育,这是城乡教育的一个显著差距。一定要借这次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时机,积极兴办农村幼儿园,把农村学前教育从一年拓展到三年,为下一步普及学前教育打基础。也可以选择好的整体闲置的校园,建设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把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开展军训、国防、法制等专题教育活动。如张掖市甘州区在农村新建的少年军校,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不仅要调整普通中小学校布局结构,也要调整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一个县集中力量在城区办好一至两所寄宿制职业高中,办出规模和效益,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必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要进一步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理念,加强对职业高中办学思路、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的研究,面向国内就业需求,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办学模式,改革办学机制,积极开设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的特色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优势竞争力,培养地方人才,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四)加强管理,抓好“两堂”,创建和谐文明校园。学校工作主要抓“两堂”。一要抓好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一要抓好以食堂为中心的后勤保障。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加强教学秩序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时纠正随意加课、减课、停课行为,制止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给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的做法。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坚决遏制频繁进行各种统考并按考试成绩进行学校和学生排名的做法,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建立严格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努力控制学生流失。要切实加强中小学安全管理,特别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坚持科学预防、积极预防的方针,关注细节,防患于未然,尽最大努力为广大中小学生创设安全、卫生、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
要抓好以食堂管理为中心的寄宿制学校管理。首先要加强食堂管理。抓好食堂卫生、饭菜质量,办好伙食,注意营养搭配,保证成长发育中的孩子的营养健康。其次要努力改善寄宿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如宿舍、食堂、浴室、锅炉房、厕所等,保证学生每周能洗一次澡。要重视文娱体育场所建设,经常性地开展一些 6 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第三,特别要注意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个性养成。要加强家校联系,尽量多让父母与孩子见面交流,并随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生活,养成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第四,要严格卫生制度,做好卫生防疫,防止流行性疾病发生。总之,要把寄宿制学校办得丰富多彩,要把校园建成乐园,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终身难忘的地方。
(五)优化资源,弘扬师德,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条件的现代化和师资的高水平将是未来教育竞争的两大热点。要想使学校有吸引力、竞争力,就必须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就必须变分散办学为集中规模办学,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要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教师培养、补充、评价、激励、培训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全面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把布局结构调整和师资队伍整合同步进行,做好竞争上岗、择优使用。凡是撤并学校的老师进入新学校必须要通过考试,优化组合,人尽其才,真正使调整后的学校师资力量优于原来的学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即将开始,要提前实施高中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要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推动师德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学校管理要充分体现“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切实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他们的住房、工资、职称,还要关心年轻教师的恋爱、婚姻、子女的教育等等,使教师心情愉快,安心工作。教师工作的干劲高了,就有研究教育教学的热情,提高教育质量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人人“有学上”和“上得起学”之后,“上好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期待,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和主要任务。条件到位以后,教育应该“回归本位”。要把基础教育由外延抓条件保障转到内涵抓质量提高上来,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一要深化课程改革,突破农村课程改革这个重点和难点,加大对农村学校课改实验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整体教育质量。二要加强课程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按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各门课程,确保全体学生接受完整合格的基础教育。三要加强教学管理。要把抓好教学摆在第一位,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改进教法、学法,把提高质量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要加强评价机制改革。要下决心扭转单纯依靠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单纯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做法,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评价体系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发挥导向作用。五要加强教学研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强化各级教研部门的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责,加强县级教研机构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的指导能力,加强对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和指导。六要重点加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能力建设。“管理以县为主、财政分级负担”机制中,以县为主管理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县域内的学校管理和质量管理,教育管理应及时由行政管理向专业支持管理转变。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推动本辖区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职责,充分调动和激活校长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基础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把“走进课堂”形成常态,整体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我省教育事业正面临着一个伟大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已经分别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为甘肃教育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众志成城,百折不挠,努力创建西部教育强省。河西地区要在省内率先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 7 育发展目标,带动全省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河东地区要深化改革,强化实力,协调跟进,又好又快发展;陇南、临夏、甘南地区要抓住灾后重建的历史机遇,打好基础,迎头赶上,实施完整合格的义务教育。争取在今后5年内,使我省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西部教育强省的目标。
第三篇:】同学先进事迹
同学,今年13岁,是松潘县水晶乡寒盼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校表现特别突出,深受老师、学生的喜爱。其主要事迹叙述如下::
一、品学兼优,同学的榜样。
该同学在家孝顺父母,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按时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学习的榜样。在同学眼中,她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在老师眼中她是一名得力的老师小助手。长期以来,她作为班干部,总是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并且做得有条不紊。上课专心听课,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班级规定,她敢于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她总是主动上前劝阻调解,并像个小老师似的跟他们讲些“同学之间要团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常常能使犯错的同学静下心、沉下气来承认错误并表示坚决改正,正是她这种做法影响了所有的同学,为同学树立了榜样。才使我们这个班集体充满了朝气,充满了活力,班风正,学风浓。
二、刻苦勤奋、成绩喜人
五年来,学总以“做最好的自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生活中鞭策自己,学习上也严格要求自己。每个学期,她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从不偏科。在每年每学期的学科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年年被班级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从而成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然而,虽然取得了如此喜人的成绩,但是她从不骄傲,反而更加刻苦、努力、认真;上课她从不迟到、早退、旷课,也从来没有缺交过一次作业,持之以恒。
这就是她:一个乐观向上、成绩优异、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泽仁磋么同学。她一丝不苟地做着老师交给他的各项事情,出色的完成老师交给他的各项任务,品学兼优,无愧于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不愧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
第四篇:杨继玉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公司于2011年4月份委派我到河南工业大学师生周转房项目部,主要担任安全员工作。在公司领导关怀以及联合方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下,圆满的完成本相应的各项工作。得到联合施工方的承认和好评。在工作期间,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的进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状况和体会如下汇报。
一、督促联合施工做好自己的职责
1、认真根据《联合施工管理办法》每一项要求督促、监督、落实完成每一项工作。
2、到达项目后,第一时间想办法融入他们的团体,得到联合方承认和认可。作为公司委派过去的工作人员,言行都是代表的公司。
3、时刻清醒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肩负着双重身份,既是项目安全员,又代表公司到施工现场服务、监督项目部各项管理工作。不要认为自己仅仅是以安全员的身份委派到工地,还要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进行监督、服务。监督进场的班组及时签订劳务合同、材料合同、租赁合同。监控每一步支付材料、租赁等费用情况,了解情况第一时间回馈给公司,保证公司与项目不脱节。对工程进展的每一步做到跟踪检查与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联合方沟通,使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不做事后诸葛亮。
4、激流勇进,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学会灵活运用自己的权利。虽然是联合施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不能把自己定位成甲方和监督的姿态进行管理。要积极主动的与联合方沟通,共
同管理项目。
二、做好联合监督管理工作
1、在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方面:工程质量方面,12#楼浇筑地下室混凝土时因为了赶工程付款节点,7 月31日联合方冒着大雨进行混凝土工程的浇筑,虽然浇筑工程按时完成,但是工程质量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了涨模、漏筋、和轻微的离析以及脚印等现象。针对此事联合方项目部立即组织紧急会议,商讨解决方案。认真根据《联合施工管理办法》每一项要求督促、监督劳务队在第一时间落实补救方案。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方面,三天左右以相片的形式回馈到公司。让公司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的动态,做到项目与公司不脱节。公司每星期的周总结及周计划要认真的写清楚工程进度情况。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力争做到又好又快!
2、在安全文明施工方面:认真落实分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坚持做好每周的“安全教育”、“班前活动记录”、“项目安全排查记录”及现场安全活动。认真讲解工人未意识到的安全隐患和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发现施工过程中“工人随意拿木板当脚手架”、“不带安全帽”、“偷偷吸烟”、“木工乱拉乱扯电线”等现象,立刻上前制止。在我将此类事件告诉联合方后,联合方马上对此类事件进行核实,并对违规操作的工人进行了严厉的教育,情节严重者还进行了相应的处罚。让工人充分了解安全的重要性、意识到工程安全无小事。
3、在对实名制管理方面:新进场的工人第一时间给工人照相,登记造册,争取做到100%实名制。起初工人对实名制管理不是太支持认为
采取照相、登记造册的实名制管理太过麻烦而不认可,觉得没什么用。我一连几天利用工人吃饭时间向他们耐心讲解实名制对他们的益处。但是工人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工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部分工人还是表示不理解。最后我想到了联合方,在和联合方沟通后,联合方表示愿意支持我的工作,他们多次督促施工队,和我一起给他们做工作,耐心讲解。最终,做到了100%实名制。工程款到位后主动提前把联合方和工人沟通好,发放劳务工资必须做到联合方、施工班组老板,我们三方亲自参加。按照劳务实名制,工资准确发放到工人手中,不漏发误发,做到人对相片,相片对人名,人名对身份证号。为防止恶以讨薪,工人领工资必须个人签字,每次发工资,将发工资全过程进行照相,并第一时间把照片发到公司以确保工资及时的发放到工人手中。联合方不能因拖欠农民工工资损害公司名义。
三、做好联合管理协调工作
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我作为公司委派过去管理者,是监督又协调,必须联合好联合方共同管理项目。在去年8月份因联合方与劳务班组签订的付款合同未到节点,劳务队未能按期发放工人日常生活费用,致使工人围堵项目部,事情发生后联合方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最后我作为担保人,联合方决定亲自提前为工人发放日常生活费用。在我和联合方的共同协助下最后此事得以顺利解决
我作为公司派过去的工作人员,在河南工业大学师生周转房项目部期间,联合方工程质量能达到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安全防护用品发放及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现场做到文明施工,工完场清。材料进场有组织堆方,现场每天清扫。工人食堂、宿舍干净整齐。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升!因到公司时间比较短,有些问题看法比较片面,工作之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公司领导,同事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加指正。
第五篇:屈永宏先进事迹
题记:他一度是人们眼中的“帮教”人员,却为整个村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并带出了一个一村一品示范村——
勇敢地扬起重生的风帆
——记甘泉县下寺湾镇胡皮头村刑释解教人员屈永宏
屈永宏,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人,在下寺湾镇胡皮头村这片深情的土地上,他忘却别人的议论,他心里有得只是奋斗的理念,并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为胡皮头三队183口人解决了人畜饮水难的问题,也为整个村引进了以2312辣椒、津优30号黄瓜等新优品种为主导的70座新型大棚产业,使棚均纯收入上万元。他是谁呢?他是一个曾经因为偷窃罪,被判刑3年,又因表现突出而被减刑1年释放回来的刑释解教人员,他就是勇敢地走出阴霾、重新扬起生活风帆的甘泉县下寺湾镇胡皮头村村民屈永宏。
一念之差 酿就两年铁窗泪
1969年出生的屈永宏,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生活比较艰苦,当他23岁时,一次爸爸在经过洛河时,不幸被淹身亡。妈妈身体一直不好,于是他就成了全家的顶梁柱。
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尊严、什么是创造、什么是生活,他开始利用这段时间,深刻思考和谋划自己今后的生活——“我希望从这里出去,找一份开出租车的工作,白天载客,晚上搭着妻儿去兜风。”在这一憧憬的支持和鼓励下,他认真学习,扎实改造,积极劳动,被推选为“监室代表”,还带领服刑人员获得过“最佳文明监室”的流动锦旗。最终以良好的表现获得减刑一年的奖励,2006年12月20日,屈永宏提前重获自由。
一心帮教 重树信心获新生
屈永宏出狱后的种种遭遇,给了他当头一棒。社会上对刑释人员的歧视,让他处处碰壁,甚至让他第一次深深地感觉到“自卑”。
为了及时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和贫困面貌,在一种急迫心情的支撑下,他放弃种地,而选择了进城打工。有一次,他到县城一家私企面试当工人。他并未多想,就把这段不光彩的经历填在了履历上,可老板娘看到后想都没想,便一口拒绝了。他一下子就懵了,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办。这段时间,他为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常常在街上徘徊。也就在那时,曾经的“道上”朋友邀他喝酒,他知道一旦走在一
经济上一样支持、工作上一样信任、生活上一样关心),希望他能放下思想包袱,面对现实,坚定信心,勇敢生活。同时镇政府和村上针对他的具体实际情况,把安臵帮教优惠政策落实与解决本人实际问题相结合。及时制定出台了在产业调整中优先向安臵帮教户倾斜、产业开发贷款优先向安臵帮教户提供、产业开发技术优先向安臵帮教户支持。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在一次又一次的耐心说服教育下,使屈永宏在思想上彻底打破了原有的顾虑,重新树立起了坚定的思想信念和生活信心——“我要抬起头来,重新做人,一定要重新站起来,好好生活”。
屈永宏勇敢地挑起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靠着自己的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在县、镇、村的帮助关心下,从照油井、当小工、照摊子等打工途径开始,吃苦耐劳,省吃俭用,逐渐积攒了一些资金,有了一定的基础,然后开始独自承揽一些小工程,不仅养活了全家老小,还还清了所有外债,家里的日子渐渐得到了改善,老母亲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妻子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孩子也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这一切的变化让全村人对他刮目相看。屈永宏不仅完成了回归家庭的角色转换,而且还积极回归融入社会。他不仅是一
一马当先 争做产业致富带头人
2009年村上发展大棚菜,政府积极宣传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但产业刚刚起步,许多群众还在等待观望。为了作好村上的产业开发带头工作,凭着对政府和村组的信任,他就带头报名种植,而且一下就种了三个自然棚,折合五个标准棚。大家都对他持怀疑态度,有的人还以为他在“显能”。有的好心人劝他说:“种大棚可不是个简单活,就凭你们夫妻两个种五个棚,怕是忙不过来,别将来再赔了”。镇上干部也善意地告诫他:“别一下种的太多,到时忙不过来,会影响整体进度的,不行的话就分出去一个大棚”。然而都被他拒绝了。为了不拖整体进度,以实际行动打消善意人的顾虑,为打开全村大棚菜产业开发工作的局面做好样板,他白天拼命干活,晚上还爬在炕头上学习修建大棚和种植蔬菜的技术。
新建大棚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政府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下,对他建棚一次性就补贴投资了6万多元,使他一下就解决了燃眉之急。然而,命运故意捉弄人,那个时候正赶上阴雨连绵的天气,土夯的地基十分松软,新建棚体,刚建起来就塌了。再建起
全村人均纯收入2100元,目前,人均纯收入达4000余元。用村民的话来说,“他给予我们的不只是丰收,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大家如何更好地去创业、如何更好地去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屈永宏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创业精神得到了大家由衷的佩服,也深深地感动了镇党委、镇政府。
2010年他已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目前他最大的期望就是入党,他想当一名共产党员,证明给别人看——刑释人员也可以和普通人一样精彩地生活!也可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